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措施

艾滋病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措施
艾滋病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措施

艾滋病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措施

关键词爱滋病;心理特点;护理措施

爱滋病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症,是由于感染爱滋病病毒(HIV)而造成的以免疫系统损害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综合征。由于其无法治愈且流行趋势逐年增加,已经成为全球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引起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了解爱滋病患者的心理特点,采取有的放矢的护理措施,不但对爱滋病临床诊治、防治和康复有重要价值和意义,而且能减少爱滋病的传播.下面笔者浅谈爱滋病的心理特点和护理措施:

1心理特点

1.1自卑和自罪的心理

由于艾滋病属性传播疾病,使艾滋病人不能正确认识疾病,患病后羞于启齿,认为是做了坏事应当受到的报应而产生严重的自卑和自罪感,再加上社会上的人群对艾滋病的偏见和歧视,使患者感到被社会遗弃,孤独无助,认为自己死有余辜,出现身体不适也不敢对医生或护士讲,对康复极为不利,严重者会出现自残,甚至自杀的行为。

1.2忧郁、恐惧

当患者被确诊为艾滋病时,患者自尊心遭受极大的挫折,加上患者本身对艾滋病的认识不足,认为艾滋病就是绝症,即担心遭社会的遗弃,又担心自己不久就死去,所以常出现忧郁、恐惧的心理。

1.3怨恨、冲动

部分艾滋病患者是由于输血或者献血而感染,常感觉自己是无辜的受害者,是社会对不起自己,因此充满怨言,对社会抱着仇恨的态度,常常出现不冷静、冲动的行为,有的病人患病后恨苍天不公,很命运不济,放纵自己或产生逆反心理,为报复社会故意伤害他人或将疾病传染给他人,以求的心理平衡。

1.4敏感多疑

有的病人患病后总担心被人会用异样的眼光来看自己,因此敏感而多疑,看

心理护理的目的及程序

一、心理护理的目的:人在患病后,由于社会角色的转变,住院后由于环境改变都会产生病人特有的心理需求和反应。护理人员在与病人交往过程中。通过良好的言语、表情、态度和行为,去影响病人的感受认识,改变其心理状态和行为。具体说来,就是: 1、解除病人对疾病地紧张、焦虑、悲观、抑郁的情绪。调动其主观能动性;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协助病人适应新的社会角色和生活环境。 3、帮助病人建立新的人际关系,特别是医患关系,护患关系,患者之间的关系,以适应新的社会环境。通过心理护理,护理人员要尽可能为病人创造有利于治疗和康复的最佳心身状态。 二、病人的心理需要: 1、躯体需要:是指生理病理的需要。如对空气、休息与睡眠、饮食与水、排泄、活动、安全等的需求。 2、感情的需要:由于陌生环境,接触新异的检查与治疗,与亲友分离所致,需要亲人探视与关怀,医护人员同情与关心。 3、受尊重的需要:要求他人尊重自己,重视自己。 4、被接纳与社交的需要:适当的活动及精神生活,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迅速消除陌生感。 5、精神上的需要:有事业心的人,希望继续发挥个人才能,实现事业上的成就。 6、提供信息的需要:了解疾病的知识,自己疾病诊断、治疗方法及作用、手术效果,主管医生、护士水平、预后等。 三、心理护理程序:即按照护理程序对病人的心理反应进行有计划的、系统的护理,是综合的、动态的具有决策及反馈功能的过程。,综合即指要用多学科的知识来处理病人的心理反应;动态是指心理护理应根据病人的心理反应发展过程中不同的变化进行护理;决策是指根据病人的心理反应作出心理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反馈是指采取措施以后的结果可以反过来产生影响;根据问题地变化进一步制定决策。心理护理按照护理程序作为护理实践中的工作方法,能够保证病人得到完整的、连贯的、具有专人负责的管理。护理程序的具体步骤如下: 1、估计:即收集主、客观资料、整理分析资料和列出心理护理诊断。 2、计划:在列出心理护理诊断或护理问题后,制定心理护理目标;根据目标作出解决存在的。心理问题的决策,即心理护理计划。 3、执行:即将心理护理计划的具体措施付诸实施。 4、评价:即检验预期效果是否过达到,列出执行措施后出现的反应;再将反应与原来制定的护护理目标进行比较、以观察是否达到要求;在评价的基础上对心理反应重新估计。通过交谈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以取得病人的信任,准确掌握病情和有关护理问题及心狸反应,在交谈过程使病人对自己的病情有所了解。交谈时要注意具有合适的环境、时风地点(僻静);和谐的气氛,使病人感到亲切,愿意诉说自己的痛苦和困难;护士要注意仪表,并以和蔼、诚恳的态度,同情、关怀的心情,心平气和地进行交谈。一注意谈话技巧十首先自我介绍,说明交谈的目的,让病人自己叙述,护士主要是倾听以估计病人的反

艾滋病患者的护理

艾滋病患者的护理 一、建立合理、实用的消毒隔离制度及灵活的护理管理模式 护理HIV感染的病人是一件极具挑战性但又非常有价值的任务。高度复杂的心理社会因素使护理工作面临着极大的困难,当然,直接护理的基本技巧与护理其他疾病没有什么区别,特殊措施之一是消毒隔离及管理问题。 由于艾滋病是传染病中最新的一族,隔离消毒措施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参考。人们谈艾色变,大家如临大敌,似乎怎么隔离都不过份。消毒更严格,病人用物几乎能焚烧的全部焚烧,其他一律高压消毒。但随着知识的普及,了解到HIV 感染主要是通过性接触,血液、体液暴露和母婴垂直传播,不会通过日常接触传播,因此,目前的消毒隔离措施更实际和实用了。 1.消毒隔离 (1)病房要求:什么样的人需住单间呢?病情复杂、严重有机会性感染不合作,用血和其他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环境的病人有相当经济能力,提出特需服务的病人。 (2)皮肤粘膜的保护:为防止HIV感染,护士实施护

