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分类

青岛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分类
青岛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分类

分类

课题:帮妈妈整理衣服(分类)新授课

教学目的:

1.让学生通过活动,经历分类的过程,学会按一定标准进行分类的方法。

2.初步养成有条理地整理事物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按照一定的标准分类。

难点:按指定的标准对物体进行正确分类。

关键:创设情境,结合活动进行教学。

教具准备:教学挂图、纸盒、各种衣服等

教学过程:

一、激情谈话

同学们仔细观察,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师问:怎样才能使这些不乱呢?(整理)这节课我们又来学习分类(板书课题)

二、新课

(一)看图:

1.独自看图,思考,你看到了什么?

2.指名说说看到了什么?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

3.引导学生思考可以怎样整理衣服。

4.让学生按小组,用一定的标准给物品分类,体验同一标准分类的确定性以及不同标准分类的多样性。

①按指定标准:板书:分类方法。

把爸爸、妈妈与小明的不同衣服分类。

②让学生充分讨论,确定自己的分类标准:按上衣、下衣;单衣和夹衣;按四个季节来分类等。

5.各小组展示自己组的分类物品。(纸箱里)

(1)一组展示,其他小组的同学认真观看,看其对否?

(2)评价:(大家评)看哪组的物品分类好,把物品摆放得整齐美观。

(二)妈妈很辛苦,我还可以帮妈妈做点什么呢?

1.自己独立思考。

2.小组讨论,看谁积极发言。

3.指名交流。(谈一谈,你帮妈妈做了些什么?)

4.师引导学生小结:对照板书,同学们,这节课大家表现都不错,在我们的自主活动中,大家学会了按照一定的标准把同一种类别的东西放在一起,即分类。有的同学还能帮妈妈做一点小事情,真是个懂事的孩子,老师希望同学们今后做得更好。

三、巩固知识:

做游戏:找朋友(把班级里的同学按一定的标准分类)

四、作业设置:今天回家帮妈妈整理房间或把自己的房间整理一下。

第2课时

课题:自主练习(练习课)

教学目的:

1.让学生通过活动,经历分类的过程,学会按一定标准进行分类的方法。

2.复习巩固按一定标准分一分物品,使学生能够熟练进行分类练习题。培养成有条理地整理事物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按照一定的标准分类。

难点:按指定的标准对物体进行正确分类。

关键:创设情境,结合活动进行教学。

教具准备:小黑板、彩笔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出示小黑板

1.

6 8 5

2.送卡片。(放在合适的位置。)

0 ( ) 2 ( )( ) 5 ( ) ( ) 8 ( ) 10

二、巩固练习:

1题:哪些是水果?用“0”圈出来。

(1) 出示挂图,学生看图上都有什么?

(2) 指名说图上有什么?(从左到右)

(3) 引导学生根据题目要求把水果用“0”圈出来。

(4) 指名回答,订正。

2题:哪些是动物?用“0”圈出来。

(1)出示挂图,学生看图上都有什么?

指名说图上有什么?(从左到右)

引导学生根据题目要求把动物用“0”圈出来。

指名回答,订正。

(2)结合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说出这些动物中哪些是我们的朋友,并

3题:交通工具图。

(1)指名说出交通工具的名称。

(2)分类(不同标准)天上飞的,地上行驶的;水里航行的;按颜色分。

(3)指名交流,说出自己的分类标准。

(4)空中的、陆地的、水里的交通工具还有哪些?拓宽学生的知识面。4题:树叶。

(1)引导学生观察,图中都是什么样的树叶?(学生独立思考)(2)引导学生按不同标准分类。形状;颜色等。

(3)指名说(答案多样),师给予肯定和表扬。

三、补充练习。

把自己带来的物品或东西,按不同的标准分类。

同桌互相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四、作业设置:

回家把自己的学习用品分一分类,让家长检查是否正确。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计划及全册教案青岛版

第二册数学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一年级现有学生72人,分为两个教学班。经过半年时间的学校生活学生们大都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但是对于后进生也不能忽视。不过,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通过采取各种措施,大部分上学期的后进生在学期末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大大增强。这也增加了我这学期数学教学的信心。只要让学生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每个人都会有进步的。 二、教材分析: 1、教材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新颖有趣。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选取学生身边的、学生所熟悉的、具有新颖性和趣味性的内容为素材,目的是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认识自己、认识家庭、认识学校、认识社会、认识自然,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学习的内容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和富有挑战性的,使学生能通过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等一系列的学习活动,感觉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 2、情境串引发出“问题串”。 根据单元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除小单元外),每个单元都设计了几个有密切联系的信息窗(情境图),每个信息窗又是包含有多少个信息的“信息包”,其呈现形式是把这些学生感兴趣的现实活动情境贯穿起来,编排成“情境串”或“故事串”,从而引出一系列相对独立而又有着一定逻辑关系的问题,形成了“问题串”。 3、学生认知特点出发,优化单元知识结构。 本册教材彻底改变了过去教材普遍采用的“小步子”编排方式,根据学生认知特点,从学生的学习需要出发,优化单元知识结构。如第六单元“大海边——100以内数的加减法(二)”。传统教材中,将“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不进位)”和“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不退位)”的笔算放在一起,将相关的口算放在其他单元中,人为地将笔算与口算分开,不便于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本单元在知识安排上,将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口算和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编排在一起,使口算与笔算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便于学生了解计算的多种策略。同时,又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编排了加减混合及带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4、问题与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融合为一个过程。 本册教材不受严格的知识体系束缚,由解决现实情境中的问题引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

