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立体图形

认识立体图形
认识立体图形

《认识立体图形》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通过分类、滚动、看、摸、比较等活动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2、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形的物体,初步感悟相应几何形体在生活中的作用。

3、通过搭一搭活动,让学生在头脑里形成比较清晰的表象,培养孩子的空间观念和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数学交流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四类不同的图形

教学难点:辨别不同几何体的特点

教学准备:教具:演示文稿PPT

学具:学生自己收集的四类立体图形

学前准备:1、将学生收集的物体筛选,把规范的四种立体图形每种各提供1个。

2、上课前,教师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由4名学生组成。排好桌椅,教师在每个小组的桌子上放上一只篮子,每只篮子里都放了各种形状的物品。

教学设计: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过渡:小朋友好,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好朋友,看,谁来了?喜洋洋。喜洋洋今天要来我们班做客,初次见面,它给每一组小朋友带来了一个百宝箱,百宝箱里有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边拿边说。

2、预设:餐巾纸、橡皮、药盒、魔方、骰子、乒乓球、子弹。。。。。。。。。

活动一:分一分

3、点评:这些物体的形状各不相同,你能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吗?”

4、要求:请小组的同学合作,一起把它们分一分(板书:分一分),比一比哪个小组合作又快,又安静,听明白了吗?开始。(PPT屏幕,1、又快2、又安静)

5、点评:这个小组合作的又快,又安静,老师给这个小组奖励一朵花。

6、反馈(1)请看大屏幕,刚才老师把XX小组分的拍了照片,我请这一组的XX 来介绍一下下,你们是怎么分的?为什么把这些物体放在了一起?

预设:他们都是长方形。

点评:你的意思是,在这几个物体中都能找到长方形的面。但是它们不叫长方形,而叫长方体。(板书:长方体)你能快速从你的篮子里找出一个长方体呢?预设:长方体

(3)点评:你知道的真多,它们的形状都是长方体,(板书:长方体)你能快速从你的篮子里找出一个长方体呢?

7、点评:刚才小朋友拿的真准确,喜洋洋把我们今天认识的四位新朋友都画了

下来,你们还能认出来吗?

这是什么图形?(打乱了说)学生说,老师完善板书。

活动二:玩一玩

过渡:小朋友已经认识了这四位新朋友,你们想不想来玩一玩这四种图形,今天的玩是有要求的,图形不能掉地上,只能在桌面上玩(PPT),可以看一看,摸一摸,滚一滚,互相说说有什么发现?看那些组的小朋友会玩有发现(PPT)。听明白了吗?开始。

提问:谁来说一说你有什么发现?

引导:小朋友们刚才在玩的时候,哪个图形最不听话啊?

追问:还有哪个图形也能滚?

提问:剩下的两种图形能滚吗?为什么?

预设:不能,因为它的面都是平平的。

提问:像这样平平的面叫平面,请小朋友把长方体拿出来,一起来摸一摸,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平面,哪个图形也有平面?

预设:圆柱。

小结:小朋友不但会玩而且还有了这么多的发现。

活动三:我是小小设计师(背景音乐)

1、过渡:喜洋洋觉得大家今天表现真棒,特地给大家带来一个礼物,看,它像什么?(火车)有那些图形组成的?

2、我请一个小朋友上来边指边说。

预设:长方体,圆柱,球。

2、那刚才小朋友已经认识了这四种立体图形,你想不想自己来搭一个物体,送给我们的好朋友喜洋洋呢?(搭一搭)

3、要求:4人一小组,用今天认识的4个图形,合作搭一个物体,先商量一下搭什么?商量好后在行动。比一比哪个组最会合作有创意(出示PPT),到时候杨老师会把你们的作品拍下了展示给同学看。

(看着搭差不多了)搭好的小组用行动告诉我,你已经完成了任务了!

4、反馈1:(搭的是城堡的那种,用长正方体放在最下面的):

我请一个小朋友来介绍一下你们一小组你搭的是什么?用了什么图形?

请小朋看这幅图,猜一猜这个小组搭的是什么?

5、提问:为什么搭的物体不一样,但是都把长方体、正方体、圆柱放在下面?因为他们比较稳,他们都有平面。

6、反馈2:接下来我们来看这一组的照片,大家看他们搭的是什么?这个呢?

7、提问:为什么你们这几个小组都把圆柱横着放在下面?

预设:圆柱躺着的时候会滚。

提问:为什么你们要把球放在最上面或者中间?

预设:球会滚动。

点评:你们真是动手又动脑的好孩子。

8、小结:刚才小朋友都是利用图形的特点进行设计的,在这个过程中,大部分的小朋友们都做到了会合作有创意。

过渡:现在老师这里有各种各样的图形,你们还能认出他们吗?

点评:这个圆柱躺着你也认识它,你的小眼睛真亮,这个圆柱扁扁的你也认识,你的观察真仔细,这个长方体细细长长你也认出来,你真厉害!

小结:小朋友真聪明,各种各样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你们都认识了。

活动四:读一读

过渡:最后,我们一起走进小朋友最喜欢的绘本世界,今天杨老师要和大家讲一个《点和线相遇》的故事,在美丽的图形王国里,有着一群可爱的居民,有一天小小的点和长长的线相遇,会发生很多奇妙的事情。

很多点集中在一起,选择其中一个中心点,找出距离中心点相等的点,把这些点用线连接起来这样就成了圆。这四个点,用线连起来,这样就成了一个长方形,这样四个点,用线连起来,就成了正方形。

如果把圆立起来转动的画,圆成为皮球模样的球体,把圆一层层的摞起来形成圆柱,把长方形叠起来就成为了长方体,把正方形叠起来到一定的厚度就成了正方体。

瞧,这条街上大部分的建筑都是长方体的。

看,这是大卫家的厨房,这里面的很多物体都是圆柱比如说。。。。告诉你们啊,动物身体里也有圆柱呢,小猫的骨头的这一部分是圆柱。那图形是人创造的吗?不是的,在很久很久以前的大自然中就已经存在图形了,你看,树是圆柱,无论风从哪个方向吹来它都纹丝不动。像松树的树干是实心的圆柱,竹子是空心的圆柱。

