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思维与决策

临床思维与决策
临床思维与决策

一、患儿,男,10岁。发热2天伴水样腹泻3次,

2小时前突然感胸闷不适,腹痛、烦躁不安,晕厥1次。体检:体温38.5 C,面色苍白,气稍促,血压

60/40mmHg 。心率160次/分,心律不齐,心音强弱不一,心界扩大。

1.归纳病例特点:发热2天伴腹泻;2小时前胸闷、腹痛、烦躁不安;晕厥

1次;查体:体温38.5 C,血压60/40mmHg心率160次/分,心律不齐,

心音强弱不一,心界扩大。

2.临床诊断及诊断依据:

病毒性心肌炎;心源性休克

病史短,以上呼吸道感染症状起病;伴腹部不适及晕厥症状;查体发热、

血压低;心脏

心律改变、心界扩大;

昭鉴妙J诊断要点:风湿性心肌炎;B受体功能亢进症;先天性房室传导阻滞;川崎病;

自身免疫性疾病;

4.诊疗计划与原则

一般治疗:卧床休息

增强心肌营养、改善心肌代谢:大剂量维生素C、ATR肌苷、辅酶Q10,

1,6-二磷酸果

糖等;

抗心衰治疗:地高辛或西地兰;

心源性休克治疗:室速:利多卡因;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异丙肾;

危重患儿可激素治疗;

免疫调节剂:免疫球蛋白、干扰素、胸腺肽;

其他对症治疗:镇静、止痛、退热等;

二、男,4月,主诉:发热、咳嗽2天,伴哭闹不安1天。现病史:2天前患儿发热,体温37-38 C,轻度咳嗽,到当地医院就诊,考虑“上呼吸道感染”治疗,具体不详。入院前1日出现哭闹不安,大汗淋漓,面色苍白,拒乳,尿少,来医院就诊。

体格检查:体温37.7 C,脉搏180次/分,呼吸60次/分,哭闹不安,哭声无力,面色发绀,多汗,鼻翼煽动,咽部充血,左侧肩胛下区可闻及稀疏的中小水泡音。心前区稍隆起,心尖搏动弥散,心前区未触及震颤,心界向左扩大,心率180次/分,节律规整,心音稍顿。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无心包摩擦音。双肺叩诊清音,呼吸音正常。腹稍膨隆,叩诊鼓音,无移动性浊音,肝脏在右锁骨中线肋缘下4cm,剑突下7cm质软,边缘稍钝,脾未触及。肢端稍凉,指趾端轻度发绀。既往史:3个月患肺炎、心力衰竭。

X线提示心脏增大呈球形,超声心动图是左心室明显扩大,二尖瓣开口小,

左室流出道狭窄,心电图示左室肥厚,广泛ST-T改变。

1?该病例的主要特点是什么,根据这些临床特点要考虑哪些疾病?

2. 还要进行哪些检查以进一步明确诊断?

3. 你认为根据这些临床特点最可能是什么病?根据是什么?

临床思维与决策

一、患儿,男,10岁。发热2天伴水样腹泻3次, 2小时前突然感胸闷不适,腹痛、烦躁不安,晕厥1次。体检:体温38.5 C,面色苍白,气稍促,血压 60/40mmHg 。心率160次/分,心律不齐,心音强弱不一,心界扩大。 1.归纳病例特点:发热2天伴腹泻;2小时前胸闷、腹痛、烦躁不安;晕厥 1次;查体:体温38.5 C,血压60/40mmHg心率160次/分,心律不齐, 心音强弱不一,心界扩大。 2.临床诊断及诊断依据: 病毒性心肌炎;心源性休克 病史短,以上呼吸道感染症状起病;伴腹部不适及晕厥症状;查体发热、 血压低;心脏 心律改变、心界扩大; 昭鉴妙J诊断要点:风湿性心肌炎;B受体功能亢进症;先天性房室传导阻滞;川崎病; 自身免疫性疾病; 4.诊疗计划与原则 一般治疗:卧床休息 增强心肌营养、改善心肌代谢:大剂量维生素C、ATR肌苷、辅酶Q10, 1,6-二磷酸果 糖等; 抗心衰治疗:地高辛或西地兰; 心源性休克治疗:室速:利多卡因;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异丙肾; 危重患儿可激素治疗; 免疫调节剂:免疫球蛋白、干扰素、胸腺肽;

