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复习:简单的机械运动(基础)知识讲解

总复习:简单的机械运动(基础)知识讲解
总复习:简单的机械运动(基础)知识讲解

总复习:简单的机械运动(基础)

责编:雒文丽

【考纲要求】

1、知道参照物的概念,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2、理解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并且能够运用速度公式解决问题;

3、理解路程—时间图象。

【知识网络】

【考点梳理】

考点一、机械运动

1、概念:在物理学中,我们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要点诠释:

(1)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在做机械运动,机械运动是自然界中最普遍的运动形式。

(2)判断物体是否做机械运动关键是看物体是否发生“位置的变化”。

2、参照物

描述物体的运动,判断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是运动还是静止),需要选定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就叫做参照物,参照物是我们假定为不动的物体。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我们就说物体是运动的,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我们就说物体是静止的。要点诠释:

(1)参照物可以选取研究对象以外的任何物体,它既可以是运动的也可以是静止的,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2)同一物体,由于参照物选择不同,对其运动状态的描述也往往不同。

(3)通常我们研究地面上物体运动的情况较多,为了方便起见,我们常选地面或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体的参照物。

(4)如果处在运动的物体中,人们描述物体的运动时,一般习惯选择运动物体本身作参照物。如人坐在行驶的火车上,一般会选火车为参照物来描述其他物体的运动情况。

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我们平常所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所选的参照物而言的。 要点诠释:

(1)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是运动的,没有绝对静止的物体。

(2)判断物体运动或静止的方法:选定参照物,分析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有没有发生变化。

考点二、直线运动

1、匀速直线运动

(1)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2)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①匀速直线运动是运动状态不变的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②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物体的运动方向和运动快慢都保持不变。 ③在任意一段相等的时间内和任意一段路程内速度都是相等的。

2、 速度(高清课堂《机械运动的描述和测量》363809运动的快慢(速度))

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速度大的物体运动一定快。 要点诠释:

(1)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物体运动越快速度越大;物体运动越慢,速度越小。

(2)定义: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 (3)公式:t

s

v

,s 表示物体通过的路程,t 表示物体通过相应路程所用的时间,v 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速度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矢量,只是说某物体的速度是10m/s ,不能够全面表示物体的运动情况,,要想全面反映物体的运动还要说明它是向什么方向运动的。 (4)速度的单位及换算关系:国际单位:米/秒(或

)

常用单位:千米/小时(

)

换算:1m/s=3.6km/h

3、匀速直线运动的图象(高清课堂《机械运动的描述和测量》363809用图象描述物体的运动) 图象法是描述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的有效手段,在物理学里经常用到。 要点诠释:

1、s-t 图象:用横坐标表示时间t ,纵坐标表示路程s ,就得到了物体运动的s-t 图象,如下图(1)所示是匀速直线运动的s-t 图象。

2、v-t 图象:用横坐标表示时间t ,用纵坐标表示速度v ,就得到了物体运动的v-t 图象,如下图(2)所示是匀速直线运动的v-t 图象。

【典型例题】

类型一、机械运动

1、下列关于机械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绝对不动的物体是没有的

B.运动和静止都是绝对的

C.运动和静止是机械运动的两种形式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思路点拨】从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和参照物及其选择的角度去分析,即可作出判断。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对运动状态的描述是相对的。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结论可以不同,但都是正确的结论。

【答案】A

【解析】A.运动是宇宙中普遍的现象,地球及其它一切天体都在不断的运动和发展当中,该选项说法正确;

B.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是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来说的,该选项说法错误;

C.严格说来,机械运动的形式只有一种,那就是运动,该选项说法错误。

【总结升华】本题主要考查机械运动,以及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等知识点,虽然难度不大,但需要对基本概念理解透彻,才不容易出错。

举一反三:

【变式】下列现象不属于机械运动是()

A.一江春水向东流 B.星光闪闪

C.海水奔腾 D.春风拂面

【答案】B

2、乘客坐在奔驰列车里:①若选车厢为参照物,他是运动的;②若选车厢为参照物,他是静止的;

③若选地面为参照物,他是静止的;④若选地面为参照物,他是运动的。上述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思路点拨】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保持不变,物体是静止的,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不断变化,物体是运动的,据此分析答题。

【答案】D

【解析】(1)乘客相对于车厢位置保持不变,若选车厢为参照物,乘客是静止的,故①说法错误,②说法正确;

(2)乘客相对于地面位置不断变化,若选地面为参照物,乘客是运动的,故③说法错误,④说法正确。【总结升华】本题考查了根据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是一道基础题,知道根据参照物判断物体运动状态的方法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举一反三:

【变式】一个人坐在行驶的船舱里,他说自己是静止的,他选的参照物是()

A.河岸上的树 B.河水 C.船舱 D.正在天上飞的鸟

【答案】C

类型二、运动的快慢

3、(2016?海南校级二模)有一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4s 内通过的路程是10m ,这个物体在2s 内的速度一定是( ) A .2.5m/s B .5m/s C .20m/s D .40m/s

【思路点拨】知道路程和时间,根据速度公式求出速度大小;根据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任何时间内物体的速度都是相同的进行判断。 【答案】A

【解析】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4s 内通过的路程是10m ,物体的运动速度:v=S/t=10m /4s =2.5m/s 。 因为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任何时间内物体的速度都是相同的,所以,该物体在2s 内的速度一定是2.5m/s 。

【总结升华】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任何相等的时间内运动速度都是相等的。

举一反三:

【变式】一列200m 的火车以10m/s 的速度,匀速通过700m 长的山洞,求:从火车头刚要进山洞到火车尾刚离开山洞共需要多少分钟?

【答案】∵s=vt ∴min 5.190/10700200==+==

s s

m m m v s t

4、公共汽车从甲站经乙站开到丙站,甲、乙两站相距S 1=1200m ,乙、丙两站相距S 2=2160m 。

汽车从甲站开到乙站经历时间t 1=2min ,在乙站停车t 0=1min 后开往丙站,再经t 2=3min 到达丙站,求:汽车从甲站到乙站,从乙站开到丙站,从甲站开到丙站这三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各是多少? 【思路点拨】(1)已知甲站开到乙站的时间和距离,根据速度公式求出此段量程的平均速度;

(2)已知乙站开到丙站的时间和距离,根据速度公式求出此段量程的平均速度; (3)由题意可得,从甲站开到丙站的时间和距离,根据速度公式求出平均速度。 【答案与解析】

从甲站开到乙站的平均速度

1111200120010/2min 120s m m v m s t s

-

=

=== 从乙站开到丙站的平均速度

2222160216012/3min 180s m m v m s t s

-

=

=== 全程的距离:s=s 1+s 2=1200m+2160m=3360m 全程所用时间(包括停车时间) t=t 1+t 0+t 2=120s+60s+180s=360s 所以从甲站开到丙站的平均速度

33609.3/360s m v m s t s

-

=

== 【总结升华】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计算,关键是知道平均速度是指总路程除以总时间,最容易出错的

是时间的计算。

5、火车在钢轨上作匀速运动,钢轨每根长12.5m ,车轮滚过钢轨接头处要发生一次撞击声,通过数撞击声的次数就可测得火车行驶的速度,某人从听到第一次撞击声时开始计时,25s 内共数得51次撞击声,则该火车速度应为多少?

