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膜后脂肪肉瘤的治疗方法

腹膜后脂肪肉瘤的治疗方法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腹膜后脂肪肉瘤的治疗方法

导语:生活中我们每个人的共同愿望就是希望自己能健康快乐的生活,但是有些时候总是事与愿违,总是会出现一些症状,腹膜后脂肪肉瘤就是生活中比较

生活中我们每个人的共同愿望就是希望自己能健康快乐的生活,但是有些时候总是事与愿违,总是会出现一些症状,腹膜后脂肪肉瘤就是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疾病,他严重的威胁着我们的身体健康,许多人在治疗的道路上更是跌跌撞撞的,并不管是精神上还是金钱上都付出了许多,下面一起了解下腹膜后脂肪肉瘤的治疗方法。

腹膜后脂肪肉瘤是一种比较少见的肿瘤,它分为恶性和良性两种,通常情况下,恶性的比较多见。那么导致腹膜后肿瘤的原因有哪些呢?我们应该如何治疗腹膜后肿瘤呢?通过下文来了解一下吧。

腹膜后脂肪肉瘤

原发性腹膜后脂肪肉瘤是指发生在腹膜后间隙的肿瘤,腹膜后肿瘤主要来自腹膜后间隙的脂肪,疏松结缔组织、肌肉、筋膜、血管、神经、淋巴组织等,并不包括原在腹膜后间隙的各器官(肾、胰、肾上腺及输尿管等)的肿瘤,是一种较少见的肿瘤。以恶性居多,约占70%。良性肿瘤以畸胎瘤、神经鞘瘤、纤维瘤为多见,恶性肿瘤以脂肪肉瘤、纤维肉瘤、平滑肌肉瘤、胚胎癌、神经纤维肉瘤和恶性淋巴瘤为多。

腹膜后脂肪肉瘤的病因

病因不清。腹膜后肿瘤有良性和恶性两大类。恶性肿瘤约占60-80%,常见者有脂肪肉瘤,纤维肉瘤,神经纤维肉瘤及恶性淋巴瘤等;良性肿瘤中以纤维瘤,畸胎瘤等为常见。一般而言,腹膜后肿瘤,囊性者常为良性,实质性者多为恶性。

腹膜后脂肪肉瘤的临床表现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治疗脂肪瘤小偏方

治疗脂肪瘤小偏方 其症状的缓解可起到一定的作用的常见的偏方有以下几种: 一用冰块在脂肪瘤的地方不停抹搽用不了多久脂肪瘤就会消失。 二用磁灸或磁铁贴在脂肪瘤处。 三用七个还未成熟的核桃,就是刚结果的那种青核桃,切成薄片泡入两斤蜂蜜中(因为青核桃的核桃皮里含有很多的单啉,此物质就有消除包块的作用),泡了七天之后,就每天喝两次这种蜂糖冲水,坚持下去,就能把身上的脂肪瘤消除。 脂肪瘤是体表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由正常脂肪细胞集积而成,占软组织良性肿瘤的80%左右。无明显特殊病因。常发于皮下,也可以发生在内脏等深部组织。脂肪瘤常呈局限性,有一层极薄的结缔组织包膜,内中即为脂肪细胞。脂肪细胞被结缔组织间隔分开,常呈分叶状。 脂肪瘤有单发和多发性的,常见于四肢、胸、腹部皮下,呈多个较小的圆形或卵圆形结节;也有较大的,较一般脂肪瘤略硬,压之有轻度酸胀感或轻度疼痛,称之为痛性脂肪瘤。此外,尚有一种为对称性脂肪瘤,表现为双侧对称的特点,好发于颈、肩、肘、臂处。颈部体积较大可压迫气管引起呼吸困难,肘和臂处脂肪瘤当写作和坐位时有被动的挤压疼痛等。脂肪瘤诊断并无困难。但应与血管病、淋巴管病、神经纤维瘤等相鉴别。 在治疗上惟一有效方法是手术切除。对于多发者(有的患者可达百余个),也只能先选择影响大的、较疼痛的进行切除。尚无法根治。近年来,有的采用吸脂术,在皮肤上作小切口,插入吸管,去除较大脂肪瘤或局部脂肪过多症,不留显著瘢痕。当然,这也是局部治疗。 中医称为“肉瘤”,认为发病与脾脏有关。因脾的生理功能主肌肉,思虑过度,饮食劳倦,郁结伤脾,脾气不行,津液聚而为痰,痰气郁结而为肿;或因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厚味,致伤脾气,脾失健运之职,痰湿内生,聚结于肌肉消薄之处而发病。 治疗:气虚型宜健脾益气,化痰散结。药用:黄芪30克,人参、当归各15克,茯苓、白术、远志各12克,乌药、香附、木香、贝母、陈皮、川芎各10克,甘草6克,大枣7枚。 气滞型宜疏肝解郁,化痰散结。药用:当归15克,陈皮、赤芍、白芍各12克,乌药、川芎、香附、青皮、木香各10克,甘草6克,大枣5枚,生姜3片。 3、白术10克、云苓15克、浙贝12克、桔梗12克、夏枯草18克、昆布15克、陈皮6克、枇杷叶12克、当归10克、黄芪18克、党参15克、淮山18克、薏苡仁18克功能主治:健脾,化痰,活血化瘀 加减: (1)全身浮肿者,加猪苓15泽泻12 (2)肿瘤坚硬,加山慈菇18莪术12山甲12 (3)大便溏泄者,加肉豆蔻12神曲15广藿香10 成药可用:(1)二陈丸,每次3克,日2次。(2)小金片,每次4片,日3次。外敷可用消瘤膏(硼砂、阿魏各等分,麝香少许,研细后,用大蒜捣烂成膏),醋或姜汁调敷。亦可以生南星、贝母共研细末,鸡蛋清和米醋调敷。尚应注意避免过劳,心情愉快,睡眠充足;生活规律,饮食清淡,多食新鲜蔬菜和水果;严格限制肥甘厚味,戒烟酒。 对于脂肪瘤的治疗不建议采用手术疗法,手术治疗会出现越切越多的局面,可以采用药物治疗,另外除了积极的治疗以外,还可以采用偏方进行辅助治疗。 虽然有的医院说用药物也可以治疗,但用药物治疗的同时,会对身体的其他部位造成伤害,而且,到现在为止,没有那种药物可以彻底的治疗,还是到好点的医院检查清楚后动一下手术,这样根治后也不用在担心。

