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核心概念汇总

高中生物核心概念汇总
高中生物核心概念汇总

高中生物核心概念汇总

1.系统:指彼此间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组分有规律地结合而形成的整体。【P4】

2.种群:在一定的区域内,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是一个种群。【P5】

3.群落: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叫做群落。【P5】

4.真核生物:由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P8】

5.原核生物:由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P8】

6.生命体:一个可以独立生活、生长和增殖的细胞。【P12】

7.大量元素:指含量占生物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上的元素。(初中教材)

8.微量元素:指含量占生物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下的元素。(初中教材)

9.必需氨基酸:人体细胞不能合成,必须从外界环境中直接获取的氨基酸。【P21】

10.非必需氨基酸:人体细胞能够合成的氨基酸。【P21】

11.多肽:由多个氨基酸(≥3)分子缩合而成的,含有多个肽键的化合物。【P22】

12.核酸: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重要的作用。【P26】

12.单糖:不能水解的糖类。【P30】

13.二糖:由两分子单糖脱水缩合而成的糖类。【P30】

14.碳水化合物:糖类都是由C、H、O三种元素构成的,多数糖类分子中氢原子和氧原子之比为2:1,类似水分子,因而糖类又称为“碳水化合物”。【P30】

15.多聚体:由许多基本的组成单位(单体)连接而成的生物大分子。【P33】

16.结合水:与细胞内的其他物质相结合的水。【P35】

17.自由水:细胞中绝大部分的水以游离的形式存在,可以自由流动,叫做自由水。【P35】

18.染色排除法:科研上,利用诸如台盼蓝等染色剂能将死细胞染上颜色,而活的细胞不着色的现象来鉴别死细胞和活细胞的方法。【P43】

19.差速离心法:将细胞膜破坏后,形成由各种细胞器和细胞中其他物质组成的匀浆;将匀浆放入离心管中,用高速离心机在不同的转速下进行离心处理,将各种细胞器分离开的方法。【P44】

20.细胞骨架: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与细胞运动、分裂、分化以及物质运输、能量转换、信息传递等生命活动密切相关。【P47】

21.分泌蛋白:在细胞内合成后,分泌到细胞外起作用的蛋白质。【P48】

22.生物膜系统:由细胞器膜和细胞膜、核膜等结构,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P49】

23.染色质:细胞核中的DNA和蛋白质紧密结合成染色质,染色质是极细的丝状物,因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而得名。【P54】24.模型: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目的而对认识对象所作的一种简化的概括性的描述,这种描述可以是定性的,也可以是定量的;有的借助于具体的实物或其他形象化的手段,有的则通过抽象的形式来表达。【P54】

25.物理模型:以实物或图画形式直观地表达认识对象的特征,这种模型就是物理模型。【P54】

26.细胞核的功能: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P54】

27.原生质层:细胞膜和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称为原生质层。【P61】

28.质壁分离: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逐渐分离开来,也就是逐渐发生了质壁分离。【P63】

29.选择透过性膜:细胞膜和其他生物膜都是选择透过性膜,这种膜对于物质的输入和输出具有选择性,可以让水分子自由通过,一些离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过,而其他的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则不能通过。生物膜的这一特性,与细胞的生命活动动密切相关,是活细胞的一个重要特征。【P64】

30.轮作:农民在同一块田里种植的作物种类会因年份有所不同,也就是有计划地更换作物种类来种。(在同一块田地上,有顺序地在季节间或年间轮换种植不同的作物或复种组合的一种种植方式。)【P64】

31.磷脂:磷脂是一种由甘油、脂肪酸和磷酸等所组成的分子,磷酸“头”部是亲水的,脂肪酸“尾”部是疏水的。【P66】

32.糖被:在细胞膜的外表,有一层由细胞膜上的蛋白质与糖类结合形成的糖蛋白,叫做糖被。【P68】

33.糖脂:细胞膜表面,糖类和脂质分子结合成糖脂。【P68】

34.自由扩散:物质通过简单的扩散作用进出细胞,叫做自由扩散。【P70】

35.协助扩散:进出细胞的物质借助载体蛋白的扩散,叫做协助扩散。【P71】

36.主动运输:从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同时还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释放的能量,这种方式叫做主动运输。【P71】

37.胞吞:当细胞摄取大分子时,首先是大分子附着在细胞膜表面,这部分细胞膜内陷形成小囊,包围着大分子。然后,小囊从细胞膜上分离下来,形成囊泡,进入细胞内部,这种现象叫胞吞。【P72】38.胞吐:细胞需要外排的大分子,先在细胞内形成囊泡,囊泡移动到细胞膜处,与细胞膜融合,将大分子排出细胞,这种现象叫胞吐。【P72】

39.细胞代谢:细胞中每时每刻都进行着许多化学反应,统称为细胞代谢。【P78】

40.变量:实验过程中可以变化的因素称为变量。【P79】

41.自变量:人为改变的变量称做自变量。【P79】

42.因变量: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变量称做因变量。【P79】

43.无关变量:除自变量外,实验过程中可能还会存在一些可变因素,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这些变量称为无关变量。【P79】

44.对照实验:除了一个因素以外,其余因素都保持不变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P79】

45.活化能: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P80】

46.酶: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P83】

47.专一性: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P83】

48.酶活性:酶对化学反应的催化效率。【P83】

49.细胞呼吸:指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释放出能量并生成ATP的过程。【P91】

50.对比实验: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实验组,通过对结果的比较分析,来探究某种因素与实验对象的关系,这样的实验叫做对比实验。【P93】

51.有氧呼吸:指细胞在氧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释放能量,生成大量ATP的过程。【P94】

52.发酵:酵母菌、乳酸菌等微生物的无氧呼吸也叫发酵。产生酒精的叫酒精发酵,产生乳酸的乳酸发酵。【P95】

53.光合作用: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P101】54.同位素标记法:同位素可用于追踪物质的运行和变化规律。用同位素标记的化合物,化学性质不会改变。科学家通过追踪同位素标记的化合物,可以弄清化学反应的详细过程。这种方法叫做同位素标记法。

55.卡尔文循环:卡尔文(M.Calvin, 1911-1997)等用小球藻(一种单细胞的绿藻)做实验:用14C标记的14CO2,供小球藻进行光合作用,然后追踪检测其放射性,最终探明了CO2中的碳在光合作用中转化成有机物中碳的途径,这一途径称为卡尔文循环。【P102】56.光反应阶段:光合作用第一个阶段中的化学反应,必须有光才能进行,这个阶段叫做光反应阶段。【P103】

57.暗反应阶段:光合作用第二个阶段中的化学反应,有没有光都可以进行,这个阶段叫做暗反应阶段。【P104】

58.光合作用强度:简单地,是指植物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糖类的数量。【P104】

