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十五单元光学电磁波相对论第2讲光的波动性电磁波相对论学案新人教版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十五单元光学电磁波相对论第2讲光的波动性电磁波相对论学案新人教版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十五单元光学电磁波相对论第2讲光的波动性电磁波相对论学案新人教版

第2讲光的波动性电磁波相对论

考纲考情核心素养

?光的干涉、衍射和偏振现象Ⅰ

?电磁波的产生Ⅰ

?电磁波的发射、传播和接收Ⅰ

?电磁波谱Ⅰ

?狭义相对论的基本假设Ⅰ

?质能关系Ⅰ

实验: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

?光的衍射、光的干涉、光的偏振、电

磁波.

?麦克斯韦电磁理论、狭义相对论.

物理观念

全国卷5年3考

高考指数★★★★☆

?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科学思维

知识点一光的干涉、衍射和偏振

1.光的干涉

(1)定义:在两列光波叠加的区域,某些区域相互加强,出现明条纹,某些区域相互减弱,出现暗条纹,且加强区域和减弱区域相互间隔的现象.

(2)条件:两束光的频率相同、相位差恒定.

(3)双缝干涉图样特点:单色光照射时形成明暗相间的等间距的干涉条纹;白光照射时,中央为白色亮条纹,其余为彩色条纹.

2.光的衍射

(1)发生明显衍射的条件:只有当障碍物的尺寸与光的波长相差不多,甚至比光的波长还小的时候,衍射现象才会明显.

(2)衍射条纹的特点(如图所示)

直观情景

3.光的偏振

(1)偏振现象:横波只沿某一特定方向振动,称为波的偏振现象.

(2)自然光通过偏振片后,就得到了偏振光. 直观情景

知识点二 电磁场和电磁波 1.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与电磁场

如图所示:变化的磁场产生电场,变化的电场产生磁场;变化的电场和磁场总是相互联系成为一个完整的整体,这就是电磁场.

2.电磁波

(1)产生:电磁场(电磁能量)由近及远地向周围传播形成电磁波. (2)电磁波的性质

①电磁波是横波(选填“纵波”或“横波”),在空间传播不需要介质.

②真空中电磁波的速度为光速.

③公式v =λf 对电磁波同样适用. ④电磁波能产生反射、折射、干涉和衍射等现象.

知识点三 相对论

1.狭义相对论的两个基本假设

(1)狭义相对论原理:在不同的惯性参考系中,一切物理规律都是相同的.

(2)光速不变原理:真空中的光速在不同的惯性参考系中都是相同的,光速和光源、观测者间的相对运动没有关系.

2.质速关系

(1)物体的质量随物体速度的增加而增大,物体以速度v 运动时的质量m 与静止时的质量m 0之间有如下关系:m =m 0

1-? ????v c 2.

(2)物体运动时的质量总要大于静止时的质量m 0.

3.质能关系

用m表示物体的质量,E表示它具有的能量,则爱因斯坦质能方程为:E=mc2.

1.思考判断

(1)只有频率相同的两列光波才能产生干涉.( √)

(2)在双缝干涉实验中,双缝的作用是使白光变成单色光.( ×)

(3)阳光下茂密的树荫中地面上的圆形亮斑是光的衍射形成的.( ×)

(4)自然光是偏振光.( ×)

(5)无线电波不能发生干涉和衍射现象.( ×)

(6)波长不同的电磁波在本质上完全不同.( ×)

(7)真空中的光速在不同惯性参考系中是不同的.( ×)

2.(多选)抽制高强度纤维细丝可用激光监控其粗细,如图所示,激光束越过细丝时产生的条纹和它通过遮光板的同样宽度的窄缝规律相同.观察光束经过细丝后在光屏上所产生的条纹即可判断细丝粗细的变化,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D )

A.这里应用的是光的衍射现象

B.这里应用的是光的干涉现象

C.如果屏上条纹变窄,表明抽制的丝变粗

D.如果屏上条纹变宽,表明抽制的丝变细

解析:由于是激光束越过细丝即绕过障碍物,所以是光的衍射现象,当抽制的丝变细的时候,丝的直径较接近激光的波长,条纹间距就大,A、D正确.

3.(多选)下列关于电磁波的说法正确的是( ABE )

A.麦克斯韦提出了电磁场理论,赫兹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

B.各种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与光速一样

C.经过调幅后的电磁波是横波,经过调频后的电磁波是纵波

D.红外线是波长比可见光波长还长的电磁波,常用于医院和食品消毒

E.电磁波由真空进入介质,速度变小,频率不变

解析:麦克斯韦提出了电磁场理论,赫兹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选项A正确;各种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c=3×108 m/s,与光速相同,选项B正确;电磁波是横波,调频或调幅后的电磁波仍是横波,选项C错误;医院和食品消毒常用的是紫外线,选项D错误;电

磁波由真空进入介质,速度变小,频率不变,选项E正确.

4.(多选)在狭义相对论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C )

A.一切运动物体相对于观察者的速度都不能大于真空中的光速

B.质量、长度、时间的测量结果都是随物体与观察者的相对运动状态而改变的

C.惯性系中的观察者,观察一个与他做相对运动的时钟时,会看到这个时钟比与他相对静止的相同的时钟走得慢些

D.大型粒子加速器能够将带电粒子加速至光速的99.9%,如果继续加速,粒子的速度将超过光速

解析:根据狭义相对论的速度变换公式可知,光速是物体的极限速度,选项A正确;由质量相对性、长度相对性和时间间隔的相对性可知,选项B、C均正确;光速为极限速度,任何速度都不能超过真空中的光速,选项D错误.

5.一艘太空飞船静止时的长度为30 m,它以0.6c(c为光速)的速度沿长度方向飞行经过地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飞船上的观测者测得该飞船的长度小于30 m

B.地球上的观测者测得该飞船的长度小于30 m

C.飞船上的观测者测得地球上发来的光信号速度小于c

D.地球上的观测者测得飞船上发来的光信号速度小于c

解析:根据狭义相对论,在静止的观察者看来,沿自身长度方向运动的杆缩短.而光速相对于任何惯性系来说总是不变,故选项B正确.

考点1 光的干涉

题型1 双缝干涉

(1)条纹间距公式:Δx=l

d

λ,对同一双缝干涉装置,光的波长越长,干涉条纹的间距越

大.

(2)明暗条纹的判断方法:

如图所示,相干光源S1、S2发出的光到屏上P′点的路程差为Δr=r2-r1.

当Δr =kλ(k =0,1,2,…)时,光屏上P ′处出现明条纹.

当Δr =(2k +1)λ2(k =0,1,2…)时,光屏上P ′处出现暗条纹.

1.(多选)在双缝干涉实验中,用绿色激光照射在双缝上,在缝后的屏幕上显示出干涉图样.若要增大干涉图样中两相邻亮条纹的间距,可选用的方法是( ACD )

A .改用红色激光

B .改用蓝色激光

C .减小双缝间距

D .将屏幕向远离双缝的位置移动

E .将光源向远离双缝的位置移动

解析:双缝干涉的条纹间距公式为Δx =L d λ,其中L 是双缝到屏幕的距离,d 是双缝间距,λ是入射光的波长,要增大干涉图样中两相邻亮条纹的间距,可以改用波长更长的红色激光,或仅减小d 或仅增大L ,故A 、C 、D 正确.

2.如图所示,用频率为f 的单色光(激光)垂直照射双缝,在光屏的P 点出现第3条暗条纹,已知光速为c ,则P 到双缝S 1、S 2的距离之差|r 1-r 2|应为( D )

A.

c 2f B.3c 2f C.3c f

D.5c 2f 解析:出现第3条暗条纹,说明S 1、S 2到P 点距离之差为λ2×(2n -1)=λ2(2×3-1)=52λ,而λ=c f ,所以|r 1-r 2|=52λ=5c 2f

,故D 项正确. 题型2 薄膜干涉

(1)形成原因:如图所示,竖直的肥皂薄膜,由于重力的作用,形成上薄下厚的楔形.光照射到薄膜上时,在膜的前表面AA ′和后表面BB ′分别反射回来,形成两列频率相同的光波,并且叠加.

