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性房颤导管消融策略新进展

持续性房颤导管消融策略新进展

持续性房颤导管消融策略新进展

发表时间:2016-06-16T15:24:53.383Z 来源:《健康世界》2016年第5期作者:张芳夏振伟[导读]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总结。

辽宁省大连市中心医院辽宁大连 116033近年来,心房颤动(房颤)的导管消融发展迅猛,它已经成为阵发性房颤治疗的I类适应症、持续性房颤IIa类适应症。然而,持续性房颤消融成功率低、二次或多次消融的比例高等问题仍未得到理想的解决方法。随着房颤触发机制及维持机制,尤其是维持机制的研究和标

测新技术不断涌现,也衍生出多种消融策略,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总结 1.环肺静脉隔离(CPVI)

环肺静脉隔离最早由意大利的Pappone等1提出,是在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指导下,建立肺静脉和左心房的模拟三维图像,分别于两侧肺静脉外口1-2cm处做环状消融,实际上,相比节段性肺静脉电隔离达到的肺静脉与心房之间的完全电隔离,环肺静脉隔离实现了肺静脉的解剖学隔离,它不仅隔离了来源于肺静脉的触发灶,而且改良了左心房基质,即破坏了房颤的维持机制。Pratola等2随访经环肺静脉隔离治疗成功的持续性房颤患者后发现,只需完整的解剖学隔离即可彻底治愈大部分持续性房颤。如何达到完整的解剖学隔离呢,Ouyang等3认为环肺静脉隔离术中的消融径线必须连续而完整,对此,我国的施海峰等4的研究提示下述原因可能是影响消融成功率的因素:由于心房特殊解剖结构导致标测及消融导管不能准确贴靠;术中为减少患者疼痛而减少消融能量;担心消融损伤而降低消融能量和温度。

2.心房线性消融

左房线性消融是借鉴房颤外科迷宫术,在左心房增加线性消融,将心房分为不同部分,即可终止左心房内折返。目前,多数研究也证实,左房线性消融术可以明显降低持续性房颤术后大折返性房速的发生。常用的消融径线包括左房顶部、二尖瓣峡部、三尖瓣峡部,消融终点是双向阻滞。而实践中,多数情况是只完成了三维标测下消融径线连续而完整,并未达到双向阻滞的消融终点,尤其是二尖瓣峡部消融径线。二尖瓣峡部消融困难的主要原因是导管贴壁不佳,组织较厚,形态多变。刘旭等5研究发现二尖瓣峡部的消融阻滞率80%,其中60%二尖瓣峡部消融需要深入冠状窦内消融,使消融难度增大。如果径线不能消融彻底,同样是术后房速的复发的重要因素。此外左心房的大面积消融也可引起左房功能下降。

3.心房碎裂电位(CFAEs)消融 2004年,Nademanee首次定义复杂碎裂电图(complex fractionated atrial electrograms,CFAEs),并提出CFAEs是房颤维持基质,对其消融后可提高的持续性房颤消融治疗的成功率6,但遗憾的是该结果没有在多家心脏电生理中心复制,考虑原因如下:各电生理中心对CFAEs的定义不同,记录及分析的方法有差异,术者的经验也时刻影响标测的结果,消融终点缺乏统一标准,消融造成的心房损伤更大,术后“医源性”心律失常发生更高。鉴于上述多种问题尚未解决,目前多家电生理中心更愿意将CFAEs作为消融的辅助措施。新近,刘兴鹏等7另辟蹊径,通过术中应用伊布利特评估心房基质,进而减少不必要的CFAEs消融。该方法简单易行,适合在临床大范围推广,更值得注意的是在短时期内标测及消融设备尚不能满足所有临床需要的时候,这种方法更像是“四两拨千斤”的解决了问题,节省的大量的人力物力,值得学习和借鉴。

4.转子(rolor)消融

转子是指规则的功能性折返激动,可能是快速性心律失常和颤动的驱动灶,因为标测困难,所以临床开展较少。2012年,Narayan等8通过特殊的篮状电极标测出心房转子后对其进行消融,单次随访成功率高于单纯肺静脉隔离,且心房损伤小、消融时间短。但该标测电极及软件未能在临床广泛开展,因而缺乏大规模的临床对照结果。

尽管新的消融策略不断涌现,但持续性房颤的单次消融成功率仍不满意,甚至单纯的环肺静脉隔离与环肺静脉隔离+左房线性消融及环肺静脉隔离+碎裂电位消融相比,三者的复发率无差异9。考虑到诱发及维持房颤的因素多种多样,持续性房颤的触发及维持机制不明,目前的基质标测不满意,所有我们期待更多的基础及临床研究结果、更方便有效的标测消融设备,最终攻克持续性房颤。参考文献:

[1]Pappone C,RosanioS,Chunlmonary J,et al.Circumferential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of pulmonary vein ostia:A new anatomic approach for curing atrial fibrillation [J].Circulation,2000,102:2619-2628.

[2]姜伟峰,刘旭,王新华,施海峰,等。环肺静脉电隔离术后心房-肺静脉电位恢复情况的随访。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10,24:329-332。

[3]王新华,刘旭,施海峰,等。慢性心房颤动导管消融:碎裂电位消融和线性消融的比较。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11,25:206-209。

[4]Nademanee K,McKenzie J,Kosar E,et al.A new approach for catheter ablation of atrial fibrillation:mapping of electrophysiologic substrate.J Am Coll Cardiol,2004,43:2044-2053.

[5]刘兴鹏,田颖,尹先东,等。小剂量伊布利特辅助的持续性房颤导管消融治疗。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2014,18:83-88。

[6]AtulVerma,Chen-yang Jiang,Timothy R,et al.Approaches to Catheter Ablation for Persistent Atrial Fibrillation.N ENGL J MED 2015 372;19 1812-1822.

