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扇示门人 》范仲淹.拼音版

《书扇示门人 》范仲淹.拼音版

书sh ū扇sh àn 示sh ì门m én 人r én

【宋s òn ɡ】范f àn 仲zh òn ɡ淹y ān

一y í派p ài 青q īn ɡ山sh ān 景j ǐn ɡ色s è幽y ōu ,前qi án 人r én 田ti án 地d ì后h òu 人r én 收sh ōu 。 后h òu 人r én 收sh ōu 得d é休xi ū欢hu ān 喜x ǐ,还h ái 有y ǒu 收sh ōu 人r én 在z ài 后h òu 头t óu 。

【作者简介】

范仲淹(989年10月1日-1052年6月19日),字希文。祖籍邠州,后移居苏州吴县。北宋初年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幼年丧父,母亲改嫁长山朱氏,遂更名朱说。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范仲淹苦读及第,授广德军司理参军。后历任兴化县令、秘阁校理、陈州通判、苏州知州等职,因秉公直言而屡遭贬斥。皇祐四年(1052年),改知颍州,在扶疾上任的途中逝世,年六十四。累赠太师、中书令兼尚书令、楚国公,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

【白话译文】

原野里成片的青山景色是那样的清幽,这些前人留下的土地都已被后人接收。

接收这些土地的后人先不要欢喜,还有等着接收这片土地的人就在后头呢!

苏幕遮范仲淹的翻译

苏幕遮范仲淹的翻译 这就是一首描写羁旅乡愁 的词。下面就是小编整理的苏幕遮范仲淹的翻译,欢迎来参考! 苏幕遮·怀旧 宋代: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 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 作相思泪。(留人睡 一作:留人醉) 译文 碧云飘悠的蓝天,黄叶纷飞的大地,秋景连接着江中水波,波上弥漫着苍翠 寒烟。群山映着斜阳蓝天连着江水。芳草不谙人情,一直延绵到夕阳照不到的天 边。 默默思念故乡黯然神伤, 缠人的羁旅愁思难以排遣, 除非夜夜都做好梦才能 得到片刻安慰。不想在明月夜独倚高楼望远,只有频频地将苦酒灌入愁肠,化作 相思的眼泪。 注释 ⑴苏幕遮:原唐教坊曲名,来自西域,后用作词牌名。又名“云雾敛”“鬓 云松令”。双调,六十二字,上下片各五句。 ⑵“波上”句:江波之上笼罩着一层翠色的寒烟。烟本呈白色,因其上连碧 天,下接绿波,远望即与碧天同色,正所谓“秋水共长天一色”。 ⑶“芳草”二句: 意思就是, 草地绵延到天涯, 似乎比斜阳更遥远。 “芳草” 常暗指故乡,因此,这两句有感叹故乡遥远之意。 ⑷黯乡魂:因思念家乡而黯然伤神。黯,形容心情忧郁。乡魂,即思乡的情 思。语出江淹 《别赋》:“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 ⑸追旅思(sì):撇不开羁旅的愁思。追,追随,这里有缠住不放的意思。 旅思,旅居在外的愁思。思,心绪,情怀。 鉴赏 这首词抒写了羁旅乡思之情, 题材基本上不脱传统的离愁别恨的范围, 但意 境的阔大却为这类词所少有。 上片写秾丽阔远的秋景,暗透乡思。起首“碧云天,黄叶地”两句,即从大

2012年语文S版一年级下册

2012年语文S版一年级下册 期末测试题 (请监考老师念题,说明题的要求)(满分100分,70分钟完卷) 温馨提示:小朋友,你真的很棒!祝贺你,一定会写出最好的答卷,获得自己最满意的“礼物”! 一、拼音(18分) (一)看拼音写汉字。(12分) shējiān hóng huāfàng xuérèn zhēn 1、() 2、() 3、() 4、() ān quán huǒbàn gùshì shuǐ jǐng 5、() 6、() 7、() 8、() 9、上面音节中,整体认读音节有:()、()。 (二)在正确的读音下面画“”。(4分) 1、林(lín nín) 2、争(zhēng zēng) 3、休(xiùxiū) 4、听(tīn tīng) (三)把下列字的音节补充完整。(2分) éq uāng y 1、合 2、青 3、双 4、玉 二、汉字(24分) (一)选字填空。(4分) 1、休体身()、()息。 2、轻青()色、()快。

(二)比一比,再组词。(4分) 1、欢()、吹(); 2、瓜()、爪()。(三)给下面多音字的每一个读音组一个词。(8分) (四)把下面的字抄写在方格里。(8分) 人双青空站油回过 三、词语(24分) (一)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6分) 1、春光春雨春风 ⑴小草在()成长。 ⑵小树在()里摇。 ⑶小燕子在()里飞来飞去。 2、青青的清清的圆圆的 ⑴孔雀在()草地上散步。 ⑵青蛙坐在()荷叶上唱歌。 ⑶鸭子在()小河里游水。 (二)词语接龙。(8分) 例:欢:(欢唱)——(唱歌)——(歌声)——(声音) 1、迷:()——()——()——() 2、农:()——()——()——()(三)对对歌。(4分)

S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练习题

识字1 有趣的汉字 一、把下面汉字的音节补充完整。 y____ m____ ____ì____ìx____ ____engx____ 元毛示字休成写二、我是小小书法家。 gǔdài xiězì yuándàn búyòng yéye ()()()()() 识字2 合在一起成新字 一、给汉字注音,再读一读词语。 ()tián()qián( )( )guān( ) 甘甜从前森林观众()tou()yue( )( )huī( ) 舌头明月笔尖灰尘 二、看拼音,写词语。 míngbáishānyángshéjiān ()()() cónglái gāntián yìshuāng ()()()

