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和铁的化合物教案

铁和铁的化合物教案
铁和铁的化合物教案

铁和铁的化合物

重点:1、Fe、铁的氧化物、铁的氢氧化物、铁盐、亚铁盐的性质及用途,铁盐、亚铁盐的检验

2、Fe3+的强氧化性,Fe2+的还原性。

难点:1、Fe、铁的氧化物、铁的氢氧化物、铁盐、亚铁盐的性质及用途,铁盐、亚铁盐的检验

2、Fe3+的强氧化性,Fe2+的还原性。

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A.镁粉中混有少量铝粉:加入过量烧碱溶液充分反应,过滤、洗涤、干燥

B.用过量氨水除去Fe3+溶液中的少量Al3+

C.用新制的生石灰,通过加热蒸馏,以除去乙醇中的少量水

D.Al(OH)3中混有少量Mg(OH)2:加入足量烧碱溶液,充分反应,过滤,向滤液中通入过量CO2后过滤

(一)、铁的结构和性质

1、铁是26号元素,位于第四周期第Ⅷ族,属于过渡元素。

原子结构示意图:主要化合价:+2,+3

2、铁在金属的分类中属于黑色金属,重金属,常见金属。纯净的铁是光亮的银白色金属,密度为7.86g/㎝3,熔沸点高,有较好的导电、传热性,能被磁铁吸引,也能被磁化。还原铁粉为黑色粉末。

3、铁是较活泼的金属元素,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氢的前面。

①跟非金属反应:点燃点燃△

3Fe+2O2 == Fe3O42Fe+3Cl2 ==2FeCl3 Fe+S= FeS

Fe+I2= FeI2

②跟水反应:3Fe+4H2O= Fe3O4+4H2↑

③跟酸作用:Fe+2H+==Fe2++H2↑(遇冷浓硝酸、浓硫酸钝化;与氧化性酸反应不产生H2,且氧化性酸过量时生成Fe3+)

④与部分盐溶液反应:Fe+Cu2+==Fe2++Cu Fe+2Fe3+==3Fe2+

4.铁的合金

一般地说,含碳量在2%~4.3%的铁的合金叫做生铁。生铁里除含碳外,还含有硅、锰以及少量的硫、磷等,它可铸不可煅。根据碳的存在形式可分为炼钢生铁、铸造生铁和球墨铸铁等几种。

一般地说,含碳量在0.03%~2%的铁的合金叫做钢。钢坚硬有韧性、弹性,可以锻打、

压延,也可以铸造。

钢的分类方法很多,如果按化学成分分类,钢可以分为碳素钢和合金钢两大类。碳素钢就是普通的钢。合金钢也叫特种钢,是在碳素钢是适当地加入一种或几种,如锰、铬、镍、钨、铜等合金元素而制成的。合金元素使合金钢具有各种不同的特殊性能。

5、炼铁

(1)反应原理:利用氧化——还原反应,在高温下,用还原剂(主要是CO)把铁从铁矿石里还原出来。

(2)原料:铁矿石、焦炭、石灰石和空气

(3)设备:高炉

(4)生产过程

①还原剂的生成C+O2点 燃CO2CO2+C

 ?2CO

②铁矿石还原成铁Fe2O3+3CO

 ?2Fe+3CO2↑

③除脉石、炉渣的形成CaCO3高 温CaO+CO2↑ SiO2+CaO高 温CaSiO3

(二)、铁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

1.铁的氧化物的比较

铁的氧化物FeO Fe2O3Fe3O4俗称铁红磁性氧化铁

色、态黑色粉末黑色晶体红棕色粉末

铁的价态+2 +3 +2、+3

水溶性难溶于水

稳定性不稳定性

6FeO+O2=2Fe3O4

稳定稳定

与酸的反应FeO+2H+=Fe2++H2O Fe2O3+6H+==2Fe3++3H2O Fe3O4+8H+==2Fe3++ Fe2++4H2O 与CO的反

Fe x O y+yCO=xFe+yCO2

制取高温熔融,过量的铁与氧

气反应2Fe+O2==2FeO

Fe(OH)3的分解

2Fe(OH)3==Fe2O3+3H2O

铁在氧气中燃烧

3Fe+2O2==Fe3O4

(三)、铁的氢氧化物的比较

Fe(OH)2Fe(OH)3

物理性质白色,难溶于水的固体红褐色,难溶于水的固体

化学性质(1)与非氧化性强酸反应

Fe(OH)2+2H+=Fe2++2H2O

(2)与氧化性酸反应

3Fe(OH)2+10HNO3=3Fe(NO3)3+NO↑+8H2O

(3)空气中放置被氧化

4Fe(OH)2+2H2O+O2=4Fe(OH)3

(1)与酸反应

Fe(OH)3+3H+=Fe3++3H2O

(2)受热分解

2Fe(OH)3=Fe2O3+3H2O

制备①煮沸蒸馏水,赶走溶解的氧气

②煮沸NaOH溶液,赶走溶解的氧气

③配制FeSO4溶液,加少量的还原铁粉

④用长滴管将NaOH溶液送入FeSO4溶液液面以下

Fe2++2OH-=Fe(OH)2↓

将NaOH溶液滴入Fe2(SO4)3溶液中

Fe3++3OH-=Fe(OH)3↓

1、Fe3O4是复杂的化合物,经研究证明,在Fe3O4晶体中有1/3的Fe是+2价,有2/3的Fe是+3价,可看成FeO·Fe2O3,实际应写成Fe(FeO2)2,即铁酸亚铁盐,不是一般的氧化物。

2、Fe(OH)2和Fe(OH)3从溶液中析出的现象不同,前者是白色絮状沉淀,后者是红褐色沉淀。而Fe(OH)2极不稳定,易被氧化成Fe(OH)3,反应现象是:白色→灰绿色→红褐色。

