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音的特性教学设计

乐音的特性教学设计
乐音的特性教学设计

《乐音的特性》教学设计

西安市信德中学

王晓娟

《乐音的特性》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声现象》一章的重点和核心内容。通过本节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实验能力、应用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因为学生刚接触物理不久,所以在实验探究时要指导的细致一些。本节教材中涉及了音调、响度和音色三部分内容,其中频率这个概念比较抽象,应该创设出学生熟悉容易接受的教学情境并与实际生活联系让学生能够且容易理解。另外,学生生活中的实际经验往往将音调和响度两个概念混同起来。我认为响度比音调在生活中更容易接触到,而且响度比音调更加好理解一些。在排除响度的干扰之后,音调更容易理解一些,知识的处理上采取由易到难的方式更为合理。

【学情分析】

声音的知识可以帮助我们解决日常生活中许多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这些发声体所发出声音的特性各不相同。但是学生已有的认识对于声音的特性的有关知识(尤其是音调和响度)十分模糊甚至存在错误理解。以往学生在学习中对音调和响度两个特性总是容易混淆,也总把影响因素混淆。鉴于此种情况,我认为在课堂上能否完成教学任务就看能否顺利改正学生的错误理解,真正理解和区分音调和响度。

【教学理念】

本课设计有两条主线,一是以学生活动为主线,学生通过观察视频、参与游戏、自主探究等创设物理情景,让学生通过直观感受和自主探究体验并熟悉声音的三种不同特征;二是以有效问题为主线,把知识问题化,把

问题情境化,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在合作交流中相互启发,深化对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声音的特性。

●知道乐音的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游戏声高“大战”让学生掌握“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其中

游戏中的自制泡沫塑料小人“转转”和“换换”让学生会更容易理解“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同时掌握了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转换法。

●通过小组自主探究实验让学生掌握“音调与频率的关系”;过程中学生

要理解并掌握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控制变量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女子十二乐坊视频播放让学生体会现实世界物体的发声是丰富多

彩的,从而更加热爱世界,热爱科学,热爱生活。

●通过游戏声高“大战”学会转换法和体会团队合作精神的重要性。

●通过学生自带部分乐器表演及即兴声乐表演提供了学生自我展示的机会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骨传导知识拓展中大家熟知的音乐家贝多芬的故事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告诉学生应该学习他好学上进、身残志坚的精神。

【教学方法】

探究法、演示法、讨论法

【教学重点】

●让学生在探究中体会和理解音调、响度和音色。

●通过实验探究音调、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

【教学难点】

●区分音调与响度。

●引导学生在动手中动脑,学会自我构建知识体系。

【教学资源】

鼓、自制泡沫塑料小人“转转”和“换换”、铁架台、气球、梳子、瓶子、橡皮筋、学生自带乐器(吉他、竖笛等)、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课题引入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段乐曲吧!注意眼耳并用,听完后用形容词描述听到的不同声音(播放视频女子十二乐坊表演片段)

生1:声音大小不同

生2:有的声音低沉,有的声音尖锐

生3:有的声音浑浊,有的声音清脆。

生4:声音强弱不同

生5:…………将学生回答的词语进行整理、分类,抽取与声音的特性有关的作为本节探究的内容,从而引出课题。

板书:课题:§1.2 乐音的特性-----响度、音调和音色

二、新课教学

(一)知识点击:

教师将学生的回答进行归类,并引导学生用专门的物理术语───音调、响度和音色表示声音的不同特性并板书。

1、乐音: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2、乐音的特性:

响度:表示声音的大小

音调:表示声音的高低

音色:表示不同发声体发出的不同感觉的声音。

提问:声音为什么会有强弱、高低的不同呢?研究问题要追根求源,从本质入手。请同学们回忆: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学生回答: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请学生眼耳并用观察视频中的小棍碰触转速逐渐变大的自行车轮

上的辐条时小棍的振动并仔细倾听声音的变化,继续引导学生思考:物体的振动会有什么不同?

学生1:振动的快慢不同

学生2:速度越大声音越尖

学生3:速度越小声音越细

学生4:音调可能与振动快慢有关…

让三位同学上讲台,两位同学分别站在讲台两端将一段橡皮筋拉直,另外一位同学分别用较小的力和较大的力拨动橡皮筋,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橡皮筋两次振动有什么不同?

学生1:振动幅度的大小不同

学生2:用较大的力时振动幅度大

学生3:用较小的力时,振动幅度小

学生4:用较小力时听到的声音小

学生5:用较大的力时听到的声音大

学生6:响度可能与振动幅度有关

由此,学生猜想原来声音的响度可能和发声体的振动幅度大小有关;音调的不同可能跟发声体振动的快慢有关。

教师总结并板书:

3、物理学中用振幅表示物体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物理学中用频率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频率是表示物体振动快慢的物理量。它是指物体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单位为赫兹,符号是 Hz。

从而引出问题:振幅和频率是怎样决定声音的响度、音调的呢?

(二)游戏:“声高大战”────探究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请两组学生利用老师提供的鼓、“转转”、“换换”、铁架台来使“转转”、“换换”弹跳地尽可能高。

比赛规则:

1.要求“转转”、“换换”弹跳高度逐渐增加

2.要求小组每个人与其他人的动作有连续性

3.要求小组成员间体现团结协作精神

在活动中请一位同学在教室前后走动,同学们仔细倾听并观察。

请学生将游戏中看到的游戏中听到的讨论交流

生1:声音大小不同。用力敲鼓,声音大;轻敲,声音小。

生2:声音强弱不同。用力敲鼓,声音强;轻敲,声音弱。

生3:我走到教室后面听到的声音小,走到教室前面听到的声音大。

生4:轻轻敲鼓时声音小转转”、“换换”弹跳地低;用力敲鼓,声音大,“转转”、“换换”弹跳地越高……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结论并板书:

4、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5、响度还与距离的远近有关。距发声体越近,声音越集中,那么声音损失就越少,响度就越大

教师问:你是怎样知道鼓面振幅的大小的呢?

学生答:“转转”、“换换”弹跳高度越高,说明鼓面振幅越大。

评价学生的回答,点出该物理问题研究的方法并板书:转换法。

教师介绍:所谓“转换法”,主要是指在保证效果相同的前提下,将不可见、不易见的现象转换成可见、易见的现象(不可见、不易见的现象和可见、易见的现象一定是有相关性);将陌生、复杂的问题转换成熟悉、简单的问题;将难以测量或难测准的物理量(根据它和其他量的关系)转换为能够测量或测准的物理量的方法。

(三)自主探究活动:音调与什么因素有关:

【提出问题】音调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

【猜想与假设】学生猜想音调可能与频率有关…

【设计并进行实验】

请同学们利用手中的(也可用老师提供的)器材,使它们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并观察发声体的振动有什么不同?相互交流,看能不能总结出规律?

