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包括( )

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包括( )

劳动力商品价值的三个组成部分:

1.维持劳动者自身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用以再生产他的劳动力;

2.劳动者繁衍后代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用以延续劳动力的供给;

3.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培训出适合资本主义再生产所需要的劳动力。

劳动力成为商品

1、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基本条件: (1)劳动者是自由人,能够把自己的劳动力当做自己的商品来支配; (2)劳动者没有别的商品可以出卖,自由到一无所有,没有任何实现自己的劳动力所必需的物质条件。 劳动力成为商品,标志着简单商品生产发展到资本主义商品生产的新阶段。 劳动力商品也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 但是,劳动力是特殊的商品,它的价值和使用价值具有不同于普通商品的特点 2、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根源在于市场经济环境下的劳动分工。 1)因为某个劳动者的劳动技能都是特定的,一般掌握一种技能,最多几种而已,不可能是 全能劳动者; 2)每个劳动者只能生产一种或几种产品,甚至只生产一道或几道工序,即单个劳动者的劳 动只是社会化大生产劳动的一部分; 3)劳动者的生活却需要消费各种各样的产品。所以,劳动者需要先通过自己的劳动能力参 与大生产劳动换回工资,然后再用工资去交换各种消费品。 4)因此,市场经济环境下,劳动者的劳动力自然地成为一种特殊的商品(注意,不是整个 自然人全部变成商品)。关键问题是劳动者要拿到足额的工薪(一般要占劳动总价值的六成左右),同时通过社会制度维护劳动者的劳动权益,这样才能避免遭到剥削。只要存在剥削(不当剩余价值),劳动者的工薪福利就肯定是不足额的。 3、劳动力商品价值决定上的特点: 1)同其他商品一样,劳动力商品也有价值。 2)但不能直接用劳动时间计量。 3)可以间接用供养劳动者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即生产这些生活资料所需的劳动时间来衡 量。 4)“劳动力的价值,是由生产、发展、维持和延续劳动力所必需的生活必需品的价值决定 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6-77页。) 4、劳动力价值包括: (1)维持劳动者自身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用以再生产他的劳动力; (2)为养育子女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用以延续劳动力的供给; (3)为提高和发展劳动力所必需的教育和训练的费用。 此外,还包含历史和道德的因素。在不同的国家或在同一国家的不同历史时期,劳动者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数量和构成是有区别的。 5、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特点: 其他商品被消费时,随着使用价值的消失,价值也就消失或者转移。劳动力被消费时,创造出新价值和使用价值。 不仅有生产商品和创造价值的能力,而且创造出比劳动力本身价值更大的价值。 一旦货币购买的劳动力带来剩余价值,货币也就变成了资本。 资本家购买的是工人的劳动力,而不是劳动。

政治经济学多选题范文

多项选择题 3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是B.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C. 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E. 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状况 32.马克思所说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含义包括A. 现有的社会正常生产条件B. 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C. 社会平均劳动强度 33.通过对资本总公式的分析,可以发现A. 追求剩余价值是资本运动的目的B. 资本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C. 剩余价值是在流通中产生的E. 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34.产业资本循环的形式有A. 货币资本循环B. 生产资本循环D. 商品资本循环 35.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剩余价值采取的具体形式有A. 产业利润 B. 商业利润C. 利息D. 级差地租E. 绝对地租 36.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通过银行和信贷机构进行调节的手段有D. 借贷资本利息率E. 货币供应量 37.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过程是A. 必然的C. 长期的D. 复杂的E. 曲折的 38.我国现阶段所有制结构中,属于非公有制经济成分的有C. 私营经济D. 个体所有制经济E. 中外合作经济和外商独资经济 39.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一定要A. 确保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B. 保证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C. 发挥国有经济对整个国民经济的主导作用D. 增强国有经济对国家经济的控制力E. 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40.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殊性是C.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D. 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E. 社会主义国家实行更有效、更自觉的宏观调控 31.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取决于A.商品价格水平B.货币流通速度E.参加流通的商品数量 32.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的工作日包括C.必要劳动时间D.剩余劳动时间 33.对W-G-W和G-W-G'两个流通公式进行对比可以看出A.前者的货币充当流通媒介,不是资本B.后者的货币在运动中发生了价值增殖,是资本C.资本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D.资本只有在不断运动中才能增殖 34.研究资本周转的目的在于考察B.产业资本运动的速度C.周转速度与预付资本的效率 35.资本主义银行利润A.在数量上相当于平均利润C.是由存款利息和贷款利息的差额构成的D.来自产业工人创造的一部分剩余价值E.是由银行雇员在剩余劳动时间实现的 36.殖民地对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重要作用表现在,它们是A.主要的原材料供应地B.可靠的商品销售市场 C.有利的投资场所 D.重要的军事基地 37.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自身范围内的局部调整包括A.股份资本的产生和发展B.垄断的产生和发展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E.国际垄断资本和国际垄断同盟的发展 38.国有经济在社会主义国民经济中发挥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A.引导和带动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B.拥有现代化大工业和较为先进的科学技术C.是社会主义建设资金积累的主要来源D.提供满足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的产品E.宏观调控中起重要作用 39.个人收入的多种分配方式有A.按劳动力价值分配B.按管理要素分配C.按资本分配D.按技术要素分配E.按土地、房产等要素分配 40.社会主义国家的对外经济援助A.是社会主义国家对外经济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C.帮助受援国家获得政治和经济的独立D.支持受援国家增强自力更生发展民族经济的能力E.履行自己的国际主义义务 31.在经济学说史上出现过的小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有A.西斯蒙第B.普鲁东 32.任何社会再生产所包含的两方面内容是C.物质资料再生产E.生产关系再生产 33.资本主义劳动过程及其特点是A.雇佣工人的劳动与生产资料的结合过程B.商品使用价值的生产过程C.工人在资本家监督下劳动D.工人的劳动属于资本家E.劳动产品全部归资本家所有 34.资本家用来购买劳动力的那一部分资本属于B.可变资本C.流动资本E.生产资本 35.职能资本包括A.产业资本B.商业资本 36.国家直接投资兴建的国有企业所具有的特征是A.投资额巨大C.风险大E.对社会资本再生产十分必要 37.战后经济一体化的形式包括A.各种国际经济组织B.国际经济协议C.地区性经济集团D.八国首脑会议E.经济政治联合体 38.社会主义宏观调控的经济政策主要有A.财政政策B.货币政策C.对外经济政策D.收入政策E.产业政策 39.建立健全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A.有利于保持社会稳定B.有利于保障人民基本生活C.有利于促进企业发展D.有利于转变政府职能E.有利于促进经济建设 40.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性作用是A.为工业和整个国民经济发展提供基本生活资料B.为工业发展提供大量丰富的原料C.为工业和整个国民经济发展提供劳动力D.为工业发展提供广阔而可靠的市场E.为对外贸易提供大量出口商品 31.物质资料生产是A.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获取物质资料的经济活动C.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D.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E.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32.在资本主义生产的商品价值中包括A.生产商品时转移的生产资料价值C.生产商品的抽象劳动创造的劳动力价值E.工人的剩余劳动创造的剩余价值 33.影响资本积累的因素有A.对劳动力的剥削程度B.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水平C.预付资本量的大小D.所

