高铁经济的发展历程及未来

高铁经济的发展历程及未来
高铁经济的发展历程及未来

高铁经济的发展历程及未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学习报告

题目:高铁经济的发展历程及未来

学院: XXXXXXXXXXXX

学号: XXXXXXXXXXX

姓名: XXXXXXXXX

高铁经济的发展历程及未来

摘要:随着我国高速铁路的发展,中国经济的发展迎来了“高铁速度”。本文从国内外高铁的发展背景,高铁发展带来的经济效益的变化分别进行论述;讨论高铁经济发展带来的现实意义;分析高铁经济要经过怎样的战略转型,达到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交通运输系统的良性发展和运营;并对未来高铁运输系统的产业结构和发展格局进行思考与展望。

关键词:高铁;高铁经济;结构调整;战略转型;产业升级;

概述:“高铁经济”概念的内涵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高铁”,二是“高铁经济”。所谓“高铁”即高速铁路。对于什么是“高速铁路”,其判断的主要依据是铁路运行的速度。新建客运列车专用型高速铁路最高行车速度达到每小时300公里、新建客货运混线列车行车速度达到每小时250公里者,即称为“高速铁路”。所谓“高铁经济”,主要是指依托高速铁路的综合优势,使资本、技术、人力物力资源等生产要素与消费群体、消费资料等消费要素,在高速铁路沿线与城市群间实现优化配置和利用,从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产业经济形式。“高铁经济”的发展,在国民经

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对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带动作用。一条铁路通常能带动一片区域和沿线整个城市群的经济发展,使区域经济发展产生“同城共振”效应,这是被经济发展史实所证明了的一种客观现实。可见高铁与经济之间自然形成了一种新的经济关系,即“高铁经济”。

在国外,自全球公认的第一条高速铁路诞生之日起,高铁在日本、法国、德国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快速发展,对战后各国经济复苏和社会变革产生了重要影响。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演进,高铁在全球一体化的进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经过四十余年的发展沿革,西方各国积累了丰富的高铁经济发展经验和先进的管理运行理念。

在中国,21世纪以来,高铁开始步入繁荣发展期。随着高铁技术的成熟,高铁在新兴国家扎根并繁荣发展,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国家成为全球高铁的主角。自2008年京津城际高速铁路通车,中国高铁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成为世界上高速铁路发展最快、系统技术最全、集成能力最强、运营里程最长、运行速度最高、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率先进入“高铁时代”,在探索和发展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高铁”越来越成为一个巨大的、充满诱惑的生意场——国家资金的大笔投入,科技部门的研发力量,与高铁

相关企业的涌入,甚至国际同行的态度,都成为搅动这个新兴市场的诱因。

一、高速铁路的发展过程

中国高速铁路从无到有,再到目前达到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仅用了7年多的时间,其间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发展阶段。

一是高速铁路的规划阶段。2004年1月,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通过了《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该《规划》提出,到2020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0万公里,主要繁忙干线实现客、货分线,建设高速铁路 1.2万公里以上。到了2008年,中国政府根据全国综合交通体系建设的需要,对该《规划》中的有些内容进行了调整,调整后的规划确定到2020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2万公里以上,建设高速铁路1.6万公里以上。2004年4月,国务院又召开了专题研究铁路机车车辆装备问题的会议,形成了《研究铁路机车车辆有关问题的会议纪要》,纪要中提出了加快中国铁路机车车辆装备现代化的总体要求“引进先进技术、联合设计生产、打造中国品牌。”由此可见,中国高铁发展的真正起点应以2004年国务院召开的两次关于发展铁路的重要会议及通过的《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与《研究铁路机车车辆有关问题的会议纪要》为标志。《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首先明确提出了以“四纵四横”为重点

的中国高速铁路建设规划。

二是高速铁路的施工建设阶段。我国高速铁路正式施工建设始于2005年6月11日,这一天石家庄至太原高速铁路正式开工建设,设计时速为250公里。接着,2005年6月23日,设计时速为350公里的武汉至广州高速铁路开工建设,这是我国第一条里程较长的高铁。2005年7月4日,北京至天津城际铁路开工建设,这是我国第一条城际高速铁路。2005年11月10日至16日,中国铁路第六次大提速进行综合牵引试验。试验数据表明中国铁路已经掌握既有线提速到时速200至250公里的整套技术,既有线提速技术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从2007年4月18日开始,中国铁路第六次大提速正式实施,在“京哈”“京沪”“京广”“陇海”“沪昆”“胶济”“广深”等既有繁忙干线,大量运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时速200至250公里CRH型“和谐号”高速动车组列车,这标志着中国铁路进人了高速时代。

三是高速铁路的建成运营阶段。中国专线高速铁路经过三年多的紧张施工建设,终于从2008年开始,一大批新建高铁陆续建成并投人运营北京至天津的城际高铁于2008年8月1日正式通车运营,武汉至广州的高铁于2009年12月26日正式通车运营,郑州至西安的高铁于2010年2月6日正式通车运营,上海至南京城际高铁于2010年7月1日正

式通车。上海至杭州城际高铁于2010年10月26日正式通车运营,北京至上海时速300公里的京沪高铁于年2011月6日30正式通车运营全长1318公里,是世界上一次建成线路最长、标准最高的高速铁路。除了一批时速为300至350公里的高速铁路陆续通车运营外,中国还规划新建了一大批时速为250公里的高速铁路。诸如合肥至南京、青岛至济南、合肥至武汉、石家庄至太原、宁波至台州至温州、温州到福州、福州至厦门、南昌至九江、成都至都江堰等高速铁路。目前中国高铁的运营里程已达到8353公里,全国铁路每天开行动车组列车1200多列,中国成为全世界高铁运营里程最长的国家。

二、高速铁路的经济效益

审视近年来我国发展“高铁经济”的历程,如果从整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方向来考量,我国大力发展高铁和高铁经济,具有国情选择的必然性。高铁经济拉动了沿线城市群区域经济的发展,加快了中国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进程,提高了人民的生活质量,使城乡经济与区域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共振效应”。尽管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投资和经营管理的问题与漏洞,但从国家战略的总体层面上看,高铁经济在拉动区域经济发展、推进经济社会全面进步中,还是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的,应该说对推进各地区间的交流、环境和就业具有重

要的现实作用和战略意义。

促进旅游业发展高速铁路的开通形成“两小时生活圈”,显著改变了国民的生活方式。一是对目的地客源市场空间格局的影响。二是影响大都市的城市旅游格局。大都市之间的空间距离缩短,也意味着旅游资源吸引力范围的扩张,城市次级旅游资源的吸引力范围扩大了,增加了这些城郊休闲旅游资源的需求。三是影响区域旅游格局。高速铁路的开通,极大地促进了中心城市之间的客流互动,“长途游”变成了“短线游”,“黄金周”出游的散客化、同城化、区域化趋势更加突出,城市旅游和区域旅游成为突出现象,公众利用周末即可成行,这种同城效应极大地增大了潜在的客源市场。

高铁发展推动了“绿色”低碳经济,我国的国土领域宽广,资源种类多总量大,但由于我国的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使得人均资源总量十分有限,我国的人均耕地面积明显低于世界水平,仅是世界总体水平的42%。而轨道交通具有效率高、占地面积小等特点,能够有效的节约土地资源。高铁能够有效的减少污染,保护环境,对实现“绿色”低碳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高铁发展增加就业机会:这主要表现在,建设本身需要劳动力,建设中大量生产资料的需求刺激了社

