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期中考试重点知识总结

融媒体期中考试重点知识总结
融媒体期中考试重点知识总结

1.数字媒体的概念:以二进制数的形式存储、处理、传播、获取的信息媒体,这些媒

体包括数字化的文字、图形、图像、声音、视频、化的文字、图形、图像、声音、视频、动画及其编码和存储、传输、分发、显示的物理媒体。

.新媒体、多媒体、超媒体、全媒体、融媒体……

2. 数字媒体系统

从数字媒体的策划、制作、传播到用户消费的全过程来看,数字媒体系统是由媒体机构、媒体产品、媒体技术、媒体内容、媒体网络和媒体终端6个方面构成的一个数字媒体系统。【数字媒体机构:负责监管媒体产业的政府部门以及从事数字媒体信息采集、加工、制作和传播的社会组织。如政府、企业等。 2.数字媒体产品:又称数字媒体服务,向用户提供文化、艺术、商业等各领域的服务产品。如视频节目、网络游戏、手机报等。

3.数字媒体技术:指数字媒体信息获取、处理、存储、生成、输出等技术,使抽象的信息变成可感知、可管理和交互的技术,主要包括存储技术、数字音频处理技术、数字图像处理技术、数字影视剪辑技术等。

4.数字媒体内容:又称数字媒体艺术,是指以计算机技术和现代网络技术为基础,将人的理性思维和艺术的感性思和现代网络技术为基础,将人的理性思维和艺术的感性思维融为一体的新的艺术形式。

5.数字媒体网络:服务于数字媒体产品的传播。按照依托网络的不同,主要包数字广播电视网、Internet、移动互联网等网络。

6.数字媒体终端:数字媒体产品的承载设备,是用户享受数字媒体产品,感受数字媒体内容的有形载体。如笔记本电脑、智能电视机、手机等。】

3. 传统媒体和数字媒体的关系

传统媒体和数字媒体的核心区别在于媒体传播的渠道是否具有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的特征,而不是媒体存在的形式。数字媒体时代

“渠道为王”“内容为后”“商务飞妃”传媒产业科技新热点

大传媒时代的传媒产业之“变”大传媒产业的出现移动互联上的大传媒平台

网络与受众环境的变化多屏融环境合、三网融合与产业融合传媒企业成长与资本运营

6. 三网融合 2015年8月25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三网融合推广方案》

2015年8月20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快推进无线宽带网络建设的实施意见》

7. 、传媒产业科技新热点

NGB(下一代广播电视网)

/以有线数字电视网和移动多媒体广播网络为基础,以高性能宽带信息网核心技术为支撑,将有线和无线相结合,实现全程全网的广播电视网络。

/NGB要求全程全网、互联互通、可管可控

OTT TV

专网OTT TV、公网OTT TV

Apple TV、Google TV

中国的可管可控模式,颁发互联网电视7大牌照: CNTV(中央电视台为申请主体)、杭州华数(浙江、杭州电视台联合申请)、上海文广——百视通(上海电视台为申

请主体)、南方传媒(广东电视台为申请主体)、湖南广电、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以及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电视盒子

小米盒子乐视盒子红雷盒子华为秘盒等

TVOS 智能电视操作系统

/2014年6月6日,在北京国际电视技术研讨会上,国家广电总局发布了智能电视操作系统。。

/2015年12月26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布了。华为主要承担的是的开发工作,阿里主要负责内置的电视购物商城。

/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

8. OTT TV与IPTV的区别

网络: IPTV电视内容的传播基于电信运营商搭建的专用网络(IP城域网);

OTT TV的传播是以公共宽带互联网或运营商专网作为基础。

终端: IPTV的终端为运营商集成STB+普通家庭电视;

OTT TV的终端为OTT机顶盒+显示屏(电视、电脑、Pad、手机等),机顶盒甚至可以置于电视机内。

9. 3D技术

3D成像是靠人两眼的视觉差产生的。

人的两眼(瞳孔)之间一般会有8厘米左右的距离。要让人看到3D影像,就必须让左眼和右眼看到不同的影像,使两副画面产生一定差距,也就是模拟实际人眼观看时的情况。

3D的立体感觉就是如此由来的

人眼通过两眼看到的图像差异感知立体效果,称作双眼立体视觉。

正视差:物体看起来在屏幕后方

负视差:物体看起来在屏幕后面

真3D电影阿凡达、少年派、美人鱼

伪3D电影(2D立体转制)泰坦尼克、钢铁侠、画皮2、太极

3D动画电影

三维动画软件:熊出没

2D转制:狮子王、大闹天宫

3D显示技术——红蓝技术

红蓝3D:通过不同颜色的眼镜过滤不同的颜色而看到不同的影像

3D显示技术——偏振式3D

利用光线有“振动方向”的原理来分解原始图像的,通过在显示屏幕上加放偏光板,可以

向观看者输送两幅偏振方向不同的3D技术两幅画面,当画面经过偏振眼镜时,由于偏振式眼镜的每只镜片只能接受一个偏振方向的画面,这样人的左右眼就能接收两组画面,再经过大脑合成立体影像。

3D显示技术——快门式3D

/通过提高画面的快速刷新率(至少要达到120Hz)来实现3D效果,属于主动式3D技术。/当3D信号输入到显示设备(诸如显示器、投影机等)后,120Hz的图像便以帧序列的格式实现左右帧交替产生,通过红外发射器将这些帧信号传输出去;

/负责接收的3D眼镜刷新同步实现左右眼观看对的图像,并且保持与2D视像相同的帧数,观众的两只眼睛看到快速切换的不同画面,并且大脑中产生错觉,便观看到立体影像。

3D显示技术——全息投影

/全息投影3D是一种利用干涉和衍射原理记录并再现物体真实的三维图像,是一种无需佩戴眼镜、观众就可以看到立体的虚拟人物的3D技术。

/3D全息立体投影设备不是利用数码技术实现的,而是投影设备将不同角度摄像投影至MP 全息投影膜上,让你看到不属于你自身角度的其它图像,因而实现了真正的3D全新立体影像。

1. 传声器和扬声器

把声音信号转换成电信号,或把电信号转换成声音信号的换能器,称为电声器件。

2.传声器:一种将声音信号转变为相应的电信号的换能器件,又称话筒或麦克风。

传声器的分类:

按接收声波原理分:声压式和压差式。

按能量转换方式分:动圈式、电容式、压电式等。

按指向性分:无指向性,单指向性,双指向性。

目前使用最广泛的传声器是动圈式传声器和电容式传声器。

无线传声器:无线传声器能把换能后的声频电信号调制在一个载波上,经天线辐射到附近接收点。

3. 传声器的指向性特性和特点

无指向性:全指向性,传声器在所有方向上的灵敏度相同。

双指向性:8字形,传声器在相对的两个方向上有较高的灵敏度,而在与之垂直的方向上灵敏度为零。

单指向性:心形,传声器只在一个主方向上有较高的灵敏度,而在与之相反的方向上灵敏度接近于零。

强指向性:超指向性,传声器在一个很窄的范围内有很高的灵敏度,而在其它方向上则灵敏度接近于零。

4. /扬声器:将按声音变化的电信号转换成声信号的换能器件。

/扬声器有电动式、压电式、舌簧式等。

/电动式扬声器又可分为纸盆式扬声器、球顶式扬声器和号筒式扬声器。顶式扬声器和号筒式扬声器。

扬声器箱(音箱)1.敞开式音箱 2. 封闭式音箱 3. 倒相式音箱 3. 倒相式音箱 4. 组合音箱

5. 立体声(Stereo)的概念

聆听者借助双耳听觉特性,通过对电声系统重放声场的深度感声系统重放声场的听觉感受,重新获得关于原声场空间信息的听觉印象

6. 立体声的概念

单声道系统

使用一个声道进行录音和重放的声音。

特点:声音都来自一个方向或是一个点,听起来贫乏无味。

双声道立体声系统

使用两个声道,并且两个声道再录音再放音的过程中是相互独立、不互相干扰,但两个声道信号又有声学上的关联。

多声道环绕立体声系统

在双声道立体声基础上增加了数量不等的环绕声道,构成全景立体声。

7. 环绕立体声

环绕声除了能使节目产生生动的临场感和渲染力以外,还有一个最大的特点是扩大了听音的范围。

中间声像的准确定位,加大了有效听音范围。尤其在电视节目制作中,避免了由于声像偏移造成的声画脱节现象。

环绕声制作硬件要求:监听音箱的摆放;控制台的要求;多声道记录载体;房间声学条件

8. 声道立体环绕声

*以最佳听音点的正面为轴线摆放中置音箱;

