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文章的立意走向深刻

让文章的立意走向深刻
让文章的立意走向深刻

让文章的立意走向深刻

一、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运用探究、辨析事理的方法分析问题的能力。

2.引导学生展开联想,运用探究原因、正反对比和多维视角等方法深入分析事例,并尝试运用这些方法去思考和写作。

二、教学说明:

“深刻”是一种认识能力,是一种思维品质,是文章中闪耀出来的理性光芒。高考“考试说明”把“深刻”作为写作能力的“发展等级”,要求“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观点具有启发性”。“深刻”能让我们有意识地深入生活,锤炼思维,掌握并能恰当地运用一些思维的方法,就可以让我们的认识更加深刻,使笔下的文字透射出思想的光芒。

(一)七嘴八舌话“深刻”

预设:

生1:“事后诸葛”不可少。“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生2:为“撞钟和尚”一辩:和尚尽一份职责,必须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持之以恒守时准时,应赞美其恒心其敬业的精神,特别是教者应无私奉献,不求索取,用一棵棵小草,染绿整个春天。

生3:人极易陶醉在虚幻的美丽中。美国阿拉斯加州有一个叫杰普的小镇,旅游业十分繁荣,该镇只有一个景点,就是一个湖心小岛。它的参观方式十分奇特:“游人只准站在岸边眺望,而不可以登岛旅游。”远远望去,小岛笼罩在一片紫霞中,风吹过,舞蹈起万千藤萝,美极了,让不少游客流连忘返。其实,那只是一座荒芜的小岛,上面长满了野生植物。

……

师:“庄周梦蝶”是一个美丽的故事。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一只翩翩飞舞的蝴蝶,遨游各处,优游自在。醒来后,却不知是庄周做梦化为蝴蝶呢,还是蝴蝶做梦化为庄周。物我对峙,万物差别,本来出自于观念与时空的区别。因此,人类的思想也同样能够消除物我的界限,使万物融为一体,使得“我”冲破观念与时空的束缚,在精神的天地间自由飞翔。

其实,平凡生活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时也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往往能取得平中见奇的效果。生活中善于观察,对观察到的表象下一番“振叶以寻根,观澜而溯源”的功夫;写作时“小处落笔”,深入挖掘,往往可以收获“寻常中显本质,微尘中见大千”的惊喜,让认识走向

深刻。

二、注重联系,多角度思考

1、以“半杯水”为题,悲观者是写:只剩下半杯水了,生活是那样的可怕。乐观者是写:“还有半杯水,不错,生活还是有希望的。下面是两首写“月台”的小诗,分析它们的立意及价值取向:

(1)是起点也是终点/是开始也是结束/是欢聚也是分离/是出发也是归宿

(2)是起点,但不是终点/是开始,但愿不是结束/是出发,归宿尚等寻求/是离散,欢聚尚可期待

明确:

(1)的作者,审视月台,有着苍凉悲哀之感,文章也就浸润着翡哀之情,立意便见灰(2)的作者,其乐观自信的人生态度,使诗歌散发出阳光的温暖,予人振奋,审美价值亦就迥乎不同。

2、练习:请给“速度”立意,看你能想到哪些立意。

示例:

1、慢慢走,欣赏啊

2、过劳死的社会精英们

3、慢功出细货

4、让石头飘起来的唯一办法是速度

5、羚羊睁开眼的第一件事就是如何比狮子跑得更快

6、速度让神七漫步太空

7、又快又好

8、爱的速度——妈妈救自己孩子的速度,超过世界跑得最快的运动员

9、风一样飞跑的孩子——家里有个病残的父亲

10、学坏的速度

……

三、方法渗透,实例分析

(一)溯因推果,不断求索

成语所说的“熟能生巧”、“勤能补拙”、、“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言之无文,行而不远”等都是人们对人情事理的因果联系的深刻认识和高度概括。我们议事论理,就是要揭示出事物之间这种深刻、微妙的因果联系。

分析下列材料,提取观点:

1、某胶粘剂公司研制成强力万能胶水,在推向市场之前,别出心裁地将一枚价值可观的大金币,用该胶水粘在该公司的大理石柱上,并称谁能将其取下而不损坏门柱,金币归谁。一时间,门前人头攒动,不少人纷纷一试身手,结果力气耗尽,金币却岿然不动。人群中爆发出热烈掌声,各色人等称赞有加,消息不胫而走。新产品一上市,厂家即获得巨大效益。

明确:材料中新产品一上市,之所以“获得巨大效益”,一是因为该强力万能胶水粘后能“岿然不动”的有目共睹的过硬质量,二是由于公司采用了非同寻常的营销宣传策略,于是,我们便能顺理成章地分别得出“事实胜于雄辩”、“酒香还需巧吆喝”的结论。

2、一位在丹麦留学的中国留学生每天到湖边散步,发现湖的四周有很多人垂钓,但奇怪的是他们每个人腰间都挂着一把一尺来长的尺子,他们每钓上来一条鱼便在那尺子上比划,若不够长度的鱼便又抛回湖中……

明确:

(1)国民应该强化可持续发展意识。

(2)国民应该提高素质,学会自律。

(3)有“失去”才有“获得”,“失去”是为了更好的“获得”。

(二)正反对比,凸显本质

阅读以下两则材料,然后思考立意:

(1)周国平在《珍爱生命》中说,生命是我们最珍爱的东西,它是我们所拥有的一切的前提,失去了它,我们就失去了一切。人们常为虚名浮利而忙碌,却舍不得花时间来让生命本身感到愉快,来做一些实现生命本身的价值的事情。往往是当我们的生命真正受到威胁的时候,我们才翻然醒悟,生命的不可替代的价值才突现在我们的眼前。但是,有时候醒悟已经为时已晚,损失已经不可挽回。

(2)雨果虽然患有心脏病,却意志坚强,他从没有放弃过生命,反而更加珍爱自己的生命,他每天都坚持做体育锻炼,不管怎样累,他从不间断,别人看他的病情这么严重,认为他一定活不了多久,但他没有自暴自弃,他不但进行体育锻炼,强身健体,而且还写下了许多著作,为自己的一生洒下了光辉,他的代表著作有:《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对生命的珍爱,使他如此坚强。

明确:

正面立意:珍爱生命,要有健康的心态,要有感恩的心灵,要珍惜今天的幸福,发现生活的美丽;要有顽强的意志,勇敢面对生活的挫折,做生活的强者,让生命更为精彩。同样

也可以假设:生命是一张白纸,需要我们慎重的调色,让生命绽放青春的美丽;也可以写动植物顽强的生命给我们的启示……

反面立意:可以写不珍爱生命的危害——浪费青春,让人一事无成,遗憾终生。

例文:

生命的另一种诠释

山东省无棣县第二高级中学郭笛

死,也是珍爱生命。——题记

霸王泪洒江东岸,英雄气概贯长虹;

虞姬心随项王去,江边浪花势汹涌;

嗣同血泪洒刑场,勇敢变法铸英雄;

海子卧轨黯然去,花开花落今人惊;

雷锋无私献赤诚,光辉旗帜写英名;

……

的确,纵观历史,俯瞰一道道鸿梁,很多人没有珍惜自己的生命。面对狡诈的敌人,不堪入目的世事,他们毅然选择了结束自己的生命,用死亡向一切黑暗作永久的抗争。无声胜有声,这无言的抗议赢得了流传千古的芳名,赢得了人们亘古不变的称颂与爱戴。于是乎,我发现生命原来可以如此——轰轰烈烈地一路走过!