会生产;高铁的维护和运营需要劳动力;高铁建设带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便利交通,增加就业机会。2009年,在“有无”京津城际高速铁路情况下,京津两地就业人数分别为1628.5万人、1590. 48万人。其中就业人数在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中分别为139. 38万人、479. 36万人、1009. 69万人和142. 23万人、471. 76万人、976. 28万人,高铁的发展对地区就业人数贡献率分别为2. 02%、1. 56%、3. 41%。2010年在“有无”京津城际高速铁路情况下,京津两地就业人数分别为1 710. 86万人、1659. 32万人。其中就业人数在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中分别为149. 34万人、504. 67万人、1 057. 32万人和154. 58万人、491. 92万人、1013. 69万人,高铁的发展对地区就业人数贡献率分别为3. 27%、2. 47%、4. 38%。京津城际高速铁路的开通,使得京津两市从业人员的数量大大增加,尤其是第三产业就业人员的数量,出现了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的良好局势。且从就业的长远角度来看,高铁的发展增加了农民的经济收入,促进了市场经济的繁荣,也缓解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问题。

三、高速铁路的现实意义

高铁的发展更好的实现了各地区间的信息交流为企业投资发展带来了机会。在近几年高铁建设已经在各地快速开展并且在高铁建设的技术手法,以及高

铁内部的功能性设置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受到了国内外各方面的一致好评,为相关的投资企业带来了丰厚利润的同时服引了更多的项目投资。在高速铁路的大会上,中国高铁以其良好的性能及发展形势受到了各国的青睐,吸引了十多个国家与中国协商高铁工程的相关合作项目的承接问题。目前,黑山、土耳其和保加利亚等国的相关部门,以及美国通用、庞巴迪、阿尔斯通等多家著名跨国企业都与我国的铁道部签署了高铁建设的相关合作协议与我国展开战略性的建设合作。在国内,也有许多相关的企业以及各地的政府都对高铁的发展表现出了很高的兴趣。

高速铁路的发展推进区域产业融合,高铁加强了大城市之间的交流,尤其是大城市之间的贸易、商务往来频繁的情况下,高铁的效率和舒适度将极大地方便商务出行。对大城市周边非中心城市来说,如果与邻近的中心城市之间产业经济关联度较高并且有一定服务业的基础,则会有效地缩短商务出行时间,增强地区间的商务往来,非中心城市可能会获得更多服务大城市的机会,带动自身经济发展。而对远离大城市的非中心城市来说,则会增加商务客流。如果城市文化或者旅游资源较丰富,则周末或假期的游客将大大增加。就京沪高铁来说,高铁将分担京沪铁路的客运功能,使京沪

铁路能够更多地行使它的货运功能,从而能将中部地区的煤、粮等重要物资运送出去,必将在京沪沿线加速产业转移。专家估算,京沪沿线将带动上千亿元产业转移。京沪高铁的建成大幅度地拉近了徐州与京津冀、长三角的经济距离,增强了长三角技术与经济理念扩散的有效性。

冲击大城市的垄断构建城市化战略布局是中国高铁发展的内在目标之一。希望通过高铁形成沿线“城市带”,最终在全国形成一系列的大城市群是国家高铁布局的一个重要考虑。然而,更重要的是这也许是中国城市化进程中一个里程碑,是超越旧有城市模式的一个全新城市化模式的开端。直至今天,从首都到各个直辖市、省会再到各个县城,全国的城市不过是国家首都的缩小版。这种城市发展模式的优点是具有强烈的“中心效应”,社会资源自然汇集于大大小小的中心城市,但其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城乡差别成为其中一个普遍的问题。同时,在政经一体化的城市,经济发展不得不附属于政治,最终形成地方政府权利过大。更重要的是,由于中心城市垄断了社会资源,各地人口自然而然地向中心城市聚集,结果造成中心城市人口急剧膨胀。全国城市的发展只是点和点的扩大,而缺乏面的支持。而高铁的发展,最终将会对这种政经一体化旧格局产生强大的冲击。

四、高铁经济的战略转型

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调整经济产业结构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中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应以高新技术产业为驱动力,以现代化服务业和现代化制造业为两翼,来带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高铁经济的发展,便能为实现这一发展目标提供有力保障。例如,武广高铁从2009年12月26日正式通车运营后,大批海内外客商看准了高铁商机,催生了沿线的投资热潮。位于高铁两端的武汉与广州研究制定了促进产业转移的相关政策措施,“在轨道交通、现代服务业、制造业和纺织业等12个领域展开合作,首批项目24个、总投资达117.6亿元”一”。武广高铁不仅实现了人员和物资的快速流动,而且其强大的经济辐射作用,直接带动了交通业、房地产业、旅游业、物流业和诸多相关产业的发展,优化了社会经济结构,拉动了多种产业经济的有机、协调发展,促进了沿线城市发展“同城效应”的实现,带动了中国当今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

我国高铁轨道主要使用无砟轨道:用整体混凝土结构代替传统有砟轨道中的轨枕和散粒体碎石道床的轨道结构。无砟轨道的轨枕本身是混凝土浇灌而成,而路基也不用碎石,铁轨、轨枕直接铺在混凝土路上。目前,我国产业结构布局受因交通运输设施条件、区域

条件地理环境及人文历史条件的制约,使得区域之间的间市场要素、资源要素的流动形成壁垒,区域的优势也得不到充分发挥。发展中国高铁一方面能够提75高铁路运输能力、突破时空、距离的限制;另一方面发展中国高铁也有助于我国产业依据自身的资源在结构调整中发挥优势,合理地运用区域内的高新技术,提高我国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制造业,进一步提升产业结构调整的自主性和灵活性。

高铁的快速发展对水路、公路以及航空运输业等会产生一定的冲击,容易造成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不良竞争,如果处理不好,会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全局。从另一个角度讲,高铁既可以缓解一些国内航运的压力,也有利于民航业进一步调整结构、调整航线布局,寻求改革发展的新思路,如多向人口密集区域、边远地区和国际航线发展等。这种有序、合理的竞争,遵循市场经济运行规律,会产生双赢的效果。其他诸如水路和公路交通运输等,也都有一个进一步调整结构、调整运输线路布局,寻找自己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问题。统筹铁路、公路、航空等各种交通运输系统的科学发展,规范其市场竞争,制定了方向和规则,关键是抓好政策和法规的落实。这就需要政府监管部门在遵循市场规律的前提下,善于通过宏观调控和价格杠杆来规范市场竞争行为,严防不同交通运输

方式间的不良竞争,科学调控各种交通运输系统的良性发展和运营。

五、高铁经济的未来展望

首先,世界科学技术和先进装备的发展史表明,高新技术装备应用推广初期成本高昂、难度大、风险亦大,但经过一定的试验和探索期后,成本逐渐摊薄、难度降低、风险大幅下降,进而推动高新技术装备快速普及,走向大众。在发展初期,由于新科学技术集成的时间较短,不同标准的技术系统、不同型号的技术装备有一个磨合期,加之管理经验不足,发生问题、存在漏洞的概率较高。但综合来看,高铁是集安全、快捷、环保等优势于一身的最佳中长程交通工具,作为尖端科技成果,高铁的应用普及会遇到波折,但高铁自身的优势及我国现实国情决定了发展高铁是不可阻挡的潮流,它必然上升为国家战略和国家意志。其次,高铁工程是一项科技含量高、辐射面广、带动性强的系统工程,它不仅能够带来民生效益和经济、政治效益,还将重新界定大都市圈中不同类型城市的功能与定位,促进城市分工与结构转换,对产业重构和区域经济调整亦有重大意义。再次,近50年的高铁发展史表明,每一次高铁的大发展都伴随着大型经济体崛起的奇迹;高铁建设重心的转移通常伴随着全球经济热点的转移,伴随着全球经济格局的调整。可以预计,发展高铁是

