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文件整理规范

电子文件整理规范
电子文件整理规范

电子文件整理规范

为了进一步做好电子文件的归档与管理,保障电子文件的安全和有效利用,根据公司《电子文件管理办法》的要求,结合公司实际情况,特制订本规范。

一、归档责任

各部门负责电子文件的形成、承办、运转、收集,确保其真实性、完整性、可靠性、有效性和安全性,并向档案部门按时移交。

二、归档范围

反映本单位主要工作活动的、具有查考利用价值的电子文件及相关软件均属收集、整理范围,具体可参考附件1《档案归档范围及综合保管期限表》。

三、归档时间

电子文件的归档时间分实时归档和定期归档两种。

实时归档:各部门(项目)综合主管每季度收集本部门(项目)形成的电子文件(含纸版文件),并集中统一保管;

定期归档:各部门(项目)每年三月份将上年度归档电子文件向档案部门移交。

四、电子文件的整理

(一)电子文件的分类、存储格式及鉴定

- 3-

1、按照电子文件的信息类型,主要分为:

◇文本文件:指用文字处理技术形成的文字文件、表格文件等。

◇图像文件:指用扫描仪、数码相机等设备获得的静态图像文件。

◇图形文件:指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或绘图获得的静态图形文件。

◇影像文件:指用视频设备获得并经计算机处理的文件。

◇声音文件:指用音频设备获得并经计算机处理的文件。

◇多媒体文件:指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制作的文件,其中包含文字、

图像、图形、声音、影像等两种以上的复合信息形式。

◇计算机程序:指计算机使用的商用或自主开发的系统软件、应用软

件以及相关的资源、支撑软件等。

◇数据文件:指用计算机软硬件系统进行信息处理等过程中形成的各

种管理数据、参数等。

2、电子文件的存储格式

◇文本电子文件以Word、Excel为通用格式(应不低于Word 2007版本);

◇图像电子文件以JPEG、TIFF、PDF为通用格式(包含CAD工程图纸的存储光盘);

◇视频和多媒体电子文件以MPEG、AVI为通用格式;

◇音频文件以WAV、MP3为通用格式。

在"无纸化"办公系统中产生的电子文件,应采取严格的安全措施,随时备份,存储在能够脱机保存的载体上,保证电子文件的安全性。

3、电子文件的鉴定

电子文件收集前,要对收集的电子文件进行鉴定,确认文件是否齐全、完整,是否为定稿,是否能打开使用。

(二)电子文件整理要求

1、文件整理原则

将电子文件以件为单位收集进行分类、排列、编号、编目,使之排列有序,并遵循文件的形成规律,保持文件之间的有机联系,区分不同价值,便于保管和利用。

2、整理要求

(1)分类

电子文件可以采用年度、部门/项目、类别、问题的组合方法进行分类,同一部门内应保持分类方案的稳定。即:年度-部门/项目—类别--问题—件号(文件编号)

例如:2015—办公室—文本文件--例会纪要—08(文件编码)

2015—人事部—图像文件—活动名称--12(文件编码)

2015—工程部—影像文件—会议—03(文件编码)(2)整理

不同类型、问题的电子文件需建立不同的文件夹,文件夹内的文件须按事由结合时间、重要程度等进行排列,同时编制文件序号(01、02……),对会议文件、例会纪要等成套性文件可集中排列。

(3)文件目录

- 3-

每一类型文件夹内需建立相对应的电子文件目录(附表1),电子文件目录设置编号、提名、形成部门、形成日期、页数、存储格式、备注等项目,且电子目录中的编号与文件编号相对应。

附表1:

电子文件目录

文件类别:

具体要求如下:

◇文件类别:文件类型(如:文本文件、图像文件、影像文件等)◇编号:编号以两位数字进行编制(如:01、02…),编号应与文件编号一致;

◇题名:文件标题。没有标题或标题不规范的,可根据文件自拟标题,外加“[]”号;

◇形成部门:制发文件的部门或个人,即发文机关或署名者;

◇日期:文件的形成时间,以8位阿拉伯数字标注年月日(如

19990909);

◇存储格式:文件的存储格式,如Word、Wps、Excel、PDF等;

◇备注:注释文件需说明的情况。

三、电子文件的移交

电子文件移交前,必须符合以下规范操作:

1、文件形成部门在移交电子文件前,档案部门在接收电子文件之前,

均应对归档文件及其技术环境进行检验,合格率达到100%时方可进行交接。

2、档案部门验收合格,办理交接手续,填写《电子文件移交清单》(附表2)。移交清单一式两份,一份电子文件形成部门,一份由档案部门自存。

附表2:电子文件移交清单

- 3-

附件1:

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及综合保管期限表

- 3-

- 3-

- 3-

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GBT18894-2002

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GB/T18894-2002) 作者:档案馆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7082 更新时间:2009-12-21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在公务活动中产生的,具有保存价值的电子文件的形成、积累、归档、保管、利用、统计的一般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党政机关产生的电子文件的归档与管理,其他社会组织的电子文件管理可参照本标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DA/T18 档案著录规则 DA/T22 归档文件整理规则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电子文件electronic records 指在数字设备及环境中生成,以数码形式存储于磁带、磁盘、光盘等载体,依赖计算机等数字设备阅读、处理,并可在通信网络上传送的文件。 3.2归档电子文件archival electronic records 指具有参考和利用价值并作为档案保存的电子文件(3.1) 3.3背景信息context 指描述生成电子文件(3.1)的职能活动、电子文件的作用、办理过程、结果、上下文关系以及对其产生影响的历史环境等信息。 3.4元数据metadata

