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伪主义

证伪主义
证伪主义

证伪主义

最近正好想写点科学史,想起来了09年的这篇旧作。概括来说,就是证伪主义的逆向思维运用:拿来一个理论,先不要看它说的有多对,而要看它什么情况下不对,如果任何情况下都对,那么这个理论一定是扯淡的。

记得第一财经《波士堂》电视节目中有一期嘉宾是段永平,主持人问他:“你认为投资当中最重要的是什么能力?”他想了想,回答是:“理性”。每当我被那些迷信”大道至简”的投资者问及如何赚钱的时候,我常常用段先生的这两个字来搪塞。因为我实在无法用一句话或者几十个字把赚钱的方法讲清楚,正如没有人能用寥寥数语把从小学读到大学的知识概括一下一样。如果允许我用多一些的篇幅谈谈的话,我想我还是可以说一些的。

回想起来,我从一个对金融投资一无所知的门外汉,在市场中接受了各种各样错误的理论、分析的熏陶,到成长为一个稳定盈利的投资者,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思考方法,就是证伪主义。

索罗斯的老师波普尔是批判理性主义的创始人。他认为经验观察必须以一定理论为指导,但理论本身又是可证伪的,因此应对之采取辩证的态度。在他看来,可证伪性是科学的不可缺少的特征,科学的增长是通过“猜想”和“反驳”发展的,理论不能被证实,只能被证伪,因而其理论又被称为证伪主义。

让我们以牛顿惯性定律为例,来简单说明这个证伪主义的哲学思路——牛顿说:物体在不受外力或受到平衡力的情况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假如我们在宇宙的某个角落,发现某个物体在不受外力或受到平衡力的情况下,没有静止,也没有做匀速直线运动,那么,我们就可以证明牛顿惯性定律错了。这就是“可证伪性”。接下来的问题是,有没有这种现象存在呢?只要我们承认人类认识的有限性,就没有办法排除这种现象存在的可能性。这就是“理论不能被证实”。按照这个逻辑,可以推翻一切科学定律(猜想)。但是,科学另有一个逻辑:只要没有人发现反例,就可以姑且把这个猜想当作暂时正确的定律来运用。这就是“猜想与反驳”,或者叫做“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这个话题展开下去,可以从亚里士多德谈到爱因斯坦,那就是一部科学发展史而不是一篇投资杂谈了。所以赶紧打住,我们来思考另一个问题——假如我把牛顿惯性定律的陈述修改一下:物体在不受外力或受到平衡力的情况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或非静止非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下绝对正确了,但这是明显的废话。绝对正确不可证伪的理论没有用,有用的理论来自近似正确的猜想。这似乎是一件不证自明的事情。

现在我们可以切入正题了——用这个证伪主义鉴别市场上形形色色的投资理论。

先从一个掷硬币的游戏开始,我预测可能出现正面,或者反面,极端情况下是立着的,这是显而易见的废话。接下来我分析连掷三次硬币的情况,根据排列组合罗列出8种可能,这

依然是废话。接下来我把这8种可能重新包装一下,分成4种形态:

1,单边——正正正或反反反;

2,震荡——正反正或反正反;

3,震荡后突破——正反反,反正正;

4,假突破——反反正,正正反。

随便你怎么掷硬币都跑不出这几种情况,未来不过是过去的重演。我们只要根据过去掷出硬币的正反面组合,就能预测出下一次是正面还是反面……现在你还能识破我的废话理论吗?是不是象极了技术分析理论?

技术分析理论里面,把市场状态分为单边趋势与震荡;震荡后的突破分为真突破和假突破;单边趋势分为上涨与下跌趋势;技术形态分为连续形态与反转形态;反转形态分为顶部形态与底部形态……

我们再来看复杂一些的,来看看形态分析里的反转形态。顶部反转形态里有V形反转(单顶),双重顶、三重顶,如果三重顶的中间高一些就成了头肩顶,三个低点在一条倾斜的直线上就是三角形顶,右边向下倾斜是收敛三角形,右边向上倾斜是扩张三角形,此外还有复合头肩、圆弧、纸形……试问,你还能画出除此以外的其他图形吗?好像除了四重顶以外,都被技术分析包圆了。或者说,任何你想象得到形状都可以是反转形态。

那么,所谓技术分析中的顶部反转形态,就可以这么说:画出一根颈线,左边涨上来,右边跌下去,并不再回到颈线之上。至于颈线上面的形态,任何想象得出的形状都可以......这不是跟没说一样么!

当然,技术分析里也有一些有用的经验总结。例如技术分析说绝不会有四重顶。也就是说当价格第四次达到相同位置的时候,一定会突破而不会形成第四个顶,这就是可证伪的(如果哪天我们看到一个四重顶的技术形态,那就说明技术分析理论错了,可不是我错哦)。这条原则我们就可以加以运用。可惜,在技术分析理论里面象这样有用的原则太少了,掺杂了太多正确的废话,所以一位朋友把技术分析理论的特点精辟地总结为:“一学就会,一用就懵。”

除了废话理论以外,投资市场上还流行着另一类不可证伪理论:在《皇帝的新装》故事里面,两个自称是织工的人,声称能织出人间最美丽的布。这种布不仅色彩和图案都分外美丽,而且缝出来的衣服还有一种奇怪的特性: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当那件新装具有了这个奇怪的特性以后就变得不可证伪起来:假如我们看得见这

件新装,证明它存在;假如看不见这件新装,证明我们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这件新装还在那儿。

有许许多多人声称他们掌握了投资市场上赚钱的秘诀,通常他们的秘诀都具有一些奇怪的特性:任何意志不够顽强,缺乏执行力,人品不好,不适合……的人都无法用这个秘诀赚到钱。于是,当其他人用这些方法亏损了就只能怪自己人品不好,秘诀永远不会错;赚到钱了(即使胡乱用一种方法买彩票也是有人赚钱的)不仅可以证明秘诀好用,还能为自己加上意志顽强、好人品等等标签,于是他们更乐于传播这些秘诀。我习惯把他们的秘诀称之为《皇帝的新装》理论。

投资市场上流行着许多看似正确的理论,顺着这些理论的思路很容易被带得云里雾里。无论它们包装得如何花哨,我们可以用一个简单的可证伪性——跳出这些理论来想一想,在什么情况下它是错的?如果在任何情况下都无法证明其错误,那么我们有理由对这些理论嗤之以鼻。有时,要走出由那些流行的谬见编织的迷宫,我们仅需要一点孩童般的天真与勇气。