详解导管射频消融技术(总6页)

详解导管射频消融技术 (总6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详解导管射频消融技术 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到底算手术吗 李毅刚教授:导管射频消融术严格来讲,应该算是一种微创手术。治疗过程中主要是通过穿刺血管,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DSA)引导下,把电极导管沿着血管送入心腔,精确定位引起心动过速的关键病灶,用电极导管头端紧紧贴靠该处,在局部释放射频电流(100千赫兹~1.5兆赫兹),在很小的范围内(约3~4毫米直径及深度)产生热效应,使局部组织内水分蒸发,直接摧毁关键病灶,从根本上治疗心动过速。是否每个房颤患者都能做导管射频消融李毅刚教授:房颤患者病情千差万别,而把握好房颤消融术适应证是关键。阵发性房颤无疑是导管消融术的最佳适应证,随着射频消融术的发展,持续性或者持久性房颤、心房明显增大(大于45毫米)的阵发性房颤也成为其适应证。对于发作频率很小的阵发性房颤和同时合并需要进行外科开胸手术的房颤患者,目前暂不推荐应用导管射频消融术。导管射频消融术优势在哪 李毅刚教授:房颤导管射频消融术的特点是微创、不留疤、不需要全身麻醉。以下三类人选择房颤导管消融术的话,获益比较多:①吃抗心律失常药控

制不了、症状比较明显、发作非常频繁的阵发性房颤患者;②持续性房颤的患者;③合并其他心脏病,例如冠心病、瓣膜性心脏病、扩张性心肌病等的患者。 对于有器质性心脏病,比如心衰、高血压型心脏病、瓣膜性心脏病、心肌病的患者来说,导管消融术和药物治疗、外科手术相比,可以明显降低房颤的复发率,增加成功率,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心衰发作频率越频繁越容易出现房颤,有房颤就会更容易心衰。经过临床研究证实,导管消融术能够终止这个恶性循环,明显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在心功能检查上,能够看到反映心功能的指标明显改善,左心室射血分数升高,BNP(脑利钠肽)降低;在症状上,患者能感受到心衰症状的明显缓解,过去稍微活动一下就累,手术后活动量增加或者能够正常活动。年龄大的患者能选择导管射频消融术吗 李毅刚教授:所有打算进行导管消融术的房颤患者,首先要预防左心房血栓形成,规范有效地进行抗凝治疗,选择口服或皮下注射抗凝药物,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血栓形成。其次需要进行详细检查,来评估心房内是否有血栓。如果发现左心房内有血栓形成,则不能进行导管消融术,需要接受3~6个月甚至更长时间的抗凝,待血栓消失后才可进行消融手术。

图说房颤导管射频消融术

---------------------------------------------------------------最新资料推荐------------------------------------------------------ 图说房颤导管射频消融术 图说房颤导管射频消融术马长生医生 2019-11-27 21:54:56 房颤左心房导管阅读(5196)评论(1)分享到通过前面的几次介绍,大家可能对心房颤动(房颤)导管射频消融这种介入性治疗技术有了初步的了解。 通过下面这些绘制的示意图,我希望可以给大家一些更加直观的印象(不代表真正的解剖关系,为显示清晰局部可能有夸张)。 图 1.心脏正面观,显示心脏的大致结构。 可以看到 4 条肺静脉开口于左心房,是连接肺与心脏的血管(肺并非实际位置及大小,仅用于示意肺静脉的作用)。 同时可见下腔静脉开口于右心房。 图 2.心脏反面观,即把上图翻过来看。 可见左心房、4 条肺静脉、下腔静脉及右心房。 图 3.如果把心脏比作房屋,其结构就如下图。 有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及右心室 4间屋子。 二尖瓣是左心房与左心室之间的门,只能向左心室单向开放。 同理,右心房与右心室之间的门叫三尖瓣,也只能向右心室单向开放。 左心房与右心房、左心室与右心室之间是没有窗户的墙壁,互不相通。 左心房有来自于肺的 4 条走廊(肺静脉),左心室有通向全身的 1 / 3

走廊(主动脉),通向右心房的是来自于全身的走廊(上腔静脉和下腔静脉),而右心室的走廊通向肺(肺动脉)。 主动脉走廊口和肺动脉走廊口也有小门,只能向走廊侧单向开放。 如果把血液比作房间里流通的空气(蓝色箭头),墙壁的阻隔保障动脉血液与静脉血液相互间不混合,而单向开放的门保障空气在房间内单向流通不能返回。 图 4.左心房与肺静脉局部,目前认为绝大多数房颤起源于肺静脉开口(仅标注了 4 条肺静脉中的 1 条),也是导管消融的部位。 图 5.房颤导管射频消融术前需要完善经食道超声心动图检查以除外左心房血栓。 食管紧邻心脏后方(左心房在人体内的实际位置是在心脏的最后方,即与食管相邻),将超声探头由口深入至食管内心脏水平就能清楚显示心房内的微小结构,有无血栓一目了然。 图 6.进行房颤导管射频消融术时,在腹股沟(大腿根)进行股静脉穿刺(示意图仅显示右侧,实际术中需要穿刺双侧股静脉)。 图 7.由穿刺处送入导管。 图 8.导管进入股静脉,继而沿着下腔静脉直达右心房(下腔静脉与右心房的关系参看图 1~3)(心脏在人体内的大小及位置仅为示意)。 图 9.导管在房间隔进行穿刺(穿个很小的洞),由右心房进入左心房。

图说房颤导管射频消融术

图说房颤导管射频消融术 马长生医生2014-11-27 21:54:56房颤左心房导管阅读(5196)评论(1)分享到 通过前面的几次介绍,大家可能对心房颤动(房颤)导管射频消融这种介入性治疗技术有了初步的了解。通过下面这些绘制的示意图,我希望可以给大家一些更加直观的印象(不代表真正的解剖关系,为显示清晰局部可能有夸)。 图1.心脏正面观,显示心脏的大致结构。可以看到4条肺静脉开口于左心房,是连接肺与心脏的血管(肺并非实际位置及大小,仅用于示意肺静脉的作用)。同时可见下腔静脉开口于右心房。

图2.心脏反面观,即把上图翻过来看。可见左心房、4条肺静脉、下腔静脉及右心房。 图3.如果把心脏比作房屋,其结构就如下图。有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及右心室4间屋子。二尖瓣是左心房与左心室之间的门,只能向左心室单向开放。同理,右心房与右心室之间的门叫三尖瓣,也只能向右心室单向开放。左心房与右心房、左心室与右心室之间是没有窗户的墙壁,互不相通。左心房有来自于肺的4条走廊(肺静脉),左心室有通向全身的走廊(主动脉),通向右心房的是来自于全身的走廊(上腔静脉和下腔静脉),而右心室的走廊通向肺(肺动脉)。主动脉走廊口和肺动脉走廊口也有小门,只能向走廊侧单向开放。如果把血液比作房间里流通的空气(蓝色箭头),墙壁的阻隔保障动脉血液与静脉血液相互间不混合,而单向开放的门保障空气在房间单向流通不能返回。

图4.左心房与肺静脉局部,目前认为绝大多数房颤起源于肺静脉开口(仅标注了4条肺静脉中的1条),也是导管消融的部位。

图5.房颤导管射频消融术前需要完善经食道超声心动图检查以除外左心房血栓。食管紧邻心脏后方(左心房在人体的实际位置是在心脏的最后方,即与食管相邻),将超声探头由口深入至食管心脏水平就能清楚显示心房的微小结构,有无血栓一目了然。 图6.进行房颤导管射频消融术时,在腹股沟(大腿根)进行股静脉穿刺(示意图仅显示右侧,实际术中需要穿刺双侧股静脉)。

