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州赵公救灾记》阅读及答案参考

《越州赵公救灾记》阅读及答案参考
《越州赵公救灾记》阅读及答案参考

《越州赵公救灾记》阅读及答案参考

熙宁八年夏,吴越大旱。九月,知越州赵公①,前民之未饥,为书问属县:灾所被者几乡,民能自食者有几,库钱仓粟几人,富人可募出粟者几家,使各书以对,而谨其备。

州县吏录民之孤、老、疾、弱不能自食者二万一千九百余人以告。故事②,岁廪穷人,当给粟三千石而止。公敛富人所输,得粟四万八千余石。使自十月朔③,人受粟日一升,幼小半之。忧其众相蹂也,使受粟者男女异日。忧其且流亡也,于城市效野为给粟之所凡五十有七,使各以便受之,而告以去其家者勿给。

明年春,大疫。为病坊,处疾病之无归者。募僧二人属以视医药饮食令无失所恃。公于此时,蚤夜惫心,力不少懈,事细巨必躬亲。给病者药食多出私钱。民不幸罹旱疫,得免于转死,虽死得无失敛埋,皆公力也。其施虽在越,其仁足以示天下。

(选自曾巩《越州赵公救灾记》)

注:①赵公:赵抃(1008—1084),字阅道,谥清献,衢州西宁(今浙江衢县)人。晚年执越州政务,政治卓著。②故事:向来规矩。③朔:农历每月初一。

1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其仁足以示天下以昭陛下平民之理

B.使各书以对,而谨其备而形貌昳丽

C.忧其且流亡也且焉置土石

D.虽死得无失敛埋虽杀臣,不能绝也

15.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二处)(2分)

募僧二人属以视医药饮食令无失所恃。

16.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使自十月朔,人受粟日一升,幼小半之。

17.结合句子内容说说下列加点字的表达效果。(2分)

于城市效野为给粟之所凡五十有七,使各以便受之

18.古代志士仁人常“以仁为己任”,请联系本文和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分别简要分析“仁”的具体内涵。(2分)

14.C

15. 募僧二人/属以视医药饮食/令无失所恃。

16. (赵公)让人从十月初一开始,每人每天领一升救济粮,孩童每天领半升救济粮。

17说明发放粮食的点很多,从侧面反映赵抃处处为百姓考虑,以人为本,真心为民。

18.本文:赵抃百姓受灾中与民同忧。《醉》:写欧阳修虽被贬仍治理好滁州,与民同乐的思想。

【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 1.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乙)小石潭记(节选)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下面选项恰当的一项是() A. 甲诗作者为宋代诗人,乙文作者为唐代文学家。 B. 从题材看,甲诗为怀人诗,乙文为山水游记 C. 甲乙两诗文均有感而发,写于作者被贬谪之地。 D. 甲乙两诗文作者在文坛上被并称为“刘柳”。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3)下面选项恰当的一项是()。 A. 甲诗颈联描绘了诗人所见的“千帆过”“万木春”之景,表达其对生活哲理性的思考。 B. 乙文“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句着意描写了潭中鱼儿自由游弋的可爱情态。 C. 甲诗尾联中“长精神”和乙文中“凄神寒骨”都隐约传达出作者被贬后的失意与怅惘。 D. 甲诗和乙文中作者的情感变化均较为显性,伤感至豁达、欢乐转忧伤,读者能感同身受。 (4)古人云“诗言志,歌咏怀”,甲诗和乙文作者有过被贬谪经历后,都在作品中以含蓄委婉的方式表达情感,请举例说明。 【答案】(1)D (2)(鱼儿)忽然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 (3)D (4)甲诗用“闻笛赋”“烂柯人”的典故含蓄表达思念故友,感慨岁月的情感;乙文借幽深凄清之景委婉抒发被贬谪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之情。 【解析】【分析】(1)A. 甲诗作者为刘禹锡,唐代文学家。B. 甲诗为酬答诗。C. 甲诗不是写于作者被贬谪之地。刘禹锡被贬到外地做官,二十三年(实则二十二年)后应召回京。途经扬州,与同样被贬的白居易相遇。白居易在筵席上写了一首诗《醉赠刘二十八使君》相赠。于是刘禹锡写了这首《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回赠白居易。故选D。(2)本题注意关键词:俶尔,忽然。翕忽:轻快敏捷的样子。翕:迅疾。

曾巩《越州赵公救灾记》阅读答案及翻译

曾巩《越州赵公救灾记》阅读答案及翻译 越州赵公①救灾记 曾巩 熙宁八年夏,吴越大旱。九月,资政殿大学士、右谏议大夫知越州赵公,前民之未饥,为书问属县:灾所被者几乡?民能自食者有几?当廪于官者几人?沟防构筑可僦②民使治之者几所?库钱仓廪可发者几何?富人可募出粟者几家?僧道士食之羡粟书于籍者其几具存?使各书以对,而谨其备。 州县吏录民之孤老疾弱不能自食者二万一千九百余人以告。故事,岁廪穷人,当给粟三千石而止。公敛富人所输及僧道士食之羡者,得粟四万八千余石,佐其费。使自十月朔,人受粟日一升,幼小半之。忧其众相蹂也,使受粟者男女异日,而人受二日之食。忧其且流亡也,于城市效野为给粟之所,凡五十有七,使各以便受之,而告以去其家者勿给。计官为不足用也,取吏之不在职而寓于境者,给其食而任以事。不能自食者,有是具也。能自食者,为之告富人,无得闭粜。又为之出官粟,得五万二千余石,平其价予民。为粜粟之所,凡十有八,使籴者自便如受粟。又僦民完城四千一百丈,为工三万八千,计其佣与钱,又与粟再倍之。民取息钱者,告富人纵予之,而待熟官为责其偿。弃男女者,使人得收养之。 明年春,大疫,为病坊,处疾病之无归者。募僧二人,属以视医药饮食,令无失所恃。凡死者,使在外随收瘗之。 法,廪穷人,尽三月当止,是岁尽五月而止。事有非便文者,公一以自任,不以累其属。有上请者,或便宜多辄行。公于此时,蚤夜惫心力不少懈,事细巨必躬亲。给病者药食多出私钱。民不幸罹旱疫,得免于转死,虽死,得无失敛埋,皆公力也。 是时旱疫被吴越,民饥馑疾疠,死者殆半,灾未有巨于此也。天子东向忧劳,州县推布上恩,人人尽其力。公所拊循③,民尤以为得其依归。所以经营绥辑④先后终始之际,委曲纤悉,无不备者。其施虽在越,其仁足以示天下;其事虽行于一时,其法足以传后。盖灾沴之行,治世不能使之无,而能为之备。民病而后图之,与夫先事而为计者,则有间矣;不习而有为,与夫素得之才,则有间矣。予故采于越,得公所推行,乐为之识其详岂独以慰越人之思,将使吏之有志于民者,不幸而遇岁之灾,推公之所已试,其科条可不等顷而具,则公之泽岂小且近乎! ——选自《唐宋散文八大家精品》,有删节 【注】①赵公:赵抃(1008—1084),字阅道,号知非子,谥清献,衢州西宁(今浙江衢县)人。曾任殿中侍御使,为官正直无私,弹劾不避权贵,京师有“铁面御史”之称。 ②僦:雇佣 ③拊循:抚慰,安抚 ④绥辑:安抚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公敛富人所输及僧道士食之羡者输:交纳,献纳 B.使籴者自便,如受粟如:往,到……去 C.则有间矣间:差别,差距