其他对症治疗:镇静、止痛、退热等; 二、男,4月,主诉:发热、咳嗽2天,伴哭闹不安1天。现病史:2天前患儿发热,体温37-38 C,轻度咳嗽,到当地医院就诊,考虑“上呼吸道感染”治疗,具体不详。入院前1日出现哭闹不安,大汗淋漓,面色苍白,拒乳,尿少,来医院就诊。 体格检查:体温37.7 C,脉搏180次/分,呼吸60次/分,哭闹不安,哭声无力,面色发绀,多汗,鼻翼煽动,咽部充血,左侧肩胛下区可闻及稀疏的中小水泡音。心前区稍隆起,心尖搏动弥散,心前区未触及震颤,心界向左扩大,心率180次/分,节律规整,心音稍顿。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无心包摩擦音。双肺叩诊清音,呼吸音正常。腹稍膨隆,叩诊鼓音,无移动性浊音,肝脏在右锁骨中线肋缘下4cm,剑突下7cm质软,边缘稍钝,脾未触及。肢端稍凉,指趾端轻度发绀。既往史:3个月患肺炎、心力衰竭。 X线提示心脏增大呈球形,超声心动图是左心室明显扩大,二尖瓣开口小, 左室流出道狭窄,心电图示左室肥厚,广泛ST-T改变。 1?该病例的主要特点是什么,根据这些临床特点要考虑哪些疾病? 2. 还要进行哪些检查以进一步明确诊断? 3. 你认为根据这些临床特点最可能是什么病?根据是什么?

耳鼻喉科(慢性扁桃体炎)临床思维与决策

临床思维与决策试题(考官用)[ 病例摘要] 男性,30岁,公务员,以“反复咽痛伴发热3 年。”为主诉入院。 患者自诉近3 年来常在受凉感冒或劳累等免疫力下降时出现咽痛症状,病伴有发热,自测体温38 摄氏度左右,每次均在给予抗炎药物静点(具体药物及使用方法不详)后症状缓解,近3 年来反复发作约5-6 次/年。今日患者为求进一步检查及治疗就诊于我科门诊,经检查提示慢性扁桃体炎,建议患者住院手术治疗,故门诊以此诊断收住我科,病程中,患者一般情况可,神志清,精神可,饮食及睡眠情况可,大小便正常,近期体重无明显改变。 查体:T36.5℃,P80次/分,R20次/分,Bp120/80mmHg,专科检查:扁桃体慢性充血,II °扁桃体表面不平,瘢痕,与周围组织有粘连,有时可见隐窝口封闭,呈黄白色小点,其上盖有菲薄黏膜或粘连物。隐窝开口处可有脓性分泌物或干酪样分泌物,挤压时分泌物外溢。舌腭弓及咽腭弓充血。下颌淋巴结肿大。化验:血、尿、便常规、生化检测、血沉、CRP、凝血均正常。 胸部正位片未见异常。 一、病史特点归纳(15 分) 1、男性,30岁,公务员,反复咽痛伴发热3 年。 2、患者自诉近3年来常在受凉感冒或劳累等免疫力下降时出现咽痛症状,病伴有发热,自测体温38 摄氏度左右。 3、辅助检查:化验:血、尿、便常规、生化检测、血沉、CRP、 凝血均正常

