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骨科常见疾病护理常规

2018年骨科常见疾病护理常规
2018年骨科常见疾病护理常规

第三节、骨科疾病护理常规

第一节牵引术

一、保持患者舒适。头部稍抬高,腰部可适当垫软枕,冬季注意保暖。

二、注意倾听患者主诉,观察患肢血液循环、肢端皮肤颜色、温度、动脉搏动及患肢肢体活动情况

三、经常检查牵引带是否松散或脱落,防止牵引锤接触地面、牵引绳断裂或滑脱,保持患肢处于正常的牵引体位;牵引重量适度。

四、行皮肤牵引时,注意牵引部位皮肤有无炎症或水疱;检查胶布是否脱落。

五、骨牵引时应保持钉或针眼处的清洁干燥,保持皮肤及床铺的清洁,不要触摸或移动牵引针,每日在牵引针孔处滴75%酒精两次。

六、防止关节强直及肌肉萎缩。教会患者有规律的功能锻炼,如手指、足趾、踝关节及股四头肌运动。

七、防止足下垂。可用托脚板托起。

八、加强基础护理,防止并发症。经常按摩受压部位;鼓励患者深呼吸及用力咳嗽;多饮水,多吃水果和粗纤维食物并指导按摩腹部,增加肠蠕动,必要时遵医嘱给予缓泻剂;定时活动肢体,促进静脉血回流,防止血栓性静脉炎

第二节石膏固定术

一、抬高患肢,以利静脉血液和淋巴回流,减轻肢体肿胀。

二、认真听取患者主诉,检查肢端温度、颜色、肿胀、感觉及运动情况,发现异常及时报告。经常检查石膏边缘及骨突处,防止受压。

三、石膏未干时勿搬动、勿按压,石膏完全干固后应按其凸凹的形状垫好枕头。

四、手术后及有创口的患者,如发现石膏被血或脓液浸透,应及时处理。

五、保持石膏清洁,防止石膏被水、尿、粪便等分泌物浸渍和污染。

六、注意功能锻炼,提醒或指导患者作石膏内固定肢体的等长肌肉收缩运动,情况许可时,鼓励下床活动。

第三节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

一、平卧硬板床,垫软褥或气垫床。搬动时固定颈部、腰部,保持脊柱生理曲度,呈轴线翻身。

二、严密观察生命体征、肢体感觉及四肢肌力、截瘫平面情况。

三、保持呼吸道通畅

1、指导患者进行呼吸锻炼,增加胸壁运动。

2、及时清除气道内分泌物,鼓励患者每日主动咳嗽、深呼吸,指导有效咳嗽,防

止肺部感染。因呼吸肌麻痹所致呼吸困难时,可用呼吸机辅助呼吸,给予高浓度氧气吸入。

四、防止深静脉血栓形成。避免在下肢静脉输液;适当抬高床脚,协助患者每日行下肢被动运动。

五、大便每周少于 2 次时给予缓泻剂,促进肠蠕动及训练排便反射。腹胀所致肺膨胀不全时,遵医嘱行胃肠减压。

六、预防泌尿系感染。留置导尿者保持尿管通畅,鼓励患者多饮水,受伤两周后间断放尿,每4 小时放尿1次,及时更换尿管和引流袋。观察并记录尿量及性质,尿道口消毒每日2 次,3周后拔除尿管。

七、建立翻身卡,每2小时翻身1 次,帮助关节被动活动,保持重要关节的活动范围及肢体功能位,预防肌肉萎缩、压疮及失用性骨质疏松的发生。翻身时病床两侧安放护栏防止坠床。

八、伤后2周内吃易消化的食物, 2 周后多吃高营养食物、水果。

九、加强与患者沟通,给予正确的康复指导,给予鼓励及心理疏导。康复训练及功

能管理。

肢瘫痪时1、早期急性不稳定期(脊髓损伤后2-4 周):此期患者生命体征不稳定,应绝对卧床,保持尿管持续开放,2周后改为间歇性开放,3?4

小时排尿1 次。行四肢被动运动,避免发生肌肉萎缩及肌力下降。瘫痪肢体置于功能位,下肢瘫痪时可用垂足板,使踝关节保持中立位,防止足下垂。

2、早期急性稳定期(急性不稳定期后4-8 周):此期病情相对稳定,康复内容主要是增加床上支撑训练,由于患者年龄、体质、脊髓损伤水平不同,因此训练内容、强度也不同。训练过程中应注意患者心肺功能,防止发生体位性低血压,并确保脊柱稳定性。

3、中后期康复:此期是对有恢复行走能力可能的患者进行站立和步行训练。一是卧位练习,包括床上翻身、挪动身体及在床上或沿床边坐起的练习。二是坐位练习,包括在椅子上坐稳坐直及保持平衡的练习。用哑铃或拉力器锻炼上肢背部肌群,每日帮助患者做向心性肌肉按摩4 ?6次,为扶双拐做准备。三是站立练习,包括从坐位站起,从蹲位站起及站立平衡的练习。四是原地踏步及步行练习。

第四节颈椎骨折并截瘫

一、平卧硬板床,床头抬高15?30 厘米。保持床铺平整、舒适。使用气垫床。

二、头后仰,恢复颈椎生理曲度。

三、保持牵引方向与脊柱在一条直线上,翻身时勿使颈部扭曲。

四、保持骨折部位稳定,搬动时保持颈椎生理曲度。

五、根据患者的耐受力和一般状况调节牵引重量,随时观察牵引是否有效。

六、针眼处每日点滴75%酒精I?2次。

七、每2 小时翻身1 次,翻身时勿扭转躯干。

八、观察患者触觉、温度觉及各种反射的恢复程度,检查肢体活动范围,做好记录。

九、截瘫患者按瘫痪护理常规(见第一章第十节)。

十、康复训练指导向患者及家属讲明功能锻炼的重要性。瘫痪肢体置于功能位,下可用垂足板,使踝关节保持中立位,防止足下垂;膝关节做伸屈被动活动;上肢能活动的病人,可指导利用哑铃或拉力器锻炼上肢背部肌群,为扶双拐做准备,每日帮助病人做向心性肌肉按摩,每日4?6 次,按摩时要掌

心用力,手法正确。

第五节颈椎骨折

一、术前护理

1、心理护理:针对患者出现的心理反应进行护理,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

2、遵医嘱做好术前准备,术日晨禁食水。

二、术前训练

1.床上肢体功能锻炼主要有上、下肢的伸屈,持重上举及手足活动。

2 床上大小便在床上进行适应性训练,以减少术后因不能卧床排便而发生尿潴留及便秘。

3.气管食管推移训练患者仰卧位,将枕头垫于肩下,头稍后仰。训练者站在患者右侧,用左手拇指外的其余四指指端沿患者气管右侧,将气管、食管持续向左侧推移,开始时用力尽量缓和,推移5?8 分钟后,用力稍加强,尽量把气管和食管推移超过中线。

4.呼吸功能训练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及有效咳嗽。

5.俯卧位卧床训练颈后路手术患者俯卧位的时间较长,易引起呼吸道受阻,术前必须认真训练以便其能够适应,要循序渐进,开始每次10?30 分钟,每日2?3 次,以后逐渐增至每次2?4 小时,每日2?3 次。

三、术后护理

1、必备物品吸引器、吸痰盘、气管切开包、沙袋

2、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每半小时测量呼吸、血压、脉搏,连测四小时后改每小时 1 次,平稳后改2?4 小时1 次。

3、因术中失血量多可致血容量不足,应根据病情调节输液、输血速度。

4、保持呼吸道通畅术后严密观察患者的呼吸频率、节律及面色变化,必要时吸痰。痰液粘稠、喉头水肿者予以雾化吸入。若患者出现乏力、嗜睡、恶心等症状时,要警惕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发生(即在睡眠时出现呼吸暂停或低通气现象),发现异常及时告

