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继荣《政治学十五讲》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1-3讲)【圣才出品】

燕继荣《政治学十五讲》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1-3讲)【圣才出品】
燕继荣《政治学十五讲》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1-3讲)【圣才出品】

第一讲政治学的基本问题

1.1 复习笔记

一、政治的定义

1.中国的解释

(1)古代

孔子指出,“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即“政治”就是政治领袖“不以自己的私意治人民,不以强制的手段治人民:而要在自己良好的影响之下,鼓励人民‘自为’”。因此,政治是对国家的治理,有教导、指正的含义。

(2)近代

孙中山认为,“政治两字的意思,浅而言之,政就是众人的事,治就是管理,管理众人的事,便是政治”,即“政治是对公共事务的管理”。

2.西方

“政治”源于古希腊,是指有关国家的事务。

3.对政治概念的不同解释

对政治概念的不同解释主要有:

(1)价值性解释:政治就是追求和实现“善治”的活动;

(2)神学性解释:政治就是实现“天道”或“神意”的努力;

(3)权力性解释:政治就是权力的分配和使用,如中国古代的法家、马基雅维利、马

克斯·韦伯、拉斯韦尔等;

(4)管理性解释:政治就是组织管理的活动或过程。

4.马克思主义政治观

在当代中国政治和政治研究的发展中,马克思主义政治观念一直占有主导地位。其具有如下特点:

(1)认为政治是一种特定的社会关系

政治关系是社会关系之一,政治具有公共性和阶级性两重性;在阶级社会中,政治主要是相互对抗的阶级之间的关系。

(2)认为政治是更为基础的经济关系的集中表现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政治属于上层建筑,是各种社会经济利益和要求的集中体现。

(3)认为国家政权是政治的主要和根本的问题

国家政权决定和支配着经济需要的实现方式,所以,阶级社会中,各阶级斗争的核心主要围绕争夺国家政权展开。

(4)认为政治是一种有规律的社会现象

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在社会生产力的推动下,政治也随着阶级斗争的变化呈现不同的阶段性的发展特点。

5.政治的定义

政治是指人类集体生活的一种组织和安排,在这种组织和安排之下,各种组织、团体和个人通过一定的程序,实施对集体决策的影响。

政治的主体多种多样,小到个人和家庭,大到国家和国际社会。

二、研究政治的原因

1.确立基本的政治理念,广泛地形成政治共识

不同的人可能会产生不同的理念,不同的理念可能导致不同的实践。所以,研究政治的目的就是要确立最基本的政治理念,识别各种既有观念的本质,尽可能消除彼此之间的分歧和冲突,使社会成员在社会“正义”观念上达成最广泛的共识。

2.探索合理的制度安排,合理地规划政治生活

人要组成社会生活,会有许多不同的组织方式和方法。而政治研究的目的是试图寻找一种合理、持久、能够为条件变化而做出调整留有余地、能够在“公平”和“效率”之间实现适度平衡的制度安排。

3.寻求文明的政治规则,文明地解决政治冲突

人是文明的动物,所以,在人类社会,冲突是难免的,但野蛮的流血冲突是可以避免的。政治研究的一个重要理由就是寻求不同团体和平、有效地实现自己目标的条件。

4.了解他人,学会与别人打交道

从国际的角度讲,全球化的浪潮将各民族国家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国家之间的交往日益频繁。由于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原因,各国的政治理念、政治组织安排和政治游戏规则各不相同。因此,要学会和别人打交道,首先就需要研究别人的政治。

三、政治学的基本问题

1.基本问题

政治学是研究如何组织社会集体生活的学问,它的核心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述,比如权力与权利的关系问题、政治(规制社会)与治政(规范政府)的关系问题。其中,权力和权利的关系问题是政治学的基本问题。

2.层面

政治学研究分为两个层面:

(1)理论研究

理论研究主要探究的问题包括:怎样安排才算公平正义?如何实现自由—民主—平等—效率—权威的有机整合?

(2)实践研究

从实践层面来讲,政治学主要探究如何处理国家(政府)—社会(党派与社团)—个人(公民)三者的关系问题。

四、政治学的知识体系

政治学的知识体系基本体现了一个由表及里的关系。

1.政治学研究的体系

政治学研究的体系可划分为两个体系,即政治哲学研究和政治科学研究。

(1)政治哲学研究

政治哲学研究主要运用先验的哲学思辨的方法,论证某些政治价值是值得追求的,并以这些价值为标准,对现实政治做出评价,并试图探寻理想的政治生活方案。

它以人类追求的政治价值如民主、自由、正义、平等等观念为研究对象,以揭示政治的价值基础和根本原则。

(2)政治科学研究

政治科学研究主要运用经验的、科学的和实证的方法,对政治生活进行量化分析。比如对选举和投票行为和结果的分析、对民意的调查研究、对政策结果的绩效评估等等。

2.政治学分类研究

到目前为止,政治学已经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学科体系。

(1)按照政治学的功能来划分,可以把政治学分为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两类。

①理论研究

理论研究的作用在于为人们全面、深入认识政治及其发展规律提供理论、观点、原则和方法,并且为政治学的应用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政治原则。它主要包括政治学原理、政治哲学、政治思想、政治学研究方法、比较政治学政治心理学、政治社会学等。

②应用研究

应用研究的作用主要是指导和规范实际政治活动,包括政治制度研究、政治领导和决策研究、政治管理学、行政管理学、组织理论、行政法学、人事行政学、市政学、公共政策分析等。

(2)按照政治学研究的角度和层次来划分,政治学研究被划分为宏观政治研究和微观政治研究。

①宏观政治研究

宏观政治研究从政治群体以上的政治现象入手,主要包括政治社会学、政治地理学、政治人类学、政治生态学、政治体制理论和政府结构和运行研究等。

②微观政治学研究

微观政治学以个体政治人为研究对象,它主要包括政治心理学、政治社会化研究、政治角色理论、政治人格研究等。

(3)按照政治学研究对象来划分,政治学可以被划分为静态研究和动态研究。

①静态研究

静态研究主要指对于政治组织和政治制度的研究。具体来说,其主要包括对于国家、政党、政府、政治团体、政治制度的研究。

②动态研究

动态研究主要指对于政治行为、政治过程及社会政治的变化的研究,具体来说,主要包括对于政治斗争、政治革命、政治改革、政治参与、政治过程、政治权力运行、决策和政策实施过程等方面的研究。

此外,还有按照政治研究的区域来划分,把政治学分为国别政治研究和跨国政治研究等等。

1.2 课后习题详解

1.政治与“公共性”是什么关系?