冬眠的动物将身体蜷缩成球体的形状,因为这样可以减少冷空气接触身体的面积,较少的散发热量,其实我们冷的时候也会蜷缩起来,是同样的道理。球很容易滚动,从小珠子到大足球,动物的蛋有的近似球体,有的不是球体。地球是一个非常大的球体,地球虽然滴溜溜的转,但是还好它不会滚走。为什么地球不会滚走呢?为什么大街上大部分的建筑都是长方体?为什么很多容器

都做成圆柱的形状呢?(板书:问号)这些问题等待着小朋友自己去探索发现,你也可以读一读《点和线相遇》这本绘本,从书里找到你想要的答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样。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立体图形》教案

一年级数学《认识立体图形》教案 教材分析: 《认识图形》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P34--P35。是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开始,主要从形状这一角度来使学生初步认识物体和图形。这一单元包括:立体图形的初步认识和平面图形的初步认识。因为现实生活中孩子们接触的大多是立体图形,所以教材把认识立体图形排在平面图形之前。教材在这部分内容的编排上体现了新课标的两大理念:注重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注重在活动中学习知识,通过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自然地完成学习过程,掌握知识。 设计思想: 力求创设一种轻松、自如、和谐的教学氛围,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为教学理念,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努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初步认识四种立体图形,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辨认和区别这四种立体图形。 过程与方法: 通过操作和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辨认这几种物体和图形;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观察能力,建立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生活动,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 教学难点: 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方法: 谈话法、活动法、观察法 学法指导: 仔细观察、合作探究、讨论交流 教学准备: 多媒体、各种立体图形的实物、学生学具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说:同学们,我们每组都有一个装满东西的袋子,这是老师送给你们的礼物,想知道是什么礼物吗?把袋子里的东西倒出来看一看。老师还提出一个要求,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 二、操作感知 1、分一分,揭示概念。 (1)分组活动。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老师巡视。 (2)小组汇报。问:你们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这样分? (3)根据学生的回答,揭示概念。 老师拿出位置、大小、颜色不同的实物直观揭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概念,并板书名称。 2、摸一摸,感知特点。 (1)让学生动手摸一摸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然后把自己的感受和发现在小组内交流。 (2)汇报交流,感知特点 长方体:是长长方方的,有平平的面。 正方体:是四四方方的,有平平的面。 圆柱:是直直的,上下一样粗细,两头是圆的,平平的。 球:是圆圆的。 三、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1、由实物抽象实物图形。 多媒体出示实物图“鞋盒”,引导学生说出它的形状是长方体,然后抽象出

一上:《认识立体图形》教学设计

一上:《认识立体图形》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在分类、观察、动手操作等活动中,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并能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二)过程与方法 在对图形进行分类的活动中渗透分类的思想。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想象、表象思维和语言表达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初步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二、目标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学习图形与几何的开始,学生虽然没有经历系统学习图形知识,但是学生从小就玩积木,在玩的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生活经验。因此本课就从玩积木开始切入,使学生在玩的过程中了解、感知这几种图形的特征。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能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能够正确识别这几种图形。 教学难点:正确区分长方体和正方体。 四、教学准备 形状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积木和实物。 五、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导语:今天开始学习图形。(出示课件)我们和小熊一起来认识图形吧。这些图形很有趣,就像我们小朋友一样,有的很乖,有的很淘气。 【设计意图】通过采用富有童趣的提问方式,给学生创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观察物体,意识到些物体是有区别的,为了解图形的特征做准备。 (二)初步认识图形的本质特征 1.认识球。 (1)找一找:哪种图形最淘气? 为什么认为它最淘气? (2)摸一摸:找出学具中的球摸一摸,发现球的特征:圆乎乎的,可以任意滚动。 (3)贴图:把球画在纸上,就是这样的。 2.认识圆柱。 (1)找一找:哪种图形比较淘气,会顺着一个方形滚动,但不会随意滚动。(2)摸一摸,试一试:在做操作中感受发现圆柱的特征:除了有两个平平的面,侧面是弯的,上下一样粗,可以来回滚动,但不能随意滚动。 (3)贴图:像这样有两个平平的面,一个弯弯的面,并且上、下一样粗的图形叫圆柱。 (4)出示短粗形圆柱:这个图形是圆柱吗?说一说理由吧。 在学生回答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抽象出圆柱的外部特征。平平的面是圆形;上下一样粗;侧面是弯的。 3.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

认识立体图形的教学反思

《认识立体图形》教学反思 东德归小学崔慧艳 本节课是小学低年级数学中数与空间的教学开始,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学习几何概念。本课教学是在学生刚刚入学不久的时间进行,这时候的一年级学生还不具备一定的自控能力,我把本课大部分教学时间都安排学生的操作活动,本节课的目标定为: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初步感知其特征,会辨认这几种形状的物体和图形;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概念;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在教学《认识物体》一课时,课前,我让学生参照教科书上所列举的物体在家里搜集生活中物体,把搜集来的物体摆在一起进行观察,这些物体都是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经常看到的和用到的,比如药盒、火柴盒、茶叶筒、铅笔、吸管、魔方等,然后让孩子们根据形状相同的分为一类,孩子们分的非常好,大部分都分出了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球这样四类。这样组织教学可以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小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上课时,我通过让学生看一看,并把形状相同的放在一起,同学们通过分类后的各类实物,能够感知每种物体的特征,然后把自己带来的物体与相应的几何图形找到朋友。学生通过学习,认识了这些物体,并能准确的判断。紧接着我让学生摸一摸,通过摸一摸我让学生说出了每种物体的特征。然后我又让

