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差数列

等差数列
等差数列

【专题精华】

【教材深化】

题1 一只小鸡在田里捡稻谷吃,第一天捡了1粒,第二天捡了2粒,第三天捡了3粒……,如此下去,到第100天,这只小鸡总共捡了多少粒稻谷?

敏捷思维通过分析我们发现:这只小鸡从第二天开始捡的稻谷个数起,每一天都比前一天多1,一直排列下去,就成了一个1,2,3……100的数列。也就是说,这个数列的首项是1,末项是100,从1到100刚好是100个数,所以项数是100.

全解依照等差数列求和公式可知:

1+2+3+4+…+99+100

=(100+1)×100÷2

=5050(粒)

答:到第100天,这只小鸡总共捡了5050粒稻谷。

拓展探究从上题可以看出,等差数列求和需要知道几个条件:首项、末项、项数。这些条件有时并不能直接知道,需要动脑筋去找找、算算。1.计算下面等差数列的和:

1+3+5+…+97+99

2、计算下面等差数列的和:

2+5+8+…+98+101

3.(2007·第五届小学“希望杯”全国数学邀请赛)计算1+2+…+8+9+10+9++8+…+2+1的和。

题2 求100以内所有能被2整除的数的和。敏捷思维我们把100以内所有能被2整除的数用数列的形式写出来:2、4、6、8、 (98)

100,这是一个等差数列。它的首项是2、末项是100,公差是2,项数为(100-2)÷2+1=50。全解 2+4+6+8+…+98+100

第8讲等差数列

把若干个数依次排成一列称为数列。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个数开始,每相邻的两个数之间的差相等,这种数列称之为等差数列,如1、2、3、4、5、…999、1000,或2、5、8…98、101等等。在等差数列中,数列的第一个数叫“首项”,数列的最后一个数叫“末项”,整个数列总共有几个数叫“项数”,相邻数的差叫“公差”。如上面第一个数列中,首项是1,末项是1000,项数是1000,公差是2-1=1。

本节我们学习等差数列求和的有关知识。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学习和掌握使用几个有关的公式:

1、等差数列的和=(首项+末项)×项数÷2

2、项数=(末项-首项)÷公差+1

3、第N项的数=首项+(项数-1)×公差

4、首项=末项-(项数-1)×公差

=(100+2)×50÷2 =2550 答:100以内所有能被2整除的数的和是2550。 拓展探究 通过分析条件,我们首先把文字题

再根据相关的知识来解决。

1.求自然数中所有两位数的和。

2.求100以内所有能被5整除的数的和。

3

.求100以内所有个位是2的数的和。

【生活数学】 题3 猪八戒把一个大西瓜分成了许多小块,第一次吃了1小块,发现很好吃,以后每次以前一次多吃3块,到了第8次,他一口气吃了22块,正好把整个整个西瓜吃完,那么原来这个西瓜被分成了多少块? 敏捷思维 通过分析,用把文字简化成数字的方法,把猪八戒每次吃的西瓜数一一排列出来:1、4、7、10、13、16、19

、22这是一个等差数列。它的首项是1,末项是22,公差是3,项数是8. 全解 1+4+…+22 =(1+22)×8÷2 =92(块) 答:原来这个西瓜被分成了92块。 拓展探究 应用上面的分析方法,比较每次的变化量都一样时,符合等差数列的特征,可以1.李师傅做一批零件,第一天做了20个,以后每天比前一天多做2个。第15天做了48个,正好做完,这批零件共有多少个?

【感受奥赛】 题4 (2005·小学数学奥林匹克预赛B 卷) 2005+2004-2003-2002+2001+2000-1999-1998+1997+1996-…-7-6+5+4-2005开始,都是先两个数相加,再连续减去两个数,因此,我们可以运用速算的方法,把每四个连续的数分为一组,每组运算的结果都是4,共可以分成2005÷4=501(组)……1(个) 全解 原式=4×501+1=2005 拓展探究 我们要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和区别,采用合适的方法来解决相应的题目。

1.(第四届小学“希望杯”全国数学邀请赛)

计算:100-99+98-97+…+4-3+2-1

2.(第四届小学“希望杯”全国数学邀请赛)

(2+4+6+…+2006)-(1+3+5+…+2005)= 。

3.(2005·浙江省数学活动课夏令营)

2005+2004+2003-2002-2001-2000+…+7+6+5-4-3-2+1= 。 题5 在1949,1950,1951,…,1997,1998这五十个自然数中,所有偶数之和比所有奇数之和多多少?

敏捷思维 根据题意,先找到偶数有1950,1952,1954,…,1998。然后求出它们的和;再找到奇数有1949,1951,1953,…,1997。然后求出它们的和;最后再用它们的和相减。

全解 (1950+1952+…+1998)-(1949+1951+…+1997)×25÷2

=(1950+1998)×25÷2-(1949+1997)×25÷2

=(1950+1998-1949-1997)×25÷2 =2×25÷2

=25

拓展探究通过分析条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根据等差数列的公式进行计算。

1.1995+1994+1993-1992-1991-1990+1989+1988+1987-1986-1985-1984+…+9+8+7-6-5-4+3+2+1 2.有一列数:1,1993,1992,1,1991,1990,1,…,从第三个数起,每一个数都是它前面两个数中大数减小数的差,求从第一个起到第1993个数这1993个数之和。

3.九个连续偶数的和比期中最小的数多232,这九个数中最大的数是多少?

1.计算:11+14+17+…+101

2.计算:(2009+2007+…+3+1)-(2008+2006+2004+…+4+2)

3.(2006·广东省育苗杯数学竞赛)

一个希望小学收到外地捐书800本,计划把

书分给二年级到六年级,每高一年级就多分

10本,按这个计划,分给五年级的图书有

本。

4.(第三届《小学生数学报》优秀小读者评选活动)

1+2-3-4+5+6-7-8+ (2001)

2002-2003-2004+2005= 。5.把一堆苹果分给8个朋友,要使每个人都能拿到苹果,而且每个人拿到苹果个数都不同

的话,这堆苹果至少应该有几个?