脂肪瘤病历模板

诉:发现右侧腰部包块1年,明显增大半年。 现病史:患者缘于1年前在无意中发现右侧腰部有一乒乓球大小得包块,质软,边界清,可活动,因忙于劳作,未作彻底治疗,近半年来发现包块明显增大,为求手术治疗,今日来我院就诊,故门诊拟”右侧腰部脂肪瘤"收住入科。病程中无畏寒、有发热,无咳嗽、咳痰。饮食、睡眠及大小便如常。体重无减轻。 仍需治疗得合并疾病情况:无。 既往史:一般健康状况:■良好□一般□差药物过敏史:■无□有: 输血史:■无□有,血型:/ 外伤手术史:无。 传染病史:无。 预防接种史:不详、 其她:/ 个人史:到过传染病流行区:■否□就是: 饮酒:■无□有:平均/两/天,时间/年; 吸烟:■无□有:量/支/天,时间/年 月经史:/ 婚育史:结婚年龄:23岁配偶健康状况:良好、 家族史:亲属患肿瘤史:/ 称呼: /肿瘤名称:/ 其她:/ 体格检查 一般情况:T36.7 ℃,P72 次/分, R 20 次/分, BP117/76mm Hg 体重69kg;发育(■正常□不良) 营养(■良好□中等□不良) 体位自主神志清楚 皮肤:弹性好水肿无黄疸无肝掌无蜘蛛痣无皮疹无淤血无其她:/ 浅表淋巴结肿大:■无□有: 头颈:巩膜黄染:■无□轻□中□重 瞳孔:■等大等圆□不等(左2.5mm,右2.5mm)、对光反射:灵敏 口唇发绀:■无□有颈静脉怒张:■无□有气管:■居中□偏移(□左□右) 甲状腺:■正常□异常: 其她:/ 胸部:胸廓对称呼吸运动正常两肺呼吸音清 心律:■齐□不齐心率72次/分病理性杂音未闻及

乳腺:■正常□异常: 其她:/ 腹部:视诊:外形:■正常□膨隆□蛙状□舟状腹式呼吸:■存在□消失胃(肠)型:■无□有蠕动波:■无□有 腹壁静脉(■无显露□显露□曲张,方向: ) 手术瘢痕:■无□有,部位 其她:/ 触诊:腹肌紧张度(■软□紧张□板样),压痛(■无□有,部位:/ ) 反跳痛(■无□有,部位: ) 肝脏:肋下未触及 胆囊:肋下未触及Murphy征阴性 脾脏:肋下未触及 腹内(壁)肿块:位置/ ,大小/cm×/cm, 质地/,活动度/, 搏动/,压痛/ 其她:/ 叩诊:肝浊音界:■存在□缩小□消失肝上界:右锁骨中线第五肋间 肝区叩痛(■无□有)脾区叩痛(■无□有) 肾区叩痛(■无□有) 移动性浊音:■阴性□阳性其她:/ 听诊:肠鸣音:3—5 次/分□亢进□减弱□消失气过水声(■无□有) 血管杂音(■无□有,部位) 脊柱四肢:脊柱:■正常□畸形: 压痛(■无□有), 部位: 四肢:杵状指(趾)无肢体畸形:无关节:■正常□异常( ) 下肢静脉曲张:无下肢水肿:无下肢溃疡:无下肢坏疽:无直肠肛门:未检。 外生殖器:未检。 神经系统:生理性反射存在,病理性反射未引出。 其她:/ 专科情况 右侧腰部内侧可见一大小约4。0×4.0cm包块,边界清,可滑动,周围无红肿,无压痛,无波动感、 辅助检查 右侧腰部包块彩超检查(2012—02-05我院)提示:右侧腰部包块(考虑为脂肪瘤) 初步诊断:

皮下脂肪瘤介绍及治疗方法(含民间偏方)

螃【精编】皮下脂肪瘤介绍及治疗方法(含民间偏方) 膀1 皮下脂肪瘤皮下脂肪瘤在中医称为痰核。“肉瘤”之名出《干金要方》。多因郁滞伤脾,痰气凝结所致。以皮下肉中生肿块,大如桃、拳,按之稍软,无痛为主要表现的瘤病类疾病。最常见的好发部位为颈,肩,背,臀和乳房是起源于脂肪组织的良性肿瘤,由成熟的脂肪组织所构成。 蒀 1 疾病简介皮下脂肪瘤(lipoma)是脂肪组织的良性肿瘤。由成熟的脂肪组织所构成,凡体内有脂肪存在的部位均可发生。脂肪瘤有一层薄的纤维内膜,内有很多纤维索,纵横形成很多间隔,最常见于颈、肩、背、臀和乳房及肢体的皮下组织,面部、头皮、阴囊和阴唇,其次为腹膜后及胃肠壁等处;极少数可出现于原来无脂肪组织的部位。如果肿瘤中纤维组织所占比例较多,则称纤维脂肪瘤。 薈2 疾病分类根据脂肪瘤的可数目可分为有孤立性脂肪瘤及多发性脂肪瘤二类。此类肿瘤好发于肩、背、臀部、四肢、腰、腹部皮下及大腿内侧,头部发病也常见。位于皮下组织内的脂肪瘤大小不一,大多呈扁圆形或分叶,分界清楚;边界分不清者要提防恶性脂肪瘤的可能。单个称为孤立行型脂肪瘤。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称为多发性脂肪瘤。

膄按部位不同可分为皮下脂肪瘤和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又称错钩瘤)。根据脂肪瘤发生的部位皮下脂肪瘤为扁平或分叶状、质软,边界清楚的皮下限局性肿物。质软,可推动,表面皮肤正常,发展慢,数目多达数百个,常在皮下。血管平滑肌脂肪瘤错钩瘤多发生于各个器官(肾脏,肝脏较为多见)的毛细血管的平滑肌组织之间的脂肪瘤(又称肾错构瘤,肝错钩瘤)。 袂 3 发病原因皮下脂肪瘤指“脂肪瘤致瘤因子”在患者体细胞内也存在一种致瘤因子,在正常情况下,这种致瘤因子处于一种失活状态(无活性状态),皮下脂肪瘤正常情况下是不会发病,但在各种内外环境的诱因影响作用下,这种脂肪瘤致瘤因子的活性处于活跃状态具有一定的活性,在机体抵抗力下降时,机体内的淋巴细胞、单核吞噬细胞等免疫细胞对致瘤因子的监控能力下降,再加上体内的内环境改变,慢性炎症的刺激、全身脂肪代谢异常的诱因条件下,脂肪瘤致瘤因子活性进一步增强与机体的正常细胞中某些基因片断结合,形成基因异常突变,使正常的脂肪细胞与周围的组织细胞发生一种异常增生现象,导致脂肪组织沉积有关,并向体表或各个内脏器官突出的肿块,称之脂肪瘤。[1] 腿4 发病机制皮下脂肪瘤是相当常见的皮肤病灶,由正常脂肪细胞集积而成,占软组织良性肿瘤的 80%左右,无明显特殊病因,常发于

