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必修一湘教版大气环境教学设计

地理必修一湘教版大气环境教学设计
地理必修一湘教版大气环境教学设计

新课标教材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1)第二章《自然环境

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三节大气环境·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课程标准】运用图表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

【教材分析】本节课包含两部分内容,即大气的垂直分层和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其中,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是本节课的重点,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这部分教材既是对前面第一章第二节“太阳辐射与地球”知识的进一步延伸,又是后面学生学习大气运动、天气系统的重要理论基础。本节内容涉及部分理论知识,学生自学有难度,课堂教学中应多联系实际生活。

【学情分析】在知识层面上,高一学生通过初中有关气温的学习,以及在第一章第二节中关于太阳辐射的学习,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但关于物体辐射与能量的关系,学生的认识几近为零,需教师适度补充。在能力层面上,高一学生仍存在提取信息及运用地理知识、原理解决问题等能力不足的问题,需教师合理设问,逐步引导。

【教学策略】基于交互式电子白板、导学案的问题探究型学习。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大气的垂直分层,各层的主要特征及与人类的关系。理解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大气的保温作用,并能运用这一原理解释相关现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相关示意图,比较三种辐射及大气对它们的削弱情况,概括大气的受热过程,并在此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以及运用所学原理分析地理现象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理解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对地面的保温作用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观点,树立节约能源、低碳环保的意识。【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难点: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突破措施:以探究活动为“学习支架”,通过生生、师生讨论,破解学习障碍。页 1 第

【教学辅助资源】交互式电子白板、多媒体课件、导学案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多媒体播放影视作品《闯关东》中的场景:“主人公朱开山为避免所种庄稼遭受霜冻危害,在深秋的夜晚,带领全家人及长工们在田间地头点燃柴草。”提问:为何点燃柴草,就可以使庄稼免遭冻害?

设计意图:第一时间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学习状态。

教师承转:要回答上述问题,就需要了解大气的相关知识。

板块一:大气的垂直分层

学生自主学习-------大气的垂直分层(5分钟)

阅读教材43页“图2-23 大气垂直分层”,完成下列图表。

大气分空气运动特高度范围气温垂直变化天气状况与人类关系层点

对随高度增加以运流与人类关系最为而,动为主层平对流层顶至50~随高度增加以运能见度好,大气平流55千米

而,动为主稳,利于层

高层大平流层顶至存在层,可反射电磁波,对无线通讯有重要作用气2019~3000千米

提示:

图中曲线代表气温随高度变化趋势线,仔细观察其在平流层、对流层及高层大气的变化情况得出结论。

设计意图:这部分内容较为简单,且高一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读图能力。依据教师提示,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厘清有关大气的基本信息,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教师承转:既然对流层与我们人类的关系最为密切。那么,对流层大气的热量又是来自何方?

板块二: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教师承转:万物生长靠太阳,是否全部的太阳辐射都可以到达地表?厚厚的大页 2 第

气层对于太阳辐射有无影响?

小组合作学习-------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15分钟)

多媒体展示教材44页“图表: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组内完成下列表格:

作用形式参与作用的大气成波长范围作用特点

分臭氧

有选择性吸收红外光

云层、较大尘埃可见光蓝紫光最易被散射散射

:提示 1.从以下方面去思考: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共有几种?分别是什么?(从大气何种成分完成削2.不同的削弱作用有什么区别?弱和削弱针对的波长范围等方面考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是“大气保温作用”的前提和基础。设计意图:将教材中的知识内化该知识具有一定难度,通过小组成员间的相互探讨交流,为学生自己的知识体系,以加深学生掌握程度。太阳光线

到达地面前被大气吸收、反射、散射,这些会影响到天空:教师承转的颜色吗?

我们平时看到的天空又是什么颜色?:晴天时蓝蓝的天空、阴天时灰蒙蒙的天空、傍晚时红通通的天空、学生回答、沙尘暴来临,黄色的天空、乌云密布,黑色

的天空、、提问:为什么天空在不同时间呈现不同的颜色?跟今天所学知识有关

系吗?探究活动:小组连连看请将下列现象与对应的原理连接起来。吸收

1.晴朗的天空多呈现蔚蓝色

散射夏季,多云的白天,气温不会太高2.

白天教室里太阳照不到,但依然明亮3. 反射

4.“日出江花红胜火”,日出、日落时,天空呈现红橙色页 3 第

高原地区紫外线强烈,人们外出时需做好防晒工作5. :教师点拨大气分子、微小尘埃对波长较短的蓝紫光的散射作用使天空呈现蔚蓝色。1. 云层反射可见光,使到达地面的可见光减少,降低了地表温度。2. 大气对可见光的散射。3. 红光不易被散射。4. 高原地区空气稀薄,大气对紫外线的吸收较少。5.引导学生探究形成这些天气现象的通过学生比较熟悉的天气现象,设计意图:原理,使每名学生都能充分动手、动口、动脑,参与教学全过程。分钟)大气对地面的保

温作用(20班级探究学习-------但最终仍有一部分太阳辐射大气对太阳辐射以三

种形式进行削弱,教师承转:能透过厚厚的大气到达地面。这是怎样一个过程?,班级探讨回答:多媒体展示“对流层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

的直接热源。辐射,射向地面,是1、太阳辐射属于

的直接热源。和宇宙空间,是2、地面辐射属于辐射,射向

,可使地面增温。3、大气逆辐射属于辐射,射向

4、大气的保温作用:中。(1)地面辐射释放能量的绝大部分被截留在的热量损失。)大气逆辐射直接补偿(2影响地面

辐射的主要因素有_________ _________,

其释放能量的方式都包含辐射的每个物体都拥有一定的能量,相关知识链接:形式,不过其辐射的电磁波的波长不同。实验证明,物体温度越高,辐射中最强部分的波长越短。物体温度越低,辐射中最强部分的波长越长。由于地面和大气逆辐射都属于长波辐射,所以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大气的温度都比较低,而太阳辐射属于短波辐射。提示:

页 4 第

箭头为何变细了?被大气削弱后的太阳辐射仍有很大一太阳辐射透过大气时,地面产生地面辐射,部分透过大气到达地面。地面吸收这部分太阳辐射后增温,它射向何方?大气获得由地面产生的地面辐射后,大气增温,产生大气辐射,大气的热量主要来方向如何?哪个方向的大气辐射会增加地面的温度?所以,自哪种辐射?白天,主要是哪种辐射为地面增温?夜晚呢?:通过图文结合,班级内探究讨论,观察分析,总结归纳等方式,帮设计意图助学生深刻透彻掌握这一原

理,并在此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合作沟通能力,培养团队意识。:回到课前的问题,主人公朱开山为什么要在田间点燃柴草?教师承转:夜间地面温度低,点燃柴草增强大气逆辐射,加强对地面的保温作学生回答用。:通过提问使学生建立整堂课完整的知识体系,同时做到有始有终,设计意图首尾呼应,不留疑惑。课后延伸:身边的反季节果蔬点燃柴草可以增强地面温度。农民给蔬菜建立大棚,

为何也能使温:教师提问度增加,蔬菜提前成熟?原理一样吗?:温室大棚

内温度为何会比外界高?思考:通过对大气逆辐射的学习,顺势提问,理论联系实际,由生活中的设计意图地理现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学地理用地理的意识。【教学反思】本节教学内容是该章地理学习的基础和前提。本设计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设计理念。利用多媒体教学这一优势,协作探究突破难点,较好的完成教学任务。本节知识涉及到物体辐射与能量的关系是学生的知识盲点,在教学中要注意补充,但需把握好度;同时注意掌控课堂

秩序,以免影响教学效果。页 5 第

湘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 数 学 试 题

数学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各项中,不可以组成集合的是() A 所有的正数B 等于2的数 C 接近于0的数D 不等于0的偶数 2下列四个集合中,是空集的是() A }33|{=+x x B },,|),{(2 2R y x x y y x ∈-= C }0|{2≤x x D },01|{2 R x x x x ∈=+- 3下列表示图形中的阴影部分的是() A ()()A C B C U I U B ()()A B A C U I U C ()()A B B C U I U D ()A B C U I 4下面有四个命题:

(1)集合N 中最小的数是1; (2)若a -不属于N ,则a 属于N ; (3)若,,N b N a ∈∈则b a +的最小值为2; (4)x x 212 =+的解可表示为{}1,1; 其中正确命题的个数为() A 个B 1个C 2个D 3个 5若集合{},,M a b c =中的元素是△ABC 的三边长, 则△ABC 一定不是() A 锐角三角形B 直角三角形 C 钝角三角形D 等腰三角形 6若全集{}{}0,1,2,32U U C A ==且,则集合A 的真子集共有() A 3个B 5个C 个D 个 7下列命题正确的有() (1)很小的实数可以构成集合; (2)集合{}1|2-=x y y 与集合(){} 1|,2-=x y y x 是同一个集合; (3)36 11,,,,0.5242 -这些数组成的集合有5个元素; (4)集合(){}R y x xy y x ∈≤,,0|,是指第二和第四象限内的点集 A 个B 1个C 2个D 3个 8若集合}1,1{-=A ,}1|{==mx x B ,且A B A =?,则m 的值为() A 1B 1-C 1或1-D 1或1-或0 9若集合{}{} 22(,)0,(,)0,,M x y x y N x y x y x R y R =+==+=∈∈,则有() A M N M =U B M N N =U C N M =I D M N =?I 10方程组???=-=+9 122y x y x 的解集是() A ()5,4B )4,5-C (){}4,5-D (){}4,5-

《 大气环境》教案(湘教版必修)

第三节大气环境(一) 一、课程标准 ●运用图表说明大气受热过程 (1)标准解读 本条以及后两条“标准”关注的对象是自然环境组成要素之一——大气。本条“标准”旨在认识导致大气运动的基本原理,为后面学习大气环流、天气系统以及全球气候变化打下理论基础。 本条“标准”虽然简短,但它要求的内容是比较多的。从有关大气各条“标准”综合来看,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把握本条“标准”。 第一,作为自然环境组成要素,“标准”中的“大气”是指低层大气,其高度不超过对流层顶。 第二,了解大气受热,需要明确大气的热量来源,即导致大气运动的能量来源。太阳辐射是大气根本的热源,下垫面辐射(包括陆面和海面)是大气直接的热源。 第三,大气受热过程,实际上是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之间相互转化的过程。其中,大气温室效应及其作用是需要重点阐述的基本原理。 第四,学习大气受热过程,是为理解大气运动打基础,所以,大气热力环流是需要阐述的另一个基本原理。大气热力环流是大气不均匀受热的结果。大气不均匀受热主要是由太阳辐射的纬度差异和下垫面性质差异引起的。大气不均匀受热是大气运动的主要原因,大气热力环流则是理解许多大气运动类型的理论基础。小到城市热岛环流,大到全球性大气环流,都可以用大气热力环流的原理来解释。 第五,学习和说明大气受热过程,需要借用一些原理示意图,如大气温室效应示意图、大气热力环流形成示意图等。 (2)教学重点 ●大气各垂直分层特点及与人类的关系;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大气逆辐射四种辐射之间的关系; ●大气的温室效应。 (3)教学目标 ●搜集资料说一说大气各垂直分层有哪些事物和现象,概括对流层大气与人类的关系。 ●列表比较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并用所学解释实际事例。 ●画出简图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解释大气受热的直接原因。能用简图推导月球表面昼夜温差大的原因。 ●结合温室大棚的实例,分析说明大气是怎样具有保温作用的。尝试写一段文字,表达温室大棚的原理 在农业、建筑、人体保健等方面的应用。 (4)教学方法 ●比较分析法、读图分析法、启发式教学法 二、知识结构(见第二节目标检测后) 三、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我们学习了地球的宇宙环境之后,知道了地球是宇宙中的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说地球普通,因为地球具有和其他行星一样的特性,都是物质的和运动的;说地球特殊,则是因为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有生命物质存在的天体。地球上具有生命物质,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地球有可供生物呼吸的大气。今天我们共同探讨大气环境的一些最基本的特征。 地球的周围包围着的大气是厚厚的,从地面向上,可延伸数千千米的高空。那么,这么高的大气层在垂直方向上有什么变化特点呢? 一、大气的垂直分布(板书)