理时需穿隔离衣,戴一次性手套。特别是手是接触HIV感染的第一屏障,因此当处理血液、体液及污染物品时必须戴手套。护理病人之后及护理另一个病人之前必须洗手。 (3)对操作的要求及污染物的处理: 护士操作前应向病人做好解释,取得合作,对不合作的病人或污染危险性较大的操作应由技术熟练的二人配合,操作尽量集中,严格规范,避免误伤自己。当进行侵入性治疗及护理操作时,如手术、穿刺、注射等,要注意对利器的处理,用过的利器必须放到特殊的容器中。器械用千分之五的消毒液浸泡后再经高压灭菌,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针头经消毒毁形处理后由卫生局指定厂家回收。被血液、体液污染的被服类经高压消毒后再与一般同类物统洗。 (4)送检标本处理:病人的送检标本放在固定的容器里,容器外不得污染,并有特殊标记,专送检测。标本用过经消毒处理后再弃掉。 (5)尸体处理:处理尸体应戴手套,穿隔离衣。伤口及渗出部位需妥善处理,房间、物品必须进行终末消毒,消毒方法同一般终末消毒方法。 2.灵活的管理模式:

艾滋病患者的心理特征及护理措施分析 郭慧

艾滋病患者的心理特征及护理措施分析郭慧 发表时间:2018-05-02T13:05:34.610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18年第2期作者:郭慧[导读] 艾滋病患者的心理问题不容忽视,艾滋病患者的心理或多或少都是存在不良的情况,针对每个不同的情况。 四川省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四川成都 610000 摘要:目的:探究艾滋病患者的心理特征,分析这些心理情况,找到针对这些心理特征的心理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在医院收治的100例艾滋病患者,随机的将这100例艾滋病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针对性护理,将这两组艾滋病患者的心理状况及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观察组的心理状况和护理满意度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艾滋病患者的心理问题不容忽视,艾滋病患者的心理或多或少都是存在不良的情况,针对每个不同的情况,针对性的采用心理护理的方法,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品质,这种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关键词:艾滋病患者;心理特征;护理措施 艾滋病是由人体内T细胞的破坏引起的,对导致缺陷的传染病的免疫力下降。艾滋病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一种由人体免疫缺陷病毒引起的疾病。主要致病性病毒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由于艾滋病毒破坏人体免疫力,这个过程是一个慢性反应,所以疾病很长,是一种慢性消耗性疾病。近年来我国艾滋病的发病率随着社会的发展逐年上升,目前部分地区已成为威胁公共卫生,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生命质量的重大传染病疾病。但是这种疾病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发病时,不但给病人带来痛苦,还增加了病人的心理和精神压力,对病人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构成很大的威胁。所以心理护理是非常必要的[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在医院收治的100例艾滋病患者,随机的将这100例艾滋病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25例;平均年龄为(30.48±5.97)岁;根据传播途径分为经性接触传播患者30例, 经血液传播患者10例,经性乱传播患者10例,文化程度:小学16例,初中14例子,高中12例,大专及以上8例。观察组: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25例;平均年龄为(31.03±6.24)岁;根据传播途径分为经性接触传播患者28例, 经血液传播患者11例,经性乱传播患者11例,文化程度:小学17例,初中13例子,高中13例,大专及以上7例。观察组与对照组基本资料对比不明显,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实施常规对症护理,引导并监督患者用药。 观察组(针对性护理):依据患者的心理特征为其实施针对性护理,具体内容如下: (1)护理人员应该用那种亲切的语气和态度与病人沟通,耐心的倾听病人抱怨,在与病人沟通的过程中应保持与病人的眼神接触,使病人感觉到护理人员的关心,是有助于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和依赖。 (2)护理人员应具有较高的专业素质,保护患者的隐私,开展患者的思想工作,减轻患者的精神压力,提高患者的自信心。根据认知疾病患者实施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提高艾滋病患者对该疾病的认知程度,敢于面对疾病,知情患者乐于接受疾病治疗的重要性,提高患者的自我调节能力;患者被告知通过自我调节和药物治疗可以改善疾病的症状,从而改善患者的依从性。给予病人的关心和鼓励,缓解病人的内心压力;鼓励亲友与患者沟通,激发主观能动性,提高对疾病治疗的信心[2]。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艾滋病患者的心理状况与护理满意度评分。本次研究通过焦虑自评量表(SAS)与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评估,分值均为100分,得分越高说明患者的心理状况越差.采用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对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评估,由患者答卷,满分100分,分值与护理满意度呈正相关. 1.4统计学处理 对这些资料进行汇总,整理,用SPS20.0软件进行分析统计。 2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SAS评分、SDS评分及护理满意度评分与对照组对比更具优势,P<0.05。观察组SAS评分为35.07±6.48,SDS评分32.08±5.43,护理满意度评分90.47±6.93,对照组SAS评分41.48±8.04,SDS评分47.08±7.94,护理满意度评分80.47±4.73。 3讨论 临床医务人员分析患者的心理特点,发现由于对疾病的认识不足,患者极易产生因患病而死亡的恐惧,引起患者紧张,焦虑和抑郁等心理。同时由于输血感染患者容易产生怨恨情绪,甚至逆向心理。此外,该病会使得患者心理更加敏感,出现自卑心理,可同时降低患者对医务人员的信心[3]。 目前临床上还没有制定出具体的艾滋病防治措施,该病的死亡率较高。由于艾滋病的病因比较特殊,病人极易出现自卑心理,一般护理人员缺乏与病人的沟通,同时对护理人员的心理干预较少,患者的负面情绪十分不利于疾病的治疗[4]。注意和缓解艾滋病患者的焦虑,孤独,自卑,甚至自闭症,痛苦,悲观,偏执怀疑和愤怒冲动的恐惧心理,可以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和激动的心情。艾滋病不仅是一个“治愈”一词,也是一个“防范”一词,而如何控制人群的心理问题,对于提高艾滋病病人的生活质量和控制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心理护理,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患者进行个性化咨询,进行情绪心理咨询,可以帮助艾滋病患者心理健康发挥作用[5]。另外,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的艾滋病防治措施,比如在人口比较多的城市,大肆倡导使用避孕套,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提供治疗,去普及艾滋病相关的知识。 综上所述,根据患者的心理特点,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能有效地提高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护理满意度,临床应用效果显着,值得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李婧,汪德清,蒋双阳,胡春梅.艾滋病患者的心理特征及护理措施分析[J/OL].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17,078.. [2]李丽梅.心理护理干预在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蛇志,2017,29(01):64-65.