59.化能合成作用:自然界中少数种类的细菌能够利用体外环境中的某些无机物氧化时所释放的能量来制造有机物,这种合成作用叫做化能合成作用。【P105】

60.细胞周期: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为一个细胞周期。【P112】

61.赤道板:与纺锤体的中轴相垂直的平面,类似于地球上赤道的位置,称为赤道板。【P113】

62.无丝分裂:分裂过程中没有出现纺锤丝和染色体的变化,叫无丝分裂。【P114】

63.细胞分化: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P118】

64.全能性: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P119】

65.干细胞:动物和人体内仍保留着少数具有分裂和分化能力的细胞。【P119】

66.细胞衰老:细胞的生理状态和化学反应发生复杂变化的过程,最终表现为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P121】

66.自由基:通常把异常活泼的带电分子或基团称为自由基。

【P122】

67.端粒:每条染色体的两端都有一段特殊序列的DNA,称为端粒。【P122】

68.细胞凋亡: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由于细胞凋亡受到严格的由遗传机制决定的程序性调控,所以也常常被称为细胞编程性死亡。【P123】

69.细胞坏死:细胞坏死是在种种不利因素影响下,由于细胞正常代谢活动受损或中断引起的细胞损伤和死亡。【P124】

70.癌细胞:有的细胞受到致癌因子的作用,细胞中遗传物质发生变化,就变成不受机体控制的、连续进行分裂的恶性增殖细胞,这种细胞就是癌细胞。【P125】

71.原癌基因:主要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进程。【P126】

72.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P126】

选修一

1.传统发酵技术:利用不同微生物的发酵作用制作食品的技术。【P1】

2.腐乳:腐乳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出的一种经过微生物发酵的大豆食品。【P6】

3.琼脂:琼脂(agar)是一种从红藻中提取的多糖。琼脂在98℃以上熔化,在44℃以下凝固,在常规培养条件下呈现固态。【P14】

4.培养基:人们按照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不同需求,配制出供其生长繁殖的营养基质——培养基(culture media)。配制成的液体状态的基质称为液体培养基,配制成的固体状态的基质称为固体培养基。【P14】

5.牛肉膏和蛋白胨:来源于动物原料,含有糖、维生素和有机氮等营养物质。【P15】

6.消毒:指使用较为温和的物理或化学方法杀死物体表面或内部的部分微生物(不包括芽孢和孢子)。【P15】

7.灭菌:是指使用强烈的理化因素杀死物体内外所有的微生物,包括芽孢和孢子。【P15】

8.巴氏消毒法:对于一些不耐高温的液体,在70~75℃煮30min或在80℃煮15 min,可以杀死牛奶中的微生物,并且使牛奶的营养成分不被破坏。【P15】

9.灼烧灭菌:将微生物的接种工具,如接种环、接种针或其他金属用具,直接在酒精灯火焰的充分燃烧层灼烧,可以迅速彻底地灭菌。此外,在接种过程中,试管口或瓶口等容易被污染的部位,也可以通过火焰灼烧来灭菌。【P16】10.干热灭菌:将灭菌物品放入干热灭菌箱内,在160~170℃加热1~2 h可达到灭菌的目的。能耐高温的、需要保持干燥的物品,如玻璃器皿(吸管、培养皿)和金属用具等,可以采用这

种方法灭菌。【P16】11.高压蒸汽灭菌:将灭菌物品放置在盛有适量水的高压蒸汽灭菌锅内。把锅内的水加热煮沸,将其中原有的冷空气彻底排除后,将锅密闭,继续加热使锅内的气压逐步上升,温度也随之升到100℃以上。为达到良好的灭菌效果,一般在压力为100 kPa,温度为121℃的条件下,维持15~30min。【P16】12.倒平板:等待平板冷却凝固(大约需5~10min)后,将平板倒过来放置,使皿盖在下、皿底在上。【P17】13.平板划线法:通过接种环在琼脂固体培养基表面连续划线的操作,将聚集的菌种逐步稀释分散到培养基的表面。【P18】14.稀释涂布平板法:将菌液进行一系列的梯度稀释,然后将不同稀释度的菌液分别涂布到琼脂固体培养基的表面,进行培养。在稀释度足够高的菌液里,聚集在一起的微生物将被分散成单个细胞,从而能在培养基表面形成单个的菌落。【P18】15.临时保藏法:将菌种接种到试管的固体斜面培养基上,在合适的温度下培养。当菌落长成后,将试管放入4℃的冰箱中保藏。以后每3~6个月,都要重新将菌种从旧的培养基上转移到新鲜的培养基上。但是,这种方法保存的时间不长,菌种容易被污染或产生变异。【P20】16.甘油管藏法:在3mL的甘油瓶中,装人1 mL甘油后灭菌。将1 mL培养的菌液转移到甘油瓶中,与甘油充分混匀后,放在-20℃的冷冻箱中保存。【P20】17.无土栽培技术:是用人工配制成的培养液来栽培植物的技术。【P20】18.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是将植物体的组织接种在培养基上进行离体培养的技术。【P20】19.选择培养基:在微生物学中,将允许特定种类的微生物生长,同时抑制或阻止其他种类微生物生长的培养

基,称做选择培养基(selective media)。【P22】20.纤维素酶: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一般认为它至少包括三种组分,即C1酶、Cx酶和葡萄糖苷酶,前两种酶使纤维素分解成纤维二糖,第三种酶将纤维二糖分解成葡萄糖。正是在这三种酶的协同作用下,纤维素最终被水解成葡萄糖,为微生物的生长提供营养,同样,也可以为人类所利用。【P27】21.刚果红染色法:刚果红(Congo Red,简称CR)是一种染料,它可以与像纤维素这样的多糖物质形成红色复合物,但并不和水解后的纤维二糖和葡萄糖发生这种反应。当我们在含有纤维素的培养基中加人刚果红时,刚果红能与培养基中的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当纤维素被纤维素酶分解后,刚果红—纤维素的复合物就无法形成,培养基中会出现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这样,我们就可以通过是否产生透明圈来筛选纤维素分解菌。【P28】22.分化:在植物的个体发育过程中,细胞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都会出现稳定性的差异,形成这些差异的过程叫做细胞分化。【P32】23.愈伤组织:是一种排列疏松而无规则高度液泡化的呈无定形状态的薄壁细胞构成的组织。【P32】24.脱分化:由高度分化的植物组织或细胞产生愈伤组织的过程,称为植物细胞的脱分化,或者叫做去分化。【P32】25.再分化:脱分化产生的愈伤组织继续进行培养,又可以重新分化成根或芽等器官,这个过程叫做再分化。【P32】26.外植体:用于离体培养的植物器官或组织片段,叫做外植体。【P34】27.花粉:是由花粉母细胞经过减数分裂而形成的单倍体生殖细胞。【P37】28.胚状体:科学家在胡萝卜根组织的单细胞悬浮培养液中发现,某些体细胞