当前应对世界经济危机,实现弯道超越的重要手段。

未来几年,中国高铁建设将进入全面收获期,当我国高数铁路系统初具规模时,相邻的省会城市或着大城市将形成1-2小时交通圈,而省会城市与地级市之间将形成1小时甚至半小时交通圈,届时,“人便其行,货通其流”的目标将成为现实。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高铁的发展也不能太过于激进,我国高铁的发展应该与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相协调,如果超前发展,不仅自身会受到制约,还可能牵涉到其他一系列系统的紊乱,抑或是过度投资造成的巨额亏损,可能引发铁路部门的巨大债务危机。另一方面,还要考虑到民众的承受能力,要降低高铁的服务成本,使大多数人能够享受高铁发展的机会。

浅谈中国高铁的发展

浅谈中国高铁的发展 2004年,国务院讨论并原则通过了铁道部提出的《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明确了我国铁路网中长期的建设目标和投资规模。《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指出,到2020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将达到10万公里,总投资将达到2万亿元,并提出了建设“四纵四横”铁路快速客运通道以及三个城际快速客运系统,客运专线总里程1.2万公里以上。 (机车车头)2006年年初,“十一五”期间铁路建设投资规模预计将达到1.25万亿元,比“十五”期间翻了两番。2004年是500多亿元,2005年原计划投资1000亿元,从2006年到2010年的5年间,总投资规模更是猛涨到了1.25亿元,平均每年2050亿元,在原来的基础上又翻了一番。这样的投资增速,在我国铁路建设史上尚属空前。“十一五”期间,我国将共建设17000公里铁路新线,其中客运专线7000公里,这些客运专线主要有京沪、京广、京哈、沈大、陇海等,列车时速将达到200至300公里。尽管没有使用高速铁路这个概念,但是按照国际上通用的高速铁路以时速270公里为起点的标准,时速在300公里以上的客运专线,毫无疑问就是标准的高速铁路。如此庞大的高速铁路投资规模,说明中国高速铁路时代到来!

(图为“四横四纵”规划图)高铁在国内外的发展概况:自1964年日本建成世界上第一条高速铁路以来,法国、英国、德国、西班牙、意大利和美国等发达国家也相继修建了高速铁路。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法国高速铁路,其最高商业运行时速已突破300公里,同时新一代的TGV高速列车创造了时速 515.3公里的超高速记录。 据相关资料统计表明,到2000年底,世界高速铁路的总长已达6858公里。目前全世界已投入运行和正在修建的高速铁路里程超过1.4万公里,约占铁路总营业里程的2%。欧洲有关部门做出的长远规划是到2015年,全欧高速铁路网总长达3万公里,其中新建路段9100公里,约占30%. 与此同时,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也做出了自己相应的规划和目标。高速铁路的诸多特点和优势,使得传统的铁路运输重新焕发了生机,并在世界各地得到了蓬勃发展,从而加速了高速铁路现代化的步伐,为世界高速铁路网的形成和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高速铁路的规划和建设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发展非常迅速。 2003年10月12日,随着长春开往北京的T60次列车经由沈阳北站驶入秦沈客运专线,预示着中国建设的第一条高速客运铁路线——“秦沈客运专线”正式开通,

中国高铁的发展背景和现状

中国高铁发展的调研报告 中国高铁发展背景 为了提高列车运行速度,使铁路适应社会发展,从20世纪初至50年代,德国、法国、日本等国都开展了大量的有关高速列车的理论研究和试验工作。铁路作为陆上运输的主力军,在长达一个多世纪的时间里居于垄断地位。但是自20世纪以来,随着汽车、航空和管道运输的迅速发展,铁路不断受到新的浪潮的冲击。 中国内陆面积宽广,人口众多,幅员辽阔,经济发展与联系的跨度大,需要有一种强而有力的运输方式将整个国家和国民经济联系起来。铁路作为重要的基础设施,国民经济的大动脉和大众化的交通工具,最显著的特点是运载量大、运行成本低、耗能少,在大流量长距离的客货运输有着绝对优势,也在大流量、高密度的城际中短途旅客运输中具有强大的竞争力。 我国自1876年出现第一条铁路以来已经120多年了。遗憾的是百余年来,我国的铁路事业无论从横向上还是从纵向上来讲,都是远远落后的。同其他国家相比,我国的铁路在运营里程、运输效率、技术水准、装备质量等方面相差极远,令人堪忧。我国国民经济的大动脉,在我国交通运输体系中居于主导的骨干地位。但我国铁路的现状是路网不发达,技术装备较落后,运能与运量的矛盾比较突出,一些主要干线的能力利用程度已经趋于饱和,铁路负荷水平居世界首位。 兴建高速铁路的建议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就被提出,十多年来,国家有关部门组织了数以百计的专家学者从各个方面对高速铁路项目进行了详细的考察、分析和论证。经过多次的反复和论争,各方面的意见已经大致趋同:高速铁路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社会效益良好、国力能够承受,因此应该建,而且应该及早建。1998年3月,全国人代会在“十五”计划纲要草案中提出建设高速铁路。 中国高铁的现状 高速铁路是现代铁路发展的方向已经成为了共识。在此背景下,中国的高铁正飞速发展。中国高铁“四纵四横”在中国地图上形成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四纵”是指四条纵向铁路客运专线:①纵贯京津沪和冀鲁皖苏四省,连接环渤海和长江三角洲两大经济区,全长1 318公里的北京到上海客运专线;②连接华北、华中和华南地区,全长2 260公里的北京经武汉、广州到深圳的客运专线;③连接东北和关内地区,全长约1 700

高速铁路发展历程

中国高速铁路发展历程 2010年12月03日 12月3日,中国自主研发的"和谐号"CRH380高速动车组列车在京沪高铁枣庄至蚌埠段试验运行最高时速达486.1公里。这是中国铁路创造的世界纪录,更是世界铁路发展史上值得书写的重要章节,因为,高速铁路是人类文明与智慧的宝贵结晶,是人类社会走向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和有力支撑。 目前,中国高速铁路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运营管理体系,确保了运营持续安全,取得了良好的经营业绩,提供了安全、快捷、舒适、经济的运输服务,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如今,中国铁路每天开行"和谐号"高速动车组列车1000多列,发送旅客近百万人。而且高速铁路开通后,既有铁路通道的货运能力得到了巨大释放,为实现货运增量、丰富货运产品体系、提升货运服务质量奠定了坚实基础。 中国人在建设和发展高速铁路的历史进程中,不仅在技术上取得了重大突破,在营业里程上不断快速扩展,而且锤炼了"勇攀科技高峰,争创世界一流"的高速铁路精神,形成了以"运行高速度、安全高可靠、服务高品质"为基本内涵的高速铁路文化体系。 作为带动性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高速铁路不仅大大加快了中国铁路现代化建设进程,而且对国家新兴产业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优化产生了积极影响,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对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诸多领域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是加快实现国家现代化的助推器。 中国高速铁路发展的历史起点 在中国,铁路是国家重要的基础设施、国民经济的大动脉和大众化交通工具,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处于骨干地位。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铁路取得了长足进步,为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但与其他行业相比,铁路发展相对滞后,运输能力严重不足,"一票难求、一车难求"的现象十分突出,铁路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 从世界范围看,速度作为交通运输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往往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某种运输方式或某种交通工具的兴衰。铁路自诞生以来,正是由于它在运输速度和运输能力上的巨大优势,才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成为世界各国交通运输的骨干,极大地推动着社会进步和历史进程。曾几何时,由于忽视了普遍提高行车速度,铁路在速度方面的优势迅速缩小,甚至消失。速度慢成了阻碍铁路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20世纪中叶以来,世界铁路以高速客运为突破口开始了新一轮的复兴。高速铁路的问世,使一度被人们称为"夕阳产业"的铁路焕发了青春,出现了新的生机。客运高速化是世界铁路发展的趋势。在许多国家,越来越多的旅客把乘坐舒适便捷的高速列车作为出行的首选。 建设现代化的中国铁路,必须在速度上"突出重围"。高速铁路具有速度快、运量大、节约土地、节能环保等明显优势。发展高速铁路,符合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对于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重要作用。 2003年,中国政府从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战略全局出发,做出了加快发展铁路的重要决策,中国铁路进入加快推进现代化的历史阶段。 七年来,铁路系统自觉践行科学发展观,立足中国国情和路情,着眼快速扩充铁路运输能力、快速提升铁路技术装备水平,中国铁路现代化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高速铁路、机车车辆、高原铁路、既有线提速、重载运输等技术迈入世界先进行列,运输效率世界第一,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这其中,最大的亮点就是高速铁路的发展成就。中国铁路坚持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推动我国高速铁路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实现了由追赶者到引领者的历史性跨越。