劳动力价值

劳动力价值 一、什么是劳动力价值 劳动力价值是指生产、发展、维持和延续劳动力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劳动力的价值由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所必需的一定量的生活资料的价值所决定。因此,劳动力的价值随着这些生活资料的价值即生产这些生活资料所需要的劳动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劳动力的生产要以劳动者的生存为前提,而劳动者的生存和维持,则需要有一定数量的生活资料。因此,劳动力的价值,就是由维持劳动力所有者的生活资料的价值所构成的。 二、劳动力价值的构成 劳动力价值的构成就是劳动力的生产和再生产过程,是工人维持他本人及其家属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过程。所以,包括以下三个部分 ①维持工人自身正常生活状况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劳动者为了维持自身的生活,必须消费一定数量的生活资料,如食物、衣服、燃料、住房等等,这些生活资料的价值构成劳动力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维持工人家属、子女即劳动力的替补者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工人总有一天会丧失劳动能力乃至死亡的,必须有新的劳动力来补充。因此,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中要包括工人的补充者即工人子女的生活资料,这些生活资料的价值也是劳动力价值的组成部分。

③劳动力的教育费用。要使劳动者施展自己的劳动力并获得一定的技能和技巧,就需要经过一定的教育、培训,这要花费一定数量的物质资料。劳动力的教育费用因劳动力性质的复杂程度不同而有多有少,从事复杂劳动的劳动力所需的教育费用较高。这种教育和训练费用也是劳动力价值的一个构成部分。 三、劳动力价值的影响因素 劳动力价值的影响因素由维持和再生产劳动力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范围、数量及其构成。 一方面,取决于一个国家的气候和其他自然条件不同,劳动者对食物、衣服、燃料、居住等等自然需要的范围的不同。 另一方面,取决于一个国家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取决于工人阶级形成的条件、风俗习惯以及一般的生活水平等等。 和其他商品不同,劳动力的价值规定包含着一个历史的和道德的因素。

(价值管理)劳动力价值动态分析最全版

(价值管理)劳动力价值动 态分析

劳动力价值动态分析 刘祥成 高壹《思想政治》教材阐述了这样壹个基本原理: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且随着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而变化;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又是随着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变化的。因此,商品的价值量是同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例的。笔者以为,这壹重要原理只适合于对壹般商品价值量的分析,而劳动力作为壹种特殊商品,其价值量且不是同社会劳动生产率只成反比例的。 劳动力的价值是由生产、发展、维持和延续劳动力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决定的。如果我们用上述原理进行推论,就会出现俩种结果:第壹,如果必需的生活资料数量不变,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壹倍,劳动力的价值降低壹倍;第二,如果劳动力的价值不变,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壹倍,也就意味着必需的生活资料数量增加壹倍。然而,第壹个推论的前提和第二个推论的结论,都不符合世界各国特别是二战以来发达国家的实际情况,都不能够成立。因为,壹是必需的生活资料的数量且不是不变的,二是当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壹倍,工人必需的生活资料数量且不会增长壹倍。 为此,我们要对劳动力的价值昌由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决定这壹论断做壹个全面、深入地理解。 首先,是“决定”壹词。“誰谈劳动力,誰就不会撇开维持劳动力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生活资料的价值正是表当下劳动能力的价值上。”(《资本论》,第壹卷,196页)马克思的这段话告诉我们,劳动力是“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交换价值。而价值决定交换价值,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决定劳动力价值。换句话说,劳动力的价值不是由社会劳动生产率等别的什么东西决定的,而只能是由“必要的生活资料的价值”所决定的。 其次,是“必需”壹詞。这个“必需”,不是工人生理上的最低限度,而是多半取决于工人阶级是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形成的,它有哪些习惯和生活要求。“因此和其它商品不同,劳动

