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性疾病诊断标准

放射性疾病诊断标准
放射性疾病诊断标准

放射性疾病诊断标准

GBZ235-2011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

卫生部发布《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卫通〔2011〕2号)GBZT 234-2010核事故场内医学应急响应程序

GBZ100-2010外照射放射性骨损伤诊断

GBT 16148-2009 放射性核素摄入量及内照射剂量估算规范

GBZT217-2009:急性放射病护理规范

GBZT216-2009:人体体表放射性核素污染处理规范

GBZ219-2009:放射性皮肤癌诊断标准

GBZ215-2009:过量照射人员医学检查与处理原则

GBZ97-2009:放射性肿瘤病因判断标准

GBZT191-2007:放射性疾病诊断名词术语

GBZ190-2007:放射性食管疾病诊断标准

GBZ103-2007:放烧复合伤诊断标准

GBZ102-2007:放冲复合伤诊断标准

GBZT172-2006:牙釉质电子顺磁共振剂量重建方法

GBZT171-2006:核事故场内医学应急计划与准备

GBZT170-2006:核事故场外医学应急计划与准备

GBZ169-2006: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诊断程序和要求

GBZT164-2004:核电厂操纵员的健康标准和医学监督规定

GBZT163-2004:外照射急性放射病的远期效应医学随访规范

辐射损伤医学处理规范

GBZT156-2002:职业性放射性疾病报告格式及内容

GBZ112-2002: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诊断标准(总则)

GBZ111-2002:放射性直肠炎诊断标准

GBZ110-2002:急性放射性肺炎诊断标准

GBZ109-2002:放射性膀胱疾病诊断标准

GBZ108-2002:急性铀中毒诊断标准

GBZ107-2002:放射性性腺疾病诊断标准

GBZ106-2002:放射性皮肤疾病诊断标准

GBZ105-2002:外照射慢性放射病诊断标准

GBZ104-2002:外照射急性放射病诊断标准

GBZ101-2002:放射性甲状腺疾病诊断标准

GBZ99-2002:外照射亚急性放射病诊断标准

GBZ98-2002:放射工作人员健康标准

GBZ96-2002:内照射放射病诊断标准

GBZ95-2002:放射性白内障诊断标准

WST204-2001:用稳定性染色体畸变估算职业受照者剂量的方法GBT18199-2000:外照射事故受照人员的医学处理和治疗方案GBT18198-2000:矿工氡子体个人累积暴露量估算规范

GBT18197-2000:放射性核素内污染人员医学处理规范

GB18196-2000:过量受照人员的医学检查规范

WST188-1999:X、γ射线和中子所致皮肤损伤的剂量估算规范WST187-1999:淋巴细胞微核估算受照剂量方法

WST186-1999:人体体表放射性核素污染去污处理规范

WST117-1999:X、γ、β射线和电子束所致眼晶体剂量估算规范GBT16149-1995:外照射慢性放射病剂量估算规范

GBT12715-91:染色体畸变分析估计生物剂量

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

一.精神疾病相关概念 精神疾病(或称精神障碍,mental disorders):在各种生物学,心理学以及社会环境因素影响下,大脑功能失调,导致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等精神活动出现不同程度障碍为临床表现的疾病。包括传统概念中的精神病、神经症、人格障碍与精神发育迟滞。 二、精神疾病的病因学 生物医学的基本假设之一是还原论,即认为所有疾病均可线性地还原到某一病因或发病机制。在这一观点指导下,人们将那些“有明确病因的”,“有组织形态改变或明确发病机制的”疾病归于器质性疾病,而将那些未能找到肯定的病因和形态学改变的一类疾病归于功能性疾病。然而,新的医学模式认为人类不但是生物学的人,同时还是心理的人和社会的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兴起,使人们认识到包括功能性疾病和器质性疾病在内的任何疾病的发生都可能是生物,心理和社会环境中某一因素为主的多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 (一)生物因素 1.遗传因素:一般认为,功能性疾病患者遗传到的是亲代的易感素质,不但包括同种疾病的易患趋向,也包括病理心理和生理素质。 2.理化生物性因素 全身性的特别是累及中枢神经的感染,中毒,外伤,癌瘤,缺氧,代谢障碍与内分泌疾病,营养缺乏,血管与变性疾病等,以及高温中暑,放射线损伤均可直接或间接损害人脑的正常结构与功能,引起精神障碍。例: 梅毒螺旋体如进入脑内可致神经梅毒→神经系统退行性变,如痴呆、精神病性症状及麻痹。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进入脑内→产生进行性的认知行为损害。 3.素质因素 (1)心理素质:是气质和在其背景上形成的性格,其本身不是致病因素,但不良或易感的心理素质,在有 害的外界致病因素冲击下,易于出现精神障碍。例:表演型性格的人容易罹患癔症,具有强迫性格的人容易罹患强迫症,分裂样人格障碍者易患精神分裂症。 (2)生理素质 4.机体的功能状态 本身不是发病原因,但不良的功能状态可能诱使疾病发生。 儿童神经症,青年期的癔症,经前期紧张与月经周期性精神障碍,产褥期精神障碍,更年期神经症与精神障碍,老年期精神障碍等的发生,与不同性别,年龄的特殊功能状态密切相关。 (二)心理社会因素 1.心理因素:指个性,认知与价值系统,情感态度,行为方式以及社会支持等在疾病过程中的作用。 2.社会因素:指政治与社会制度,经济状况,社会生活条件,医疗水平等在疾病过程中的作用。 常见与健康有关心理社会因素是外在的生活事件和内在的需要受挫与动机冲突。 三.精神疾病的分类(郝伟.精神病学。2001) (一)概述 必要性:大多数精神疾病的发生尚未找到明确的主要原因,其中既有遗传与素质因素作为远因或素质性因素,又有生物性或社会,心理因素作为近因或促发因素,以及当时削弱了的功能状态或诱发因素。这是由大脑本身的复杂性和外界环境的复杂性两方面决定的。这决定了精神疾病分类