一年级数学上册 分类教案 青岛版

分类 教学目标: 1. 通过观察、操作,能按指定标准或自定标准对物品进行分类。在分一分的活动中,让学生形成初步的观察、分析能力。 2. 能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有关分类的数学问题。 3. 经历分类的过程,养成分类整理物品的习惯。 教学重点: 能够合理地对物品进行分类。 教学准备: 三角形、正方形、圆形等磁性教具,情景图。 教学过程: 1. 教师出示摆乱的平面图形。 提问:这样摆放图形好吗?为什么?那应该怎样摆放?(学生自由说) 谁能帮老师重新摆一摆?(指名到台前来摆,其他同学观察) 师:这样分类摆放就整齐多了,看来,分类的作用真不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分类的知识。 出示课题:分类。 2. 学习情境图 师:分类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可大了,你看,妈妈正需要小明的帮助呢。 出示情境图。 同学们仔细看,妈妈和小明在干什么?他们说了些什么?(片刻) 看后学生汇报。 3. 解决问题 师:小明怎样帮妈妈整理呢? 学生观察后回答:把爸爸的衣服放在一起,妈妈的衣服放在一起…… (看图按指定标准分类,教学第一个红点) 师:同学们真聪明,你们能否讨论一下,还可以怎样整理?(按自定标准分类,教学绿点)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分类。 学生发表见解:按上衣和下衣分;按不同颜色分…… 引导学生分析,体会分类标准不一致,分的结果就不一样。

4. 谈一谈 师:妈妈很辛苦,你还能帮妈妈做些什么? 学生谈后,师:看来,同学们真是一个热爱劳动和关爱妈妈的好孩子。 5. 自主练习 (1)哪些是鸟类?用О圈出来。 先让学生说说是什么动物,再分,分后再进行鸟类与昆虫的区别。(2)分一分,说一说 观察这些是谁的脚印,再讨论怎样分类。 (3)想一想,有几种分法,体会分类标准的多样性。 先认识交通工具,再按自定标准进行分类。

青岛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分类

分类 课题:帮妈妈整理衣服(分类)新授课 教学目的: 1.让学生通过活动,经历分类的过程,学会按一定标准进行分类的方法。 2.初步养成有条理地整理事物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按照一定的标准分类。 难点:按指定的标准对物体进行正确分类。 关键:创设情境,结合活动进行教学。 教具准备:教学挂图、纸盒、各种衣服等 教学过程: 一、激情谈话 同学们仔细观察,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师问:怎样才能使这些不乱呢?(整理)这节课我们又来学习分类(板书课题) 二、新课 (一)看图: 1.独自看图,思考,你看到了什么? 2.指名说说看到了什么?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 3.引导学生思考可以怎样整理衣服。 4.让学生按小组,用一定的标准给物品分类,体验同一标准分类的确定性以及不同标准分类的多样性。 ①按指定标准:板书:分类方法。 把爸爸、妈妈与小明的不同衣服分类。 ②让学生充分讨论,确定自己的分类标准:按上衣、下衣;单衣和夹衣;按四个季节来分类等。 5.各小组展示自己组的分类物品。(纸箱里) (1)一组展示,其他小组的同学认真观看,看其对否? (2)评价:(大家评)看哪组的物品分类好,把物品摆放得整齐美观。

(二)妈妈很辛苦,我还可以帮妈妈做点什么呢? 1.自己独立思考。 2.小组讨论,看谁积极发言。 3.指名交流。(谈一谈,你帮妈妈做了些什么?) 4.师引导学生小结:对照板书,同学们,这节课大家表现都不错,在我们的自主活动中,大家学会了按照一定的标准把同一种类别的东西放在一起,即分类。有的同学还能帮妈妈做一点小事情,真是个懂事的孩子,老师希望同学们今后做得更好。 三、巩固知识: 做游戏:找朋友(把班级里的同学按一定的标准分类) 四、作业设置:今天回家帮妈妈整理房间或把自己的房间整理一下。 第2课时 课题:自主练习(练习课) 教学目的: 1.让学生通过活动,经历分类的过程,学会按一定标准进行分类的方法。 2.复习巩固按一定标准分一分物品,使学生能够熟练进行分类练习题。培养成有条理地整理事物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按照一定的标准分类。 难点:按指定的标准对物体进行正确分类。 关键:创设情境,结合活动进行教学。 教具准备:小黑板、彩笔等。 教学过程:

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第一单元逛公园---20以内的退位减法 教学内容: 青岛版小学数学教科书一年级下册2—12页 教材分析: 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两个:一是十几减几需要退位的减法,简称“20以内的退位减法”;二是用“20以内退位减法”和以前学过的进位加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即“用数学”。 每一部分的后面都安排有针对已学内容的练习题,练习题力求形式多样,图文并茂,紧密配合学生的计算水平和生活实际,使数学应用与计算有机联系,既增加计算和加减含义的巩固机会,又体现应用意识的培养。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3、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1.掌握十几减9的口算方法,能够正确计算十几减9。 2.学会十几减几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教学难点: 1.理解十几减9的算理和理解十几减几的算理。 2.能根据已知条件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 教学措施: 1、重视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知识。 2、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学习知识。 3、处理好算法多样化的教学。 4、采取灵活、有趣的方法提高计算练习的效果。 5、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棒、情境图等。 课时数:6课时。 信息窗1 逛公园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 2、鼓励学生独立探究,充分发表自己的想法,呈现多种计算方法,初步培养思维的 灵活性。 3、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青岛版数学一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学生现状分析 学生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具有一定的观察、比较和有序思考的能力;积累了一些较浅显的生活经验,具有一定的交流合作意识和较好的学习习惯。但是,由于学生年龄小,好说好动,精力难以集中,尤其是倾听的习惯和随便插嘴的习惯有待加强。因此,本学期要立足于端正学习态度,提高积极性,抓好基础知识. 教材简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20以内退位减法,图形的拼组,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一),认识时间,找规律,统计,数学实践活动。教材以学生已有的经验为基础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获得对知识的理解;内容的展开尽量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数与计算的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体现算法多样化;提供关于物体空间关系的更丰富的内容和素材,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注意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认识100以内的数及加减法的计算,培养学生的数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使学生经历和体验学习的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统计意识,学会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3、养成良好的观察、书写、思考、倾听、提问等学习习惯。 4、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加、减法的意义,能熟练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结合现实素材进行估算。 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掌握100以内数,会读写100以内数。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顺序和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熟练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爱护人民币。

最新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分类练习题

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分类》练习题 班级_______姓名_______分数_______ 一、 1.在水果下面画√,蔬菜下面画○。 2.天上飞的画△,地上跑的画○。 3.给会飞的动物涂上红色,给能在水里生活的动物涂上绿色。

二、把同类圈起来。 三、把每行中不同的用○画一画。 四、分一分。

五、分一分,说一说。(两人一组,说说分法) 1. 2.

六、实践活动。 到图书馆或新华书店看一看,图书上怎么分类的,并与同学 说一说。 ******************************************************* 自我评价: 中考语文古诗词考点基本 知识汇总 一、掌握古诗词基本知识 诗歌分为古体诗(又称“古风”)、今体诗(又称“格律诗”)。 古体诗:包括“今体诗”出现以前的除“楚辞”以外的所有诗作,也包括“今体诗”出现以后的除“今体诗”以外的所有诗作。“歌、行、吟”分别是古体诗的一种体裁。如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白居易的《琵琶行》、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 今体诗:分为律诗、绝句。律诗每首八句,有五律(五字)、七律(七字)。首联(一、二句)、颔联(三、四句)、颈联(五、六句)、尾联(七、八句),颔联、颈联必须对仗。绝句每首四句,有五绝(五字)、七绝(七字),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一般押平声韵,一韵到底。

词:是今体诗之后产生于盛唐,流行于中唐,发展于晚唐与五代,成就于宋代的一种新诗体。词又称长短句(句子字数不等、长短不一)、诗余(由诗歌发展而来)。根据词的长短,词又分单调(也叫小令,一般认为58字以内)、中调(一般分上下阙,58-96字)、 长调(96字以上,三阙以上)。词有词牌,词牌严格律定了每首词的格律和音韵。曲:即散曲,分为“小令”、“套数”。是宋金时期逐渐形成的一种新诗体。曲与词的最大不同,是曲可在词规定的字数中增加衬字,从而增加语言的生动性,更自由灵活地表达思想与情感。 二、抓诗眼、抓意象、明意境 1、诗眼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古人写诗特别讲究“炼字”。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传神的一个字、一个词,一般是动词、形容词。如“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等等,使诗歌生动形象,境界全出。 2、意象诗作中作者所写之景、所示之物,这客观的“象”与作者借景抒情的“情”、咏物所言的“志”的完美结合。 古诗词中的意象往往是约定俗成,有规律可循的,例如:“梅花”是高洁品格的象征;“月亮”代表思乡之情;“鸿雁”是传书的信使等等。有时诗人还会创造一群意象,如马致远的《秋思》就创造了11个意象,用“断肠人”这一中心意象来表达思归怀远的秋思。 3、意境是文艺作品中和谐、广阔的自然和生活图景,渗透着作者含蓄、丰富的情思而形成的能诱发读者想象和思索的艺术境界。优秀的古诗词都创造了具有广阔艺术空间的意境。诗歌意境(情景)关系往往比较多的是寓情于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意境特点有:慷慨悲壮、雄浑苍劲、恬淡自然、雄浑壮观、悲壮苍凉、孤独冷寂等等。可见,抓住这几个关键处,我们就可以穿越语言屏障,迅速触摸到诗人的心灵世界,走进诗的艺术境界,解诗答题。 三、把握不同的诗作题材 就诗作题材内容的不同,古诗词可分为写景(抒情)诗、记事(咏怀)诗、咏史(怀古)诗、咏物(言志)诗、田园(山水)诗、边塞(征战)诗等等。 写景诗:学生在高中阶段大体接触过,毋须多说。 咏怀诗:叙事抒怀,通过具体的事件的叙写来抒写胸臆,抒写个人的恨别、怀远、思乡、离愁、感时等情怀的作品。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杜甫的《春望》。 咏史诗:诗人对某一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咏叹,一般融进了诗人独到的见识,以史咏怀,以史诵人,以史治史,以史喻今。如陶渊明、刘禹锡、杜牧等都是咏