劳动力商品和一般商品在使用价值方面有什么不同

劳动力商品和一般商品在使用价值方面有什么不同?(P154) 劳动力商品在使用价值上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它的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源泉,它在消费过程中能够创造新的价值,而且这个心的价值比劳动力本身的价值更大。正式由于这一点,货币所有者购买到劳动力以后,在消费它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收回它在购买这种商品时支付的价值,还能得到一个增殖的价值即剩余价值。而一旦货币购买的劳动力带来剩余价值,货币也就成了资本。 为什么空想社会主义提供启发了工人的觉悟的宝贵材料,但却不是科学的思想体系?(P213) 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在理论上致力于社会制度的分析。他们认为资本主义社会制度是一种“历史谬误”、“人世间的祸害”,必须尽快代之以最好的社会制度。他们对资本主义旧制度的辛辣批判,包含着许多击中要害的见解;对社会主义新制度的描绘,闪烁着诸多天才的火花。但空想社会主义者只看到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命运,却未能揭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经济根源;要求埋葬资本主义,却看不到埋葬资本主义的力量;憧憬取代资本主义的理想社会,却找不到通往理想社会的现实道路。这种时代的局限性说明,空想社会主义的不成熟的理论,是同当时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状况、不成熟的阶级状况相适应。空想社会主义提供了启发工人觉悟的极为宝贵的材料,但不是科学的思想体系。 为什么说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P36) 实践是人们实现某种主观目的的活动。通过实践,达到使客体被人认识、改造、掌握和占有的目的,从而在实践中体现了主观能动性:实践中包含着人的精神因素和意识的能动作用;实践能动地推动认识的产生和发展;实践能动地改造世界。实践不同于生物对外界的消极适应和本能活动。 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是说实践规定了人的本质,人只有通过实践才称其为人,才表现为人,才能生存和发展。具体表现在: (1)实践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前提。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就是必须能够生活,所以人类的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物质生活本身”。正是这种实践活动不断地创造着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条件。 (2)人的意识是在实践中生成、实现和确证的。正是在实践过程中产生了人的意识,使人的生命活动成为有意识的生命活动,人成为有意识的社会存在物。 (3)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而人类活动方式的一切社会关系都是在实践活动中生成的。人在实践活动中“创造、生产人的社会关系、社会本质”,从而使自己成为社会存在物。(4)人在实践活动中把自己从动物界提升出来,创造出了人之为人的一切特征。所以,实践构成人类的特殊生命形式。 为什么说人的思维是至上的,又是非至上的?

按劳分配

按劳分配 按劳分配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学说和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特别是邓小平和江泽民等领导核心通过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经验以及实践的考察和分析,对这一理论进行了创造性的发展,提出了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理论。这是对社会主义分配理论的重大贡献,也体现了邓小平等党的领导核心的富民思想,解决了社会主义分配领域中的重大原则性问题。因此,按劳分配理论在邓小平理论中占有重要地位,是邓小平理论体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在多年的邓小平理论教学中,我们发现许多学生对按劳分配的实质、重要意义、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含义以及这两种分配方式相结合的历史必然性不能准确、完整地把握,甚至有人认为这两种分配方式是根本对立的,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无法结合。而且,从现实情况来看,这也是近年来社会中比较突出的热点问题,大多数学生对这一问题也有较大的兴趣,因此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向学生全面、正确地分析这一理论,以澄清他们认识中比较模糊甚至是错误的部分,帮助他们正确掌握和运用这一理论,是十分必要的。 一、按劳分配的实质和意义 所谓按劳分配,就是指社会在作了必要的扣除后,按照劳动者向社会提供劳动的数量和质量分配个人消费品。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它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条件下,一方面,生产资料归社会占有,人们在生产资料的占有上处于平等地位,任何人都不能凭借生产资料的垄断占有获得特殊的经济利益,劳动成为他们获得社会产品的惟一依据;另一方面,由于存在社会分工,劳动还主要是一种谋生的手段,脑力与体力、简单与复杂等不同劳动之间存在差别,劳动能力还是一种个人的“天赋”权利,因此,劳动者所创造的产品在作了必要的扣除后,还必须以各自付出劳动的数量和质量为基础分配个人消费品。 那么,按劳分配对于社会主义制度特别是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什么重要意义呢? 第一,它用劳动代替了资本,使劳动成为占有社会产品和获得收益的惟一依据,体现了生产资料公有制中人们在占有生产资料上的平等关系,从而为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奠定了制度基础。 第二,它用劳动的尺度代替了需要的尺度,承认个人能力和与此相关的利益差别是个人天然的权利,承认社会主义经济中劳动者具有的“经济人”的身份,从而为社会主义经济的有效运行提供了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第三,按劳分配中体现的劳动者之间的等量劳动相交换的关系以及商品等价交换具有形式上的一致性,反映了劳动者之间经济利益以及个别劳动与社会劳动之间的差别。按劳分配关系的存在构成了社会主义经济中商品交换关系的一个重要基础。 第四,社会主义经济中按劳分配要求不同的个人和不同的企业之间具有明确的利益边界和产权边界,要求企业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这为公有企业产权关系明晰化和经营行为的市场化奠定了基础。 二、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的实现形式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个别劳动不能直接转化为社会劳动,按劳分配不能通过社会直接计算和分配劳动时间来实现,而只能通过市场机制以迂回曲折的形式间接地完成。 第一,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之间的劳动交换首先表现为商品交换,企业投入的劳动量必须表现为价值。当然,企业的具 体劳 动只有转化为社会劳动时才能得到社会承认,才能实现价值。 第二,市场经济条件下,作为按劳分配尺度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不仅包括生产过程中脑力和体力的支出,而且包括管理和经营等特殊的劳动形态。因此,企业的劳动成果和收入水平不仅要受企业劳动的劳动强度和熟练程度的影响,还要受经营和管理水平的影响。 第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是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因此按劳分配必须以企业为中介,通过国家、企业和劳动者个人三个主体之间的分配关系来实现。由于在劳动和价值、价值和价格、价格和收入之间存在许多的中介环节,受到复杂的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因而企业的收入以及根据