胸部正位片未见异常。 二、诊断及依据(15) 诊断: 慢性扁桃体炎 诊断依据: 1. 患者青年男性,30 岁。 2. 患者自诉近3 年来常在受凉感冒或劳累等免疫力下降时出现咽痛症状,病伴有发热,自测体温38 摄氏度左右,每次均在给予抗炎药物静点(具体药物及使用方法不详)后症状缓解,近3年来反复发作约5-6 次/年。 3.专科检查:扁桃体慢性充血,II°扁桃体表面不平,瘢痕,与周围组织有粘连,有时可见隐窝口封闭,呈黄白色小点,其上盖有菲薄黏膜或粘连物。隐窝开口处可有脓性分泌物或干酪样分泌物,挤压时分泌物外溢。舌腭弓及咽腭弓充血。下颌淋巴结肿大。 三、鉴别诊断要点(15)答三点,每点5 分 1.扁桃体角化症为扁桃体隐窝口上皮细胞过度角化,形如黄白色角状或尖形砂粒样角化物,触之坚硬,根基牢固,不能拭掉,可无明显自觉症状,或感觉咽部不适或异物感,可同时发生于咽后壁、咽侧束和舌根等处。病程较长,多发生于30 岁以前的青年。病因尚不明确,一般不需特殊治疗。 2. 扁桃体肿瘤一侧扁桃体迅速增大或扁桃体肿大而有溃疡,均应考虑肿瘤的可能性。如扁桃体肉瘤,早期可局限于扁桃体黏膜下,表面光滑,主要

临床思维与决策

一、患儿,男,10岁。发热2天伴水样腹泻3次,2小时前突然感胸闷不适,腹痛、烦躁不安,晕厥1次。体检:体温38.5℃,面色苍白,气稍促,血压60/40mmHg。心率160次/分,心律不齐,心音强弱不一,心界扩大。 1.归纳病例特点:发热2天伴腹泻;2小时前胸闷、腹痛、烦躁不安;晕厥1次;查体:体温38.5℃,血压60/40mmHg;心率160次/分,心律不齐,心音强弱不一,心界扩大。 2.临床诊断及诊断依据: 病毒性心肌炎;心源性休克 病史短,以上呼吸道感染症状起病;伴腹部不适及晕厥症状;查体发热、血压低;心脏心律改变、心界扩大; 3.鉴别诊断要点:风湿性心肌炎;β受体功能亢进症;先天性房室传导阻滞;川崎病;自身免疫性疾病; 4.诊疗计划与原则 一般治疗:卧床休息 增强心肌营养、改善心肌代谢:大剂量维生素C、ATP、肌苷、辅酶Q10,1,6-二磷酸果糖等; 抗心衰治疗:地高辛或西地兰; 心源性休克治疗:室速:利多卡因;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异丙肾; 危重患儿可激素治疗; 免疫调节剂:免疫球蛋白、干扰素、胸腺肽; 其他对症治疗:镇静、止痛、退热等; 二、男,4月,主诉:发热、咳嗽2天,伴哭闹不安1天。现病史:2天前患儿发热,体温37-38℃,轻度咳嗽,到当地医院就诊,考虑“上呼吸道感染”治疗,具体不详。入院前1日出现哭闹不安,大汗淋漓,面色苍白,拒乳,尿少,来医院就诊。 体格检查:体温37.7℃,脉搏180次/分,呼吸60次/分,哭闹不安,哭声无力,面色发绀,多汗,鼻翼煽动,咽部充血,左侧肩胛下区可闻及稀疏的中小水泡音。心前区稍隆起,心尖搏动弥散,心前区未触及震颤,心界向左扩大,心率180次/分,节律规整,心音稍顿。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无心包摩擦音。双肺叩诊清音,呼吸音正常。腹稍膨隆,叩诊鼓音,无移动性浊音,肝脏在右锁骨中线肋缘下4cm,剑突下7cm,质软,边缘稍钝,脾未触及。肢端稍凉,指趾端轻度发绀。既往史:3个月患肺炎、心力衰竭。