三、下列汉字是由哪两个部分组成的?把它写下来。 甜(- )泉(-)林( - ) 岩(-)鲜(- )男(- ) 四、连一连,组成新字。 门八二日木田小 小口木刀大月力 ()()()()()()() 识字3 添“口”歌 一、读拼音,写汉字。 tǔxiàchuīwèi ()泡泡()一跳( )号角()道好 wèilái wènhǎo qiànjiā 二、比一比,再组词。 下( )未()欠() 吓()味()吹() 三、加一加,组成新字。 门()力()未+ 口= ()土+ 口= ()下()马() 识字4 拍手歌 一、看拼音,写词语。 pāi shǒu shan gǔcán dòu hezuo

二、加一加,成新字。 人+木=()天+虫=()门+一=()竹+毛=() 拿-()=()鸣-()=()闯-()=() 第一单元提升练习 一、看拼音,写字词。 二、匹的笔顺是:组词() 尖的笔顺是:组词()羊的笔顺是:组词()三、添一笔,组新字,再组词。 四、比一比,再组词。 五、一年之计在于晨 一日之计在于和

苏幕遮 范仲淹主题思想

苏幕遮 范仲淹主题思想 导语:在众多《苏幕遮》词作中,尤以宋时范仲淹的《苏幕遮·碧云天》最 为著名,全词低徊婉转,而又不失沉雄清刚之气,是真情流溢。下面是小编收集 整理的苏幕遮 范仲淹主题思想,一起来看看吧。 苏幕遮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 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依。酒入愁肠,化 作相思泪。 【主题思想】 此词抒写乡思旅愁, 以铁石心肠人作黯然销魂语, 尤见深挚。 此词借景抒情, 情景交融,以绚丽多彩的笔墨描绘碧云、黄叶、寒波、翠烟、芳草、斜阳、水天 相接的江野辽阔苍茫的景色,勾勒出一幅清旷辽远的秋景图,抒写夜不能寐、高 楼独倚、借酒浇愁、怀念家园的深情。全词低回之宛转,而又不失去沉雄清刚之 气,上阕着重写景,以气象宏大浑厚,意境深远,为下阕抒情设置背景;下阕重 在抒情,直抒胸臆,声情并茂,意致深婉。其主要特色在于能够以沉郁雄健之笔 力抒写低回宛转的愁思,展现范仲淹词柔媚的一面。《西厢记》中“碧云天,黄 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就是化用的这首诗中的名句。 【译文】 白云满天,黄叶遍地。秋天的景色映进江上的碧波,水波上笼罩着寒烟一片 苍翠。远山沐浴着夕阳天空连接江水。岸边的芳草似是无情,又在西斜的太阳之 外。 黯然感伤的他乡之魂, 追逐旅居异地的愁思, 每天夜里除非是美梦才能留人 入睡。当明月照射高楼时不要独自依倚。端起酒来洗涤愁肠,可是都化作相思的 眼泪。 【词义】 《苏幕遮》词牌,原本是指从古高昌传来的“浑脱”舞曲。“浑脱”是“囊 袋”的意思。 据说, 跳舞时舞者用油囊装水, 互相泼洒, 唐人称之为“泼寒胡戏”。 表演者为了不使冷水浇到头上、脸上,就戴上一种涂了油的帽子,高昌语叫“苏

《苏幕遮》(范仲淹)教案

《苏幕遮》(范仲淹)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初读,整体感知。 2、再读,理解词意。 3、品读,学会赏析。 二、重点、难点 学会品读赏析诗词,掌握一定的赏析方法。 三、课时安排(一课时) 四、导学 范仲淹(989—1052年)(即太宗端拱二年——皇祐四年)字希文。和包拯同朝,为北宋名臣,政治家,文学家,吴县(今属江苏)人,汉族。少年时家贫但好学,当秀才时就常以天下为己任,有敢言之名。曾多次上书批评当时的宰相,因而三次被贬。宋仁宗时官至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元昊反,以龙图阁直学士与夏竦经略陕西,号令严明,夏人不敢犯,羌人称为龙图老子,夏人称为小范老子。 1043年(宋仁宗庆历三年)范仲淹对当时的朝政弊病极为痛心,提出“十事疏”,主张建立严密的仕官制度,注意农桑,整顿武备,推行法制,减轻傜役。宋仁宗采纳他的建议,陆续推行,史称“庆历新政”。可惜不久因为保守派的反对而不能实现,因而被贬至陜西四路宣抚使,后来在赴颍州途中病死,卒谥文正。有《范文正公文集》传世。 范仲淹喜好弹琴,然平日只弹履霜一曲,故时人称之为范履霜。他工于诗词散文,所作的文章 页脚内容1

富政治内容,文辞秀美,气度豁达。他的《岳阳楼记》一文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两句,为千古佳句。也是他一生爱国的写照。 五、课前小练笔:请同学们填空。 碧云天,黄花地,()总是离人泪。(《长亭送别》王实甫) 明确: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 六、请同学们说出刚才所填曲子的前两句引用的原文及该词的词牌名。 明确: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七、开卷有益 请同学们边听录音边读本词,说说本词主要表达作者什么样的情感,从哪些词语中可以体现? 明确:1、主题为思乡以及思念亲人。 2、下片较多,如乡魂、旅思、相思等。 八、品读上片,回答: 1、找出词的一二两句中所写的意象,说出意象所显示的特点。 云----碧 叶----黄特点:鲜艳浓烈烟雾迷蒙 波----绿 页脚内容2