《我给奶奶送阳光》

《我给奶奶送阳光》 XX课件教材简介:二年级的我给奶奶送阳光是一篇记叙文,讲述了鹿儿为残疾的奶奶收集阳光,虽未成功,却使奶奶分外高兴的事。 向我们展现了一个活泼可爱,心中充满阳光的小女孩形象。 课文的前半段-节重点描述了鹿儿外出玩耍看到的情景和收集阳光,把屋外的景色写得很美。 课文的后半段-节是鹿儿与奶奶的对话,着重描述了鹿儿的动作表情,以及奶奶说的一段意味深长的话。 文中的阳光不仅是太阳的光线,还是指一个孙女对奶奶的体贴和爱,这份爱细腻到能收集阳光的地步,其实,鹿儿就是奶奶的阳光。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学习两个生字射奔通过理解阳光到你心里去了。 这句话明白人与人之间要互相体贴。 教学难点:理解奶奶的话阳光到你心里去了。 教学过程:本文的核心价值是表现人与人之间的关爱,体贴入微,而关键词便是阳光,虽然并不需要学生能解释出鹿儿心中的阳光指的是什么,但却要学生能够意会。 我根据这个核心价值设计了两个学习活动。 第一个是抒情朗读,体会阳光心愿。 第二个是想象思考,感悟阳光心灵。 第一个学习活动:抒情朗读,体会阳光心愿。

我先出示一幅充满阳光的景物画,有紫花小鸟草地,让学生描述在阳光的照耀下,你看见了什么?学生回答时要注重训练语言,按顺序说出看到了怎样的景物。 接着出示第节,学生个别朗读,表现出景物的美。 这么美好可爱的阳光,(板书:可爱)生了一个美好的想法,自由读-节,找出是什么想法。 出示-节找出动词,试着演演-,演完后问为什么要得紧紧的?[学生通过演绎,了解文中的动词用得十分恰当:索性伸出双脚坐油然升起紧紧包住。 都表现了鹿儿急切地要把可爱温暖的阳光献给奶奶的心情。 提问:为什么要包得紧紧的,让学生走进人物内心,体验当时鹿儿的想法,一定要包住阳光不让阳光溜走,让急切需要阳光的奶奶,看到如此可爱温暖的阳光。 ]通过表演体会了人物内心,再来朗读第一段时,就能读出鹿儿对奶奶的体贴。 第二个学习活动:想象思考,感悟阳光心灵。 首先学生自由朗读-节,找出文中鹿儿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读一读。 接着,老师过度用围裙层层叠叠包裹着的阳光消失了,鹿儿简直要哭出声来了,她心里是怎么想的?[这个问题看似书上有答案,但学生们不会只说书上的句子。

2015年北京市东城区高三二模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北京市东城区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综合练习(二) 语文 本试卷共10页,共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10小题,共3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完成1-10题。 【材料一】 中药命名的文化意蕴 "厚朴"是一味中药。中医药书称其因"本质朴而皮厚"得名。但这看似简单的药名却实在不简单。厚,是淳厚的厚;朴,是质朴的朴。淳厚与质朴是中国人一向赞美的品德,巧妙地落在了一味药草上。在数千种中草药中,有很多这样粗看自然质朴,细品却韵味十足的药名。"百合"的意趣 医圣张仲景的经典著作《金匮要略》中记录了这样一种病:患病者精神、饮食、行动皆异于常人,沉默少言,欲睡难眠,不思饮食,此为"百合病"。中医认为这个病多由心神失养,或情致不调等引起。治疗这个病常用"百合"为主药,以百合地黄汤为主方,在此基础上再根据病情及时调整。那么,"百合"究竟是什么样子呢? 说来没什么稀奇,罗大佑歌中的"野百合"和近年被阿宝唱响的"山丹丹"就是这味百合良药。娇艳的百合花在山野蓬蒿中亭亭玉立,其生于地下的鳞茎由近百块鳞瓣抱合而成,古人将其视为"百年好合"的吉兆,花也因此得名。不过,治疗百合病的不是美丽的花朵,而是那抱合的鳞茎。百合具有滋阴润肺、镇静安神之功效,在中医看来,精神、情绪上的问题,就要用"百合"去治。因此,就有了百合病是"因以百合为主药才得名"的说法,百合也有了"因治百合病才叫百合"的另一种得名原因。 中草药中,像百合一样拥有美妙、独特的名字的还有很多。比如《神农本草经》一书中将一种主治时疾寒热、内补不足的"玉竹"列为上品,但此草并非竹类,它还有个名字叫"葳蕤",有华美之意。不过,"玉竹"之名更雅。李时珍说"其叶光莹像竹,其根长而多节",故名玉竹。 药名的诗情 比起西药以化学分析为起点命名的科学和理性,中药本草的命名则大都感性。有的药名本身就极富诗意,成为可以寄喻情思的对象。我国古代以中药名连缀拟就的对联、诗歌多不胜数,历史上很多文学大师都精通医药知识。吴承恩在《西游记》第三十六回中,就从数千味中药的药名中选出九味创作了一首唐三藏抒发情怀的诗。诗曰: 自从益智登山盟,王不留行送出城。 路上相逢三棱子,途中催趱马兜铃。 寻坡转涧求荆芥,迈岭登山拜茯苓。 防己一身如竹沥,茴香何日拜朝廷? 这首诗选用了益智、王不留行、三棱子、马兜铃、荆芥、茯苓、防己、竹沥、茴香九味中药。虽然药的功能与诗的内容无关,但这些药名却巧妙地紧扣小说的情节,与全诗内容浑然一体,令人拍案叫绝。 本草的哲学 从药的得名看,本草从天地间带来的自然之美,也是中国人天地自然的结果,本草的名称因此拥有了韵味悠长的人文之美,甚至某种意义上的情意和。但是本草的价值不只在于"美",更在于"理",这在药名中亦有体现。

