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水利工程专业学什么附学习科目和课程.doc

农业水利工程专业学什么附学习科目和课程.doc
农业水利工程专业学什么附学习科目和课程.doc

农业水利工程专业学什么附学习科目和课

农业水利工程专业学什么附学习科目和课程

农业水利工程专业介绍农业水利工程专业是以水文学和水力学及工程力学为基础,研究利用灌溉排水工程措施调节农田水分状况和改变区域水情分布,消除水旱灾害,科学利用水资源,为发展农业生产和改善生态环境服务的综合性学科。

农业水利工程专业培养目标农业水利工程专业培养具备农业水利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能在农业水利、水电、水保等部门从事水利工程勘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和试验研究以及教学、科研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农业水利工程专业培养要求农业水利工程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水利、土木工程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受到水利工程设计方法、科学研究方法及施工与管理的基本训练,具有水利工程的勘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等基本能力。

农业水利工程专业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水利、土木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农业水土工程学科的相关知识;2.掌握农业水利、水电、水保工程勘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和试验研究的基本技能;3.具有从事农业水土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及乡镇供水工程的规划、设计能力;4.了解国内外水利工程学科、农业工程学科及相夫学科的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5.熟悉国家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水资源开发与保护、水土保持方面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的能力;7.有较强的调查研究与决策、组织与管理,口头与文字表达能力,具有独立获取知识、信息处理和创新的基本能力。、地质实习、认识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一般安排30~35周。

农业生态学复习资料

农学专业《农业生态学》末考备考复习参考资料各位同学:揣摩考点、识破亮点、巧抓重点、攻克难点,是末考备考复习过程中的四大秘诀,也是我们巩固知识、加深理解、强化记忆的得力技巧。希望广大同学能够勤奋备考,诚信应考,亮出真才实学,考出优异成绩。建议大家在复习的过程中结合课本及课堂笔记,并根据自身实际就本资料中出现的相关失误与漏洞请自行补充完整,由此带来的不便还望你见谅。在此祝大家新年快乐! ---军军 第一部分:生态农业与持续农业 一、生态农业及其产生的原因 1、生态农业:运用生态系统中生物共生和物质循环再生原理,采用系统工程的方法吸收现代科学成就,合理地组织农、林、牧、渔、加等产业,以实现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协同发展的农业生产系统。 2、产生的原因:现代农业有许多负效应,推动了生态农业的产生,主要表现在能源过度消耗、水资源需求量大,供需矛盾突出、成本增加、污染加剧、人口压力不断增大、其他问题如种植结构的单一化,水土流失等。 二、生态农业的基本原理 1、整体效应原理; 2、生态位原理; 3、食物链原理; 4、物质循环与再生原理; 5、生物的相生相克原理; 6、生物与环境的协同进化原理。 三、生态农业技术体系 1、多维集约用地技术(多熟种植、立体种养)。 2、物质的多层次利用技术A.动物粪便的多层次利用(作为腐生生物的食物源、肥料化、基质化、能源化);B.秸秆的多层次利用(直接还田为肥、堆肥还田、作为动物的饲料、基质化、能源化); 3、物质的良性循环技术(种养结合、立体种植、水土保持技术); 4、生物防除病虫草害技术(利用轮作、间混套作技术来控制病虫草害;通过收获和播种时间的调整来减少病虫草害;利用生物天敌来控制病虫草害); 5、生物能源及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技术(沼气的开发利用技术、地热能的开发利用技术)。 第二部分:农业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 一、农业资源分类 1、按可更新的能力可以分为可更新的自然资源和不可更新的自然资源。 2、按贮藏性可分为可贮藏性资源和流逝性资源。

生态学名词解释

1、环境: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以及直接、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由许多环境要素构成,这些环境要素称环境因子。 2、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及环境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3、生态因子(ecological factors) :环境中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着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生态因子是环境中对生物起作用的因子, 4、环境因子则是指生物体外部的全部要素。 5、生境:具体生物个体或群落生活地段上的生态环境 6、限制因子:限制生物生长和生存繁殖的任何因子,称为限制因子。 7、Liebig最小因子定律:植物的生长取决于处于最小量状况的食物的量。 8、Shelford耐性定律生态因子的量的过多或过少都会限制生物的生长、发育。 9、生态幅:每一个物种对环境因子适应范围的大小。 10、长日照植物:日照超过一定数值才开花的植物称长日照植物; 11、短日照植物:短日照短于一定数值才开花的植物称短日照植物,一般需要较长的黑暗才能开花。 12、三基点温度:温度是最重要的生态因子之一,参与生命活动的各种酶都有其最低、最适和最高温度,即三基点温度 13、总积温或有效积温: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必须从环境摄取一定的热量才能完成某一发育阶段的发育过程,而且各个发育阶段所需的总热量是一个常数,称总积温或有效积温 14、生物种: 形态相似的个体集合 15、种的性状:基因型和表型 16、基因型:种的遗传本质,即生物性状表现所必须具备的内在因素 17、表型:与环境结合后实际表现出的可见性状 18、种群population:在一定空间中,同种个体的组合 19、种群生态学:研究种群的数量、分布、生活史格局以及种群与其栖息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和其他生物种群的相互作用。研究种群动态、特征及其生态规律的科学。 20、绝对密度:指单位面积中的实有的个体数 21、相对密度:表示数量高低的相对指标 22、构件生物:指由一个合子发育成一套构件,由这些构件组成个体。 23、种群年龄结构:不同年龄组的个体在种群内的比例或配置情况 24、生活史:一个生物从出生到死亡所经历的全部过程。 25、生长:生物物质增加、细胞数量增加。 26、发育:伴随生长,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从简单到复杂、从幼体至成体的转变过程。 27、绝对生长速度:单位时间内个体的增长量。 28、相对生长速度:单位时间内单位重量的增长量。 29、繁殖:生物形成新个体的所有方式的总称 30、扩散:有机体扩展种群空间的一种行为。分为主动扩散与被动扩散。 31、繁殖成效:个体现时繁殖输出与未来繁殖输出的总和。 32、繁殖价值(RV):是指时间内特定年龄个体相对于新生个体的潜在繁殖贡献, 33、亲本投资:有机体在产生子代以及抚育和管护时所消耗的能量、时间和资源量。