美国《精神疾病诊断和统计手册第四版》自闭症诊断标准

美国《精神疾病诊断和统计手册第四版》自闭症诊断标准美国“精神疾病诊断和统计手册第四版”(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 Fourth Edition)的自闭症诊断标准简介如下:自闭症的诊断标准 A、下面(1)、(2)、(3)三个大项中,共符合6小项(或更多)。其中(1)大项中至少占 2 小项,(2)和(3)中至少各占 1 小项: (1)在社会性交互方面存在本质性的缺损,至少表现出下面 4 项中的 2 项: ①在运用多种非语言行为来调控与他人之间的交互行为方面,存在明显的缺损。这些非语言行为,包括:眼神对视、脸部表情、肢体语言和手势 ②没有发展出和正常儿童发展水平相应的同龄伙伴关系 ③缺少自发地和他人之间寻求分享快乐、兴趣或成就的行为(比如,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不会展示给别人看;不会携带;不会指给别人看) ④缺少社会性或情感的交互行为(比如,不会活跃地参加简单的社会性游戏;喜欢独自活动;或者即使活动中涉及他人,也是把他人作为工具或者寻求“机械的”帮助) (2)在交流方面存在本质性的缺损,至少表现为如下 4 项中的 1 项: ①在口语方面存在发展延迟,或者没有语言(同时,不会试图采用其他交流方式来弥补,比如手势或者模仿) ②对于有足够语言能力的个例,不能主动发起或维持与他人的对话 ③存在刻板、重复的语言使用现象,或者存在异常的语言

④缺少和正常孩子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多样化的假想性游戏,或者社会装扮性游戏 (3)存在局限性的、重复而刻板的行为、兴趣和活动,至少表现出如下 2 项: ①沉湎于一种或多种局限的、刻板老套的兴趣中,且在强度和专注程度上都是异乎寻常的 ②明显僵化地遵循某些特定的、没有实际功能意义的常规性行为或仪式性行为 ③存在重复、刻板的肢体怪癖行为(比如,手或手指的拍打、扭曲;复杂的全身肢体动作) ④对物体的部件有持久的沉迷 B、 3岁之前,在如下至少一个领域中表现出发展迟缓或者功能异常: ①社会性交往 ②正常用于社会性交流的语言 ③象征性或想象性游戏 C、这种异常无法更好地用Rett's(雷氏)障碍症或儿童瓦解性障碍症来解释。

精神病诊断标准

六种重性精神疾病诊断标准 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是一组病因未明的精神疾病,临床表现为知觉、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面及精神活动的不协调,一般意识清晰,智能尚好,部分患者可出现认知功能损害,多起病于青壮年,缓慢起病,自然病程多迁延,呈反复加重或恶化,但部分患者可保持痊愈或基本痊愈状态。 I、CCMD---Ⅲ诊断标准:至少有下列2项,并非继发于意识障碍、智能障碍、情感高涨或低落,单纯型分裂症另有规定: 一、症状标准: 1、反复出现的言语行幻听; 2、明显的思维松弛、思维破裂、言语不连贯或思维内容贫乏; 3、思维被插入、被撤走、被播散、思维中断,或强制性思维; 4、被动、被控制、或被洞悉体验; 5、原发性妄想(包括妄想知觉,妄想回忆,妄想心境,妄想悟性)或其他荒谬的妄想; 6、思维逻辑倒错、病理性象征性思维,或语词新作,诡辩症; 7、情感倒错,或明显的情感淡漠; 8、紧张综合征、怪异行为,或愚蠢行为; 9、明显的意志减退或缺乏。 二、严重程度标准:自知力障碍,并有社会功能严重受损或无法

进行有效交谈。 三、病程标准: 1、符合症状和严重程度标准至少已持续一个月,单纯型另有规定。 2、若同时符合分裂症和心境障碍的症状标准时,当情感症状减轻到不能满足情感性精神障碍症状标准时,分裂症状需继续满足分裂症的症状标准至少2周以上,方可诊断为分裂症。 四、排除标准: 排除器质性精神障碍,及精神活性物质和非成瘾物质所致的精神障碍。尚未缓解的分裂症病人,若又本项中前述两类疾病,应并列诊断。 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 双相情感障碍是以明显而持久的心境高涨或低落为主的一组精神障碍,并有相应的思维和行为改变。可有精神病性症状,如幻觉、妄想。大多数病人有反复发作的倾向,每次发作多可缓解,部分可有残留症状或转为慢性。主要分为躁狂发作、抑郁发作、双向情感障碍。 A、临床分型: 1、躁狂发作:以心境高涨为主,与其处境不相称,可以从高 兴愉快到欣喜若狂,某些病人仅以易激惹为主。病情轻者 社会功能无损害或仅有轻度损害,严重者可出现幻觉、妄 想等精神病性症状。 一、躁狂发作诊断标准:

精神病学习题集-精神障碍的分类与诊断标准

精神病学习题集-精神障碍的分类与诊断标准 一、目的及要求 1.掌握精神障碍分类和诊断标准的基本概念。 2.了解精神障碍分类和诊断标准制定的意义。 3.了解国际精神障碍分类系统及美国现行的精神障碍分类系统。 4.了解我国目前所用的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 二、各节应了解和掌握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基本概念 1.掌握精神障碍分类和诊断标准的基本概念。 2.了解精神障碍分类和诊断标准制定的意义,熟悉诊断标准中的主要指标。 第二节常用的精神障碍分类系统 1.了解国际精神障碍分类系统。 2.了解美国现行的精神障碍分类系统。 3.了解我国目前所用的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了解CCMD-3的主要分类类别。 三、练习题 (一)选择题 【A型题】 1.关于制定诊断标准的主要目的,下列说法哪项不对 A.提高诊断一致性 B.便于医师或研究者之间的相互交流 C.能为不同理论学派的医师和研究者所接受 D.便于科研的病例选择