浅谈艾滋病患者的心理特点分析及护理对策

浅谈艾滋病患者的心理特点分析及护理 对策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论文关键词】艾滋病患者;生命质量;人文关怀【论文摘要】目的总结艾滋病患者的临床护理经验,积极探讨适应艾滋病患者的新的护理模式,提高患者的生存率,降低死亡率。方法通过对54例艾滋病患者的心理特点分析,及时实施相对应的护理对策。结果艾滋病患者的住院死亡率由原来的58.67%降至33.33%。结论在积极做好职业防护和各项治疗的基础上,注重艾滋病患者的心理特点分析并积极实施良好的护理对策、提供心理支持及人文关怀,确实能够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目前,艾滋病仍是全球热点的健康问题,我国正面临着严峻的疫情J。2005年最新评估显示,中国现有HIV感染和AIDS患者约65万人。对此我国政府非常重视,随着减少艾滋病患者的歧视、共同抗击AIDS口号的提出以及艾滋病抗病毒药物的免费使用,近年来本院艾滋病患者的住院例数明显上升,针对如何控制艾滋病患者的病情发展、如何降低艾滋病患者的死亡率、如何护理艾滋病患者,本院在积极号召做好职业防护、采取抗病毒、营养支持、预防并发症、对

症治疗等综合治疗措施的基础上,加强艾滋病患者的临床观察,强调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及时分析,并针对其心理特点实施相对应的护理对策和人性化的关怀,在稳定患者的情绪、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方面效果显著,现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统计本院2005年1月至2008年1月收治的艾滋病患者54例为实验组,其中男43例,女11例;年龄最小3岁,最大56岁,平均(31.54-7.5)岁;感染途径:母婴垂直传播感染者4例,父婴垂直传播1例,血液传播l8例,性接触传播7例,感染途径无记录者24例。在积极完善职业防护的基础上,积极采取综合治疗措施,提供针对性的护理对策和人性化的护理服务,36例患者好转,18例死亡,死亡率为33.33%;对照组为本院2001年12月至2004年12月收治的艾滋病患者29例,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好转l2例,死亡17例,死亡率为58.62%。 2心理特点分析 艾滋病患者从疑似到初筛到再次确诊,根据其临床表现可归纳为五期。 2.1恐惧否认期由于对疾病的恐惧,此期患者一般都不愿意轻易相信、承认自己所患疾病的事实,企图幻想着是化验错误,并对前去做治疗的护士旁侧敲击甚至试图偷看病历而获得再次证实。 2.2愤怒绝望期随着不适症状的逐渐加重和诊断结论的逐渐被证实,患者常表现为挑剔、烦躁、愤世嫉俗、摔东西、骂人、悲

艾滋病患者的心理特征分析及心理护理

艾滋病患者的心理特征分析及心理护理 【关键词】艾滋病 【摘要】不同的性格、文化层次、病情和心理状况,使艾滋病患者有着不同的心理特征。心理护理对艾滋病患者调整心态、增强其免疫力、调动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不断消除心理因素对患者的负面影响起着重要的作用,使患者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以缓解病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为目的。在护理过程中要及时了解、超前预见,根据患者不同的心理特征,用心理学的方法予以积极施护。 【关键词】艾滋病;心理特征;心理护理 艾滋病又名获得性人免疫缺陷综合征,一般通过性接触、血液传播以及母婴垂直传播[1]。艾滋病是一种世界性难题的疾病,难以攻克,治愈率几乎为零。艾滋病患者的心理复杂,一般会经历5个时期,应根据不同患者不同时期的心理特征予以相对应的护理措施,使每位患者都能正确予以对待。 1 艾滋病患者的心理特征分析 1.1 怀疑否认期患者突然得知确诊为艾滋病,企图以否认的心理方式来达到心理平衡,怀疑医生诊断错误或检查错误。并会去不同医院就诊,希望误诊被证实。 1.2 愤怒发泄期度过了否认期,患者知道生命岌岌可危了,常会出现强烈的愤怒和悲痛,一旦证实了艾滋病的诊断,患者会立即感到对世间的一切都有无限的愤怒和不平,有被生活遗弃、被命运捉

弄的感觉,表现悲愤、烦躁、拒绝治疗,并把这种愤怒向周围的人发泄。如常借故各种理由表现出愤怒和嫉妒,常常与亲人、医护人员发生吵闹,事事感到不如意、不顺眼,怕被周围人遗弃[2]。表现这些心理的行为如:大声喧哗,百般抱怨,无理取闹,这种情绪持续不定,会消耗患者战胜疾病与正常生活的精力。 1.3 合作协议期患者由愤怒期转入协议期,心理状态显得平静、安详、友善、沉默不语。这时又能顺从地接受治疗并希望医务人员能替他保密,要求得到舒适周到的治疗和护理,希望能延缓死亡的时间。 1.4 悲伤忧郁期当患者在治疗或休养过程中,想到自已还未完成的工作和事业,想到亲人及子女的生活、前途和家中的一切而自己又不能顾及时,便会从内心深处产生难以言状的痛楚和悲伤。再加上疼痛的折磨,则进一步转化为绝望,从而产生轻生的念头,一旦产生了这种心理之后,就可能采取各种手段过早结束自己的生命。 1.5 接受升华期也有许多艾滋病患者虽有多种心理矛盾,但最终能认识到现实是无法改变的,惧怕死亡是无用的,而能以平静的心情面对现实,生活得更充实更有价值,在短暂有限的时间里,实现自己的愿望和理想,把消极的心理转为积极的效应,以使心理通过代偿来达到平衡。此期患者对自身疾病关注不会太多,而是考虑怎样发挥自己有限的人生价值。 2 艾滋病患者的心理护理 艾滋病是一个难治性疾病,除对症治疗护理外,患者在病程中会遇到各种心理问题。大部分患者面对死亡、社会孤立、人们的歧

艾滋病护理常规

艾滋病护理常规 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又译:后天性免疫缺陷症候群),英语缩写AIDS。1981年在美国首次注射和被确认。曾译为“爱滋病”、“爱死病”。分为两型:HIV-1型和HIV-2型,是人体注射感染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又称艾滋病病毒)所导致的传染病。艾滋病被称为“史后世纪的瘟疫”,也被称为“超级癌症”和“世纪杀手”。 【临床表现】 (1)一般性症状:持续发烧、虚弱、盗汗、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体重下降在三个月之内可达10%以上,最多可降低40%,病人消瘦特别明显。 (2)呼吸道症状:长期咳嗽、胸痛、呼吸困难、严重时痰中带血。 (3)消化道症状:食欲下降、厌食、恶心、呕吐、腹泻、严重时可便血。通常用于治疗消化道感染的药物对这种腹泻无效。 (4)神经系统症状:头晕、头痛、反应迟钝、智力减退、精神异常、抽风、偏瘫、痴呆等。 (5)皮肤和粘膜损害:弥漫性丘疹、带状疱疹、口腔和咽部粘膜炎症及溃烂。 (6)肿瘤:可出现多种恶性肿瘤,位于体表的卡波希氏肉可见红色或紫红色的斑疹、丘疹和浸润性肿块。 【护理问题】

