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埔县碳汇造林项目 (MR)

大埔县碳汇造林项目 (MR)
大埔县碳汇造林项目 (MR)

中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

监测报告 (F-CCER-MR)

第1.0版

监测报告(MR)

项目活动名称大埔县碳汇造林项目

项目类别1(一)采用国家发改委备案的方法学开发的中国自愿减排项目

项目活动备案编号537

项目活动的备案日期2016年2月2日监测报告的版本号 1.0

监测报告的完成日期2017年1月15日

监测期的顺序号及本监测期覆盖日期监测期序号:01

本监测期覆盖日期:2012年4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

项目业主广东丰溪现代林业发展有限公司项目类型领域14:造林与再造林

选择的方法学碳汇造林项目方法学 AR-CM-001-V01

项目设计文件中预估的本监测期内温

室气体减排量或人为净碳汇量

47,201

本监测期内实际的温室气体减排量或

人为净碳汇量

37,785

1包括四种:(一)采用经国家发展改革委备案的方法学开发的减排项目;(二)获得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准但未在联合国清洁发展机制执行理事会注册的项目;(三)在联合国清洁发展机制执行理事会注册前就已经产生减排量的项目;(四)在联合国清洁发展机制执行理事会注册但减排量未获得签发的项目。

A部分.项目活动描述

A.1.项目活动的目的和一般性描述

森林具有吸收CO2的功能,本项目拟通过植树造林,以增加森林碳汇量、减少大气中 CO2的总体含量,达到减缓气候变暖趋势的目的。

为响应广东省绿化造林的号召,根据《广东省森林碳汇重点生态工程建设项目实施方案(2012-2015 年)》和《大埔县林地保护利用规划(2010-2020)》,广东丰溪现代林业发展有限公司通过多方筹集资金,于2012年初起,在广东省大埔县组织实施碳汇造林项目,造林规模为7,400公顷,造林活动开始于2012年4月,以开始造林地的整地活动为标志。从2012年至2015年的4年时间里,每年分别造林约1,850公顷,共计7,400公顷;其中荒地造林4,248.86公顷、疏残林地造林3,141.14公顷。造林活动开始前,造林地为宜林荒山或只有残次林附着的荒山,疏残林地的郁闭度小于0.2,均为非农业和其它用地。

A.2.项目活动的位置

本项目位于广东省大埔县境内的湖寮镇、茶阳镇、高陂镇、青溪镇、三

河镇、大麻镇、枫朗镇、银江镇、光德镇、大东镇、西河镇、桃源镇和百侯镇;具体地理位置如图A.1所示:

图A.1 大埔县碳汇造林位置图

本项目所涉及的造林地块的四个顶点坐标分别为N24°03′31″ E116°54′27″、N24°03′31″ E116°25′08″、N24°35′49″ E116°25′08″和N24°35′49″ E116°54′27″。

本项目的事前项目边界采用1:10000 的地形图进行现场勾绘,结合全球定位系统(GPS)实地测量,确定地块边界。本项目的地理范围由多个造林地块组成,具体地理边界信息见项目造林作业设计,各地块(小班)信息见本项目的项目设计文件附件2。

A.3.所采用的方法学

本项目采用的方法学为经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备案的温室气体自愿减排方法学《碳汇造林项目方法学》,方法学编号为AR-CM-001-V01。

A.4.项目活动计入期

计入期类别:固定计入期。

计入期前 20年:2012年 4月 1日至 2032年 3月 31日。

B部分.项目活动的实施

B.1.备案项目活动实施情况描述

本项目活动于2012年4月起,在广东省大埔县湖寮镇、茶阳镇、高陂镇、青溪镇、三河镇、大麻镇、枫朗镇、银江镇、光德镇、大东镇、西河镇、桃源镇和百侯镇组织实施碳汇造林项目,至2015年共造林7,400公顷;其中荒地造林4,248.86公顷、疏残林地造林3,141.14公顷。荒地造林密度为每公顷1,335株,疏残林地造林密度为每公顷810株,造林树种为木荷、枫香、香樟、红锥、山杜英、藜蒴等6个乡土阔叶树种,采用随机混交方式种植;栽植后连续抚育三年。第一年秋季抚育主要是松土、除草、培土,第二、三年春季抚育主要是松土、除草、培土、追肥兼顾补植。追肥标准为人工造林每穴追施0.3kg有机肥,套种补植每穴追施0.5kg有机肥。

造林成果如下表所示:

表A.1大埔县碳汇造林成果表单位:公顷

乡镇

2012 2013 2014 2015

荒地

造林

疏残林

地造林

荒地

造林

疏残林

地造林

荒地

造林

疏残林

地造林

荒地

造林

疏残林

地造林

湖寮镇66.27 41.27 茶阳镇316.32 43.69 357.95

高陂镇386.63 132.26 132.77 76.30 722.45 青溪镇 6.12

三河镇74.43 126.45 59.50 134.53 大麻镇379.31 289.30 26.14 41.10 145.40 64.21 枫朗镇23.82 5.41 20.05 138.77 35.79 43.81 银江镇150.91

光德镇715.13 1,079.40 610.57

大东镇205.43 169.27 157.96 西河镇182.11

桃源镇151.70

百侯镇48.07 39.40

合计1,246.78 603.23 1,091.52 758.47 1,120.50 729.51 685.76 1,164.23 总计1,850.01 1,849.99 1,850.01 1,849.99 小班数98 77 92 77

在本监测期,没有发生影响方法学适用性的情况,未发生森林火灾、毁林等破坏项目区新造幼林的情况,也未发生病虫害等危害森林的灾害;本项目总体实施情况良好,实际造林面积与项目设计文件中描述面积相同,林木生长状况良好。

B.2.项目备案后的变更

B.2.1.监测计划或方法学的临时偏移

本监测期内不存在监测计划和方法学的临时偏移。

B.2.2.项目信息或参数的修正

本监测期内,由于2014年和2015年种植的各树种均未达到5cm的启测胸径,固本监测期未将2014年和2015年的造林面积纳入项目碳汇量计算,样地数量也由原来的43个调整为26个。

本监测期内,将固定监测样地的形状由矩形改进为国际上使用最多、无面积闭合差、边界木最少、调查效率高的圆形样地,监测样地面积与备案项目设计文件确定的样地面积一致,圆形样地面积为0.06ha,圆形样地半径为13.82m;样地数量不变,仍为43个;

B.2.3.监测计划或方法学永久性的变更

本监测期内不存在监测计划和方法学的永久性变更。

B.2.4.项目设计的变更

本监测期内不存在项目设计的变更。

B.2.5.计入期开始时间的变更

本监测期内不存在计入期开始时间的变更。

B.2.6.碳汇项目的变更

本监测期内不存在碳汇项目的变更。

C部分.对监测系统的描述

C.1.监测活动组织机构

为顺利实施本项目活动的监测,项目业主专门成立了监测活动实施实施小组,由公司总经理直接领导,并聘请有资质的林业勘察机构参与监测的实施,具体职能如下:

公司总经理:负责监测活动的组织;

监测小组负责人:配合林业勘察机构完成监测人员的培训,对现场监测人员所采集的数据进行抽样核查、整理、备案;

监测人员:负责现场数据采集与记录。

C.2.监测方法学

本项目采用经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备案的方法学《碳汇造林项目方法学AR-CM-001-V01》作为监测依据。

C.3.项目边界的监测

对项目边界的监测包括:

1)测定项目中每个造林地块的实际边界(以林缘为界);

2)核查各造林地块的实际边界与设计边界是否一致;

3)如果实际边界位于设计边界之外,则项目边界之外的活动无需纳入

到本项目监测工作的范围之内;

4)如果实际边界位于设计边界之内,则应以实际边界为准;

5)如果由于发生毁林、火灾或病虫害等导致本项目边界内的土地利用

方式发生变化(转化为其它土地利用方式),则需首先确定这些地

块的具体位置和面积,然后将其调整到边界之外。已移出项目边界

外的地块,其后一律不能再回归到项目边界内。

C.4.项目基线碳汇量的监测

本项目的项目设计文件已计入项目开始前需扣减的基线碳汇量,并规定不监测基线碳汇量的变化量;因此,本监测期不对基线散生木的碳汇变化量进行监测。

C.5.项目活动的监测

对项目活动的监测包括以下内容:

1)造林活动:包括确定种源、育苗、林地清理和整地方式、栽植、成

活率和保存率调查、补植、除草、施肥等措施;

2)营林活动:抚育、间伐、施肥、主伐、更新、病虫害防治和防火措

施等;

3)项目边界内森林灾害(毁林、林火、病虫害)发生情况(时间、地

点、面积、边界等)。

C.6.项目碳汇量的监测

根据方法学AR-CM-001-V01,项目碳汇量,等于拟议的项目活动边界内各碳库中碳储量变化之和,减去项目边界内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的增加量,即:

?CC AACCAAAAAAAAAA,tt=?CC PP,tt?GGGGGG EE,tt公式(1)

其中:

ΔC ACTURAL,t第t年时的项目碳汇量;tCO2-e·a-1

ΔC P,t第t年时项目边界内所选碳库的碳储量变化量;t CO2-e·a-1

GHG E,t第t年时由于项目活动的实施所导致的项目边界内非CO2温室气体排放的增加量,项目事前预估时设为0;t CO2-e·a-1

C.6.1.项目碳储量变化量的计算

第t年时,项目碳储量变化量ΔC P,t的计算公式如下:

?CC PP,tt=?CC AAAAEEEE_PPAAPPPP,tt+?CC SSGGAAAASS_PPAAPPPP,tt+?CC DDDD_PPAAPPPP,tt+?CC AALL_PPAAPPPP,tt

+?SSPPCC AAAA,tt+?CC GGDDPP_PPAAPPPP,tt公式(2)

其中:

ΔC P,t第t年时项目边界内所选碳库的碳储量变化量;t CO2-e·a-1

ΔC TREE_PROJ,t 第t年时,项目边界内林木生物质碳储量的变化量;tCO2-e·a-1

ΔC SHRUB_PROJ,t第t年时,项目边界内灌木生物质碳储量的变化量;tCO2-e·a-1

ΔC DW_PROJ,t第t年时,项目边界内枯死木碳储量的变化量;tCO2-e·a-1

ΔC LI_PROJ,t第t年时,项目边界内枯落物碳储量的变化量;tCO2-e·a-1

ΔSOC AL,t第t年时,项目边界内土壤有机碳储量的变化量;tCO2-e·a-1

ΔC HWP_PROJ,t第t年时,项目情景下收获木产品碳储量的年变化量;tCO2-e·a-1

为保守起见,不考虑项目情景下的项目边界内的灌木、枯死木、枯落物、土壤有机碳、收获的木产品等碳储量的变化,只计算项目边界内林木生物质

碳储量的变化。即:

?CC PP,tt=?CC AAAAEEEE_PPAAPPPP,tt公式(3)

根据已备案的项目设计文件,项目林木生物质碳储量ΔC TREE_PROJ,t的监测计算按以下步骤进行:

第一步:样地实测

样地每木检尺,实测样地内所有活立木的胸径(DBH)和/或树高(H),起测胸径为5.0cm。

第二步:样地林木生物质碳储量的计算

1、根据样地内各树种的实测值,使用下表的各树种材积方程,计算单株林木材积。

表C.1 相关树种材积方程

树种材积方程

黎蒴V=6.29692×10-5×D1.81296×H1.01545

木荷、香樟、枫香、红锥、山杜英V=6.01228×10-5×D1.87550×H0.98496

2、采用生物量扩展因子法(公式4)计算样地内各树种的林木生物量,将样地内各树种的林木生物量累加,得到样地生物量。

SS AAAAEEEE_PPAAPPPP,ii,jj,tt=VV

AAAAEEEE_PPAAPPPP,ii,jj,tt×DD AAAAEEEE_PPAAPPPP,jj×SSEEBB AAAAEEEE_PPAAPPPP,jj×(11

+ AA AAAAEEEE PPAAPPPP,jj) ×NN AAAAEEEE PPAAPPPP,ii,jj,tt

×AA PPAAPPPP,ii公式(4)

其中:

B TREE_PROJ,i,j,t第t年时,第i项目碳层树种j的生物量;吨干重(t d.m.)

V TREE_PROJ,i,j,t第t年,第i基线碳层树种j的材积,是通过胸径和(或)树高数据查材积表或将数据代入材积方程计算得来;m3·株-1

D TREE_BSL,j 第i项目碳层树种j的基本木材密度(带皮);t d.m·m-3

BEF TREE_BSL,j 第i项目碳层树种j的生物量扩展因子,用于将树干材积转化为林木地上生物量;无量纲

R TREE_PROJ,j树种j的地下生物量/地上生物量之比;无量纲

N TREE_PROJ,i,j,t第t年时,第i项目碳层树种j 的株数;株·ha-1

A PROJ,i第i项目碳层的面积;h

3、采用各树种的含碳率,按公式(5)将各树种的生物量换算为生物质碳储量,累加得到样地水平的林木生物质碳储量。 CC AAAAEEEE _PPAAPPPP ,ii ,tt = 4444

1111

× ?(SS AAAAEEEE _PPAAPPPP ,ii ,jj ,tt jj =11

×CCBB AAAAEEEE _PPAAPPPP ,jj ) 公式(5) 其中:

C TREE_PROJ,i,t 第t 年时,第i 项目碳层林木生物质碳储量;tCO 2-e B TREE_PROJ,i,j,t 第t 年时,第i 项目碳层树种j 的生物量;t d.m CF TREE_PROJ,j 树种j 生物量中的含碳率;t C (t d.m)-1 i 1,2,3,…,项目碳层 j

1,2,3,…,树种

第三步:计算第i 层样本平均数(平均单位面积林木生物质碳储量的估计值)及其方差

CC AAAAEEEE ,ii ,tt =??CC AAAAEEEE ,pp ,ii ,tt nn ii

pp=11?nn ii ? 公式(6)

SS CC AAAAEEEE ,ii ,tt 11=???CC AAAAEEEE ,pp ,ii ,tt ?CC AAAAEEEE ,ii ,tt ?11

nn ii pp=11

??nn ii ×(nn ii ?11)?? 公式(7)

其中:

C TREE,i,t 第t 年第i 项目碳层平均单位面积林木生物质碳储量的估计值;

tCO 2-e·ha -1

C TREE,p,i,t 第t 年第i 项目碳层样地p 的单位面积林木生物质碳储量;t CO 2-e·ha -1

n i 第i 项目碳层的样地数 SS CC AAAAEEEE ,ii ,tt 11 第t 年第i 项目碳层平均单位面积林木生物质碳储量估计值的方

差;(tCO 2-e·ha -1)2

p 1,2,3……第i 项目碳层中的样地 i 1,2,3……项目碳层

t

1,2,3……自项目活动开始以来的年数

第四步:计算项目总体平均数估计值(平均单位面积林木生物质碳储量的估计值)及其方差

CC AAAAEEEE ,tt =??ww ii ×CC AAAAEEEE ,ii ,tt ?MM

ii =11 公式(8)

SS CC AAAAEEEE ,tt 11=??ww ii 11

×

SS CC AAAAEEEE ,ii ,tt

11nn ii

?MM

ii =11

公式(9)

其中:

C TREE,t

第t 年项目边界内的平均单位面积林木生物质碳储量的估计值;tCO 2-e·ha -1

SS CC AAAAEEEE ,tt 11 第t 年,项目总体平均数(平均单位面积林木生物质碳储量)估计

值的方差;(t CO 2-e·ha -1)2

w i 第i 项目碳层面积与项目总面积之比,w i =A i /A ;无量纲

C TREE,i,t 第t 年第i 项目碳层的平均单位面积林木生物质碳储量的估计值;

tCO 2-e·ha -1

SS CC AAAAEEEE ,ii ,tt 11 第t 年第i 项目碳层平均单位面积林木生物质碳储量估计值的方

差;(tCO 2-e·ha -1)2

n i 第i 项目碳层的样地数 M 项目边界内估算林木生物质碳储量的分层总数 p 1,2,3……第i 项目碳层中的样地 i 1,2,3……项目碳层 t 1,2,3……自项目活动开始以来的年数

第五步:计算项目边界内平均单位面积林木生物质碳储量的不确定性 uu CC AAAAEEEE ,tt =

tt VVAAAA ×SS CC AAAAEEEE ,tt

AAAAEEEE ,tt

公式(10)

其中:

uu CC AAAAEEEE ,tt 第t 年,项目边界内平均单位面积林木生物质碳储量的估计值的不

确定性(相对误差限);%。要求相对误差不大于10%,即抽样精度不低于90%。

t VAL 可靠性指标:自由度等于n-M (其中n 是项目边界内样地总数,M

是林木生物量估算的分层总数),置信水平为90%,查t 分布双侧分位数表获得。例如:置信水平为90%,自由度为35 时,双侧t 分布的t 值在Excel 电子表中输入“=TINV(0.10,45)”可以计算得到t 值为1.6895724。

SS CC AAAAEEEE ,tt 第t 年,项目边界内平均单位面积林木生物质碳储量的估计值的方

差的平方根(即标准误差);t CO2-e·ha-1

C TREE,t第t年项目边界内的平均单位面积林木生物质碳储量的估计值;

tCO2-e·ha-1

第六步:计算第t年项目边界内的林木生物质总碳储量

CC AAAAEEEE,tt=AA×CC AAAAEEEE,tt公式(11)其中:

C TREE,t 第t年项目边界内林木生物质碳储量的估计值;t CO

-e

2

A项目边界内各碳层的面积总和;ha

c TREE,t第t年项目边界内平均单位面积林木生物质碳储量估计值;t CO2-

e·ha-1

第七步:计算项目边界内林木生物质碳储量的年变化量ddCC AAAAEEEE,(tt11,tt11)=CC AAAAEEEE,tt11?CC AAAAEEEE,tt11

AA公式(12)其中:

ddCC AAAAEEEE,(tt11,tt11)第t1年和第t2年之间项目边界内林木生物质碳储量的年变化量;tCO2-e·a-1

C TREE,t第t年项目边界内平均单位面积林木生物质碳储量估计值;t

CO2-e·ha-1

T 两次连续测定的时间间隔(T= t2 -t1); a

t1,t2自项目活动开始以来的第t1年和第t2年

第八步:计算核查期内第t年(t1≤t≤t2)时项目边界内林木生物质碳储量的变化量

?CC AAAAEEEE,tt=ddCC AAAAEEEE,(tt11,tt11)×11公式(13)

其中:

ddCC AAAAEEEE,(tt11,tt11)第t1年和第t2年之间项目边界内林木生物质碳储量的年变化量;tCO2-e·a-1

ΔC TREE,t第t年项目边界内林木生物质碳储量的年变化量;t CO

-e·a-1

2

1 1年; a

C.6.2.项目边界内温室气体排放量增加的监测

根据方法学及已备案的项目设计文件,将详细记录项目边界内每一次森林火灾发生的时间、面积、地理边界等信息,使用方法学AR-CM001-V01所

提供的公式25、公式26和公式27计算项目边界内由于森林火灾燃烧地上生物量所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GHGE,t)。

C.7.项目减排量的计算

?CC AAAA,tt=?CC AACCAAAAAAAAAA,tt??CC SSSSAA,tt公式(14)

其中:

ΔC AR,t第t年时的项目减排量;tCO2-e·a-1

ΔC ACTURAL,t第t年时的项目碳汇量;tCO2-e·a-1

ΔC BSL,t第t年时的基线碳汇量;tCO

-e·a-1

2

t 1,2,3,…,自项目开始以来的年数

C.8.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程序

1、培训

所有参与监测的工作人员必须接受培训,培训内容包括监测计划、固定样地调查技术、数据处理技术、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数据管理、监测报告编写方法等。