包不同

09.12.13

自然辩证法与科技革命总结要点

1。名词解释(5道题)(20分) 科学问题科学假说证伪主义库恩技术 2。简答辨析题(4)(32分) 在自然科学高度发达的社会,自然哲学没有存在的必要、科学的重大进步在于“大胆猜测之证实,谨慎猜测之证伪”、实验和观察可以独立于理论而存在、科学理论真的概率为零3。评析题(3)(34分) 科学与伪科学的划界、公共科学对产业创新的影响、对技术的看法 4。论述题(1)(14分) 论述科技人员的社会责任问题 重要!*现代科技高度发达社会,自然哲学没有存在的必要? 重建自然哲学的必要性 1、重新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 2、重建科学与哲学之间的关联 (以下两点为拉兹洛的话) 1、一方面是科学的“信息爆炸”的成果,另一方面是高度深奥和微妙的方法论和概念分析。有必要把这两方面结合到一起。那就意味着既要使哲学家们了解有关的科学发现,又要使科学家们了解哲学的有关方法和概念框架。 2、绝大多数哲学家继续在提供虽然极其精致但实际上却很贫乏的理论;而科学家们在越来越多地涉足一般哲学问题的同时,又仍然被他们特定专业的视角翳蔽着。其实,把科学的信息同哲学的机敏相结合的人则屈指可数。 重建自然哲学的可能性 1、19世纪中期以来,机械自然观受到怀疑和批评。自然哲学有可能借助新的自然科学发展,开始复兴。 2、相对论打破了牛顿的绝对时空观。 3、量子力学对决定论提出了挑战。 4、热力学提出了物理世界的演化概念。 5、分子生物学在分子水平上研究生命现象。 6、宇宙学追溯到了宇宙演化的早期。 7、现代自然科学正处在一个多元发展的状态,存在的科学与演化的科学并存,有机自然观与机械自然观并存。 系统进化的条件、根据和诱因 1、系统内部相干性相互作用是系统进化的基本根据。 2、从外部获得物质与能量是系统进化的基本条件。 3、内部涨落是系统进化的直接诱因。 层级结构是由相互联系的子系统组成的系统,每个子系统在结构上又是层级式的,直到我们达到某个基本子系统的最低层次。 特点:1、系统中低层子系统对高层系统具有构成关系。(纵向关系)2、同一层次的系统之间存在着相干关系(横向关系)。3、随着层次由低到高,结合的紧密度由大到小而递减。4、这样,高层系统的解体可以不影响低层系统的稳定性,有可能在稳定的低层结构之上重新建立新的构型。 层级结构在其进化过程中有一个基本性质,即近可分解性——单元内的联系一般比单元之间的联系强。 思考题PPT3: 1、把整个自然界(宇宙)看作一个系统,可以吗? 2、如何从系统的观点理解认识过程及其客观对象? 科学的四个基本内涵:1、科学是反映客观规律的知识体系。2、科学是一种特殊的实践活动。 3、科学意味着一种独特的精神气质。 4、科学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建制/场域 科学的特征:1、客观性和实证性(认识基础)。2、一般性和抽象性(理论形式)。3、具体性和精确性(语言表述)。4、探索性和创造性(活动过程)。5、可错性和批判性(理论评价)。 6、解释性和预见性(价值功用)。 7、普遍性和开放性(社会规范) 提醒注意:中世纪宗教观念对西方科学的影响较大,但并非有意为之。

证伪主义与精致证伪主义

浅谈证伪主义与精致证伪主义 摘要波普尔、拉卡托斯是当代西方科学哲学发展进程中批判理性主义和历史主义的代表人物。波普尔在批判逻辑实证主义的可证实原则和归纳法的基础上提出了证伪主义理论,拉卡托斯在发展他的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精致证伪主义。本文从比较和分析的角度出发,通过二者异同点的比较,分析了证伪主义与精致证伪主义的批判与继承的关系,对于以后科学哲学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证伪主义;精致证伪主义;科学知识的增长 前言 波普尔处在一个自然科学革命的时代,也是自然科学期待重大发现的时代,需要建立科学发现的方法论,波普尔顺应了这种需要。他考察了古希腊的哲学传统,认为批判对于哲学、哲学家、哲学流派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这种批判精神打破了教条,人类僵化的思维,以及不可证实的科学。波普尔秉承爱因斯坦批判精神和康德唯理主义哲学思想,独创地把他们糅合在一起,于20世纪20年代开创“批判理性主义”学派。他在探讨科学知识增长的过程中,批判了逻辑实证主义的可证实原则和归纳法,提出了以证伪原则、试错法和科学发展动态模式为主要内容的证伪主义思想。拉卡托斯是历史主义学派的代表,他承认科学史和科学哲学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赞同康德所说的“没有科学史的科学哲学是空洞的,没有科学哲学的科学史是盲目的”。[1]拉卡托斯认为,从科学史的角度看,如果严格恪守波普尔的朴素证伪主义,科学理论就无法发展,因为理论早在萌芽时期就被扼杀了,而且波普尔的朴素证伪主义始终处在动态的跌宕之中,与科学史和科学发展的实际不符。因此,拉卡托斯认为波普尔的朴素证伪主义是不恰当的,从而发展出了精致证伪主义,这是对波普尔朴素证伪主义的批判性继承。 一、证伪主义和精致证伪主义的基本观点 (一)证伪主义的主要内容 证伪主义既是波普尔解决“分界问题”与“归纳问题”的关键,也是他的科学认识论与方法论的基础。他认为,归纳法只能告诉人们过去,不能告诉人们未来。从数学的观点看,无论过去的重复数有多大,它只是一个有限数,而未来是无限的。一个有限数与无限数相比,所得概率只能是零。因此,他认为,归纳法不