*左右音箱到最佳听音点的连线与轴线分别形成30度连线与轴线分别形成30度的夹角;*左右环绕音箱与轴线的夹角分别为110度左右

*低音效果音箱的摆放要偏离轴线。

9. 拾音技术

(1)强度差(声级差) X-Y式、M-S式

(2)时间差

*大间距:A-B式、DECCA树等

*小间距:ORTF 、DIN等

*人头方法:人工头(仿真头)、真人头拾音等

10. 立体声的拾音技术

(1)强度差拾音方式

X-Y式:两只指向特性完全相同的传声器按一定的角度紧靠排列

M-S式:Middle –Side

M传声器可以采用任何一种指向性,传声器的轴向指向声源,拾取前方声源总的声音信号,即声源左右方向的和信号;即声源左右方向的和信号;

S传声器则必须采用8字形指向性,传声器的轴向指向左边,与M传声器的轴向垂直,主要拾取的是两边混响成分比例较高的声音信号,即声源左右方向的差信号。

(2)时间差拾音方式

是以时间差为主,也有强度差、相位差、音色差的复合拾音方式。

通常采用两只(或三只)传声器,间距十几厘米到几米,平行或设置一定夹角,于声源正前方。

*A-B式:两个型号、指向特性完全相同的传声器以一定间距并排摆放。

*STRAUSS 组合拾音制式:在每一个声道使用指向特性不同的两只传声器来获得

不同的音色特性以提高声音品质,使音色更加丰满。

*人头拾音制式:在“人头立体声方法”中,除拾取“时间差”、“强度差”

和“相位差”外,加强了“音色差”信息的作用,使立体声信号更加接近人在自然听音

状态下听到的声音。音频的数字化

●采样

人耳听觉的频率上限在20kHz,为了保证声音不失真,采样频率应大于40kHz。

实际使用的CD标准的采样频率为,这样人耳能够听到的声音频率成分均可恢复。

由于不同质量的声音其频率覆盖范围不同,在实际应用中,可根据声音类型和质量要求,选择采样频率。

常用音频采样率:8kHz、、16kHz、、、48kHz、96kHz

●量化【将采样值离散化,即量化成一个有限个幅度值的集合x(nT)】

量化级数M

量化位数(比特数)n

M=2^n

根据对人类听觉响度感觉测定: 8 位量化位数可满足于电话通信的要求;

16 位量化位数可从好的家用立体声中重现理想效果,相当于CD音质。

●编码【音频模拟信号经过采样与量化之后,为把数字化音频存入计算机,需对其编码,即用二进制数表示每个采样的量化值】

PCM 编码:一种最方便简单的编码方法是脉冲编码调制,常称为PCM (Pulse Code Modulation) 编码。它是一种未经压缩的数字音频信号,常作为一种参考信号,以便其他编码方法与之比较,或在此基础上作进一步压缩编码

总结音频数字化的步骤:采样:时间的离散化

量化:幅度的离散化

编码:数值的二值化

12.数字音频音质与数据量

音质基本概念:音质是指声音的质量,与频率的范围成正比;频率范围越宽,音质越好

影响音质因素:数据的采样频率及量化位数。采样频率越低,量化位数越少,音质越差

音频数据大小:数字化文件数据量(字节/秒) = 采样频率(Hz)(量化位数(bit) / 8 )*声道数

影响数据量因素:数据的采样频率及量化位数。采样频率越高,量化位数越多,数据越大

13.音频压缩编码技术与标准(67)

*必要性:音频的压缩和编码对音频的加工、存储和传输有着重要的意义;

*可行性:对数字音频信息的压缩主要是依据音频信息自身的相关性以及人耳对音频信息的听觉冗余度。

*根据压缩后的音频能否完全重构出原始声音可以将音频压缩技术分为无损压缩及有损压缩两大类。

*音频数据压缩方法很多,不同的压缩技术,其算法的复杂程度、音频质量、算法压缩效率以及编解码延时等都有很大的不同。

14. 数字音频压缩编码标准

MPEG 数字音频压缩技术

MPEG(Moving Picture Experts Group,动态图像专家组)是ISO(国际标准化组织)与IEC (国际电工委员会)于1988年成立的专门针对运动图像和语音压缩制定国际标准的组织。

MPEG-1、MPEG-2、MPEG-4、MPEG-7及MPEG-21等。

(1)MPEG-1数字音频压缩技术

在音频压缩标准化方面取得巨大成功的是MPEG-1音频,也是国际上第一个高保真声音数据压缩的国际标准。

在MPEG-1中,对音频压缩按复杂程度规定了三种模式,即层Ⅰ、层Ⅱ(即MUSICAM掩蔽型自适应子带编码和复用,又称MP2),层Ⅲ(又称MP3)。

MPEG-1层Ⅰ应用:VCD中使用的音频压缩,典型码流为每通道192kbit/s;

MPEG-1层Ⅱ应用:数字演播室、DAB、DVB等数字节目的制作、交换、存储、传送,典型码流为每通字节目的制作、交换、存储、传送,典型码流为每通道128kbit/s;

MPEG-1层Ⅲ应用:MP3的复杂度显得相对较高,编码不利于实时,但由于MP3在低码率条件下高水准的声音质量,广泛应用于软解压及网络广播。典型码流为每通道64kbit/s。

MPEG-1数字音频的参数概述:

采样频率:32kHz 、、48kHz

MPEG-14音频码率:32-192Kbps 单声道、64-384Kbps 立体声(2)MPEG-2数字音频压缩技术

在MPEG-1基础上增加了几个方面内容:

增加了低采样率和低码率:保持MPEG-1声音的单声道和立体声的原有采样率的情况下,MPEG-2又增加了3种采样率,以便提高码率低于

64kbit/s时的每个声道的声音质量。

支持路环绕声:能提供5个全带宽声道(左、右、中和两个环绕声道),外加一个低频效果增强声道。

支持多达8种语言或解说。

MPEG-2 AAC

MPEG-1和MPEG-2音频参数的比较

(3)MPEG-4数字音频压缩技术

于1999年2月正式公布了MPEG-4 (ISO/IEC14496)标准第一版本。同年年底MPEG-4 第二版亦告底定,且于2000年年初正式成为国际标准。

2.与MPEG-1和MPEG-2相比,MPEG-4的特点是其更适于交互服务以及远

程监控。

3.共包含27个部分。

MPEG-4 AAC(先进音频编码)

MPEG-4 CLEP(代码激励线性预测)

MPEG-4 HVXC(谐波矢量激励编码)等

AAC(先进音频编码)

杜比实验室的结论:①128Kbps的AAC立体声音乐被专家认为不易察觉到与原来未压缩音源的区别;②AAC格式在96kbps码率的表现超过了128kbps的MP3 格式;③AAC 是唯一一个,能够在所有的EBU试听测试项目的获得“优秀”的网络广播格式(4)杜比AC-3音频压缩技术