学生分小组探究,教师巡视指导(探究一定让学生真探究)

【成果展示与总结】学生边展示,边总结。

引导学生分析:要研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必须使振幅一定,即用

大小相同的力使物体发声。对学生进行“控制变量法”的研究方法教育。

物理学中对于多因素(多变量)的问题,常常采用控制因素(变量)的方法,把多因素的问题变成多个单因素的问题。每一次只改变其中的某

一个因素,而控制其余几个因素不变,从而研究被改变的这个因素对事

物的影响,分别加以研究,最后再综合解决,这种方法叫控制变量法。

方案示例:

生1:将钢笔帽和钢笔管拆下,分别吹。

生2:用相同的力敲装水量不同的几个烧杯。

生3: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并拨动(注意保持振幅不变)

生4:用硬卡片以快慢不同的速度划过木梳的齿

生5:用笔以快慢不同的速度划过实验室的试管架……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并板书:

学生展示:(由于学生物理语言较弱)将实验过程、现象和结论写在纸上老师选几组用实物投影展示,正好展开学生互评,教师评价

6、频率低,音调低;频率高,音调高。

让有声乐方面特长的学生分别展示,让学生再次感受高音和低音。

学生举生活实例进行理论分析:通过给水壶灌水视频播放再次让学生理解和巩固频率语音调的关系

明确:空气柱短,振动频率快,声音尖锐,音调高;空气柱长,振动频率慢,声音低沉,音调低。

(五)探究声音的特性之三──音色

游戏:

1闻其声知其人

播放音频:周杰伦的《稻香》、赵本山和范伟的小品片段

2耳朵“辨”乐器。

播放录音:梁祝1(小提琴演奏)、梁祝2(古筝演奏)

同学们辨别是何种乐器演奏的

教师介绍:不同的乐器演奏音调和响度相同的曲子,声音各有特色,

我们称之为音色不同。

让带乐器的同学用不同乐器演奏同一乐曲的同一片段,让大家再次感受音色的不同。

引导学生了解:不同人,声音各有特色,我们也称之为音色不同。

教师介绍: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同一个人的音色,随着年龄的增大,以及饮食、起居和本人健康状况等

因素而变化。

三、课堂小结

幻灯片展示,以表格形式总结复习本节课内容。

四、课堂练习:

1. 有经验的养蜂人根据蜜蜂飞行时发出的声音就可以判断蜜蜂是采了花

粉回来还是出去寻花源,是因为蜜蜂飞行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的

()不同。

A.音调B.响度C.音色D.都不是

2.“震耳欲聋”反映了声音的很大。

3.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你仍能分辨出熟人的说话声,是因为每个人的不同。

4.女同学说话的声音通常比男同学“尖细”,是指女同学声音的

高,这是因为女同学说话时声带振动比较的缘故。

5.小明的二胡断了一根细琴弦,他用一根粗弦代替后,则发出的声音的音调将()

A、保持不变

B、变高

C、变低

D、无法确定

6.节日庆典用的鼓,是将鼓皮紧绷在一个圆形木箱上做成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鼓皮绷的越紧,响度就越大;

B、鼓皮绷的越紧,音调就越高;

C、击鼓的力量越大,响度就越大;

D、以上说法都对。

五、课外知识拓展:

骨传导: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也能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科学中把声音的这种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一些失去听觉的人可以利用骨传导来听声音.请你想一想,我们挠脑袋时,吃饼干时,刷牙时所发出的各种声音是怎样传进大脑的?有没有感觉到这些声音不是通过耳朵而是通过其它途径直接传入大脑的?对,这就是通过骨传导原理所听到的声音。据说,

生活在海洋里的蛇是通过下颚骨获取在水中声音的振动然后传到耳朵;音乐家贝多芬耳聋后,就用牙齿咬住指挥棒,另一头放在钢琴上,通过指挥棒把钢琴所发出的声音转入听觉器官,这些都是骨传导原理。我们已经在无意识当中亲身体验着它们。

教师通过骨传导知识拓展中大家熟知的音乐家贝多芬的故事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告诉学生应该学习他好学上进、身残志坚的精神。

六、音乐欣赏:

欣赏男低音John Denver与男高音Domingo合唱《Perhaps Love》,再次体会音调的高与低,在优美的音乐声中结束学习

七、布置作业:

1、课本P15第1、

2、3题

2、制作音调可变的哨子或水瓶琴。

【教学反思】

我认为教学的本质是师生交往的过程,课堂教学的好与差,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参与教学活动的人。教学活动中师生的角色是否投入,师生的情感交流是否融洽,学生是否愉快地投入课堂的全过程、是否深切地感受学习活动的全过程,并升华到自己精神的需要是检验的标准。

《乐音的特征》一节中,教材力图通过实验,让学生在体验与探究中了解声音的三个要素。为了有效达成教学目标,我事先进行了较为充分的准备,通过实践教学的体验,感觉效果不错。成功之处大约有如下几点:第一,以学生活动为主线。1、通过女子十二乐坊视频播放,周杰伦的《稻香》、赵本山和范伟的小品片段、梁祝1(小提琴演奏)、梁祝2

(古筝演奏)等音频播放等环节,让学生在丰富的听觉体验中反复感受,逐步从无意转向有意,在潜移默化中体验声音的三个特征。2、我还让有声乐方面特长的学生分别展示,让学生再次感受高音和低音,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意识。3、在本节的教学中,我设计了几个游戏:声高“大战”、闻其声知其人、耳朵“辨”乐器。声高“大战”的游戏中我一改往日教学中老师敲鼓学生听的模式,其中的自制泡沫塑料小人“转转”、“换换”更是起了关键作用,让大家都参与进来,而且学生自始至终都兴趣盎然,会更容易理解“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同时掌握了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转换法。4、探究音调与什么因素有关的活动中,请同学们利用手中的(也可用老师提供的)器材,使它们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并观察发声体的振动有什么不同?之后相互交流,看能不能总结出规律?学生分小组探究,教师巡视指导。过程中不仅体现出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而且还体现出他们富有创新意识,能想到别人想不到的甚至老师想不到的好的思路和方法。成果展示与总结是师生互动交流的良好平台。既给学生自我展示创造了机会,也让教师能和学生一起交流总结结论,还能对学生能及时进行鼓励赞美。5、“闻其声知其人”播放音频周杰伦的《稻香》赵本山和范伟的小品片段,学生很喜欢周杰伦,所以一听就兴趣盎然。6、通过骨传导知识拓展中大家熟知的音乐家贝多芬的故事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告诉学生应该学习他好学上进、身残志坚的精神。让大家下去多阅读有关他的书籍并向他学习。这些是本节课的亮点。

第二,以有效问题为另一条主线,通过解疑过程导引学生的思维,循序渐进、注重发散,层层推进;在问题的设置上坚持面向全体,设置有效问题,设置的问题具有思考性,把物理知识转化为问题,又将问题融合于情

境之中,使每个学生在知识技能、过程方法和情感信念上都能有所得。声音的特征对学生而言比较陌生,为合理分化难度,在新知识的学习中,本课设计特别突出几个环节:丰富感性认识→形成抽象概念→物理情景识别→深化概念理解→应用、交流与想象→矫正认识偏差→小结知识要点,以便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注重采用实验、观察、比较、探究、讨论、想象、练习、归纳等多种方法,积极创设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着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方法与创新思维、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使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获得知识、应用知识的快乐,从而得到不同的发展。

第三,以生活为背景,通过给水壶灌水视频,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探究、讨论等方式由表及里、深化思维、突破难点,培养合作能力和理论联系实践、物理结合生活的意识。

第四,以媒体为依托,通过精心备课,理顺各知识点的衔接关系,做到过渡自然、流畅,方法科学、有效,语言简洁精练。从始至终,教师都是学生的学习合作者、点拨者、促进者,而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

但是,在具体教学中,也发现一些问题:

1、平时学生展示机会少,所以展示过程语言表达不是太清楚,有时候不能把自己好的想法表达出来,需要平时多锻炼。我在这节课中对学生的表扬鼓励不够,还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2、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观察和思考不够,缺乏对物理现象观察的针对性和敏锐性,这也说明学生物理联系生活的意识比较淡薄,这一状况的改变同样需要平时的日积月累。