是的,当祖国需要我们为了她的尊严而献身的时候,我们义无返顾;当理想需要我们用生命去捍卫和争取时,我们甘于付出;当生命需要我们用生命去体验它的价值时,我们毫不犹豫。或许,我们在做这一切时,会手握刀戟,有如履薄冰的痛楚,但只要我们的付出是值得的,是有意义的,那么所有的一切痛苦都会化作一缕青烟,飘向苍茫辽阔的苍穹,在某一天日落的黄昏,汇聚成雨,滋润每一个干涸的心灵,让他们有一次心灵的真正洗礼。

在青春的世界里,沙粒要变成珍珠,石头要化作黄金。而我们呢?拥有大把大把的青春岁月,理应实现青春和人生的价值。这种价值的实现需要你我做好充分的准备,时刻为生命导航,付出自己的所有,哪怕生命?

生命是珍贵的,对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但是人活着就要实现自己的价值。倘若拥有绵延不绝的生命,而碌碌无为,那又有什么意义呢?我们需要的生命姿态应该是这样的:不因生命的长短衡量它的价值。当生命需要付出时,要勇于付出所有,哪怕生命?!死,

死的其所,有价值,有意义,也是珍爱生命。这,是生命的另一种诠释。

明确:“逆向思维巧立意,反弹琵琶铸华章。”文章观点新颖,具有哲理意味,作者通过层层深入的分析,告诉我们的是深刻的道理。堪称一篇构思巧妙、立意新颖的佳作。

多看了一眼

有一回,一位老人对我讲了一个他自己的故事:

我年轻时自以为了不起,那时我打算写本书,为了在书中加进点"地方色彩",就利用假期出去寻找。我要在那些穷困潦倒、懒懒散散混日子的人们中找一个主人公,我相信在那儿可以找到这种人。

一点不差,有一天我找到了这么个地方,那儿是一个荒凉破落的庄园,最令人激动的是,我想象中的那种懒散混日子的味儿也找到了—一个满脸胡须的老人,穿着一件褐色的工作服,坐在一把椅子上为一块马铃薯地锄草,在他的身后是一间没有油漆的小木棚。

我转身回家,恨不得立刻就坐在打字机前。而当我绕过木棚在泥泞的路上拐弯时,又从另一个角度朝老人望了一眼,这时我下意识地突然停住了脚步。原来,从这一边看过去,我发现老人椅边靠着一副残疾人的拐杖,有一条裤煺空荡荡地直垂到地面上,顿时,那位刚才我还认为是好吃懒做混日子的人物,一下子成了一个百折不挠的英雄形象了。

明确:

(1)我们从一个角度看到的,可能是事物的假象;换了一个角度,多看了一眼,却看到了真相。

(2)我们千万不要在匆匆看了一眼之后,妄下结论。

师:大千世界的任何事物都是极为复杂的,因而必须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去了解它,并且不断深入到它的诸多层次,我们的认识才能比较全面、深刻。

2、阅读下面材料,构思立意,成文训练:

作家毕淑敏在散文《精神的三间小屋》中说,如有可能,她要为自己的精神修建三间小屋:第一间盛放对人的爱和恨,第二间盛放事业,第三间用于安放自己。那么,你想构筑一个什么样的精神小屋呢?

明确:三间精神小屋构筑于无形,存放于心灵,可以一字排开,也可以层层递进,关键是存放的“内容”和它们之间的关系。

作文巧立意

作文巧立意 教学目标: 1,学会围绕一个中心展开作文 2如何做到中心集中明确 教学重点: 1、作文中心要突出 2、作文立意要正确,深刻 教学难点:如何使文章的立意深刻 教学过程: 一、导语: 大家从小学三年级起,学了几年的作文,都写怕了吧?其实老师最头疼的也是写作文!不过,“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在座的每一位,都有成为小作家的可能,只要你付出相应的努力!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作文的立意,如果大家有所领悟,写起作文来就会轻松多了! 二、请同学们认真地看一遍语文教材上的作文指导材料,勾画出重要知识点,并相互交流、核对,弄清什么是作文的审题与立意。 立意就是确立文章的中心意思。对立意的要求主要有三点: 一是要鲜明。文章歌颂什么,批评什么,主张什么,反对什么,应旗帜鲜明,不能含含糊糊、模棱两可。 二是要正确。中考作文评级标准中对立意的要求是:记叙文要“思想感情健康”,议论文要“观点正确”,这是最基本的要求,要切实做到。 三是要力求新颖、深刻。这是在前二者基础上更高一些的要求。文章要力争写出

新意,写出深度,不要过多重复别人已说过多次的话题,不要就事论事、浅尝辄止。还要注意立意的时代性和针对性。 三、下面我们来看几则材料: 材料一:以“责任”为话题,文章拟题为《雨伞茶杯》 文章开头:在我的抽屉里,有一把精致的雨伞,那是妈妈的责任;在妈妈的抽屉里,有一只可爱的茶杯,那是我的“责任”…… 文章结尾段落: 那天晚上,我收到了妈妈的礼物和一张简单的卡片。卡片上写着:“雨伞的责任是保护主人,不让主人受风吹雨打;妈妈的责任是做一把雨伞,用自己的全部力量保护女儿。”我捧找那把雨伞,泪水模糊了眼……转天,我送给妈妈一件礼物——一只茶杯和一张简单的卡片。卡片上写着:“茶杯的责任是让主人喝到清香爽口的茶,女儿的责任是做一只茶杯,用自己的一生报答妈妈。结尾:妈妈,我会努力做好那只茶杯,让您从口里暖到心里…… 大家思考一下:这篇作文的优点在哪里? 归纳:比中选优,以鲜明见长。 材料二:作文题《读————》 提示为:这里的读,有两层含义:一是阅读,还有“观察、欣赏、体味”等意思,因而读的对象可以是报刊杂志,也可以是人、大自然,或作者某种生活经历和社会现象。 拟题为《读父亲》 立意为:此文中把父亲比喻为“一本饱含哲理的书,书页间流露着伟岸、正直。”这样就能:纵向开掘,以深刻取胜。

作文的立意要深刻

作文的立意要深刻 这是立意的基本要求之一。主要指的是确立的主题不是大家都知道的浅显的道理,而是自己独特的感受、独到的见解。这种感受和见解,来自对所写事物的认真观察、仔细研究和反复地思考,只有这样才能具有较深的思想和内涵,给人以启发和鼓励。?怎样才能做到立意深刻?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去把握。?(1)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 鲁迅先生曾说过这样的话:血管里流出来的是血,水管里流出来的是水。意思是说,不同的人,由于思想感情不同,写出的文章立意自然就不一样,鲁迅先生的《一件小事》,我们都读过,它的立意就十分深刻,在鲁迅先生的同时代,有许多人也写过同鲁迅先生一样主题的对人力车夫的作品,但他们的立意远没有鲁迅先生的深刻。这主要是因为鲁迅先生作为革命的知识分子,能够看到劳动人民的痛苦的根源所在。? (2)要勤于动脑,认真思考。 鲁迅先生曾有过这样一句话,写文章,“选材要严,开掘要深。”就是说写作对生活的认识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上,要力求发现内在的、本质的东西。? 此外,在写作中注意防止两种倾向。其一,防止人为地抬高。深刻地立意并不是靠口号喊出来的,也不是人为地粘贴到作品中去的,而是靠作品自身显示出来的。其二,防止意多文乱。