答:公共性是用于描述现代政府活动基本性质和行为归宿的一个重要分析工具。一般情况下,公共性是指政府作为人民权力的授予者和委托权力的执行者,应按照社会的共同利益和人民的意志,从保证公民利益的基本点出发,制定与执行公共政策。

政治具有公共性,公共性是政治的特性之一,具体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政治的公共性意味着权力的公共性

政治权力是各种力量对比的结果,在本质上是人民的权利,在常态下是公共权力,具有公共性,是政治具有公共性的表现之一。

(2)政治的公用性意味着政府的开放性和政治参与的普遍性

政治是人民的事业,政治的公共性要求政治运行具有透明性,这不仅要求统治者政治权力运行的公开性,同时要求公民政治参与的普遍性,政治在一切人面前都是平等的。

2.为什么说政治是不可避免的?政治会“终结”吗?

答:政治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每个人都无法回避政治,我们处在政治生活中,能真

切地感受到政治对我们生活的影响。政治是一种权力学说,社会成员通过社会公共权力确认和保障成员权利,实现自身利益。所以我们研究政治是有充分的理由的,具体如下:(1)确立基本的政治理念,广泛地形成政治共识

“人是政治动物”,我们生活在政治共同体内,过一种集体生活。能够将我们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除了利益因素之外,还有共同的文化、共同的认识和理念。“人是理性动物”。我们要为世界赋予意义和价值,要对周围的世界做出合理的解释,为自己的生活寻找恰当的理由。

这些问题都需要研究,而研究的目的是要确立最基本的政治理念,识别各种既有观念的本质,尽可能消除彼此之间的分歧和冲突,使社会成员在社会“正义”观念上达成最广泛的共识。

(2)探索合理的制度安排,合理地规划政治生活

人要组成社会生活,会有许多不同的组织方式和方法。“公平”和“效率”是组织和安排社会生活时最为根本的问题。不同的解决方案又反映不同的“公平”观和“效率”观。

政治研究的一项主要任务就是探索合理的制度安排,以便合理地规划政治生活。政治研究的目的是试图寻找一种合理、持久、能够为条件变化而做出调整留有余地、能够在“公平”和“效率”之间实现适度平衡的制度安排。

(3)寻求文明的政治规则,文明地解决政治冲突

人是文明的动物。因此强权政治、暴力掠夺、强盗逻辑等原则都受到普遍谴责。冲突是难免的,但野蛮的流血冲突是可以避免的。政治是一场游戏,文明的规则被人们普遍认可接受的时候,进行的是一场文明的比赛。

政治研究的一个重要的理由就是寻求不同团体和平、有效地实现自己目标的条件。因此政治学不是斗争的学科,而是富于建设和实践的学科。

(4)了解他人,学会与别人打交道

从国际的角度讲,全球化的浪潮将各民族国家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国家之间的交往日益频繁。由于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原因,各国的政治理念、政治组织安排和政治游戏规则各不相同。要学会和别人打交道,就要研究别人的政治。

我们离不开政治生活,政治对我们每个人都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我们要学好政治,用好政治,正确认识和分析政治现象,提高政治觉悟,增强公民的责任感。我们要增强政治权利意识,形成政治认同,树立共同理想,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栋梁之才。只要我们的社会不消失,政治就不会终结。

综上所述,可以得出政治是不可避免的,政治也不会终结。

3.政治、哲学、科学、宗教、艺术之间的关系以及各自的界限?

答:政治与哲学、科学、宗教和艺术的关系密切且相互影响,具体表现如下:

(1)政治与哲学

①联系

哲学利用政治,可以使自己的权威得到认可,政治利用哲学可以为自己做论证,取得某种合理性,两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②界限

政治是实践性的,哲学是思考性的。哲学是一种思考的方式,而不是一种实践的方式;政治是一种实践的方式,而不是思考的方式。

(2)政治与科学

①联系

政治是统帅,是社会生活的生命线,统帅科学的发展。科学对于无产阶级的研究是政治研究的重要内容,对社会主义运动和发展规律的研究,是研究社会主义政治的重要理论依据。

②界限

政治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人的一切生活的内在机制都是政治的。科学是面向经济建设,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

(3)政治与宗教

①联系

a.对宗教来说,它需要借助于社会政治权力扩大自己的影响,壮大自己的教民队伍,强制实行自己的戒律,使宗教从一种社会幻想变为一种现实形式。

b.对统治者来说,宗教是被统治者的精神鸦片,是巩固和实施其统治的思想工具。

②界限

宗教是人们根据对于人为制造的神的信仰而形成的一整套的世界观、社会心理和感情等的综合,是一种特定的社会意识形态。而政治是一种特定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现象。

(4)政治与艺术

①联系

政治和艺术有密切的关系,两者都属于上层建筑,是经济的集中体现。经济通过政治决定艺术的性质和发展方向,艺术通过政治反作用于经济。

②界限

艺术归根结底是表现人的,而政治渗透于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影响着人的思想和观念的变化。

4.政治哲学和政治科学的区别是什么?

答:政治哲学和政治科学涵盖了政治学研究的所有问题,但两者属于不同的研究层面,其区别主要表现如下:

燕继荣《政治学十五讲》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政治学的基本问题【圣才出品】

第一讲政治学的基本问题 1.1复习笔记 一、政治的定义 1.中国的解释 (1)古代 孔子指出,“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即“政治”就是政治领袖“不以自己的私意治人民,不以强制的手段治人民:而要在自己良好的影响之下,鼓励人民‘自为’”。因此,政治是对国家的治理,有教导、指正的含义。 (2)近代 孙中山认为,“政治两字的意思,浅而言之,政就是众人的事,治就是管理,管理众人的事,便是政治”,即“政治是对公共事务的管理”。 2.西方 “政治”源于古希腊,是指有关国家的事务。 3.对政治概念的不同解释 对政治概念的不同解释主要有: (1)价值性解释:政治就是追求和实现“善治”的活动; (2)神学性解释:政治就是实现“天道”或“神意”的努力; (3)权力性解释:政治就是权力的分配和使用,如中国古代的法家、马基雅维利、马克斯·韦伯、拉斯韦尔等; (4)管理性解释:政治就是组织管理的活动或过程。 4.马克思主义政治观

在当代中国政治和政治研究的发展中,马克思主义政治观念一直占有主导地位。其具有如下特点: (1)认为政治是一种特定的社会关系 政治关系是社会关系之一,政治具有公共性和阶级性两重性;在阶级社会中,政治主要是相互对抗的阶级之间的关系。 (2)认为政治是更为基础的经济关系的集中表现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政治属于上层建筑,是各种社会经济利益和要求的集中体现。 (3)认为国家政权是政治的主要和根本的问题 国家政权决定和支配着经济需要的实现方式,所以,阶级社会中,各阶级斗争的核心主要围绕争夺国家政权展开。 (4)认为政治是一种有规律的社会现象 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在社会生产力的推动下,政治也随着阶级斗争的变化呈现不同的阶段性的发展特点。 5.政治的定义 政治是指人类集体生活的一种组织和安排,在这种组织和安排之下,各种组织、团体和个人通过一定的程序,实施对集体决策的影响。 政治的主体多种多样,小到个人和家庭,大到国家和国际社会。 二、研究政治的原因 1.确立基本的政治理念,广泛地形成政治共识 不同的人可能会产生不同的理念,不同的理念可能导致不同的实践。所以,研究政治的目的就是要确立最基本的政治理念,识别各种既有观念的本质,尽可能消除彼此之间的分歧