知医师,做好气管切开和气管插管的准备。

5、观察伤口敷料及引流液的变化正常情况下,术后24 小时内切口引流液量应少于100ml,若引流液过多、色鲜红,切口敷料渗血多,周围局部隆起, 颈部增粗,患者自觉呼吸费力,提示有活动性出血,应及时报告医师并配合抢救。

6、术后饮食护理术后以冷流质饮食为主,3 天后改冷半流质并逐步到普食。冷流质的目的主要避免加重食管因术中牵拉后水肿反应,温热饮食可导致食管损伤,加重食管的水肿反应,并可加重颈部切口的出血。

7、颈托固定佩戴前后两片式普通颈托可以限制颈部过度活动,帮助颈部伤口愈合以及促进植骨的融合。

8、体位搬动患者时应维持头部脊柱中立位,切忌过屈、过伸、扭转,

24 小时内应尽可能减少颈部的活动次数及幅度,局部制动可减少出血,还可防止植骨块的滑脱。

九、加强基础护理,预防术后并发症。

十、功能锻炼术后功能的恢复和重建与其功能锻炼有直接关系,应指导患者按照以下方法进行锻炼。术后第一天做手指、腕关节、足趾及踝关节活动,术后第2 天协助患者做肢体抬高和关节被动活动,3天后指导帮助患者做四肢被动活动和主动活动锻炼。

对有不完全瘫痪的患者,在做被动锻炼的同时进行四肢肌肉按摩。3 周后在颈部固定良好的情况下协助患者下床活动(钢板内固定者术后第二天即可下床)。术后1 个月开始在颈围保护下练习颈背肌,防治失用性萎缩,有利于改善颈部劳损等症状。

第六节胸腰椎骨折

一、术前护理

1 、做好心理护理,稳定其情绪。

2、晚间注意观察患者的睡眠情况,注意保暖,避免感冒,并注意监测血压及体温。

3、术前禁食8小时,禁水4?6小时,有糖尿病及咼血压病患者术晨继续服用药物,以避免手术刺激导致血糖及血压升高,服用时用5ml 的水将药物吞下即可,最好在术前2?3 小时服用。

4、遵医嘱做好术前准备。

二、术后护理

1、术后去枕平卧 6 小时,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咼流量氧气吸

入。

2、密切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的变化。

3、引流管的护理注意负压引流的观察,由于胸腰椎手术创伤较大,术中出血多,术后切口处放置引流负压吸引24?48小时,保持引流管通畅、固定。观察记录引流量

及性质,若2小时引流量达到200ml或24小时达到400ml, 说明手术部位有活动性出

血,应及时处理;若引流液淡红或清亮可能是脑脊髓漏,应改负压吸引为正压,并采取头低脚高位,密切观察患者双下肢感觉及运动情况。

4 、加强基础护理,预防并发症。

5、术后康复锻炼

术后当天即可自主屈伸四肢运动及翻身,术后3 天可开始锻炼四头肌及小腿三头肌肌力,手术后1周指导患者进行腰背肌锻炼,术后4周后可在床上坐起,适当活动(如扩胸运动)。预防卧床并发症,鼓励咳嗽,定时轴线翻身,多饮水。

6、健康教育

出院后继续卧床休息,避免弯腰活动,伤后3 个月来医院复查拍片,如骨痂生长良好稳固可佩戴腰围下地活动,半年内禁止重体力劳动,一年后根据情况取出内固定钢板。

第七节股骨骨折

一、术前护理

1、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及时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师。

2、选择和准备合适的托马斯氏架,以便于牵引。

3、硬板床位,保持患肢外展30度中立位,可穿丁字鞋以防外旋致骨折断端

移位。

4、调整好体位及牵引方向,按牵引术护理常规。。

5、注意全身皮肤情况,特别是髋部周围的皮肤情况,勤擦洗,勤翻身。

6、观察足趾主动活动与趾端感觉情况。

7、指导患者正确使用便盆;嘱患者多饮水,预防泌尿系感染。

8、做好心理护理。

9、按医嘱做好术前准备。

二、术后护理

1、全麻术后去枕平卧 6 小时,头偏向一侧,直至清醒,6 小时内禁食禁水。

2、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血氧饱和度。

3、抬高患肢,注意肢体感觉情况,适度活动患肢,促进血液循环,预防

肢体僵硬

4、观察伤口渗血情况,如渗血较多,应立即通知医师给予处理。

5、检查各管道是否有压迫、扭曲或反折,保持引流的持续通畅。

6预防褥疮。牵引期间,每2小时更换体位一次,夜间亦每3?4小时更换体位一次。按摩骶尾部,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以预防褥疮发生。

7、预防便秘,注意饮食调节,多吃新鲜蔬菜及含纤维素多的食物,保持每1?2

颈椎病中医护理常规

项痹(颈椎病)中医护理常规 一.疾病名称 中医名称:项痹 西医名称:颈椎病 定义:颈椎病是指颈椎间盘退变、老化及继发性改变刺激压迫神经根、脊髓或影响椎动脉血液供应引起一系列症状体征。 分为:颈型、神经根型、脊髓型、椎动脉型、交感神经型和混合型。 二.临床表现 (1)颈肩痛 (2)颈部活动受限 (3)手指麻木 (4)头晕、恶心 (5)瘫痪 三.护理评估 (1)发病史,诱发因素 (2)疼痛部位,程度 (3)评估颈部功能,双上肢感觉和肌力 (4)生活自理能力和心理社会状况 (5)辩证分型:太阳经输不利型,痹证型,肝肾不足型 四.一般护理 (1)按中医骨伤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保持病房整洁、安静、空气清新,营造良好的修养环境。 五.病情观察 (1)注意观察颈肩部疼痛的性质、部位及发病时间,休息后是否缓解。 (2)注意观察神经支配区肌力与皮肤感觉情况。 (3)注意观察头晕、恶心与头痛等情况。 (4)注意观察心慌、多梦、烦躁等情况。 (5)注意观察四肢乏力(如踩棉花感)等情况。 六.临症(证)施护 (1)保守治疗 1)脊柱(定点)旋转手法 ①做好心理护理,讲解治疗原则和方法,消除紧张情绪,并做 好体位示教。 ②手法治疗后应绝对卧床休息1-2小时,轴样翻身,颈部制动。 ③下床时须戴颈托,固定颈部,以保持颈椎稳定性。 ④避免久坐久站,注意休息。 2)针灸疗法 ①严格无菌技术操作,以防感染。 ②做好解释工作,消除患者紧张情绪。选择合理体位暴露 腧穴,方便操作,注意保暖。 ③密切观察患者反映,若出现头晕目眩,面色苍白等情况, 应立即停止针刺并将针全部拔出,平卧休息,注意保暖。

心内科常见疾病诊疗常规

一、高血压诊疗常规 1、定义:高血压是常见的慢性病,是以动脉血压持续升高为特征的“心血管综合征”,是我国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也是我国心脑血管病死亡的主要原因。我国采用国际上统一的血压分类和标准,高血压定义为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且可除外继发性高血压。 2、高血压分级诊断: 收缩压(mmHg)舒张压(mmHg) 1级高血压(轻度)140-159 90-99 亚组:临界高血压140-149 90-94 2级高血压(中度)160-179 100-109 3级高血压(重度)≥180 ≥110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140 <90 临界收缩期高血压140~149 <90 3、高血压危险度的分层诊断: 低危组: 高血压1级,不伴有下列危险因素(见注),治疗以改善生活方式为主, 如6个月后无效,再给药物治疗。 中危组: 高血压1级伴1-2个危险因素或高血压2级不伴或伴有不超过2个危险因 素者。治疗除改善生活方式外,给予药物治疗。 高危组: 高血压1-2级伴至少3个危险因素者,必须药物治疗,或高血压3级病人, 但无其他危险因素。 极高危组:高血压3级或高血压1-2级伴靶器官损害及相关的临床疾病者(包括糖尿病),必须尽快给予强化治疗。