马克思劳动力商品理论在当代社会的意义

马克思劳动力商品理论在当代社会的意义 马克思基本原理专业 姜伟 201120901007 [摘要]马克思的劳动力商品学说旨在揭示资本主经济运行规律和困境。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劳动力商品理论不是对劳动者主人翁地位否定,而是基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条件下利益主体多元化的特征,实现充分就业,改善和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保障民生体现。 [关键词]劳动力商品;劳动力价值;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劳动力商品理论 劳动力商品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是马克思研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钥匙,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解决资本生产关系的矛盾,也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根本条件。 (一)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主要指马恩)认为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资本主义特有的现象,是同雇佣劳动相结合的。马克思讲到劳动力成为商品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个是劳动者要有人生自由,这个是前提条件。第二个条件是劳动者要自由的一无所有,完全丧失生产资料。这两个条件是紧密的联系在一起的。人身自由是前提,一无所有是根本。二者缺一不可。 1.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资本主义特有的现象。奴隶社会,封建社会都有商品生产和交换,但是劳动力不是商品,因为劳动者没有人身自由。就奴隶社会而言,

奴隶是奴隶主会说话的工具,本身就被当成商品买卖,根本谈不上自由。封建社会则两个条件都不具备,绝大部分农民并没有全完的丧失生产资料,而且农民对封建地主有人身依附关系。在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里劳动者有人身自由,而且这种自由度大大超过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但劳动者有生产资料,劳动者是生产资料的主人,因此劳动力不是商品。 2.劳动力成为商品是商品经济发展的最高阶段,是发达商品经济的标志。人类商品经济发展的历史不是从来就有的,也不会永远存在下去,它是个历史的范畴。商品经济的产生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社会分工,二是私有制。在原始社会分工简单,不存在私有制,因此没有商品经济。到了共产主义社会,私有制不存在,社会分工相当发达,也不存在商品经济。在马克思看来商品经济萌芽于原始社会的末期,产生于奴隶的初期,在那个时候有了第一次社会分工,生产力得到发展,产生了剩余产品,进而产生了私有制。由于分工要交换,由于私有制要采取商品形式。因此商品经济只存在于这三个社会形态之中:即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这三个社会形态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前两个社会形态的商品经济叫简单商品经济。到了资本主义社会则叫发达商品经济又叫市场经济。而把这两者区别开来的标志是劳动力成为商品。 3.劳动力成为商品是同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度相结合的。劳动力成为商品,必然产生买卖关系。区分社会形态是以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相结合的方式。在资本主义社会用雇佣劳动来实现生产资料和劳动者的结合。少部分人拥有生产资料,多部分人丧失生产资料,多数人通过出卖劳动力来实现和生产资料的结合。雇佣劳动制度体现了阶级压迫,阶级剥削,阶级统治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劳动力商品理论的内容 1.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劳动力就是人的劳动能力,是存在于人身体中并在生产时所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在任何社会中,劳动力都是生产的必要因素。但只有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劳动力才大规模地成为买卖的对象,成为商品。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说:“货币转化为资本,就必须在商品市场上找到自由的工”。这里所说的自由,具有双重意义:一方面,工人是自由的,能够把自己的劳动力当作自己的商品来支配,另一方面,他没有别的商品可以出卖,自由得一无所有,没有任何实现自己的劳动力所必须的东西。马克思在这里说的两个