地理必修一湘教版大气环境教学设计

新课标教材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1)第二章《自然环境 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三节大气环境·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课程标准】运用图表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 【教材分析】本节课包含两部分内容,即大气的垂直分层和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其中,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是本节课的重点,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这部分教材既是对前面第一章第二节“太阳辐射与地球”知识的进一步延伸,又是后面学生学习大气运动、天气系统的重要理论基础。本节内容涉及部分理论知识,学生自学有难度,课堂教学中应多联系实际生活。 【学情分析】在知识层面上,高一学生通过初中有关气温的学习,以及在第一章第二节中关于太阳辐射的学习,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但关于物体辐射与能量的关系,学生的认识几近为零,需教师适度补充。在能力层面上,高一学生仍存在提取信息及运用地理知识、原理解决问题等能力不足的问题,需教师合理设问,逐步引导。 【教学策略】基于交互式电子白板、导学案的问题探究型学习。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大气的垂直分层,各层的主要特征及与人类的关系。理解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大气的保温作用,并能运用这一原理解释相关现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相关示意图,比较三种辐射及大气对它们的削弱情况,概括大气的受热过程,并在此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以及运用所学原理分析地理现象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理解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对地面的保温作用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观点,树立节约能源、低碳环保的意识。【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难点: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突破措施:以探究活动为“学习支架”,通过生生、师生讨论,破解学习障碍。页 1 第 【教学辅助资源】交互式电子白板、多媒体课件、导学案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多媒体播放影视作品《闯关东》中的场景:“主人公朱开山为避免所种庄稼遭受霜冻危害,在深秋的夜晚,带领全家人及长工们在田间地头点燃柴草。”提问:为何点燃柴草,就可以使庄稼免遭冻害? 设计意图:第一时间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学习状态。 教师承转:要回答上述问题,就需要了解大气的相关知识。 板块一:大气的垂直分层 学生自主学习-------大气的垂直分层(5分钟)

2.3大气环境教案(湘教版)

2.3 大气环境 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 1.运用图表分析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大气的运动。 2.通过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了解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3.运用简易天气图,简要分析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二)过程和方法 1.运用图表说明大气的运动,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归纳总结的能力。 2.通过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读图和析图能力。 3.充分对比,理解概念的含义,如冷锋与暖锋,低压与高压,气旋与反气旋,培养学生对比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自然现象的科学解释,形成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增强大气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 l.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2.热力环流与大气的水平运动。 3.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 4.大气活动中心及季风环流。 5.常见天气系统的形成及天气状况。 教学难点 1.热力环流与大气的水平运动。 2.全球的气压带与风带。 3.西南季风的成因。 4.天气系统的形成。 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插图、地图册、互联网 教学课时5课时 教学过程第1课时 导入新课 【师】(情景导入)太阳辐射既能到达地球表面,又能到达月球表面,可是月球表面白天的温度可高达127℃,夜晚温度则降至一183℃。与月球相比,地球的昼夜温 差要小得多,这是为什么呢? 【生】这是因为地球除自转周期较短外,还有厚厚的大气层,而月球 上没有。 【师】回答得非常好。大气为地球生命的繁衍和人类的发展提供了必 要的条件。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大气环境。 板书:第三节大气环境 推进新课

【师】(投影图片)身背氧气筒的登山运动员的登山图。 (提问)登山运动员登山时为什么要背着氧气筒呢? 【生】(思考后回答)因为登山时,越向上,空气越稀薄。 【师】(总结)看来随着高度的变化,大气层也会发生变化,那么,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规律如何呢? 投影:“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 【师】(提问)大气在垂直方向上分为哪几层? 各层的气温变化有何特点? 【生】(观察图片,思考并回答)大气在垂直方 向上分为:对流层一平流层一高层大气,其中, 对流层的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逐渐降低,平流层的 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升高,高层大气的 气温变化是先降低后升高。 【师】激励性评价,并要求学生完成教材中的活 动题。 问题探究:读上图 (1)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是哪一层?为什么? (2)飞机飞行在哪一层?为什么该层最适合飞 机飞行? 生合作探究并回答 【师】(1)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是对流层;对流 层是贴近地面大气的最底层,整个大气质量的3/4 和几乎全部水汽、固体杂质都集中在这一层,人类生 活在对流层的底部,因此,该层是大气中最活跃,也是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一层。 (2)飞机飞行在平流层,这是因为该层水汽、固体杂质极少,天气晴朗,能见度好,大气平稳,有利于高空飞行。 (承转)太阳辐射透过大气到 达地球表面,在地表和大气之间进 行着一系列能量转换。其中,对流 层的气温变化和风、霜、雨、雪等 天气过程,都是能量在对流层中传 递和转换的表现,下面,我们就来 学习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板书:一、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一)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

湘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集合文字素材(1)