孩子们在小组中闭上眼睛摸出各种类型的物体,或者是闭上眼睛通过摸一摸说出它是哪种物体。最后我又让孩子们玩一玩,小组里可以摆一摆、搭一搭,滚一滚。通过本节课,我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观察、操作、讨论的机会,通过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想一想、说一说,让每个学生都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还使学生在玩中进一步巩固各种物体的特点,效果不错。 本节课也有一些难点,认识物体这节课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确实是比较难于理解和掌握的。因为圆柱体有粗细长短之分,学生往往会把它分成不同类型,长方体与正方体又有许多类似,学生又会把它们归为一类。所以仍需在以后的教学中继续加强巩固认识。以下几点还是比较成功的: 1、教学设计思路清晰,练习有层次性。教学时使学生对物体的认识能由具体物品缓缓前进,逐步抽象为数学上的几何图形,并应用图形特征解决实际问题。 2、重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体验,为学生创设了自主探究的空间,让学生在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中由浅入深、由粗到细,逐步探究图形的特征,使探究活动基本做到了有效。 4、观察、操作、讨论、交流多种教学活动相结合,帮助学生在感性经验的支撑下建立起初步的空间观念。 东德归小学崔慧艳 2012年10月

大班认识立体图形教案

大班认识立体图形教案 1 教案一:《认识立体图形》 活动目标: 1、认识简单的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等)知道它们的名称。 2、能在很多的图形中辨认这几个立体图形。 活动准备: 课件,不同形状的积木若干

活动过程: 一、通过观察,发现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不同: 1、出示小朋友搭好的作品,鼓励幼儿说一说:用到了哪些图形? 2、结合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应的图形。 3、引导幼儿观察自己所说的平面图形与搭建作品中的立体图形进行比较发现它们的不同。 二、简单认识立体图形。 1、认识圆柱体。

(1)教师出示圆柱体的积木,请幼儿找一找和图片中的哪个图形是一样的?它叫什么?在桌上顺着一个方向滚动,对幼儿进行提问,发现了什么? (2)教师小结圆柱体的特征:直直的,上下一样粗,两头是圆的,平平的。 2、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 (1)分别出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积木,请幼儿找出和图片上的哪个图形是一样的?它们叫什么?找一找它们都有几个面?(6个平平的面)

(2)请幼儿找出它们的不同点。(长方体:长长方方的,大小不一;正方体:四四方方的大小一样) 三、帮助幼儿巩固对图形的认识: 1、分别出示不同的立体和平面图形幼儿说说名字。 2、教师描述一种图形的特征,幼儿猜出相应图形的名字。 四、幼儿操作: 1、分发幼儿操作用书,请幼儿翻到第14-15页。 2、请幼儿看看14页画面上的积木有哪几种,并进行点数,将玩具卡上的数字取下,贴到方框里。

3、再请幼儿看第15页的画面,引导幼儿从数量和积木种类上判断哪一个是正确的积木造型。 2 教案二:《认识立体图形》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和观察,使幼儿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 2、知道各种立体图形的名称;会辨认这几种物体和图形。

认识立体图形教案

教学目标1、通过实物操作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形体的认识,能分辨它们的形状。, ,2、在观察和触摸中,初步形成立体图像的表象,培养初步空间观念。 3、培养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简单的实践能力。 重点难点重点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形体有初步的认识,能分辨它们的形状。 难点形成立体图像的表象。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师:瞧!这是老师和小朋友们一起收集的废旧物品,现在,我们就用这些物品进行一次拼搭比赛,就象玩积木一样,好不好? 师:那好,在玩之前,请听好老师的要求:请小朋友们一块儿动手拼一拼,摆一摆,合作拼搭出一个你们喜欢的作品,并给它取个名字。老师要看哪个小组最会合作,摆的又快又好。小朋友们可以先商量商量,再动手摆摆看!请大家赶快行动吧! 二、拼摆物体,初步感知。 (学生动手进行拼摆,教师巡回指导) 师:停!小朋友们真棒,摆出了各种各样的作品,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的作品介绍给大家! (学生纷纷举手) 师:噢,都想介绍自己组的作品,我们先从一组开始。你们组选谁来介绍一下你们自己的作品,你们摆的是什么? 一组:我们摆的是城堡。 师:你们的想象力真丰富! 二组:我们摆的是火车。 师:你们的作品很有创意! …… 师:小朋友们在玩的时候,老师发现有的组的小朋友刚开始把这样形状的物品横放着拼搭,可是它总是来回滚动,上面放的物品就掉下来了,后来,有的小组把它竖着放,它就不滚了。那小朋友们在玩的时候,有没有发现其它形状的物品在拼搭的时候,有什么问题? 三、整理物品,感受特征。 看看谁的眼睛亮?谁的手儿巧?(课件) 师:孩子们,从你们摆的作品中,把圆圆的,到处滚动、最不容易摆的物品找出来,放进塑料袋里。再把横着放来回滚动,但竖着放就能站稳的物品找出来。剩下的爱滚动吗?它们都不爱滚动,都很容易摆。小朋友们看看它们的形状是一样的吗?(讨论)把每个面都是正方形的收起来,把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的收起来。 四、分类起名,认识特征 刚才哪些物品的形状也都有自己的名字,让我们更进一步的了解它。(课件认识图形) 师:)今天,老师也想做一个机器人,我想用圆圆的这个物品,做机器人的头,但是它总是滚来滚去的不好固定。那老师还是用海绵胶把它固定好。小朋友们想一想,在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物品也是这样圆圆的爱滚动。 生:……( 课件1) 师:数学家也发现了这样形状的物体最爱滚动,于是就给它们起了个名字,谁来猜猜这样的形状叫什么名字。 板书:球。 (请一个学生上前找出球,贴在黑板上。)师:老师在粘贴机器人的腿和胳膊的时候,就发现如果不小心把这些易拉罐碰倒,它就会来回滚动,有时还能滚掉到地上,但是只要竖着放好,它们就能站稳。老师还发现这样的物体上下同样粗细。那小朋友们想一想,在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物品像易拉罐