【思路点拨】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火车在25s 内所走的路程,在25s 内听到车轨与钢轨接头处的撞击声51次,此时火车所走的路程是12.5m ×(51-1),再根据速度公式即可求出答案。 【答案与解析】

因为听到第二次撞击声时,火车轮子只滚过一根钢轨,听到51次撞击声时,车轮只滚过50根钢轨,即火车行驶的距离是:S=12.5m ×(51-1)=625m

∴s m s

m t s v /2525625===

【总结升华】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的理解和掌握,解答此题时注意火车实际走了50

根钢轨的路程这一条件。

6、小明和小华在操场上沿直跑道跑步,他们通过的路程和时间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 .前2s 内,小明跑得更快

C .8s 内,小明的速度是5m/s

D .8s 内,小明跑的路程更长

【思路点拨】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路程与时间是成正比的,在图象上表现为一条直线;

要判断前2s 内谁跑得快,我们可采取相同时间比较路程,谁在相同时间内运动的路程长,谁就跑得快; 用8s 通过的路程除以8s ,即得到两人的平均速度,从而进行比较。 【答案】C

【解析】A 、由图象可知,小明的路程和时间关系图象是一条直线,表明路程和时间成正比,所以小明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而小华的路程和时间关系图象是一条曲线,表明路程和时间不成正比,所以小华做的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故选项A 错误;

B 、分析图象可知,在前2s 内,小华运动的距离比小明长,所以小华跑得较快,故B 错误;

C 、时间t=8s ,由图象可知,路程s=40m ,故小明的速度是s m s

m t s V /58400===

,故C 正确; D 、由图象可知,两人在8s 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为40m ,故D 错误。

【总结升华】解答本题时,可采用控制变量的思想和比较的思想去进行分析,比较时要在相同条件下去进行比较。

举一反三: 【变式】(2016?邹平县模拟)甲、乙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同时向相同方向做直线运动,其s ﹣t 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

A .两物体在0~10 s 内都做匀速运动,且v 甲<v 乙

B .两物体在15~20 s 内都做匀速运动,且v 甲<v 乙

C .两物体在15 s 相遇,且0~15 s 内通过的路程相等

D .两物体在20 s 相遇,且0~20 s 内通过的路程相等 【答案】C

第十二章简单机械知识点总结

第十二章简单机械知识点总结-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O 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 一、杠杆 (1)定义:在力的作用下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杠杆。 说明:①杠杆可直可曲,形状任意。 ②有些情况下,可将杠杆实际转一下,来帮助确定支点。如:鱼杆、铁锹。 (2)五要素──组成杠杆示意图。 ①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用字母O 表示。 ②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用字母F 1表示。 ③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用字母F 2表示。 说明:动力、阻力都是杠杆的受力,所以作用点在杠杆上。 动力、阻力的方向不一定相反,但它们使杠杆的转动的方向相反。 ④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用字母L 1表示。 ⑤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用字母L 2表示。 (3)画力臂方法:一找支点、二画线、三连距离、四标签。 ⑴找支点O ;⑵画力的作用线(虚线); ⑶画力臂(虚线,过支点垂直力的作用线作垂线); ⑷标力臂(大括号)。 (4)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杠杆平衡是指:杠杆静止或匀速转动。 实验前:应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这样做的目的是:可以方便的从杠杆上量出力臂。 结论:杠杆的平衡条件(或杠杆原理)是: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写成公式F 1L 1=F 2L 2也可写成:F 1/F 2=L 2/L 1。 解题指导:分析解决有关杠杆平衡条件问题,必须要画出杠杆示意图;弄清受 力与方向和力臂大小;然后根据具体的情况具体分析,确定如何使用平衡条件解决有关问题。(如:杠杆转动时施加的动力如何变化,沿什么方向施力最小等。) 解决杠杆平衡时动力最小问题:此类问题中阻力×阻力臂为一定值,要使动力最小,必须使动力臂最大,要使动力臂最大需要做到:①在杠杆上找一点,使这点到支点的距离最远;②动力方向应该是过该点且和该连线垂直的方向。 【习题】1.下列测量工具没有利用杠杆原理的是( ) A.弹簧测力计 B.杆秤 C. 台秤 D. 托盘天平 2.如图是小龙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装置,用弹簧测力计在C 处竖直向上拉,杠杆保持平衡。若弹簧测力计逐渐向右倾斜,仍然使杠杆保持平衡,拉力F 的变化情况是( ) A . 变小 B . 变大 C. 不变 D.无法确定 3.(1)人要顺时针翻转木箱,请画出用力最小时力臂的大小。 (2)如图人曲臂将重物端起, 前臂可以看作一个杠杆。在示意图上画出F 1和F 2的力臂。 4. 如图所示,要使杠杆处于平衡状态,在A 点分别作用的四个力中,最小的是( ) A .F 1 B .F 2 C .F 3 D .F 4 5. 如图所示是某同学做俯卧撑时的示意图,他的质量为56kg 。身 体可视为杠杆,O 点为支点.A 点为重心。每次俯卧撑他肩膀向上撑起40cm .( g 10N/ kg ) (1) 该同学所受重力是多少 (2) 在图中画出该同学所受重力的示意图,并画出重力的力臂L 1 (3)若0B=,BC=,求地面对双手支持力的大小. (4)若他一分钟可完成30个俯卧撑,其功率多大

机械制图基础知识完整版

机械制图基础知识 一、.图线GB/T 4457.4-2002 GB/T 17450-1998 注:粗虚线和粗点画线的选用 (1)两种粗线都用来指示零件上的某一部分有特殊要求。但应用场合不尽相同。粗虚线专门用于指示该表面有表面处理要求。(表面处理包括镀(涂)覆、化学处理和冷作硬化处理。) (2)粗点画线是限定范围的表示线常见于以下场合: a.限定局部热处理的范围(如上图) b.限定不镀(涂)范围(如下左图) c.限定形位公差的被测要素和基准要素的范围(如下右图) 二、视图GB/T 17451-1998 GB/T 4458.1-2002 1.按第一角法配置的六个基本视图 2.局部视图 1)按基本视图的配置形式配置 2)按向视图的配置形式配置 不要 “向”字