若要观察到白色的Fe(OH)2沉淀,需要创造以下条件:

(1)排除亚铁盐溶液里的Fe3+离子,以免Fe3+离子直接与OH-结合生成Fe(OH)3。

(2)尽量排除溶液中溶解的氧气(绝对排除是办不到的),以减慢生成的Fe(OH)2被氧化成Fe(OH)3的速度。

反应要用新制备的亚铁盐溶液,并放入少量的铁以防止Fe3+离子产生。亚铁盐溶液与碱溶液在混合前分别加热以排除溶有的空气,然后,把碱溶液沿着试管壁加入盛亚铁盐溶液的试管中,或把滴管尖嘴直接插入液面下再加入碱溶液,可观察到白色絮状沉淀。

(四)、Fe、Fe2+和Fe3+之间相互转化及检验

从Fe、Fe2+和Fe3+的结构可知:Fe只有还原性,Fe3+通常只有氧化性,Fe2+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上述微粒通过跟一定的氧化剂或还原剂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才能实现不同价态的铁相互转化,如下图(常称为铁三角):

Fe

Cl2

CO Fe3+CO O2

Zn Cu2+H2HNO3

I-、I2、S Al KMnO4

Cl2、O2、HNO3、KMnO4、H2O2

Fe2+ Fe、Cu、I-、S2-、H2S Fe3+

(溶液为绿色)(溶液为棕黄色)

1.学习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要注意:

(1)抓价态:从铁元素三种价态的相互转化(铁三角关系)去认识铁及其化合物间的氧化—还原反应规律.

(2)想属类:如铁是一种比较活泼的过渡金属,氧化亚铁、氧化铁为碱性氧化物,氢氧化亚铁、氢氧化铁为不溶性弱碱,氯化铁为强酸弱碱盐,由此去分析理解它们各自所具有的性质.

2.铁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当遇弱氧化剂(如S、H+、Cu2+、I2等)时,铁只能失去最外层的两个电子,而生成+2价铁的化合物,当遇到强氧化剂(如Cl2、Br2、HNO3等)时,铁原子可以再失去次外层上的一个电子而生成+3价铁的化合物.

3.具体反应有:

(1)Fe2+→Fe3+

①2Fe2++Cl2=2Fe3++2Cl-(在亚铁盐溶液中通入氯气,溶液由浅绿色变为棕黄色)。

②4Fe2++O2+4H+=4Fe3++2H2O(亚铁盐溶液在空气中容易变质,如绿矾露置于空气中则是:12FeSO4+3O2=4Fe2(SO4)3+2Fe2O3)

③3Fe2++NO3-+4H+=3Fe3++2H2O+NO↑

④5Fe2++MnO4-+8H+=5Fe3++4H2O+Mn2+

如在FeCl2溶液中滴加酸性KMnO4溶液,溶液由浅绿色变棕黄色,在酸性KMnO4溶液滴加FeCl2溶液,溶液由紫红变棕黄。

⑤2Fe2++H2O2+2H+=2Fe3++2H2O

(2)Fe3+→Fe2+

①2Fe3++S2+=2Fe2++S,如在FeCl3

②2Fe3++SO32-+2H2O=2Fe2++SO42-+2H+

③2Fe3++Fe=3Fe2+,在FeSO3溶液中往往要加铁的原因是可以防止Fe2+被氧化为Fe3+。

④2Fe3++Cu=2Fe2++Cu2+,电路板的制作是利用FeCl3溶液与裸露的铜反应。⑤2Fe3++2I-=2Fe2++I2(五).Fe2+和Fe3+的检验

(1)Fe2+的检验:

方法一:滴加KSCN溶液,无明显现象,再滴加新制氯水,溶液立即变红色。

方法二:滴加NaOH溶液,生成白色絮状沉淀,该沉淀迅速变为灰绿色,最后变为红褐色。

(2)Fe3+的检验:

方法一:滴加KSCN溶液或NH4SCN溶液,溶液立即变为血红色。

方法二:滴加NaOH溶液,出现红褐色沉淀。

【例题1】下列关于铁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铁能被磁铁吸引,但纯铁易腐蚀 ②在人体的血红蛋白中含有铁元素 ③铁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4周期第ⅧB 族 ④铁能在氧气中剧烈燃烧,但不能在水蒸气中燃烧 ⑤铁与强氧化剂硝酸反应的产物仅是Fe(NO 3)3 ⑥不能通过化合反应制得FeCl 2和Fe(OH)3

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⑤

D .④⑥

【答案】B

【解析】当铁中含有杂质时,在潮湿的空气中会发生电化学腐蚀,而纯铁的抗腐蚀能力较强;铁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Ⅷ族,而不是ⅧB 族;铁在氧气中能发光、发热、剧烈燃烧,而与水蒸气反应则不会发光,看不到燃烧现象;铁与强氧化剂反应,能被氧化为Fe 3+

,但若铁过量,则Fe 3+

被Fe 还原为Fe 2+

,所以,Fe 与HNO 3反应可能因铁过量

而生成Fe(NO 3)2;FeCl 2、Fe(OH)3都可通过化合反应制得Fe +2FeCl 3===3FeCl 2,4Fe(OH)2+O 2+2H 2O===4Fe(OH)3。 【例题2】某研究学习小组对过量碳粉与氧化铁反应的气体产物成分进行研究。 (1)提出假设

①该反应的气体产物是CO 2。 ②该反应的气体产物是CO 。 ③该反应的气体产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 (2)设计方案

如图所示,将一定量的氧化铁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与过量碳粉完全反应,测定参加反应的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