房颤射频消融术后遗症

房颤射频消融术后遗症 在刚刚作完房颤射频消融后,少数患者短时间内可能会有后遗症的表现,这种后遗症会给我们的身体造成一定的影响,而且在平时需要特别注意,选择合适的方法调理和治疗,配合上合理的适应症,加快手术的康复,慢慢的调理就能避免后遗症的出现。 ★房颤射频消融术后遗症 开胸直视射频消融手术,可与其他心脏疾病手术同期进行,手术时间仅延长数十分钟,同时会切除或关闭左心耳(血栓发生最主要的部位),从而降低病人脑卒中几率。微创射频消融手术,是在腔镜辅助下,通过双侧胸壁的小切口,直接对关键区域进行消融,以达到理想治愈的目的,平均术后住院时间仅3-5天。同时,也切除左心耳,将房颤所致脑卒中率降低至10%以下。我病区目前开展本项技术,大多数是在其他心脏手术的同时完成。所用设备有单极射频消融笔及双极射频消融钳。 ★疗效

开胸直视射频消融手术,不仅可以治疗阵发性和持续性房颤,也可以用于治疗内科导管消融术效果不确定的永久性房颤。据报道治疗永久性房颤的中、远期疗效可达到70%-80%以上。 微创射频消融手术针对的阵发性房颤患者,术后12个月的 治愈率可达到90%-95%以上,且术后并发症少,复发率低。 ★适应证 一般来说,频繁发作、难以忍受症状、药物治疗欠佳、且没有手术禁忌的患者,都可以进行治疗,尤其是需要进行开胸手术的房颤病人、慢性房颤患者及内科导管消融失败的患者。 ★术后康复 出院后根据情况继续服用强心、利尿、抗心律失常及抗凝药物,增减或停用药物一定要遵从医嘱。术后早期因为心房消融线附近炎性反应的影响,约有30%患者术后仍有短期的房颤,不必过度紧张,一般术后3个月炎性反应彻底消退后可自行恢复为窦性心律。长期房颤对心脏、肌肉造成的损伤则需要更长时间(大 约6个月)恢复。出院后定期复查,明确房颤是否转复为窦性心

房颤导管射频消融术的风险

房颤导管射频消融术的风险导管射频消融术是治疗心房颤动(房颤)安全而有效的方法,效果显着优于抗心律失常药和电复律。前面我们也分多次介绍了有关内容,主要是积极方面。但实际上,我们知道,患者在接受一项治疗之前可能更加关心的是这种治疗的风险。我们不能“老王卖瓜”,射频消融是一种介入治疗技术,介入操作都存在风险。当然,我们也并非“打官腔”。希望通过本文使患者更加理性地认识和选择射频消融术,也希望帮助已经接受了该项治疗的患者了解围术期需要注意观察的异常情况以尽早发现可能的并发症。 本期首先介绍导管射频消融术最严重、对患者影响最大的并发症,也是我们最为担心和关注的,研究报道的总发生率约为5%左右。 1.栓塞 血管本是封闭系统,血液里面的成分不能接触到外面的物质,一旦接触(割破、划伤等)就会在破损局部形成血栓以利止血。导管射频消融术属于介入操作,需要将各种导管沿血管送入体内,消融时心脏局部也会形成创面,因而有形成微小血栓的风险。此外,前面曾介绍过,房颤最大的危害在于心房内的血栓。术前经食道超声心动检查可以发现绝大多数心房血栓,是目前最精确的检查,但遗憾的是,它也无法做到100%。无论介入相关的微小血栓还是心房里房颤形成的血栓,在操作时均有脱落可能。血栓脱落后形成栓子,沿血流移动,直至到达口径较小的血管无法继续通行便堵住了,这种情况下就会形成栓塞。最严重的情况是栓子堵塞在脑血管发生脑栓塞,发生率不足1%,一般出现于术中或术后短

时间内,可以出现头晕、头痛、偏侧肢体无力、口齿不清等表现。如果阻塞的血管较小或阻塞时间较短(栓子自溶),不产生症状或症状自行消失,不遗留后遗症。仅有少数患者卒中较为严重,脑梗死面积大,甚至遗留后遗症。因此,房颤射频消融术前及术后均要抗凝治疗,术中也会在血管内注入抗凝药物。患者在术后同样需要注意有无上述脑梗表现。 2.心脏压塞 前面曾经介绍过心脏的解剖及导管射频消融术操作的主要方式。我们知道,消融导管由股静脉进入体内,直达右心房,穿刺房间隔到达左心房,于肺静脉开口周围进行射频放电,使部分心肌坏死、瘢痕化,形成隔离带。心房壁的厚度远远小于心室壁,心肌含量也较少。射频消融就像在心脏内面做雕刻,仅使心脏里面部分心肌坏死而不能透壁。此外,射频放电时还有可能在消融局部发生微小爆裂。因此,在进行房间隔穿刺及射频放电操作时均有造成心房壁破损的可能,心房壁如果出现破口或穿孔,毫无疑问,心脏里面的血液就会涌出来,流到心脏外面的心包里。心包就像一个口袋,把心脏装在里面。心包内聚积大量血液会挤压心脏,影响心脏的功能。患者可以突然出现喘憋,伴随血压明显下降,甚至意识丧失。这种情况就被称为心脏压塞,是房颤导管射频消融术比较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1%左右。 心脏压塞大多发生于消融过程中,极少数可推迟术后数小时。这种情况一旦发生,需要立即终止介入操作进行抢救,措施为心包穿刺。一般由剑突下(俗称的“心窝处”)进针,向上穿刺进入心包,将血液释放出来,缓解心包里的压力。射频损伤造成的心房壁破口一般较小,多数能自行愈合。穿刺引流积血干净后留置引流管数日即可拔除,患者也会

初识房颤导管射频消融术

初识房颤导管射频消融术 心房颤动(房颤)是常见的心律失常性疾病,不仅影响生活质量,还可以导致脑卒中或心力衰竭等致残、致死性的并发症,危害较大。前面提到,房颤的治疗包括抗凝、心室率控制及节律控制3个方面。节律控制治疗除药物及电复律外,还有相对较新但发展迅速的介入治疗方法——导管射频消融术。在此简单介绍,希望大家在了解这种技术后可以对其不再陌生或恐惧,以后还会将各部分分开来详细介绍,敬请期待。 一、什么是房颤导管射频消融术 导管射频消融术是通过外周血管将消融设备送入心脏,通过高频电流能量造成局部心肌坏死治疗心律失常的方法。其名字里包括一个“术”字,其实与外科手术不是一个概念,严格讲都不能算作手术,体表也没有明显的伤口,它是一种介入操作,只不过我们内科医生喜欢把这种操作也称作“术”,以区别于药物保守治疗。房颤导管射频消融术是节律控制治疗的一种方法,其主要目的是减少或终止房颤的发作以改善症状和生活方式。它也是目前治疗房颤效果最好的内科方法,显著优于电复律及抗心律失常药物。 二、诞生与发展 房颤导管射频消融术诞生于1994年前后,灵感来自于治疗房颤的外科手术,可以说是个比较年轻的技术,算得上“90后”了,但成长却十分迅速。大约自1998年起,全球电生理室均开始尝试和改进这项技术,我国房颤的射频消融治疗也开始于这个时期。经过10余年的发展,该技术已经基本成熟。 三、原理