三、剖视图及剖面区域的表示法GB/T 17452~17453-1998 GB/T 4458.6-2002

图形不对称时,移出断面不得画在中断处

四、简化画法GB/T 16675.1-1996 1.管子 1)可仅在端部画出部分形状,其余用细点画线画出其中心线 2)可用与管子中心线重合的单根粗实线表示。 2. 五、螺纹及螺纹紧固件表示法GB/T 4459.1-1995 GB/T 197-2003 无论是外螺纹或内螺纹,在剖视或剖面图中的剖面线都应画到粗实线。 根据GB/T 197-2003的规定,将普通螺纹的标记方法介绍如下: 六、弹簧表示法GB/T 4459.4-2003 七、尺寸注法GB/T 4458.4-2003 GB/T 19096-2003 1.在光滑过渡处标注尺寸时,应用细实线将轮廓线延长,从它们的交点处引出尺寸界线。(如下图)

《机械基础》第二章 常用机构讲解

第二章常用机构 一、教案 【教学要求】 1、了解铰链四杆机构的组成与分类和特点; 2、了解铰链四杆机构演化的几种常见类型; 3、了解凸轮机构的组成、分类、应用特点及从动件运动规律; 4、了解间歇运动机构的组成、特点及应用; 5、掌握曲柄存在的条件; 6、理解铰链四杆机构的基本性质。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节内容的学习,使学生理解铰链四杆机构的基本性质,了解常用机构的组成、分类、应用特点。 【教学重难点】 1、曲柄存在的条件 2、铰链四杆机构的基本性质。 3、凸轮机构从动件运动规律。 【学习概要】 1、平面四杆机构; 2、凸轮机构; 3、间歇机构。

第一节平面四杆机构 【教学重难点】 1、铰链四杆机构的基本性质; 2、曲柄存在的条件; 【教学方法】 本节内容主要以教师讲解和 演示,学生预习练习为主,辅助教师对知识点讲解达到学生掌握知识要点的目的。【教学内容】 一、平面机构 机构——是具有确定运动的构件系统。 若组成机构的所有构件都在一个平面或 互相平行的平面内运动,则该机构 为平面机构,否则称为空间机构 搅拌器 1.运动副的概念 运动副——两构件直接接触而又能产生一定形式相对运动的可动连接。 (1)低副 两构件之间作面接触的运动副。 转动副移动副螺旋副 (2)高副——两构件之间作点或线接触的运动副。 滚动轮接触凸轮接触齿轮接触 2.运动副的应用特点 低副特点: ?单位面积压力较小,较耐用,传力性能好 ?摩擦损失大,效率低 ?不能传递较复杂的运动 高副特点: ?单位面积压力较大,两构件接触处容易磨损 ?制造和维修困难

?能传递较复杂的运动 3、低副机构和高副机构 机构中所有运动副均为低副的机构成为低副机构;机构中至少有一个运动副是高副的机构称为高副机构 二、平面机构运动简图测绘 三、平面连杆机构的特点 平面连杆机构——由一些刚性构件用转动副和移动副相互连接而组成的,在同一平面或相互平行平面内运动的机构。 作用: 实现某些较为复杂的平面运动,在生产和生活中广泛用于动力的传递或改变运动形式。 四杆机构——最常用的平面连杆机构,具有四个构件 (包括机架)的低副机构。 平面铰链四杆机构——构件间用四个转动副相连的 平面四杆机构,简称铰链四杆机构。 铰链四杆机构:四根杆均用转动副连接。 滑块四杆机构:杆件间的连接,除了转动副以外,构 件3与4使用移动副连接。 四、铰链四杆机构的组成与分类 机架:固定不动的构件4。 连杆:不与机架直接相连的构件2。 连架杆:与机架相连的构件1、3。 1.铰链四杆机构类型的判别 铰链四杆机构三种基本类型的判别方法 ●曲柄摇杆机构的条件:连架杆之一为最 短杆 双曲柄机构的条件:机架为最短杆

九年级物理基础知识强化练习——专题一:机械运动(word含答案)

九年级物理基础知识强化练习——专题一:机械运动 考点一:测量与误差 1. 为了检验人躺着和站立时身体长度是否有差异,选用下列哪种尺最合适 A. 量程3m,分度值1mm B. 量程10m,分度值1dm C. 量程30cm,分度值1mm D. 量程15cm,分度值0.5mm 2.如图甲所示,某同学测量一片完整树叶的长度,读数为 cm,如图乙所示,秒表读数为. 3.目前我国许多城市开始进行PM2.5的环境监测,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 2.5________(填长度单位)的颗粒物,也称之为可入肺颗粒物. 4.一辆小轿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时的速度为85_____(填上合适的单位),按照这个速度走完255km的路程需要的时间为_____. 5.如图用刻度尺测量一物体的宽度,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物体的宽度是_____cm. 考点二:运动的描述 1.小明和小丽在路边等校车,小丽说自己是运动的,她所选的参照物是 A. 路灯 B. 路边的树木 C. 小明 D. 驶来的校车 2.关于运动和静止,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以同样的速度前进时,以拖拉机为参照物,联合收割机是静止的 B. 站在正在上升的观光电梯上的乘客认为电梯是静止的,是因为他以身边的乘客为参照物 C. 站在地球上的人觉得地球同步通信卫星在空中静止不动,是因为他以自己为参照物 D. 飞机在空中加油时若以受油机为参照物,加油机是运动 的 3.甲、乙两辆汽车行驶在平直的公路上,甲车上的乘客看乙车在向北运动.乙车上的乘客看到甲车和树木都向南运动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甲乙车可能都向南运动 B. 甲乙两车可能都向北运动 C. 甲车向北运动乙车向南运动 D. 甲车一定在向南运动,乙车向北运动 4.关于运动和静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加油机在空中给受油机加油时,它们是相对运动的 B. 卡车和联合收割机收割庄稼时,它们是相对运动 C. 两辆赛车在赛道上行驶时,它们是相对静止的 D. “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对接成功时,它们是相对静止的 5. 游客坐在船中逆流而上,若说他是静止的,则选择的参照物是( ) A. 船舱 B. 河水 C. 迎面驶来的船 D. 河岸上的树木 6. 红孩乘车去北京,绿妹前来送行.红孩看到绿妹逐渐向后退,而绿妹对着远去的汽车挥 手作别.绿妹看到“远去的汽车”、红孩看到“后退的绿妹”.她们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 ( )