在新课程改革的实践中,虽然已领会了一些理念,摸索了一些做法,但要真正落实课堂教学的多元目标,实现高效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还要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

乐音的三特征教案

乐音的三特征教案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版八年级上册 > 教学过程: 老师:这儿有八个烧杯,里面装有不等量的水,老师用小棒敲击这八个杯子,请大家观察声音有何不同? 学生:调子变了。 老师:这八个装水的杯子就是老师自制的水琴。无调不成曲,我们既然已经能用它改变音调,老师这有一首你们儿时熟悉的歌曲的谱子,谁来试着敲出来?听出来了的同学把歌名说出来或哼出来,好吗?(请一位识谱能力强的学生上来演示) 学生:好像是“我去上学校,天天不迟到……” 老师:××同学演奏的曲子好听吗? (学生的评价不一,众说纷纭) 老师: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欣赏一段音乐,并说说听过之后的感觉。

(利用多媒体播放轻音乐“清晨雅琴”) 学生:很动听,很悦耳,太美了。 老师:这种悦耳的声音就称为乐音。 (边说边同时板书)(再次敲击水琴的1和ī) 老师:这两个音有何区别? 学生:第一个更低,第二个更高。 老师:对,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乐音三特征中的第一个特征,音调。(边说边在乐音定义的上方板书课题:第二节乐音的三特征,并在乐音定义的下一行板书音调) 老师:现在请同学们用你们准备的刻度尺、橡皮筋或梳子,看看能否改变音调。 (学生纷纷动手,试着改变音调,教师巡回指导) 老师:请大家都来交流一下,看如何改变音调? 学生:(利用展台展示并介绍)我是利用长刻度尺,改变尺面伸出桌面的长度,用相同的力拨动,发现现音调变了,且尺面伸出越短,音调越高。 学生:(利用展台展示并介绍)我利用套在盒子上的橡皮筋,用笔将橡皮筋垫高,弹拨橡皮筋。两次实验改变笔所垫位置,保证用力的大

小。我们发现,被弹拨的橡皮筋越短,音调越高。 学生:(利用展台展示并介绍)我们用硬纸片在梳子上划过,第一次慢慢划,第二次快速划,发现音调也变了。且划得越快,音调越高。老师:同学们的方案设计真不错。大家再按刚才交流的方案进行实验,请注意观察,我们到底是改变了声源的什么来改变音调的?(学生再次动手实验,并仔细观察) 学生:我发现尺面露出得越短,振动越快,我想是振动的快慢影响了音调。 (其它组受到启发,也都得出类似结论) 老师:我也准备了一种方案来探究音调的影响因素。 (老师展示一部自行车,并将它倒置在桌子上,请三位同学帮忙,其中一位扶住车子,以免车打下,另一位同学a将一张硬纸片用相同的力压在轮胎上,第三位同学b转动车踏板,并且逐渐加快车轮的转速,请大家听声音的变化。) 板书:音调的决定因素:声源振动的频率,频率越大,音调越高。(老师拿起一面鼓,同时用鼓槌一次比一次用力敲击鼓面) 老师:你们现在听到的声音是音调发生了改变吗? 学生:不是,是声音的大小发生了变化。

声音的特性导学案

声音的特性导学案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声音的特性。 2.知道乐音的音调跟发音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音体的振幅有关;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过程与方法】 通过做〝音调与频率有关〞〝响度与振幅有关〞的试验,进一步了解和学习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现实世界物体的发声是丰富多彩的,从而更加热爱世界,热爱科学,热爱生活。 【情景导入】播放歌曲?青藏高原?片段,歌曲的音调。 学习内容:乐音的三要素——音调、响度、音色 阅读课本P32至P35内容。 【自学检测】 1.物理学中用频率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快慢,物体在1秒内振动的次数叫频率。 2.频率的单位是赫兹,简称赫,符号为Hz。物体在1 s的时间里如果振动100次,频率就是100 Hz。 3.人的听觉范围:一般为20-20190Hz,超声波:频率高于20190Hz 的声音,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 【合作探究】教师巡视督促指导 【一】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1.按课文P32图2.2-1方案进行(注意:实验中拨动钢尺时用力的大小应大致相同)。 (1)

(2)比较实验结果,得出结论:钢尺伸出的长度越短,物体振动得快,发出的音调就高;钢尺伸出的长度越长,钢尺振动得就越慢,音调就低。 2.频率不同的声音,波形有什么不同? 演示P332.2-2实验:观察音调波形图,提高对声音的音调认识(可以借助于模拟示波器软件进行演示对比分析) 通过屏幕上的波形我们可以看到:高音调的声音波形更密集,声音的频率高,低音调的声音的波形稀疏,声音的频率低。 对比分析P34〝小资料〞:人和一些动物的发声和听觉的频率范围,你能得出哪些信息?(试听20 Hz-20190 Hz声波,增强对音调的认识)【二】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1.教师演示:按课本P34图2.2-3方案进行演示; (1) 同一音叉,用力敲击,音叉的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 (2)将钢尺的一端按压在桌沿上,在另一端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钢尺,观察钢尺的振幅,听其响度; (3)结论:物体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幅度越小,响度越小。 2.响度不同的声音,波形有什么不同?(观察响度波形图,提高对声音响度的认识(借助于模拟示波器软件进行演示对比分析) 3.知识延伸:根据实际生活经验我们可以判断:人离发声体越近,会感觉响度越大,离发声体越远,会感觉响度越小。这就是说,响度的大小还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三】探究影响声音的因素——音色 1.做一做:请两位同学分别朗读课本上本节一段相同的文字,朗读时其他同学闭上眼睛听。 (1)我们能不能通过听觉分辨出前后朗读的两位同学是谁呢?

乐音的特性_教案

声音的特性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声音的特性。 2.知道乐音的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3.不同发声体发出乐音的音色不同。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做“音调与频率有关的实验”和“响度与振幅有关的实验”,进一步了解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 2.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1.体会现实世界物体的发声是丰富多彩的,培养学生更加热爱世界、热爱科学的品质。 2.培养学生联系生活、生产和科学技术的意识。 【教学重点】 音调、响度、音色的概念及其相关因素。 【教学难点】 探究决定音调、响度的因素。 【教学方法】 探究法、演示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的情境,引入新课 [师]生活中我们接触到的声音各种各样,千差万别。其中有许多声音让我们感到悦耳、动听。例如:音叉发出的声音、人歌唱的声音、各种乐器的演奏声等,它们都是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物理学中把这类声音叫做乐音。请同学们注意听下面的歌曲(男低音独唱曲、女高音独唱曲),比较这两支歌曲的演唱风格有什么不同? [生甲]前者的演唱声音低沉,后者的演唱声音尖细。 [生乙]前者的演唱是通俗唱法,后者的演唱是民族唱法。[生丙]前者的演唱声音小,后者的演唱声音大。 [生丁]前者的演唱音调低,后者的演唱音调高。 [师]有的声音听起来音调高,有的声音听起来音调低,声音为什么会有音调高低的不同呢?让我们一起来做下面的探究活动。 二、进行新课 [探究]音调和频率的关系。 [师]每组的实验台上备有钢尺,请同学们想办法使钢尺发声。 [生]把钢尺紧压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 [师]使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短一些,注意观察钢尺振动发声时振动得快慢及声音的特点。 [生]钢尺振动得较快,声音尖而细。 [师]使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较长一些,再次拨动,注意要使钢尺两次振动的幅度大致相同,比较两种情况下钢尺振动得快慢和发出的音调。