混合型脂肪肉瘤

混合型脂肪肉瘤定义同时具有粘液样/圆形细胞脂肪肉瘤、非典型脂肪瘤样肿瘤(高分化脂肪肉瘤)和去分化脂肪肉瘤的特征或同时具有粘液样/圆形细胞脂肪肉瘤和多形性脂肪肉瘤特征的脂肪肉瘤。ICD-O编码混合型脂肪肉瘤 8855/3 脂肪肉瘤,NOS 8850/3 流行病学真性混合型脂肪肉瘤非常罕见,主要出现在老年人。累及部位大部分混合型脂肪肉瘤发生于腹膜后或腹腔内。纵隔和四肢深部软组织也有报道,但更少见。临床特征患者通常出现无痛性较大包块,有时是偶尔发现的。大体检查根据部位不同,大部分混合型脂肪肉瘤是较大的多结节状肿物,有囊性和实性区域,切面灰黄色。组织病理学目前已经认识到在非典型脂肪瘤样肿瘤(高分化脂肪肉瘤)/去分化脂肪肉瘤中可以出现粘液样区域,尤其在腹膜后和腹腔的病变中较常见。但是,在大部分病例中,这些表现反映了非典型脂肪瘤样肿瘤(高分化脂肪肉瘤)的粘液变性或具有粘液纤维肉瘤样特征的去分化,而并非真性混合型脂肪肉瘤。很少有混合型脂肪肉瘤同时具有粘液样/圆形细胞脂肪肉瘤(具有粘液湖和明显丛状毛细血管的粘液样背景中出现未分化小间叶细胞、单空泡的脂肪母细胞和圆形细胞团)、多形性脂肪肉瘤(具有数量不等的多形性脂肪母细胞的多形性肉瘤形态)和/或非典型脂肪瘤样肿瘤(高分化脂肪肉瘤)(脂肪细胞大小和形状明显不同,有核异型性)的形态特征。所谓的去分化粘液样脂肪肉瘤可能是混合型脂肪肉瘤,同时具有粘液样/圆形细胞脂肪肉瘤和去分化脂肪肉瘤的形态。遗传学在3例混合型脂肪肉瘤的核型中,环状染色体和巨大染色体可以单独出现或与复杂的重排一同出现。也有12q14-15区的扩增,MDM2的扩增更特异。没有TP53的突变。

软组织肉瘤的靶向治疗进展

.综述Review. 软组织肉瘤的靶向治疗进展 任志午 王国文 DOI: 10.3969/j.issn.2095-252X.2015.01.010 中图分类号:R738.6 作者单位:300060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骨与软组织肿瘤科 A review on the advance of individualized therapy targeting soft tissue sarcomas REN Zhi-wu, WANG Guo-wen. Department of Orthopaedic Oncology, Cancer Hospital, Tianjin Medical University, Tianjin, 300060, PRC 【Abstract】 Soft tissue sarcomas are malignant tumors derived from mesenchymal tissues and ectodermal neural tissues, with wide distribution and multi subtypes. Traditional treatment method of soft tissue sarcomas includes surgery, radiotherapy and chemotherapy. The treatment aims to control primary tumors and prevent the transfer of tumors. At present, molecular targeted drugs obtain positive effects in the treatment of common cancers such like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colorectal cancer, etc. Targeted therapeutic strategies suddenly become a new field of cancer treatment. Antitumor drugs inhibit tumor growth by retarding tumor cell proliferation with the interference of tumor development and specific protein essential for the growth. Tumor-targeting drugs have fewer side effects and well tolerance. Currently, there are a variety of targeted drugs used in soft tissue sarcoma treatment. The individualized therapy provides different solutions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tumor subtypes. It will be the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 of soft tissue sarcomas treatment. 【Key words】 Molecular targeted therapy; Antineoplastic agents; Soft tissue neoplasms; Sarcoma 【关键词】 分子靶向治疗;抗肿瘤药;软组织肿瘤;肉瘤 软组织肉瘤 ( soft tissue sarcoma,STS ) 是源于间叶组织和与其交织生长外胚层神经组织的恶性肿瘤,包括除淋巴造血组织外的非上皮组织,即纤维、脂肪、肌肉、间皮以及分布于这些组织中的血管、淋巴管和外周神经,多位于四肢、躯干和腹膜后等部位,占成人恶性肿瘤的 1%,儿童肿瘤的 10% [1]。其主要特点为:分布广、类型多。根据世界卫生组织 (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 ) 的分类,STS 具有 60 多种亚型,许多亚型易形成假包膜而被误认为良性 [2]。其血行转移多见,易转移至肺。不表现为原位肿瘤,偶有软组织良性肿瘤转为恶性肿瘤,恶性外周神经鞘瘤除外。发病罕见、肿瘤异质性强、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少。 一、传统治疗方法 初发 STS 的传统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放疗和化疗,治疗的目标为控制原发灶及预防肿瘤的转移。治疗方式的选择取决于肿瘤的诊断和分期。在传统治疗手段中,外科手术仍占主导地位,强调广泛切除和三维切除,但 30%~50% 出现局部复发和 ( 或 ) 远处转移,最终导致患者的死亡。基于仅有较少比例的病例可以实现广泛切除,有学者通过术前或术后放疗降低局部的复发率,但关于放疗与手术的时机还存在争议 [3]。术前放疗可用于肿瘤范围广泛的病例,以获得 I 期完整切除的可能;术后辅助放疗的目的在于降低术区局部的复发率。目前通过手术联合放疗的方式,肢体 STS 的局部控制率可达到 80%~90%,而躯干部位的肿瘤由于手术和放疗难以实施则预后较差 [4]。化疗在 STS 治疗中的地位亦未达成共识,由于 STS 是异质性非常明显的肿瘤,不同的组织学类型、不同的部位、不同的病理分级和肿瘤的大小可能对化疗有着不同的效果。一直以来缺乏化疗能改善总生存率的 I 类证据,并且作为辅助治疗,化疗的重要性未得到广泛肯定。有证据表明,在横纹肌肉瘤、血管肉瘤、滑膜肉瘤及脂肪肉瘤中均存在化疗有效的方案或药物 ,但均缺乏大宗病例报道或前瞻性临床研究 [5-7]。 二、靶向治疗 近年来,抗肿瘤靶向药物作为新的治疗手段,成功地应用于多种类型肿瘤的治疗当中。传统细胞毒化疗药物主要通过抑制细胞分裂产生抗肿瘤作用。抗肿瘤靶向药物则通过干扰肿瘤发展及其生长所必需的特定蛋白而阻滞肿瘤细胞增殖,虽然在这些蛋白中也可能存在于正常组织,但在肿瘤中却多已变异或呈过度表达状态。抗肿瘤靶向药物可简单分为单克隆抗体和小分子抑制剂两大类。而靶向药物的靶点蛋白可以是细胞分化群表面标志物 ( 如 CD20 ) 或生长因子相关蛋白 ( 如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 epi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 vascular