E.便于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精神医学模式 2.有关等级诊断叙述,以下哪项不对 A.按疾病症状严重性成金字塔排列 B.如果病人既有分裂症状又有神经症症状,可以同时诊断 C.器质性精神障碍位于最顶端 D.如果既满足滥用,又满足依赖的标准,应诊断依赖 E.如果情感障碍与人格障碍并存,应首先诊断情感障碍 3.有关多轴诊断,错误的论述是 A.采用不同层面或纬度来进行诊断的一种诊断方式 B.由瑞士精神病学家Essen-Moller于1947年首先提出 C.可减少由于持不同病因学概念的医师间的诊断不一致和增加诊断的信息量 D.在DSM系统是五轴诊断,但以轴Ⅰ和Ⅱ为主 E.CCMD-3也是五轴诊断 4.对神经症的分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同目前的DSM-Ⅳ和ICD-10一样,CCMD-3也取消了神经症这一疾病类别B.DSM-Ⅲ系统仍保留神经衰弱这一疾病类别 C.在CCMD-2-R中抑郁症候群被分为重症抑郁和抑郁性神经症,分别隶属于不同的疾病类别;而在CCMD-3中则进一步向ICD系统靠拢而进行了相应的更改D.在DSM和ICD中,仍然保留了癔症这一疾病类别 E.CCMD-3中仍保留了抑郁性神经症的诊断名称 5.首次取消了精神病与神经症的严格划分,取消了神经衰弱的诊断类别,肢解了神经症的诊断标准是 A.DSM-Ⅲ B.RDC C.DSM-Ⅳ D.ICD E.CCMD-3 6.关于对精神疾病进行分类的意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有利于彼此间进行交流 B.有利于对精神障碍进行合理的治疗和预防 C.有利于认识疾病的规律,预测疾病的转归

2019-2020年中图版生物选修2 生物科学与社会第三单元 生物科学与人类健康第一章 疾病的现代诊断与治疗技术

2019-2020年中图版生物选修2 生物科学与社会第三单元生物科学与人类健康第一章疾病的现代诊断与治疗技术习题精选七十二 第1题【单选题】 2000年,一背上长着“人耳”的裸鼠与众人见面,这只裸鼠其实是一只切去脾脏的裸鼠,它背上的“人耳”以一种高分子化学材料聚羟基乙酸作为模型支架。培植“人耳鼠”的生物工程技术是( ) A、细胞与组织培养 B、细胞融合 C、动物胚胎移植 D、细胞核移植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人类 B 型血友病属于伴X 隐性遗传病,因为血液中缺少凝血因子Ⅸ导致凝血异常。下列关于对患者进行基因治疗的设计,正确的是( ) A、逆转录病毒的核酸可直接用作载体 B、需将凝血因子Ⅸ和载体连接起来 C、必须把目的基因插入到X 染色体 D、需选择患者自身细胞作为受体细胞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基因治疗是指( ) A、把健康的外源基因导入有基因缺陷的细胞中。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B、对有缺陷的细胞进行修复,从而使其恢复正常,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C、运用人工诱变的方法,使有基因缺陷的细胞发生基因突变回复正常 D、运用基因工程技术,把有缺陷的基因切除,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基因治疗是指( ) A、用专一性强的单克隆抗体消灭有基因缺陷的细胞 B、把健康的外源基因导入到有基因缺陷的细胞中 C、运用人工诱变,使缺陷基因突变为正常基因 D、将限制酶注入细胞,把细胞中有缺陷的基因切除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在医疗实践中,器官移植是拯救某些患者的重要方法。但是无血缘关系的供体器官移植后往往很难成活,具有血缘关系的供体器官移植后成活的概率较大。从分子生物学水平看,其原因是( ) A、无血缘关系的个体之间同一类蛋白质分子的氨基酸数量完全不同 B、有血缘关系的个体之间同一类蛋白质分子的氨基酸种类、排序完全相同 C、无血缘关系的个体之间同一类蛋白质分子的大小、空间结构完全不同 D、有血缘关系的个体之间同一类蛋白质分子相差很小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医生给一位肾功能衰竭病人移植了一个健康的肾脏。尽管医生的手术做得很成功,但几周后,这个移植的肾仍然坏死了,这是人体免疫反应造成的。这个免疫反应中,移植的肾属于( ) A、病原体 B、吞噬体 C、抗体 D、抗原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人体器官的移植不易成活,根据现代免疫学分析,移植器官的组织细胞相当于( ) A、淋巴细胞

生物技术与安全

从基因到药 在21世纪的第一年,科学家们完成了人类基因的测序。这一成就对生物技术产业发展影响将是难以估量的。在探索人类基因的奥秘过程,发现一些新的药物,成为生物技术关注的热点。 2001年5月,FDA批准诺华公司开发的Gleevec上市,这是一种治疗慢性白血病的良药。这是依据癌细胞活动机理而设计开发的第一种抗癌新药。传统抗癌药在治疗过程中,同时会影响到正常细胞,对病人产生很大的副作用,而Gleevec仅杀灭基因变异的癌细胞。最新研究表明,Gleevec对血液癌症和肿瘤都有效,它可能成为一种广谱的抗癌新药。 治疗癌症的另外一类生物技术药是单克隆抗体。这类抗体的目标是与癌细胞有关一些特定分子。自1980年以来,单克隆抗体魔术般的效果引起众多医药公司的关注。经过十多年的研究,单克隆抗体作为抗癌新药初步得以实现。目前,很多药厂正在开发单克隆抗体,其应用从抗癌扩展到其它疾病治疗方面,到2000年,FDA批准了9个单克隆抗体,另外60多个产品正在进行临床试验。 在抗癌方面,单克隆抗体的作用如同人体自身免疫系统,但大多数情况下,人体自身免疫系统不会将癌细胞作为有害细胞而进行阻止,使癌细胞在体内繁殖,危害人体生命。 单克隆抗体的作用是瞄准癌细胞,将癌细胞消灭或启动体内免疫系统对癌细胞进行攻击。单克隆抗体也可成为一种“聪明炸弹”,携带放射性或化学介质,选择癌细胞进行攻击。 1997年FDA批准第一个单克隆抗体Rituxin,用于治疗非何杰金氏淋巴癌,199 8年另一种单克隆抗体Herceptin上市,用于治疗乳腺癌。 Herceptin由美国基因技术公司研制,该公司成立于1976年,是最早成立的生物制药公司。美国基因技术公司是全球十大生物技术公司之一,有十个基于蛋白质的生物医药产品上市,正在开发的产品有20多个,主要是癌症、心血管和免疫系统疾病的治疗药。该公司有从业人员5000多人。人类基因公司成立于1992年,是生物技术产业领域首家开发人类基因的公司。该公司首先研究探索人类基因与疾病的关系,目标是发现与疾病有关的基因,开发相关的治疗药物。该公司现有8个产品正在进行临床试验。 其它的生物医药产品有基因治疗法、干细胞和疫苗等。随着人们对人体生物学认识的进一步深入,药物发现变得更加复杂。生物技术和制药业不得不依靠更先进、复杂的工具来开发新药。历史上,Agilent一直是医药测试设备的主要生产厂,该公司与世界十大制药公司有着十分密切的商业往来。今天,Agilent也能提供新的科学仪器,用于疾病诊断和新药研究。 工业与环境生物技术