在形态上转变为与合子发育成的胚非常相似的结构,它的发育过程也与合子胚类似,胚芽、胚根、胚轴等结构完整,就像一颗种子。科学家将这种结构称做体细胞胚(somaticembryo)或胚状体(embryoid)。【P38】29.果胶:果胶是植物细胞壁以及胞间层的主要组成成分之一,它是由半乳糖醛酸聚合而成的一种高分子化合物,不溶于水。【P42】30.果胶酶:果胶酶并不特指某一种酶,而是分解果胶的一类酶的总称,包括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果胶分解酶和果胶酯酶等。【P42】31.酶活性:是指酶催化一定化学反应的能力。酶活性的高低可以用在一定条件下,酶所催化的某一化学反应的反应速度来表示。在科学研究与工业生产中,酶反应速度用单位时间内、单位体积中反应物的减小量或产物的增加量来表示。【P42】32.固定化酶:酶固定在一种颗粒状的载体上,再将这些酶颗粒装到一个反应柱内,柱子底端装上分布着许多小孔的筛板。酶颗粒无法通过筛板上的小孔,而反应物溶液却可以自由出入。生产过程中,将反应物从反应柱的上端注入,使反应物流过反应柱,与酶颗粒接触,生成产物,从反应柱的下端流出。【P49】33.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技术:利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将酶或细胞固定在一定空间内的技术,包括包埋法、化学结合法(将酶分子或细胞相互结合,或将其结合到载体上)和物理吸附法。【P50】34.PCR:PCR全称为多聚酶链式反应,它是指一种体外迅速扩增DNA片段的技术的实验技术。【P58】35.凝胶色谱法:也称做分配色谱法,是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分离蛋白质的有效方法。当相对分子质量不同的蛋白质通过凝胶时,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蛋白质容易进入凝胶内部的

通道,路程较长,移动速度较慢;而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蛋白质无法进入凝胶内部的通道,只能在凝胶外部移动,路程较短,移动速度较快。相对分子质量不同的蛋白质分子因此得以分离。【P64】36.缓冲溶液:在一定范围内,缓冲溶液能够抵制外界的酸和碱对溶液pH的影响,维持pH基本不变。缓冲溶液通常由1-2种缓冲剂溶解于水中配置而成。调节缓冲剂的比例就可以制得不同pH范围内使用的缓冲液。【P65】37.电泳:是指带电粒子在电场的作用下发生迁移的过程。许多重要的生物大分子,如多肽、核酸等都具有可解离的基团,在一定的pH下,这些基团会带上正电或负电。在电场的作用下,这些带电分子会向着与其所带电荷相反的电极移动。电泳利用了待分离样品中各种分子带电性质的差异以及分子本身的大小、形状的不同,使带电分子产生不同的迁移速度,从而实现样品中各种分子的分离。【P65】38.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聚丙烯酰胺凝胶是由单体丙烯酰胺和交联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在引发剂和催化剂的作用下聚合交联成的具有三维网状结构的凝胶。蛋白质在聚丙烯酰胺凝胶中的迁移率取决于它所带净电荷的多少以及分子的大小等因素。为了消除净电荷对迁移率的影响,可以在凝胶中加入SDS。SDS能使蛋白质发生完全变性。由几条肽链组成的蛋白质复合体在SDS的作用下会解聚成单条肽链,因此测定的结果只是单条肽链的分子量。SDS能与各种蛋白质形成蛋白质-SDS复合物,SDS所带负电荷的量大大超过了蛋白质分子原有的电荷量,因而掩盖了不同种蛋白质间的电荷差别,使电泳迁移率完全取决于分子的大小。【P66】39.血红蛋白:.血红蛋白是人和其

他脊椎动物红细胞的主要组成成分,负责血液中O2和CO2的运输。血红蛋白由四条肽链组成,每条肽链环绕一个亚铁血红素基团,此基团可携带一分子氧或二氧化碳。【P67】40.透析袋:透析袋一般是用硝酸纤维素(又称玻璃纸)制成的。透析袋能使小分子自由进出,而将大分子保留在袋内。透析可以去除样品中分子量较小的杂质,或用于更换样品的缓冲液。【P67】41.水蒸气蒸馏法:是植物芳香油提取的常用方法,它的原理是利用水蒸气将挥发性较强的植物芳香油携带出来,形成油水混合物,冷却后,混合物又会重新分出油层和水层。根据蒸馏过程中原料放置的位置,可以将水蒸气蒸馏法划分为水中蒸馏、水上蒸馏和水气蒸馏。【P72】

重点高中生物重要核心概念80个

重点高中生物重要核心概念80个

————————————————————————————————作者:————————————————————————————————日期:

高中生物重要的80个核心概念 1.诱变育种的意义:提高变异的频率,创造人类需要的变异类型,从中选择培育出优良的生物品种。 2.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最主要特点:没有核膜包围的典型细胞核。 3.细胞分裂间期最主要变化: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4.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主要特点是: (a-氨基酸)都至少含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并且都有一氨基酸和一个羧基连在同一碳原子上。 5.核酸的主要功能: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对生物的遗传、变异及蛋白质的生物合成有重要意义。 6.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分子和磷脂分子。 7.选择透过性膜主要特点是: 水分子可自由通过,被选择吸收的小分子、离子可以通过,而其他小分子、离子、大分子却不能通过。 8.线粒体功能: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9.叶绿体色素的功能:吸收、传递和转化光能。 10.细胞核的主要功能:遗传物质的储存和复制场所,是细胞遗传性和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 新陈代谢主要场所:细胞质基质。 11.细胞有丝分裂的意义:使亲代和子代细胞之间保持遗传性状的稳定性。 12.ATP的功能:生物体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 13.与分泌蛋白形成有关的细胞器: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 14.能产生ATP的细胞器(结构):线粒体、叶绿体、(细胞质基质(结构)) 能产生水的细胞器*(结构):线粒体、叶绿体、核糖体、(细胞核(结构)) 能碱基互补配对的细胞器(结构):线粒体、叶绿体、核糖体、(细胞核(结构)) 15.渗透作用必备的条件是:一是半透膜;二是半透膜两侧要有浓度差。 16.内环境稳态的生理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17.呼吸作用的意义是:(1)提供生命活动所需能量;(2)为体内其他化合物的合成提供原料。 18.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义是: 对维持生物体前后代体细胞染色体数目的恒定性,对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有重要意义。19.DNA是主要遗传物质的理由是: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仅少数病毒遗传物质是RNA。 20.DNA规则双螺旋结构的主要特点是: (1)DNA分子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成的双螺旋结构。 (2)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内侧。 (3)DNA分子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21.DNA结构的特点是:稳定性——DNA两单链有氢键等作用力;多样性——DNA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千变万化;特异性——特定的DNA分子有特定的碱基排列顺序。 22.遗传信息:DNA(基因)的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 遗传密码或密码子:mRNA上决定一个氨基酸的三个相邻的碱基。