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_全册

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_全册

目录 全册教材分析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5) 一、指导思想: (6) 二、教材分析 (6) 三、本册教材重、难点 (7) 四、教学措施 (7) 五、培优辅差 (9) 六、教学进度表 (11) 七、单元分析 (12) 第一单元逛公园 (26) 第1课时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2课时自主练习 (44) (44) 第3课时十几减8、7的退位减法 (47) 第4课时自主练习 (49) 第6课时我学会了吗 (55) (57) 第二单元下雨了 (26) 第9课时下雨了 (37) ——学看钟表 (37) 第10 课时自主练习 (41)

第三单元丰收了 (60) 第13课时100以内数的认识错误!未定义书签。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14课时自主练习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15课时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16课时自主练习 (60) 第16课时100以内的加减法 (62) 第17课时自主练习 (63) 第18课时实践活动 (64) 第四单元牧童认识图形 (64) 第19课时自主练习 (63) 第五单元绿色行动 (66) 第20课时校园护绿 (66) ——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整十数 (66) 第21课时校园护绿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22课时自主练习 (71) 第23课时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不 退位) (74)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24课时自主练习 (77)

2017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最新)

青岛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汇总 一、认识钟表 ★1、钟面上有什么? ①时针:粗短。分钟:细长② 12个数字,从1—12 ③一共有12个大格④每个大格分成5个小格 ⑤钟面上一共有60个小格。 ★2、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钟,分针走1大格是5分钟。时针走一大格是1时。 ★3、时针走一大格(1时),分钟就走1圈(60分);相反,分针走一圈(60分钟),时针就走一大格(1时)。所以 1时=60分; 60分=1时。 ★4、读时间 分针时针重合是12时,分针时针在一条直线上是6时。 整时:分针指到12,时针指到()就是()时。 半时:分针指到6,时针指到()和()的中间就是()时半。 大约几时:分针接近12,时针接近(),就是大约()时。 分针如果在12的左面,表示快到,也是快到()时;分针在12的右面,表示刚过,也是刚过()时。 二、100以内数的认识 ★1、10个十是100,读作一百。 100是由10个十或100个一组成,它是一个三位数。2、数数时,可以一个一个的数,也可以二个二个的数,五个五个的数,十个十个的数。 ★3、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 百十个(右边) 第三位第二位第一位 ★4、读数和写数,都从高位起。当计数器上个位或十位一颗珠子都没有时,就写0占位。 5、用计数器表示一个数时,计数器各数位上的珠子数和这个数的个位,十位,百位上的数 字相对应。 ★6、只有个位的数是一位数,如5、7、2;最大的一位数是9。 有个位、十位的数是两位数,如32、20;最小的两位数是10,最大的两位数是99。 有个位、十位、百位的数是三位数,如100。100是最小的三位数。 ★7、一个数,个位上是几,表示有几个一;十位上是几,表示有几个十。 反之,这个数有几个一,个位上就是几;有几个十,十位上就是几。

一年级数学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分类复习完美版青岛版

一年级数学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分类复习完美版青岛版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基础计算题 1. 看谁算的又快又准。 35+53=______;24+42=______;62+26=______;34+43=______ 2. 想一想,填一填。 16-9=______ 12-9=______ 6+______=10 12-______=7 15-8=______ 5+______=10 14-5=______ 17-______=9 ______+3=10 13-7=______ 15-9=______ ______+1=10 16-8=______ 13-4=______ 4+______=10 3. 直接写出得数。 7+9=______ 5+7=______ 7+4=______ 8+7=______ 4+17=______ 17+9=______ 15+7=______ 17+14=______ 18+17=______ 14+17=______ 10+9=______ 22+13=______ 4. 算一算,填一填。 11-2=______ 12-3=______ 13-4=______ 14-5=______ 15-6=______ 16-7=______ 5. 写出5道两位数减一位数的算式。 ______-______=5 ______-______=5 ______-______=5 ______-______=5 ______-______=5

6. 用竖式计算 38-14=87-61= 73-45= 65-32=44-17= 86-34= 加减混合运算 7. 猜猜横线上的数是几? 5+______=12 4+______=12 ______+2=11 ______+4=13 ______+5=11 14-______=5 8. 算一算。 9. 看图列式计算。 有多少棵树? 有多少个小朋友在晨练? ____+____=____(棵) ____+____+____+____=____(个) 10. 照样子,画一画.

