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银行学总复习-知识点总结

货币银行学总复习-知识点总结
货币银行学总复习-知识点总结

名词解释:

1格雷欣法则(劣币驱逐良币)

(2)双本位制

是指国家用法律规定金银两种本位币的比价,两种货币按国家比价流通,而不随金、银市场比价的变动而变动的货币制度。其缺点是与价值规律的自发作用相矛盾,于是出现了“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所谓“劣币驱逐良币”,又称为“格雷欣法则”,是指在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当一个国家同时流通两种实际价值不同,但法定比价固定的货币时,实际价值高的货币(良币)必然被人们熔化、收藏或输出而退出流通,而实际价值低的货币(劣币)反而充斥市场。

2信用、商业信用-现代信用制度的基石、银行信用-现代信用的主要形式、消费信用

信用是借贷活动的总称,一般来说,它是以偿还为前提的特殊的价值运动形式。信用是一种借贷行为,是以偿还和支付利息为条件暂时让渡商品或货币的一种形式

本质特征:

信用不是一般的借贷行为,而是有条件的借贷行为,即以偿还和支付利息为先决条件。

信用是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它是以偿还为条件的价值单方面的转移或运动。

信用反映一定的生产关系

(一)信用产生的原因

首先,信用产生的前提是私有制的出现。

其次,信用产生的客观经济基础是商品货币关系的存在,换言之,信用产生于货币作为支付手段的职能,即商品买卖中的延期支付。

最后,信用产生的现实根源在于商品或货币占有的不均衡。

3、从信用对现代经济的作用来分析

☆信用保证现代化大生产的顺利进行;

☆自然调节各部门的发展比例;

☆节约流通费用,加速资本周转;

☆信用为股份公司的建立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信用的作用

积极作用:

1、信用促进利润的平均化

2、信用的存在可以节省流通费用,加快资本周转

3、信用可以调节居民的消费和社会消费品的供求

4、信用可以调节经济,替代国家的行政干预手段

信用风险是指债务人无法按照承诺偿还债权人本息的风险

经济泡沫是指某种资产或商品的价格大大地偏离其基本价值

(一)商业信用的产生和发展

定义:商业信用是指工商企业之间互相提供的,与商品交易直接联系在一起的信用。

典型形式:延期付款(赊销)原因:

1、商品运动和货币运动在时间上和空间上脱节。

2、商业资本和产业资本分离。

(二)商业信用的特点

1、商业信用的主体是厂商。

2、商业信用的客体是商品资本。

3、商业信用和产业资本变动一致。

(三)商业信用的优缺点

1、优点:方便和及时

2、缺点:

?商业信用规模的局限性

?商业信用方向的局限性

?商业信用期限的局限性

?商业信用授信对象的局限性

?具有分散性和不稳定性

银行信用是由银行、货币资本所有者和其他专门的信用机构以存、放款等多种业务形式提供给借款人的货币形态的信用。

(二)特点

1、银行信用是一种间接信用

2、银行信用的主体与商业信用的主体不同

3、银行信用的客体是单一形态的货币资本

4、银行信用增加了信用过程的稳定性

5、银行信用与产业资本的变动不完全一致

6、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的需求时期不同

三)优点

1、银行信用的规模巨大

2、银行信用的投放方向不受限制

3、银行信用的期限长短均可

4、银行信用的能力和作用范围大大提高和扩大

消费信用是对消费者个人所提供的用于满足其消费需求的信用。

(二)作用

1、一定程度上缓和消费者的购买力需求与现代化生活需求的矛盾。

2、可发挥消费对生产的促进作用。

现代市场经济的消费信用是与商品和劳务,特别是住房和耐用消费品的销售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信用。

其实质是通过赊销或消费贷款等方式为消费者提供超前消费的条件,促进商品的销售和刺激人们的消费。

3直接融资、间接融资

?金融指在社会经济生活中金融资产流通和信用活动以及与其相联系的一切经济关系的总和。

直接融资也称直接金融,是指资金供给者与资金需求者运用一定的金融工具直接形成债权债务关系的行为,其中,资金供给者是直接贷款人,资金需求者是直接借款人。直接融资的主要方式是发行股票或债券。

直接融资的优点:

资金供求双方直接联系。

有利于促进资金使用效益的提高。

有利于筹集长期投资资金。

直接融资的局限性:

?直接融资的限制较多。

?直接融资风险较大。

?直接融资的便利程度及其融资工具的流动性均受金融市场发达程度的制约。

间接融资是指资金供给者与需求者通过金融中介间接实现融资的行为。

间接融资是最终贷款人通过金融中介机构来完成向最终借款人融出资金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金融中介机构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4信用工具

信用工具也称融资工具,是资金供应者和需求者之间进行资金融通时所签发的、证明债权或所有权的各种具有法律效用的凭证。

信用工具是证明债权、债务关系的合法书面凭证。

金融工具对其买进或持有者来说就是金融资产。

按可接受的程度不同可分为无限可接受性的信用工具和有限可接受性的信用工具无限可接受性的信用工具是指为社会公众所普遍接受、在任何场合都能充当交易媒介和支付手段的工具。

有限可接受性的信用工具是指可接受的范围和数量等都受到一定局限的工具。

按融通资金的方式可分为直接融资信用工具和间接融资信用工具

无限可接受性的信用工具是指为社会公众所普遍接受、在任何场合都能充当交易媒介和支付手段的工具。

有限可接受性的信用工具是指可接受的范围和数量等都受到一定局限的工具

按偿还期限的长短可分为短期信用工具、长期信用工具和不定期信用工具三类

短期信用工具一般指期限在1年以下的信用工具,也称为货币市场信用工具。 短期信用工具的交易价格:市场利息倒扣息。如面值为100万元的3个月期票据,现行利率月息为0.5%,3个月不计复利的利息额为1.5万元(100×0.5%×3),那么这张票据交易价格为98.5万元(100-1.5)。

长期信用工具一般是指期限在1年以上的信用工具,也称为资本市场信用工具。长期信用工具统称有价证券,指信用期限在一年以上的各种有价证券,包括债券和股票等。

不定期的信用工具主要指银行券。

5利息率

利息是信用关系中债务人支付给债权人的(或债权人向债务人索取的)报酬。

一、利息率的概念

利息率简称利率,是一定时期内利息额同其相应本金的比率。利息率是一种重要的经济杠杆,它对宏观经济运行和微观经济运行都有重要作用。 利息率=利息额/本金×100%

6单利法、复利法

单利法是指不论期限长短,利息仅按借贷本金、利率和期限一次计算。

▲其本利和的计算公式为:

利息(I )=本金(P )×利率(r )×期限(n )

本利和=本金+利息

S =P +I=P +P ·r ·n =P (1+r ·n )

▲I 为利息额、P为本金、r为利息率、n为借贷期限、S为本金和利息之和,简称本利和。

复利法是指计算利息时,按一定期限将上一期所生利息计入本金一并计算利息的方法,俗称“利滚利”。

? 现值是指未来金额的现在价值,把未来价值折算成现值的过程称为贴现。 ? 终值反映了按复利计息的资金的未来价值,即本利和。

? 通常,用现值去推导终值的过程叫复利过程,把终值换算成现值的过程

叫做折现过程。

7央行政策的三大法宝

n n r)P(1S +=

一)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

★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是对货币供给总量或信用总量进行调节,且经常使用,具有传统性质的政策工具。

★包括: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再贴现政策和公开市场业务三大政策工具--俗称“三大法宝”

★特点:针对总量进行调节

中央银行再贴现率

8同业拆借市场

同业拆借是金融机构之间相互融通资金的一种金融业务。

★同业拆借市场又称同业拆放市场,是指银行与银行之间、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之间进行短期临时性资金拆入拆出的市场。

9短期金融市场、长期金融市场

货币市场也叫短期资金市场,一般是指融资期限在一年以下的金融市场。

★资本市场也叫长期资金市场,一般是指融资期限在一年以上的金融市场。

10国内金融市场、国际金融市场

四)按地域范围划分,可分为国内金融市场和国际金融市场

★国内金融市场是指融资交易活动的范围以一国国境为限,不涉及其他国家,即只有本国居民参与交易的金融市场。

★国际金融市场是指融资交易活动并不限于一国国境之内,而是涉及多个国家,即允许外国居民参与交易的金融市场。

、金融市场的功能

1、聚集和分配资金功能

变收入为储蓄→变储蓄为投资→促进投资增长

2、资源配置功能

金融工具价格变动→引导资金的流动

3、宏观调控功能

为货币政策的实施提供传导机制

4、信息集散功能

金融市场是国民经济的信号系统

11投资基金

3、投资基金

?1)概念

?★投资基金,是通过发行基金股份(或收益凭证),将投资者分散的资金

集中起来,由专业管理人员分散投资于股票、债券或其他金融资产,并将投资收益分配给基金持有者的一种集合投资制度。

?2)特征

?(1)经营成本低

?(2)分散投资降低了投资风险

?(3)专家管理增加了投资收益机会

?(4)服务专业化

?(5)投资者按投资比例享受投资收益

12负债业务、资产业务、表外业务(中间业务)

一)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

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指形成其资金来源的业务,即银行吸收资金形成其资金来源的业务。表

股本

自有资本公积金

(权益资本)未分配的利润

活期存款

可转让支付命令账户(NOW)

交易账户存款超级可转让支付命令账户(SNOW)主要在美国使用

商业货币市场存款账户(MMDA)