平滑肌肉瘤

平滑肌肉瘤是源于肠壁平滑肌、肠壁血管平滑肌或肠壁粘膜肌的恶性间叶组织肿瘤,占所有软组织肿瘤的5%~10%。其中以直肠最多见,约占大肠平滑肌肉瘤的85%。 临床上,平滑肌肿瘤良、恶难辨,主要在于组织学形态有时与生物学行为不安全一致,常出现形态学良性、生物学行为恶性的现象。平滑肌肉瘤除局部浸润邻近器官和组织外,血行播散是最主要的途径。 临床表现? 软组织平滑肌肉瘤常发生于中、老年患者,40-60岁年龄段高发。年轻人也可发生,儿童罕见。可发生于腹膜后(是承认最常见的腹膜后恶性肿瘤)、外周软组织(最常见于下肢,尤其是大腿部)或大血管壁(主要是中等或大静脉)。腹膜后区时最为常见的发病部位,肿瘤较大,主要见于女性。发生于周围软组织和大血管者多见于男性。软组织平滑肌肉瘤常表现为肿物,发生于腹膜后者可有疼痛。下腔静脉的平滑肌肉瘤症状与肿瘤部位有关,位于下腔静脉上部者阻塞肝静脉,引起Budd-Chiari综合征,表现为肝大、黄疸和腹水;位于下腔静脉中部者可阻塞肾静脉,使肾功能受损;发生于下腔静脉下部和下肢大静脉可引起下肢水肿。 症状体征 此病早期常无任何症状;随着瘤体增大,压迫肠壁周围组织,影响排便功能,可出出现便秘和排便不畅,肿瘤位齿线上方,接近肛管时,可有肛门痛,压迫周围器官时在男性出现排尿异常,骶尾部或下肢痛、乏力。肿瘤发生溃疡,即出现便血,便频和里急后重感。 早期不影响粘膜。瘤增大后常有粘膜溃疡并出现类似溃疡病症状。 病理生理 平滑肌肉瘤好发于胃底、体部,源于胃壁肌层,源于粘膜肌及血管的平滑肌者少见。它向浆膜下或黏膜下膨胀及浸润性生长,成圆形或分叶状包块,早期不影响粘膜。瘤增大后常有粘膜溃疡并出现类似溃疡病症状,制酸剂可缓解症状。 饮食原则 平滑肌肉瘤的诊疗措施越来越多,包括切除术、放化疗,而有些时候,这些措施却无法减轻平滑肌肿瘤细胞瘤患者的痛苦,事实上是因为没有找到康复的真正原因就是体液是酸化的,酸性体液不改变,变异细胞也就不会死亡,这就是为何做了手术和化疗后癌细胞再度转移和复发的原因。要治疗平滑肌肿瘤细胞瘤还得从改善自身的体质开始,从源头上饿死肿瘤细

病理学理论指导:去分化脂肪肉瘤

定义 恶性脂肪组织肿瘤,主要指非典型脂肪瘤样肿瘤/高分化脂肪肉瘤在原发或复发部位向各种组织学级别的非脂肪源性肉瘤转化的情况,通常直径至少是几个厘米。 ICD-O编码 8858/3 流行病学 去分化发生于10%的各种亚型高分化脂肪肉瘤(WD),深部组织中的病变(尤其是腹膜后)去分化率明显高于四肢的病变。 这种情况的发生可能是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增多。去分化脂肪肉瘤发生的人群与WD脂肪肉瘤相同(见35页)。 本病发病没有性别倾向,大约90%的去分化脂肪肉瘤是从头发生,10%的病例发生于复发部位[678, 2242]. 累及部位 腹膜后是最常见的部位,与四肢软组织的病例之比超过3:1.其它部位包括精索,头颈和躯干更少见。发生于皮下组织的非常罕见。 临床特征 去分化脂肪肉瘤通常是大的无痛性包块,可以是偶然发现(尤其是腹膜后)。 在四肢长期存在的肿物最近体积增大通常提示去分化。放射影像检查显示脂肪组织和实性非脂肪组织共存,在腹膜后可能是不连续的病灶。 大体检查 去分化脂肪肉瘤通常是较大的多结节状黄色包块,包含稀疏的实性灰褐色非脂肪瘤(去分化)区域。去分化区域经常有坏死。脂肪瘤区域与去分化区域逐渐移行。 组织病理学 去分化脂肪肉瘤的组织学标志是具有ALT/WD脂肪肉瘤向非脂肪性肉瘤的转化的表现,这些非脂肪性肉瘤成分在大部分病例中是高度恶性的。去分化的成分多少不一但用肉眼可以辨认。显微镜下局灶性去分化的预后意义还不明确。转化通常是突然发生的,但在某些病例是逐渐发生的,低度恶性和高度恶性区域混杂在一起。去分化的区域组织学形态多变,但最常见的是与未分类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样多形性肉瘤相似的形态,以及接近高度恶性粘液纤维肉瘤的形态。 尽管早先的去分化概念是以高度恶性的形态来定义的,但低度恶性的概念越来越多地被人们所认识。低度恶性去分化以出现具有轻度核异型的一致性纤维母细胞性梭形细胞为特征,经常排列成束状,细胞形态介于硬化型WD和高度恶性区域的细胞形态之间。低度恶性去分化脂肪肉瘤不应该与梭形细胞WD脂肪肉瘤混淆,因为后者肯定是脂肪源性的(包含不典型的脂肪细胞或脂肪母细胞),而低度恶性和高度恶性的去分化区域通常是非脂肪源性的。 去分化脂肪肉瘤有5-10%的病例呈现异源性分化,这并不影响临床预后。大部分分化方向是肌源性和骨/软骨肉瘤样,也有血管肉瘤样成分的报道。最近有报道呈罕见的神经样或脑膜上皮样漩涡状分化。这种情况通常与骨化相关。 去分化脂肪肉瘤与其他高度恶性多形性肉瘤相比在临床上进展缓慢。由于高分化的组分可能被忽略,仔细广泛取材是必需的,尤其是腹膜后的大肿瘤。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去分化脂肪肉瘤局部复发后可能表现为全部肿瘤都是高分化的。 免疫表型 免疫组化在识别多种分化和排除其他类型肿瘤中有很重要的作用。 遗传学 细胞遗传学 与ALT/WD脂肪肉瘤相似,去分化脂肪肉瘤经常有环状或巨大标志染色体。然而核型分析