DOLBY公司研究开的AC-3技术标准是目前为止在广播电视领域应用最为广泛的数字音频压缩技术标准。

它最多可以对6个比特率最高为448kbps的单独声道进行编码,具备环绕声功能,在数字电视、DVD、影院系统等多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

目前美国ATSC、欧洲DVB、澳大利亚等国家数字电视纷纷采用DOLBY AC-3作为数字电视的伴音标准,使其应用更为广泛,得到业界的共同认可。

(5)DTS标准

1. DTS是数字影院系统DTS( Digital Theatre System) 的缩写,其系统设计

的目的是给电影院系统提供环绕立体声的音频编码技术方案。

2. 目前在美国有超过百座DTS影院,其环绕声效果与AC-3相似。

(6)DRA

1. DRA 是Digital Rise Audio的缩写,是广州广晟数码技术有限公司开发的一项数字音频编码技术,目前是音频编码的国家标准。2007年1月被批准成为中国电子行业标准(标准号SJ/T11368-2006)。

2.DRA音频标准可应用于数字电视、数字音频广播、数字电影院、激光视盘机、网络流媒体、IPTV及移动多媒体等领域。

14.数字音频文件格式(P63)

PCM ●数字音频文件

●定义:模拟的音频信号经过模数转换(转换)直接形成的二进制数字序列,该文件没有附加的文件头和文件结束标志。

●特点:音源信息完整,但冗余度过大;音源信息保存完整,音质好。

●应用:因为能够达到最高保真水平的就是,所以被广泛用于素材保存及音乐欣赏。比如Audio CD(72min/650MB).

MP3 ●压缩音频文件

●定义:采用MPEG-1标准音频数据压缩编码中层标准音频数据压缩编码中层Ⅲ技术压缩之后的数字音频文件

●特点:压缩比高、数据量小、音质好,压缩比例有10:1、17:1甚至70:1;数据率可以是64kbps,也可以是320kpds

●应用:可以在个人计算机、MP3半导体播放机和上进行播放;适合用在互联网和各个领域,是目前最为流行的音频格式文件。

WAV●波形音频文件

●定义:微软公司开发的一种声音文件格式,也叫波形声音文件,是最早的数字音频格式,被Windows平台及其应用程序广泛支持。

●特点:声音层次丰富、还原性好、表现力强;如果采样率高,其音质极佳;但数据量大。

●应用:电子幻灯片POWERPOINT软件、各种算法语言及多媒体平台软件可直接使用,适合多媒体系统、音乐光盘制作等

CDA ●CD-DA音频文件

●定义:标准激光盘文件,、16Bit量化、双声道。

●特点:音质好,但数据量大;在Windows环境中,用CD播放器播放。

●使用:某些计算机算法语言支持该格式,比如Visual Basic语言。

WMA●流式音频文件

●定义:Microsoft研制的一种压缩离散文件或流式文件,它提供了一个MP3之外的选择机会。

●特点:相对于MP3具有较高压缩率和良好音质。当小于128KBPS时最为出色且编码后

音频文件很小;当大于128KBPS时音质损失过大。

●应用:支持WMA格式的MP3随身听,Internet,以及VOIP网络电话

RA●流式音频文件

●定义:Real networks推出的一种音乐压缩格式,其压缩比可达到96:1,因此在网上比较流行。

●特点:经过压缩的音乐文件可以在通过速率为的Modem上网的计算机中流畅回访。

●应用:互联网,采用流媒体的方式可以实现网上实时播放,即边下载边播放。

MID ●MIDI 音频文件

●定义:一种计算机数字音乐接口生成的数字描述音频文件,文件中包含音符、定时和多达16个通道的乐器定义。

●特点:文件不记载声音本身波形数据,用数字形式记录声音特征,演奏MIDI乐器或重放时,将数字描述与声音对位处理;数据量小。

●应用:主要用于计算机声音的重放和处理。

文件格式与说明63页

15.

16. 语音增强技术

语音增强:从带噪声信号中提取尽可能纯净的原始语音。

由于干扰通常是随机的,从带噪声语音中提取完全纯净的语音几乎是不可能的。

语音增强主要是两方面的目的:一是改进语音质量,消除背景噪声,使听者乐于接收不觉疲劳;二是提高语音可懂度。

*语音增强不但与语音信号数字处理有关,且涉及人的听觉感知和语音学。

经典语言增强方法:一般滤波法/ 梳状滤波法/ 维纳滤波法/ 自适应滤波法

语音增强的应用:日常生活中的噪声干扰军事通信中窃听技术中语音识别技术也需要语音增强

17. 语音识别技术:

*语音识别是研究如何采用数字信号处理技术自动提取以及决定语音信号中最基本、最有意义的信息的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

*语音识别所涉及的学科领域:信号处理、物理学(声学)、模式匹配、通信及信息物理学(声学)、模式匹配、通信及信息理论、语言语音学、生理学、计算机科学(研究软硬件算法以便更有效地实现用于识别系统中的各种方法)、心理学等。

语音识别系统基本原理:语音识别是一个模式识别匹配的过程,即从经预处理后的语音波形中提取语音信号特征,特征提取是模式识别的关键,然后与经过训练建立的模式库进行比对(模式匹配)按照相应的准则得出最佳的识别输出。

语音识别技术的难点:1.对自然语言的识别和理解。首先必须将连续的讲话分解为词、音素等单位,其次要建立一个理解语义的规则。

2. 语音信息量大。语音模式不仅对不同的说话人不同语音信息量大。语音模式不仅对不同的说话人不同,对同一说话人也是不同的。

3. 语音的模糊性。说话者在讲话时,不同的词可能听起来是相似的。这在英语和汉语中常见。

4. 环境噪声和干扰对语音识别有严重影响,致使识别率低。

国外的应用一直以苹果的Siri、谷歌的Google Now为代表。

国内方面,科大讯飞、云知声、盛大、捷通华声、搜狗语音助手、紫冬口译、百度深度语音等系统都采用了最新的语音识别技术,市面上其他相关都采用了最新的语音识别技术,市面上其他相关的产品也直接或间接嵌入了类似的技术。

18. 语音合成技术TTS

作用:将文本状态的文字信息转化为可听的声音信息。

语音合成最基本的目的是让机器模仿人类的语言发音来传送信息。

用语音合成来传递语音有以下特点: 1. 不用特别注意,任何人都可以理解;2. 可以直接使用电话网和电话机;3. 可以直接使用电话网和电话机;4. 无须消费纸张等资源。

应用领域:自动报时、报警、公共汽车报站、电话查询业务、语音咨询应答系统等。

语音合成:是一个分析——存储——合成的过程:

分析——存储:选择适当的语音单元(最小合成单元),用一定的参数编码方式或波形方式进行存储,形成语音库。行存储,形成语音库。

合成:从语音库中找出相应的基本单元进行拼接,合成出语音。

语音合成方法主要有:波形编码语音合成、参数式分析语言合成和规则语音合成技术

19. 音频编辑技术

音频编辑方法主要是对音频波形进行裁剪、切分、合并、锁定、编组、删除、复制以及对音频进行包络编辑和时间伸缩编辑。

编辑软件:Adobe Audition,Cool Edit,GoldWave等。

1.可见光与颜色(P69)

不发光体的颜色与照射光的光谱和不发光体对照射光的反射、透射特性有关。:

红旗反射太阳光中的红色光、吸收其他颜色的光而呈红色;

绿叶反射绿色的光、吸收其他颜色的光而呈绿色;

白纸反射全部太阳光而呈白色;

黑板能吸收全部太阳光而呈黑色。

绿叶拿到暗室的红光下观察成了黑色,这是因为红光源中没有绿光成分,树叶吸收了全部红光而呈黑色

2.色温(70)

绝对黑体:既不反射也不透射光线,而能完全吸收入射光的物体。绝对黑体在自然界是不存在的。

色温:当光源发射光的相对辐射功率谱及相应颜色与绝对黑体在某一温度下辐射光色完全相同时,绝对黑体的温度称为该光源的色全相同时,绝对黑体的温度称为该光源的色温,单位以绝对开氏温度(K)表示。

注意:色温并非光源本身的实际温度,而是表征光源波谱特性的参量。

规律:在几种标准白光中,色温较低者,偏红;色温较高时,偏蓝。

3.