银行存款性自动转账服务账户

负债负债业务定期存款

业务非交易账户存款

储蓄存款

吸收商业银行同业拆借结算过程中短期资金占用

外来非存款性短期借款中央银行借款回购协议

资金负债业务其他渠道的短期借款大额定期存单

欧洲货币市场借款

长期借款---发行金融债券

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是指将其通过负债业务所聚集的货币资金加以运用的业务。

★资产业务是商业银行收入的主要来源。

★其资金运用要坚持盈利性和流动性的原则,有效配置资产业务结构。

现金资产:库存现金、准备金存款、

商业银行同业存款、托收未达款等

银行贷款:多种

资产贴现

业务证券投资

中间业务是指商业银行从事的按会计准则不列入资产负债表内,不影响其资产负债总额,但能影响银行当期损益,改变银行报酬率的经营活动。

(1)结算业务

(2)代理业务

(3)承兑业务

(4)信托业务

(5)银行卡业务

(6)信息咨询服务

2、金融创新业务(狭义的表外业务)

13原始存款、派生存款、存款货币

1、原始存款

指以现金方式存入银行的直接存款和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再贷款。2、派生存款

也称衍生存款,它是指在原始存款的基础上,由商业银行发放贷款而引伸出的超过原始存款的存款。

3、存款货币

指在商业银行使用支票可以随时提取的活期存款。

14中央银行的支付、清算、服务

中央银行的支付清算服务指中央银行作为一国支付清算体系的参与者和管理者,通过一定的方式、途径,使金融机构之间的债权债务清偿及资金转移顺利完成并维护支付系统的平稳运行,从而保证经济活动和社会生活的正常进行。

15存款保险制度

1、存款保险制度的含义

是指由符合条件的各类存款性金融机构集中起来建立一个保险机构,各存款机构作为投保人按一定存款比例向其缴纳保险费,建立存款保险准备金,当成员机构发生经营危机或面临破产倒闭时,存款保险机构向其提供财务救助或直接向存款人支付部分或全部存款,从而保护存款人利益,维护银行信用,稳定金融秩序的一种制度。

存款保险制度的作用

1)保护存款人的利益,提高社会公众对银行体系的信心。

2)可有效提高金融体系的稳定性,维持正常的金融秩序。

3)促进银行业适度竞争,为公众提供质优价廉的服务。

4)减少社会震荡,有助于社会的安定。

16货币需求、供给、失衡、乘数

本书p254货币需求的涵义:货币需求是指在一定的时期内,社会各阶层(个人、企业单位、政府)愿以货币形式持有财产的需要,或社会各阶层对执行流通手段、支付手段和价值贮藏手段的货币的需求。

★现实中的货币需求包括现金和存款货币的需求。

货币供给是指一国在某一时点上为社会经济运行服务的货币量,它由包括中央银行在内的金融机构供给的存款货币和现金两部分构成。

货币供给量通常是指一国经济中的货币存量,由货币性资产组成。(1)货币供给是一个存量概念。

(2)货币需要量是一个预测量,货币供给是一定时点上的银行负债总额。

(3)有研究价值的是合理的货币供给量。

(4)货币供给既是外生变量,又是内生变量,因此很难调控。

货币乘数,也称货币扩张系数,是用以说明货币供给总量与基础货币之倍数关系的一种系数。

★在基础货币一定的条件下,货币乘数决定了货币供给的总量。

★在货币供给过程中,中央银行的初始货币提供量与社会货币最终形成量之间客观存在着数倍扩张(或收缩)的效果或反应,这即所谓的乘数效应。

货币失衡是指在货币流通过程中,货币供给偏离货币需求,从而使二者之间不相适应的货币流通状态。Md≠Ms

17通货膨胀、通货紧缩

(一)通货膨胀的涵义

★马克思主义货币理论:通货膨胀是指在纸币流通的条件下,因纸币发行过多,从而引起纸币贬值、一般物价水平持续上涨的现象。

★经济学家们逐渐倾向于这样一种观点:一般物价水平的持续上涨就是通货膨胀。

(一)通货膨胀的分类

1、按通货膨胀的原因可划分为:

需求拉上型、成本推动型、供求混合型通货膨胀和结构失调型、输入型通货膨胀

2、按通货膨胀的表现形式可划分为:

公开型通货膨胀和隐蔽型通货膨胀

3、按物价总水平上涨的幅度不同分为:

爬行式通货膨胀(2-4%)、温和式通货膨胀(4-9%)、奔腾式通货膨胀10-50%和恶性性通货膨胀(50%以上)

通货紧缩:它是指由于货币供给不足而引起货币升值、物价普遍、持续下跌的货币现象。

★我国以一年为界。

★巴塞尔国际清算银行认为连续两年下降可被视为通货紧缩。

18货币政策、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

一)货币政策的涵义

★广义的货币政策是指政府、中央银行以及宏观经济部门所有与货币相关的各种规定及采取的一系列影响货币数量和货币收支的各项措施的总和。

★狭义的货币政策指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的目标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应量,进而影响宏观经济运行的各种方针措施。

1、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

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也称货币政策目标,它是中央银行通过货币的政策操作而最终达到的宏观经济目标。

(1)稳定币值(稳定物价):稳定货币的价值,即稳定货币的购买力。

(2)经济增长:用国内生产总值来反映经济增长的程度。

(3)充分就业:一国所有资源都得到充分合理的运用。其失业率降到社会可以接受的水平。

(4)国际收支平衡:一定时期内一国对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全部货币收支保持基本平衡。

19中介指标

20一般性货币政策

(一)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

★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是对货币供给总量或信用总量进行调节,且经常使用,具有传统性质的政策工具。

★包括: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再贴现政策和公开市场业务三大政策工具--俗称“三大法宝”

★特点:针对总量进行调节

21道义劝告

道义劝告,是指中央银行利用其地位和威望,对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发出通告、指示或与金融机构的负责人进行面谈,交流信息,解释政策意图,使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自动采取相应措施来贯彻中央银行的政策。

22窗口指导

窗口指导,是指中央银行根据产业行情、物价趋势和金融市场动向,规定商业银行的贷款重点投向和贷款变动数量等,并要求其执行。

简答:(只答要点,按照PPT)

1商业信用的特点和局限性

(二)商业信用的特点

1、商业信用的主体是厂商。

2、商业信用的客体是商品资本。

3、商业信用和产业资本变动一致。

(三)商业信用的优缺点

1、优点:方便和及时

2、缺点:

?商业信用规模的局限性

?商业信用方向的局限性

?商业信用期限的局限性

?商业信用授信对象的局限性

?具有分散性和不稳定性

2信用工具的种类

信用工具也称融资工具,是资金供应者和需求者之间进行资金融通时所签发的、证明债权或所有权的各种具有法律效用的凭证。

信用工具是证明债权、债务关系的合法书面凭证。

金融工具对其买进或持有者来说就是金融资产。

按可接受的程度不同可分为无限可接受性的信用工具和有限可接受性的信用工具

按融通资金的方式可分为直接融资信用工具和间接融资信用工具

无限可接受性的信用工具是指为社会公众所普遍接受、在任何场合都能充当交易媒介和支付手段的工具。

有限可接受性的信用工具是指可接受的范围和数量等都受到一定局限的工具

按偿还期限的长短可分为短期信用工具、长期信用工具和不定期信用工具三类

短期信用工具一般指期限在1年以下的信用工具,也称为货币市场信用工具。

3银行信用的特点

银行信用是由银行、货币资本所有者和其他专门的信用机构以存、放款等多种业务形式提供给借款人的货币形态的信用。

(二)特点

1、银行信用是一种间接信用

2、银行信用的主体与商业信用的主体不同

3、银行信用的客体是单一形态的货币资本

4、银行信用增加了信用过程的稳定性

5、银行信用与产业资本的变动不完全一致

6、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的需求时期不同

4金融市场的特征

(二)金融市场的特征

1、金融市场的非物质化

2、金融市场基本是无形市场

3、金融市场是一个自由竞争市场

5我国与西方金融体系的区别

相同点 1、都设立有中央银行或中央金融监管机构

2、金融机构的主体都是商业银行和专业银行

3、非银行金融机构都比较庞杂

4、金融机构的设置随金融体制的变革不断调整

不同点 1、我国的中央银行隶属于政府,独立性较少

2、我国的金融机构以国有制为主体

3、我国商业银行和专业银行数量相对不足

4、我国保险业比较落后

5、我国法律不健全

6西方国家金融机构的发展趋势

7当前西方银行并购的特点

现代国际惯例中的银行并购是指商业银行(金融企业)通过收购债权、控股、直接出资、购买股票等多种手段,取得被并购方的所有权,而后者则失去法人资格(即被吞并)或改变法人实体行为(即使其成为并购企业的分支机构),或合并成为一个新的银行。

1、从并购的目标来看,是以银行为主体的多元化并购

2、从并购的形式看,是由收购向合并发展的新型并购

3、从并购的目的来看,是以获取控制权及新技术为主的战略性并购

4、从并购的规模看,是强强合并组成超级银行的大型并购

5、从并购的区域看,是以美国银行为中心的全球性并购

6、从并购的联系看,是银行业并购与工业并购相互促进的关联性并购

7、从并购的结果看,是银行大型化、综合化和产融结合的突破性并购

8现代商业银行的发展趋势

1、银行业务全能化

2、银行资本的集中化

3、银行服务流程的电子化

4、网络银行的发展

5、商业银行的全球化

二)金融市场的发展趋势

1、金融资产证券化

是指把流动性较差的资产,通过商业银行或投资银行予以集中或重新组合,以这些资产作抵押来发行证券,实现相关债权的流动化。 如美国住宅抵押贷款证券化

2、金融市场国际化

目前国际金融市场成为密切联系的整体市场,全球任何主要市场上都可进行金融交易。

3、金融活动自由化

7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逐渐放松甚至取消对金融活动的管制措施。

9影响金融资产需求的因素

1、财富

2、预期收益

3、对待风险的态度

★“风险规避者”

★“风险爱好者”

4、资产的流动性

10中央银行产生的客观经济原因

(一)历史背景

1、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

2、商业银行的普遍建立

3、货币与信用关系的广泛存在

财富变动的百分比比资产需求量变动的百分资产需求的财富弹性E

4、经济发展中新矛盾的不断出现

(二)客观经济原因

1、银行券的发行问题

2、票据交换和清算问题

3、银行的支付保证能力问题(最后贷款人问题)