指描述电子文件(3.1)数据属性的数据,包括文件的格式、编排结构、硬件和软件环境、文件处理软件、字处理和图形工具软件、字符集等数据。 3.5逻辑归档logical filing 指在计算机网络上进行,不改变原存储方式和位置而实现的将电子文件(3.1)的管理权限向档案部门移交的过程。 3.6物理归档physical filing 指把电子文件(3.1)集中下载到可脱机保存的载体上,向档案部门移交的过程。 3.7真实性authenticity 指对电子文件(3.1)的内容、结构和背景信息(3.3)进行鉴定后,确认其与形成时的原始状况一致。 3.8完整性integrity 指电子文件(3.1)内容、结构、背景信息(3.3)和元数据(3.4)等无缺损。 3.9有效性utility 指电子文件(3.1)应具备的可理解性和可被利用性,包括信息的可识别性、存储系统的可靠性、载体的完好性和兼容性等。 3.10捕获capture 指对电子文件(3.1)进行实时收集和存储的方法与过程。 3.11迁移migration 指将源系统中的电子文件(3.1)向目的系统进行转移存储的方法与过程。 4、总则 4.1 电子文件自形成时应有严格的管理制度和技术措施,确保其真实性、完整性和有效性。 4.2 应对电子文件的形成、收集、积累、鉴定、归档等实行全过程管理与监控,保证管理工作的连续性。

电子文件归档与电子档案管理办法

电子文件归档与电子档案管理办法 (国家档案局令第5号 1999年6月7日颁布) 1.总 则 1.1 对电子文件的形成、积累、鉴定、归档及电子档案的保管实行全过程管理,应当由主管部门统一协调,指定专门机构或人员负责,保证管理工作的连续性。 1.2 电子文件形成部门负责电子文件的积累、保管和整理工作,档案部门要进行指导与监督。 1.3 电子文件的管理由档案部门负责,电子文件形成部门要提供协助和支持。 1.4 应明确规定归档时间、归档范围、技术环境、相关软件、版本、数据类型、格式、被操作数据、检测数据等,以保证电子档案的质量。 1.5 为保证电子档案的可利用性,从电子文件形成就应有严格的管理制度和技术措施,确保其信息的真实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1.6 归档电子文件同时存在相应的纸质或其他载体形式的文件时,则应在内容、相关说明及描述上保持一致。 1.7 具有保存价值的电子文件,必须适时生成纸质文件等硬拷贝。进行归档时,必须将电子文件与相应的纸质文件等硬拷贝一并归档。 2.电子文件的收集与积累 2.1 收集范围。电子文件的收集范围,按国家关于文件归档的现行有关规定执行。 2.2 收集积累要求 2.2.1 记录了重要文件的主要修改过程,有查考价值的电子文件应被保留。当正式文件是纸质时,如果保管部门已开始进行向计算机全文处理的转换工作,则与正式文件定稿内容相同的草稿性电子文件应当保留,否则可根据实际条件或需要,确定是否保留。 2.2.2 保存与纸质等文件内容相同的电子文件时,要与纸质等文件之间,相互建立准确、可靠的标识关系。 2.2.3 在“无纸化”计算机办公或事务系统中产生的电子文件,应采取更严格的安全措施,保证电子文件不被非正常改动。同时必须随时备份,存储

建设电子文件与电子档案管理规范标准

建设电子文件与电子档案管理规范 (2009-8-22) 1总则 1.0.1 为加强建设电子文件的归档与管理,建立真实、准确、完整、有效的建设电子档案,保障建设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的安全保管与有效开发利用,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建设系统业务管理电子文件和建设工程电子文件的归档和管理。 1.0.3 建设电子文件归档与电子档案管理除执行本规范外,尚应执行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 2.0.1 建设电子文件electronic construction records 在城乡规划、建设及其管理活动中通过数字设备及环境生成,以数码形式存储于磁带、磁盘或光盘等载体,依赖计算机等数字设备阅读、处理,并可在通信网络上传送的文件。主要包括建设系统业务管理电子文件和建设工程电子文件两大类。 2.0.2 建设系统业务管理电子文件electronic records of construction professional administration 建设系统各行业、专业管理部门(包括城乡规划、城市建设、村镇建设、、建筑业、住宅房地产业、勘察设计咨询业、市政公用事业等行政管理部门,以及供水、排水、燃气、热力、园林、绿化、市政、公用、市容、环卫、公共客运、规划、勘察、设计、抗震、人防等专业管理单位)在业务管理和业务技术活动中通过数字设备及环境生成的,以数码形式存储于磁带、磁盘或光盘等载体,依赖计算机等数字设备阅读、处理,并可在通信网络上传送的业务及技术文件。 2.0.3 建设工程电子文件electronic records of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通过数字设备及环境生成,以数码形式存储于磁带、磁盘或光盘等载体,依赖计算机等数字设备阅读、处理,并可在通信网络上传送的文件。建设工程电子文件主要包括工程准备阶段电子文件、监理电子文件、施工电子文件、竣工图电子文件和竣工验收电子文件。建设工程电子文件可简称为工程电子文件。 2.0.4 建设电子档案electronic construction archives 具有参考和利用价值并作为档案保存的建设电子文件及相应的支持软件、参数和其他相关数据。主要包括建设系统业务管理电子档案和建设工程电子档案。 2.0.5 真实性 authenticity 电子文件的内容、结构和背景信息等与形成时的原始状况一致。 2.0.6 完整性 integrity 电子文件的内容、结构、背景信息、元数据等无缺损。 2.0.7 有效性 utility 电子文件的可理解性和可被利用性,包括信息的可识别性、存储系统的可靠性、载体的完好性和兼容性等。 2.0.8 元数据metadata 描述电子文件的背景、内容、结构及其整个管理过程的数据。 2.0.9 在线式归档on-line filing 通过计算机网络,将电子文件及相关数据向档案部门移交的过程。 2.0.10 离线式归档off-line filing