苏科版八年级1.2 乐音的特性学案(无答案)

一、回顾与检测 1. 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_产生的,振动停止,_______停止。 2. 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__,_______不能传声。 3. 声波具有_______,叫做_______。 4. 如图是小明所做的一个听声的实验,他将衣架悬空挂在细绳的中央,请小华用铅笔轻轻敲打衣架,使声音通过___________传入他的耳朵.接着,小明将细绳绕在手指上,再用手指堵住双耳来听敲打衣架的声音,通过比较发现,固体传声的本领比空气________(强/弱)。 二、学习与解析 知识点一、响度 1.听一听:同样的一首歌,音量大和音量小有什么区别? 学生 姓名 授课教师 班主任 上课时间 月 日 时— 时 主任审批 授课标题 1.2乐音的特性 学习目标 1.知道乐音的三个特征; 2.响度大小跟振幅关系,了解音调的高低跟频率的关系; 3.了解不同的发声体的音色不同。 重点难点 1.重点:声音的三特征及其决定因素; 2.难点:区分声音的音调和响度的不同。

2.定义:声音的强弱(大小)叫做。 3.想一想:怎样可以让鼓发出的声音大一些?特别响时鼓面的振动有何特点?怎样比较鼓面振动幅度的大小? 4.定义:物体振动的幅度叫做,声音的响度和声源的振幅有关。 5._______越大,响度越大。 例1.(2019徐州)课堂发言的同学声音一定要洪亮,这是增大了声音的() A.音调B.音色C.响度D.声速 变式训练:如图,划龙舟比赛,呐喊的鼓手在敲鼓,要增强鼓声的响度,应加 大鼓膜振动的() A. 速度B.幅度C.面积D.快慢 知识点二、音调 1.听一听:同样的一首歌,男低音唱和女高音唱有什么区别?男生和女生说话有什么区别? 2.定义:声音的高低叫做。 3.做一做:将刻度尺的一端紧压在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面,用力拨动刻度尺使它振动,改变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你听到声音的高低有什么变化?刻度尺振动的快慢有有什么变化? 4.定义:①物体振动的快慢叫做,声音的音调和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 ②频率的单位叫做_______,符号是_______,1Hz的物理含义是。 5.影响频率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6.越高,音调越高。 例2.男低音独唱时由女高音轻声伴唱,对二人声音的描述正确的是( )

乐音的特性教学设计

《乐音的特性》教学设计 西安市信德中学 王晓娟

《乐音的特性》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声现象》一章的重点和核心内容。通过本节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实验能力、应用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因为学生刚接触物理不久,所以在实验探究时要指导的细致一些。本节教材中涉及了音调、响度和音色三部分内容,其中频率这个概念比较抽象,应该创设出学生熟悉容易接受的教学情境并与实际生活联系让学生能够且容易理解。另外,学生生活中的实际经验往往将音调和响度两个概念混同起来。我认为响度比音调在生活中更容易接触到,而且响度比音调更加好理解一些。在排除响度的干扰之后,音调更容易理解一些,知识的处理上采取由易到难的方式更为合理。 【学情分析】 声音的知识可以帮助我们解决日常生活中许多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这些发声体所发出声音的特性各不相同。但是学生已有的认识对于声音的特性的有关知识(尤其是音调和响度)十分模糊甚至存在错误理解。以往学生在学习中对音调和响度两个特性总是容易混淆,也总把影响因素混淆。鉴于此种情况,我认为在课堂上能否完成教学任务就看能否顺利改正学生的错误理解,真正理解和区分音调和响度。 【教学理念】 本课设计有两条主线,一是以学生活动为主线,学生通过观察视频、参与游戏、自主探究等创设物理情景,让学生通过直观感受和自主探究体验并熟悉声音的三种不同特征;二是以有效问题为主线,把知识问题化,把

问题情境化,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在合作交流中相互启发,深化对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声音的特性。 ●知道乐音的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游戏声高“大战”让学生掌握“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其中 游戏中的自制泡沫塑料小人“转转”和“换换”让学生会更容易理解“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同时掌握了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转换法。 ●通过小组自主探究实验让学生掌握“音调与频率的关系”;过程中学生 要理解并掌握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控制变量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女子十二乐坊视频播放让学生体会现实世界物体的发声是丰富多 彩的,从而更加热爱世界,热爱科学,热爱生活。 ●通过游戏声高“大战”学会转换法和体会团队合作精神的重要性。 ●通过学生自带部分乐器表演及即兴声乐表演提供了学生自我展示的机会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骨传导知识拓展中大家熟知的音乐家贝多芬的故事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告诉学生应该学习他好学上进、身残志坚的精神。 【教学方法】 探究法、演示法、讨论法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3.2. 乐音的三个特征 教学设计

《乐音的三个特征》教学设计 1.知识与技能 (1).能从日常生活的直接感受中知道乐音有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区别。 2.常 (2).常识性的知道音调的高低与声源振动频率有关,响度的大小与声源的振幅和距声源的远近有关。 (3).知道不同发声体发出乐音的音色不同。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做"音调与频率有关的实验"和"响度与振幅有关的实验",进一步体会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 (2).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现实世界物体的发声是丰富多彩的,培养热爱世界、热爱科学的品质。 (2).培养联系生活、生产和科学技术的意识

1.耳朵“辨”乐器。同学们辨别是何种乐器演奏的? 2.耳朵“辨”人。同学们闭眼辨别是谁在背古诗。 播放录音:梁祝1 (二胡演奏)、梁祝2(小提琴演奏)、梁祝3(古筝演奏) 2.全班同学闭眼,让后面同学背古诗,大家辨别是谁在背诗。 3. 音色音(音品):声音的特色。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形状有关。知识点(四)声波图 练习3:寓言故事中的兔乖乖听见说话和敲门声之后,根据什么没有将门打开? 1. 观察音调不同声音的波形。 2. 观察响度不同声音的波形。 3.观察音色不同声音的波形。 四.课堂小结 五.达标反馈 1.请解释下面几句话中的“声音”各指的是声音的哪个特征? 1)请您讲话声音高一点。() 2)李宁唱歌的声音真好听。() 3)电锯发出的声音很尖。() 2.讨论、回答导入的问题。 1.如图1所示,在四个完全相同的玻璃杯内装有质量不等的同种葡萄酒,用大小相同的力敲击四个玻璃杯会发出不同的声音。这“不同的声音”主要是指声音的() A.音调 B.振幅 C.音色 D.响度 2使用MP3时,调节音量按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频率 A组:完成《课时作业》上本节。 B组: 1.链接生活 1)用水壶往水瓶里倒开水时,凭感觉就可以听出水瓶中水已满,为什么? 2)到商店买瓷器,妈妈会轻轻敲一敲,听一听声音,为什么? 2.自制乐器,在活动课上交流。 C组:物理在线 1.上网查找“曾侯乙编钟”。 2.上网查找了解乐器知识 六、板书设计: 第二节乐音的三个特征 音调:定义:声音的高低。 决定因素:声源的振动频率。 乐音的三个特征响度:定义:声音的大小。 影响因素:声源的振动幅度大小。 距离声源的远近。 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形状有关让学生树立中考意识考意识,感觉中考并不遥远,中考并不困难!