6.将自然数排列如下图,第10行第一个是几?

第10行所有数的总和是多少?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

7.2009+2008-2007-2006+2005+2004-2003-2002+…-7-6+5+4-3-2+1=

。8.若干人围成8圈,一圈套一圈,从外向内各圈人数依次少4人.如果最内圈有32人,共有多少?

9.(第四届小学“希望杯”全国数学邀请赛)

1+2+3+…+2006被7除,余数是。10.图中是一个堆放铅笔的V形架,如果最上面一层放60支铅笔.问一共有多少支铅笔?

11.小刚练习口算,他按照自然数排列的顺序从1开始一直往后加,当加到某数时,和是1300,在验算时发现计算时少加了一个数,少加的是哪个数?

12.(2006·“我爱数学杯”数学竞赛初赛)

1+2+3+…+999+1000+1002+1004+……+2004+2006= 。13.(2006·“我爱数学杯”数学竞赛初赛)

1+2+3+…+2010+30+60+90+…+

2010×= 。

14.(2006·浙江省数学活动课夏令营)

有一个由17个自然数组成的等差数列,和是2006。最大一项是。

第8讲等差数列提高卷60分钟·夯基础,求提高,成为奥数明星!

等差数列应用题.题库

等差数列应用题 例题精讲 【例 1】体育课上老师指挥大家排成一排,冬冬站排头,阿奇站排尾,从排头到排尾依次报数。如果冬冬报17,阿奇报150,每位同学报的数都比前一位多7,那么队伍里一共有多少人? 【例 2】一个队列按照每排2,4,6,8人的顺序可以一直排到某一排有100人,那么这个队列共有多少人? 【例 3】有一个很神秘的地方,那里有很多的雕塑,每个雕塑都是由蝴蝶组成的.第一个雕塑有3只蝴蝶,第二个雕塑有5只蝴蝶,第三个雕塑有7只蝴蝶,第四个雕塑有9只蝴蝶,以后的雕塑按 照这样的规律一直延伸到很远的地方,学学和思思看不到这排雕塑的尽头在哪里,那么,第102 个雕塑是由多少只蝴蝶组成的呢?由999只蝴蝶组成的雕塑是第多少个呢? 【巩固】有一堆粗细均匀的圆木,堆成梯形,最上面的一层有5根圆木,每向下一层增加一根,一共堆了28层.问最下面一层有多少根? 【巩固】建筑工地有一批砖,码成如右图形状,最上层两块砖,第2层6块砖,第3层10块砖…,依次每层都比其上面一层多4块砖,已知最下层2106块砖,问中间一层多少块砖?这堆砖共有多少块? 【难度】2星【题型】解答 【例 4】一个建筑工地旁,堆着一些钢管(如图),聪明的小朋友,你能算出这堆钢管一共有多少根吗? 【巩固】某剧院有20排座位,后一排都比前一排多2个座位,最后一排有70个座位,这个剧院一共有多少个座位? 【巩固】一个大剧院,座位排列成的形状像是一个梯形,而且第一排有10个座位,第二排有12个座位,第三排有14个座位,……最后一排他们数了一下,一共有210个座位,思考一下,剧院中间一排有多少个座位呢?这个剧院一共有多少个座位呢?

等差数列(三年级)

第九讲:计算问题(二) ——等差数列1 一、训练目标 知识传递:让学生初步认识等差数列。 能力强化:观察能力、分析能力。 思想方法:配对思想、对比思想。 二、知识与方法归纳 听过德国数学家高斯的故事吗?他8岁时,老师给他和班上的同学出了一道题:“1+2+3+4+5+……+100=?”小高斯很快报出了得数:5050,这个答案完全正确。老师和同学都很惊讶他的速度!小高斯用什么办法算得这么快呢?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高斯所采用的方法——配对求和。 三、经典例题 例1.计算:1+2+3++4+5+6+7+8+9+10 1+4+7+10+13+16+19+22+25+28+31+34解: 例2.计算:1+3+5+7+9+11+13+15+17 1+2+3+4+ …+99+100解:

例3.计算:101+102+103+104+105+106+107+108+109+110解: 体验训练1 计算:101+102+103+ …+129+130 解:101+102+103+ …+129+130 = = = = 例4.计算:1000-1-2-3-4- …-19-20 解: 体验训练2 计算:500-11-13-15-17-19-21-23-25-27-29 解:

例5.计算:10-9+8-7+6-5+4-3+2-1 解: 例6.计算:100-99+98-97+96-95+ …+4-3+2-1 解: 四、内化训练 1.计算: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 解: 2.计算:3+7+11+15+19+23+27+31+35+39+43+47 解:

等差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

2.2 等差数列 第1课时等差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 1.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难点) 2.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应用.(重点、难点) 3.掌握等差数列的判定方法.(重点) [基础·初探] 教材整理1等差数列的含义 阅读教材P36~P37思考上面倒数第二自然段,完成下列问题. 1.等差数列的概念 (1)文字语言: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公差通常用字母d表示. (2)符号语言:a n+1-a n=d(d为常数,n∈N*). 2.等差中项 (1)条件:如果a,A,b成等差数列.(2)结论:那么A叫做a与b的等差中项.(3)满足的关系式是a+b=2A. 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若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都是常数,则这个数列是等差数列.() (2)如果一个无穷数列{a n}的前4项分别是1,2,3,4,则它一定是等差数列.() (3)当公差d=0时,数列不是等差数列.()