农业生态学-复习资料-山西农业大学

它包括岩圈的上层、全部水圈和大气圈的下层。 (两点补充:①这一定律只有在相对稳定状态下才) 林德曼):生态系统营养级之间能量的转换,大致十分之一转移到下一营养级,以组成生物量;十分之 生态密 。 ,因此,生态密度常大于粗密度。 (生殖潜能)在没有任何环境因素(食物、领地和其他生物)限制的条件下,由种群内在 rm。 (或最大密度),常用K表示。 包括

某一时刻,单位面积或体积内积存的有机物质总量。 FO)或流入量(FI)占库存总量 初级生产和次级生产 根据受人类干扰和控制程度不同,生态系统可分为:原生自然生态系统、经过人类训化的生态系统、全人工设计控制的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在结构上包括两大组分:生物组分和环境组分。环境组分(能量环境、有机环境、无机环境)由辐射、气体、水体和土体组成。生物组分按功能分为生产者、大型消费者和小型消费者(分解者)3种类群。 植物生态型的划分:气候生态型、土壤生态型、生物生态型。 根据年龄锥体可将种群分为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 种群的分布有3种基本类型:随机的、均匀的、成丛的(聚集的)。 种群增长类型:指数型增长,逻辑斯蒂增长。 任何物种对其他物种的影响有三种形式:有利、有害、无利无害。 种群调节分为密度制约和非密度制约。 种群的基本特征包括种群的空间分布、种群数量和种群的遗传三个方面。 能流遵循的热力学基本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普里高津的耗散结构理论。 生态系统的能流和物流是通过食物链或食物网进行的。 农业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主要包括农田、草原、林地生产。 测定初级生产力的方法一般分为:直接测定、间接测定。常规的测定方法包括:直接收收获法、黑白瓶法、二氧化碳测定法、叶绿素测定法、同位素标记法、原料消耗测定法。 碳的储存库:大气圈、陆地生物圈、岩石圈、海洋。 固氮的途径通常有:生物固氮、高能固氮、工业固氮。 生物群落按物种分为植物群落、动物群落、微生物群落。 群落生态主要研究群落的结构、动态变化、内部关系及其分类分布规律等。 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物组成的物种结构(多物种配置)、空间结构(多层次配置)、时间结构(时序排列)、食物链结构(物质多级循环),以及这些生物组分与环境组分构成的格局。 农业生态系统的立体结构大体可以分为农田立体模式、水体立体模式、坡地立体模式、养殖业立体模式等。

农业生态学总结.

农业生态学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生态学及其发展 1、1866年,德国生物学家海克尔在其著作《有机体的普通形态学》中第一次正式提出生态 学的概念,并将生态学定义为: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其环境互相关系的科学。 2、1971年,奥德姆在其所著作的《生态学基础》中,认为生态学是研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 功能的科学。 3、1866年,德国学者海克尔提出生态学定义,标志着生态学的诞生。 4、1935年英国生态学家坦斯列首次提出生态系统的概念,把生物有机体与其环境看成是一 个整体,提出生态系统是在特定的区域互相作用的全部生物与无机环境的综合体。 5、1942年,美国生态学家林德曼提出食物链

6、20世纪30年代,贝塔朗菲提出系统论;40年代美国科学家香农创立信息论。 7、生态工程是20世纪60年代有奥德姆和马世俊分别提出的。 8、生态学按其性质一般分为理论生态学和应用生态学两大类。 第二节 1、1983年正式确定在农业院校开设农业生态学课,并在1986年有国家教委将农业生态学 列为农学专业的主要课程,同时在部分农业院校开始试办农业生态专业。 第三节 1、农业生态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农业生态学系统。 2、农业生态学的主要内容包括农业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功能及其调控的原理和技术途 径。 3、农业生态学的特点:理论实用性、学科交叉性、研究统一性、宏观层次性 第二章

第一节 1、系统:有互相依赖的若干组分结合在一起,能完成特定功能,并朝特定目标发展的有机 整体。 2、一个系统的组成,必须满足3个条件:第一,系统必须具备两个以上的构成要素:第二, 各要素之间必须具有某种联系;第三,各要素必须以整体的形式完成特定的功能。 3、系统的特征:系统结构的有序性、系统的层次、系统的整体性、系统功能的整合性 4、生态系统: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密切 联系、相互作用并具有一定结构及完成一定功能的综合体,或者说是由生物群落与非生 物环境互相依存所组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单位。 5、1935年,英国生态学家A.G.Tansley首次提出生态系统的概念。 6、生态系统分为生物组分和非生物组分

生态农业公司简介范文3篇(完整版)