4、金融业的监督管理问题

5、政府融资问题

11存款保险制度的作用

存款保险制度的作用

1)保护存款人的利益,提高社会公众对银行体系的信心。

2)可有效提高金融体系的稳定性,维持正常的金融秩序。

3)促进银行业适度竞争,为公众提供质优价廉的服务。

4)减少社会震荡,有助于社会的安定。

1)存款保险制度的积极影响

(1)有利于防范金融风险,稳定一国金融体系。

(2)有利于保护广大存户利益,总体上增强银行信用。

(3)有利于革新传统观念,提高公众风险意识。

(4)有利于加强中央银行的监管力度,减轻中央银行的负担。

2)存款保险制度的消极影响

(1)最根本的问题在于它可能诱发道德风险。

(2)鼓励银行铤而走险。

12货币政策中介指标及其选择标准

可供选择的主要中介目标

?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

选择中介目标和操作目标的标准:

(1)可测性

(2)可控性

(3)相关性

(4)抗干扰性

★货币供给量

优点:第一,货币供给量的变动能直接影响经济活动

第二,中央银行对货币供给量的控制力较强

第三,与货币政策意图联系紧密

第四,可以明确区分政策性效果和非政策性效果

不足:第一,中央银行对货币供给量的控制能力不是绝对的

第二,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给量存在着一定的时滞

第三,货币供给量是一个多层次概念,无统一标准

★利率

优点:

第一,能反映货币与信用的供给状态

第二,中央银行能运用政策工具加以较为有效的控制

第三,数据易于收集获得

第四,作用力大,影响面广,与货币政策各目标间的相关性高

缺点:

第一,中央银行只能控制名义利率

第二,利率的可测性不如货币供给量

★贷款量

计划经济或金融市场发育程度较低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常用。

优点:第一,与最终目标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第二,数据较易获得,具有可测性

第三,具有较好的可控性

缺点:第一,在金融市场发育较高的情况下较难控制

第二,不利于市场机制作用的发挥

第三,难以确定正确的贷款规模和结构

★汇率

论述:(结合中国实际分析,参考书上内容=要点+展开)

1影响利率的因素

三、影响利率的主要因素

1、平均利润率

利率通常在平均利润率与零之间波动。

2、银行成本

银行的成本一是借入资金的成本,二是业务费用。

3、通货膨胀预期

通货膨胀率预期越高,名义利率也相应地越高。图

4、中央银行政策

中央银行通过运用货币政策工具改变货币供给量,影响可贷资金的数量。

5、商业周期

在商业周期的经济扩张期利率上升,在经济衰退期利率下降。

6、借款期限和风险

借贷期限越长,利率越高;反之则越低。

7、借贷资金供求状况

决定某一时期甚至某一点某一市场上利率水平高低的是借贷资金的供求关系。

8、政府预算赤字

若其他因素不变,政府预算赤字与利率水平同方向运动。

9、国际收支状况

国际收支状况通过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影响利率的变化。

10、国际利率水平

国际间的利率具有很强的联动性,或者说,利率在国际间具有严重的“传染性”。

11、国家经济政策

2利率在宏观和微观经济中的作用

二、利率在宏观经济活动中的作用

1、积聚资金

2、伸缩信用

3、调节投资、调度资源配置

4、影响储蓄总量及结构

5、稳定物价,抑制通货膨胀

6、平衡国际收支

7、调节货币流通

二、利率在微观经济管理中的作用

1、促使资金使用效益提高

企业的利润=销售收入—(产品成本+利息+税金)

2、充当折现未来收益的媒介

3、作为租金的计算基础

4、引导人们选择金融资产

3存款货币创造在量上的制约因素

1、受到基数的限制与制约

★如果商业银行创造存款的基数是以现金形式的原始存款为基础而开始派生,则会因原始存款有限而影响派生总额,

★原始存款派生存款的情况,逐渐被中央银行再贷款派生存款所代替。

★现代金融体系,派生存款的基数范围扩大了,基数增加了,派生存款总额也有可能增加。

2、受到派生倍数的限制与制约

(1)受到法定存款准备率的限制与制约

(2)受到超额准备金率的限制与制约

(3)受到现金漏损率(或提现率)的限制与制约

(4)受到定期存款准备金与活期存款总额之间保有比例的限制与制约综上所述,商业银行创造派生存款的功能是有限的,受到派生倍数、存款基数、法定存款准备率、超额存款准备率、现金漏损率及定期存款准备率等多种因素影响和制约。除此之外,贷款的需要额或者银行是否需要发放贷款也是影响存款货币创造的因素。

4货币失衡及其原因(供>需,分析调整措施)

货币失衡是指在货币流通过程中,货币供给偏离货币需求,从而使二者之间不相适应的货币流通状态。Md≠Ms

★货币均衡是个动态的过程。是一个由均衡到失衡,再由失衡回复到均衡的不断运动的过程。

★货币均衡具有相对性。货币均衡实际上是一种在经常发生的货币失衡中暂时达到的均衡状态。

影响货币均衡实现的主要因素:

一是中央银行的调控手段

二是国家财政收支状况

三是生产部门结构是否合理

四是国际收支是否平衡

?2、货币供给量大于货币需要量的原因

(1)高速经济增长的需要

(2)货币运动和物资运动发生矛盾

(3)政府财政赤字向中央银行透支

(4)央行不适当的扩张政策

(5)国际收支不平衡带来的影响

?1、货币供给量小于货币需要量的原因

(1)经济发展导致的货币紧缺

(2)紧缩的货币政策导致的货币紧缺

(3)经济危机发生导致的货币紧缩

?四、从货币失衡到货币均衡的调整

★以供大于求为例

1、供给型调整

--从紧缩货币供给量入手,使之适应货币需求量。

第一,中央银行:卖出有价证券、提高法定存款准备率、减少基础货币供给量。第二,商业银行:停止新贷款、贷款不再展期、提前收回贷款。

第三,政府财政:减少财政拨款、增发政府债券、税收政策。

第四,经济运行中的个人:个人收入资本化。

?3、混合型调整

--同时从供给与需求两个方面入手。

4、逆向型调整

--不是通过压缩货币供给量,而是通过增加货币供给量的途径来促进货币供需

全面均衡(在新的起点达到均衡)。

5通货膨胀及其治理(顺便看通货紧缩)

1、控制货币供应量: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抽紧银根”)

第一,通过公开市场业务出售政府债券

第二,提高再贴现率

第三,提高法定准备金率

?2、调节和控制社会总需求

★财政政策

一是增加税收;

二是削减政府的财政支出;

三是减少政府转移支付。

★货币政策

一是降低货币供应量的增长率;

二是提高利率。

?3、增加商品的有效供给,调整经济结构

★两个方面同时入手:

一是控制总需求

一是增加总供给

4、收入紧缩政策

(1)工资、价格管制

(2)工资--价格指导线

(3)以税收为基础的收入政策

(4)利润管制

5、收入指数化政策

又称指数连动政策,是指对货币性契约订立物价指数条款,使工资、利息、各种债券收益以及其他货币收入按照物价水平的变动进行调整。

?四、通货紧缩的成因和治理

(一)成因

?1、紧缩性的货币财政政策

?2、经济周期的变化

?3、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生产成本的降低

?4、本币汇率高估和其他外部因素的冲击

?5、投资和消费的有效需求不足

?6、体制和制度因素

?7、供给结构不合理

?通货紧缩的治理措施:

1、积极的货币政策

2、积极的财政政策

3、结构性调整

4、改变预期

6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及其目标可逆性、矛盾性

?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也称货币政策目标,它是中央银行通过货币的政策操作而最终达到的宏观经济目标。

?(1)稳定币值(稳定物价):稳定货币的价值,即稳定货币的购买力。

?(2)经济增长:用国内生产总值来反映经济增长的程度。

?(3)充分就业:一国所有资源都得到充分合理的运用。其失业率降到社会可以接受的水平。

?(4)国际收支平衡:一定时期内一国对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全部货币收支保持基本平衡。

?、最终目标的相互冲突

1)稳定物价与充分就业的冲突

(2)稳定物价与经济增长的冲突

(3)稳定物价与国际收支平衡的冲突

(4)充分就业与经济增长的冲突

(5)充分就业与国际收支平衡的冲突

(6)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平衡的冲突

7央行的三大法宝及其优缺点

(一)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

★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是对货币供给总量或信用总量进行调节,且经常使用,具有传统性质的政策工具。

★包括: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再贴现政策和公开市场业务三大政策工具--俗称“三大法宝”

★特点:针对总量进行调节

、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

(1)涵义

★法定存款准备率是指以法律形式规定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将其吸收存款的一部分上缴中央银行作为准备金的比率。

★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是指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等存款货币机构的存款规定存

款准备金率,强制性地要求商业银行等存款货币机构按规定比率上缴存款准备金,并借以间接地对社会货币供应量进行控制的政策性规定。

★中央银行通过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以收缩或扩张信用,实现货币政策所要达到的目标。

缺点:

第一,对经济的震动太大

第二,货币政策效果不易把握

第三,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提高易引起金融体系流动性不足

第四,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的调整缺乏应有的灵活性

5.答案要点

(1)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的调整有较强的告示效应。中央银行调整准备金比率是公开的、家喻户晓的行动,并立即影响各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头寸法定存款淮备金比率的调整有强制性的影响,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的调整有法律的强制性,一经调整,任何存款性金融机构部必须执行。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调整对货币供应量有显著的影响效果。由于货币乘数的作用,准备金率微小的变动,都会导致货币供应给量的巨大变化。其政策效果是猛烈的,带给金融机构乃至社会经济的影响是剧烈的。法定存款淮备金比率的调整缺乏应有的灵活性。正因为该政策工具有较强的通知效应和影响效果。所以,它不能作为一项日常的调节工具,供中央银行频繁地加以运用;(2)再贴现政策工具的作用:作为调节货币供应量的手段,起“变速箱”的作用。再贴现通过影响金融机构的借贷成本和其存款准备金头寸的增减,间接调节货币供应量,其作用过程是渐进的,不象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那样猛烈;对市场利率产生“告示效应”。它预示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走势,从而影响金融机构及社会公众的预期;对资金发生困难的金融机构起到“安全阀”的作用;通过审查再贴现申请时的一些限制措施,设定资金流向,扶持或限制一些产业的发展,达到调整国家产业结构的目的。再贴现政策的局限性:在实施再贴现政策过程中,中央银行处于被动等待的地位。商业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是否愿意到中央银行申请再贴现或借款,完全由金融机构自己决定;中央银行调整再贴现率,通常只能影响利率的水平,不能改变利率的结构。再贴现工具的弹性较小。再贴现率的频繁调整会引起市场利率的经常性波动,使大众和商业银行无所适从,不宜于中央银行灵活地调节市场货币供应量。在西方国家,对再贴现政策的作用有不同的估计和看法。有的主张应强化再贴现政策,有的主张根本放弃再贴现政策,由公开市场政策代替。尽管如此,再贴现率的调整对货币市场仍有较广泛的作用;(3)公开市场业务的优点:中央银行运用这一工具是对金融市场进行“主动出击”而不是“被动等待”,这一点明显优于再贴现政策;中央银行可以根据每日对金融市场的信息的分析,随时决定买卖证券的种类和规模,不断调整其业务,便于控制业务效果,减轻货币政策实施中给经济带来的波动。这比“一刀切”式的法定存款准备率要优越的多;“告示效果”不明显,具有很高的操作弹性。由于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的证券买卖每天大量地进行,市场上不可能对中央银行的操作意图了解,这有利于中央银行进行试探性操作和迅速进行逆向操作。

【最新】《货币银行学》学习总结范文

【最新】《货币银行学》学习总结范文 今天学了>小有收获,了解了货币.信用.金融市场.债券.股票.银行等知识,还有金融衍生工具等,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不但加深了金融意识,同时也知道了一些新名词,还修正了以往的一些错误认识. 深深地意识到金融对整个国民经济的改革.发展.稳定的重要性,在国家的经济发展中,金融对社会资源优化配置,调节经济等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与我们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比如个人如何理财投资等.企业与它更是息息相关.那么企业在经营时怎样融资呢?一定要读懂国家政策,把握政策风向标,上一些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享受国家的政策扶持.而且要做让银行放心的项目,迎合银行的需要,释放一些对企业有利的信息来获得银行的信用支持,这样就会为企业融资提供大的便利.同时从银行现在还是靠传统的存贷业务来获取利润的,好好利用这种商机来融资.但是一定要增强金融意识.风险防范意识,因为企业在实施发展战略时,一定要审慎所投资的项目,因为银行的钱是要还的哦,而且是连本带息的,如果一旦出现严重的失误,带来的后果是你无法履行信用时,你的信用等级会下降,想再向银行融资的话就难上加难了.这只是部分的学习认识. 下午一考试,拿到卷子的刹那,虽然只有四道题但囊括的范围却很广,而且出的两道题都是与企业息息相关的题目,企业要具备怎样的条件,运用怎样的渠道获得银行的信贷融资,这些老师也曾在课上提过,也要求我们课后去思考,企业怎样合理的利用股市融资,这需要了解方方面面的货币信用金融知识,从企业全局去考虑,合理利用为企业再发展取得资金来源等,足见老师的用心所在,这才感觉到〝生有涯,而学无涯〞,考试答题也是再学习的过程,虽然学习只有两天的时间,但是老师已经将如何学习这门课的主要脉络带给了我们.打开了一扇门,修行靠个人.在以后的工作中要加强这方面的学习,能够用更加全面的理论知识分析国际和国内经济形势,结合企业具体情况,为企业经营管理生产发展提供更可靠的理论支持和数据支持.

2014-2015-1《货币银行学》复习题考试重点总结

2014-2015-1《货币银行学》复习题 一、判断题 ( × ) 1.钱、货币、通货、现金是一回事。 (√)2经济学意义上的“信用”,与日常生活和道德规范里的“信用”有密切关系。 (√)3.我国的助学贷款也属于消费信贷的一种,是关于教育消费的信贷,是学生借助自身的信用资源和预期的未来收入,利用自己的信用资源完成学业的一种提前消费行为。 ( √ )4. 在金银复本位制的双本位制下,市场上的金银的比价是变化不定的,而法律规定的比率则不变。两种实际比价与法定比价不同的货币同时流通时,实际比价高的货币为良币,实际比价低的货币则是劣币。良币必然退出流通,劣币反而充斥市场。 (√)5.在我国,目前以官定利率为主,尤其是存贷款利率;市场利率范围有限,主要是在同业拆借等领域。 (√)6. 长期贷款多半采用分期还款付息。 (√)7. 资本市场上交易的金融工具均为一年以上,最长者可达数十年,有些甚至无期限。 (√)8. 货币市场所融通的资金,大多用于工商企业的短期周转资金。 (√)9. 资本市场的信用工具,由于期限长,流动性较低,价格变动幅度较大,风险也较高。 (× )10.物价指数上升25%,那么货币购买力就只有75%。 (× )11. 因为美元是世界货币,所以美元和人民币一样在我国都具有无限法偿能力。 (√ )12. 从逻辑上推论,私有财产的出现是借贷关系出现的前提。 (√ )13. 银行信用资金是有偿的,国家信用资金也是有偿的。 (×)14.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应该排斥和禁止民间借贷 (√ )15. 在我国如某种借贷利率水平超过银行同期贷款利率的四倍,就可以定性为高利贷。 (√ )16. 治理通货膨胀可以通过增加商品和劳务供给来平抑物价。 (√ )17. 股份有限公司这种组织形式的存在以信用关系的普遍发展为前提条件。 (√ )18. 去年,美国国家信用下降了一个等级。说明美国政府的偿债能力在下降。 (√ )19. 利率是利息与本金之比。 (√ )20、可贷资金理论实际上是实际利率理论与货币利率理论的综合。 (× )21、在市场利率趋于上升时,实行浮动利率对债务人有利,对债权人不利。 (× )22. 在市场经济国家国债利率通常被看成是基准利率。 (√ )23. 中国人民银行对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存、贷款利率叫基准利率。 (√ )24. 货币和信用产生的经济前提同源。 (√ )25. 我国商业银行的活期储蓄存款是以复利法计息的。 (√ )26. 证券的期限越长,其价格对利率的敏感度就越大。 (√ )27. 在商业票据的当事人中,背书人同出票人一样对票据负有完全债务