(3)查阅资料:氮气不与碳、氧化铁发生反应。实验室可以用氯化铵饱和溶液和亚硝酸钠(NaNO 2)饱和溶液混合加热反应制得氮气。请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步骤

①按上图连接装置,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称取3.20 g 氧化铁、2.00 g 碳粉混均匀,放入48.48 g 的硬质玻璃管中;

②加热前,先通一段时间纯净干燥的氮气;

③停止通入N 2后,夹紧弹簧夹,加热一段时间,澄清石灰水(足量)变浑浊;

④待反应结束,再缓缓通入一段时间的氮气。冷却至室温,称得硬质玻璃管和固体总质量为52.24 g ; ⑤过滤出石灰水中的沉淀,洗涤、烘干后称得质量为2.00 g 。 步骤②④中都分别通入N 2,其作用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 (5)数据处理

根据实验数据分析,试写出该实验中氧化铁与碳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CO 2,CO 的混合物 (3)NH +

4+NO -

2=====△

N 2↑+2H 2O

(4)步骤②中是为了排尽空气,步骤④是为了赶出所有的CO 2,确保完全吸收

(5)2C +Fe 2O 3=====△

2Fe +CO↑+CO 2↑

【解析】(2)碳氧化合物就是CO 2和CO ,所以第三种情况为二者的混合物。(5)反应前硬质玻璃管和固体总质量为3.20 g +2.00 g +48.48 g =53.68 g ,反应后总质量为52.24 g ,其差为1.44 g 。根据生成的2 g 沉淀可知反应生成的CO 2

中碳元素的质量为0.24 g ,还有CO 生成,所以氧化铁与碳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 +Fe 2O 3=====△

2Fe +CO↑+CO 2↑。

【例题3】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的是( )

A .将铁粉加入稀硫酸中: 2Fe +6H +

===2Fe 3+

+3H 2↑

B .将磁性氧化铁溶于盐酸: Fe 3O 4+8H +

===3Fe 3+

+4H 2O

C .将氯化亚铁溶液和稀硝酸混合: Fe 2+

+4H +

+NO -

3===Fe 3+

+2H 2O +NO↑

D .将铜屑加入含Fe 3+

的溶液中: 2Fe 3+

+Cu===2Fe 2+

+Cu 2+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意在考查元素化合物知识。将铁粉加入稀硫酸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 +2H +

===Fe 2+

+H 2↑,A 项错误;磁性氧化铁可以看做FeO·Fe 2O 3,溶于盐酸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Fe 3O 4+8H +

===Fe 2+

+2Fe 3+

+4H 2O ,B 项错误;氯化亚铁和稀硝酸反应,离子方程式为:3Fe 2+

+4H +

+NO -

3===3Fe 3

+NO↑+2H 2O ,C 项错误;将铜屑加入含Fe 3+

的溶液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2Fe 3+

+Cu===2Fe 2+

+Cu 2+

,D 项正确。

【例题4】将11.9 g Mg -Al -Fe 组成的合金溶于足量的NaOH 溶液中、合金质量减少2.7 g 。另取等质量的合金溶于过量稀硝酸中,生成6.72 L(标准状况)NO ,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适量NaOH 溶液恰好使Mg 2+

、Al 3+

、Fe 3+

完全

转化为沉淀,则沉淀质量为( )

A .22.1 g

B .27.2 g

C .30 g

D .无法确定

【答案】B

【解析】此题可以用守恒法解答。Mg 、Al 、Fe 与过量硝酸反应后生成Mg 2+

、Al 3+

、Fe 3+

,1 mol 的Mg 2+

、Al 3+

Fe 3+

分别结合2 mol 、3 mol 、3 mol 的OH -

,所以结合OH -

的物质的量=失去电子的物质的量=n (NO)×3.6.72 L NO

为0.3 mol ,所以金属离子结合OH -的物质的量为0.3 mol×3=0.9 mol ,OH -

质量为15.3 g ,沉淀质量为11.9 g +15.3 g =27.2 g 。

【例题5】将6g 纯铁粉加入200mLFe 2(SO 4)3和CuSO 4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得到200mL0.5mol/L 的FeSO 4溶液和5.2g 固体,求:

(1)反应后生成铜多少克?

(2)加入铁粉前Fe 2(SO 4)3物质的量浓度。

【答案】(1)生成铜2.56g (2)原Fe 2(SO 4)3和物质的量浓度为0.1mol/L 【解析】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①Fe+Fe 2(SO 4)3=3FeSO 4 ②Fe+CuSO 4=Cu+FeSO 4 两个反应共生成FeSO 4为:0.2L×0.5mol/L=0.1mol

观察两个反应不难发现,若生成同样的FeSO 4,②式消耗的铁更多。假设0.1molFeSO 4全部为②式产生,则此时消耗的铁将达最大量为a 。

Fe ~ FeSO 4

1mol 1mol

a 0.1mol

a=0.1mol,即铁为5.6g,则5.2g固体中含Cu也含剩余的Fe,设原溶液的Fe2(SO4)3和CuSO4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 和y。

Fe+Fe2(SO4)3=3FeSO4Fe+CuSO4=Cu+FeSO4

X x 3x y y y y

由题意得3x+y=0.1mol

6g-56g/mol×(x+y)+64g/mol×y=5.2g 解得:x=0.02mol y=0.04mol 则生成铜:0.04mol×64g/mol=2.56g 原Fe2(SO4)3和物质的量浓度为0.02mol/0.2L=0.1mol/L

【基础】

1、将Cu片放入0.1mol·L-1FeCl3中,反应一段时间后取出Cu片,溶液中最多含有金属离子的种类是()

A、1种

B、2种

C、3种

D、4种

解析——答案【C】

将Cu片放入0.1mol·L-1FeCl3中,发生反应2Fe3++Cu=2Fe2++Cu2+,反应一段时间后取出Cu片后,溶液中最多含有金属离子是Fe3+、Fe2+、Cu2+三种。