生态农业公司简介范文3篇 生态农业公司简介范文3篇 生态农业简称ECO,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建立起来的,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高效农业。下面是生态农业公司简介范文,欢迎参阅。 生态农业公司简介范文1 湖南精为天粮油有限公司,成立于201X年3月,是一家集粮油面收购、储备、加工、销售于一体的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是国家粮食局与中国农业发展银行重点扶持企业。公司办事处设在柳叶湖旅游开发区常德大道东方美景花园,下辖鼎城桃源两个生产基地共5个大米油脂面条生产厂、常德长沙两个营销部、一个容量为 9.6万吨的仓储中心和三个粮食收储库;市区拥有10家放心粮油便民店。 生态农业公司简介范文2 飞云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属私营股份制企业,它坐落于风景秀丽、环境优美的郴州市工业大道,毗邻龙女温泉,距市区仅5公里,乘坐 3路、4路车可直达本公司。公司总占地面积约100余亩。在园区建设方面公司始终坚持以绿色、生态为理念,以健康、环保为目标,倾力为福城人民打造原生态休息度假环境。公司四周青山环绕,流水潺潺,远离城市的喧嚣,是你心灵停泊休憩的理想港湾。 生态农业公司简介范文3

粟丰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于201X年,是屯留县唯一一家创品牌打造有机食品的新型企业。公司立足于名、优、特农产品的开发与推广,以生产和加工姚家岭小米、上莲核桃、黑家口柴鸡蛋为主,纵深开发了家香系列精品杂粮和手工三和面,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公司在紧握传统销售渠道的同时,不断探索新的销售模式,与省内外几家农产品深加工企业达成多项合作,均为公司努力打造上党四宝 走出长治奠定了坚定的基础。 粟丰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秉承粒粒精品,颗颗诚心的企业宗旨,致力于提供各类健康、放心的有机食品,耕耘于朝阳的有机食品产业,为国人的健康努力! 公司紧紧围绕站在新起点,抢抓新机遇,争创新品牌,实现新跨越的工作思路;全力推进创造大市场,实施公司加农户,建设健康食谱的三大战略;着力打造新型现代农业和环保生态农业两个基地建设,纵深推进有机食品走进千家万户,食出健康的新理念。 通过三年时间的努力,力争将屯留的有机食品打造的更精细、更丰富、更具有代表性。 看过生态农业公司简介范文的人还 1.农业种植公司简介范文3篇 农业公司简介范文3篇 3.农业发展公司简介范文3篇 4.农业开发公司简介范文3篇 5.农产品公司简介范文3篇

农业生态学期末复习题全资料

1、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及其作用机理的科学。 2、生态系统:生物与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其环境之间密切联系、相互作用,通过物质交换、能量转化和信息传递,成为占据一定空间、具有一定结构、执行一定功能的动态平衡体(在一定空间的全部生物和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统一体)。 最小因子定律:德国化学家比希提出,“植物的生长取决于数量最不足的那一种营养物质” ,即最小因子定律。 种群调节:指种群数量的控制。是物种的一种适应性反应。种群的数量是由出生与死亡、迁入与迁出两方面决定的,所有影响出生率、死亡率和迁移的环境因子、生物因子都对种群的数量起调节作用。 4 、种群:在一定时间占据特定空间的同一物种个体的总和,是物种存在的基本形式(空间分布:随机的、均匀的、和成从的或聚集的。其增长型:在无环境限制下成指数式增长;在环境制约下成逻辑斯蒂增长。)。 5 、优势种:在群落中地位和作用比较突出,具有主要控制权或统治权的种类或类群,其中优势层中的优势种,称为建群种。 6、群落:同一时间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叫群落。群落的水平结构特点:常形成相当高密度集团的 片状或斑块状镶嵌。垂直结构的特点:成层性(乔木层、灌木层、草木层、地被层)。 7、边缘效应:由于生态环境的过渡性,不同斑块间能量、物质和

信息交换频繁,生物种类繁多,生产力较高(是指斑块边缘部分由于受相邻斑块或周围环境的影响而表现出与斑块中心部分不同的生态学特征。或两个或多个群落之间过渡区域称为边缘效应)。8、群落演替: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物种消失,另一些物种侵入,群落组成及其环境想一定方向产生有顺序的发展变化。 9、顶级群落: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群落通过复杂的发展演替,达到最后成熟阶段的群落与周围物理环境取得相对平衡的稳定群落。顶级群落:在群落演替过程中,演替发展到最后出现的稳定的成熟群落称为顶级群落。 10 、生态位:生物完成其正常生活周期所表现的对特定生态因子的综合适应位置。 11 、十分之一定律:生态系统中能量的不同利用者之间存在的这种必然的定量关系。在自然条件下,每年从任何一个营养级上能收获到的生产量,按能量计只不过是它前一个营养级生产量的十分之一左右。林德曼把生态系统中能量的不同利用者之间存在的这种必然的定量关系,叫做“十分之一定律”。 12、生态金字塔:由于能量每经过一个营养级时被净同化的部分都要大大少于前一营养级,当营养级由低到高,其个体数目、生物量、所含能量一般呈现出下大上小类似埃及金字塔的塔形分布,称为生态金字。其类型有数量金字塔、能量金字塔、生物量金字塔. 13、生物放大作用:生物体从周围环境中吸收某些元素或不易分解