最新 货币银行学 重点总结 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

现代信用活动的基础与特征。信用是一种借贷活动,是债权债务关系的表现,现代信用活动的基础就在于现代经济中广泛存在着盈余或赤字单位,它们的盈余或赤字需要通过信用方式来调剂。现代信用活动有以下特征:首先信用关系成为现代经济中最普遍、最基本的经济关系,对社会各个经济主体来说,盈余和赤字交替出现,债权和债务并存。其次,在现代经济活动中,风险与收益是相互匹配。要想获得比较高的收益,就要承受比较大的风险,相反,风险小,收益就低。第三,现代信用活动中,信用工具呈现多样化的趋势,以适应不同融资需要,更大限度发挥信用的资金调剂作用。第四,现代信用活动越来越依赖信用中介机构及其服务,以降低融资风险,提高融资效率。 金融机构的主要功能。1、提供支付结算服务。金融机构提供有效的支付结算服务是适应经济发展需求最早产生的功能,目前对市场支付结算服务一般都是由可吸收存款的金融机构提供,其中商业银行仍是最基本的提供支付结算的金融单位。 2、融通资金。融通多次是指金融机构充当专业的资金融通媒介,促进社会闲置资金向生产性资金转化。这是所有金融机构所具有的基本功能。金融机构通常采用发行金融工具的方式融通资金。 3、降低交易成本并提供金融使得。金融机构通过规模经营,能够使投融资活动最终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交易成本来进行。提供金融使得功能是指金融机构为各融资部门提供专业性的辅助与支持性服务。4.发送信息不对称。金融中介机构通过自身的优势,能够及时搜集、获取比较真实完整的信息,据此选择合适的借款人和投资对所投资的项目进行专业化的监控,从而有得投融资活动的正常进行,并节约信息处理成本。5.风险转移与管理。金融中介机构通过各种业务、技术和管理,分散、转移、控制、减轻金融、经济和社会活动中的各种风险。 国际储备及其主要内容。国际储备是一国货币当局可用于干预外汇市场,平衡国际收支差额的资产。作为储备资产必须同时具备:a,可得性,即它是否能随时地、方便地被一国当局持有。b流动性,即该种资产是否容易变现。c普遍接受性,即它是否能在外汇市场上或在政府间清算国际收支差额时被普遍接受。一国所拥有的国际储备主要包括:a黄金储备,是指一国货币当局作为金融资产持有的黄金。b外汇储备,指各国货币当局持有的对外流动性资产。c储备头寸,是一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自动提款权。d特别提款权,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分配给各成员国用于归还基金组织的贷款及会员国政府间偿付国际收支赤字的一种账面资产。 通货紧缩的成因与治理措施。 从通货紧缩的本质特征看,直接原因是货币供给不足,然而造成这一现金的深层原因却极为复杂,一般可以归结为有效需求不足、供给能力相对过剩、结构问题和金融体系效率低下四个方面。对通货紧缩的治理主要采取以下措施:a扩大有效需求。有效需求不足通货紧缩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努力扩张需求就成为治理通货紧缩的一项直接而有效的措施。总需求包括投资需求、消费需求和出口需求。投资需求的增加有两条主要途径:一个是增加政府投资需求。国一个是启动民间投资需求。增加居民消费支出应刺激居民对未来收入的预期,如通过加强税收征管来缩小居民收差距;通过提高就业水平和增加失业补助标准刺激低收入阶层的消费需求等。b调整和改善供给结构。同扩大有效需求双管齐下,形成有效供给扩张和有效需求增大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可采取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反对垄断、鼓励并放开竞争、扶持小企业或民营企业发展、降低税负等措施。c调整宏观经济政策。主要是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通过积极的财政政策拉动民间投资,增加社会总需求。通过积极的货币政策对总支出水平施加重要影响。增加货币供给量,降低利率水平,扩大贷款规模,在增加货币供给量和促进经济复苏方面发挥重要作用。d收入政策也是治理通货紧缩的一项措施。 发展中国家货币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其表现特征。 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都存在着金融压制的状况。加剧了金融体系发展的不平衡,极大地限制了金融机构的业务活动,束缚了金融市场的形成和发展,降低了社会含蓄并阻滞其向社会投资的顺利转化,资金利用效率和投资效益低下,最终制约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并通过消极的反馈作用加剧了金融状态,因此,解除金融压制是发展中国家繁荣金融、发展经济的必要条件。发展中国家金融发展的现状与特征主要体现为:货币化程度低下;金融发展带呈现二元结构即现代与传统金融机构并存;金融市场落后尤其是资本市场发育不全;政府对金融业实行严格管制等。 西方国家金融机构的发展新趋势答:(1)、金融机构在业务上不断创新,向综合化方向发展(2)、兼并重组成为现代金融机构进行整和的一个有效手段(3)、金融机构的组织形式不断创新(4)、金融机构的创造性更强,风险更大,技术含量更高(5)、金融机构的经营管理频繁创新。20世纪50年代特别是70年代以来,以西方发达国家为代表,金融业出现了大规模、全方位的金融创新,极大地提高了金融机构的动作效率,金融机构的盈利能力大为增加。与此相适应,金融机构的发展也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主要表现在:金融机构在业务上不断创新,向综合化方向发展;兼并重组成为现代金融机构进行整合的一个有效手段;金融机构的创造性更强、风险性更大、技术含量更高;金融机构的经营管理频繁创新。 11、我国利率的决定及影响因素一个国家利率水平的高低要受特定的社会经济条件制约。从我国现阶段的实际出,决定和影响利率的主要因素有:a利润率的平均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利息仍作为平均利润的一部分,因而利息率由平均利润率决定的。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现状与改革实践,这种制约作用可以概括为:利率的总水平要适应大多数企业的负担能力。也就是说,利率总水平不能太高,太高了大多数企业承受不了;相反利率总水平也不能太低,太低了不能发挥利率的杠杆作用。b资金的供求状况。c物价变动的幅度。d 国际经济的环境e政策性因素。在讨论我国利率的决定与影响因素时,应当注意,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不能简单地套用哪一种本文理论,而应该以马克思的理论为指导,借鉴本文理论中的合理成分,从现阶段的实际出发来研究问题,从而正确地把握我国利率的决定与影响因素。 12、货币制度及其主要内容货币制度是国家对货币的有关要素、货币流通的组织与管理等加以规定所形成的制度。主要内容包换:规定货币材料、规定货币单位、规定流通中货币的种类、规定货币法定支付偿还能力、规定货币铸造发行的流通程序、规定货币发行准备制度等。 13、现代信用体系的构成现代信用体系是由信用形式、信用机构、信用管理体系、社会征信系统等相互联系和影响的各个方面共同构成的。信用机构又包括中介机构、信用服务机

货币银行学知识框架及复习重点

货币银行学知识框架及复习重点 一、货币银行学框架 货币银行学这门学科按字面的意思分为货币和银行两部分。现代的经济是货币经济,也就是说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必须依靠货币来进行。货币是基于人们对货币发行当局的信任而存在的,货币的出现为复杂的资源分配提供了一个简单的机制,即价格机制,通过价格决定每个人应该得到什么,应该生产什么,从而达到资源的有效配置。但是,这样一来经济的运行便对货币产生了依赖,货币不断的发展进化产生了金融市场,货币从一种依附于实体经济的工具转变为一种相对独立的价值运动形式,有自己的市场,有自己的交易规则,甚至反过来对实体经济产生影响。例如,社会中有足够的资源供厂商进行投资,但是如果货币的供给量不足,由于缺乏支付的媒介,这些资源就不能被厂商用来投资。尽管从实体经济方面看投资是有利可图的,但货币市场却限制了这一行为。正如麦金农所说,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我们研究货币理论,讨论货币供给量对经济的影响就显得尤为重要。要研究货币理论,必须了解货币市场中最重要的两种机构,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中央银行是货币发行者和货币政策制定者,为经济体提供基础货币,商业银行通过其转账结算制度和部分准备金制度创造存款,发放贷款,引导资金流动,进而引导社会资源流动。 二、货币银行学复习重点 把握好货币的本质是学好货币银行学的关键,要明确货币运动的背后是社会资源所有权的转移,货币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是通过对社会资源的重新分配而进行的。学习中遇到难以理解的地方,可以按照上述思路思考,也许会对解决问题有所帮助。 货币银行学的重点是货币供给、货币需求与货币政策。其中货币供给乘数模型是历年命计算题的重点,请读者熟练掌握其中各个参数的意义。货币需求与货币政策一般会结合当年经济实事命论述题,请读者记住各个学派的观点,复习时多联系实际。 家庭与个人,从不同来源取得货币收入:工人、公务人员、文艺卫生体育工作者或有货币工资收入,奖金、酬金、津贴收入和各种创作的货币收入;农民有农产品销售的货币收入;个体经营者通过推销产品、提供服务取得货币收入;享受社会保障者有离休金、退休金和各种福利金、救济金的货币收入,等等。这种货币收入,保证每个家庭及其成员维持和改善生活的需要。他们的衣、食、住、行所需,是商品的,需要用货币去购买;需要旁人提供服务的,则要用货币去支付。过去的农民,有相当大部分的生活需要,可由自己的产品满足,不需要货币的参与;现在,自给自足的这一部分已日益缩小。 这本教材曾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997年),国家教育委员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等奖(1995年)和北京市第三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1994年)。 目前这本书已被列为教育部面向21世纪经济、管理类核心课程教材。 内容简介 80年代末,当时国家教委组织编写用于高等学校财经类专业的核心课教材,货币银行学是其中的一本。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教研室受教育部(原国家教委)委托承接编写这本教材的任务。各章初

(完整版)货币银行学总复习-知识点总结

名词解释: 1格雷欣法则(劣币驱逐良币) (2)双本位制 是指国家用法律规定金银两种本位币的比价,两种货币按国家比价流通,而不随金、银市场比价的变动而变动的货币制度。其缺点是与价值规律的自发作用相矛盾,于是出现了“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所谓“劣币驱逐良币”,又称为“格雷欣法则”,是指在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当一个国家同时流通两种实际价值不同,但法定比价固定的货币时,实际价值高的货币(良币)必然被人们熔化、收藏或输出而退出流通,而实际价值低的货币(劣币)反而充斥市场。 2信用、商业信用-现代信用制度的基石、银行信用-现代信用的主要形式、消费信用 信用是借贷活动的总称,一般来说,它是以偿还为前提的特殊的价值运动形式。信用是一种借贷行为,是以偿还和支付利息为条件暂时让渡商品或货币的一种形式 本质特征: ?信用不是一般的借贷行为,而是有条件的借贷行为,即以偿还和支付利息为先决条件。 ?信用是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它是以偿还为条件的价值单方面的转移或运动。 信用反映一定的生产关系 (一)信用产生的原因 ?首先,信用产生的前提是私有制的出现。 ?其次,信用产生的客观经济基础是商品货币关系的存在,换言之,信用产生于货币作为支付手段的职能,即商品买卖中的延期支付。 ?最后,信用产生的现实根源在于商品或货币占有的不均衡。 3、从信用对现代经济的作用来分析 ?☆信用保证现代化大生产的顺利进行; ?☆自然调节各部门的发展比例; ?☆节约流通费用,加速资本周转; ?☆信用为股份公司的建立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信用的作用 ?积极作用: ?1、信用促进利润的平均化 ?2、信用的存在可以节省流通费用,加快资本周转 ?3、信用可以调节居民的消费和社会消费品的供求 ?4、信用可以调节经济,替代国家的行政干预手段 信用风险是指债务人无法按照承诺偿还债权人本息的风险 经济泡沫是指某种资产或商品的价格大大地偏离其基本价值

货币银行学重点难点复习资料

货币银行学重点难点复习资料(2009-04-19 23:03:04)标签:杂谈 货币银行学重点难点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价值尺度—货币的基本职能之一。是指货币在表现和衡量一切商品价值时所发挥的职能。 2、流通手段—货币的基本职能之一。即货币在商品流通中充当交换的媒介。 3、支付手段—当货币不是用作交换的媒介,而是作为价值的独立运动形式进行单方面转移时,执行支付手段职能。 4、贮藏手段—是指货币退出流通领域被人们当作独立的价值形态和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保存起来的职能。 5、通货膨胀—是指由于货币供应过多,引起货币贬值、物价普遍上涨的货币现象。 6、无限法偿—有限法偿的对称。是指本位货币具有无限的支付能力,既法律上赋予它流通的权力,不论每次支付的金额多大,受款人均不得拒绝收受。 7、有限法偿—无限法偿的对称。是指辅币具有有限的支付能力,即每次支付超过一定的限额,对方有权拒绝收受。 8、商业信用—工商企业之间在买卖商品时,以商品形式提供的信用。 9、银行信用—是指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以货币形态提供的信用。 10、原始存款—一般是指商业银行(或专业银行)接受的客户现金和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再贷款。它是商业银行从事资产业务的基础。 11、派生存款—又称衍生存款,是指商业银行发放贷款、办理贴现或投资业务等引申而来的存款。它是相对于原始存款的一个范畴。 12、直接融资—间接融资的对称。是指资金供求双方通过一定的金融工具直接形成债权债务关系的融资形式。 13、间接融资—直接融资的对称。是指资金供求双方通过金融中介机构间接实现资金融通的活动。 14、直接标价法—是指用一定单位的外国货币为标准,来计算应付若干单位的本国货币的汇率表示方法。 15、间接标价法—是指用一定单位的本国货币来计算应收若干单位的外国货币的汇率表示方法。 16、基础货币——是指处于流通界为社会公众所持有的通货及商业银行存于中央银行的准备金的总和。 17、国家信用——是指以国家为一方的借贷活动,即国家作为债权人或债务人的信用。 18、货币乘数——是指在货币供给过程中,中央银行的初始货币提供量与社会货币最终形成量之间的扩张倍数。 19、金融工具——是在信用活动中产生的、能够证明债权债务或所有权关系并据以进行货币资金交易的合法凭证。 20、经济货币化——指一国国民经济中用货币购买的商品和劳务占全部产出的比重及其变化过程。 21、格雷欣法则——在双本位制下,虽然金银之间规定了法定比价,但市场价格高于法定价格的金属货币就会从流通中退出来进入贮藏或输出国外;而实际