电子文档归档管理规范

Q/X F 杭州市幸福机电科技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Q/X F021A—2010 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 2010-03-31发布2010-05-01实施杭州幸福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前言 本标准是根据技术中心电子文件归档管理的需要,由技术中心组织,参照GB/T 18894-2002 《电子文档归档与管理规范》和GB/T17687.1-1999 《CAD电子文件光盘存储、归档与档案管理要求第一部分:电子文件归档与档案管理》起草。 本标准的附录A和附录B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技术中心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部门:技术中心、综合办。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洁裔、彭宇林。 本标准于2010年4月2日由公司副总经理陈勤法批准发布,于2010年5月1日起实施。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技术中心产生的科学技术电子文件(以下简称电子文件)的归档、管理,有效维护电子文件的真实性、完整性、安全性和可识别性,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标准适用于技术中心在军民品研发过程(包括售前技术支持)中产生的所有电子文件的归档与管理。 第三条基本术语解释 (一)电子文件:指在数字设备及环境中生成,以数码形式存储于磁盘、光盘等载体,依赖计算机等数字设备阅读、处理,并可在通信网络上传送的文件。 (二)归档电子文件:指我公司技术中心产生的具有参考和利用价值并作为档案保存的电子文件。本规范具体指:军品按公司新产品研发程序文件规定的需形成文件的所有技术文件和图样,专业会议文件,与各协调单位进行沟通、交流、汇报等形成的传真、信函和汇报材料等;民品主要为售前技术方案、新产品研发过程形成的最终技术文件(方案论证报告、材料采购清单、使用维修说明书、调试细则)等,各种工程设计图纸(包括机房图、电气原理图、机构装配图、零件图、接线图等),以及考查报告、图片,出差报告等。 第二章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体系 第四条技术中心建立档案室,负责电子文件保存和管理工作,保证及时沟通、解决在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第五条技术中心负责对电子文件生命周期全过程的有效控制,保证管理工作的连续性以及电子文件真实性、完整性和有效性的延续,实现电子文件的归档及管理和利用。 第六条所有应归档的电子文件,通过保密U盘或光盘向档案室移交。 第七条电子文件归档应登记时间、范围、技术环境、相关软件、格式等,保证归档电子文件的管理质量。归档电子文件同时存在相应的纸质或其他载体形式的文件时,应当在内容、相关说明及描述上保持一致。 第八条为保证电子文件的安全性,防止因灾难、意外可能带来的数据丢失,对于电子文件正式文本必须在两台电脑或两个硬盘上同时保存。具有永久和长期保存价值的文本或图像、图形形式的电子文件,必须制成纸质文件,同步归档保存。 第九条军品项目每个研制阶段完成后,由项目主管负责组织项目组成员,按规定

公司电子文件归档与电子档案管理办法

公司电子文件归档与电子档案管理办法 Company's electronic file filing and management measures

公司电子文件归档与电子档案管理办法 前言:合同是民事主体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协议。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护。本文档根据合同内容要求和特点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第一条设立目的 为使电子文件归档与电子档案管理规范化,对电子文件 的形成、积累、鉴定、归档及电子档案的保管实行全过程管理,为本公司经营与发展提供服务,特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负责部门 电子文件的形成部门负责电子文件的积累、保管和整理 工作,由_____部门进行指导与监督。部门领导统一协调,指 定专门人员负责,保证管理工作的连续性。 第三条电子文件的收集与归档 一、电子文件的收集 1.收集方法 (1)及时按照要求制作备份。 (2)需在登记表中登记。

(3)登记表应与备份一同保存。 (4)登记表如果制成电子表格,应与备份文件一同保存,并附有纸张打印件。 (5)电子文件性质代码:R—草稿性电子文件;U—非正式电子文件;O—正式电子文件;N—无纸电子文件;T—文本文件;I一图象文件;G—图形文件;V一影像文件;A—声音文件;M—多媒体文件;P—计算机程序;D—数据文件。 2.具体收集流程 (1)记录了重要文件的主要修改过程,有查考价值的电子文件应被保留。当正式文件是纸质时,如果保管部门已开始进行向计算机全文处理的转换工作,则与正式文件定稿内容相同的草稿性电子文件应当保留,否则可根据实际条件或需要,由______确定是否保留。 (2)保存与纸质等文件内容相同的电子文件时,要与纸质等文件建立准确、可靠的标识关系。 (3)在“无纸化”计算机办公或事务系统中产生的电子文件,应采取更严格的安全措施,保证电子文件不被非正常改动。同时必须随时备份,存储于能够脱机保存的载体上,并对有档案价值的电子文件制作纸质等硬拷贝件保留。