相加混色:三基色光相混合得到的彩色光的亮度等于三种基色亮度之和

4. 相减混色:应用于彩色印刷、绘画等。

白色-红色=青色

白色-绿色=品红

白色-蓝色=黄色

以上的都是相减混色,相减混色就是以吸收三基色比例不同而形成不同的颜色的。所以又把青色、品红、黄色称为颜料三基色。

5. 媒数字图像处理技术:

数字图像处理:用某种技术或手段将模拟信号的图像数字化,然后借助于计算机对数字图像进行分析和处理,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6. 数字图像处理技术

图像变换图像变换目的在于是处理问题简化、有利于特征提取、加强对图像信息的理解。

图像增强:图像增强处理主要是突出图像中感兴趣的信息,而减弱或去除不需要的信息,从而使有用信息得到加强,弱或去除不需要的信息,从而使有用信息得到加强,便于区分或解释。

图像复原:图像复原的主要目的是去除干扰和模糊,恢复图像的本来面目。典型的例子:图像去噪。

图像压缩编码:压缩图像的数据,便于存储和传输。如JPEG压缩标准。

图像压缩编码技术:霍夫曼编码预测编码 LZW编码算术编码变换编码

静态图像压缩编码标准JPEG、JPEG200

高一上期中考试政治基本知识点总结

高一政治经济生活一至六课基本知识点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1、什么是商品(重点) 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2、什么是货币(重点) 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商品和货币不是一对孪生兄弟,货币晚于商品出现,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货币的本质(重点):一般等价物 3、商品的基本属性(重点) 使用价值和价值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二者缺一不可。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基本职能)(重点) ·价值尺度:货币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观念上的货币。如:一件衣服标价100元。·流通手段: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现实的货币。如:用100元买了一件衣服。 ※价格:通过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 5、商品流通 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公式:商品——货币——商品。 6、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公式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待售商品量×价格水平 货币流通速度 8、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纸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是导致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之一。 9、信用工具都有哪些

信用卡和支票 ·信用卡:具有消费、转账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部分或全部功能的电子支付卡。集存款、取款、消费、结算、查询为一体。 ·支票:活期存款的凭证,是出票人委托银行等金融机构见票时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给受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 10、什么是外汇 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外汇≠外币 11、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的表现和意义 表现: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 意义:使人民生活安定,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对世界金融的稳定、经济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课多变的价格 1、影响价格的因素(重点) 供求影响价格、价值决定价格 ·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价值决定价格,价格反映价值。 2、卖方市场与买方市场 对谁有利,即是谁的市场 3、价值量的决定因素(重重点)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一般情况下,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价值量越小,价格越低。 4、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处于有利地位;个别劳动时间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处于不利地位;作为生产者,就要努力缩短自己的个别劳动时间,提高劳动生产率。 5、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重重点)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等价交换:存在于商品交换的平均数之中 6、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重重点) 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java期末考试知识点总结

java知识点总结 应同学要求,特意写了一个知识点总结,因比较匆忙,可能归纳不是很准确,重点是面向对象的部分。 java有三个版本:JAVA SE 标准版\JAVA ME移动版\JAVA EE企业版 java常用命令:java, javac, appletview java程序文件名:.java, .class java的两类程序:applet, application; 特点,区别,这两类程序如何运行 java的主方法,主类,共有类;其特征 java的数据类型,注意与C++的不同,如字符型,引用型,初值 java与C++的不同之处,期中已总结 java标记符的命名规则 1)标识符有大小写字母、下划线、数字和$符号组成。 2)开头可以是大小写字母,下划线,和$符号(不能用数字开头) 3)标识符长度没有限制 4)标识符不能使关键字和保留字 面向对象的四大特征 抽象、封装、继承、多态 封装,类、对象,类与对象的关系,创建对象,对象实例变量 构造函数,默认构造函数,派生类的构造函数,构造函数的作用,初始化的顺序,构造方法的重载 构造函数:创建对象的同时将调用这个对象的构造函数完成对象的初始化工作。把若干个赋初值语句组合成一个方法在创建对象时一次性同时执行,这个方法就是构造函数。是与类同名的方法,创建对象的语句用new算符开辟了新建对象的内存空间之后,将调用构造函数初始化这个新建对象。 构造函数是类的特殊方法: 构造函数的方法名与类名相同。 构造函数没有返回类型。 构造函数的主要作用是完成对类对象的初始化工作。 构造函数一般不能由编程人员显式地直接调用。 在创建一个类的新对象的同时,系统会自动调用该类的构造函数为新对象初始化。 类的修饰符:public类VS 默认; abstract类; final类; 1)类的访问控制符只有一个:public,即公共的。公共类表明它可以被所有其他类访问和引用。 若一个类没有访问控制符,说明它有默认访问控制特性,规定该类智能被同一个包中的类访问引用(包访问控制)。 2)abstract类:用abstract修饰符修饰的类被称为抽象类,抽象类是没有具体对象的概念类,抽象类是它所有子类的公共属性集合,用抽象类可以充分利用这些公共属性来提高开发和维护效率。 3)final类:被final修饰符修饰限定的,说明这个类不能再有子类。所以abstract与final 不能同时修饰一个类。 域和方法的定义 1)域:定义一个类时,需要定义一组称之为“域”或“属性”的变量,保存类或对象的数据。

期中考试知识点总结答案

期中考试知识点总结 1、生物的种类有哪些?动物、植物、微生物(细菌、真菌、病毒) 2、生物最基本的特征?新陈代谢 3、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有没有生命 4、生物的基本特征有哪些?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繁殖/遗传变异/应激性 都有严整的结构(除病毒外,生物均由细胞构成)/生物即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5、没有细胞结构的是谁?病毒 6、生物科学探究的过程是什么?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 7、生物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实验法、观察法、测量法、调查法、抽样调查 8、巴斯德曲颈瓶实验中提出的问题是什么?变量是什么?实验组对照组分别是什么?实验结果是什么? 实验结论是什么? 肉汤变酸是空气中的微生物引起的吗? 微生物的有无? 曲颈瓶直颈瓶 曲颈瓶肉汤未变酸,直颈瓶肉汤变酸 肉汤变酸是空气中微生物引起的 9、对照实验中对照组的作用?与实验组相比几个变量不同?作对照一个 10、怎样避免偶然性?多做几次足够多的数量 11、显微镜各部分的结构名称及功能? 12、显微镜最重要的结构?目镜物镜 13、显微镜放置的位置?实验台左侧,距边缘7cm 14、调节光线的结构?怎样调节?遮光器反光镜/调亮:大光圈,凹面镜/调暗:小光圈,平面镜 15、使物象更清晰的结构?细准焦螺旋 16、污点存在的位置?目镜、物镜或装片 17、目镜/物镜长短与放大倍数的关系?物镜距标本距离与放大倍数关系? 目镜无螺纹,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物镜有螺纹,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18、低倍镜换高倍镜怎样操作?移装片转转换器调光圈、反光镜调细准焦螺旋 19、显微镜放大倍数怎样计算?物镜×目镜 20、低倍镜换高倍镜视野有何变化?变暗数目变少形态变大 21、实验材料要求?薄且透明 22、显微镜整理存放时注意事项?物镜偏向两旁,反光镜竖立,镜筒降至最低 23、观察时镜筒应该先降后升,双目睁开 24、两个规律性题目物象偏哪即往哪移,即可将物像移至视野中央。显微镜观察到的物像相当于将物 体旋转180°后的图像;其移动方面与希望移动的方向正相反。 25、制作临时装片的步骤?擦滴取放盖染吸 26、制作植物和动物细胞临时装片时分别滴的是什么?清水生理盐水 27、制作口腔上皮时滴加的生理盐水浓度为?滴加生理盐水的作用是?0.9% 维持细胞正常形态 28、怎样防止气泡的产生?正确盖盖玻片(镊子夹盖盖玻片一侧接触液滴缓缓放下) 29、怎样防止杂质的产生?漱口擦干净玻片 30、怎样防止细胞重叠?涂匀 31、用什么染色?起什么作用?碘液更清楚观察 32、显微镜下怎样区别气泡?周围暗中间亮 33、用什么画生物图?较暗的地方用什么表示?3h铅笔密集的细点 34、显微镜下观察洋葱细胞不易观察到的结构是?为什么?细胞膜细胞壁和细胞膜紧密相连 35、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区别?植物细胞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而动物细胞没有。