乐音的特性_教案

乐音的特性 教学目标 1.了解声音的响度由什么因素决定,声音的音调由什么因素决定。 2.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声音的三要素,懂得响度,音调和音色的物理意义,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音有关的应用。 3.使学生在学习中体会科学探索的基本方法和过程。通过科学想象和科学推理方法的结合运用,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分析概括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敢于质疑,敢于创新。 教学重难点 了解声音的响度由什么因素决定,声音的音调由什么因素决定。 教学准备多媒体电脑,数码投影仪。 鼓,音叉,发音齿轮,锯条片,泡沫塑料。橡皮筋,白纸,铁皮铅笔盒。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复习声音的三个特性,强化对知识的理解 二、新课教学 1.活动:教师:老师也来露一手,(轻轻地敲击)听到了什么? 学生:鼓声。 教师:如果要使鼓声更响一些,更响一些,我怎样做就行了? 学生:用力就行。(教师请一位学生上台演示) 教师:你做得很好,我们为了能准确地表达声音更响,就用响度来说明它。 (投影闪现:信息快递——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 (对比不同力度敲击的结果) 教师:为什么用力敲击鼓声会更响?我们一起来猜猜其中的原因? 引出响度和什么因素有关? 让学生观察轻敲鼓和重敲鼓时,鼓的什么有区别,引出,振幅。 振幅:物体振动的幅度 学生总结: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2.活动探究决定声音高低的因素。

电子琴伴奏练声:123和123的区别 男生和女生唱歌的区别 尺在桌边振动听声音的高低 观察尺的振动,看出尺振动时的频率不同, 频率:物体每秒振动的次数 单位:赫兹 Hz 频率越快,音调越高 3.音色和发声体的结构,材料有关。 了解应用,闻其声,而知其人等 小结:小结本节课主要内容 三、布置作业 教师:课后请仔细阅读课文,完成课后作业。 板书设计: 乐音的特性 一、响度: 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二、音调 声音的音调与频率有关,频率越快,音调越高。

《乐音和噪声》教案

第二节:乐音和噪声-掌门1对1 一、教学目的 1.能从物理学的角度和环境保护的角度来认识乐音和噪声。 2.知道音调、响度和音色是乐音的三个特征。 3.知道噪声的来源及其危害。 4.知道减弱噪声的途径,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的教育。 二、教具 收录机、发声齿轮、塑料硬片等。 三、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讲述:优美的歌曲同学们都喜欢听,除了丰富人们的文娱生活,还可以使人奋进。但是,对建筑工地的敲击声、混凝土搅拌机的轰隆声、电锯声、机器的轰鸣声等,同学们听起来感到烦燥,心神不安,这些声音都是噪声。我们这节课将知道什么是噪声?噪声是从哪里来的?噪声有什么危害?可以用什么办法来减弱噪声? 进行新课 (1)从物理学的角度来认认识什么是乐音?噪声? (2)为什么有时乐音也是噪声?(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认识噪声) (3)乐音有哪三个特征? (4)城市噪声的主要来源有哪些? (5)举例说明噪声对人们有哪些危害? (6)减弱噪声的途径有哪些? 1.讲解乐音的三个特征: (1)响度:指声音的强弱。讲述"分贝",分贝是计量噪声强弱的单位。讲述后引导学生阅读。 (2)音调:物体在1秒钟内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音调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频率越大,音调越高,频率越小,音调越低。 (3)音色:反应声音的品质和特色。 2. 噪声的危害及控制 (1)学生阅读课文第一段"噪声的来源"后,按四人一组讨论提纲中的(1)、(2)、(3)、(4)问题(讨

论时不限于课文中已提到的事例,各抒已见,畅所欲言,教师巡回倾听学生的讨论情况,并及时给予指导)。然后全班发言,教师进行补充。(板书:从物理学的角度来认识,噪声是发声体无规则地杂乱无章地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认识,凡是干扰人们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2)演示:用充气的气球在干燥的玻璃板上摩擦,其声音听起来人们感到非常不舒服。讲述汽车发动机的轰鸣声、喇叭鸣叫声,商店内招揽顾客收录机大声播放音乐声等,这些都使城市环境受到严重污染,干扰机关、团体的工作人员正常工作,干扰学校正常教学。 (3)教师板书:噪声是当代社会的四大公害之一,危害人们的身心健康。 (4)阅读课文"怎样减弱噪声",请同学们说出减弱噪声的途径。引导学生根据城市建设情况,政府部门采取了在一些街道禁止汽车鸣喇叭的规定,在规定时间内禁止播放高音喇叭、禁止燃放鞭炮、在交通繁忙的十字路口设置噪声计量仪表等措施,都是为了减弱城市噪声,使人们正常地进行工作、学习和有安静的休息环境。(教师板书:减弱噪声的途径是,从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四、小结本课内容 1.从物理学角度和环境保护的角度来认识噪声。 2.噪声是当今社会的四大公害之一,有损人们的身心健康。 3.减弱噪声的途径和政府部门采取控制减弱噪声的措施。 通过本课学习,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中,应做到不影响他人学习、工作和休息,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五、布置作业 1.阅读本课课文,结合自己的平时感受写一篇控制噪声的小论文或一篇有关噪声污染的调查报告。 2.完成练习册自测关 六、说明 1.根据本课内容,将本课作为阅读、讨论课比较适合。指导学生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也是物理课应完成的重要任务之一。在物理课内抓住时机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不一定要集中在某一课内进行,在一些讲授课、实验课等内容中也可适当地指导组织学生阅读。 本课采用学生阅读、讨论的方式来进行,可以训练、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同时又可以使学生在课堂内学得轻松愉快,不感到枯燥乏味,既有兴趣,而又印象深刻。

物理乐音的三个特征教案

3.2 乐音的三个特征 一、目标要求 1.能从日常生活的直接感受中知道乐音有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区别。常识性知道音调的高低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响度的大小与声源振动的振幅和离声源的远近有关,不同发声体发出的音色不同。 2.通过观察声波的图形,初步学习利用仪器进行探究,观察图形进行分析的方法。 3.通过观察波的图形,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科学探究不能光凭人的感观,还要借助于仪器,初步建立利用仪器进行测量的观念。 二、重点和难点 难点音色的认识 三、教学过程 1.情景创设、提出问题 放音乐,提出同样是乐音它们有什么区别的问题。启发学生自己得出声音有大小、高低之分,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是有区别的。然后总结出乐音的三特征。再提出这些特征与声源振动情况有什么关系的问题。 2.过程展开 (1)实验探究音调的高低 组织学生用刻度尺做此实验。然后进行讨论: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同,所发生的振动现象有什么不同?由此听到的声音有什么不同?主观感受的音调高低和刻度尺振动的快慢有什么关系? 再次提出频率的概念,并复习其单位。强调一下音调决定于声源振动的频率,一般情况下声源振动的频率大,主观感受的音调就高。 指导学生阅读“一些声的频率表”,重温人耳可听声的频率范围及其对超声、次声的定义。 (2)设计响度的演示 ①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比较容易猜测到响度与物体振动的幅度有关,因此可以再由学生通过自己设计的实验进行证实,例如利用将一根橡皮筋拉紧,轻轻拨动和重拨听一听所发出的声音有什么区别? ②通过敲响队鼓,敲击由轻逐渐加重,让学生观察鼓面上泡沫塑料小球的跳动的变化,同时听鼓声的变化。启发学生自己得到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③另外,轻轻摇动响铃,使前排学生可听到铃声。后排学生几乎听不见,表明响度还与离声源的距离有关。 (3)音色 播放不同的乐器演奏的同一个调的同一首曲子,让学生区分是什么乐器演奏的,进而向学生提出问题:你是凭什么区分出不同的乐器呢?学生会感性地认识到在音调响度都相同时不同声源发出声音的不同就是音色的不同。 (4)观察声波的图形 观察声波的图形的实验,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比较形象地认识声波,同时引起他们学习的兴趣。 介绍:话筒把声信号转变为电信号,输入示波器后可在荧光屏上显示出相应的图象。通过演示,只要让学生知道看不见的声波可通过仪器显示,借助仪器是科学研究所必需的。 让学生通过观察两个频率不同的音叉发出声的波形,获得具体的感性认识。使学生知道不同频率的声音在波形上有什么区别。然后可让不同的学生在话筒前发声,观察其波形。用