电子文件管理规范与流程

专题一:电子文件管理规范与流程 第一讲电子文件管理流程 一、电子文件管理流程的变化与特点 文件管理流程是指在整个文件生命周期中一系列有联系的文件管理活动,包括鉴定、归档、整理、保护、检索(著录和查询)、提供利用等多项业务内容。与纸质文件管理流程相比,电子文件管理流程正在发生一些值得关注的变化,很多为人们所熟知的经典管理环节正在经历多方位的改变。 (一)电子文件管理流程在时间上的变化 1.提前 这是所有电子文件管理流程变化中最明显也是最普遍的一种表现。考虑到电子文件信息易更改、易流逝,如果还像过去一样,按照生成、积累、立卷、鉴定、归档、分类、著录等顺序按部就班地管理电子文件,那么结果很可能是很多工作还未来得及开展之前,电子文件就被更改甚至删除了,导致文件流失、失真等现象的发生。并且,还会造成重复劳动,如形成者在对文件形成时已提取了主题词,归档后的还会有主题标引的工作。此外,甚至可能导致额外劳动,如为了弥补电子文件管理前期管理不善的后果而采取一些补救措施,耗费不应消耗的资源。因此,应把需要和可能实现的管理功能尽早实现,如提前到电子文件形成阶段。目前,比较普遍的提前的管理活动包括:(1)归档。纸质文件的归档时间一般分为两类,一是文件形成后第二年上半年归档,主要适用于行政文件,二是项目结束后归档,主要适用于科技文件。这种情况在电子环境中发生了变化,归档时间明显提前。如上海宝钢集团,其文书文件处理完毕后存入有关数据库,只要工作时间允许,档案人员可以随时将之归入档案数据库,归档之前需要增加一些管理性信息,如分类号、档号等,而不必再等到第二年的上半年。如航天集团501所等单位,为了保证信息资产免遭流失,这些企业规定设计部门的所有图纸最后都必须由档案部门控制输出,即实现“集中出图”。而集中出图的前提就是CAD电子文件的实时归档,即电子文件在形成后,即刻向档案部门移交。设计人员完成设计任务后,或通过网络将CAD文件传送到档案部门,或采用送交磁盘的方法将CAD文件先行集中到档案部门,由档案部门打印底图,送各主管人员签署,签署后的底图晒印成蓝图后分发给生产部门。实时归档除了避免了设计任务结束后设计人员将原来文件删除的现象,保证了CAD电子文件的齐全和完整;还及时集中了设计成果,在此基础上,通过组织数据库、开发检索系统等措施,可以尽快实现设计信息在企业内的共享。 (2)鉴定。归档是鉴定结果的一项执行活动,归档的提前必然要求鉴定工作的提前。最理想的情况是由计算机自动鉴定,即在电子文件管理系统设计的调查阶段,便着手开始保管期限表的制定工作,根据机构职能机构图中显示的机构职能、工作和环节,明确机构的主要职能活动、重要工作内容和关键的工作步骤;根据业务流程图中所展示的电子文件生成节点,明确电子文件的种类;结合机构的主要职能活动、重要工作内容和关键的工作步骤,将这些职能、工作、环节中生成的电子文件作为有价值的文件保存,其他文件酌情考虑;将上述结果反映在电子文件保管期限表中,并将电子文件保管期限表纳入管理系统,即按照规定的文件种类(名称)、区分这些不同种类(名称)文件价值的依据、保管期限,开发自动鉴定的功能模块。文件一旦生成,系统便将文件与保管期限表的条款对照判断,然后文件才能进入正常的处理流程;如果系统不能自动判断文件的保存价值,系统则及时提醒文件管理人员或档案人员人工鉴定。目前完全实现自动鉴定的实例较少见,但是已有不少单位通过制度规定文件形成人员具有鉴定的职责,届时系统会自动提醒或要求其判断电子文件的保管期限。 (3)著录。为了保证著录信息的准确,减少重复劳动,很多单位要求在文件形成之时由形成者完成一些著录项目的编制工作,这一功能最好设计到电子文件管理系统中,由系统给形成者提要求,不完成此工作,无法进入下一个流程。比如北京五洲设计院的电子文件管理系统中,从设计工作的开始阶段,设计人员必须完成由档案部门设计的著录单(记录设计项目的名称、时间、来源、责任者、设计者等),方可进入设计系统的界面开始设计工作。在机构中,为了方便文件形成部门的著录,保证这项工作的标准化,以便档案部门将著录数据纳入统一的数据库中,档案部门可以与文件形成部门合作,将需要著录的项目编制成统一的表格软件,发给(或置于内部网上)文件形成者。由文件形成者进行著录,便于著录信息的及时采集,保证著录信息的高质量;同时也避免了档案工作者在文件

Word文档格式规范

Word文档格式规范 (2018) 封 面 编制单位:12346789 编制时间:2018年7月7日

目录 一、文档设置 (4) (一)页面设置 (4) (二)封面、标识、目录 (4) (三)文本标题 (4) (四)正文格式 (5) (五)字体、字号 (5) (六)段落 (5) (七)页码设置 (5) (八)打印 (5) (九)装订 (6) 二、以表格为主的文档设置 (6) (一)页面设置 (6) (二)标题字体、字号 (6) (三)内容字体、字号 (6) (四)表单的设置 (6) 三、各类文件、电子文档格式要求 (6) (一)、工作简报 (6) (二)、会议纪要 (7) (三)、新闻稿 (7)

(四)、工作总结 (7) (五)、办公室通报 (8)

一、文档设置 (一)页面设置 一般情况下页边距:上2.54厘米;下2.54厘米;左3.18厘米;右3.18厘米。(如一页篇幅内仅有一两行文字,适当缩减整体文字页边距,将此页篇幅文字调至上一页。)文字材料有明确模板要求的,按要求设置页面。 (二)封面、标识、目录 封面:活动指南、专业性方案、报告等文字材料,在有明确要求的情况下,可带封面。一般情况下,文字材料不带封面,看个人喜好, 标识:有明确要求的,在封面或材料首页的左上角添加标识。一般情况下,文字材料不带标识。 目录:两端对齐,美观大方,目录后在加页码。 (三)文本标题 1.当文档标题级别较多时,一级、二级、三级, .. 标题依次使用“一、(一)、1、(1)、①”,若文档标题级别较少,可直接使用“一、1、”。 2.主标题:方正小标宋简体,二号,不加粗,段落行距固定值为36磅。 3.一级标题:黑体,三号,不加粗,顶格对齐,段前段后0.5字符,段落行距固定值为28磅,序号为大写数字后加顿号。 4.二级标题:楷体_GB2312,三号,加粗,顶格对齐,段前

电子档案管理办法

XXXX有限公司电子档案管理办法(暂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公司的电子文件归档管理,保障电子 文件和电子档案的安全保管和科学利用,根据《中华人民共 有限公司档案管理办法(暂行)》有关 和国档案法》、《XXXX 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公司各部门、分公司、各证券营 业部(以下简称各单位)。  第三条 基本术语解释  (一)电子文件:是指员工在日常工作中形成的数字形 态记录。它是通过计算机进行操作、传输、存储和利用的文 件,用数字(比特)形态表现出来,通过编码和解码来输入和 输出,也称数字式文件。  (二)电子档案: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形成,经鉴定具 有保存和利用价值的归档电子文件。  (三)电子文件的物理归档:指经过归档处理的电子文 件保存到磁盘或光盘等载体上实行脱机保管的过程。  (四)电子文件的逻辑归档:将电子文件的物理地址存