西农货币银行学复习题

第一章货币 一、填空题 1.私有制和之间的矛盾产生了商品和商品交换。 2.最具危机性的货币职能是。 3.在价值形式发展过程中,形式的出现是质的飞跃。 4.一般等价物能并同一切商品相交换。 5.为防止“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出现,一国货币必须具有性。6.划分货币层次的主要依据是。 8.使金属货币可由货币符号代替的货币职能是。 10.在各种金本位制中,本位制是最典型的。 11.“十足的货币”在金属货币条件下是指货币的达到法定标准;在信用货币条件下的含义是。 12.货币价值尺度职能必须通过来完成。 13.必须由“十足”的货币来执行的货币职能是和。15.金属货币只要褪去民族的外衣,就可以自动取得的职能。 16.区别狭义货币量与广义货币量的根本标准是看能否执行职能。17.流动性是指金融资产不受损失及时转化为的能力。 19.金银复合本位制阶段出现的金贵银贱现象导致本位制向双本位制转化。 20.本位制是最典型的金本位制。 二、判断改错题

1.在价值形式变迁过程中,扩大的价值形式的出现是质的飞跃。 2.货币天然是金银,金银天然不是货币。 3.我国古代长期实行的是贵金属的金属铸币制。 4.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两个最基本的货币职能,都可以是观念上的货币。5.货币是一般等价物,所以不管什么形式的货币都可以自动取得国际货币职能。6.狭义货币量与广义货币量区别的根本标准是能否直接购买。 7.在货币层次控制重点确定原则中,可控性是可测性的前提。 8.在现代信用货币制度中,币材的因素是最重要的。 9.我国货币制度规定人民币的主币和辅币都是无限法偿的货币。 三、单项选择题 1.体现价值形式发展质的飞跃的是()。 A.简单的价值形式 B.扩大的价值形式 C.一般的价值形式 D.货币形式 2.货币促进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结合的作用体现在()。

《货币银行学期末复习》货币银行学总结资料07届.docx

货币银行学 名词解释 1. 信用:是指以一定的经济标的物为内容,以借贷为特征的经济行为,以述本付息为条件,体现着特定的经济 关系的行为。 2. 菲得普斯曲线:经济学理论中用来表示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替换关系的曲线。 3. 恒久性收入:恒久性收入的统计量是统计收入的几何加权平均值。 4. 超额存款准备金:准备金即商业银行为应付日常的提款要求而保留的、流动性最高的资产。超过法定准备金 的那部分准备金叫超额准备金。 5. 流动性:指一种金融资产转换成货币而不会使持有人遭受损失的难易和快慢程度。 6. 货币需求:社会各部门(个人、企业单位、政府)在既定的收入或财富范围内能够而且愿意以货币形式持有 的需要或要求。 7. 通货膨胀:因流通中注入货币过多而造成一般物价水平釆取不同形式(公开或变相)持续上升的过程。 & 流动性陷阱:当利率己降至某一不能再降的低水平值的时候,货币需求会变为无穷大。也就是说,没有人再愿意持有有价证券,宁愿统统持有货币。 9. 法定存款准备金:准备金即商业银行为应付日常的提款要求而保留的、流动性最高的资产。银行法一般都要 求银行保持一个最低的数额,即法定存款准备金。 10. 信用货币:是以信用作为保证、通过一定信用程序发行、充当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货币形态,是货币发展 中的现代形态。 11. 金融资产的流动性:是指金融资产能及时转变为现实购买力并不蒙受损失的能力。 12. 货币制度政府干预和调节宏观经济运行的主要政策手段之一,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货币政策是指政府、中央银行、宏观经济部门所有与货币相关的各种规定及采取的一系列影响货币数量和货币收支的各项措施的总和。 狭义的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的冃标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给量,进而影响宏观经济运行的各种方针措施。 13. 货币:任何一种能执行交换媒介、价值标准和完全流动的财富贮藏手段职能的物品,都可以看成是货币 广义、狭义货币:各国中央银行在确定货币供给的口径时,都以流动性作为划分货币层次的标准。综合各国情况,货币供给量指标一般地划分如下: 狭义货币:Ml Ml二流通中现金(MO)+活期存款 广义货币:M2, M3 M2二Ml +定期存款+储蓄存款 M3二M2 +其它短期性流动资产(如国库券、银行承兑汇票、商业票据等) 14. 货币制度:货币制度是指一个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的该国货币流通的结构体系和组织形式。它的基 本内容包括:货币金属与货币单位;货币的铸造、发行与流通程序;金准备制度等 15. 货币需求:当收入一定时,理性的人们受便利、习惯、收益、风险和预期等因素的影响,将收入的一部分以 货币形式持有的愿望。 16. 货币供给:是指在一定吋点上非银行部门所拥有的货币总量。在货币供应量的构成方血,大多数经济学家主 张以流动性为标准划分货币层次,从而形成了M。、A/?、等层次。

货币银行学重要理论考试重点总结

五、重要理论 1、掌握本一门学科的内在联系。 2、树立信用,流动性和风险意识。 3、为什么说货币的本质是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的统一? 价值尺度指货币作为尺度用以表现和衡量其它商品的价值。货币执 行价格尺度职能可以是观念上的货币。流通手段是当货币在商品交 换中起媒介作用时,执行流通手段职能。充当流通手段的货币必须 是现实的货币。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基本职能。商品价值 要表现出来,需要一个共同的、一般的价值尺度;商品要实际转化 为与自己价值相等的另一种商品,则需要有一个社会所公认的媒介。 当两个要求由某种商品来满足时,该商品就取得货币的资格。所以, 马克思说“价值手段和流通手段的统一是货币。” 4、人民币制度的基本内容。 人民币是我国唯一的法定货币,人民币的单位为元,辅币单位是角 和分,人民币由中国人民银行统一发行,不与黄金兑换,国家对货 币流通进行管理,国家建立金银和外汇储备制度。 5、为什么要建立货币制度? 目的是:保证货币和货币流通的稳定,使之能够正常的发挥各种职 能,为发展商品经济提供有利的客观条件。 6、以消费信用为例,说明应该持有什么样的负债观? 负债消费的前提是有足够的经济能力,负债消费的方式包括信用卡透 支、贷款消费、借支等 7、列举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的区别。 商业信用借贷双方都是企业,借贷的客体是商品,借贷行为与商品买卖紧密联系,但它有规模和使用方向的局限性; 而银行信用借方是企业,贷方是银行或金融机构,信用的客体是货币,且规模和使用方向超出了商业信用的局限性。 8、什么是收益资本化,举例说明收益资本化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 各种有收益的事物,不论它是否是一笔贷放出去的货币金额,甚至也不论它是否是一笔资本,都可以通过收益与利率的对比而倒过 来算出它相当于多大的资本金额。这习惯地称之为“资本化 以土地为例。土地本身不是劳动产品,无价值,从而本身也无决定

川农《货币银行学(专科)》19年6月作业考核1答案

《货币银行学(专科)》18年12月作业考核-0001 试卷总分:80 得分:0 一、单选题(共20 道试题,共40 分) 1.信用秩序的内容不包括 A.信用评估体系 B.信用信息通道 C.信用制裁体系 D.信用保证体系 正确答案:D 2.我国的人民币制度属于 A.金本位制 B.银本位制 C.金银复本位制 D.不兑现信用货币制度 正确答案:D 3.港币发行的指定银行不包括 A.中国银行 B.汇丰银行 C.花旗银行 D.渣打银行 正确答案:C 4.在商品赊销、预付工资等活动中,货币执行的职能是 A.价值尺度 B.流通手段 C.支付手段 D.贮藏手段 正确答案:A 5.在规模、范围以及期限灵活性上都大大超过了其他信用形式,在信用领域居于主导地位的信用是 A.银行信用 B.商业信用 C.国家信用 D.消费信用 正确答案:A

6.中国本位币的最小规格是 A.1分 B.1角 C.1元 D.10元 正确答案:C 7.如果金银的法定比价是1∶10,而市场比价是1∶12,那么市场将 A.充斥金币 B.充斥银币 C.金币、银币共同流通 D.金币、银币都无人使用 正确答案:A 8.各国中央银行在确定货币层次时都遵从的标准为 A.货币的流动性 B.货币的稳定性 C.货币的收益性 D.货币的安全性 正确答案:A 9.货币在商品交换中起媒介作用时发挥的职能是 A.价值尺度 B.流通手段 C.支付手段 D.贮藏手段 正确答案:B 10.欧元正式投入使用是在 A.1998年6月1日 B.1999年1月1日 C.2002年1月1日 D.2002年7月1日 正确答案:B 11.能够通过各种渠道调节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国际货币体系是 A.国际金本位体系 B.布雷顿森林体系 C.牙买加体系