立意不是越多就越深刻。只有主题深刻,才能做到重点突出。? 下面的文章,立意就很好,请仔细体会。 关于时间,我讲不出什么大道理,只是粗浅地知道:时间,它不仅仅属于个人。有时,需要为他人牺牲我个人的时间,说不定,他人也在为我牺牲着他自己珍贵的时间。?那是一个星期天的上午。我赶紧洗好衣服,整理好房间,便静下心来复习英语。这是我的薄弱环节,可要抓紧时间啊!?突然,屋外人行道上传来邻居小胖妹妹的嚎哭声。我赶紧冲出门去,只见小胖倒栽在街沿石下,我把她搀扶起来,她已经血流满面。原来,是一辆自行车在人行道上推行,一不小心把她带倒了。我一看,自行车主正对我说:“是我不好,赶紧送医院!”我想到小胖妈妈卧病在床,我有责任陪她去。这时,只见小胖妈妈已支撑着出门来,我便向她交代清楚情况,把小胖抱上自行车,捂住她的伤口,心急火燎地向医院走去。?到了医院,挂急诊,找医生,哄小胖,急得团团转。医生一看,却若无其事地在她头上包扎一番,再打一针防破伤风,就叫回家。那自行车主付了医疗费,又把小胖推回来。我心想这一来回花了一个半小时,回到家可要抓紧时间复习英语了。?正想着,望到家门口,站着两个人,一个小胖妈,一个是谁呢?啊,这不是王老师吧?果然是她!她是我的英语老师,她特地来看我了,来帮助我了!我情不自禁地叫了一声:“王老师! ” 等车推到了小胖妈跟前,我便请王老师进了屋。说也奇怪,

高中作文技巧:震人心魄的立意

作文技巧 震人心魄的立意 [UP落点] 巧立意,赋予文章以震人心魄的力量。 【作家在线】 [作家范文] 多看了一眼 有一回,一位老人对我讲了一个他自己的故事: 我年轻时自以为了不起,那时我打算写本书,为了在书中加进点"地方色彩",就利用假期出去寻找。我要在那些穷困潦倒、懒懒散散混日子的人们中找一个主人公,我相信在那儿可以找到这种人。 一点不差,有一天我找到了这么个地方,那儿是一个荒凉破落的庄园,最令人激动的是,我想象中的那种懒散混日子的味儿也找到了—一个满脸胡须的老人,穿着一件褐色的工作服,坐在一把椅子上为一块马铃薯地锄草,在他的身后是一间没有油漆的小木棚。 我转身回家,恨不得立刻就坐在打字机前。而当我绕过木棚在泥泞的路上拐弯时,又从另一个角度朝老人望了一眼,这时我下意识地突然停住了脚步。原来,从这一边看过去,我发现老人椅边靠着一副残疾人的拐杖,有一条裤煺空荡荡地直垂到地面上,顿时,那位刚才我还认为是好吃懒做混日子的人物,一下子成了一个百折不挠的英雄形象了。 从那以后,我再也不敢对一个只见过一面或聊上几句的人,轻易下判断和做结论了。感谢上帝让我回头又看了一眼。(马里杰·斯比勒·尼格) [范文启示] 我们从一个角度看到的,可能是事物的假象;换了一个角度,多看了一眼,却看到了真相。 我们千万不要在匆匆看了一眼之后,妄下结论。

本文的立意也是因为“换了一个角度”,读来别致、深刻,震人心魄。 【实用兵法】 “震人心魄”六法 1.高屋建瓴 (1)放出眼光,抛弃小我。 用大眼光、大视角,审视生活、生命和人生。忌就事论事。 [例题] 话题:习惯。 拘于生活习惯、学习习惯、性格习惯等,则流于一般。你可以—— ◇从宗教谈到哲学,从理性高度对习惯加以思考; ◇从科学谈到政治,从历史发展的层面对习惯进行反思; ◇从我国改革开放的现实,对习惯发出挑战。 (2)拓开思维,纵横驰骋。 表现为高远、大气——这需要才识。 请读“佳作验招”例文《凭心灵选择》 2.深海探珠 “深刻透彻”,是高考作文发展等级的第一要求。 (1)“深”,就要有的放矢立意准。 作文篇幅短小,论点必须单一,思想必须统一。像唐吉·诃德那样与风车搏斗,只能白费气力。 (2)“深”,就要收小口子深开掘。 蜻蜓点水,只能浮在表面;“这儿没有水,换个地方再挖”永远掘不到水。 [警示] “深井”必须在地上 “收小口子深开掘”并不意味着“抓住一点,不及其余”,因为“井”在地上才能显出“深度”。 所以正确的做法是:既追求“重点论”,又不忘“两点论”,这恰恰是“深”的一种标志。 (3)“深”,就要透过表象看实质。

散文的立意和结构

散文的立意和结构 散文立意是散文创作艺术构思的重要环节。立意,就是确立一篇文章的主旨。各种文学作品的创作,各类文章的写作,都讲究立意,讲究立意的新颖、独到、深刻。 散文创作的立意除应遵循立意的一般原则: 一、单纯性:一篇短小的散文,一般只须表达一个比较单纯的主题,不必也不可能表达复杂主题。 二、灵活性:散文作者在生活中有了某一点新鲜独到的感受和体会,就可以作来立意。或以小见大,从平凡细小的事物,生活的片断之中,见出不平凡的深刻的意义。 如朱自清的《背影》,题材平凡、细小,却写出了困顿颠沛中的父子之情,反映了那个时代穷困知识分子的惨淡悲苦,让读者透过父亲的背影看到了那个时代的特点。或以大见小,将重大深刻的意义寓于细小的事物之中,如吴伯箫的《记一辆纺车》、曹靖华的《小米的回忆》。或由此及彼,由这一事物联想到另一事物,从而赋予更深长的含义,如茅盾的《白杨礼赞》。或由散而聚,由许许多多零散的事物或回忆集中到一个汇聚点上,形成主题。 散文的炼意: 这是指立意过程中对题材潜在意义的挖掘和主题的提炼,或通过联想和想象加以引申、发挥。 散文因在题材和写法上有“散”的特点,炼意更须注意凝聚和深化,写出作者独到的发现或寄托作者独特的寓意,以达到形散和神聚、单纯和深刻的辩证统一。如刘白羽的《长江三日》,写作者从重庆到武汉一路所见所感,重点写三峡,所写的一切都凝聚在“长江激流勇进之美”这个核心上。作者通过联想和想象,提炼出战斗——航进——穿过黑夜走向黎明的深刻哲理。 散文的表现角度:角度,即观察事物的出发点。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即是观察的角度不同。 不同的角度,可以表现出客观事物的不同特点。善于选择最好的角度写人叙事,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 即使别人已写过的题材,也可以写得别具一格,另有新意。 散文的笔调:文章的笔法和格调,即可称为笔调。各种文体都有与之相适应的笔调,散文也有自己的文体笔调。 现代散文不像一般理论文章那么严肃,多采取亲朋话旧、挚友谈心似的笔调,亲切随意,轻松活泼,洒脱不羁,可以叙事,可以描绘,可以说理,可以抒情,也可以把几种笔调结合起来。朱自清说,散文在表现上,“或描写,或讽刺,或委曲,或缜密,或劲健,或绮丽,或洗炼,或流动,或含蓄”。 散文的结构:散文的结构是指散文的组织方式与方法。散文贵在散又忌讳散。 散文的“散”表现在结构上的特点是随兴之所至,信笔所写,运笔如风,不拘成法。但散文的“散”决非散漫无章。每篇散文应有每篇自成的章法,有有形或无形的贯串线或汇集点,做到形散而神聚,散和不散的统一。优秀的散文作者能随心所欲而不拘泥。如鲁迅的《为了忘却的纪念》,全文分五节,里面写殷夫,