2、抽查

对每天完成的实地测量数据,由测量组负责人进行抽查,以保证测量的精度和准确性。

3、数据管理

实地记录表格作为原始数据保存,并由专人使用专门的电脑录制成电子数据,在存档前严格校核。其它纸质数据及文件复制存档,并标注相应说明,由项目监测小组指定人员全权负责保存原件。项目监测小组留存一份相关监测数据的复印件。内部校验人负责定期对数据进行检查和核实,项目监测负责人负责检查数据管理工作。

监测数据电子化后与纸质文件一起保存至计入期结束后或最后一次签发后2年以上。

D部分.数据和参数

D.1.事前或者更新计入期时确定的数据和参数

数据/参数R TREE,j

数据单位无量纲

描述树种j的地下生物量与地上生物量之比

数据/参数来源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气候变化第二次国家信息通报》“土地利用变化和林业温室气体清单”中的数值(见《方法学》P31),查表可得项目所涉及的树种的R值。

数据/参数的值马尾松:0.187 香樟:0.275 木荷:0.258 山杜英:0.261 枫香:0.398 红锥:0.261 黎蒴:0.261

数据/参数的用途用于将地上生物量转换为整株林木的生物量

附加注释在基线情景下用R TREE_BSL,j表示;在项目情景下用R TREE_PROJ,j表示

数据/参数D TREE,j 数据单位t d.m.m-3

描述树种j 的基本木材密度,用于将树干材积转换为树干生物量

数据/参数来源国家级的数据(国家温室气体清单)

数据/参数的值马尾松:0.38

香樟:0.46

木荷:0.598

山杜英:0.598

枫香:0.598

红锥:0.598

黎蒴:0.598

*黎蒴、红锥和山杜英均属于硬阔叶类树种

数据/参数的用途用于将树干材积转换为树干生物量

附加注释在基线情景下用D TREE_BSL,j表示;在项目情景下用D TREE_PROJ,j表示

数据/参数BEF TREE,j

数据单位无量纲

描述树种j的生物量扩展因子

数据/参数来源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气候变化第二次国家信息通报》“土地利用变化和林业温室气体清单”中的数值(见《方法学》P31),查表可得项目所涉及的树种的BEF值。

数据/参数的值马尾松:1.472 香樟:1.412 木荷:1.894 山杜英:1.674 枫香:1.765 红锥:1.674 黎蒴:1.355

数据/参数的用途用于将树干生物量转换为地上生物量

附加注释在基线情景下用BEF TREE_BSL,j表示;项目情景下用BEF TREE_PROJ,j表示

数据/参数CF TREE,j

数据单位t C /(t d.m.)(公吨碳/公吨生物量)

描述树种j的生物量含碳率,用于将生物量转换成含碳量数数据/参数来源国家级的数据(国家温室气体清单)

数据/参数的值马尾松:0.460 香樟:0.492 木荷:0.497 山杜英:0.497 枫香:0.497 红锥:0.497 黎蒴:0.497

数据/参数的用途用将生物量转化为含碳量,计算碳储量

附加注释在基线情景下用CF TREE_BSL,j表示;在项目情景下用CF TREE_PROJ,j表示

数据/参数COMF 数据单位无量纲

描述燃烧因子

数据/参数来源方法学AR-CM001-V01

数据/参数的值森林类型:热带

林龄(年)缺省值

3-50.46

6-100.67

11-17 0.50

18年以上0.32

数据/参数的用途计算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增加量附加注释

数据/参数EF CH4

数据单位g CH4·kg-1燃烧的干物质

描述CH4排放因子

数据/参数来源方法学AR-CM001-V01

数据/参数的值森林类型:所有的默认值:4.7

数据/参数的用途计算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增加量附加注释

数据/参数EF N2O

数据单位g N2O·kg-1燃烧的干物质

描述N2O排放因子

数据/参数来源方法学AR-CM001-V01

数据/参数的值森林类型:所有的默认值:0.26

数据/参数的用途计算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增加量附加注释

D.2.监测的数据和参数

数据/参数:A i

单位:ha

描述:碳层i的面积

测量值/计算值/默认值:测定及计算

数据来源:野外测量

监测参数的值:(见表D.1)

监测设备:地形图

测量/读数/记录频率:每5年监测一次计算方法(如适用):不适用

质量保证/质量控制措施:采用国家森林资源调查使用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QA/QC)程序,面积测定误差不大于5%

数据用途:计算减排量

附加注释:在项目情景下用A PROJ,i表示,在基线情景下用A BSL,i表示

数据/参数:A p

单位:ha

描述:样地面积

测量值/计算值/默认值:野外测定、核实数据来源:野外测量

监测参数的值:0.06

监测设备:地形图

测量/读数/记录频率:每5年监测一次计算方法(如适用):不适用

质量保证/质量控制措施:采用国家森林资源调查使用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QA/QC)程序,面积测定误差不大于5%

数据用途:计算减排量

附加注释:在项目情景下用A PROJ,i表示,在基线情景下用A BSL,i表示

数据/参数:DBH

单位:cm

描述:胸径(DBH)测量值/计算值/默认值:野外测定、核实数据来源:野外测量

监测参数的值:见样地调查数据监测设备:胸径卡尺

测量/读数/记录频率:每5年监测一次计算方法(如适用):不适用

质量保证/质量控制措施:采用国家森林资源调查使用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QA/QC)程序

数据用途:计算减排量

附加注释:无

数据/参数:H

单位:m

描述:树高(H)

测量值/计算值/默认值:野外测定、核实数据来源:野外测量

监测参数的值:见样地调查数据监测设备:测高仪

测量/读数/记录频率:每5年监测一次计算方法(如适用):不适用

质量保证/质量控制措施:采用国家森林资源调查使用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QA/QC)程序

数据用途:计算减排量

附加注释:无

数据/参数:A BURN,i,t

单位:ha

描述:第t年第i 层发生火灾的面积测量值/计算值/默认值:野外测量或遥感监测

数据来源:用1:10000地形图或森林经营作业验收图现场勾绘发生火灾危害的面积,或采用符合精度要求的GPS和遥感图像测量火灾面积

监测参数的值:本监测期内未发生火灾,发生火灾面积为 0 监测设备:地形图

测量/读数/记录频率:每次森林火灾发生时均须测量

计算方法(如适用):不适用

质量保证/质量控制措施:采用国家森林资源调查使用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QA/QC)程序

数据用途:计算项目边界内温室气体排放增加量附加注释:无

D.3.抽样方案实施情况

D.3.1.碳层的划分

本项目的事前分层如下表所示:

表D.1 事前项目碳层划分表

事前项目碳层编号造林类型

造林树种配置

(树种及每公顷株树)

造林

时间

初植密度

(株/公

顷)

面积

(公

顷)

PJ-1 荒地木荷405枫香390香樟135黎蒴135山

杜英135红锥135

2012

1,335 1,246.78

PJ-2 疏残林地木荷255枫香255香樟75黎蒴75山杜

英75红锥75

810 603.23

PJ-3 荒地木荷405枫香390香樟135黎蒴135山

杜英135红锥135

2013

1,335 1,091.52

PJ-4 疏残林地木荷255枫香255香樟75黎蒴75山杜

英75红锥75

810 758.47

PJ-5 荒地木荷405枫香390香樟135黎蒴135山

杜英135红锥135

2014

1,335 1,120.50

PJ-6 疏残林地木荷255枫香255香樟75黎蒴75山杜

英75红锥75

810 729.51

PJ-7 荒地木荷405黎蒴405枫香270山杜英255

2015 1,335 685.76

PJ-8 疏残林地木荷240黎蒴240枫香165山杜英165810 1,164.23 本监测期的碳层划分与事前分层一致。

D.3.2.抽样设计

采用基于固定样地的分层抽样方法监测项目碳汇量。通过建立固定监测样地监测每一个碳层相关碳库变化。碳层内其余部分应该同等对待,并防止在项目计入期内被毁林。

根据《方法学AR-CM001-V01》的要求,考虑到项目地树种组成、立地条件等因素,样地面积定为0.06ha。

使用《方法学AR-CM001-V01》中公式(29),按照90%的可靠性和90%的抽样精度要求,按以下公式计算所需监测的固定样地数量:

nn=NN×tt VVAAAA11×??ww ii ii×ss ii?11?NN×EE11+tt VVAAAA11×?ww ii ii×ss ii11?

?

公式(15)其中:

n 项目边界内估算生物质碳储量所需的监测样地数量;无量纲 N 项目边界内监测样地的抽样总体,N =A /A p ,其中A 是项目总面积(ha ),A p 是样地面积(一般为0.0667ha );无量纲

t VAL 可靠性指标。在一定的可靠性水平下,自由度为无穷(∞)时查t 分布双侧t 分位数表的t 值;无量纲

w i 项目边界内第i 项目碳层的面积权重,w i =A i /A ,其中A 是项目总面积(ha ),A i 是第i 项目碳层的面积(ha );无量纲

s i 项目边界内第i 项目碳层生物质碳储量估计值的标准差;t C·ha -1 E 项目生物质碳储量估计值允许的误差范围(即置信区间的一半),在每一碳层内用s i 表示;t C·ha -1 i

1, 2, 3……项目碳层

在计算过程中,根据林业调查的经验可知,造林地块树种越多,变异系数越大。当造林树种数不多于3种时,变动系数取0.3,当造林树种数多于3种时,变异系数取0.4;由此估算出项目各碳层的标准差(各项目碳层单位面积年均碳储量乘以变异系数),并取允许误差缺省值10%,从而计算得样地数量为43个。

分配到各碳层的样地数量根据下式计算:

nn ii =nn ×ww ii ×ss ii ??ww ii ii

×ss ii ?? 公式(16)

由公式(15)和公式(16)计算得到的样地设置方案如下表所示:

表D.2项目碳层样地分配表

项目碳层编号 造林树种配置(树种及每公顷株树)