解读我国高铁现状和发展前景

发布时间:2010.08.18 23:08 来源:人民网作者:人民网 我国高速铁路发展规划,是2004年经国务院批准的《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确定的。2008年,国家根据我国综合交通体系建设的需要,对《中长期铁路网规划》进行了调整。目前,中国是世界上高速铁路发展最快、系统技术最全、集成能力最强、运营里程最长、运营速度最高、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 一、中国高速铁路的创新 为实现建设世界一流高速铁路的宏伟目标,中国铁路大力推进体制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 ——在体制创新方面,创建了合资建路的崭新模式。铁道部与31个省市自治区签订了加快铁路建设的战略合作协议,新线建设项目基本上都是与地方政府或战略投资者合资,广泛吸引各方面资金投资铁路建设,形成了集全社会之力建高铁、推进铁路现代化的生动局面。 ——在管理创新方面,充分发挥我国铁路路网完整、运输集中统一指挥的优势,统筹利用铁路内外的各方面科研力量和人力资源,形成强大合力。在铁路建设中,无论是工程管理部门,还是设计、施工、监理单位,都协调行动,组织起了强大的工程建设队伍;在技术装备制造中,无论是运营单位,还是制造企业、科研院所,都统一步调,形成了强大的研发制造体系。这种科学高效的管理模式,大大提高了我国高速铁路网建设的效率和效益。 ——在技术创新方面,我们瞄准世界最先进水平,把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有机结合起来,立足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统一组织,形成一个“拳头”,坚持整个铁路技术创新体系一盘棋,在引进和掌握先进技术的基础上,统一搭建了我国高速铁路的技术平台,走出了一条铁路自主创新的成功之路。我国高速铁路的工程建造技术、高速列车技术、列车控制技术、客站建设技术、系统集成技术、运营维护技术不仅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而且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速铁路成套技术体系。

世界铁路运输发展现状及趋势展望

世界铁路运输发展现状及趋势展望 [摘要]近年来,随着世界各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铁路作为在中长途运输中具有较强的技术经济比较优势的运输方式,在各国综合运输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本文在认真剖析世界铁路运输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未来世界各国铁路运输发展的主要方向及趋势,总结发达国家经验与世界铁路运输发展演变规律,并结合我国铁路运输发展现状与问题,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世界铁路;运输发展;现状;趋势;启示 1世界铁路运输发展现状水平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先后进入稳定持续增长阶段,交通运输业发展进入了平稳增长期。铁路由于在运能、成本和低碳等技术经济特征方面具有比较优势,在经济全球化和低碳经济时代背景下,许多国家铁路发展尤其是高速铁路建设比较迅速。尽管如此,世界铁路基础设施网络的总量规模较前十年没有发生多大变化,仍然基本上保持稳定;但在发展过程中,路网结构得到了进一步调整和优化,高速铁路在铁路网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人们出行则更加注重了运输服务品质和水平的提升,更多关注运输的安全性、高效、便捷、舒适以及可持续性。 1.1运输能力:基础设施网总量规模基本保持稳定 据世界银行WDI数据库统计,目前可获得的约40个国家(包括中国、美国、德国、加拿大、德国、英国、日本等)的铁路营业里程合计约70多万千米;2003年这一数据还有80万千米,铁路网规模有所下降。近年来,部分国家(如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越来越重视铁路在低碳经济中发展的作用,并实施了高速铁路战略,铁路网规模出现了温和增长趋势,中国铁路也保持了较高的增长势头;但是,绝大部分发达国家(如法国、德国、波兰等)由于在工业化中期过度加快了铁路网建设,现阶段在公路、民航行业快速发展和激烈竞争下,铁路网出现了不同程度地萎缩。总体上来看,近年来世界铁路网总量规模基本上维持稳定。 1.2运输结构:大宗货物运输市场和亚洲客运市场蓬勃发展 从铁路客货运输市场结构变化趋势看,近十年来,随着全球经济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推进以及新兴经济体经济的快速增长,世界铁路客货运量及周转量总规模总体上呈现出稳步增长趋势。但是对不同国家而言,铁路客货运输量规模及结构变化差别较大。货物运输市场上,运输量增长主要集中在中国、美国、俄罗斯和印度。受地理空间布局、资源分布以及经济需求的强力拉动等因素的影响,中国、俄罗斯和印度对长距离大宗货物譬如煤炭、矿石、钢材等运输需求较大,货运量总量规模的增长主要依赖于大宗货物运量的增长;美国经济拉动影响相对较弱,但受资源空间结构、沿海国际贸易等因素的影响,大宗货物多式联运运量增长较快。世界铁路客运量增长主要集中在亚洲市场上。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人口增长以及客运专线铁路大规模的开通运营,中国铁路客运量增长迅速,2000—2012年年均增长7.27%;印度由于经济增长的快速拉动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铁路客运量年均增速也达到了7.68%;日本国土面积小,人口密度大,铁路网发达,铁路客运量总量规模较大。欧洲市场和美洲市场铁路客运量增长比较缓慢,年均增速分别在2%和1%左右。 1.3运输服务:更加注重服务品质和水平的提升 西方发达国家在完善铁路网络结构的同时,更多强调“提供安全、高效、便

高铁经济的发展历程及未来

高铁经济的发展历程及未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学习报告 题目:高铁经济的发展历程及未来 学院: XXXXXXXXXXXX 学号: XXXXXXXXXXX 姓名: XXXXXXXXX

高铁经济的发展历程及未来 摘要:随着我国高速铁路的发展,中国经济的发展迎来了“高铁速度”。本文从国内外高铁的发展背景,高铁发展带来的经济效益的变化分别进行论述;讨论高铁经济发展带来的现实意义;分析高铁经济要经过怎样的战略转型,达到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交通运输系统的良性发展和运营;并对未来高铁运输系统的产业结构和发展格局进行思考与展望。 关键词:高铁;高铁经济;结构调整;战略转型;产业升级; 概述:“高铁经济”概念的内涵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高铁”,二是“高铁经济”。所谓“高铁”即高速铁路。对于什么是“高速铁路”,其判断的主要依据是铁路运行的速度。新建客运列车专用型高速铁路最高行车速度达到每小时300公里、新建客货运混线列车行车速度达到每小时250公里者,即称为“高速铁路”。所谓“高铁经济”,主要是指依托高速铁路的综合优势,使资本、技术、人力物力资源等生产要素与消费群体、消费资料等消费要素,在高速铁路沿线与城市群间实现优化配置和利用,从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产业经济形式。“高铁经济”的发展,在国民经

