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管疾病的常规护理

脑血管疾病的常规护理
脑血管疾病的常规护理

脑血管疾病的常规护理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脑血管疾病的常规护理

一.病情观察

1.意识,瞳孔及生命体征的观察,观察意识(意识可分为清楚,嗜睡,意识模糊,昏睡,昏迷五级),瞳孔(正常直径2.5---

4mm,,对光反射可分为灵敏,迟钝,消失3级)和生命体征有无异常)。

2.神经功能受损的观察(有无头痛,语言障碍,感觉障碍,运动障碍和精神症状)。

二.落实治疗遵医嘱落实各项检查。

三.护理措施

1.特殊检查护理行脑血管造影操作后穿刺部位用沙袋或弹力绷带压迫止血,平卧4小时后在起床活动和进食,24小时内尽量多饮水以促进造影剂的排泄,观察血压,呼吸的变化,注意穿刺部位有无渗血,血肿。股动脉穿刺者肢体制动6-12小时,观察足背动脉和远端皮肤颜色,温度等。

2.用药护理

(1)药物不良反应的护理阿司匹林应选用肠溶片,小剂量,餐后服用,以减少不良反应(消化不良,恶心,腹痛,腹泻,

黑便等)。使用溶栓药物时,严格掌握药物剂量,观察有无

出血倾向。使用尼莫地平等血管扩张药物时应控制输液速

度,发现不良反应(皮肤发红,多汗,心动过缓或过速,胃

肠不适等)要及时报告医生。

(2)用百分之二十甘露醇脱水降颅内压时需快速滴完(15-20分钟内)。该药渗漏皮下易引起局部组织坏死,应确保针头在

血管内。

3.饮食护理

(1)如有吞咽困难,饮水反呛时,给予糊状流质或半流质小口慢慢喂食,必要时鼻饲。

(2)对昏迷患者采取鼻饲流质饮食,温度38-40度,速度应缓慢,定时回抽胃液(观察有无上消化道出血)。

4.对症护理

(1)意识障碍观察生命体征,瞳孔和角膜反射的变化,评估患者意识障碍的程度,及时记录并报告医生,保持呼吸道通畅(头偏向一侧,防止误吸,肩下垫高,使颈部伸展以防止舌根后坠),做好口腔护理,排泄护理,皮肤护理等基础护理,提供生活护理,安全护理(对躁动不安者使用约束带防止坠床,慎用热水袋以防烫伤)对意识模糊者提供他所熟悉的物品,帮忙其恢复记忆,对嗜睡者避免各种刺激。

(2)语言障碍正确评估患者语言能力,与患者,家属,康复技师和主治医生等共同制定语言康复计划,对患者给予持之以恒的语言康复训练。采取多种方式与患者交流,关系体贴患者,尽量满足患者的需要。

(3)感觉障碍禁用热水袋冰袋防烫伤冻伤。

(4)运动障碍协助或提供生活护理,定时翻身,防止压疮,维持肢体功能位置,按摩瘫痪肢体肌肉,做好关节旋转运动,防止瘫痪肢体萎缩和畸形。

5.心理护理患者常因突然出现瘫痪,失语等症状而产生焦虑,悲观,抑郁等不良心理,护士应关心患者,积极治疗,争取达到最佳的康复水平。

四,康复指导

1,用药指导指导患者坚持正确,按时的服药,并注意药物的副作用。

2,饮食指导宜食清淡,低盐每天2-3克,低脂25克每天,易消化,高维生素,高蛋白(奶类,蛋类,每天1.5)的饮食多吃蔬菜,水果,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戒烟酒。