面积 (公顷)

样地数量

PJ-1 木荷405枫香390香樟135黎蒴135山杜英135红锥135 1,246.78 10 PJ-2 木荷255枫香255香樟75黎蒴75山杜英75红锥75 603.23 5 PJ-3 木荷405枫香390香樟135黎蒴135山杜英135红锥135 1,091.52 7 PJ-4 木荷255枫香255香樟75黎蒴75山杜英75红锥75 758.47 4 PJ-5 木荷405枫香390香樟135黎蒴135山杜英135红锥135 1,120.50 6 PJ-6 木荷255枫香255香樟75黎蒴75山杜英75红锥75 729.50 3 PJ-7 木荷405黎蒴405枫香270山杜英255 685.76 4 PJ-8

木荷240黎蒴240枫香165山杜英165

1,164.24 4

合 计

7,400.00

43

D.3.3. 样地设置

本项目共设置固定样地43个,每个样地面积0.06ha 。在各项目碳层内,

样地的空间分配采用随机起点、系统布点的布设方案。为了避免边际效应,样地边缘应离地块边界至少10m 以上;为保证固定样地复位率达到100%、检尺样木复位率≥98%,对样地的中心点采用GPS或罗盘仪引线定位,埋设地下标桩。复位时利用GPS 导航,用罗盘仪和明显地物标按历次调查记录的方位、距离引线定位找点。

本项目固定样地的设置如下表所示:

表D.3 固定样地设置表

项目碳层样地编号地籍号中心点GPS坐标

碳层面积

(公顷)

样地

数量

PJ-1 2012H10D 505800300 N24°26?07.3511? E116°32?35.7631?

1,246.78 10 2012H09D 1114100200 N24°15?33.3521? E116°44?27.0925?

2012H08D 1114100300 N24°15?29.2741? E116°44?18.2347?

2012H07D 605400100 N24°20?19.0754? E116°29?21.3412?

2012H06D 619600700 N24°23?08.0634? E116°29?28.7923?

2012H05D 619200100 N24°23?49.074? E116°29?57.9912?

2012H04D 206201600 N24°34?01.0412? E116°42?42.3310?

2012H03D 231200900 N24°35?27.0436? E116°41?18.4221?

2012H02D 619600200 N24°23?30.5981? E116°29?48.0912?

2012H01D 101500200 N24°21?17.4785? E116°39?48.3859?

PJ-2 2012T01D 317201203 N24°16?04.7526? E116°33?08.3524?

603.23 5 2012T02D 317201503 N24°21?53.4852? E116°30?24.6024?

2012T03D 511200600 N24°23?53.4672? E116°36?06.0762?

2012T04D 511200700 N24°23?34.1222? E116°36?25.2224?

2012T05D 621300200 N24°22?37.1365? E116°27?03.3125?

PJ-3 2013H01D 1311300800 N24°16?12.4782? E116°54?18.3476?

1,091.52 7 2013H02D 908200900 N24°08?40.6824? E116°41?32.8776?

2013H03D 908200600 N24°07?05.3548? E116°42?51.3524?

2013H04D 908100100 N24°07?44.2587? E116°41?44.3776?

2013H05D 712700400 N24°18?11.3389? E116°25?54.0116?

2013H06D 712600300 N24°18?38.2224? E116°25?30.9823?

2013H07D 1104100500 N24°16?10.2254? E116°48?59.3351?

PJ-4 2013T01D 1413200700 N24°28?43.3541? E116°42?50.0914?

758.47 4 2013T02D 218401300 N24°21?17.3304? E116°32?18.0924?

2013T03D 218401100 N24°25?32.1982? E116°36?34.2674?

2013T04D 217400200 N24°26?40.3284? E116°36?16.2231?

碳汇造林技术规定(试行)

附件1 碳汇造林技术规定(试行) 1 范围 本规定对碳汇造林地点选择、调查和作业设计、树种选择、造林方式、整地栽植、未成林抚育、检查验收、档案管理等提出了技术要求。 本规定适用于中国境内的碳汇造林。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定的引用而成为本规定的条款。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后所有的修改单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定,然而鼓励根据本规定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定。 GB/T15 776-2006造林技术规程 LY/T1 607-2 003造林作业设计规程 GB/T1 8337.3生态公益林建设技术规程 GB6000-1 999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 GB7908林木种子质量分级 LY/T1000容器育苗技术 3 术语和定义

3.1 基线 能合理地代表在没有开展项目活动时的碳吸收或碳排放状况。本规定的基线是指没有开展碳汇造林活动时地表植被、土地利用、人为活动、碳库的状况。指在碳循环过程中,地球系统中碳储存的形式和场所。其中森林生态系统碳库包括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枯落物生物量、枯死木生物量和土壤有机质。 3.3 碳汇 指从大气中清除CO2的过程、活动或机制。森林碳汇是指森林生态系统吸收大气中CO2的过程、活动或机制。 3.4 碳汇造林 碳汇造林是指在确定了基线的土地上,以增加碳汇为主要目的,并对造林及其林分(木)生长过程实施碳汇计量和监测而开展的有特殊要求的营造林活动。 3.5 计入期 又称管理运行期,指对项目进行管理并可进行碳汇计量和监测以及发证的时间周期。 3.6 碳泄漏 由项目活动引起的、发生在项目边界外的、可测量的温室气体排放的增加量。本规定的碳泄漏主要指造林、抚育、护林过程中使用运输工具燃烧化石燃料、施用化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引起的二氧化碳排放。

在林业局2019年度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在林业局2019年度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全县林业工作总结表彰大会,主要是全面总结2019年工作,精心谋划2019年工作,奋力开创xx林业发展新局面。 一、全面总结2019年工作 2019年,是我县林业工作的“管理强化年”、“工作落实年”、“作风建设年”。一年来,我们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林业主管部门的具体指导下,坚持“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的发展理念,围绕实现森林面积、森林蓄积“双增”目标,通过抓队伍、建制度、用好人,让管理硬了起来;通过定考核、重检查、比绩效,让工作实了起来;通过上项目、善经营、促发展,让经济活了起来。一年来,我们全面推进森林碳汇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大力强化森林培育和管护,不断加强林业队伍建设,林业各项工作有序推进。一年来,经过全县林业系统上下一心、共同努力,在生态保护、产业发展和林业基础设施建设、维护林业稳定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特别是营造林实绩情况和征占用林地情况在去年7月得到了国家林业局检查组的充分肯定和认可,林业继续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据2019年森林资源更新数据统计,全县有林地面积394.87万亩,对比2019年增加1.15万亩;森林蓄积1241.89万立方米,对比2019年增加62.91万立方米;

森林覆盖率74.93%,对比2019年提高0.21%;林木绿化率75.53%,对比2019年提高0.21%,实现了森林资源“双增”预期目标。 (一)推进造林绿化,扩张生态支撑力 2019年,我局以推进森林碳汇重点生态工程为抓手,重点抓好县城周边及交通要道两旁、江河两岸、大型水库周边等重要地段的植树造林工作,大力推进造林绿化,改善了我县生态环境,扩张了生态支撑力。目前,我县共完成造林种植面积6.21万亩,其中:人工造林4.702万亩、补植套种0.6万亩、更新改造0.908万亩。完成备耕打穴4.8万亩,“一灭三改”社会造林1.82万亩。完成封山育林面积10.025万亩。总计完成24.645万亩,占2019年建设任务22.8325万亩的108 %。 1、全力推进森林碳汇重点生态工程建设。省下达我县去年碳汇生态工程造林任务12.8万亩,封山育林任务10.025万亩。我局做到早规划、早宣传、早部署,全力推进森林碳汇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去年5月16日成功竞得2019年省级森林碳汇一类资金,成为全省6个“Ⅰ类建设任务4万亩以上”的省级森林碳汇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县之一,获得了近4000万元资金扶持,为全面完成工程建设任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一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全县林业系统的共同努力下,全面完成了去年森林碳汇重点生态工程建设任务。同时,邀请省设计院专家完成我县2019年的造林地调查和基线调查,为下一

林业碳汇项目开发知识

林业碳汇项目开发知识 2017年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启动,钢铁、有色、石化、化工、建材、造纸、电力和航空等8个重点高耗能行业的近万家企业被纳入到履约范围中。同时,作为碳市场的一种重要的补充机制,中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也将迎来一个更加迅猛的发展。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作为碳市场的抵消机制将会受到众多履约企业的青睐。作为兼具社会效应、生态文明效应和经济效应的林业碳汇项目则有望成为众多自愿减排项目类型中最受关注的一类项目。植树造林,形成碳汇,取得碳收益,以市场化的生态补偿机制反哺林业,必将成为加快绿色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林业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明确提出要“大力增加森林碳汇”,到2030年森林蓄积量要增加到45亿立方米。国家碳交易主管部门也非常重视农林碳汇类自愿减排CCER项目的开发工作,在今后出台的全国碳交易抵消机制中也将有相应的倾斜政策鼓励各类碳汇项目的开发和申报。从市场表现来看,碳汇类项目的交易价格也表现不俗。仅以北京碳市场为例,截至2016年8月19日,林业碳汇类项目已累计实现成交27笔,成交量达到7.2万吨,交易金额266万元,成交均价达到36.57元/吨,成交价格远远高于一般类型的CCER项目。借助利好政策,相信在全国碳市场正式启动后林业碳汇CCER项目的开发与交易将会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 林业碳汇类项目开发的条件与评估