疾病诊断证明书范文

疾病诊断证明书范文 篇一:门诊疾病诊断证明书 门诊号:0051755871 姓名:李杨性别:女年龄:38岁 单位:职别:不详诊断:诊断: 腰外伤 建议:建议复查cT片,建议平卧休息半个月休假:15天治疗经过:对症治疗 医生:杜长权20XX年1月15日 篇二:疾病证明书模板 疾病诊断证明书 姓名 医保证号主要病史及治疗经过诊断部门意见县医保专委会意见性别年龄 人员类别单位名称医师签字:年月日医师签字:年月日(章)年月日县医保中心审批意见审核签字:年月日负责人签字:年月日注:⒈此表由基本医疗保险特殊疾病诊断机构相应专科副主任以上的医师填写。⒉“主 要病史及治疗经过”应简要记录病史、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结果和治疗经过。

⒊“诊断部门意见”一栏要明确疾病的名称、分期、分型及并发症诊断书。篇二:诊断 证明书模板住院诊断证明书东营 合德医院篇三:病情证明书及存根模板病情证明书存根姓名经我院性别科诊断:年龄职业病情证明书姓名经我院性 别科诊断:年龄职业第诊治情况及建议:诊治情况及建议:号经治医师:****卫生院年 月日经治医师:****卫生院年月日 篇四:xx医院疾病诊断证明书模板xx医院疾病诊断证明书存根姓名性别年龄门诊或住院号:地址或单位:电话:病情摘要:诊断: 医嘱及建议: 医师签名:年月日注:1、未盖本医院医疗章无效。2、医院章盖在医生签名处及骑缝章方有效3、涂改无 效。4、只作当时疾病证明。5、医师签名处应有执业医师审核签名xx医院疾病诊断证明书姓名性别年龄门诊或住院号:地址或单位:电话:病情摘要:诊断: 医师签名:年月日注:1、未盖本医院医疗章无效。2、医院章盖在医生签名处及盖骑缝章方有效3、涂改 无效。4、只作当时疾病证明。篇五:疾病证明书20XXxx镇卫生院xx镇卫生院疾病诊断证明书存根疾病诊断证明书 2、涂改无效;2 3、 只作疾病证明,不得作其它证明使用;34、疾病诊断

生物技术在医药领域的应用

生物技术在医药领域的应用李嘉谊 药科学院药物制剂(天然药物制剂)111 1103514120 摘要:医药卫生领域是现代生物技术最先登上的舞台,也是目前用得最广泛、成效最显著、发展最迅速、潜力也是最大的一个领域。据统计,目前人类60%以上的生物技术成果集中应用于医药卫生方面。这是因为生物技术可以在许多方面改进医药的生产、开发新的药品资源、改善医疗手段,从而提高整个医疗水平。所以,生物技术是提高生命质量、延长人类寿命的主要技术手段。目前,生物技术在医药领域的应用主要集中于疾病的预防、诊断与治疗。另外,医药微生物生物技术、生物技术药物与生物技术药物制剂等新技术的发展也保护人类健康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关键词:生物技术,医药卫生,医药微生物生物技术,生物技术药物,生物技术药物制剂 1 生物技术与疾病诊断 现代生物技术的开发应用,为医疗卫生领域提供了崭新的诊断检测技术。人们对疾病,尤其是传染病的诊断中,很重要的一点事尽早检测出感染性因子的种类,然后再针对此问题制定适当的治疗方法。但传统的传染病诊断技术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需根据病人的临床症状或者是对病原体进行分离培养检测才能够作出判断。因此,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发展快速、灵敏、操作简便的新的诊断技术,在疾病防治上具有积极的意义。 单克隆抗体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1.1.1 鉴定微生物病原体 传染病病原体的检测是免疫血清学检测中最重要的领域,目前重要的常见人类和动物的传染病病原体的单克隆抗体大多数已开发成为商品,如:肝炎病毒、乙肝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沙眼衣原体、登革热病毒、肠道病毒、T细胞病毒、流感病毒、白血病病毒、肺炎支原体、沙门氏菌、链球菌等的单克隆抗体。 上述针对病原体抗原的单克隆抗体,主要用于检出和鉴定特异性病原体。常用的检测方法有美联免疫吸附法、免疫斑点法、免疫金标记法、直接凝集法等,其中酶联免疫吸附法应用最多,在临床诊断中,酶联免疫吸附法常用的是测定抗体的简介酶联免疫吸附法和测定抗原的双 2.1.2.3 降钙素 降钙素(CT)主要功能是调节钙磷代谢,维持内环境的稳定。目前,基因工程降钙素仍处于临床试验阶段,已研究的表达体系有大肠杆菌、酵母菌、链霉菌等。 基因重组溶血栓药物 溶栓药中除了部分的溶栓药链激酶(SK)和尿激酶(UK)产品仍靠链球菌生产和从人尿提取或从培养的人肾细胞提取外,乙酰化纤溶酶原链激酶复合物(APSAC)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等都已采用基因工程构建的高表达工程菌或工程细胞进行大规模生产了。 基因工程血液代用品 血液代替品是指具有携带氧和扩容功能的溶液,即除了可用于失血的补充和出血性休克的复苏外,在临床上还可用于围手术期血液稀释等。目前正在研制的血液代用品主要包括氟碳化合物、脂质体包封血红蛋白、微囊化血红蛋白和无细胞基质血红蛋白溶液。用基因重组和突变的方法将人的血红蛋白在大肠杆菌中表达,表达的产物具有良好的输氧能力,无明显的毒