注: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水平(1~3级),男性(大于55岁),女性(大于65),吸烟,高脂血症,糖尿病,糖耐量异常,心血管病家族史,肥胖,纤维蛋白原升高,靶器官损害伴随的临床情况。 4、症状、体征: 大多数起病缓慢,一般缺乏临床表现。常见症状有头晕、头痛、颈项板紧、疲劳、心悸等,呈轻度持续性;在紧张或劳累后加重,不一定与血压水平有关,多数可自行缓解。也可以出现视力模糊、鼻出血等较重症状。约五分之一患者无症状,仅在测量血压时或发生心、脑、肾等并发症时才发现。体检时听诊可有主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收缩期杂音或收缩早期喀喇音,少数患者在颈部或腹部可听到血管杂音。 脑部表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高血压脑病、脑出血、脑血栓形成。 心脏表现:高血压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 肾脏表现:肾功减退早期可表现为夜尿、多尿、蛋白尿、管型和红细胞尿,晚期可出现氮质血症和尿毒症。 眼底改变:视网膜动脉痉挛、变细;视网膜动脉狭窄、动静脉交叉压迫;眼底出血或棉絮状渗出;视乳头水肿。 5、入院常规检查:血常规、尿常规、生化(肌酐、尿酸、谷丙转氨酶、血钾、血糖、血脂)、心电图(识别有无左室肥厚、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如心房颤动等)。有条件者可选做:动态血压监测、超声心动图、颈动脉超声、尿白蛋白/ 肌酐、胸片、眼底检查等。 6、特殊检查: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踝/臂血压比值,心率变异,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动脉弹性功能测定,血浆肾素活性。 7、诊断与鉴别诊断:高血压诊断主要根据诊所血压,测静息上臂肱动脉部位血压,以未服用降压药物情况下2次或2次以上非同日多次血压测定所得平均值为依据。 诊断标准

急诊科常见病的护理常规(精)

急诊常见病的护理常规 1、高热护理常规 按该科一般护理常规。卧床休息,若出现谵妄,神志不清,惊厥者,应加床栏,减少刺激,必要时用舌钳将舌拉出,以防坠床和舌咬伤。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不能进食者,应鼻饲或按医嘱补液。鼓励病员多饮水,可促进毒素和代谢产物的排泄,避免组织脱水。体温39度以上者,每4小时测T ,P ,R 一次,可行头部冷敷,或给予醇浴,温水擦浴,或按医嘱药物降温,降温处理半小时后必须测体温,观察热型及出汗情况,并记录。保持呼吸道通畅,有呼吸困难者,给予氧气吸入。每日用朵贝氏液或生理盐水漱口3-4次,口唇干燥者涂以甘油或石腊油.注意皮肤护理,预防褥疮,大出汗者,及时更换被单,衣服,防止受凉.诊断未明,疑为传染病者,应暂时隔离,并配合医生及时留好标本送验,以期早日明确诊断. 2、休克护理常规 按该科一般护理常规。将病人安置在安静的抢救室内,采取头与腿均抬高30度与平卧位交替使用。备齐一切抢救用物和药品。保持呼吸道通畅与吸氧,提高血氧含量,纠正缺氧对休克的危害。迅速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补充血容量,并根据病情在输液前抽血,做好各种急测工作。必要时行静脉切开或锁骨下静脉穿刺。严密观察意识,表情,血压,体温,脉搏,呼吸,皮肤色泽,肢端温度等改变,并作好记录。留置导尿管,记录24小时出入水量,特别注意尿量,比重,颜色及酸碱度等.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的流质饮食,不能进食者可鼻饲.按时做好皮肤护理,口腔护理,管道护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高热者可行物理降温,体温过低者要注意保温. 3、过敏性休克抢救护理常规 立即停止给药,将病员平卧,就地抢救。吸氧.迅速皮下或肌注0.1%肾上腺素0.5-1毫升,必要时可静注,小儿酌减,如症状仍不缓解,可每20-30分钟皮下或静脉注射0.5毫升,直到脱离危险期。严重者,应立即静注地塞米松5-10MG .抗组织胺内药物的应用,如盐酸异丙嗪25-50MG 或苯海拉明40MG 肌注。针刺人中,十宣,内关,足三里,

骨科常见疾病诊疗指南

骨科常见疾病诊疗指南 第一节儿童肱骨髁上骨 【概述】 肱骨髁上骨折是最常见的儿童肘部骨折,约占全部肘关节损伤的50% ~ 70%,常见于3一10岁的儿童,以5 ~7岁的男孩最多见,肱骨髁上骨折多发生在手的非优势侧。早期处理不当可致前臂骨筋膜室综合征,导致V olkmann挛缩,造成终身残疾。骨折畸形愈合形成肘内翻,影响患儿的肘关节外观,需行截骨术矫正畸形。因此,肱骨髁上骨折是儿童肘部的严重损伤。 【影像检查】 肱骨髁上骨折的诊断以普通X线片检查为主。因肘关节肿胀和疼痛,不能完全伸直肘关节,拍标准的肘关节正侧位片困难。怀疑肱骨髁上骨折时应拍肱骨远端正侧位片。若怀疑无移位或轻度移位骨折而正侧位片未发现骨折线,应拍斜位片。建议术前加照对侧肘关节,对于粉碎性骨折和陈旧性骨折常规行CT检查。 【分类】 根据远端骨折块移位方向,可分为伸直型与屈曲型骨折。远端骨折块向后上移位者为伸直型骨折,向前上移位则为屈曲型骨折;伸直型骨折又可细分为伸直尺偏型(远端向尺侧移

位);伸直桡偏型(远端向桡侧移位)。伸直尺偏型多见(75 % ),可能与肌肉轴线偏内侧和受伤时多处于伸肘、前臂旋前位有关,易合并肘内翻。伸直桡偏型虽仅占伸直型骨折的25 %,但易伴发血管、神经损伤。Gartland依据骨折块移位程度,将伸直型骨折细分为三型: 1、I型骨折无移位; 2、Ⅱ型仅一侧皮质断裂,通常后侧皮质保持完整,骨折断端有成角畸形。 3、Ⅲ型前后侧皮质均断裂,骨折断端完全移位。 【诊断】 严重移位骨折容易诊断,但要注意有无其他伴发骨折和神经血管损伤。约5%的患儿同时伴发同侧其他骨折(通常为桡骨远端骨折)。因而对诊断肱骨髁上骨折的患儿,应作详细检查,以免漏诊。查体可见肘关节肿胀,髁上处有环形压痛,肘伸屈时可及异常活动。肿胀严重者,肘后三点触摸不清。检查时应注意有无合并神经血管损伤,并详细记录。早期检查桡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这是由肱动脉被骨折近端前侧皮质压迫绷紧所致。可试行轻柔手法复位,以解除对动脉的压迫。 【鉴别诊断】 严重移位的肱骨髁上骨折需同肘关节脱位及其他类似损伤相鉴别,如肱骨远端骨骺分离、Milch II型肱骨外髁骨折。

中医外科护理学常规(常见病)