1. 目的明确 首先要求的是明确造林目的,理论上来讲,碳汇造林项目仅仅是指以增加碳汇为主要目的的造林活动,是对造林和林木生长全过程实施碳汇计量和监测而进行的有特殊要求的项目活动,这就区别于其他类型的造林活动,比如以获取经济收益为主要目的的经济林(果树、桉树、橡胶树等)和苗圃林就很难被认定为碳汇造林。据统计,截止到2017年3月1日已网上公示的93个林业碳汇类项目中,碳汇造林项目64个,森林经营碳汇类23个,竹林经营碳汇项目5个,竹子造林1个,主要树种是以马尾松、杨树、湿地松、杉木、樟子松、落叶松为主的乔木林、灌木及竹林(毛竹)。所以说,从要求上看碳汇造林绝不是以砍伐和产生直接经济效益为目的的造林活动。 2. 条件具备 造林目的明确后,接下来就看项目是否具备开发条件。额外性、基准线、碳库选择和碳层划分等方法学中的技术问题就不在这里深入讨论了,我只把开发林业碳汇项目的最基础、最重要的条件给大家解释一下,那就是:土地合格性问题。 1)以碳汇造林项目的要求为例,项目活动的土地应该是 2005 年 2 月16 日以来的无林地(不同时满足郁闭度≥0.2,连续面积≥1亩,成林后树高≥2米这三个条件),简单的说就是在无林地上新造林。而森林经营碳汇项目就是在同时满足以上三个条件的有林地(须乔木林,灌木林不行)上进行的林业经营抚育活动(如补植补造、树种更替、林分抚育、采伐复壮等综合措施),也是要求在2005 年 2 月

绿色碳基金碳汇项目造林技术暂行规定完整版

绿色碳基金碳汇项目造林技术暂行规定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附件3: 中国绿色碳基金碳汇项目造林技术暂行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中国绿色碳基金碳汇项目的造林技术,提高造林质量,取得预期效益,依据《全国造林技术规程》,并参照《京都议定书清洁发展机制下造林再造林模式和程序》和《森林多重效益项目设计标准》等国内外技术标准和规则,结合我国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指导中国绿色碳基金资助的碳汇项目。 第三条碳汇项目应当保证在最大限度地获得碳汇的同时,与项目所在地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促进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水土保持等相结合。坚持适地适树,提倡多树种、多林种结合。 第四条碳汇项目应当按规划设计,按设计施工,按标准检查验收。 第五条碳汇项目的计入期(或项目周期)确定为20年。在项目计入期内,必须保证项目成果得到维护。 第六条碳汇项目实施过程中,应当尽量减少或避免由于项目活动本身造成的温室气体排放。这些活动排放可能来自于使用机械整地、汽车运输苗木和施肥等造成的温室气体排放。

在可能导致排放的项目活动不可避免时,应当按照附件1《造林项目碳汇计量所需参数记录表》要求,详细记录相关情况。 第二章项目地点选择、调查和设计 第七条碳汇项目造林应当以营造生态公益林为主。项目实施地点应当在注重适地适树原则下,优先考虑生态区位重要和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如大江大河源头、重要水库周围、西部风沙源、革命老区、贫困地区和石油、煤炭开采矿区等。 第八条根据第七条的基本原则,选择实施碳汇项目造林的地点应当满足以下具体条件: 1. 2000年1月1日以前或2000年1月1日以来的无林地。 2. 不具有商业竞争力、存在一定造林技术难度、不具备天然更新能力的土地。 3. 适宜树木生长,相对集中连片,预期能发挥较大的碳汇功能。 4. 有助于促进当地生物多样性保护、控制水土流失、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等多种效益。 5. 近5—10年内尚不能纳入国家造林计划。 6. 造林地权属清晰,具有当地政府部门核发土地使用权证书。当地群众具有参与项目造林的积极性,具备开展项目活动的组织、劳力和技术保障。

碳汇基础知识

碳汇基础知识 以变暖为主要特征的全球气候变化是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最大威胁之一,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成为当今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和外交领域的热点。应对气候变化,拯救地球家园,是全人类共同的使命。 林业在应对气候变化中具有特殊地位,已被纳入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进程。通过植树造林、加强森林经营增加碳汇和保护森林减少排放是国际社会公认的未来30-50年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成本较低、经济可行的重要措施。应对气候变化是一项全新的惠及全球、全人类的伟大事业,需要全社会的广泛支持和积极参与。为普及林业应对气候变化相关知识,传播绿色低碳理念,倡导公众参与碳汇林业建设,本报与国家林业局造林司(气候办)和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联合开设“林业应对气候变化知识看台”专栏,从今天起陆续刊发相关知识,敬请读者关注。 气候变化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将气候变化定义为:除在类似时期内所观测的气候的自然变异之外,由直接或间接的人类活动改变了地球大气组成所造成的气候改变。 碳汇与碳源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将碳汇定义为:从大气中清除二氧化碳的过程、活动或机制。碳源是指向大气中释放二氧化碳的过程、活动或机制。 森林碳汇与林业碳汇 森林碳汇是指森林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吸收并固定在植被与土壤当中,从而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过程、活动或机制。林业碳汇是指森林碳汇与管理政策包括碳贸易结合的过程、活动或机制。 温室气体与温室效应 温室气体是指可导致大气增温的气体。温室气体的种类很多,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下,目前将二氧化碳(CO2 )、甲烷 (CH4)、氧化亚氮 (N2O)、氢氟碳化物 (HFCS)、全氟化碳 (PFCS)、六氟化硫 (SF6)列为管制对象。其中,以二氧化碳为主。 温室效应是指温室气体能够让太阳短波辐射自由通过,同时吸收地面发出的长波辐射(红外线),引起地球表面和大气层下沿温度升高的现象。因这种作用类似于栽培植物的温室,故称为温室效应。 碳汇林业与碳汇造林

大埔县碳汇造林项目 (MR)

中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 监测报告 (F-CCER-MR) 第1.0版 监测报告(MR) 项目活动名称大埔县碳汇造林项目 项目类别1(一)采用国家发改委备案的方法学开发的中国自愿减排项目 项目活动备案编号537 项目活动的备案日期2016年2月2日监测报告的版本号 1.0 监测报告的完成日期2017年1月15日 监测期的顺序号及本监测期覆盖日期监测期序号:01 本监测期覆盖日期:2012年4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 项目业主广东丰溪现代林业发展有限公司项目类型领域14:造林与再造林 选择的方法学碳汇造林项目方法学 AR-CM-001-V01 项目设计文件中预估的本监测期内温 室气体减排量或人为净碳汇量 47,201 本监测期内实际的温室气体减排量或 人为净碳汇量 37,785 1包括四种:(一)采用经国家发展改革委备案的方法学开发的减排项目;(二)获得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准但未在联合国清洁发展机制执行理事会注册的项目;(三)在联合国清洁发展机制执行理事会注册前就已经产生减排量的项目;(四)在联合国清洁发展机制执行理事会注册但减排量未获得签发的项目。

A部分.项目活动描述 A.1.项目活动的目的和一般性描述 森林具有吸收CO2的功能,本项目拟通过植树造林,以增加森林碳汇量、减少大气中 CO2的总体含量,达到减缓气候变暖趋势的目的。 为响应广东省绿化造林的号召,根据《广东省森林碳汇重点生态工程建设项目实施方案(2012-2015 年)》和《大埔县林地保护利用规划(2010-2020)》,广东丰溪现代林业发展有限公司通过多方筹集资金,于2012年初起,在广东省大埔县组织实施碳汇造林项目,造林规模为7,400公顷,造林活动开始于2012年4月,以开始造林地的整地活动为标志。从2012年至2015年的4年时间里,每年分别造林约1,850公顷,共计7,400公顷;其中荒地造林4,248.86公顷、疏残林地造林3,141.14公顷。造林活动开始前,造林地为宜林荒山或只有残次林附着的荒山,疏残林地的郁闭度小于0.2,均为非农业和其它用地。 A.2.项目活动的位置 本项目位于广东省大埔县境内的湖寮镇、茶阳镇、高陂镇、青溪镇、三 河镇、大麻镇、枫朗镇、银江镇、光德镇、大东镇、西河镇、桃源镇和百侯镇;具体地理位置如图A.1所示: 图A.1 大埔县碳汇造林位置图

粤东地区碳汇林项目造林主要措施

粤东地区碳汇林项目造林主要措施 摘要:全球性的气候变化问题已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是当前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而林业碳汇作为当前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发展碳汇林业以适应减缓气候变暖,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了全球共识。本文针对广东省粤北地区碳汇林项目造林措施进行了阐述,对我国林业碳汇项目造林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广东省;碳汇林业;发展建议 引言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状况的加剧,不但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造成巨大的生态和经济损失,而且威胁人类的生存。因此,降低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减缓全球气候变暖势在必行。而发展碳汇林业作为全面提升森林生物量和储碳能力,增加森林碳汇,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有效措施之一,越来越受重视,尤其是在碳排放量巨大的广东省。数据显示,广东省年排放碳总量高达3亿吨,约达到全国总量的1/10。由此可见,在广东省发展碳汇林业是十分必要的。对此,文章重点阐述了广东省发展碳汇林业项目造林主要措施,以望对相关项目建设有所帮助。 1 扩充宣传力度,提升民众对发展碳汇林业的支持度 碳汇林项目对确保区域经济稳定和谐、快速迅猛发展意义重大。特别是对优化生态环境来说更加重要。然而,对绝大多数居民来讲,他们对碳汇林项目的实施意义并没有充分认可,或者说并不理解碳汇林项目真正意义、具有怎样深刻的价值与内涵。我们对广东某地区居民进行随机调查并明确,碳汇林种植地区对该项目十分了解的民众仅占到20%,而农村地区,这一数字更低,仅有15%,对碳汇林项目完全不了解的城市地区居民高达50%。这一数字说明,林农并没有清醒认识到碳汇林项目现实重要性,为此广东地区应继续扩充宣传,提升碳汇林项目支持度与认可度。宣传渠道应丰富多样,例如应获取林业单位、机关甚至学校的大力配合,通过公益广告、教育培训、重点林区张贴广告等模式,令人们在耳濡目染的环境中,逐渐加深印象。最终目标在于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保护,最大化激发碳汇林项目功能价值。再者,可开展碳汇林项目植树造林活动,打响绿满广东的口号,组建形成包括政府员工、志愿者以及林业科技人才在内的团队,全面深入林区进行现场宣传,通过入户走访,提升宣传管理效果。 2 优化碳汇林业项目保护激励机制,提升实践积极性 由树种分布状况来讲,碳汇林造林项目树种较大一部分形成的经济效益增长速度要慢于经济林。而另一层面,由于没能充分认识到碳汇林造林项目的现实重要性,因而较多林农没能对碳汇林形成强有力的支持,导致保护林区的理念认识并不强。事实上,无论以何种形式加强林业保障管理,均需要遵循三分种、七分管的原则,由此可见管理工作制度以及采用的措施无疑是十分重要的。因而,实践工作中不仅应做好宣传工作,吸引更多的民众自觉主动地加入到保护森林资源的队伍之中,还应进一步做好法律制度约束管控,提供完善保障。应逐渐优化碳汇林项目保护管理以及奖惩激励机制,针对一些故意破坏森林的不法之徒应强力打击。可通过道德谴责或是配合必要的经济惩罚等手段管控,对于情况严重的还应追究其刑责。再者对一些主动积极保护碳汇林、具有较高参与热情并为保护碳汇林作出一定贡献的广大群众与干部,则应按照贡献度給予相应的奖励,可以通过物质奖励或是精神奖励等形式开展,营造出一种和谐健康的文化氛围。当前存在的状况是,通常对于破坏影响碳汇林项目造林的非法行为可作出严厉惩处,然