金融学(货币银行学)各章节复习汇总

金融学复习汇总 、判断题 1.俗话说的“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体现的金融学原理是分散化投资可以降低风险。(A) 2.对于一个经济系统而言,金融体系必须是一个能自我平衡的体系,否则将会引发金融危机、经济危机乃至政治危机。(A) 3.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传统的银行业务正在遭受来自证券业、保险和基金组织的侵蚀,世界金融体系越来越显得多元化,银行作为各国金融体系的信贷中心、结算中心和现金出纳中心的地位已不复存在。( B) 4.钱、货币、通货、现金都是一回事,银行卡也是货币。( B) 5.所谓“流通中的货币”就是现金,即发挥支付手段职能的货币和发挥流通手段职能的货币的总和。( B) 6.信用货币虽然本身没有价值,但由于其能够发挥货币的职能,所以构成社会财富的组成部分。( A) 7.电子货币作为一种信用货币,预示着无现金社会的发展趋势,即完全没有货币的社会。( B) 8.目前,世界各国普遍以金融资产安全性的强弱作为划分货币层次的主要依据。( B) 9. 我国M1层次的货币口径是:M仁流通中现金+定期存款。(B)10.在纸币本位制下,如果在同一市场上出现两种以上可流通纸币,会导致实际价值较低的货币排斥实际价值高的货币的“劣币驱逐良币”现象。(B) 11 .货币制度最基本的内容是确定货币名称和货币单位,货币名称和货币单位确定了,一国的货币制度也就确定了。( B) 12. 金融市场被称为国民经济的“晴雨表” ,这实际上指的就是金融市场的调节功能。( B) 13. 资本市场是指以期限在1 年以内的金融工具为交易对象的短期金融市场。(B) 14. 金融产品的收益性与流动性一般是反向变动,收益性越强,流动性越差。( B) 15. 我们经常说高风险高收益,是说只要投资者承担高风险,就可以获得高收益。( B) 1. 商业银行创造信用的能力不受任何条件的限制。( B) 2. 商业银行与其他金融 机构的基本区别在于商业银行是唯一吸收活期存款、开设支票存款账户的金融中介机构。( A) 3. 分业经营限制了商业银行的业务经营活力,不利于提高资金的配置与使用效率。( A) 4. 票据贴现是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 B) 5. 结算业务是商业银行的传统资产业务。( B) 6. 在商业银行的资产管理中,流动性是一项重要原则,因此,商业银行应该保留尽可能多的现金准备。( B) 7. 一般来说,流动性较强的资产盈利性也比较好。(B) 8. 根据负债管理理论进行经营的银行,容易出现经营风险增大的问题。 ( A) 9. 在现代经济活动中,一切货币供给都是通过银行体系实现的,中央银行发行现金,商业银行则提供存款货币。( B) 10. 中央银行作为特殊的金融机构,一般不经营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普通金融业务。(A) 11. 中央银行是发行的银行,所以,除中央银行外,任何其他金融机构的行为都不会影响货币供给。(B) 12. 通常,政府的收入与支出均通过财政部门在中央银行内开立的各种账户进行。( A) 13. 中央银行对银行再贴现或再贷款,会导致基础货币等量增加。( A) 14. 各国中央银行的独立程度虽然存在 较大的差异,但没有一家中央银行能够完全独立于政府之外。(A) 15. 中央银行是整个宏观调控体系 中的一个组成部门,因此,其行为目标自始自终与政府目标是一致的。(B) 1. 同业拆借利率是一些国

货币银行学简答论述题

第二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简答题 1.什么是货币的本质特征?它在商品经济中发挥着哪些主要功能? .答: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并体现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这就是货币的本质的规定。 货币在商品经济中的职能是货币本质的具体表现。在商品经济中,货币执行着以下五种职能:(1)价值尺度职能;(2)流通手段职能;(3)贮藏手段职能;(4)支付手段职能;(5)世界货币职能。 2.为什么说金币本位制是一种相对稳定的货币制度、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是不稳定的货币制度? 答:金币本位制是一种相对稳定的货币制度。首先,由于币制相对稳定,不会发生通货膨胀,能促进商品生产的发展和商品流通的扩大;其次,信用关系不受币值波动的影响,促进信用的发展;再次,各国货币含金量的比率相对稳定,外汇市场也比较稳定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保证了对外贷款和投资的安全性。 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是两种不稳定的货币制度。第一,这两种货币制度没有铸币流通,失去了自发调节货币流通的可能性;第二,银行券不能兑换自由黄金,一旦过多就会贬值;第三,在金汇兑本位制下,本国货币制度依附于外国货币制度,一旦外国货币制度动摇,本国货币制度也必然动摇。 3.货币层次划分的依据是什么?为什么说科学地划分货币层次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答:划分货币层次的主要依据是金融资产流动性的强弱。流动性程度不同的金融资产在流通中周转的便利程度不同,从而对商品流通和各种经济活动的影响程度也就不同。所以,按流动性强弱对不同形式、不同特性的货币划分不同的层次,对科学地分析货币流通状况,正确地制定、实施货币政策,及时有效地进行宏观调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4.什么是货币制度?其主要构成要素有哪些? .答:货币制度又称“币制”或“货币本位制”,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货币流通结构及其组织形式。 其构成要素有: (1)货币金属与货币单位。 (2)通货的铸造、发行与流通程序。 (3)金准备制度。

货币银行学期末复习重点

货币银行学期末复习重点 考试题型: 名词解释、单项选择、判断分析、简答、论述、案例 复习重点: 第一章货币 一、货币源于交换 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 商品经济的内在矛盾—促进商品交换的发展—商品交换过程的矛盾—导致价值形式有独立的必要—一般的等价物形式—发展到完成形式—货币产生 二、原始性货币的缺陷及其不便之处 1、不具备形式统一、质地均匀的特性 2、不具备坚固耐用和便于携带的特点 3、不便于化整为零 4、不具备价值稳定的特点 三、货币的职能及其基本含义 1、交易媒介(流通手段)货币作为流通手段就是媒介商品交换。这一职能是货币的原始职 能或基本职能。特点:现实的货币 2、价值标准(价值尺度)是指货币作为衡量一切商品和劳务价值的工具,成为价值的计量 单位。特点:可以是观念的或想象的货币 3、价值贮藏:由于货币是价值的承担者,从而成为价值贮藏的手段(退出流通,形成贮藏)。 特点:不必足值,币值相对稳定,被普遍接受 4、延期支付职能,即货币用来表示债务的标准。特点:是补足交换行为的一个环节,是价 值单方面的让渡。其对经济的影响包括:①克服现款交易限制;②更易形成脱节,造成危机 5、世界货币:越出国内流通领域,在世界市场上发挥作用。特点:具有综合性职能 三、信用货币:由货币当局发行,作为商品本身的价值不能与它作为货币的价值完全相等,并且不能用以兑现商品的货币称为信用货币 四、货币本位制 1、含义:指法律规定以何种实物货币作为本位货币,并且规定货币本位与该实物货币保持 固定的关系 2、类型:银本位制、复本位制、金本位制、纸币本位制 3、复本位制: (1)含义:指白银和黄金都是本位货币,并且可以按规定的金银价格比率买金卖银的制度(2)“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又称为“格雷欣姆定律”。它是指定价过高的劣币把定价过低的良币驱逐出货币流通市场的趋势。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金银之间的铸造比率与金银之间实际的价值比率不一致。 4、金本位制(形态)包括:金币本位制(典型)、金块本位制、金汇兑本位制、国际金汇 兑本位制 五、金融资产是指各个经济主体持有的信用工具或金融工具 (1)完全流动性资产是指现金和活期存款,即最狭义的货币,这种金融资产具有百分之百

金融学[货币银行学(第五版)]黄达 重点复习资料

金融学(货币银行学) 名词解释 √1、信用货币:以信用活动为基础产生的,能够发挥货币作用的信用工具。主要以银行券、汇票、支票、存款货币等形式存在。 √2、信用:建立在信任基础上以还本付息为条件的借贷活动. 3、本票:是由债务人向债权人发出承诺在约定的期限内支付一定款项给债权人的支付承诺书。 4、汇票:是由债权人向债务人发出的、命令其在约定的期限内支付一定款项给第三人或持票人的支付命令书。 5、金融:广义:货币的事务、货币的管理、与金钱有关的财源等。 狭义:与资本市场有关的运作机制。 中间说法:货币的流通、信用的授予、投资的运作、银行的服务等 6、利率:借贷期满所形成的利息额与所贷出的本金额的比率。 7、基期:是一个基础期、起始期的概念。(?) 8、现值:未来某一时点上一定的货币金额,把它看作是那时的本利和。(?) 9、即期利率:即期利率是指对不同期限的债权债务所标明的利率(复利) 10、远期利率:远期利率则是指隐含在给定的即期利率之中,从未来的某一时点到另一时点的利率。 √11、汇率:国与国之间货币折算的比率叫汇率。直接标价法是指以一定单位的(1或100等)外国货币作为标准,折成若干单位的本国货币的标价方法。间接标价法是以一定单位的(1或100等)本国货币为标准,折成若干外国货币的标价方法。 12、金融的特征: 1.流动性。金融资产的货币性质是指它们可以用来作为货币,或很容易转换成货币。 2.风险性。是指购买金融资产的本金有否遭受损失的风险。本金受损的风险主要有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两种。 3.收益性。由收益率表示。收益率有三种计算方法: 名义收益率——票面收益与票面额P的比率; 现时收益率——年收益额C与其当期市场价格Pt的比率;C/Pt 平均收益率——将现时收益与资本损益共同考虑的收益率。(C﹢Pt﹣Pt-1)/Pt 13、远期:是合约双方约定在未来某一日期,按约定的价格,买卖约定数量的相关资产。主要有:货币远期和利率远期两类。 √14、期货:是交易双方按约定价格在未来某一期间完成特定资产交易行为的一种方式,与远期合约相同。 区别在于:远期合约的交易双方可以按各自的愿望对合约条件进行磋商。而期货合约的交易多在有组织的交易所内进行;合约的内容,如相关资产的种类、数量、价格、交易时间和地点等,都有标准化的特点。 √15、期权:是指合约的买方有权在约定的时间或时期内,按照约定的价格买进或卖出一定数量的相关资产,也可以放弃行使此权利。(看涨期权的买方有权在某一确定的时间或确定的时间之内,以确定的价格购买相关资产;看跌期权的买方则有权在某一确定时间或确定的时间之内,以确定的价格出售相关资产。欧式期权是指买入期权的一方必须在期权到期日当天或在到期日之前的某一规定的时间才能行使的期权。美式期权是指可以在成交后有效期内任何一天被执行的期权。) √16、互换:是指交易双方约定,在合约有效期内,以事先确定的名义本金额为依据,按约定的支付率(利率、股票指数收益率等)相互交换支付的约定。