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 外科 胁痛 一、定义:胁痛是指以一侧或两侧胁肋部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病证,也是临床上比较多见的一种自觉症状。 二、临床表现 1.肝郁气滞 胁肋胀痛,走窜不定,甚则引起胸背肩臂,疼痛每因情志变化而增减,胸闷腹胀,嗳气频作,得嗳气而胀痛稍舒,纳少口苦,舌苔薄白,脉弦。 2.肝郁脾虚 胁肋胀痛,精神抑郁或性情急躁,面色萎黄,大便溏薄,纳食减少,身困乏力,口淡乏味,脘腹痞胀,苔白,脉弦。 3.肝胆湿热 胁胁肋胀痛或灼热疼痛,口苦口黏,胸闷纳呆,恶心呕吐,小便黄赤,大便不爽,或兼有身热恶寒,身目发黄,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 4、瘀血阻络 胁肋刺痛,痛有定处,痛处拒按,入夜痛甚,胁肋下或见有癥块面色晦暗,舌质紫暗,脉沉弦。 5、肝阴不足 胁肋隐痛,悠悠不侏,遇劳加重,口干咽燥,心中烦热,头晕目

眩,或两目干涩,舌红少苔,脉细弦而数。 三、一般护理 1、按痛证的一般护理常规。 2、卧床休息,病室宜安静,病情缓解后可逐渐恢复正常活动。 3、(1)密切观察胁痛的部位、性质、程度、持续时间、诱因以及伴随症状以辨别实证和虚证。如胀痛且痛无定处,多属气滞;刺痛剧有定处,多属血瘀;隐痛不已,多属肝阴不足;阵发性绞痛,多为胆石症状。 (2)观察体温、肤色等变化,若寒战高热,上腹剧痛,腹肌紧张,呈板状腹,呕吐,便秘等症,提示可能有胆囊化脓、穿孔等并发症,立即报告医生,做好抢救或手术前准备工作。 四、临证护理 1、高热者给予物理降温,或十宣放血;湿热重者遵医嘱针刺胆俞、阳陵泉、阴陵泉、三阴交。 2、疼痛重者可叩捶胆俞和肝俞;或吴茱萸、食盐各适量,炒热熨胁痛区,用于气郁胁痛。 3、黄疸复者遵医嘱针刺至阳、腕骨、阴陵泉;或耳穴压籽肝、胆十二指肠、神门等穴或给予茵陈、虎杖煎汤代茶饮。 4、大便燥结可用大黄汤灌肠。 5、呕吐重者遵医嘱针刺内关、中脘、足三里;或药物穴位注射。 6、胁痛伴恶寒发热或厥脱者应注意防寒保暖,防止复感风寒邪。

心内科常见前十位疾病诊疗常规1

心内科前十大疾病诊疗 常规 遵义市红花岗区人民医院

目录 一、高血压病 二、心绞痛 三、急性心肌梗死 四、急性心力衰竭 五、慢性心力衰竭 六、心源性休克 七、阵发性室上速 八、心房颤动 九、瓣膜性心脏病 十、心肌病

一、高血压诊疗常规 高脂血症,糖尿病,糖耐量异常,心血管病家族史,肥胖,纤维蛋白原升高,靶器官损害伴随的临床情况。 3、症状、体征: 大多数起病缓慢,一般缺乏临床表现。常见症状有头晕、头痛、颈项板紧、疲劳、心悸等,呈轻度持续性;在紧张或劳累后加重,不一定与血压水平有关,多数可自行缓解。也可以出现视力模糊、鼻出血等较重症状。约五分之一患者无症状,仅在测量血压时或发生心、脑、肾等并发症时才发现。体检时听诊可有主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收缩期杂音或收缩早期喀喇音,少数患者在颈部或腹部可听到血管杂音。 脑部表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高血压脑病、脑出血、脑血栓形成。 心脏表现:高血压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 肾脏表现:肾功减退早期可表现为夜尿、多尿、蛋白尿、管型和红细胞尿,晚期可出现氮质血症和尿毒症。 眼底改变:视网膜动脉痉挛、变细;视网膜动脉狭窄、动静脉交叉压迫;眼底出血或棉絮状渗出;视乳头水肿。 4、入院常规检查:血常规、尿常规、血糖、血脂、肾功能、电解质和心电图。

可进一步查眼底、超声心动图等。 5、特殊检查: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踝/臂血压比值,心率变异,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动脉弹性功能测定,血浆肾素活性。 6、诊断与鉴别诊断:高血压诊断主要根据诊所血压,测静息上臂肱动脉部位血压,以未服用降压药物情况下2次或2次以上非同日多次血压测定所得平均值为依据。 需与继发性高血压鉴别。肾实质性高血压;肾血管性高血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嗜铬细胞瘤;皮质醇增多症。 7、高血压的治疗: [一般治疗] ?如果超重则减轻体重 ?限制每日的酒精摄入量,应少于每日1盎司(30ml)的酒精{例如, 24盎司(720ml)的啤酒,10盎司(300ml)的葡萄酒或2盎司(60ml) 的威士忌}。对于女性或轻体重者,酒精摄入量每日应少于0.5盎 司(15ml) ?增加有氧体力活动(一周大约每天30-45分钟) ?限制钠盐摄入少于每天6g ?保证摄入足够的钾(大约每天90mmol) ?保证摄入足够的钙和镁 ?戒烟,减少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的摄入以保证全面的心血管健康[抗高血压药物治疗] 如无禁忌症必须服用的药物: 适应症药物 糖尿病(1型)合并蛋白尿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 心衰ACEI,利尿剂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老年)利尿剂(优选),钙离子拮抗剂(长效 二氢吡啶类) 心肌梗死β-受体阻滞剂(无ISA),ACEI 对伴随症状有好处 适应症药物 心绞痛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 房性心动过速和房颤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非二氢 砒碇类) 糖尿病(1、2型)合并蛋 ACEI(优选),钙离子拮抗剂 白尿 糖尿病(2型)小剂量利尿剂

消化内科常见疾病诊疗常规

消化内科常见疾病诊疗常规 消化内科常见疾病诊疗指南 消化道出血 消化道出血是内科常见的急重症之一,完整的诊断应包括出血的部位、出血量及病因。 【出血部位及病因的诊断】 常将消化道出血以Treitz韧带为界分为上消化道出血和下消化道出血。 1.小量出血与胃液混合,为咖啡色呕吐物;大量则呕吐鲜血,同时伴暗红色或柏油便。(注意与咯血及服中药鉴别) 2.根据便血判断出血部位,柏油便为上消化道出血或高位小肠出血,暗红常为低位小肠或右半结肠出血,鲜红色血便常为左半结肠出血,与大便不混或排便后滴血常为直肠或肛门出血。(注意大便色泽与出血速度及肠蠕动有关) 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见原因有:消化必溃疡、急性胃粘膜损害、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胃癌、贲门粘膜撕裂征等。 下消化道出血的主要病因:结肠癌、息肉、血管病。粘膜下肿物、Crohn病、溃疡性结肠炎、白塞病、缺血性肠病、淋巴瘤、放射性肠炎。【出血量的判断】 1.消化道出血量微量――便潜血阳性,黑便――50,70ml,柏油便 ――200ml ,呕血――250,300ml 2.全身情况头晕、口渴、心慌等,出血量约,400ml出现周围循环衰竭,出血量,1000,1500ml称上消化道大出血。 3.24h后Hb下降1g约失血400ml。 【活动性出血的判断】