(1)有传播感染的危险与血液、体液排出病毒有关。 (2)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HIV感染致机体消耗增加、营养摄入不足及凝血因子Ⅷ缺乏引起的出血有关。(3)体温过高与HIV感染有关。 (4)皮肤粘膜完整性受损与机体免疫力低下有关。 (5)躯体运动障碍与关节出血、脑萎缩有关。 (6)恐惧与病情重及传染性强有关。 (7)知识缺乏与患者缺乏对艾滋病的正确认识有关。 【护理措施】 1、血液、体液隔离。 2、休息艾滋病病人发生条件致病菌感染时应严格卧床休息,以降低机体消耗。症状减轻后可逐渐起床活动。病室应安静、舒适、空气清新。 3、饮食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等易消化饮食,注意食物色、香、味,设法促进病人食欲。腹泻病人,应鼓励病人多饮水,少量多餐,少食含纤维素多的饮食。不能进食者给以静脉输液,注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4、对症护理 (1)针对病人出现的各种症状,如发热、咳嗽、呼吸困难、呕吐、腹泻等进行对症护理,密切观察上述症状的表现及变化。 (2)因艾滋病病人体质虚弱,免疫功能差,易发生继发感染,口腔和皮肤常成为病原菌侵入的门户,因此应加强口腔及皮肤护理,预防发生感染。

艾滋病患者的心理特征及心理治疗

艾滋病患者的心理特征及心理治疗 *导读:度过了否认期,患者知道生命岌岌可危了,常会出现强烈的愤怒和悲痛,一旦证实了艾滋病的诊断,患者会立即感到对世间的一切都有无限的愤怒和不平,有被生活遗弃、被命运捉弄的感觉,表现悲愤、烦躁、拒绝治疗,并把这种愤怒向周围的人发泄。如常借故各种理由表现出愤怒和嫉妒,常常与亲人、医护人员发生吵闹,事事感到不如意、不顺眼,怕被周围人遗弃。…… 一、怀疑否认期 患者突然得知确诊为艾滋病, 企图以否认的心理方式来达到心理平衡,怀疑医生诊断错误或检查错误。并会去不同医院就诊,希望误诊被证实。 二、愤怒发泄期 度过了否认期,患者知道生命岌岌可危了,常会出现强烈的愤怒和悲痛,一旦证实了艾滋病的诊断,患者会立即感到对世间的一切都有无限的愤怒和不平,有被生活遗弃、被命运捉弄的感觉,表现悲愤、烦躁、拒绝治疗,并把这种愤怒向周围的人发泄。如常借故各种理由表现出愤怒和嫉妒,常常与亲人、医护人员发生吵闹,事事感到不如意、不顺眼,怕被周围人遗弃。表现这些心理的行为如:大声喧哗,百般抱怨,无理取闹,这种情绪持续不定,会消耗患者战胜疾病与正常生活的精力。

三、合作协议期 患者由愤怒期转入协议期,心理状态显得平静、安详、友善、沉 默不语。这时又能顺从地接受治疗并希望医务人员能替他保密, 要求得到舒适周到的治疗和护理,希望能延缓死亡的时间。 四、悲伤忧郁期 当患者在治疗或休养过程中,想到自已还未完成的工作和事业,想到亲人及子女的生活、前途和家中的一切而自己又不能顾及时,便会从内心深处产生难以言状的痛楚和悲伤。再加上疼痛的折磨,则进一步转化为绝望,从而产生轻生的念头,一旦产生了这种心理之后,就可能采取各种手段过早结束自己的生命。 五、接受升华期 也有许多艾滋病患者虽有多种心理矛盾,但最终能认识到现实是无法改变的,惧怕死亡是无用的,而能以平静的心情面对现实,生活得更充实更有价值,在短暂有限的时间里,实现自己的愿望和理想,把消极的心理转为积极的效应,以使心理通过代偿来达到平衡。此期患者对自身疾病关注不会太多,而是考虑怎样发挥 自己有限的人生价值。 六、心理护理 艾滋病是一个难治性疾病,除对症治疗护理外,患者在病程中会遇到各种心理问题。大部分患者面对死亡、社会孤立、人们的歧视做出的反应包括否认、愤怒、抑郁及自杀倾向等。不同患者不同发病时期都会有不同的心理问题。护理人员在提供患者适当的

艾滋病,性与健康

1 【多选题】(2分) 性别由哪些因素可以决定? A. 性器官 B. 第二性征 C. 心理特点 D. 基因 E. 社会行为 F. 社会文化 2 【判断题】(2分) 非意愿怀孕,艾滋病感染,性暴力等几类生殖健康问题,是当前青少年/大学生人群中面临的主要性与生殖健康风险。 A. 错 B. 对 3 【多选题】(2分) 性别可改变的有哪些? A. 第二性征 B. 心理特点 C. 染色体 D.

行为方式 E. 基因 F. 第一性征(性器官) 4 【单选题】(2分) 当同学中有艾滋病感染者,在同一个教室里上课,则: A. 不会造成艾滋病在同学中传播 B. 可能会造成艾滋病在同学中传播 5 【多选题】(2分) 学习艾滋病、性与健康课程的意义有______。 A. 可以学会理解和尊重,关心艾滋病患者,积极参与艾滋病防治活动。 B. 可以更好理解科学使命与科学精神,投身艾滋病防治等科学研究。 C. 可以了解艾滋病防治知识,提高防范意识和能力。 D. 可以了解各国与艾滋病、性和健康有关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 6 【判断题】(2分) 性行为带来的后果,仅与性行为相关者的健康有关,不会涉及其他方面。 A. 对 B. 错 7 【单选题】(2分) 近几年,我国报告青年学生艾滋病感染者人数呈现以下什么特征? A.

下降 B. 平稳 C. 上升 8 【单选题】(2分) 艾滋病治疗的时机选择,如下哪种说法正确? A. 一旦发现HIV感染无论CD4高低,都应尽早开始抗病毒治疗 B. 当CD4+T淋巴细胞计数降低至350个/毫升以下时开始治疗 C. 当CD4+T淋巴细胞计数达到500个/毫升时开始治疗 D. 只有发展到艾滋病才给治疗 9 【判断题】(2分) 在两性交往中,具备负责任的性行为意识,自尊、自爱是保护自我的一个最佳防线。 A. 错 B. 对 10 【判断题】(2分) 健康的性心理首先源于身体自然的性冲动和积欲,不包括靠意志、故意的或来自色情挑逗的行为。 A. 对 B. 错 11 【单选题】(2分) 当某个学生诊断艾滋病感染后,学校应该让他(她): A.