集合学习中的五大误区 集合是高中数学的基本概念,同时也是最难以理解的概念之一,尤其在解题时容易出现以下五个误区. 1、符号意义不清晰 例1 在①{}?∈?;②{}???;③若{}{}A x x B A ?==|,1,0,则B A ∈中,正确的叙述有几个? 误解:1个(或2个). 正解:{}?是含有一个元素“?”的非空集合,按规定?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从而①②均正确,对于③,{}{}{}{}1,0,1,0,?=B ,故B A ∈正确.综上,正确的叙述有3个. 2、忽略“互异”致增解 例2 {}{} A B a B a A ?==,,1,,4,12,求a . 误解:由102422, 或得:或±===a a a a . 正解:1=a 时,B A ,中分别出现相同元素,应舍去,故02或±=a . 3、忽略空集漏特例 例3 {}{}A B ax x B A ?=-=-=,01|,1,3,求a . 误解:??????=a B 1,从而311或 -=a . 正解:当B ≠?时,311或 -=a ; 当B =?时,0=a . 故3 11或-=a . 例4 {}{} m B B A mx x x B x x x A ,求,若,==+-==+-=I 02|023|22. 误解:{},,,A B A ?=21从而{}{ }{}2121,,B 或=.其中{}21,=B 时,符合题意,得:3=m . 正解:当?≠B 时,3=m ; 当?=B 时,2222,082<<-<-=?m m . 4、代表元素误理解 例5 已知{}{} B A x y x B x y y A I 求,1|,1|22-==-==. 误解:由?????-=-=2211x y x y 得:

湘教版高中数学必修四知识点总结

解三角形知识点归纳 1、三角形三角关系:A+B+C=180°;C=180°—(A+B); 2、三角形三边关系:a+b>c; a-b

9、余弦定理的推论:,,. 10、如何判断三角形的形状:判定三角形形状时,可利用正余弦定理实现边角转化,统一成边的形式或角的形式 设a 、b 、c 是C ?AB 的角A 、B 、C 的对边,则: ①若222a b c +=,则90C =;②若222a b c +>,则90C <; ③若222a b c +<,则90C >. 题型之一:求解斜三角形中的基本元素 指已知两边一角(或二角一边或三边),求其它三个元素问题,进而求出三角形的三线(高线、角平分线、中线)及周长等基本问题. 1. 在ABC ?中,AB=3,AC=2,BC= 10,则AB AC ?= ( ) A .23 - B .32- C .32 D . 23 【答案】D 4(2005年全国高考江苏卷) ABC ?中,,BC =3,则ABC ?的周长为( ) A . B . C . D . 分析:由正弦定理,求出b 及c ,或整体求出b +c ,则周长为3+b +c 而得到结果.选(D). 5 (2005年全国高考湖北卷) 在ΔABC 中,已知 66cos ,364==B AB ,AC 边上的中线BD =5,求sin A 的值. 分析:本题关键是利用余弦定理,求出AC 及BC ,再由正弦定理,

高一地理湘教版必修一教案:大气环境

2.3 大气环境第1课时教案教学目标 重点理解大气水平运动的成因难点 分析高空飞和近地面分的形成 及特点 教法及教具 教 学 过 程 教学内容个案调整教师主导活动 学生主体活 动 考点梳理 考点1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 (一)大气的垂直分层 大气自地面向上,大气的温度,密度和运动状况相差较大,据此此把大气 划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大气的温度,密度和运动状况即是大 气垂直分层的划分依据,也是大气特征的主要方面。 考点2大气的受热过程 1、太阳辐射光谱(波长介于0.15---4.0微米) 紫外区: 波长小于0.4微米 可见光: 波长介于0.4---0.76微米 红外区: 波长大于0.76微米 2、大气的热力作用. (1)大气的削弱作用 吸收: 反射: 散射: 大气的保温作用 考点3 热力环流 例读热力环流模式图,比较ABCD四点气压的高低。

注意:①高低压只能在同一水平面上比较; ②在垂直方向上永远是底部气压高。 2.常见的热力环流 (1)海陆风: 陆风;热力环流形式如下图所示。 山谷风: (3)城市风: 考点4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影响因素:等压线越密集的地方,则风力越大 在单一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下:风向垂直等压线,指向低压 风向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平行在三个力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成一夹角,始终由高压指向低压方 冬季 陆 海 (热)低压 (冷)高压 陆 海 (冷)高压 (热)低压 夏季

自学检测 1、下列按辐射波长由短到长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地面辐射、大气辐射、太阳辐射 B、大气辐射、地面辐射、太阳辐射 C、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 D、太阳辐射、大气辐射、地面辐射 2、沙漠地区气温日较差大的原因是() A.沙漠地区获得的太阳辐射的能量少 B.沙漠地区水汽含量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差 C.沙漠地区固体杂质少 D.沙漠地区人类破坏活动少 图6为大气保温作用示意图,读图回答 3~4题。 3.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是() A.①B.② C.③D.④ 4.图示箭头中,表示大气补偿地面辐射 损失热量 的箭头是() A.①B.②C.③D.④ 5、读右图,回答(1)~(2)题。 (2)若此图是城郊环流侧视图,③处为绿地,则通过此环流对城市空气起到的作用是() A.净化、增温B.净化、增湿C.增温、增湿D.减湿、减温 6、读下图等压面分布示意图,正确的是( )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直击小高考 2012年1月以来,意大利埃特纳火山多次喷发,大量火山灰直冲云霄。图4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图5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湘教版)高中数学必修1(全册)配套练习汇总

(湘教版)高中数学必修1(全册)配套练习汇总 1.下列集合中有限集的个数是(). ①不超过π的正整数构成的集合;②平方后等于自身的数构成的集合;③高一(2)班中体重在55 kg以上的同学构成的集合;④所有小于2的整数构成的集合.A.1 B.2 C.3 D.4 2.下列说法正确的个数是(). ①集合N中最小的数是1; ②-a不属于N+,则a∈N+; ③所有小的正数构成一个集合; ④方程x2-4x+4=0的解的集合中有且只有两个元素. A.0 B.1 C.2 D.3 3.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x-5∈N+B.π?R C.1?Q D.5∈Z 4.已知集合S中含有三个元素且为△ABC的三边长,那么△ABC一定不是().A.锐角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C.钝角三角形D.等腰三角形 5.由a2,2-a,4组成一个集合M,M中含有3个元素,则实数a的取值可以是().