小学语文(S版)一年级下册教材介绍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S版)一年级下册教材介绍 一、本套教材的编写思路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一年级下册)》,以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语文实践能力,促进每个学生发展为目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构建开放的、具有活力的教材体系,倾力建设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语文教材。本册教材,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2003年5月审查通过,适用于小学一年级第二学期。 本套教材以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为指针,以《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准确把握语文教育的总目标和阶段目标,致力于学生全面语文素养的提高,为学生的成长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正确把握和遵循语文教育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做到工具性和人文性、民族性和现代性、科学性和艺术性、基础性和发展性相统一。使学生既能学到必要的语文基础知识,又能培养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以及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审美情趣;既热爱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又能了解吸收人类多样进步文化的精华。同时,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培养语文素养,发展语文思维,积累语言文化,使学生具备现代社会需要的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交流表达和运用现代技术收集与处理信息能力等多样基本能力。 本套教材力求在以下三个方面,有所创新:一是紧紧扣住课程标准。在编写过程中,始终注意领会贯穿新课标精神,全面落实新课标的要求,在体系结构、目标任务、内容选择、呈现方式等各个方面,既严格遵照课标精神,又大胆创新。二是注意尊重客观规律,一是学生的认知规律,一是学科的科学规律,把二者结合起来,以认知规律组合学科规律。儿童是教材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人,是教材设计编写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只有注意尊重学生学习语文的规律和语文学科的科学规律,教材才能真正成为学生学习凭借的优秀资源。三是力求便教利学。首先要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像世界,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学会学习,有助于学生发展和成长。同时,也要适应教师的教,教材尽量多地给教师以丰富的内容,尽量多地给教师以充足的信息,但更注意给教师以充足的创造空间,鼓励教师创造性的教学。 本套教材力求解决三个长期困绕教学的基本问题:一是解决幼小衔接不上,小学中学衔接不好的问题,让低年级学生乐学,让高年级学生会学。二是力求解决学生的学习方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转变,为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三是树立大语文教育观,在学生的生活成长中学语文,在运用中学语文,注重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和语文情感态度,注重提高学生的全面语文素养。 本套教材在编写指导思想、选取教材内容、设计呈现方式各方面,都力求体现以学生为本,坚持走发展语言和思维并重的路子,注重突出母语教育的特点,坚决贯穿新课标中提出的现代教育理念,着力构建"综合识字,早期阅读,自主实践,和谐发展"特色的教材体系。教材特别强调自主阅读,感悟积累,强调有创意、有个性的表达,强调自主、合作、探究多种方式学习,强调语文实践,强调学习搜集信息,处理信息,利用信息,强调解决实际问题。 本套教材力求体现学生是学习发展主体的教育理念。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编写教材,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好奇心、求知欲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和探究性学习。在合理安排基本课程内容的基础上,为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留下选择和拓展的空间,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和教师个性化风格的教学需求,增加教材的弹性,以适应不同地区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注重实践和探究,突出综合发展和全面语文素养的培养,注重人文精神和文化品位。

苏幕遮 范仲淹

苏幕遮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碧蓝的天空飘着屡屡白云,金黄的树叶铺满大地。秋天的景色映进江上的碧波,水波上笼罩着寒烟一片苍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远山沐浴着夕阳天空连接江水。岸边的芳草似是无情,又在西斜的太阳之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黯然感伤的他乡之魂,追逐旅居异地的愁思,每天夜里除非是美梦才能留人入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当明月照射高楼时不要独自依倚,端起酒来洗涤愁肠,可是都化作相思的眼泪。

一.作者简介: 范仲淹(989 ~ 1052 ),字希文,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统帅,也是—位卓越的文学家和教育家,生于太宗端拱二年(989年),卒于皇佑四年(1052 年)吴县(今属江苏)人。他和包拯同朝,为北宋名臣,少年家贫但好学,当秀才时就常以天下为己任,有敢言之名。曾多次上书批评当时的宰相,因而三次被贬。宋仁宗时官至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元昊反,以龙图阁直学士与夏竦经略陕西,号令严明,夏人不敢犯,羌人称为龙图老子,夏人称为小范老子,使西线边防稳固了相当长时期。1043年(宋仁宗庆历三年)范仲淹对当时的朝政的弊病极为痛心,提出“十事疏”,主张建立严密的仕官制度,注重农桑,整顿武备,推行法制,减轻傜役。宋仁宗采纳他的建议,陆续推行,史称“庆历新政”。可惜不久因为保守派的反对而不能实现,因而被贬至陜西四路宣抚使,后来在赴颍州途中病死,卒谥文正。庆历革新运动,成为后来王安石熙丰变法的前奏。范仲淹喜好弹琴,然平日只弹履霜一曲,故时人称之为范履霜。他工于诗词散文,所作的文章富政治内容,文辞秀美,气度豁达。他的《岳阳楼记》一文中的“先天下人之忧而忧,后天下人之

最新语文教案:s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学设计

最新语文教案:s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全册 教学设计 “春天的小雨滴滴滴” 教学设计 及设计意图 教学内容语文版s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 三年级下册2至4页“春天的小雨滴滴滴”。 教材与学情分析 这是根据台湾著名儿童文字作家陈木城先生的 散文 改编的一篇精读课文。全文由9个自然段构成,作者通过对春雨的 声音、春雨唤醒春天、春雨催发种子的细致、形象的描写,说明无 私的春雨给人们带来了美好、和谐、生机和希望,充分表现了自己 对春雨、对美好的大自然的无比喜爱和赞美之情。对于春雨,学生 并不陌生,它是春天的使者,学生喜欢春雨,对春雨充满了好奇。 作者大量运用了贴切的象声词,模拟声音,使文章读来极富韵律, 同时也能引起学生朗读的兴趣。所以教学本课应该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在充满诗情画意的情境中体会春雨的美,在声情并茂的朗读 中感受文本的美;在主动探究中享受成功的喜悦,在阅读和创作中 体验学习语文的乐趣。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优美的大自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感受春雨的美好、无私,培养学生热爱春雨、热爱春天、热爱美好的大自然的情感。