马克思劳动力商品理论及其现实意义

马克思劳动力商品理论及其现实意义 彭怡鸣 (中共湖北省委党校) 摘要:马克思劳动力商品理论是《资本论》的重要内容,也是马克思理论的精华内容。学习和理解马克思劳动力商品理论是一项必须的工作。本文着重介绍了马克思劳动力商品理论的构成,包括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使用价值等。以及其对现实社会的指导意义。 一、马克思关于劳动力商品的论述 在《资本论》中马克思提到:“我们把劳动力或劳动能力,理解为一个人的身体即活的人体中存在的,每当他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就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 1、劳动力商品的作用 (1)劳动在生产力三要素中的决定因素 根据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的分析,人类从事社会生产的历史活动中有三方面内容:生产生活资料的生产活动、生产生产资料的生产活动和生产人口的生产活动(即“增值”)。生活资料是人类生存的的物质基础,生产资料是人类社会生产的物质手段,人口是人类社会生产和再生产的主体构成。这三方面的生产活动构成统一的社会生产历史活动,三方面生产活动缺任何一方面,都构不成人类社会生产历史活动。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明确提出,这三方面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生产历史活动的三个因素,而不是三个阶段。社会生产历史活动的实现,生产的历史,是人类在这三个方面生产活动中分工合作的过程。无论是生活资料生产,还是生产资料生产,还是人口生产,任何一方面的生产活动都必须具备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者三要素,而且都必须在生产三要素基础上建立起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1 (2)抽象劳动是商品价值的唯一源泉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出:“每一个商品的价值都是由物化在该商品的使用价值中的劳动的量来决定的,是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就商品的使用价值而言,劳动并不是由使用价值构成的物质财富的唯一源泉。使用价值有两个源泉,即自然物质和人的劳动。用马克思引用过的威廉·配第的话来说,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但商品价值的源泉只有一个,那就是人类的抽象劳动。 (3)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 在《资本论》中,马克思明确说明,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就是劳动力成为商品。劳动力成为商品的两个基本条件。第一个基本条件是:“劳动力所有者要把劳动力当作商品出卖,他就必须能够支配它,从而必须是自己的劳动能力、自己人身的自由的所有者。”“第二个基本条件就是:劳动力所有者没有可能出卖有自己的劳动物化在内的商品,而不得不把只存在于他的活的身体中的劳动力本

个人分配制度的理解

知识误区 1、按劳分配是对社会总产品的分配。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原则,是对社会总产品做了必要的扣除后进行的。之所以对社会总产品作一定的扣除,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任何社会的发展都离不开一定的积累,要扣除生产成本、企业利润留成和上缴国家的税收利润等。 2、按劳分配意味着等量劳动必然获得等量报酬。 ①按劳分配是以劳动为尺度向劳动者分配个人消费品,其重要的原则是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从表面看来,似乎只要劳动者付出了等量的劳动,必然获得等量报酬,其实不然。按劳分配并不承诺等量劳动取得等量报酬,按劳分配的实现程度是同其所在企业的经营状况密切相关的。 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每个企业的经营状况不可能完全一样,盈利状况也不相同,可分配的消费品也存在差异,在这种情况下,不同企业里付出了同等劳动的劳动者,其分配所得也不可能相同。等量劳动获得等量的报酬的情形只存在于同等经营状况的企业里,这并不违背按劳分配的本意。 3、所有工资收入都是按劳分配收入。 在我国,全民所有制和城镇集体所有制经济中普遍实行的工资制是按劳分配收入。但在私营企业或外资企业中,劳动者的工资收入不是按劳分配收入,而是按劳动力价值分配的收入,其实质是劳动力价值的货币表现。此观点错在没有看到在不同所有制下,工人的劳动性质是有本质区别的。 4、非劳动收入一定是剥削收入。 非劳动收入是相对于劳动收入而言的。目前在我国的非劳动收入中,有的是剥削收入,例如,在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中的私营企业主和外资投资者,通过对劳动者的剥削而获得的利润(剩余价值);有的却不是剥削收入,如债券的利息收入、股票的股息收入,其既不是按劳分配收入,也不是剥削收入。由此可见,剥削收入一定是非劳动收入,但非劳动收入不一定是剥削收入。 5、劳动收入一定是按劳分配收入。 劳动收入即劳动所得,是相对于不劳而获的剥削收入和资金收入而言的。按劳分配是指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范围内,劳动者向社会提供劳动,社会以劳动为尺度,向劳动者分配个人消费品,实行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按劳分配收入一定是劳动收入是正确的。但是,劳动收入未必都是按劳分配收入。例如,个体劳动收入,就不是按劳分配收入。因为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条件是生产资料公有制,而个体劳动所得是同个体私有制相联系的分配方式。观点错在没能把劳动收入与其存在的制度特征结合起来分析。 6、在公有制基础上进行的分配一定是按劳分配。 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条件。生产资料公有制决定劳动产品分配必须体现劳动者的意志和利益,这为实现按劳分配提供了可能。但不能认为在公有制基础上的分配都是按劳分配。例如:我国过去实行的“平均主义”分配方式,尽管也是在公有制基础上进行的,但它无视劳动差别,不是按劳分配。这个观点的错误在于只看到了按劳分配受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制约有其客观必然性,但没有看到是否实行按劳分配还受社会其他因素的制约。 7、按劳分配就是按劳动要素分配。 ①二者性质不同。按劳分配是指在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的扣除后,按照提供给社会的劳动数量和质量分配个人消费品;而按劳动力要素分配是按生产要素分配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以劳动力作为商品而进行交换的一种分配形式。 ②二者前提和基础不同。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产物,是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对分配的客观要求,是公有制在分配领域的实现;而按劳动力要素分配则是市场经济的产物,产生于生产要素个人所有的基础上,是市场经济在分配领域的实现。 ③二者分配尺度不同。按劳分配的尺度是劳动,即按个人提供给社会的劳动量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而按劳动力要素分配的尺度实质上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关于劳动力价值问题,不得不说的几句