放于档案管理部门控制的网络服务器中,使该电子文件能供档案部门有效利用和处理的过程。 第二章 管理体制和职责 第四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的相关规定,各单位要明确电子文件归档管理的分管领导,协调解决实际问题。档案管理部门要建立相应的工作制度和工作网络,做好电子文件归档的管理工作。  第五条 各单位从电子文件产生时就要有严格的管理制度和技术措施,对其实施超前管理,以确保电子文件的真实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第六条 在电子文件的管理过程中应明确职责,责任到人。电子文件的形成、承办、运转、整理等工作,一般由承办(业务)部门负责;电子文件归档管理的日常监督、指导和保管、开发利用等工作,通常由档案管理部门负责。  第七条 归档电子文件应与其他门类和载体的档案实行集中统一管理。公司档案管理员要配备与业务部门相互兼容的计算机及软、硬件系统,保证归档电子文件的有效识读。档案管理员应忠于职守,具备计算机专业知识,熟悉掌握本单位使用计算机系统的操作技能,组织编写归档电子文件的各种检索工具,并积极主动提供服务,充分发挥归档电子文

电子文件管理考题

电子文件管理 一、单选题 1.电子文件中,一般用于描述图像文件的分辨率的是( C )P52 A.DPI B.DBF C.PPI 2.电子文件归档移交前其真实性、完整性、安全性及可识别性,由(B)部门负责,归档移交后由(A)负责。P101 A.档案 B.形成 C.系统软件 3.电子文件归档“双轨制”是指(C)P102 A.制定电子文件归档制度,并认真实施。 B.将归档的纸质文件扫描成图片归档。 C.将生成的电子文件同时打印一份纸质文件,与其一并归档。 4.在销毁电子文件时,对属于涉密的归档电子文件,(B) A.可以用逻辑删除的方法 B.必须连同存储载体一起销毁 P111 C.送纸厂销毁 5.《电子文件管理条例》归档电子文件的形成部门和档案保管部门应当对归档电子文件集中拷贝至耐久性好的载体上,一式(C)套,其中一套异地保管。P109-110 A.一 B.二 C.三

6.草稿性电子文件的归档时,应该(A) A.保留其修改痕迹 B.不用留其修改痕迹 C.无所谓 7.归档电子文件刻录光盘后,其光盘标签按要求应(B) A.写上光盘档号 B.用黑色油性软笔在归档光盘的标签面上写上光盘档号 C.在归档光盘的标签面上贴上标签 二.多选题 1.在电子文件管理中,下列关于TIFF与JPEG说法正确的是(ABCD)P54-56 A.TIFF格式图片质量高,文件体积大,用于保存高质量的图片。 B.JPEG格式压缩比例较高,图片质量不及TIFF格式,文件体积较小,适合保存图像要求质量不高的图片,或用于普通网页浏览使用。 C.TIFF支持多页模式,JPEG不支持多页模式。 D.JPEG2000颠覆了JPEG只能是有损压缩的传统。 2.在电子文件管理中,下列格式中属于电子公文存储通用格式的是(ABD)P96

ISO电子文件管理规定

I S O电子文件管理规定 Revised final draft November 26, 2020

ISO14001电子文件管理办法 第一条为规范公司电子文件编制、审核、批准、发放、作废、登记等管理工作,保障电子文件的真实性、有效性、安全性,根据国家关于电子文件管理的有关规定、标准,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规定了公司在产品、服务、活动中产生的电子文件的编制、审核、批准、发放、作废、登记等管理工作。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电子文件(电子公文)是指在数字设备及环境中生成,以数码形式存储于磁带、磁盘、光盘等载体,依赖计算机等数字设备阅读、处理,并可在通信网络上传送的文件。 第四条公司文件、公文等有关资料可以制作成电子文件进行发布、实施,经批准、发布的电子文件具有同纸质文件具有同等的效力,发布的电子文件形成部门应负责输出一份制成纸质文件并经过审批程序后与电子文件一同归档保存。 第五条公司各类电子文件的发布格式:文本文件现阶段采用PDF格式文档;图像文件采用TIFF或JPEG格式;视频或多媒体文件采用MPEG或AVI格式;声音文件推荐采用MP3或WAV格式;其他文件参照有关规定。 第六条电子文件的编号同纸质文件的编号,其形成制作质量由文件的起草者、审核者、批准签发者负责,电子文件应采用安全措施,防止未经授权的更改,同时应当随时对电子文件进行备份,存储在脱机保存的载体上。 第七条电子文件发放部门负责对发放的电子文件进行登记;电子文件的更改由电子文件编制生成部门负责并经过审批程序,更改后的电子文件应重新进行登记发放;电子文件的作废应经过主管领导审批,并由电子文件的发放部门进行通知,并有作废电子文件的记录。 第八条电子文件发放可以通过网络、邮箱、磁盘载体等形式进行,在接送交电子文件时,应当对电子文件及其载体、技术环境进行检验,检验载体有无划痕,是否清洁;有无病毒;核实电子文件的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检验及审核手续是否完备。 第九条各部门应根据规定,将提交发布的电子文件通过移交载体或者网上传输等方式安全及时地报送公司办公室。 第十条公司办公室应配备相应的保管设施,健全各项工作制度,强化管理与维护,确保备份保存归档的电子文件的安全、有效。 第十一条本办法由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十二条本办法自2006年1月1日起施行。 2006年1至4月公司有效电子文件清单/执行从2006年3月1日起 序号电子文件编号电子文件名称版号/修改号 1 JX/QEOSC-C-2006综合管理手册 C; 2 JX/QEOCX-4.2.3文件控制程序 C; 3 JX/QEOCX-4.2.4记录控制程序 C; 4JX/QEOCX-5.5.3C;

文档格式规范

文档格式规范

目录 1 文档格式规范 (1) 1.1文字性文件或规范性文件的编制要求 (1) 1.1.1 文件的整体要求 (1) 1.1.2 文件编制的具体要求 (1) 1.2表格文件的编制要求 (5) 2 文档命名规范 (5)