试论库恩的范式理论及该理论缺陷

人 文 论 坛 166 INTELLIGENCE 试论库恩的范式理论及该理论缺陷 天津公安警官职业学院 陈 杪 摘 要:库恩的范式理论是一种历史主义的观点,具有深刻的启发性。但是同时库恩的理论也存在着一定缺陷,本文认为这种缺陷在于库恩看待科学知识的相对性、以及其科学革命观的非理性化。 关键词:范式 科学革命 相对性 非理性化 美国科学史家库恩,以其代表作《科学革命的结构》而享誉世界。而人们对其“范式”理论却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一种看法认为它是“智慧历史的一座里程碑”、“半个世纪以来科学领域最重要的发掘”;另一种看法则认为它是“完全不足信的”和“耀眼的错误”。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评论呢?首先简要介绍一下库恩的范式理论。 一、库恩范式理论简介 何谓科学活动,科学是怎样发展的?对这个问题大致有两种不同的回答。第一种认为:科学发展始于事实,事实经验不断地被归纳为理论或理论不断地为经验所“证实”,如逻辑经验主义;第二种则主张:科学发展始于问题,通过经验的“证伪”而不断由一种理论取代另一理论,如波普尔证伪主义。 而库恩则通过对科学史的研究,将科学进步的图景概括为:前科学——常规科学——危机——革命——新的常规科学——新的危机。在解释这个过程中,库恩引入了一个新的名词即“范式”。尽管“范式”在库恩自己的著作中涵义也不尽相同,但它大致可表述为:“某一特定的科学共同体成员们在某一专业或学科中所具有的共同信念,这种信念规定了他们共同的基本观点、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为他们提供了共同的理论模式和解决问题的框架,从而形成该学科的一种共同的传统,并为该学科的发展规定了共同的方向。”当一门学科缺少一定的范式,即科学家对基本问题、观点没有达成一致,则该门学科仍处于前科学状态。而范式一旦形成,则形成成熟的常规科学。“一个范式和一种更秘藏的研究方式的取得,是任何一个科学领域的发展已经成熟的标志。”而当在常规科学研究中总是发现反常规问题,人们对该范式的信念开始发生动摇,则该范式危机就出现了,这时另一种范式取而代之,一场科学革命随之而来,之后确立新的范式形成新的常规科学并如此反复。 由此可见,“范式”这个概念成了库恩科学观的核心概念,体现了他对于科学活动的基本观点和看法。正是由于 范式的存在,科学才成为科学,科学家才成为科学家。不同的科学共同体在不同的范式指导下,对同一自然现象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因此范式论揭示了科学不仅仅是纯粹理性和纯粹逻辑范围内的事情,科学活动及其发展是与科学以外的社会和历史因素紧密联系着的,是多种要素综合影响下的整体性活动。强调科学与社会的紧密联系,是库恩范式理论的一个重要思想。 库恩科学观的另一部分“科学革命”理论也相当具有启发性。库恩认为科学的发展是以一种范式向另一种范式跃进转化的方式即科学革命的方式进行的,而非归纳主义科学观特征的积累进步。“科学革命在这里被当作是那些非积累的发展事件,在其中一套较陈旧的范式全部或局部被一套新的不相容的范式所代替。”因此,科学革命的根本内容是抛弃旧范式而接受新的范式。库恩用“革命”这一概念来强调科学进步的非积累性。认为一个范式发生危机经由科学革命而由另一范式所取代。科学的长期进步不仅包括在理论框架内确证事实和定律的积累,而且也时常包括推翻一种范式,并用另一不相容的新范式取而代之。而每一次科学革命既是科学知识体系的重建过程,又是对科学活动的主体——科学家的重新塑造过程。科学共同体在自身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实践标准等方面发生“达尔文式的进化”。 二、范式理论的缺陷 但是,从另一个角度看,库恩的科学发展模式中也有着较大的缺陷。库恩只承认知识的相对性,忽视其真理性,具有相对主义倾向。库恩认为,范式仅仅是科学家用来解决“谜题”的工具。新范式取代旧范式仅仅是因为解决问题的能力高于旧范式,但却并不意味着更加接近客观真理。例如库恩指出:“我认为不存在独立于理论的方式来重建像‘真实在哪儿’这种说法;一个理论的本体与它的自然界中的‘真实’对应物之间契合这种观念,现在在我看来原则上是虚幻的。”因此库恩的立场缺少一个基本要素即“前后相继的理论会逐渐逼近真理。”库恩认为科学理论是科学家们通过建立范式,在理论框架内所进 行的对话与交流。但是,科学理论除了在科学共同体之间进行交流外,其最根本的功能应是用于客观地认识自然现象,从而揭示自然界的客观规律。而且,在科学发展史中,每一次爆发科学革命,其根本上是因为革命之后的科学理论相比于革命前的科学理论包含更多的真理要素。例如伽利略的物理学代替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学、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代替牛顿力学正是因为这些理论包含更多的真理要素,更为客观地揭示了自然规律。 库恩的科学理论发展模式即科学革命理论也具有非理性色彩。在阐述新范式如何产生时,库恩曾指出:“新范式或者是一种容许日后阐释的充分的暗示,都是一下子突现出来的。有时是在午夜里,有时是在一个深为危机所烦恼的人的头脑里。”他认为科学范式和科学理论的产生,是科学家是个人心理格式塔的瞬间的转变,是一种云翳顿开的体验,夸大了灵感、想象、直觉等非理性因素的作用。其实,在范式的转换过程中离不开人们长期细致的观察以及刻苦艰辛的实验,还需要运用逻辑工具进行一系列的艰苦的理性思考的过程。这是人的内心因素与现实世界在人的主观努力下,运用理性思维,使人产生一个心理转变的复杂过程。 综上所述,库恩的科学观虽然是从历史的角度阐述科学发展,注重历史的、社会的因素,可谓一种创举,但从另一方面看,也存在着非理性色彩和相对性。本人认为,库恩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科学发展的内部历史,在具体解决某一相同问题上,一个范式的解答必定是因为更加逼近客观真理而超过另一范式,才能吸引众多的科学家,从而一个新的范式代替旧的范式,科学自此向前发展。参考文献: [1] [澳]艾伦·查尔莫斯:《科学究竟是什么》,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2] 林学俊:《试论库恩的范式及其在科学认识中的作用》,《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3] [美]托马斯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北京大学出版。

(5)证伪主义内容介绍

(5)证伪主义内容介绍 (5)证伪主义内容介绍 第一篇波普尔和他的证伪主义 2010-06-05 08:37:47 https://www.360docs.net/doc/1c8192071.html,/blog/static/10507705820105 583747773/ 证伪原则 波普尔同意对偶然真理的界定,但它强调这样的经验科学应该服从一种证伪主义。证伪主义至少存在两个优点。 ①科学理论的表达一般为全称命题,而经验的对象是个别的。所以,经验如果用来证实理论,那么它将是无法穷尽一般的理论的。比如,再多的白羊也不能证明所有的羊都是白的,而只要一只黑羊就能证明所有的羊都是白的这个理论是错 误的。所以,经验的真正意义在于可以证伪科学理论。