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立体图形(立体图形)》教学反思新人教版

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立体图形(立体图形)》教学反思新人教 版 《认识立体图形》是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认识物体和图形》中的教学内容,要求学生认识四种立体图形(包括实物和模型),了解他们的名称和特征,能正确区分和辨别四种物体,为接下来平面图形的认识和学习做好铺垫。备课时,我借鉴教参,查阅优秀教案,上网搜集资料,设计了一堂开放、活泼、符合新课标精神的课,利用分一分、摸一摸、看一看、说一说等自主、活泼的形式,让学生分组动手操作、大胆尝试、自主探索。但是由于很多学生都没有按要求带实物图形来,在上课时有很多同学没能按我的教学设计来进行“摸一摸”,而且一年级的学生还非常的好动好玩,上课时总是把玩物品,标本没有把注意力放在听课上,在分组讨论、探索长方体正方体等的特征时,孩子们用小手摸了,但是不会用完整的语言来描述,后面还算顺利,好歹把这节课上下来了,但是回想起来,这两天一直很郁闷,一直在想着如何搞好上课的常规。上完课后,我进行了深刻反思,觉得导致这堂课失败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学生年龄小,人数多,又加上刚入学不久,第一次上公开课,结果导致出现了预想不到的难以掌控的情形。 2、第一次带如此多的实物来进行教学,对于还没有形成良好上课常规的课堂来讲太难以控制学生的行为。 3、自己驾驭课堂的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4、在教学的引导、提问语言的有效性上还需加强。 以下几点还是比较成功的: 1、教学设计思路清晰,练习有层次性。教学时使学生对物体的认识能由通过课件展示,逐步抽象为数学上的几何图形。 2、重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体验,为学生创设了自主探究的空间。 3、观察、操作、讨论、交流多种教学活动相结合,帮助学生在感性经验的支撑下建立起初步的空间观念。 今后努力的方向: “课堂纪律管理”和“课堂语言的有效性”是我目前存在的两大问题,我会进一步努力,争取获得更大的收获!

【K12学习】幼儿园教案认识立体图形

幼儿园教案认识立体图形 让学生认识立体图形的教案怎么设计?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幼儿园教案认识立体图形,欢迎阅读。 【幼儿园教案认识立体图形一】1.使学生能够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物体和图形,能够识别这几种物体和图形,初步理解相关概念的意义。 2.使学生形成一定的观察能力的操作实践能力。 3.使学生形成一定的合作意识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1.创设情景 师:今天,小兔子想跟来考考大家,他说把你认为形状相同或相似的物品放在一起吗?比一比,哪个小组分得最快,四人小组合作得最好!现在请四人小组一起来试试看! 2. 教学互动活动设计 活动一 师:你们是怎样分的? 生:我们把这些物品分成四组,一组是长长方方的;一组是四四方方的;一组是直直的,像柱子;一组是圆圆的球。 师:跟他一样分的同学举手。 师:那么摸摸看它的表面,你发现了什么呢? 师:你最喜欢哪一种图形呢? 生:乒乓球。

师:我们把像乒乓球这样形状的物品叫做球。大家把球拿出来,摸摸看球的形状是怎么样的? 生:球的形状是圆圆的。 师:放在桌面上轻轻推一推,它能滚动吗? 生:能。 师:球画在纸上是怎么样的呢?大家看一看。把球放回盒子里。 师:现在把球放回盒子里。除了球你还喜欢哪一种图形呢? 生:长方形。 师:这个图形是立体的,所以这个叫长方体。请大家从盒子里拿出长方体。摸摸看长方体的形状是怎么样的? 生1:长长方方的。 生2:这里又是尖尖的。 师:大家摸摸看,它的表面是怎么样的? 生:平平的。 师:我们知道了长方体是长长的,方方的,这里尖尖的,表面平平的。长方体画在纸上是怎么样的呢?大家看一看。 师:长方体放在桌面上轻轻一推能不能滚动呢?自己试试看。 生:不能。 师:现在请大家把长方体放回盒子里。这个是什么图形

认识立体图形(一)教学反思

认识立体图形(一)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小学低年级数学中数与空间的教学开始,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学习几何概念。本课教学是在学生刚刚入学不久的时间进行,这时候的一年级学生还不具备一定的自控能力,我把本课大部分教学时间都安排学生的操作活动,本节课的目标定为: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初步感知其特征,会辨认这几种形状的物体和图形;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概念;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在教学《认识物体》一课时,课前,我让学生参照教科书上所列举的物体在家里搜集生活中物体,但是有些遗憾的是,三班大部分孩子都或多或少的准备了各种物体,而一班只有两个孩子准备了,兴好我也准备了许多教具。一班的孩子自理能力和三班的孩子相比较弱,所以在布置课前准备时我必须要求到位。我让学生四人为一组,把搜集来的物体摆在一起进行观察,这些物体都是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经常看到的和用到的,比如药盒、火柴盒、茶叶筒、铅笔、吸管、魔方等,然后让孩子们根据形状相同的分为一类,孩子们分的非常好,大部分都分出了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球这样四类。这样组织教学可以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小培养学生

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上课时,我通过让学生看一看,并把形状相同的放在一起,同学们通过分类后的各类实物,能够感知每种物体的特征,然后把自己带来的物体与相应的几何图形找到朋友。学生通过学习,认识了这些物体,并能准确的判断。紧接着我让学生摸一摸,通过摸一摸我让学生说出了每种物体的特征。然后我又让孩子们在小组中闭上眼睛摸出各种类型的物体,或者是闭上眼睛通过摸一摸说出它是哪种物体。最后我又让孩子们玩一玩,小组里可以摆一摆、搭一搭,滚一滚。通过本节课,我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观察、操作、讨论的机会,通过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想一想、说一说,让每个学生都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还使学生在玩中进一步巩固各种物体的特点,效果不错。 本节课也有一些难点,认识物体这节课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确实是比较难于理解和掌握的。因为圆柱体有粗细长短之分,学生往往会把它分成不同类型,长方体与正方体又有许多类似,学生又会把它们归为一类。所以仍需在以后的教学中继续加强巩固认识。