(4)若三个数a,b,c满足2b=a+c,则a,b,c一定是等差数列.() (5)方程x2+6x+1=0的两根的等差中项为-3.() 【解析】(1)×.因为若这些常数都相等,则这个数列是等差数列;若这些常数不全相等,则这个数列就不是等差数列. (2)×.因为一个无穷数列前四项构成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往后各项与前一项的差未必是同一个常数1. (3)×.因为该数列满足等差数列的定义,所以该数列为等差数列,事实上它是一类特殊的数列——常数列. (4)√.因a,b,c满足2b=a+c,即b-a=c-b,故a,b,c为等差数列. (5)√.设方程x2+6x+1=0的两根分别为x1,x2,则x1+x2=-6,所以x1, x2的等差中项为A=x1+x2 2=-3.故该说法正确. 【答案】(1)×(2)×(3)×(4)√(5)√ 教材整理2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阅读教材P37思考上面倒数第2行~P38,完成下列问题. 1.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以a1为首项,d为公差的等差数列{a n}的通项公式a n=a1+(n-1)d. 2.从函数角度认识等差数列{a n} 若数列{a n}是等差数列,首项为a1,公差为d,则a n=f(n)=a1+(n-1)d=nd+(a1-d). (1)点(n,a n)落在直线y=dx+(a1-d)上; (2)这些点的横坐标每增加1,函数值增加d个单位. 1.已知等差数列{a n}中,首项a1=4,公差d=-2,则通项公式a n=________. 【解析】∵a1=4,d=-2, ∴a n=4+(n-1)×(-2)=6-2n. 【答案】6-2n 2.等差数列1,-1,-3,…,-89的项数是________. 【解析】由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a n=a1+(n-1)d, 可知-89=1+(n-1)·(-2),所以n=46.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 1.理解并掌握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及其推导过程,体会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与二次函数的关系.(重点) 2.熟练掌握等差数列的五个基本量a1,d,n,a n,S n之间的联系,能够由其中的任意三个求出其余的两个.(重点) [基础·初探] 教材整理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 1.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 已知量首项、末项与项数首项、公差与项数 求和公式S n=n a1+a n 2S n=na1+ n n-1 2d 2.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函数特点 S n=na1+n n-1 2d= d 2n2+? ? ? ? ? a1- d 2n. d≠0时,S n是关于n的二次函数,且无常数项. 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公差为零的数列不能应用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 (2)数列{n2}可以用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求其前n项和S n.() (3)若数列{a n}的前n项和为S n=an2+bn,则{a n}是等差数列.() 【解析】(1)任何等差数列都能应用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 (2)数列{n2}不是等差数列,故不能用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 (3)当公差不为0时,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是关于n的二次函数(常数项为0).【答案】(1)×(2)×(3)√

[小组合作型] 与S n 有关的基本量的计算 (1)已知等差数列{a n }中,a 1=32,d =-1 2,S n =-15,求n 和a n ; (2)已知等差数列{a n }中,S 5=24,求a 2+a 4; (3)数列{a n }是等差数列,a 1=1,a n =-512,S n =-1 022,求公差d ; (4)已知等差数列{a n }中,a 2+a 5=19,S 5=40,求a 10. 【精彩点拨】 运用方程的思想,根据已知条件建立方程或方程组求解,另外解题时要注意整体代换. 【尝试解答】 (1)S n =n ·32+n n -1 2·? ?? ?? -12=-15,整理得n 2-7n -60=0, 解得n =12或n =-5(舍去), 所以a 12=32+(12-1)×? ???? -12=-4. (2)设等差数列的首项为a 1,公差为d , 则S 5=5a 1+ 5×5-1 2 d =24, 即5a 1+10d =24,所以a 1+2d =24 5, 所以a 2+a 4=2(a 1+2d )=2×245=48 5. (3)因为a n =a 1+(n -1)d ,S n =na 1+ n n -1 2 d , 又a 1=1,a n =-512,S n =-1 022, 所以????? 1+n -1d =-512, ①n +1 2n n -1d =-1 022, ② 把(n -1)d =-513代入②得

6、第六讲 等差数列的基本认识

第五讲等差数列的基本认识 1、数列定义 (1) 1,2,3,4,5,6,7,8,… (2) 2,4,6,8,10,12,14,16,… (3) 1,4,9,16,25,36,49,… 若干个数排成一列,像这样一串数,称为数列。 数列中的每一个数称为一项,其中第一个数称为首项,第二个数叫做第二项,以此类推,最后一个数叫做这个数列的末项,数列中数的个数称为项数,如:2,4,6,8, (100) 2、等差数列 从第二项开始,后项与其相邻的前项之差都相等的数列称为等差数列。我们将这个差称为公差,例如:等差数列:3、6、9……96,这是一个首项为3,末项为96,项数为32,公差为3的数列。 3、计算等差数列的相关公式 (1)末项公式:第几项(末项)=首项+(项数-1)×公差 (2)项数公式:项数=(末项-首项)÷公差+1 项数=(第几项-首项)÷公差+1 (3)求和公式:总和=(首项+末项)×项数÷2 例1、求等差数列3,5,7,…的第10项,第100项,并求出前100项的和。 例2、有从小到大排列的一列数,共有100项,末项为2003,公差为3,求这个数列的和。例3、计算:6+7+8+9+……+74+75 例4、在等差数列1、5、9、13、17……401中,401是第几项?第50项是多少?

例5、计算:(2+4+6+......+2000)-(1+3+5+ (1999) 例6、有一堆粗细均匀的圆木,堆成梯形,最上面的一层有5根圆木,每向下一层增加一根,一共堆了28层。最下面一层有多少根? 例7、求100以内(包括100)所有被5除余0的自然数的和。 例8、小王和小胡两个人赛跑,限定时间为10秒,谁跑的距离长谁就获胜。小王第一秒跑1米,以后每秒都比以前一秒多跑0.1米,小胡自始至终每秒跑1.5米,谁能取胜? 课堂练习: 1、求所有除以4余1的两位数的和。 2、已知等差数列15,19,23,……443,求这个数列的偶数项之和与奇数项之和的差是多少?