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对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带动作用。一条铁路通常能带动一片区域和沿线整个城市群的经济发展,使区域经济发展产生“同城共振”效应,这是被经济发展史实所证明了的一种客观现实。可见高铁与经济之间自然形成了一种新的经济关系,即“高铁经济”。 在国外,自全球公认的第一条高速铁路诞生之日起,高铁在日本、法国、德国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快速发展,对战后各国经济复苏和社会变革产生了重要影响。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演进,高铁在全球一体化的进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经过四十余年的发展沿革,西方各国积累了丰富的高铁经济发展经验和先进的管理运行理念。 在中国,21世纪以来,高铁开始步入繁荣发展期。随着高铁技术的成熟,高铁在新兴国家扎根并繁荣发展,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国家成为全球高铁的主角。自2008年京津城际高速铁路通车,中国高铁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成为世界上高速铁路发展最快、系统技术最全、集成能力最强、运营里程最长、运行速度最高、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率先进入“高铁时代”,在探索和发展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高铁”越来越成为一个巨大的、充满诱惑的生意场——国家资金的大笔投入,科技部门的研发力量,与高铁

浅谈我对中国高铁发展的认识

浅谈我对中国高铁发展的认识 摘要 我国高铁建设起步晚,但发展很迅速。当下我国高铁正处于高速建设发展的时期,高铁成为当下大众关注的热门话题,那么我国高铁发展的历程是什么?如此大规模的兴建高铁有何意义以及存在哪些问题?我国高铁的发展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呢?本文将对以上问题谈谈我的认识。 关键词:高铁;发展;意义;问题 Abstract China's high-speed rail construction started late, but the development is very rapid. Nowadays,our high-speed rail is in full swing in th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which has aroused considerable public attention. What is the process of China's high-speed rail development? What is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construction of such a large-scale high-speed rail, and what are the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What should we pay attention to towards our high-speed rail development? I will talk about these issues in this article. Keywords: high-speed rail; development; significance;problems 1

中国高速铁路的发展现状与前景

xx高速铁路的发展现状与前景 众所周知,中国高速铁路在最近几年有了极大的发展,而我也非常荣幸可以聆听孙永福院士的讲座,进一步对我国的高速铁路有了了解。在此我也高速铁路谈谈我浅薄的了解和看法。 1.我国高铁发展现状 我国高速铁路网分骨干网、重要的区域网、大城市之间的城际高铁等三种类型,骨干网就是指规划的四纵四横干线网,“四纵”是指四条纵向铁路客运专线: 纵贯京津沪和冀鲁皖苏四省,连接环渤海和长江三角洲两大经济区,全长1 318公里的北京到上海客运专线;连接华北、华中和华南地区,全长2 260公里的北京经武汉、广州到深圳的客运专线;连接东北和关内地区,全长约1 700公里的北京经沈阳、大连到哈尔滨的客运专线;连接长江、珠江三角洲和东南沿海地区,全长约1600公里的杭州经宁波、福州到深圳的客运专线。“四横”则是连接西北和华东地区,全长约1 400公里的四条横向铁路客运专线: 徐州经郑州到兰州的客运专线;连接华中和华东地区,全长约880公里的杭州经南昌到长沙的客运专线;连接华北和华东地区,全长约770公里的青岛经石家庄到太原的客运专线;连接西南、华中和华东地区,全长约2 078公里的上海经南京、合肥、武汉、重庆到成都的客运专线。按高铁建设等级分为无砟道床的时速350公里/小时的高铁和时速250公里/小时的有砟道床的准高铁。 中国高铁的特点是大量采用高速桥梁和无砟道床技术,采用超大半径弯道,既消除平交道口和行人干扰,又保证路基的平顺,防止路基沉降。尤其是大量采用高速桥梁,使得一望无际的数十公里乃至数百公里的高速桥梁屹立在广阔平原上,非常雄伟壮观,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2.xx高铁技术 目前中国所掌握的高铁技术有车体设计和空气动力学;高速道岔(250公里,部分进口);板式轨道;列控系统(部分芯片进口);逆变器,变流器,电动机(部分零件进口)。没有掌握的主要是轴承和车轮。中国铁路在高速动车组、高速铁路基础设施建造技术和既有线提速技术等方面都达到了世界先进

就我看高铁乘务未来的发展前景

就我看高铁乘务未来的发展前景 现在是一个快节奏的社会,各种交通工具也进入了快速时代,以前的绿皮火车越来越少见,逐渐被动车和高铁所代替,所以对乘务人员的需求量也在逐年增加,很多学生看到了这个行业的发展前景,纷纷报名学习,下面我就讲讲高铁乘务专业的发展前途问题。 甘肃轨道交通运输学校高铁乘务专业介绍 1.学制:学校一般实行3+2教学模式.定向,定额,定岗培养。 2.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速铁路及CRH动车组乘务员,乘服员与相关服务人员。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适应民航企业发展需要,能从事国内民航服务的专业型,技能型人才。 3.核心课程:高速铁路概论,铁路运输地理,高铁服务手册,铁路基本安全常识,铁路运输服务礼仪,铁路客运英语,列车客运安全与乘务,乘客心理学,形体训练等。 高铁乘务专业发展前景 未来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强国!在信息时代迅猛发展的今天,以铁路客货运发展为代表的动车组“和谐号”脱颖而出。我国国力的日益提升,快速客运同样是国力与服务能力的象征,尤其是一带一路计划的实施,我国高铁走出国门,以及国内十三五期间高速铁路建设速度加快。人才的培养迫在眉睫,急需大批学生+技能复合型人才。据统计未来十年高铁人才缺口50万人,高铁乘务员,乘服员岗位将出现供不应求的紧张局面。为顺应市场需要,甘肃轨道交通运输学校致力于培养高铁.动车.城市轨道交通以及旅游服务等岗位人才,该专业具有极其广阔的发展前景,就业对口率高,就业前景看好。 高铁乘务专业就业方向 主要在全国铁路行业从事高速列车车厢乘务,餐吧乘务,乘服及高铁动车安检等相关岗位。动车之花,高铁之星,不久的将来.高新,阳光,体面的高铁乘务人员将成为全国各高速铁路上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高铁乘务专业工资水平 目前高铁乘务人员月薪范围约3500-7000元人民币左右,若升职到中层领导,年薪约20万人民币左右,高层领导年薪约35万人民币左右。 以上就是甘肃轨道交通运输学校的老师给大家带来的高铁乘务专业的具体情况介绍.相信您对高铁乘务专业是否有发展前景有了自己的判断,可以说未来高铁行业对于乘务人员的需求量是非常大的,学生不必担心就业问题!

浅谈中国高铁的发展、word精品文档5页

浅谈中国高铁的发展 2019年,国务院讨论并原则通过了铁道部提出的《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明确了我国铁路网中长期的建设目标和投资规模。《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指出,到2020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将达到10万公里,总投资将达到2万亿元,并提出了建设“四纵四横”铁路快速客运通道以及三个城际快速客运系统,客运专线总里程1.2万公里以上。 (机车车头)2019年年初,“十一五”期间铁路建设投资规模预计将达到1.25万亿元,比“十五”期间翻了两番。2019年是500多亿元,2019年原计划投资1000亿元,从2019年到2019年的5年间,总投资规模更是猛涨到了1.25亿元,平均每年2050亿元,在原来的基础上又翻了一番。这样的投资增速,在我国铁路建设史上尚属空前。“十一五”期间,我国将共建设17000公里铁路新线,其中客运专线7000公里,这些客运专线主要有京沪、京广、京哈、沈大、陇海等,列车时速将达到200至300公里。尽管没有使用高速铁路这个概念,但是按照国际上通用的高速铁路以时速270公里为起点的标准,时速在300公里以上的客运专线,毫无疑问就是标准的高速铁路。如此庞大的高速铁路投资规模,说明中国高速铁路时代到来! (图为“四横四纵”规划图)高铁在国内外的发展概况:自1964年日本建成世界上第一条高速铁路以来,法国、英国、德国、西班牙、意大利和美国等发达国家也相继修建了高速铁路。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法国高速铁路,其最高商业运行时速已突破300公里,同时新一代的TGV高速列车创造了时速515.3公里的超高速记录。 据相关资料统计表明,到2000年底,世界高速铁路的总长已达6858公里。目前全世界已投入运行和正在修建的高速铁路里程超过1.4万公里,约占铁路总营业里程的2%。欧洲有关部门做出的长远规划是到2019年,全欧高速铁路网总长达3万公里,其中新建路段9100公里,约占30%. 与此同时,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也做出了自己相应的规划和目标。高速铁路的诸多特点和优势,使得传统的铁路运输重新焕发了生机,并在世界各地得到了蓬勃发展,从而加速了高速铁路现代化的步伐,为世界高速铁路网的形成和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高速铁路的规划和建设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发展非常迅速。 2019年10月12日,随着长春开往北京的T60次列车经由沈阳北站驶入秦沈客运专线,预示着中国建设的第一条高速客运铁路线——“秦沈客运专线”正