货币银行学重点考试重点总结

关联名词解释 1.本位币与辅币。 本位币是一国货币制度中的基本通货,它是国家法定的计价、结算货币单位。 辅币,即辅助货币,是指本位币单位以下的小额货币辅助大面额货币的流通,供日常零星交易或找零之用。 2.有限法偿与无限法偿。 无限法偿:是指不论支付数额多大,不论属于任何形式的支付,对方都不能拒绝接受。本位币一般都具有无限法偿能力。 有限法偿:是指在一次支付中,若超过规定的数额,收款人有权拒受,但在法定限额内不能拒受。有限法偿主要是针对辅币而言的。 3.商业承兑与银行承兑。 两者的签发人不同,银行承兑是由银行出具的,商业承兑是商业公司自己签发的。再有,银行承兑到期后可直接去承兑银行无条件支付,商业承兑却需要承兑单位有存款在银行才可以。 4.国家信用与银行信用。 国家信用:是以国家为主体进行的一种信用活动。国家按照信用原则以发行债权等方式,从国内外货币持有者手中借入货币资金,因此,国家信用是一种国家负债。 银行信用:是由商业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授给企业或消费者个人的信用。国家信用是直接融资,银行信用是间接融资,国家信用依赖于银行信用的支持。国家信用为银行资产多样化投资保证。 5.真实票据与融通票据。 真实票据理论认为,银行资金来源主要是吸收流动性很强的活期存款,银行经营的首要宗旨是满足客户兑现的要求,所以,商业银行必须保持资产的高流动性,才能确保不会因为流动

性不足给银行带来经营风险。 融通票据亦称“金融票据”或“空票据”。“商业票据”的对称。是一种不以商品交易为基础而以专门通融资金为目的的票据。 6.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 直接融资是间接融资的对称。没有金融中介机构介入的资金融通方式。 间接融资是指资金盈余单位与资金短缺单位之间不发生直接关系,而是分别与金融机构发生一笔独立的交易,将其暂时闲置的资金先行提供给这些金融中介机构,然后再由这些金融机构把资金提供给一些单位使用,从而实现资金融通的过程。 7.即期利率与远期利率。 即期利率是债券票面所标明的利息收益或购买债券时所获得的折价收益与债券当前价格的 比率。是某一给定时点上无息证券的到期收益率。即期利率和远期利率的区别在于计息日起点不同,即期利率的起点在当前时刻,而远期利率的起点在未来某一时刻。例如,当前时刻为2005年9月5日,这一天债券市场上不同剩余期限的几个债券品种的收益率就是即期利率。在当前时刻,市场之所以会出现2年到期与1年到期的债券收益率不一样,主要是因 为投资者认为第2年的收益率相对于第1年会发生变化。 8.市场利率与利率市场化。 市场利率是由资金市场上供求关系决定的利率。市场利率因资金市场的供求变化而经常变化。而利率市场化是指金融机构在货币市场经营融资的利率水平由市场供求来决定。它包括利率决定、利率传导、利率结构和利率管理的市场化。 9.实际利率与名义利率。 实际利率是指剔除通货膨胀率后储户或投资者得到利息回报的真实利率。 名义利率是央行或其它提供资金借贷的机构所公布的未调整通货膨胀因素的利率,即利息

货币银行学重点整理

货币银行学重点整理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1.货币的五种职能:价值尺度(货币表现和衡量其他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需 要观念上的货币),流通手段(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需要现实的货币,流通中实际所需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速度),贮藏手段(货币退出流通领域,被当作社会财富被贮藏起来),支付手段(作为交换价值独立存在,非伴随着商品运动而作价值的单方面转移,通常在商品赊销,延期付款,工资,租金房租以及其他领域),世界货币(货币超越国界在世界市场上发挥一般等价物时所发挥的职能)。货币的各个职能都是随着商品流通以及其在矛盾和时间顺序而逐渐形成的。 2.货币制度:是指一个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的货币流通的组织形式,简称币制, 它是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而逐步形成的。 3.货币制度的基本容:货币金属和货币单位(货币金属是货币制度的基础)通 货的铸造,发行与流通程序,金准备制度。 4.本币与辅币:本币是指按照国家规定的货币单位所铸成的铸币。具有以下几 个特点①本币的面值与实际金属价值是一致的,是足值货币②具有无限法偿能力③可以自由铸造和自行熔化和超差兑换;辅币是指主币以下的小额通货,供日常交易和找零之用。其特点有①其包含实际价值小于名义价值②有限法偿能力③辅币不能自由铸造 5.纸币:是指银行和政府发行并依靠其信誉和国家权力强制流通的价值符号 6.黄金储备制度用途:即金准备制度。其作用有a作为国际支付手段的准备金 b作为时而扩大时而收缩的国金属流通的准备金c作为支付存款和兑换银行券的准备金 7.货币制度的演变(4个阶段):银本位制度(以为本位货币的一种货币制度, 分为银两本位制和银币本位),金银复本位制(是指以金和银同时作为币材的货币制度,它又分为平行本位制,双本位制和跛行本位制),金本位制(是指以黄金作为本位货币的货币制度,主要有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三种形式),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是指以不兑换黄金的纸币或银行券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 8.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又称格雷欣法则,是指当金币与银币的实际价值和名义 价值相背离而使实际价值高于名义价值的货币(良币)被收藏,熔化而退出流通,劣币充斥市场的现象。 第二章信用和利率

货币银行学期末总结

货币银行学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1.什么是货币?如何理解货币的职能? 2.货币的形态如何演变? 3.货币制度含义及其主要内容? 4.货币制度经历了哪些变化? 第一节货币 一、货币的定义 执行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职能的特殊商品。 二、货币的职能-------交换媒介、价值尺度、支付手段和贮藏手段(交换媒介和价值尺度是货币的基本职能。) 1,交换媒介 (1)含义:交换媒介职能是指以货币作为商品和劳务的交换媒介。 (2)货币产生前,交换主要是以直接物物交换的形态进行,交换能否成功取决于一系列条件: a.一方所提供的商品是否为对方所需要b对方提供的是否为这一方所需要c.双方在交换比率上能否达成一致。 直接物物交换效率低下,间接的取而代之。物物交换存在的特殊环境:严重通货膨胀;价格管制;逃避税收。 2,价值尺度 (1)含义:指以货币作为衡量一切商品价值的尺度。 (2货币之所以能发挥价值尺度职能,是由两个因素决定的: ①各种商品和劳务本身都包含价值,存在着价值的比较关系;②货币是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有自己的价值。 3,支付手段 (1)含义:指货币作为延期付款的手段。(最初由商品的赊购赊销引起) (2)货币作为支付手段,最初在商品流通领域中发挥作用。随着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它扩展到了商品流通领域之外,在财政收入和支出、银行吸收存款和发放贷款、工资、房租、地租水电费等领域,货币都发挥着支付手段的职能。 (3)作为支付手段要能发挥作用,必须满足下列条件: 第一,货币的购买力不降低。第二,买者应支付一定数量的利息。第三,确保到期偿还债务。 4,价值贮藏手段 (1)含义:指货币作为购买力的暂时滞留的职能。 (2)货币的产生使得商品的买和卖在时间上分开,彼此独立地进行。这种时间上、空间上的分离,为货币行使价值贮藏手段职能提供了基础。货币之所能作为贮藏手段原因:货币作为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可以在任何时候地点购买到价值相当的商品和劳务。 (3)货币作为贮藏手段的特点: a.需很少或不需交易成本 b.价值固定~~~~~~优点 c.没有利息收益 d.货币的价值是相对于商品和劳务的价值而波动的~~~~~~缺点 三、货币的演变(商品货币——代用货币——信用货币) 1,商品货币 (1)含义:指商品充当货币,起一般等价物的作用。(商品货币是足值货币) (2)商品货币经历了一般商品货币、金属商品货币过程。 (3)作为货币的商品应具有四个特征:一,价值高;二,易于分割;三,易于保存;四,便于携带 (4)不易克服的缺陷: a.体积大价值小,不易携带;b.质地不均,不易分割;c.价值易变,不便保存;d.单位不一,不易计量;e.数量有限,不能满足交换的需要。~~~~~~~因而被淘汰,由金属商品取代! (5)金属商品具有四个特性: 一,体积小价值大、便于携带;二,质地均匀,易于分割;三,不易腐蚀便于保存,耐用性;四,生产量相对于其现存量而言较小的,供给上相对稳定,价值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使得金属商品成为理想的货币商品,世界各国的货币相继演变成金属商品货币。 (6)金属商品货币经历了金属块、私人铸币、国家铸币的形式 金属商品货币最初是以金属商品的自然形态直接充当的,称之为金属块货币。 商品交换的发展—有名望的商人在金属块货币上打上印记标明重量和成色,为私人铸币。 适应交换的需要,维护买卖秩序,所谓铸币就是由国家的印记证明其重量和成色的金属商品货币。 2,代用货币 (1)含义:指代替金属货币流通并可随时兑换为金属商品货币的货币。 (2)与金属货币比其优点:a.免去了铸造费用 b.避免了日常的磨损c.更易于携带、运送。 3,信用货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