2、下列物质不能通过单质直接化合制备的是()

A、Na2S

B、FeCl2

C、Na2O2

D、CuCl2

解析——答案【B】

试题分析:A、硫与钠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硫化钠,正确;B、氯气与铁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氯化铁,不能直接生成氯化亚铁,错误;C、钠与氧气加热反应生成过氧化钠,正确;D、Cu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铜,正确,答案选B。

3、在钠、镁、铜、铁中,能与冷水反应的是,能与沸水反应的是,能与水蒸气反应的是,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解析——答案

由钠、镁、铜、铁的性质可知。

【巩固】

1、把一定量铜粉放入氯化铁溶液中,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中Fe2+和Fe3+浓度恰好相等。则Cu2+和未反应的Fe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1:1

B、1:2

C、2:3

D、3:2

解析——答案【B】

溶液中有Fe3+说明铜粉反应完全,根据反应过离子方程式:2Fe3+ +Cu=2Fe2+ + Cu2+知Fe2+的物质的量是Cu2+的2倍,溶液中Fe2+和Fe3+浓度恰好相等则Fe3+的物质的量是Cu2+的2倍,选B。

2、在AgNO

3、Cu(NO3)2和Zn(NO3)2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在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体产生。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滤液中一定有Fe(NO3)3

B、滤渣只含Ag和Cu,一定无Zn

C、滤渣中一定有Ag、Cu和Fe,一定无Zn

D、滤渣中一定有Ag、Cu、Fe和Zn

解析——答案【C】

依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知,铁能置换出银、铜但不能置换出锌,故滤渣中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的一定是铁,铁过量,则AgNO3、Cu(NO3)2与铁反应完全,溶液中不能存在Fe(NO3)3。

3、电子工业常用30%的FeCl3溶液腐蚀敷在绝缘板上的铜箔,制造印刷电路板。为了从使用过的腐蚀废液中回收铜,并重新获得纯净的FeCl3溶液,准备采用下列步骤

(1)请写出上述实验中加入或生成的有关物质的化学式:

①②③④⑥

(2)写出FeCl3溶液与金属铜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检验腐蚀废液中含有Fe3+的实验操作

(4)废液加入过量①后,可能发生的离子方程式

解析2.1——答案

废液中主要含有FeCl3和CuCl2,加入过量铁单质可以还原所有FeCl3为FeCl2,CuCl2为铜单质,过滤后得到FeCl2溶液与铜单质和过量的铁单质,滤渣和过量的盐酸反应,铁单质全部转化为FeCl2,FeCl2溶液中通入氯气,可以把FeCl2氧化为FeCl3.

解析2.2——答案

Cu+2 FeCl3=2 FeCl2+CuCl2

解析2.3——答案

取少量废腐蚀液于试管中,滴加几滴KSCN溶液,若溶液变红,则证明含有Fe3+。

解析2.4——答案

Fe+2 Fe3+=3 Fe2+Fe+Cu2+=Fe2++Cu

4、已知X为FeO和CuO的混合物,取两份等质量的X样品进行下列实验:

(1)写出①、②和③步所有反应的方程式:

(2)设从③步所得固体D的质量为32 g,溶液E中只含有一种金属离子,气体F在标准状况下体积为5.6 L,试计算取用的每份X的质量,X中FeO与CuO的质量比

解析6.1——答案

A是CuCl2、FeCl2、HCl三种物质的混合液,B能与A反应,则应是铁和铜的混合物,C为CO2。F应为H2,则D是铜,E为FeCl2和HCl的混合液。

解析6.2——答案

m(CuO)=×80 g·mol-1=20 g

n(H2)==0.25 mol,n(FeO)=0.25 mol+0.25 mol=0.5 mol

n(FeO)=0.5 mol×72 g·mol-1=36 g

【拔高】

1、用FeCl3溶液腐蚀印刷电路板上的铜,所得溶液中加入铁粉。对加入铁粉充分反应后的溶液分析合理的是()

A、若无固体剩余,则溶液中一定有Fe3+

B、若有固体存在,则溶液中一定有Fe2+

C、若溶液中由Cu2+,则一定没有固体析出

D、若溶液中有Fe2+,则一定有Cu析出

解析——答案【B】

本题考查铁铜的相关性质。用FeCl3溶液腐蚀印刷电路板上的铜,所得溶液中含有Fe3+、Fe2+、Cu2+三种阳离子,加入铁粉后,若有固体剩余,则固体一定有铜,可能有铁,溶液中一定有Fe2+;若没有固体剩余,则溶液中一定有Fe2+,可能由Cu2+和Fe3+

2、有一种铁的“氧化物”样品,用5mol/L盐酸200mL恰好完全溶解,所得溶液还能吸收标况下2.24L氯气,恰好使其中Fe2+全部转化成Fe3+,该样品可能的化学式是()

A、Fe2O3

B、Fe3O4

C、Fe4O5

D、Fe5O7

解析——答案【C】

n(HCl)=0.2L×5.0mol/L=1mol,由氧化物和盐酸反应生成水可知,氧化物中含有0.5mol,所得溶液还能吸收0.1molCl2,恰好使其中的Fe2+全部转变为Fe3+,反应后所得溶液为FeCl3,因n(Cl-)=0.2mol+1mol×2=1.2mol,所以氧化物中n(Fe):n(O)=0.4:0.5=4:5,所以化学式为Fe4O5。