等差数列综合应用

第六课时 等差数列综合应用 【知识与技能】进一步熟练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和前n 项和公式;了解等差数列的一些性质,并会用它们解决一些相关问题,会利用等差数列通项公式和前n 项和公式研究S n 的最值,初步体验函数思想在解决数列问题中的应用;掌握裂项相消法求数列的和. 【重点难点】 重点:等差数列前n 项和公式的掌握与应用,裂项相消法求数列的和. 难点:灵活运用求和公式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要点梳理 1.等差数列通项公式: *11(1)()n a a n d dn a d n N =+-=+-∈,首项:1a ,公差:d ,末项:n a 变形公式:d m n a a m n )(-+=;m n a a d m n --=; 2.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 1()2n n n a a S += 1(1)2n n na d -=+211 ()22 d n a d n =+-2An Bn =+ (其中A B 、是常数,当0d ≠时,n S 是二次项系数为d 2 ,图象过原点的二次函数.) 3.等差数列的性质 (1)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11(1)n a a n d dn a d =+-=+-是关于n 的一次函数,且斜率为公差d ; (2)若公差0d >,则为递增等差数列,若公差0d <,则为递减等差数列,若公差0d =,则为常数列; (3)当m n p q +=+时,则有q p n m a a a a +=+,特别地,当2m n p +=时,则有 2m n p a a a +=; (4)等差数列{a n }中,其前n 项和为S n ,则{a n }中连续的n 项和构成的数列S n ,S 2n -S n ,S 3n -S 2n ,S 4n -S 3n ,…构成等差.. 数列; (5)设数列{}n a 是等差数列,d 为公差,奇S 是奇数项的和,偶S 是偶数项项的和,n S 是前n 项的和. 若当项数为偶数n 2时, ()11=n n n n S S na na n a a nd ++-=-=-偶奇,11 n n n n S na a S na a ++==奇偶 若当项数为奇数12+n 时, 21(21)(1)1n S S S n a S n a S n S S a S na S n +?=+=+=+?+????=?? -==???? n+1n+1 奇偶奇奇n+1n+1奇偶偶偶 (其中a n+1是项数为21n +的等差数列的中间项); (6){}n a 、{}n b 的前n 和分别为n A 、n B ,且()n n A f n B =,则()2121 =21n n n n a A f n b B --=-; (7)若m S n =()n S m m p =≠,则m n S += ;

等差数列知识梳理

等差数列 【考纲要求】 1.理解等差数列概念. 2.能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识别数列的等差关系,并能用有关知识解决相应的问题. 3.了解等差数列与一次函数的关系. 4.灵活应用等差数列的定义、公式和性质解决数列问题,认识和理解数列与其它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5.掌握常见的求等差数列通项的一般方法; 6.用数列知识解决带有实际意义的或生活、工作中遇到的数学问题 【知识网络】 【考点梳理】 【高清课堂:等差数列382420 知识要点】 考点一、等差数列的定义 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叫做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 要点诠释: (1){n a }为等差数列?1n n a a d +-=(n ∈N ※)?n a -1-n a =d (n ≥2, n ∈N ※ )( d 为常数) (2)等差中项:若三个数a ,x ,b 成等差,则x 称为数a ,b 的等差中项。 任意实数a ,b 的等差中项存在且唯一,为.2 b a + (3)证数列{n a }是等差数列的方法: ① 1n n a a d --=(n ≥2) ( d 为常数); ② n a 为1-n a 和1n a +的等差中项。 考点二、通项公式 1(1)n a a n d =+-(归纳法和迭加法) 要点诠释: ①{n a }为等差数列?n a 为n 的一次函数或n a 为常数?n a =kn+b (n ∈N +) 等差数列 等差中项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应用 等差数列定义

②式中n a 、1a 、n 、d 只要有三个就可以利用方程(组)求出第四个。 ③公式特征:等差数列{n a }中n a =kn+b 是关于n 的一次函数(或常数函数),一次项系数k 为公差d 。 ④几何意义:点(n ,n a )共线;n a =kn+b 中, 当k=d>0时,{n a }为递增数列; 当k=d<0时,{n a }为递减数列; 当k=d=0时,{n a }为常数列。 考点三、通项公式的性质: (1)等差中项:a 、G 、b 成等差数列,则.2 a b G += ; (2)通项公式的推广:+(n m n m a a =-)d (3)若*()m n p q m n p q N +=+∈、、、,则m n p q a a a a +=+; 特别,若2m n p +=,则2m n p a a a += (4)等差数列{}n a 中,若*m n p m n p N ∈、、( 、、)成等差数列,则m n p a a a 、、成等差数列. 【典型例题】 类型一:等差数列的概念、公式、项的性质 例1. (1)-20是不是等差数列0,72 -,-7,……的项?如果是,是第几项?如果不是,说明理由. (2)100是不是等差数列2,9,16,……的项?如果是,是第几项?如果不是,说明理由. 【思路点拨】题中要想判断一数是否为某一数列的其中一项,关键是要看是否存在一正整数n 值,使得n a 等于这一数. 【解析】(1)由题意可知:10a =,72d =- , ∴此数列的通项公式为:7722n a n =- +, 令772022n -=-+,解得477 n N =?, 所以-20不是这个数列的项. (2)根据题意可得:12a =,927d =-=. ∴此数列通项公式为:27(1)75n a n n =+-=-(1n ≥,n N +∈). 令75100n -=,解得:15n =, ∴100是这个数列的第15项.