乐音的三个特征教案

第三章第二节乐音的三个特征教案 一、目标要求 知识与能力 1.能从日常生活的直接感受中知道乐音有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区别。 2. 常识性知道音调的高低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响度的大小与声源振动的振幅和离声源的远近有关。 3.不同发声体发出的音色不同。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声波的图形,初步学习利用仪器进行探究,观察图形进行分析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观察波的图形,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科学探究不能光凭人的感观,还要借助于仪器,初步建立利用仪器进行测量的观念。 二、重点和难点 重点:音调和响度的概念。 难点:音色的认识 三、教学过程 1.情景创设、提出问题 放音乐,提出同样是乐音它们有什么区别的问题。启发学生自己得出声音有大小、高低之分,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是有区别的。然后总结出乐音的三特征。再提出这些特征与声源振动情况有什么关系的问题。 2.过程展开 (1)实验探究音调的高低 组织学生用刻度尺做此实验。然后进行讨论: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同,所发生的振动现象有什么不同?由此听到的声音有什么不同?主观感受的音调高低和刻度尺振动的快慢有什么关系? 再次提出频率的概念,并复习其单位。强调一下音调决定于声源振动的频率,一般情况下声源振动的频率大,主观感受的音调就高。 指导学生阅读P43“一些声的频率表”,重温人耳可听声的频率范围及其对超声、次声的定义。 (2)设计响度的演示 ①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比较容易猜测到响度与物体振动的幅度有关,因此可以再由学生通过自己设计的实验进行证实,例如图3-2-2利用将一根橡皮筋拉紧,轻轻拨动和重拨听一听所发出的声音有什么区别? ②通过敲响队鼓,敲击由轻逐渐加重,让学生观察鼓面上泡沫塑料小球的跳动的变化,同时听鼓声的变化。启发学生自己得到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③另外,轻轻摇动响铃,使前排学生可听到铃声。后排学生几乎听不见,表明响度还与离声源的距离有关。 (3)音色 播放不同的乐器演奏的同一个调的同一首曲子,让学生区分是什么乐器演奏的,进而向学生提出问题:你是凭什么区分出不同的乐器呢?学生会感

乐音的特性

1.2声音的特征 一、背景分析 1、学习任务 (1)课标要求:了解音乐的特征 (2)物理方法: 运用“控制变量”的方法,对在探究影响响度和音调大小的因素时,要控制每次尺子伸出桌面长度或拨尺子的力度要相同。 (3)相关知识: 本节内容与音乐联系较大,课前可与音乐教师联系。 2、学情分析 通过音乐课和小学科学课的学习,学生知道声音有大小和高低之分,但由于生活中人们常将声音大说成声音高,学生也就很容易将音调和响度混淆,另外小学科学课中是把“响度”称为“音量”,也没有介绍声音的另一个特征“音色”。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要让学生知道声音的三个特征及相关影响因素,并分清音调和响度。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乐音的三个特征:响度、音调和音色; (2)了解响度大小跟振幅的关系,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3)了解音调的高低跟频率的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4)了解不同的发声体的音色不同。 2·过程与方法 在探究影响音调的因素时,控制每次按尺子的力度要相同,让学生初步体会“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问题的思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声音的三要素学习,培养学生学习声学基础知识兴趣,提高学生音乐审美能力。(2)通过介绍我国的研究声现象方面的成就,渗透中华名族文明史的教育。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探究,知道乐音的三个特征及相关影响因素。 2·教学难点:正确区分音调和响度。 四、教学过程 复习知识: 师: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声音是什么,那么我们主要学习了哪些知识呢? …… 师:好,请——回答一下 生:…… 师:有同学要补充的吗? 生:…… 师:我们上一节课主要学习了物体的振动产生了声音,正在发声的物体称为声源,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声音是一种波,叫声波,声音在空气

八年级物理声音的发生和传播、乐音的特性学案上科版.docx

初二物理声音的发生和传播、乐音的特性学案上科版 【本讲教育信息】 一. 教学内容: 声音的发生和传播、乐音的特性 二. 基本要求: 1.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任何物质都可以充当传播声音的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3. 知道回声及其利用。 4. 知道乐音的三个特性及其决定因素。 三. 重点: 声音的发生与传播及乐音的三个特性 四. 难点: 响度与音调的区分。 【知识要点分析】 1. 发声体在振动。 用手接解自己的喉咙,并发出声音,感受一下。我们发现手有麻的感觉,这是由于声带的振动。看来是因为声带的振动才使我们发出声音。蟋蟀没有声带,它的叫声是靠翅膀的摩擦发生振动而产生的。百灵鸟的叫声是靠气管和支气管之间的鸣膊振动产生的。 2. 声音的传播靠介质。 将一个发声的电铃放入一个大的空瓶中封闭,并与抽气机相连,开始我们还听到清晰的铃声,随着抽气机的工作,电铃的声音也越来越小,最后就听不见了,只看见在不断振动的电铃。这说明电铃仍然在发声,只不过是没有传出来。看来声音的传播需要媒介,真空不能传声。我们把这种媒介称之为介质。我们平时所说的话多数都是靠空气这种介质来传播的。而空气又是由许多气体组成的,所以任何气体都可以充当传播声音的介质。 岸上小朋友的大声的吵嚷,这时在湖边垂为什么不容易上鱼?看来鱼听到了吵嚷声,这个声音是靠空气和水传入鱼的耳朵中的。这说明水也能作为传播声音的介质。科学家做出电子诱鱼器放入网中,鱼通过水听到声音,就会自投罗网。不但水可以传声,而且任何液体都可以充当传播声音的介质。 土电话的游戏同学们都玩过,这说明了固体也能传声。 综上,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任何物质都可以充当传播声音的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3. 声音的传播 声音在不同的物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一般情况下,声音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小于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还与压强和温度有关。只有在1个标准大气压、15摄氏度的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才是340m/s。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大约是1500m/s。在钢铁中的传播速度大约是5200m/s。 4. 乐音与噪声 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区分乐音与噪声: 第一方面,从物理学的角度来区分。凡是那些发声体振动有规律的,发出的都是乐音。而杂乱无章的,无规律的,则是噪声。 第二方面,从环保的角度来区分,凡是那些影响他人正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休息的声音,都是噪声。 5. 乐音的特性

1.2《乐音的特性》第一课时参考教案

二、乐音的特性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声音的三要素:音调、响度、音色。 (2)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响度大小与振幅及发声体距离远近有关,音调的高低与频率有关。 【过程与方法】 组织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响度大小与振幅及发声体距离远近有关,音调的高低与频率有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教师引导组织和学生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学习声乐基础知识的乐趣。(2)通过学习声音的音调和响度,提高学生对乐音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声音的音调、响度及相关影响因素。 【难点】正确区分音调和响度。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导语一 师:请同学们欣赏两首乐曲:二胡独奏曲和笛子独奏曲 (请两位同学上台演奏) 师:请同学们各抒己见。谈一谈听到的两首乐曲,有哪些方面是不同的? 导语二