疾病诊断证明书范文

疾病诊断证明书范文 开具疾病诊断证明书规定 ? 疾病诊断证明书是临床医生出具给 病人,用以证明其所患疾病的具有法律效力的证明文书,常常作为病休、病退、伤残鉴定、保险索赔等的重要依据 临床医生开具疾病诊断证明书规定 疾病诊断证明书是临床医生出具给病人,用以证明其所患疾病的具有法律效力的证明文书,常常作为病休、病退、伤残鉴定、保险索赔等的重要依据。因此,开具疾病诊断证明书是一件政策性很强的医疗工作,每一位临床医生均应本着实事求是和对国家、单位及个人负责的精神,认真、严肃、科学地做好此项工作。为进一步加强我院疾病诊断书的管理工作,特作如下规定: 一、每位医生都要以科学、严谨、求实的态度,亲自诊察病人,认真开具疾病诊断证明书,每项诊断都应具备科学、客观的诊断依据。 二、一般诊断证明书须由具有执业医师资格的医师签字,由院收费处盖章后方能生效;特殊疾病证明书须由具有执业医师资格的专科医师签字,由医务科盖章后方能生效。开具诊断书的医生应对所作出的诊断负法律责任。

三、病休证明的时限:原则上急诊一般不超过三天,门诊不超过一周,慢性病不超过一个月,特殊情况不超过三个月。 四、诊断证明书的内容应有病历记载,并与门诊病历或出院小结相符。医生不得开具与自己执业范围无关或者与执业类别不相符的诊断证明书。 五、诊断证明书(病休证明)日期应填写就诊当日,且三日内盖章有效 麻阳苗族自治县中医院 疾病诊断证明书 城步苗族自治县中医医院医学诊断证明书管理暂行规定 医学疾病诊断证明是具有一定法律效用的医疗文件,司法鉴定、因病休息、保险索赔等要以诊断证明书作为依据之一。为了加强医院管理,严格规范出具医学疾病诊断证明书,根据我院实际,特对出具医学疾病诊断证明作如下规定:一、医学诊断证明包括疾病诊断、治疗、出生、死亡等证明文件,是重要的法律依据。所有医生都应本着实事求是,认真严肃科学地做好此项工作。出具诊断证明书的医师

精神障碍的分类和诊断标准

精神障碍得分类与诊断标准 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得制定,就是精神病学领域近20年所取得得重大进展之一,它一方面促进了学派间得相互沟通,改善了诊断不一致得问题,有利于临床实践,另一方面在探讨各种精神障碍得病理生理及病理心理机制、心理因素对各种躯体疾病得影响以及新药研制、 临床评估与合理用药等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第一节基本概念 一、精神障碍分类得目得 疾病分类学得目得就是把种类繁多得不同疾病按各自得特点与从属关系,划分为类、种、型,以便归成系统。精神障碍得分类就是将纷繁复杂得精神现象,根据拟定得标准加以分门别类得过程.其意义在于:促进相互交流、合理得治疗与预防及预测疾病得转归。?二、精神障碍分类得基轴?分类就就是按某种规则将事物纳入一种类目系统得方法.疾病分类得基轴有多种,对疾病按病因、病理改变进行诊断与分类,就是医学各科所遵循得基本原则.但在精神医学实践工作中,只有10%左右得精神障碍病例得病因、病理改变比较明确,而90%左右得病例则病因不明。因此精神障碍得诊断与分类,无法全部贯彻病因学分类得原则。目前精神障碍分类得基轴主要就是依据症状表现。但必须指出,这种诊断只能反映疾病当时得状态,若主要症状改变,诊断可能随之改变,而且病因不同但症状相似得不同疾病会得出相同得诊断,但症状学分类有利于目前得对症治疗。?三、精神障碍得诊断标准 由于大部分精神障碍缺乏客观得诊断指标,不同得医师对同一疾病得理解与认识又有差异,导致临床医师对同一病人得诊断一致性差;而诊断不一致使研究结果无法比较与难以解释,这一直就是困扰功能性精神病研究得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制定统一得精神障碍诊断标准意义重大。 诊断标准就是将疾病得症状按照不同得组合,以条理化形式列出得一种标准化条目.诊断标准包括内涵标准与排除标准两个主要部分.内涵标准又包括症状学、病情严重程度、功能损害、病期、特定亚型、病因学等指标,其中症状学指标就是最基本得,又分必备症状与伴随症状。下面以我国目前得精神分裂症得诊断标准为例,说明各种标准得意义. (一) 症状标准:至少有下列2项,并非继发于意识障碍、智能障碍、情感高涨或低落,单纯型分裂症另有规定;?1.反复出现得言语性幻听; 2.明显得思维松弛、思维破裂、言语不连贯,或思维贫乏;?3。思想被插入、被撤走、被播散、思维中断,或强制性思维;?4.被动、被控制或被洞悉体验;?5.原发性妄想(包括妄想知觉,妄想心境)或其它荒谬得妄想;?6。思维逻辑倒错、病理性象征性思维,或语词新作;7。情感倒错,或明显得情感淡漠;?8.紧张综合征、怪异行为,或愚蠢行为;?9.明显得意志减退或缺乏.?(二)严重程度标准:自知力障碍,并有社会功能严重受损,或无法进行有效交谈。(三)病程标准:?1.符合症状标准与严重程度标准至少已持续1个月,单纯型另有规定。 2.若同时符合精神分裂症与心境障碍得症状标准,当情感症状减轻到不能满足心境障碍得症状标准时,分裂症状需继续满足精神分裂症得症状标准至少2周以上,方可诊断为精神分裂症。?(四)排除标准:排除器质性精神障碍及精神活性物质与非成瘾物质所致精神障碍。尚未缓解得精神分裂症病人,若又罹患前述两类疾病,应并列诊断。 四、多轴诊断 所谓多轴诊断就是指采用不同层面或维度来进行疾病诊断得一种诊断方式。1975年Rutter首先提出儿童精神障碍得多轴诊断,Ottessen提出四轴诊断,即症状学、严重程度、病程、病因(躯体得、心理得、多种因素、原因未明)诊断精神障碍.在DSM系统中,从DSM-III开始使用多轴诊断,目前使用得DSM-IV共有5个轴,分别为:?轴I:临床障