1 文档格式规范 1.1 文字性文件或规范性文件的编制要求 1.1.1 文件的整体要求 1.1.1.1 文件编制的基本要求 a)文件均采用A4纸幅面。文件的名称应简明准确,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 b)文件的内容应表达准确、清楚、简明、严谨。 c)同一文件中术语、符号、代号应统一。表达同一术语的概念应前后一致。 采用的术语尚无标准规定时且容易产生不同理解的,应给出定义或说明。 d)文件中的缩略词(语)应采用有关标准或专业委员会认定的缩略词(语),自 定缩略词(语)应简明、确切,能反映主题。缩略词(语)在文件中首次出现 时应做说明。 e)文件中引用的标准和文件应是现行有效。 f)文件中应采用国务院正式公布、实施的简化汉字。 1.1.1.2 文件封皮的基本要求 a)文件封面的内容分为标题、编制信息和公司名称三部分。 b)文件标题分为“标题”和“副标题”。“标题”描述项目名称,字体:小 初黑体居中;“副标题”描述文件名称,字体:小一黑体居中。“标 题”和“副标题”空一行。 c)文件编制信息包含三个要素,“编制”、“审核”、“批准”:小四宋体加 粗,书写对应人员姓名,姓名中文采用小四宋体,西文采用小四Times New Roman。“版本号”:小四宋体加粗,书写文件版本号,采用小四 Times New Roman;“日期”:小四宋体加粗,书写文件编制日期,采 用小四Times New Roman。 d)公司名称为公司的全称,在文件编制信息后空一行,三号黑体。 e)所有文字性文件或规范性文件中都必须包含文件修改记录,文件修改记 录放在第二页,目录从第三页开始。 f)封面页、文件修改记录页均不插入页脚页码,目录页的页脚中间对齐插

GBT 17678.1-1999 CAD电子文件光盘存储、归档与档案管理要求 第一部分:电子文件归档与档案管理

CAD电子文件光盘存储、归档与档案管理要求 (GB/T17678.1—1999) 发布时间:2008-09-08 信息来源:深圳市档案局【内容纠错】 第一部分:电子文件归档与档案管理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CAD 生成的电子文件收集、积累、整理、鉴定、归档与档案管理的一般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光盘存储CAD 产生的电子文件及电子档案。将已归档的纸质文件、图纸输入光盘的情况不属本标准范围,但可参照本标准中的规定。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 /T 7408 —1994 数据元和交换格式信息交换日期和时间表示法(eqvISO 8601 :1988 ) GB /T 8566 —1995 信息技术软件生存期过程 GB /T 8567 —1988 计算机软件产品开发文件编制指南 GB /T 9385 —1988 计算机软件需求说明编制指南 GB /T 9386 —1988 计算机软件测试文件编制规范 GB /T 17678.2 —1999 CAD 电子文件光盘存储、归档与档案管理要求第二部分:光盘信息组织结构 GB /T 17679 —1999 CAD 电子文件光盘存储归档一致性测试 GB /T 17825.1 —1999 CAD 文件管理总则 GB /T 17825.2 —1999 CAD 文件管理基本格式 GB /T 17825.3 —1999 CAD 文件管理编号原则

GB /T 17825.4 —1999 CAD 文件管理编制规则 GB /T 17825.5 —1999 CAD 文件管理基本程序 GB /T 17825.6 一1999 CAD 文件管理更改规则 GB /T 17825.7 —1999 CAD 文件管理签属规则 GB /T 17825.8 —1999 CAD 文件管理标准化审查 GB /T 17825.9 —1999 CAD 文件管理完整性 GB /T 17825.10 —1999 CAD 文件管理存储与维护 3 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3.1 电子文件electronic records 能被计算机系统识别、处理,按一定格式存储在磁带、磁盘或光盘等介质上,并可在网络上传送的数字代码序列。 3.2 CAD 电子文件CAD electronic records 由CAD 系统产生的电子文件。 3.3 电子档案electronic archives 具有保存价值的已归档的电子文件及相应的支持软件产品和软、硬件说明。 4 总则 4.1 CAD 电子文件的收集、积累、整理和归档,由CAD 技术总负责人负责,文件形成单位、业务管理部门和档案管理部门在其领导下,都应指定专人管理。 4.2 根据维护档案安全、完整、便于利用的原则,电子档案由档案部门归口管理。 4.3 为保证电子文件归档、检测、电子档案的安全保管和利用,在档案部门应建立“CAD 电子文件光盘存储、归档与档案管理系统”。 4.4 CAD 电子文件的归档应包括为生成CAD 电子文件而开发的软件产品和软件说明,以保证电子档案的完整性。

电子文件归档管理规定

电子文件归档管理规定 第一条为适应办公及档案信息化建设需要,规范本单位电子文件的归档管理,保障电子档案的安全保管和有效利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单位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电子文件是指本单位在履行行政职能、加强内部管理等工作中形成的,具有参考利用价值并以数码形式记录于磁带、磁盘、光盘等载体,依赖计算机系统阅读、处理并可以在通信网络上传输的文件。 第三条按照档案工作集中统一管理的原则,各科室形成的电子文件并需归档保存的应由单位综合档案室统一保管。综合档案室负责对电子文件归档的指导、验收以及接收后的编目、保管和提供利用,计算机管理工作人员对电子文件的归档提供协助和支持。 第四条各科室应建立电子文件归档制度,指定兼职档案员负责本处室的电子文件归档工作,将电子文件的收集、整理、归档工作纳入相关人员的岗位职责。 第五条为保证归档的电子文件完整、真实和有效利用,各科室从电子文件产生时就要严格按制度要求,妥善管理,确保其不散失、不损失、不失真。 第六条归档电子文件的类型主要包括:文本文件、图像文件、图形文件、影像文件、声音文件、超媒体链接文件等。 第七条电子文件的归档范围、保管期限和密级划分,参照本单位有关纸质文件归档的规定执行。 第八条电子文件的归档分逻辑归档和物理归档两种方式。 逻辑归档。指在计算机网络上进行,不改变原存储方式和位置而实现的电子文件向档案室移交的过程。 物理归档。是指把计算机及其网络中的电子文件集中传输至可脱机保存的载体上,向档案室移交的过程。推荐采用的载体,按优先顺序依次为:只读光盘、一次写光盘、磁带、可擦写光盘、硬磁盘等,不允许用软磁盘作为归档电子文件长期保存的载体;专用软件产生的电子文件应转换为通用型电子文件。 第九条电子文件归档时,机读目录、相关软件、其他说明等应与相对应的电子文件一同归档保存。 第十条通过存储载体进行交接的归档电子文件,移交与接收部门均应对其载体的技术环境进行检验,确保载体清洁、无划痕、无病毒等。 第十一条各科室在每年3月之前将上一年度应归档的电子文件随纸档案一并向档案室移交归档。电子文件视情况按月或按季度向综合档案室移交归档。重大活动、重要会议的电子文件应在活动结束后及时归档。移交清单应一式两份,交接双方各执一份。 第十二条移交档案室的电子文件数字档案应至少制作四套备份(一套硬盘,三套光盘),备份介质分开保管,一套提供利用、一套封存、一套异地保存、一套