持续呕血或便血,积极补液输血后生命指征不稳定,Hb继续下降,肠鸣音亢进。 【诊疗流程】 一、上消化道大出血的诊疗流程 强调行急诊胃镜检查(发病24h内行胃镜检查)山同时行镜下治疗,活动出血而内镜检查阴性者行选择性血管造影。 1.一般急救措施积极补充血容量、输血。 2.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治疗 (1)药物:垂体后叶素0.3,0.4U?min持续静滴,可同时静滴硝酸甘油,止血后垂体后叶素0.1,0.2U?min维持3,6d;生长抑素(包括施他宁)250ug静注后250ug?h 维持72;奥曲肽100ug静注后25ug?h维持72h。 (2)生命体征平稳时可行急诊内镜下止血。 (3)视肝功情况选择急诊手术。 (4)必要时使用三腔二囊管压迫。 3. 非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治疗 (1)下鼻胃管;灌注止血药。 (2)药物:HRA、PPI、立止血。 2 (3)内镜下止血。 (4)保守治疗无效者急诊手术。 二、下消化道出血的诊疗流程 首先要排出上消化道出血,行胃镜检查,再行肠镜检查,有活动性出 血,1.0ml?min行血管造影加栓塞治疗。必要时手术探查加术中内镜检查。 贲门失弛缓症 【诊断要点】

骨外科规培计划完整版

骨外科规培计划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骨外科规培计划 一、入科教育 通过入科前教育对每位新入科医师进行培训学习,熟悉医疗环境,法规制度、临床诊疗常规及操作常规,提高工作质量,避免医疗差错。 科室规章制度:认真学习贯彻医院各项规章制度,尤其是18项医疗核心制度,包括病历书写制度、首诊医师负责制度、三级医生查房制度、值班交接班制度、医院感染控制制度、门急诊等基本规章制度,术前谈话制度、危重病人抢救制度、输血制度等。 医德、法规制度:认真学习医务人员应遵循的医德规范,医院行风建设的有关规定、《执业医师法》等,树立良好的医德风范和法制观念。 住院病历、处方书写:按照我院病历要求,根据临床规范进行病历书写,使医师进入科室后能尽快按本院规范书写医疗文书。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讲解,增强安全防范意识,加强工作责任心,提高工作质 (二)培训要求

1.学习病种及例数要求: 常见部位骨折;常见关节脱位;腰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病;运动系统慢性损伤;骨与关节感染;骨肿瘤 2.临床操作技术要求: (1)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完成以下手术: 常见骨折的手法复位、支具、石膏固定;常见部位的骨牵引;常见关节脱位的手术复位; (2)参加以下手术: 急诊外伤的清创、缝合手术;骨折的切开复位和内固定术;脊柱或关节其他手术;四肢常见的骨及软组织肿瘤手术 书写住院病历不少于10份;书写大病历不少于4份 (3)参阅相关专业书籍及杂志: 《实用骨科学》《坎贝尔骨科手术学》《骨科手术入路解剖学》 三,出科前轮转考核;由科考核小组(不少于5人)执行,包括以下内容: 临床工作能力考核(包括文书书写、管理病人、体格检查、技术操作、查房和病例讨论方面) 提交相关文献综述或读书报告1篇;工作表现和态度;临床能力理论考试(笔试),专业外语水平(面试)。

各科常见病精深中医护理_常规

中医科急症护理常规 一般护理常规 1、接待患者,初步分诊。根据患者病情,送至抢救室或观察室,并立即通知医师。 2、做好输液、给药、配血、输血及相应准备。 3、急诊室环境 (1)环境清洁、舒适、安静,空气流通。 (2)根据病证性质,调节病室温湿度。 (3 ) 每日定时空气消毒。 4、入院介绍 (1)介绍主管医师、护士。 (2)介绍就诊环境及设施的使用方法。介绍作息时间及相关制度。 5、生命体征监测,做好护理记录 (1)测量即刻体温、脉搏、呼吸、血压。 (2)新入急诊室患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4次,连续3日。 (3)体温37.5℃以上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4次。 (4)若体温39℃以上者,每4小时测体温、脉搏、呼吸1次,或遵医嘱执行。 (5)留观患者体温正常3日后,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1次,或遵医嘱执行。 (6)危重患者生命体征监测遵医嘱执行。 6、每日记录大便次数1次。 7、协助医师完成各项检查。 8、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注明执行时间。 (1)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瞳孔、神志、舌脉等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2 )根据病情,给予正确体位。对烦躁不安患者加床栏或用约束带妥善约束,防止发生意外。 (3)注意观察分泌物、排泄物。对疑似服毒、诊断不明的昏迷患者,按病情及时收集相应标本送检。 (4 )注意治疗效果及药物不良反应等,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 (5 )随时检查各种管道是否通畅,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6 )对诊断不明的急腹痛患者禁用镇痛药物。 (7 )及时了解患者在生活起居、饮食、睡眠和情志等方面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8 )凡涉及法律纠纷的患者在抢救的同时,应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 9、遵医嘱准确给药,注意观察用药后的效果及反应,并向患者做好药物相关知识的宣教。 10、遵医嘱给予饮食护理,指导饮食宜忌。 11、关心患者,做好情志护理。 12、根据患者病情,对患者或家属进行相关健康指导,使之对疾病、治疗、护理等知识有一定了解,积极配合治疗。 13、需急诊手术患者,遵医嘱做好术前准备,并通知手术室。 14、对转科、转院的垂危患者做好护送及交接工作。 15、预防院交叉感染 (1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2 )做好病床单位的终末消毒处理。 16、做好出院指导,并征求意见。

消化内科常见疾病诊疗常规题库(终审稿)

消化内科常见疾病诊疗 常规题库

消化内科常见疾病诊疗常规 消化道出血 消化道出血是内科常见的急重症之一,完整的诊断应包括出血的部位、出血量及病因。 【出血部位及病因的诊断】 常将消化道出血以Treitz韧带为界分为上消化道出血和下消化道出血。 1.小量出血与胃液混合,为咖啡色呕吐物;大量则呕吐鲜血,同时伴暗红色或柏油便。(注意与咯血及服中药鉴别) 2.根据便血判断出血部位,柏油便为上消化道出血或高位小肠出血,暗红常为低位小肠或右半结肠出血,鲜红色血便常为左半结肠出血,与大便不混或排便后滴血常为直肠或肛门出血。(注意大便色泽与出血速度及肠蠕动有关) 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见原因有:消化必溃疡、急性胃粘膜损害、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胃癌、贲门粘膜撕裂征等。 下消化道出血的主要病因:结肠癌、息肉、血管病。粘膜下肿物、Crohn病、溃疡性结肠炎、白塞病、缺血性肠病、淋巴瘤、放射性肠炎。 【出血量的判断】 1.消化道出血量微量――便潜血阳性,黑便――50-70ml,柏油便――200ml ,呕血――250-300ml 2.全身情况头晕、口渴、心慌等,出血量约>400ml出现周围循环衰竭,出血量>1000-1500ml称上消化道大出血。 3.24h后Hb下降1g约失血400ml。【活动性出血的判断】持续呕血或便血,积极补液输血后生命指征不稳定,Hb继续下降,肠鸣音亢进。

一、上消化道大出血的诊疗流程 强调行急诊胃镜检查(发病24h内行胃镜检查)山同时行镜下治疗,活动出血而内镜检查阴性者行选择性血管造影。 1.一般急救措施积极补充血容量、输血。 2.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治疗 (1)药物:垂体后叶素0.3-0.4U╱min持续静滴,可同时静滴硝酸甘油,止血后垂体后叶素0.1-0.2U╱min维持3-6d;生长抑素(包括施他宁)250ug静注后250ug╱h维持72;奥曲肽100ug静注后25ug╱h维持72h。 (2)生命体征平稳时可行急诊内镜下止血。 (3)视肝功情况选择急诊手术。 (4)必要时使用三腔二囊管压迫。 3.非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治疗 (1)下鼻胃管;灌注止血药。 (2)药物:H2RA、PPI、立止血。 (3)内镜下止血。 (4)保守治疗无效者急诊手术。二、下消化道出血的诊疗流程