初一政治期中考试知识点总结

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笑迎新生活 1.上中学后,我们怎样创建一个优秀的集体?(第一课第二框) (1)树立共同的目标,寻找前进的动力。当我们有了共同的目标后,我们就拥有了团结奋斗的不懈动力。 (2)我们要各尽其能,发挥所长,奉献集体。当每个人都把自己的智慧和热情贡献给集体时,班集体就会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3)我们要团结协作,互助前行。只有团结协作,相互配合,我们才能奏出最优美的班级乐章,在集体中不断成长。 2.初中学习有哪些新特点?(第二课第一框) 学习科目增多了、学习内容和难度加大了、老师授课节奏加快了,我们不仅可以学到更多的知识,而且可以运用已经获得的知识和能力,学习一些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 3.怎样做学习的管理者? (第二课第一框) (1)学会自主学习。作为初中生,应学会逐步摆脱对父母和老师的依赖,独立地承担学习的任务。 (2)提高学习效率。只有把握好学习过程中每个环节的质量,如课前认真预习,上课时专心听讲,课后及时复习,才能从整体上提高学习效率。 (3)科学安排时间。初中学习的科目增多,难度加深,对学习时间进行合理安排,做到心中有数,从容不迫。 (4)根据自己的学习方式,结合老师的教学实际,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4.为什么说学习中有苦也有乐,学习是苦乐交织的(学习中的苦乐观)? (第二课第二框) (1)学习,对每个人来说都是苦乐交织的,因为学习是一个探究和发现的过程,需要克服困难,刻苦努力。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断地发现自身的潜能,获得一种超越自己的快乐。 (2)学习有苦更有乐,享有学习的权利和机会是快乐的。 第二单元认识新自我 5.生命对于世界有什么重要性?(第三课第一框) 生命是地球上最珍贵的财富,世界因生命的存在而变得生动和精彩。 每种生命都有其存在的价值与意义。在地球的生物链中,各种生命共生共存、息息相关。我们要尊重生命、关爱生命,去关爱和呵护我们周围的生命,与其他生命和谐相处。 6.人的生命独特性表现在哪些方面?(第三课第二框) (1)人的生命独特性突出表现在,与其他动物、植物、微生物等生命相比,人类的生命最具有智慧。 (2)人的生命独特性更多表现在,人的个性品质、人生道路,实现人生价值的方式和途径的多样性。 7.怎样发挥生命的独特性?(第三课第二框)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和特点,所以每个人要根据自己的个性,发挥自己的优势,选择一条适合自己的、独特闪光的成才之路,展示自己的风采,为社会贡献自己的智慧和才能。

七年级语文期中考试复习知识点总结

初中语文总复习资料(条理清晰)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 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 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十、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 十一、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 十二、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十三、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

十四、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十五、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 十六、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十七、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十八、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十九、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二十、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 二十一、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二十二、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 二十三、破折号用法: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 二十四、特殊句式:判断句(者…..也为…..是“即” “乃” “则” “皆” “本” “诚” “亦” “素”“必”)、被动句(“于” “见” “为” “受” “被” “受……于”)、省略句(承前,蒙后,自述,对话“人物/曰:….”)、倒装句(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疑问句 二十五、句子成分: 主语:表示句子主要说明的人或事物,一般由名词.代词.数词.动名词.动词不定式等充当 谓语:谓说明主语的动作,状态或特征.行为。

八年级数学上册段考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十一章三角形 一、知识框架: 二、知识概念: 1.三角形: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三角形用符号“ ”表示,顶点是A、B、C的三角形记作“”,读作“三角形ABC”。 2.三边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于第三边,任意两边的差第三边. 3.高: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直线作垂线,顶点和垂足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钝角三角形三条高的交点在三角形外,直角三角形的三条高的交点在三角形上,锐角三角形的三条高在三角形内) 4.中线:在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和它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 (三条中线的交点叫) 5.角平分线:三角形的一个内角的平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到三边的相等) 6.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的形状是固定的,三角形的这个性质叫三角形的稳定性. (例如自行车的三角形车架利用了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8、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定理及推论 (1)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推论:三角形的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2)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及推论的作用: ①判断三条已知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②当已知两边时,可确定第三边的范围。 ③证明线段不等关系。 9、三角形的分类 三角形按边的关系分类如下: 不等边三角形 三角形底和腰不相等的等腰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 注意: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边时,求另两边的长时要记得分类讨论。 10、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及推论 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和等于°。 推论: ①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

高一生物期中考试知识点总结

高一期中考试知识点总结 一、细胞增殖 1、细胞增殖的意义:细胞增殖是重要的细胞生命活动,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基础。 2、真核细胞分裂的方式包括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 3、细胞周期的概念: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细胞周期分分 裂间期和分裂期两个阶段。分裂间期所占时间长(大约占细胞周期的90%——95%)。分裂期可以分为前期、中期、后期、末期。 二、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各期的主要特点以及无丝分裂 1.分裂间期特点是完成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结果是每个染色体都形成两个姐妹染色单体,呈染 色质形态。(复制合成数不变) 2.前期特点:(膜仁消失现两体)①出现染色体、出现纺锤体②核膜、核仁消失。前期染色体特点:①染色体 散乱地分布在细胞中心附近。②每个染色体都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 3.中期特点:(形数清晰赤道齐)①所有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②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最清晰。 染色体特点:染色体的形态比较固定,数目比较清晰。故中期是进行染色体观察及计数的最佳时机。 4.后期特点:(点裂数增均两极)①着丝点一分为二,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并分别向两极 移动。②纺锤丝牵引着子染色体分别向细胞的两极移动。这时细胞核内的全部染色体就平均分配到了细胞两极。染 色体特点:染色单体消失,染色体数目加倍。 5.末期特点:(两消两现细胞板)①染色体变成染色质,纺锤体消失。②核膜、核仁重现。③在赤道板位置出 现细胞板,并扩展成分隔两个子细胞的细胞壁,与高尔基体的活动有关。 6、有丝分裂意义: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以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从而保持生物的 亲代和子代之间的遗传性状的稳定性。 7、无丝分裂特点:在分裂过程中没有出现纺锤丝和染色体的变化。 8、无丝分裂的典例:蛙的红细胞 三、细胞分化: 1、定义: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的稳定性差异 的过程,叫做细胞分化。 2、结果:产生形态、结构、功能不同的细胞。 四、细胞衰老 细胞衰老的特征 (1).细胞内水分减少,结果使细胞萎缩,体积变小,细胞新陈代谢的速率减慢。 (2).细胞内多种酶的活性降低。 (3).细胞内的色素会随细胞衰老而逐渐积累,他们会妨碍细胞内物质的交流和传递。 (4).细胞内呼吸速率减慢,细胞核的体积增大,核膜内折,染色质收缩、染色加深。 (5).细胞膜通透性改变,使物质运输功能降低。 五、癌变 1、癌细胞:有的细胞受到致癌因子的作用,细胞中遗传物质发生变化,就变成不受机体控制的、连续进行分 裂的恶性增殖细胞。 2、癌细胞的特征:(1)在适宜的条件下,癌细胞能够无限增殖 (2)癌细胞的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 (3)癌细胞的表面也发生了变化。由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使得癌细胞彼此之间的黏着性显著降 低,容易在体内扩散和转移。 3、致癌因子 (1)物理致癌因子:主要指辐射,如紫外线、X射线等。 (2)化学致癌因子:无机物如石棉、砷化物、铬化物、镉化物等;有机物如黄曲霉毒素、亚硝胺等。 (3)病毒致癌因子:如致癌病毒 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1、2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一、基本概念: (1)性状——是生物体形态、结构、生理和生化等各方面的特征。 (2)相对性状——同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3)在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的杂交实验中,杂种一代(F1)表现出来的性状是显性性状,未表现出来的是隐性性状。 (4)性状分离是指在杂种后代中,同时显现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5)杂交——具有不同相对性状的亲本之间的交配或传粉 (6)自交——具有相同基因型的个体之间的交配或传粉(自花传粉是其中的一种)