②证伪主义可以避免对错误理论的辩护和教条。如果坚持实证主义,那么一旦出现与理论相悖的经验,人们便会做出特殊的设定或限制以使得理论能满足经验。但实际上这样的设定往往是极不科学的。证伪主义使人们相信所有的科学都只是一种猜测和假说,它们不会被最终证实,但却会被随时证伪。 证伪主义采用试错法。人们应该大胆地提出假说和猜测,然后去寻找和这一假说不符合的事例。根据事例对假说进行修正,不断重复这一过程,乃至将最初的假说全盘否定。试错法对理论的修改和完善是没有止境的,试错法的结果只能是一个较好的假说,但不是最好的假说。最好的假说是终极真理的代名词,和科学精神相悖。 第二篇波普尔与证伪主义学说能否驳倒马克思主义,??2009-06-30 12:05 https://www.360docs.net/doc/1c8192071.html,/??__ming/blog/item/695e6039d9ae62c

bd462251d.html 波普的证伪主义思想: 目录 一.否定归纳法: 二.理论先于观察(观察离不开理论) 三.理论是大胆的猜测 四.理论不能证实,只能证伪 五.波普的两个约定: 六.科学与非科学的分界标准: 七.可伪证度: 八.确认和确认度: 九.逼真度: 十.给出科学增长的试错法: 一.否定归纳法: 1.归纳是从有限的事例推广到无限的定律,有限不能证明无限,哲学上不能把两者等同起来

波普尔的证伪主义

波普尔的证伪主义 沈贤勇 学号102201216 天体物理中心(注:不是数理学院的天体物理) ——卡尔.波普尔《猜想与反驳》 十六世纪以来的自然科学强调观察与实验,要求科学知识“确实性”或是“实在性”,因此逻辑实证义便被很多科学家所接受,以至于成为当时划分科学与非科学的分解标准。而波普尔的批判证伪主义是对经验主义方法论和在研究归纳法缺陷和解决科学划界标准问题中确立起来的。波普尔认为:从未经证实的单称陈述推导出的理论,这在逻辑上是不允许的,所以理论在经验上是决不可证实的,在演绎推理中,从单称陈述的真实性,推倒不出全称陈述的真理性结论,但是从单称陈述的假设或是可证伪性,却可以导致全称性陈述为假。波普尔针对可证实性作为分界标准批评时指出“可证伪性与可证实性在逻辑上是不对称的,因而二者是不可以互换的。波普尔指出“具有严格普遍形式的关于自然规律的科学理论与命题在没有被征伪之前都只是一个在操作上具有实用性的假说,理论在内容上通过批判的证伪机制不断地演化与完善,他将获得更高的可证伪度,其逼真度也将随之提高。这就是波普尔证伪主义的基本思想”。最终波普尔得出一个结论“衡量一种理论的科学地位的标准是它的可证伪性或是可反驳性”。可证伪性成为其科学划界的标准,以取代逻辑实证主义的可证实性。 波普尔的证伪主义观点是以反归纳主义方法论为基础的,这种反归纳主义的方法论,就是波普尔所说的“猜想—反驳”方法论。既然归纳的方法不能促进知识的真正的增长,那么只有通过批判的其他人的理论或者是猜测,或者是采用批判自己的理论,这就是波普尔所自称的“批判理性主义”或者是“反证伪主义”立场。波普尔认为,“证伪主义找到了一种办法以实现把理性科学同各种形式的迷信相区别的古老理想,不管后来的归纳主义或是证明主义纲领以此而垮台”,这种方法无疑就是“猜想—反驳”的方法。波普尔认为:“科学理论并不是观察的汇总,而是我们的发明,大胆的提出来准备试探的猜想。如果和观察不符,就清除;而观察很少是随意的观察,通常都是按照一定的目的进行的。旨在尽可能的获得明确的反驳根据,以来验证结论。”对波普尔来说这就是猜测和反驳的学说。“我们的一切知识都只能通过纠正我们的错误而增长”。试错的方法的逻辑起点就是理论或者是观察中的“问题”。爱因斯坦认为提出问题的人是天才,而解决问题的人只是技巧。这就说明了这一点,科学知识的增长永远是始于问题,终于问题—愈来愈深化的问题,愈来愈能启发问题的问题。这些已经成为大多数现代科学家的共识。但是即使这样,波普尔并不认为对一切都怀疑,因为怀疑一切就意味着从头开始,这就会导致批判或争论中夭折或者是中断。波普尔说过“如果我们一定要从亚当那里开始,我想我们没有理由比亚当前进的更多”。波普尔的试错法用公式表述为“问题—猜想—反驳—新的问题”。波普尔指出,科学发现包含猜想和反驳两大环节。所有的科学家从问题出发大胆猜测、假设,然后进入反驳阶段,根据经验与观察,对假设进行严格的检验。通过试错和纠错,获得逼真度高的理论,这样通过“猜想—反驳—猜想—反驳”不断地往复,科学知识就会不断地增长。波普尔据此得出一个结论,“这种以猜想和反驳为基本方法的”批判讨论的传统们知识的唯一行得通的途径。 对波普尔的证伪主义的一个误解——可证伪性与已证伪 波普尔的证伪主义的基本观点是:可以作为[科学与非科学、伪科学]划界标准的不是可证实性而是可证伪性。换句话说,并不要求科学系统能在肯定的意义上被一劳永逸地挑选出来;而是要求它具有这样的逻辑形式:它能在否定的意义上借助经验检验的方法被挑选出来;经验的科学的系统必须有可能被经验反驳。科学是可证伪的知识,不是已证伪的(或得到证伪的)知识。可证伪性和证伪的不同:引进可证伪性只是作为陈述系统的经验性质的标准。