九年级上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九年级上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一、(31分)黔之驴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阚,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注释]慭慭:yìn yìn,谨慎小心的样子。阚:hǎn,虎叫声。 1、解释下列加粗的字。(4分) 船载以入()驴不胜怒()技止此耳()乃去() 2、解释下面每组中指定的词。(10分) ①然:庞然大物()然往来视之() ②因:因跳踉大阚()罔不因势象形() ③耳:技止此耳()无丝竹之乱耳(耳朵) ④且:以为且噬已也()且焉置土石() ⑤益:益习其声()有所广益() 3、选出下列各句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2分) A、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 B、孔子云:“何陋之有”? C、虎因喜,计之曰 D、稍出近之 5、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2分) A、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贵州这个地方本没有驴,有个喜欢多事的人用船运进一头驴来。 B、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慢慢学习它的叫声,又试探地靠近它,在它周围走动,但终究不敢向驴进攻。 C、技止此耳。——它的本事不过如此罢了。 D、断其喉,尽其肉,乃去。——咬断驴的喉咙,吃光它的肉,然后才离开。 6、下列说法不准确的一项是()(2分) A、“跳踉大阚”从动作、吼声两方面表现虎的勇猛凶狠。 B、“终不敢搏”写出老虎的谨慎。 C、本文的题目表明了作者讽刺意图指向是那些外强中干的上层人物。 D、这篇寓言生动形象,成功刻画了人格化了的驴和虎的形象。 7、举出课文中描写老虎心理活动及动作的词句,说说它们对刻画考虎形象有什么作用。(6分) 心理活动: 动作: 作用: 8、指出出自这段文字的成语(至少2个)。(2分)

《送阳光》教案

《送阳光》教案 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10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3、通过阅读,学习苗苗关心、帮助他人的品质,养成;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能感受文中散发的浓浓的亲情,懂得关心长辈,学会体;教学流程:;一、激情导入;师:同学们,你们喜欢阳光吗?生答(喜欢)你能说说;师:有个和你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通过阅读,学习苗苗关心、帮助他人的品质,养成关心他人,乐于助人的良好习惯。 教学难点:能感受文中散发的浓浓的亲情,懂得关心长辈,学会体贴长辈。 教学流程: 一、激情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阳光吗?生答(喜欢)你能说说阳光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吗?(生答,阳光能给我们带来温暖。阳光能给我们光明,阳光能给我们带来快乐) 师:有个和你们一样的孩子——苗苗,她却把阳光送给了奶奶送,你们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吗?(生答想) 今天我们来学习5课送阳光(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 这节课老师为同学们预设了两个学习目标,你们有信心完成吗? 1、我会读: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我会说:知道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习苗苗关心、帮助他人的品质。 (学生跟老师一起读学习目标) 师:同学们有信心完成这两个学习目标吗?好,首先我们来完成目标 1 的学习 三、初读感知 1、请同学们轻轻把书翻到26页借助拼音自由轻生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认识的字用笔圈出来看拼音多读几遍。(生读课文) 2、同学们读的可真认真,现在请大家试着不看拼音只看汉字读课文,要求不加字,不丢字,把课文读流利。读完后,数一数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用笔标出来。(生读课文) 3、师:谁愿意说说一共有几个自然段呢?(生答有四个自然段) 4、检测读课文,开火车读课文。(学生评议,教师随机指导纠正) 5、请同学们想一想,课文中苗苗为奶奶做了一件什么事呢?(生说课文主要讲了苗苗为奶奶送阳光的一件事)。 四、细读感悟 1、苗苗为什么要给奶奶送阳光呢?学生自由读第1自然段。师:读了这个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

屈原塔阅读训练及答案

屈原塔阅读训练及答案 屈原塔 苏轼 自注:在忠州①,原不当有塔于此,意者后人追思,故为作之。 楚人悲屈原,千载意未歇。精魂飘何处,父老空哽咽。 至今沧江上,投饭救饥渴。遗风成竞渡,哀叫楚山裂。 屈原古壮士,就死意甚烈。世俗安得知,眷眷不忍决。 南宾②旧属楚,山上有遗塔。应是奉佛人,恐子就沦灭。 此事虽无凭,此意固已切。古人谁不死,何必较考折。 名声实无穷,富贵亦暂热。大夫知此理,所以持死节。 【注】①忠州:古属楚地,但屈原并未去过那里,生平事迹也与忠州无关。②南宾:隶属于忠州。 11.本诗分三段:前八句写,次八句推测屈原塔的来历,末八句。(4分) 12.本诗内容涉及我国一个传统节日的习俗。下列与这个节日相关的诗句是(3分) A.听烧爆竹童心在,看换桃符老兴偏。 B.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C.浴兰包粽念忠臣,千古不亡湘水身。 D.乌鹊桥头双扇开,年年一度过河来。 13.诗中代指屈原的一项是(2分) A.楚人 B.奉佛人 C.古人 D.大夫