简单机械和功知识点大全

第十二章简单机械 、杠杆 1定义:在力的作用下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杠杆。 说明:①杠杆可直可曲,形状任意。 ②有些情况下,可将杠杆实际转一下,来帮助确定支点。如:鱼杆、铁锹 2五要素一一组成杠杆示意图。 ①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用字母0表示。 ②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用字母F i表示。 ③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用字母F2表示。 ④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用字母L i表示。 ⑤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用字母L2表示。 画力臂方法:一找支点、二画线、三连距离、四标签。 3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杠杆平衡指:杠杆()些()。 实验前:应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使杠杆在()平衡。这样做的目的是:可以方便的从杠杆上

量出力臂 结论:杠杆的平衡条件(或杠杆原理)是: 4 .分类: 名称结构特征优缺点应用举例 省力 动力臂大于阻力臂省力、费距离撬棒、铡刀、动滑轮、轮轴、羊角锤、钢丝钳、手推车 杠杆 费力 动力臂小于阻力臂费力、省距离缝纫机踏板、起重臂、人的前臂、理发剪刀、钓鱼杆 杠杆 等臂 动力臂等于阻力臂不省力不费力天平,定滑轮 杠杆 达标检测: 1、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前,(1)将杠杆放在水平面上后,发现右端比左端低,这时,应将右端螺母向调;实 验中是靠移动来改变力臂的,靠增减来改变阻力和动力的大小的。 2、.如图3所示,0B为一轻质杠杆,0为支点,OA=0.3m,OB=0.4m,将重30N的物 体悬 挂在B点,当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在A点至少需加___________ N的拉力,这是一个________ (选 填“省力”或“费力”)杠杆. 二图3 3、下列工具中:(1)镊子;(2)羊角锤;(3)铡刀;(4)理发剪刀;(5)裁衣剪刀;(6)天平;(7) 大扫帚;(8)筷子;(9)剪铁皮的剪刀;(10)道钉撬;(11)火钳;(12)起重机的起重臂;(13)撬 棒;(14)汽车的脚踏板.其中属于省力杠杆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于等臂杠杆的是 ____________ , 属于费力杠杆的是_______________ (填序号)

《机械基础》教心得体会1

《机械基础》教学心得体会 《机械基础》是中等职业学校机械专业的一门综合性基础课。它所涉及的内容较广,包括工程力学、金属材料、机械基础、液压与气压传动等。而近年来中职生素质普遍下降,文化基础知识较差,又缺乏机械方面的感性认识,学习该课程难度较大。怎样才能讲好好这门专业课?我总结了自己的教学经验,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明确课程目标,使学生树立学好课程的信心。 大多数中职学生都是以失败者的心态进入职业学校的,多多少少存在着心态上的自卑和自暴自弃,在学习基础、行为习惯、学习动力上都存在着欠缺。许多学生是本着不得不来的想法进来的,对机械专业根本不了解,在专业课学习上体现出不同程度的学习障碍。所以应经常向学生介绍机械的发展史,让他们了解自己所学的专业,在任何现代化产业和工程领域里都要应用的到,就是人们的日常生活,也离不开各种机械,如火车、汽车、自行车、手表、家用电器等等。让他们知道自己的选择是对的。只有先树立他们的信心,我们才能进一步培养、激发他们对专业课——《机械基础》的兴趣。 二、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合理驾驭教材。 我们面对的学生基础差,如果再照本宣科显然是很不适合的,教师必须对教材进行取舍,教材内容取舍原则:以够用、实用为准。例如根据学生和我校的实际情况,第二章构件的静力分析和第三章杆件的基本变形涉及到工程力学中的受力分析、计算以及强度计算,大部分学生学起来有困

难,而且学生在今后工作中不一定用得上,教师对本部分知识应少讲、浅讲。第四章机械工程材料为金属工艺的内容,学生二年级时开设此课程,教师在该部分只需简单讲解常用的材料即可。同时,应适当调整教材的结构顺序,使其与学生的认知结构相适应。如:在最新版《机械基础》教材中《螺纹连接与螺旋传动》,在第五章作为一节的内容来讲解,而有关机械传动的章节要到第七章才能讲到。讲完螺纹连接之后直接按书中顺序讲螺旋传动,学生因为还没有学到机械传动的内容,所以学起来感很吃力,可把螺旋传动的内容移到后面的机械传动中去讲。这样组织教学内容,考虑了前后教材的内容联系,使知识更加系统化、合理化,便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理解。 三、精心设计,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在《机械基础》课程中,很多理论知识是来源于实践,而又用于实践。作为理论老师,我们很少参与生产实践,有很多东西也不一定见过。如果照本宣科,那么学生就会既无兴趣又无法理解,只好采用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这对今后的学习是极为不利的。因此,在教学过程应注意以下几点: 1、备好课。在一堂课中,先讲什么,后讲什么,如何开头,如何结尾,哪些内容采取什么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具模型如何配合演示等等,都要精心组织。通过教师在课堂上的语言和活动,启迪学生的思维,打开学生的思路,发挥其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开发学生智力,激发学生学习和探求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能力,真正做到启发式教学。例如:在讲解“凸轮机构”时,首先以“凸轮机构”的模型导入,然后边演示边讲解。随着