(2)明暗条纹的判断方法:

两个表面反射回来的两列光波的路程差Δr ,等于薄膜厚度的2倍.

在P 1、P 2处,Δr =nλ(n =1,2,3…),薄膜上出现明条纹.

在Q 处,Δr =(2n +1)λ

2(n =0,1,2,3…),薄膜上出现暗条纹.

3.劈尖干涉是一种薄膜干涉,其装置如图甲所示,将一块平板玻璃放置在另一平板玻璃上,在一端夹入两张纸片,从而在两玻璃表面之间形成一个劈形空气薄膜.当光垂直入射后,从上往下看到的干涉条纹如图乙所示,干涉条纹有如下特点:

(1)任意一条亮条纹或暗条纹所在位置下面的薄膜厚度相等;

(2)任意相邻亮条纹和暗条纹所对应的薄膜厚度差恒定.

现若在图甲的装置中抽去一张纸片,则当光垂直入射到新的劈形空气薄膜后,从上往下观察到的干涉条纹( A )

A .变疏

B .变密

C .不变

D .消失

解析:如图所示,若抽去一张纸片,则三角截面空气层的倾角变小,则干涉条纹变疏,A 正确.

4.一个半径较大的透明玻璃球体,截取其下面的一部分,然后将这一部分放到标准的水平面上,现让单色光竖直射向截面,如图所示,在反射光中看到的是( B )

A .平行的明暗相间的直干涉条纹

B .环形的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

C .只能看到同颜色的平行反射光

D .一片黑暗

考点2 用双缝干涉实验测量光的波长

1.实验原理

单色光通过单缝后,经双缝产生稳定的干涉图样,图样中相邻两条亮(暗)条纹间的距离Δx 与双缝间的距离d 、双缝到屏的距离l 、单色光的波长λ之间满足λ=d Δx l

. 2.实验步骤

(1)安装仪器

①将光源、遮光筒、毛玻璃屏依次安放在光具座上,如图所示.

②接好光源,打开开关,使白炽灯正常发光.调节各部件的高度,使光源灯丝发出的光能沿轴线到达光屏.

③安装单缝和双缝,中心位于遮光筒的轴线上,使双缝和单缝相互平行.

(2)观察与记录

①调整单缝与双缝间距为几厘米时,观察白光的干涉条纹.

②在单缝和光源间放上滤光片,观察单色光的干涉条纹.

③调节测量头,使分划板中心刻度线对齐第1条亮条纹的中心,记下手轮上的示数a 1;转动手轮,使分划板向一侧移动,当分划板中心刻度线与第n 条亮条纹中心对齐时,记下手轮上的

示数a 2,则相邻两亮条纹间的距离Δx =|a 1-a 2|n -1

. ④换用不同的滤光片,测量其他色光的波长.

1.(2019·全国卷Ⅱ)某同学利用图示装置测量某种单色光的波长.实验时,接通电源使光源正常发光;调整光路,使得从目镜中可以观察到干涉条纹.回答下列问题:

(1)若想增加从目镜中观察到的条纹个数,该同学可B ; A .将单缝向双缝靠近 B .将屏向靠近双缝的方向移动

C .将屏向远离双缝的方向移动

D .使用间距更小的双缝

(2)若双缝的间距为d ,屏与双缝间的距离为l ,测得第1条暗条纹到第n 条暗条纹之间的距离为Δx ,则单色光的波长λ=d ·Δx n -1l

; (3)某次测量时,选用的双缝的间距为0.300 mm,测得屏与双缝间的距离为1.20 m,第1条暗条纹到第4条暗条纹之间的距离为7.56 mm.则所测单色光的波长为630 nm(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解析:(1)若想增加从目镜中观察到的条纹个数,需要减小条纹间距,由公式Δx =l d

λ可知,需要减小双缝到屏的距离l 或增大双缝间的距离d ,故B 项正确,A 、C 、D 项错误.(2)由题意可知,Δx n -1=l d λ?λ=d ·Δx n -1l .(3)将已知条件代入公式解得λ=630 nm. 2.在“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某同学以线状白炽灯为光源,对实验装置进行调节并观察了实验现象后,总结出以下几点:

A .灯丝与单缝和双缝必须平行放置

B .干涉条纹与双缝垂直

C .干涉条纹的疏密程度与单缝宽度有关

D.干涉条纹的间距与光的波长有关

以上几点中,你认为正确的是AD.

(2)当测量头中的分划板中心刻线对齐某条纹的中心时,手轮上的示数如图甲所示,其读数为0.700 mm.

(3)如果测量头中的分划板中心刻线与干涉条纹不在同一方向上,如图乙所示.则在这种情况下来测量干涉条纹的间距Δx时,测量值大于(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实际值.

解析:(1)为了获得清晰的干涉条纹,A正确.由干涉现象可知干涉条纹与双缝平行,B错

误.干涉条纹的间距Δx=l

d

λ与单缝宽度无关,C错误,D正确.

(2)手轮的读数为0.5 mm+20.0×0.01 mm=0.700 mm.

(3)条纹与分划板不平行时,实际值Δx实=Δx测cosθ,θ为条纹与分划板间的夹角,故Δx实<Δx测.

名师点睛

光波波长很小,Δx、L的测量对波长λ的影响很大.L用毫米刻度尺测量,Δx用测量头上的游标尺测量.实验时可测多条亮条纹间距求Δx及采用多次测量求λ的平均值法减小误差.应注意:

1干涉条纹应调整到最清晰的程度;

2Δx不是亮暗条纹的宽度;

3分划板刻线应与干涉条纹平行,中心刻线应恰好位于条纹中心;

4测量多条亮条纹间的距离时,此间距中的条纹数应准确.

考点3 光的衍射和偏振

题型1 光的衍射

1.波长越长,衍射现象越明显.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发生衍射现象,只是明显与不明显的差别.

2.衍射现象说明“光沿直线传播”只是一种特殊情况,只有在光的波长比障碍物小得多时,光才可以看做是沿直线传播的.

3.光的干涉和衍射的本质

光的干涉和衍射都属于光的叠加,从本质上看,干涉条纹和衍射条纹的形成有相似的原理,都可认为是从单缝通过两列或多列频率相同的光波,在屏上叠加形成的.

1.如图所示,当用激光照射直径小于激光束的不透明圆盘时,在圆盘后屏上的阴影中心出现了一个亮斑.这是光的衍射(填“干涉”“衍射”或“直线传播”)现象,这一实验支持了光的波动说(填“波动说”“微粒说”或“光子说”).

2.如图所示,A、B两幅图是由同一束单色光分别入射到圆孔而形成的图样,其中图A是光的衍射(选填“干涉”或“衍射”)图样.由此可以判断出图A所对应的圆孔的半径小于(选填“大于”或“小于”)图B所对应的圆孔的孔径.

解析:A中出现明暗相间的条纹,B中出现圆形亮斑.只有孔的尺寸比光波波长小或跟光波波长相差不多时,才能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图A是光的衍射图样,所以图A对应的圆孔的孔径比图B所对应的圆孔的孔径小.图B的形成可以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

名师点睛

单缝衍射与双缝干涉的比较

题型2 光的偏振

1.自然光与偏振光的比较

类别

自然光(非偏振光)偏振光

光的

来源

从普通光源发出的光自然光通过起偏器后的光

光的振动方向在垂直于光的传播方向的平面内,

光振动沿任意方向,且沿各个方向

振动的光的强度相同

在垂直于光的传播方向的平面内,

光振动沿特定方向

等.

3.(多选)光的偏振现象说明光是横波.下列现象中能反映光的偏振特性的是( ABC ) A.一束自然光相继通过两个偏振片,以光束为轴旋转其中一个偏振片,透射光的强度发生变化

B.一束自然光入射到两种介质的分界面上,当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之间的夹角恰好是90°时,反射光是偏振光

C.日落时分,拍摄水面下的景物,在照相机镜头前装上偏振滤光片可以使景象更清晰

D.通过手指间的缝隙观察日光灯,可以看到彩色条纹

解析:在垂直于传播方向的平面上,沿着某个特定方向振动的光是偏振光,选项A、B反映了光的偏振特征,C是偏振现象的应用,D是光的衍射现象.