病理学理论指导:脂肪瘤

脂肪瘤是由成熟白色脂肪细胞组成的良性肿瘤,是成人中最常见的软组织间叶性肿瘤。 ICD-O编码 8850/0 流行病学 普通脂肪瘤发生于很宽的年龄范围,但在40-60岁之间最常见,常见于较胖的病人[601].儿童脂肪瘤较少见。大约5%的病人有多发性脂肪瘤。 累及部位 普通脂肪瘤可以发生于皮下组织(表浅脂肪瘤)或深部软组织(深部脂肪瘤),甚至可以发生在骨表面(皮质旁脂肪瘤,parosteal lipoma)。深部脂肪瘤可以发生于骨骼肌纤维之内或之间,分别称为肌内脂肪瘤(intramuscular lipoma)和肌间脂肪瘤(intermuscular lipoma)。肌内脂肪瘤发生于中老年,可以累及躯干、头颈和上下肢的骨骼肌。肌间脂肪瘤最常发生于前腹壁的肌肉之间,与肌内脂肪瘤的发病年龄相似。所谓的树脂状脂肪瘤(lipoma arborescens)(绒毛状脂肪瘤样滑膜增生)的特征是脂肪浸润滑膜下结缔组织,可能是反应性增生。 临床特征 脂肪瘤通常是无痛性软组织包块,较大时压迫周围神经可能会引起疼痛。表浅脂肪瘤(<5cm)一般没有深部脂肪瘤大(>5cm)。树脂状脂肪瘤常见于成人,症状是受累关节逐渐肿胀。影像学显示脂肪瘤是同质性软组织包块,与皮下组织密度相同,经证实是脂肪浸润。可以见到细纤维条索,但没有在非典型脂肪瘤中多见。肌内脂肪瘤界限比较清楚,而树脂状脂肪瘤弥漫浸润滑膜。 病原学 未知,脂肪瘤在较胖的人中多见。 大体检查 大体上脂肪瘤边界清楚,切面黄色油脂样。不同类型之间外观基本相同。在骨脂肪瘤中(osteolipoma)可见到骨质,软骨脂肪瘤(chondrolipoma)中可见到灰色反光结节。肌内脂肪瘤和肌间脂肪瘤除有肌肉附着在肿瘤表面外没有其他特殊外观。在树脂状脂肪瘤中,全部滑膜呈结节状或乳头状外观,切面黄色。 组织病理学 普通脂肪瘤由成熟脂肪小叶组成。肿瘤细胞与周围脂肪组织基本相同,在大小和形状上有轻微差别。脂肪瘤偶尔可以有骨形成区域(骨脂肪瘤)、软骨区域(软骨脂肪瘤)或明显粘液样变(粘液脂肪瘤)。肌内脂肪瘤可以与周围骨骼肌界限清楚,也可以呈浸润性生长并包裹萎缩的骨骼肌。树脂状脂肪瘤出现成熟脂肪细胞浸润滑膜下结缔组织,炎细胞浸润常见。 免疫组化 成熟脂肪组织表达Vimentin、S-100和leptin。 超微结构 脂肪瘤细胞中有大的单个脂滴将细胞核压迫在细胞边缘。可见到吞饮空泡,细胞周围可见外板。 遗传学 细胞遗传学 脂肪瘤染色体分带分析很多。较大样本的细胞遗传学研究结果显示染色体畸变出现在55~75%的病例。在有异常的肿瘤中,有75%的肿瘤为平衡核型,其中超过50%的病例至少在一个克隆中发现有单个染色体异常。平均在6个肿瘤中可以发现1个克隆演变的征象。染色体数目的变化罕见而且随机分布。染色体数偏离46的情况非常罕见。染色体改变的情况互不相同。但有三个细胞遗传学改变的亚类比较有特点:①最主要的亚类包括12q13-15畸变的肿瘤。 ②6q21-23有畸变的肿瘤。③缺失13q的一类肿瘤。有或无12q13-15畸变的肿瘤之间在年龄

多形性脂肪肉瘤

多形性脂肪肉瘤定义多形性脂肪肉瘤是包含数量不等的多形性脂肪母细胞的多形性高度恶性肉瘤。没有非典型脂肪瘤样肿瘤(高分化脂肪肉瘤)或其他方向分化(恶性间叶瘤)的区域。ICD-O编码 8854/3 流行病学多形性脂肪肉瘤是脂肪肉瘤中最少见的亚型,大约占所有脂肪肉瘤的5%[101],而占所有多形性肉瘤的20%[675].大部分发生在较大年龄(>50岁),男女发病相等。累及部位多形性脂肪肉瘤多发生于四肢(下肢>上肢),躯干和腹膜后次之,也可偶见于纵隔、睾丸旁区、头皮、腹/盆腔和眼眶[290, 489,548, 1139, 1445, 1609].尽管大部分都发生在深部软组织,但还有少数发生于皮下和真皮的多形性脂肪肉瘤报道。临床特征与其他深部肿瘤一样,大部分患者主诉有质硬的肿大包块,许多病例最近有手术切除病史。总体来说,多形性脂肪肉瘤是一个高侵袭性的肿瘤,转移率达30-50%,与疾病相关的死亡率达到40-50%[548, 1445, 2332].许多病人在短期内死亡[1445],肺部是最常见的转移部位[548].相比之下,去分化脂肪肉瘤和高级别粘液纤维肉瘤的临床经过更长,深部软组织的多形性脂肪肉瘤的临床经过更具侵袭性,这也强调有必要将多形性脂肪肉瘤划分出来。大体检查大体上,肿瘤通常是质硬的多结节病变,切面灰白或灰黄色。在许多病例中粘液样区域和坏死比较显著。大部分肿瘤体积较大,最大平均直径超过10cm. 组织病理学组织学上,既有境界清楚的病例,也有无包膜、境界不清或浸润性的病例,在高度恶性多形性脂肪肉瘤的背景上可见到数量不等的多形性脂肪母细胞。肿瘤大部分由多形性梭形肿瘤细胞、梭形或小圆细胞簇以及多核巨细胞(与所谓的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相似)混合组成,也可见到多形性多空泡的脂肪母细胞,核奇异形、浓染呈扇贝样。在某些病例中只有散在的多形性脂肪母细胞,而有些病例成片的多形性脂肪母细胞比较明显。经常可以在细胞内和细胞外见到嗜酸性玻璃样小滴或小体,这可能是溶酶体结构。很少见有明显的炎症浸润。在有些病例中具有多形性肉瘤特征的区域,其形态介于高级别粘液纤维肉瘤和多形性脂肪肉瘤之间。最近报道的多形性脂肪肉瘤上皮样亚型主要由实性片状聚集的上皮样肿瘤细胞组成,细胞边界清楚,胞浆嗜酸性,核圆形或卵圆形有突出的核仁,细胞由具有薄壁毛细血管的纤维间隔分隔,在肿瘤中至少局部有脂源性分化的多形性脂肪母细胞。上皮样亚型的核分裂比例较高,大部分各种形态学上的亚型病例中都可以见到肿瘤坏死区。最近还有小圆细胞亚型的报道,主要包含多形性脂肪母细胞和小圆细胞,这种亚型实际上难以与圆形细胞亚型区别。免疫表型肿瘤细胞vimentin阳性,脂源性分化方向不很明确,但S-100蛋白在不到50%的病例中表达。有些多形性脂肪肉瘤上皮样亚型中可见局灶性上皮标记的表达,这是很重要的鉴别诊断依据。超微结构多形性脂肪肉瘤的肿瘤细胞包含丰富的融合脂滴、大量的胞浆细胞器和周围的胞膜。遗传学细胞遗传学11例多形性脂肪肉瘤的核型数据显示其具有染色体数增多和复杂的结构重排。这些复杂的改变包括数量不定的标志染色体、非克隆性改变、多倍体和细胞间的异质性等,使特异性重排的检测变得困难。在11例中有6例存在环状染色体、巨大染色体和双微染色体。与高分化脂肪肉瘤相比,多形性脂肪肉瘤的细胞遗传学特征与其他多形性肉瘤更接近,分子遗传学与高分化脂肪肉瘤相比,多形性脂肪肉瘤中并非总是出现12q14-15区和MDM2基因的扩增。有两例进行比较基因组杂交后发现有一定数量的不同染色体的获得或缺失,而没有12q14-15的扩增。MDM2的扩增出现在1/3的病例中,与环状染色体的出现有关。在9例中有4例出现TP53的改变,有外显子7、8的突变和杂合性缺失;所有这4例都没有MDM2的扩增。预后因素尽管没有单一可靠的形态学因素来预测预后,但肿瘤的深度和大小、核分裂超过20/10HPF和出现肿瘤坏死区都与较差的预后相关。