焦虑病人心理放松护理措施

焦虑病人心理放松护理措施 焦虑病人常表现坐立不安,并伴有失眠现象,临床上多见于焦虑性神经症病人,常服用苯二氮卓类抗焦虑药物及抗抑郁药,单纯使用药物控制焦虑性失眠起效慢,故对病人配合心理放松护理措施。 广泛性焦虑障碍病人表现神经紧张、发抖、肌肉紧张、心悸,并常伴有失眠,对自己夜间睡眠担心、惊恐,往往询问要吃了安定药还睡不着怎么办?经常询问医生护士药物有没有副反应等。经医务人员保证后仍在床上翻来覆去,不知所措。 焦虑失眠只是病人自己觉察到的症状,要警惕它可能掩盖着的重要疾病。因为焦虑失眠的原因可能在于精神疾病或躯体疾病。焦虑现象见于神经症病人如恐怖性焦虑障碍、混合性焦虑和抑郁障碍、强迫性障碍,临床上许多躯体疾病可以出现焦虑症状,如甲状腺疾病、心脏疾病、脑血管病、长期应用激素、手术前应激等。 焦虑病人进行心理放松护理措施。是指导焦虑伴失眠病人在药物治疗的同时进行心理行为护理——放松训练。用呼吸放松运动、紧张放松运动能使焦虑失眠病人焦虑情绪改善,缓解失眠状态。 心理放松护理首先要与病人一起分析出现焦虑失眠的起因,让病人认识到睡眠前的焦虑紧张情绪是造成焦虑失眠或醒后再次无法入睡的很重要因素,如学会运用一些放松疗法可能有助于缓解再次入睡,其次让病人认识到放松是心理行为的放松,是一种顺其自然的放松,而不是强制性的放松,认识到焦虑失眠病人越是强迫自己入睡越是会出现焦虑无法入睡现象。 在心理护理中辅导病人进行放松训练是必要的,简单地进行深呼吸放松运动,每次30 min~40 min,指导病人进行深而慢有规律的呼吸,健康教育结合有控制的腹式呼吸对失眠症病人有独特疗效。有的病人不放心,可以观察到这时病人的上眼睑有轻微跳动,这时应鼓励病人进行下去,1次、2次……慢慢地病人就学会了呼吸放松技巧,感到眼睑越来越沉重,同时指导病人掌握控制紧张放松的方法,如捏紧拳—松开,体会松弛的感觉。当然,用肌电值测验紧张放松前后肌电值能使病人能更好地放松,生物反馈治疗能有效地帮助病人放松,缓解焦虑[4]。放松护理中病人可能无法坚持10次~30次的放松训练,其中可能疗效有反复。但充分让病人认识到心理放松护理是建立在行为条件反射基础上,是一种放松学习的结果,掌握主动建立条件反射原理,使病人焦虑失眠现象得以缓解。 应观察病人的反应,如出现咳嗽、躯体扭动、呼吸不均匀往往提示放松不成功。需要减慢心理放松护理的进程。在每次放松训练结束后与病人进行讨论,了解放松训练中的感受,解除阻抗情绪,让病人认识到放松训练是一种学习过程,学习是需要一定的时间,消除病人的恐惧,鼓励病人及适当的保证对护理中出现的焦虑情绪有一定的缓解。及时对病人取得的进步给予肯定,帮助病人了解疾病知识,以免病人担心疾病会演变成精神病。