小学奥数等差数列

一、等差数列的定义 定义:从第二项起,每一项都比前一项大(或小)一个常数(固定不变的数),这样的数列我们称它为等 差数列. 譬如: 2、5、8、11、14、17、20、 从第二项起,每一项比前一项大3 ,递增数列 100、95、90、85、80、 从第二项起,每一项比前一项小5 ,递减数列 关键词: 首项:一个数列的第一项,通常用1a 表示 末项:一个数列的最后一项,通常用n a 表示,它也可表示数列的第n 项。 项数:一个数列全部项的个数,通常用n 来表示; 公差:等差数列每两项之间固定不变的差,通常用d 来表示; 和 :一个数列的前n 项的和,常用n S 来表示 . 二、三个重要的公式 ① 通项公式:递增数列:末项=首项+(项数1-)?公差,11n a a n d =+-?() 递减数列:末项=首项-(项数1-)?公差,11n a a n d =--?() 拓展公式:n m a a n m d -=-?(), n m >() ② 项数公式:项数=(末项-首项)÷公差+1 11n n a a d =-÷+() (若1n a a >); 11n n a a d =-÷+() (若1n a a >). 知识结构 等差数列的基本概念及公式

③ 求和公式:和=(首项+末项)?项数÷2 (思路1) 1239899100++++++ 11002993985051= ++++++++共50个101 ()()()()101505050=?= (思路2)这道题目,还可以这样理解: 23498991001009998973212101101101101101101101 ++++ +++=++++ +++=++++ +++和=1+和倍和即,和 (1001)1002101505050=+?÷=?= 三、一个重要定理:中项定理 1、项数为奇数的等差数列,和=中间项×项数. 譬如:①4+8+12+…+32+36=(4+36)×9÷2=20×9=180, 题中的等差数列有9项,中间一项即第5项的值是20,而和恰等于209?; ② 65636153116533233331089++++++=+?÷=?=(), 题中的等差数列有33项,中间一项即第17项的值是33,而和恰等于3333?. 2、项数是偶数的等差数列,中间一项等于中间两项的平均数。和=中间项×项数. (1) 找出题目中首项、末项、公差、项数。 (2) 必要时调整数列顺序。 重难点

高中数学等差数列教案

课 题:2.2 等差数列(一) 教学目的: 1.明确等差数列的定义,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2.会解决知道n d a a n ,,,1中的三个,求另外一个的问题 教学重点:等差数列的概念,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教学难点:等差数列的性质 授课类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1课时 教 具:多媒体、实物投影仪 内容分析: 本节是等差数列这一部分,在讲等差数列的概念时,突出了它与一次函数的联系,这样就便于利用所学过的一次函数的知识来认识等差数列的性质:从图象上看,为什么表示等差数列的各点都均匀地分布在一条直线上,为什么两项可以决定一个等差数列(从几何上看两点可以决定一条直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上两节课我们学习了数列的定义及给出数列和表示的数列的几种方法——列举法、通项公式、递推公式、图象法和前n 项和公式..这些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反映数列的特点下面我们看这样一些例子: 2. 小明目前会100个单词,他打算从今天起不再背单词了,结果不知不觉地每天忘掉2个单词,那么在今后的五天内他的单词量逐日依次递减为: 100,98,96,94,92 ① 3. 小芳只会5个单词,他决定从今天起每天背记10个单词,那么在今后的五天内他的单词量逐日依次递增为 5,15,25,35,45 ②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看看以上两个数列有什么共同特征?? ·共同特征: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前面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即等差);(误:每相邻两项的差相等——应指明作差的顺序是后项减前项),我们给具有这种特征的数列一个名字——等差数列 二、讲解新课: 通过练习2和3 引出两个具体的等差数列,初步认识等差数列的特征,为后面的概念学习建立基础,为学习新知识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由学生观察两个数列特点,引出等差数列的概念,对问题的总结又培养学生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能力。 (二) 新课探究 1、由引入自然的给出等差数列的概念: 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开始它的每一项与前一项之差都等于同一常数,这个数列就叫等差数列, 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通常用字母d 来表示。强调: ① “从第二项起”满足条件; ②公差d 一定是由后项减前项所得; ③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必须是同一个常数(强调“同一个常数” ); 在理解概念的基础上,由学生将等差数列的文字语言转化为数学语言,归纳出数学表达式:

等差数列的应用

五年级奥数试题(1) 等差数列的应用姓名 1,下图中有多少三角形。 分析:从图上看,独立的三角形有A、B、C、D四个;两两组合的有3个,即AB、BC、CD;三个三个组阁的有ABC、BCD两个;四个组合的有一个即ABCD。那么一共就有4+3+2+1=10(个) A B C D 解:4+3+2+1=10(个)答:共有10个三角形。 2,在一个平面上,两条直线相交,只有一个交点;三条直线相交,最多有3个交点;四条直线相交最多有6个交点;那么20条直线在一个平面上相交最多有多少个交点? 2条 1个交点 3条 3个交点 4条 6个交点 5条 10个交点

1 1+(3-1) 1+2+(4-1) 1+2+3+(5-1)…… 这一组数是一组等差“1”的数列,计算时可以应用求等差数列和的公式进行计算。 解: 1+2+3+……+(20-1)答:20条直线在一个平面上相交最多有190个交点。 3,下图中共有多少个长方形。 分析:按例1的分析方法,用阴影表示沿长和宽,沿长边有4+3+2+1=10(个)长方形,宽边有5+4+3+2+1=15(个)长方形,那么这个图里共有 15×10=150(个)长方形。 解:(4+3+2+1)×(5+4+3+2+1)=150(个) 答:这个图中一共有150个长方形。 4,若干名小学生进行体操训练,排成一个中空方阵,最外层每边12人,共4层,求组成这个方阵的小学生一共有多少人? 分析:方阵问题中每层人数是一个等差为8的数列,也就是外面一层人数比紧邻内层的人数多8。根据题意,求出最外层人数为(12-1)×4=44(人),再根据首项=末项-(项数-1)×公差得最里面层共有:44-(4-1)×8=20(人),继而求出四层总人数为(44+20)×4÷2=128(人) 解:最外层:(12-1)×4=44(人)最里层:44-(4-1)×8=20(人)