4.(多选)关于光的偏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D )

A.自然光通过偏振片后,就得到了偏振光

B.拍摄水面下的景物时,加偏振片可使像更清晰

C.所有的波都具有偏振现象

D.立体电影是应用光的偏振的一个实例

E.自然光射到两种介质的界面上,折射光是偏振光,反射光不是偏振光

解析:自然光通过偏振片后,从而得到在某一方向振动的光,这就是偏振光,故A项正确;拍摄水面下的景物时,为防止反射光,所以在照相机镜头前装一个偏振片可减弱水面反射光的影响,故B项正确;只有横波才能发生光的偏振现象,故C项错误;立体电影的制作利用了光的偏振现象,放映的时候也是用双镜头放映机,其中每个镜头前放有偏振方向不同的偏振光片,观众戴的眼镜上也有相对应方向的偏振光片,这样每只眼睛就只能看到一个镜头所投影的图象,故D项正确;自然光是在垂直于传播方向上的沿一切方向振动且各个方向振动的光波强度都相同,透过一个偏振片后就成为偏振光,偏振光经过一个偏振片后仍是偏振光,故E项错误.

考点4 电磁场和电磁波

1.对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的理解

2.对电磁波的理解

(1)电磁波是横波.电磁波的电场、磁场、传播方向两两垂直,如图所示.

(2)电磁波谱的特性及应用

3.电磁波与机械波的比较

电磁波机械波

产生由周期性变化的电场、磁场产生由质点(波源)的振动产生波的特点横波纵波或横波

波速在真空中等于光速(很大),c=3×108

m/s

在空气中不大(如声波波速在空气中一

般为340 m/s)

是否需

要介质

不需要介质(在真空中仍可传播)必须有介质(真空中不能传播)

能量传播电磁能机械能

1.(多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CD )

A.根据麦克斯韦的电磁场理论,在变化的电场周围一定产生变化的磁场,在变化的磁场周围一定产生变化的电场

B.发射电磁波的两个重要条件是采用高频和开放性LC电路

C.机械波和电磁波都能发生干涉和衍射现象

D.机械波的传播依赖于介质,而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E.电磁波只能在真空中传播,因此当电磁波遇到介质时,会被介质挡住

解析:在均匀变化的电场周围产生恒定的磁场,在均匀变化的磁场周围产生恒定的电场,选项A错误;发射电磁波时必须采用高能量且要有尽可能大的空间传播电磁波,所以选项B正确;干涉和衍射是波的特性,机械波、电磁波都是波,这些特性都具有,选项C正确;机械波是机械振动在介质中传播形成的,所以机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而电磁波是交替变化的电场和磁场由近及远地传播形成的,所以电磁波传播不需要介质,选项D正确;电磁波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也可以在介质中传播,选项E错误.

2.(多选)关于电磁波谱,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BDE )

A.电磁波中最容易表现出干涉、衍射现象的是无线电波

B.紫外线的频率比可见光的低,长时间照射可以促进钙的吸收,改善身体健康

C.X射线和γ射线的波长比较短,穿透力比较强

D.红外线的显著作用是热作用,温度较低的物体不能辐射红外线

E.频率越高的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越快

解析:无线电波的波长长,易发生衍射现象,A正确;紫外线的频率比可见光的高,B错误;X射线和γ射线的波长比较短,其穿透力强,常用于人体拍片和检查金属零件缺陷,故C正确;任何物体都能辐射红外线,D错误;不同频率的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速度相同,E错误.3.(多选)关于电磁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C )

A.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与电磁波的频率无关

B.周期性变化的电场和磁场可以相互激发,形成电磁波

C.电磁波在真空中自由传播时,其传播方向与电场强度、磁感应强度均垂直

D.利用电磁波传递信号可以实现无线通信,但电磁波不能通过电缆、光缆传输

E.电磁波可以由电磁振荡产生,若波源的电磁振荡停止,空间的电磁波随即消失

解析: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速度不变,与频率无关,选项A正确;电磁波由周期性变化的电场和变化的磁场互相激发得到,选项B正确;电磁波传播方向与电场方向、磁场方向均垂直,选项C正确;光是一种电磁波,光可在光导纤维中传播,选项D错误;电磁波具有能量,电磁振荡停止后,已形成的电磁波仍会在介质或真空中继续传播,选项E错误.

名师点睛

电磁波的四大特点

1电磁波是横波,在空间传播不需要介质.

2在真空中电磁波的传播速度为3×108 m/s.

3v=λf对电磁波同样适用.

4电磁波能发生反射、折射、干涉和衍射等现象.

电磁波和相对论

电磁波和相对论 1.一艘太空飞船静止时的长度为30 m ,他以0.6c (c 为光速)的速度沿长度方向飞行越过地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飞船上的观测者测得该飞船的长度小于30 m B .地球上的观测者测得该飞船的长度小于30 m C .飞船上的观测者测得地球上发来的光信号速度小于c D .地球上的观测者测得飞船上发来的光信号速度小于c 答案 B 解析 飞船上的观测者测得飞船的长度不变,仍为30 m ,由l =l 01-(v c )2

光学 电磁波 相对论 练习题

光学 电磁波 相对论 练习题 1.两束单色光A 、B 的波长分别为A λ、B λ,且A λ>B λ,则______(选填“A”或“B”)在水中发生全反射时的临界角较大.用同一装置进行杨氏双缝干涉实验时,可以观察到______(选填“A”或“B”)产生的条纹间距较大. 【来源】2018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物理(江苏卷) 【答案】 A A 2.如图,某同学在一张水平放置的白纸上画了一个小标记“·”(图中O 点),然后用横截面为等边三角形 ABC 的三棱镜压在这个标记上,小标记位于AC 边上。D 位于AB 边上,过D 点做AC 边的垂线交AC 于F 。该 同学在D 点正上方向下顺着直线DF 的方向观察。恰好可以看到小标记的像;过O 点做AB 边的垂线交直线 DF 于E ;DE =2 cm ,EF =1 cm 。求三棱镜的折射率。(不考虑光线在三棱镜中的反射) 【来源】2018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物理(全国III 卷) 【答案】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折射定律、光在三棱镜中传播及其相关的知识点。 解析过D 点作AB 边的发现 ,连接OD ,则 为O 点发出的光纤在D 点的入射角;设该光线在D 点的折射角为β,如图所示。根据折射定律有 考点定位】光的折射,全反射,几何光学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较多,涉及光的折射、全反射、光电效应方程、折射率与波长的关系、横波和纵波的概念等,解决本题的关键是能通过光路图判断出两种光的折射率的关系,并能熟练利用几何关系。 4.【2017·新课标Ⅱ卷】(10分)一直桶状容器的高为2l ,底面是边长为l 的正方形;容器内装满某种透明液体,过容器中心轴DD ′、垂直于左右两侧面的剖面图如图所示。容器右侧内壁涂有反光材料,其他内壁涂有吸光材料。在剖面的左下角处有一点光源,已知由液体上表面的D 点射出的两束光线相互垂直,

(人教版)2020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十六章 光与电磁波 相对论简介 第3讲 电磁波学案