临床思维与决策教学文案

临床思维与决策

一、患儿,男,10岁。发热2天伴水样腹泻3次,2小时前突然感胸闷不适,腹痛、烦躁不安,晕厥1次。体检:体温38.5℃,面色苍白,气稍促,血压60/40mmHg。心率160次/分,心律不齐,心音强弱不一,心界扩大。 1.归纳病例特点:发热2天伴腹泻;2小时前胸闷、腹痛、烦躁不安;晕厥1次;查体:体温38.5℃,血压60/40mmHg;心率160次/分,心律不齐,心音强弱不一,心界扩大。 2.临床诊断及诊断依据: 病毒性心肌炎;心源性休克 病史短,以上呼吸道感染症状起病;伴腹部不适及晕厥症状;查体发热、血压低;心脏 心律改变、心界扩大; 3.鉴别诊断要点:风湿性心肌炎;β受体功能亢进症;先天性房室传导阻滞;川崎病; 自身免疫性疾病; 4.诊疗计划与原则 一般治疗:卧床休息 增强心肌营养、改善心肌代谢:大剂量维生素C、ATP、肌苷、辅酶Q10,1,6-二磷酸果 糖等; 抗心衰治疗:地高辛或西地兰; 心源性休克治疗:室速:利多卡因;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异丙肾; 危重患儿可激素治疗; 免疫调节剂:免疫球蛋白、干扰素、胸腺肽; 其他对症治疗:镇静、止痛、退热等; 二、男,4月,主诉:发热、咳嗽2天,伴哭闹不安1天。现病史:2天前患儿发热,体温37-38℃,轻度咳嗽,到当地医院就诊,考虑“上呼吸道感染”治疗,具体不详。入院前1日出现哭闹不安,大汗淋漓,面色苍白,拒乳,尿少,来医院就诊。 体格检查:体温37.7℃,脉搏180次/分,呼吸60次/分,哭闹不安,哭声无力,面色发绀,多汗,鼻翼煽动,咽部充血,左侧肩胛下区可闻及稀疏的中小水泡音。心前区稍隆起,心尖搏动弥散,心前区未触及震颤,心界向左扩大,心率180次/分,节律

临床思维学习心得【精选】

临床思维,人文社会科学和行为科学知识。临床大夫由医学生成长为一个合格医师所具备的理论联系临床工作实际,根据患者情况进行正确决策的能力。下面是带来的,欢迎大家阅读。 篇一:临床思维学习心得 在工作中,不仅要让护生明白怎样做,而且要让他们明白为什么这样做。如在对患者进行饮食指导时首先让护生详细了解患者病情,复习相关知识,让护生先采用通俗易懂方法试讲,然后带教老师补充和完善。在技术操作方面,带教老师要先让护生预习操作程序,然后看自己操作,最后指导护生操作,在临床实践中做到放手不放眼。请护生参与科室护理质量分析及安全,鼓励护生对科室质量管理及护理安全讨论会议防范工作提己的想法,护士长和带教老师及时给予肯定和讲评。另外,带教老师从生活上应多关心护生,多送温暖,帮助其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热情邀请护生参加科室组织的各项活动,使护生对科室产生归宿感。 5加强护生心理素质培养由于护生大多为独生子女,加之患者对护生操作不信任,会造成护生紧张焦虑、依赖、缺乏自信的心理。 作为带教老师应具有乐观开朗、耐心细致、敏感而富有同情心的心理品质,做到“带思想、带作风、带技术”,强化“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意识。应尊重护生,“请”字当头,“谢”字当尾,少批评,多鼓励,协调好护生与患者之间的关系,帮助护生勇敢面对,改变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方式,而应以服务对象的需求为重心,学会设身处地为病人着想,虚心向同学、老师及周围的人学习。 总之,实习学生的培训是护理人力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从事专业的早期给予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培训指导,有利于他们尽快适应临床环境,有利于从学生到专业人员的角色转变,有利于他们的专业成长和发展,有利于护理人才的选拔和培养。因此应引起护理管理者及护理带教者的重视,适应专业的发展,不断改进并完善实习生的培训,以促进护理队伍的整体建设。 篇二:临床思维学习心得 通过对李春昌教授《临床思维》络视频的观看和学习,使我了解了什么是临床思维,临床思维有什么用,如何在实践工作去养成并运用临床思维。 一、什么是临床思维,临床思维有什么用我们知道,思维是人脑在感知的基础上,对所获得的信息进行比较、分析、抽象,并进行判断、推理的认识活动。而临床思维是思维中特有的一种思维方式和过程,就是医务人员在诊治疾病的过程中,利用所获得的有关疾病的感性资料,结合自己的知识和经验,用一定的思维方法来分析、综合疾病的各个方面,最后达到正确诊治疾病的理性思维过程。临床思维的主体是医护人员,客体是病人。 临床治疗护理过程是主客体相统一的思维过程。它贯穿于整个的临床治疗护理的过程。临床思维的作用就是让我们对于一个疾病的诊治,作出最正确最科学的判断的治疗。 也就是说正确的科学的思维方式可能让我们达事半功倍的效果,少走不必要的弯路,是