研究表明,房颤大多起源于肺静脉,少数可能来自肺静脉外的一些位点,因此隔离肺静脉的心电活动可治疗房颤。肺静脉位于左心房后方,是连接肺和左心房的血管,一般有4条(图1)。名字叫“静脉”,里面流动的实际是动脉血,肺静脉负责把肺里氧合好的血液输送回心脏。射频是一种高频电流能量,作用于心肌时可以导致局部坏死,此后以瘢痕组织替代愈合,从而截断传导通路。打个比方,这就好比森林大火时拔除树木和野草而制作的隔离带。沿肺静脉开口周围或邻近的左心房壁通过消融导管一点一点进行消融,使点连成圈,组成隔离带,将房颤病灶隔离开来,使之不能向整个心脏传导而达到治疗目的(图2)。经过这种消融治疗,多数房颤可以消失。

持续性房颤导管消融策略新进展

持续性房颤导管消融策略新进展 发表时间:2016-06-16T15:24:53.383Z 来源:《健康世界》2016年第5期作者:张芳夏振伟[导读]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总结。 辽宁省大连市中心医院辽宁大连 116033近年来,心房颤动(房颤)的导管消融发展迅猛,它已经成为阵发性房颤治疗的I类适应症、持续性房颤IIa类适应症。然而,持续性房颤消融成功率低、二次或多次消融的比例高等问题仍未得到理想的解决方法。随着房颤触发机制及维持机制,尤其是维持机制的研究和标 测新技术不断涌现,也衍生出多种消融策略,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总结 1.环肺静脉隔离(CPVI) 环肺静脉隔离最早由意大利的Pappone等1提出,是在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指导下,建立肺静脉和左心房的模拟三维图像,分别于两侧肺静脉外口1-2cm处做环状消融,实际上,相比节段性肺静脉电隔离达到的肺静脉与心房之间的完全电隔离,环肺静脉隔离实现了肺静脉的解剖学隔离,它不仅隔离了来源于肺静脉的触发灶,而且改良了左心房基质,即破坏了房颤的维持机制。Pratola等2随访经环肺静脉隔离治疗成功的持续性房颤患者后发现,只需完整的解剖学隔离即可彻底治愈大部分持续性房颤。如何达到完整的解剖学隔离呢,Ouyang等3认为环肺静脉隔离术中的消融径线必须连续而完整,对此,我国的施海峰等4的研究提示下述原因可能是影响消融成功率的因素:由于心房特殊解剖结构导致标测及消融导管不能准确贴靠;术中为减少患者疼痛而减少消融能量;担心消融损伤而降低消融能量和温度。 2.心房线性消融 左房线性消融是借鉴房颤外科迷宫术,在左心房增加线性消融,将心房分为不同部分,即可终止左心房内折返。目前,多数研究也证实,左房线性消融术可以明显降低持续性房颤术后大折返性房速的发生。常用的消融径线包括左房顶部、二尖瓣峡部、三尖瓣峡部,消融终点是双向阻滞。而实践中,多数情况是只完成了三维标测下消融径线连续而完整,并未达到双向阻滞的消融终点,尤其是二尖瓣峡部消融径线。二尖瓣峡部消融困难的主要原因是导管贴壁不佳,组织较厚,形态多变。刘旭等5研究发现二尖瓣峡部的消融阻滞率80%,其中60%二尖瓣峡部消融需要深入冠状窦内消融,使消融难度增大。如果径线不能消融彻底,同样是术后房速的复发的重要因素。此外左心房的大面积消融也可引起左房功能下降。 3.心房碎裂电位(CFAEs)消融 2004年,Nademanee首次定义复杂碎裂电图(complex fractionated atrial electrograms,CFAEs),并提出CFAEs是房颤维持基质,对其消融后可提高的持续性房颤消融治疗的成功率6,但遗憾的是该结果没有在多家心脏电生理中心复制,考虑原因如下:各电生理中心对CFAEs的定义不同,记录及分析的方法有差异,术者的经验也时刻影响标测的结果,消融终点缺乏统一标准,消融造成的心房损伤更大,术后“医源性”心律失常发生更高。鉴于上述多种问题尚未解决,目前多家电生理中心更愿意将CFAEs作为消融的辅助措施。新近,刘兴鹏等7另辟蹊径,通过术中应用伊布利特评估心房基质,进而减少不必要的CFAEs消融。该方法简单易行,适合在临床大范围推广,更值得注意的是在短时期内标测及消融设备尚不能满足所有临床需要的时候,这种方法更像是“四两拨千斤”的解决了问题,节省的大量的人力物力,值得学习和借鉴。 4.转子(rolor)消融 转子是指规则的功能性折返激动,可能是快速性心律失常和颤动的驱动灶,因为标测困难,所以临床开展较少。2012年,Narayan等8通过特殊的篮状电极标测出心房转子后对其进行消融,单次随访成功率高于单纯肺静脉隔离,且心房损伤小、消融时间短。但该标测电极及软件未能在临床广泛开展,因而缺乏大规模的临床对照结果。 尽管新的消融策略不断涌现,但持续性房颤的单次消融成功率仍不满意,甚至单纯的环肺静脉隔离与环肺静脉隔离+左房线性消融及环肺静脉隔离+碎裂电位消融相比,三者的复发率无差异9。考虑到诱发及维持房颤的因素多种多样,持续性房颤的触发及维持机制不明,目前的基质标测不满意,所有我们期待更多的基础及临床研究结果、更方便有效的标测消融设备,最终攻克持续性房颤。参考文献: [1]Pappone C,RosanioS,Chunlmonary J,et al.Circumferential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of pulmonary vein ostia:A new anatomic approach for curing atrial fibrillation [J].Circulation,2000,102:2619-2628. [2]姜伟峰,刘旭,王新华,施海峰,等。环肺静脉电隔离术后心房-肺静脉电位恢复情况的随访。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10,24:329-332。 [3]王新华,刘旭,施海峰,等。慢性心房颤动导管消融:碎裂电位消融和线性消融的比较。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11,25:206-209。 [4]Nademanee K,McKenzie J,Kosar E,et al.A new approach for catheter ablation of atrial fibrillation:mapping of electrophysiologic substrate.J Am Coll Cardiol,2004,43:2044-2053. [5]刘兴鹏,田颖,尹先东,等。小剂量伊布利特辅助的持续性房颤导管消融治疗。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2014,18:83-88。 [6]AtulVerma,Chen-yang Jiang,Timothy R,et al.Approaches to Catheter Ablation for Persistent Atrial Fibrillation.N ENGL J MED 2015 372;19 1812-1822.