【物理】 简单机械基础知识汇编及练习测试题

【物理】简单机械基础知识汇编及练习测试题 一、简单机械选择题 1.如图所示,物体浸没在水中,工人用200N的拉力F在10s内将重为400N的物体匀速提升2m,物体没有露出水面,此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80%,不计绳重和摩擦, g=10N/kg,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露出水面前,工人匀速提升重物时拉力的功率为40W B.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为320N C.物体的体积为8×10-3m3 D.物体露出水面后,此滑轮组提升该物体的机械效率将小于80% 【答案】C 【解析】 【详解】 A.由图知,n=2,拉力端移动的距离:s=2h=2×2m=4m,拉力端移动的速度: v=s/t=4m/10s=0.4m/s,拉力的功率:P=Fv=200N×0.4m/s=80W,故A错; B.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W有用/W总=(G?F浮)h/Fs=(G?F浮)h/F×2h=G?F浮/2F=400N?F浮/2×200N=80%,解得:F浮 =80N,故B错; C.由F浮 =ρ水V排g得物体的体积:V=V排 =F浮/ρ水g=80N/1×103kg/m3×10N/kg=8×10-3 m3,故C正确; D.物体露出水面后,没有了浮力,相当于增加了提升物体的重,增大了有用功,不计绳重和摩擦,额外功不变,有用功和总功的比值变大,此滑轮组提升该物体的机械效率将大于80%,故D错。 2.利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提起一个重为2000N的物体,绳子自由端的拉力F=600N。10s 内物体被匀速提升2m。不忽略绳重和机械部件间的摩擦,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动滑轮总重为400N B .绳子自由端移动的速度为0.8m/s C .拉力F 做功为6000J D .增加物体被提升的高度可提高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答案】B 【解析】 【详解】 A .由图知道,承担物重的绳子是四段,即n =4,若忽略绳重及摩擦,则拉力是: ()1 4 F G G = +动 , 由此可得动滑轮的总重是: 4=4600N 2000N=400N G F G =-?-动 , 由于是不忽略绳重和机械部件间的摩擦,故A 错误; B .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是: s =4h =4×2m=8m , 绳子自由端移动的速度是: 8m 0.8m/s 10s s v t = == , 故B 正确; C .拉力做的功是: W 总 =Fs =600N ×8m=4800J , 故C 错误; D .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 = 44W Gh Gh G W Fs F h F η= ==有用总 , 即机械效率与高度无关,所以,增加物体被提升的高度不可能提高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故D 错误。 3.如图所示,工人利用动滑轮吊起一袋沙的过程中,做了300J 的有用功,100J 的额外功,则该动滑轮的机械效率为( ) A .75% B .66.7% C .33.3% D .25% 【答案】A

机械运动知识点总结

1、机械运动 (1)参照物 人们判断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总是先选取某一物体作为标准,相对于这个标准,如果物体的位置发生了改变,就认为它是运动的;否则,就认为它是静止的。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机械运动 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为运动。 2.运动和静止 (1)由于运动的描述与参照物有关,所以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的。 (2)自然界中的一切物体都是运动的,没有绝对静止的物体。平时所说物体是“运动的”或“静止的”都是相对于参照物而言的,这就是运动的相对性。 3.机械运动的分类 (1)根据物体运动的路线,可以将物体的运动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2)直线运动,可以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运动快慢保持不变。 变速直线运动: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运动快慢发生了变化 4.速度 (1)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做速度。可见,速度可以定量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路程 (2)公式:速度= 时间 s 用s表示路程,t表示时间,v表示速度,则速度公式可表示为:v= t (3)单位:如果路程的单位取米,时间的一单位取秒,那么,由速度公式可以推出速度的单位是米/秒,符一号为m/s,读作米每秒。常用的速度单位还有千米/时,符号为Km/h,读作千米每时。 5.参照物的选取及有关物体运动方向的判断 (1)位置的变化判断 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如果其方位发生了变化或距离发生了变化,则这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就发生了变化。 (2)如果两个物体同向运动,以速度大的物体为参照物,则速度小的物体向相反方向运动。6.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1)在通过的路程相同时,用运动时间比较运动的快慢。在路程相同时,所用时间短的物体运动快,所用时间长的物体运动慢。 (2)在运动时间相同时,用路程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即在时间相同时,通过路程越长的物体运动得越快,通过路程越短的物体运动得越慢。 (3)如果通过的路程和时间都不相等时,可运用速度公式直接求出速度来比较运动的快慢或求出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再来比较运动的快慢或求出在通过路程相同时用的时间来比较运动的快慢。 7.速度的测量

中考考点_简单机械知识点汇总(全)

中考考点_简单机械知识点汇总(全) 一、简单机械选择题 1.如图所示的滑轮组上:挂两个质量相等的钩码A B,放手后将出现的现象是(忽略滑轮重,绳重及摩擦)() A.A下降 B.B下降 C.保持静止 D.无法确定 【答案】A 【解析】分析:利用动滑轮、定滑轮的省力特点分析解答此题。定滑轮只能改变力的方向,不能省力,动滑轮可以省一半的力。 解答:B所在的滑轮为动滑轮,动滑轮省一半的力,A所在的滑轮为定滑轮,定滑轮不省力;A与B质量相等,重力相等,将B拉起只需A重力的一半即可,所以A下降,B上升。 故选:A。 【点睛】此题考查了动滑轮、定滑轮的省力特点,难点是判断动滑轮和定滑轮,属于基础题目。 2.如图所示,用滑轮组在4s内将重为140N的物体匀速提升2m,若动滑轮重10N,石计滑轮与轴之间的摩擦及绳重。则在此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拉力F为75N B.绳子自由端向上移动了4m C.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约为93.3% D.提升200N重物时,滑轮组机械效率不变 【答案】C 【解析】 【详解】 A.由图可知,n=3,不计摩擦及绳重,拉力: F=1 3 (G+G动)= 1 3 ×(140N+10N)=50N,故A错误;

B.则绳端移动的距离:s=3h=3×2m=6m,故B错误;C.拉力做功:W总=Fs=50N×6m=300J, 有用功:W有用=Gh=140N×2m=280J,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W W 有用 总 ×100%= 280J 300J ×100%≈93.3%,故C正确。 D.提升200N重物时,重物重力增加,据η=W W 有用 总 = Gh Gh G h + 动 = G G G + 动 可知滑轮组机 械效率变大,故D错误。 3.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拉力F=60N,不计滑轮间的摩擦和动滑轮的自重,则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 A.60 N B.120 N C.20 N D.180 N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分析滑轮组的动滑轮绕绳子的段数,不计滑轮间的摩擦和动滑轮的自重,根据得到物体受到的摩擦力。 【详解】 从图中得到动滑轮上的绳子段数为3,不计滑轮间的摩擦和动滑轮的自重,物体受到的摩擦力:f=3F=3×60N=180N。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滑轮组的特点,解决本题的关键要明确缠绕在动滑轮上的绳子的段数。 4.用图中装置匀速提升重为100N的物体,手的拉力为60N,滑轮的机械效率为() A.16.7% B.20% C.83.3% D.100% 【答案】C 【解析】 【详解】 由图可知,提升重物时滑轮的位置跟被拉动的物体一起运动,则该滑轮为动滑轮; ∴拉力移动的距离s=2h,