临床思维与人际沟通

临床思维与人际沟通

目录第一节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 第二节人际沟通能力的培养

第一节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 【大纲解读】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员掌握临床思维的特点、原则和医学临床思维能力培养的常见技巧方法,培养学员结合诊断学横向思维和内外科学纵向思维的立体交叉思维,提高在医疗过程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1)掌握:医师临床思维定义、内容、特点和临床思维能力培养的常用技巧。 (2)熟悉:医师临床思维形成的过程。 (3)了解:临床思维培训的历史和意义。 【课程内容】 思维是人脑对事物的本质和事物间规律性联系的概括和间接反映,包括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通常意义上的思维专指逻辑思维。临床思维是临床医生在诊疗过程中的必备思维,是指临床医生根据患者情况,将所具备的理论联系实际并进行正确决策的能力。临床思维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医务人员在临床实践中通过不断积累、训练而形成的。 一、临床思维教与学的现状 20世纪中期,思维训练作为一种头脑智能开发和训练的技术,逐渐被研究、承认并形成了不同的思维训练流派。临床思维训练,因其复杂性和特殊性,仅在近10年来逐渐被关注和重视。目前,临床医生的临床思维训练多以自行摸索模仿或师带徒的方式进行,存在诸多教和学的误区。 误区一:临床思维是抽象的,因此也是不能进行训练。 多个研究证实,“思维可以像肌肉一样通过后天的训练强化”。思维训练技术的核心是思维方法的传授和训练。目前世界上著名的思维训练方法有爱德华·德·波诺的“六顶思考帽”和托尼·布赞的“思维导图”。临床思维作为思维的一种,同样可以经科学训练而强化。 误区二:临床思维训练就是病例分析。 以病例为载体进行思考是临床思维训练的重要方式之一,但病例应当是一个经过适当加工并带有问题的模拟病例,而不是一个临床上随手取来的“原生态”病例,后者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学习者的疑惑。 误区三:临床思维训练就是讲透流程图。 现代医学随着研究的深入,不同疾病的指南不断产生,催生了不同疾病的流程图,也导致许多医生错误地认为依据不同的流程图思考问题就是正确的临床思维。不能否认,流程图为医生的正确思维提供方向,但它不是一个思维训练工具,它提供的只是单个疾病或症状的片面思路,且不是所有的地区适用,因此也不是真正的临床思维训练。 要纠正教师和学生的上述误区,关键在于带教师资能真正正确理解临床思维训练的内涵。 二、临床思维训练必要性 科学的临床思维是医务人员进行临床工作的基础。我国著名的血液内科专家邓家栋多年前就认识到:“能不能成为好的临床医生、成为出色的专家,关键在于有没有科学的临床思维方式”。临床思维训练能让医生掌握科学规范的思维方式,提高疾病诊断处理的正确性和有效性,能最大程度的减少患者的误诊和不必要检查,提升医疗水平。近年来,我国的医学教育专家和机构也深深地认识到临床思维训练的重要性,相关的研究文章、书籍、专著逐渐增多,多个临床院校开展临床思维训练的选修或必修课程。在住院医师培训基地的教学内容中增加临床思维训练已势在必行。 三、临床思维的两大要素和四大境界 (一)两大要素 顾名思义,临床思维存在两大要素:一是临床知识的积累和沉淀,这里的知识实质上是广义的,不仅包括医学理论知识和技能,还包括相关的生活知识、社会经验和人文知识;二是科学的思维,包括逻辑学、辩证法、认识论和矛盾论等相关的思维理论和方法。 (二)四大境界 从医学生到优秀的医生,其临床思维经历的不同层次,可概括为四大境界:其一是“茫然”,本境界见于未经思维训练刚出校门的医学生,特征性的表现是对特定患者的临床表现无从思考,感觉一片空白,找不到思考的切入点。其二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本境界见于低年资的住院医生,具有一定的思考能力,但医学知识和思维能力均局限,导致轻易的把不同患者向自己已诊治过的患者归类,判断迅速,但准确率不高,如接诊一位咳嗽、发热的患者,就可能认为是上呼吸道感染。其三是“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此境界多见于高年资的住院医生,因为经历多个不典型的疾病,对自己的诊断产生了怀疑,感觉患者可能是这一疾病,也可能是哪一疾病,心中摇摆不能决定,如接诊一位咳嗽、发热的患者,认为其可能是上呼吸道感染,也可能存在肺炎,也可能并发脑膜炎,也可能是伤寒早期呼吸道症状等等。其四是“看山就是山,看水就是水”,本境界已建立科学的临床思维,对多数疾病能清晰地分析本质,此时如接诊一位咳嗽、发热的患者,医生能在分析不同伴随症状和考虑疾病发生几率的基础上,结合必要的辅助检查,确定患者最可能的临床诊断,就是上呼吸道感染。同一医生对不同疾病可能境界并不同,带教师资在进行临床思维训练时要充分了解学员的思维境界,提供不同的思维训练题材和方式,例如对于刚出校门处于“茫然”境界的医生,教学的主要任务是突破“茫然”,让其找到思考的切入点。