2016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指导之用“朴实的眼光”寻找文章立意

2016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指导之用“朴实的眼光”寻找 文章立意 对于很多学生来说申论文章就是一只公考路上的拦路虎。这其中最难的也就是文章立意的把握。中公教育专家认为,找准文章立意是写好申论文章的关键。 申论文章按照立意的准确与否,可以大致分成四个档次,分别是,“跑题”“偏题”“准确”“精彩”。对于刚接触国考申论文章写作的同学,力求立意准确是当务之急。而对于已经练习过写作的同学,则要追求文章立意的精彩。 那么如何快速的把握好申论文章的立意呢?过去我们学过很多方法,比如题干关系法、关键词法、梳理材料逻辑法、以及倒推法等等。但随着国考申论的微妙变化,文章的立意变得已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复杂。有时,我们只需要用“朴实的眼光”就能找准文章的立意。 接下来,中公教育专家以国考2015年副省级真题为例,给大家展示这种方法。 【题目】给定资料6中划线句子写道:“‘科技的生命化’,已成为现实世界无法根除的特征。科技将具备人性。”请结合你对这句话的思考,联系社会实际,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40分)要求:(1)自选角度,见解明确、深刻;(2)参考给定资料,但不拘泥于给定资料;(3)思路明晰,语言流畅;(4)总字数1000—1200字。 【中公解析】 传统上国考申论文章的立意等于题干主题+材料主题,但2015年副省级议论文写作就有所变化。如果用的“梳理材料逻辑法”,那么会发现材料的1~4则与文章主题没有太大的关系。只能是通过材料5和材料6,能发现一些端倪。 其实2015年副省级真题的核心主题是“科技与人文”,但作文的主题则是“科技的生命化”或者“科技的人性化”。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因为“科技的生命化”是一个偏正结构,强调一个单一元素,而“科技与人文”是强调两个元素。题干已经明确强调要“结合你对这句话的思考”,则意味着文章主题就从这句话而来——“科技生命化和人性化”。具体地,“科技”是核心词,“生命化”和“人性化”是论述角度。 “参考给定资料”,也不难发现,在材料5和材料6已经明确升华到这一主题上。先来分别看看每则材料的主要内容。 材料一:科技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时间和物质基础,即根本力量; 材料二:科技有助于突破社会结构,促进社会转型; 材料三和材料四:国家高新技术展,国家高铁、通讯、装备等技术突破; 材料五:未来科技必须走人性化之路,追求科技与人文的平衡; 材料六:科技与人类是共生的。 具体来看材料五:科技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巨大危害→如不加以控制→将变成与人对立的异生力量→走人性化之路,追求平衡。 具体来看材料六:技术与人存在矛盾关系,需要挖掘技术的本质→技术本质是具备生命特征,与人共性发展→则要赋予新技术情感,使之成为能理解的文化→则处理好人与科技的关系,赋予科技人性,才能为人所用。

2016上海各区高三语文一模作文立意解析

2016各区一模作文立意解析 长宁区 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有人说:“痛苦是财富,这话是扯淡;痛苦就是痛苦,对痛苦的思考才是财富。” ①正视痛苦,思考出路 如材料所述,痛苦就是痛苦,当我们经历痛苦时,最明智的做法是思考痛苦产生的原因,思考降低痛苦的方法,这样便能从痛苦中收获一笔宝贵的财富。 ②体验痛苦,收获财富 事实也不尽如材料所言,痛苦本身也可以是财富,它是一种真真切切的体验,代表着仍然鲜活的、拒绝麻木的心灵。文明的历史就是一部痛苦的历史。 ③规避痛苦,乐享人生 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学习规避痛苦,或者不沉湎在痛苦之中,是一种值得提倡的健康积极的生活态度。 ④直面痛苦,承担人生 生活中的痛苦往往是不可规避的,因为它们是伴随责任而来的,这就要求我们在最开始就能预见痛苦,并且敢于直面它,承担起生活的分量。 普陀区 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有人说坚持做同一件事,坚持10年就能够成功,坚持20年就能够创造出奇迹。而事实上,绝大部分人同一件事情做了一辈子,依旧平凡无奇。 ①做好规划,审慎坚持 坚持了多年却没有成功,可能是一开始坚持的方向就有了问题,或者是没有一定的物质基础,所谓“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也有可能是坚持的方式有问题,因为坚持并非是简单的重复,而是要有变化、有创新。所以在坚持之前应该做好规划,解决掉一些问题:坚持什么,凭借什么坚持,怎么坚持。 ②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有了正确的坚持不代表理所应当就会成功,成功都是有一定的偶然性因素的,需要把握时机。 ③勇于坚持,拒绝盲从 坚持本身就是一种成功,成功不一定是名利上的,也可以是精神修养上的,这种情况下,坚持住就是一切。 崇明区 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说:“认识错误就是拯救自己的第一步。”然而当代哲学家卡尔波普尔又说:“如果我们过于爽快的承认错误,就可能使自己发觉不了我们非常接近于正确。” 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和认识,请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不少于800字。(2)不要写成诗歌。(3)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①重估错误 错误也许已经非常接近正确了,所以对于错误的价值要重新评估,要学着去观察错误,明辨错误。 ②认识错误,走向成功 认识错误是为了从错误中吸取教训,迈出拯救自己的第一步,再一步步地达至成功,这是对待错误的明智做法。 ③勇于尝试,勇于试错

专题 在命题作文中写人——巧立意,精选材,凸显人物特点-讲义

在命题作文中写人——巧立意,精选材,凸显人物特点 主讲教师:李华北京海淀实验中学语文高级教师 课前一开心 本人小学老师,期末改卷时会遇到各种有趣的答案。某年级一试题:把下面句子改为拟人句,句子是“小鸟在树上叫”,大多数同学都很常规地改成“小鸟在树上唱歌”。忽见一句:小鸟在树上叫:“我是人啊!我是人啊!” 一次批小学语文卷,要求用“有……有……还有……”造句,一学生是这样写的:昨天去姥姥家,姥姥给我拿个鸡腿,我吃完了问姥姥还有吗,姥姥答:“有,有,还有!” 小侄女9、10个月的时候,她妈妈跟同事抱怨说她爬行的姿势不好看,同事哀怨地说,你就知足吧,我儿子每次爬就跟中弹似的,永远都是拖着一条腿前进,我都愁死了。从此,家里没人再嫌弃小侄女的姿势了。 知识梳理 热身测试: 你想到了什么?准备写什么? 童年的朋友 对手 写作流程: 审题 ↓ 立意 ↓ 选材 ↓详写一件事 布局 ↓片段组合 成文 怎样选材: 化大为小 ↓ 紧扣中心,抽取细节 选材流程: 一个人 ↓ 一件事或几件事 ↓ 抽取符合主题的细节