(完整版)四川农业大学考研真题之农业知识综合一

四川农业大学 2011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考试试题 科目名称: 339农业知识综合一(总分:150分)适用专业: 095100农业推广硕士(植物类)考生注意:所有答案必需写在答题纸上,否则无效!本试题随同答题纸交回! 植物生理部分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把所选的字母填在括号内。每题 1分,共10分) ()1. 植物细胞中所含有的单糖主要是: A.六碳糖 B.五碳糖 C.四碳糖 D.七碳糖 ()2. 成熟细胞的水势组成可等于: A.渗透势 B.压力势 C.衬质势 D.渗透势+压力势 ()3. 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共有 A.16种 B.9种 C.11种 D.7种 ()4. 准确地说,植物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是 A.根尖 B.伸长区 C.根毛区 D.分生区 ()5. 植物感受光周期最敏感的部位是 A.叶 B.根 C.茎尖 D.花蕾 ()6. 植物细胞呼吸作用的糖酵解过程进行的部位是 A.线粒体 B.叶绿体 C.细胞质 D.类囊体 ()7.光合作用中可以在夜间固定二氧化碳的植物是 A.碳三植物 B.碳四植物 C.景天科酸代谢植物 D.光呼吸植物 ()8.植物受到逆境胁迫时,下列哪种激素的含量会增加 A.生长素 B.赤霉素 C.细胞分裂素 D.脱落酸 ()9.能够诱导长日植物多开雌花的日照是 A.长日照 B.短日照 C.中日照 D.零界日照 ()10.长日植物从北方引种到南方,其开花期 A.延长甚至不能开花 B.提前 C.不变 D.与引种的纬度无关 二、判断题(正确的在括号内划“√”,错误的在括号内划“×”。每题1分,共10分) ()1. 当植物处于低温条件下,戊糖磷酸途径在呼吸作用中所占的比例会上升。

农业生态学课程论文

《农业生态学》课程论文 题目:对华北地区套作种植模式的认识二○一二年十二月二十五日

对华北地区套作种植模式的认识 [摘要]中国是世界大国,又是世界人口大国,而中国人均耕地占有量少,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0%。近年来,随着生态环境的日趋恶化,可利用耕地面积越来越少,为了在有限土地上提高土地产出率,保证我国人口刚性增长的需要成为了摆在农业科技工作者面前的重大战略任务。套作作为一种有效利用土地的生产技术在这种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套作,是指在前季作物生长后期的株、行或畦间播种或栽植后季作物的种植方式,结合目前国内套作种植模式的现状的分析,针对目前套作种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为了提高粮食产量,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农田水分利用率,需要合理利用套作发展的优势,避免套作中存在的问题,实现增产增收的目的。 [关键词]套作;产量;土地利用率;水分利用率

The Recognize of Relay Intercropping Mode in North China [Abstract] China is one of the biggest country in the world, so the population is, but per capita share of cultivated land in china is less 40 percent than that of in the world. Recent years, as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increasingly deterioration, can uses arable land increasingly less, to in limited land Shang improve land output, guarantee my population rigid growth of needs become has swing in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workers before of major strategy task. Intercropping as a production technique for efficient use of land in this context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Cropping refers to the former crop growth stage of plants, between rows or beds after seeding or planting of crops cultivation methods, analysis of the context of the current internal status of interplanting cultivation models, targeted at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planting cultivation problems,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In order to increase food production, the rational use of land resources, improving farmland water use efficiency, require reasonable advantage of intercropping development, avoid problems in the planting, achieve the purpose of increasing yield and income. [Keywords] interplanting; production; land-use rate; water use efficiency

农业生态学完整版

农业生态学完整版

《农业生态学》结课论文 黑龙江省密山市农业生态经济

2009年农学双学位 滕雅雯 【摘要】对黑龙江省密山市的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表明:密山市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农业自然资源相对丰富,农业生态经济系统主要以第一产业为主带动经济发展,农村人力资源相对短缺,农村经济欠发达,生态功能和经济功能处于不够协调的状态,仍有很多方面需要改善。 【关键词】密山市;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结构和功能

一、地理位置 黑龙江省位于中国的东北部,是中国位置最北、纬度最高的省份,土地总面积为45.4万平方公里,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4.9%,全省耕地面积11.78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耕面积的9%,居全国第1位,年日照时数为2621.4小时,年太阳总辐射量在25.498~28.006J/㎡,年均降雨量370~670mm之间,农业总产值915.4亿元,农林牧渔从业人员798.7万人。黑龙江是国家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为响应国家的政策,达到生产千亿斤粮食的目标,同时又要保证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和谐统一,因此黑龙江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可持续性则尤为重要。 密山市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隶属于鸡西市,西与鸡东县为邻,北与宝清县、七台河市相接,东与虎林市毗连,南与俄罗斯相望,边境线

长265公里,其中水界235公里,全市总面积7843平方公里。 密山地域辽阔,幅员7843平方公里,属三江平原第二区,北部为完达山脉,南部为长白山脉,中部为穆棱河冲积平原,地貌特征为“三山二水五分田”。乌苏里江一级支流--穆棱河贯穿全市。境内有全省最大的人工水库--青年水库和全国最大的国界湖--兴凯湖。秀山碧水的青年水库与博大神奇的兴凯湖一南一北相映成趣,各展神姿,是理想的旅游胜地。兴凯湖的大白鱼和美丽秀虾更是闻名遐迩。 二、生态环境与资源 密山生态环境良好。土地肥沃,水源丰沛,素有“鱼米之乡”之称。耕地面积达20.1万公顷(其中农管局系统9.4万公顷),湖、河、库、泡、泽星罗棋布,有3亿多立方米水资源可利用。盛产大豆、玉米、水稻、小麦等粮食作物和烤烟、甜菜、白瓜等经济作物,是国家产粮大县、商品粮基地县。森林总蓄积量439万立方米。山产品达300多种,其中山野菜年蕴藏量1500吨,食用真菌类300吨,植物药类约2500吨。 密山矿产资源富饶。煤炭、石墨、钾长石、