A.1 B.-2 C.6 D.2 6.若集合M中只有2个元素,它们是1和a2-3,则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7.关于集合有下列说法: ①大于6的所有整数构成一个集合; ②参加2010年亚运会的著名运动员构成一个集合; ③平面上到原点O的距离等于1的点构成一个集合; ④若a∈N,则-a?N; ⑤若x=2,则x?Q. 其中正确说法的序号是__________. 8.由方程x2-3x+2=0的解和方程x2-4x+4=0的解构成的集合中一共有__________个元素. 9.若所有形如3a(a∈Z,b∈Z)的数组成集合A,判断6-+ 是不 是集合A中的元素. 10.数集M满足条件:若a∈M,则1 1 a a + - ∈M(a≠±1,且a≠0),已知3∈M,试把由 此确定的M的元素求出来.

7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1大气环境教案

第三节大气环境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运用图表分析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大气的运动。 2.通过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了解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3.运用简易天气图,简要分析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 1.运用图表说明大气的运动,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归纳总结的能力。 2.通过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读图和析图能力。 3.充分对比,理解概念的含义,如冷锋与暖锋,低压与高压,气旋与反气旋,培养学生对比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自然现象的科学解释,形成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增强大气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1.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2.热力环流与大气的水平运动。 3.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 4.大气活动中心及季风环流。 5.常见天气系统的形成及天气状况。 教学难点1.热力环流与大气的水平运动。 2.全球的气压带与风带。 3.西南季风的成因。 4.天气系统的形成。 教具准备课本插图、课件、投影仪、图片。 课时安排5课时。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 (情景导入)太阳辐射既能到达地球表面,又能到达月球表面,可是月球表面白天的温度可高达127 ℃,夜晚温度则降至-183 ℃。与月球相比,地球的昼夜温差要小得多,这是为什么呢? 生这是因为地球除自转周期较短外,还有厚厚的大气层,而月球上没有。 师回答得非常好。大气为地球生命的繁衍和人类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大气环境 板书: 第三节大气环境 推进新课

师(投影图片)身背氧气筒的登山运动员的登山图。 师(提问)登山运动员登山时为什么要背着氧气筒呢? 生(思考后回答)因为登山时,越向上,空气越稀薄。 师(总结)看来随着高度的变化,大气层也会发生变化,那么,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规律如何呢? 投影: “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 师(提问)大气在垂直方向上分为哪几层?各层的气温变化有何特点? 生(观察图片,思考并回答)大气在垂直方向上分为: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其中,对流层的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逐渐降低,平流层的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升高,高层大气的气温变化是先降低后升高。 师激励性评价,并要求学生完成教材中的活动题。 问题探究:读上图 (1)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是哪一层?为什么? (2)飞机飞行在哪一层?为什么该层最适合飞机飞行? 生合作探究并回答 师(1)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是对流层;对流层是贴近地面大气的最底层,整个大气质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大气环境》教学设计

第三节大气环境 教学形式:小组讨论;教具、课件辅助演示 教学过程: [引入]“南太平洋上空一只蝴蝶挥动翅膀,有可能引起北太平洋上形成一次台风。”这说明地球表面覆盖着一层能够传递物质和能量的介质,即现在我 们即将学习的大气环境。 [读图2-23]提问: 1、根据你的认识,地球大气环境含有哪些物质? 2、随高度的上升,对流层和平流层的气温分别是怎样变化的? 3、为什么说对流层与人类的关系最为密切? 4、为什么平流层适合于飞机飞行? [小结]大气根据物理性质的不同,从地面到高层可以粗略分为3层,大气中含有各种气体分子、固体颗粒和水汽。由于地球引力的关系,大部分的气 体和固体杂质和水汽集中在大气下层,即人类活动的主要区域。 一、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一)、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 [过渡]大气中含有的各种物质对太阳辐射的吸收程度是不同的。 [读44页表格] 讨论:1、太阳辐射到达地面之前经过大气,被大气吸收的程度如何?为什么? 2、除了吸收可削弱一部分太阳辐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主要还 有哪几种形式?各有什么特点? 3、为什么晴朗的天空多呈现蔚蓝色? (二)、地面辐射和太阳辐射 [过渡]太阳辐射到达地面后,热量到哪里去了?(地面吸收)地面吸收热量后升温,于是也能对外辐射,称地面辐射。地面的温度远远低于太阳,因此,地面辐射的波长也要比太阳辐射长得多。 [结合44页表格及图2-24,或者制作课件] 讨论:1、地面对外辐射之后,热量又传递到哪里? 2、大气如何留住一部分地面辐射? 提问:大气吸收了地面辐射的热量,也具有了温度,因此大气也能进行辐射。