例文导读 童年的朋友 从我离开她上学开始,她的一颗心便全挂在了我的身上。都说红豆是“此物最相思”,唯独她与众不同,竟是用一颗颗绿豆串连起了我与她这个朋友之间的盈盈一线。 小时候,最爱的便是奶奶亲自种、亲自收、亲自煮的绿豆汤。每当在外面玩得满头大汗时,总能在回到屋里后喝上一碗冰凉的绿豆汤,暑气全消。因此,奶奶的菜园总会留出一小块来种绿豆。 炎炎夏日,烈日当空,她弯着腰在那块小菜地里忙活着什么。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我悄悄来到她身边,看着她的一举一动:她用手轻松地在松过土的地面上挖出一排排深浅一致的整齐小坑,本不细腻的手上因沾上泥土而更显粗糙,认真地从旁边的袋子里挑选绿豆,扔进小坑,再用手把土填进小坑,浇水。一颗晶莹的汗珠顺着她脸上的“沟沟壑壑”落在地上,留下一点水渍。我蹲在一边问:“奶奶种下的绿豆是不是很快就会长出新的绿豆芽呀?”她站直身,洗了洗手边擦汗边说:“当然了,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嘛。”随即又用警告的口吻说:“以后可不许再在院子里瞎玩了,弄坏了地可就长不出豆子来了。”我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算是承诺。她拉起我边往屋里走边说:“记住,种下的是什么就收获什么。”阳光照在她布满汗珠的脸上,反射出萤萤光亮,更显清晰。这话对于当时的我来说太过深奥,我不懂。 时间一天天过去,绿豆种了,收了,又种了,又收了…… 我到了上学的年龄,与她在一起的时间压缩再压缩,最后只得寒暑假的几天。每次回去,回来时包总是被她塞得鼓鼓的,又在我的再三要求下减少,但永远她都不让拿出来的都是一包最沉的绿豆。 有一次暑假回去,恰逢她种绿豆。还是那样的烈日当空,那块地,不同的只是她更弯的腰,更深的皱纹。我过去帮忙,才撒了几粒豆子,她就推我去洗手。我不解,问她,她捡起那颗我刚撒下的豆子说:“你不会挑种子,种下的是什么就收获什么。种子不好,长出的豆子熬出的汤就不好喝。你小时候最挑,一点坏豆子煮的汤都不喝。”说罢,长出气似的叹了一声,起身,望向远处。有些浑浊的眼睛里闪出留恋的光芒。 那一刻,我突然懂了,种下的是思念,长出的就是相思豆,哪怕那不是红豆。 我的童年被奶奶以朋友的身份用绿豆一手点缀,那些清凉解暑的绿豆或许是我那迷糊童年留给我的最后一点念想吧。 文章怎样才动人 一种真实的生活——选材恰当、具体 一种动情的描述——对人物有生动的刻画 一种平实的记录——语言不花哨、不幼稚 一种深沉的反思——结尾有层次 对手 “漂亮!”随着篮球从你手中飞出,在空中划出一道优美的弧线,最后完美地落入篮筐,我们赢了。我走过去与你击了掌,谈论着刚才比赛中你的优秀表现。 记得刚来到这个学校时,第一个认识的同学就是你。那是开学前的报到,说完所有事后老师让写作业。你的座位在我的左边,英语不太好的我们聊起了天。渐渐地,话题被转移到了游戏,我惊奇地发现你和我竟热衷于同一款游戏:DotA。从此,我们便开始每天晚上两局DotA的生活。 那时的我们,互相竞争的项目是游戏。 时光飞逝,一转眼的时间,月考如期而至。全班的人就像热锅上的蚂蚁,焦急地做着考试前最后的复习。按照老师的要求,班里的人三三两两的结成了学习小组,我们自然是在同一个小组。当

高三作文审题立意

第一讲 目标: 1.掌握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两种技能. 2.作文练习. 一.前言: 在高考作文写作中,审题立意是写好高考作文最为重要的一环,审题不准会导致全盘皆输.常有同学感叹自己的作文起伏无常,或迷茫于峰值的不可预知,或恐慌于波谷的不期而来.这就要求我们对考场作文要有理性的把握.可以说,对考场作文而言,如何准确地界定与把握命题者的正确意图和话题本身的意义指向,又如何在文章中准确地呈现出来,将大体决定全文的成败. 就新料料作文而言,切实落实“一二三四五”,即认识到审题立意的第一重要,学会两种技能,明确三个原则,拥有四种思维,掌握五种方法。 二。两种技能: 1.抓“三个主要”: “三主要”包括主要对象,主要关系和主要意向。主要对象即材料或命题的核心对象(词素),主要关系即对象之间的相互关系,主要意向即材料或命题的主要内容及情感指向。看下列材料: 《於陵子》中讲了这样一则故事:中州有一只蜗牛,想振奋起来干一番事业,却又时时责备自己软弱无能。想向东去攀登泰山,计算一下却要走三千多年;又想向南去涉长江和汉水,计算一下也要走三千年。再想一想自己的寿命,不过朝暮之间就要死去。于是不胜悲愤,枯死在蓬蒿杆上,而遭到蚂蚁的嘲笑。 此材料的主要对象是蜗牛(抓蚂蚁就不妥),主要关系是蜗牛与其梦想等,主要倾向是对蜗牛行为的质疑或否定。在此基础之上去立意就不会有任何偏离。 2.做“三追问”: “三追问”,即三层哲学追问: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怎么办)。 再看上则材料。分析时可围绕蜗牛的结局问“蜗牛这种行为的本质是什么”“为什么蜗牛最后郁郁而终”“为什么蜗牛没能实现其梦想”或“蜗牛怎样才能不会这样”等,最终可以准确地立意。如“从实际出发”“心在当下”“梦想要靠行动去实现”“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凡事要量力而行”(认清自己,找准自己的位置)等等。以上角度,取其一即可 3.随堂练习: 狼与羊在长达千年的争斗之后,终于握手言和了。这对双方来说都是求之不得的事。为了显示诚意,双方交换了人质:羊交出了牧羊狗,而狼则交出狼崽。仪式进行得十分隆重,并且有公证人大象出席。转眼间,小狼已经长大,它们个个嗜血成性,咬死了许多羊羔,并叼着羊羔跑回了森林之中。而作为抵押物的牧羊狗因为相信了狼的花言巧语,在睡梦中遭到狼的袭击,被狼撕成碎片,变成了冤魂。 试运用“两种技能”确定最佳立意. [导析] 运用“三追问”,可以自问:是什么?(羊和狼握手言和,羊最终落得被吃的下场)为什么?(羊认错了对象,被狼所谓诚意的假象所迷惑,错把敌人当朋友)怎么办?(不要轻信美丽