3,加强功能锻炼

(1)运动康复指导同周围神经疾病的常规护理。

(2)语言康复训练口腔操;教患者撅嘴,鼓腮,龇牙,弹舌

等,每个动作做5-10次,舌运动;张大嘴,做舌的外伸后缩运动,将舌尖尽量伸出口外,舔上下嘴唇,左右口角,并做

舌绕口的环绕运动,舌舔上颚的运动,每项运动重复5次,

每天2-3次。对语言理解障碍的患者,配以实物或手势交

谈,通过语言和逻辑性相结合,训练理解能力,对说话困难

的患者,借以书写的方式来表达,对失去阅读能力的患者,

将常用词语,短句写在卡片上,由由简到繁,有易到难,由短到长的教患者朗读。

4.随诊指导定期门诊复查,如有病情变化及时就诊。

脑血管疾病的常规护理

脑血管疾病的常规护理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脑血管疾病的常规护理 一.病情观察 1.意识,瞳孔及生命体征的观察,观察意识(意识可分为清楚,嗜睡,意识模糊,昏睡,昏迷五级),瞳孔(正常直径2.5--- 4mm,,对光反射可分为灵敏,迟钝,消失3级)和生命体征有无异常)。 2.神经功能受损的观察(有无头痛,语言障碍,感觉障碍,运动障碍和精神症状)。 二.落实治疗遵医嘱落实各项检查。 三.护理措施 1.特殊检查护理行脑血管造影操作后穿刺部位用沙袋或弹力绷带压迫止血,平卧4小时后在起床活动和进食,24小时内尽量多饮水以促进造影剂的排泄,观察血压,呼吸的变化,注意穿刺部位有无渗血,血肿。股动脉穿刺者肢体制动6-12小时,观察足背动脉和远端皮肤颜色,温度等。 2.用药护理 (1)药物不良反应的护理阿司匹林应选用肠溶片,小剂量,餐后服用,以减少不良反应(消化不良,恶心,腹痛,腹泻, 黑便等)。使用溶栓药物时,严格掌握药物剂量,观察有无 出血倾向。使用尼莫地平等血管扩张药物时应控制输液速 度,发现不良反应(皮肤发红,多汗,心动过缓或过速,胃 肠不适等)要及时报告医生。

(2)用百分之二十甘露醇脱水降颅内压时需快速滴完(15-20分钟内)。该药渗漏皮下易引起局部组织坏死,应确保针头在 血管内。 3.饮食护理 (1)如有吞咽困难,饮水反呛时,给予糊状流质或半流质小口慢慢喂食,必要时鼻饲。 (2)对昏迷患者采取鼻饲流质饮食,温度38-40度,速度应缓慢,定时回抽胃液(观察有无上消化道出血)。 4.对症护理 (1)意识障碍观察生命体征,瞳孔和角膜反射的变化,评估患者意识障碍的程度,及时记录并报告医生,保持呼吸道通畅(头偏向一侧,防止误吸,肩下垫高,使颈部伸展以防止舌根后坠),做好口腔护理,排泄护理,皮肤护理等基础护理,提供生活护理,安全护理(对躁动不安者使用约束带防止坠床,慎用热水袋以防烫伤)对意识模糊者提供他所熟悉的物品,帮忙其恢复记忆,对嗜睡者避免各种刺激。 (2)语言障碍正确评估患者语言能力,与患者,家属,康复技师和主治医生等共同制定语言康复计划,对患者给予持之以恒的语言康复训练。采取多种方式与患者交流,关系体贴患者,尽量满足患者的需要。 (3)感觉障碍禁用热水袋冰袋防烫伤冻伤。

脑血管病介入治疗护理常规

脑血管病介入治疗护理常规 一、评估与观察要点 1.评估患者的文化水平、心理状态及对介入治疗的认知程度。 2.评估患者生命体征、神志、瞳孔及肢体活动情况。 3.评估患者有无造影剂过敏及凝血功能障碍。 4.观察穿刺部位的皮肤及足背动脉搏动情况。 二、护理措施 1.评估患者心理状态,指导患者及家属了解治疗的目的、过程、可能出现的意外或并发症,征得家属的理解和签字同意。 2.遵医嘱术前用药并行碘过敏试验,做好各项化验检查:如血型、血常规、出凝血时间、D-二聚体等。 3. 准备沙袋、心电监护、注射泵、造影剂等用药。 4.建立可靠的静脉通路,尽量减少穿刺,防止出血及淤斑。 5.遵医嘱备皮,手术前一日沐浴、更衣;遵医嘱留置导尿管、心电监护等。 6.遵医嘱禁食、禁水、禁药:局麻者4~6小时,全麻者9~12小时。 7.遵医嘱给药,并调节输液速度和记录给药时间、剂量等。 8.严密监测术中生命体征及神志、瞳孔的变化,出现病情变化立即配合抢救。 9.注意观察患者全身情况,如有无语言沟通障碍、肢体运动及感