DSM-IV美国精神疾病诊断标准

DSM-IV美国精神疾病诊断标准 关于DSM-IV的介绍 美国精神病学会(APA)从1952年起制订《诊断与统计手册:精神障碍》(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后来称之为DSM-Ⅰ。1968年制订了第二版,DSM-Ⅱ。从1974年着手制订而在1980年正式出版的DSM—Ⅲ特别受到重视,因为它有一整套临床工作用的诊断标准,对于美国的、甚至世界各国的精神病学家说来,不论于临床工作、还是科学研究,都有很大帮助。1987年APA又修订出版了DSM-Ⅲ-R.但是,精神医学发展迅速,这也已不能适应需要,所以从1987年起就开始着手DSM-Ⅳ的制订。 在历届主席的支持下,APA组织了一个工作班子DSM-IV制订工作组,主席为Allen Frances,副主席为H.A. Pincus,共有Nancy C. Andreasen与R.L.Spitzcr等27名成员。下设13个起草小组,每组5~12人,各负责起草一个部分。 组长分别是:焦虑性障碍,M.R.Liebowitz; 谵妄、痴呆、及遗忘,G.J.Tucker; 首次诊断于童年期的精神障碍,D.Shaffer与M.Campbell; 进食障碍,B.T.Walsh; 心境障碍,A.J.Rush; 多轴诊断,J.B.W.Williams; 人格障碍,J.Gunderson; 月经前精神障碍,J.H.Gold;

适应性障碍等,R.E.Hales; 精神分裂症,N. C. Andrcasen; 性障碍,C.W. Schmidt; 睡眠障碍,D.J.Kupfer; 物质所致精神障碍,M.A.Schuckit。 每个小组在起草前先广泛复习文献,重新分析已有的资料数据。起草后,将草稿交50 ~100位顾问专家征求意见(包括我国杨德森教授)。同时又征询了60多个有关学会(如美国心理学会、美国护理学会等)的看法;也与WHO的ICD—10制订小组交流意见、APA 又在Hospital and Community Psychiatry杂志上辟专栏进行讨论.然后进行了12次现场测试,共计70余单位参加,涉及6000余病例。2年前,APA出版了一本“DSM-Ⅳ意见选择书”,广泛征求世界各国专家的看法。1993年最后定稿,1994年5月正式出版。 为了提供我国精神卫生上作者学习参考,我们把DSM一Ⅳ主要类别的诊断标准译成中文,作为本刊的增刊,最后还附上“鉴别诊断”(Dicision Tree),供实际临床应用时参考。 在原书序言中,关于什么叫精神障碍,有一段相当详尽精辟的定义,现附译后:“精神障碍是发生于某人的临床上明显的行为或心理症状群或症状类型,伴有当前的痛苦烦恼Distress)(例如,令人痛苦的症状)或功能不良(disability)(即,在某一个或一个以上重要方面的功能缺损),或者伴有明显较多的发生死亡、痛苦、功能不良.或丧失自由的风险。而且,这种症状群或症状类型不是对于某一事件

ICD-10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

ICD-10中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 1、症状标准:具备下述(1)-(4)中的任何一组(如不甚明确常需两个或多个症状)或(5)-(9)至少两组症状群中的十分明确的症状。 1)思维鸣响、思维插入、思维被撤走及思维广播。 2)明确涉及躯体或四肢运动,或特殊思维、行动或感觉的被影响、被控制或被动妄想、妄 想性知觉。 3)对患者的行为进行跟踪性评论,或彼此对患者加以讨论的幻听,或来源于身体某一部分 的其他类型的幻听。 4)与文化不相称且根本不可能的其他类型的持续性妄想,如具有某种宗教或政治身份,或 超人的力量和能力。 5)伴转瞬即逝或未充分形成的无明显情感内容的妄想,或伴有持久的超价观念,或连续数 周或数月每日均出现的任何感官的幻觉。 6)思潮断裂或无关的插入语,导致言语不连贯,或不中肯或语词新作。 7)紧张性行为,如兴奋、摆姿势,或蜡样屈曲、违拗、缄默及木僵。 8)阴性症状,如显著情感淡漠、言语贫乏、情感迟钝或不协调,常导致社会退缩及社会功 能下降,但需澄清这些症状并非由抑郁症或神经阻滞剂治疗所致。 9)个人行为的某些方面发生显著而持久的总体性质的改变,表现为丧失兴趣、缺乏目的、 懒散、自我专注及社会退缩。 2、病程标准:特征性症状在至少1个月或以上时期的大部分时间内肯定存在以上1~4症状至少1个,或5~10至少2组症状群中的十分明确的症状。 3、排除标准:有三条。 (1)存在广泛情感症状(抑郁、躁狂)时,就不应作出精神分裂症的诊断,除非明确分裂症的症状早于情感症状出现。(排除心境障碍) (2)分裂症的症状和情感症状一起出现,程度均衡,应诊断分裂情感性障碍。 (3)严重脑病、癫痫、药物中毒或药物戒断状态应排除。 4、鉴别诊断:(举例) 1)神经衰弱:病人的自知力是完全存在的,病人自己完全了解自己病情的变化和处境,甚 至还对自己的病情做出过重的评价,情感反应强烈,积极要求治疗。 2)强迫性神经症: 患者能认识到强迫症状源于自身,严重干扰了自己的日常生活、学习和 工作。为此感到十分苦恼,并企图加以排除和对抗,迫切要求治疗 3)抑郁症: 病人的情绪是发自内心的,并非受幻觉和妄想的影响,常伴有自卑、自责等, 内心体验深刻,思维常是迟钝的,整个精神活动是协调的,可以伴有幻觉和妄想,但经过治疗,很快可以消失的。 4)躁狂症: 情感反应活跃、甚至高涨、生动、有感染力,情感表现无论悲喜哀乐均与思维 内容相一致与周围环境的接触、与周围人接触主动、洞察反应敏捷,动作增加,思维奔逸。 5)偏执型精神分裂症 : 妄想常较荒谬、离奇、泛化,常伴有幻觉,此外,情感反应不协 调,起病年龄较早。无精神衰退是与精神分裂症最大的不同。 6)反应性精神病: 在持久的精神刺激下,也可以出现以妄想为主要表现的偏执状态。主动 讲述自己的不幸遭遇,以求得到周围人的支持和同情,病态体验在逻辑推理上接近正常人,并且情感反应鲜明强烈。此外,病人接受心理治疗的态度是主动的,精神症状随着精神刺激的解除可逐渐减轻、消失。 注:其它诊断标准参考ICD-10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临床描述与诊断要点)