《农业生态学》复习资料

绪论 生态学——海克尔H.Haeckel :研究生物与其环境(包括非生物环境与生物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1866) 农业生态学——是运用生态学基本原理和系统分析方法,研究农业生物与农业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和机理,以获得最高生物产量和最佳经济效益,又能在一定程度上维持农业再生资源持续利用的一门生态与经济相结合的综合性学科。 系统:由相互依赖的若干组分结合在一起,完成特定功能,并朝特定目标发展的有机整体。 生态系统:生物与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其生存环境之间密切联系、相互作用;通过物质交换、能量转化和信息传递成为占据一定空间,具有一定结构,执行一定功能的动态平衡整体。 农业生态系统:指在人类的积极参与下,利用农业生物种群和非生物环境之间以及农业生物种群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合理的生态结构和高效的生态机能,进行能量转化和物质循环,并按人类的理想要求进行物质生产的综合体 系统的基本特征:1、系统结构的有序性2、系统的整体性3、系统功能的整合性 农业生态系统的组成:(1)生物组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2)环境组分包括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 农业生态系统的特点:1、受人类的控制2、农业生产系统的净生产力高 3、农业生态系统的组成要素简化,自我稳定性能较差 4、农业生态系统是开放性系统 5、农业生态系统同时受自然与社会经济双重规律的制约 6、农业生态系统有明显的区域性表一农业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区别 类别自然生态系统农业生态系统 生物构成生物农业生物、人类 环境组分自然环境人工调控 系统稳定性高低 开放性封闭开放 净生产力低高 服从规律自然规律自然和经济规律 第二章 §2.1 农业生态系统的生物与环境 生态因子:自然环境中一切影响生物生命活动的因子。包括太阳辐射、大气圈、水圈、土壤圈。 人工环境:包括人工影响的环境和人工建造的环境 最小因子定律:李比西:植物的生长取决于数量最不足的那一种营养物质。 谢尔福德耐性定律:在生物的生长和繁殖所需要的众多生态因子中,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在数量上的过多、过少或质量不足,都会成为限制因子,谢尔福德把最大量和最小量限制作用概念合并为耐性定律。 对耐性定律的补充: 1、同一种生物对各种生态因子的耐性范围不同。 2、不同种生物对同一生态因子的耐性范围不同。 3、同一生物在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对生态因子的耐性范围不同。 4、由于生态因子的相互作用,当某个生态因子不是处在适宜状态时,则生物对其他一些生态因子的耐性范围将会缩小。 5、同一生物种内的不同品种,长期生活在不同的生态环境条件下,对多个生态因子会形成有差异的耐性范围,即产生生态型的分化。 趋同适应:指亲缘关系相当疏远的生物,由于长期生活在相同的环境之中,通过变异、选择和适应,在器官形态等方面出现很相似的现象,其结果使不同种的生物在形成、生理和发育上表现很强的一致性或相似性。 趋异适应:指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群,由于分布地区的差异,长期接受不同环境条件的综合影响,不同个体群之间在形态、生理等方面产生的相应的生态变异。 生态型:指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群,长期生存在不同的生态环境和人工培育条件下,发生趋异适应,并经自然和人工选择而分化形成的生态、形态和生理特性不同的基因型类群。 生态型的形式:气候生态型、土壤生态型、生物生态型 生活型:指不同种生物由于长期生存在相同的自然生态和人为培育环境条件下,发生趋同适应,并经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后形成,具有类似形态、生理和生态特性的物种类群。 生境:指某一生物种群或生物群落,由于生态环境的约束,只能在某一特定区域中生存,则把该区域称为该生物种群或生物群落的生境。生态位:是生物种在完成其正常生活周期时所表现出的对环境综合适应的特性。即一个物种在生物群落和生态系统中的功能与地位。 §2.2 种群 种群:指在某一特定时间中占据某一特定空间的一群同种的有机体的总称 种群的空间分布特征: 1、空间分布形式:随机型均匀型成丛型(聚集型)

(精华版)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农业生态学》网络课形考网考作业及答案-精品文档

(精华版)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农业生态学》网络课形考网考作业及答案-精品文档【小雅为你整理的精品文档,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欢迎你的阅读下载。】内容如下-(精华版)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农业生态学》网络课形考网考作业及答案 作业及答案 100%通过 考试说明:2020年秋期电大把该网络课纳入到“国开平台”进行考核,该课程共有4个形考任务,针对该门课程,本人汇总了该科所有的题,形成一个完整的标准题库,并且以后会不断更新,对考生的复习、作业和考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会给您节省大量的时间。做考题时,利用本文档中的查找工具,把考题中的关键字输到查找工具的查找内容框内,就可迅速查找到该题答案。本文库还有其他网核及教学考一体化答案,敬请查看。 课程总成绩 = 形成性考核×50% + 终结性考试×50% 形考任务1 题目1 根据人类对生态系统的干预程度不同,生态系统可分为自然生态

系统、半人工生态系统和人工生态系统。 选择一项: 对 题目2 以农田为中心的农业生态系统中养殖业一般比较发达。 选择一项: 错 题目3 属于陆地生态系统的是( )。 选择一项: d. 森林生态系统 题目4 农—果模式主要是以多年生的果树和农作物如粮食、棉花、瓜果、蔬菜等间作。 选择一项: 对 题目5 群落在演替的进程中最后到达的稳定群落,称为顶级或顶级群落。 选择一项:

题目6 农业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生物主要是土壤微生物(细菌、真菌、放线菌)。 选择一项: 错 题目7 属于生态系统中生物组分的是( )。 选择一项: c. 玉米 题目8 农业生态系统是( )。 选择一项: b. 开放性系统,净生产力高 题目9 高投入、高产出、高能耗的农业为( )。 选择一项:

最新园艺学概论课程练习题(完整版)