总复习:简单的机械运动(基础)知识讲解

总复习:简单的机械运动(基础) 责编:雒文丽 【考纲要求】 1、知道参照物的概念,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2、理解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并且能够运用速度公式解决问题; 3、理解路程—时间图象。 【知识网络】 【考点梳理】 考点一、机械运动 1、概念:在物理学中,我们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要点诠释: (1)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在做机械运动,机械运动是自然界中最普遍的运动形式。 (2)判断物体是否做机械运动关键是看物体是否发生“位置的变化”。 2、参照物 描述物体的运动,判断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是运动还是静止),需要选定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就叫做参照物,参照物是我们假定为不动的物体。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我们就说物体是运动的,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我们就说物体是静止的。要点诠释: (1)参照物可以选取研究对象以外的任何物体,它既可以是运动的也可以是静止的,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2)同一物体,由于参照物选择不同,对其运动状态的描述也往往不同。 (3)通常我们研究地面上物体运动的情况较多,为了方便起见,我们常选地面或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体的参照物。 (4)如果处在运动的物体中,人们描述物体的运动时,一般习惯选择运动物体本身作参照物。如人坐在行驶的火车上,一般会选火车为参照物来描述其他物体的运动情况。 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我们平常所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所选的参照物而言的。 要点诠释: (1)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是运动的,没有绝对静止的物体。 (2)判断物体运动或静止的方法:选定参照物,分析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有没有发生变化。 考点二、直线运动 1、匀速直线运动 (1)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2)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①匀速直线运动是运动状态不变的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②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物体的运动方向和运动快慢都保持不变。 ③在任意一段相等的时间内和任意一段路程内速度都是相等的。 2、 速度(高清课堂《机械运动的描述和测量》363809运动的快慢(速度)) 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速度大的物体运动一定快。 要点诠释: (1)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物体运动越快速度越大;物体运动越慢,速度越小。 (2)定义: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 (3)公式:t s v ,s 表示物体通过的路程,t 表示物体通过相应路程所用的时间,v 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速度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矢量,只是说某物体的速度是10m/s ,不能够全面表示物体的运动情况,,要想全面反映物体的运动还要说明它是向什么方向运动的。 (4)速度的单位及换算关系:国际单位:米/秒(或 ) 常用单位:千米/小时( 或 ) 换算:1m/s=3.6km/h 3、匀速直线运动的图象(高清课堂《机械运动的描述和测量》363809用图象描述物体的运动) 图象法是描述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的有效手段,在物理学里经常用到。 要点诠释: 1、s-t 图象:用横坐标表示时间t ,纵坐标表示路程s ,就得到了物体运动的s-t 图象,如下图(1)所示是匀速直线运动的s-t 图象。 2、v-t 图象:用横坐标表示时间t ,用纵坐标表示速度v ,就得到了物体运动的v-t 图象,如下图(2)所示是匀速直线运动的v-t 图象。 【典型例题】 类型一、机械运动

初三物理人教版简单机械知识点总结.docx

精品文档 人教版简单机械知识点总结 杠杆 一、杠杆 1、定义: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就叫杠杆。 (1)“硬棒”不一定是棒,泛指有一定长度的,在外力作用下不变形的物体。 (2)杠杆可以是直的,也可以是任何形状的。 2、杠杆的七要素 (1)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固定点,用字母“ O”表示。它可能在棒的某一端,也可能在棒的中 间,在杠杆转动时,支点是相对固定的。 (2)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用“F1”表示。 (3)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用“F2”表示。 (4)动力作用点:动力在杠杆上的作用点。 (5)阻力作用点:阻力在杠杆上的作用点。 (6)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用“l1”表示。 (7)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用“l2”表示。 注意:无论动力还是阻力,都是作用在杠杆上的力,但这两个力的作用效果正好相反。一般情况 下,把人施加给杠杆的力或使杠杆按照人的意愿转动的力叫做动力,而把阻碍杠杆按照需要方向转 动的力叫阻力。 力臂是点到线的距离,而不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力的作用线通过支点的,其力臂为零, 对杠杆的转动不起作用。 3、杠杆示意图的画法:( 1)根据题意先确定支 点O;(2)确定动力和阻力并用虚线将其作用线延长; (3)从支点向力的作用线画垂线,并用 l1和 l2分别表 示动力臂和阻力臂。如图所示,以翘棒为例。 第一步:先确定支点,即杠杆绕着哪一点转动,用字母“O”表示。如图甲所示。 第二步:确定动力和阻力。人的愿望是将石头翘起,则人应向下用力,画出此力即为动力用“F1”表示。这个力 F1作用效果是使杠杆逆时针转动。而阻力的作用效果恰好与动力作用效果相反,在阻 力的作用下杠杆应朝着顺时针方向转动,则阻力是石头施加给杠杆的,方向向下 ,用“ F2”表示如图乙所 示。 第三步:画出动力臂和阻力臂,将力的作用线正向或反向延长,由支点向力的作用线作垂线, 并标明相应的“ l1”“l 2”,“l 1”“l2”分别表示动力臂和阻力臂,如图丙所示。 l2 F F1 1 l 1 F2F2 二、杠杆的平衡条件 1、杠杆的平衡:当杠杆在动力和阻力的作用下静止时,我们就说杠杆平衡了。 2、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 l 2

机械制图基础知识讲义教材

一、机械制图基础知识 (一)机械制图的一般规定: 1.幅面、图框格式国标GB4457.1 ○1机械图纸共有A0~A5六种幅面。 A3、A4为我公司图纸常用幅面。 A3 幅面尺寸大小:297*420 A4 幅面尺寸大小:210*297 其中总成图、总装图、芯体图纸一般采用A3幅面。 其它零件图、部装图为A4幅面。 ○2图框格式分加装订边和不加装订边两种 2.比例国标GB4457.2 比例—指图样中机件要素的线性尺寸与实际机件相应要素的线性尺寸之比。 举例:1:10 则图面绘制线长100mm,实际物件1000mm 但图面标注为1000mm。 ○1绘制同一机件的各个视图应采用相同比例。 若某个视图采用不同比例,必须另行标注。 ○2不论缩小还是放大,在注尺寸必须标注机件的实际尺寸值。 3.图线简介国标GB4457.4 介绍几种我们公司常见图线: 粗实线:可见轮廓线线宽 b 细实线:尺寸线尺寸界线、剖面线、螺纹底线、引出线线宽1/3b 虚线:不可见轮廓线线宽1/3b 细点划线:中心线、轨迹线线宽:1/3b 波浪线:剖视的分界线线宽:1/3b 4.尺寸标注国标GB4458.4 尺寸标注由尺寸数字、尺寸界线、箭头组成。 尺寸标注规则: 1>真实反应机件大小,以图样尺寸数值为依据,与图形大小及绘图准确度无关。 2>标注尺寸,为该图样所示机件最后完工尺寸,否则应另加说明。 3>以毫米mm为单位,不需标注计量单位。 4>机件每一个尺寸,只标注一次,标注在反映结构最清晰的图形上。 尺寸标注规范: 1>尺寸的数字一般应注写在尺寸线的上方,也可以在中断处。 2>参考尺寸、尺寸数字加圆括弧。 3>尺寸线与尺寸界线相互垂直。 4>标注线性尺寸、尺寸线必须与所在标注的线段平行。 5>在光滑过渡处标注尺寸时,必须用细实线将轮廓线延长。 6>从它们交点处引出尺寸界线。 7>标注直径时,应在尺寸数字前加注符号“Φ”。标注半径时数字前加注符号“R”,其尺寸线 通过圆心,尺寸线的终端应画成箭头。 8>狭小部位的标注,尺寸数字可以在外,也可以箭头数字都可以布置在外面。 9>半标注,在一半剖视时的标注。