中国铁路现状未来发展展望

中国铁路现状与发展 1.中国铁路现状 1.1 概况 从1876年修建第一条铁路到现在,中国铁路已经走过了130年的历史。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铁路的建设规模和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一个横贯东西、沟通南北、干支结合的具有相当规模的铁路运输网络已经形成并逐步趋于完善。中国铁路营业里程目前已达76,580k m,列世界第三(美国、俄罗斯之后),亚洲第一。其中国家铁路63,342k m,合资铁路8,462k m,地方铁路4,776k m。 目前,中国铁路用占世界6%的营业里程完成了占世界24%的换算周转量,换算密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倍,是世界上最繁忙的铁路。中国铁路客货运量在国运输市场占有份额分别达到35 % 和55 %左右。 近十几年来中国铁路在客运提速、货运重载、铁路信息化和建立行车安全保障体系等方面取得重大发展,线路结构进一步优化。复线里程25,566k m,复线率33.4%。电气化铁路里程21,604k m,电气化率28.2%。提速线路里程16,500 km,占营业总里程21.6 %。 1.2 中国铁路设施与装备 中国铁路在进行新线建设的同时,还对既有线进行了一系列技术改造。

--对主要干线进行复线改造,增建第二线。 --对山区铁路和主要运输通道实行电气化改造。 --延长车站到发线有效长。 --换铺重型钢轨,60kg/m钢轨已成为主要繁忙干线正线的主型钢轨。 --采用全长淬火钢轨,主要繁忙干线正线均已铺设无缝线路。 京九铁路从至,连接九龙,沿线经过京、冀、鲁、豫、皖、鄂、赣、粤九省市,正线全长2,381km,另加天津至霸州和麻城至两条联络线,总长2,536km。京九铁路是中国铁路建设史上规模最大、投资最多、一次建成线路最长的铁路干线。 中国第一条重载铁路至运煤专线全长652k m,开行1万t级单元列车,已实施完成开行2万t级单元列车的技术改造,年运量达到2.03亿吨。 已建成通车的至客运专线设计速度为200k m/h(基础设施250k m/h),试验最高运行速度已达到321.5k m/h,是目前国速度最快的铁路。该线全长404.65 k m,施工中采用了一次性铺设超长无缝线路技术,最长达188 k m;采用了高质量路基填筑技术和桥上无碴轨道技术,有效保证了线路的平顺性;研制铺设了高速大道岔,使列车能够安全、快速、平稳地通过。 青藏铁路全长1,956 km,其中一期工程至格尔木段814 km,二期工程格尔木至段1,142 km。青藏铁路地处青藏高原腹地,自然条件恶劣,全线海拔高度大于4,000 m以上的地段有965 km,经过连续多年冻土地段550 km,是全球目前穿越高原、高寒、缺氧及连续性永久冻土地区最长的铁路,是世界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铁路,是世界铁路建设史上难度最大的工程。青藏铁路已于2006年7月1日建成通车。

我国高速铁路发展概况及发展趋势

动车组概论二〇一三年十二月

我国高速铁路发展概况及发展趋势 摘要:铁路运输一直以来都是一项重要的运输方式,而我国人口众多,物资量巨大,因此对铁路的需求更大。而中国铁路曾经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客运速度慢、运输能力严重不足,“一票难求、一车难求”的现象十分突出,铁路已经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由于高速铁路相对具有运载能力大、运行速度快、运输效率高等特点,因此高速铁路越来越受到重视。 关键字:铁路;高速;经济 1.中国高速铁路发展背景 为了提高列车运行速度,使铁路适应社会发展,从20世纪初至50年代,德国、法国、日本等国都开展了大量的有关高速列车的理论研究和试验工作。铁路作为陆上运输的主力军,在长达一个多世纪的时间里居于垄断地位。但是自20世纪以来,随着汽车、航空和管道运输的迅速发展,铁路不断受到新的浪潮的冲击。 中国内陆面积宽广,人口众多,幅员辽阔,经济发展与联系的跨度大,需要有一种强而有力的运输方式将整个国家和国民经济联系起来。铁路作为重要的基础设施,国民经济的大动脉和大众化的交通工具,最显著的特点是运载量大、运行成本低、耗能少,在大流量长距离的客货运输有着绝对优势,也在大流量、高密度的城际中短途旅客运输中具有强大的竞争力。 我国自1876年出现第一条铁路以来已经120多年了。遗憾的是百余年来,我国的铁路事业无论从横向上还是从纵向上来讲,都是远远落后的。同其他国家相比,我国的铁路在运营里程、运输效率、技术水准、装备质量等方面相差极远,令人堪忧。我国国民经济的大动脉,在我国交通运输体系中居于主导的骨干地位。但我国铁路的现状是路网不发达,技术装备较落后,运能与运量的矛盾比较突出,一些主要干线的能力利用程度已经趋于饱和,铁路负荷水平居世界首位。 兴建高速铁路的建议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就被提出,十多年来,国家有关部门组织了数以百计的专家学者从各个方面对高速铁路项目进行了详细的考察、分析和论证。经过多次的反复和论争,各方面的意见已经大致趋同:高速铁

浅谈高铁旅游的发展

浅谈“高铁旅游”的发展现状 摘要:2008年根据国民经济发展新形势、新需求,国家调整的《综合交通网中长期发展规划》中提出规划“四纵四横”等客运专线以及经济发达和人口稠密地区城际客运系统,建立省会城市及大中城市间的快速客运通道。到2020年,中国铁路营业里程将达到12万公里以上。其中新建高速铁路将达到1.6万公里以上;加上其他新建铁路和既有线提速线路,中国铁路快速客运网将达到5万公里以上,连接所有省会城市和50万人口以上城市,覆盖全国90%以上人口。而随着高速铁路(简称高铁)的发展与完善,也将打破与改变现有的旅游格局,高铁旅游将深刻地影响出游者的出行计划与选择。 一、高铁旅游的优势 高铁旅游在现在的旅游市场上兴起并有了比较好的发展。而高铁旅游在整个旅游市场与其他的旅游方式相比的优势在于,在旅游者选择高铁旅游的因素包括: (一)高铁旅游具有很大快捷性、便捷性。高铁缩短了旅游者和旅游目的地的时间距离,缩短在路上“旅”的时间,而扩大了了在景区的“游”的时间,让游客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更充分地游览体验。高铁让旅游“朝发夕至”“夕出朝归”“双城生活” 成为可能。在高铁旅游产品中,大部分以“三日游”或“四日游” 为主,为空余时间较少的人群提供选择,丰富了小长假的旅游行程,改变了短假期的省市周边游,是跨省跨地域旅游成为可能。