疾病诊断证明书模板

疾病诊断证明书模板 精品文档 疾病诊断证明书模板 小编语:疾病诊断证明书是临床医生出具给病人用以证明其所患疾病的具有法律效力的证明文书,开具诊断书的医师应对所作出的诊断负法律责任。以下是疾病诊断证明书模板,仅供参考。 疾病诊断证明书模板(一) 姓名_________ 性别_____ 年龄_____ 人员类别_____ 医保证号__________ 单位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 主要病史及治疗经过:__________________ 医师签字:_________ 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诊断部门意见:__________________ 医师签字:_________ 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县医保专委会意见:__________________ (章) 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县医保中心审批意见: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签字:_________ 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负责人签字:_________ 1 / 4

精品文档 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注:1.此表由基本医疗保险特殊疾病诊断机构相应专科副主任以上的医师填写。 .“主要病史及治疗经过”应简要记录病史、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结果和治疗经过。 .“诊断部门意见”一栏要明确疾病的名称、分期、分型及并发症诊断书。 疾病诊断证明书模板(二)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门诊号或住院号:__________ 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病情摘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诊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医生及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医师:__________ 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注:1、未盖本医院医疗章无效。 、涂改无效。 、只作疾病证明,不得作其它证明使用。 疾病诊断证明书模板(三) 姓名:_____性别:___年龄:___岁身份证号码: 2 / 4 精品文档 ________工作单位/家庭住址:________

CCMD-3 中国精神疾病诊断标准

CCMD-3 中国精神疾病诊断标准 (0)器质性精神障碍 (00)阿尔茨海默(Alzheimer) 病 (01)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 (02)其他脑部疾病所致精神障碍 (03)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09)其他或待分类器质性精神障碍 (1)精神活性物质或非成瘾物质所致精神障碍 (10)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 (11)非成瘾物质所致精神障碍(2)精神分裂症(分裂症)和其他精神病性障碍 (20)精神分裂症(分裂症) (21)偏执性精神障碍 (22)急性短暂性精神病 (23)感应性精神病 (24)分裂情感性精神病(29)其他或待分类的精神病性障碍 (3)心境障碍(情感性精神障碍) (30)躁狂发作 (31)双相障碍 (32)抑郁发作 (33)持续性心境障碍 (39)其他或待分类的心境障碍(4)癔症、应激相关障碍、神经症 (40)癔症 (41)应激相关障碍 (42)与文化相关的精神障碍 (43)神经症 (5)心理因素相关生理障碍 (50)进食障碍 (51)非器质性睡眠障碍

(52)非器质性性功能障碍(6)人格障碍、习惯与冲动控制障碍、性心理障碍 (60)人格障碍 (61)习惯与冲动控制障碍 (62)性心理障碍(性变态)(7)精神发育迟滞与童年和少年期心理发育障 (70)精神发育迟滞 (71)言语和语言发育障碍 (72)特定学校技能发育障碍 (73)特定运动技能发育障碍 (74)混合性特定发育障碍 (75)广泛性发育障碍 (8)童年和少年期的多动障碍、品行障碍、情绪障碍 (80)多动障碍 (81)品行障碍 (82)品行与情绪混合障碍 (83)特发于童年的情绪障碍 (84)儿童社会功能障碍 (85)抽动障碍 (86)其他童年和少年期行为障碍 (89)其他或待分类的童年和少年期精神障碍 (9)其他精神障碍和心理卫生情况 (90)待分类的精神病性障碍 (91)待分类的非精神病性精神障碍 (92)其他心理卫生情况(99)待分类的其他精神障碍

04第四章精神障碍的分类与诊断标准

精神障碍的分类与诊断标准 一、目的及要求 1.掌握精神障碍分类和诊断标准的基本概念。 2.了解精神障碍分类和诊断标准制定的意义。 3.了解国际精神障碍分类系统及美国现行的精神障碍分类系统。 4.了解我国目前所用的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 二、各节应了解和掌握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基本概念 掌握精神障碍分类和诊断标准的基本概念。 2.了解精神障碍分类和诊断标准制定的意义,熟悉诊断标准中的主要指标。 常用的精神障碍分类系统 了解国际精神障碍分类系统。 了解美国现行的精神障碍分类系统。 3.了解我国目前所用的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了解CCMD-3的主要分类类别。 三、练习题 (一)选择题 【A型题】 1.关于制定诊断标准的主要目的,下列说法哪项不对 A.提高诊断一致性 B.便于医师或研究者之间的相互交流 C.能为不同理论学派的医师和研究者所接受 D.便于科研的病例选择 E.便于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精神医学模式 2.有关等级诊断叙述,以下哪项不对 A.按疾病症状严重性成金字塔排列 B.如果病人既有分裂症状又有神经症症状,可以同时诊断 C.器质性精神障碍位于最顶端 D.如果既满足滥用,又满足依赖的标准,应诊断依赖 E.如果情感障碍与人格障碍并存,应首先诊断情感障碍 3.有关多轴诊断,错误的论述是 A.采用不同层面或纬度来进行诊断的一种诊断方式 B.由瑞士精神病学家Essen-Moller于1947年首先提出 C.可减少由于持不同病因学概念的医师间的诊断不一致和增加诊断的信息量 D.在DSM系统是五轴诊断,但以轴Ⅰ和Ⅱ为主 E.CCMD-3也是五轴诊断 4.对神经症的分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同目前的DSM-Ⅳ和ICD-10一样,CCMD-3也取消了神经症这一疾病类别 B.DSM-Ⅲ系统仍保留神经衰弱这一疾病类别 C.在CCMD-2-R中抑郁症候群被分为重症抑郁和抑郁性神经症,分别隶属于不同的疾病类别;而在CCMD-3中则进一步向ICD系统靠拢而进行了相应的更改 D.在DSM和ICD中,仍然保留了癔症这一疾病类别