证券投资学考试笔记

证券投资学笔记 导言 一. 本课程介绍 二. 证券投资常用术语 开户限价委托市价委托撤单交割手零股集合竞价连续竞价开盘价收盘价最高价最低价涨、跌停板 T+1 T+0 主力大户散户多头做多短多长多死多空头做空短空长空多翻空空翻多多杀多轧空踏空跳空逼空空头回补获利回吐套牢割肉仓位空仓满仓平仓斩仓震仓洗盘筹码吸筹洗筹蓝筹股红筹股坐轿抬轿高开低开平开上档下档拨档子板块联动比价牛市熊市多头市场空头市场利多利空利多出尽利空出尽反弹回档盘整整理多头陷阱空头陷阱反转突破缺口支撑压力除权除息市盈率市净率净资产收益率填权复权贴权每股净资产 三. 1602年荷兰,最早的证券市场 (1)掌握正确的买卖时机——选时(中短线) (2)选择投资对象(中长线) 四. 两大方法 (1)基本分析法 (2)技术分析法 第一章证券投资工具 第一节证券 一、证券的定义,分类和特征 1.证券的定义:它用以证明持有人有权依据凭证的内容,而取得应有权力 2.证券的分类:(1)有价证券(2)凭证证券 3.证券的重要要素:(1)持有人(2)持有物(3)持有物的价值(4)权力 4.证券的特征:(1)法律特征(2)书面特征 二、有价证券的分类 1.有价证券的定义:有价证券是指标有票面金额,证明持有人有权取得收入,可自由转让和买卖的所有权或债权 2.有价证券的分类 广义:(1)商品证券(提货单、运货单)(2)货币证券[商业证券(汇票、本票)、银行证券(汇票、本票、支票)](3)资本证券 狭义:资本证券(股票、债券、基金证券、金融衍生证券) 3.有价证券的分类 (1)按发行主体不同分类(a)政府证券(b)金融证券(c)公司证券 (2)按是否在证券交易所挂牌分类(a)上市(b)非上市 (3)按募集方式分类(a)公募(b)私募 (4)按经济性质分类(a)股票(b)债券(c)其他证券 4.有价证券的特征(1)期限性(2)收益性(3)流通性(4)风险性 第二节股票 一、股票的定义,特征和类型 1. 股票的定义:股票是一种有价证券,它是股份有限公司发行的,用于证明投资者的股东身份和权益并据以次获得股息和红利的凭证 2. 股票的性质(1)一种有价证券(2)一种形式证券(3)一种证权证券(4)一种资本证券(5)一种综合权利证券 3. 股票的特征(1)收益性(2)风险性(3)流动性(4)永久性(5)参与性

经济学原理笔记整理(微观经济学)

第一章: 人们面临权衡取舍。 效率:社会能从稀缺资源中得到的最大利益。 平等:经济成果在社会成员中平均分配。 任何一个东西的机会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理性人最终的选择必然使得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 第十章:外部性 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好方法。如果没有市场失灵,竞争市场的结果是有效率的,即最 大化了总剩余(包括生产者剩余和消费者剩余)。 外部性(是一种市场失灵):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福利的无补偿的影响。由于自利的买卖者忽略其行为的外部成本或收益,有外部性时,市场结果是没有效率的。政府行为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即存在外部性的情况下,公共政策能够提高效率。 负外部性的例子:空气污染,狗叫,邻居吵闹,噪声污染,二手烟,驾车时打电话对路人不安全 市场均衡,最大化了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 供给曲线,表示私人成本,卖着直接承担的成本。需求曲线,表示私人价值,对于买者的价值(也就是支付意愿)。 社会成本:私人成本+外部成本。外部成本:对旁观者负外部性影响的价值。 外部性内在化:改变激励,使人们考虑到自己行为的外部效应。征税=社会成本 当市场参与者必须支付社会成本时,市场均衡=社会均衡。 正外部性的例子:接种预防传染病的疫苗,研究创造知识,教育(减少了犯罪和改善了政府)。存在正外部性时,一种物品的社会价值=私人价值(对买者的直接价值)+外部利益(对于旁观者的价值)。 社会最优数量是使得社会福利最大化。 补贴=外部利益 如果存在负外部性,市场生产数量大于社会合意的数量。征税。 如果存在正外部性,小于。补贴。 技术政策:政府干预经济旨在扶持增进技术的企业。 专利法,技术政策的一种,对个人或公司创造发明的产权予以专利保护。针对外部性的公共政策:命令与控制政策:直接管制。限制排污,强制使用某项技术。 以市场为基础的政策:向私人决策者提供由他们自己来解决问题的激励。矫正性的税收和补贴,可交易的污染许可证。 矫正税:旨在引导私人决策者考虑负外部性引起的社会成本的税收。庇古税。理想的矫正税=外部成本。 对于正外部性的活动,理想的矫正补贴=外部利益。 矫正性的税收和补贴,使私人激励和社会利益结合,使私人决策者做决策时考虑行为的外部利益和外部成本,使经济向资源配置更有效率的方向移动。 不同企业削减污染成本不同,有效率的结果:减排成本最低的企业减少最多的污染。 污染税是有效率的:减排成本低的企业减少污染,进而减少税收负担;减排成本高的企业更愿意支付税收。 管制是无效率的:需要所有企业都减少一定数量的污染。 矫正性税收对环境更有利:给企业激励,只要减污成本低于税收。而管制没有给企业继续减 排的激励。 汽油税,消除三种负外部性:拥挤,车祸,污染。

西方经济学原理笔记整理

西方经济学原理期末复习 (一)微观经济学总结 一、框架 二、基本概念 需求函数、供给函数、市场均衡、需求价格弹性、需求收入弹性、需求交叉弹性、供给价格弹性、效用、无差异曲线、边际替代率、预算线、消费者均衡、替代效应、收入效应、生产函数、等产量曲线、等成本线、生产者均衡、机会成本 三、几种市场类型 市场类型厂商产品差异对价格控制进入市场接近的商品 数量程度程度难易程度市场 完全竞争很多无差别没有很容易农产品 完全垄断很多有差别较小比较容易轻工业、零售业寡头市场几家有差别较大比较困难民航、通讯、汽车 或无差别制造、石油开采完全垄断一家不可替代很大不可能公用事业 四、七种均衡