关于劳动力价值问题,不得不说的几句本文纯属个人见解,涉及到较多经济学理论,如有谬论之处,请各位见谅。 长文枯文慎入。 今天本来是一个安安静静的周日休息,可是早上一起来习惯性的打开凤凰,看见首页的一则新闻,心情放佛又回到周一早上的那种欲罢不能,痛不欲生的感觉,这是一则关于劳动力价值的新闻,作为一个不太专业但是却注定要跟这些东西耗上半辈子的人,专业敏感度这种听起来无比装B 的词语还是和我关联上了。 其实这几年一提到劳动力的问题,大家联想到的都是农民工、富士康等这样会经常出现在人们视野中的词汇,大部分人甚至可能都不清楚劳动力的具体含义是什么,或许在大家眼中,只要是能干活的都能算是劳动力。其实这么想也不能说是错的,因为人文学科中,没有绝对的错与对,大部分是片面与全面之分。劳动力这个东西,广义的来说,就是指的是全部社会人口,狭义的来说,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才是劳动力。本质上的区别是有的,但是这个衡量的标准是很难确定,定义的问题一笔带过。劳动力的问题之所以在中国这么受关注的原因不外乎中国庞大的人口数量和基于这些庞大数量中的劳动力数量,最最关键的是这些庞大的劳动力数量中大部分都是来自于农村地区的所谓的廉价能力,之所以说其廉价,并不是说他本身的廉价,而是他所能从事的行业和岗位的廉价性。在上大学的时候,觉得我们学校有一万多人觉得这个数字已经够大了,尤其是在下课和食堂打饭的时候体现的尤为明显。可是一个富士康就有过百万工人,在它的深圳工厂,有超过20W的工人,也就是说,它有20W正当年的年轻劳动力在为它创造价值。目前在国内像这样有一个庞大的数量而且集中在某一特定区域为单一企业劳动的现象还是不多见的。可是为什么它为什么就这么吸引国人的目光?我想不是因为它的什么11连跳,也不是它为我们生产了ipone、ipad,而是一个日趋严峻的社会问题,劳动力价值的问题。 关于劳动力价值问题,可能之前很少人关注到,因为社会阶段的不同,暴露的社会问题也是不一样的,那么今天的社会,劳动力价值的问题就会成为主流的社会问题。还是会有人在疑惑到底什么才是劳动力价值,或许大部分人会说工资是劳动力价值的最直接的体现,这么说可能是大家最最普遍的想法,但是呢,又涉及到一个全面与片面的问题了,劳动力的价值是体现在劳动力本身的,并不外显的,工资的话只能说是体现了与他劳动力价值大致相等的一个价格。另外的话,劳动力的价值不单单是劳动者本身维持生存所必须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基于人类的社会属性,劳动者本身的繁衍后代所需要的生活资料,接受教育和培训所支出的费用都必须得归纳到劳动力价值这一选项中去。 就之前提到劳动力价值的社会问题,其实很简单,就是你的雇主所支付给你的工资价格是否能体现你的真实的劳动力价值,或者说你所获得工资能否满足你目前最基本的生活需要(没人会为你奢侈的生活买单的)。举个最最简单的例子,为什么一个研究生毕业的工资会比一个初中毕业的工资高很多,不是说那个研究生的生活有多奢侈,需要的基本生存费用更高一点,而是他们所体现的劳动力价值更高,那么在雇主眼中,他所能获得的体现价值的工资价格必然会更高。当然这只是一个横向之间的比较,不代表他们纵向的意见,如果你单独去问他们两个,他们都会说对自己目前的工资不满意,当然这只是他们的意见,雇主们肯定说他