青岛版一年级下册数学全套教案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教材简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20以内退位减法,图形的拼组,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一),认识时间,找规律,统计,数学实践活动。教材以学生已有的经验为基础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获得对知识的理解;内容的展开尽量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数与计算的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体现算法多样化;提供关于物体空间关系的更丰富的内容和素材,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注意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认识100以内的数及加减法的计算,培养学生的数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使学生经历和体验学习的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统计意识,学会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3、养成良好的观察、书写、思考、倾听、提问等学习习惯。 4、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加、减法的意义,能熟练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结合现实素材进行估算。 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掌握100以内数,会读写100以内数。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顺序和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熟练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爱护人民币。 5、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6、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2021年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一次月考分类复习通用

2021年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一次月考分类复习通用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基础计算题 1. 用竖式计算。 83+17= 22+34= 18+47= 14+29= 35+39= 36+55= 42+15= 23+32= 16+31= 46+13= 22+24= 19+33= 2. 用小棒摆一摆,算一算。 12-9=______ 19-9=______ 10-9=______ 11-9=______ 16-9=______ 17-9=______ 3. 口算我最棒。 2+40= 73+3= 90-40= 71+10= 57-17= 56-40= 24-4= 45-15= 18+20= 20+60= 56+1= 84-4= 4. 用竖式计算。 45+18= 32-7= 50-13= 83-9= 23-5= 42-7= 5. 在下面的横线上填上>、<或=。

5+6______2+3+7 5+3+7______9-8 2+7______1+6+3 5+5-5______8-8 6. 竖式计算我最棒。 ①43-21= ②94-11= ③57-46= ④88-37= ⑤39- 15= ⑥76-32= 加减混合运算 7. 猜猜横线上是几? 6+______=13 8+______=16 14-8=______ 9+______=12 6+______=11 16-7=______ 8. 解决问题,列式计算。 教师节快到了,一年级同学买了下面这些花。现在要把这些花装在花瓶里,摆在老师的办公室。 □○□=□ 回答:可以插______个花瓶。 9. 用1~9这九个数填一填,你能组成多少组这样的算式?每组算式中只有1可以重复使用。

青岛版-数学-一年级上册-《分类》备课教案

分类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活动,经历分类的过程,学会按一定标准进行分类的方法。 2.初步养成有条理地整理事物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按照一定的标准分类。 难点:按指定的标准对物体进行正确分类。 关键:创设情境,结合活动进行教学。 教具准备:教学挂图、纸盒、各种衣服等 教学过程: 一、激情谈话 同学们仔细观察,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师问:怎样才能使这些不乱呢?(整理)这节课我们又来学习分类(板书课题) 二、新课 (一)看图: 1.独自看图,思考,你看到了什么? 2.指名说说看到了什么?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 3.引导学生思考可以怎样整理衣服。 4.让学生按小组,用一定的标准给物品分类,体验同一标准分类的确定性以及不同标准分类的多样性。 按指定标准:板书:分类方法。 把爸爸、妈妈与小明的不同衣服分类。 让学生充分讨论,确定自己的分类标准:按上衣、下衣;单衣和夹衣;按四个季节来分类等。 5.各小组展示自己组的分类物品。(纸箱里) (1)一组展示,其他小组的同学认真观看,看其对否? (2)评价:(大家评)看哪组的物品分类好,把物品摆放得整齐美观。 (二)妈妈很辛苦,我还可以帮妈妈做点什么呢? 1.自己独立思考。

2.小组讨论,看谁积极发言。 3.指名交流。(谈一谈,你帮妈妈做了些什么?) 4.师引导学生小结:对照板书,同学们,这节课大家表现都不错,在我们的自主活动中,大家学会了按照一定的标准把同一种类别的东西放在一起,即分类。有的同学还能帮妈妈做一点小事情,真是个懂事的孩子,老师希望同学们今后做得更好。 三、巩固知识: 做游戏:找朋友(把班级里的同学按一定的标准分类) 四、作业设置:今天回家帮妈妈整理房间或把自己的房间整理一下。

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1、材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新颖有趣。本册教材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选取学生身边的、学生所熟悉的、具有新颖性和趣味性的的内容为素材,目的是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认识自己、认识家庭、认识学校、认识社会、认识自然,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学习的内容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和富有挑战性的,使学生能通过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等一系列的学习活动,感觉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 2、情境串“引发出“问题串”。根据单元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除小单元外),每个单元都设计了几个有密切联系的信息窗(情境图),每个信息窗又是包含有多少个信息的“信息包”,其呈现形式是把这些学生感兴趣的现实活动情境贯穿起来,编排成“情境串”或“故事串”,从而引出一系列相对独立而又有着一定逻辑关系的问题,形成了“问题串”。 3、生认知特点出发,优化单元知识结构。本册教材彻底改变了过去教材普遍采用的“小步子”编排方式,根据学生认知特点,从学生的学习需要出发,优化单元知识结构。如第六单元“大海边——100以内数的加减法(二)”。传统教材中,将“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不进位)”和“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不退位)”的笔算放在一起,将相关的口算放在其他单元中,人为地将笔算与口算分开,不便于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本单元在知识安排上,将两位数加减两