作文巧立意

作文巧立意 庄子说“语之所贵者,意也。”古人还说:“文以意为主。”“文无意则不立。”王夫之也说:“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千古文章意为高。”这些都表明立意在写作中的重要地位。 立意,就是确立文章的主题或中心思想。 一、语意双关法 语意双关指写作时表面上是一个意思,而暗中却隐藏着另一个更为深刻的含义。这种方法往往要从写作题目来立意。而读者也只有透过表层来领悟其更深的内涵。如:《我最需要一剂良药》,小作者在文中“良药”既能治腿疾又能治心病。“良药”一语双关,内蕴丰富。又如:《谁来帮我开锁》,文中记叙了作者因每周末都在外毫无顾虑地玩一天。有一次竟与父母吵起来。父亲索性把他关在家里,别让他再往外遛跶。作者最后说:……身在曹营心在汉。谁来帮我打开这把锁呢?表面上是为作者打开门锁,其实是说打开心锁。这位同学用这一双关语意把立意推向深刻之处。试想,如果仅说“良药”治腿疾、“打开具体的锁”这样的立意读者还会喜欢吗? 二、借物(事)喻理法 借物(事)喻理就是借助于某物(事)来给读者某种道理或启示。这种方法一定要有物(事),而不能空谈。如《访兰》一文,作者借与父亲访兰的事,把野外的兰草与移植在家里的兰草对比。野外兰草纯朴、清纯、高雅,而盆景家兰媚俗、妖艳、庸俗。最后父亲说:“做人也是这样的啊,孩子!人活在世上,不能失去了自己的真性。”作者通过这样一件事来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可谓深刻之极! 三、以小见大法 以小见大就是通过某种细小的事折射出大道理。这种立意法不能仅关注自我,应把眼光放远,面向社会,亲近自然,思考出对人生,对社会有意义有价值的东西。如:莫顿?亨特的《走一步,再走一步》,文章写的是“我”童年时一镒“脱险”的经历,其中蕴含着生活的哲理,告诉我们无论遇到怎样的危险和困难,只要把它分解为一小步一小步,困难就不大了。“脱险”如此,人生又何不像这样呢?又如杏林子的《生命生命》中小飞蛾的生命面临着严重威胁,它极力挣扎。可见那种强烈的求生欲望,无论遇到怎样的危险都不会放弃求生的努力,小小的昆虫尚且如此,人更应当对生命负责,好好地使用生命,让人生更有意义。这样的立意可谓高远! 四、独辟蹊径法 夺天工独辟蹊径就是立意走出大众化,不人云亦云,用新思维从新的角度写出新意。这种写法要我们从多个方面去看事物,求异思维或跃过一般模式。如《冬之雪》,作者并没有和大多数人那样表现下雪给人们带来的欢乐,雪景的美丽,避开古人“瑞雪兆丰年”的赞美,而是从“下雪”会一定程度上破坏庄稼,破坏交通,造成雪蹦等,从而表现对下雪的厌恶与批评。

2020年高考作文指导:话题作文抓住文章立意

2020年高考作文指导:话题作文抓住文章立 意 【作文题目】 材料主要用来引出话题,同时对话题的走向起导向和提示作用;提示语主要是用来启发审题立意,打开写作思路;要求则是写作时注意的事项,写作时不可轻视。 话题作文审题包括:审材料,审提示语,审话题,审要求。其中最关键的是审话题,包括审准话题的写作范围与写作重点。 (一)审材料,领悟命题意图 话题作文的材料具有双重身份,它既是话题的引语,又是对作文的提示语。话题材料总是隐藏着命题者的某些意图,对作文范围与立意等做出的某种限定都是命题意图。审题时,首先就是要把隐含于材料中的命题意图解读出来,要吃准命题意图材料,需抓住关键问题和词句。话题材料中有一些关键的问题和词句,直接或间接地点明或暗示了话题的中心思想,指示话题的思想价值取向。善于抓住这些问题和词句,读懂话题材料,在领会材料意蕴的基础上构思立意。如: 每到五一十一等旅游黄金周,人们纷纷离开喧嚣的城市,前往向往已久而又难得一见的海滨、山林、水乡、牧场而那些长期生活在景区的人们,根本不觉得本地有多少值

得流连的景致,格外羡慕城市生活的丰富与便捷由此看来,熟悉的地方似乎没有风景。 其实,世间万象,又何止旅游如此呢?请以风景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材料中的这句话熟悉的地方似乎没有风景极为关键,它是一把钥匙,可以开启审题立意之门,引导我们找准命题者的命题意图。结合材料开头的叙述,我们不难得出结论:熟悉的地方也有风景。既然如此,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我们没有发现身边的风景呢?是熟悉,是因为熟悉而产生的麻木,是熟悉蒙蔽了我们的眼睛,使我们没有发现身边风景的美丽,没有珍惜自己所拥有的风景的价值。由此可见,把握关键语句对审题立意是多么重要。我们在面对一则材料时,一定要有意识地去寻找其中的关键语句。 (二)审提示语,明确思维方向 而世间万象,又何止旅游如此呢这一提示语指明对风景一词意义的理解不能只局限在它的表面含义上。其实,这里的风景已具有了象征意义,象征世间所有的美好事物,比如亲人无私的关爱,家乡人情的淳朴,朋友一直以来默默的付出,等等。从话题作文的材料特点看,提示语往往处在中间部位,即情境材料之后、话题之前,往往是议论性文字,由前面的情境材料引申到现实生活,谈它对我们的启示。我们把目光集中在这里,自然不难发现它对立意有导向作用,

最新初中作文——作文的立意 教案

作文的立意教案 教学目标: 1、掌握作文立意的原则和要求 2、掌握作文的立意方法 3、掌握作文选取最佳立意角度的要求 教学重点: 掌握作文的立意方法 教学难点: 围绕命题材料多角度立意 教学方法: 讲授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对象:: 九年级学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文以意为主”。作文首先考虑的是立意。立意就是确立中心思想。这是写好文章的关键。凡是有定评的好文章,凡是为人喜读不厌的文章,无一不是在立意上下功夫的。因为,文章的中心思想,就如中枢神经,统领全文,贯穿首尾,制约每段,支配每句,故意在笔先,作文在动笔之前,一定要把表达的意图,说明的问题,论述的道理,首先定好。 二、例文导学 1 、下面是一个班的几个同学的立意, 大家看看好不好? 题目:《送别》 学生A :我每天去上学,妈妈都送我出家门,表现他对我的关心。 学生B :我的一人亲人或朋友将要到远方去,我在车站送他走,表现出亲人或朋友之间真挚难舍的感情。 学生C :我的一个好友因犯罪去伏法,我为他送别。表现好友的后悔和对我的教育。 学生D :我去远方读书,临行时我心爱的小狗送了一段又一段路,写出人与动物之间的真情。 学生E :我的爷爷死了,在下葬时我为他送别,写出人与人之间的“死别”的悲情。 2 、学生自由发言评价3-4 人。 3、教师小结: A: 的答案不太正确,作者没有领会题目的真正含义;B 的答案正确但是太普通,多数人会这样写;C 的答案较深刻,有一定的社会意义;D 的答案很新颖,一般人不会想到; E 的答案虽平常,但是写得好容易打动人心。 意,首先要“立”得正确;不正确的“意”,是歪理。它既站不住脚,又会使人产生反感,甚至会使人反对。同时,还要“立”得新颖。不新颖的“意”,不免平淡无奇,索然无