从归纳主义到证伪主义

一、从归纳主义到证伪主义 1.对科学技术的原层次探究:科学哲学、科学史与科学社会学,科学可不可以被研究 2.什么是(唯)科学主义?科学主义作为一种科学观 李狭简析科学、科学主义与反科学主义 真正现代意义上的科学主义概念出现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科学主义概念的发展可分为三个时期:即早期、成长期和成熟期,它对应的大概时间阶段是这样的:早期在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成长期介于20世纪初至三、四十年代;成熟期是20世纪四、五十年代至今。 在早期,科学主义概念形成的主要理论基础直接来自于法国哲学家孔德的实证主义哲学,以及19世纪末的马赫经验主义哲学,早期科学主义概念的内涵主要是指利用自然科学的方法,排除形而上学,进而达到人类发展的实证阶段。可以说这时对科学方法的推崇只是一种处于低级形态的模仿与借鉴,希望以此来达到实证科学的目的。因此是一种弱科学主义。 科学主义进入成长期的两个原因:其一,上个世纪之交,科学完成了意义重大的科学革命,,这种巨大的变化又一次为科学的迅速发展提供了广大的空间,尤其是以物理学革命为标志,它直接改变了人们的传统的认知模式;其二,新哲学即逻辑实证主义的发展与成熟,直接促成了科学主义概念内涵的丰富与成熟。这个时期科学主义的概念:只有用自然科学的方法才能保证我们获得真正的知识。这也就是我们通常理解的“科学方法万能”的真正含义所在。这种科学主义的表现形式可以从逻辑实证主义者所倡导的运动中清晰地体现出来。例如1929年由哈恩、纽拉特(Otto Neurath,1882-1945)、卡尔纳普(Rudolf Carnap,1891-1970)等发表的《科学的世界观:维也纳学圈》、纽拉特和卡尔纳普倡导的物理主义语言、以及纽拉特发起的统一科学运动等都是这种强科学主义的典型表现。人类思想史上第一次科学主义与反科学主义的论战的主角是哈耶克和纽拉特。对于哈耶克而言,科学主义是指:“它们(自然科学)的成功使另一些领域的工作者大为着迷,马上便着手模仿它们的教义和术语。由此便出现了狭义的科学方法和技术对其他学科的专制。这些学科为了证明自身具有平等的地位,日益急切地想表明自己的方法跟它们那个成就辉煌的表亲相同,而不是更多地把自己的方法用在自己特殊的问题上。” 20世纪四、五十年代,随着科学完成由小科学到大科学的转变,新的科技革命的发生,科学主义进入了成熟时期。这次内涵的转向主要集中在价值论层面,而不仅仅是方法论万能这种低级形式了。如汤姆.索雷(Tom Sorell)认为:“科学主义是一种关于科学的信念——特别是自然科学——它认为科学是人类知识中最有价值的部分,之所以最有价值,是因为它最权威、最严肃和最有益的。”这个定义不是抛弃了方法论万能的信条,而是很巧妙地把这个内容变成了科学主义价值论的一个预设。 3.“两种文化”之争:斯诺(C.P.Snow)里德演讲,Sokal事件 “两种文化”的分裂久已存在,斯诺只不过是将其明确地表述出来罢了。1959年,身为物理学家和小说家的英国人斯诺(C. P. Snow, 1905~1980),在剑桥大学作了一场著名的瑞德演讲(Rede Lecture),讲稿后来以《两种文化与科学革命》(The Two Cultures and the Scientific Revolution)为题正式出版(最早介绍斯诺两种文化演说的中译者,用了《对科学的傲慢与偏见》这样一个书名,说明了译者对演说精神的把握)。他在演讲中提出,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由于科学家与人文学者在教育背景、学科训练、研究对象,以及所

科学的标准

科学的标准 文/周英 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院100081 作者信息:周英,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贸易专业博士学位 [库恩之前的科学哲学家,例如维特根斯坦、波普尔,他们体现了很强的逻辑思考能力,并对(科学)哲学有较强的储备知识,但是他们对科学史本身缺乏了解;库恩焕然一新的是他从科学史,历史出发看待科学哲学,但是似乎他对历史很了解,却缺乏对哲学(科学哲学)本身的了解,例如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中,大量的例子和引用是科学史的,而不是科学哲学的(例如,引用维特根斯坦或波普尔);拉卡托斯在科学哲学知识和科学史知识两方面都进行了储备,使得他有资格评价这些前驱学者。他的科学哲学知识体现在他很好地评价了前人的科学哲学观;他的科学史知识体现在他运用并倡导以典型历史实例进行“案例研究”以研究科学之进步的方法,在评价科学发展方面主张以科学史检验科学方法论,即将“预测新颖事实”这种历史的视角作为一个评价标准] 拉卡托斯总结道:“辩护主义者”认为科学知识是由业已证明的命题构成的。由 于认识到严格的逻辑演绎只能使我们推导(传导真理),而不能证明(确立真理),他们对那些可用逻辑之外的方法证明其真实性的命题(自明之理)的性质有不同看法:(1)古典唯理论者(或狭义的“理性主义者”)承认根据启示、理性直觉及经验所作的种种不同的、并且是有力的超逻辑的“证明”。这些证明,再借助于逻辑,使他们能够证明任何科学命题[实证主义]。(2)古典经验论者只接受一些数量相对较少、表达了“确凿事实”的“事实命题”作为自明之理,它们的真值是由经验确立的,它们构成了科学的经验基础。为了只从狭窄的经验基础、

论述证伪主义方法论的积极意义

论述证伪主义方法论的积极意义 摘要:在证伪主义哲学之前,逻辑实证主义一直占据科学哲学的主导地位。而证伪主义反对循规蹈矩地遵守归纳法,推崇理性演绎主义,以经验证伪作为确立理论科学性的标准,主张通过对观察结果的批判,推动理论的进步。这种方法为科学创新指出了路径和方向,成为科学哲学新旧观念的分水岭,同时也实现了经济学在思维方式上的革命,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本文主要从证伪主义的理论意义与其在影响经济学方法论时产生的积极意义两个方面,来阐述波普尔的证伪主义的积极意义的,尤其在目前我国,本文的研究非常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证伪主义经济学方法论积极意义 波普尔的证伪主义方法论是科学哲学中的一个核心概念,这个方法论的提出使我们对传统的逻辑实证主义有了新的认识。逻辑实证主义者通过对科学语言意义的分析,提出并解答了关于科学与伪科学的界限、科学理论的逻辑结构和说明模式、归纳方法的有效性等科学哲学中的重大问题。波普尔坚持科学哲学关心的问题不是语言的意义问题,而是认识的真假问题,提出了对于科学认识的真伪的判断。它虽然并非完美无缺,但它为我们进一思考科学理论的确认问题提供了一种与逻辑实证主义相左的方法论。这种方法论对当前我国具有诸多积极的意义,给我们留下了很好的启示。因此,我们应当辩证地看待波普尔的证伪主义思想,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为我所用。 一、波普尔证伪主义方法论的理论意义 波普尔的证伪主义是在批判逻辑实证主义的基础上形成的,证伪思想是其科学哲学的基石,是他庞大哲学体系的核心。它既丰富和发展了逻辑实证主义。又弥补了逻辑实证主义的不足,其积极意义有以