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口算和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编排在一起,使口算与笔算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便于学生了解计算的多种策略。同时,又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编排了加减混合及带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4、问题与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融合为一个过程。本册教材不受严格的知识体系束缚,由解决现实情境中的问题引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然后把学到新知识又作为解决新情境中问题的工具,让学生把解决问题知识学习融合在同一过程中,形成以解决问题为线索的基本框架。如第65页加混合运算,主题图呈现的信息是:小朋友拿50元钱购买纪念品,珊瑚每只17元,贝壳每只25元,海豚每只23元,海螺每只13元。教材没有直接出示算式,而是在学生解决教材中提出的“用50元钱去买一只海螺每只和一只珊瑚标本,还剩多少元钱?”或解决学生自己提出的其他问题过程中,通过探索获取运算的方法,然后利用获取的方法,解决其他问题,实现解决问题能力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步发展。 5、对学生进行问题意识的培养。教材通过含有丰富信息综合情境图,提供给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足够空间,提高学生从数学的角度选择信息、组织信息、运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如第一单元“南极小客人——100以内数的认识”信息窗1,由图中的两位小朋友在南极实地考察的情境和天空飞着的贼鸥、冰面上的企鹅、雪地上的海豹等信息,学生可能提出“有多少只企鹅?”“有多少只贼鸥?”“有多少只海豹”等问题。本册教材沿用了一年级上册教材的特点,

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达标练习

100以内数的认识达标练习 一、数一数 1、请你从36数到8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个5个的数从55数到8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填一填 1、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位,第二位是()位,第三位是()位。 2、100里面有()十。 3、5个十6个一组成()。 4、73里面有()十,()个一。 三、用计数器表示下列各数。 100 56 84 自主练习达标练习 1、看图填数 ()个十和()个十和()个十 ()个一()个十一 2.57里,5在()位上,表示5个(),7在()位上,表示7个()。

3.99左边的9在()位,表示()个(),右边的9在() 位,表示()个() 南极小客人——100以内数的认识达标练习 一、看图写数 写作()()()() 读作()()()() 二、按规律写数 三、比一比 100○99 56○52 25○65 58○56 85○85 自主练习达标练习 一、按规律写数 二、填一填 1、69前面的一个数是(),后面的一个数是()。和99 相邻的两个数是()和()。 2、最大的两位数是(),最小的两位数是(),它们的差是 ()。 3、比89大1的数是(),比它小1的数是()。 4、60比()大1,比()小1。

三、看谁算的又对又快。 20+30= 50+6= 60-20= 35-5= 37-5= 100-40= 70+30= 50+8= 我学会了吗?达标练习 一、我会填。 ①10个一()10个十是() ②76是由()个十和()个一组成的。6个一和4个十和 起来是()。 二、读数和写数。 24读作:46 读作:81读作: 五十八写作:一百写作:九十写作:三、在()里填上> <或= 69()89 76()67 28()42 91()19 100()99 34()43 下雨了—学看钟表达标练习 一、写出下面钟表表示的时间 ______ 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二、根据时间画出时针。

青岛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知识总结

青岛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知识总结

————————————————————————————————作者:————————————————————————————————日期:

一年级上册数学知识汇总 第一单元——10以内数的认识 1、0-10的认识与书写;会数数的方法:按顺序数、数一个划一个、分成几部分数、会2个2个的数、3个3个的数、5个5个的数等。 2、2-10的分成 3、0的意义:表示一个也没有;分界线;起点;分数。 4、区分基数和序数:几个和第几个。 5、单双数(从大到小、从小到大)。考察题型:按规律写数。 6、筷子有几双?有几根?有几双手?几只手?几根手指?今年几岁?再过几年就10岁了? 7、认识“>”“<”“=”。并会比较两个数、算式和数、算式和算式的大小。 理解…比…多/少/同样多。并会用“>”“<”“=”表示。 会根据要求画图。如:画○,○比△多2个。 8、会对给出的数按照从大到小或者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序。能找出给出数中最大(小)的数。 9、会数数的个数,如:从0数到4,数了几个数;4和8之间有几个数;在3和7之间的数有(4、5、6);从3开始数,第4个数是几。 10、找规律填数,或者找规律画图形。 9 () 5 3 () () 2 () 6 ()() 第二单元——分类与比较 1、分类:①体会分类方法的多样性。 ②分类的方法不同,分类的结果也不同。 首先明确分类方法,分类时,只能按照一种分类方法来分,不能同时