14.下列使用对比手法强化议论力度的一组是(3分) A.屈原赴死之决绝 B.富贵之短暂 世人眷怀之不绝声名之无穷 C.沧江之投饭 D.屈原持志之高洁 龙舟之竞渡作者景仰之无限 15.学校修建中华文化名人画廊,请你从屈原和苏轼中任选一人,拟写100字左右的介绍。有关这位文化名人的介绍要求涉及下列内容:①时代,②地位,③著名作品,④诗文名句,⑤对后世 * 。(6分) 参考答案 11.(4分)【参考答案】端午节投粽子、赛龙舟习俗与屈原的关系 赞美屈原不苟求富贵而追求理想的节操 12.(3分)C 13.(2分)D 14.(3分)B 15.(6分)符合要求,表达准确,语言顺畅。 赏析 和刘禹锡一样,苏轼也历经贬谪,在一肚子不合时宜的心境中 度过人生的大半光阴。不过写作此诗的嘉祐四年(1059),苏轼还是意气风发的青年才士,两年前刚以21岁的年龄成为进士。本年冬苏轼 侍父入京,途经忠州南宾县(今四川丰都),看到这个与屈原毫无关系的地方竟建有一座屈原塔,惊异之余便写下了上面这首五言古诗。诗

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题附答案

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题附答案

原文1.赵襄主学御 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①,俄而与子期逐②,三易马而三后③。襄主曰:“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对曰:“术已尽,用之则过也。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④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今君后则欲速臣,先则恐逮于臣。夫诱⑤道争远,非先则后也。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调于马?此君之所以⑥后也。” 导读: 王子期教赵襄主学御,特别指出:“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其实我们做任何事情皆如此,要全神贯注,目标明确。 注释: ①赵襄主:赵襄子。御:驾车。王子期:古时善于驾车的人。②逐:追赶,这里指驾车赛马。③易:更换。后:方位名词做动词,落后。④调:谐调。⑤诱:引导。⑥此……所以:这就是……的原因。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 2.术未尽也() 3.先则恐逮于臣() 4.夫诱道争远

() 二.翻译 1.术已尽,用之则过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调于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你认为赵襄王落后的原因是什么?你赞成王子期的看法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文2.老马识途 管仲、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①,春往而冬反,迷惑失道②。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乃掘③地,遂得水。 导读:自然万物都有其独特的个性,人能善于向大自然学

《越州赵公救灾记》阅读答案

《越州赵公救灾记》阅读答案 《越州赵公救灾记》是一篇文言文章,作者是北宋散文家曾巩。下面我们为大家带来《越州赵公救灾记》阅读答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越州赵公①救灾记 曾巩 熙宁八年夏,吴越大旱。九月,资政殿大学士、右谏议大夫、知越州赵公,前民之未饥,为书问属县:“灾所被者几乡?民能自食者有几?当廪于官者几人?沟防构筑,可僦②民使治之者几所?库钱仓粟可发者几何?富人可募出粟者几家?僧道士食之羡粟,书于籍者,其几具存?”使各书以对而谨其备。 州县吏录民之孤、老、疾、弱不能自食者二万一千九百余人以告。故事:岁廪穷人,当给粟三千石而止。公敛富人所输及僧道士食之羡者,得粟四万八千余石,佐其费。使自十月朔,人受粟日一升,幼小半之。忧其众相躁也,使受粟者男女异日,而人受二日之食。忧其且流亡也,于城市效野为给粟之所,凡五十有七,使各以便受之,而告以去其家者勿给。计官为不足用也,取吏之不在职而寓于境者,给其食而任以事。不能自食者,有是具也。 能自食者,为之告富人,无得闭粜。又为之出官粟,得五万二千余石,平其价予民。为粜粟之所,凡十有八,使籴者自便如受粟。

又僦民完城四千一百丈,为工三万八千,计其佣与钱,又与粟再倍之。民取息钱者,告富人纵予之,而待熟,官为责其偿。弃男女者,使人得收养之。 明年春,大疫。为病坊,处疾病之无归者。募僧二人,属以视医药饮食,令无失所,时凡死者,使在外随收瘗之。 法:廪穷人,尽三月当止。是岁尽五月而止。事有非便文者,公一以自任,不以累其属。有上请者,或便宜多辄行。公于此时,蚤夜惫心,力不少懈,事细巨必躬亲。给病者药食,多出私钱。民不幸罹旱疫,得免于转死,虽死,得无失敛埋,皆公力也。 是时,旱疫被吴越。民饥馑疾疠,死者殆半,灾未有巨于此也。天子东向忧劳,州县推布上恩,人人尽其力。公所拊循③,民尤以为得其依归。所以经营绥辑④,先后终始之际,委曲纤悉,无不备者。其施虽在越,其仁足以示天下;其事虽行于一时,其法足以传后。盖灾沴之行,治世不能使之无,而能为之备。民病而后图之,与夫先事而为计者,则有间矣;不习而有为,与夫素得之者,则有间矣。予故采于越,得公所推行,乐为之识其详。岂独以慰越人之思,将使吏之有志于民者,不幸而遇岁之灾,推公之所已试,其科条可不待顷而具。则公之泽,岂小且近乎! ——选自曾巩《元丰类稿》卷十九,有删节【注】①赵公:赵抃(1008—1084),字阅道,号知非子,谥清献,衢州西宁(今浙江衢县)人。曾任殿中侍御使,为官正直无私,弹劾不避权贵,京师有“铁面御史”之称。②僦:雇佣③拊循:抚慰,安抚④绥辑:安抚