九年级化学上期中考试前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化学一到八单元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学科。 2、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3、物质的性质 物理性质:不需要经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色、味、 态、 密 度、 硬 度、 熔 点、 沸 点、 挥发 等。化学性质:需要经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助 燃性、

氧化 性、还 原性、 稳定 性等。 4、蜡烛及其燃烧现象的探究 (1)蜡烛火焰分为三层:外焰(温度最高)、内焰(火焰最明亮)、焰心(温度最低) 蜡烛的燃烧过程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 (2)蜡烛燃烧后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①蜡烛燃烧生成的水蒸气的验证: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干而冷 的烧杯,烧杯内壁有水珠,说明蜡烛燃烧产生了二氧化碳。 ②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的验证: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内 壁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石灰石变浑浊,说明蜡烛燃烧产生了二氧化碳。 5、人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相同点:都有水、氧气、二氧化碳 不同点:吸入气体:氧气多呼出气体:二氧化碳、水多 验证方法: (1)两气体中氧气含量对比: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两集气瓶中,现象:空气中:继续燃烧。呼出的气体中:熄灭。说明空气中的O2比呼出的气体中多。

(2)两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对比:在两集气瓶中分别滴入等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荡。现象:空气中:不变浑浊;呼出的气体中:变浑浊。说明空气中的CO2比呼出的气体中少。 (3)两气体中水蒸气含量对比:对着一个玻璃片哈气,另一个放在空气中。现象:空气中:玻璃片上无水雾。呼出的气体中:玻璃片上有水雾。说明:空气中的H2O比呼出的气体中少。 总结论:空气中含有较多的O2,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CO2和H2O。 6、各种常见仪器: 试管烧杯酒精灯漏斗滴管集气瓶水槽铁架台分液漏斗 长颈漏斗蒸发皿坩埚钳试管夹燃烧匙 试管架试管刷 (1)固体药

初三化学上册期中考试知识点总结

初三化学上册期中考试知识点总结 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 3、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 ①四特点P6(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②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 4、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 (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 (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 (3)检验产物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 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 (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说明石蜡蒸气燃烧。 5、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H2O的量增多 (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 6、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 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 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 7、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 (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 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 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 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 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 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 (二)测容器--量筒 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0.1毫升。 (三)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 注意点:(1)先调整零点 (2)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 (3)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 一般药品称量时,在两边托盘中各放一张大小、质量相同的纸,在纸上称量。潮湿的或具有腐 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放在加盖的玻璃器皿(如小烧杯、表面皿)中称量。 (4)砝码用镊子夹取。添加砝码时,先加质量大的砝码,后加质量小的砝码(先大后小) (5)称量结束后,应使游码归零。砝码放回砝码盒。 (四)加热器皿--酒精灯 (1)酒精灯的使用要注意“三不”:①不可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②用火柴从侧面点燃酒精灯,不可用燃着的酒精灯直接点燃另一盏酒精灯;③熄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熄,不可吹熄。 (2)酒精灯内的酒精量不可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也不应少于1/4。 (3)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物体。

高二上生物期中考试范围知识点总结

高考生物复习第一单元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 第一章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一、植物激素:是指在植物体内一定部位合成,并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 长发育具有显著生理作用的微量化学物质。 二、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1、达尔文的试验: 实验过程:见右图 思考: ?实验①(与黑暗情况下对照)说明什么?植 物生长具有向光性。 ?实验①与②对照说明什么?植物向光弯曲生长与尖端有关。 ?实验①与③对照说明什么?植物感受单侧光刺激的部位在尖端。 实验③与④对照说明什么?植物感受单侧光刺激的部位在尖端。 ?达尔文的推论是:胚芽鞘的尖端不仅具有感光作用,而且可能会产生某种化学物质,并 从顶端向下传送,在单侧光的照射下,导致向光一侧和背光一侧的细胞伸长不均匀,使植物弯向光源生长。 2、温特的试验:见右图 实验结果:接触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一侧, 胚芽鞘向对侧弯曲生长;未接触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 的胚芽鞘一侧,胚芽鞘不生长。 实验结论:胚芽鞘尖端确实产生了某种物质,这种物质从尖端向下运输,促使胚芽鞘下部某些部位的生长。

3、郭葛的试验:分离出该促进植物生长的物质,确定是吲哚乙酸,命名为生长素 4、三个实验结论小结:产生生长素的部位是胚芽鞘的尖端; 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胚芽鞘的尖端; 生长素的作用部位是胚芽鞘的尖端以下部位 三、对植物向光性的解释 单侧影响了生长素的分布,使背光一侧的生长素多于向光一侧,从而使背光一侧的细胞伸长快于向光一侧,结果表现为茎弯向光源生长。 附:判断胚芽鞘生长情况的方法 一看有无生长素,没有不长。二看能否向下运输,不能不长 三看是否均匀向下运输均匀:直立生长 不均匀:弯曲生长(弯向生长素少的一侧) 四、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产生:幼嫩的芽、叶、发育中的种子 运输:横向运输:尖端受单侧关照射时,由向光侧→背光侧运输。 受重力作用时,由远地侧→近地侧运输。 纵向运输:极性运输,由形态学上端→形态学下端运输。 (注意: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 分布:各器官均有,集中在生长旺盛的部位如芽、根顶端的分生组织、发育中的种子和果实。 五、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1、生理作用: 生长素对植物生长调节作用具有两重性,既能促进植物生长,又能抑制植物生长;既能

七年级下册地理期中考试知识点总结.doc

七年级下册地理期中考试知识点总结 1、地球的外形和大小地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略扁的不规则的球体,它的平均直径为6371米。 2、纬线与纬度在地球仪上,顺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叫做纬线。所有的纬线都是圆,可称为纬线圈;纬线圈的长度有长有短,赤道最长,往两极逐渐缩短,最后成一点儿。纬线都指示东西方向。 赤道是最长和纬线,长约4万千米。它与两极之间的距离相等,把地球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是地球仪上的零度纬线。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习惯上用”N”作代号;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习惯上用”S”表示。 3、经线和经度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铅直相交的线叫做经线,也哨子午线。所有的经线都是半圆状;长度都相等,都指示南北方向。 本初子午线地球仪上的零度经线叫做本初子午线,从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分作1800,以东的1800归属东经,习惯上用”E”为代号,以西的1800归属西经,习惯上用”W”为代号。 国际上习惯用200W和1600E的经线圈,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 4、地球自转与昼夜交替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扭转,这叫做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24钟头,也就是一天。这样就产生了昼夜交替的现象。 5、地球公转和季节变化地球在自转的同时,又围绕着太阳公转,