小学奥数等差数列资料讲解

一、 等差数列的定义 定义:从第二项起,每一项都比前一项大(或小)一个常数(固定不变的数),这样的数列我们称它为等 差数列. 譬如: 2、5、8、11、14、17、20、L 从第二项起,每一项比前一项大3 ,递增数列 100、95、90、85、80、L 从第二项起,每一项比前一项小5 ,递减数列 关键词: 首项:一个数列的第一项,通常用1a 表示 末项:一个数列的最后一项,通常用n a 表示,它也可表示数列的第n 项。 项数:一个数列全部项的个数,通常用n 来表示; 公差:等差数列每两项之间固定不变的差,通常用d 来表示; 和 :一个数列的前n 项的和,常用n S 来表示 . 二、 三个重要的公式 ① 通项公式:递增数列:末项=首项+(项数1-)?公差,11n a a n d =+-?() 递减数列:末项=首项-(项数1-)?公差,11n a a n d =--?() 拓展公式:n m a a n m d -=-?(),n m >() ② 项数公式:项数=(末项-首项)÷公差+1 等差数列的基本概念及公式

11n n a a d =-÷+() (若1n a a >); 11n n a a d =-÷+() (若1n a a >). ③ 求和公式:和=(首项+末项)?项数÷2 (思路1) 1239899100++++++L 11002993985051=++++++++L 1444444442444444443 共50个101 ()()()()101505050=?= (思路2)这道题目,还可以这样理解: 2349899100 1009998973212101101101101101101101 +++++++=+++++++=+++++++L L L 和=1+和倍和即,和 (1001)1002101505050=+?÷=?= 三、 一个重要定理:中项定理 1、项数为奇数的等差数列,和=中间项×项数. 譬如:①4+8+12+…+32+36=(4+36)×9÷2=20×9=180, 题中的等差数列有9项,中间一项即第5项的值是20,而和恰等于209?; ② 65636153116533233331089++++++=+?÷=?=L (), 题中的等差数列有33项,中间一项即第17项的值是33,而和恰等于3333?. 2、项数是偶数的等差数列,中间一项等于中间两项的平均数。和=中间项×项数. (1) 找出题目中首项、末项、公差、项数。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推导及例题解析

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例题解析 一、等差数列前n 项和公式推导: (1) Sn=a1+a2+......an-1+an 也可写成 Sn=an+an-1+......a2+a1 两式相加得2Sn=(a1+an)+(a2+an-1)+......(an+a1) =n(a1+an) 所以Sn=[n (a1+an )]/2 (公式一) (2)如果已知等差数列的首项为a1,公差为d ,项数为n ,则 an=a1+(n-1)d 代入公式公式一得 Sn=na1+ [n(n+1)d]/2(公式二) 二、对于等差数列前n 项和公式的应用 【例1】 等差数列前10项的和为140,其中,项数为 奇数的各项的和为125,求其第6项. 解 依题意,得 10a d =140a a a a a =5a 20d =125 1135791++++++101012()-????? 解得a 1=113,d=-22. ∴ 其通项公式为 a n =113+(n -1)·(-22)=-22n +135 ∴a 6=-22×6+135=3 说明 本题上边给出的解法是先求出基本元素a 1、d ,

再求其他的.这种先求出基本元素,再用它们去构成其他元素的方法,是经常用到的一种方法.在本课中如果注意到a6=a1+5d,也可以不必求出a n而 直接去求,所列方程组化简后可得 + + 相减即得+, a 2a9d=28 a4d=25 a5d=3 6 1 1 1 ? ? ? 即a6=3.可见,在做题的时候,要注意运算的合理性.当然要做到这一点,必须以对知识的熟练掌握为前提.【例2】在两个等差数列2,5,8,…,197与2,7,12,…,197中,求它们相同项的和. 解由已知,第一个数列的通项为a n=3n-1;第二个数列的通项为b N=5N-3 若a m=b N,则有3n-1=5N-3 即=+ n N 21 3 () N- 若满足n为正整数,必须有N=3k+1(k为非负整数).又2≤5N-3≤197,即1≤N≤40,所以 N=1,4,7,…,40 n=1,6,11,…,66 ∴两数列相同项的和为 2+17+32+…+197=1393 【例3】选择题:实数a,b,5a,7,3b,…,c组成等差数列,且a+b+5a+7+3b+…+c=2500,则a,b,c的值分别为

等差数列(教案)

等差数列(教案) 周起航 教学目标:高考资源网 1、知识目标: 理解等差数列定义,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2、能力目标:高考资源网 培养学生观察、归纳能力,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函数思想、归纳思想并加深认识;通过概念的引入与通项公式的推导,培养学生分析探索能力,增强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 。w-w①通过师生、生生的合作学习,增强学生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增强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②体验从特殊到一般,又到特殊的认知规律,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 理解等差数列概念,探索并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会用公式解决 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学难点: 通项公式的概括、证明以及通项公式推导过程中体现出的数学思想方 法。 教学过程: 上一节咱们学习了数列的一些基本概念,下面咱们来看两个实例:打出幻灯片: w-w*k&s%5在过去的三百多年里,人们分别在下面的时间里观测到了哈雷慧星: 1682,1758,1834,1910,1986,() 问题:你能预测出下一次的大致时间吗? 打出幻灯片:珠穆朗玛峰的图片 问题:珠穆朗玛峰的高度是多少? 另外我们知道随着高度的增加温度会越来越低,下表给出了温度与高度之间的关系(幻灯片),请估计珠穆朗玛峰顶端的温度大约是多少? 这些温度可以构成一个数列:32, 25.5, 19,12.5,6, …, -20. 这样咱们就得到了两个数列: (1)1682,1758,1834,1910,1986,2062. (2)32, 25.5,19,12.5,6, …,-20. 下面再给一个数列: (3)1,4,7,10,13,16,… 思考: (1)这三个数列各自有什么特点? (2)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等差数列的认识与公式运用