阳光的接力阅读答案

阳光的接力 山的深处有一片林子,林子的深处有几间简陋的小屋。旁边一间小屋的深处,有忧郁的她。 这几间小屋是这个贫困山村惟一的学校,她是这个学校惟一的老师,刚人城里来不久。她是当地人心目中的神。没有人愿意到这个鬼地方来,而她来了,而且是主动要求来的。在师范读书的时候,这曾是她的梦想。 然而此刻,她却躺在这间有些阴暗、潮湿的小屋的角落,一张简陋的木板床上。两天了,不上课,也不吃喝。秀丽的脸庞失去了往日的神采,一双秀丽的大眼睛也变得黯淡无神。 心事,像山一样压着她。 她感到了现实和梦想的距离的遥远。离开繁华的城市和美丽的校园,她觉得十分孤独、失落。而这并不是造成她躺下的最主要的原因。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她手中的那封信。信笺上有斑斑泪痕。的确,那封信她不知看了多少遍,看一遍,她就流一回泪。信是他写的,他说,他非常爱她,希望她能马上回到他的身边,否则他的口气很坚决,带有点最后通牒的味道。 而她,也是深受着他的。也实在想不出,失去了他,自己还有什么。然而,她也渐渐发现,自己已离不开那些野花般的小脸、那一双双无邪的充满渴望。她知道,他们真的需要她。 她觉得,从未有过任何选择像这般残酷,令她痛苦、不安,久久难以决断。她知道,此刻,林子外阳光明媚。只要走出那片林子,就能进入阳光里,然而她又觉得那条小路是那么的漫长,那阳光是那么的遥远。但那阳光又是那么的充满诱惑。她自己也承认,有她几次,她都动了心。 她真的有点动心了 忽然,一片阳光从窗外飞了进来,划过她的眼睛,轻轻地落在她的胸前,莹莹地晃动,像一朵风中盛开的雪莲花。一股暧流通遍她的全身,心也仿佛被照得异常的明亮。 她惊讶地朝外窗外望去。窗口,那个叫娟的聪明可爱的小女孩儿,她的学生、班长,手里拿着一面小镜子,阳光正从镜子里源源不断地走身她。娟红着脸说:老师,我检疫给您送阳光来了。 她顿时明白了什么。阳光要到达这间小屋,有很长的路要走。她走下床来,打开了门。 她看见,门外的那条林间小路上,每隔几步便站着她的一个学生,他们手里都拿着一面镜子,圆的、方的或破的、形状各异,正进行着一场阳光的接力。阳光在镜子与镜子间传递,最后来到她的面前。 她突然感到一种深深的感动,如初恋一般。她隐隐、约约觉得,那阳光已进入她的血液、

屈原塔阅读答案

篇一:屈原塔阅读答案 自注:在忠州①,原不当有塔于此,意者后人追思,故为作之。楚人悲屈原,千载意未歇。精魂飘何处,父老空哽咽。至今沧江上,投饭救饥渴。遗风成竞渡,哀叫楚山裂。屈原古壮士,就死意甚烈。世俗安得知,眷眷不忍决。南宾②旧属楚,山上有遗塔。应是奉佛人,恐子就沦灭。此事虽无凭,此意固已切。古人谁不死,何必较考折。名声实无穷,富贵亦暂热。大夫知此理,所以持死节。【注】①忠州:古属楚地,但屈原并未去过那里,生平事迹也与忠州无关。②南宾:隶属于忠州。11.本诗分三段:前八句写,次八句推测屈原塔的来历,末八句。(4分)12.本诗内容涉及我国一个传统节日的习俗。下列与这个节日相关的诗句是(3分)a.听烧爆竹童心在,看换桃符老兴偏。b.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c.浴兰包粽念忠臣,千古不亡湘水身。 d.乌鹊桥头双扇开,年年一度过河来。13.诗中代指屈原的一项是(2分)a.楚人 b.奉佛人 c.古人 d.大夫14.下列使用对比手法强化议论力度的一组是(3分)a.屈原赴死之决绝 b.富贵之短暂世人眷怀之不绝声名之无穷c.沧江之投饭 d.屈原持志之高洁龙舟之竞渡作者景仰之无限15.学校修建中华文化名人画廊,请你从屈原和苏轼中任选一人,拟写100字左右的介绍。有关这位文化名人的介绍要求涉及下列内容:①时代,②地位,③著名作品,④诗文名句,⑤对后世的影响。(6分)篇二:屈原塔阅读答案 篇三:屈原塔阅读答案 屈原塔苏轼 自注:在忠州①,原不当有塔于此,意者后人追思,故为作之。 楚人悲屈原,千载意未歇。精魂飘何处,父老空哽咽。 至今沧江上,投饭救饥渴。遗风成竞渡,哀叫楚山裂。 屈原古壮士,就死意甚烈。世俗安得知,眷眷不忍决。 南宾②旧属楚,山上有遗塔。应是奉佛人,恐子就沦灭。 此事虽无凭,此意固已切。古人谁不死,何必较考折。 名声实无穷,富亦暂热。大夫知此理,所以持死节。 【注】①忠州:古属楚地,但屈原并未去过那里,生平事迹也与忠州无关。②南宾:隶属于忠州。 11.本诗分三段:前八句写,次八句推测屈原塔的来历,末八句。(4分) 12.本诗内容涉及我国一个传统节日的习俗。下列与这个节日相关的诗句是(3分) a.听烧爆竹童心在,看换桃符老兴偏。 b.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c.浴兰包粽念忠臣,千古不亡湘水身。 d.乌鹊桥头双扇开,年年一度过河来。 13.诗中代指屈原的一项是(2分) a.楚人 b.奉佛人 c.古人 d.大夫 14.下列使用对比手法强化议论力度的一组是(3分) a.屈原赴死之决绝 b.富贵之短暂 世人眷怀之不绝声名之无穷 c.沧江之投饭 d.屈原持志之高洁 龙舟之竞渡作者景仰之无限 15.学校修建“中华文化名人画廊”,请你从屈原和苏轼中任选一人,拟写100字左右的介绍。有关这位文化名人的介绍要求涉及下列内容:①时代,②地位,③著名作品,④诗文名句,⑤对后世的影响。(6分)