绪论 一、填空 1. 园艺植物一般是指果树植物、蔬菜植物和观赏植物; 2. 园艺植物从生长周期来分有一年生、二年生和多年生植物。 3. 我国园艺生产发展历史很悠久,素有‘园林之母’之称。 4.新疆素有‘瓜果之乡’的美称。是我国葡萄和瓜的栽培最早的地方。 5. 园艺学主要分为果树学、蔬菜学、观赏园艺和园林工程等学科。 二、问答题 1.什么是园艺学? 园艺学-------是指研究园艺植物的种质资源及其品种选育、生长发育、栽培环境的管理、采后产品的贮藏利用、流通和经营的技术学科。 2. 园艺生产的作用和意义有那些? 作用:(1)人类必需营养物质的来源 (2)园艺产品的营养医疗保健功能 (3)花卉及园艺植物的美化环境的功能 (4)园艺活动可陶冶情操、有益于身心健康。 意义:园艺是农业种植业中的主要经济增长点, 园艺产品是重要的出口农产品 园艺产品是重要的工业原料。 第一章园艺植物的分类 一、填空 1.蔷薇科的果树有苹果、新疆野生苹果海棠果、白梨、桃、等 2.枣属于鼠李科。无花果属于桑科。草莓属于蔷薇科。 3.仁果类果树有:苹果、梨、海棠果、山楂、榲桲等 4. 核果类果树有:桃、杏、李、梅、樱桃等 5. 坚果类果树有:核桃、栗、榛、阿月浑子、扁桃、银杏等 6. 浆果类果树有:葡萄、草莓、无花果、石榴等 7. 果树按照叶的生长期可分为落叶果树和常绿果树。 8. 果树按照生态学分类可分为温带果树、亚热带果树、热带果树和寒带果树 9. 果树按照生长习性分类可分为乔木果树、灌木果树、藤本果树和多年生草本果树 10.十字花科蔬菜有白菜、甘蓝、萝卜、芥菜、油菜、辣根等 11.茄科有番茄、辣椒、马铃薯、茄子。 12. 葫芦科有西葫芦、黄瓜、丝瓜、南瓜、佛手瓜、葫芦、金瓜等 13. 伞形科有芹菜、胡萝卜、芫荽、等 14. .百合科有大葱、洋葱、韭菜、大蒜、百合、金针菜等 15. 蔬菜按食用部分的分类根、茎、叶、花、果。

农业生态学国家精品课程教学大纲

《农业生态学》教学大纲 Agroecology (Bilingual Teaching) 课程代码:BBXXXX学时:45学时学分:2.5 理论学时:40学时讨论学时:5 适用专业:农学等相关专业课程性质:必修 一、说明(500字左右) 1、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 农业生态学是运用生态学的原理及系统论的方法,研究农业生物与其自然社会环境的相互关系的应用性科学。学习农业生态学的目的是了解并运用农业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分析农业生态系统的资源生态问题与系统优化途径;探讨协调农业生态系统组分结构及其功能,促进农业生产的持续高效发展,是农业生态学的根本任务。农业生态学不仅要进行基础性的理论研究,更要为发展农业生产提出切实可行的技术途径,要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2、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了解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特点、功能特点,明确自然环境、人工环境和生物组分对整个系统的作用特点及其相互关系;了解农业生物与环境之间以及农业生物内部在能量和物质转化方面的特点,掌握建立高效农业生态系统的理论和技术;掌握如何根据当地农业资源特点,建立合理生物结构的理论和技术及调控机理和技术要点。 3、课程教学改革 与原教学大纲相比,侧重点有所调整。从讲课内容上,删掉了生态学的产生与分支等有关内容,略讲能量流动中的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等内容,避免与以前学过的知识重复。新增生态农业、农业资源利用等内容,尤其是生态农业,增强学生对农业生态学应用的认识,通过剖析实例来激发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在授课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现代化教学手

段与技术,加大课程的信息容量,使学生更清楚、更准确地理解农业生态学的有关术语概念、理论与技术。为了培养学生应用分析能力,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结合农业生态学的基本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情况,教师提前布置讨论题目,并根据授课班级人数进行分组,学生充分准备材料并就题目进行课堂讨论和辩论(大约要2-3次课,即5学时左右),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提高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能力。 二、教学大纲内容 第一章绪论(2学时) Chapter 1: Introduction (2h) 第一节生态学及其发展Ecology and development 生态学的概念、生态学的主要发展阶段、生态学分支学科 第二节农业生态学及其发展Agroecology and development 农业生态学的产生、农业生态学的发展、农业生态学的趋势展望 第三节农业生态学的内容与任务Content and assignment of agroecology 农业生态学的内容、农业生态学的特点、农业生态学的任务 (1) Ecology and ecologist (2) Concept of agroecology (3) The meaning and principles of agroecology (4) Goals and contributions of agroecology 重点、难点: 理解有关概念与术语;掌握生态学与农业生态学的含义和研究内容;农业生态学的特点等。 建议教学方法: 在教学方法上,准确地讲解有关概念,通过多媒体的方法使同学对抽象的概念与内容有一定感性认识,加深印象,以此来提高教学效果。 思考题: 1.什么是生态学和农业生态学? 2.为什么说农业生态与自然生态不完全一致? 3.农业生态学的主要任务及其发展趋势是什么?