耳鼻喉科(慢性扁桃体炎)临床思维与决策

临床思维与决策试题(考官用)[病例摘要] 男性,30岁,公务员,以“反复咽痛伴发热3年。”为主诉入院。 患者自诉近3年来常在受凉感冒或劳累等免疫力下降时出现咽痛症状,病伴有发热,自测体温38摄氏度左右,每次均在给予抗炎药物静点(具体药物及使用方法不详)后症状缓解,近3年来反复发作约5-6次/年。今日患者为求进一步检查及治疗就诊于我科门诊,经检查提示慢性扁桃体炎,建议患者住院手术治疗,故门诊以此诊断收住我科,病程中,患者一般情况可,神志清,精神可,饮食及睡眠情况可,大小便正常,近期体重无明显改变。 查体:T36.5℃,P80次/分,R20次/分,Bp120/80mmHg,专科检查:扁桃体慢性充血,II°扁桃体表面不平,瘢痕,与周围组织有粘连,有时可见隐窝口封闭,呈黄白色小点,其上盖有菲薄黏膜或粘连物。隐窝开口处可有脓性分泌物或干酪样分泌物,挤压时分泌物外溢。舌腭弓及咽腭弓充血。下颌淋巴结肿大。化验:血、尿、便常规、生化检测、血沉、CRP、凝血均正常。 胸部正位片未见异常。 一、病史特点归纳(15分) 1、男性,30岁,公务员,反复咽痛伴发热3年。 2、患者自诉近3年来常在受凉感冒或劳累等免疫力下降时出现咽痛症状,病伴有发热,自测体温38摄氏度左右。 3、辅助检查:化验:血、尿、便常规、生化检测、血沉、CRP、凝血均正常。