地球公转的方向也是自是自西向东,公转一周的时间就是一年。公转的轨道平面与地轴总是保持着66.50的夹角。由于地球的公转,产生了季节的变化。 六、五带的划分热带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一年之中有阳光直射现象,地面获得的太阳光热最多,气候终年炎热。回归线是热带和温带的分界线。 南寒带在北极圈以北和南磁极圈以南的地区,有极夜和极昼的现象。极圈是南寒带和温带的分界线。温带在北回归线和北极圈之间、南回归线和南磁极圈之间的地区,一年中没有极夜和极昼的现象,地面得到的太阳光热比热带少,比南寒带多,气候上的四季变化比力明显。 7、地图三要素比例尺、图例与注记。在地图上所画地区的范围越小,要表示的内容越详细,选用的比例尺应越大;反之选用的比例尺越小。在地图上,一般为”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八、地面高度的计较方法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铅直距离,叫做海拔。某个地点高出另外一地点的铅直距离叫做相对高度。 9、等高线把海有意抬高度不异的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每条等高线都有相应的海拔数值。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 10、世界海陆的分布地球上海洋平面或物体表面的大占了71,而陆地平面或物体表面的大仅占29。大陆和它相近的岛屿合起来叫做大洲。全部位于北半球的有欧罗巴洲、北美洲。大部分

七年级地理期中考试知识点总结精编WORD版

七年级地理期中考试知识点总结精编W O R D 版 IBM system office room 【A0816H-A0912AAAHH-GX8Q8-GNTHHJ8】

七年级地理期中考试知识点总结 一、地球和地图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①地球是一个球体。②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③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4万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 2.纬线和经线①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纬线是不等长的,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②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经线是等长的。 3.纬度和经度①纬度的变化规律:由赤道(0°纬线)向南、北两极递增。最大的纬度是90度,在南极、北极。②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S”表示。③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平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④经度的变化规律:由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西、向东递增到180 ⑤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叫东经,用“E”表示;本初子午线以西的经度叫西经,用“W”表示。⑥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160°E组成的经线圈。 20°W以西到160°E属于西半球(大于20°W或大于160°E) 20°W以东到160°E属于东半球(小于20°W或小于160°E) 4.地球的运动①地球运动:自转/公转绕什么转:地轴方向:自西向东/自西向东周期:?约24小时/一年产生的自然现象:?昼夜交替/形成四季②北半球与南半球的季节相反(春——秋;夏——冬)③地球表面五带的划分:北寒带(66.5°N--90°N)、北温带(23.5°N--66.5°N)、热带(23.5°N--23.5°S)、南温带(23.5°S--66.5°S)、南寒带(66.5°S--90°S)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温带:既无阳光直射现象,又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变化明显④低纬:0°--30°;中纬:30°--60°;高纬:60°--90°⑤自西向东拨动地球仪,从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逆时针方向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顺时针方向转。 5.地图①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②比例尺类型:线段比例尺、数字比例尺③比例尺大小的判断:分母愈小,分值愈大,是大比例尺;分母愈大,分值愈小,是小比例尺。④大比例尺,表示范围小,表示内容详(如东台市地图)小比例尺,表示

初一历史期中考试知识点归纳

初一历史上册期中知识点强记 第一章中华文明的起源 1、云南元谋人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距今170万年。 2、北京人距今70-20万年。在北京周口店,能够制作和使用工具,使用天然火,吃上熟食。这种制 作粗糙的打制石器称为旧石器。北京人过群居生活,山顶洞人距今1.8万年,居住在洞穴中,掌握了磨制和钻孔技术,最早能人工取火的远古人类,用兽皮缝制衣服。山顶洞人过氏族生活。 3、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会不会制造工具。 4、从猿到人的演变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作用。 5、北京人使用天然火,山顶洞人懂得人工取火并已经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 7、河姆渡人(约7000年前)生活在长江流域、(浙江)、居住干栏式的房子。 8、半坡人(约6000年前)生活在黄河流域,(陕西西安)、居住半地穴式的房子都已经使用磨制石器。 8、河姆渡人栽培水稻,半坡人种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9、大汶口文化晚期中出现了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 10、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形成了日后的华夏族,炎帝、黄帝被尊奉为华夏族的祖先。华夏族的形成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由战争走向融合。(两个战争先是炎帝和黄帝大战蚩尤,后来是炎帝和黄帝之间的战争叫阪泉之野) 11、被称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的是黄帝。炎帝又被称为神农氏 12、尧舜禹的“禅让”: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方法。 13、大禹治水的方式:筑堤堵水、疏通河道。大禹因为治水有功成为禅让制推选出来的第三位部落联盟首领。 第二章夏商西周春秋战国 14、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定都阳城。禹传位于启,开始了“家天下”的历史,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15、公元前1600年,汤灭夏,建立商朝,盘庚迁殷后,商朝统治稳定。商朝出现了青铜器和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甲骨文。 16、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经牧野之战灭商,建立周朝,定都镐京。西周时建筑物上开始出现瓦。 17、西周实行分封制,加强了对各地的统治。分封制的意义:巩固对国家的统治。18、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 19、商朝的司母戊鼎是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湖南宁乡出土了四羊方尊 20、“三星堆”文化遗址出土的青铜面具、大型青铜立人像、青铜神树等引起了中外人士的瞩目。 21、我国夏、商、西周出现了灿烂的青铜文明。 22、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史称“东周”。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23、春秋五霸: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春秋形势图) 24、齐桓公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 25、决定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的战役是城濮之战。(晋楚之战) 26、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六国之间南北联合,共同抗秦,称为“合纵”。秦利用六国间的矛盾,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称为“连横”。(战国形势图) 27、公元前260年,秦赵之间发生了长平之战,赵军大败,从此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 28、春秋时期,我国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牛耕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29、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使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 30、战国时期,李冰父子主持修筑了著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31、都江堰由“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部分组成。 32、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1、编制户口,加强刑法。2、奖励生产。3、奖励军功。4、承认土地私有。 5、推行县制。 6、统一度量衡。 33、商鞅变法的意义:经过变法,秦国富强起来,国力大曾,为以后兼并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八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期中考试

1、年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举行, 内容:①会议通过了《》,起到了临时宪法的作用。 ②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选举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③决定了新中国的国家象征有:以为国旗,以《》为国歌,以为首都并改名,采用纪年。④决定在首都天安门广场建立一座。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新中国的筹备会。 2、1949年10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在中南海勤政殿举行首次会议,决定以“”为中央人民政府的施政方针,任命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 3、国旗的象征意义是:红色象征革命,大五角星象征中国共产党,小五角星象征各行各业革命人民,小星围着大星象征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人民大团结。 4、年月日举行开国大典: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了,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54门礼炮: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代表54个民族,齐鸣28响: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英勇奋斗的28个春秋。) ※5、中华人民共和国(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国内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国际意义: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6、年西藏和平解放:藏方谈判代表;历史意