2.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注意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 体会句子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自主学习,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会写“铁、沟、推、脉、滑、跌、敲、密、撒、演、播、尝、乳”等13个生字,会认“淅、沥、篷、叮、沟、蹄、乳”等7个 生字,掌握“铁皮、你推我挤、叶脉、滑下来、跌下来、敲响”等 13个词语。 教学准备: 1.课前搜集赞美春雨的图片、词语、诗句。 2.生字卡片。 3. 课件 。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交流资料 1.提问: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春季)对,春姐姐来了,她 给我们带来了最美的礼物,那就是美妙的春雨。(出示春雨的课件)看,这就是春雨,听,这就是春雨的声音,滴滴滴,多么动听啊!2.揭示课题:春天的小雨滴滴滴(齐读课题) 读了课题,你想到了什么?(学生自由回答)能把你课下搜集 到的赞美春雨的图片或名句,与大家分享一下吗?(引导学生交流)【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学生最喜欢的春天入手,自然

S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第一单元 1、有趣的汉字 教学目标: 1.认识“元、汉、桌、爷、毛、笔、您、事、示、休、息、啦”13个字;会写“毛、笔、元、示、写、字、太”7个字。学习新偏旁“竹字头”、“秃宝盖”。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了解汉字的造字规律,感悟汉字的表意功能,受到汉字文化的熏陶,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识字、写字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难点:了解汉字的造字规律,感悟汉字的表意功能。 课前准备: 1.学生收集有关古人造汉字的有关资料。 2.挂图,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1.猜字 出示挂图。(甲骨文的“马”字) 你们猜一猜,这是什么字?(这是“马”)这就是我们祖先最早创造的文字。 2.出示教材P1中的图。 请你们看一幅图画,发现什么了? (1)我发现图上有两个人在走,旁边的字像两个“人”字。 出示“从”叠在两个人身上。 (2)我看见一个小孩靠在树旁休息,旁边的字像一个人靠在树旁。我觉得那个字像“休息”的“休”。 3.板书课题(有趣的汉字) 4.读课题,说说“有趣”是什么意思。 二、读文识字 汉字怎么有趣?你们读读课文就知道了。 1.自由读课文、识字。 要求:(1)遇到不认识的字,看拼音读准字音,记住这个字。 (2)找找有几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3)看看课后生字表里的生字都认识了吗? 2.同桌互相检查生字识记情况。 3.利用生字卡片检查生字识记情况。 (1)出示本课带生字的词语。 ①小老师教读 ②学生轮读 (2)出示本课的认读生字。 ①学生轮读 ②游戏巩固生字 第二课时 一、读文,初步了解汉字有趣的造字规律。

s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课文

语文S版三年级下册所有课文课内阅读 《春天的小雨滴滴滴》 ()打在篷顶的波浪板上,()打在树林里的叶子上,()打在铁皮屋顶上。于是,屋 子前面小水沟里的水流动起来了,像一股从地底下涌出来的清泉,高兴得哗啦哗啦,哗啦 哗啦,你推我挤。 1.按原文在()里填空。像这样的词还有()、()、()。 2.短文用了~~~画出文中的比喻句,这句话把 3.“你推我挤”中的“推”和“挤”用得好么?为什么? 《翠鸟》一 )上,一双红色的小爪(zhǎo zhuǎ )子紧紧地抓住苇 翠鸟喜欢停在水边的苇秆(gān gǎn 。背上的羽毛像 ,绣满了_________ 秆。它的颜色非常鲜艳。头上的羽毛像_____________ )着一张的 。它,一双的眼睛下面,长(zhǎng cháng 。腹部的羽毛像____ ___ _____________ 嘴。 4按课文内容在横线上填空。 5在()里选出正确的读音。 。它的外形,总的给 ,主要写了______ 、 _____、_____ 、________ 6这段话写了翠鸟的_________ 人的感觉就是。 7写翠鸟的羽毛,作者用了______、______ 、_______ 、_____ 、等表示颜色的词,还运用了 _______ 的写法,分别把翠鸟的羽毛颜色比作 _______、_______ 、 _______ ,把翠鸟当作人来写,流露了作者对翠鸟的_______之情。 《翠鸟》二 地注视 停在苇秆上了。它_________ 翠鸟_________ ,一眨眼,又_________ ,爱贴着水面_________ 着_________ 尽(jǐn 的水面,等待游到水面上来的小鱼。小鱼_________ 地把头露出水面,吹了个_________ 的眼睛。翠鸟蹬开苇秆, 翠鸟_________ ,还是难(nán nàn)以_________ jìn)管它这样 _________ , 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小鱼,贴着水面往远处飞走了。只(zhǐ zh ī) 有苇秆还在_________。 水波还在 _________ 8按课文内容在横线上填空。 9在()中选出带点字正确的读音。