让文章的立意走向深刻

让文章的立意走向深刻 一、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运用探究、辨析事理的方法分析问题的能力。 2.引导学生展开联想,运用探究原因、正反对比和多维视角等方法深入分析事例,并尝试运用这些方法去思考和写作。 二、教学说明: “深刻”是一种认识能力,是一种思维品质,是文章中闪耀出来的理性光芒。高考“考试说明”把“深刻”作为写作能力的“发展等级”,要求“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观点具有启发性”。“深刻”能让我们有意识地深入生活,锤炼思维,掌握并能恰当地运用一些思维的方法,就可以让我们的认识更加深刻,使笔下的文字透射出思想的光芒。 (一)七嘴八舌话“深刻” 预设: 生1:“事后诸葛”不可少。“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生2:为“撞钟和尚”一辩:和尚尽一份职责,必须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持之以恒守时准时,应赞美其恒心其敬业的精神,特别是教者应无私奉献,不求索取,用一棵棵小草,染绿整个春天。 生3:人极易陶醉在虚幻的美丽中。美国阿拉斯加州有一个叫杰普的小镇,旅游业十分繁荣,该镇只有一个景点,就是一个湖心小岛。它的参观方式十分奇特:“游人只准站在岸边眺望,而不可以登岛旅游。”远远望去,小岛笼罩在一片紫霞中,风吹过,舞蹈起万千藤萝,美极了,让不少游客流连忘返。其实,那只是一座荒芜的小岛,上面长满了野生植物。 …… 师:“庄周梦蝶”是一个美丽的故事。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一只翩翩飞舞的蝴蝶,遨游各处,优游自在。醒来后,却不知是庄周做梦化为蝴蝶呢,还是蝴蝶做梦化为庄周。物我对峙,万物差别,本来出自于观念与时空的区别。因此,人类的思想也同样能够消除物我的界限,使万物融为一体,使得“我”冲破观念与时空的束缚,在精神的天地间自由飞翔。 其实,平凡生活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时也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往往能取得平中见奇的效果。生活中善于观察,对观察到的表象下一番“振叶以寻根,观澜而溯源”的功夫;写作时“小处落笔”,深入挖掘,往往可以收获“寻常中显本质,微尘中见大千”的惊喜,让认识走向

作文审题立意及范文

【写作导引】 本次作文主要对学生的立意进行训练。一篇好的文章是从选定主题开始的,如果不明确写作目标是什么,只是信马由缰,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这样是绝对写不出好文章的。选定主题就是我们平时说的立意。明末清初大学问家王夫之曾说:“无论诗歌与长行文字俱以意为主。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怎样才能做到文章立意新颖呢?可以从两个方面努力。一是在思维方式上要大胆求异,突破思维定势。二是多角度看问题,对同一事物,立意要从另一个角度看。 中学阶段是人生观和世界观逐步形成、确立的时期,怎样看待世界,采取什么态度面对人生,其实也是中学生常常自觉或不自觉思索的问题。怎样才能找准最佳立意点,实际上对话题作文的结构的了解很重要。话题作文一般有四个部分组成:引入材料、阐释性话语、话题核心词、写作要求。其中第阐释性话语比较重要,它可以暗示学生文章的立意方向。在本材料中,尼采有意识的将世界划分成三个高度:山脚、山腰、山顶。对这三个高度的具体含义,材料本身并没有加以解说和限定,这给写作留下了一定的空间。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赋予不同的人生站位的含义。 【构思点拨一】 1、赞同站在山顶看世界:生命是有高度的,要努力攀登道德、学识、事业的高峰,达到一览众山小的人生高度。如下文《高空》。 2、赞同站在山腰看世界:山顶有居高临下、高处不胜寒的弱点,山脚有仰人鼻息、目光短浅的短处,只有站在山腰看世界,才能把这个世界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如下文《人生四步曲》。 3、赞同站在山脚看世界:保持一种谦逊的态度站在山脚下,脚踏实地看世界。 4、分别站在山顶、山脚、山腰看世界:多角度、多层次打量这个世界,横看成岭侧成峰,善于变换不同的角度,世界便异彩纷呈。 5、虚化或放弃到底在哪里看世界:站在哪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保持良好的心态。心态健康,自然能于成功的顶峰看到失败的危机,从痛苦的山脚窥见胜利的曙光。如下文《曲径通幽》和《勿需选择》。 【构思点拨二】 尼采曾说,处世之道应该是:不要爬上山顶去,也不要站在山脚,从半高处去看,这个世界真美好。这是他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其实,站在哪里看世界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认识和体验,你又有怎样的认识或体验呢? “其实,站在哪里看世界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认识和体验,你又有怎样的认识或体验呢?”这一问句提示我们感受世界的美好不仅在半高处,也可在山的不同角度去感受。从半高处看,这个世界真美好。半高处有余地,留有美好的想象和向往,而不是一览无余。在文学、艺术上,半高处则表现为含蓄。文学艺术留白,可激发欣赏者的审美活动,就像是中国传统的中庸思想一样。如果把“半高处”比喻人生的旅途中,那么,我们会明白“美在途中”。因为生命中绝大部份的风景总是在途中,生命主要是为了经历。 从山顶看,美尽收眼底。依据一些诗句可以思考某些理由,从山顶看,是为了“欲穷千里目”,目光远大、心胸开阔,就会感受世界的美好;从山顶看,可“一览众山小”,就会感受、认识到自己的美好,增强自信心;从山顶看,则“不畏浮云遮望眼”,头脑清醒,不受蒙蔽,才会感受生活真实的美。 其实,从山脚看,也可感受世界的美好。观察事物往往取决于人的态度,如果居高临下,则目中无人,有了有色眼镜,何谈世界的美好。那么,从山脚看,则象征谦卑的态度,如此才能像庄子笔下“知丑”的河伯那样感受大海的美。而且,从山脚看,则象征谦

作文立意要做到以下四点

作文立意要做到以下四点: 一、立意要正确健康 首先作文所确立的中心思想要符合文题的要求。其次,文章所确立的中心思想要是正确的、健康的、积极向上的,要有正确的立场、观点,应给读者树立一个榜样,确定一个目标,或者让读者从中吸取某种经验教训,使读者受到启发,受到感染,给读者以巨大的鼓舞。 二、立意要明确集中 一篇文章只能有一个主题,你赞成什么、反对什么都要有明确的态度。确立文章的主题时不能贪多求全,不能搞“多主题”,如果这也想说、那也想说,就不能突出重点,文章的主题就会不集中。在确立了中心之后,应选择不同层次的材料,从不同角度来表现中心,对所选择的材料一定要精心设计、巧妙安排,不能随心所欲,想到那儿说那儿。 浙江杭州的蔡建同学给我寄来了他的一篇日记,讲述了他奶奶的一件趣事:奶奶不识字,更不会写字,每天哪些人往家里打了电话,奶奶都记得很清楚。原来,奶奶有一个小本子,上面画了许多奇怪的图形,画一个羊头,就是“老杨”打来电话;画三条流动的水波,就是“小刘”来过电话。看着这些奇怪的图画,“我”肚子都笑疼了。蔡建的老师看过习作,让他再琢磨琢磨怎样让习作的立意更深刻。 蔡建同学,这件趣事的确是一个很好的写作素材,你能敏锐地捕捉到,说明你是一个有心人。老师说你的习作立意不深,也很有道理。文章立意深刻与否,与我们的思想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所谓“意”,就是指文章所要表达出来的基本思想。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历的大多是平凡的、细小的事情。那怎样从小事中写出深意呢?生活中,我们不仅要做有心人,遇事还要学着尽可能地深入地想一想,寻找事情背后蕴涵着的耐人寻味的东西。就拿你记叙的这件趣事来说吧,如果你不仅仅只是“把肚子都笑疼了”,还能问问自己,奶奶为什么要画图记事?是她为了弥补不识字、不会写字的缺陷。那她为什么没有文化呢?是因为那个特殊的时代,是因为当时家庭条件的限制,还是自身的原因呢?和奶奶相比,我们所处的时代发生了哪些翻天覆地的巨变?从这件事中,能得到什么启示?这样,一步步深入地思考。相信你就能挖掘出更多的令人回味的东西。 只要我们能深入地思考、分析、挖掘、寻找出事情里包藏着的深意,习作的立意自然会独到和深刻。 一、立意的定义 立意是“文心”,是“灵魂”,是作者通过语言文字表达内心的意愿,是作者透过语言文字传达精神的需求。说白一点,立意就是写这篇文章的原因。传统作文教学中格外注重对学生立意的指导,强调立意要新、准、明。也就是要求学生习作中心要明确,思想要鲜明,立意要标新。在作文教学中由于过于强调立意,学生受老师过多的思想束缚,导致孩子失去了作文的自由,他们变成了完成他人言说的习作工具。因此这样的作文内容空洞,言之无物,语言成人化,缺乏童真童趣,没有真情实感,缺乏个人独特的精神体验。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学生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倡导为学生的自由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因此,新课程标准为学生写作打开了一扇自由之门。它