分子生物学基本概念

[1]The Shine-Dalgarno sequence(AGGAGG), proposed by Australian scientists John Shine and Lynn Dalgarno,[1] is a ribosomal binding site located upstream of the start codon AUG. It is a consensus sequence that helps recruit the ribosome to the mRNA to initiate protein synthesis by aligning it with the start codon. The complementary sequence (CCUCCU), is called the anti-Shine-Dalgarno sequence and is located at the 3' end of the 16S rRNA in the ribosome.Mutations in the Shine-Dalgarno sequence can reduce translation. This reduction is due to a reduced mRNA-ribosome pairing efficiency, as evidenced by the fact that complementary mutations in the anti-Shine-Dalgarno sequence can restore translation.When the Shine-Dalgarno sequence and the anti-Shine-Dalgarno sequence pair, the translation initiation factors IF2-GTP, IF1, IF3, as well as the initiator tRNA fMet-tRNA(fMET) are recruited to the ribosome.Shine-Dalgarno sequence vs. ribosomal S1 protein in Gram-negative bacteria, however, Shine-Dalgarno sequence presence is not obligatory for ribosome to locate initiator codon, since deletion of anti-Shine-Dalgarno sequence from 16S rRNA doesn't lead to translation initiation at non-authentic sites. Moreover, numerous prokaryotic mRNAs don't possess Shine-Dalgarno sequences at all. What principally attracts ribosome to mRNA initiation region is apparently ribosomal protein S1, which binds to AU-rich sequences found in many prokaryotic mRNAs 15-30 nucleotides upstream of start-codon. It should be noted, that S1 is only present in Gram-negative bacteria, being absent from Gram-positive species.SD序列(16S互补区)是位于原核生物mRNA 起始密码子(AUG)上游5~10个核苷酸处,一段富含嘌呤的序列。 其与核糖体小亚基中的16S rRNA的3’末端互补配对,促进mRNA 的翻译。 [2]ORF:An open reading frame (ORF) is a portion of a gene’s sequence that contains a sequence of bases, uninterrupted by stop sequences, that could potentially encode a protein. When a new gene is identified and its DNA sequence deciphered, it is still unclear what its corresponding protein sequence is. This is because, in the absence of

分子生物学与基因工程主要知识点

分子生物学与基因工程复习重点 第一讲绪论 1、分子生物学与基因工程的含义 从狭义上讲,分子生物学主要是研究生物体主要遗传物质-基因或DNA的结构及其复制、转录、表达和调节控制等过程的科学。 基因工程是一项将生物的某个基因通过载体运送到另一种生物的活体细胞中,并使之无性繁殖和行使正常功能,从而创造生物新品种或新物种的遗传学技术。 2、分子生物学与基因工程的发展简史,特别是里程碑事件,要求掌握其必要的理由 上个世纪50年代,Watson和Crick提出了的DNA双螺旋模型; 60年代,法国科学家Jacob和Monod提出了的乳糖操纵子模型; 70年代,Berg首先发现了DNA连接酶,并构建了世界上第一个重组DNA分子; 80年代,Mullis发明了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技术; 90年代,开展了“人类基因组计划”和模式生物的基因组测序,分子生物学进入“基因组时代”; 目前,分子生物学进入了“后基因组时代”或“蛋白质组时代”。 3、分子生物学与基因工程的专业地位与作用:从专业基础课角度阐述对专业课程的支 撑作用 第二讲核酸概述 1、核酸的化学组成(图画说明) 2、核酸的种类与特点:DNA和RNA的区别 (1)DNA含的糖分子是脱氧核糖,RNA含的是核糖; (2)DNA含有的碱基是腺嘌呤(A)、胞嘧啶(C)、鸟嘌呤(G)和胸腺嘧啶(T),RNA含有的碱基前3个与DNA完全相同,只有最后一个胸腺嘧啶被尿嘧啶(U)所代替; (3)DNA通常是双链,而RNA主要为单链;

(4)DNA的分子链一般较长,而RNA分子链较短。 3、DNA作为遗传物质的直接和间接证据; 间接: (1)一种生物不同组织的细胞,不论年龄大小,功能如何,它的DNA含量是恒定的,而生殖细胞精子的DNA含量则刚好是体细胞的一半。多倍体生物细胞的DNA含量是按其染色体倍数性的增加而递增的,但细胞核里的蛋白质并没有相似的分布规律。 (2)DNA在代谢上较稳定。 (3)DNA是所有生物的染色体所共有的,而某些生物的染色体上则没有蛋白质。(4)DNA通常只存在于细胞核染色体上,但某些能自体复制的细胞器,如线粒体、叶绿体有其自己的DNA。 (5)在各类生物中能引起DNA结构改变的化学物质都可引起基因突变。 直接:肺炎链球菌试验、噬菌体侵染实验 4、DNA的变性与复性:两者的含义与特点及应用 变性:它是指当双螺旋DNA加热至生理温度以上(接近100oC)时,它就失去生理活性。这时DNA双股链间的氢键断裂,最后双股链完全分开并成为无规则线团的过程。简而言之,就是DNA从双链变成单链的过程。增色效应:它是指在DNA的变性过程中,它在260 nm的吸收值先是缓慢上升,到达某一温度后即骤然上升的效应。 复性:它是指热变性的DNA如缓慢冷却,已分开的互补链又可能重新缔合成双螺旋的过程。复性的速度与DNA的浓度有关,因为两互补序列间的配对决定于它们碰撞频率。DNA复性的应用-分子杂交:由DNA复性研究发展成的一种实验技术是分子杂交技术。杂交可发生在DNA和DNA或DNA与RNA间。 5、Tm的含义与影响因素 Tm的含义:是指吸收值增加的中点。 影响因素: 1)DNA序列中G + C的含量或比例含量越高,Tm值也越大(决定性因素);2)溶液的离子强度 3)核酸分子的长度有关:核酸分子越长,Tm值越大