觉障碍;有无寒战、高热等不良反应;有无皮肤受压等,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10.遵医嘱输氧和心电监护。 11.保持各种管道的通畅。 12.密切观察神志、瞳孔及生命体征的变化,根据医嘱要求控制血压在目标范围内;密切观察患者四肢活动、语言状况及足背动脉搏动等情况,并与术前比较,发现异常立即报告医生。 13.密切观察双侧足背动脉搏动和肢体远端皮肤颜色、温度等,防止动脉栓塞;观察局部有无渗血、血肿,指导患者咳嗽或呕吐时按压穿刺部位,避免因腹压增加而导致伤口出血。 14.术后平卧,穿刺部位按压30分钟后加压包扎或 Ikg沙袋压迫 6~8小时,穿刺侧肢体取伸展位继续制动2~4小时。穿刺后8小时左右可行侧卧位,24小时内卧床体息、限制活动。 15.服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或抗凝药物,定期监测凝血功能,观察有无皮肤、黏膜、消化道出血;有无发热、皮疹、哮喘、恶心、腹泻等药物不良反应。 16.预防颅内高压、脑血栓形成、颅内血管破裂出血、急性血管闭寒、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 17.卧床期间协助生活护理,避免增加腹压的动作,术后休息2~3天,禁忌头颈部按摩,避免情绪激动、精神紧张和剧烈运动,防止球囊或钢圈脱落移位。 18.无麻醉反应可进食清淡易消化饮食,鼓励患者多饮水,促进

脑血管疾病病人护理

模块二 任务5-4 脑血管疾病病人得护理 【案例】 患者,陈女士,女,59岁,因突发倒地,意识不清10小时于2012年6月2日以脑出血收入院。入院后患者呈嗜睡状态,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3MM,对光反应存在。查体T:37、2℃,p:65次/分,R:16次/分,BP:172/86mmhg,双侧鼻唇沟对称,伸舌居中,右下肢巴氏征(+)右肢坠落征(+)双肺呼吸音粗。初步诊断:脑出血 思考: 1、对脑出血患者进行哪些护理? 【职业综合能力培养目标】 1.专业职业能力:具备正确为肢体瘫痪长期卧床得患者进行受压皮肤护理得能力。 2.专业理论知识:掌握脑血管疾病得病因、临床表现、治疗原则及护理措施。 3.职业核心能力:具备对脑血管疾病患者病情评估得能力,在护理过程中进行有效沟通得能力;具备为脑血管疾病患者制定健康指导方案得能力。 【新课讲解】 一、概念 概念:就是指各种血管源性脑病变引起得脑功能障碍 分类: (1) 按神经功能缺失持续时间:不足24h者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超过24h者称脑卒中 (2)按病理性质:分为缺血性卒中(又称脑梗死,包括脑血栓形成与脑栓塞)与出血性卒中(包括脑出血与蛛网膜下腔出血) 二、病因 1、短暂性脑缺血简称TIA,就是局灶性脑缺血导致突发短暂性、可逆性神经功能障碍,不遗留神经功能缺损得症状与体征。动脉硬化后粥样物质与血小板黏附,脱落形成微栓子,随血流进入颅内动脉,引起小血管堵塞而发病,但小栓子易自溶或被血流冲击击碎,使循环恢复、症状消失。主要病因:动脉粥样硬化。 2、脑血栓形成就是脑血管疾病中最常见得一种,就是脑动脉主干或皮质支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增厚、管腔狭窄闭塞与血栓形成,引起脑局部血流减少或供血中断,脑组织缺血、缺氧导致软化坏死,出现局灶性神经系统症状与体征。颅内血管粥样硬化基础上,管腔狭窄形成血栓,血栓不断增大而最终堵塞血管,以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多见。脑动脉粥样硬化最常见。 3、脑栓塞就是指各种栓子随血流进入颅内动脉,使血管腔急性闭塞,引起相应供血

护士资格考试脑血管疾病病人护理专项习题

脑血管疾病病人护理专项习题 1、张老先生因脑血栓在家卧床2个月,大小便失禁,不能自行翻身,近日尾骶部皮肤呈紫红色,压不退色。为预防病人发生其他并发症,护士应着重指导家属学会 A、鼻饲灌 B、皮下注射 C、测量血压 D、被动活动 E、更换敷料 2、突然头痛,喷射性呕吐,脑膜刺激征阳性 A、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炎 B、脑出血 C、蛛网膜下腔出血 D、短暂性脑缺血 E、脑血栓形成 3、内囊病变常出现 A、偏瘫 B、交叉瘫 C、截瘫 D、四肢瘫 E、单瘫