精选2019-2020年生物选修2 生物科学与社会第三单元 生物科学与人类健康第一章 疾病的现代诊断与治疗技术中

精选2019-2020年生物选修2 生物科学与社会第三单元生物科学与人类健康第一章疾病的现代诊断与治疗技术中图版课后辅导练习第三十八篇 第1题【单选题】 人类 B 型血友病属于伴X 隐性遗传病,因为血液中缺少凝血因子Ⅸ导致凝血异常。下列关于对患者进行基因治疗的设计,正确的是( ) A、逆转录病毒的核酸可直接用作载体 B、需将凝血因子Ⅸ和载体连接起来 C、必须把目的基因插入到X 染色体 D、需选择患者自身细胞作为受体细胞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医生给一位肾功能衰竭病人移植了一个健康的肾脏。尽管医生的手术做得很成功,但几周后,这个移植的肾仍然坏死了,这是人体免疫反应造成的。这个免疫反应中,移植的肾属于( ) A、病原体 B、吞噬体 C、抗体 D、抗原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有一种“生物活性绷带”的原理是先采集一些细胞标本,再让其在特殊膜片上增殖,5~7天后,将膜片敷到患者伤口上,膜片会将细胞逐渐“释放”到伤口处,并促进新生皮肤层生长,达到愈合伤口的目的。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若采用异体皮肤移植会导致排异反应,主要是因为抗体对移植皮肤细胞有杀伤作用 B、种植在膜片上的细胞样本最好选择来自本人的干细胞 C、膜片“释放”的细胞能与患者自身皮肤愈合,与两者细胞膜上的糖蛋白有关 D、人的皮肤烧伤后易引起感染,主要是由于非特异性免疫机能受损所致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医学上常用器官移植来治疗人类的某些疾病,而利用人类胚胎干细胞可以解决器官移植中的很多问题。分析以下材料,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①重组细胞中具有46个DNA分子②图中③阶段的细胞源于②中的①③图中各器官之间的细胞所含的信使RNA不相同④若出现图中的研究结果则证明了动物体细胞核具有全能性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近年来,作为一种新的保险方式,“脐带血储存”引起了国人的关注。用该业务的广告语来说,这是孩子的“生命银行”。以脐带血作为“生命银行”,是利用脐带血中的( ) A、生长因子 B、营养物质 C、遗传基因 D、干细胞

2020年CCMD3 中国精神疾病诊断标准(课件)

2020年CCMD3 中国精神疾病诊断标准(课件) CCMD-3中国精神疾病诊断标准 (0)器质性精神障碍(00)阿尔茨海默(Alzhe imer)病 (01)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 (02)其他脑部疾病所致精神障碍 (03)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 (09)其他或待分类器质性精神障碍 (1)精神活性物质或非成瘾物质所致精神障碍 (10)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 (11)非成瘾物质所致精神障碍 (2)精神分裂症(分裂症)和其他精神病性障碍(20)精神分裂症(分裂症) (21)偏执性精神障碍 (22)急性短暂性精神病 (23)感应性精神病 (24)分裂情感性精神病 (29)其他或待分类的精神病性障碍 (3)心境障碍(情感性精神障碍) (30)躁狂发作 (31)双相障碍 (32)抑郁发作 (33)持续性心境障碍 (39)其他或待分类的心境障碍 (4)癔症、应激相关障碍、神经症

(40)癔症 (41)应激相关障碍(42)与文化相关的精神障碍 (43)神经症 (5)心理因素相关生理障碍(50)进食障碍 (51)非器质性睡眠障碍(52)非器质性性功能障碍 (6)人格障碍、习惯与冲动控制障碍、性心理障碍(60)人格障碍 (61)习惯与冲动控制障碍 (62)性心理障碍(性变态) (7)精神发育迟滞与童年和少年期心理发育障 (70)精神发育迟滞(71)言语和语言发育障碍(72)特定学校技能发育障碍 (73)特定运动技能发育障碍 (74)混合性特定发育障碍 (75)广泛性发育障碍(8)童年和少年期的多动障碍、品行障碍、情绪障碍(80)多动障碍 (81)品行障碍 (82)品行与情绪混合障碍 (83)特发于童年的情绪障碍 (84)儿童社会功能障碍 (85)抽动障碍 (86)其他童年和少年期行为障碍 (89)其他或待分类的童年和少年期精神障碍 (9)其他精神障碍和心理卫生情况

疾病诊断证明书模板范文.doc

【个人简历范文】 一、患者门诊、住院病人疾病诊断证明书开具后应3日内在门诊服务台盖章(包括门诊休息一个月以上的假条)。 二、门诊病人就医完成后需要出具疾病诊断证明的,医师应当核实病人身份,方能书写疾病诊断证明。一个月以上的假条需有科主任签字并盖章确认。门诊服务台应核对疾病诊断证明书和门诊病历及有效身份证明(驾照、医保卡等)后,在门诊就诊病历和疾病诊断证明书上盖骑缝章。门诊医师应当主动提醒患者及时复诊,开具疾病诊断证明并盖章。 三、原则上不同意补疾病诊断证明,尤其是假条,特殊情况下,确需补病假条时应注意 患者就诊补假时,诊治医师必须在门诊病历上写清楚病情、休假等情况 补病假条时,病假条上日期为此次来院就诊日期,建议休假时间应注明(补x年x月x 日-x年x月x日假)。如患者201X年3月4日来院就诊,病情需要继续休息,需补201X年2月1日至2月28日的假,病假条上日期应为201X年3月4日,建议“休壹月(补201X年2月1日—201X年2月28日休假)”。 如患者因自身原因或医师未告知造成当时出具的病假条超过3天未及时盖章,按补假处理,原病假条作废,医师需重新出具补假假条。 四、住院病人出院前需要提供疾病诊断证明的,医师应当核实病人身份并将病人有效身份证明复印件留在病历档案中。住院病人家属或代理人,保险公司,工作单位等需要疾病诊断证明书的,医师应当同时核实病人、代办人身份并将病人,代办人有效身份证明复印件留在病历档案中。住院病人疾病诊断证明需要副主任医师签字并加盖工作章确认后才能在门诊服务台盖“疾病诊断证明章”。 五、本规定发布之日起执行,请各科务必通知医务人员熟悉上述规定,规范开具疾病诊断书,并告知患者盖章的注意事项,避免误解,产生医患矛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