心房颤动导管消融和手术治疗专家共识解读

心房颤动导管消融和手术治疗专家共识解读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近十余年,导管和外科消融治疗房颤取得了较大进展,已成为心律失常领域临床实践和研究的重点。随着对房颤机制认识的不断深入以及大量导管和外科消融相关临床研究结果的公布,美国心律学会(Heart Rhythm Society,HRS)/欧洲心律学会(European Heart Rhythm Association,EHRA)/欧洲心律协会(European Cardiac Arrhythmia Society,ECAS)协同美国心脏病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ACC)及美国心脏协会(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AHA)联合组织了全球46名在房颤机制研究、导管消融和外科治疗方面成就突出的专家共同撰写了《房颤导管和外科消融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并于近期发表。该《共识》是2007年专家《共识》的延续,并根据临床实践及相关的循证医学证据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更新。本文重点解读《共识》中与临床实践密切相关的部分内容。 一、房颤的分类 本《共识》除仍将房颤分为阵发性房颤、持续性房颤和长程持续性房颤三类外,对阵发性和持续性房颤的定义略作修订:把房颤发作48小时内行药物或电复律终止的归入阵发性房颤,已发作48小时但未超过7天行药物或电复律终止的归为持续性房颤。具体到某一患者可能同时符合阵

发性房颤或持续性房颤的诊断,在这种情况下应根据近6个月的主要表现类型作出诊断。 二、导管和外科消融适应证 参照2006年ACC/AHA/ESC(欧洲心脏病学会)房颤指南,《共识》首次在适应证部分采用推荐级别和证据水平的分级,相关推荐的级别分为Ⅰ、Ⅱ(Ⅱa、Ⅱb)、Ⅲ类,证据水平分为A、B、C三个级别,含义与指南相同,表明在适应证选择方面由总结专家经验和意见转为更多的根据循证医学证据。 与2007年相比,《共识》中导管消融在房颤治疗中的地位明显提升。对于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无效、有明显症状的阵发性房颤“推荐”行导管消融,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无效持续性房颤导管消融治疗是合理的房颤导管消融适应证

房颤的导管射频消融术前和术后注意

房颤的导管射频消融术前和术后注意事项 心房颤动(房颤)是一种十分常见的快速心律失常,通常呈阵发性或持续性发作,发作时患者会感到心悸、胸闷、乏力、头晕等症状,部分患者甚至伴有焦虑。 房颤时快速而不规则的心室率,会使心房丧失对心室的辅助灌注作用,心输出量明显降低,使患者感到明显的不适;长时间的心动过速易导致心动过速性心肌病;同时,长时间心脏的不协调收缩还导致血液在心房内淤滞,易形成血栓,从而引发栓塞或卒中。所以房颤是一种需要积极治疗的疾病。 现阶段房颤治疗的目标是:1、转复房颤心律,使之恢复为窦性心律;2、控制房颤发作时快速的心室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3、预防房颤的严重并发症:血栓栓塞或卒中。初发房颤一般先行药物治疗,治疗房颤的药物有: ?转复心律的药物(即抗心律失常药物) ?控制心室率的药物(主要是减慢快速的心室率) ?维持窦性心律的药物 ?预防血栓形成的药物(如华发林) 除此之外,还有其他非药物治疗方法治疗房颤,诸如房颤的导管射频消融治疗术(PVAI),适合这种方法治疗的房颤人群包括: ?发作频繁的阵发性房颤或慢性房颤患者 ?药物治疗无效的房颤患者 ?不能耐受抗心律失常药物,或用药后出现严重副作用者 ?身体情况较好,能够耐受导管射频消融术 什么是房颤的导管射频消融术(或称肺静脉前庭电隔离术) 研究表明几乎所有的房颤均和肺静脉有密切的关系,通常情况下人类有四根肺静脉从心脏后部汇入左心房(约占80%),少数病人可以多于或少于4根。肺静脉电隔离术(PVAI),即导管射频消融术,是通过周围静脉血管将直径约2.5mm的导管送入心房,在心房与肺静脉相连的部位发放射频能量,沿肺静脉开口消融一周,形成环形的疤痕,将异常激动限制在肺静脉,使之不能外传,从而阻断异常节律的传导路径,达到根治房颤的一种技术。在某些情况下,心脏内其他一些部位也可发放异常冲动,这些部位同样也需要被隔离。 尽管药物较为普遍的应用,但是许多患者治疗效果并不满意。还有一些患者虽然药物治疗有效但不 能耐受药物的副作用。唯一能够既避免外科手术,又能够治愈房颤的安全有效的方法就是导管射频融 治疗。射频消融的导管是一种细长的导管,可以通过人的外周静脉进入心脏。通过消除引起房颤的 心脏内异常电活动而达到治疗的目的。这项治疗需要专业的电生理医师进行。这项治疗在专用的导管 室进行,患者平卧于X-光手术床上,皮肤粘贴上心电记录电极,医生通过穿刺静脉插入导管直至心脏。