幼儿教师下半年工作计划

幼儿教师下半年工作计划 幼儿教师下半年工作计划 时光飞逝,时间在慢慢推演,我们又将迎来新一轮的努力,此时此刻需要为接下来的工作做一个详细的计划了。那么如何做出一份高质量的工作计划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幼儿教师下半年工作计划,欢迎大家分享。 (一)、班级管理 孩子们这学期是在幼儿园生活中的最后阶段,学前班是一个很关键的阶段。为了让幼儿顺利地进入且适应小学的生活,必须培养幼儿的各方面习惯以及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让幼儿学会自理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做为主要培养。 1、第一周没有正式上课,专门训练养成习惯与常规。 2、课余时间多让孩子阅读各类书籍(比如:饭后,阅读活动课等),让孩子养成读书的好习惯。 3、课间时间多与孩子沟通,了解孩子的想法、增加师生间的感情。 4、一周安排两次看故事片或动画片,培养幼儿的`倾听能力与模范故事中有感情的朗读。

5、训练幼儿礼貌用语,做个文明礼貌的好孩子。 6、对行队列的训练及健身操的加强。 7、午休时间的作息要严格遵守,养成午睡的良好习惯。 (二)、卫生保育管理 1、做好消毒工作,确保教室及宿舍的通风对流,让幼儿在舒适的环境下健康地成长。 2、做好每天的晨检检查,做好预防工作。 3、随时注意幼儿的玩具用品,检查看有无携带不安全物品或有无玩具用品损坏导致不安全的情况。 4、培养幼儿的卫生习惯:能自己穿衣服、穿鞋子、叠被子。能当老师的小帮手做一些简单的劳动,比如:擦桌子,洗毛巾及扫地。要求幼儿每周回去帮家人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周一向老师汇报。 5、用餐能够安静且保持桌面及地板干净。 6、让幼儿学会自我保护的意识,比如:不乱玩火、不触摸电、不搞危险动作等。 7、体育活动多让孩子锻炼身体或散步晒晒太阳。 (三)、教学目标与要求 数学:

认识立体图形

《认识立体图形》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通过分类、滚动、看、摸、比较等活动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2、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形的物体,初步感悟相应几何形体在生活中的作用。 3、通过搭一搭活动,让学生在头脑里形成比较清晰的表象,培养孩子的空间观念和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数学交流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四类不同的图形 教学难点:辨别不同几何体的特点 教学准备:教具:演示文稿PPT 学具:学生自己收集的四类立体图形 学前准备:1、将学生收集的物体筛选,把规范的四种立体图形每种各提供1个。 2、上课前,教师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由4名学生组成。排好桌椅,教师在每个小组的桌子上放上一只篮子,每只篮子里都放了各种形状的物品。 教学设计: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过渡:小朋友好,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好朋友,看,谁来了?喜洋洋。喜洋洋今天要来我们班做客,初次见面,它给每一组小朋友带来了一个百宝箱,百宝箱里有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边拿边说。 2、预设:餐巾纸、橡皮、药盒、魔方、骰子、乒乓球、子弹。。。。。。。。。 活动一:分一分 3、点评:这些物体的形状各不相同,你能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吗?” 4、要求:请小组的同学合作,一起把它们分一分(板书:分一分),比一比哪个小组合作又快,又安静,听明白了吗?开始。(PPT屏幕,1、又快2、又安静) 5、点评:这个小组合作的又快,又安静,老师给这个小组奖励一朵花。 6、反馈(1)请看大屏幕,刚才老师把XX小组分的拍了照片,我请这一组的XX 来介绍一下下,你们是怎么分的?为什么把这些物体放在了一起? 预设:他们都是长方形。 点评:你的意思是,在这几个物体中都能找到长方形的面。但是它们不叫长方形,而叫长方体。(板书:长方体)你能快速从你的篮子里找出一个长方体呢?预设:长方体 (3)点评:你知道的真多,它们的形状都是长方体,(板书:长方体)你能快速从你的篮子里找出一个长方体呢? 7、点评:刚才小朋友拿的真准确,喜洋洋把我们今天认识的四位新朋友都画了

认识立体图形教学设计与教案

认识立体图形 教学目的 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初步感知其特征,会辨认这几种形状的物体和图形。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2页,及相应的练习。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深件、图形卡片,各种形状的实物。 教学设计 设疑激情 1.说学具。 a.师导:同学们,瞧谁来了?(出示课件:带音乐的机器人) b.生说:对!机器人叮当想和我们共同学习,还给每个小组的小朋友带来了一篮礼物,想知道有什么吗?赶快打开看看,你认识什么,就给组里的小朋友说什么,每个人都说说。(学生以组为单位说出礼物名称) c.汇报:哪个勇敢的小朋友能大声说说你们的礼物?其他小朋友仔细听,看看你们有不同的吗?(组内小朋友轮流说学具) 2.提要求。 这么多学具中,你们能把“形状相同的”放在一起吗?四个小朋友共同试试看。 [进入新知的学习,设计新,处理话。设计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由儿童喜闻乐见的机器人引入,抓住了“童心”,激发了兴趣。由说“礼物”,使学生身不由己的参与到学习新知的过程中去。从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出发,让他们感到亲切易懂。让学生大胆的尝试将“形状相同的礼物”放在一起,不仅使学生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等各类物体的外观形状有了初步的认识,又培养了学

生观察、比较的能力。] 操作感知 1.分──揭示概念。 a.活动:按教师的提要求,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 b.汇报。 老师:哪个聪明的小朋友说祥你们是怎么分的? 学生:我们把鞋盒、肥皂、药盒、酸奶盒……放在一起;把骰子、魔方、积木……放在一起;把易拉罐、笔筒、铅笔……放在一起;把足球、玻璃球、小皮球、乒乓球放在一起。 教师按学生所说用电脑出示各类实物。 老师:他们是这样分的,和你们一样吗?(其它学生进行补充)。 c.揭示概念。 教师:每种形状的物体它们都有个共同的名字,你知道是什么吗? 学生:我知道酸奶盒、肥皂、鞋盒都叫长方体。 …… 老师按学生所说在电脑分出的各类实物中出示名称: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d.活动。 教师板书:球。问:请你高高举起球,互相看看拿对了吗?放回学具篮中,依次出现:圆柱、正方体、长方体(长方体不放回学具篮) [评析:对于篮子里的“礼物”,学生并不莫生,但像这样的分类生活中遇到的并不多。如果让学生独立分类,还有些困难,教师这里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先组内分,再以小组为单位汇报分的结果,这样既使学生在交流中得到互补,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同时又体验了合作成功的喜悦。] 2.摸──感知特点。 a.感知长方体。 ①活动:请小朋友仔细看一看,摸一摸你你手中的长方体,把你看到的、摸到的长方体先和组里的小朋友说一说。 ②汇报。