树的碳汇量如何计算

树的碳汇量如何计算 CDM这个项目咱们国家起步比较晚,但发展势头非常快。我本来准备了咱们国家在CDM 上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的PPT材料,但刚才赵所长在论述中提到了生态建设碳的减排,我又改变了主意,想谈点“森林碳汇减排项目的现状和前景的分析”。应该说温室效应气体对整个环境的影响,尤其是生态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所以我想这个话题可能会和我们所谈的生态问题更紧密一些,也想跟大家共同的探讨一下。森林碳汇是指森林通过光合作用将大气中的温室气体CO2吸收并以生物量的形式贮存在植物体内和土壤中的能力。森林的这种碳汇作用可以在一定时期内减少大气中温室气体的积累,从而减少该气体在大气中的浓度。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重要组成部分,有着巨大的生物量,是地球碳循环重要的汇和库,它与气候变化有着直接的联系。数据表明,森林每生长1m3生物量,平均吸收1.83t CO2,有着很强的碳汇功能。周国逸等最新研究成果表明,成熟森林在地上部分净生产力几乎为零的情况下,土壤持续积累有机碳,表现出强大的碳汇功能。实施造林和再造林,增加森林的碳汇量是世界公认的最经济有效的解决CO2上升的办法。由于工业化进程加速,致使燃烧大量化石燃料产生大量CO2,加之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使固碳作用下降,碳汇与碳源不能达到平衡,出现碳失汇,大气CO2浓度增加导致了温室效应,并影响到全球碳循环。降低和稳定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污染物减排,二是吸收温室气体,后者则与森林有着密切联系,这是因为森林具有通过光合作用和森林土地利用可以吸收、固定CO 2的森林碳汇功能。通过植树造林吸收、固定二氧化碳,通常其长期单位成本远远低于通过工业产业升级、利用工业污染治理减排的成本。这也是近些年林业碳汇项目日益受到国际社会普遍重视的一个主要原因。一、森林碳汇发展背景节能减排已成为一种不容忽视的社会责任。地球向大气层排放的温室气体与日俱增, 削减向大气中排放温室气体,保护人类的共同利益,已经成为共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是1992年5月22日联合国政府间谈判委员会就气候变化问题达成的公约,于1992年6月4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的联合国环发大会(地球首脑会议)上通过,该公约是世界上第一个为全面控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以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给人类经济和社会带来不利影响的国际公约,也是国际社会在对付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上进行国际合作的一个基本框架。公约于1994年3月21日正式生效,具有法律约束力,旨在控制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将温室气体的浓度稳定在使气候系统免遭破坏的水平上。为缓解全球气候变暖趋势,1997年12月149个国家地区的代表在日本京都审议通过了《京都议定书》,2005年2月16日正式生效。《京都议定书》规定所有发达国家在2008年到2012年间必须将温室气体的排放量比1990年削减5.2%。有约束的温室气体排放机制为碳交易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基础。目前,国际上碳交易主要有CDM (清洁发展机制)、JI(联合履行)、ET(排放贸易)三种机制。碳交易已成为面对气候变迁的一个市场解决方案。其它一系列气候公约国际谈判中,国际社会对森林碳汇作用越来越予以关注,如《波恩政治协议》、《马喀什协定》都将造林再造林等林业活动纳入《京都议定书》确立的CDM(清洁发展机制),鼓励各国通过绿化、造林来抵消一部分工业源CO2的排放量。2003年l2月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9次缔约方大会,国际社会已将造林再造林等林业活动纳入碳汇项目达成了一致意见,制定了新的运作规则,为正式启动实施造林再造林碳汇项目创造了有利条件。《京都议定书》不但规定了41个工

碳汇CCER项目分析

有关碳汇的三个方法学及适用范围

第一类方法学:森林经营碳汇项目方法 碳汇的变化主要与森林内以下几点因素相关: ●树种及各树种分布密度及各树种的生长速度 ●各树种当前树龄(每个树种达到各个年龄层的碳汇能力不一样,每个树种年龄层划分不 一样) ●森林面积 ●时间 ●(有无)人为活动,哪些人为活动 减排量的体现(碳汇项目计入期20-60年) 一、基线状态碳汇 1、森林抚育:随着时间的增长,树木生长,碳汇增加 二、项目活动碳汇 1、森林抚育:同上,但是因为有人为活动,所以树木生长会加快变好,所以碳汇要更多 (人为修剪树枝,增加透光率使得树木生长效率更高,增加碳汇;人工除草,减少土壤肥力丧失,更好地为树木吸收,加快树木生长,增加碳汇) 2、林灌下造林:对于森林里比较空旷的区域,人为填补适量的新苗,增加土地利用率,增加碳汇 3、补植补造:对于已枯死的林木进行拔出,并补植补造 三、减排量=项目活动-基线状态

例1:吉林省红石森林经营碳汇项目--(年均减排量58万吨每年。记60年)前五年的基线碳汇:(只有自身生长(抚育)形成的碳汇)

最终60年累计减排量 碳汇的计算过程: :步骤1:计算各碳层的在计入期各年份的林木蓄积量(体积)V,单位(每公顷森林 面积上林木的体积) 影响因素:树种,树种密度,当前树龄,生长速率,计入期, 步骤2:计算各碳层的在计入期各年份的林木蓄积量(重量)B,单位t d.m 步骤3:计算各碳层的在计入期各年份的林木蓄积量及其变化C,单位tCO2-e (这个公式比较复杂,就不列出来了) 计算时,不考虑采伐 计算蓄积量时,用到的参数是:林木的胸径、树高及每个树种的含碳率、生长量前两个参数:与(树种,树种密度,当前树龄,林层分布)相关 后两个参数:对于每个树种是一定的,有标准 因此,减排量增加的情况用白话说就是: 基线:起初树很小,后来长大了,就有碳汇a1 项目活动:起初树很小,后来经过人为活动加自身生长,其长更大更好,就有碳汇a2 减排量:a2-a1 --------------------------------------------------------------------------------------------------------------------------------- 第二类、第三类方法学 基本是相通的 ---------------------------------------------------------------------------------------------------------------------------------

年森林碳汇重点生态工程造林项目施工合同(-标段)(范本).doc

河源江东新区2017年森林碳汇重点生态工程造林项目施工合同(标段)(范本) 甲方:河源江东新区农林水务局(以下简称“甲方”) 乙方: (以下简称“乙方”) 为保证项目造林工程质量,依期完成造林各项任务。本项目经公开摇珠招标,由乙方承担项目的施工。现经双方协议,订立本施工合同,以明确责任权利,共同遵守。 第一条工程名称、实施内容及地点 1、工程名称:河源江东新区2017年森林碳汇重点生态工程建设项目 2、工程实施内容及地点:造林地点为江东新区镇,造林面积亩。具体详见《河源江东新区2017年森林碳汇重点生态工程建设项目作业设计》 第二条工程质量要求 1. 乙方施工必须严格按《河源江东新区2017年森林碳汇重点生态工程建设项目作业设计》标准和要求等进行,保证本工程质量达到作业设计标准。造林完成当年第一次抚育后,至年月日前竣工验收时,保存率达90%以上,种植的各类苗木平均树高应达到作业设计要求。否则,不予验收付款。 2. 凡本工程中出现质量不符合标准需返工的情况,由此产生的所有费用由乙方承担。

第三条工程价款结算、验收方法及付款方式 1、工程造价:工程总造价为元整(¥元)。各工序单价造价以《河源江东新区2017年森林碳汇重点生态工程建设项目作业设计》文本为依据,按实际完成工作量验收结算。 2、造林验收方法及付款。 (1)、造林验收必须由乙方提出书面验收申请,列出需验收各要项(如造林地点、完成面积等),监理单位出具核实证明(盖章),然后由甲方组织技术人员进行现场验收。按规划范围,以作业小班为单位,对合格的作业小班进行验收,并用地形图勾绘完成面积;不合格的作业小班必须返工,直至合格才予验收。规划范围外的不予验收。验收分工序(阶段)进行,上一道工序(阶段)未通过验收的,不得申请下一道工序(阶段)验收。 (2)、验收方法分四个阶段(工序):第一阶段:林地清理、备耕打穴,林地清理是否按设计要求实施,打穴规格、株行距是否按设计要求进行;第二阶段:施基肥、复土,主要是验收放肥情况及复土质量;基肥用复合肥,复合肥氮磷钾的含量30%以上;第三阶段:种植,主要是检查种植情况,包括是否按设计要求的树种配比混交、种植质量是否合格;第四阶段:造林种植后二个月,根据作业设计图实地核实造林面积,检查验收成活率及是否按要求进行抚育。造林面积核实要求达100%,成活率要求达95%以上,否则,需补种、补植后才验收。 (3)、造林付款方式:根据乙方施工进度、质量验收情况实行分期付款方式。第一次在完成林地清理、整地打穴、施基肥复土后,凭