机械基础基本概念

第一讲机械基础基本概念 学习目标及考纲要求 1.了解机械、机器、机构、构件、零件的概念。 2.理解机器与机构、构件与零件的区别。 3.掌握运动副的概念,熟悉运动副的类型,了解其使用特点,同时能举出应用实例。 知识梳理 一、机器和机构 1.机器 (1)任何机器都是由许多实物(构件)组合而成的。 (2)各运动实体之间具有确定的相对运动。 (3)能代替或减轻人类的劳动,完成有用的机械功或实现能量的转换。 发动机:将非机械能转换成机械能的机器。 电动机:电能→机械能、内燃机:热能→机械能 空气压缩机:气压能→机械能 按用途分类 工作机:用来改变被加工物料的位置、形状、性能、和状态的机器。 如机床、纺织机、轧钢机、输送机、汽车、飞机等。 2.机构 (1)任何机器都是由许多实物(构件)组合而成的。 (2)各运动实体之间具有确定的相对运动。 机器与机构的异同点 相同点:从结构与运动角度来看,机器与机构是相同的。 不同点:区别主要在于功用不同,机器的主要功用是利用机械能做功或实现能量转换,机构的主要功用在于传递或改变运动的形式。 机器与机构的总称为机械。 3. 机器的组成 动力部分:机器动力的来源。如电动机、内燃机和空气压缩机等。 传动部分:将动力部分的运动和动力传递给工作部分的中间环节。如齿轮传动。 工作部分:直接完成机器工作任务的部分,通常处于整个传动装置的终端,其结 构形式取决于机器的用途。如金属切削机床的主轴、拖板、工作台等。 自动控制部分:智能部分(与近代机器的区别)

二、构件和零件 1.构件 ⑴定义:构件是机构的运动单元体,也就是相互之间能作相对运动的物体。 固定构件:又称机架,一般用来支承运动构件,通常是机器的基体 或机座,例如各类机床的床身。 主动件:带动其他可动构件运动的构件。 按运动状况 运动构件 从动件:机构中除了主动件以外随着主动件运动而运 动的构件。 2.零件 定义:零件是构件的组成部分,是机器中的制造单元。 3.构件与零件联系与区别 联系:构件可以是一个零件,也可以是几个零件组成。 区别:构件是运动的单元体,零件是加工制造的单元体。 三、运动副 1.运动副概念 定义:两构件直接接触,又能产生一定相对运动的连接称为运动副。 2.运动副类型 转动副:两构件只能绕某一轴线作相对转动的运动副。 低副移动副两构件只能作相对直线移动的运动副。 (面接触) 按接触形螺旋副两构件只能沿轴线作相对螺旋运动的运动副。 式的不同 高副 (点、线接触) 3.低副和高副的特点 低副:面接触,容易制造和维修,承受载荷时单位面积压力较低,不能传递较复杂的运动,效率低、摩擦大。 高副:点或线接触,承受载荷时单位面积压力较高,两构件接触处容易磨损,寿命短,制造和维修也较困难,能传递较复杂的运动。 4.低副机构和高副机构 机构中所有运动副均为低副的机构称为低副机构。 机构中至少有一个运动副是高副的机构称为高副机构。 四、机构运动简图 简单线条和符号来表示构件和运动副,并按比例绘制出各运动副的位置。这种表达机构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1章 机械运动知识点精细梳理

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知识点1.长度的测量 1. 长度单位及换算 常用的长度单位由大到小排列为km 、m 、dm 、cm 、mm 、μm、nm .记忆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时,有以下方法: 按单位的大小顺序记忆: 先记住长度单位大小的排列顺序; 再记住相邻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如下图所示); 需进行单位换算时,根据上图便可算出所需换算的两单位之间换算关系:如要知道km 与cm 之间的换算关系,则可由图得出:3113+1+151km=101010cm=10cm=10cm ??;又如要知 道nm 与dm 之间的换算关系,则可由图得出: 3311331181nm=10101010dm=10dm=10dm ---------???. 知识点2.正确选择、使用刻度尺、认识长度 测量长度的工具是刻度尺。 (1)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前,首先要弄清刻度尺的量程、分度值和零刻线的位置。 (2)选择刻度尺时应根据测量的要求来选择。 (例如:要测量一支钢笔的长度,精确到mm ,则可选用分度值是1mm 、量程是150mm 左右的刻度尺;而在体育课上要测量跳远的长度,则可选用分度值是1cm 的皮卷尺。)

(3)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被测长度的一端要与刻度尺的零刻线对齐(若零刻线已磨损,则选择刻度尺上另一完好的刻度线),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且正对刻度线读数。 (4)一本书的厚度为8_mm_;课桌的高度约为80_cm_; 一支粉笔的长度约为8_cm_;一位学生的身高为160_cm__; 双人课桌的长度是120_cm__;圆珠笔芯塑料管的直径是3_mm__; 乒乓球的直径约是40_mm__;教室门的宽度是0.95_m__。 手指的宽度约为1_cm__;自行车的高度约为1.1_m__。 一根头发丝的直径约为100_μm__。一元钱硬币的厚度约为2_mm__; 手掌的宽度约为1_dm__;一个分子的直径是20_nm__; 分析:先把长度的几个单位都写出来,然后代入原题的数字,看一下是否符合常理,就可以了。比如:一本书的厚度为8__?8cm好像太厚了,8μm又太薄了不可能,那只能是8mm了。注意μm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眼睛能见到的最小的尺度了,用μm做单位我们尚且还能用肉眼看得到,但是如果用nm做单位,我们用肉眼就看不到了。 知识点4.测量结果的记录 测量结果是由数字和单位组成的。 其中数字部分由准确值加上一位估计值组成。例如,上图中,刻度尺的最小刻度为1cm,被测物体的长度为12.7cm,其中,12cm是由刻度尺上准确测得的,为准确值;而0.7cm是估读的,为估计值。由于在准确值的下一位已经为估计数字,是不准确的,所以再往下一位