知识点拨、等差数列的定义 ⑴先介绍一下一些定义和表示方法 定义:从第二项起,每一项都比前一项大(或小)一个常数(固定不变的数),这样的数列我们称它为等差 数列. 譬如:2、5、8、11、14、17、20、L 从第二项起,每一项比前一项大3,递增数列 100、95、90、85、80、L 从第二项起,每一项比前一项小5,递减数列 ⑵ 首项:一个数列的第一项,通常用a i表示 末项:一个数列的最后一项,通常用a n表示,它也可表示数列的第n项。 项数:一个数列全部项的个数,通常用n来表示; 公差:等差数列每两项之间固定不变的差,通常用d来表示; 和:一个数列的前n项的和,常用S n来表示. 二、等差数列的相关公式 (1)三个重要的公式 ①通项公式:递增数列:末项首项(项数1)公差,a n a1(n 1)d 递减数列:末项首项(项数1)公差,a n a1(n 1)d 回忆讲解这个公式的时候可以结合具体数列或者原来学的植树问题的思想,让学生明白末项其实就是首项加上(末项与首项的)间隔个公差个数,或者从找规律的情况入手.同时还可延伸出来这样一个 有用的公式:a n a m (n m)d, (n m) ②项数公式:项数(末项首项)公差+1 由通项公式可以得到:n (a n a1)d 1 (若a n a1);n (a1 a n) d 1 (若a1 a n). 找项数还有一种配组的方法,其中运用的思想我们是常常用到的. 譬如:找找下面数列的项数:4、7、10、13、L、40、43、46 , 分析:配组:(4、5、6)、(7、8、9)、(10、11、12)、(13、14、15)、L、(46、47、48),注意等差是 3 ,那么每组有3个数,我们数列中的数都在每组的第1位,所以46应在最后一组第1位,4到48有48 4 1 45 项,每组3个数,所以共45 3 15组,原数列有15组.当然还可以有其他的配组方法. ③求和公式:和=(首项末项)项数吃 对于这个公式的得到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 偲路1) 1 2 3 L 98 99 100 1 41004 ( 2 4^ 4 2 3 4 98) 4 4 450 4爭)仙50 5050 等差数列的认识与公式运用

等差数列前n项和性质

精心整理 2.3.2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的性质【学习目标】 1.熟练掌握等差数列前n 项和公式,等差数列前n 项和的性质以及其与二次函数的关系; 2. 在学习等差数列前n 项和性质的同时感受数形结合的基本思想,会由等差数列前n 项和公式求其通项公式. 【自学园地】 1. 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的性质: 已知数列{a n }是等差数列,S n 是其前n 项和. (1)若m ,n ,p ,q ,k 是正整数,且m +n =p +q =2k ,则a m +a n =a p +a q =2a k . (2)a m (3)(4(5(6){pa n +qb n }都是等差数列(p ,q 都是常数),且公差分别为pd 1,d 1,pd 1+qd 2. 2.{}n a 为等差数列?其前n 项和2n S An Bn =+. 3.若数列{}n a 为等差数列{ }n S n ?成等差. 4.等差数列的单调性的应用: (1)当10,0a d ><时,n S 有最大值,n 是不等式100 n n a a +≥??

(2)当10,0a d <>时,n S 有最大值,n 是不等式1 00n n a a +≤??>?的正整数解时取得. (II )当数列中有某项值为0时,n 应有两解.110m m m S S a ++=?=. 5.知三求二问题:等差数列数列前n 项和公式中各含有4个元素:1,,,n n S n a a 与1,,,n S n a d ,已知其中3个量,即可求出另外1个;综合通项公式及前n 项和公式,已知其中3个量即可求出另外2个量. 【典例精析】 1.(1(2(3(4,则项数n (5d . (62.3.4(1(2)问12,,S 中哪个值最大?5中,a 1=-60,6.7.已知正项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且(1)n a n n = +,求n S 8.已知正项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且1(2) n a n n = +,求n S 【巩固练习】 1.一个有11项的的等差数列,奇数项之和是30,则它的中间项是() A.8 B.7 C.6 D.5 2.设n S 是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和,若3613S S =,则612 S S =()

等差数列求和的应用

等差数列求和的应用 等差数列计算公式 通项公式: 第n项=首项+(n-1)×公差项数公式: 项数=(末项-首项)÷公差+1 (1)末项公式:第几项(末项)=首项+(项数-1)×公差 (2)项数公式:项数=(末项-首项)÷公差+1 (3)求和公式:总和=(首项+末项)×项数÷2 (4)前n个奇数的和:1+3+5+…+(2n-1)= n2 (5)前n个偶数的和:2+4+6+…+2n= n2+n 1、有一列数:5,8,11,14,……。①求它的第100项;②求前100项的和。 2、有一串数:1,4,7,10,……,298。求这串数的和。 3、1998+1997-1996-1995+1994+1993-1992-1991+……198+197-196-195 4、1+2+3-4-5-6+7+8+9-10-11-12+……+182+183 5、1+3+5+7+…+99 6、2+4+6+8+…+100 7、21+23+25+27+…+99 8、已知一串数1,5,9,13,17,…,问这串数中第100个数是多少?

9、1971,1981,1991,2001,2011,…,2091,这几个数的和是多少? 10、98+97-96-95+94+93-92-91+…-4-3+2+1 11、1+2-3+4+5-6+7+8-9+…+97+98-99 12、在小于100的自然数中,被7除余3的数的和是多少? 13、已知一列数:1,3,6,10,15,21,…,问第59个数是多少? 14、在一个八层的宝塔上安装节日彩灯共888盏。已知从第二层开始,每一层比下边一层少安装6盏。问最上边一层安装多少盏? 15、能不能把44颗花生分给10只猴子,使每只猴子分的花生颗数都不同? 16、红光电影院有22排座位,后一排都比前一排多2个座位,最后一排42个座位。那么这个电影院一共有多少个座位?