语文S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全册教案201302

1、有趣的汉字 (2) 2、合在一起成新字 (4) 3、添“口”歌 (6) 语文百花园一 (9) 语文百花园一:看图说话写话 (10) 1、山青青 (12) 2、小树谣 (14) 3、古诗两首 (16) 4、春雨的色彩 (19) 5、世界多美呀 (20) 语文百花园二:看图说话写话 (22) 6、阳台上的小鸟 (24) 7、大熊猫 (26) 8、演一棵大树 (28) 9、寄给青蛙的信 (30) 10谁住顶楼 (33) 语文百花园三 (35) 11、这个办法好 (36) 12、小英雄王二小 (39) 13、夜色 (42) 14、毽子变乖了 (43) 语文百花园四:说话写话 (45) 1、小粗心区分“己”和“已” (47) 2、猫和老鼠 (48) 3、对对歌 (50) 语文百花园五教学设计 (52) 15月亮和云彩 (55) 16、燕子妈妈笑了 (57) 17、小蝌蚪找妈妈 (59) 18、鸭子和白兔请客 (63) 19、小猪画画 (65) 语文百花园六 (66) 20、小熊和小鹿 (67) 21、只听半句 (71) 22、蝴蝶花 (73) 23、快乐的小青蛙 (75) 24、咕咚 (77) 《语文百花园七》教学设计 (79) 25、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80) 古朗月行教学设计 (82) 26、《炎帝的传说》教学设计 (85) 27、《尧帝凿井》教学设计 (86) 28、《丑小鸭(一)》教学设计 (87) 29、《丑小鸭(二)》教学设计 (89)

《语文百花园八》教学设计 (90) 第一单元 1、有趣的汉字 教学目标: 1.认识“元、汉、桌、爷、毛、笔、您、事、示、休、息、啦”13个字;会写“毛、 笔、元、示、写、字、太”7个字。学习新偏旁“竹字头”、“秃宝盖”。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了解汉字的造字规律,感悟汉字的表意功能,受到汉字文化的熏陶,激发学生学 习汉字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识字、写字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难点:了解汉字的造字规律,感悟汉字的表意功能。 课前准备: 1.学生收集有关古人造汉字的有关资料。 2.挂图,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1.猜字 出示挂图。(甲骨文的“马”字) 你们猜一猜,这是什么字?(这是“马”)这就是我们祖先最早创造的文字。 2.出示教材P1中的图。 请你们看一幅图画,发现什么了? (1)我发现图上有两个人在走,旁边的字像两个“人”字。 出示“从”叠在两个人身上。 (2)我看见一个小孩靠在树旁休息,旁边的字像一个人靠在树旁。我觉得那个字 像“休息”的“休”。 3.板书课题(有趣的汉字) 4.读课题,说说“有趣”是什么意思。 二、读文识字 汉字怎么有趣?你们读读课文就知道了。 1.自由读课文、识字。 要求:(1)遇到不认识的字,看拼音读准字音,记住这个字。 (2)找找有几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3)看看课后生字表里的生字都认识了吗? 2.同桌互相检查生字识记情况。

部编语文S版三年级语文下册优质教案(全册)

部编语文S 版三年级语文下册优质教案(全册) 1.古诗二首 1.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诗句的意思。学习作者边观察边想象以及动用各种感官从多角 度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诗句,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体会诗句表达的情感。 惠崇的《春江晓景》图。 一 介绍背景,导入新课 1.惠崇是北宋有名的僧人,著名的画家,善于画鹅、鸭等小动物。 2.出示《春江晓景》图,这是惠崇画的一幅画儿。 3.简介诗人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 县)人。他在诗、词、散文的创作上都有很高造诣。《惠崇<春江晓景>》这首诗就是他为惠崇画的《春江晓景》所作的题画诗。 二 自读诗句 熟读诗句,画出不理解的字、词,借助工具书自学。 三 深入探究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2.边读边想象诗的意境。 (1)认识蒌蒿、芦芽、河豚,减少想象难度。 蒌蒿:生长在河滩上的一种草本植物,嫩茎可吃。 芦芽:芦苇的嫩芽。 河豚:一种鱼,肉味鲜美,但卵巢、血液和肝脏有剧毒。 (2)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描绘画面内容。

3.诗人从哪些景物中感受到春天就要来了?(桃花刚开,鸭子戏水,蒌蒿长势很旺,鲜嫩的芦芽从土里钻出。) 4.诗的最后一句是画面上的景物吗?(不是,是作者依据画面景物展开的想象。) 四小结 1.读了这首诗,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作者抓住了画面上开放的几枝桃花、嬉戏的鸭子、满地的蒌蒿和短短的芦芽,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活生生的江南水乡春景图。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正是河豚欲上时”是从画面上看到的吗?(不是。这是作者通过观察岸上、水面上的事物展开的联想,它告诉人们:桃花开放、春江水暖、蒌蒿满地、芦芽冒尖儿,也就是河豚逆流而上的季节。) 五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1.出示图片,让学生先认识蒌蒿、芦芽、河豚这些景物,不但能够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对理解诗句很有帮助。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尽量为学生提供课文中涉及到的与主要内容关系密切的一些物品的图片,让教学更直观。 2.尽量为学生自学感悟创造条件。给学生以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分组学习、讨论、探究,自己获得的学习经验是最有用的。 1.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古诗,体会诗歌的意境,了解诗歌的意思,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入情入境学习古诗,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想象能力以及交往、合作学习的能力。 3.欣赏美丽的春景,激发学生对春天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游园不值》的朗读录音。 一联系实际,导入新课 春天到了,春姑娘迈着轻快的脚步走来了。春天是春暖花开、万物复苏的季节。同学们,你们眼中的春天、亲身感受到的春天或者是在书上看到的春天是什么样的?(学生畅所欲言,尽情地说) 今天,我们学习宋代大诗人叶绍翁写的一首古诗,看看他是怎样描述春天的。(板书题目:游园不值) 二检查预习情况 读熟的同学有多少?这首诗读懂了的又有多少? 三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1.学生自由读古诗,要求:读的时候用心体会、琢磨,不但要读正确、读流利,而且还要读出诗的感情。 2.检查学生的读诗情况。 引导学生展开朗诵比赛,反复朗读古诗。