3、下图中所涉及的A、B、C、D、E、F和G等都是中学化学教材中常见的物质。反应①②是置换反应,反应①②

③均在高温下进行。A在常温下为液态,C有磁性,E与强碱溶液反应可产生H2,F是既能溶于NaOH又能溶于HCl的氧化物。

(1)A的化学式 C的化学式

(2)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

(3)写出E与浓强碱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4)C、E的混合物在工业上用于钢轨焊接(高温下置换出熔化状态的铁可用于焊接),写出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

【解析】(1)H2O(2分)Fe3O4(2分)(2)3Fe+4H2O(g)Fe3O4+4H2(2分)

(3)2Al+2OH-+2H2O=2AlO2-+3H2↑(2分)(4)3Fe3O4+8Al4Al2O3+9Fe(2分)

试题分析:C有磁性,说明C是四氧化三铁。A在常温下为液态,且反应①是置换反应,反应后生成四氧化三铁,所以A是水,则B是铁,D是氢气。F是既能溶于NaOH又能溶于HCl的氧化物,则F是氧化铝。又因为E 与强碱溶液反应可产生H2,且E和四氧化三铁反应生成氧化铝和铁,所以E是铝。

点评:该题是中等难度的试题,也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该类试题学生需要明确的是化学推断题是一类综合性较强的试题,如元素及化合物性质和社会生活,环境保护,化学计算等知识,还可引入学科间综合。它不仅可考察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程度,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思维方法。解框图题的方法:最关键的是寻找“突破口”,“突破口”就是抓“特”字,例如特殊颜色、特殊状态、特殊气味、特殊反应、特殊现象、特殊制法、特殊用途等。

4、下列中学化学中常见物质的转化关系图中,反应条件及部分反应物和产物未全部注明,已知A、D为金属单质,其他为化合物。

试推断:

(1)写出物质的化学式:A ____________ C ____________ I ____________.

(2)写出下列反应的方程式:

C→F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H→I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Al Al2O3Fe(OH)3

(2)Al2O3+2OH—=2AlO2—+H2O

4Fe(OH)2+O2+2H2O=4Fe(OH)3

解析——答案

由题中红棕色的粉末可知B为Fe2O3,可推知D、G、H、I均是关于铁及铁的化合物,又从题中册信息可知A、D 为金属单质,其他为化合物,所以A和B生成C和D的反应应为一个有关于铁的置换反应,因此应为Al和Fe2O3的反应。因此可推知A为Al,B为Fe2O3,C为Al2O3,D为Fe,E为Al3+,F为AlO2—,G为Fe2+,H为Fe(OH),I为Fe(OH)3

2

课程小结

1、Fe2+的氧化性和还原性

Fe2+处于铁的中间价态,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Fe2+的氧化还原反应中其主要表现还原性

如:Fe2+遇Br2、Cl2、H2O2、NO-3(H+)等均表现还原性。

2.Fe3+的氧化性

Fe3+处于铁的高价态,表现较强的氧化性,如:它能和Fe、Cu、HI、H2S反应等。

3.Fe2+与Fe3+的相互转化

4、掌握Fe2+、Fe3+的相互转化

①2Fe2++Cl2===2Fe3++2Cl-;

②3Fe2++4H++NO-3===3Fe3++2H2O+NO↑;

③2Fe3++Fe===3Fe2+;

④Cu+2Fe3+===Cu2++2Fe2+。

1、证明某溶液只含有Fe2+而不含有Fe3+的实验方法是()

A.先滴加氯水,再滴加KSCN溶液后显红色

B.先滴加KSCN溶液,不显红色,再滴加氯水后显红色

C.滴加NaOH溶液,产生灰绿色沉淀,最后呈红褐色

D.只需滴加KSCN溶液

2、Fe、Cu、Fe2+、Fe3+和Cu2+盛于同一容器中充分反应,如Fe有剩余,则容器中只能有()

A.Cu、Fe3+B.Fe2+、Fe3+C.Cu、Cu2+、Fe D.Cu、Fe2+、Fe

3、1.FeSO4和Fe2(SO4)3的混合物中含硫的质量分数为a%,则含铁的质量分数为()

A.2a% B.3a% C.1-2a% D.1-3a%

4、将Na2O2投入FeCl2溶液中, 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A.生成白色沉淀、有气泡产生B.生成红褐色沉淀、有气泡产生

C.生成浅绿色沉淀、有气泡产生D.生成黑色沉淀,有气泡产生

5、将适量铁粉放入FeCl3溶液中,完全反应后,溶液中的Fe2+和Fe3+浓度相等,则已反应的Fe3+和未反应的Fe3+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A.2︰3 B.3︰2 C.1︰2 D.1︰1

6、将1.12g铁粉加入25mL 20mol?L-1的氯化铁溶液中,充分反应后,其结果是()

①铁有剩余,溶液呈浅绿色,Cl-浓度基本不变②往溶液中滴入无色KSCN溶液,显红色

③Fe2+和Fe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6:1 ④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5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7、向一定量的FeO、Fe、Fe3O4、Fe2O3的混合物中加入200ml1mol·L-1的盐酸,恰好使混合物完全溶解,放出224ml(标准状况)的气体,在所得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无血红色出现。若用足量的CO在高温下还原相同的质量的此混合物,能得到铁的质量是()

A.11.2g B.5.6g C.2.8g D.无法计算

8、已知有以下物质相互转化

试回答:(1)写出E的化学式,H的化学式。

(2)写出由E转变成F的化学方程式。

(3)检验G溶液中的金属阳离子的方法是:;

向G溶液加入A的有关离子反应方程式。

(4)写出A在一定条件下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参考答案】B

【命题立意】考查Fe2+、Fe3+相关知识

【解析】先滴加KSCN溶液,不显红色,说明不含有Fe3+,再滴加氯水氧化Fe2+为Fe3+而显红色

2、D

3、D 解析:S%=a% O%=2a% Fe%=1-a%-2a%=1-3a%

4、B

5、A

6、B

7、B

8、(10分)(1)Fe(OH)2AgCl (各1分)