胸部正位片未见异常。 二、诊断及依据(15) 诊断: 慢性扁桃体炎 诊断依据: 1.患者青年男性,30岁。 2.患者自诉近3年来常在受凉感冒或劳累等免疫力下降时出现咽痛症状,病伴有发热,自测体温38摄氏度左右,每次均在给予抗炎药物静点(具体药物及使用方法不详)后症状缓解,近3年来反复发作约5-6次/年。 3.专科检查:扁桃体慢性充血,II°扁桃体表面不平,瘢痕,与周围组织有粘连,有时可见隐窝口封闭,呈黄白色小点,其上盖有菲薄黏膜或粘连物。隐窝开口处可有脓性分泌物或干酪样分泌物,挤压时分泌物外溢。舌腭弓及咽腭弓充血。下颌淋巴结肿大。 三、鉴别诊断要点(15)答三点,每点5分 1.扁桃体角化症 为扁桃体隐窝口上皮细胞过度角化,形如黄白色角状或尖形砂粒样角化物,触之坚硬,根基牢固,不能拭掉,可无明显自觉症状,或感觉咽部不适或异物感,可同时发生于咽后壁、咽侧束和舌根等处。病程较长,多发生于30岁以前的青年。病因尚不明确,一般不需特殊治疗。 2.扁桃体肿瘤 一侧扁桃体迅速增大或扁桃体肿大而有溃疡,均应考虑肿瘤的可能性。如扁桃体肉瘤,早期可局限于扁桃体黏膜下,表面光滑,主要

临床思维学习心得.doc

临床思维学习心得 临床思维,人文社会科学和行为科学知识。临床大夫由医学生成长为一个合格医师所具备的理论联系临床工作实际,根据患者情况进行正确决策的能力。下面是带来的,欢迎大家阅读。 篇一:临床思维学习心得范文 在工作中,不仅要让护生明白怎样做,而且要让他们明白为什么这样做。如在对患者进行饮食指导时首先让护生详细了解患者病情,复习相关知识,让护生先采用通俗易懂方法试讲,然后带教老师补充和完善。在技术操作方面,带教老师要先让护生预习操作程序,然后看自己操作,最后指导护生操作,在临床实践中做到放手不放眼。请护生参与科室护理质量分析及安全,鼓励护生对科室质量管理及护理安全讨论会议防范工作提出自己的想法,护士长和带教老师及时给予肯定和讲评。另外,带教老师从生活上应多关心护生,多送温暖,帮助其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热情邀请护生参加科室组织的各项活动,使护生对科室产生归宿感。 5加强护生心理素质培养由于护生大多为独生子女,加之患者对护生操作不信任,会造成护生紧张焦虑、依赖、缺乏自信的心理。 作为带教老师应具有乐观开朗、耐心细致、敏感而富有同情心的心理品质,做到"带思想、带作风、带技术",强化"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意识。应尊重护生,"请"字当头,"谢"字当尾,少批评,多鼓励,协调好护生与患者之间的关系,帮助护生勇敢面对,改变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方式,而应以服务对象的需求为重心,学会设身处地为病人着想,虚心向同学、

老师及周围的人学习。 总之,实习学生的培训是护理人力资源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从事专业的早期给予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培训指导,有利于他们尽快适应临床环境,有利于从学生到专业人员的角色转变,有利于他们的专业成长和发展,有利于护理人才的选拔和培养。因此应引起护理管理者及护理带教者的重视,适应专业的发展,不断改进并完善实习生的培训,以促进护理队伍的整体建设。 篇二:临床思维学习心得范文 通过对李春昌教授《临床思维》网络视频的观看和学习,使我了解了什么是临床思维,临床思维有什么用,如何在实践工作去养成并运用临床思维。 一、什么是临床思维,临床思维有什么用我们知道,思维是人脑在感知的基础上,对所获得的信息进行比较、分析、抽象,并进行判断、推理的认识活动。而临床思维是思维中特有的一种思维方式和过程,就是医务人员在诊治疾病的过程中,利用所获得的有关疾病的感性资料,结合自己的知识和经验,用一定的思维方法来分析、综合疾病的各个方面,最后达到正确诊治疾病的理性思维过程。临床思维的主体是医护人员,客体是病人。 临床治疗护理过程是主客体相统一的思维过程。它贯穿于整个的临床治疗护理的过程。临床思维的作用就是让我们对于一个疾病的诊治,作出最正确最科学的判断的治疗。 也就是说正确的科学的思维方式可能让我们达事半功倍的效果,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