第3讲电磁波 板块一主干梳理·夯实基础 【知识点1】变化的磁场产生电场、变化的电场产生磁场电磁波的产生、发射、接收及其传播Ⅰ 1.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变化的磁场产生电场,变化的电场产生磁场。 2.电磁场:变化的电场和变化的磁场总是相互联系成为一个完整的整体,这就是电磁场。 3.电磁波:电磁场(电磁能量)由近及远地向周围传播形成电磁波。 (1)电磁波是横波,在空间传播不需要介质。 (2)v=λf对电磁波同样适用。 (3)电磁波能产生反射、折射、干涉、偏振和衍射等现象。 4.发射电磁波的条件 (1)要有足够高的振荡频率; (2)必须是开放电路,使振荡电路的电场和磁场分散到尽可能大的空间。 5.调制:有调幅和调频两种方法。 6.电磁波的传播 (1)三种传播方式:天波、地波、空间波。 (2)电磁波的波速:真空中电磁波的波速与光速相同,c=3.0×108 m/s。 7.电磁波的接收 (1)当接收电路的固有频率跟接收到的电磁波的频率相等时,接收电路中产生的振荡电流最强,这就是电谐振现象。 (2)使接收电路产生电谐振的过程叫作调谐,能够调谐的接收电路叫作调谐电路。 (3)从经过调制的高频振荡电流中还原出调制信号的过程叫作解调,解调是调制的逆过程,调幅波的解调也叫作检波。 8.电磁波的应用 电视、雷达和移动电话。 【知识点2】电磁波谱Ⅰ 1.定义 按电磁波的波长从长到短排列顺序是无线电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和γ射线,形成电磁波谱。2.电磁波谱的特性、应用

【知识点3】 狭义相对论的基本假设'质速关系 爱因斯坦质能方程 Ⅰ 1.狭义相对论的两个基本假设 (1)狭义相对性原理:在不同的惯性参考系中,一切物理规律都是相同的。 (2)光速不变原理:真空中的光速在不同的惯性参考系中都是相同的,光速与光源、观测者间的相对运动没有关系。 2.相对论的质速关系 (1)物体的质量随物体速度的增加而增大,物体以速度v 运动时的质量m 与静止时的质量m 0之间有如下关系: m = m 0 1-? ?? ??v c 2。 (2)物体运动时的质量m 总要大于静止时的质量m 0。

电磁波 相对论简介

第十四章 电磁波 相对论简介 课时作业39 电磁波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8×8′=64′) 1.(2010·天津高考)下列关于电磁波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均匀变化的磁场能够在空间产生电场 B .电磁波在真空和介质中传播速度相同 C .只要有电场和磁场,就能产生电磁波 D .电磁波在同种介质中只能沿直线传播 解析: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为c =3×108 m/s ,在介质中传播速度v =c n ,n 为介质折射率,选项B 错误;均匀变化的电场或磁场,不能产生电磁波,选项C 错误;电磁波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选项D 错误. 答案:A 2.关于电磁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在真空中,频率越高的电磁波速度越大 B .在真空中,电磁波的能量越大,传播速度越大 C .电磁波由真空进入介质,速度变小,频率不变 D .只要发射电路的电磁振荡停止,产生的电磁波立即消失 解析: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都是光速,与频率、能量无关,而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要小于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一旦电磁波形成了,电磁场就会向外传播,当波源的电磁振荡停止了,只是不能产生新的电磁波,但已发出的电磁波不会消失. 答案:C 3.关于γ射线,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比伦琴射线频率更高,穿透能力更强 B .用来检测金属材料内部伤痕、裂缝、气孔等 C .利用γ射线穿透力强制成金属测厚计来检测金属板的厚度 D .“γ刀”是利用了γ射线的强穿透能力 解析:由于γ射线是一种比X 射线波长更短的电磁波,γ射线的能量极高,穿透能力比X 射线更强,也可用于金属探伤等,所以选项A 、B 、C 正确. 答案:ABC

专题十六 电磁波 相对论 高考真题集锦

专题十六 电磁波 相对论 12.(2013·高考江苏卷)(2)如图所示,两艘飞船A 、B 沿同一直线同向飞行,相对地面的速度均为v (v 接近光速c ).地面上测得它们相距为L ,则A 测得两飞船间的距离__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L .当B 向A 发出一光信号,A 测得该信号的速度为________. 解析:(2)根据长度的相对性得L =L 0 1-????v c 2 所以A 测得两飞船间的距离L 0=L 1-??? ?v c 2 >L . 根据狭义相对论的基本假设,光信号的速度为光速c . 答案:(2)大于 c (或光速) 14.(2013·高考浙江卷)关于生活中遇到的各种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电磁波可以传递信息,声波不能传递信息 B .手机在通话时涉及的波既有电磁波又有声波 C .太阳光中的可见光和医院“B 超”中的超声波传播速度相同 D .遥控器发出的红外线波长和医院“CT”中的X 射线波长相同 解析:选B.声波、电磁波都能传递能量和信息,A 项错误;在手机通话过程中,既涉及电磁波又涉及声波,B 项正确;可见光属于电磁波,B 超中的超声波是声波,波速不同,C 项错误;红外线波长较X 射线波长长,故D 项错误. 1.(2013·高考四川卷) 下列关于电磁波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电磁波只能在真空中传播 B .电场随时间变化时一定产生电磁波 C .做变速运动的电荷会在空间产生电磁波 D .麦克斯韦第一次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 解析:选C.电磁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真空、空气以及其他介质都能传播电磁波,选项A 错误;根据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可知,均匀变化的电场产生稳定的磁场,只有不均匀变化的电场或不均匀变化的磁场才能产生电磁波,选项B 错误;做变速运动的电荷会产生变化的电场,故选项C 正确;麦克斯韦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赫兹第一次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选项D 错误.

2020届高三物理总复习课时作业38 电磁波 相对论简介 新人教版

课时作业38 电磁波 相对论简介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8×8′=64′) 1.(2020·天津高考)下列关于电磁波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均匀变化的磁场能够在空间产生电场 B .电磁波在真空和介质中传播速度相同 C .只要有电场和磁场,就能产生电磁波 D .电磁波在同种介质中只能沿直线传播 解析: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为c =3×108 m/s ,在介质中传播速度v =c n ,n 为介质折射率,选项B 错误;均匀变化的电场或磁场,不能产生电磁波,选项C 错误;电磁波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选项D 错误. 答案:A 2.关于电磁波,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电磁波是能量存在的一种方式 B .电磁波能够传递能量 C .电磁波不是真实的物质 D .微波炉就是用微波的能量来煮饭烧菜的 解析:场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但真实存在的客观物质,电磁波是电磁场在周围空间中传播而形成的,所以也是一种客观物质,答案C 错误. 答案:ABD 3.关于γ射线,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比伦琴射线频率更高,穿透能力更强 B .用来检测金属材料内部伤痕、裂缝、气孔等 C .利用γ射线穿透力强制成金属测厚计来检测金属板的厚度 D .“γ刀”是利用了γ射线的强穿透能力

解析:由于γ射线是一种比X射线波长更短的电磁波,γ射线的能量极高,穿透能力比X射线更强,也可用于金属探伤等,所以选项A、B、C正确.答案:ABC 4.关于电磁波的发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各种频率的电磁振荡都能辐射电磁波,只是辐射的能量所占振荡总能量的比例不同罢了,振荡周期越大,越容易辐射电磁波 B.为了有效向外辐射电磁波,振荡电路必须采用开放电路,同时提高振荡频率C.为了有效向外辐射电磁波,振荡电路不需采用开放电路,但要提高振荡频率D.提高振荡频率和电路开放是发射电磁波的必要手段,振荡电路开放的同时,其振荡频率也随之提高 解析:电磁波的发射应该采用开放电路,同时频率越高,发射范围越大. 答案:B 图1 5.一根10m长的梭镖以相对速度穿过一根10 m长的管子,它们的长度都是在静止状态下测量的.以下哪种叙述最好地描述了梭镖穿过管子的情况?( ) A.梭镖收缩变短,因此在某些位置上,管子能完全遮住它 B.管子收缩变短,因此在某些位置上,梭镖从管子的两端伸出来 C.两者都收缩,且收缩量相等,因此在某个位置,管子恰好遮住梭镖 D.所有这些都与观察者的运动情况有关 解析:如果你是在相对于管子静止的参考系中观察运动着的梭镖,那么梭镖看起来就比管子短,在某些位置梭镖会完全处在管子内部.然而当你和梭镖一起运动时,你看到的管子就缩短了,所以在某些位置,你可以看到梭镖两端都伸出管子.假如你在梭镖和管子之间运动,运动的速度是在梭镖运动的方向上,而大小是其一半;那么梭镖和管子都相对于你运动,且速度的大小一样;你看到这两样东西都缩短了,且缩短的量相同.所以你看到的一切都是相对的——依赖于你的参考系.答案:D 6.如图2所示,一辆由超强力电池供电的摩托车和一辆普通有轨电车,都被加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十五单元光学电磁波相对论第2讲光的波动性电磁波相对论学案新人教版