(2)4Fe(OH)2+O2+2H2O=4Fe(OH)3(2分)

(3)取少量G溶液于试管中,向试管中滴加少量KSCN溶液,若出现红色,则证明溶液中有Fe3+(2分)2Fe3++Fe=3Fe2+(2分)

(4)(各2分)

《铁的重要化合物》教案

铁的重要化合物 一、教学内容分析 1、课程标准分析 《铁的重要化合物》是新课标人教版化学1(必修)中第三章第二节第三个框题,是中学的基础知识。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关于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内容标准清晰的指出:根据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钠、铝、铁、铜等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能列举合金材料的重要应用。 从课标中这部分内容标准的要求,可以看出,突破了传统的物质中心模式,不再以结构→性质→存在→制法→用途等方面全面系统地学习和研究有关的物质,而是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将要经历的经验出发,引导学生学习身边的常见物质,将物质的性质的学习融入有关的生活现象和社会问题的分析解决活动中,体现其社会应用价值。提倡从“生活走进化学、从自然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 2、知识类型分析 教材在第一章《从实验学习化学》和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基础上,第三章进入元素化学的学习。从构成常见物质的元素知识开始,引导学生从化学的角度了解丰富多彩的世界。通过本章知识的学习既可以为前面所学的实验和理论知识补充感性认识材料,又可以为化学必修2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等理论知识的学习打下重要的基础,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在第二章的学习中,学生已掌握了物质的分类方法,这有利于学生从物质分类的角度了解本章内容编排体系。同时在本章中,学生初步尝试从化学事实去探索物质的性质,再从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深化对物质性质的理解,从而使知识规律化、系统化、网络化。这种学习方式的过程和方法一经掌握,可以驾轻就熟地学习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内容。同时还能使学生真正认识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改善人类的生活条件等方面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3、知识结构分析 本节内容是在学习了金属性质的基础上,重点学习金属化合物的性质。在自然界中,金属元素大多数是以化合态形式存在。只有既了解金属单质的化学性质,又了解它们化合物的性质才是完整地了解了金属,教材选取了钠、铝、铁三种有代表性的金属,从金属分类的角度,按金属氧化物、金属氢氧化物、

名著推荐与阅读 《水浒传》导学案及答案

名著推荐与阅读《水浒传》 一、目标导学 1.激发学生阅读全书的兴趣,初步学会读整本书,提高读整本书的能力; 2.了解小说作者及其创作的时代背景,了解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 3.理解小说主题。 二、自主预学 1.一读课文,完成下列题目。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厮.()聒.噪()腌臜 ..()臊.子()眼棱.()磐.儿()钹.儿()铙.儿() 赊.()趱.行()嗔.怒()恁.地() 怨怅.()逞.辩()罗唣.() (2)解释下列词语。 文书:懦弱: 苦楚:高抬贵手: 唱喏:诈死: 2.阅读“附录有关资料”。 (1)《水浒传》的作者_______,朝代______,它是我国第一部__________小说。 (2)《水浒传》是以________为主要题材,通过一系列__________的生动故事,揭示了当时的社会矛盾,暴露了____________,歌颂了____________。 (3)郑振铎先生在他的《中国文学研究》中曾以一条弧线表示《水浒传》的结构。这条弧线以____________为起点,步步上升,至梁山英雄排座次到达顶点,此后便逐渐下降,至____________降至终点。 3.三读课文,理清故事情节。 (1)速读《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理出小说故事情节。 故事的起因: 故事的发展: 故事的高潮: 故事的结局: (2)速读《智取生辰纲》,理出小说故事情节。 总揽全文故事情节:从人物活动看,可分为和两部分;从人物矛盾看,第一部分主要写的矛盾,而第二部分主要写的矛盾。如果从杨志一方的角度编拟本文提纲,讲讲杨志的故事,你可以这样编写:杨志慎押生辰纲→ →→→杨志误失生辰纲 三、互动探究 (一)交流讨论“自主预学”部分的知识点。 (二)合作探究。 1.感知全书。 (1)补全回目。

铁及其化合物练习题(精)

铁及其化合物练习题 【考题再现】 1.下列有关纯铁的描述正确的是() A.熔点比生铁的低B.与相同浓度的盐酸反应生成氢气的速率比生铁的快 C.在潮湿空气中比生铁容易被腐蚀D.在冷的浓硫酸中可钝化 2.已知Co2O3在酸性溶液中易被还原成Co2+,Co2O3、Cl2、FeCl3、I2的氧化性依次减弱。下列反应在水溶液中不可能 ...发生的是A、3Cl2+6FeI2=2FeCL3+4FeI3B、Cl2+FeI2=FeCl2+I2 C、Co2O3+6HCl=2CoCl2+Cl2↑+3H2O D、2Fe3++2I-=2Fe2++I2 3.高铁电池是一种新型可充电电池,与普通高能电池相比,该电池长时间保持稳定的放电电压。高铁电池的总反应为: 3Zn + 2K2FeO4 + 8H2O 3Zn(OH)2 + 2Fe(OH)3 + 4KOH,下列叙述不正确 ...的是 A、放电时负极反应为:Zn-2e-+2OH-=Zn(OH)2 B、充电时阳极反应为:Fe(OH)3-3e-+5OH-=FeO42-+4H2O C、放电时每转移3mol电子,正极有1mol K2FeO4被氧化 D、放电时正极附近溶液的碱性增强 4.硫酸亚铁(FeSO4·7H2O)是一种重要的食品和饲料添加剂。实验室通过下列实验由废铁屑制备FeSO4·7H2O晶体: ①将5%Na2CO3溶液加入到盛有一定量废铁屑的烧杯中,加热数分钟,用倾析法除去Na2CO3溶液,然后将废铁屑 用水洗涤2~3遍; ②向洗涤过的废铁屑加入过量的稀硫酸,控制温度50~80℃之间至铁屑耗尽; ③趁热过滤,将滤液转入到密闭容器中,静置、冷却结晶; ④待结晶完毕后,滤出晶体,用少量冰水2~3次,再用滤纸将晶体吸干; ⑤将制得的FeSO4·7H2O晶体放在一个小广囗瓶中,密闭保存。 请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步骤①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加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步骤②明显不合理,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步骤④中用少量冰水洗涤晶体,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经查阅资料后发现,硫酸亚铁在不同温度下结晶可分别得到FeSO4·7H2O、FeSO4·4H2O和FeSO4·H2O。硫酸亚 铁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和该温度下析出晶体的组成如下表所示(仅在56.7℃、64℃温度下可同时析出两种晶体)。