苏幕遮 范仲淹

苏幕遮范仲淹 教学目标:1、了解范仲淹的基本情况。 2、学习并背诵《苏幕遮》 教学重点:反复诵读诗词,从语言方面品评该词的妙处。 教学难点:领会词人在诗词中抒发的委婉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谁的名言?或由典故导入。(范 仲淹)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词《苏幕遮》。 2、作者简介: 范仲淹,字希文。和包拯同朝,为北宋名臣,政治家,文学家,吴县(今属江苏)人,汉族。少年时家贫但好学,当秀才时就常以天下为己任,有敢言之名。曾多次上书批评当时的宰相,因而三次被贬。宋仁宗时官至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元昊反,以龙图阁直学士与夏竦经略陕西,号令严明,夏人不敢犯,羌人称为龙图老子,夏人称为小范老子。 1043年(宋仁宗庆历三年)范仲淹对当时的朝政弊病极为痛心,提出“十事疏”,主张建立严密的仕官制度,注意农桑,整顿武备,推行法制,减轻傜役。宋仁宗采纳他的建议,陆续推行,史称“庆历新政”。可惜不久因为保守派的反对而不能实现,因而被贬至陜西四路宣抚使,后来在赴颍州途中病死,卒谥文正。有《范文正公文集》传世。 范仲淹喜好弹琴,然平日只弹履霜一曲,故时人称之为范履霜。他工于诗词散文,所作的文章富政治内容,文辞秀美,气度豁达。他的《岳阳楼记》一文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两句,为千古佳句。也是他一生爱国的写照。 3、写作背景: 他当时被朝廷委派出任陕西四路宣抚使,主持防御西夏的军事。在边关的

防务前线,当秋寒肃杀之际,将士们不禁思念起家乡的亲人,于是就有了这首借秋景来抒发怀抱的千古绝唱。 4、典故:划粥割齑( huàzhōu gējī) ——把粥划成若干块,咸菜切成碎末 范仲淹是北宋初年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他不仅在政治上有卓越贡献,而且在文学、军事方面也表现出非凡的才能。著名的《岳阳楼记》就是出自他手,文章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深为后人喜爱,广为传诵。 他在担任陕西西路安抚使期间,指挥过多次战役,成功抵御了外族的入侵,使当地人民的生活得以安定。西夏的军官互相告诫说:“小范老子(指范仲淹)胸中有数万甲兵。”话里对范仲淹充满敬畏之心、这在北宋的历史上是罕见的。 范仲淹之所以有这样杰出的才能,与他在青少年时期的刻苦努力有着必然的因果关系。早年的辛勤耕耘,换来了日后的丰硕果实。 范仲淹的祖籍原来是陕西影州,迁到江苏吴县是后来的事情。他不到3岁时,父亲因病故去。他随着母亲改嫁到朱家。十几岁时,范仲淹知道了自己的身世,便辞别母亲,只身来到应天府书院,拜当时著名学者感同文为师,学习经邦治国的知识,立志报国为民。在应天府书院期间,生活条件非常艰苦,他把粥划成若干块,咸菜切成碎末(划粥割齑),当作一天的饭食。 一天,范仲淹正在吃饭,他的同窗好友来看望他,发现他外食非常的糟糕,于心不忍,便拿出钱来,让范仲淹改善一下伙食。范仲淹很委婉,但十分坚决地推辞了。他的朋友没办法,第二天送来许多美味佳肴,范仲淹这次接受了。 过了几天,他的朋友又来拜访范仲淹。他吃惊地发现,他上次送来的鸡、鱼之类的佳肴都变质发霉了,范仲淹连一筷子都没动。他的朋友有些不高兴地说:“希文兄(范仲淹的字,古人称字,不称名,以示尊重),你也太清高

S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刻舟求剑》

《刻舟求剑》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刻舟求剑》这则寓言讲的是一个坐船过江的人,不慎把宝剑掉入江中,他一点儿也不着急,只在船舷上刻了个记号,准备船靠岸以后,从刻记号的地方跳下去捞宝剑。它用短小有趣、言简意赅的故事,讽刺了生活中的某些荒唐可笑的现象,揭示了一些深刻的道理,用“蠢人蠢事”——可笑的事,从反面给人启迪,耐人寻味。 学情分析: 经过几年的语文学习和实践,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学习语文的方法,具备了一定的独立学习语文的能力,这则寓言虽然是文言文,但是有译文可供借助,学生学起来就容易多了。因此,和现代文的教学一样,仍坚持以自读为主,重在感悟、积累的策略。教学中,尽量让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让他自己质疑、释疑,教师适当点拨、扶助,必要时精当讲解,但是不讲语法。 设计理念: 教学中要突出以读代讲的特点。文言文的教学和现代文一样,仍然要坚持以读为主,重在感悟,教给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习、总结学习寓言故事的一般方法:读故事——明道理——受教育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和译文对照(或查字典验证)弄懂字义。 2、继续了解古今汉语词义和表达上的不同,弄懂每则寓言的寓意,并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 3、指导学生正确朗读文言文。 4、让学生初步接触文言文,为以后的学习打一点基础,同时,引导学生从这则寓言中领悟一些生活中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寓言内容,引导学生抓住对话中的关键性的话展开思考、讨论可作为教学的重点。指导朗读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2、继续了解古今词义和表达上的不同,弄懂寓言的寓意,并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是学习本课的难点。 教学准备:课文录音纸船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根据学生对以前寓言故事的学习,归纳总结:什么是寓言? 2、我国古代有许多寓言,请同学们说说自己听过或读过的寓言故事? 3、师导:今天老师和同学们再一起学习一则寓言《刻舟求剑》,看看这则寓言将会给大家讲述一个怎样的故事?会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深刻道理? 4、自读《刻舟求剑》,注意读准字音,并思考: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既是对以往所学知识的回顾,又很好地领悟了文言文的特点。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材,学生能够深入的读书,深入地理解课文,对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是非常重要的。】 二、自读自悟、整体感知 1、听朗读磁带读课文,听清语气语调、节奏、句子的停顿,注意自己正音。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则寓言讲了一件什么事?