1.市场均衡 2.消费者均衡 3.生产者均衡 4.完全竞争情况下厂商短期均衡 5.完全竞争情况下厂商长期均衡 6.完全垄断情况下厂商短期均衡 7.完全垄断情况下厂商长期均衡 五、概念辨析 1.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2.实证与规范经济学 3.需求(供给)的变化与需求量(供给量)的变化 4.短期与长期 5.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 6.停业点与盈利点 六、基本原理 1.需求、供给、供求原理 2.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3.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4.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 5.生产要素的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 七、典型经济现象解释 1.丰收悖论 2.猪流感疾病,是猪肉价格下降,分析均衡变动 步骤:㈠确定事件使供给曲线还是需求曲线移动或二者同时移动 ㈡确定曲线的变动方向 ㈢用供求图说明这种移动如何改变均衡价格和数量 3.为何钻石比水贵:水数量多边际效用小。 4.惨淡经营,店铺为何不关门? P=A VC 为停业点。当AC>P>A VC虽亏本,但其收入高于可变成本,还有一部分可弥补固定成本。若其关门将损失全部固定成本。因此商家会选择继续经营。 5.为何铁路、供水、供电等行业能保持其垄断地位? 政府特许自然垄断 6.最低工资法德出台将会有哪些成效和弊端? 一部分人取得叫高收入造成失业 7.在小镇放烟花,能向居民收取观看费用吗? 不能外部性不直接收费

《政治学十五讲》笔记

政治学十五讲知识要点 序言政治学给我们提供了什么知识 ◇政治学提供的知识 政治学涉及两方面的知识:政治分析原理合和政治操作原理。 政治分析原理告诉我们政治生活分析的方法,掌握这种方法能使我们知道一个良好的政治秩序是如何构成的。 政治操作原理涉及政治制度的设置和政治技术和技能方面的知识,他告诉我们一个良好的政治秩序应该如何建立和如何维护。 政治学为三种人提供帮助:①政治从业人员;②政治学从业人员;③普通公民。 第一讲政治学:学科定位与知识体系 一、政治的定义 孙中山:政治两字的意思,浅而言之,政就是众人的事情,治就是管理,管理众人的事情便是政治。 人们对政治的解释和定义来历不同,对政治概念的解释的大体思路有:①价值性解释;②神学性解释; ③权力性解释;④管理性解释。 ●马克思主义政治观有如下特点: 1、认为政治是一种特定的社会关系。政治关系是社会关系之一,政治具有公共性和阶级性两重性;在阶级社会中,政治主要是相互对抗的阶级关之间的关系。 2、认为政治是更为基础的经济关系的集中体现。 3、认为国家政权是政治的主要和根本问题。 4、认为政治是一种有规律的社会现象。 政治的定义:政治是人类集体生活的一种组织和安排,在这种组织和安排之下,各种组织、团体和个人通过一定的程序,实施对集体决策的影响。 二、为什么要研究政治 1、确立共同的政治理念,形成广泛的政治共识 2、探索合理的政治安排,合理的规划政治生活 3、寻求文明的政治原则,文明的解释政治冲突 4、了解他人,学会与别人打交道 三、政治学科的定位和知识体系 要了解政治学的知识结构和学科体系,首先需要从人类文明以及知识的构成谈起: 文化(文明)构成及政治学知识结构 文化构成文化结构政治学知识结构 物质形态的文化:物质文明观念形态的文化:精神文明物质技术政治技术和技能(政治的物质条件和政治术)组织制度政治程序和规则(政治制度) 思想观念政治观念和学说、政治意识形态(政治理念)社会心理民情、风俗和习惯(政治心理或国民性) 在我们广义的文化或文明的概念中,作为其构成以素的物质技术→组织制度→思想观念→社会心理呈

《证券投资学》第三章课堂笔记

福师《证券投资学》第三章股票课堂笔记 ◆主要知识点掌握程度 掌握股票概述,包括股票的含义、特点、种类;股票的价格,包括股票价格的含义及股票市场价格的评价方法;股价的波动及其原因;股票价格指数及其编制。 ◆知识点整理 第三章股票 一、股票概述 股票是股份公司为筹集长期资金而公开发行的一种有价证券,是股份公司发给股东证明其所入股份的凭证,是股东对股份公司享有权利的依据。 (一)股票的基本特征 1.股票的特点 (1)股票是公司所有权的象征 购买了公司的股票,就成为公司的股东。股东有权按出资的比例,即拥有公司股份的多少,享受公司的收益和参与公司的经营管理,包括参与股东大会、进行投票表决、享受股息红利、参与公司剩余财产的分配等各项权利。 (2)股票是一种不定收益的证券 公司的经营管理的效果直接关系或影响到股东的收益,而且,在股票市场上,各种因素都有可能影响股票的市场价格,投资者有可能遭受价格波动所导致的损失,而一旦公司经营不好,破产倒闭时,则会导致灾难性的资本投资损失。 (3)股票是一种具有流通性的证券 投资者持有的公司股票,可以在股票的二级市场上进行交易。在健全的股票交易市场存在的条件下,持有股票可随时卖出变换成现金。衡量股票流通性强弱的指标称为股票的变现力,即在极短的时间内变换成现金而不致亏损的能力。变现力越强的股票则越受投资者青睐;而变现力弱的股票则无人敢于问津。 (4)股票没有期限性 在购买股票以后,持有股票者不能向公司退股要求返还本金。股东要想收回投资,只有把股票转卖给他人。所以,股票没有期限性,是一种永久性的投资。只要公司存在,其所发行的股票就存在,并给持有股票的投资者带来收益和风险。 2.股票的票面特征 股票的票面特征要综合反映股票持有人的各项权益、股份公司和发行股票的一些基本情况。股票是具有法律效力的有价凭证,是股份公司和投资者的一种契约反映。 (二)股票的种类 1.普通股票和特殊股票 普通股票 普通股票即股息随公司利润的大小而增减的股票。普通股股东享有以下权利:盈余分配权、资产分配权、表决权、选举权、优先认股权、股份转让权等。由于普通股票是在权利内容上不附加任何条件的股票,所以被当作标准股票,作为衡量其他股票的基准。现在股份公司发行的股票,大都是普通股票。 2.优先股票 优先股票是在股份公司的收益分配和剩余财产分配上较普通股票享有优先权的股票。优先股在发行时事先规定固定股息;其股息支付也先于普通股。在公司破产清算时,优先股的股东有权按票面价值先于普通股得到清偿。 但优先股在投票权和表决权的行使上受到一定限制,持有优先股的股东一般没有参与公司经营管理的权利。只有在直接关系到优先股股东利益的表决时,优先股股东才能行使表决权。 (三)普通股在证券交易市场的分类 普通股票按其在股票流通市场上的属性不同,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微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汇总版)