艾滋病患者心理分析及护理对策

艾滋病患者心理分析及护理对策 发表时间:2011-11-10T16:38:40.37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26期供稿作者:夏丽敏[导读] 虽然艾滋病是不治之症,但是通过临床干预存活时间大大延长,自己要安排好自己的生活和工作。 夏丽敏(沈阳市第六人民医院十一病房辽宁沈阳110006)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1)26-0302-02 【摘要】论文摘要:艾滋病在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与预后等方面具有某种特殊性,艾滋病的防治日益受到重视。因此,艾滋病患者的护理不仅要从观察病情,认真治疗护理做起,而且要针对艾滋病患者的心理特点,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实施护理计划,执行护理目标,特别是具有悲观厌世,恐惧心理的患者给予心理护理,心理护理在治疗艾滋病工作中是一项重要环节。【关键词】艾滋病心理护理 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引起的以T淋巴细胞损害为主的传染性疾病。艾滋病病毒进入人体后,主要侵犯人体的免疫系统,破坏人体的免疫功能,数年后,部分感染者免疫功能极度下降而发病。艾滋病是可怕的,因为它不可治愈,100%的死亡率,令人绝望。几乎在一瞬间,他们会失去正常的生活、丢掉工作、被迫远离朋友、亲人和家庭,这就是冷漠和歧视的结果。我科2010年共收治46例艾滋病患者。对就诊的艾滋病患者在进行了长期的心理护理,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总结出艾滋病患者存在以下护理问题: 1 护理问题 1.1自卑和自罪的心理 由于艾滋病属性传播疾病,使艾滋病患者不能正确认识疾病,患病后羞于启齿,他们既要承受肉体的折磨,又要饱受精神上的摧残。他们走到哪都会遭受别人异样的眼光,或是身体被隔离,或是被社会遗弃。亲人的遗弃,朋友的逃离,无疑是给他们脆弱的心灵雪上加霜,常常出现不冷静、冲动的行为,有的病人患病后恨苍天不公,恨命运不济,放纵自己或产生逆反心理,为报复社会故意伤害他人或将疾病传染给他人,以求的心理平衡。 1.2忧郁、恐惧 当患者被确诊为艾滋病时,患者自尊心遭受极大的挫折,加上患者本身对艾滋病的认识不足,认为艾滋病就是绝症,面临着死亡使得患者无时无刻表现出惊慌,对生活失去了希望,病人得不到周围人的理解,外界常常对他们冷嘲热讽,使得他们不能与普通人正常交往,所以常出现忧郁、恐惧的心理。 1.3敏感多疑 有的病人患病后总担心被人会用异样的眼光来看自己,因此敏感而多疑,看见别人低语就认为谈论自己,而且担心自己的隐私及疾病会被医生或护士泄露出去或成为别人谈论的话题,因此产生不信任感。 1.4害怕孤独 艾滋病患者常害怕死亡,害怕与其人分离,既怕给亲人和社会增加负担,又怕遭亲人嫌弃、冷落、鄙视,因此常常有一种孤独感,可盼亲人照顾左右,渴望亲人关爱以表明自己并未被遗弃。 2 护理对策 在临床工作,对艾滋病患者多一些关爱,做好心理护理,是预防艾滋病进一步传播的有效措施。 (1)给予艾滋病患者更多的关爱,给予他们与病魔斗争的勇气和力量,在现实生活中,艾滋病感染者最怕的就是周围的人不和他打交道,不和他接触。最怕失去他的工作,失去和正常人一样的生活。应从心理上给予支持、同情和帮助,鼓励其恢复正常人的生活,设法摆脱与世隔绝的忧虑和痛苦处境,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 (2)倡导社会上的人多多关心艾滋病患者,艾滋病虽然很可怕,但HIV病毒的传播力并不是很强,它不会通过我们日常的活动来传播,握手,拥抱,共同进餐,共用床单、衣被,共用游泳池,公共交通工具,钞票、钱币,办公用品、劳动工具,咳嗽、打喷嚏以及蚊子叮咬都不会感染艾滋病,甚至照料HIV感染者或艾滋病患者都没有关系。停止高危性行为,已婚者使用安全套,但最安全可靠的方法是停止性生活。请不要在我们与艾滋病人之间设一道无形的障碍,或许我们一个小小的动作都可能改变病人的心态。 (3)给予患者心理疏导,重在针对他们的“病耻感”上,艾滋病患者有了我们的关爱,可以帮助患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保持良好的心态,从精神上去给他们鼓励与关怀。 (4)尊重病人隐私,规范道德行为,医护人员有为病人保密的责任,并应有高度的道德观。取得病人信任,使病人接受和正视本病所带来的压力与后果,减轻负担,面对现实,能够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 (5)不要以道德观来衡量患者,而是以正常的医学观看待患者,做到同普通疾病相同对待,不恐惧、不歧视,主动、亲切的与患者交谈,了解患者的心理问题,帮助患者正确对待所患疾病,自己舒缓心理压力。通过心理护理,减轻艾滋病患者的心理负担,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念,让患者认识生存的重要性,用极积的心态接受治疗。 (6)克服心理障碍,告知己患病的原因,通过各种方式学习艾滋病知识。虽然艾滋病是不治之症,但是通过临床干预存活时间大大延长,自己要安排好自己的生活和工作。 3 讨论 通过解释性交谈使病人了解更多的艾滋病知识;通过鼓励性交谈鼓励病人以积极向上的态度面对疾病、面对社会,主动配合治疗,保持心理上的平衡、情绪上的稳定,接受他人的帮助,接受医护人员的精心护理,作为一个临床护士,更要密切的关注与了解病人的各种心理变化,以便及时的做好心理护理,让患者感到来自我们的关爱,与患者一起与病魔斗争,使病人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以缓解病情,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这对社会的和谐与预防艾滋病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艾滋病感染者及患者的心理护理

艾滋病感染者及患者的心理护理 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引起的人类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目前尚未研究疫苗可以预防艾滋病。虽然近年来一直对艾滋病相关知识进行宣传,但大多数人对其持有不正确的态度观念,从而导致艾滋病的特殊性。由于艾滋病患者长年服用抗病毒治疗药物及村民的不理解,从而使艾滋病感染者产生了心理疾患。为了减少因心理负担而造成的不利于机体的影响,消除对艾滋病的恐惧心理,对患者做好心理护理、抗病毒药物治疗督导随访和饮食指导等措施,是做好艾滋病患者護理工作的前提。因此,对艾滋病患者进行正确的心理分析和采用有效的心理护理对临床护理工作成为我们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标签:艾滋病;心理分析;心理疏导 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引起的以T淋巴细胞损害为主的传染性疾病。艾滋病病毒进入人体后,主要侵犯人体的免疫系统,破坏人体的免疫功能,数年后,可使部分感染者免疫功能极度下降而发病[1]。通过性、血液和母婴三种接触方式传播,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一种新的致死性传染病。 由于艾滋病被人们认定是一种性病,是一种不光彩的病,被大多数人所歧视、瞧不起。艾滋病感染者及患者通常存在恐惧、悲观、厌世、不知所措、玩世不恭、愤恨、报复等。在临床的护理工作中每天看见艾滋病感染者这种状态[2]。可见心理护理在艾滋病护理中尤为重要。 1临床资料 本组72例中男35例,女37例,平均44.6.岁。其中因无偿献血传播70例,性传播1例,母婴传播1例。 2分析研究 2.1艾滋病感染者及患者的心理反应在女性艾滋病感染者中多半有否认、恐惧、孤独、寂寞、沮丧、抑郁、行为退缩、自我封闭、自杀。在男性艾滋病感染者中多存在着怀疑、报复等倾向。 2.2研究表明,长期地情感压抑及抑郁可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同时艾滋病感染者存在着的心理疾患对社会以及家庭都存在着危险因素[3]。如果不及时沟通和化解内心的压力,进行心理疏导和调适,在临床的治疗工作中,也不能很好的和临床医生进行配合,所以提高对艾滋病感染者及患者的心理护理能力就更势在必行。 3心理分析和心理疏导 ①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增强患者的信任感是提供心理支持的必要条件。

6例艾滋病患者的观察与护理6页

6例艾滋病患者的观察与护理 艾滋病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cquirecl Imn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它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即艾滋病病毒引起的,病毒破坏人体免疫功能使人体发生一系列机会性感染或肿瘤,最终导致死亡。HIV主要导致CD+4细胞的死亡和功能的丧失。 自2011年9月~2014年3月,我院共收治6例HIV感染者,其中5例发展为AIDS,现将有关临床表现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对策介绍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6例HIV感染者(4例男性,2例女性),其中5例发展为AIDS,均由相关试验室确诊,患者血清HIV均为阳性。本组年龄3月(母婴传播)~44岁。经静脉注射吸毒传播3例,性传播2例,1例母婴传播(未经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治疗的HIV-1感染的孕妇,15%~35%婴儿被证明有HIV-1感染)。5例AIDS中,3例已死亡,2例因经济问题家属放弃治疗。 1.2临床表现 AIDS患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主要表现在:体重减轻10%以上;持续不规则发烧;咳嗽、咳痰,呼吸困难,难治性肺部感染或活动性结核;恶心、呕吐,腹泻;口腔溃疡,鹅口疮;皮肤瘙痒、皮疹、溃疡。心理上出现焦虑、恐惧、内疚、报复、孤独、抑郁等,其中焦虑恐惧患者较多,占100%。 1.2.1 肺部以肺孢子菌肺炎最为常见,是本病感染死亡的主要原因,表现为间质性肺炎。