(完整版)皮下脂肪瘤介绍及治疗方法(含民间偏方)

【精编】皮下脂肪瘤介绍及治疗方法(含民间偏方) 1 皮下脂肪瘤皮下脂肪瘤在中医称为痰核。“肉瘤”之名出《干金要方》。多因郁滞伤脾,痰气凝结所致。以皮下肉中生肿块,大如桃、拳,按之稍软,无痛为主要表现的瘤病类疾病。最常见的好发部位为颈,肩,背,臀和乳房是起源于脂肪组织的良性肿瘤,由成熟的脂肪组织所构成。 1 疾病简介皮下脂肪瘤(lipoma)是脂肪组织的良性肿瘤。由成熟的脂肪组织所构成,凡体内有脂肪存在的部位均可发生。脂肪瘤有一层薄的纤维内膜,内有很多纤维索,纵横形成很多间隔,最常见于颈、肩、背、臀和乳房及肢体的皮下组织,面部、头皮、阴囊和阴唇,其次为腹膜后及胃肠壁等处;极少数可出现于原来无脂肪组织的部位。如果肿瘤中纤维组织所占比例较多,则称纤维脂肪瘤。 2 疾病分类根据脂肪瘤的可数目可分为有孤立性脂肪瘤及多发性脂肪瘤二类。此类肿瘤好发于肩、背、臀部、四肢、腰、腹部皮下及大腿内侧,头部发病也常见。位于皮下组织内的脂肪瘤大小不一,大多呈扁圆形或分叶,分界清楚;边界分不清者要提防恶性脂肪瘤的可能。单个称为孤立行型脂肪瘤。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称为多发性脂肪瘤。 按部位不同可分为皮下脂肪瘤和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又称错钩瘤)。根据脂肪瘤发生的部位皮下脂肪瘤为扁平或分叶状、质软,边界清楚的皮下限局性肿物。质软,可推动,表面皮肤正常,发展慢,数目多达数百个,常在皮下。血管平滑肌脂肪瘤错钩瘤多发生于各个器

官(肾脏,肝脏较为多见)的毛细血管的平滑肌组织之间的脂肪瘤(又称肾错构瘤,肝错钩瘤)。 3 发病原因皮下脂肪瘤指“脂肪瘤致瘤因子”在患者体细胞内也存在一种致瘤因子,在正常情况下,这种致瘤因子处于一种失活状态(无活性状态),皮下脂肪瘤正常情况下是不会发病,但在各种内外环境的诱因影响作用下,这种脂肪瘤致瘤因子的活性处于活跃状态具有一定的活性,在机体抵抗力下降时,机体内的淋巴细胞、单核吞噬细胞等免疫细胞对致瘤因子的监控能力下降,再加上体内的内环境改变,慢性炎症的刺激、全身脂肪代谢异常的诱因条件下,脂肪瘤致瘤因子活性进一步增强与机体的正常细胞中某些基因片断结合,形成基因异常突变,使正常的脂肪细胞与周围的组织细胞发生一种异常增生现象,导致脂肪组织沉积有关,并向体表或各个内脏器官突出的肿块,称之脂肪瘤。[1] 4 发病机制皮下脂肪瘤是相当常见的皮肤病灶,由正常脂肪细胞集积而成,占软组织良性肿瘤的 80%左右,无明显特殊病因,常发于皮下,也可以发生在内脏等深部组织。成熟的脂肪细胞成群排列,大部分均有一纤维外膜包围。然而,有时候也会有边缘不规则的脂肪组织散在地浸润在肌肉组织中。一般脂肪瘤常见于头部、颈部、肩部以及背部的皮下脂肪层。可以是多发性的,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但最常被发现于40――60 岁。病灶通常长的很慢,摸起来是圆形,柔软,可移动的,而且不会痛。 发病率逐年增高

病理学理论指导:多形性脂肪肉瘤

定义 多形性脂肪肉瘤是包含数量不等的多形性脂肪母细胞的多形性高度恶性肉瘤。没有非典型脂肪瘤样肿瘤(高分化脂肪肉瘤)或其他方向分化(恶性间叶瘤)的区域。 ICD-O编码 8854/3 流行病学 多形性脂肪肉瘤是脂肪肉瘤中最少见的亚型,大约占所有脂肪肉瘤的5%[101],而占所有多形性肉瘤的20%[675].大部分发生在较大年龄(>50岁),男女发病相等。 累及部位 多形性脂肪肉瘤多发生于四肢(下肢>上肢),躯干和腹膜后次之,也可偶见于纵隔、睾丸旁区、头皮、腹/盆腔和眼眶[290, 489, 548, 1139, 1445, 1609].尽管大部分都发生在深部软组织,但还有少数发生于皮下和真皮的多形性脂肪肉瘤报道。 临床特征 与其他深部肿瘤一样,大部分患者主诉有质硬的肿大包块,许多病例最近有手术切除病史。总体来说,多形性脂肪肉瘤是一个高侵袭性的肿瘤,转移率达30-50%,与疾病相关的死亡率达到40-50%[548, 1445, 2332].许多病人在短期内死亡[1445],肺部是最常见的转移部位[548].相比之下,去分化脂肪肉瘤和高级别粘液纤维肉瘤的临床经过更长,深部软组织的多形性脂肪肉瘤的临床经过更具侵袭性,这也强调有必要将多形性脂肪肉瘤划分出来。 大体检查 大体上,肿瘤通常是质硬的多结节病变,切面灰白或灰黄色。在许多病例中粘液样区域和坏死比较显著。大部分肿瘤体积较大,最大平均直径超过10cm. 组织病理学 组织学上,既有境界清楚的病例,也有无包膜、境界不清或浸润性的病例,在高度恶性多形性脂肪肉瘤的背景上可见到数量不等的多形性脂肪母细胞。肿瘤大部分由多形性梭形肿瘤细胞、梭形或小圆细胞簇以及多核巨细胞(与所谓的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相似)混合组成,也可见到多形性多空泡的脂肪母细胞,核奇异形、浓染呈扇贝样。在某些病例中只有散在的多形性脂肪母细胞,而有些病例成片的多形性脂肪母细胞比较明显。经常可以在细胞内和细胞外见到嗜酸性玻璃样小滴或小体,这可能是溶酶体结构。很少见有明显的炎症浸润。在有些病例中具有多形性肉瘤特征的区域,其形态介于高级别粘液纤维肉瘤和多形性脂肪肉瘤之间。最近报道的多形性脂肪肉瘤上皮样亚型主要由实性片状聚集的上皮样肿瘤细胞组成,细胞边界清楚,胞浆嗜酸性,核圆形或卵圆形有突出的核仁,细胞由具有薄壁毛细血管的纤维间隔分隔,在肿瘤中至少局部有脂源性分化的多形性脂肪母细胞。上皮样亚型的核分裂比例较高,大部分各种形态学上的亚型病例中都可以见到肿瘤坏死区。最近还有小圆细胞亚型的报道,主要包含多形性脂肪母细胞和小圆细胞,这种亚型实际上难以与圆形细胞亚型区别。 免疫表型 肿瘤细胞vimentin阳性,脂源性分化方向不很明确,但S-100蛋白在不到50%的病例中表达。有些多形性脂肪肉瘤上皮样亚型中可见局灶性上皮标记的表达,这是很重要的鉴别诊断依据。 超微结构 多形性脂肪肉瘤的肿瘤细胞包含丰富的融合脂滴、大量的胞浆细胞器和周围的胞膜。 遗传学 细胞遗传学 11例多形性脂肪肉瘤的核型数据显示其具有染色体数增多和复杂的结构重排。这些复杂的改变包括数量不定的标志染色体、非克隆性改变、多倍体和细胞间的异质性等,使特异性重排的检测变得困难。在11例中有6例存在环状染色体、巨大染色体和双微染色体。与高分