(完整版)高中生物概念大全

1.生命系统:能够独立完成生命活动的系统叫做生命系统。由大到小依次为生物圈、生态系统、群落、种群、个体、系统、器官、组织、细胞。 PAT:单细胞生物不具有系统、器官、组织层次,细胞即是个体;植物没有(消化、呼吸、循环等)系统;病毒是生物,但不是生命系统 2.病毒:是由一个核酸分子(DNA或RNA)与蛋白质构成的非细胞形态的营寄生生活的生命体。 3.原核细胞:是组成原核生物的细胞。这类细胞主要特征是没有以核膜为界的细胞核, 同时也没有核膜和核仁, 只有拟核,进化地位较低。 分类:根据外表特征,可把原核生物粗分为“三菌三体”6种类型,即细菌(狭义的)、放线菌、蓝细菌、支原体、立克次氏体和衣原体。注:支原体是最小的细胞生命结构 4.真核细胞:指含有真核(被核膜包围的核)的细胞。其染色体数在一个以上,能进行有丝分裂。 5.显微结构: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中能够观察到的细胞结构。细胞中的结构如染色体、叶绿体、线粒体、中心体、核仁等结构的大小均超过0.2微米,用普通光学显微镜都能看到,因而这些结构属于细胞的显微结构。 6.亚显微结构:又称为超微结构。指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不能分辨清楚的细胞内各种微细结构。(普通光学显微镜的分辨力极限约为0.2微米,细胞膜、内质网膜和核膜的厚度,核糖体、微体、微管和微丝的直径等均小于0.2微米,因而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不到这些细胞结构,要观察细胞中的各种亚显微结构,必须用分辨力更高的电子显微镜。) 能够在电子显微镜下看到的直径小于0.2微米的细微结构,叫做亚显微结构。 7.水:水是生命的源泉。人对水的需要仅次于氧气。人体细胞的重要成分是水,水占成人体重的60~70%,占儿童体重的80%以上。 作用:水有利于体内化学反应的进行,在生物体内还起到运输物质的作用。水对于维持生物体温度的稳定起很大作用。 结合水:水在细胞中以两种形式存在。一部分与细胞内的其他物质结合,叫结合水。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组成成分。 自由水:大部分以游离的形式存在,可以自由流动,叫自由水 8.无机盐:其中大量元素有钙Ca、磷P、钾Ka、硫S、钠Na、氯Cl、镁Mg,微量元素有铁、锌、硒、钼、氟、铬、钴、碘等 无机盐作用:1)、是细胞的结构成分。 有些无机盐是细胞内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部分。 实例:Mg2+是叶绿素分子必需的成分;Fe2+是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碳酸钙是动物和人体的骨、牙齿中的重要成分。 (2)、参与并维持生物体的代谢活动。 实例:哺乳动物血液中必须含有一定量的Ca2+,如果某个动物血液中钙盐的含量过低就会出现抽搐。Ca2+对于血液的凝固也是非常重要的,没有Ca2+,血液就不能凝固。生物体内的无机盐离子必须保持一定的比例,这对维持细胞的渗透压和酸碱平衡是非常重要的,是生物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如HCO3-对于维持血液正常,pH值具有重要的作用。含Zn的酶最多,有七十多种酶的活性与Zn有关。Co是维生素B12的必要成分,参与核酸的合成过程。 (3)、维持生物体内的酸碱平衡 (4)、维持细胞的渗透压。尤其对于植物吸收养分有重要作用 9.糖类:麦芽糖、蔗糖、乳糖是双糖。葡萄糖和果糖是单糖。多糖:淀粉、纤维素和糖原 作用:1 作为生物能源 2 作为其他物质生物合成的碳源 3 作为生物体的结构物质4 糖蛋白、糖脂等具有细胞识别、免疫活性等多种生理活性功能。 10.脂质:生物体中一大类不溶于水而溶于有机溶剂的有机化合物。分类:1. 油脂即甘油三酯或称之为脂酰甘油,是油和脂肪的统称。一般将常温下呈液态的油脂称为油,而将其呈固态时称为

分子生物学基本知识(下)

蛋白质合成后的分泌及加工修饰 不论是原核还是真核生物,在细胞浆内合成的蛋白质需定位于细胞特定的区域,有些蛋白质合成后要分泌到细胞外,这些蛋白质叫做分必蛋白。在细菌细胞内起作用的蛋白质一般靠扩散作用而分布到它们的目的地。如内膜含有参与能量代谢和营养物质转运的蛋白质;外膜含有促进离子和营养物质进入细胞的蛋白质;在内膜与外膜之间的间隙称为周质,其中含有各种水解酶以及营养物质结合蛋白。 真核生物细胞结构更为复杂,而且有多种不同的细胞器,它们又具有各不相同的膜结构,因此合成好的蛋白质还要面临跨越不同的膜而到达细胞器械,有些蛋白质在翻译完成后还要经过多种共价修饰,这个过程叫做翻译后处理。 (一)细菌中蛋白质的越膜 细胞的内膜蛋白,外膜蛋白和周质蛋白是怎样越过内膜而到其目的地的呢?绝大多数越膜蛋白的N端都具有大约15-30个以疏水氨基酸为主的N端信号序列或称信号肽。信号肽的疏水段能形成一段α螺旋结构。在信号序列之后的一段氨基酸残基也能形成一段α螺旋,两段α螺旋以反平行方式组成一个发夹结构,很容易进入内膜的脂双层结构,一旦分泌蛋白质的N端锚在膜内,后续合成的其它肽段部分将顺利通过膜。疏水性信号肽对于新生肽链跨膜及把它固定的膜上起一个拐掍作用。之后位于内膜外表面的信号肽酶将信号肽序列切除。当蛋白质全部翻译出来后,羧端穿过内膜,在周质中折叠成蛋白质的最终构象(图1)。

图1蛋白质合成后的分泌过程 (二)真核生物蛋白质的分泌 真核生物不但有细胞核、细胞质和细胞膜,而且还有许多膜性结构的细胞器,在细胞须内合成的蛋白质怎样的到达细胞的不同部位呢?了解比较清楚的是分泌性蛋白质的转运。 像原核细胞一要,真核细胞合成的蛋白质N端也有信号肽也能形成两个α螺旋的发夹结构,这个结构可插入到内质网的膜中,将正在合成中的多肽链带和内质网内腔。80年代中期在胞浆中发现一种由小分子RNA和蛋白质共同组成的复合物,它能特异地与信号肽识别而命名为信号肽识别颗粒。它的作用是识别信号肽与核糖体结合并暂时阻断多肽链的合成。内质网外膜上的SRP受体,当ARP与受体结合后,信号肽就可插入内质网进入内腔,被内质网内膜壁上的信号肽酶水解除去SRP与受体结合后,信号肽就可插入内质网进入内腔,被内质网内腔壁上的信号肽酶水解除去SRP与受体解离并进入新的循环,而信号肽后序肽段也进入内质网内腔,并开始继续合成多肽链(图2)。

高中生物核心概念汇总

高中生物核心概念汇总 1.系统:指彼此间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组分有规律地结合而形成的整体。【P4】 2.种群:在一定的区域内,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是一个种群。【P5】 3.群落: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叫做群落。【P5】 4.真核生物:由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P8】 5.原核生物:由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P8】 6.生命体:一个可以独立生活、生长和增殖的细胞。【P12】 7.大量元素:指含量占生物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上的元素。(初中教材) 8.微量元素:指含量占生物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下的元素。(初中教材) 9.必需氨基酸:人体细胞不能合成,必须从外界环境中直接获取的氨基酸。【P21】 10.非必需氨基酸:人体细胞能够合成的氨基酸。【P21】 11.多肽:由多个氨基酸(≥3)分子缩合而成的,含有多个肽键的化合物。【P22】

12.核酸: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重要的作用。【P26】 12.单糖:不能水解的糖类。【P30】 13.二糖:由两分子单糖脱水缩合而成的糖类。【P30】 14.碳水化合物:糖类都是由C、H、O三种元素构成的,多数糖类分子中氢原子和氧原子之比为2:1,类似水分子,因而糖类又称为“碳水化合物”。【P30】 15.多聚体:由许多基本的组成单位(单体)连接而成的生物大分子。【P33】 16.结合水:与细胞内的其他物质相结合的水。【P35】 17.自由水:细胞中绝大部分的水以游离的形式存在,可以自由流动,叫做自由水。【P35】 18.染色排除法:科研上,利用诸如台盼蓝等染色剂能将死细胞染上颜色,而活的细胞不着色的现象来鉴别死细胞和活细胞的方法。【P43】 19.差速离心法:将细胞膜破坏后,形成由各种细胞器和细胞中其他物质组成的匀浆;将匀浆放入离心管中,用高速离心机在不同的转速下进行离心处理,将各种细胞器分离开的方法。【P44】