一年级S版语文下册教案完整版

S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 单位: 姓名:

1、有趣的汉字 教学目标: 1.认识“元、汉、桌、爷、毛、笔、您、事、示、休、息、啦”13个字;会写“毛、笔、元、示、写、字、太”7个字。学习新偏旁“竹字头”、“秃宝盖”。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了解汉字的造字规律,感悟汉字的表意功能,受到汉字文化的熏陶,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1.识字、写字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3了解汉字的造字规律,感悟汉字的表意功能。 课前准备: 1.学生收集有关古人造汉字的有关资料。 2.挂图,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1.猜字:出示挂图。(甲骨文的“马”字) 你们猜一猜,这是什么字?(这是“马”)这就是我们祖先最早创造的文字。 2.出示教材P1中的图。请你们看一幅图画,发现什么了? (1)我发现图上有两个人在走,旁边的字像两个“人”字。出示“从”叠在两个人身上。 (2)我看见一个小孩靠在树旁休息,旁边的字像一个人靠在树旁。我觉得那个字像“休息”的“休”。 3.板书课题(有趣的汉字) 4.读课题,说说“有趣”是什么意思。 二、读文识字 汉字怎么有趣?你们读读课文就知道了。 1.自由读课文、识字。 要求:(1)遇到不认识的字,看拼音读准字音,记住这个字。 (2)找找有几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3)看看课后生字表里的生字都认识了吗? 2.同桌互相检查生字识记情况。 3.利用生字卡片检查生字识记情况。 (1)出示本课带生字的词语。①小老师教读②学生轮读 (2)出示本课的认读生字。①学生轮读②游戏巩固生字 第二课时 一、读文,初步了解汉字有趣的造字规律。 1.这课有几个自然段?用手势告诉老师。(四) 2.请四名同学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这些汉字怎么有趣? 3.小组交流,说说汉字怎么有趣。 4.集体汇报,交流学习情况,理解课文内容。 (1)引导学生读、议一、二自然段,了解象形字的造字规律。 ①从第一自然段中学生读出古人写字象画画。 ②从第二自然段中学生读出古人是用图画出事物的。 ③简笔画演示“山、羊”这两个字的演变过程,让学生感受到象形字很有趣。 ④教师贴用图画出事物 ⑤指导朗读一、二自然段,使学生感悟到这种造字方法很有趣。 ⑥启发学生结合以前学过的汉字和课前查找的资料进行拓展。 你们知道古人“用图画出事物”的还有哪些字? (2)引导学生读第三自然段,了解会意字的造字规律。 ①通过读、议学生知道有些意思画不出来的时候,古人就把两个字合在一起,造出一个新字。 ②演示“鸣、休”的造字方法,让学生感受到会意字也很有趣。 ③教师贴把两个字合在一起

《苏幕遮》(范仲淹)教案教学教材

《苏幕遮》(范仲淹) 教案

《苏幕遮》(范仲淹)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初读,整体感知。 2、再读,理解词意。 3、品读,学会赏析。 二、重点、难点 学会品读赏析诗词,掌握一定的赏析方法。 三、课时安排(一课时) 四、导学 范仲淹(989—1052年)(即太宗端拱二年——皇祐四年)字希文。和包拯同朝,为北宋名臣,政治家,文学家,吴县(今属江苏)人,汉族。少年时家贫但好学,当秀才时就常以天下为己任,有敢言之名。曾多次上书批评当时的宰相,因而三次被贬。宋仁宗时官至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元昊反,以龙图阁直学士与夏竦经略陕西,号令严明,夏人不敢犯,羌人称为龙图老子,夏人称为小范老子。 1043年(宋仁宗庆历三年)范仲淹对当时的朝政弊病极为痛心,提出“十事疏”,主张建立严密的仕官制度,注意农桑,整顿武备,推行法制,减轻傜役。宋仁宗采纳他的建议,陆续推行,史称“庆历新政”。可惜不久因为保守派的反对而不能实现,因而被贬至陜西四路宣抚使,后来在赴颍州途中病死,卒谥文正。有《范文正公文集》传世。 范仲淹喜好弹琴,然平日只弹履霜一曲,故时人称之为范履霜。他工于诗词散文,所作的文章富政治内容,文辞秀美,气度豁达。他的《岳阳楼记》一文中的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两句,为千古佳句。也是他一生爱国的写照。 五、课前小练笔:请同学们填空。 碧云天,黄花地,()总是离人泪。(《长亭送别》王实甫) 明确: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 六、请同学们说出刚才所填曲子的前两句引用的原文及该词的词牌名。 明确: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七、开卷有益 请同学们边听录音边读本词,说说本词主要表达作者什么样的情感,从哪些词语中可以体现? 明确:1、主题为思乡以及思念亲人。 2、下片较多,如乡魂、旅思、相思等。 八、品读上片,回答: 1、找出词的一二两句中所写的意象,说出意象所显示的特点。 云----碧 叶----黄特点:鲜艳浓烈烟雾迷蒙 波----绿 烟----翠 2、三四两句中的意象及其画面又是什么?它能让人想起什么来?