完整版等差数列前n项和教案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掌握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 2?体会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过程; 3?会简单运用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体会倒序相加求和的思想方法; 2.通过公式的运用体会方程的思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结合具体模型,将教材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感受数学的实用性,有效激发学习兴趣,并通过对等差数列求和历史的了解,渗透数学史和数学文化。 【教学重点】 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教学难点】 在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过程中体会倒序相加的思想方法。 【重点、难点解决策略】 本课在设计上采用了由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教学策略。利用数形结合、类比归纳的思想,层层深入,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分析、整理出推导公式的思路,同时,借助多媒体的直观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师生互动、讲练结合,从而突出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教学用具】 多媒体软件,电脑 【教学过程】 一、明确数列前n项和的定义,确定本节课中心任务:

前n 和呢,于数列{a n } :ai, a 2, as, a n ,…我 称ai+且2+23+…+a n 数列{a n } 的前n 和,用Sn 表不,Sn=ai+a2+a3+…+a 如 , Si =ax S 7 =ai+a 24-a 3+ +a 7,下面我们来共同探究如何求等差数列的前 n 项 和。 二、问题牵引,探究发现 问题1:(播放媒体资料情景引入)古算术《张邱建算经》中卷有一道题:今有与人钱,初一人 与一钱,次一人与二钱,次一人与三钱,以次与之,转多一钱,共有百人,问共与几钱? 即:Sioo=l+2+3+ ? +100=? 著名数学家高斯小时候就会算,闻名于世;那么小高斯是如何快速地得出答案的呢?请同 学们思考高斯方法的特点,适合类型和方法本质。 同学们讨论后总结发言:等差数列项数为偶数相加时首尾配对,变不同数的加法运算为 相同数的乘法运算大大提高效率。高斯的方法很妙,如果等差数列的项数为奇数时怎么办 呢? — ...... .... 探索与发现1:假如让你计算从第一人到第21人的钱数,高斯 的首尾配对法行吗? 即计算S2F1+2+3+?+21的值,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发现当 项数为奇数时,首尾配对出现了问题,通过动画演示引导帮助 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为引出倒序相加法做铺垫。 特点: 首项与末项的和: 第2项与倒数第2项的和: 第3项与倒数第3项的和: 1+ 100 = 101, 2 + 99 =101, 3+98 =101, 50+ 51 = 101, 101 X 50 = 5050。 5050 第50项与倒数第50项的和: 于是所求的和是: 1 + 2+3+ ? +100 二 101X50

等差数列前n项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等差数列前n 项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知识目标:1.掌握等差数列前n 项和公式及公式的推导思想. 2.灵活运用等差数列前n 项和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能力目标:1.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 2.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等差数列前n 项和公式的推导、理解及应用. 教学难点:灵活应用等差数列前n 项和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有关问题. 教学方法:启发引导法,结合所学知识,引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现新知识, 从而理解并掌握. 教学过程: 问题情景: 古算书《张邱建算经》中卷有一道题: 今有与人钱,初一人与一钱,次一人与二钱,次一人与三钱,以次与之,转多一钱,共有百人,问共与几钱? 师生共同读题 师:题目当中我们可以得到哪些信息?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生1:第一人给1钱,第二人给2钱,第三人给3钱,以后每个人都比前一个人多给一钱, 共有100人,问共给了多少钱? 师:很好,问题已经呈现出来了,你能用数学符号语言表示吗? 生2:用n a 表示第n 个人所得的钱数,则由题意得: 1231,2,3,a a a ===…,100100a = 只要求出1+2+3+…+100=? 师:你能求出这个式子的值吗? 生2:(犹豫片刻) 1+100=101,2+99=101,3+98=101…50+51=101, 所求的和为101×1002 =5050 . 师:对于这个算法,著名的数学家高斯10岁时曾很快就想出来了. 高斯的算法是:首项与末项的和:1+100=101,

第2项与倒数第2项的和:2+99=101, 第3项与倒数第3项的和:3+98=101, …… 第50项与倒数第50项的和:50+51=101, 于是所求的和是101×1002 =5050 上面的问题可以看成是求等差数列1,2,3,…,n , …的前100项的和. 在上面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所求的和可用首项、末项及项数n 来表示,且任意的第k 项与倒数第k 项的和都等于首项与末项的和,从中你有何启发?我们如何去求一般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 设计意图:通过情景引入活动、任务,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 解释与应用得过程,其作用就在于提升学生的经验,使之连续地向形式的、抽象的数学知识的转变.构筑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与生命体验基础之上的数学课程大大激发了学生“做数学”的热情,数学课变得更生动、更活泼,更能引发学生的兴趣.新教材中增添了一些数学史的知识,从课改的一些举措上我感到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适时掀起数学史的教学盖头。向同学们介绍了《张邱建算经》和高斯及他的算法,讲课的过程中适当插入数学史,为数学教学输入了新鲜血液.培养学生的数学文化,营造浓郁的“人文”氛围. 等差数列前n 项和 设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则12n S a a =++…?n a += 生3:(直接给出公式)由刚才问题的结果可知1()2 n n n a a S += 师:非常好,由具体的推广到一般,这也是研究数学的一种思想方法由特殊到一般,但是这 种方法是猜想、推测,是不完全归纳.数学公式的得出需要严谨的推理过程和相关的理论依据.你能否推导这个公式? 生4:121()()n n n S a a a a -=++++…+?(遇到困惑,最后一组怎样表示?是剩一项还是两 项?) 师:我们再回顾一下刚才解决的问题,共有100项,两两分组正好分为50组, 如果1+2+3+…+101=?n 项时又应如何分组?最后一组应怎样表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