生物学核心概念内涵研究

从中学生物学教学来看,能够使学生终身受益的,不是具体的生物学专业知识,而是影响他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生物学观念;不是诸如分类、实验、计算等特殊的方法和技能,而是影响他们思维方式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具有生物学特点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学生能否牢固地、准确地建立起反映生物学观念的基本的生物学核心概念体系,应当是中学生物学教学的主要目标。但是在观察教师的教学后,发现在大量的中学生物学课堂中师生双方集中于对具体事实性知识的孤立传授和记忆,而孤立的事实性知识往往教育价值有限。这样教师在教学中就不得不去覆盖教材中所有的学科知识内容,不但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而且学生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进行高水平思维的能力得不到发展。学生花费大量时间进行解题的操练,但他们对生物学现象本质的认识仍非常浅薄,解决生物学问题的能力仍非常有限,这对学生的终身发展是不利的。鉴于此,生物学新课程提出要重视学生对生物学核心概念的深入理解,而不是支离破碎地记忆一些孤立的事实和对概念定义的死记硬背。那么生物学核心概念有什么特点?怎么来认识生物学核心概念?如何甄别生物学核心概念?这些问题无疑都是极为重要的。为此,本文将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一些探讨。 1 对生物学核心概念的认识 1.1 从生物学科知识结构角度看生物学核心概念 布鲁纳认为,任何学科都有其基本结构,任何与该学科有联系的事实、论据、概念等都可以不断地纳入一个处于不断统一的结构之内。这种基本结构是学生必须掌握的科学因素,应该成为教学过程的核心,因为学生如果掌握了学科知识的基本结构,就可以独立地面对并深入新的知识领域,从而不断地独立地认识新问题,增多新知识。这一点在“知识爆炸”的时代显得至关重要。 生物学的学科知识基本结构应该呈现图1的形式: 图1 生物学的学科知识基本结构 从图1中不难看出,要理解生物学的学科知识的基本结构,首先要知道什么事“生物学概念”。生物学概念是在众多的生物学事实的基础上归纳、推理出来的结论。广义的生物学概念包括一些原理、规律、理论等知识,它区别于日常用语中的“概念”,在日常用语中人们往往将概念与一个词或一个术语同等对待。 这里,之所以要强调“生物学概念”,是为了把教材中的教学内容区分为生物学“事实”和生物学“概念”2种知识。 为什么要区分事实和概念呢? 生物学概念与生物学事件、生物学事实和生物学现象一样,同为生物学知识。但从教学角度看,分属“为什么”(概念性知识)和“是什么”(事实性知识)两个层别。对于学生来说,掌握事实性知识,主要靠记忆;掌握概念性知识需要思维的训练。教材的主干知识都是概念性知识。而事实性知识,多数是零散的、枝节性的,教材中列举的事实都是用来支撑概 生物学科观念 生物学的核心概念 生物学的核心概念 生物学事实 生物学事实 生物学事实 生物学事实 生物学一般概念 生物学一般概念 生物学一般概念

高中生物概念总结讲解学习

高中生物概念总结

1、活化能: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 2、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是蛋白质 3、酶的活性:酶催化一定化学反应的能力 4、酶的活力单位:U(1U表示在温度为25°C,其他反应条件均为最适的情况下,在1min内转化1mmmol的底物所需的酶量) 5、细胞呼吸:指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释放出能量并生成ATP的过程 6、有氧呼吸:指细胞在氧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释放能量,生成大量ATP的过程 7、无氧呼吸:指在无氧条件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糖类等有机物分解成为不彻底的氧化产物,释放出少量能量,生成少量ATP的过程 8、光合作用: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9、化能合成作用:指少数细菌利用体外环境中的某些无机物氧化时所释放的能量来制造有机物 10、细胞周期: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时经历的时间 11、细胞分化: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12、细胞的全能性: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 13、细胞凋亡: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 14、癌细胞:受到致癌因子的作用,细胞中遗传物质发生变化,不受机体控制的、连续进行分裂的恶性增殖细胞 15、原癌基因作用:调节细胞周期,抑制细胞生长和分裂;抑癌基因作用:阻止细胞不正常增殖

高中生物核心概念教学方法的探究

高中生物核心概念教学的策略探究 临潼田家炳中学姜会民 关键词生物学核心概念教学策略 摘要:学科素养主要是指由学科的核心概念内化而成的“科学观念”,将指导我们在今后的生活生产中做出科学决策和判断。生物核心概念是指由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组成的。教学中如何有效引导学生构建核心概念,有多种教学策略,需要我们不断探究,交流借鉴,共同提高。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提出“提高每个学生的科学素养”是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和要实施的核心任务。《课标》要求“倡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生物学的核心概念”。生物科学素养的一个主要内容是,理解、掌握、并应用生物学的核心概念。什么是“生物学核心概念”?如何界定“生物学核心概念”?怎样引导学生高效学习核心概念?是每个生物教师必需探讨、并明确的。关于核心概念有多种看法,美国著名教育学家赫得提出,组成科学课程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应该是学科结构的主干部分,它们被称为核心概念。刘恩山教授认为,核心概念是指位于学科中心的概念性知识,包括了重要概念、原理、理论等的基本理解和认识,是学科结构的主干部分。所以核心概念既不等同于我们常说的重点概念,也不是我们认为的生物学观念。核心概念的核心指的是核心(重点)问题,即生物的基本生命活动:概念不是只指基本概念而是指概念性知识,即与某一生命活动相关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特征、基本意义和应用等相关概念性知识点有机建构的整体认知或概念模型。如光合作用作为代谢的核心概念,不只是简单的名词概念,而是光合作用的基本概念、原理特征,影响因素、意义应用等有机构成的一个概念系统,外化的核心概念可以用概念图来表示。课程学习中学生获得的是多个核心概念,从而形成了生物学观念。今后在长期的生活、生产和研究中始终指导我们的可能就是由核心概念形成的科学观念。生物高考也主要考察学生对核心概念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在新课程高效课堂深入推进的当下,怎样突破核心概念教学是高效课堂的主要着力点,采用多种策略使学生更好地内化构建核心概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同行都在不断探究和实践的课题。查阅并学习有关生物学核心概念教学的理论及资料,并在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尝试、探究。现根据自己几年来的实践经验和反思,总结一下高中生物学核心概念教学的有效策略。与同行之间交流借鉴,共同提高教学核心概念的效率。 一.现代学习理论关于概念学习的两个主要的学习观 1.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