碳汇交易

碳汇交易 碳汇交易是基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京都议定书》对各国分配二氧化碳排放指标的规定,创设出来的一种虚拟交易。即因为发展工业而制造了大量的温室气体的发达国家,在无法通过技术革新降低温室气体排放量达到《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京都议定书》对该国家规定的碳排放标准的时候,可以采用在发展中国家投资造林,以增加碳汇,抵消碳排放,从而降低发达国家本身总的碳排量的目标,这就是所谓的“碳汇交易”。[1]简单的说,所谓碳汇交易,就是发达国家出钱向发展中国家购买碳排放指标,这是通过市场机制实现森林生态价值补偿的一种有效途径。这种交易是一些国家通过减少排放或者吸收二氧化碳,将多余的碳排放指标转卖给需要的国家,以抵消这些国家的减排任务,并非真正把空气打包运到国外。 在11月11日公布的2011年《气候变化绿皮书》指出,“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了逐步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这是政府首次在国家级正式文件中对国内碳市场进行表态。同日,环保部表示将在重点区域全面推行大气排污许可证制度。而之前的11月1日,由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与华东林业产权交易所合作开展的全国林业碳汇交易试点在浙江义乌正式启动。 种种迹象表明,虽然仍面临系列难题,从政府到部委再到民间,实行强制性碳减排交易,建立碳交易市场体系,推动我国经济转型的紧迫性已获共识。林业碳汇因操作成本低、效益好、易施行,或成整个碳交易市场突破口。 义乌交易试点 11月1日,全国林业碳汇交易试点在浙江义乌正式启动。试点启动仪式上,有10家企业签约认购了首批14.8万吨林业碳汇,每吨价格为18元。这一项目由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与华东林业产权交易所合作开展,被认为是中国企业第一次自愿购买碳汇林。 根据资料,此次林业碳汇指标来自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于2008年在全国首批实施的6个碳汇造林项目,分别为北京市房山区、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甘肃省庆阳市国营合水林业总场、广东省龙川县、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和浙江省临安市毛竹碳汇造林项目。项目计入期均为20年,经审定的净碳汇量共为148572吨。 这仅是中国庞大的森林资源中被发掘的一个微小部分。中国森林面积1.95亿公顷,活立木蓄积量149亿立方米。中国有世界首位的人工林保存面积0.62亿公顷。目前中国森林植被总碳储量达到78.11亿吨,据估计,中国森林的6项生态服务功能年价值量达到10万亿元。但中国森林碳汇功能的巨大潜在量,并不等同于大片的“碳汇林”。《京都议定书》规定,实施项目的土地必须是过去50年以来的无林地或1990年以来的无林地。除了满足对土地的基本要求外,还需要制定方法学、证明额外性(也就是确认森林增加了二氧化碳吸收能力)、避免碳泄漏等。此外,项目要经过参与国家政府和主管机构批准,最后由联合国清洁发展机制执行理事会批准、注册,才可进行真正的交易。 国林科院森林生态环境与森林保护研究所副研究员朱建华表示,林业碳汇还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即存在可逆转的风险。20年期间,可能会有不可能抗拒因素,导致碳重新释放到大气,比如火灾等;这点不如工业减排项目立竿见影。在朱建华看来,跟大型企业改造设备,或者风力发电这样的项目相比,目前即使是比较大的碳汇林项目,也有数量级的差别。正因为如此,森林碳汇交易在整个碳交易市场中的份额还微乎其微,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有待成熟。

林业碳汇项目立项报告

林业碳汇项目立项报告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期,是全面落实国家治理 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推进期,是经济增长模式转换的攻坚期,是落实 全面科学发展的战略机遇期。这一时期,我国将全面深化十八届三中全会 各项改革、十八届四中全会依法治国的重大方略;继续深化对外经济开放,更广泛地参与国际治理;继续巩固和深化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把经济增长 建立在绿色增长、创新增长、包容式增长的轨道上;不断优化收入分配格局,推动产业结构、需求结构的不断优化,把经济发展建立在协调发展、 公平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发展道路上。 一、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 (一)项目名称 林业碳汇项目 (二)项目承办单位 xxx公司 二、项目建设地址及负责人 (一)项目选址 xxx新兴产业示范基地 (二)项目负责人

高xx 三、项目承办单位基本情况 顺应经济新常态,需要公司积极转变发展方式,实现内涵式增长。为此,公司要求各级单位通过创新驱动、结构优化、产业升级、提升产品和 服务质量、提高效率和效益等路径,努力实现“做实、做强、做大、做好、做长”的发展理念。 公司是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的有限责任公司,公司最高机构为股东 大会,日常经营管理为总经理负责制,企业设有技术、质量、采购、销售、客户服务、生产、综合管理、后勤及财务等部门,公司致力于为市场提供 品质优良的项目产品,凭借强大的技术支持和全新服务理念,不断为顾客 提供系统的解决方案、优质的产品和贴心的服务。 公司通过了ISO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并严格按照上述管理体系的要求 对研发、采购、生产和销售等过程进行管理,同时以客户提出的品质要求 为基础,建立了完整的产品质量控制体系,保证产品质量的优质、稳定。 四、项目建设地基本情况 认真落实“中国制造2025”,深入贯彻“双创”战略,主动适应经济 发展新常态,更加注重创新发展,更加注重转型发展,更加注重绿色发展,大力发展电子信息、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节能环保、新能源、矿物宝石、生物医药等七大产业,着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抢占产业革命竞争制高点,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健康发展。到2020年,

清远羊角山林场2019年级碳汇森林抚育项目作业设计.doc

清远市羊角山林场2019年省级碳汇森林抚育 项目作业设计 建设单位:清远市羊角山林场 设计单位:广东茂益园林有限公司 设计时间:二○一九年七月

设计单位:广东茂益园林有限公司 法定代表人:冯义龙 设计单位资质:林业调查规划设计资质证书(丙19-125)设计技术负责人:郑中辉(林业工程师) 项目设计负责人:李新强(林业工程师) 设计人员:郑中辉李新强罗本楠梁志玲梁志恩 清远市羊角山林场: 罗石其钟永秋黄卫平曾文就黄仙玉邓烨光 设计时间:2019年7月3日

前言 根据广东省财政厅《关于提前下达2019年省级涉农转移支付资金的通知》(粤财农〔2018〕314号)、清远市财政局《关于下达2019年省级涉农转移支付(第一批)资金的通知》(清财农〔2019〕20号)和清远市林业局《关于下达清远市2019年营造林生产计划的通知》(清林函[2019]43号)文件精神,结合清远市羊角山林场实际,安排清远市羊角山林场针对2018年营建的948亩碳汇林进行抚育。项目总投资为33.161万元,其中抚育费用31.284万元,占总投资的94.34%;其他费用1.877万元,占总投资5.66%。 为了做好本项目的设计,受清远市羊角山林场委托,广东茂益园林有限公司派出专业技术人员与清远市羊角山林场的技术人员一起,收集相关资料及数据,编写了《清远市羊角山林场2019年省级碳汇森林抚育项目作业设计》。在资料收集过程中得到了清远市羊角山林场的大力支持,在此深表感谢! 本作业设计成果包括: 1、作业设计说明书。 2、作业设计附表。 3、作业设计附图。 4、附件。

目录 第一章设计区概况 (4) 一、自然地理概况 (4) 二、社会经济概况 (5) 三、森林经营概况 (5) 第二章设计目的、指导思想、主要依据及原则 (6) 一、设计目的 (6) 二、指导思想 (6) 三、主要依据 (6) 四、设计原则 (7) 第三章设计布局、调查方法及现状 (8) 一、调查方法 (8) 二、林地现状 (9) 三、设计布局 (9) 第四章抚育技术设计 (10) 一、抚育技术措施 (10) 第五章工程量和物资需要量 (11) 一、工程量 (11) 二、用工量和物资需要量 (11) 第六章投资概算与资金来源 (12) 一、概算依据 (12) 二、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2) 三、概算模型 (12) 四、概算结果 (13) 五、资金来源 (13)

中国绿色碳基金碳汇项目造林技术暂行规定

中国绿色碳基金碳汇项目造林技术暂行规定 Ting Bao was revised on January 6, 20021

附件3:中国绿色碳基金碳汇项目造林技术暂行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中国绿色碳基金碳汇项目的造林技术,提高造林质量,取得预期效益,依据《全国造林技术规程》,并参照《京都议定书清洁发展机制下造林再造林模式和程序》和《森林多重效益项目设计标准》等国内外技术标准和规则,结合我国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指导中国绿色碳基金资助的碳汇项目。 第三条碳汇项目应当保证在最大限度地获得碳汇的同时,与项目所在地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促进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水土保持等相结合。坚持适地适树,提倡多树种、多林种结合。 第四条碳汇项目应当按规划设计,按设计施工,按标准检查验收。 第五条碳汇项目的计入期(或项目周期)确定为20年。在项目计入期内,必须保证项目成果得到维护。 第六条碳汇项目实施过程中,应当尽量减少或避免由于项目活动本身造成的温室气体排放。这些活动排放可能来自于

使用机械整地、汽车运输苗木和施肥等造成的温室气体排放。在可能导致排放的项目活动不可避免时,应当按照附件1《造林项目碳汇计量所需参数记录表》要求,详细记录相关情况。 第二章项目地点选择、调查和设计 第七条碳汇项目造林应当以营造生态公益林为主。项目实施地点应当在注重适地适树原则下,优先考虑生态区位重要和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如大江大河源头、重要水库周围、西部风沙源、革命老区、贫困地区和石油、煤炭开采矿区等。 第八条根据第七条的基本原则,选择实施碳汇项目造林的地点应当满足以下具体条件: 1. 2000年1月1日以前或2000年1月1日以来的无林地。 2. 不具有商业竞争力、存在一定造林技术难度、不具备天然更新能力的土地。 3. 适宜树木生长,相对集中连片,预期能发挥较大的碳汇功能。 4. 有助于促进当地生物多样性保护、控制水土流失、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等多种效益。 5. 近5—10年内尚不能纳入国家造林计划。