机械制图基本知识

青岛市技师学院课时授课计划 编号:QGJ-QR-JW-50L 版本:A/0 流水号:课时授课计划(一体化)

可见轮廓线 尺寸线及尺寸界线 剖面线、过渡线 重合断面的轮廓线 不可见轮廓线 轴线、对称中心线 断裂处的边界线 视图与剖视图的分界线同波浪线 限定范围表示线 相邻辅助零件的轮廓线轨迹线、中断线 极限位置的轮廓线 允许表面处理的表示线

平行。角度的尺寸界线应沿径向引出。 (2)尺寸线 尺寸线由细实线和箭头组成。 尺寸线用细实线绘制在尺寸界线之间, 如图1-7(a )所示。尺寸线必须单独画出,不能与图线重合或在其延长线上,如图1-7(b )中尺寸3和8的尺寸线,并应尽量避免尺寸线之间及尺寸线与尺寸界线之间相交,图1-7(b )尺寸14和18标注不正确。 标注线性尺寸时,尺寸线必须与所标注的线段平行,相同方向的各尺寸线的间距要均匀,间隔应大于7mm ,以便注写尺寸数字和有关符号。标注角度和弧长时,尺寸线应画成圆弧,圆心是该角的顶点,尺寸线不得用其他图线代替。 24 8 16 18 14 R42×φ4 箭头尺寸线数字尺寸界限 2-R416 8 24 3 φ4 18 14 (a)正确 (b)错误图1-7 标注尺寸的要素 尺寸线终端有两种形式:箭头和细斜线。 箭头适用于各种类型的图形,箭头尖端与尺寸界线接触,不得超出也不得离开,如图1-9所示。 (a )箭头的画法 (b )正确注法 (c )错误注法 图1-9 箭头画法 箭头的尾部宽度等于图形中可见轮廓线的宽度b ,长度约为 4b ~5b 。箭头的位置应与尺寸界线接触,不得留有间隙。细45° 斜线的方向和画法如图1-8所示,当尺寸线终端采用斜线形式 时,尺寸线与尺寸界线必须相互垂直,并且同一图样中只能采用 一种尺寸线终端形式。画箭头地方不够时,允许用圆点或斜线代 替箭头,也可用单边箭头。 (3)尺寸数字 讲解, 结讲解 强的画法

机械基础感想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题目:机械基础参观后感想 姓名:张明明 学号:2010054229 班级:石工创新10-9班 2012/5/18

一、 平面连杆机构二、 凸轮机构 三、 齿轮机构 四、 齿轮传动 五、 蜗杆传动 六、 轮系 七、 带传动与链传动八、 连接 九、 学习心得

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工具的出现以及随后机器的出现,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不断发展的各式机器,在代替或减轻人类劳动,提高劳动生产率、创造更多财富方面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类机器的发明及应用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科技进步的一个标志之一。机器是执行机械运动的装置,用来变换或传递能量、物料、信息。 课程的学习离不开实际现场的参观,任何一门工科的学习,如果离开了现场的实习和实际动手的操作,那么所学的知识将会是空洞的抽象的。机械设计这门课就是要求我们能在实际的生产和生活中,灵活的应用所学的知识,在现实生产生活中能过认识了解基本的元器件,掌握基本的技能,因此,此次的参观是很有必要的。 一、平面连杆机构 最简单地平面连杆机构是由四个构建组成地,称为平面四杆机构。它的应用非常广泛,而且是组成多杆机构的基础。 低副是面接触,耐磨损;加上转动副和移动副的接触表面是圆柱面和平面,制造简便,易于获得较高的制造精度。因此,平面连杆机构在各种机械和仪器中获得广泛应用。连杆机构的缺点是:低副中存在间隙,数目较多的低副会引起运动累积误差;而且它的设计比较复杂,不易精确地实现复杂地运动规律。 由若干个刚性构件通过低副(转动副、移动副)联接,且各构件上各点的运动平面均相互平行的机构,又称平面低副机构。低副具有压强小、磨损轻、易于加工和几何形状能保证本身封闭等优点,故平面连杆机构广泛用于各种机械和仪器中。与高副机构相比,它难以准确实现预期运动,设计计算复杂。 平面连杆机构中最常用的是四杆机构,它的构件数目最少,且能转换运动。多于四杆的平面连杆机构称多杆机构,它能实现一些复杂的运动,但杆多且稳定性差。平面连杆机构的运动设计一般可归纳为以下三类基本问题: 1) 实现构件给定位置(亦称刚体导引),即要求连杆机构能引导某构件按规定顺序精确或近似地经过给定的若干位置。 2) 实现已知运动规律(亦称函数生成),即要求主、从动件满足已知的若干组对应位置关系,包括满足一定的急回特性要求,或者在主动件运动规律一定时,从动件能精确或近似地按给定规律运动。 3) 实现已知运动轨迹(亦称轨迹生成),即要求连杆机构中作平面运动的构件上某一点精确或近似地沿着给定的轨迹运动。

机械运动知识点总结

机械运动知识点总结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

1、机械运动 (1)参照物 人们判断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总是先选取某一物体作为标准,相对于这个标准,如果物体的位置发生了改变,就认为它是运动的;否则,就认为它是静止的。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2)机械运动 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为运动。 2.运动和静止 (1)由于运动的描述与参照物有关,所以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的。(2)自然界中的一切物体都是运动的,没有绝对静止的物体。平时所说物体是“运动的”或“静止的”都是相对于参照物而言的,这就是运动的相对性。 3.机械运动的分类 (1)根据物体运动的路线,可以将物体的运动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2)直线运动,可以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运动快慢保持不变。 变速直线运动: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运动快慢发生了变化

4.速度 (1)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做速度。可见,速度可以定量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路程 (2)公式:速度= 时间 s 用s表示路程,t表示时间,v表示速度,则速度公式可表示为:v= t (3)单位:如果路程的单位取米,时间的一单位取秒,那么,由速度公式可以推出速度的单位是米/秒,符一号为m/s,读作米每秒。常用的速度单位还有千米/时,符号为Km/h,读作千米每时。 5.参照物的选取及有关物体运动方向的判断 (1)位置的变化判断 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如果其方位发生了变化或距离发生了变化,则这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就发生了变化。 (2)如果两个物体同向运动,以速度大的物体为参照物,则速度小的物体向相反方向运动。 6.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1)在通过的路程相同时,用运动时间比较运动的快慢。在路程相同时,所用时间短的物体运动快,所用时间长的物体运动慢。 (2)在运动时间相同时,用路程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即在时间相同时,通过路程越长的物体运动得越快,通过路程越短的物体运动得越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