微观经济学重点概念 1. 经济人 从事经济活动的人所采取的经济行为都是力图以自己的最小经济代价去获得自己的最大经济利益。 2. 需求 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3. 需求函数 表示一种商品的需求数量和影响该需求数量的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函数。 4.供给 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价格水平下愿意并且能够提供出售的该种商品的数量。 5.供给函数 供给函数表示一种商品的供给量和该商品的价格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 6. 均衡价格 一种商品的均衡价格是指该种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 7. 需求量的变动和需求的变动 需求量的变动是指在其它条件不变时由某种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应起的该商品需求数量的变动。需求的变动是指在某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它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需求数量的变动。 8. 供给量的变动和供给的变动 供给量的变动是指在其它条件不变时由某种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应起的该商品供给数量的变动。供给的变动是指在某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它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供给数量的变动。 9. 内生变量和外生变量 内生变量指一个经济模型所要决定的变量。外生变量指由模型以外的因素所决定的已知变量。 10.静态分析 根据既定的外生变量值来求得内生变量值的分析方法。 11.比较静态分析 研究外生变量变化对内生变量的影响方式,以及分析比较不同数值的外生变量下的内生变量的不同数值。 12. 动态分析 需要区分变量在时间上的先后差别,研究不同时间点上的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13. 弹性 当一个经济变量发生1%的变动时,由它引起的另一个经济变量变动的百分比。 14. 弧弹性 表示某商品需求曲线上两点之间的需求量的变动对于价格的变动的反应程度。 15. 点弹性 表示需求曲线上某一点上的需求量变动对于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16. 需求的价格弹性 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或者说,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当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

平狄克《微观经济学》(第7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1~3章)【圣才出品】

平狄克《微观经济学》(第7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第1章绪论 1.1复习笔记 1.微观经济学的主题 (1)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微观经济学研究的是单个经济个体(如消费者、工人、投资者、资源所有者和厂商)的行为,也研究构成市场与行业的消费者和厂商的相互影响。微观经济学的核心内容是论证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原理。 (2)经济模型 经济模型是现代经济理论的一种主要分析方法,也称为经济数学模型,指用数学形式所表述的经济过程或经济理论结构。现实世界的情况是由各种主要变量和次要变量构成的,因而非常复杂,只有把次要因素排除在外,才能对经济运行进行严格的分析。运用经济模型,事先做出某些假设,可以排除掉许多次要因素,从而建立起一定的模型,然后通过运用这一模型,可以对错综复杂的现实世界作出简单的描述。 (3)经济理论的局限性 在经济学中,理论的有用性和合理性取决于它是否对其试图解释和预测的一系列现象成功地做出了解释和预测。比如说,厂商并不总是追求其利润的最大化的,因此,厂商理论只在解释厂商某些行为(如资本投资决策的时机)时才获得了有限的成功。尽管如此,这一理论确实解释了有关厂商和行业的行为、成长和演变方面的大量现象,所以它已经成为决策者手中一个重要的工具。

2.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 (1)微观经济学的分析方法 微观经济学既研究实证问题,也研究规范问题。实证问题主要涉及解释和预测,规范问题则研究应该如何。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都是重要的经济学分析方法。 (2)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的含义 实证分析是进行经济分析的一种重要方法,特点是它对有关命题的逻辑分析,旨在理解经济过程实际是什么、将会是什么、为什么,而不涉及对结果好坏和是否公平的评价,其中不包含任何价值判断。实证分析既有定性分析,也有定量分析。 规范分析也是经济学分析经济问题的一种方法,它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作为出发点,提出行为的标准,并研究如何才能符合这些标准。它力求说明“应该是什么”的问题,或者说,它回答这样的问题:为什么要做出这种选择,而不做出另一种选择? (3)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的关系 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的区别可归纳为以下三点: ①规范分析在研究经济事物的同时树立一个判别标准,以便能对分析结果做出好与坏的判断;而实证分析则只对经济运行过程本身做出描述,并不做出好与坏的判断。 ②二者要解决的问题不同。规范分析要说明经济事物是否符合既定的价值标准;实证分析则要解决经济“是什么”的问题,要研究经济变量的规律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并对未来做出预测。 ③规范分析没有客观性,其结论受到价值标准的影响;实证分析的内容具有客观性,其结论可以接受事实的验证。 尽管有上述区别,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二者之间仍相互联系:规范分析以实证分析为基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笔记及重点总结

人大高鸿业版《西方经济学》(包括微观和宏观部分)笔记讲义(精装版) 西方经济学笔记第一二章 第一节稀缺性与选择(一)稀缺性和经济问题稀缺性的含义生产资源的相对有限性资源的稀缺 性与经济问题由于资源稀缺性的存在,使得人们必须考虑如何使用有限的相对稀缺的生产资源来满足无 限多样化的需要。这就是所谓的" 经济问题".生产资源或生产要素主要包括的成分经济社会中的生产资 源也叫生产要素,主要包括:资本(其价格为利息)、土地(其价格为地租)、劳动(其价格为工资)。 西方经济学研究的问题西方经济学研究人与社会如何作出最终抉择,在使用或者不使用货币的 情况下来使用可以有其他用途的稀缺的生产性资源,来现在或者将来生产产品,并把产品分配给社会的 各个成员以供消费之用。它分析改进资源配置形式可能付出的代价和可能产生的收益。 (二)生产可能性曲线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含义在既定的资源之下所能生产商品的最大产量的组 合,就是生产可能性线 生产可能性曲线与资源稀缺性之间的关系生产可能性曲线反映了资源稀缺性的特征。 (三)选择和机会成本选择产生的原因资源的稀缺性使得社会不得不作出选择 机会成本的概念当具有多种用途的稀缺资源使经济主体需要选择时,选择会带来成本,选择的 成本我们称为机会成本,当把一定资源用于生产某种产品时所放弃的另一各产品的数量就是机会成本, 它是作出一次决策时所放弃的其他可供选择的最好用途。 经济问题的解决与机会成本的关系经济问题的解决被归结为如何使得选择的机会成本达到最低。 第二节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一)经济学的定义西方经济学的定义西方经济学研究人与社会 如何使用稀缺的生产性资源,生产出有价值的商品,并把它们分配给社会的各个成员。

燕继荣《政治学十五讲》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世界秩序与全球化【圣才出品】

第十三讲政治文化与政治社会化 13.1复习笔记 一、文化与政治文化 1.文化和政治文化的内涵 (1)文化的内涵 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的角度讲,文化就是“人文化”的过程和结果,它体现为“人的生活方式”,反映了人在与自然的相互关系中的生存方式,包括在“人文化”改造过程中所形成的一切物质的和非物质的“产品”。从狭义的角度讲,文化是人们在改造自然过程中所积淀形成的对自然与社会的精神反映,即所谓的“精神文明”。 (2)政治文化的内涵 政治文化是一国国民长期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对于生活其中的政治体系和所承担政治角色的认知、情感和态度,它与政府、政治组织等制度性结构相对应,成为政治体系的主观因素。政治文化作为政治体系观念形态的东西,包含着广泛的内容。政治思想和政治意识形态可以看作是一个国家政治文化较为系统和理性的表述。 2.政治文化的特性 (1)稳定性 稳定性反映的是长期形成的比较稳定的一贯性的政治倾向和心理; (2)延续性 它通过政治社会化得以传播和沿袭,政治文化的延续性使一国文化有可能代代相传,也使国家、地域、民族之间的政治文化呈现出长期的差异性。 (3)相对独立性和能动性