脂肪瘤病历模板

诉:发现右侧腰部包块1年,明显增大半年、 现病史:患者缘于1年前在无意中发现右侧腰部有一乒乓球大小得包块,质软,边界清,可活动,因忙于劳作,未作彻底治疗,近半年来发现包块明显增大,为求手术治疗,今日来我院就诊,故门诊拟"右侧腰部脂肪瘤"收住入科。病程中无畏寒、有发热,无咳嗽、咳痰。饮食、睡眠及大小便如常、体重无减轻。 仍需治疗得合并疾病情况:无。 既往史:一般健康状况:■良好□一般□差药物过敏史:■无□有:输血史:■无□有,血型:/ 外伤手术史:无。 传染病史:无、 预防接种史:不详。 其她:/ 个人史:到过传染病流行区:■否□就是: 饮酒:■无□有:平均/两/天,时间/年; 吸烟:■无□有:量/支/天,时间/年 月经史:/ 婚育史:结婚年龄:23岁配偶健康状况:良好。 家族史:亲属患肿瘤史:/ 称呼:/肿瘤名称:/ 其她:/ 体格检查 一般情况:T 36、7℃,P72次/分, R 20次/分, BP 117/76mmHg 体重69 kg;发育(■正常□不良)营养(■良好□中等□不良) 体位自主神志清楚 皮肤:弹性好水肿无黄疸无肝掌无蜘蛛痣无皮疹无淤血无其她:/ 浅表淋巴结肿大:■无□有: 头颈:巩膜黄染:■无□轻□中□重 瞳孔:■等大等圆□不等(左2。5mm,右2.5mm)、对光反射:灵敏 口唇发绀:■无□有颈静脉怒张:■无□有气管:■居中□偏移(□左□右) 甲状腺:■正常□异常: 其她:/ 胸部:胸廓对称呼吸运动正常两肺呼吸音清 心律:■齐□不齐心率72次/分病理性杂音未闻及

乳腺:■正常□异常: 其她:/ 腹部:视诊:外形:■正常□膨隆□蛙状□舟状腹式呼吸:■存在□消失胃(肠)型:■无□有蠕动波:■无□有 腹壁静脉(■无显露□显露□曲张,方向: )手术瘢痕:■无□有,部位其她:/ 触诊:腹肌紧张度(■软□紧张□板样),压痛(■无□有,部位:/ ) 反跳痛(■无□有,部位: ) 肝脏:肋下未触及 胆囊:肋下未触及Murphy征阴性 脾脏:肋下未触及 腹内(壁)肿块:位置/,大小/cm×/cm,质地/,活动度/, 搏动/,压痛/ 其她:/ 叩诊:肝浊音界:■存在□缩小□消失肝上界:右锁骨中线第五肋间 肝区叩痛(■无□有) 脾区叩痛(■无□有) 肾区叩痛(■无□有) 移动性浊音:■阴性□阳性其她:/ 听诊:肠鸣音:3-5 次/分□亢进□减弱□消失气过水声(■无□有) 血管杂音(■无□有,部位) 脊柱四肢:脊柱:■正常□畸形:压痛(■无□有),部位: 四肢:杵状指(趾) 无肢体畸形:无关节:■正常□异常( ) 下肢静脉曲张:无下肢水肿:无下肢溃疡:无下肢坏疽:无直肠肛门:未检。 外生殖器:未检。 神经系统:生理性反射存在,病理性反射未引出。 其她:/ 专科情况 右侧腰部内侧可见一大小约4.0×4.0cm包块,边界清,可滑动,周围无红肿,无压痛,无波动感。 辅助检查 右侧腰部包块彩超检查(2012-02-05我院)提示:右侧腰部包块(考虑为脂肪瘤)

软组织肉瘤(专业知识值得参考借鉴)

本文极具参考价值,如若有用请打赏支持我们!不胜感激! 软组织肉瘤(专业知识值得参考借鉴) 一概述软组织肉瘤来源于脂肪、筋膜、肌肉、纤维、淋巴及血管,每种都有不同的组织学、生物学特性和不一样的局部浸润、血行和淋巴转移倾向。肺转移较常见,按身体不同部位的发病几率排列为下肢、躯干、头颈、上肢,后腹膜也可出现脂肪肉瘤和纤维肉瘤。本病中老年人发病率较高,无性别差异。软组织肉瘤可发生于任何部位,约75%的病变位于四肢(最常见于大腿)。软组织肉瘤多为恶性。不同年龄肿瘤类型有所不同。 二病因软组织肉瘤的病因尚不明确。 三临床表现1.肿块 患者常以无痛性肿块就诊,可持续数月或一年不等。肿块大、小不等,恶性肿瘤生长较快,体积较大,直径常大于5厘米。位于深层组织的肿瘤边界多不清晰。 2.疼痛 高分化肉瘤因生长较快,常伴有钝痛。肿瘤如果累及邻近神经则疼痛为首要症状,出现疼痛则预后不好。保肢成功的病例仅27%出现疼痛,而施行截肢手术的疼痛则高达50%。 3.硬度 肿瘤中纤维、平滑肌成分较多者则质地较硬,血管、淋巴管及脂肪成分较多者则质地较软。 4.部位 纤维源性肿瘤多发于皮下组织;脂肪源性肿瘤多发生臀部、下肢及腹膜后;间皮瘤多发生于胸、腹腔;平滑肌源性肿瘤多发生于腹腔及躯干部;滑膜肉瘤则易发生于关节附近及筋膜等处。 5.活动度 良性或低度恶性肿瘤,生长部位常表浅,活动度较大。生长部位较深或周围组织浸润的肿瘤,其活动度较小。腹膜后肿瘤因解剖关系多为固定型。 6.温度 软组织肉瘤的血供丰富,新陈代谢旺盛,局部温度可高于周围正常组织。良性肿瘤局部温度可正常。 7.区域淋巴结 软组织肉瘤可沿淋巴道转移。滑膜肉瘤、横纹肌肉瘤常有区域淋巴结肿大,有时融合成团。 四检查1.X线检查