慢性房颤导管消融技术操作技巧-陈建华

慢性房颤导管消融技术操作技巧 北京安贞医院董建增 慢性房颤包括持久性房颤和部分持续时间较长的持续性房颤。无论采用肺静脉隔离或是采用CFAE消融策略,阵发性房颤导管消融较高的成功率已经被人们接受,而慢性房颤结果总是不够一致。究其原因,除策略之外还有既通俗又重要的问题——即操作技术问题。 首先是要为导管消融创造出良好的操作环境:那么第一位的就是有效的镇静止痛。心房后壁消融时多数患者有疼痛,疼痛时身体移位,会改变之前建立的心房三维构型图,影响操作准确性,使每一点的消融时间不够。其次是保证顺畅的血管入路。一方面减少误穿股动脉导致血肿;另一方面如果皮肤切口不合适或导管经股动脉进入静脉会导致导管操作困难,使术者对导管远端阻力的感知能力降低,有增加并发症的风险;再者,房颤导管操作很多,如果外围阻力很大,术者不能保证足够的体力(手力)。静脉穿刺之前先切开皮肤有利于避免鞘管过紧。第三要求房间隔穿刺位置理想。一般情况下,穿刺点位置以前后方向上居中、上下方向上偏低为理想,因为此时双侧前庭和二尖瓣环均易到位。第四要求减少X线投照。R AO能较LAO减少60%的X线,缩小影像、缩小光圈,仅仅显示左心房,可数倍减少曝光量。 其次才是消融。首先讲策略。单纯隔离肺静脉离根治慢性持久性房颤还有较大的距离,Haissagurre等为代表的“STEP BY STE P”逐步消融,包括肺静脉隔离+CFAE消融+线性消融等的复合消融对于慢性房颤已经获得了极高的成功率,国内学者马长生等对此采用相似的复合消融策略,结果类似。因此慢性房颤消融部位不仅涵盖左右肺静脉,而且还包括左右心耳(主要是基底部)、冠状静脉窦、Marshall韧带(LOM)、SVC、CFAE以及ROOF 线、二尖瓣环峡部线(MI)、三尖瓣环峡部线(CTI)及局灶等。第二是特殊部位的导管到位。左右侧前庭顶部消融电极不易理想贴靠,通过“反弯法”操作反而变得容易,需要强调的是不同部位有不同的到位方法和特点,“准确到位”不单纯是以三维影像为标准,而是根据导管到位过程、局部电图特征及持续的恒力结合三维影像判断。第三讲如何消融好每一点。消融损伤程度主要取决于放电时间,但长时间放电POP风险不能忽视。因此可单点消融30秒后移开半点,然后再返回半点,即“动态线性消融”。局部损伤效果的监测不是无章可循,局部电图的振幅、宽度、单极电图形态等均有参考意义,另外后壁消融时单点消融时间控制在20秒左右或食管温度监测以避免过度损伤。第四是几个特殊结构的消融。①SVC 70%以上的S VC与右房之间只有2个连接点,间隔侧及右侧壁各一。游离壁侧消融之前均需起搏排除正对膈神经的可能,放电过程中监测膈肌运动和心影搏动,以及早发现隔神经损伤,尤其是心影搏动幅度增大比膈肌麻痹运动消失出现的还要早,有助于及早发现隔神经损伤。SVC口内1cm消融有助于降低损伤窦房结的风险。②线性消融 CTI 、MI和ROOF 线的消融均存在一定的技巧性。初始消融后未完全阻滞,不必单纯重复全程消融线,而是应在消融线上标测残余缝隙的精确位置并重点消融。因此对于机制明确的房扑激进消融仍不能中止者,可通过B URST刺激或电复律中止房扑,恢复窦性心律后起搏标测。③特殊部位如CS口周围、RAA 和LAA等均可能是消融靶点。第五消融终点除熟练程度外这是影响操作时间最重要的因素,同时也与成功率密切相关,以不能诱发持续性心动过速为终点者一次成功率高,难度也大,风险也会相应地有所增加。 结论 慢性房颤导管消融在经验丰富的中心成功率高、并发症率低,已经成为一项成熟的技术。尽管目前还没有普及,但是事实上已经是慢性房颤维持窦性心律的一线选择。慢性房颤导管消融是一组复合消融的组合,包括PVI、线性消融、CFAE消融、LOM消融及一些选择性消融

房颤导管射频消融术的风险

房颤导管射频消融术的风险 导管射频消融术是治疗心房颤动(房颤)安全而有效的方法,效果显著优于抗心律失常药和电复律。前面我们也分多次介绍了有关内容,主要是积极方面。但实际上,我们知道,患者在接受一项治疗之前可能更加关心的是这种治疗的风险。我们不能“老王卖瓜”,射频消融是一种介入治疗技术,介入操作都存在风险。当然,我们也并非“打官腔”。希望通过本文使患者更加理性地认识和选择射频消融术,也希望帮助已经接受了该项治疗的患者了解围术期需要注意观察的异常情况以尽早发现可能的并发症。 本期首先介绍导管射频消融术最严重、对患者影响最大的并发症,也是我们最为担心和关注的,研究报道的总发生率约为5%左右。 1.栓塞 血管本是封闭系统,血液里面的成分不能接触到外面的物质,一旦接触(割破、划伤等)就会在破损局部形成血栓以利止血。导管射频消融术属于介入操作,需要将各种导管沿血管送入体内,消融时心脏局部也会形成创面,因而有形成微小血栓的风险。此外,前面曾介绍过,房颤最大的危害在于心房内的血栓。术前经食道超声心动检查可以发现绝大多数心房血栓,是目前最精确的检查,但遗憾的是,它也无法做到100%。无论介入相关的微小血栓还是心房里房颤形成的血栓,在操作时均有脱落可能。血栓脱落后形成栓子,沿血流移动,直至到达口径较小的血管无法继续通行便堵住了,这种情况下就会形成栓塞。最严重的情况是栓子堵塞在脑血管发生脑栓塞,发生率不足1%,一般出现于术中或术后短时间内,可以出现头晕、头痛、偏侧肢体无力、口齿不清等表现。如果阻塞的血管较小或阻塞时间较短(栓子自溶),不产生症状或症状自行消失,不遗留后遗症。仅有少数患者卒中较为严重,脑梗死面积大,甚至遗留后遗症。因此,房颤射频消融术前及术后均要抗凝治疗,术中也会在血管内注入抗凝药物。患者在术后同样需要注意有无上述脑梗表现。 2.心脏压塞 前面曾经介绍过心脏的解剖及导管射频消融术操作的主要方式。我们知道,消融导管由股静脉进入体内,直达右心房,穿刺房间隔到达左心房,于肺静脉开口周围进行射频放电,使部分心肌坏死、瘢痕化,形成隔离带。心房壁的厚度远远小于心室壁,心肌含量也较少。射频消融就像在心脏内面做雕刻,仅使心脏里面部分心肌坏死而不能透壁。此外,射频放电时还有可能在消融局部发生微小爆裂。因此,在进行房间隔穿刺及射频放电操作时均有造成心房壁破损的可能,心房壁如果出现破口或穿孔,毫无疑问,心脏里面的血液就会涌出来,流到心脏外面的心包里。心包就像一个口袋,把心脏装在里面。心包内聚积大量血液会挤压心脏,影响心脏的功能。患者可以突然出现喘憋,伴随血压明显下降,甚至意识丧失。这种情况就被称为心脏压塞,是房颤导管射频消融术比较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1%左右。 心脏压塞大多发生于消融过程中,极少数可推迟术后数小时。这种情况一旦发生,需要立即终止介入操作进行抢救,措施为心包穿刺。一般由剑突下(俗称的“心窝处”)进