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①吴保安,字永固,河北人,任遂州方义尉。其乡人郭仲翔,即元振注从侄也。仲翔有才学,元振欲成其名宦。 ②会南蛮作乱,以李蒙为姚州都督,帅师讨焉。蒙临行,辞元振。元振乃见仲翔,谓蒙曰:“弟之孤子,未有名宦。子姑将行,如破贼立功,某在政事,当接引之,俾其薄俸也。”蒙诺之。仲翔颇有干用,乃以为判官,委之军事。 ③至蜀,保安寓书于仲翔曰:“幸共乡里,素未谋面,而心常慕仰。侧闻吾子急人之忧,不遗乡曲之情,忽垂特达之眷,使保安得执鞭弭,以奉周旋。是吾子丘山之恩,即保安铭镂之日。” ④仲翔得书,深感之,即言于李将军,召为管记。未至而蛮贼转逼,李将军至姚州,与战破之。乘胜深入,蛮覆而败之。李身死军没,仲翔为虏。蛮夷利汉财物,其没落者,皆通音耗,令其家赎之。保安既至姚州,适值军没,迟留未返。而仲翔于蛮中,致书于保安曰:“永固无恙。顷辱书未报,值大军已发。深入贼庭,果逢挠败。吾今在厄,力屈计穷。而蛮俗没留,许亲族往赎,求绢千匹。愿足下早报吾伯父。宜以时到,得赎吾还。使亡魂复归,死骨更肉,唯望足下耳。”时元振已卒,保安乃为报,许赎仲翔。乃倾其家,置绢千匹,赎之。 ⑤向二百日而仲翔至姚州,形状憔悴,殆非人也。方与保安相识,语相泣也。仲翔到家,辞亲凡十五年矣。后因勋至京,授蔚州录事参军,则迎亲到官。仲翔至蜀访保安,而保安与其妻皆卒。于是尽以家财二十万,厚葬保安,仍刻石颂美。仲翔亲庐其侧,行服三年,德保安不已。 (选自《新唐书?吴保安传》 【注】元振:郭元振,唐朝名将,宰相。 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帅师讨焉帅:率领 B.俾其薄俸也俾:使,让 C.蛮覆而败之覆:遮盖 D.殆非人也殆:几乎 7.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侄:父亲的亲兄弟的孙子,即堂兄弟的儿子。 B.孤子:即孤儿,少年丧父者或幼无父母者。 C.乡曲:思乡的曲子,如《杨柳曲》《梅花落》等。 D.鞭弭:马鞭和弓;执鞭弭,意指在部队建功立业。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仲翔颇有干用,乃以为判官,委之军事。(4分) (2)仲翔亲庐其侧,行服三年,德保安不已。(4分) 9.结合全文,概括两件感恩回报的事情。(4分)

沪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课件《我给奶奶送阳光》

沪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课件:《我给奶奶送阳 光》 学习目标 ★能在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外、编、芬、叽、喳、沐、浴、裙、叨、慰”10个生字;能运用形声字的构字特点识记字形,了解“开遍、芬芳扑鼻、沐浴、念叨、安慰”等词语的意思。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重点词句的意思。 ★联系课文内容,理解“阳光都跑到你心里去了”这句话的意思,感受鹿儿关心、孝敬长辈的美好心灵。 学习重点 通过感情朗读,划出课文中关键词句等方法,理解“阳光就在你心里”这句句子的深刻的含义。 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懂得要做一个尊敬长辈的好孩子。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你们喜欢阳光吗?为什么呢?(随机板书:阳光温暖光明灿烂等等) 2、是啊,阳光多么美好,有一个名叫鹿儿的小女孩,她要把阳光当作礼物送给奶奶呢!

出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3课我给奶奶送阳光(齐读课题)这里的我指的就是(鹿儿)板书:鹿儿二、学习课文,体会情感 3、鹿儿眼里的阳光是怎么样的呢?请小朋友打开书,开火车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不加字,不漏字,不读错字。并用直线划出描写阳光的句子。 4、开火车读词语。裙:衣字旁。沐浴:三点水,洗澡。齐读 5、交流句子,朝:多音字,组词。理解沐浴、芬芳扑鼻。指导朗读,理解阳光的美好。 过渡:屋内的阳光亮堂堂,屋外的阳光是那么温暖,那么光明,所以整个大地沐浴着灿烂的阳光。 6、引读:鹿儿见到阳光高兴得(跳了起来)。鹿儿跳哇蹦啊,乌黑的头发在阳光下(闪闪发亮)她索性(伸出双脚坐在了草地上)小小的围裙里(充满了阳光。) 看到了可爱的阳光,鹿儿心里油然升起了一个(美好的想法) 7、这美好的想法是什么呢?谁来说说:交流句子:“啊!多好的阳光啊,我要把它带回去,作为礼物送给我的奶奶。”抽生朗读,读出感情。 8、鹿儿怎么会有这个想法的呢?读读课文5-9小节找找句子。

《越州赵公救灾记》教案

《越州赵公救灾记》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质疑解惑,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能翻译重点句子。 教学过程: 一、明确目标、导入: 二、了解作者和赵忭。 曾巩(1019—1083)字子固,世称“南丰先生”,建昌南丰(今江西南丰)人,汉族,北宋散文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宋嘉祐二年(1057年)登进士第,儿童时代的曾巩,就与兄长曾布一道,勤学苦读,自幼就表现出良好的天赋。其弟曾肇在《亡兄行状》中称其“生而警敏,不类童子”,而且记忆力超群,“读书数万言,脱口辄诵”。嘉祐二年(1057年),39岁的他才考取了进士,被任命为太平州司法参军,踏上了仕途。翌年,奉召回京,编校史馆书籍,迁馆阁校勘、集贤校理。熙宁二年(1069年)先后在齐、襄、洪、福、明、亳等州任知州,颇有政声。元丰三年(1080年),徙知沧州,过京师,神宗召见时,他提出节约为理财之要,颇得神宗赏识,留三班院供事。元丰四年,神宗以其精于史学,委任史馆修撰,编纂五朝史纲,未成。元丰五年,拜中书舍人。次年卒于江宁府。理宗时追谥“文定”。曾巩在政治舞台上的表现并不算是很出色,他的更大贡献在于学术思想和文学事业。 曾巩为文主张是接近欧阳修的。先道而后文,但比欧阳修更侧重于道。文章写得自然淳朴,自成一家。首先是论事之文写得纡余委备,委婉曲折,与欧阳修近似。其次,曾巩文章虽质朴少文,然亦时有摇曳之姿,纵横开合,有如韩愈。赠序之文,尤有特点。代表作有《战国策目录序》、《宜黄县学记》、《墨池记》等。 三、质疑解惑:小组间交流,然后全班交流,用红笔圈画出疑难语句。 四、教师检查落实部分重点词句的解释翻译。 第二、三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2、了解赵公在越州救灾的具体做法以及所表现的特点 3、学习文章以时间为序,详略有序地组织材料的结构方法。 方法与过程: 一、梳理文章思路 1、学生结合注释了解文本大意。明确文章的中心事件。 明确:救灾。 2、理清文本思路,用简洁的语言分条概括内容。 明确:第一部分(1——1):写灾前准备。 第二部分(2——3):写救灾措施。 第三部分(4——5):写赵公救灾中的品德和救灾措施的意义。 第四部分(6——6):交代写作缘由。 四、阅读1--3段思考: 1、本部分记载了哪些救灾措施? 2、赵公救灾的特点是什么?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我给奶奶送阳光阅读答案