gbt18894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

国家标准:电子文件归档与治理规范 GB/T 18894—2002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在公务活动中产生的,具有保存价值的电子文件的形成、积存、归档、保管、利用、统计的一般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党政机关产生的电子文件的归档与治理,其他社会组织的电子文件治理可参照本标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舞依照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DA/T 18档案著录规则 DA/T 22归档文件整理规则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电子文件electronic records 指在数字设备及环境中生成,以数码形式存储于磁带、磁盘、光盘等载体,依靠计算机等数字设备阅读、处理,并可在通信网络上传送的文件。3.2 归档电子文件archival electronic records 指具有参考和利用价值并作为档案保存的电子文件(3.1)。 3.3

背景信息 context 指描述生成电子文件(3.1)的职能活动、电子文件的作用、办理过程、结果、上下文关系以及对其产生阻碍的历史环境等信息。 3.4 元数据 metadata 指描述电子文件(3.1)数据属性的数据,包括文件的格式、编排结构、硬件和软件环境、文件处理软件、字处理和图形工具软件、字符集等数据。 3.5 逻辑归档logical filing 指在计算机网络上进行,不改变原存储方式和位置而实现的将电子文件(3.1)的治理权限向档案部门移交的过程。 3.6 物理归档 physical filing 指把电子文件(3.1)集中下载到可脱机保存的载体上,向档案部门移交的过程。 3.7 真实性authenticity 指对电子文件(3.1)的内容、结构和背景信息(3.3)进行鉴定后,确认其与形成时的原始状况一致。 3.8 完整性integrity 指电子文件(3.1)的内容、结构、背景信息(3.3)和元数据(3.4)等无缺损。 3.9 有效性utility

政府文件格式要求

政府文件格式要求 公文纸:一般采用国内通用的16开型,推荐采用国际标准A4型,供张贴的公文用纸幅度面尺寸,可根据实际需要确定。 保密等级字体:一般用3号或4号黑体 紧急程度字体:字体和字号与保密等级相同(3号或4号黑体) 文头的字体:大号黑体字、黑变体字或标准体、宋体字套色(一般为红) 发文字号的字体:一般采用3号或4号仿宋体 签发人的字体:字体字号与发文字号相同(3号或4号仿宋体) 标题的字体:字体一般宋体、黑体,字号要大于正文的字号。 主送机关的字体:一般采用3号或4号仿宋体 正文的字体:常用3号或4号仿宋体 附件的字体:常用3号或4号仿宋体 作者的字体:字体字号与正文相同(3号或4号仿宋体)日期的字体:字体字号与正文相同(3号或4号仿宋体)注释的字体:小于正文的的4号或小4号仿宋体 主题词的字体:常用3号或4号黑体 [公文写作]公文

格式排版中的字体要求[公文写作] 抄送机关的字体:与正文的字体字号相同(常用3号或4号仿宋体)或小一号的文字 印发说明的字体:与抄送机关的字体字号相同(常用3号或4号仿宋体)或小一号的文 主标题(又称一级标题):为二号宋体(加粗) 二级标题:为三号黑体 三级标题:为三号仿宋加粗。 正文:均为三号仿宋。 以上为政府公文规定。且主标题以外的部份的标题和正文可采用小三号字体,但以三号为最正规。 1、密级用三号黑体字 2、紧急程度,“特急”、“加急”用三号黑体字 3、文号用四号仿宋体字加黑 4、签发人用三号楷体字 5、标题用二号宋体字加黑 6、大小标题号“一、二、三……”用三号黑体;“(一)(二)(三)……”用三号仿宋体字 7、正文用三号仿宋体字(每页19行,每行25个字) 8、批转(转发、印发)……通知,通知正文用三号楷体字,被批转(转发、印发)文件用三号仿宋体字 9、附件标题用二号宋体字,正文用三号仿宋体字

电子档案管理规范1

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试行) 一、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在公务活动中产生的,具有保存价值的电子文件的形成、积累、归档、保管、利用、统计的原则和方法。 二、引用标准 青岛市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电子文件归档与电子档案管理办法GB/T 18894—2002 三、术语 本标准采用下列术语 1、电子文件 指在计算机及网络环境中生成的社会活动记录,即以数码形式存储于磁带、磁盘、光盘等载体,依赖计算机系统阅读、处理,并可在通信网络上传送的文件。 2、归档电子文件 具有凭证和利用价值、作为档案保存的电子文件。 3、真实性 指按规定对电子文件的内容和显示形态进行鉴定后,确认其与形成时的原始状况一致。 4、完整性 指电子文件的内容信息、背景信息、元数据等无缺损。 5、有效性 指电子文件应具备的可理解性和可被利用性,包括信息的可识别性、存储系统的可靠性、载体的完好性和兼容性等。 6、逻辑归档 指在计算机网络上进行,不改变原存储方式和位置而实现的电子文件向档案部门移交的过程。 7、物理归档 指把电子文件集中下载到可脱机保存的载体上,向档案部门移交的过程。 8、元数据