铁和铜及其化合物知识点

铁及其化合物知识点 一.化学性质: 1.与非金属反应 4Fe+3O2 2Fe3O4 2Fe+3Cl2(Br2) 2FeCl3 2.与水反应3Fe + 4H2O(g) Fe3O4 + 4 H2↑(置换) 3 与酸反应 1)与非氧化性酸反应 Fe +2H+== Fe2+ + H2 2)与氧化性酸反应 a)常温下,铁在冷浓硫酸,浓硝酸中发生钝化 b)与浓硫酸反应:2Fe +6 H2SO4(浓)Fe2(SO4)3 +3SO2 +6 H2O 4.与盐反应2Fe 3++ Cu = 2Fe 2++ Cu 2 Fe + 2Fe3+ = 3 Fe2+ Fe + Cu2+ = Fe2+ + Cu 二、铁的化合物 1、铁的氧化物 FeO Fe2O3Fe3O4 铁的化合价+2+3+2、+3 颜色、状态黑色粉末红棕色粉末黑色晶体 俗名铁红磁性氧化铁 水溶性不溶于水不溶于水不溶于水 氧化物类别碱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 与非氧化性酸反应FeO+2H + =Fe2+ +H2O Fe2O3+6H + =2Fe3+ +3H2O Fe3O4+8H+ =2Fe3+ + Fe2++4H2O 与还原剂反应(H2、CO、Al等)FeO+CO Fe+CO2Fe2O3+3CO 2Fe+3CO2 3Fe3O4+8Al 9Fe+4Al2O3 用途用作红色油漆和涂料; 赤铁矿是炼铁原料

2、铁的氢氧化物 (1)Fe(OH)2的制备 Fe(OH)2易被氧化,在制备时应注意:⑴ FeS O4晶体中不能有 Fe3+;⑵配制后的FeSO4溶液中要 加入少量铁粉;⑶配制溶液的蒸馏水以及所用NaOH溶液均须煮沸以除去其中溶解的氧气; 实验:FeSO4溶液中加NaOH. ①现象:生成白色沉淀,后又迅速转变为灰绿色,最后生成红褐色 ③为了防止滴加NaOH时带入空气,可将吸收NaOH的长滴管伸入FeSO4溶液液面下,再挤出NaOH溶液. ④为了防止Fe2+被氧化,还可以向盛有FeSO4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少量煤油或其它密度比水小但不溶于水的有机物以隔绝空气. 化学方程式: FeSO4 + 2NaOH = Fe(OH)2↓+Na2SO4 Fe2++ 2OH -= Fe(OH)2↓(白色) 4Fe(OH)2 + O2 + 2H2O = 4Fe(OH)3(红褐色) (白色→灰绿色→红褐色) (2)Fe(OH)3胶体的制备 向加热沸腾的蒸馏水中加入FeCI3溶液,待出现红褐色时,停止加热,便可得到 Fe(OH)3胶体。 制备时要注意:⑴不可长时间加热,因为加热会使胶体凝聚;⑵不能用自来水,因为自来水中的电 解质也可使胶体凝聚。 3.铁的两种氢氧化物的比较 化学式Fe(OH)2Fe(OH)3 色、态白色固体红褐色固体 溶解性难溶于水难溶于水 热稳定性分解产物复杂2Fe(OH)3 Fe2O3 +3H2O 四.铁盐和亚铁盐 (1)Fe3+、Fe2+的检验: ○1.Fe3+的检验: +盐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现象是溶液变红色,反应方程式:FeCl3+3KSCN= Fe(SCN)3+3KCl Fe 3++3SCN -= Fe(SCN)3(红色)