(完整版)导管射频消融术后随访须知.doc

导管射频消融术后随访须知 一、室上速、室性早搏、室速患者导管射频消融术后: 1.室上速、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等心律失常引起心跳过快、心跳不规则、甚至晕厥等症 状,都存在引起心律失常的异常心肌组织,导管射频消融术是使用微创技术穿刺血管,导管进入心脏寻找引起心律失常的异常心肌组织,通过射频电流加热损毁之达到根除治疗目的。 2.导管射频消融术手术时间一般在1-2 小时,患者只需承受局部麻醉,术后手术局部只留下 穿刺针眼,患者一般平卧 6 小时卧床状态下可小范围活动穿刺侧腿,12-24 小时后可以下床活动,术后第二天就可以出院, 1 周左右就可以完全正常工作和生活。 3.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在1%左右,是一种非常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有过度用力导致穿刺处 皮下出血、血肿的个例,术后 1 周内避免过度用力和过度伸张肢体可避免。 4.该手术对患者确实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但也不必太焦虑,要知道保持良好的心态是术后 休养的关键,术后应有正常饮食营养供给。 5.生活习惯对身体的恢复影响大,所以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性也是很重要的。避免大量饮酒、 浓茶、咖啡、可乐等含咖啡因饮品,注意限制兴奋性药物的使用如舒喘灵、氨茶碱等。 6.注意观察心率的变化,有什么不适或者病情变化注意及时心电图检查随访。注意有针对性 的门诊随访。 二、房颤、房扑患者导管射频消融术后: 导管射频消融术是使用微创技术穿刺血管,导管进入心脏通过射频电流加热损毁,去除引起房颤、房扑的异位兴奋灶、失调的亢进神经功能、引起折返的心肌组织,达到根除治疗 房颤目的。 导管射频消融术后注意事项: 一、手术伤口 1.肩部伤口:加压包扎后,回病房后护士将用沙袋压迫伤口 6 小时, 6 小时后护士取下沙袋,沙袋取下后,手臂可进行正常活动,不要负重及做上举动作。 2.腿部伤口:加压包扎后,回病房后护士将用沙袋压迫伤口 6 小时(右大腿保持平直,足部 可以轻度活动), 6 小时后护士取下沙袋,沙袋取下后,右大腿根部继续保持平直状态 6 小时,如手术伤口无出血、血肿,卧床状态下可小范围活动右腿,术后24 小时如伤口无出血、血肿,由医生去除纱布、拔除导尿管后,可逐渐下地活动,不要负重;术后48 小时内不洗澡。

房颤的导管射频消融术前和术后注意

房颤的导管射频消融术 前和术后注意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LINDA on December 15, 2012.

房颤的导管射频消融术前和术后注意事项 心房颤动(房颤)是一种十分常见的快速心律失常,通常呈阵发性或持续性发作,发作时患者会感到心悸、胸闷、乏力、头晕等症状,部分患者甚至伴有焦虑。 房颤时快速而不规则的心室率,会使心房丧失对心室的辅助灌注作用,心输出量明显降低,使患者感到明显的不适;长时间的心动过速易导致心动过速性心肌病;同时,长时间心脏的不协调收缩还导致血液在心房内淤滞,易形成血栓,从而引发栓塞或卒中。所以房颤是一种需要积极治疗的疾病。 现阶段房颤治疗的目标是:1、转复房颤心律,使之恢复为窦性心律;2、控制房颤发作时快速的心室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3、预防房颤的严重并发症:血栓栓塞或卒中。初发房颤一般先行药物治疗,治疗房颤的药物有: 转复心律的药物(即抗心律失常药物) 控制心室率的药物(主要是减慢快速的心室率) 维持窦性心律的药物 预防血栓形成的药物(如华发林) 除此之外,还有其他非药物治疗方法治疗房颤,诸如房颤的导管射频消融治疗术(PVAI),适合这种方法治疗的房颤人群包括: 发作频繁的阵发性房颤或慢性房颤患者 药物治疗无效的房颤患者 不能耐受抗心律失常药物,或用药后出现严重副作用者

身体情况较好,能够耐受导管射频消融术 什么是房颤的导管射频消融术(或称肺静脉前庭电隔离术) 研究表明几乎所有的房颤均和肺静脉有密切的关系,通常情况下人类有四根肺静脉从心脏后部汇入左心房(约占80%),少数病人可以多于或少于4根。肺静脉电隔离术(PVAI),即导管射频消融术,是通过周围静脉血管将直径约2.5mm的导管送入心房,在心房与肺静脉相连的部位发放射频能量,沿肺静脉开口消融一周,形成环形的疤痕,将异常激动限制在肺静脉,使之不能外传,从而阻断异常节律的传导路径,达到根治房颤的一种技术。在某些情况下,心脏内其他一些部位也可发放异常冲动,这些部位同样也需要被隔离。 尽管药物较为普遍的应用,但是许多患者治疗效果并不满意。还有一些患者虽然药物治疗有效但不能耐受药物的副作用。唯一能够既避免外科手术,又能够治愈房颤的 安全有效的方法就是导管射频融治疗。射频消融的导管是一种细长的导管,可以通 过人的外周静脉进入心脏。通过消除引起房颤的心脏内异常电活动而达到治疗的目的。这项治疗需要专业的电生理医师进行。这项治疗在专用的导管室进行,患者平卧于X-光手术床上,皮肤粘贴上心电记录电极,医生通过穿刺静脉插入导管直至心 脏。穿刺静脉的选择通常为股静脉,锁骨下静脉。在X光的指导下,电极通过静脉 送到右心房,在右心房和左心房之间的房间隔处,医生会选择一个相对薄弱的位置 进行穿刺,这样导管可以直接从右心房进入左心房进行操作。而房间隔穿刺孔在术后可以自然愈合封闭。导管的尖端可以操纵定位,贴靠于心肌组织时可以记录局部心脏

详解导管射频消融技术

详解导管射频消融技术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详解导管射频消融技术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到底算手术吗 李毅刚教授:导管射频消融术严格来讲,应该算是一种微创手术。治疗过程中主要是通过穿刺血管,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DSA)引导下,把电极导管沿着血管送入心腔,精确定位引起心动过速的关键病灶,用电极导管头端紧紧贴靠该处,在局部释放射频电流(100千赫兹~兆赫兹),在很小的范围内(约3~4毫米直径及深度)产生热效应,使局部组织内水分蒸发,直接摧毁关键病灶,从根本上治疗心动过速。是否每个房颤患者都能做导管射频消融 李毅刚教授:房颤患者病情千差万别,而把握好房颤消融术适应证是关键。阵发性房颤无疑是导管消融术的最佳适应证,随着射频消融术的发展,持续性或者持久性房颤、心房明显增大(大于45毫米)的阵发性房颤也成为其适应证。对于发作频率很小的阵发性房颤和同时合并需要进行外科开胸手术的房颤患者,目前暂不推荐应用导管射频消融术。导管射频消融术优势在哪 李毅刚教授:房颤导管射频消融术的特点是微创、不留疤、不需要全身麻醉。以下三类人选择房颤导管消融术的话,获益比较多:①吃抗心律失常药控制不了、症状比较明显、发作非常频繁的阵发性房颤患者;②持续性房颤