(二)高铁旅游具有客运量大,稳定性高的特点。高铁运载量大,并且班次多,旅游者有更多的选择,有利于旅游计划的实现。另外,高铁旅游天气变化的影响小,具备全天候并且准点率高,少延迟或晚点,保证了旅游每个环节的衔接和进行。 (三)高铁旅游具有绿色环保出行,符合现代旅游的潮流。高铁是一种低消耗,较环保的出行工具,对环境的污染较小。 高铁旅游具有很大的潜在发展动力。现在高铁旅游获得了越来越多人的认可,选择其的群体逐渐的增多,旅游消费增加。对于旅游景区和沿线旅游业的发展有促进作用。将从前的过路人变成旅游者,促进旅游资源的整合和区域的形成。 (四)高铁旅游也促进了旅游业格局的转变,将改变中国旅游市场的客源结构,体现为团队数量降低、散客数量增加;高铁将促使中国旅游空间结构趋于均衡化;与此同时,高铁将促使旅游消费者的出游方式和时间发生改变,旅游产品开发也将向深度发展。 (五)经济效益好,舒适方便。 二、案例分析(以贵州为例子) 沪昆高铁贵阳至长沙段即将开通,届时,贵州将融入中国高铁大交通版图,极大缩短我省与华中、长三角、京津地区的时空距离。6月7日至6月17日,由贵州省旅游局牵头,黄果树、百里杜鹃、织金洞、镇远古城、梵净山、西江千户苗寨、

中国高铁迅速发展

中国高铁迅速发展 时间:2019-09-23 12:37:19 | 作者:蔡嘉鑫 有一种速度,叫中国速度,有一种骄傲,叫中国高铁! 镜头一: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绿皮火车 “呼哧、呼哧”火车粗重地喘着气,像一头疲惫不堪的老牛,缓缓地停下来。 站台上,洪流般汹涌而至的人潮让狭小的车门近乎变形,几欲崩裂。为了挤进车厢,人们更是各显神通,大包小包肩扛手提,有些甚至直接爬窗了。 车厢内挤满了人,过道上水泄不通,汗臭、脚臭、腥味……各种莫名的气味在此汇聚,闻之欲呕。尽管如此,爸爸说,那时为了购买车票,即使连夜到火车站排着如长龙般的队伍,也未必能买着。真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票’消得人憔悴”。 镜头二:2018年暑假和谐号 去年暑假,我们一家乘高铁要去福州旅游,在家里爸爸通过移动支付早就轻轻松松地定好票。 "呜——"的一声,我看见一条白色巨龙从远处风驰电掣般地驶来,车头三个醒目的大字——“和谐号”。我不由得惊呆了:优美的身姿,苗条的身材,秀气的鹅蛋脸,跟老式火车笨重的身子,方正的国字脸形成了强烈的反差,真是天壤之别呀! 一进车厢,一股凉意扑面而来,映入眼帘是:干净整洁的地面,舒适整齐的软椅,椅背还设有贴心的小桌子,透明的车窗,清晰的液晶显示屏。时速350公里,列车行驶时无比平稳和舒适,可以在桌上立硬币而不倒! 镜头三:2050年未来号 一个白色的“胖小子”正呼啦啦的按着遥控器。你没看错,“未来号”高铁是无人驾驶的。 “未来号”高铁是纯空气能的,它可以把空气吸进发动机,然后把有害的空气转化为新鲜的再释放出来。 “未来号”高铁最高时速可达每秒钟十五千米,等于每小时七千多公里,这样的快速度使得从中国到美国也只需要1小时,真是“远隔万里一时还”! 历史的画卷,总是在砥砺前行中铺展;精彩的华章,总是在不断奋斗里书写。中国高铁,将是一张最靓丽的名片!

对于中国目前高铁发展的看法

对于中国目前高铁发展的看法 陈丹丹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的经济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年均增长率超过了两位数,成为整个世界经济发展的引擎,其成就堪称举世瞩目。今天的中国,已经越来越现代化,我们和世界各国一起,分享现代化的成果。 最近这些年来,中国的铁路建设可以说是领跑着中国的经济发展,其成就真的是日新月异,捷报频传。现在,我想谈谈我对中国铁路建设的一点看法。 对于任何一个国家而言,铁路都是国家的重要基础设施,国家的大动脉,大众化交通工具。在综合交通体系中,铁路处于骨干地位。根据我所找到的资料,目前中国大量的长距离物资运输和中长途旅客运输主要由铁路承担,每年完成的旅客周转量约占全社会旅客周转量1/3多,完成货物周转量约占全社会货物周转量的一半以上。可以说,没有铁路的现代化就难以实现国家的现代化。中国幅员辽阔、内陆深广、人口众多,资源分布及工业布局不平衡,铁路运输在各种运输方式中占有的优势更加突出,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为了解决长期起来严重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交通运输问题,从2003年起,中国铁路开始实行跨越式发展。国家投入巨资,掀起全面建设高速铁路的高铁。党的十六大以来短短几年,中国高铁屡创奇迹,实现了从“追赶”到“引领”的重大跨越。中国已成为世界上高铁系统技术最全、集成能力最强、运营里程最长、运行速度最高、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高铁发展总体水平处于世界领先地位。2009年12月26日,世界上一次建成运营里程最长的时速350公里高铁——武广高铁开通运营。此后,2010年,时速350公里的郑西、沪宁、沪杭高铁和时速250公里的福厦、昌九、长吉、广珠、海南东环线高铁陆续建成通车。还有,中国历史上一次建成里程最长,投资最大的京沪高铁也已经全线铺通,2天前在山东枣庄到上海虹桥之间开始进行联调联试,并创造了时速486.1公里的世界运营铁路试验最高速,成为中国高铁引领世界的新坐标。沪汉蓉客运专线是中国“四纵四横”客运专线中最长的“一横”,它由上海出发,途经南京、合肥、武汉、重庆等城市到达成都,全长2078公里。自从它开建以来,我一直都关注着这条铁路的建设进度。今年1月份,我终于等到了沪蓉高铁开通的消息。但是看到新闻的时候,我并不如我之前期待的那样开心,相反有些失望:铁路虽然是修好了,但是在上面跑的火车太“高档”了,不是我这样的学生能够承受的。 此次开通的动车组全程运行时间15个半小时,列车内只设有软座和卧铺两种坐席。据

高铁新城发展现状及未来可能发展方向

“施工现场尘土飞扬,高铁一开黄金万两。”在安徽北部城市蚌埠高铁站,这幅标语曾在周边的施工现场悬挂多时。 如蚌埠一样,在京沪高铁、京广高铁沿线,很多地方都以高铁站为核心,规划建设了大面积的高铁新城,意图拉动经济快速增长,拉开城市发展骨架。 理论上,高铁站点建设将加速城市产业升级和极化布局,提升周边土地价值,引发城市空间格局的转变。但是,中国上一轮高铁建设对于周边土地价值的提升和城市空间布局的优化作用,并没有体现出来。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秘书长石楠直言不讳:“最大的问题是高铁站点建设大干快上,没有和周边的土地开发相结合。” 规划窘境 从北京西站乘坐京广高铁,仅用时40分钟就到了保定东站。气派的大站房,宽阔的站前广场,与全国其他很多高铁站点面貌相似。 除候车大厅内一间小店外,站前广场及周边没有任何的商业配套。大量农地绵延环绕,远处可见依稀分散的村落,几座高楼孤零零地耸立其中。 保定市规划局负责人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保定市目前正在结合新形势、新情况、新需要,“对原有高铁新城规划进行审视修改”。 另一个位于京沪高铁线上的德州东站,虽距北京仅一个多小时车程,但从德州东站乘坐公共交通到德州城区,仍需约一个小时。高铁带来的便捷性大打折扣。 德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分局提供的资料显示,德州市高铁新城规划占地面积56平方公里,计划打造成“科技引领、产业支撑、产城融合、宜居宜业”的新城。 然而德州市国土局相关负责人坦言,德州高铁站的影响力并未显现。高铁站点距城区较远,且存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等问题,真正与城区的接轨有一定难度。因此,对周边地价尚未产生显著的影响。 保定和德州面临的窘境,几乎出现在上一轮高铁站点坐落的大部分二三线城市。 “高铁站点红线内外土地综合开发的增值利益显而易见,但是由于规划没有协同,数以千亿元潜在的土地收益已被白白浪费。”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运输管理研究室主任刘斌对此表示痛心。 他认为,对于已建成的高铁线,出于高铁运行安全考虑,红线内铁路用地变更属性进行商业开发已不可能,而红线外土地增值收益的实现,仍需要“一个较长时间的培养过程”。