义: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1951年9月,人民解放军进驻拉萨。 8、“导入框”,毛泽东和周恩来所说的“进京赶考”指的是什么?答:指的是新中国的建立、巩固、建设和发展,(建立及管理) 9、为什么把《义勇军进行曲》定为国歌? 答:它是抗日救亡运动中诞生的革命歌曲,由聂耳作曲、田汉作词,旋律激昂,饱含着强烈的爱国情感。新中国成立后,面临着艰巨的民族复兴任务,需要不断振奋民族精神。《义勇军进行曲》能够永远警示我们勿忘国耻,激励我们在各自岗位上卧薪尝胆,为民族的复兴、祖国的崛起而努力不懈地学习和工作。 10、近现代中国首都的变迁:清政府以北京为首都,但曾经分别 在年和年沦于英法联军和八国联军之手。国民党政府以为首都(抗战时则以重庆为“陪都”),改北京为“北平”,其中南京也曾在 1937 年沦于日寇铁蹄之下,被屠杀30万人以上。新中国决定以为首都。 11、古今中国纪年方法的变化:“夏历”→帝王“谥号”(人死后由后代追封)→汉武帝之后的皇帝“年号”(在位自定)→“民国”纪年(孙中山中华民国的建立)→新中国的公元纪年 10、如何理解“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答: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的政治地位和经济文生活水平从此可以得到切实保障并不断提高起来。 11、新中国的成立使中国历史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答:使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结束,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考试知识点汇总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考试考点 归纳 第一单元史前时期(原始社会):友情提示:加黑的字体内 容为重点,其余为了解。 同学们,可以采用自我背诵、他人听写、个人默写 等方式记忆知识点.同时 结合金榜13、36页单元复习课的知识构架图,在脑 海中形成自我的历史知识 体系。 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一、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发现于云 南元谋县,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 的最早的古人类。他们已经能够制 作工具,知道使用火(天然火)。 二、北京人的发现 1.北京人遗址位于北京西南周口店 龙骨山上。 2.北京人又称北京直立人,距今约 70万—20万年。 3.1929年,中国青年学者裴文中发现第一个北京猿人头盖骨,并发现 用火遗迹。 三、北京人的特征 1.北京人的头骨,前额低平,眉骨 粗大,颧骨突出,鼻骨扁平,嘴部 前伸,脑容量比现代人小。上肢与 现代人相似,下肢比上肢略长,能 够直立行走。 2.使用这种打制石器的时代,叫作 旧石器时代。 3.北京人使用火(天然火)并保存 火种,使用打制石器。群居生活。4.学会用火是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天然火) 5.北京人的发现对于研究古人类进 化的历史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北 京人的研究,可以发现早期猿人向 现代人类演进和发展变化的规律, 为人类起源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证据。6.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 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 遗址。 7.山顶洞人,距今约3万年,使用 打制石器,人工取火,遗址中发现 骨针,有爱美意识。 8.人和动物最根本的区别在于是否 会制造和使用工具。 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 一、半坡居民的生活 1.在陕西西安东部半坡村一带,距 今约6000年, 2.半坡人的房屋主要是半地穴式圆 形房屋,冬暖夏凉。 3.种植作物是粟,半坡人还制造骨 器、角器等生产工具,主要种植粟, 饲养猪和狗等家畜。他们还用弓箭、 长矛、石球等工具捕猎。 4.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称为新时期 时代。 5.半坡人的生活用具主要是陶器, 最具特色的是彩陶。最有代表性的 是半坡人面鱼纹彩陶盆。 6.半坡人有少量的乐器,如陶埙。还 会制造骨针、骨锥和纺轮,可见半坡 人已经会从事简单的纺织、制衣。 二、河姆渡人的生活 1.河姆渡遗址位于浙江余姚,距今 约7000年左右。 2.河姆渡人的房屋主要是干栏式建 筑,这是中国最早的木构建筑,对中 国古典建筑产生了重要影响。可以 通风防潮,防虫兽,养家畜。 3.在河姆渡遗址发现了迄今年代最 早的木结构水井。 4.河姆渡人的主要农作物是水稻, 农业工具以骨耜(sì)最为典型, 家畜以猪、狗和水牛为主。 5.河姆渡人会制作陶器和玉器,还 有简单的乐器骨哨。 6.河姆渡遗址出土了中国最早的象 牙雕刻,还懂得使用天然漆。 半坡和河姆渡居民生活差异的根源 是:自然环境的差异 三、原始农业的发展 1.中国是农业大国,在中国一些早 期遗址中,发现了世界上最早的人 工栽培稻。黄河流域是栽培粟的最 早发源地。 2.距今约9000---7000年,中国原始 农业兴起于中国黄河、长江和淮河 等流域,由最初的“刀耕火种”,发 展到用耒耜(lěi sì)等工具进 行耕种,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 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3.农作物种植和家畜饲养的出现以 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是原始农 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 4.使人类进入定居生活的根本原因: 生产工具的改进 第3课远古的传说 一、炎黄联盟 1、五千年前,中国进入部落联盟时 期,相传,炎帝、黄帝、蚩尤等部 落是当时黄河流域较大的部落。 2、黄帝和炎帝在阪泉展开大规模战 争,之后结成联盟。 3、炎黄部落与蚩尤部落在涿鹿激战, 黄帝部落运用能辨明方向的指南车 打败蚩尤,黄帝被推举为部落联盟 首领。该部落联盟逐渐形成为华夏 族,后人尊崇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 族的人文始祖,海内外华人也以“炎 黄子孙”自称。 二、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发明 1.传说炎帝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 产工具,种植五谷和蔬菜,还制作 陶器,发明纺织,会煮盐,教人们 通商交换,还制作乐器琴瑟,并具 有最早的的天文和历法知识。 2、黄帝,姓公孙,名轩辕。相传黄 帝已能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挖掘 水井,制造船只,会炼铜,发明了 弓箭和指南车,当时,仓颉发明文 字,伶伦制作音律,隶首发明算盘, 黄帝的妻子嫘祖擅长纺织,并会缫 丝。 三、尧舜禹的禅让 1.相传在黄帝之后,尧、舜、禹依 次成为部落联盟首领。当时实行禅 让制,即将部落首领的位子传给贤 德之人。 2.禹总结其父鲧[gǔn]治水的教训, 采用疏导的方法,曾三过家门而不

声学:期中考试知识点总结

知识点兵 我们出去旅游,在山脚下倾听瀑布的声音,隔壁邻居家装修房子我们能听到嘈杂的电钻 钻墙的声音,我们走在公园里耳边响起飞机轰隆隆的声音,在音乐厅里我们能听见悠扬的 小提琴的琴声,以上都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物理现象——声音。那么声音是怎么产生的?又是怎么传到我们耳朵里的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有关声音的知识. 知识点1 声音的产生 (1)物体振动产生声音。 振动是指物体在某一位置附近做往复运动,往返一次叫振动一次。 固体、液体、气体在振动时都能作为声源发声,在生活中所听到的钟声、海浪声和悠扬的笛声,分别是由固体(钟)、液体(海水)和笛子中的气体振动发出的。 声源的振动通过气体〔空气〕、液体、固体等介质传播到人的耳朵里,被人感知后人就听到了声音。知识点2 声音的传播及传播速度 (1)声音在传播时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2)通常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 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最慢,即v固体>v液体>v气体. 常温下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340m/s. 声音的音调和响度大小并不会影响到声音传播的速度。声音的传播速度只与介质和温度有关。 知识点兵 你注意过日常生活中的回声现象吗?例如,在群山中大声喊叫时,能听到回声吗?回 声只有一次吗?打雷时听到的连续不断的雷声是连续打雷形成的吗?我们知道在空旷的 大屋子里面说话能听到回声,可是为什么在设计优良的大剧场中,虽然剧场的长、宽均大 于17m,但演出时却听不到回声?…… 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关于回声的知识。 知识点3 回声 (1)回声的产生: 如果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较大的障碍物,则发生声音的反射,形成回声. (2)人能区分回声与原声的条件 人耳只能区分时间间隔0.1s以上的两个声音。如果回声与原声传到人耳的时间间隔小于0.1s,那么人耳就不能区分回声与原声,这时回声和原声混在一起,使原声加强;如果回声和原声传到人耳的时间间隔不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