4、一脑梗死患者在饭后突然出现呼吸深且慢,吸气时明显困难,护士应考虑为 A、气管异物 B、气胸 C、急性左心衰竭 D、支气管哮喘 E、重症肺炎 5、符合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是 A、持续时间不超过3周 B、持续时间不超过1周 C、持续时间不超过2天 D、持续时间不超过24h E、持续时间不超过30min 6、脑出血最常见的部位是 A、桥脑 B、脑干 C、大脑半球 D、内囊 E、小脑

7、患者,女性,34岁,洗衣时突发左侧肢体活动不灵,体检:意识清,失语,心律不齐,心率106次/分,脉搏86次/分,左上肢肌力0级、下肢肌力2级,偏身感觉障碍,首先考虑的疾病是 A、脑桥出血 B、脑栓塞 C、脑出血 D、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E、蛛网膜下腔出血 8、脑血栓形成最常见的病因 A、高血压 B、先天性脑动脉病 C、脑动脉硬化 D、风湿性心脏病 E、休克 9、患者,女性,66岁,高血压病史15年,糖尿病10年,突发右侧肢体无力,说话不流利,逐渐加重2日。体检:神志清楚,血压正常,混合性失语,右侧鼻唇沟浅,伸舌右侧,饮水自右侧口角漏出,右侧上下肢肌力0级,肌张力低,腱反射低下,右下肢病理征阳性,最可能的诊断是 A、脑膜炎 B、脑血管痉挛

脑血管造影护理常规

脑血管介入治疗护理常规 一、术前护理 1、采集资料并完善相关检查 a、对于考虑溶栓治疗或动脉瘤栓塞术等紧急情况,在遵照医嘱的前提下,尽快完善血液检查,(血常规,血凝,血糖,肝肾功能,电解质等)为后续手术做好准备。 b、同时,详细了解患者的现病史,既往史及相关危险因素,进行术前评估。特别注意有无高危因素,如高龄、大面积脑梗死,有严重出血倾向或出血性疾病者,有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者,脑疝晚期,脑干功能衰竭者。 c、注意在进行术前准备的同时动态进行护理查体(意识情况,有无失语,肢体活动及感觉情况等),以便及时发现患者病情变化,以及术后恢复情况的对比。 2、心理护理 此类患者及家属对所患疾病认知程度及治疗效果不确定,往往有焦虑、烦躁或恐惧的心理,导致患者的情绪不稳定,休息、睡眠不佳。针对这些心理特点,做好解释、安慰工作,介绍治疗的必要性、治疗前准备的措施、治疗基本方法、治疗后的注意事项及治疗的效果

等,以取得病人的配合。 3、手术配合教育 应向患者介绍术中配合的方法,手术时轻度镇静及局部麻醉后,将导管经过股动脉插入,导向主动脉弓,而后进入两侧的颈动脉和椎动脉,每次注射造影剂进入脑血管后会有一阵灼热感,告知患者不必紧张,积极配合治疗。如何时屏气、治疗时不能咳嗽,不能乱,及如有不适如何表达等。 4、适应治疗后变化的锻炼 因为治疗后穿刺侧肢体限制活动12小时,绝对卧床24小时以上,所以治疗前应指导患者在床上进行大小便的锻炼。(对于紧急状况下的介入治疗,可提前评估是否需要留置尿管及鼻饲管) 5、治疗前准备 a、碘过敏试验,询问过敏史—用使用的造影剂1ml静脉推注—患者无心慌气短、荨麻疹及球结膜充血等,血压搏动低于10-20mmHg为阴性。 b、禁食4-6小时。穿刺区域备皮(备皮范围:双侧腹股沟、会阴部、大腿上1/3处),并交待患者在治疗前半小时排空小便,必要时导尿。 c、备好沙袋(可两袋食用盐捆绑后备用)、术前CT、造影剂等入导管室。