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立体图形(立体图形)》教学反思新人教版

《认识立体图形(立体图形)》 《认识立体图形》是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认识物体和图形》中的教学内容,要求学生认识四种立体图形(包括实物和模型),了解他们的名称和特征,能正确区分和辨别四种物体,为接下来平面图形的认识和学习做好铺垫.备课时,我借鉴教参,查阅优秀教案,上网搜集资料,设计了一堂开放、活泼、符合新课标精神的课,利用分一分、摸一摸、看一看、说一说等自主、活泼的形式,让学生分组动手操作、大胆尝试、自主探索.但是由于很多学生都没有按要求带实物图形来,在上课时有很多同学没能按我的教学设计来进行“摸一摸”,而且一年级的学生还非常的好动好玩,上课时总是把玩物品,标本没有把注意力放在听课上,在分组讨论、探索长方体正方体等的特征时,孩子们用小手摸了,但是不会用完整的语言来描述,后面还算顺利,好歹把这节课上下来了,但是回想起来,这两天一直很郁闷,一直在想着如何搞好上课的常规.上完课后,我进行了深刻反思,觉得导致这堂课失败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学生年龄小,人数多,又加上刚入学不久,第一次上公开课,结果导致出现了预想不到的难以掌控的情形. 2、第一次带如此多的实物来进行教学,对于还没有形成良好上课常规的课堂来讲太难以控制学生的行为. 3、自己驾驭课堂的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4、在教学的引导、提问语言的有效性上还需加强. 以下几点还是比较成功的:

1、教学设计思路清晰,练习有层次性.教学时使学生对物体的认识能由通过课件展示,逐步抽象为数学上的几何图形. 2、重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体验,为学生创设了自主探究的空间. 3、观察、操作、讨论、交流多种教学活动相结合,帮助学生在感性经验的支撑下建立起初步的空间观念. 今后努力的方向: “课堂纪律管理”和“课堂语言的有效性”是我目前存在的两大问题,我会进一步努力,争取获得更大的收获!

附答案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 复习卷

1.儿童学科学的内在动机和原动力是( B ) A.受表扬 B.好奇心 C.学本领 D.活动身体 2.要求学前儿童按事物的外形特征或量的差异来进行分类是在哪个年龄阶段( B ) A 2-3 B 3-4 C 4-5 D 5-6 3.不符合客观性要求的观察记录是( A ) A 他对自然角很有兴趣 B 他今天早晨来园后第一件事是观察自然角 C 他在自然角观察了20分钟 D 他今天带来小乌龟放到自然角中 4.幼儿科学教育的结果是( D ) A 儿童学到科学知识 B 儿童探索中的发现 C 儿童在活动中所掌握的方法 D 儿童在科学探索中所产生的变化和发展 5.下列观察活动中,属于长期系统观察的是(B ) A 观察彩虹 B 观察春蚕 C 观察水果 D 观察石头 6.学习使用准确量具进行测量是哪个年龄阶段的教育目标( D ) A 2-3 B 3-4 C 4-5 D 5-6 7.幼儿科学教育的目标是(B ) A 科学教育的依据 B 科学教育的方向 C 科学教育的任务 D 科学教育的结果 8.观察周围自然现象的明显特征这一目标适合于( A ) A 小班 B 中班 C 大班 D 小、中、大班 9.“关心、爱护动植物好周围世界”这一目标适合于(B ) A 小班 B 中班 C 大班 D 小、中、大班 10.科学与技术的区别在于(A) A 科学以认识自然为目的,技术以改造自然为目的 B 科学回答的“是什么”,技术回答的是“为什么” C科学创造新产品,技术是获得新发现 D 科学是把一般原理运用于个别问题,技术是从个别现象上升到一般原理

11.以下科学活动必须运用实验操作活动的是(B) A 植物的生长 B 摩擦起电 C 生命现象 D 水的流动 12.认识“太阳、月亮、星星”是幼儿科学教育的哪方面问题(A) A天文现象 B 自然生态 C 物理现象 D 气候现象 不属于 ...电教媒体特点的是( B ) A.形象生动性 B.注意稳定性 C.时空宽广性 D.媒体多样性 14.在设计正规性科学活动的目标时,要结合活动的具体内容,也就是说活动目标要具有(B ) A.可操作性 B.针对性 C.层次性 D.灵活性 13..属于间接指导的是( B ) A.教师通过同伴的相互学习来实现指导 B.教师通过学习材料的设计来实现指导 C.教师先让儿童自己探索然后再教给他们答案 D.在日常生活中的指导 14.儿童认为花盆不听话才摔碎了,这属于( B ) A.道德方面的自我中心 B.认知方面的自我中心 C.情感方面的自我中心 D.社会方面的自我中心 15.观察、探索事物成长、变化过程的方法称作( D ) A.个别物体的观察 B.个别现象的观察 C.比较观察 D.长期系统观察 17.属于封闭式问题的是( D ) A.“你发现了什么?” B.“它是什么样的?” C.“你有什么办法?” D.“它们一样吗?” 16.学前儿童难以认识的事物是( D ) A.沙、石 B.土 C.水 D.空气 18.关于集体教学活动优越性的表述,错误的 ...是( B ) A.集体活动的学习效率较高 B.在集体活动中,教师的间接指导较多