第2讲光的波动性电磁波相对论 考纲考情核心素养 ?光的干涉、衍射和偏振现象Ⅰ ?电磁波的产生Ⅰ ?电磁波的发射、传播和接收Ⅰ ?电磁波谱Ⅰ ?狭义相对论的基本假设Ⅰ ?质能关系Ⅰ 实验: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 ?光的衍射、光的干涉、光的偏振、电 磁波. ?麦克斯韦电磁理论、狭义相对论. 物理观念 全国卷5年3考 高考指数★★★★☆ ?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科学思维 知识点一光的干涉、衍射和偏振 1.光的干涉 (1)定义:在两列光波叠加的区域,某些区域相互加强,出现明条纹,某些区域相互减弱,出现暗条纹,且加强区域和减弱区域相互间隔的现象. (2)条件:两束光的频率相同、相位差恒定. (3)双缝干涉图样特点:单色光照射时形成明暗相间的等间距的干涉条纹;白光照射时,中央为白色亮条纹,其余为彩色条纹. 2.光的衍射 (1)发生明显衍射的条件:只有当障碍物的尺寸与光的波长相差不多,甚至比光的波长还小的时候,衍射现象才会明显. (2)衍射条纹的特点(如图所示) 直观情景 3.光的偏振

(1)偏振现象:横波只沿某一特定方向振动,称为波的偏振现象. (2)自然光通过偏振片后,就得到了偏振光. 直观情景 知识点二 电磁场和电磁波 1.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与电磁场 如图所示:变化的磁场产生电场,变化的电场产生磁场;变化的电场和磁场总是相互联系成为一个完整的整体,这就是电磁场. 2.电磁波 (1)产生:电磁场(电磁能量)由近及远地向周围传播形成电磁波. (2)电磁波的性质 ①电磁波是横波(选填“纵波”或“横波”),在空间传播不需要介质. ②真空中电磁波的速度为光速. ③公式v =λf 对电磁波同样适用. ④电磁波能产生反射、折射、干涉和衍射等现象. 知识点三 相对论 1.狭义相对论的两个基本假设 (1)狭义相对论原理:在不同的惯性参考系中,一切物理规律都是相同的. (2)光速不变原理:真空中的光速在不同的惯性参考系中都是相同的,光速和光源、观测者间的相对运动没有关系. 2.质速关系 (1)物体的质量随物体速度的增加而增大,物体以速度v 运动时的质量m 与静止时的质量m 0之间有如下关系:m =m 0 1-? ????v c 2. (2)物体运动时的质量总要大于静止时的质量m 0.

高中物理选修34第十四、十五章第55讲 电磁波 相对论简介

第55讲电磁波相对论简介 考情剖析 (注:①考纲要求及变化中Ⅰ代表了解和认识,Ⅱ代表理解和应用;②命题难度中的A代表容易,B代表中等,C代表难)

知识 整合 知识网络 基础自测 一、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 1.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 (1)变化的磁场(电场)能够在周围空间产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2)均匀变化的磁场(电场)能够在周围空间产生稳定的__________; (3)振荡的磁场(电场)能够在周围空间产生同________的振荡电场(磁场). 2.电磁场和电磁波:变化的电场和磁场总是相互联系的,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即为电磁场.__________由近及远的传播就形成了电磁波. 电磁波的特点: (1)电磁波是________________波.在传播方向的任一点E 和B 随时间作正弦规律变化,E 与B 彼此垂直且与传播方向垂直. (2)电磁波的传播速度v =λf =λ T ,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等于__________速.

(3)__________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__________证实了电磁波,测出了波长和频率,证实传播速度等于光速;验证电磁波能产生反射、折射、衍射和干涉. 3.对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的进一步理解 二、电磁波的发射 1.有效地向外发射电磁波的振荡电路应具备的特点: (1)要有足够高的振荡__________.理论的研究证明,振荡电路向外界辐射能量的本领与频率的四次方成正比; (2)振荡电路的电场和磁场必须分散到尽可能大的__________,才能有效地把电磁场的能量传播出来. 2.发射电磁波的目的:传递信息(信号) 把要传递的低频率电信号“加”到高频电磁波上,使电磁波随各种信号而改变叫做调制.其中,使高频振荡的电磁波振幅随信号而改变叫做__________;使高频振荡的电磁波频率随信号而改变叫做__________. 三、电磁波的传播 电磁波以横波形式传播,其传播不需要__________,传播方式有天波、地波和空间波(又称直线波).传播速度和频率、波长的关系为__________. 四、电磁波的接收 使接收电路产生电谐振的过程叫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声音或图像信号从高频电流中还原的过程,即调制的逆过程,叫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电磁波的传播及波长、频率、波速 (1)电磁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可在真空中传播,在真空中不同频率的电磁波传播速度是相同的(都等于光速). (2)不同频率的电磁波,在同一介质中传播,其速度是不同的,频率越高,波速越小. (3)v=λf,f是电磁波的频率,即为发射电磁波的LC振荡电路的频率f=1 2πLC ,改变L或C即可改变f,从而改变电磁波的波长λ. 六、电磁波与机械波的比较

电磁波与相对论(含答案)

第5课时 电磁波与相对论 导学目标 1.掌握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的两个要点,理解电磁波的概念.2.掌握电磁波的产生及其传播、发射和接收,掌握电磁波谱.3.掌握狭义相对论的基本假设和几个重要结论,以及相对论质能关系式. 一、电磁场与电磁波 [基础导引] 麦克斯韦关于电磁场理论的主要论点是什么?请用麦克斯韦的电磁场理论说明电磁波是怎样产生的. [知识梳理] 1.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 变化的磁场产生电场,变化的电场产生磁场. 2.电磁场 变化的电场在周围空间产生磁场,变化的磁场在周围空间产生电场,变化的电场和磁场成为一个完整的整体,这就是电磁场. 3.电磁波 电磁场(电磁能量)由近及远地传播形成电磁波. (1)电磁波是______波,在空间传播__________介质. (2)真空中电磁波的速度为________ m/s. 二、无线电波的发射和接收 [知识梳理] 1.发射电磁波的条件 (1)要有足够高的振荡频率; (2)电路必须开放,使振荡电路的电场和磁场分散到尽可能大的空间. 2.调制有________和________两种方式,________是调制的逆过程. 三、相对论的简单知识 [基础导引] 火箭以0.75c 的速度离开地球,从火箭上向地球发射一个光信号.火箭上测得光离开的速度是c ,根据过去熟悉的速度合成法则,光到达地球时地球上测得的光速是多少?根据狭义相对论原理呢? [知识梳理] 1.狭义相对论的基本假设 (1)在不同的惯性参考系中,一切物理规律都是相同的. (2)真空中的光速在不同的惯性参考系中都是相同的. 2.时间间隔的相对性Δt =Δτ 1-????v c 2 . 3.长度的相对性l =l 01-??? ?v c 2.