关于造林碳汇项目开发操作具体流程

所谓林业碳汇项目就是根据某一区域(县、区林业局为主管与支持单位)2014年以来进行的乔木林新造林项目或竹子新造林(前期地块主要为荒山荒地无林地造林)及竹林经营项目。 项目经由我司包装后提交到省发改委及国家发改委进行申报,取得国家发改委的备案并确定一定时间内产生的减排量(碳汇量),该减排量即可以在经国家备案的碳排放权交易所进行交易,获取造林项目的碳汇收益。 目前我司造林碳汇项目主要与各区县林业局合作开发,需要各林业局配合完成的工作主要有以下几部分(按时间顺序): 1、与我司在当地的业务人员沟通,确定可开发为造林碳汇项目的面积1,确定开发意 向; 2、我司技术人员根据各林业局提供的可开发为造林项目的数据出具项目分析意见书, 明确碳汇项目收益等问题; 3、我司与林业局或林业局指定的企业签订碳汇项目合作开发协议; 4、林业局提供可以作为碳汇项目开发主体的企业性质的法人单位; 5、我司安排技术人员对签订开发协议的林业局做项目尽职调查(主要是收集开发碳汇 项目所需的各相关资料); 6、我司根据林业局提供的资料进行碳汇项目的设计工作(根据国家发改委备案的方法 学),期间若有存在争议或不清晰的地方需要林业局相关人员或部门进行澄清以确 保项目相关设计文件真实、准确; 7、项目开发过程中公示到国家发改委网站后需要提供相关的证明材料给第三方审定 机构,相关证明材料模板由我司提供,林业局负责核查真实性及盖章即可; 1根据国家发改委备案的方法学和国家发改委公布的有关规定,符合造林碳汇条件的项目。

8、项目公示后,我司会同国家发改委指定的第三方审定机构到项目现场进行审定工作, 林业局人员按照我司要求准备资料提供给第三方审定机构对项目的真实性进行审定,确保项目合理、合法、合规; 9、第三方审定后即可提交到省发改委转报国家发改委,需要林业局提供的业主单位授 权我司人员对该项目的申报、领取备案函等事宜; 10、项目备案后即可进行签发工作,林业局需要提供相关的样地资料及样地监测数 据,我司根据该数据计算确定项目实际减排量进行申报、核证以及减排量签发工作。

造林项目碳汇计量与监测指南

附件 造林项目碳汇计量与监测指南 国家林业局 2011年2月

前言 以变暖为主要特征的全球气候变化,已经对地球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经济系统产生了明显而深远的影响。人类活动引起的大气温室气体浓度增加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森林作为全球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是全球最重要的碳贮存库,是大气CO2重要的吸收汇。毁林是仅次于化石燃料燃烧的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源。林业活动(造林、森林管理、减少毁林、植被恢复等)是大气温室气体增汇减排、缓解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措施之一。为此,《京都议定书》允许将这些林业活动获得的增汇减排,按一定的规则用于抵偿工业化国家承诺的温室气体减限排目标。同时《京都议定书》确定了清洁发展机制(CDM),允许工业化国家通过在发展中国家的项目活动获得的碳减排量或增汇量来抵偿其承诺的减限排指标。造林和再造林项目活动是第一承诺期合格的CDM林业项目。在未来承诺期,林业活动预计仍将在温室气体减排增汇中发挥重要作用。 我国于2007年发布《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明确了到2010年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具体目标、基本原则、重点领域及其政策措施,林业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国家林业局2009年也对外公布了《应对气候变化林业行动计划》,其中就明确将扩大植树造林面积、增强森林碳汇作为未来林业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措施之一。 碳汇造林是指在确定了基线的土地上,以增加碳汇为主要目的、并对造林及其林分(木)生长过程实施碳汇计量和监测而开展的有特殊要求的营造林活动。为规范碳汇造林项目的计量与监测方法,推进碳汇造林项目计量与监测工作的开展,确保项目产生的碳汇可测量、可报告和可核查,受国家林业局应对气候变化和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国家林业局气候办”)委托,中国林科院牵头编制了《造林项目碳汇计量与监测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本“指南”不仅适用于碳汇造林项目的计量和监测,也可作为其它类似造林项目的碳汇计量和监测的参考。 本“指南”在国家林业局气候办的指导和组织协调下编制完成。在编制过程中,广泛征求了中国科学院、中国林科院、北京林业大学等有关科研院校,有关省区林业调查规划院、林业企业以及国家林业局有关司局和直属单位的意见,有关专家提出了修改意见,最终由国家林业局气候办组织专家进行审定。 根据国家林业局对碳汇造林的要求,造林项目实施主体应在其碳汇计量和监测报告或可研究报告中,详细说明如何应用本指南:包括具体使用的计量方法和监测步骤、数据(包括图面数据)、公式、参数、假设,并描述详细的监测计划和操作技术细则。

林业碳汇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林业碳汇投资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林业碳汇项目总论 第二章林业碳汇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 第三章林业碳汇报告编写说明 第四章林业碳汇建设规模及产品方案 第五章林业碳汇项目节能分析 第六章林业碳汇环境保护 第七章林业碳汇项目进度规划 第八章林业碳汇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第九章林业碳汇经济效益分析 第十章林业碳汇项目评价

第一章项目总论 一、项目提出理由 围绕“中国制造2025”已明确的任务和措施,加快启动高端装备创新、智能制造、工业强基、绿色制造、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等重大工程,以及质量品牌提升、发展服务型制造行动计划,针对当前产业转型升级的迫切要求,启动实施一批市场潜力大、关联程度高、带动能力强、产业基础好的重大项目。通过工程实施提振需求,改造传统产业,推动重点领域发展,提高产业竞争力。 近现代以来,制造业始终是一国经济发展并走向强盛的基础。美、德、日等发达国家的强国之路,均基于规模雄厚、结构优化、创新能力强、发展质量好、产业链国际主导地位突出的强大制造业。许多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摆脱贫穷与落后,实现对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追赶甚至超越,也是通过推动工业化、发展制造业来实现的。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再次证明,没有坚实的制造业支撑,必将导致经济体的不断虚化和弱化。鉴此,发达国家纷纷实施“再工业化”战略,吸引和鼓励高端制造回流本土;新兴经济体不甘落后,希望借助更有利的比较优势,编织制造大国梦想。作为一个拥有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必须在“双向挤压”的挑战中杀出一条血路,化挑战为机遇,强筋固本、夯实根基。 二、项目基本情况 (一)项目名称

碳汇林、营造林作业设计报告

2018年森林碳汇重点生态工程 造 林 作 业 设 计 设计单位: 建设单位:

项目名称:博罗县2018年森林碳汇重点生态工程造林作 业设计 建设单位: 法定代表人: 规划设计单位: 法定代表人: 设计证书编号: 项目负责人: 作业设计人员: 审核人:

前言 以变暖为主要特征的全球气候变化是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最大威胁之一,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成为当今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和外交领域的热点。应对气候变化,拯救地球家园,是全人类共同的使命。应对气候变化是一项全新的惠及全球、全人类的伟大事业,需要全社会的广泛支持和积极参与。 林业在应对气候变化中具有特殊地位,已被纳入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进程。通过植树造林、加强森林经营增加碳汇和保护森林减少排放是国际社会公认的未来30-50年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成本较低、经济可行的重要措施。 广东森林碳汇重点生态工程是指以政府主导和社会参与相结合,对广东现有宜林荒山荒地、疏残林(残次林)、低效纯松林和布局不合理的速生林采用人工造林、套种补植、更新改造、封山育林等营林工程措施,从而增加森林面积、优化森林结构,提高森林的碳密度、碳储量,提升森林自身防范火灾的能力,减少森林碳排放、碳损失,达到增加碳汇、提升森林生态服务功能的一项重点生态工程。 根据广东省林业厅《广东省森林碳汇重点生态工程建设项目实施方案(2012-2015年)》,我县从2018年起至2015年连续四年,需完成森林碳汇重点生态工程建设任务913300亩,其中:人工造林

201500亩,套种补植220100亩,更新改造90700亩,封山育林401000亩。其中2018年需完成113075亩,包括人工造林35375亩、套种补植55025亩、更新改造22675亩。资金来源由省财政专项资金和地方配套组成。省森林碳汇重点生态工程建设资金采取面上补助和竞争性分配奖相结合方式进行分配,我县作为17个中标单位之一,省财政按每亩350元标准进行奖补。目前,省财政厅已分二批全部下达我县2018年森林碳汇重点生态工程建设资金3958万元。 为了做好我县森林碳汇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博罗县林业局于2018年3~4月组织工程技术人员完成了2012-2015年森林碳汇重点生态工程总体规划,把建设任务分解落实到山头地块,并建立了小班数据库。为了进一步规范和细化落实建设任务,博罗县林业局委托具林业调查设计资质(丙级)的博罗县森源绿林服务有限公司进行项目造林作业设计。受建设单位委托,博罗县森源绿林服务有限公司派出专业技术人员,在县林业局有关人员的协助下,进行造林地实地调查,收集相关资料,编制了《博罗县2018年森林碳汇重点生态工程造林作业设计》。本作业设计建设工程量为113075亩,其中:人工造林35375亩,套种补植55025亩,更新改造22675亩,概算总投资4357.85万元,资金来源:省财政专项资金3958万元,地方配套399.85万元。本作业设计内容包括: 1、作业设计说明书; 2、作业设计各类统计表; 3、位置示意图; 4、小班现状图; 5、植穴规格及种植平面示意图; 6、作业设计图(另行装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