农业生态学

农业生态学考试大纲(50分) 第一章绪论(分值0-10%) 1、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生态学、农业生态学产生与发展的必然性与必要性及其重要意义。明确农业生态学在解决农业综合发展所面临问题中的地位与作用。 2、考核知识点 (1)识记:生态学、农业生态学的概念。 (2)领会:农业生态学发展的背景。 第二章农业生态系统(分值0-10%) 1、学习目的与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系统的定义和基本性质;生态系统的概念、基本组分、基本结构、基本功能;了解生态系统与农业生态系统的区别和联系。 2、考核知识点 (1)识记:农业生态系统的概念。 (2)领会:农业生态系统的组成与特点 第三章种群(分值0-10%) 1、学习目的与要求 要求了解生物种群的基本概念,种群的分布与动态变化,种群数量变动规律及其调节,并能将这些原理运用到农业生态系统的管理中去。 2、考核知识点 (1)识记:种群与群落的概念;种间关系 (2)领会:种群的增长:指数式增长和“S”型增长。 (3)综合应用:根据生物种间的相生相克关系,设计立体种植或立体种养的生物组成及其配置模式。 第四章群落(分值10-20%) 1、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群落的基本概念,掌握农业生态系统的各种结构特征,包括层次结构、时空结构与营养结构,并能将这些原理运用到农业生态系统的管理中去。 2、考核知识点 (1)识记:群落结构、生态优势种、食物链、顶极群落的概念; (2)领会:成层性与镶嵌性、群落的交错带与边缘效应及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生物多样性与稳定性的关系;种群的生态对策(K-对策与R-对策)等。 (3)应用:利用群落的结构原理建立合理的农业生态系统生物结构。 第五章农业生态系统的生物与环境关系(分值6-10%) 1、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了解环境和生态因子的概念与类型,掌握生态因子对生物的作用规律和生物对环境的生态适应以及生物的生态效应。 2、考核知识点 (1)识记:生态因子;最小因子定律与耐性定律;生活型与生态型的概念与类型。 (2)领会:光、温度、水分、土壤和生物的生态作用;生态因子间相互作用的特点。 (3)综合应用:从作物的生态适应性出发,对一个特定地区的作物组成及布局的合理性进行分析与评价,并提出调整建议。 第六章农业生态系统的功能(分值30-40%) 1、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农业生态系统中能量流、物质流关系及对系统整体功能的影响,了解碳、氮、磷和水四种重要物质的循环过程。初步掌握提高农业生态系统能量转化效率和农田养分循环效率的途径和方法。 2、考核知识点 (1)识记:气相型与沉积型循环;能量金字塔;地质大循环与生物小循环。 (2)领会:初、次级生产在农业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和关系;提高能量转化效率的途径;

生态农业园自评报告(完整版)

生态农业园自评报告 生态农业园自评报告 北京郑佳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所经营的郑佳生态农业园座落于北京市通州区潞城镇崔家楼村南,毗邻通州大运河森林公园,占地面积约600亩,园区内光照充足,水质纯净,土壤肥沃,空气清新,环境优美,布局规整,是通州区仅有两家获得国家地理标志的有机大樱桃示范园之一。 北京郑佳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创始人郑利民曾十年留学日本攻读营养学,他归国后成立并经营的郑佳生态农业园是一个以生态农业开发为宗旨,集科研、种植、养殖、旅游休闲为一体的绿色生态农业园,园内主要种植果树是大樱桃,以及桃、杏、梨、苹果、葡萄、李子、枣等,品种达数十种,绝大部分也都是从国外引进的优良品种。为确保产品优质高产,郑先生还特地聘请著名果树专家为技术指导,十数年始终坚持生态,健康,环保的理念,坚持有机化种植方法,坚持精耕细作的管理方式,力求获得果品最天然和最上乘的品质。因此,郑佳生态农业园出品的有机大樱桃以个大,美艳,甜度高,肉厚多汁、果味纯正、安全无公害而享誉京城,其它品种的有机水果也皆是自然出品,果香浓郁,从而吸引了大批热衷亲近和回归大自然的休闲采摘客人,园内独具日式风格的凉亭及长廊,为游客提供了休息、纳凉、品茶、娱乐的场地,果树和私家菜地认养更是满足了越来越多对食品安全担忧的人们的需求,年接待人次可达一万多人。 北京郑佳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的总体定位是:

依托现有精品果树资源,注重发展高科技农业产品,保护乡村生态环境,建立良好的景观生态系统,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采用国内外先进的农耕管理技术,以纯天然、高品质为宗旨,打造集果品和蔬菜种植、加工、展示、研发,畜禽的养殖与销售,以及观光休闲于一体的精品生态农业示范园。 郑佳生态农业园业态标准自我评定: 一、种植特色: 1、占地规模600亩,种植面积在500亩以上。 2、园区景观以樱桃采摘为主,非常具有观赏性。 3、可供观赏、采摘的果品有樱桃、桃、杏、李、梨、枣、苹果、柿子等数十个品种。 二、科普解说及展示: 1、园内设有可供陈列展示的小型展室。 2、解说牌示系统正在制作完善中。 3、樱桃新品种高科技示范区在建设。 4、依托中国农科院果林所著名果树专家魏钦平博士及其研究生团队做技术后盾和支持,园内配备专业技术人员讲解指导。 三、采摘活动与服务: 1、有奖采摘、果树认养、角色游戏采摘活动等。 2、分区域采摘,通过寻宝、接力、营救等竞技游戏,增加采摘活动的娱乐趣味性。 3、为游客提供采摘用工具,如手提桶、剪刀、草帽、鞋套、安全梯等,并有技术工人现场指导和辅助采摘。

园艺学概论课程练习题(完整版)

园艺学概论课程练习题(完整版)