小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认识立体图形》评课稿

小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 《认识立体图形》评课稿 1.强调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兴趣。上课伊始教师出示了带来的实物,并指出它们都是同学们生活中的好朋友。使学生体会到立体图形与生活的联系,从而对身边与立体图形有关的事物产生兴趣,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因此课堂上学生始终乐此不疲,兴趣盎然,使整个数学学习活动充满了情趣。 2“认识立体图形”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上的,重视学生的感知、体验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这节课中,教师将学习融入到活动中,利用学生感兴趣的活动来解决教学重难点。课堂上安排了大量的动手操作活动,如摸物体、说感觉、给物体分类等等,,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观察、触摸、听讲、讨论、动手操作等活动,使学生的多种感官协调活动起来,让学生在动手、动眼、动嘴、动耳的活动中获得了对立体图形最直观的体验。 3.这节课中,教师还注重把操作与思考有机的结合起来,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操作、去思考、去讨论交流,经历了逐步由直观到抽象的过程,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例如在认识四种立体图形的名称后,请学生推一推、摸一摸、搭一搭,看看这些物体各有什么特征?学生边思考边操作,充分利用手中不同形状的物体进行发现和创造。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利于学生通过对物体的触摸、观察、想象等活动,建立形体的表象,发现图形的特征,积累丰富的感性认识。 4.初步渗透分类的思想。新课开始,教师就请学生把这些物品中“形状相同的”放在一起,学生通过合作操作,把物品分成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四类。不仅使学生初步形成了立体图形的表象,而且渗透了分类的思想,为他们后一部分知识的学习做了铺垫。 5.知觉辨别是形成具体概念的前提和基础,而是让学生顺利进行知觉辨别必须选好概念的例子。现代数学理论主张,选用的概念例子既要有典型性,又要有广泛性,还要有一定的实用性。本课选的例子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生活和学习用品,用这些例子进行教学,不仅激发了学生强烈的观察认识物体和图形的兴趣,而且便于学生对例子进行知觉辨别,为认识物体的特征奠定了基础。 但是,本课所选用的例子数量不够充分,类型也不够广泛。如果教师再多选一些例子,特别是选一些概念的反例,则更有利于学生进行知觉辨别,更有利于学生形成概念。另外,在练习时可设计一个‘拼搭游戏’,让学生利用手中不同形状的物体搭出自己喜欢的作品,

《认识立体图形》教案

第一课时认识立体图形 一、学习目标 (一)学习内容 教科书第34页例题、第35页“做一做”第1、2题以及练习八第1、2题。教材中的例题从现实生活中引出学习内容,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使学生意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然后通过列表的方式让学生把不同的物品分为4类,在此基础上抽象出四种立体图形,而对于每个立体图形教材都按三个层次编排:从实物引入——抽象为一般模型——给出图形名称,最后让学生说出身边哪些物体的形状分别是这四种立体图形,体现数学的应用性。“做一做”第1题通过学生滚动圆柱、推长方体等活动,初步了解各种立体图形的特征;“做一做”第2题通过学生不看实物的情况下,按指定图形名称摸实物的活动加深对所学图形的认识;练习八第1题是以连线的形式将实物和一般模型建立联系;练习八第2题是以数一数的形式要求对各种图形进行辨认。 (二)核心能力 认识立体图形属于“图形与几何”领域中“图形的认识”这一部分的内容,是学生学习“图形与几何”知识的开始,主要是从形状这一角度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如从借助生活中的各种实物、再抽象到一般的模型,最后明示图形的名称,从具体到抽象,逐步实现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 (三)学习目标 通过操作和观察,正确辨认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能说出它们的名称。 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讨论交流,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4种图形的特征,并找出生活中形状与之相同的物体。 (四)学习重点 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这四种立体图形。 (五)学习难点 学生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六)配套资源

实施资源:形状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品以及放置这些用品的用具(纸盒或竹篮)、《认识立体图形》名师教学课件、《认识立体图形》课时作业。 二、学习设计 (一)课前设计 预习任务:“课前准备” 每人准备一些常用的生活物品和学习用品。 (二)课堂设计 1.情境导入,感知形状 (1)看一看:小组成员互相看一看都带来了什么物品,想办法把这些物品管理好。 (2)分一分:组长拿出老师为每个小组准备的学具箱子,组内同学互相看一看,都有什么,它们是什么形状的?,把你们认为形状相同的物品放在一块儿。 (3)想一想:为什么要这几样物品放在一起呢? (4)引课题: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些物体。(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动手分一分,让学生初步感受将外形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渗透分类的思想,在分类的过程中初步感受几何体的外型特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实践探究,认识特征 (1)活动一:摸一摸,滚一滚,玩一玩 先选择喜欢的一种拿在手里,看一看,摸一摸,滚一滚,玩一玩,再交换物体,小组内互相说一说对它们的感受,以小组为单位把这些物体分分类。 并根据你们对它们的认识尝试起个名字。(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观察、操作和体验。) 小组交流每类物体的特点,准备选1名代表发言。 (2)全班交流 ①圆乎乎的,它没有平平的面,在桌上可以任意地滚动,我们把它叫做球。(课件演示,板书:球)

认识立体图形教学反思

认识立体图形教学反思 一年级学生刚从幼儿园的小朋友升为一年级的小学生,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他们采用的思维方式是形象思维为主。怎样让孩子认识生活中的立体图形,并以实物体中抽象出简单的立体图形呢?课前一段时间里,我作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平日里注意收集好生活中的物品以备教具使用,如长方体的牙膏盒、药品盒等,正方体的饼干盒、魔方等,圆柱体的茶盒、茶杯等,球体有乒乓球、皮球等,并在卡片上画出数学模型图,如长方体、圆柱、球的线描立体结构图弄。同时在课前让学生按要求收集好相关生活物品以作学具。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使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同时,体会知识间的联系与区别。学生学习兴趣非常浓厚,在数学活动中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分析比较概括的能力。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反思二:认识立体图形教学反思 认识平面图形的内容编排在《认识立体图形》之后,它通过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关系引入教学。因为在现实生活中学生直接接触的大多是立体图形,随时随地都能看到物体的面。这样就可以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丰富的学习活动帮助其直观认识常见的平面图形。在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三棱柱的基础上,让学生用摸一摸、找一找、画一画等方法,从物体上分离出面,研究面的形状,形成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表象,让学生体会到面在体上。这样安排既蕴含了面与体的关系,使学生在整体上直观认识这几种平面图形,也符合了低年级儿童的认知规律,有利于他们主动地