篇一:我给奶奶送阳光阅读答案 鹿儿已经四岁了。清晨,她睁开眼一看,朝阳从东西窗户射进来,照得满屋亮堂堂的。鹿 儿想到外面去玩,打开了房门,渡过小溪,向对面的草地走去。紫花开遍大地,芬芳扑鼻, 小鸟空中飞,吱吱喳喳。整个大地沐浴着灿烂的阳光。鹿儿高兴地跳起来了。鹿儿跳呀蹦呀,乌黑的头发在阳光下闪闪发亮。她伸出了双脚索性坐在了草地上,围裙里充满了阳光。 看到这可爱的阳光,鹿儿的心里油然生起了美好的想法:“啊!多好的阳光啊,我要把它带回 家去,作为礼物送给奶奶。”鹿儿把阳光紧紧包在自己的围裙里回家了。鹿儿的奶奶腿坏了, 不能出屋,口里总念叨着:“多想见到阳光啊!”鹿儿刚一走进家门,就直奔奶奶的房里去了。“奶奶,奶奶,我从田野里给您带来了礼物了,您瞧这是阳光。”鹿儿一边说着,一边打开 了包得严严实实的围裙。可是,不知为啥,围裙里的阳光都没了,包得严严实实的怎么都没 了呢?跑哪儿去了呢?鹿儿简直要哭出声来了。奶奶看着鹿儿的表情,高兴极了,安慰地说:“我的好宝宝,不要担心,阳光都跑到你的心里去了。”1.“鹿”用音序查字法,应查 大写字母____,读音是____;“睁”用部首查字法,先查部首,再查____画,它的意思是。2.仿照例子在横线上填叠词。①例:紧紧(aa式)②例:亮堂堂(abb式)③例:吱吱 喳喳(aabb式) 3.根据文章内容填空。鹿儿来到田野,看到阳光,心里产生的想法是, 因为。她采取的办法是,结果回家,围裙里的阳光,鹿儿的表情是。4.你觉得鹿儿傻吗?你怎么理解奶奶所说的“阳光都跑到你的心里去了”这句话? 1.l、lù;目;6;睁开2.①牢牢;死死;捏捏;拿拿;②黑洞洞;绿油油;沉甸甸;红彤彤;③高高兴兴;许许 多多;清清楚楚;多多少少(答案不唯一)3.把阳光带回家作为礼物送给奶奶;奶奶腿坏了;把阳光包在自己的围裙里;没了;简直要哭出声来4.不傻,可爱。因鹿儿的爱心就像阳光 一样明亮。(答案不唯一) 阅读展示. 诚实的孩子俄国作家屠格涅夫小时候特别喜欢读克雷洛夫和德米特里耶夫的寓 言故事. 一天.德米特里耶夫来屠格涅夫家作客. 屠格涅夫的妈妈为了在客人面前显示一下 自己儿子的才能就对儿子说:“快朗诵一首先生的寓言给先生听. 屠格涅夫朗读的寓言故事很 优美.很动听.客人和母亲都很高兴. 这时.德米待里耶夫亲切地问:“我的寓言故事你喜欢吗? 屠格涅夫认真地回答说:“喜欢.但是我更喜欢克雷洛夫的寓言.他写的比你写的更好! 德米特 里耶夫听了一点也没生气.心里倒特别佩服这个诚实大胆的孩子. 可是.屠格涅夫却把他母亲 给气坏了.她狠狠地瞪了儿子一眼. 客人刚走.屠格涅夫的妈妈把儿子打了一顿.她气呼呼地说:“你这个十足的小笨蛋.怎么能在刚才这位大作家面前不说他好.而说别人好呢? 屠格涅夫 一点也不害怕.他大声说:“克雷洛夫的寓言就是好!我怎么想就怎么说.你能道叫我做一个说 谎的孩子吗?我才不呢.我要做一个诚实的人!妈妈.这不对吗? 屠格涅夫的母亲被自己的儿子 问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顿时气消了.高兴地说:“你真是一个诚实好孩子啊! 1.写出下列词 语的反义词. 认真--( ) 喜欢--( ) 佩服--( ) 2.把下面的“被字句改成“把字句. 屠格 涅夫的母亲被自己的儿子问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3.把下面的“把字句变成“被字句. 屠 格涅夫把母亲给气坏了. 4.选择正确的答案打“√ . (1)这篇短文写的是屠格涅夫小时候爱 读寓言的故事. ( ) (2)这篇短文写的是屠格涅夫的妈妈教育孩子要诚实的事. ( ) (3)这篇 短文写的是屠格涅夫小时候敢说实话的故事. ( )5.仿写. 例:屠格涅夫却把母亲给气坏了. 她狠狠地瞪了儿子一眼. 我高兴极了. 6.你跟屠格涅夫比较一下.自己该向他学习什么呢? 阅读展示. 小水珠和大浪从山崖上滴下来的小水珠.正好滴在一块坚硬的石头上.它决心把 石头滴穿.这件事让河中的大浪知道了.大浪便哈哈大笑.对小水珠说:“嘿.凭你那点力气.能 把石头滴穿?真是笑话! 小水珠说:“不信.我俩比比看.你把河边的石头打个洞.我滴穿这块石头.九百九十天以后.看看是怎样的结果? “容易.容易! 大浪哈哈大笑.觉得小水珠小得可怜.九百九十天肯定不会滴穿石头.而自己的力气大着哩.别说能给石头打个洞.就是把石头摧毁