小学语文s版三年级下册教案设计

小学语文s版三年级下册教案设计 1、春天的小雨滴滴滴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指导学生会写“沟、推、蹄、脉、滑、跌、密、撒、播、尝、乳”等生字,会认“淅、沥、沟、蹄、乳”等生字,掌握“你推我挤、演奏、播种、仰着、品尝”等词语。 2、能力目标: 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注意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体会句子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背诵自己喜欢的语句。 3、情感目标: 阅读课文,感受春雨的美好、无私,培养学生热爱春雨、热爱春天、热爱美好的大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 会写13个生字,会认7个生字,理解课文内容。 三、教学难点: 1、理解重点词语,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情感。如:为什么说“地球就是一面鼓,小雨滴们要把地球敲响?” 2、感受春雨的精神美。 四、教学准备: 搜集赞美春雨的图片、词语、诗句。 五、教学安排:2课时

六、预习:1、搜集赞美春雨的图片、词语、诗句。 2、把课文读通顺(至少读三遍),查字典理解不懂的词语,自学生字(字音、部首、组词),给课后生字注音。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提供展示台,让学生交流自己收集到的关于春雨的图片或词语、诗句,师归结,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 ①、学生谈预习收获,同桌互相检查预习情况,师巡回检查,了解学情。 ②、自学生字,看清字形,读准字音。 ③、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检查自读课文情况。 ①、指名分段朗读课文,纠正字音。 ②、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针对课文内容质疑。 3、出示生字,认读生字,重点检查并纠正以下字的读音: 跌下来品尝播种血脉 4、指导学生记住以下生字的字形: 沟蹄滑密撒播乳 三、再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脉络。

一年级语文下册全套单元测试题(S版)

一年级语文下册全套单元测试题(S版) S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测试题 班别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_ 一、给下面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8分) shēn cūn qián yán 森村泉岩sēn chūn quán yuán zuōxuīnǐn yán 桌休您元 zhuōxiūnǐyuán 二、看拼音,写词语。(16)分 mínɡtiān cuīfēnɡxiězìmáo bǐ()()()() xiǎo yánɡwai lái shíjiān h?t?nɡ ()()()()三、连一连,组成新字。(8)分 田鱼舌山小日 甘力羊大月石 四、我会组新字。(8)分 人+人→()木+木→()夕+夕→()口+合→()口+下→()口+土→()门+口→()人+云→()五、我会选。(5)分 在再 1.妈妈()洗衣服。 2.欢迎你下次()到我家来做客 她他它 3.()是我的弟弟。 4.奶奶说()要去买菜。 5.小鸡和小鸭()们是好朋友。 六、写出下列字的笔顺。(12)分 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共()画 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共()画 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共()画 七、写出带有下列偏旁的字。(12)分 木()()()口()()() 日()()()氵()()() 八、照样子,写一写。(6)分 静悄悄 绿__________ 亮__________ 红__________ 金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2018-2019年语文S版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1春天的小雨滴滴滴 教学目标: 1、阅读课文,感受春雨的美好、无私,培养学生热爱春雨、热爱春天、热爱美好的大自然的情感。 2、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注意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体会句子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背诵自 己喜欢的语句。 3、帮助学生会写“沟、推、蹄、脉、滑、跌、密、撒、播、尝、乳”11个生字,会认“淅、沥、沟、蹄、乳”5个生字,理解“你推我挤、演奏、播种、仰着、品尝”等词语。 教学重点: 课文的2-6自然段,感受春雨的声音美。 教学难点: 1、理解重点词语,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情感。如:为什么说“地球就是一面鼓,小雨滴们要把地球敲响?” 2、课文的8-9自然段,感受春雨的精神美。 教学准备: 1、生词卡片。 2、搜集赞美春雨的词语、诗句。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朗读题目,了解题目。 二、检查预习情况,帮助学生掌握生字新词。 1、出示生字词,检查并纠正带点字的读音: 跌下来、似的、播种、仰着脸 2、指导学生记住字形: 沟、蹄、滑、密、撒、播、乳 3、重点指导“播、乳”字的书写,学生练习。 4、结合课文中的语句,理解词义:你推我挤、播种 三、自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脉络。 四、质疑。梳理问题。 1、为什么说“地球就是一面鼓,小雨滴们要把地球敲响?” 2、“咚—咚—咚”之间的横线什么意思? 五、作业: 1、写生字词、读书。 2、练习熟读课文,思考并试着解决提出的问题。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本册教材的开篇之作。它和春天、和小雨有关,让浓浓的春意吹进我们 的教室,让甘甜的雨露滋润我们的心田吧!齐读课题。 (一)、进一步理解课题: 课题中一连用了三个“滴”字,春天的小雨给你什么感觉呢?该怎么读题呢?注意节奏和停顿,再次 读题。 (二)回忆课文主要内容。这场雨已经下了很久了,我们和作者一起沐浴在春雨中去走一走,听一听, 看一看吧。同学们读一读课文,说说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二、学习课文,交流感受,并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体会描写春雨声音美的内容。 1、回忆哪些自然段写了雨的声音?这几个自然段都写雨的声音,听雨的地点有什么不同? 2、“屋前听雨”引导学生重点关注春雨发出了不同的声音,理解同样是从天而落的雨,为什么会发出 不一样的声响? (1)指名朗读,其他同学说说听到了什么? (2)捕捉表示声音的词,体会小雨滴发出声音的不同。 (3)理解同样是从天而落的雨,为什么会发出不一样的声响? (4)抓住“推、挤”感受小雨滴的欢快,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并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3、“林中听雨”加深感受声音美,解决难点。 出示: 淅淅沥沥,啪啦啪啦,哗啦哗啦,发出各种不同的声音,整片森林就像一座音乐厅一样。Xk b1.c o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