1.2.2 消化系统念珠菌、疱疹和巨细胞病毒引起口腔和食管炎症或溃疡最常见。 1.2.3中枢神经系统表现为头晕、头痛、癫痫、进行性痴呆、脑神经炎等。 1.2.4 皮肤黏膜可有白色念珠菌或疱疹病毒所致口腔感染等。 2并发症及护理对策 2.1皮肤粘膜的损害及护理对策 2.1.1有文献报道,约90%患者同时出现多种表现,大部分患者以皮肤损害为首发症状。5例艾滋病患者中,疱疹病毒感染1例,口腔软腭、舌、悬雍垂等粘膜表面白色伪膜2例,其分泌物念珠菌培养呈阳性1例,日光性皮炎1例。 2.1.2护理对策①疱疹病毒感染的患者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疱疹局部用阿昔洛韦软膏,真菌感染用1%克霉唑霜外用,痒疹局部用炉甘石洗液。 ②口腔感染者,生理盐水清洗口腔;疼痛严重时,局部用止痛剂。③一次性床上用品用后焚烧。布类含氯制剂浸泡,再行清洗消毒。 2.2间质性肺炎及护理对策 2.2.1临床表现发热、干咳、呼吸急促、鼻翼煽动、紫绀和进行性呼吸困难。血气分析:动脉血氧分压降低,考虑合并肺孢子虫性肺炎。本组3例AIDS均合并此肺部感染后多器官衰竭死亡。 2.2.2护理对策①病室通风换气;呼吸困难时半坐位或坐位;观察胸痛、呼吸困难和紫绀变化,注意呼吸节律和类型;持续吸氧;严重者,给予机械呼吸。②监测生命体征,如应激状态、意识改变、体温下降、四肢

艾滋病患者的心理护理(一)

艾滋病患者的心理护理(一) 【摘要】艾滋病是一种理论上的绝症,一个让人绝望的名词。作为护理者,从心里希望看到病人的复苏,即使理论上失去了希望,但是我们能在这理论上最后的日子里,给患者更好的心理护理,至少能让他们不带着孤独和绝望离开,或许还有生命的奇迹和闪光。 【关键词】艾滋病;心理护理 艾滋病,被称为人类的一场浩劫,人们几乎是“谈艾色变”,而作为一个艾滋病患者,身体上的痛苦、心理上的绝望和外界的巨大压力更将伴随他们一生。艾滋病是可怕的,因为它不可治愈,100%的死亡率,令人绝望。但更可怕地是感染者无法向周围的人坦白病情,包括亲人和朋友。否则,几乎在一瞬间,他们即会失去正常的生活、丢掉工作、被迫远离朋友、亲人和家庭,这就是冷漠和歧视的结果。因为我们的冷漠和歧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不得不躲在角落里孤独呻吟;因为我们的冷漠和歧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迫不得已隐瞒病情和真实的身份,从而可能威胁更多正常的人;因为我们的冷漠和歧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自暴自弃,甚至报复社会。为了更好地预防艾滋病维护社会安定,身为一个医务工作者要更加关怀艾滋病患者,理解他们,为他们分忧。现将2007年1月—2008年2月期间到我院就诊的艾滋病患者在进行了长期的心理护理之后,对他们做一个问卷调查,发现心理护理对患者有明显的辅助治疗作用,身为一名临床护士,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有针对性地给予心理护理,对促进患者平衡与健康有良好的作用。 1心理分析 1.1恐惧心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都是疾病的受害者,他们无一例外地面临着死亡,因为对死亡的恐惧,使得患者无时无刻表现出惊慌,对生活失去了希望。 1.2忧郁心理病人得不到周围人的理解,外界常常对他们冷嘲热讽,使得他们不能与普通人正常交往,工作单位也嫌弃艾滋病病人,病人心理异常苦闷。 1.3犯罪心理艾滋病患者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既要承受肉体的折磨,又要饱受精神上的摧残。他们走到哪都会遭受别人异样的眼光,或是身体被隔离,或是被社会遗弃。亲人的遗弃,朋友的逃离,无疑是给他们脆弱的心灵雪上加霜。病人在受到外界歧视之后对生活产生了绝望,也因此对社会对周围的人产生了报复心理,他们想可能的通过种种办法去让别人也感染艾滋病,这是一种极为恐怖极不负责的做法,我们应给予高度重视。

艾滋病病人的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对50例艾滋病病人自我效能的影响 感染内科季利娟 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艾滋病病人自我效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艾滋病病人50例为研究对象,设为干预组;同期选取同症患者50例作为参照对象,设为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对比观察两组病人自我效能。结果:干预后,观察组自我效能评分为( 30.88±6.54) 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26.45±6.49)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在艾滋病治疗护理过程中,配以心理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患者自我效能,对于临床治疗和康复具有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心理护理;艾滋病;自我效能;影响 艾滋病是由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而破坏和感染了免疫系统的一种综合症状[1]。艾滋病是一种致死性、进行性、慢性疾病,当前艾滋病是一种无法治愈的疾病。由于病人心理负担较重,信心不足,自我效能较低。自我效能是指个体对自己实施某一特定行为的能力大小的主观判断,便是个体对自己自信某一特定行为并并实现预期效果的能力。怎样能够提高艾滋病病人的信心,增强其自我效能,我院主张在艾滋病病人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取得了显著的护理效果,现将详细情况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所有病例均来自我院2010年2月~2014年12月治疗的艾滋病病人。所有病人均满足卫生部制定的艾滋病诊断标准。纳入标准:满足诊断标准;一周内未接受其他任何药物或者物理等治疗;签订知情同意书。根据上述标准共入选100例艾滋病病人,按照随机数字排列法将均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男24例,女26例,年龄21—54岁,平均年龄(38.3±1.2)岁,性传播28例,静脉吸毒14例,传播途径不详8例。研究组男26例,女24例,22—55岁,平均年龄(37.1±2.4)岁,性传播27例,静脉吸毒12例,传播途径不详11例。两组逐项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即是帮助医生进行有关操作,将注意事项告知患者,指导其遵照医嘱用药,并细致观察患者各种症状和体征变化。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具体方法和内容如下: ①护理人员积极同病人交流沟通,在交流过程中尽量避免和保护病人的个人隐私,尽量满足病人的各种需求,构建相互信任、相互信赖的护患关系。②需要常常对病人进行鼓励和