骨科疾病诊断标准

骨科疾病诊断标准 骨科诊断标准 一、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标准: 1987年修订的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标准 标准定义 晨僵:关节及关节附近的晨僵在达到最大的改善之前至少持续1小时。 三个或更多部内科医生发现至少有三个关节出现软组织肿胀或积液(不是单纯关节炎:的骨过度生长)。14个可能受累的关节包括:左侧或右侧的近侧指间关节()、掌指关节()、腕、肘、踝及跖趾关节。 手关节炎:腕、近指间关节、掌指关节至少有一处肿胀。 对称性关节炎:同一关节双侧同时起病(双侧指间关节、掌指关节、跖趾关节发病即可,不再需要绝对对称) 类风湿结节:医生观察到骨突起处、伸肌腱表面或关节周围有皮下结节。 血清类风湿因子:用任何一种方法证实血清含量异常,而这种方法在正常对照组的阳性率要小于5% X线改变:在手和腕关节前后位X线片上发现典型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改变,必须包括受累关节或关节周围骨侵蚀或明确的骨脱钙(单纯的骨关节炎改变不算)。 美国类风湿协会对患者的功能进行如下分级:Ⅰ级,可完成所有日常活动,没有障碍;Ⅱ级,虽然有一个或更多关节的不适与活动受限,但仍能完成正常活动;Ⅲ级,只能完成少数工作或自理的活动;Ⅳ级,基本上或完全残疾,卧床或靠轮椅生活,几乎或完全不能自理。

二、转子间骨折分型: 1、 , 转子骨折的分型。(源自: , 58:853,1949.) Ⅰ型:由大转子至小转子、沿转子间线所发生的骨折,复位简单且易于维持,结果通常满意。 Ⅱ型:粉碎性骨折,骨折主要沿转子间线走行,皮质骨上有多处骨折。由于骨折粉碎程度有轻有重,因此,复位较为困难。一种容易误诊的骨折形式是正位片上类似Ⅰ型骨折,表现为线性转子间骨折,但侧位X线片可发现冠状面上另有骨折。 Ⅲ型:骨折基本上位于转子下,至少有一骨折线位于骨干近端、经过小转子或其稍远部位。可有不同程度的粉碎性骨折。此类骨折通常更难复位,不论是在手术期还是在恢复期都引发更多的并发症。 Ⅳ型:骨折包括转子区和骨干近端,至少有两个平面出现骨折,其中一个常位于矢状面,常规前后位X片不易发现。由于股骨干呈螺旋形、斜形或蝶形骨折,切开复位和内固定时,应行两个平面的固定。

中医内科常见病护理常规

一般护理常规 一、病室环境 1.病室环境清洁、舒适、安静,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2.根据病种、病情、性别、安排病室、护送患者到指定床位休息。 二、入院介绍 1.介绍主管医师、护士,并通知医师。 2.介绍病区环境及设施的使用方法。 3.介绍作息时间及相关制度。 三、生命体征监测,做好护理记录 1.测量入院时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体重,并记录。 2.新入院患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3次,连续三天。 3.体温在37.5°C-38°C之间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三次,连续三天。 4.体温大于38.5°C以上者每日四次,体温正常后连续三天。 5.体温39°C以上者,给予物理降温,或遵医嘱执行。 6.体温正常3日后,常规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2次或遵医嘱执行。 7.危重患者生命体征监测,常规每4小时测量一次,其中体温至少每日测量4次或遵医嘱 执行。 四、每日记录大便次数一次。 五、每周测量体重、血压各1次或遵医嘱执行。 六、协助医师完成各项检查。 七、遵医嘱执行分级护理。 八、定时巡视病房,做好护理记录。 1.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神志、瞳孔、舌脉、二便等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 并配合治疗。 2.注意观察分泌物、排泄物、治疗效果及药物的不良反应等,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 3.及时了解患者在生活起居、饮食、睡眠和情志等方面的问题,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 九、加强情志护理,疏导不良心理,使其安心治疗。 十、根据病情,对患者或家属进行相关健康指导,使之对疾病、治疗、护理等知识有一定了 解。积极配合治疗。 十一、给药的护理,根据病情指导服药的时间、温度和方法,注意观察服药后的效果及反应,并向患者做好药物相关知识的宣教。 十二、遵医嘱给予饮食护理、指导饮食宜忌。 十三、预防院内交叉感染 1.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2.做好病床单位的终末消毒处理。 十四、做好出院指导,并征求意见。

最新康复科常见病护理常规

脑出血后遗症康复护理常规 脑出血又称脑溢血,指原发性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占急性脑血管疾病的20%~30%,脑出血的发病主要是在原有高血压和脑血管病的基础上,体力活动、情绪激动、饮酒、用力排便、气候变化剧烈等外加因素使血压进一步骤升所致。其发病急,进展快,病死率高,有些患者抢救虽幸免不死,但均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如失语、偏瘫、失去生活自理能力等。这些后遗症均在短时间内不会恢复,如不及时进行治疗和护理会加大患者的致残率及致残程度,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不同程度的负担。所以早期康复治疗和护理对提高偏瘫患者的疗效减少后遗症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有重大意义。 一般护理常规: 1、体位护理①仰卧位时,双侧肩关节抬高向前,固定于枕头上,预防后缩。患侧上肢 日固定于枕头上,保持伸肘,腕背伸,手指伸展。患者臀部固定于枕头上,预防骨盆后缩及下肢外旋。患侧下肢伸直,膝下可置一小枕,踝关节必须保持90°,以免引起足下垂。②患侧卧位时,躯干稍微后仰背后和头部放一枕头固定。患侧上肢患肩前伸,将患肩拉出,避免受压和后缩,肘关节伸直,前臂外旋。③健侧卧位时,头位要固定,和躯干呈直线,躯干略为前倾。患侧上肢患肩前伸,肘、腕、指各关节伸展,放在胸前的枕头和躯干呈100度角。患侧下肢膝关节、臀部略为弯曲,腿和脚均放枕头。 2、语言训练针对运动性失语的病人,让其跟着示范者的口型先进行数字、单词的练习, 逐渐过渡到进行短句、整句的训练。而针对能听、能看但不能理解含义的感觉性失语病人,可通过与其交谈,对其进行指物、指图、指字训练,增加其理解能力,每次训练的时间不宜超过30分钟。 3、床上训练鼓励病人早期利用健侧肢体进行日常活动,通过健手的主动练习带动及促 进患侧肢体功能的恢复,随着患侧肢体功能的改善,可在床上进行翻身练习,从向患侧转动过渡到向健侧转动;从需他人帮助到独立完成。自己能翻身后可进行坐位练习,同时下肢进行抬腿锻炼,上肢从抓、拿、握开始进行精细动作训练。卧床期的训练方法:桥式运动、抱膝运动,双手叉握等自我运动。 4、床下训练下床活动时,首先让病人站立并稳立于床沿,双手扶床栏,进行站立锻炼, 当病人能站立15分钟到20分钟时,可逐渐短步走,行走时注意纠正侧踝关节的反曲。 以免形成“内屈脚”,在病人练习独立步行时指导其学会使用手杖,拐杖,轮椅等,使其最终能借助支具和辅具完成日常活动,重返社会。 5、心理护理患者因肢体瘫痪、语言障碍、大小便失禁等,产生痛苦、绝望、急躁不安、 恐惧、害怕、焦虑、自卑心理,造成对治疗缺乏信心。护士应尽量体贴,关心患者,多给予安慰,开导和鼓励,并介绍一些功能恢复较好的病例,激发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 根据病情安排一些适宜的活动,使其身心处于最佳状态。 6、安全护理床栏加护,加强巡视、床头警示牌标识、环境适宜。 7、健康教育告知患者保持大便通畅,多食富含纤维素,维生素的食物,排便困难时使 用开塞露等简易通便法协助排便,切忌用力。坚持正确服用降压药,不可骤停和自行更换,戒除烟酒,勿过度劳累,避免强烈的精神刺激。