2015北京东城高三二模试卷及答案

北京市东城区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综合练习(二) 语文 本试卷共10页,共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10小题,共3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完成1-10题。 【材料一】 中药命名的文化意蕴 “厚朴”是一味中药。中医药书称其因“本质朴而皮厚”得名。但这看似简单的药名却实在不简单。厚,是淳厚的厚;朴,是质朴的朴。淳厚与质朴是中国人一向赞美的品德,巧妙地落在了一味药草上。在数千种中草药中,有很多这样粗看自然质朴,细品却韵味十足的药名。“百合”的意趣 医圣张仲景的经典著作《金匮要略》中记录了这样一种病:患病者精神、饮食、行动皆异于常人,沉默少言,欲睡难眠,不思饮食,此为“百合病”。中医认为这个病多由心神失养,或情致不调等引起。治疗这个病常用“百合”为主药,以百合地黄汤为主方,在此基础上再根据病情及时调整。那么,“百合”究竟是什么样子呢? 说来没什么稀奇,罗大佑歌中的“野百合”和近年被阿宝唱响的“山丹丹”就是这味百合良药。娇艳的百合花在山野蓬蒿中亭亭玉立,其生于地下的鳞茎由近百块鳞瓣抱合而成,古人将其视为“百年好合”的吉兆,花也因此得名。不过,治疗百合病的不是美丽的花朵,而是那抱合的鳞茎。百合具有滋阴润肺、镇静安神之功效,在中医看来,精神、情绪上的问题,就要用“百合”去治。因此,就有了百合病是“因以百合为主药才得名”的说法,百合也有了“因治百合病才叫百合”的另一种得名原因。 中草药中,像百合一样拥有美妙、独特的名字的还有很多。比如《神农本草经》一书中将一种主治时疾寒热、内补不足的“玉竹”列为上品,但此草并非竹类,它还有个名字叫“葳蕤”,有华美之意。不过,“玉竹”之名更雅。李时珍说“其叶光莹像竹,其根长而多节”,故名玉竹。 药名的诗情 比起西药以化学分析为起点命名的科学和理性,中药本草的命名则大都感性。有的药名本身就极富诗意,成为可以寄喻情思的对象。我国古代以中药名连缀拟就的对联、诗歌多不胜数,历史上很多文学大师都精通医药知识。吴承恩在《西游记》第三十六回中,就从数千味中药的药名中选出九味创作了一首唐三藏抒发情怀的诗。诗曰: 自从益智登山盟,王不留行送出城。 路上相逢三棱子,途中催趱马兜铃。 寻坡转涧求荆芥,迈岭登山拜茯苓。 防己一身如竹沥,茴香何日拜朝廷? 这首诗选用了益智、王不留行、三棱子、马兜铃、荆芥、茯苓、防己、竹沥、茴香九味中药。虽然药的功能与诗的内容无关,但这些药名却巧妙地紧扣小说的情节,与全诗内容浑然一体,令人拍案叫绝。 本草的哲学 从药的得名看,本草从天地间带来的自然之美,也是中国人天地自然的结果,本草的名称因此拥有了韵味悠长的人文之美,甚至某种意义上的情意和。但是本草的价值不只在于“美”,更在于“理”,这在药名中亦有体现。 中医常以“本草”来统称中药。通常的理解是因为草本药物占了中药的绝大多数,而明朝的

小古文阅读训练题(附答案)

小古文阅读训练一 (一)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1.选择句子中带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 A.谢太傅寒雪日内集.集:聚集。 B. 公欣然.曰然:样子 C.白雪纷纷何.所似?何:为什么。 D.未若.柳絮因风起若:如 2.下面句子翻译正确的一句是() A. 与儿女讲论文义翻译:跟儿子、女儿在一起谈论诗文。 B.撒盐空中差可拟翻译:比作在空中撒盐差不多。 C.俄而雪骤翻译:不一会儿雪突然停了。 D . 公大笑乐翻译:谢太傅大笑起来,觉得很有意思。 3.关于“兄女”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她的伯伯就是谢太傅;B.她的父亲叫谢无奕;C.她的丈夫是左将军王凝之 4.这则小古文主要想告诉我们什么?() A.谢太傅教学有方,善于引导儿女们从生活中学习。 B.谢太傅的兄女才思敏捷,想象力丰富。 C.我们要善于运用比喻,恰当的比喻可以使句子更加生动形象。 (二)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陈太丘与友期行”中“期”的意思正确的是() A.期待B.期望C.一起D.约定

2. “元方时年七岁”中“时”的意思正确的是() A.当时B.时候C.时间D.时期 3.“元方入门不顾”中“顾”的意思正确的是() A.理睬B.顾虑C.回头看D.照顾 3.“待君久不至,已去。”的正确翻译是() A.等你很久都没来,他已经先去了。B.等了你很久,你都没到,他已经离开了。C.招待你这么长时间不走,他已经先走了。D。招待你这么长时间不走,他已经离开了。 4.朗读下面这句话的正确停顿是() A.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B.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C.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D.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5.这则小古文想告诉我们()的道理。 A.待人有礼貌B.做人要守信C.说话要有理D.知错要改正 小古文阅读训练二 (三)智子疑邻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1.下面带点字解释有有误的一项是(B) A.天雨墙坏雨:下雨B.其邻人之父亦云父:父亲 C.暮而果大亡其财亡:丢失D.其家甚智其子甚:很,十分 2.朗读下面这句话停顿正确的是(B)

教科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送阳光

---------------------------------------------------------------范文最新推荐------------------------------------------------------ 教科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送阳光 教材分析:本文选取教科版注提教材一年级下册单元,是一篇阅读课文,全文蕴含着小女孩苗苗敬爱奶奶,关心奶奶的天真、纯洁的童心意趣。文章生动、活泼,字里行间跳跃着灵性,闪烁着人性的光辉。 课文虽然篇幅短小,但人物形象鲜明,作者抓住人物特征进行了生动的描写。表现出小苗苗关心他人、帮助他人的行为和品德。 教学理念:1、以学生为主体,创设自主学习与交流合作的氛围。 2、利用多种形式体现语文的综合性。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0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1 / 6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通过阅读,学习苗苗关心、帮助他人的品质,养成关心他人,乐于助人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新词。 教学难点:体会奶奶说的话。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你们有生病的经历吧!你们生病的时候家里人是怎么照顾你们的?要是有一天你们的爸爸妈妈或者爷爷奶奶也生病了,你会怎么做呢?

---------------------------------------------------------------范文最新推荐------------------------------------------------------ 有个4岁的小女孩,叫苗苗,她在奶奶生病的时候却想到要着送奶奶阳光,你们想知道是怎么回事吗?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1课《送阳光》 二、初读感知 1、请同学们轻轻把书翻到68页看着汉字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去看拼音争取 把句子读通顺,争取不丢字不添字。 2、同学们读的可真认真,请同学们再读一遍课文,读时,要一边读一边想,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写了一件什么事。 3、指名读课文,正音。 三、细读感悟 1、苗苗为什么要着送阳光给奶奶呢?念叨是什么意思?天天念叨说明了什么?你能试着把奶奶的话读一读吗? 3 / 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