抑郁症的心理护理及应对措施

临 床 护 理 CH INESE COMMUN I TY DOCT ORS 192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2008年第14期(第10卷总第191期) 抑郁症的心理护理及应对措施 姜容德 130052吉林省长春市心理医院 抑郁症是精神科常见的疾病,在当今社会,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患病人数有上升的趋势。临床主要表现有情绪低落、兴趣丧失、无愉快感、精力减退、联想困难、工作效率下降,还有焦虑不安、激越紧张、自责或内疚感等,严重时反复出现想死的念头或自杀、自伤行为,以及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笔者针对抑郁症的常见临床症状具体心理护理和应对措施如下。 临床症状 情绪低落,兴趣减少,无愉快感:抑郁症患者总是感觉高兴不起来,情绪低,悲伤,感到绝望、无助、无望,对前途感到失望,认为自己无出路,对自己的现状缺乏改变的信心和决心,常见的叙述是感到自己的现状、疾病无法好转,对治疗失去信心等。对各种以前喜爱的活动缺乏兴趣,如:文娱、体育活动、业余爱好等。病人无法从生活中体验到乐趣。 精力减退,思维迟缓,工作效率下降:抑郁症患者总是感觉疲惫不堪,打不起精神,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常常拿东忘西,思维缓慢,在行为上表现运动迟缓,工作效率下降。 焦虑不安,紧张激越:焦虑与抑郁常常伴发,而且经常成为抑郁症的主要症状之一。主观的焦虑症状可以伴发一些躯体症状,如胸闷、心律加快、尿频、 出汗等,躯体症状可以掩盖主观的焦虑体验而成为临床主诉。在行为上则表现为烦躁不安,有时不能控制自己的动作,但又不知道自己因何烦躁。 自责、自罪、自杀:病人对自己既往的轻微过失和错误痛加责备,认为自己的一些作为让别人感到失望。认为自己患病给家庭、社会带来巨大的负担。严重时病人会对自己过失无限制的“上纲上线”,达到妄想的程度。常常感到活着没意思,生不如死,并反复寻求自杀。 心理护理及应对措施 对于抑郁症患者医务人员首先应主动热情,以诚挚温和的态度与患者及家属接触,认真听取患者的内心体验和各种疑虑,给予解答和心理上的疏导,令其产生信任感,从而共同建立一种指导-合作型或参与型的护患关系,使患者愿意接受医务人员的帮助,并对医务人员的言语深信不疑。 要给予支持性心理治疗,要站在病人的立场上去体验病人所经历、遭受的挫折痛苦,从而理解病人的表现,并将自己的理解反馈给病人,对病人的不幸遭遇应表示同情,对其所处的逆境要给予关怀。这样病人因得到医务人员的理解、同情、关怀,其痛苦的心情会减轻些,并会产生遇知音之感而欣慰。对病人的疾病恐惧要给予真诚的有说服力的安慰,对其不幸的挫折遭遇须给予劝解引导。要鼓励病人与疾病作顽强斗争的精神,调动病人与疾病作斗争的主观能动性,和医生共同取得病人的合作和提高疗效。要以疾病的科学知识理论为根据,有针对性地去解释病人的症状,病态心理,以消除病人对疾病不必要的疑虑,解除其精神上的沉重疾病包袱和束缚,使其看到希望、看到光明的前景,增强治好病的信心和勇气。启发病人去思考他应该如何去做才能战胜疾病。并设法让病人把积压在心中的思想负担和忧伤、苦闷、压抑等不良情感体验发泄出来,以减轻其精神上的负担促使其心理得到平衡。对于病人的隐私应给予病人以保密的保证。 对重症抑郁患者要安置在重症监护病房,靠近护理站,加强巡视,必要时设专人护理,要严密观察病人的言语、动作和行为表现,以及非言语的情感表现,早期发现病情动态先兆,如病人的消极谈论,衣袋里的遗书墨迹,要做到心中有数。抑郁状态有昼重夜轻的规律,尤其注意在早晨,或工作忙碌的时刻。洞察病人的情绪反常变化,是十分重要的启示,如某抑郁病人一反常态,情绪突然开朗,积极主动与他人交往,在病室里表现活跃。这种突变可预示病人的企图,用以蒙骗他人的伎俩,实现自杀的目的。对此决不能掉以轻心,要及时报告。这种情况尤其可能发生在病情的缓解期,此时病人的运动性抑制减轻,病人有能力去实现自杀计划。另外一定注意病人的服药情况,防止留药后一次吞服发生意外。在缓解期要动摇病人的自杀企图,淡化自杀意念,从而引导正确的人生社会行为,化消极为积极。并一定要争取与家属合作,使他们了解疾病的特征及家庭护理知识,医务人员要和家属、病人建立同盟,这样可以避免疾病的复发而达到治愈的目的。参考文献 1 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中国抑郁障碍 防治指南.2003:1~94. 2 龚绍林,编著.抑郁症.北京:人民卫生出版 社. 对不合理收费应像农业税那样取消 笔者的母亲曾经是“赤脚医生”,所以,本人对“赤脚医生”有比较深入的了解。我至今记得,母亲那时根本没有属于她自己或者是我们的时间,因为病人随时都在等待她的救治———就算她自己病了,她也要支撑起病体完成“救死扶伤”的责任。 “赤脚医生”正是今天乡村医生的“前身”。 乡村医生继承了“赤脚医生”的优良传统,在新形势下,续写了为一方水土奉献青春、奉献爱心的感人事迹。 然而,如今乡村医生的执业环境之差超乎我们的想象。请看这份针对乡村医生的 “收费单”:执业许可证1600元/3年,验证费400元/年,管理费150~350元/月,药品统一管理费1500~4000元,消毒监测费400元/年,乡村医生培训费300元/年,药监部门收取500元/年。简直把乡村医生当成“唐僧肉”了!如此重负,谁堪承担? 呼吁应当像取消农业税一样取消那些对乡村医生的不合理收费,尽最大可能减轻他们的负担。并且,应当向乡村医生提供包括公共卫生服务费在内的服务经费,尤其是增加包括养老保险在内的福利待遇,使他们能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感受社会对他们奉献的回报。(詹晓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