骨科诊疗常规

创伤外科、骨科专业诊疗指南 目录 一、锁骨骨折.。。、、。、。。.。、.、.。。。。..、。。、。、。、.。.。、。。。 2 二、肱骨骨折。、.、、。。.、、、。。、、.。.。。、。。。、、、。、、。。、、。。。 4 三、尺桡骨骨折.。。。..、..、。...。。、.。。.。。、、、、.。、。、。、10 四、股骨颈骨折。。、、.。.、。.、、、、、。.。.、、、、、。.、。。....、13 五、股骨骨折。。、、..、。。.、.、、。..。、、。.、。、。。.。.、、、、。。16 六、胫腓骨干骨折、.。、、.、。.、、。。、、。。、..、、。、。、.。。。.、20 七、踝部骨折。、、。.、。。.、、、、、.、。、.。、.。、.、、。.。。。、.。、23 八、跟骨骨折、.。..。.、.、、.。、。、....。、、.。。。、。。。、、。.、25 九、肩关节脱位.。、。.、.、、。。..、、、...。、、...。...。。.、、28 十、髋关节脱位.、。、。、。.。。、。.、、、.、、、。。。。.。。、、、、.。。30 十一、颈椎病、。、.。.。、、、、、.。。。。、、。、。。、。。、.、。、、。. 32 十二、腰椎间盘突出症。、。。、、。、、。....、、、、、.。。。.。、.。35 十三、骨性关节炎。。、。、.、。.。、。、、。.。、...、.。。。.、.。、. 39

十四、骨软骨瘤。。、、、。、、.、。、。、、。。。。。。...、。。、、.、。.、41 十五、小儿肱骨髁上骨折.、、。.、。.、、。。、。..、、、。、.。、、、43 十六、小儿股骨干骨折。、..、、。.、..。、.。、。、。、。....。。、45 十七、小儿胫腓骨骨折。、..。。、。。、、、。。、。、.。、、.。..、.。47 一、锁骨骨折 【病史采集】 1. 及时完成病史得采集,24小时内完成病历。 2、内容应包括受伤得时间、机制、部位及伤后处理得经过、 【检查】 1。接诊后必须及时完成体格检查。 2、尤其注意就是否合并血气胸;锐利伤还应注意臂丛神经损伤及锁骨下血管得损伤、 3、应摄锁骨X线片,如果体检怀疑胸腔损伤,应摄胸部X线片以利确诊。必要时行CT、MRI检查。 4、入院行三大常规、血型RH血型、凝血四项、生化全系、心电图、B超等,拟手术得病人有必要时行风湿三项、有高血压、心脏病史者行心脏彩超与心肌酶谱检查等。 【诊断】 1. 有明确得外伤史。 2。伤处出现疼痛、肿胀、皮下瘀斑,有时局部隆起,伤侧肩及上臂拒动;局部压痛,有得可能触及到骨折端,可能触及骨擦感。由伤侧肩向锁骨方向纵向叩击痛阳性。 3、锁骨X线片可显示锁骨骨折及其移位情况。 【治疗原则】 1. 手法复位:锁骨固定带或横“8”字石膏固定4周。无移位或青枝骨折可直接用上法固定3周后拍摄X线片,骨折愈合可去除外固定。

胃脘痛的中医护理常规(仅供参考)

胃脘痛的中医护理常规 因胃气郁滞,气血不畅所致。以上腹部近心窝处经常发生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病位在胃,涉及肝,脾。急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等可参照本病护理。 一护理评估 1腹痛的部位,性质,时间,程度,疼痛有无规律性及饮食的关系。2饮食,生活习惯及既往史。 3心理社会状况。 4辩证:寒邪客胃证,饮食停滞证,肝气犯胃证,肝胃郁热证,瘀血停胃证,胃阴亏虚证,脾胃虚寒证。 二护理要点 1一般护理 (1)按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胃痛持续不已,疼痛较剧烈,或呕血,黑便者,应卧床休息,缓解后可下床活动。 2病情观察,做好记录 (1)密切观察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时间,诱发因素,及与寒热,饮食关系。 (2)注意呕吐物和大便的颜色,性状。 (3)胃痛突然加剧,或伴呕吐,寒热,或全腹硬满而疼痛拒按时,

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4)出现呕血或黑便,面色苍白,冷汗时出,四肢厥冷,烦躁不安,血压下降时,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3给药护理 (1)中药汤剂一般宜温服。 (2)脾胃虚寒者或寒凝气滞者,中药汤剂宜热服。 4饮食护理 (1)饮食以质软,少渣,易消化,少量,多餐为原则。 (2)戒烟酒,浓茶,咖啡。忌辛辣,肥甘之品。 5情志护理 帮助患者消除紧张,恐惧等不良情绪的影响,使其保持乐观情绪。 6临证(症)施护 (1)食滞胃痛着,暂时禁食:缓解后逐渐给予全流食或半流食。(2)胃痛发作可遵医嘱用针刺止痛。 (3)虚寒性胃痛着,遵医嘱热敷或药熨胃脘痛,或艾灸,或中药膏贴敷。 (4)呕血,黑便者按血证护理常规进行。 7 健康指导 (1)禁烟,酒,浓茶,咖啡等刺激性食物,了解患者饮食习惯,必要时推荐食谱,改善原有饮食。 (2)生活有规律,劳逸结合,保证睡眠,保持乐观情绪。

普外科常见疾病诊疗常规

临床疾病诊疗规范及诊疗技术操作规程 普二科 2015-4

目录 第一篇临床疾病诊疗规范….. 第一章胃、十二指肠疾病….. 第一节胃、十二指肠溃疡…… …… 第二篇临床诊疗技术操作规程 第一节腹腔穿刺术 ….. 第一篇临床疾病诊疗规范 第一章胃、十二指肠疾病 第一节胃、十二指肠溃疡 【概述】 胃十二指肠溃疡是极为常见的疾病,是位于胃十二指肠壁的局限性圆形或椭圆形的缺损。患者有周期性上腹部疼痛、返酸、嗳气等症状。本病易反复发作,呈慢性进程。对“内科治疗无效”、出血、穿孔和幽门梗阻患者多施行胃大部切除术。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治疗使抑酸治疗后溃疡痊愈,一年后溃疡复发从未治疗HP感染的40%降至5%。 【临床表现】 1.反复上腹部疼痛,疼痛性质多为钝痛或烧灼痛,伴饱胀、嗳气、食欲减退; 2.胃溃疡疼痛节律性不明显,多在进餐后1/2~1小时开始疼痛,持续约1~2小时或更长时间,进食疼痛不缓解; 3.十二指肠溃疡疼痛具有明显节律性,表现为餐后延迟痛(餐后3~4小时发作),饥饿痛和夜间痛,常伴有反酸,进食疼痛缓解; 4.并发出血、穿孔、梗阻及癌变时可有相应的症状。 【主要检查】 (一) 体格检查:

1.全身营养状况,左锁骨上淋巴结是否肿大; 2.注意有无胃蠕动波和胃震水音; 3.胃溃疡压痛点在剑突下略偏左,范围较广;十二指肠溃疡压痛点在剑突下略偏右,范围局限; 4.上腹部是否可触及肿块。 (二) 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出凝血时间、血型、尿常规,大便常规及潜血;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 3.必要时作胃液分析或血清胃泌素测定。 (三)器械检查: 1.胃镜加取活组织病理检查,幽门螺杆菌检查; 2.X线钡餐检查; 3.手术前常规作肝胆B超、胸部平片和心电图检查。 【诊断要点】 (一)根据病史和体征; (二)胃镜检查发现粘膜溃疡; 【鉴别诊断】 1.慢性胃炎、慢性十二指肠炎; 2.胃肿瘤; 3.胃或十二指肠憩室; 4.胃下垂; 5.胃泌素瘤; 6.慢性胆囊炎胆石症。 【治疗要点】 (一)非手术治疗: (1)抑酸药物; (2)胃粘膜保护剂; (3)抗幽门螺杆菌。 (二)手术治疗:

中医内科常见病护理常规分析

------------------------------------------------------------精品文档-------------------------------------------------------- 一般护理常规 一、病室环境 1.病室环境清洁、舒适、安静,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2.根据病种、病情、性别、安排病室、护送患者到指定床位休息。 二、入院介绍 1.介绍主管医师、护士,并通知医师。 2.介绍病区环境及设施的使用方法。 3.介绍作息时间及相关制度。 三、生命体征监测,做好护理记录 1.测量入院时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体重,并记录。 2.新入院患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3次,连续三天。 3.体温在37.5°C-38°C之间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三次,连续三天。 4.体温大于38.5°C以上者每日四次,体温正常后连续三天。 5.体温39°C以上者,给予物理降温,或遵医嘱执行。 6.体温正常3日后,常规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2次或遵医嘱执行。 7.危重患者生命体征监测,常规每4小时测量一次,其中体温至少每日测量4次或遵医嘱执行。 四、每日记录大便次数一次。 五、每周测量体重、血压各1次或遵医嘱执行。 六、协助医师完成各项检查。 七、遵医嘱执行分级护理。 八、定时巡视病房,做好护理记录。 1.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神志、瞳孔、舌脉、二便等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并配合治疗。 2.注意观察分泌物、排泄物、治疗效果及药物的不良反应等,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 3.及时了解患者在生活起居、饮食、睡眠和情志等方面的问题,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 九、加强情志护理,疏导不良心理,使其安心治疗。 十、根据病情,对患者或家属进行相关健康指导,使之对疾病、治疗、护理等知识有一定了解。积极配合治疗。 十一、给药的护理,根据病情指导服药的时间、温度和方法,注意观察服药后的效果及反应,并向患者做好药物相关知识的宣教。 十二、遵医嘱给予饮食护理、指导饮食宜忌。 十三、预防院内交叉感染 1.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2.做好病床单位的终末消毒处理。 十四、做好出院指导,并征求意见。

消化内科常见疾病诊疗常规.pdf

消化内科常见疾病诊疗常规 消化道出血 消化道出血是内科常见的急重症之一,完整的诊断应包括出血的部位、出 血量及病因。 【出血部位及病因的诊断】 常将消化道出血以Treitz韧带为界分为上消化道出血和下消化道出血。 1.小量出血与胃液混合,为咖啡色呕吐物;大量则呕吐鲜血,同时伴暗红色 或柏油便。(注意与咯血及服中药鉴别) 2.根据便血判断出血部位,柏油便为上消化道出血或高位小肠出血,暗红常 为低位小肠或右半结肠出血,鲜红色血便常为左半结肠出血,与大便不混或排 便后滴血常为直肠或肛门出血。(注意大便色泽与出血速度及肠蠕动有关)上 消化道出血的常见原因有: 消化必溃疡、急性胃粘膜损害、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胃癌、贲门粘膜撕裂 征等。 下消化道出血的主要病因: 结肠癌、息肉、血管病。粘膜下肿物、Crohn病、溃疡性结肠炎、白塞病、缺血性肠病、淋巴瘤、放射性肠炎。 【出血量的判断】 1.消化道出血量微量――便潜血阳性,黑便――50-70ml,柏油 便――200ml,呕血――250-300ml 2.全身情况头晕、口渴、心慌等,出血量约>400ml出现周围循环衰竭,出血量>1000-1500ml称上消化道大出血。 3.24h后Hb下降1g约失血400ml。 【活动性出血的判断】

持续呕血或便血,积极补液输血后生命指征不稳定,Hb继续下降,肠鸣音亢进。 【诊疗流程】 一、上消化道大出血的诊疗流程 强调行急诊胃镜检查(发病24h内行胃镜检查)山同时行镜下治疗,活动出血而内镜检查阴性者行选择性血管造影。 1.一般急救措施积极补充血容量、输血。 2."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治疗 (1)药物: 垂体后叶素 0."3- 0."4U╱min持续静滴,可同时静滴硝酸甘油,止血后垂体后叶素 0."1- 0."2U╱min维持3-6d;生长抑素(包括施他宁)250ug静注后250ug╱h 维持72;奥曲肽100ug静注后25ug╱h维持72h。 (2)生命体征平稳时可行急诊内镜下止血。 (3)视肝功情况选择急诊手术。 (4)必要时使用三腔二囊管压迫。 3.非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治疗 (1)下鼻胃管;灌注止血药。 (2)药物:H2R A、PPI、立止血。

最新中医护理常规.pdf

《常见病护理常规》 目录 1、内科一般护理常规 2、中风病的护理常规 3、痿症病的护理常规 4、头痛病的护理常规 5、痫证病的护理常规 6、颤证病的护理常规 7、面瘫病的护理常规 8、眩晕病的护理常规 9、神昏护理常规 10、褥疮护理常规

内科一般护理常规 1、病室环境保持整洁、舒适、安静、安全。根据病证性质适当调节温湿度。 2、根据病种、病情安排病床。适时向患者(及陪送家属)介绍病区环境及设施的使用方 法,介绍作息时间、探视及相关制度,介绍科主任、护士长,主管医师、责任护士。 3、即刻测量入院时体重、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询问有无过敏史,记录在三测单 上,并通知医师。 4、一般患者测体温、脉搏、呼吸、每日1次,若体温37.5℃(含37.5℃)以上者,改为 每日4次,体温39℃(含39℃)以上者改为每4小时1次,病危、病重患者测体温、脉搏、呼吸每4小时一次。或遵医嘱执行。每日记录二便次数1次,每周测体重及血压1次,或遵医嘱执行,并记录在三测单上。 5、专业护士根据首诊记录,作有关的健康、卫生宣教,使之对疾病、治疗、护理和保健知 识有一定了解,以积极配合。 6、需书写护理病历者,及时了解病情,准确、按时完成各项记录。 7、按医嘱执行分级护理。 8、24小时留取三大常规(血、尿、便)标本送检。 9、凡做各种辅助检查,一般病人由护工护送,病危、病重病人由医护人员共同护送到相关 科室检查。 10、重危患者按医嘱须行特别护理者,应制定护理计划,认真实施,做好特护记录,并床 头交接班。 11、经常巡视,及时了解、发现患者在生活起居、饮食、睡眠和情志等方面的护理问题, 及时实施相应护理措施。 12、严密观察患者的神志、面色、生命体征,舌脉象等变化。若发现病情突变,可先行应 急处理,及时报告医师,并积极配合抢救。 13、按医嘱给予饮食,掌握饮食宜忌,并指导患者执行。 14、按医嘱准确给药,做到发药到口,注意观察服药后的效果与反应。并向患者做好与药 物有关知识的宣教,以取得配合。 15、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预防院内交叉感染。做好病床单位的终末消毒处理。 16、做好卫生宣教和出院健康指导,并征求意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