脂肪瘤病历模板备课讲稿

脂肪瘤病历模板

诉:发现右侧腰部包块1年,明显增大半年。 现病史:患者缘于1年前在无意中发现右侧腰部有一乒乓球大小的包块,质软,边界清,可活动,因忙于劳作,未作彻底治疗,近半年来发现包块明显增大,为求手术治疗,今日来我院就诊,故门诊拟"右侧腰部脂肪瘤"收住入科。病程中无畏寒、有发热,无咳嗽、咳痰。饮食、睡眠及大小便如常。体重无减轻。 仍需治疗的合并疾病情况:无。 既往史:一般健康状况:■良好□一般□差药物过敏史:■无□有: 输血史:■无□有,血型:/ 外伤手术史:无。 传染病史:无。 预防接种史:不详。 其他:/ 个人史:到过传染病流行区:■否□是: 饮酒:■无□有:平均/两/天,时间/年; 吸烟:■无□有:量 /支/天,时间 /年 月经史:/ 婚育史:结婚年龄:23岁配偶健康状况:良好。 家族史:亲属患肿瘤史:/ 称呼: / 肿瘤名称:/ 其他:/ 体格检查 一般情况:T 36.7 ℃, P 72 次/分, R 20 次/分, BP 117/76 mmHg 体重69 kg;发育(■正常□不良) 营养(■良好□中等□不良) 体位自主神志清楚 皮肤:弹性好水肿无黄疸无肝掌无蜘蛛痣无皮疹无淤血无 其他:/ 浅表淋巴结肿大:■无□有: 头颈:巩膜黄染:■无□轻□中□重 瞳孔:■等大等圆□不等(左2.5mm,右2.5mm)、对光反射:灵敏口唇发绀:■无□有颈静脉怒张:■无□有气管:■居中□偏移(□左□右) 甲状腺:■正常□异常: 其他:/ 胸部:胸廓对称呼吸运动正常两肺呼吸音清 心律:■齐□不齐心率72次/分病理性杂音未闻及 乳腺:■正常□异常:

其他:/ 腹部:视诊:外形:■正常□膨隆□蛙状□舟状腹式呼吸:■存在□消失胃(肠)型:■无□有蠕动波:■无□有 腹壁静脉(■无显露□显露□曲张,方向: ) 手术瘢痕:■无□有,部位 其他:/ 触诊:腹肌紧张度(■软□紧张□板样),压痛(■无□有,部位:/ ) 反跳痛(■无□有,部位: ) 肝脏:肋下未触及 胆囊:肋下未触及 Murphy征阴性 脾脏:肋下未触及 腹内(壁)肿块:位置/ ,大小/cm× /cm,质地/,活动度/, 搏动/,压痛 / 其他:/ 叩诊:肝浊音界:■存在□缩小□消失肝上界:右锁骨中线第五肋间肝区叩痛(■无□有) 脾区叩痛(■无□有) 肾区叩痛(■无□有) 移动性浊音:■阴性□阳性 其他:/ 听诊:肠鸣音:3-5 次/分□亢进□减弱□消失气过水声(■无□有) 血管杂音(■无□有,部位 ) 脊柱四肢:脊柱:■正常□畸形:压痛(■无□有),部位: 四肢:杵状指(趾) 无肢体畸形:无关节:■正常□异常( ) 下肢静脉曲张:无下肢水肿:无下肢溃疡:无下肢坏疽:无 直肠肛门:未检。 外生殖器:未检。 神经系统:生理性反射存在,病理性反射未引出。 其他:/ 专科情况 右侧腰部内侧可见一大小约4.0×4.0cm包块,边界清,可滑动,周围无红肿,无压痛,无波动感。 辅助检查 右侧腰部包块彩超检查(2012-02-05我院)提示:右侧腰部包块(考虑为脂肪瘤)

粘液性脂肪肉瘤到底严重吗

粘液性脂肪肉瘤到底严重吗 人们最担心的疾病就是肿瘤疾病,在生活中一些肿瘤疾病是良性的,还有一些肿瘤疾病是恶性的,如果是恶性的话那么就糟糕了,这样的恶性肿瘤对人们的身体伤害是很大,相信很多人对这个沾液性脂肪肉瘤疾病都不是很了解,这样的疾病也是会危害人们的身体,那么这个沾液性脂肪肉瘤疾病严重吗? 肉瘤都是恶性的,而且脂肪肉瘤的恶性度是比较高的 没有肉眼可见的转移扩散不代表癌细胞就没有转移扩散。 放疗确实伤害身体,但是他主要伤害的还是癌细胞。万一有癌细胞转移,而您没有放疗的话,那以后其他部位再发现的时候已经晚了。那个时候想治疗对身体的伤害就不是放疗那么点点大的了 指导意见: 而且,放疗伤害身体只是一时的,人的身体具有很强的回复能力。只要身体正常,被射线杀死的正常细胞很块又会再生。

至于复发,手术只能摘除已被发现的肿瘤组织,不可能防止复发。 这么说吧,没有哪种方法可以彻底的防止手术后肿瘤复发。 中医在治疗肿瘤方面当然有效,但效果是辅助的。 脂肪肉瘤是成人较常见的一类软组织肿瘤,好发于中老年人,居软组织肉瘤发病率的第二位,占人体全部软组织肉瘤的9.8%~16% 。脂肪肉瘤的预后与肿瘤的病理类型,分化程度,肿瘤的部位,大小及治疗方法有密切关系。 指导意见: 脂肪肉瘤的治疗主张以手术治疗为主,化疗可作为手术和放射治疗的一种辅助疗法脂肪肉瘤的预后与病理类型相关,其恶 性程度相差很大。分化良好型脂肪肉瘤和粘液型脂肪肉瘤的预后较其它类型的脂肪肉瘤好,当手术切除不彻底时可局部复发,但

很少发生转移。圆形细胞型和多形性脂肪肉瘤易发生血行转移,常转移至肺、肝、骨,预后差。本组5例生存5年以上者病理类型即为粘液型。有报道发生于头颈部脂肪肉瘤预后好于其它部位,尤其好于腹膜后脂肪肉瘤。脂肪肉瘤病灶大者局部复发率高, 肿瘤直径 放射治疗的意义,有文献报道粘液型脂肪肉瘤放射治疗较敏感.但总体来讲放射治疗对脂肪肉瘤不是主要治疗手段,我们多 用于肿瘤边缘切除的病人,防止局部复发,对于局部能行根治性 切除或广泛切除的病人,术后放疗意义不大. 这样的疾病是很严重的,必须要及时治疗,治疗的时候很多人都是会选择用手术的方法来及时的治疗,而治疗这个沾液性脂肪瘤疾病的时候要避免给自己吃脂肪含量的食物,这样的食物对疾病来说也是有影响的,而平时生活中最好是多给自己吃清淡的食物,这样不容易导致疾病加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