重症脑血管病人的鼻饲护理

重症脑血管病人的鼻饲护理 目的:探索重症脑血管患者鼻饲的最佳护理方法。方法:根据多年临床经验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重症脑血管病患者长期鼻饲,无发生营养不良或肺部感染而导致死亡。结论:有效地进行鼻饲护理措施可降低重症脑血管病患者的并发症,提高生存率并促进患者的康复。 标签:重症脑血管鼻饲护理 重症脑血管病又称脑血管意外、脑卒中,指能危及患者生命的脑血管病,是一种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疾病。患者病情重且常合并球麻痹,故合理的营养对患者的康复将起到积极的作用。鼻饲即鼻饲法,是将导管经鼻腔插入胃内,从管内灌注流质食物、水分和药物的方法[1]。鼻饲主要作用是供给病人营养和热能,满足机体代谢需要,维持水盐及酸碱平衡等。本人结合临床经验和查阅相关文献就重症脑血管患者鼻饲的护理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10例,其中男性6例,女性4例,年龄40~85岁,平均73.2岁。临床诊断:脑出血6例,大面积脑梗死2例。脑干梗死2例,呈植物状态4例。 食谱:6时:牛奶250ml,鸡蛋1个;9时:水果200g;11时:米饭或馒头100g,青菜200g,精肉50g;14时:水果200g;16时:面皮100g,青菜25g,精肉25g;18时:温开水200ml;22时:豆粉皮米粉50g加入牛奶200ml中[2]。 鼻饲在重症脑血管病中的应用 重症脑血管的特点:重症脑血管疾病通常会损害双侧舌咽神经、迷走神经或皮质脑干束而导致机械性梗阻,或神经和肌肉功能发生了障碍发生吞咽功能障碍,严重者完全不能进食。吞咽功能障碍是重症脑血管疾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且持续时间长,需置胃管鼻饲。重症脑血管病患者有颅内压增高、脑疝或呼吸骤停情况,需先采用降低颅压措施后再置管。 重症脑血管病进行鼻饲的意义:重症脑血管病患者病情复杂严重,不论是出血还是缺血都有程度不等的脑水肿,病人常有意识障碍、频繁呕吐,刚发病的48小时内需禁食。48小时后,可采用鼻饲饮食,以牛奶、豆浆等流食为主。以增加病情恢复所需要的营养供应。鼻饲有利于保护胃肠黏膜,减少应激性溃疡的发生,提高免疫功能。 胃管留置时间:临床工作中,我们根据不同患者的不同表现来决定胃管留置时间。一般先留置1周后拔出,看胃管的软硬程度,无变化的可延长1周,逐渐延长留置时间。胃管硬的患者,留置时间不可过长,一般每10d更换1次。否则胃酸腐蚀胃管,胃管变硬,有损伤胃黏膜的可能。

脑血管疾病伴发精神障碍的护理

脑血管疾病伴发精神障碍的护理【关键词】脑血管疾病;精神障碍;护理 血管性痴呆,包括多发性脑梗死性痴呆,在起病、临床特点和病程上均与阿尔采末式病性痴呆不同,典型病例均有短暂脑缺血发作的病史,并有短暂的意识损害,一过性轻瘫或视觉丧失,痴呆也可发生在一系列急性脑血管意外之后或继发于一次重度卒中,但这种情况较少见。此后,记忆和思维损害成为突出表现,起病通常在晚年,可在某次短暂脑缺血发作后突然起病或逐渐起病。 1 临床表现 脑血管疾病涉及广泛,临床表现极为复杂。除高血压、脑动脉硬化、脑血管意外等常见的病症外,还包括各种脑血管炎症、脑部血管畸形以及静脉系统的疾病等。在此就不一一详细阐述了。 2 脑血管疾病伴发精神障碍的护理 脑血管疾病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精神障碍及神经系统症状,饮食及睡眠等日常生活的活动功能衰退,生活不能自理或需他人协助料理。因此,必须施以精心护理,才能有助于病人身心处于最佳状态。