结合图2-24(或者课件),大气的热量又将如何传递? [小结]大气射向地面的那一部分辐射称为“大气逆辐射”。请问晴天和阴天,哪种天气状况下大气逆辐射会强一些呢?答案是阴天,因为此时大气中吸收长波辐射的水汽含量较大。如果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大也是同样的道理。[活动]45页思考题。 (三)影响地面辐射的主要因素 [过渡]同学们有没有看过雪景?为什么我们汕头没下过雪而哈尔滨年年都能把冰雕雪景作为旅游资源?(温度差异)地球表面接受太阳辐射为什么会产生温度差异? [引导学生分析图2-26] [小结]因此,全球不同纬度地区得到的太阳辐射量是不相等的,体现在温度上就是产生温度差异。 [板书]1、纬度因素 [过渡]是不是同一纬度上的任何地区就不存在温度差异? 要求学生查找地图,在北纬23.5度非洲找到撒哈拉沙漠,举例:把鸡蛋埋进沙漠中间的沙堆中,几分钟之后鸡蛋熟了。提问:我们的家乡也在北纬23.5度上,为什么我们在土里埋鸡蛋,鸡蛋就不会被煮熟? [小结]不同性质的地面对太阳辐射热量的吸收程度是不同的 [读图2-27] [板书]2、下垫面因素 [自由阅读46页最后一段以及阅读材料] 进行探究活动 二、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 (一)热力环流形成的原理 [实验装置]酒精灯,大透明杯 [实验]观察水流流动方向,请学生描述,并说明原因。 [引入图2-26和2-27],由于纬度和下垫面因素,全球各地会产生“温度差异”。[活动]我们学校温度比周围田野高,气流将如何运动?要求画示意图,请一位学生上台画图并描述。 类比实验中水流的垂直运动,说明同一水平面某点由于上升气流空气份

湘教版必修一《大气环境》word教案3

第 2 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创设情境)除夕之夜,一家人围着火炉吃火锅,这时桌子上方的日光灯却在不停地晃动。请同学们考虑这是为什么? 生由于受到热力作用,大气便会运动。 师那么造成这种运动的原因是什么?有什么特点?又会对气压产生什么影响呢?今天我们就来了解这些问题。 板书: 二、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 (一)热力环流形成的原理 推进新课 师假设地面上有A、B、C 三地,且具有在高空的平直等压面:由下往上依次是1010(百帕)、1005(百帕)、1000(百帕)。此时,同一水平面气压相等,等压面与地面平行(图1)。 试问:此时三地的大气处于什么状态? 生大气稳定状态,如图 2 所示。 师据图讲解,如果我们在A地放一个大火炉,则显然A地近地面受热,处于冷热不均状态,A 地大气膨胀上升到上空积聚起来,上空空气密度增大,那么这里的气压就会高。为什么我们说密度大,气压就会高呢?其实很明显,在中学物理已学到:P=p gh,这里为同一 高度,h是不变值,因此 p大,P也大。那么在A高空由于p增大,就形成了相对于同一高度的B、C 两地高空的高气压。 另外在B、C 两地放一些大冰块, B、 C 两地冷却,空气收缩下沉,上层空气密度减小, 形成了在同一高空A处相对大密度,B C两地的小密度(图3)。也就是形成了B C两地高空的低气压。 而A地的空气上升后,近地面的空气密度减小,气压比周围地区低,成为低气压;B、C 两地则为高气压。就形成了如图 4 的等压面。

上空的空气便从A地分别向B C两侧扩散;近地面的空气又从B、C两地流回A地补充其上升的空气。这样就形成了环流,这种由于冷热不均引起的空气环流我们称之为热力环流 (图5)。 师在上述热力环流中,A处近地面为低气压,高空为高气压。是否近地面的气压比高空低? 学生讨论回答。 师我们所说的气压是大气压强的简称,这里的气压高低是指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高低, 也就是要么同在高空,要么同在近地面的气压比较。 而对同一地区,气压总是近地面要比高空高。(画图示范) 因为某点的气压就是该点至大气上界的单位面积空气柱重量。 显然a点比b点的空气柱要长,因此,也就是说越靠近地面气压就越高,在同一地区就不需要比较气压,而我们讲的气压的高低指的是不同地点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高低。因此上图中A点是近地面的气压,也就永远大于高空的气压。 师举例联想印证上述结论:初中物理课上,我们做过一个演示实验,即观察量筒壁不同高度小孔的水喷的远近的实验,实验结果是什么? 生实际是最下面的孔水喷的最远。 投影:

(湘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全册)同步练习汇总

(湘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全册)同步练习汇总 1.1.1 集合的含义和表示 1.下列集合中有限集的个数是(). ①不超过π的正整数构成的集合;②平方后等于自身的数构成的集合;③高一(2)班中体重在55 kg以上的同学构成的集合;④所有小于2的整数构成的集合.A.1 B.2 C.3 D.4 2.下列说法正确的个数是(). ①集合N中最小的数是1; ②-a不属于N+,则a∈N+; ③所有小的正数构成一个集合; ④方程x2-4x+4=0的解的集合中有且只有两个元素. A.0 B.1 C.2 D.3 3.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x-5∈N+B.π?R C.1?Q D.5∈Z 4.已知集合S中含有三个元素且为△ABC的三边长,那么△ABC一定不是().

A.锐角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C.钝角三角形D.等腰三角形 5.由a2,2-a,4组成一个集合M,M中含有3个元素,则实数a的取值可以是().A.1 B.-2 C.6 D.2 6.若集合M中只有2个元素,它们是1和a2-3,则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7.关于集合有下列说法: ①大于6的所有整数构成一个集合; ②参加2010年亚运会的著名运动员构成一个集合; ③平面上到原点O的距离等于1的点构成一个集合; ④若a∈N,则-a?N; ⑤若x=2,则x?Q. 其中正确说法的序号是__________. 8.由方程x2-3x+2=0的解和方程x2-4x+4=0的解构成的集合中一共有__________个元素. 9.若所有形如3a(a∈Z,b∈Z)的数组成集合A,判断6-+ 是 不是集合A中的元素. 10.数集M满足条件:若a∈M,则1 1 a a + - ∈M(a≠±1,且a≠0),已知3∈M,试把由 此确定的M的元素求出来.