专题14光电磁波相对论

专题14 光电磁波相对论 (2012 浙江)20、为了测量储罐中不导电液体的高度,将与储罐外面壳绝缘的两块平行金属板构成的电容C置于储罐中,电容器可通过开关S与线圈L或电源相连,如图所示。当开关从a拨到b时,由L与C构成的回路中产生周期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的振荡电流。当罐中的液面上升时 A.电容器的电容减小 B. 电容器的电容增大 C. LC回路的振荡频率减小 D. LC回路的振荡频率增大 20【答案】BC 【考点】电容器

【解析】根据平行板电容的电容公式 4S C kd επ= ,知道液面上升,则板间的平均电介质ε 增大,得C 增大,B 项对;LC 振荡电路周期 ,在C 增大时,T 增大,所 以频率减小,C 项对。 (2012新课标)34.(2)(9分) 一玻璃立方体中心有一点状光源。今在立方体的部分表面镀上不透明薄膜,以致从光源发出的光线只经过一次折射不能透出立方体。已知该玻璃的折射率为2,求镀膜的面积与立方体表面积之比的最小值。 (2)【考点】全反射 解:如图,考虑从玻璃立方体中心O 点发出的一条光线,假设它斜射到玻璃立方体上表面发生折射。根据折射定律有sin sin n θα= ① 式中,n 是玻璃的折射率,入射角等于θ,α是折射角。 现假设A 点是上表面面积最小的不透明薄膜边缘上的一点。由题意,在A 点刚好发生全反射,故2 A π α= ② 设线段OA 在立方体上表面的投影长为R A ,由几何关系有A 22 sin ()2 A A a R θ+③ 式中a 为玻璃立方体的边长,有①②③式得2 21 A R n = - 由题给数据得2 A a R = ⑤ 由题意,上表面所镀的面积最小的不透明薄膜应是半径为R A 的圆。所求的镀膜面积S ′

专题十七 光学、电磁波与相对论初步(试题部分)

专题十七光学、电磁波与相对论初步 考点一光的折射与全反射 1.[2018河南八市第一次测评,17(2)]如图所示,玻璃三棱镜的横截面是边长为a的等边三角形,BC面沿竖直方向,O点为BC的中点,现用一束宽为a的单色平行光束水平射向AB及AC面,若玻璃三棱镜对此平 行光束的折射率为√3。 ①求射向AB中点P的光线经折射后直接到达BC边的位置; a处放置一平行BC面的光屏,光屏上被照亮的竖直长度为多少? ②若距O点距离为√3 3 答案①BC边的中点②2a 2.(2019山西百日冲刺)同一材料制成的透明体由半径为R的半球体和长度为L、半径为R的圆柱体组成,截面图如图所示,O为半球体的球心。某细束单色光沿PO方向射向半球面,在BC边恰好发生全反射,最后沿与DC夹角为θ的方向从CD边射出,已知光在真空中的速度大小为c。求 ①透明体对该光的折射率n; ②该光在透明体中传播的时间t。 答案①该光在透明体中的光路如图所示,该光在BC边恰好发生全反射,α为临界角,则有: sinα=1 n 又:n=sin(90°?θ) sin(90°?α) 解得:n=√1+cos2θ ②由光的折射规律有:n=c v

该光沿AD方向的分速度大小为: v x=v sinα,且sinα=1 2 该光在透明体中传播时间为:t=Rsinα+L v x 解得:t=R√1+cos2θ+L(1+cos2θ) c 3.(2019安徽A10联盟2月联考)如图是某种玻璃材料制成的空心圆柱体的截面图,玻璃圆柱体的半径为2R,空心部分是半径为R的圆,两圆同心。一束单色光(平行于截面)从圆柱体外表面上的A点以入射角i射入玻璃材料中,光束经折射后恰好与内圆面相切于B点,已知该玻璃材料对此单色光的折射率为√2。 (Ⅰ)求入射角i; (Ⅱ)欲使该光束从A点入射后,恰好在内圆面上发生全反射,则入射角i'是多少? 答案(Ⅰ)45°(Ⅱ)30° 4.直角等腰玻璃三棱镜ABC的截面如图所示,∠ABC=∠ACB=45°,一条单色光从腰AB上的D点射入三棱镜,在玻璃内部折射光线为DE,折射角r=30°,折射光线传播到BC边上的E点。已知该玻璃三棱镜的折射率n=√2。 (ⅰ)求光线的入射角i(图中未标出); (ⅱ)判断光线能否在E点发生全反射。 答案本题考查了光的折射和全反射,体现了科学思维中科学推理要素。 (ⅰ)根据光的折射定律有 n=sini sinr 解得i=45° (ⅱ)根据几何关系有∠DEB=15° 光线在BC边的入射角为α=75° 设光线从玻璃射入空气发生全反射的临界角为C,则 sin C=1 n 可得C=45°

《光学电磁波相对论》考点解读

《光学电磁波相对论》考点解读 河北省鸡泽县第一中学057350吴社英 考纲展示 新的考试大纲几何光学对光导纤维、光的色散等考点为Ⅰ类要求,对光的折射考点为Ⅱ类要求;物理光学对光的本性学说、光的干涉、光的衍射、光的偏振、电磁波谱等考点为Ⅰ类要求。其中光的折射的应用要求较高。 考点解读 本单元内容为课标高考的选考内容,是选修模块3-4中的两部分重要内容之一,高考命题为了突出知识的覆盖面,该部分出题的可能性很大,涉及的考点也很多高考命题具有以下特点: 1. 突出对折射定律的考查:光的折射定律是本单元唯一的一个Ⅱ级考点,光的折射和全反射是高考命题热点光的折射、色散、全反射及光速和折射率的关系是高考考查的重点; 2 .注重联系实际、联系高科技:干涉现象、衍射现象、偏振现象等方面的知识与大学物理内容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且涉及较多物理学研究方法,薄膜干涉等知识容易和实际应用相结合命制相关试题既能考查基本知识,又能考查应用能力,应予以关注; 3.电磁波、相对论命题的可能性极小:这部分内容虽属于考纲内容,但从历年命题特点看,出题的可能性很小,这部分内容定性了解即可 考点一:对折射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1.在解决光的折射问题时,应根据题意分析光路,即作出光路图,找出入射角和折射角,然后应用公式来求解.找出临界光线往往是解题的关键. 2.分析全反射现象的问题时,先确定光是否由光密介质进入光疏介质、入射角是否大于等于临界角,若满足全反射的条件,则再由折射定律和反射定律来确定光的传播情况.例12009年10月6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在斯德哥尔摩宣布,将2009年诺贝尔物理学 奖授予英国华裔科学家高锟以及美国科学家威拉德·博伊尔和乔治·史密斯.高锟在“有关光在纤维中的传输以用于光学通信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成就.若光导纤维是由内芯和包层组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内芯和包层折射率相同,折射率都大 B.内芯和包层折射率相同,折射率都小 C.内芯和包层折射率不同,包层折射率较大 D.内芯和包层折射率不同,包层折射率较小 解析:为了使光线不射出来,必须利用全反射,而发生全反射的条件是光从折射率较大的光密介质进入折射率较小的光疏介质.且入射角大于等于临界角,因此,内 芯的折射率应大于包层的折射率,故选项D正确. 答案:D 变式练习 1.(08·宁夏·32)一半径为R的1/4球体放置在水平面 上,球体由折射率为3的透明材料制成。现有一束位于过

知识讲解电磁波相对论的基本假设质速关系2

物理总复习:电磁波、相对论的基本假设、质速关系 编稿:李传安审稿:张金虎 【考纲要求】 1、知道电磁振荡及其产生过程 2、知道电磁振荡的周期和频率 3、了解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 4、知道电磁波的产生、特点及应用 5、了解狭义相对论的基本假设和相对时空观。 【知识络】 【考点梳理】 考点一、电磁振荡 要点诠释: 1、振荡电路 能够产生振荡的电流的电路。常见的振荡电路是由一个电感线圈和一个电容器组成,

简称LC回路。 2、电磁振荡 在振荡电路产生振荡电流的过程中,电容器极板上的电荷,通过线圈的电流,以及与电荷和电流相联系的电场和磁场都发生周期性变化的现象。 3、电磁振荡的周期与频率 周期2TLC??,频率12fLC?? 由公式可知,改变T和f的大小,可以通过改变电容C或电感L来实现。由SCd??知,要改变C的大小,可改变电容器两极板的正对面积S、介电常数?或两极板的距离d 来实现;改变L的大小,可改变线圈的匝数、长度、线圈的直径或插、拔铁芯来实现。 4、阻尼振荡和无阻尼振荡 (1)阻尼振荡:振幅逐渐减小的振荡。图像如图(1)所示。 (2)无阻尼振荡,振幅不变的振荡。图像如图(2)所示。 5、LC回路中各量的周期性变化 电容器放电时,电容器所带电荷量、极板间的场强和电场能均减小,直到零;电路中的电流、线圈产生的磁感应强度和磁场能均增大,直到最大值。充电时,情况相反。电容器正反向充放电一次,便完成一次振荡的全过程。图表示振荡过程中电路中的电流和极板上的电荷量的周期性变化。 6、从能量的转化角度分析电磁振荡过程 理解电磁振荡过程中各物理量的变化规律,最好从电场能和磁场能相互转化的角度深化认识。电磁振荡的过程实质上是电场能和磁场能相互转化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电容