指描述电子文件数据属性的数据,包括文件的格式、编排结构、硬件和软件环境、文件处理软件、字处理和图形工具软件、字符集等数据。 四、管理体制和职责 1、文件形成部门负责电子文件的形成、承办、运转、收集、登记,确保其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和安全性,并定期向档案管理部门移交;档案管理部门应对电子文件的形成、收集、积累、鉴定、归档等实行全过程管理与监控,规定电子文件的归档时间、范围、技术环境、相关软件、版本、检测数据等要求。 2、为保证归档电子文件的完整、真实和有效利用,从电子文件产生时就应按照制度要求,妥善管理,以确保其不散失、不损毁、不失真。 3、归档的电子文件,应与其他门类和载体的档案实行集中统一管理。档案部门要确保电子文件能有效机读。 4、档案管理人员应用严格保密档案人员的个人信息以及其他的档案材料的内容。 五、电子文件的收集 1、收集范围 凡是反映本单位工作活动、具有查考利用价值的电子文件、相关人员信息的更正或调整及相关软件均属收集范围。按照电子文件的信息类型包括:(1)文本文件:指用文字处理技术形成的文字文件、表格文件等。 (2)图像文件:指用扫描仪、数码相机等设备获得的静态图像文件。 (3)图形文件:指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或绘图获得的静态图形文件。 2电子文件收集要求 (1)归档电子文件应与相应的纸质或其他载体形式的文件并存,并在内容及相关描述上保持一致。 (2)文本文件收集时应统一将其转换为TXT、word、excel、wps等通用格式的文档 (3)静态图像文件收集时应统一将其转换为PDF、JPEG、jpg等常用格式,推荐使用JPEG、pdf。 (4)电子文件性质代码:R—草稿性电子文件;U—非正式电子文件;O—正式电子文件;N—无纸电子文件;T—文本文件;I一图象文件;G—图形文件;V 一影像文件;A—声音文件;M—多媒体文件;P—计算机程序;D—数据文件。

公司内部文件格式标准规范

公司公文格式标准规范(试行) 1.目的 为规范公司内部公文格式,提高公司内部文件管理质量。 2.适用范围 公司各部门 3.内容 3.1公司文件格式要求: 3.1.1红头文格式 3.1.1.1文头的字体:一号黑体字、加粗、红色、居中、字符间距为1磅 3.1.1.2发文字号的字体:四号宋体、黑色 3.1.1.3标题的字体:三号黑体字、加粗、黑色、居中 3.1.1.4主送机关的字体:四号宋体、黑色 3.1.1.5正文的字体:四号宋体、黑色、首行缩进2个字符、1.5倍行距 3.1.1.6附件的字体:四号宋体、黑色、首行缩进2个字符、1.5倍行距 3.1.1.7作者的字体:四号宋体、黑色、右对齐 3.1.1.8日期的字体:四号宋体、黑色、右对齐,“零”可写为“○” 3.1.1.9注释的字体:小四号宋体、黑色 3.1.1.10主题词的字体:三号黑体、黑色、加粗 3.1.1.11抄送机关的字体:四号宋体、黑色 3.1.1.12印发说明的字体:四号宋体、黑色印章上不压正文,下压日期 3.1.1.13所有红头文件在发布之后将原件交由综合办公室部并进行统一编号保管 3.1.2规章制度文格式 3.1.2.1文件标题: 各级标题均用阿拉伯数字(1,1.1,1.1.1)区别,大标题为黑体三号加粗,一级标题字体用黑体四号字加粗,二级标题用楷体GB-2312小四号字加粗,三级、

四级标题用仿宋体小四号字,一般不用宋体字标注小标题,也不用“加粗”的方式标注小标题 3.1.2.2文件正文:宋体小四号字,正文强调部分内容为宋体小四号字加粗3.1.2.3发文单位/发文时间/落款/日期:宋体小四号字 3.1.2.4主题词/呈/发:宋体小四号字 3.1.2.5行间距:1.5倍 3.1.2.6页边距:上下各为2.54㎝,左右各为3.17㎝ 3.1.2.7页眉顶端距离:1.5cm,并添加公司logo及公司全称(宋体小四),页脚底端距离:1.75cm,页码居中(Times New Roman 小五) 3.1.2.8公司简称:在文件正文内可简称“**公司” 3.1.2.9公司全称:在落款、合同文本等情形必须用全称 3.1.3 企业常用公文(规定、报告、总结、通报、决议、指示、条例、公告、通告、决定、意见、报告、请示、批复、函、会议纪要等)格式 3.1.3.1封面标题:黑体小初号、加粗、字符间距为1磅 3.1.3.2封面副标题:黑体一号 3.1.3.3标题:二号黑体字、加粗、黑色、居中 3.1.3.4段落标题: 一级标题以汉字“一、”标注为宋体小四号字,加粗; 二级标题以汉字“(一)”标注为宋体小四号字,不加粗; 三级标题以汉字“1.”标注为宋体小四号字,不加粗; 四级标题以数字加括号“(1)”标注为宋体小四号字,不加粗 3.1.3.5正文的字体:小四号宋体、黑色、首行缩进2个字符、1.5倍行距3.1.3.6附件的字体:小四号宋体、黑色、首行缩进2个字符、1.5倍行距3.1.3.7发文单位:小四号宋体、黑色、右对“日期上”居中 3.1.3.8日期的字体:小四号宋体、黑色、右空4字,“零”可写为“○” 3.1.3.9注释的字体:小四号宋体、黑色 3.1.3.10主题词的字体:四号黑体、黑色、加粗 3.1.3.11抄送机关的字体:小四号宋体、黑色 3.1.3.12行间距、页边距、页眉页脚距离同制度文格式 3.1.4请示文格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