中国高速铁路的发展现状与前景

中国高速铁路的发展现状与前景 众所周知,中国高速铁路在最近几年有了极大的发展,而我也非常荣幸可以聆听孙永福院士的讲座,进一步对我国的高速铁路有了了解。在此我也高速铁路谈谈我浅薄的了解和看法。 1.我国高铁发展现状 我国高速铁路网分骨干网、重要的区域网、大城市之间的城际高铁等三种类型,骨干网就是指规划的四纵四横干线网,“四纵”是指四条纵向铁路客运专线:纵贯京津沪和冀鲁皖苏四省,连接环渤海和长江三角洲两大经济区,全长1 318公里的北京到上海客运专线;连接华北、华中和华南地区,全长2 260公里的北京经武汉、广州到深圳的客运专线;连接东北和关内地区,全长约1 700公里的北京经沈阳、大连到哈尔滨的客运专线;连接长江、珠江三角洲和东南沿海地区,全长约1 600公里的杭州经宁波、福州到深圳的客运专线。“四横”则是连接西北和华东地区,全长约1 400公里的四条横向铁路客运专线:徐州经郑州到兰州的客运专线;连接华中和华东地区,全长约880公里的杭州经南昌到长沙的客运专线;连接华北和华东地区,全长约770公里的青岛经石家庄到太原的客运专线;连接西南、华中和华东地区,全长约2 078公里的上海经南京、合肥、武汉、重庆到成都的客运专线。按高铁建设等级分为无砟道床的时速350公里/小时的高铁和时速250公里/小时的有砟道床的准高铁。中国高铁的特点是大量采用高速桥梁和无砟道床技术,采用超大半径弯道,既消除平交道口和行人干扰,又保证路基的平顺,防止路基沉降。尤其是大量采用高速桥梁,使得一望无际的数十公里乃至数百公里的高速桥梁屹立在广阔平原上,非常雄伟壮观,

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2.中国高铁技术 目前中国所掌握的高铁技术有车体设计和空气动力学;高速道岔(250公里,部分进口);板式轨道;列控系统(部分芯片进口);逆变器,变流器,电动机(部分零件进口)。没有掌握的主要是轴承和车轮。中国铁路在高速动车组、高速铁路基础设施建造技术和既有线提速技术等方面都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尤其在动车组技术方面,成功搭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时速350公里动车组技术平台,实现了国产时速350公里动车组批量化生产,在高速铁路的固定设施、系统集成、运营管理、环境保护等方面实现了一系列重大技术创新,形成了具有我国特色的高速铁路技术标准体系。相比于我国已拥有自主知识产权高速动车组技术的现实,配套轴承的国产化应用仍是空白,这于正力求高端的装备制造业是一处短板。作为高铁基础零部件的高速列车轴承领域,瑞典SKF、德国FAG、日本NTN等国际巨头正牢牢占据着中国市场。国务院提出的16个重大技术装备关键领域,15个都与轴承相关,这是关键点。高铁车轮也高度依赖进口,目前都尚未国产化。 高速铁路发展趋势 3.我国高速铁路发展趋势 中国作为一个典型的大陆性国家,人口众多,幅员辽阔,经济联系和交往跨度大,需要有一种强有力的运输方式将整个国家和国民经济联系起来。铁路作为重要的基础设施,国民经济的大动脉和大众化的交通工具,最显著的特点是运载量大、运行成本低、能耗少,既在大宗、大流量的中长以上距离的客货运输方面具有绝对优势,又在大流量、高密度的城际中短途旅客运输中具有很强

浅析中国铁路发展方向

浅析中国铁路发展方向 摘要:铁路运输业自第一条铁路建成运营以来,得到了飞速的发展,日益成为人们不可缺少的交通方式。火车作为五大运输方式(铁路、公路、水陆、航空、管道)之一,在当今的运输业务中占了重要地位!它充当了旅客、货物长距离运输。又由于铁路运输安全、迅速、不易受天气影响、对环境的影响远小于公路和航空。但目前随着大众时间观念的提高,铁路运输也面临巨大的挑战。铁路的经常晚点和节假日拥堵现象,给铁路运输产生不小的负面影响,但其票价低,运输量大的优点,使人们更倾向于选择铁路。因此,未来一段时间内,铁路仍是主流运输方式,研究它的发展方向很有必要,而最重要的,就是要研究高速铁路的发展。关键词:铁路发展高速铁路后发优势前景广阔 1.引言 中国铁路的发展顺应了历史的潮流,朝着高速化发展。近年来,随着航空、海运和公路等运输方式在我国迅速崛起和发展,铁路运输受到了严峻的挑战,这种发展趋势就促使铁路必须进行内部体制改革以及运输手段的技术创新,进一步加速铁路的高速化、重载化和多式运输的立体化,进而实现铁路路网的现代化。我们习惯于把铁路比喻成国民经济的大动脉,但多年来中国铁路运输一直处于超负荷、低水平状态下运行,这对于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中国来说,这样的运行速度和规模显然已经不能适应我国的生产力发展要求。因此,我国必须建设发达的高速铁路网,以适应现代铁路运输发展的要求。 2.缩短差距是我国高速铁路网发展的迫切要求 找准差距是加快中国铁路发展的重要。中国铁路在国家现代化进程中肩负的历史性任务需要中国铁路追赶发达国家铁路的发展水平,并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缩短与世界发达国家铁路之间的差距。中国铁路现代化的历史过程就是不断缩短与发达国家铁路差距的过程。发达国家,如德国、英国、法国、日本的铁路路网密度高、规模大,整个路网能力普遍富余。因此,在中国铁路由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转变的同时,迫切要求中国铁路必须缩短与发达国家铁路之间的差距,这是实现中国铁路快速发展的重要前提。 3.发挥后发优势 发展高速铁路是我国路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发挥后发优势是中国铁路实现现代化的主要途径,后发优势是指发展中国家所具有的特殊优势,主要包括引进发达国家先进技术和装备,学习、借鉴其成功经验和教训,使其有可能实现超常规、跨越式发展。中国铁路能不能抓住历史机遇,加快发展,关键取决于后发优势的发挥。与发达国家的铁路先进水平相比,中国铁路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所以,要充分利用好中国铁路比较有利的发展空间,发挥后发优势,努力把这种静态的资源优势转化为动态的效能优势。中国铁路的后发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具有技术跨越的良好优势。通过低成本引进先进技术,是实现中国铁路整体技术进步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铁路后发优势的突出表现;第二,具有规模扩张的潜在优势。以路网结构优化和规模扩张来实现规模经济,成为推动铁路发展的潜在因素;第三,具有制度创新的有利优势。制度创新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通过必要的制度创新,是推动中国铁路实现快速发展的有利因素;第四,中国铁路发展还具备政策环境的有力支撑、国际资金跨国转移,某些领域人力资源等方面的特殊优势,充分利用和发挥好这些优势,将对铁路的快速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总之,要实现我国铁路的快速发展,就应当以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为示范,把发挥后发优势作为铁路实现高速化和现代化的主要途径。 4.我国发展高速铁路前景广阔 与世界许多国家相比,我国高速铁路的发展有更加广阔的空间。我国国土东西跨5400公里,南北相距5200公里,这决定了中长距离客货运量需求巨大,而铁路是经济又快捷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