专题17 光学 电磁波 相对论-2020年高考和模拟题物理分项汇编(解析版)

专题17 光学电磁波相对论1.(2020·江苏)“测温枪”(学名“红外线辐射测温仪”)具有响应快、非接触和操作方便等优点。它是根据黑体辐射规律设计出来的,能将接收到的人体热辐射转换成温度显示。若人体温度升高,则人体热辐射 强度I及其极大值对应的波长λ的变化情况是 A.I增大,λ增大 B.I增大,λ减小 C.I减小,λ增大 D.I诚小,λ减小 【答案】B 【解析】黑体辐射的实验规律如图。 特点是,随着温度升高,各种波长的辐射强度都有增加,所以人体热辐射的强度I增大;随着温度的升高,辐射强度的峰值向波长较短的方向移动,所以λ减小。 故选B。 2.(2020·浙江)在的过程中,广泛使用了红外体温计测量体温,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体温超过37.3℃时人体才辐射红外线 B.当体温超过周围空气温度时人体才辐射红外线 C.红外体温计是依据体温计发射红外线来测体温的 D.红外体温计是依据人体温度越高,辐射的红外线强度越大来测体温的

【解析】AB .凡是温度高于绝对零度的物体都能产生红外辐射,故人体一直都会辐射红外线,故A 错误, B 错误;CD .人身体各个部位体温是有变化的,所以辐射的红外线强度就会不一样,温度越高红外线强度越高,温度越低辐射的红外线强度就越低,所以通过辐射出来的红外线的强度就会辐射出个各部位的温度;红外体温计并不是靠体温计发射红外线来测体温的,故C 错误,D 正确。故选D 。 3.(2020·浙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质子的德布罗意波长与其动能成正比 B .天然放射的三种射线,穿透能力最强的是α 射线 C .光电效应实验中的截止频率与入射光的频率有关 D .电子束穿过铝箔后的衍射图样说明电子具有波动性 【答案】D 【解析】A .由公式h p λ==,可知质子的德布罗意波长1p λ∝ ,λ∝,故A 错误;B .天然放射的三种射线,穿透能力最强的是γ射线,故B 错误;C .由k E h W ν=?,当0h W ν=,可知截止频率与入射光频率无关,由材料决定,故C 错误;D .电子束穿过铝箱后的衍射图样说明电子具有波动性,故D 正确。故选D 。 4.(2020·Ⅰ)如图所示,圆心为O 、半径为R 的半圆形玻璃砖置于水平桌面上,光线从P 点垂直界面入射后,恰好在玻璃砖圆形表面发生全反射;当入射角θ = 60°时,光线从玻璃砖圆形表面出射后恰好与入射光平行。已知真空中的光速为c ,则 A .玻璃砖的折射率为1.5 B .OP R C D .光从玻璃到空气的临界角为30°

高中物理:第14章电磁波相对论简介

第14章电磁波相对论简介 版块一 知识点1变化的磁场产生电场、变化的电场产生磁场'电磁波的产生、发射、接收及其传播Ⅰ 1.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变化的磁场产生电场,变化的电场产生磁场。 2.电磁场:变化的电场和变化的磁场总是相互联系成为一个完整的整体,这就是电磁场。3.电磁波:电磁场(电磁能量)由近及远地向周围传播形成电磁波。 (1)电磁波是横波,在空间传播不需要介质。 (2)v=λf对电磁波同样适用。 (3)电磁波能产生反射、折射、干涉和衍射等现象。 4.发射电磁波的条件 (1)要有足够高的振荡频率; (2)电路必须开放,使振荡电路的电场和磁场分散到尽可能大的空间。 5.调制:有调幅和调频两种方法。 6.电磁波的传播 (1)三种传播方式:天波、地波、空间波。 (2)电磁波的波速:真空中电磁波的波速与光速相同,c=3.0×108 m/s。 7.电磁波的接收 (1)当接收电路的固有频率跟接收到的无线电波的频率相等时,激起的振荡电流最强,这就是电谐振现象。 (2)使接收电路产生电谐振的过程叫作调谐,能够调谐的接收电路叫作调谐电路。 (3)从经过调制的高频振荡中“检”出调制信号的过程叫作检波,检波是调制的逆过程,也叫作解调。 8.电磁波的应用

电视和雷达。 知识点2电磁波谱Ⅰ 1.定义 按电磁波的波长从长到短分布是无线电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和γ射线,形成电磁波谱。 最强医用治疗 知识点3狭义相对论的基本假设质速关系、质能关系' 相对论质能关系式Ⅰ 1.狭义相对论的两个基本假设 (1)狭义相对性原理:在不同的惯性参考系中,一切物理规律都是相同的。 (2)光速不变原理:真空中的光速在不同的惯性参考系中都是相同

高考真题汇总第十五章 光学 电磁波 相对论

第十五章光学电磁波相对论 2018年 【2018·北京卷】用双缝干涉实验装置得到白光的干涉条纹,在光源与单缝之间加上红色滤光片后 A. 干涉条纹消失 B. 彩色条纹中的红色条纹消失 C. 中央条纹变成暗条纹 D. 中央条纹变成红色 【答案】 D 【2018·天津卷】氢原子光谱在可见光区域内有四条谱线,都是氢原子中电子从量子数n>2的能级跃迁到n=2的能级发出的光,它们在真空中的波长由长到短,可以判定 A. 对应的前后能级之差最小 B. 同一介质对的折射率最大 C. 同一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最大 D. 用照射某一金属能发生光电效应,则也一定能 【答案】 A 【解析】根据分析前后能级差的大小;根据折射率与频率的关系分析折射 率的大小;根据判断传播速度的大小;根据发生光电效应现象的条件是入射光的频率大于该光的极限频率判断是否会发生光电效应. 波长越大,频率越小,故的频率最小,根据可知对应的能量最小,根据可知对应的前后能级之差最小,A正确;的频率最小,同一介质对应的折射率最小,根据可知的传播速度最大,BC错误;的波长小于的波长,故的频率大于的频率,若用照射某一金属能发生光电效应,则不一定能,D错误.【2018·江苏卷】(多选)梳子在梳头后带上电荷,摇动这把梳子在空中产生电磁波.该电磁波______.

A. 是横波 B. 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C. 只能沿着梳子摇动的方向传播 D. 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108 m/ s 【答案】AD 【解析】摇动的梳子在空中产生电磁波,电磁波是横波,选项A正确;电磁波能在真空中传播,选项B错误;电磁波传播的方向与振动方向垂直,选项C错误;电磁波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约为光速,选项D正确。 【2018·江苏卷】两束单色光A、B的波长分别为Aλ、Bλ,且Aλ>Bλ,则______(选填“A”或“B”)在水中发生全反射时的临界角较大.用同一装置进行杨氏双缝干涉实验时,可以观察到______(选填“A”或“B”)产生的条纹间距较大. 【答案】A A 【2018·全国I卷】如图,△ABC为一玻璃三棱镜的横截面,∠A=30°,一束红光垂直AB边射入,从AC边上的D点射出,其折射角为60°,则玻璃对红光的折射率为_____。若改用蓝光沿同一路径入射,则光线在D点射出时的折射射角______(“小于”“等于”或“大于”)60°。 【答案】大于 【2018·北京卷】(1)静电场可以用电场线和等势面形象描述。 a.请根据电场强度的定义和库仑定律推导出点电荷Q的场强表达式; b.点电荷的电场线和等势面分布如图所示,等势面S?、S?到点电荷的距离分别为r?、