下三点。 (一)波普尔证伪主义体现了否定之否定的辩证法基本规律。 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的周期包括三个阶段,即肯定阶段、否定阶段、否定之否定阶段即新的肯定阶段,反映了事物发展道路的起伏性和曲折性。否定是发展的环节,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波普尔不拘于传统,表现出他的思想解放性和超常性。这种理性否定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尤其是从事科学研究的人更应该如此。在我国现阶段,正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如果我们能很好地借鉴波普尔的合理否定精神,相信我们的素质教育会有质的飞跃。 (二)波普尔的证伪主义思想推动了思维领域的头脑风暴。 波普尔通过提出一个新概念向人们提出了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即从传统的实证思维方式向否证思维方式的转变。传统的实证的思维方式认为科学理论是否真实,是可以通过经验来检验和证实的。科学知识是一种肯定的信息,这种思维方式指引人们从理论上事实的共性去理解科学知识,认为包含真实内容的理论是科学的。否则,就是非科学和无意义的。而否证思维方式正好相反,它认为科学知识是否定。它虽然承认科学给予我们肯定的信息,但这并不是简单的肯定,我们必须从否定方面去寻找。否定思维引导人们敢于去怀疑和批判,敢于向现有的科学理论权威挑战,其中包含着一种强烈的否定或批判意识。波普尔的这种思维方式对于人类理性的辩证思考是有积极意义的,尤其在我国,科学家之间缺少公开的、批评性的学术交流在中国是一个普遍的问题,批判精神几乎成了奢侈品。工作、学习、处世缺乏坦

证伪主义

证伪主义 最近正好想写点科学史,想起来了09年的这篇旧作。概括来说,就是证伪主义的逆向思维运用:拿来一个理论,先不要看它说的有多对,而要看它什么情况下不对,如果任何情况下都对,那么这个理论一定是扯淡的。 记得第一财经《波士堂》电视节目中有一期嘉宾是段永平,主持人问他:“你认为投资当中最重要的是什么能力?”他想了想,回答是:“理性”。每当我被那些迷信”大道至简”的投资者问及如何赚钱的时候,我常常用段先生的这两个字来搪塞。因为我实在无法用一句话或者几十个字把赚钱的方法讲清楚,正如没有人能用寥寥数语把从小学读到大学的知识概括一下一样。如果允许我用多一些的篇幅谈谈的话,我想我还是可以说一些的。 回想起来,我从一个对金融投资一无所知的门外汉,在市场中接受了各种各样错误的理论、分析的熏陶,到成长为一个稳定盈利的投资者,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思考方法,就是证伪主义。 索罗斯的老师波普尔是批判理性主义的创始人。他认为经验观察必须以一定理论为指导,但理论本身又是可证伪的,因此应对之采取辩证的态度。在他看来,可证伪性是科学的不可缺少的特征,科学的增长是通过“猜想”和“反驳”发展的,理论不能被证实,只能被证伪,因而其理论又被称为证伪主义。 让我们以牛顿惯性定律为例,来简单说明这个证伪主义的哲学思路——牛顿说:物体在不受外力或受到平衡力的情况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假如我们在宇宙的某个角落,发现某个物体在不受外力或受到平衡力的情况下,没有静止,也没有做匀速直线运动,那么,我们就可以证明牛顿惯性定律错了。这就是“可证伪性”。接下来的问题是,有没有这种现象存在呢?只要我们承认人类认识的有限性,就没有办法排除这种现象存在的可能性。这就是“理论不能被证实”。按照这个逻辑,可以推翻一切科学定律(猜想)。但是,科学另有一个逻辑:只要没有人发现反例,就可以姑且把这个猜想当作暂时正确的定律来运用。这就是“猜想与反驳”,或者叫做“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这个话题展开下去,可以从亚里士多德谈到爱因斯坦,那就是一部科学发展史而不是一篇投资杂谈了。所以赶紧打住,我们来思考另一个问题——假如我把牛顿惯性定律的陈述修改一下:物体在不受外力或受到平衡力的情况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或非静止非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下绝对正确了,但这是明显的废话。绝对正确不可证伪的理论没有用,有用的理论来自近似正确的猜想。这似乎是一件不证自明的事情。 现在我们可以切入正题了——用这个证伪主义鉴别市场上形形色色的投资理论。 先从一个掷硬币的游戏开始,我预测可能出现正面,或者反面,极端情况下是立着的,这是显而易见的废话。接下来我分析连掷三次硬币的情况,根据排列组合罗列出8种可能,这

拉卡托斯精致证伪主义

为了受难的思想 ——拉卡托斯精致证伪主义 内容摘要:拉卡托斯继承和发展了波普的证伪主义思想,他重视对科学史的研究,十分重视知识的可错行和相对性。创立了自己的科学史观,对后来科学的发展起到很大的 作用。 关键字:拉卡托斯精致证伪主义历史观科学哲学 “证伪”是波普科学哲学思想的核心。他是在批判逻辑实证主义方法论基础上提出的一种逆向思维方法。拉卡托斯对波普的证伪主义做了发展,提出了精致的方法论证伪主义。他认为波普的证伪主义的根本错误在于用经验证伪理论,提出“经验不能证伪理论,理论证伪理论”【1、207页】的观点。在他看来科学理论不是单个命题的简单堆积,而是彼此间有关联的命题系统,一次证伪不足以否定一种理论,一次证实也不足以肯定一种理论,而科学史表明对科学理论的检验大多数情况下不是证伪而是确证。 拉卡托斯证伪主义的特征 拉卡托斯的证伪主义具有整体论的特点。但问题是用来证伪旧理论的新理论的基础是什么呢?恐怕还是经验,尽管拉卡托斯认为经验具有主观性和欺骗性而不可靠,但他并没有找更好的基础。证伪作为逆向的思维方法,有以下特点:1、反归纳重演绎。实证源于归纳,证伪来自演绎;2、有限证伪无限。用一个经验事实证伪所有事实;3、单称证伪全称;4、反其道而行之,发散性思维而非收敛性思维。 拉卡托斯的的具体思想 可错论与证伪主义:(一)独断证伪主义。拉卡托斯认为,独断证伪主义最重要的一派。作为一个可错主义者,他从来就反对有最终的可靠的经验或知识来源。“拉卡托斯对独断证伪主义作了分析,指出独断证伪主义的基础是两个隐藏着的错误假设和一个过于狭窄的区分科学与非科学的分界标准”【2、47页】从理论上讲,拉卡托斯认为理论不能被经验证伪是有根据的。“因为任何理论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其他一切理论联系在一起的,这些其他的理论构成了该理论的知识背景。”【2、51页】“这个事物对其他事物的多种多样关系的总和”【4、209页】那么,理论及其背景都影响着该理论的真假。拉卡托斯认为“总有一个巩固确立的经验基础作为否定后件式之箭的发射场,独断证伪主义的‘无情的’证伪程序便要崩溃了,因为主要的目标仍然令人失望得难以确定”【3、18页】(二)怀疑论证伪主义。经验基础、观察命题、事实命题或经验证据是可错的。即使经验证据是确切的但是由于不同的证据各自所以来的理论不同,这些证据的证伪性也是大大不同的。更深一步,即使前两者是确凿的,那么“他对前提理论的反驳也不具有逻辑的必然性,这主要是由于整体论的提出所带来的后果。”【2、63】朴素的证伪主义不符合科学史的实际情况。 从朴素的证伪主义到精致的证伪主义 朴素的证伪主义没有解决的两个问题:其一,由于整体论的提出,使证伪程序失去了明确目标;其二,是由于证伪主义所固有的可错理论使他不能建立一个可靠的证伪经验基础。