师(在学生充分发言的基础上):同学们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同一首乐曲声音有强弱,调有高低,构成了丰富多彩的声音。声音与声音有什么不同呢?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一)响度 [做一做]教师用大小不同声音说“同学们好”,要求学生区分两次声音有什么不同? [议一议]学生交流讨论:两次声音一次大,一次小。 [点拨]师:声音大即强,声音小即弱。 [小结归纳](板书) 1.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 [演示]演示敲鼓 [思考]用什么方法使鼓发出的声音更响一些?用什么方法显示鼓面振动幅度的大小呢? 学生思考回答:用较大的力敲击,鼓面振动幅度大,响度大;洒一些碎纸屑在鼓面上,用较大的力敲击,鼓面振动幅度增大,纸屑跳得高,响度增大。 [试一试]如果换音叉做上述实验,情况又会怎样呢? 学生思考回答:用较大的力敲击,音叉振动幅度大,响度大;在音叉旁边用细线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三章 第二节 乐音三特征学案教科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二节乐音三特征学 案教科版 1、说出乐音的特征,解释影响音调和响度的因素,指出不同发声体的音色不同 2、知道音调表示声音的高低,响度表示声音的强弱重点难点区分音调、响度、音色。自主学习 1、是乐音。、________、是乐音的三特征。 2、音调是乐音的,它是由声源的振动决定,声源振动越快,频率,听起来声音尖细,音调越;声源振动越慢,频率,听起来声音低沉,音调越。 3、响度是人耳感觉到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相关,还跟人与声源的有关。 4、由于材料和形状不同,就会构成不同乐器自己特有声音特色,称为,也叫。基础巩固 1、蜜蜂载着花蜜飞行时,它的翅膀平均每秒振动300次,不载花蜜时平均每秒振动440次,有经验的养蜂人能辨别蜜蜂是飞出采花,还是采了蜜回家,养蜂人主要是依据什么特征来辨别的() A、声音的音调不同 B、声音的响度不同

C、飞行路线形状不同 D、飞行高低不同 2、弦乐队在演奏前,演奏员都要调节自己的乐器拧紧或放松琴弦,这样做主要是改变乐器发出声音的()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传播方向 3、“高声呼叫”和“低声细语”,这里的“高”和“低”是指() A、音调高低 B、响度大小 C、音色好坏 D、以上说法都不对 4、振动频率相同的两个乐器,一定有() A、相同的音调 B、相同的响度 C、相同的音色 D、音调、响度相同 5、“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是根据声音的哪个特征来辨别某人的声音的() A、响度

B、音色 C、音调 D、频率 6、我们很容易区分不同乐器演奏的声音,主要依据的是声音的。强化提高 7、往保温瓶里灌水的过程中,听声音就能判断瓶中水位的高低,这是因为() A、随着水位的升高音调逐渐升高 B、随着水位的升高音调逐渐降低 C、灌水过程中音调保持不变响度变小 D、灌水过程中音调保持不变响度变大 8、牛的叫声与蚊子的叫声相比较,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牛叫的声音音调高,响度小 B、牛叫的声音音调高,响度大 C、牛叫的声音音调低,响度大 D、牛叫的声音音调低,响度大 9、(07、镇江)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响鼓也要重锤敲”说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且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B、“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音调高 C、“闻其声知其人”说明可以根据音色来判断说话者 D、“隔墙有耳”说明固体能传声

教科版2020年物理八年级上册第3章《第二节 乐音的三个特征》教案

《第二节乐音的三个特征》教案 教学目标 1.能从日常生活中的直接感受中知道乐音有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区别。 2.知道音调的高低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响度的大小与声源振动的振幅和距声源的远近有关,不同发声体发出的音色不同。 3.通过观察声波的图形,初步学习利用仪器进行探究,观察图形进行分析的方法。 4.通过观察波的图形,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科学探究不能光凭人的感观,还要借助于仪器,初步建立利用仪器进行测量的观念。 教学重点 音调及响度的概念。 教学难点 音调及响度的区分。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闻其声便知其人,说明不用看到我们也能分辨出不同的人来,那么其中蕴含了哪些物理知识呢?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探究《第二节乐音的三个特征》。(板书设计) 二、自学互研 (一)音调 自主阅读教材P42~43,完成下列问题: 1.感受音调。

(1)在小组内说明音调的概念。并请同学用不同的物体发两个音调不同的声音,区别哪个音调更高。 (2)请同学说出“女高音歌唱家”的“高音”的物理意义。 2.探究“音调”。 提出问题:音调跟振动的快慢有什么关系? 猜想与假设:振动越__快__,音调越__高__。 设计实验:设计思路:__用两根长短相同而粗细不同的橡皮筋,或拨动尺子__。 所需器材:__两根长短相同而粗细不同的橡皮筋,尺子__。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实验步骤:__①先拨动绷紧的细橡皮筋,再拨动绷紧的粗橡皮筋,观察振动的快慢,比较音调的高低;②改变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用手拨动尺子,比较尺子振动的快慢和发声的音调__。 记录数据: 表一拨动张紧的橡皮筋 上表请根据实验现象自行填写。 方法指导: 在物理学中:“高”“低”用来描述音调,“大”“小”用来描述响度;但是在生活中,“高”“低”有时描述音调,有时则描述响度。例如:“这么高的音我唱不上去”“女低音歌唱家”中的“高”“低”描述的是音调,“放声高歌”“低声细语”中的“高”“低”描述的是响度。 对照学习目标思考: 1.今天我学到了哪些探究方法? 2.我学到了哪些知识?

乐音的三个特征学案及练习(有答案)

乐音的三个特征 知识点预习 乐音:悦耳的声音 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一、单调 1.什么是音调:音调是指乐音的高低 2.音调的高低与什么有关? 实验探究: 实验一:拿一把塑料尺,让它从木梳的齿上的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你发现了什么现象?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 现象:纸片划过快,发出的音调_______(高) 结论:音调的高低是由物体振动的快慢决定;所以单调是由声源的振动频率决定的。 (1)振动越快,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2)振动越慢,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此外,音调的高低还与声源的形状、尺寸和所用材料等因素有关 一般情况下,物体越粗大长,其振动频率越慢,音调越低 ;物体越细小短,其振动频率越快,音调越高。 3.同步练习: (1)蜜蜂和蝴蝶相比,它们谁飞行时的音调高,为什么? 答:蜜蜂的音调高,因为它振动的频率快。 (2)“男高音歌唱家”和“女低音歌唱家”,这里的“高音”和“低音”指的是什么? 答:这里“高音”和“低音”分别指音调的高低 (3)女同学说话的声音“尖细”,是指女同学声音的音调_高_,这是因为女同学说话时声带振动比较_快_的缘故。成年男子的声带长而厚,振动频率小,只有100~300赫;女子的声带短而薄,振动频率大,一般在160~400赫。少年的声带正在发育,有一段“变音”时期,这个时期应注意保护声带。 (4)“海豚音”很难学,主要是因为声音的单调高 (5)日常生活中,在往水瓶内灌水时,可以通过听声音的方法判断水的多少.随着水面的上升,声音的( B ) A.音调在降低 B.音调在升高 C.响度增加了 D.响度减小了 (6)为了探究音调与什么因素有关,小明设计了下面几个实验,如图所示,你认为不能够完成探究目的是( D ) A.硬纸板接触齿 B.改变钢尺伸出 C.改变薄塑料尺划 D.改变吹笔帽数不同的齿轮桌边的长度过梳子的速度的力度 (7)如图所示,是用示波器显示的不同乐器发出不同声波的波形图,其中频率最大的是()