按照两种方法来分。常考分类有:分动、植物;分天上飞的、地上跑 的、水里游的;分水果、蔬菜;分衣服、家具、电器;给图形分类(按 颜色、形状);按腿的条数分类等。 ③在书写时,注意一行一类,或者竖线间隔开。标号用圆圈把数字圈起 来。 ④会圈出不同类物品。 2、比较:①会用…比…(多、少、高、矮)等语言进行描述。多个比较时,会 选出最(多、高、长)的,知道“最”的只有一个。 ②比轻重:天平上两端一样重时,看数量。数量越多的越轻,数量越少 的越重。天平不一样重时,压下的一端重,抬高的一端轻。 比高矮:要放在一个平面上进行比较。坐着和站着一样高时,要考虑站起来就更高了。 比长短:“化曲为直”比长短(弯曲的拉直以后进行比较);一端对齐, 看另一端。 比较绕在小棒上的绳子长短时,匝数一样,小棒越粗,绳子越长; 小棒粗细一样时,匝数越多,绳子越长。

最新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下应用题

1.小明和小芳一起做跳绳,小明跳了60下,小芳跳了48下。小芳再跳多少下就和小明跳的一样多? 2. 5 衬衣47元、帽子8元、裤子54元、鞋28元①爸爸给小明买了一顶帽子和一双鞋,一共用了多少钱? ②衬衣比裤子便宜多少钱? ③爸爸买一件衬衣,付出50元,应找回多少钱? ④你还能解决哪些数学问题? 问题:? 6.熊有54个玉米,给了小猴18个,小兔子拿走了17个,小熊现在还有多少个玉米? 7.子妈妈给小兔留了61个萝卜,小兔第一天吃了15个萝卜,第二天吃了17个萝卜,小兔现在还有多少个萝卜? 8.辆公汽从站内出发时,车上有41人,到前进站下了15人,到大洋站下了9人,现在车上还有多少人? 9.一班、二班、三班的小朋友去游乐园游玩,三个班钓鱼、套圈、打气球分数统计表弄脏了,很多数看不清楚,请你帮帮他们。把它找出来。

(1) (2)二班套圈得多少分? (3)三班钓鱼得多少分 10.兰兰有8元钱,买一本画册12元,兰兰还差多少钱? 答:兰兰还差()钱。 11.学校田径运动队,男生52人,女生46人,女生比男生少多少人? 答:女生比男生少()人。 12.小红剪五角星,第一次剪了15个,第二次剪的和第一次剪的同样多。两次一共剪了多少个? 答:两次一共剪了()个。 13.小华拍球。第一次拍了30下,,两次共拍了多少下?(先说出缺少的条件,再算出来。) 答:两次共拍了()下。 14. 小兰今年9岁,妈妈今年36岁,妈妈和小兰相差多少岁? 15. 工人叔叔修路,第二天比第一天多修14米,第一天修62米,第二天修路多少米? 16. 一双球鞋21元,一双布鞋比一双球鞋便宜9元,一双布鞋多少元?买一双球鞋和一双布鞋要用多少元? 17. (1)木工组修理一批桌子,已经修好了38张,还有17张没修,这批桌子有多少张?

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下册计算题

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下册计算题 一.进位加法(1) 9+4= 9+7= 9+9= 9+2= 8+7= 8+5= 8+8= 8+3= 7+7= 7+6= 7+9= 7+4= 6+6= 6+8= 6+9= 6+10= 5+5= 5+9= 5+7= 5+30= 4+4= 4+9= 4+7= 4+60=二.退位减法(1) 11-2= 11-5= 11-7= 11-9= 12-3= 12-6= 12-8= 12-9= 13-7= 13-5= 13-9= 13-4= 14-5= 14-8= 15-9= 15-7= 16-8= 16-9= 16-7= 17-8= 17-9= 18-6= 18-9= 19-6= 三、整十数加减法 30+40= 50+20= 60-30= 70-50= 45+40= 63+30= 48-40= 50-6= 50+40= 30+30= 70-20= 90-70= 45+4= 63+3= 48-4= 56-6= 50+4 30+3= 70-2= 100-50= 60+40= 90-0= 70+0= 四、进位加法(2) 13+9= 24+8= 54+7= 68+5= 74+9= 78+6= 45+6= 87+6= 65+7= 28+4= 29+5= 66+7= 48+5= 57+8= 37+7= 49+9= 28+8= 56+6= 五、退位减法(2) 20-2= 21-2= 34-5= 34-7= 45-6= 45-8= 70-7= 41-9= 53-7= 36-8= 27-9= 58-9= 60-5= 62-4= 66-9= 75-6= 68-9= 83-8= 六.用竖式计算(1)

青岛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知识汇总

一年级上册数学知识汇总 第一单元——10以内数的认识 1、0-10的认识与书写;会数数的方法:按顺序数、数一个划一个、分成几部分数、会2个2个的数、3个3个的数、5个5个的数等。 2、2-10的分成 3、0的意义:表示一个也没有;分界线;起点;分数。 4、区分基数和序数:几个和第几个。 5、单双数(从大到小、从小到大)。考察题型:按规律写数。 6、筷子有几双?有几根?有几双手?几只手?几根手指?今年几岁?再过几年就10岁了? 7、认识“>”“<”“=”。并会比较两个数、算式和数、算式和算式的大小。 理解…比…多/少/同样多。并会用“>”“<”“=”表示。 会根据要求画图。如:画○,○比△多2个。 8、会对给出的数按照从大到小或者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序。能找出给出数中最大(小)的数。 9、会数数的个数,如:从0数到4,数了几个数;4和8之间有几个数;在3和7之间的数有(4、5、6);从3开始数,第4个数是几。 10、找规律填数,或者找规律画图形。 9 () 5 3 () () 2 () 6 ()() 第二单元——分类与比较 1、分类:①体会分类方法的多样性。 ②分类的方法不同,分类的结果也不同。 首先明确分类方法,分类时,只能按照一种分类方法来分,不能同时 按照两种方法来分。常考分类有:分动、植物;分天上飞的、地上跑 的、水里游的;分水果、蔬菜;分衣服、家具、电器;给图形分类(按 颜色、形状);按腿的条数分类等。 ③在书写时,注意一行一类,或者竖线间隔开。标号用圆圈把数字圈起