一方面,它在现实生活中形成,将现实政治生活通过观念的方式保留下来,并随着政治生活的变化和政治制度的改变而有所改变;另一方面,它对于社会政治生活和政治行为又具有巨大的心理和精神支配作用。政治文化对既有政治体系起着维护和延续的作用,同时,政治文化的变化最终又可能带来现实政治制度和政治生活的变迁。 二、政治文化研究的一般方法 政治学对政治文化的研究体现在理论和应用两个层面。前者主要说明政治文化与政治体系、政治行为和政治决策之间的一般关系,分析政治文化的形成过程,归纳政治文化的不同类型;后者则通过民意调查、数据分析,预测民众政治行为的可能倾向和对某一政策的可能态度。总结政治文化研究成果,可以将政治文化研究的一般方法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政治文化分布研究 (1)同质文化 通过社会调查,如果发现大多数公民对某些基本问题持有大体一致的看法,那就说明该社会的政治文化是高度一致的,属于同质性文化。同质性文化一般产生于社会沟通广泛、社会流动频繁、信息分布均匀对称的社会,它为一致性政治决策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同质性文化也说明该社会不存在明显的深刻裂痕,社会不同力量和团体之间容易产生合作,社会秩序基本稳定。 (2)极端文化 如果大多数公民对某些基本问题呈现出极端对立的看法,那就说明该社会的政治文化两极分化。在政治文化两极分化的社会中,大多数公民处于两个对立的极端(极左和极右),社会裂痕和社会矛盾严重,政治领导人的任何政策建议都可能遭到相当部分的公民反对。在这种社会,各政治力量之间难于达成妥协,社会内部纷争不断,并极有可能导致政治分裂。

《证券投资学》考研曹凤岐版考研笔记与考研真题

《证券投资学》考研曹凤岐版考研笔记与考研真题第一章证券 1.1 复习笔记 考点一、证券的概念及特征 1证券的概念 证券是用以表明各类财产所有权或债权的凭证或证书的统称。证券上记载有一定的财产或权益内容,持有证券即有权利按照券面所载内容取得相应的权益。 有价证券是证券的一种,表示具有一定的财产权并且能够自由让渡的证券,即表明证券持有人根据券面所载财产内容可以行使的权利的证券。 有价证券可以分为: (1)货物证券,是有权领取货物的凭证,其权利的标的物是特定的货物; (2)货币证券,是对货币有请求权的凭证,其权利的标的物是一定的货币额;(3)资本证券,其标的物也是货币额,它与货币证券的区别之处在于它侧重于对一定的本金所带来的收益的请求权; (4)其他证券,包括土地所有权证、银行存折等。 有价证券可以按照广义和狭义进行划分。广义的有价证券包含前面所列的货物证券、货币证券和资本证券,甚至范围更广;而狭义的有价证券一般代表货币证券和资本证券,更多的时候又专指股票、债券之类的资本证券,这时一般将它简称为证券。“证券”一般是特指资本证券。 有价证券作为资产所有权或债权的一种法律证书,即代表经济利益的一种权利,一般可以兑换、转让和买卖。 2有价证券的本质

有价证券是一种表示资产所有权或债权的法律证书,即代表一种经济权利。有价证券的持有者应承担相应的权利和义务。与此同时,有价证券也是金融工具、投资工具与一种投资凭证。公众可以通过对有价证券的买卖、转让、抵押、继承等方式参与投资。 有价证券可以给持有者带来一定的定期收入,又能以商品的形式进行自由买卖转让,它不属于生产经营的物资,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也无法发挥作用,因而它不是真正的资本。 (1)股票、债券等能够从它原来代表的现实资本中脱离出来而在证券市场上进行相对独立的运动,产生资本的二重化现象,因此,它们又可以被当作一定的虚拟资本的凭证,具有虚拟资本的性质,可被称为虚拟资本证券。 (2)构成虚拟资本的有价证券本身不含有任何价值。它们只是代表取得收益的权利。一切有价证券都代表着资本所有权的证书。 (3)在企业的生产过程中,有价证券本身并不能发挥作用,虚拟资本是独立于实际资本之外而存在的一种资本形式,不是真正的资本。 (4)虚拟资本不是现实的财富,但它具有使财富的集中的功能。 3有价证券的功能 (1)资本证券是结合成一体的资本、财产或债权债务关系的份额比,它不仅可以让发行人更加方便地将社会上零散的货币资金集中为整体的社会资金或职能资本,又可以让规模较小的货币资金享受巨额资本的规模效益。 (2)货币证券具有节约现金使用,方便交易支付和汇总的功能,从而提高资本的使用效率和资本转移的安全性。 (3)中央银行通过一些有价证券来实现控制货币供应量、调节经济运行的目标。

曼昆微观经济学笔记整理

菲利普斯曲线 循环流量图 重要概念区分 实证表述/规范表述 绝对优势/比较优势 正常物品/低档物品 私人物品/公共物品/公共资源/俱乐部物品定额税/累进税/累退税 显性成本/隐性成本 经济利润/会计利润 固定成本/可变成本 规模经济/规模不经济 企业短期停止营业/企业退出 竞争/垄断/垄断竞争 功利主义/自由主义/自由至上主义 替代效应/收入效应 第一章经济学十大原理