分子生物学基本含义

分子生物学 分子生物学的基本含义(p8) 分子生物学是研究核酸、蛋白质等所有生物大分子的形态、结构特征及其重要性、规律性和相互关系的科学,是人类从分子水平上真正揭开生物世界的奥秘,由被动地适应自然界转向主动地改造和重组自然界的基础学科。 分子生物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 分子生物学是由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学、遗传学、微生物学、细胞学、以至信息科学等多学科相互渗透、综合融会而产生并发展起来的,凝聚了不同学科专长的科学家的共同努力。它虽产生于上述各个学科,但已形成它独特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手段,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关系最为密切: 生物化学是从化学角度研究生命现象的科学,它着重研究生物体内各种生物分子的结构、转变与新陈代谢。传统生物化学的中心内容是代谢,包括糖、脂类、氨基酸、核苷酸、以及能量代谢等与生理功能的联系。 分子生物学则着重阐明生命的本质----主要研究生物大分子核酸与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生命信息的传递和调控。 细胞生物学与分子生物学关系也十分密切: 传统的细胞生物学主要研究细胞和亚细胞器的形态、结构与功能。探讨组成细胞的分子结构比单纯观察大体结构能更加深入认识细胞的结构与功能,因此现代细胞生物学的发展越来越多地应用分子生物学的理论和方法。 分子生物学则是从研究各个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入手,但各个分子不能孤立发挥作用,生命绝非组成成分的随意加和或混合,分子生物学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各生物分子间的高层次组织和相互作用,尤其是细胞整体反应的分子机理,这在某种程度上是向细胞生物学的靠拢。 第一章序论 1859年发表了《物种起源》,用事实证明“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化论思想。 指出:物种的变异是由于大自然的环境和生物群体的生存竞争造成的,彻底否定了“创世说”。达尔文第一个认识到生物世界的不连续性。 意义:达尔文关于生物进化的学说及其唯物主义的物种起源理论,是生物科学史上最伟大的创举之一,具有不可磨灭的贡献。

生物学核心概念的界定和基本划分

生物学核心概念的界定和基本划分 -------以现行人教版高中必修教材为例 朱晓林 北京市通州区潞河中学生物教研室北京101149 摘要作为学科知识教学核心的生物学核心概念目前尚未有明确的界定。本文通过对中外课科学和生物学程标准的分析提出,生物学核心概念是教师或学生对生物学核心问题的相对本质的认识或看法。在此基础上,作者根据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教材尝试提出了一系列高中生物学核心概念及部分教学建议。 关键词生物学; 核心概念;界定;划分; 高中教材 高中生物新课程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无论是从培养适应未来人才的能力迁移角度,还是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整体把握学科思维的角度,甚至从引领关键性核心建构以减轻学生过繁的课业负担的角度,加强核心概念教学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问题的提出 1.1问题提出的背景:知识爆炸的年代要求基础教育更加注重学科核心概念的教学。在实施新课程的背景下,它既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要求,又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标准》)指出“注重使学生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学习生物学,倡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生物学的核心概念,并能运用生物学的原理和方法参与公众事务的讨论或作出相关的个人决策,……”。我国正在进行较大规模的高中生物学核心概念的教学研究,但究竟什么是生物学核心概念,大家尚未形成较为统一的认识,这就给核心概念的教学带来较大的困惑。 1.2目前对高中生物学核心概念的几种较为普遍的认识:通过查阅各种资料,特别是网络资源,我们发现,国内最常见的一种观点认为概念即名词或定义,核心概念就是重点概念或名词。因此蛋白质、核酸、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中心法则、生态系统等等,都被视为核心概念,这种认识被许多一线教师认同。按照这一观点难免将核心概念和一般概念混淆。另外一种观点认为:核心概念即重点知识或核心知识,例如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光合作用作为核心概念,不只是简单的名

《分子生物学》教学大纲

《分子生物学》教学大纲 总学时:90学时,讲授:72学时,实习:18学时 适用专业: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 一、课程的性质及任务 《分子生物学》是我院应用生物技术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分子生物学是一门近年来发展迅速并且在生命科学领域里应用越来越广泛、影响越来越深远的一个学科。从学科角度来讲,分子生物学函盖面非常广,与生物化学和细胞生物学等生命科学主干课程有一些交叉。为了避免重复,本课程主要从生物大分子的水平来阐述遗传信息的传递(DNA复制和突变修复等),及基因表达(DNA 到RNA到蛋白质)这两个重要的生命过程;将突出生物大分子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及其如何操作这两个重要的生命过程。通过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系统地介绍与基因克隆相关的DNA技术,使学生们掌握一些基本的分子生物学技术。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设置本课程目的是让学生比较全面、系统地学习分子生物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术,了解和认识分子生物学研究及发展方向,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和从事本专业相关工作奠定基础。教学上要求:1.授课内容逻辑清晰、主次分明;2.语言简明、易懂、生动;3.幻灯等多媒体制作精细;4.讲课态度认真、负责,让学生听明白,领会。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多途径考核(平时小考、作业、课堂讨论和期末考试等结合)。 三、教学内容 第一章绪论 目的要求:了解和学习分子生物学概况,为进一步学习本课程后续内容做铺垫。重点、难点: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内容、分子生物学发展前景。 教学内容:分子生物学发展简史、人类基因组计划简介、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内容、分子生物学发展前景。

第二章分子生物学技术 目的要求:介绍核酸的提取和纯化、凝胶电泳技术、PCR技术、核酸分子杂交技术等。 重点、难点:核酸的提取和纯化、凝胶电泳技术、PCR技术、核酸分子杂交技术、蛋白质分析技术。 教学内容:核酸的提取和纯化、凝胶电泳技术、DNA序列测定、PCR技术、核酸分子杂交技术、蛋白质分析技术、基因克隆技术。 第三章 DNA的结构与性质 目的要求:介绍核酸的一些基本性质,为了解遗传信息遗传、基因表达与调控和掌握DNA技术做铺垫。 重点、难点:DNA结构、DNA的光谱和热性质、RNA结构、基因组的复杂性、DNA 超螺旋。 教学内容:DNA结构、DNA的化学和物理性质、DNA的光谱和热性质、染色体、RNA结构、DNA 超螺旋。 第四章 DNA复制 目的要求:使学生掌握DNA复制的基本概念和机制,为学生理解和掌握DNA技术打下基础 重点、难点:DNA聚合酶、细菌DNA复制、真核DNA复制、DNA复制的调控。 教学内容:DNA复制概览、细菌DNA复制、真核DNA复制、DNA复制的调控。 第五章 DNA损伤与修复 目的要求:使学生了解和掌握DNA损伤的原因、类型和修复机制。 重点、难点:DNA损伤、DNA修复。 教学内容:DNA突变、DNA损伤、DNA修复、基因重组 第六章 RNA的转录与加工 目的要求:使学生掌握转录的基本概念、真核转录的三种主要RNA聚合酶和原核转录的主要参与者(RNA聚合酶和启动子)以及原核转录的过程(起始、延伸和终止),使学生了解不同前体RNA的加工机制。 重点、难点:真核转录的三种RNA聚合酶基本特征和功能、大肠杆菌RNA聚合酶、大肠杆菌s70启动子,原核转录的起始、延伸和终止、真核转录后的加工机制、选择性剪切。