来。 ④会圈出不同类物品。 2、比较:①会用…比…(多、少、高、矮)等语言进行描述。多个比较时,会 选出最(多、高、长)的,知道“最”的只有一个。 ②比轻重:天平上两端一样重时,看数量。数量越多的越轻,数量越少 的越重。天平不一样重时,压下的一端重,抬高的一端轻。 比高矮:要放在一个平面上进行比较。坐着和站着一样高时,要考虑站起来就更高了。 比长短:“化曲为直”比长短(弯曲的拉直以后进行比较);一端对齐, 看另一端。 比较绕在小棒上的绳子长短时,匝数一样,小棒越粗,绳子越长; 小棒粗细一样时,匝数越多,绳子越长。 比多少、大小、粗细、远近等。 ③数格子判断高矮、长短、远近。如:谁先到家,谁先吃到香蕉?格子 越少,越先到家,先吃到香蕉。

青岛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材分析

青岛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20以内的退位减法,认识钟表,100 以内数的认识,认识图形,100 以内数的加减法,人民币的认识,厘米、米的认识,统计,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口算20以内退位减法对进一步学习多位数计算和其他数学知识,与20以内的进位加减法同等重要,都是最基础的知识。因此,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必需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会计算方法,并通过合理的练习达到一定的熟练的程度,切实为以后学习打好基础。学会计算并运用于生活中解决问题,对理解运算的意义,体会数学的作用,和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十分有益的。为此,计算和应用要结合编排。 “100以内数的认识”是在学习了2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100以内数的认识,是认数范围的进一步扩展。它不仅是学习100以数的计算的基础,也是今后学习万以内数以及亿以内数的基础,对发展学生的数感有着重要的意义。 “认识钟表”是时间教学的起始单元,不仅可以使学生结合实际初步学会看钟表,体会钟表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并为今后进一步学习有关时间的知识打下基础。 “认识图形”是有关方向知识的起始单元,让学生初步感知东,西,南,北四个方向,为进一步学习给定一个方向分辨其他方向打好基础。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为进一步认识这些图形及其特征打下基础。 “100以内数的加减法(一)”是在学生学习了100以内数的认识,掌握了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和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减法口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是进一步学习10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及多位数加减法的重要基础。 “人民币的认识”是在学生已有了一些认和使用人民币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教学的,是小学数学是关于人民币教学的唯一单元。 “100以内数的加减法(二)”本单元是在学生掌握了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整十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内容既是学习笔算的开始,又是以后学习万以内数加减计算的基础,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厘米、米的认识”是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的开始,是今后学习其他长度单位和有关测量知识的基础。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进一步学习简单的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的基础上,让学生初步学会用多种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并且通过对周围现实生

青岛版一年级下册数学几何图形分类完整版

青岛版一年级下册数学几何图形分类完整版一、给○涂上颜色。 二、用七巧板拼一拼。 (1)用哪几块图形______可以拼成一个大三角形? (2)用哪几块图形______可以拼成一个大正方形? 三、从右面选两个图形拼成左面的图形______。

四、想一想,填一填。 (1)三角形比长方形少______条边,六边形比三角形多______条边。 (2)要拼一个大正方形最少需要______个小正方形,或______个小三角形。(3)七巧板是由______种图形组成,其中有______个□,有______个△ (4)黑板的面是______形,地板砖的面是______形,红领巾的面是______形,硬币的面是______形。 (5)正方形有______条边,长方形有______条边,三角形有______条边。 五、看一看,填一填。 观察七巧板,其中三角形有______个,正方形有______个,还有一个是 ______。 六、圈出合适的图形。

七、找2个和左上角形状相同的图形,涂一涂。 八、把有关系的两个图形连起来。 九、看一看,填一填。 有______个。 十、观察实物,填出里面的图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一、想一想,数一数 下图中有______个三角形。 十二、填出拼图所用的图形和个数。 这朵七色花中有______个______和______个______。

十三、我能数一数,填一填。 有______ 个长方形;有______ 个正方形; 有______ 个三角形;有______ 个圆形。 十四、想一下,填一填。 (1)用______根小棒可以摆一个长方形;用______根小棒可以摆一个三角形。(2)长方形有______条边,正方形有______条边,三角形有______边。 十五、我会填序号。 第______号是长方形,第______号是正方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