的患者;③合并其他心脏病,例如冠心病、瓣膜性心脏病、扩张性心肌病等的患者。 对于有器质性心脏病,比如心衰、高血压型心脏病、瓣膜性心脏病、心肌病的患者来说,导管消融术和药物治疗、外科手术相比,可以明显降低房颤的复发率,增加成功率,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心衰发作频率越频繁越容易出现房颤,有房颤就会更容易心衰。经过临床研究证实,导管消融术能够终止这个恶性循环,明显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在心功能检查上,能够看到反映心功能的指标明显改善,左心室射血分数升高,BNP(脑利钠肽)降低;在症状上,患者能感受到心衰症状的明显缓解,过去稍微活动一下就累,手术后活动量增加或者能够正常活动。年龄大的患者能选择导管射频消融术吗 李毅刚教授:所有打算进行导管消融术的房颤患者,首先要预防左心房血栓形成,规范有效地进行抗凝治疗,选择口服或皮下注射抗凝药物,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血栓形成。其次需要进行详细检查,来评估心房内是否有血栓。如果发现左心房内有血栓形成,则不能进行导管消融术,需要接受3~6个月甚至更长时间的抗凝,待血栓消失后才可进行消融手术。 有的老年患者体质较弱,常合并慢性支气管炎、糖尿病、冠心病等,不少人认为采用导管消融术治疗房颤风险

【VIP专享】房颤导管消融相关的重要左心房解剖

房颤导管消融相关的重要左心房解剖 詹贤章 广东省人民医院主任医师 2012-12-05 导管消融治疗房颤是心律失常领域近年来最重要的进展之一,在转复或维持窦律及改善生 活质量方面显著优于抗心律失常药物,在房颤治疗领域地位日益提高,已成为部分阵发性 房颤患者的一线治疗。由于房颤导管消融技术复杂,消融径线相对较多,对于持续性房颤, 常需在肺静脉前庭隔离基础上联合线性消融(左房顶部线、二尖瓣峡部线、二尖瓣环左房 后壁线和冠状静脉窦内)及碎裂电位消融,涉及到左心房多个区域。熟练掌握房颤导管消 融相关的左心房解剖特点,可缩短术者学习曲线,提高消融成功率,减少手术并发症,具 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肺静脉及肺静脉前庭 肺静脉及肺静脉前庭与房颤发生及维持密切相关。研究发现,在肺静脉一左房交界处有心 房肌纤维延伸进入肺静脉内,称为心肌袖细胞,其中部分心肌袖细胞具有自律性,且不应 期较短。同时,肺静脉前庭的心肌纤维排列具有高度的非均一性,是心房内各向异性传导 最为显著的部位,不但容易形成致心律失常局部病灶,而且容易形成肺静脉.左房折返,当快速激动通过这一部位时易导致颤动样传导。行环肺静脉隔离使肺静脉及心房达到双向传 导阻滞是目前房颤导管消融的基本术式。 近10余年快速发展的影像学技术证实肺静脉最常见解剖类型为四条肺静脉,分左右侧各上、 下两条汇入左心房后壁,其中双侧下肺静脉开口较上肺静脉更朝后(见图1A),因此,操纵导管进入下肺静脉时,需向脊柱、朝后方向旋转导管才能顺利进入,否则易误进入左心 耳或到达外侧壁,可能导致心房穿孔。另外肺静脉解剖也具有较大的变异性,理解这些解 剖变异有助于在肺静脉口周围设置消融径线。常见的变异是多条右侧肺静脉,发生率约为 18%~29%,应避免在这些变异的肺静脉口内设置消融线,以免引起肺静脉狭窄。另一常见 解剖变异是肺静脉共干,左侧肺静脉更常见(>30%)。

房颤的克星-导管射频消融治疗

房颤的克星:导管射频消融治疗 对于房颤的早期发现和有效治疗,将大大降低严重心血管并发症的风险,同时有利于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首都医科大学安贞医院心内科主任马长生教授作为从事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疗领域的学科带头人之一,对房颤的治疗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独到的见解。在一个寒冷的冬日,记者见到了这位充满阳光、充满活力的心内科专家,并对其进行了深入的采访。 心愿:开展中国特色的 心血管介入技术 记者:作为我国心血管疾病电生理介入治疗领域的学科带头人之一,您是秉承着什么样的医学理念一直坚持心血管介入研究的? 马长生:心血管介入治疗是通过采用一系列介入器械、材料及现代化数字诊疗设备来进行诊断和治疗的技术。与传统外科手术相比,具有出血少、创伤小、并发症少、安全可靠、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大大减轻了病人的痛苦,缩短了病人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费用也明显降低,而且心血管介入技术不仅提供了一种创伤较小的手术诊疗手段,还使得一些传统手术难以处理的疾病得以圆满解决,为广大患者带来福音。基于以上种种优点,心血管介入治疗必将成为二十一世纪临床医学的发展趋势。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心脏病介入学工作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空前,特别是在过去的十多年里,不仅进行心血管介入治疗的人数有极大提高,而且治疗质量也有相当水平的提高,在一些介入技术的临床应用方面已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近甚至相当。同时,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技术的改进,心血管介入治疗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接触也越来越密切,介入医学的发展对于介入医生、介入技术以及介入器械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我国心血管介入医疗技术在各地区、各医院之间的开展状况不平衡,仪器设备和专业人员的技术水平参差不齐,这些缺点都需要我们坚持不懈地进行心血管领域的研究以及各种培训,使得国内的临床医生、研究人员和产业界技术人员的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更好地为我国心血管病病人进行医疗服务。所以我们一方面要不断地进行心血管相关领域的研究以跻身国际先进行列,另一方面还要大力推广、普及基础技术,探讨符合我国国情的技术和方法,争取技术上的突破,这是我对自己的要求,也是对我国心血管介入领域的希望。 呼吁:积极抗凝,减少血栓 记者:对于我国许多医生在房颤治疗上未引起足够重视的重要环节——抗凝治疗方面,您能否讲解一下它在房颤治疗中究竟起到怎样的作用?在什么样的情况下需要使用抗凝治疗,在抗凝治疗中常见的问题又是什么? 马长生:房颤是指规则有序的心房电活动丧失,代之以快速无序的颤动波,是最严重的心房电活动紊乱疾病。心房无序的颤动失去了有效的收缩与舒张,心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