原理: 【人们如何做出决策】 1.人们面临权衡取舍。 2.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 3.理性人考虑边际量。 4.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 【人们如何相互影响】 5.贸易可以使每个人的状况变得更好。 6.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 7.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 【整体经济如何运行】 8.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服务的能力。 9.当政府发行了过多货币时,物价上升。 10.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 市场失灵的两个可能原因:外部性;市场势力 (联系第7章市场效率+第10章外部性) 名解: 稀缺性:社会资源的有限性。 经济学:研究社会如何管理自己的稀缺资源。 效率:社会能从其稀缺资源中得到最大利益的特性。 平等:经济成果在社会成员中平均分配的特性。 机会成本:为了得到某种东西所必须放弃的东西。 理性人:系统而有目的地尽最大努力实现其目标的人。 边际变动:对行动计划的微小增量调整。 激励:引起一个人做出某种行为的某种东西。 市场经济:当许多企业和家庭在物品与服务市场上相互交易时,通过他们的分散决策配置资源的经济。 产权:个人拥有并控制稀缺资源的能力。 市场失灵:市场本身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情况。 外部性: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福利的影响。 市场势力:单个经济活动者(或某个经济活动小群体)对市场价格有显着影响的能力。 生产率:每单位劳动投入所生产的物品与服务数量。 通货膨胀:经济中物价总水平的上升。 经济周期:就业和生产等经济活动的波动。 第二章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 经济学家意见分歧的原因: 1.科学判断的不同 2.价值观的不同 3.感觉与现实 循环流量图:一个说明货币如何通过市场在家庭和企业之间流动的直观经济模型。 生产可能性边界:表示在可得到的生产要素和生产技术既定时,一个经济所能生产的产品数量的各种组合的图形。 实证表述:描述性的,试图描述世界是什么的观点。 规范表述:规定性的,试图描述世界应该是什么样子的观点。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笔记(第18章 生产要素市场)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 第18章生产要素市场 复习笔记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劳动的需求 生产要素(factors of production)是用于生产物品与劳务的投入。劳动、土地和资本是三种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企业的生产要素需求是从它向另一个市场供给物品的决策派生出来的。 1.竞争的、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企业 劳动的价格即工资由劳动的供给与需求决定。从劳动的需求取决于企业在另一个市场上供给产品的意义上说,劳动需求是一种派生需求。考察劳动需求要作出关于企业的两个假设:(1)企业在产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上都是竞争的; (2)企业是追求利润最大化的。 2.生产函数与劳动的边际产量 生产函数表示生产中所有的投入量与生产的产量之间的关系。理性决策者考虑边际量,可以从生产函数中得出劳动的边际产量——增加一单位劳动所引起的产量增加量。生产函数表现出边际产量递减的性质,即随着一种投入量的增加,该投入要素的边际产量递减。 3.边际产量值和劳动需求 (1)边际产量值 为了确定工人对收益的贡献,必须把劳动的边际产量变为边际产量值。边际产量值(value of the marginal product)是指一种投入的边际产量乘以该产品的市场价格。 由于一个竞争企业的市场价格是不变的,随着工人越来越多,边际产量在递减,所以边际产量值(与边际产量本身一样)随着工人数量的增加而递减。经济学家有时边际产量值称为企业的边际收益产量:它是企业从多使用一单位生产要素中得到的额外收益。 (2)边际产量值对劳动需求的决定 如图18-1所示,该图描述了边际产量值如何取决于工人的数量。这条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是因为劳动的边际产量随着工人数量的增加而递减。该图还包括一条市场工资时的水平线。为了使利润最大化,企业雇用的工人数要达到这两条曲线相交的那一点。低于这个雇用水平,边际产量值大于工资,因此再雇用1个工人会增加利润;高于这个雇用水平,边际产量值低于工资,边际工人是无利可图的。因此,一个竞争性的、利润最大化企业雇用的工人数要达到劳动的边际产量值等于工资的那一点。

西方经济学微观笔记整理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个体经济单位。个体经济单位指单个消费者、单个生产者和单个市场等。 需求:一种商品的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愿意而且能够购买 的该商品的数量。 有效需求:需求必须是指消费者既有购买欲望又有购买能力的有效需求。 供给:一种商品的供给是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 售的该种商品的数量。 有效供给:供给是生产者对某种商品提供出售的愿望与出售能力相结合的。 均衡价格:一种商品的均衡价格是指该种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 均衡数量:在均衡价格水平下的相等的供求数量被称为均衡数量。 均衡点:从几何意义上说,一种商品市场的均衡出现在该商品的市场需求曲线和市场供给 曲线相交的交点上,该交点被称为均衡点。均衡点上的价格和相等的供求量分别被称为均衡 价格和均衡数量。 市场出清:市场上需求量和供给量相等的状态就是市场出清。 需求量的变动:需求量的变动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由某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 在几何图形中,需求量的变动表现为商品的价格—需求数量组合点沿着一条既定的需求 曲线的运动。 需求的变动:是指在某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 量的变动。 在几何图形中,需求的变动表现为需求曲线的位置发生移动。 供给量的变动:供给量的变动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由某商品的 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供给数量的变动。 在几何图形中,供给量的变动表现为商品的价格—供给数量组 合点沿着一条既定的供给曲线的运动。 供给的变动:是指在某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变动 所引起的该商品的供给数量的变动。 在几何图形中,供给的变动表现为供给曲线的位置发生移动。 消费者均衡:消费者均衡是指单个消费者把有限的货币收入分配在各种商品的购买中以获 得最大的效用。也可以说,消费者均衡就是单个消费者在既定收入下实现效用最大化。 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剩余是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时愿意支付的最高总价格和实 际支付的总价格之间的差额。 预算线:预算线表示在消费者的收入和商品的价格给定的条件下,消费者的全部收入所能购 买到的两种商品的各种组合。 厂商:又称生产者或企业,是指能够作出统一的生产决策的单个经济单位。 生产函数:生产函数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 生产要素的数量与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 边际技术替代率:在维持产量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单位某种生产要素投入量时所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投入数量,被称为边际技术替代率。

证券投资学笔记 1-6章 罗兴(DOC)

第一章证券与证券投资 1.证券是用来证明持有人有权按其券面所载内容取得权益的书面凭证。 2.证券分为有价证券和无价证券。 无价证券是指不能使持券人或第三者取得一定收入的证券,如收据、借据、保险单、供应证、购物券。 有价证券是指对某种有价物拥有所有权或债权的一种书面凭证。 3.有价证券按照其内容可以划分为三类:财务证券、货币证券和资本证券。 财务证券:是对一定量的商品拥有索取权的凭证,如货物提单、货运单等。 货币证券:是对一定量的货币拥有索取权的凭证,如支票、期票、汇票、本票等。资本证券:是对一定量的资本拥有所有权和一定的利益分配拥有索取权的凭证,如债券、股票等。 4.债券、股票等有价证券实质是一种虚拟资本。 5.证券的特征:权益性、流通性、机会性、风险性。 证券投资的风险与收益存在着一定的对称性,风险与收益之间相互制约,相互补偿。投资者可以分散投资,同时做出各种证券组合,以防范和减轻风险,取得较为理想的收益。 6.证券投资的收益来源于:证券的利息、红利收入和买卖证券的资本利得。 7.证券投资的特点:证券投资属于非实物投资、证券投资属于间接投资。 8.证券投资的要素:收益、风险、时间。 收益是指投资者在一定时间内持有证券的所得与支出的差额。 风险是指对未来成果的不确定性和遭受损失的可能性。 9.证券投资的原则:收益性原则、安全性原则、流动性原则。 10.证券投资中的三种行为:投资行为、投机行为、赌博行为。 11.三种行为的不同:买卖证券的目的不同;承担风险的程度不同;投资决策的依据不同;持有证券的时间长短不同。 第二章证券市场 1.证券市场是就是通过有效的竞争买卖证券的场所,是证券交易所体现的各种经济关系的总和。 2.证券市场不同于一般商品市场(1)交易对象不同(2)流动性强弱不同(3)价格决定因素不同(4)经济运行本质不同。 3.证券市场的分类 (1)职能:发行市场和流通市场 (2)按照交易对象: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和基金市场 (3)组织形式:交易所市场和场外交易市场 (4)期限: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 4.证券市场的构成:发行人、投资者、金融工具、交易场所、中介机构、监管机构和自律组织。 5.融资方式: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 6.证券市场的功能:筹集资金、转换机制、配置资源、分散风险。 7.当代资本市场发展的特点:融资方式证券化、投资主体机构化、证券市场国际化、交易凭证衍生化、交易方式电子化、市场体系统一化 第三章股票