初中生物学核心概念

●(1)体验到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 ●(2)意识到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前提,解决科学问题常常需要作出假设。 ●(3)意识到科学探究需要通过观察和实验等多种途径来获得事实和证据。 一项观察或实验重复的次数越多,获得准确结果的可能性就越大。 ●(4)意识到科学探究既需要观察和实验,又需要对证据、数据等进行分析 和判断。 ●(5)体会到科学探究需要利用多种方式呈现证据、数据,如采用文字、图 表等方式来表述结果,需要与他人交流和合作。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细胞能进行分裂、分化,以生成更多的不同种类的细胞用于生物体的生长、 发育和生殖。 ●一些生物由单细胞构成,一些生物由多细胞组成。 ●动植物细胞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线粒体等结构,以进行生命活 动。 ●相比于动物细胞,植物细胞具有特殊的细胞结构,例如叶绿体和细胞壁。 ●多细胞生物体具有一定的结构层次,可包括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和生 物个体。 ●生物与环境相互依赖。 ●一个生态系统包括一定区域内的所有的植物、动物、微生物以及非生物环境。 ●依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不同作用,一般可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能(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然后通过食物网(链) 传给消费者、分解者,在这个过程中进行着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植物的生存需要阳光、水、空气和无机盐。 ●绿色开花植物的生命周期包括种子萌发、生长、开花、结果与死亡等阶段。 ●绿色植物能利用太阳能(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贮存了能量的有机物, 同时释放氧气。 ●在生物体内,细胞能通过分解糖类获得能量,同时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植物在生态系统中扮演重要角色,它能制造食物和氧气;为动物提供栖息场 所;保持水土;为人类提供许多可利用的资源。 ●体的组织、器官和系统的正常工作为细胞提供了相对稳定的生存条件,包括 营养、空气等以及排除废物。 ●消化系统包括口腔、食道、胃、小肠、肝、胰、大肠和肛门,其功能是从食 物中获取营养物质,以备运输到身体的所有细胞中。 ●循环系统包括心脏、动脉、静脉、毛细血管和血液,其功能是运输氧气、二

高考生物课本重要概念整理

高中生物课本重要概念整理 必修一分子与细胞 1.系统:指彼此间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组分有规律地结合而形成的整体。 2.种群:在一定的区域内,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是一个种群。 3.群落: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叫做群落。 4.必需氨基酸:必须从外界环境中直接获取的氨基酸。 5.非必需氨基酸:人体细胞能够合成的氨基酸。 6.核酸: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重要的作用。7.单糖:不能水解的糖类。 8.二糖:由两分子单糖脱水缩合而成的糖类。 9.多聚体:由许多基本的组成单位(单体)连接而成的生物大分子。 10.结合水:与细胞内的其他物质相结合的水。 11.自由水:细胞中绝大部分的水以游离的形式存在,可以自由流动,叫做自由水。 12.细胞骨架: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与细胞运动、分裂、分化以及物质运输、能量转换、信息传递等生命活动密切相关。 13.细胞膜的功能:(1)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2)控制物质进出细胞;(3)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14.分泌蛋白:在细胞内合成后,分泌到细胞外起作用的蛋白质。 15.细胞核的功能: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16.生物膜系统:由细胞器膜和细胞膜、核膜等结构,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17.原生质层:细胞膜和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称为原生质层。 18.自由扩散:物质通过简单的扩散作用进出细胞,叫做自由扩散。 19.协助扩散:进出细胞的物质借助载体蛋白的扩散,叫做协助扩散。 20.主动运输:从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同时还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释放的能量,这种方式叫做主动运输。 21.细胞代谢:细胞中每时每刻都进行着许多化学反应,统称为细胞代谢。 22.活化能: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 23.酶: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 24.酶活性:酶对化学反应的催化效率。 25.ATP:细胞内的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

人教版高中生物核心概念梳理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3核心概念梳理 必修1《分子与细胞》 1.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专营寄生生活的生物体。 2.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具有多样性、统一性。细胞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3.生物大分子(也叫生物高分子,单体的多聚体)是指存在于生物体内,分子量一般在一万以上,有复杂空间结构,并具有重要生理功能的有机物。 4.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都由单体通过脱水缩合反应形成。 5.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6.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氨基酸分子。结构简式中R基的不同决定氨基酸种类的不同。 7.蛋白质分子具有多样性。 8.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合成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9.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 10.生物膜主要由蛋白质分子和磷脂分子构成,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11.细胞膜和其他生物膜都是选择透过性膜. 12.细胞器膜和细胞膜、核膜等结构共同构成生物膜系统。 13.离子和小的分子通过被动运输(自有扩散和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进出细胞,大的分子和颗粒通过胞吞和胞吐方式进出细胞。 14.各种细胞器之间既要分工又协调配合。 15.细胞只有保持完整性,才能正常地完成各种生命活动。 16.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17.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一种物质在细胞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状态。 18. 酶是活细胞所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一类有机物。 19.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和专一性,作用条件一般比较温和(适宜的温度、pH等)。 20.细胞绝大多数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是ATP,ATP是细胞的“能量通货”,保证细胞及时持续地满足各项生命活动对能量的需求。 21.细胞呼吸是指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最终生成二氧化碳或其它产物,释放出能量并生成ATP的过程。其实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形成 ATP。 22.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23.利用体外环境中某些无机物氧化时所释放的能量制造有机物的合成作用叫化能合成作用。 24.细胞不能无限长大。 25.细胞的增殖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的基础。 26.有丝分裂是细胞分裂的主要方式。连续分裂的细胞有丝分裂具有细胞周期。 27.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经过复制和均分,保证了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稳定,对遗传有重要意义。 28.细胞分化是指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经过细胞分化,生物体内会形成各种不同的细胞和组织。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仍具有全能性,已经分化的动物细胞的细胞核具有全能性。

完整word版,人教版高中生物知识点汇总

必修1分子与细胞 第一章走近细胞 1.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结构的基本单位。病毒没有细胞结构。 2.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主要区别是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3.细胞学说的主要内容: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的产物所构成;细胞是一具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4.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分子 5.细胞中的化学元素,分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化学元素是生物界所特有的,说明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统一性。 6.细胞与与非生物相比,各种元素的相对含量又大不相同,说明生物界与非生物界还具有差异性。 7.细胞内含量最多的有机物是蛋白质。蛋白质是以氨基酸为基本单位构成的生物大分子。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NH2)和一个羧基(-COOH),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化学键(-NH-CO-)叫做肽键。 8.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的功能有:结构蛋白、催化作用(酶)、运输载体、信息传递(激素)、免疫(抗体)等。 9.核酸是由核苷酸(由一分子含氮碱基、一分子五碳糖和一分子磷酸组成)连接而成的长链,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核酸分DNA和RNA两种。DNA由两条脱氧核苷酸链构成,碱基是A、T、G、C。RNA由一条核糖核苷酸链构成,碱基是A、U、G、C。 10.糖类是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大致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其基本组成单位是葡萄糖。植物体内的储能物质是淀粉,人和动物体内的储能物质是糖原(肝糖原和肌糖原)。 11.脂质分脂肪、磷脂和固醇等。脂肪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磷脂是构成生物膜的重要成分;胆固醇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在人体内还参与血液中脂质的。 12.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由许多单体连接成多聚体。C是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 13.一般地说,水在细胞的各种化学万成分中含量最多。水在细胞中以自由水和结合水两种形式存在,绝大部分是自由水。结合水是细胞结构和重要组成成分,自由水是细胞内的良好溶剂。 14.细胞中大多数无机盐以离子形式存在。无机盐对于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 第三章细胞的基本结构 15.细胞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磷脂双分子层是基本骨架,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细胞膜具一定的流动性这一结构特点,具选择透过性这一功能特性。细胞膜的功能有: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控制物质进出细胞(控制作用是相对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