科学技术哲学

证伪主义与科学研究 杨亮 2120100313

一、卡尔·波普尔的证伪主义 卡尔·波普尔(1902-1994),20世纪著名的哲学家之一,批判理性主义的主要代表。他在探讨科学知识增长的过程中,批判了逻辑实证主义的可证实原则和归纳法,提出了以证伪原则、失错法和科学发展动态模式为主要内容的证伪主义思想,在西方哲学界影响极大。波普尔从反对逻辑实证主义关于科学理论来自对经验归纳的观点出发,把科学理论看作是普遍命题,认为科学理论不能通过有限的,个别的经验事实而被证实,但个别的经验事实都能证伪普遍命题,即如果根据演绎推理得出的结论是假的,其前提必假。在他看来,一种理论所提供的经验内容愈丰富、愈精确和普遍,它的可证伪度就愈大,科学性就愈高。 波普尔从证伪主义出发得出结论:任何科学理论都是可以证伪的。所谓可证伪性,就是说这个学说可以被人们推翻,具有可以被推翻的可能。比如爱因斯坦认为一切物体的运动速度都不可能超过光速。这个说法就是可以证伪的。只要有一种新式飞船,速度能够超过光速,爱因斯坦的理论就被推翻了,只是我们还没有发明出这样的飞船。暂时没有不等于永远没有,可能以后就能发明出来从而推翻这一理论。但是我们至今还没有发明出来,所以之以理论至今为止是正确的。波普尔认为:一切科学定律都是一种理性的冒险,它们随时都有被推翻的危险,但是那是一种人类的进步,因为我们对世界的认识又加深了一层。 综合来看波普尔的证伪主义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批判归纳主义 归纳主义主张科学家通过归纳、反复地检验或观察,去证明一个理论。波普尔是一个激烈的反归纳主义者,他否定了这个观点。他认为,观察永远也不能证明一个理论,而只能证伪它。波普尔认为归纳法只能告诉人们过去,不能告诉人们未来。他认为归纳原理是没有根据的,它本身就是用过去推导出未来的原理。归纳主义用归纳法来证明这个原理,实际上就是用自身尚待证明的论据论证其自身。他认为归纳法不是科学的方法,既不能给人们以未来的必然性知识,也不能给人们以未来的或然性知识,人们应把它拒斥于科学研究领域之外。应该看到,波普尔对归纳主义的批判基本上是正确的,因为离开演绎,纯粹的归纳的确无法提供给人们以必然性的知识,但以此来否定归纳法的作用,这就割裂了辩证思维中的归纳与演绎的内在联系,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2.经验证伪原则 波普尔在反归纳法的基础上,针对逻辑实证主义的“经验证实原则”,提出了著名的“经验证伪原则”。波普尔认为,科学的理论或命题不可能被经验证实,只能被经验证伪。这是因为任何科学理论都具有普遍有效性,因而任何科学命题的陈述都必然是普遍命题或全称命题。例如人们能通过观察而证实“这只天鹅是白的”,但不能证实“所有天鹅都是白的”一样。所以“理论要得到经验的证实在逻辑上是不可能的”。波普尔否定了归纳法也就否定了经验对科学理论在经验上的可证实性。 波普尔继续指出,经验虽不能通过个别命题而证伪科学的普遍性理论,但可以通过证伪个别命题而证伪科学的普遍性理论。因为任何个别只要与一般概括不相符,就可以推翻全称命题。还是举刚才的例子,经验虽不能证实“所有天鹅都是白的”这个全称的普遍性命题,但却能通过证伪“这只天鹅是白的”或“那只天鹅是白的”,而证伪“所有天鹅都是白的”。 3.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标准 波普尔从其经验证伪原则出发,提出了一种与逻辑实证主义不同的划界标准

波普尔的证伪主义及其科学方法论意义

– 74 – 2012年第11卷第1期 波普尔的证伪主义及其科学方法论意义 现代西方哲学新流派众多,派别林立,主义纷争,更迭频繁。在科学哲学中,哲学家和科学家围绕认识论的两大问题争论不休,甚至针锋相对。波普尔在《认识论的两大根本问题》一书中指出:“认识论中的两大问题,其一是法则性的命题如何根据个别观察而被正当化的所谓归纳问题也叫休谟问题,其二是如何划定与伪科学界线的所谓界限设定的问题,也叫康德问题。”[1]对这两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现代科学哲学中的两大派别即以以波普尔、拉卡托斯为代表的批判理性主义和维特根斯坦、卡尔纳普为代表的逻辑实证主义。其实关于这两个问题的争论就是经验证伪和经验证实之争。今天,我们探讨证实主义和证伪主义的科学方法论意义,不仅具有理论价值,也有现实意义。 一、波普尔对逻辑实证主义的归纳法的批判 弗兰西斯?培根,被马克思称为“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 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2]他主张抛弃演绎法,建立唯一能提供真理的归纳法。归纳法在历史上是有进步意义的,它给近代科学革命和进步注入了强大的科学动力和科学研究方法的有效工具。但是,到了20世纪,一些科学家对经验主义为特征的归纳法产生了迷信,思维开始僵化,甚至固守传统,缺乏创新意识。波普尔证伪主义学说的提出,给科学界带来一阵清风。波普尔反潮流的新科学观念、天才的逻辑洞见,赢得许多著名的自然科学家的支持和肯定。如爱因斯坦、梅达华(Peter Medawar)、薛定鄂(Erwin Schroedinger)、波尔、莫纳德(Jacques Monod)和艾克里斯等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因此,波普尔的批判理性主义,成为一个时代的标志。 (一)从归纳法到逻辑实证主义。归纳主义是指人类在 认识过程中取得必然性与普遍性方面,归纳方法是否有效的问题。它起源于英国,从培根到罗素,后来又被逻辑实证主 何乔立 吴伟强 鲍健强 (浙江工业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浙江 杭州 310023) 摘 要:卡尔?波普尔(Karl Popper,1902-1994)是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哲学家之一,其证伪主义是其整个哲学思想的重要基石。本文试图从他对归纳法的反驳角度来评价他,并从可证伪性的角度分析波普尔证伪思想的内涵。在探讨波普尔的证伪主义的思想本质的基础上,提出了科学进步需要理性的批判精神,不断否定才能发展的精神,分析了敢于犯错,正确对待错误和失败的态度和科学发展的“证实与证伪”交互的动态模式的现代价值和方法论意义。关键词:波普尔;证伪主义;归纳法;可证伪性;方法论意义 Scientific Methodology of Popper’s Falsification He Qiao-li, Wu Wei-qiang, Bao Jian-qiang, (College of Politics and Public Administration, 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Hangzhou 310023, China) Abstract:Karl Popper(Karl Raimund Popper,1902-1994), is the most greatest philosopher of science of 21th century,the falsifications is the foundation stone in his philosophical thought. The thesis tries to evaluate the Falsifications through refute induction and analyze the connotation of Popper’s falsification thought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falsifiability. On the basis of discussion essence thoughts of popper’s falsification, propose the spirit of rational criticism need in scientific progress, the spirit of continue to deny to develop, analyze modern value and methodology significance of the attitude of dare to make mistakes, deal with mistakes and failures correctly and the interactive dynamic model of ‘verification and falsification’ in scientific development. keywords:Popper;Falsification;Induction;Falsifiability; Methodological significance 中图分类号:B02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089(2012)01-0074-04 作者简介:何乔立(1988— ),男,浙江工业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科技哲学。 吴伟强(1963— ),男,浙江东阳人,浙江工业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研究方向:哲学研究。 鲍健强(1956— ),男,浙江金华人,浙江工业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教授,研究方向:科技哲学。 理论纵横