微观经济学知识点总结归纳.docx

第一章导论 一、选择题(共9个) 1.经济学中的“稀缺性”是指 A.世界上大多数人生活在贫困中 B.相对于资源的需求而言,资源总是不足的 C.利用资源必须考虑下一代 D.世界上的资源终将被人类消耗光 2.经济物品是指 A.有用的物品 B.数量有限,要花费代价才能得到的物品 C.稀缺的物品 D.数量无限,不用付出代价就能得到的物品 3.一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以内的点表示 A.生产品最适度水平 B.该国可利用的资源减少和技术水平降低 C.失业或资源未被充分利用 D.通货膨胀 4.生产可能曲线的基本原理是 A.假定所有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 B.一国资源总能被充分利用 C.改进技术引起生产可能曲线向内移动 D.生产可能曲线上的每一点的产品组合,对该国来说,都是最佳的5.下列那一项最可能导致生产可能性曲线向外移动 A.消费品生产增加,资本品生产减少 B.有用性资源增加或技术进步 C.通货膨胀; D.失业 6.经济学中的基本选择包括 A.生产什么,生产多少 B.怎样生产,何时生产 C.为谁生产 D.以上都包括 7.对某个汽车生产企业来说,下列哪一变量是外生变量 A.汽车的年产量

B.生产线的技术水平 C.消费者收入增加 D.企业的人力资本管理 8.下列哪一个变量属于存量() A.国民生产总值 B.年生产能力 C.居民收入 D.固定资产价值 9.21世纪30年代,西方经济学经历的第二次修改和补充 A.出现于1936年 B.涉及垄断问题 C.代表人物是凯恩斯 D.为国家干预经济生活奠定了理论基础 二、判断题(共1个) 1.以萨缪尔森为首的新古典综合派把经济学分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 三、解释概念(共17个) 1.经济学 2.欲望 3.稀缺性 4.选择 5.机会成本 6.生产可能性曲线 7.经济人假定 8.完全信息 9.个量分析 10总量分析 11.静态分析 12.动态分析 13.实证分析 14.规范分析 15.常量与变量 16.存量与流量 17.内生变量与外生变量 一、选择题(共9个)

西方经济学读书笔记

西方经济学读书笔记 现代西方经济学是经济学在西方国家发展到当代的产物。我国作为发展中社会主义国家,学习和研究西方经济学,有着非常积极和重要的意义。 首先,对其的学习和研究有利于增进对西方国家的了解和研究,加强同西方国家的交往,促进我国的改革开放。在西方,经济学是基础学科,不了解西方 经济学,就难以看懂西方经济国家的经济报刊文章,也无从把握西方国家的经济政策。因为西方的经济学著作和报刊文章都是按西方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写成的,西方经济政策的制订也是以西方经济学为理论依据的。同时,在目前的国际经济机构中,西方经济学也是通用的经济语言和工具。具备西方经济学的基本知识,是参加国际经济机构的必备条件。现在,我国要坚定不移地执行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就必须了解、学习和研究西方经济学,只有这样,才能了解西方国家的经济政策及理论依据,知道他们的经济运行机理,懂得他们的经济组织和管理方法,研究他们的发展现状和趋势,积极参与各种国际性和区域性的经济组织和机构。真正做到知已知彼,促进改革开放的顺利发展。 其次,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顺利发展。党的十四大明确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那么,什么是市场经济,它的运行机理和发展规律如何,如何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 制。这些问题,迫切需要有新的理论来解释、回答和阐述。而西方经济学则可以为我们提供参与和借鉴。虽然西方经济学从本质来说是一种资产阶级的思想体系,是为资产阶级的利益服务的,但西方经济学有具有实用性特征,它的理论体系是建立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的基础之上的,它的理论观点和政策主张主要是为解决市场经济运行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和矛盾服务的。可以这样说,西方经济学实际上是关于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科学。比如说,西方微观经济学中的供求理论、价格理论、成本和收益理论、市场理论、收入分配理论,宏观经济学中的国民收入核算理论、宏观经济政策、通货膨胀理论、货币理论、经济波动和经济周期理论等。这些理论实际上都是关于市场经济的一般理论,它可以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体系、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燕继荣《政治学十五讲》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1-3讲)【圣才出品】

第一讲政治学的基本问题 1.1 复习笔记 一、政治的定义 1.中国的解释 (1)古代 孔子指出,“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即“政治”就是政治领袖“不以自己的私意治人民,不以强制的手段治人民:而要在自己良好的影响之下,鼓励人民‘自为’”。因此,政治是对国家的治理,有教导、指正的含义。 (2)近代 孙中山认为,“政治两字的意思,浅而言之,政就是众人的事,治就是管理,管理众人的事,便是政治”,即“政治是对公共事务的管理”。 2.西方 “政治”源于古希腊,是指有关国家的事务。 3.对政治概念的不同解释 对政治概念的不同解释主要有: (1)价值性解释:政治就是追求和实现“善治”的活动; (2)神学性解释:政治就是实现“天道”或“神意”的努力; (3)权力性解释:政治就是权力的分配和使用,如中国古代的法家、马基雅维利、马

克斯·韦伯、拉斯韦尔等; (4)管理性解释:政治就是组织管理的活动或过程。 4.马克思主义政治观 在当代中国政治和政治研究的发展中,马克思主义政治观念一直占有主导地位。其具有如下特点: (1)认为政治是一种特定的社会关系 政治关系是社会关系之一,政治具有公共性和阶级性两重性;在阶级社会中,政治主要是相互对抗的阶级之间的关系。 (2)认为政治是更为基础的经济关系的集中表现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政治属于上层建筑,是各种社会经济利益和要求的集中体现。 (3)认为国家政权是政治的主要和根本的问题 国家政权决定和支配着经济需要的实现方式,所以,阶级社会中,各阶级斗争的核心主要围绕争夺国家政权展开。 (4)认为政治是一种有规律的社会现象 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在社会生产力的推动下,政治也随着阶级斗争的变化呈现不同的阶段性的发展特点。 5.政治的定义 政治是指人类集体生活的一种组织和安排,在这种组织和安排之下,各种组织、团体和个人通过一定的程序,实施对集体决策的影响。 政治的主体多种多样,小到个人和家庭,大到国家和国际社会。 二、研究政治的原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