认识平面图形。教材强调在活动中掌握知识,其设计的若干具有开放性的活动,既可以将学生所需掌握的知识蕴含在活动中,又满足不同特点学生的需要。通过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有利于学生培养空间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又自然地完成学习过程。并且教材选取的题材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生动有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1、强调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兴趣 通过说说生活中在哪儿见过这些平面图形这一问题情境,既引导学生回顾前面学习的立体图形,也自然地过渡到平面图形的认识;更密切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调动了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使学生觉得数学有用,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课堂上学生始终乐此不疲,兴趣盎然。整个数学学习活动充满情趣,有的学生甚至忘了在上课,直接走到其他孩子旁边与他人做一些交流。 反思三:认识立体图形教学反思 《认识立体图形》是小学低年级数学中数与空间的教学开始,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学习几何概念。本课教学是在学生刚刚入学不久的时间进行,这时候的一年级学生还不具备一定的自控能力,我把本课大部分教学时间都安排学生的操作活动,本节课的目标定为: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初步感知其特征,会辨认这几种形状的物体和图形;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概念;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认识立体图形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

认识立体图形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认识立体图形教学目标1.通过操作和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辨认这几种物体和图形。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观察能力,建立空间观念3.通过学生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教学重点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建立空间观念。教学难点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建立空间观念。教学方式观察、讨论、交流及讲解等。教学准备1.6袋各种形状的物体。图形卡片。课时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质疑激情出示实物二、操作感知三、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出示实物图“鞋盒”分别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四、分组活动,体验特征五、全课小节六、游戏导语:同学们,我们每组都有一个装满东西的袋子,这是智慧爷爷送给你们的礼物,想知道是什么礼物吗?把袋子里的东西倒出来看一看。智慧爷爷还提出一个要求,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分一分,揭示概念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教师巡视。问:你们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这样分?学生可能回答分成以下几组:一组是四四方方的;一组是直直的,像柱子;一组是圆圆的球。(3)揭示概念教师拿出位置、大小、颜色不同的实物直观揭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概念,并板书名称。摸一摸,感知特点(1)让学生动手摸一摸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然后把自己的感受和发现在小组内交流(2)学生可能说出:长方体:是长长方方的,有平平的面。正方

体:是四四方方的,有平平的面。圆柱:是直直的,上下一样粗细,两头是圆的,平平的。球:是圆圆的。引导学生说出它的形状是长方体,然后抽象出长方体图形用同样方法出示“魔方”、“茶叶桶”、“足球”等实物图,抽象出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1.记忆想像(1)先让学生辨认,然后把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贴在黑板上,最后再拿出相应的实物。(2)让学生闭上眼睛想一想四种图形的样子(教师说图形,学生想)(3)让学生闭上眼睛按教师的要求摸出四种不同形状的实物(4)先让学生闭上眼睛,然后摸教师给出的一种实物(5)出示位置、大小、颜色不同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3.让学生列举日常生活中见过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1.做“做一做”第1题。(1)让学生拿出长方体和圆柱,放在桌面上玩一玩,使学生发现圆柱会滚动。(2)让学生用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搭一搭。通过搭,使学生明确:球没有平平的面,能任意滚动;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都有平平的面,搭在一起比较隐固。2.游戏:“看谁摸得准”。(1)每小组一人说出物体的名称,其他同学按指定要求摸,看谁摸得准(参照“做一做”第2题)(2)教师说物体。3.数图形。出示练习五的第2题,问:这只小动物是由什么图形拼成的?各用了几个?让学生在教科书上完成。(略)用不同形状的实物能搭出什么来?然后按照自己的想法搭一搭。动手操作,分一分学生回答让学生动手摸一摸然后把自己的感受和发现在小组内交流说一说学生辨认想一想观察后说一说列举日常生活中见过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附教学反思4.1认识立体图形

第四单元认识图形(一) ●教学内容 初步认识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直观认识,感受特征,能够辨认和区别。 ●教材分析 安排了两个例题。 例1教学认识四种立体图形:从实际生活引入,出示了学生熟悉的一些实物,让他们把形状相同的放在一起,分成四类,引出四种立体图形,分别进行认识。最后让学生说一说身边哪些物体与上面这些形状相同,巩固几种立体图形的表象。 在初步认识了四种立体图形后,“做一做”安排了两个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立体图形的特征。 这种活动素材,老师们可以利用,也可以加以改造,如有老师把它改造成摸实物猜形状的活动。总之应该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充分感受立体图形的特征,以便建立清晰的表象。

例2,立体图形的拼组,通过让学生用所学的立体图形进行拼组活动,初步体会各种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一方面进一步体会所学立体图形的特征,另一方面为以后的学习积累一些感性经验。 4.1 认识立体图形 ●教学内容 认识立体图形(第34页)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知道它们的名称,初步感知其特征,会辨认这几种物体和图形。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知道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形状和名称;正确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

球。 ●教学准备 课前收集不同形状的物体、多媒体课件、图形卡片,各种形状的实物的学具袋 ●教学过程 一、情景启发,明确目标 同学们,你们收集到了哪些物体?跟同桌说一说,它们分别是什么形状? 课件展示不同形状的物体。 二、合作探究,达成目标 1.仔细观察,分一分。 (1)分类:把上面的物体分类整理,说说理由。 (2)板书:老师根据学生所说,出示实物,板书名称及图片: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2.结合实际,找一找。 (1)你身边哪些物体与上面这些形状相同? (2)用自己的语言说说每种形状的物体是什么样的。 3.动手操作,摸一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