高中数学《幂函数》学案3 湘教版必修1

幂函数 自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具体实例了解幂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并能进行简单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 能够类比研究一般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的过程与 方法,来 研究幂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幂函数的变化规律及蕴含其中的对称性. 学习重点: 重点 从五个具体幂函数中认识幂函数的一些性质. 难点 画五个具体幂函数的图象并由图象概括其性质,体会图象的变化规律. 创设情境: 阅读教材思考下列问题: 1.它们的对应法则分别是什么? 2.以上问题中的函数有什么共同特征? 组织探究: 材料一:幂函数定义及其图象. 一般地,形如 α x y =)(R a ∈的函数称为幂函数,其中α为常数.下面我们举例学习这类函数的一些性质.作出下列函数的图象: (1)x y =;(2)2 1 x y =;(3)2x y =;(4)1-=x y ;(5)3 x y =. [解] ○1 列表 (略) ○2 图象

材料二:幂函数性质归纳. (1)所有的幂函数在(0,+∞)都有定义,并且图象都过点(1,1); (2)0>α时,幂函数的图象通过原点,并且在区间),0[+∞上是增函数.特别地,当1>α时,幂函数的图象下凸;当10<<α时,幂函数的图象上凸; (3)0<α时,幂函数的图象在区间),0(+∞上是减函数.在第一象限内,当x 从右边趋向原点时,图象在y 轴右方无限地逼近y 轴正半轴,当x 趋于∞+时,图象在x 轴上方无限地逼近x 轴正半轴 材料三:观察与思考 观察图象,总结填写下表: y=x 2 y=x y=x 3

义域 值域 奇偶性 单调性 定点 材料四:例题 (1)5 .1)1(+a ,5 .1a (2)3 22 ) 2(- +a ,3 22 - [例3] 讨论函数3 2x y =的定义域、奇偶性,作出它的图象,并根据图象说明函数的单调性. 尝试练习: 1.利用幂函数的性质,比较下列各题中两个幂的值的大小: (1)433.2,434.2; (2)5631.0,5 635.0; (3)2 3)2(- ,2 3) 3(- ; (4)2 11 .1- ,2 19 .0- . . 2.作出函数2 -=x y 和函数2 )3(--=x y 的图象, 求这两个函数的定义域和单调区间 3.用图象法解方程: 1-=x x ; 探究与发现

2020-2021年高中地理《大气环境》教案3 湘教版必修1

2019-2020年高中地理《大气环境》教案3 湘教版必修1 一、教学内容 新课程湘教版第二章第三节:低气压(气旋)、高气压(反气旋)、锋面气旋系统与天气 二、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主要设计三道问题,让学生“在问题解决中学习”,体现新课程“以学生的发展为主体”。学生通过从近地面水平等压线图上大气水平运动的特点,探究在闭合的气压系统中气流的运动特点及对天气的影响,又通过问题讨论锋面气旋两侧冷、暖锋面的形成,进而在简易天气形势图上整合已学知识,正确判读天气的变化。 整节课重在展示学生的思维过程、掌握方法和综合能力的发展。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低气压(气旋)系统与高气压(反气旋)系统的特点、对天气的影响。 2、了解锋面气旋的特点。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探究学习能力和作图能力。 4、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读图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初步学会阅读简易天气形势图,正确判读天气的变化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有关示意图(气旋、反气旋、锋面气旋),训练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 2、通过分析天气的空间差异和时间变化,培养学生空间想像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认识大气对整个地理环境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树立学生正确的人地观、科 学的环境观,培养学生探索大气环境的兴趣。 2、培养学生关心热爱自然的美好心灵,热爱科学的思想情感。 3、利用多媒体丰富精美的画面,给学生以美的感受。 五、教学重点 1、掌握气压系统对天气的影响; 2、认识锋面气旋的特点。

六、教学难点 1、气旋,反气旋的气流状况; 2、锋面气旋两侧冷、暖锋的成因。 七、教学方法 1、观察分析法 2、分组讨论作图法 3、问题探究法 4、多媒体辅助教学 八、教学过程 教学程序设计意图 【播放录像】在熟悉的乐曲中师生一起收看一段央视的昨晚天气 预报录像。 【引入新课】气象预报员为什么能推测未来的天气变化?这就是 我们今天要学的――气压系统与天气,在最后也请 同学们来当一回气象预报员。 【投影板书】 2.3 四、常见的天气系统 (二)低气压、高气压系统与天气(P56) 【学生活动】请同学们做《高一地理课堂学生活动练习题》(附 后)中第1题。请两位同学到讲台白板上分别作 图1-1、图1-2。 【学生讨论】对两位同学作图的正确与否进行评价。并归纳出作图 过程应注意事项。 【教师提问】如课本第56页所讲,假若等压线首尾相连接程闭合 状态,形成一个气压中心即低气压或高气压,有几种办法来表示低气压、高气压?画出来与同桌交流。 【学生自阅读课本第56页,并完成老师的要求。 主学习】 【投影板书】有两种表示:标上气压值和“高、低”文字 1、低气压(气旋) 2、高气压(反气旋) 【分组活动】请同学们看《高一地理课堂学生活动练习题》中第 2题,第一、三组同学作图2-1,第二、四组同学作 图2-2,前后桌同学交流讨论。 通过作图,温习在水平等压线图上,水平气压梯度 通过图文转化,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发展 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的利用大家熟悉的天气预报,设置悬念,有效调动