专题练习38 光的波动性 电磁波 相对论简介

专题练习(三十八)光的波动性电磁波相对论简 介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形成彩色光谱,这是光的干涉的结果 B.用光导纤维传送图像信息,这是光的衍射的应用 C.眯着眼睛看发光的灯丝时能观察到彩色条纹,这是光的偏振现象 D.在照相机镜头前加装偏振滤光片拍摄日落时水面下的景物,可使景像清晰 解析: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形成彩色光谱,是由于不同色光在介质中折射率不同产生的色散现象,A错;用光导纤维传送信息是利用了光的全反射,B错;眯着眼睛看发光的灯丝时观察到彩色条纹是光的衍射现象,C错;在照相机镜头前加装偏振滤光片拍摄日落时水面下的景物,滤去了水面的反射光,使景像清晰,D对. 答案:D 2.如图所示,某载人飞船返回舱开始以高速进入大气层时,返 回舱表面形成一个温度高达几千摄氏度的高温区,高温区内的气体 和返回舱表面材料的分子被分解和电离,这时返回舱与外界的联系 被中断,这种现象称为“黑障”.产生“黑障”的原因是() A.飞船受到的万有引力消失 B.飞船为了宇航员的安全而暂时关闭通信系统 C.在飞船周围高温气体被电离成等离子体,从而对飞船的通信天线起屏蔽作用 D.飞船表面温度太高,如同火球,使得航天员看不见外面,外面也看不见飞船里面

光线先传播到C,即C先被照亮,C正确. 答案:C 4.(2012·江苏高考)如图所示,白炽灯的右侧依次平行放置偏振片P和Q,A点位于P、Q之间,B点位于Q右侧,旋转偏振片P,A、B两点光的强度变化情况是() A.A、B均不变 B.A、B均有变化 C.A不变,B有变化 D.A有变化,B不变 解析:白炽灯光是自然光,旋转偏振片P,A点光的强度不变,B点光的强度变化,现象C正确. 答案:C 5.(2012·上海高考)下图为红光或紫光通过双缝或单缝所呈现的图样,则() A.甲为紫光的干涉图样B.乙为紫光的干涉图样 C.丙为红光的干涉图样D.丁为红光的干涉图样 A.太阳光 B.沿竖直方向振动的光 C.沿水平方向振动的光 D.沿与竖直方向成45°角振动的光 解析:由于太阳光是自然光,能够通过偏振片P;沿竖直方向振动的光,能够通过偏振

光学、电磁波、相对论

光学电磁波相对论 光的传播 34.[2011·课标全国卷] (2)一半圆柱形透明物体横截面如图1-16所示,底面AOB镀银(图中粗线),O表示半圆截面的圆心.一束光线在横截面内从M点入射,经过AB面反射后从N点射出.已知光线在M点的入射角为30°,∠MOA=60°,∠NOB=30°.求:(ⅰ)光线在M点的折射角; (ⅱ)透明物体的折射率. 图1-16 【解析】 (ⅰ)如图所示,透明物体内部的光路为折线MPN,Q、M两点相对于底面EF对称,Q、P和N三点共线. 设在M点处,光的入射角为i,折射角为r,∠OMQ=α,∠PNF=β.根据题意有α=30°① 由几何关系得,∠PNO=∠PQO=r,于是β+r=60°② 且α+r=β③ 由①②③式得r=15°④ (ⅱ)根据折射率公式有sin i=n sin r⑤ i=30°⑥ 由④⑤⑥式得n=6+2 2 ⑦ 15.[2011·四川卷]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在同一明亮空间,甲从平面镜中看见乙的眼睛时,乙一定能从镜中看见甲的眼睛B.我们能从某位置通过固定的任意透明介质看见另一侧的所有景物 C.可见光的传播速度总是大于电磁波的传播速度 D.在介质中光总是沿直线传播

【解析】 A 根据光路传播的可逆性,甲从平面镜中看到乙的眼睛,乙也一定能从镜中看到甲的眼睛,A 正确;光线通过透明介质要发生反射和折射,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都存在于一定的空间范围,从某位置通过固定的透明介质并不能看见另一侧的所有景物,B 错误; 在真空中,可见光的传播速度与电磁波的传播速度均相同,都等于c =3×108m/s ,C 错误; 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光才是沿直线传播的,D 错误. 图1-2 16.[2011·全国卷] 雨后太阳光入射到水滴中发生色散而形成彩虹.设水滴是球形的,图中的圆代表水滴过球心的截面,入射光线在过此截面的平面内,a 、b 、c 、d 代表四条不同颜色的出射光线,则它们可能依次是( ) A .紫光、黄光、蓝光和红光 B .紫光、蓝光、黄光和红光 C .红光、蓝光、黄光和紫光 D .红光、黄光、蓝光和紫光 【解析】 B 由太阳光第一次进入水珠时的色散即可作出判断,把水珠看作三棱镜,向下偏折程度最大的光线一定是紫光,偏折程度最小的是红光,从图上可看出,a 是紫光,d 是红光,则b 是蓝光,c 是黄光,所以正确答案是B. 12.[2011·江苏物理卷] 【选做题】本题包括A 、B 、C 三小题,请选定其中两......题.,并在...相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 ,若三题都做,则按A 、B 两题评分. B .(选修模块3-4)(12分) (2)N1[2011·江苏物理卷] 一束光从空气射向折射率为3的某种介质,若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垂直,则入射角为________.真空中的光速为c ,则光在该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为 ________ . (2)[2011·江苏物理卷] 【答案】 60° 33 c 【解析】 设入射角、折射角分别为θ1、θ2 ,则θ1+θ2=90°,由n =sin θ1sin θ2 ,可得tan θ1= 3 ,即入射角为60° ;由n =c v ,所以v =c n = 33 c . 光的波动性

2019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十四章机械振动与机械波光电磁波与相对论第2讲机械波练习

第2讲 机械波 1.(2016·高考全国卷Ⅲ)由波源S 形成的简谐横波在均匀介质中向左、右传播.波源振动的频率为20 Hz ,波速为16 m/s.已知介质中P 、Q 两质点位于波源S 的两侧,且P 、Q 和S 的平衡位置在一条直线上,P 、Q 的平衡位置到S 的平衡位置之间的距离分别为15.8 m 、14.6 m .P 、Q 开始振动后,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P 、Q 两质点运动的方向始终相同 B .P 、Q 两质点运动的方向始终相反 C .当S 恰好通过平衡位置时,P 、Q 两点也正好通过平衡位置 D .当S 恰好通过平衡位置向上运动时,P 在波峰 E .当S 恰好通过平衡位置向下运动时,Q 在波峰 解析:选BDE.由v =λf 可知,波的波长为λ=v f =0.8 m ,x PS =? ????19+34λ,x QS =? ????18+14λ,根据波传播的周期性可知,P 、Q 两质点的振动情况正好相反,即运动方向始终相反,A 项错误,B 项正确;距离相差半波长整数倍的两点,同时通过平衡位置,而P 、Q 两质点与S 的距离不为半波长的整数倍,C 项错误;由波的传 播特点知,波源经过平衡位置向上运动时,距其? ?? ??n +34λ的点在波峰位置,D 项正确;波源经过平衡位置向下运动时,距其? ?? ??n +14λ的点在波峰位置,E 项正确. 2.(2017·高考天津卷) 手持较长软绳端点O 以周期T 在竖直方向上做简谐运动,带动绳上的其他质点振动形成简谐波沿绳水平传播,示意如图.绳上有另一质点P ,且O 、P 的平衡位置间距为L .t =0时,O 位于最高点,P 的位移恰好为零,速度方向竖直向上,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该简谐波是纵波 B .该简谐波的最大波长为2L C .t =T 8 时,P 在平衡位置上方 D .t =3T 8 时,P 的速度方向竖直向上 解析: 选C.由题意知绳上的质点在竖直方向上振动,波水平向右传播,故该波为横波,选项A 错误;在t =0时 刻,P 点在如图所示位置时,波长最大,则有14 λ=L ,λ=4L ,选项B 错误;t =0时,P 在平衡位置且向上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