关于作文立意的文章集锦

关于作文立意的文章集锦 作文立意巧化解 话题作文以其崭新的形式、独有的魅力备受青睐。它给了我们广阔的写作空间,无论是宏观鸟瞰、整体剖析,还是小口切入、精微刻画,乃至抒发情愫、倾泻感悟,都可以在话题作文中文中得到展现。但是,题目和要求的宽泛,又常常让许多学生感到无所适从,似乎漫无边际。那么如何给话题作文立意?不妨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化大为小 摄像时,角度越大,照片中的人和景物就越模糊;反之,角度越小,则越清晰。范围宽广是话题作文的优势,有利于学生打开思路,激发想像,但如果切入口太大势必会出现空洞、肤浅、杂乱。这就需要在原话题下找出适宜自己写作的子话题,把写作角度尽量缩小,只有角度选得小些,才有利于在所选的这一“点”上进行比较深入的挖掘。

把意思表达透彻,使内容更集中、具体,中心更明确。如20XX年黑龙江省中考作文以“自然”为话题,我们会想到自然环境的恶化,想到环保的重要。由“自然”到“环保”,写作对象就已缩小。一学生在《小鸟的诉说》一文中用拟人化的手法,让小鸟对破坏自然的人类进行诉说,这样紧扣话题,表现了一个有意义的主题。 二、化正为反 就是运用逆向思维,克服从众心理,打破思维定势,独辟蹊径,从问题的反面深入思考,从而提炼出新主题。如20XX年盐城中考作文以“真”为话题,“真”的反面是假,由此我们联系社会生活想到“假人”、“假事”、“假情”、“假货”等。由“假人”、“假事”、“假情”我们可以想到社会上有些人,对人缺乏真诚,虚情假意。像《变色龙》中的奥楚蔑洛夫一样趋炎附势、见风使舵;像《我的叔叔于勒》中的菲利普夫妇一样自私自利、唯利是图。我们可以将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这样的人刻画下来,写成一篇针砭时弊、呼唤时代需要真情的文章。

写作文如何立意

写作文如何立意 我们写作文就是想让别人知道自己的思想认识和感情倾向,这种思想认识和感情倾向就是文章的主题,即中心思想。 古人云:“意在笔先,如风行水上。”“意”是文章的灵魂,即文章的主题。写作文,先要在审清题意的基础上,思考文章要求写什么;然后,在规定的范围之内,考虑自己如何立意(即确立主题),怎样写出新颖、独特的文章。 确立主题(立意)就是根据题目的要求来确定文章的中心思想,也是作文成败的关键所在,因此作文时立意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 一、作文立意的要求: (一)立意要正确、健康 首先作文所确立的中心思想要符合文题的要求。其次,文章所确立的中心思想要是正确的、健康的、积极向上的,要有正确的立场、观点,应给读者树立一个榜样,确定一个目标,或者让读者从中吸取某种经验教训,使读者受到启发,受到感染,给读者以巨大的鼓舞。 (二)立意要明确、集中 一篇文章只能有一个主题,你赞成什么、反对什么都要有明确的态度。确立文章的主题时不能贪多求全,不能搞“多主题”,如果这也想说、那也想说,就不能突出重点,文章的主题就会不集中。在确立了中心之后,应选择不同层次的材料,从不同角度来表现中心,对所选择的材料一定要精心设计、巧妙安排,不能随心所欲,想到那儿说那儿。 (三)立意要新颖、别致 立意新颖别致是指确立的中心要有时代性,要有新意,要与众不同。我们在确立文章的中心时,要充分理解、挖掘材料所包含的思想意义;要多侧面、多角度、全方位地观察认识事物,写出新意,给读者以启示;还要以独特的视角进行构思,见他人之所未见,发他人之所未发,善于从平凡的人和事中提炼出不平凡的主题思想。 (四)立意要深刻、真挚 “深刻”是指文章的中心要有一定的深刻性,不能过于肤浅,应当对生活中的真、善、美进行歌颂,对假、恶、丑进行鞭挞。“真挚”是指确立的中心要能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要结合自己的体验,写真话,抒真情,不能写虚话、为文造情。 二、作文立意的技巧。 (一)从题目或话题中探索主题 面对题目,应从题干的每一个字去考虑,对题目进行全面的整体的分析,准确理解其含义,切忌片面理解,顾此失彼。 如作文题《为了》,无论横线上填什么,文题都是一个表示目的的句子,而这个目的的实现或者势必要经历一个艰辛而有趣的过程,就是说,这期间可能有过伤痛,有过犹豫,有过彷徨和矛盾;或者应该如何去做,呼吁人们怎样去做,不应该像目前,这种写法多以否定现状为主。明确了这些,方可下笔。

巧立意 成美文

巧立意成美文(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掌握作文立意的原则和要求 2、掌握作文的立意方法 3、掌握作文选取最佳立意角度的要求 教学重点: 掌握作文的立意方法 教学难点: 围绕命题材料多角度立意 教学方法: 讲授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对象:: 九年级学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文以意为主”。作文首先考虑的是立意。立意就是确立中心思想。这是写好文章的关键。凡是有定评的好文章,凡是为人喜读不厌的文章,无一不是在立意上下功夫的。因为,文章的中心思想,就如中枢神经,统领全文,贯穿首尾,制约每段,支配每句,故意在笔先,作文在动笔之前,一定要把表达的意图,说明的问题,论述的道理,首先定好。 二、例文导学 1 .下面是一个班的几个同学的立意, 大家看看好不好? 题目:《送别》 学生A :我每天去上学,妈妈都送我出家门,表现他对我的关心。 学生B :我的一人亲人或朋友将要到远方去,我在车站送他走,表现出亲人或朋友之间真挚难舍的感情。 学生C :我的一个好友因犯罪去伏法,我为他送别。表现好友的后悔和对我的教育。 学生D :我去远方读书,临行时我心爱的小狗送了一段又一段路,写出人与动物之间的真情。 学生 E :我的爷爷死了,在下葬时我为他送别,写出人与人之间的“死别”的悲情。 2.学生自由发言评价3-4 人。 3.教师小结: A: 的答案不太正确,作者没有领会题目的真正含义; B 的答案正确但是太普通,多数人会这样写; C 的答案较深刻,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D 的答案很新颖,一般人不会想到; E 的答案虽平常,但是写得好容易打动人心。 意,首先要“立”得正确;不正确的“意”,是歪理。它既站不住脚,又会使人产生反感,甚至会使人反对。同时,还要“立”得新颖。不新颖的“意”,不免平淡无奇,索然无味,人家不喜欢看,甚至使人感到厌恶。当然“正确”和“新颖”是密不可分的。不正确的“意”,再新颖,也还是谬误;不新颖的“意”,再正确,也还是写不出好文章。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对作文文意和选材的要求是:初中阶段,要做到观点正确鲜明,内容具体充实。请你为文章续写一个结尾,来揭示这篇文章的主题: 下雪天,有这样一个故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