绪论 一、填空 1. 园艺植物一般是指果树植物、蔬菜植物和观赏植物; 2. 园艺植物从生长周期来分有一年生、二年生和多年生植物。 3. 我国园艺生产发展历史很悠久,素有‘园林之母’之称。 4.新疆素有‘瓜果之乡’的美称。是我国葡萄和瓜的栽培最早的地方。 5. 园艺学主要分为果树学、蔬菜学、观赏园艺和园林工程等学科。 二、问答题 1.什么是园艺学? 园艺学-------是指研究园艺植物的种质资源及其品种选育、生长发育、栽培环境的管理、采后产品的贮藏利用、流通和经营的技术学科。 2. 园艺生产的作用和意义有那些? 作用:(1)人类必需营养物质的来源 (2)园艺产品的营养医疗保健功能 (3)花卉及园艺植物的美化环境的功能

(4)园艺活动可陶冶情操、有益于身心健康。意义:园艺是农业种植业中的主要经济增长点, 园艺产品是重要的出口农产品 园艺产品是重要的工业原料。 第一章园艺植物的分类 一、填空 1.蔷薇科的果树有苹果、新疆野生苹果海棠果、白梨、桃、等 2.枣属于鼠李科。无花果属于桑科。草莓属于蔷薇科。 3. 仁果类果树有:苹果、梨、海棠果、山楂、榲桲等 4. 核果类果树有:桃、杏、李、梅、樱桃等 5. 坚果类果树有:核桃、栗、榛、阿月浑子、扁桃、银杏等 6. 浆果类果树有:葡萄、草莓、无花果、石榴等 7. 果树按照叶的生长期可分为落叶果树和常绿果树。 8. 果树按照生态学分类可分为温带果树、亚热带果树、热带果树和寒带果树

9. 果树按照生长习性分类可分为乔木果树、灌木果树、藤本果树和多年生草本果树 10.十字花科蔬菜有白菜、甘蓝、 萝卜、芥菜、油菜、 辣根等 11. 茄科有番茄、辣椒、马铃薯 、茄子。 12. 葫芦科有西葫芦、黄瓜、丝瓜 、南瓜、佛手瓜、葫芦、金瓜等 13. 伞形科有芹菜、胡萝卜、芫荽 、等 14. .百合科有大葱、洋葱、韭菜 、大蒜、百合、金针菜 等 15. 蔬菜按食用部分的分类根、茎、叶、花、果。 16.根莱类有萝卜、胡萝卜、大头蒜、 根芥菜、 17. 茎菜类有葱、大蒜、马铃薯、慈菇、

农业生态学复习资料全

农业生态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4分*10个=40分) 1、农业生态学是研究农业生物与其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农业生态系 统的结构、功能及其调控途径和策略的科学。 2、系统即是指:在一定的时空围(边界),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组分 构成的,具有某种特定的结构与功能,朝着特定目标运动发展的有机整 3、系统功能的整合性即是指系统整体功能大于各组分功能之总和的特性。它靠系统有序为 基础。系统功能的整合性又称整合效应 4、生态系统的准确定义,经历了坦斯利(1935)、林德曼(40年代)、奥德姆(1983)、骆 世明(1987)。骆世明(1987)认为生态系统是指生物群落与其生存环境之间,以及生物群落生物种群之间密切联系,相互作用,通过物质交换,能量转化和信息传递,成为占据一定空间,具有一定结构,执行一定功能的动态平衡整体。简而言之:在一定的时空围,生物群落与其生态环境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称生态系统。 5、生态系统的结构是指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组分在时空中的分布(生态系统的形态结构)以 及组分间相互联系的有序状态(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6、分解者---指异养微生物,主要包括细菌,真菌等。由于它们的功能是把有机物还原成 无机物,因此,又称还原者。由于消费者和分解者的生产过程都依赖初级生产,所以它们的生产过程又称次级生产;同理它们又次级生产者。 7、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指生态系统中各组分间建立起来的营养(包括物质和能量)供求关系。根据建立方式不同,可分为食物链结构和食物网结构。 8、食物链结构---以食物链方式建立起来的营养结构。食物链是指生态系统中生物成员间通过吃与被吃方式而彼此联系起来的食物营养供求序列。如捕食食物链,腐食食物链,混合食物链和寄生食物链。 9、食物网结构—以食物网方式建立起来的营养结构。食物网是指生态系统是由多条食物链相互联结而成的食物供求网络关系。 10、农业生物,即是指农业生产过程必不可少的各种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总称。 11、农田生物是由多种农作物、稻田人工放养的鱼、蛙、红萍以及农田杂草、自然界昆虫、病原菌、土壤微生物等组成,其中农作物(包括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料及肥料作物)是农田生物的主体。 12、种群(population)是指在一定时间占据特定空间的同一物种(或有机体)的集合体。 13、年龄结构(age structure)是指某一种群中,具有不同年龄级的个体生物数目与种群个体总数的比例,常用年龄金字塔来表示。(分为增长型、稳定型、衰退 14、种群的禀增长率(intrinsic growth rate)指在没有任何环境因素(食物、领地和其他生物)限制的条件下,由种群在因素决定的稳定的最大增殖速度,记作rm。也叫作生物潜能(biotic potential)或生殖潜能(reproductive potential)。 15、环境容纳量(carrying capacity)指在一个生态系统中有限的环境条件下种群所能达到的稳定的最大数量(或最大密度),常用K表示。 16、【生态入侵】由于人类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把某种生物带入适宜其栖息和繁衍的地区,种群不断扩大,分布区逐步稳定地扩展,这种过程称生态入侵 17、原始协作是指两种群相互作用,双方获利,但协作是松散的,分离后,双方仍能独立生存。例如:1)寄居蟹和某些腔肠动物的共生关系2)某些鸟类啄食有蹄类动物身上体外寄生虫,而当食肉动物来临之际,又能为其报警;鸵鸟与马的协作也很默契,前者视觉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