要素分配理论

浅析要素分配理论 【摘要】按生产要素分配是我国国民分配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按劳分配的必要补充和完善。按生产要素分配在我国国民分配的比重越来越大,地位越来越高。熟悉和理解按生产要素分配理论,有利于我们更好的利用和完善按生产要素分配理和加深对社会主义制度的理解。 【关键词】要素分配按劳分配收入分配产权 按要素分配的内涵 按要素分配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要素的使用者根据各种生产要素 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挥的贡献的大小,按照一定比例,对生产要素的所有者支付相应的报酬的一种分配方式。它是生产要素私人所有制在经济上的实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与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相适应,按生产要素分配对于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按要素分配的主要形式 按资本要素分配 从目前看,居民的按资本要素分配主要包括以下具体形式:一是将资金用于银行储蓄,获取利息收入:二是将资金用于购买各种债券、股票等有价证券,获取利润、红利、股息以及有价证券买卖收入;三是将资金以独资、合资等形式从事实业投资以获取投资利润;四是将自有房产、车辆等出租获取租金收入。 按劳动力要素分配 即劳动者依据自己的劳动力状况获取要素报酬。按劳动力要素分配主要是按劳动力价值分配,而劳动力价值又是由生产与再生产这一劳动力的社会平均费用决定的,因而它有一个底线,即不能低到影响劳动力的生产与再生产。世界各国普遍的做法是对市场上劳动力价值货币表现的价格即工资进行最低立法保障。按技术要素分配 指技术要素所有者将自己所拥有的技术投入生产经营活动并据此取得报酬。在我国,按技术要素分配主要包括以专利权的形式获得专利收益和以技术入股的形式获取利润分红两个方面。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大力提倡并鼓励按生产要素分配,对于我国发展高科技产业具有重要的意义。

考研政治难点辨析:劳动和劳动力的关系

劳动和劳动力的区别是让很多考生疑惑的问题,因为这两个概念看起来很相似,如果不加以仔细的分析和理解,就不能正确认识资本主义工资的实质。 首先,我们看看他们的区别。劳动力是指人的劳动能力,是人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也就是人用自己的脑力和体力从事某种具体劳动的的能力,即创造价值的能力。劳动是这种劳动能力的支出和耗费,也就是在进行价值创造的过程中对劳动力的使用。简单的来讲,两者的区别就是一个是能力,一个是所使用这种能力。 其次,区别他们有何意义?在资本主义社会,工人在劳动力市场上(各种形式的招聘)出卖给资本家的是劳动力而不是劳动。原因有以下几个::第一,劳动要当做商品出卖,在出卖之前已经独立存在,但是在市场发生买卖关系时(被聘用),工人还没有开始为资本家做工,也就是说,工人的劳动这时并不存在,所以工人并不能出卖并不存在的东西 ,资本家也不会买。第二,劳动力形成价值的实体和价值的内在尺度,但它本身并没有价值(从价值的定义可以知道)因为,如果说劳动是商品,有价值,等于说:劳动是凝结在劳动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这是毫无内容的同义语反复。第三,如果说劳动的是商品,就会否定价值规律,或者否定剩余价值规律,因为价值规律是要求等价交换,而在劳动力买卖的过程中,由于劳动没有价值,资本家要付出货币来购买劳动力,是不等价交换。所以说,资本家在劳动力市场上购买的是工人的劳动力而不是工人的劳动,工资是劳动力的价值或者价格。但是在资本主义经济现象方面,工资却表现为劳动的的价值或价格,因此,资本主义工资是劳动力价值或者价格的转化形式,其本质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所以,在资本主义社会,劳动力价值一旦采取工资的形式就掩盖了资本主义的剥削关系,似乎工人工人的全部劳动都有报酬,其实,早整个劳动过程中,工人不但创造了自己的工资的价值,还创造了剩余价值——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那部分价值,这就是资本家发家致富的秘密。

经济学基础第一章

第一章社会主义本质及其初级阶段的理论 一、社会主义本质 1、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首先要搞清什么是社会 主义,怎么建设社会主义。 2、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 削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3、社会主义本质的特点:A、有很强的针对性。针对离开 生产力谈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提出判断改革开放成败的标准是三个有利;针对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看作区分不同的社会制度标准的传统观点,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只是经济手段;针对担心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最后造成两极分化,提出共同富裕是一逐步实现的过程。 B、有目的和目标的层次上提示社会主义本质。提出社 会主义本质的目的性是为了消除改革的阻力。 关于本质的理解:前两句讲的是生产力方面的目标,后三句是讲人民利益方面的目标。 C、有很强的时代感 D、突出了生产力的首要地位,改革就是解放生产力 E、从目的和实现目的过程相统一来论述社会主义本质 4、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原因有三:马克 思最注重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 大力发展生产力,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我国最大的国情是我国所处的历史阶段是社会主义初 级阶段,必须要经历一个长期的初级阶段,这是因为:A由我国进入社会主义时的具体条件决定的。资本主义是可以跳跃的。B我国的国情表明,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C我国所处时代特点和国际环境也要求我国必须经历一个长期的初级阶段。 2、我国初级阶段的含义:我国已是社会主义了;我国还处 在初级阶段。3、初级阶段的特征:逐步摆脱贫穷、落后的阶段;是由农 业国向工业国转变;由自由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变;是建立和发展社会经济、政治、文化体制的阶段;是全民奋起是阶段。 4、党的基本路线(或总路线):一个中心:以经济建设为 中心;两个基本点:改革开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5、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 本,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变,关键是坚持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 1、实行什么样的所有制结构,由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决定, 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2、我们强调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因为:A、社会主义公有 制经济是与社会化大生产想适应的;B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特征;C公有制经济决定了它的主体地位。 3、党的十五大报告: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 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与过去比有两大突破:A不把公有制经济只当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B不把国有经济当成公有制的主体。 4、在国有经济中,劳动者对生产资料的关系是基本相等 的。 5、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表现在:公有资产在总资产中占 优势;国有经济控制着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要作用。这种主导作用表现在:A国有经济的作用通过独资、股份控股或参股实现;B国有经济在关系到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涉及国家安全的行业,自然垄断的行业,提供重要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行业,以及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中的重要骨干企业C国有经济保持必要的数量、结构、布局等。 6、所有制实现形式和所有制不是同一概念: 所有制的实现形式:资产的运行方式。所有制:财产