幼儿园小班社会教案:乐音与噪音

小班社会教案:乐音与噪音 小班社会活动乐音与噪音教案主要包含了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观察记录,活动反思等内容,萌发创造宁静环境的愿望,有初步的环境意识。感受噪声和乐音并会区别,知道噪声的危害。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小班社会活动课,快来看看小班社会乐音与噪音教案吧。 小班社会教案:乐音与噪音 活动目标: 1、萌发创造宁静环境的愿望,有初步的环境意识。 2、感受噪声和乐音并会区别,知道噪声的危害。 3、会用各种形式表达对乐音和噪声的感受。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初步知道什么是乐音、什么是噪声 物质准备:录音机、录有噪声和乐音的音带、笔,制作安静标志的静字剪刀、圆形卡片、小木棍、长方形卡纸等工具和材料. 活动过程 一、感知乐音和噪声. (1)幼儿随着优美的音乐做动作,突然录音机里传出刺耳的电钻声。 (2)幼儿自由议论之后,请他们说说刚才是什么东西发出来的声音?听起来感觉怎样? (3)放录音,请幼儿听听小鸟的叫声,说说听这种声音的感觉。 教师小结:我们把悦耳动听的音乐叫做乐音,把那种刺耳、难听的声音叫做噪声。 二、区别乐音和噪声。 (1)请幼儿听小溪流淌的声音和嘈杂的市场叫卖声的录音,说说哪种是乐音,

哪种是噪声。 (2)请幼儿用动作来表示乐音和噪声。听到乐音时用优美的舞姿来表示,听到噪声时用夸张的表情来表示。 (3)请每一位幼儿自选一种乐器,尝试发出乐音。教师巡回指导,请幼儿说说自己是怎样发出乐音的。 (4)教师用一种乐器演奏出两种声音,请幼儿说说哪种是乐音,哪种是噪声,为什么同样的乐器,演奏同样的节奏,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教师小结:美妙的乐音放大音量后会变成噪声。所以平时我们要控制音量,不要把乐音变成噪声。 三、了解噪声的危害。 你们还听到过哪些噪声?你们喜欢噪声吗?为什么? 四、创造安静的环境。 (1)噪声的危害那么大,我们可以用什么办法来减少噪声呢?哪些地方特别需要安静? (2)启发幼儿大胆想象,利用材料制作安静标志。如在圆形卡片中间画上嘴和手指;在长方形纸上画上睡觉的小朋友,然后插上小木棍做成标牌,在圆形卡片上贴上静字等。 延伸活动 幼儿把自己设计、制作的各种安静标志贴到(或插到)适当的地方,如午睡室、医务室、图书室等处。 观察记录: 活动课乐音与噪音中,我问:噪音会给我们带来什么伤害?子浩大声的回答:人听了,睡觉的时候睡不着,还有耳朵会聋的。子儒不等子浩说完就抢着说:还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二节乐音的三个特征教案

第二节乐音的三个特征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①了解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和音色; ②知道乐音的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③不同发声体发出乐音的音色不同;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做“音调与频率有关的实验”和“响度与振幅有关的实验”进一步了 解、学习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 ②学习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规律,去 解释具体问题; ③培养合作学习的能力,初步的评估和听取反馈意见的意识.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①通过观察、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能力 ②体会现实世界物体的发声是丰富多彩的,更加热爱世界,热爱科学。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研究乐音的音调和响度各与什么因素有关; (2)学习体会科学探究的方法; 难点:感知乐音的音色,理解音色取决于发声体本身; 教学资源 (1)分组探究实验器材:钢尺、橡皮筋、固定橡皮筋的底座(间距可调)、硬塑料片、齿的疏密明显不同的两把木梳 (2)演示实验器材:发音齿轮、木尺、铁架台、细线悬吊的乒乓球、固有频率不同的音叉两个、音叉锤、示波器、小鼓、纸屑 (3)部分学生备的乐器:口琴、小提琴两把、长笛、手风琴、萨克斯管等 (4)多媒体显示屏及反馈练习 乐音的三个特征 教学流程:兴趣导入→实验探究→交流讨论→演示验证→应用举例→测评小结 课堂教学程序

板书设计

第二节乐音的三个特征 音调:定义:声音的高低。 决定因素:声源的振动频率。 乐音的三个特征响度:定义:声音的大小。影响因素:声源的振动幅度大小。 距离声源的远近。 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形状有关

幼儿园小班社会教案:乐音与噪音

幼儿园小班社会教案:乐音与噪音 活动目标: 1、萌发创造宁静环境的愿望,有初步的环境意识。 2、感受噪声和乐音并会区别,知道噪声的危害。 3、会用各种形式表达对乐音和噪声的感受。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初步知道什么是乐音、什么是噪声 物质准备:录音机、录有噪声和乐音的音带、笔,制作“安静”标志的“静”字剪刀、圆形卡片、小木棍、长方形卡纸等工具和材 料. 活动过程 一、感知乐音和噪声. (1)幼儿随着优美的音乐做动作,突然录音机里传出刺耳的电钻声。 (2)幼儿自由议论之后,请他们说说刚才是什么东西发出来的声音?听起来感觉怎样? (3)放录音,请幼儿听听小鸟的叫声,说说听这种声音的感觉。 教师小结:我们把悦耳动听的音乐叫做乐音,把那种刺耳、难听的声音叫做噪声。 二、区别乐音和噪声。 (1)请幼儿听小溪流淌的声音和嘈杂的市场叫卖声的录音,说说哪种是乐音,哪种是噪声。

(2)请幼儿用动作来表示乐音和噪声。听到乐音时用优美的舞姿来表示,听到噪声时用夸张的表情来表示。 (3)请每一位幼儿自选一种乐器,尝试发出乐音。教师巡回指导,请幼儿说说自己是怎样发出乐音的。 (4)教师用一种乐器演奏出两种声音,请幼儿说说哪种是乐音,哪种是噪声,为什么同样的乐器,演奏同样的节奏,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教师小结:美妙的乐音放大音量后会变成噪声。所以平时我们要控制音量,不要把乐音变成噪声。 三、了解噪声的危害。 你们还听到过哪些噪声?你们喜欢噪声吗?为什么? 四、创造安静的环境。 (1)噪声的危害那么大,我们可以用什么办法来减少噪声呢?哪些地方特别需要安静? (2)启发幼儿大胆想象,利用材料制作“安静”标志。如在圆形卡片中间画上嘴和手指;在长方形纸上画上睡觉的小朋友,然后插上小木棍做成标牌,在圆形卡片上贴上“静”字等。 延伸活动 幼儿把自己设计、制作的各种“安静”标志贴到(或插到)适当的地方,如午睡室、医务室、图书室等处。 观察记录: 活动课“乐音与噪音”中,我问:“噪音会给我们带来什么伤害?”子浩大声的回答:“人听了,睡觉的时候睡不着,还有耳朵会聋的……”。子儒不等子浩说完就抢着说:“还有别人在说话的时候不能大声说话,这样别人就听不清楚。”我接着问:“我们应该怎样做,来减少噪音呢?”我特地请子儒回答,她很高兴的回答:“我们讲话的时候要轻轻,别人在讲话时不能插嘴。”我笑着说:“那刚才子浩在讲话的时候你在做什么?”她红着脸这才意识到自己的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