湘教版高中数学必修1单元测试12月月考

湖北省黄陂一中2008—2009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 数学试题 第I 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个小题5分,共计50分,) 1.设全集U={1, 2, 3, 4, 5},集合A={1, 2}, B={2, 3},则A∩C U B= A .{4,5} B .{2,3} C .{1} D .{2} 2.下列关系式中,成立的是 A .10log 514log 3 10 3>??? ??> B .4log 5110log 30 3 1>??? ??> C .0 3135110log 4log ??? ??>> D .0 33 1514log 10log ??? ??>> 3.已知()f x 是R 上的增函数,若令()(1)(1)=--+F x f x f x ,则F(x) 是R 上的 A .增函数 B .减函数 C .先减后增的函数 D .先增后减的函数 4.设a ,b ,c 均为实数,且2 22 a x y π =-+ ,2 23 b y z π =-+ ,2 26 c z x π =-+ ,则用 反证法证明“a ,b ,c 中至少有一个数大于0”时,下列假设中正确的是 A .假设a ,b ,c 都大于0 B .假设a ,b ,c 中至多有一个大于0 C .假设a ,b ,c 都不大于0 D .假设a ,b ,c 中至少有一个小于0 5.函数)(x f 是定义在R 上的奇函数,当),0(+∞∈x 时,)1lg()(+=x x f ,那么当 )0,(-∞∈x 时,)(x f 的解析式是 A .)1lg(x y --= B .)1lg(x y -= C .1lg +-=x y D .)1lg(+-=x y 6.下列函数中值域为正实数集的是 A .y =x -21 5 B .y =x -1) 3 1( C .y =1)2 1(-x D .y =x 21- 7.把函数)(x f y =的图象沿x 轴向右平移2个单位,所得的图象为C , C 关于x 轴对称的

高一地理湘教版必修一教案:大气环境_1

2.3 大气环境第2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说明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理解季风环流的形成原因 重点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 的影响 难点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移动规 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教法及教具 教学过程教学内容 个案调 整 教师主导活动 学生主体 活动 考点梳理 考点1 说明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⑴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及移动规律 由于太阳辐射对各纬度加热不均,全球近地面形成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如图所 示。 ⑵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其气候属性 气压带、风带名称位置气候属性 极地高气压带南北纬90°盛行下沉气流干燥 高纬极地东风带南北纬60o~90o从高纬吹向低纬,干燥 副极地低气压带南北纬60o盛行上升气流,湿润 中纬西风带南北纬30o~60o从低纬吹向高纬,湿润 副热带高气压带南北纬30o盛行下沉气流干燥 低纬信风带赤道至南北纬30o从高纬吹向低纬,干燥 赤道低气压带赤道盛行上升气流,湿润

⑶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对气候的影响 气候类型 大气环流状况 气候特征 热带雨林气候 常年受赤道低压带控制 全年高温多雨 温带海洋性气候 位于温带大陆西海岸,常年受西风带影响 全年温和湿润 地中海气候 位于亚热带大陆西海岸,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冬季受西风带影响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热带草原气候 夏季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冬季受信风带控制 干湿季明显 热带、亚热带、温带季风气候 夏季盛行来自海洋的偏南风,冬季盛行来自大陆内部的偏北风 雨热同期 热带沙漠气候 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降水稀少 全年炎热干燥 考点2:理解季风环流的形成原因 季风环流是全球性大气环流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海陆分布的影响,实际的气压带并不完全呈带状分布,而在海洋和大陆分别随季节变化形成高、低气压中心,并引起冬、夏季风向的变化。人们将盛行风向随季节作有规律变化的风叫做季风,全球季风环流以亚洲东部和南部最为典型,如图和下表所示 二 自学检测 读近地面气压带、风带示意图,完成(1)~ (2)题。 (1)、图中气压带代表( ) A .赤道低气压带 B .副极地低 气压带 C .极地高气压带 D .副热带高气压带 (2)、关于气压带、风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高气压带盛行上升气流 B.高压控制下气温都很高 C.中纬西风由低纬吹向高纬,容易成云致雨 D.所有气压带都是由冷热不均引起的 (4)、右图是北半球中高纬度环流示意图, 下列说法正确是( ) 地区 季节 风向 形成原因 东亚 冬季 西北季风 海陆热力差异 夏季 东南季风 南亚 冬季 东北季风 海陆热力差异 夏季 西南季风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东南信风向北越过赤道偏转成 夏季 冬季

大气环境湘教版教案

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教学设计 一、课标要求:运用图表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 二、教学目标: 1 提高阅读“地面辐射使大气增温”、“热力环流的形成”等示意图的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地面辐射使大气增温”示意图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 3 掌握影响大气水平运动的三个力的作用和方向,为后面学习“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示意图”作知识、技能和方法上准备。 三、重点: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的水平运动 四、难点:影响风向的几种作用力 五、内容分析:大气组成、热力状况、热力环、大气运动是本单元的基础知识;在学习过程中,以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为依据,寻找本课的最佳切入点,拓宽学生的思维。所以本人采取了实验综合分析法将教材的知识情景化、直观化,并以各节知识点为线索,通过设计问题来将知识逐步联系和展开,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加强反馈练习力度,坚固学生本单元基础知识的学习与基本技能的训练。 1 .大气受热过程 此内容是本节课的基础知识和重点,主要知识结论“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是学习热力环流的基础,只有理解了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而不是太阳辐射,才能正确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原因、不同表表现形式。 A .本段内容要点:(大气受热过程) 太阳辐射能是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太阳辐射穿过大气层到达地面;太阳辐射能被地面吸收而使地面增温;地面辐射同时又以长波辐射的形式把热量传递给大气;所以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 B .知识准备:大气受热过程的环节多,如大气吸收、大气反射、大气散射、地面辐射、地面反射、大气辐射、大气逆辐射、长波辐射、短波辐射;这些知识虽然课标中没有要求掌握,却是理解“地面是大气直接热源”的基础知识,所以要求注意理解其概念及对气温变化的影响。 C .知识延伸:大气的两个作用——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是对大气知识的深化理解和应用,属于达标后的知识拓展,可结合示意图教学。 2.热力环流 这部分内容是本节课的关键部分,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又是大气的水平运动的学习基础。所以可以通过这部分内容学习来衡量学生掌握大气运动的程度,予于足够的重视。 3.大气的水平运动 这部分内容是对空气运动中水平运动的动力成因的分析。对于近地面风的形成及风向的变化,也是下部分知识“气压带和风带”的基础,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的方向等是难点知识,因此,这部分虽然在课标中也没有具体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