对科学划界问题的认识

对科学划界问题的认识 杨杨 科学划界的本质是指在科学与非科学之间做出区分。这样看来,只要回答了什么是科学,似乎就可以区分科学与非科学了,因为凡是符合科学定义的就是科学,否则就是非科学,在没有听《科学的划界》这一讲座之前,从来没有或者是没有认真思考过科学划界的问题,一直以来始终认为科学是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划分的:按研究对象的不同可分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以及总结和贯穿于三个领域的哲学和数学;按与实践的不同联系可分为理论科学、技术科学、应用科学等;按人类对自然规律利用的直接程度,科学可分为自然科学和实验科学两类;按是否适合用于人类目标来看,科学又可分为广义科学、狭义科学两类。而自己从事的专业是物理学,故所关心的也是自己专业相关领域的一些科学问题,再大一点也就是自然科学的一些问题,忽略了科学划界的巨大作用。科学划界不仅是在科学与非科学之间做出区分,而且还对科学的发展提供巨大的推动作用,科学划界的准确与否可能导致一个学科的发展或者扼杀一个学科。通过学习《科学划界》这一讲座和自己下来查阅的一些资料,对科学划界问题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现将自己对科学和科学划界问题的认识陈述如下。 一什么是科学 对于这个问题,我借助于查阅的资料以及先前的科学家所给出定义来回答。 Nietzsche:“科学其实是一种社会的、历史的和文化的人类活动,它是在发明而不是在发现不变的自然规律。” Darwin:“科学就是整理事实,从中发现规律,做出结论”。Darwin的定义指出了科学的内涵,即事实与规律。科学要发现人所未知的事实,并以此为依据,实事求是,而不是脱离现实的纯思维的空想。至于规律,则是指客观事物之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联系。因此,科学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经过实践检验和严密逻辑论证的,关于客观世界各种事物的本质及运动规律的知识体系。 《辞海》1979年版:“科学是关于自然界、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它是适应人们生产斗争和阶级斗争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的,它是人们实践经验的结晶。” 《辞海》1999年版:“科学:运用范畴、定理、定律等思维形式反映现实世界各种现象的本质的规律的知识体系。”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可以简单地说,科学是如实反映客观事物固有规律的系统知识。” 法国《百科全书》:“科学首先不同于常识,科学通过分类,以寻求事物之中的条理。此外,科学通过揭示支配事物的规律,以求说明事物。” 前苏联《大百科全书》:“科学是人类活动的一个范畴,它的职能是总结关于客观世界

读《科学究竟是什么》报告 最好版本

研究生课程读书报告及评阅书 课程名称:自然辩证法读书报告等级 任课教师姓名:秦桂秀任课教师签字: 著作名称:《科学究竟是什么?》 重点解读章节:第四—六章证伪主义及其局限性 学院名称:研究生学院 专业名称: 研究生姓名: 导师姓名职称: 上课时间:

《科学究竟是什么?》读书报告 著名英国科学家、科学学创始人之一贝尔纳,曾经为科学勾勒了一组动态的形象:(1)一种建制;(2)一种方法;(3)一种累积的知识传统;(4)一种维持或发展生产的主要因素;(5)构成我们诸信仰和对宇宙和人类的诸态度的最强大的势力之一。其中,科学作为一种建制和作为生产要素这两种形象,只是近代以后才出现。但是,科学有哪点特别?导致特别值得称赞或可靠结果的"科学方法"又是什么?作者查尔莫斯写此书就是试图说明和回答这类问题。近一个月阅读了查尔默斯的《科学究竟是什么》,作者引导我们系统认识了各个科学哲学家对科学问题、科学研究过程和实验、观察、推理等的学术思想。并对这些思想进行了批判性思考。这对我理解科学有很大启发,作者研究的不是科学的具体内容,而是从哲学的视角将“科学”直接作为一个对象来进行研究。作者在书中介绍了 20世纪最有影响的科学哲学大家,如波普尔、库恩、拉卡托斯和费耶阿本德等人的主要学术思想,还介绍了20世纪最后20年科学哲学的最新发展。科学究竟是什么?查尔默斯用哲学的眼光对科学进行了审视。 我国目前提倡“科学发展观”,提倡“决策科学化,民主化”,辅之以“科学作风”,“科学态度”,“科学程序”,“科学方法”,“科学定位”,……可以说,“科学”一词是使用频率最高的几个辞之一。在这样的环境下,我认为,大家来读一读这本书,认真思考一下“科学”与“非科学”究竟有何不同?有条件时,再读一些大家的原著,想想如何做才能达到“科学”的要求?而不人云亦云,实在很有必要。任何书籍都会因作者的偏好而不同。此书也不例外,也有误读的地方。但查尔默斯的《科学究竟是什么》,至少启发了我去认真地去思考什么是科学?我们的社会需要科学吗?我们真正理解并运用了科学吗? 全书结构:序和导言外共有12个章节,前三章介绍“归纳主义”及归纳问题;四至六章介绍了波普尔的“证伪主义”的科学观并对其局限性和错误性一一做出批判及精致的证伪主义,新颖的预见和科学的成长;第7章和第8章的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