2.1 主要护理问题 (1)生活自理能力差。由于脑卒中后遗症偏瘫失语等引起,表现为病人不能料理个人生活,饮食、起居、洗漱均需协助。(2)社会功能丧失。由于脑血管疾病伴发精神障碍引起,表现为丧失工作、学习能力。(3)兴奋冲动。病人受幻觉妄想支配,表现冲动、伤人、自伤、毁物等异常行为。(4)焦虑。由于疑病妄想引起,表现为常诉说内脏有病,解释无效,病人焦虑、叹气、坐立不安。(5)睡眠障碍。由于脑血管疾病伴发精神障碍引起,主要表现为睡眠倒错,夜间不睡,到处乱窜,而白天却蒙头大睡。(6)易激惹,冲动;或抑郁,焦虑,由于情绪障碍引起,表现为冲动,伤人或抑郁,自责自罪。 2.2 护理措施 2.2.1 一般护理 (1)病人入院后不要突然改变他们的生活习惯。(2)保持规律性的生活,尤其是睡眠、饮食,活动时间应有规律。 (3)病人身边的事情尽量让其自己做。(4)调动病人的积极性,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5)让病人保持分担责任意识,在病房中分担一点责任,会强化病人责任意识。(6)适当让病人会客或外出,但需护理人员随同。 2.2.2 病情观察脑血管疾病伴发精神障碍病人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重者为痴呆。因此,对并发症的症状有隐匿、不典型以及多病共存的特点,故护理人员要全面的、仔细观察病情变化。(1)生命

脑血管疾病的常规护理

脑血管疾病的常规护理 一.病情观察 1.意识,瞳孔及生命体征的观察,观察意识(意识可分为清楚,嗜睡,意识模糊,昏睡,昏迷五级),瞳孔(正常直径2.5---4mm,,对光反射可分为灵敏,迟钝,消失3级)和生命体征有无异常)。 2.神经功能受损的观察(有无头痛,语言障碍,感觉障碍,运动障碍和精神症状)。二.落实治疗遵医嘱落实各项检查。 三.护理措施 1.特殊检查护理行脑血管造影操作后穿刺部位用沙袋或弹力绷带压迫止血,平卧4小时后在起床活动和进食,24小时内尽量多饮水以促进造影剂的排泄,观察血压,呼吸的变化,注意穿刺部位有无渗血,血肿。股动脉穿刺者肢体制动6-12小时,观察足背动脉和远端皮肤颜色,温度等。 2.用药护理 (1)药物不良反应的护理阿司匹林应选用肠溶片,小剂量,餐后服用,以减少不良反应(消化不良,恶心,腹痛,腹泻,黑便等)。使用溶栓药物时,严 格掌握药物剂量,观察有无出血倾向。使用尼莫地平等血管扩张药物时应控 制输液速度,发现不良反应(皮肤发红,多汗,心动过缓或过速,胃肠不适 等)要及时报告医生。 (2)用百分之二十甘露醇脱水降颅内压时需快速滴完(15-20分钟内)。该药渗漏皮下易引起局部组织坏死,应确保针头在血管内。 3.饮食护理 (1)如有吞咽困难,饮水反呛时,给予糊状流质或半流质小口慢慢喂食,必要时鼻饲。 (2)对昏迷患者采取鼻饲流质饮食,温度38-40度,速度应缓慢,定时回抽胃液(观察有无上消化道出血)。 4.对症护理 (1)意识障碍观察生命体征,瞳孔和角膜反射的变化,评估患者意识障碍的程度,及时记录并报告医生,保持呼吸道通畅(头偏向一侧,防止误吸,肩下垫高,使颈部伸展以防止舌根后坠),做好口腔护理,排泄护理,皮肤护理等基础护理,提供生活护理,安全护理(对躁动不安者使用约束带防止坠床,慎用热水袋以防烫伤)对意识模糊者提供他所熟悉的物品,帮忙其恢复记忆,对嗜睡者避免各种刺激。 (2)语言障碍正确评估患者语言能力,与患者,家属,康复技师和主治医生等共同制定语言康复计划,对患者给予持之以恒的语言康复训练。采取多种方式与患者交流,关系体贴患者,尽量满足患者的需要。 (3)感觉障碍禁用热水袋冰袋防烫伤冻伤。 (4)运动障碍协助或提供生活护理,定时翻身,防止压疮,维持肢体功能位置,按摩瘫痪肢体肌肉,做好关节旋转运动,防止瘫痪肢体萎缩和畸形。 5.心理护理患者常因突然出现瘫痪,失语等症状而产生焦虑,悲观,抑郁等不良 心理,护士应关心患者,积极治疗,争取达到最佳的康复水平。 四,康复指导 1,用药指导指导患者坚持正确,按时的服药,并注意药物的副作用。 2,饮食指导宜食清淡,低盐每天2-3克,低脂25克每天,易消化,高维生素,高蛋白(奶类,蛋类,每天1.5)的饮食多吃蔬菜,水果,避免辛辣刺激性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