劳动力价值动态分析

劳动力价值动态分析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

劳动力价值动态分析 刘祥成 高一《思想政治》教材阐述了这样一个基本原理: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并随着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而变化;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又是随着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变化的。因此,商品的价值量是同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例的。笔者以为,这一重要原理只适合于对一般商品价值量的分析,而劳动力作为一种特殊商品,其价值量并不是同社会劳动生产率只成反比例的。 劳动力的价值是由生产、发展、维持和延续劳动力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决定的。如果我们用上述原理进行推论,就会出现两种结果:第一,如果必需的生活资料数量不变,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劳动力的价值降低一倍;第二,如果劳动力的价值不变,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也就意味着必需的生活资料数量增加一倍。然而,第一个推论的前提和第二个推论的结论,都不符合世界各国特别是二战以来发达国家的实际情况,都不能够成立。因为,一是必需的生活资料的数量并不是不变的,二是当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工人必需的生活资料数量并不会增长一倍。 为此,我们要对劳动力的价值昌由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决定这一论断做一个全面、深入地理解。 首先,是“决定”一词。“谁谈劳动力,谁就不会撇开维持劳动力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生活资料的价值正是表现在劳动能力的价值上。”(《资本论》,第一卷,196页)马克思的这段话告诉我们,劳动力是“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交换价值。而价值决定交换价值,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决定劳动力价值。换句话说,劳动力的价值不是由社会劳动生产率等别的什么东西决定的,而只能是由“必要的生活资料的价值”所决定的。

2020年高一政治精品课时卷及答案: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

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 一、基础训练 1.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应地就必然实行以,的分配制度。 2.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除了按劳分配以外,还存在其他多种分配方式,主要包括按个体劳动者分配和按分配。参加收益分配的生产要素主要有、和。 3.效率指经济活动中和的比较。它表示资源的有效利用的程度。 4.兼顾社会公平,公平的含义较宽泛,这里所说的公平,主要是指的公平。 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体现、的原则。效率优先,实质是发展优先,分配制度和分配政策要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高为首要目标。 (参考答案) 1.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2.劳动成果生产要素劳动资本技术管理 3.投入产出 4.收入分配 5.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生产力三、热点透视 二、随堂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 1.社会主义制度下个人消费分配的基本原则是() A.按劳动力分配 B.按劳分配 C.按酬付劳 D.按生产要素分配 2.我国现阶段同个体经济相适应的分配方式是() A.按资本分配 B.按劳动力价值分配 C.按劳分配 D.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 3.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与分配方式之间的关系是()A.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方式决定了基本经济制度B.基本经济制度决定了分配方式 C.两者都是由现阶段多层次的生产力水平决定的 D.两者都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基础 4.下列分配方式中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是() A.李某因购买某企业债券而获得的分红 B.某国有企业职工年终获得的奖金 C.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后某农户种植水稻获得的收入 D.某国企下岗职工从劳动保障部门领取的生活保障金

如何理解劳动力价值和使用价值

4.如何理解劳动力价值和使用价值? 劳动力商品同其他商品一样,也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劳动力商品的价值也是由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所必需的劳动时间决定的。但是,劳动力商品与一般商品相比,又有着许多特殊性。这种特殊性可以从价值和使用价值两个方面来理解。 1崩投力商品价值上的特点 (1)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可以转化为劳动者本人及其家属所需要的生活资料的价值,以及劳动者需要的教育和训练费用。劳动力存在于活的人体中,劳动力的生产就是维持人们生存的生活过程,所以,生产劳动力所需要的劳动时间可化为生产劳动者生活资料的劳动时间,或者说,化为维护劳动力所有者生存所需要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2)劳动力价值的决定包含历史的和道德的因素,即劳动者所需要的生活资料的构成和数量因各国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和自然历史条件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2崩投力商品使用价值上的特点 劳动力的使用就是劳动,而劳动凝结在商品中则形成新的价值。因此,劳动力使用价值的特点在于:它是价值的源泉,而且是能够创造出比它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的源泉。 正是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上的这个特点,使得雇佣工人在进入生产过程后,不仅再生产出自身劳动力的价值,而且再生产出超过自身劳动力价值以上的剩余价值,从而使得资本家投入的货币发生了价值增殖,变成了资本。因此,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剩余价值的来源及生产的两种方法是? 生产剩余价值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另一种是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是通过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情况下,延长工作日来增加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就是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来相对增加剩余劳动时间。 绝对剩余价值是相对剩余价值的出发点,因为只有在工作日已分割为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的基础上,资本家才能提高劳动生产率来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生产出更多的剩余价值。 资本积累的源泉、本质及历史趋势是? 产业资本运动的三个阶段及其职能是?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如何理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及实质?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相对过剩。 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源是在于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即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其表现在两方面:一是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二是表现在资本主义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和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