最新《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导学案及答案(全)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第一课时导学案班级:组别:姓名: 学习目标 1、理清文章情节发展脉络,积累字词 2、分析林冲的性格特点,把握他被逼上梁山的心理过程。 3、认识封建社会的罪恶本质以及被压迫者走上反抗道路的必然性。 重点难点 1、分析林冲的性格特点,把握他被逼上梁山的心理过程。 2、认识封建社会的罪恶本质以及被压迫者走上反抗道路的必然性。 学法指导 1、提前预习,结合注释并利用工具书扫除语言障碍。 2、了解小说情节,感知人物性格。 3、结合课后练习,思考小说主题。 知识链接 一、作者简介 施耐庵,元末明初人(约1296─1370),钱塘(杭州)人,曾中元朝进士,在钱塘做过两年官,因与当道不合,弃官闲居在苏北故乡。代表作《水浒》。《水浒》是一部著名的描写农民革命的长篇小说,作者是在民间故事、话本、杂剧等集体创作的基础上再创作而成的。《水浒》艺术地再现了梁山泊农民起义队伍的产生、发展和失败过程。它愤怒地揭露了朝庭的腐败和官吏豪绅的罪恶,热情歌颂了起义英雄的反抗斗争,也具体描述了起义军失败的悲惨结局。 二、作品简介 《水浒传》和《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并称为四大名著,代表了中国古典小说的最高成就。《水浒》不是作者独立创作的作品,而是在民间故事、话本、杂剧等集体创作的基础上再创作而成的。它所写宋江起义的故事源于历史真实。在《宋史》中的《徽宗本纪》,《侯蒙传》,《张叔夜传》及其他一些史料中都曾提及。从南宋起,宋江的故事就在民间广泛流传。元代出现了大批的水浒戏。这说明水浒故事是在不断发展中丰富和完善的。 《水浒传》原名《忠义水浒传》,甚至就叫《忠义传》。在小说里有一批“大力大贤有忠有义之人”,他们未能“酷吏赃官都杀尽,忠心报答赵官家”,却被奸臣贪官逼上梁山,沦为“盗寇”。《水浒》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优秀长篇小说,它艺术地概括了历史上农民起义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过程。通过对农民起义者不同反抗道路的详尽描写,热情讴歌了他们的造反精神和优秀品质,描绘了农民革命的理想,深刻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生活。 林冲是《水浒》中的重要人物之一。他原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受人敬重,有个美满的小家庭。他对封建统治阶级抱有幻想,本无造反之心。然而奸臣高俅(高太尉)的干儿子高衙内蓄意霸占林冲的妻子,多次调戏都遭到抗拒,但高俅仍不死心,于是他利用权势指使他的狗腿子陆谦(陆虞候)、富安等人设下毒计,诬陷林冲手执利刃故入军机重地白虎节堂,图谋行刺,把他送交开封府发落。开

(完整版)高中化学铁及其化合物专题练习

铁及其化合物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1.下列反应,其产物的颜色按红色、红褐色、淡黄色、蓝色顺序排列的是( ) ①金属钠在纯氧中燃烧②FeSO溶液中滴入NaOH溶液,并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③4FeCl溶液中滴入KSCN溶液④无水硫酸铜放入医用酒精中3A.②③①④ B.③②①④ C.③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已知下述三个实验中均有化学反应发生。 ①②③ 将铜丝放入氯化将铁钉放入硫向硫酸亚铁溶液中铁溶液中酸铜溶液中滴入几滴浓硝酸 ) (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实验①中铁钉只做还原剂+2 Fe既显氧化性又显还原性B.实验②中C.实验③中发生的是置换反应+2+23+ >Cu.上述实验证明氧化性:Fe>FeD后有白色沉淀生成,过滤后,BaCl的酸性溶液中,通入足量的SO.在含有3FeCl和232) ( 向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无明显现象,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BaSOA.白色沉淀是BaSO和34 B.溶液的酸性增强 C.白色沉淀是BaSO4FeClFeCl全部被还原为D.23+++23+32四种阳离子,若向其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AlFe、Mg、和Fe4.某溶液中有) 液,搅拌后,再加入过量的盐酸,溶液中大量减少的阳离子是( Mg BFeA.32++ Al .CFe D. ++32. 5.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FeO固体放入稀硝酸溶液中: +2+O +HFeO+2H===Fe2.过量的铁粉与稀硝酸溶液反应:B+3-+O NOFe+4H+===Fe+↑+2HNO23.向氢氧化亚铁中加入足量的稀硝酸:C+2+O +===Fe+2HFe(OH)2H221 D.向Fe(OH)中加入氢碘酸:3+-2+O +2I===2Fe+I6H2Fe(OH)+6H+223的组成成分。由此分析,下列结论中正确6.某学生设计了如图所示的方法,鉴定盐A) 的是 ( FeB.A中一定有Fe CA. FeBr溶液D.A一定为AgIC.B为沉淀27.高3+3+中一定有 铁酸钠(NaFeO)是一种新型、高效、多功能的水处理剂。湿法制备的主要反应方42--2--。干法制备

铁及其化合物知识点

铁和铁的化合物知识点归纳 一、铁的结构和性质 1、铁是26号元素,位于第四周期第Ⅷ族,属于过渡元素。 原子结构示意图: 2.铁的物理性质:纯净的铁是光亮的银白色金属,密度为7.86g/㎝3,熔沸点高,有较好的导电、传热性,能被磁铁吸引,也能被磁化。还原铁粉为黑色粉末。 3.铁的化学性质:鉄是较活泼的金属,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氢的前面。 ①跟非金属反应:与氧气: 与氯气: 与硫: ②跟水反应: ③跟酸作用: (遇冷浓硝酸、浓硫酸钝化;与氧化性酸反应不产生H ,且氧化性酸过量时生成Fe3+) 2 ④与部分盐溶液反应: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与氯化铁溶液反应 二、铁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 三、Fe、Fe2+和Fe3+之间相互转化及检验 1.具体反应有: (1)Fe2+→Fe3+

①2Fe2++Cl 2 =2Fe3++2Cl-(在亚铁盐溶液中通入氯气,溶液由浅绿色变为棕黄色)。 ②3Fe2++NO 3-+4H+=3Fe3++2H 2 O+NO↑ ③2Fe2++H 2O 2 +2H+=2Fe3++2H 2 O (2)Fe3+→Fe2+ ①2Fe3++Fe=3Fe2+,在FeSO 3 溶液中往往要加铁的原因是可以防止Fe2+被氧化为Fe3+。 ②2Fe3++Cu=2Fe2++Cu2+,电路板的制作是利用FeCl 3 溶液与裸露的铜反应。 ③2Fe3++2I-=2Fe2++I 2 2.Fe2+和Fe3+的检验 (1)Fe2+的检验: 方法一:滴加KSCN溶液,无明显现象,再滴加新制氯水,溶液立即变红色。 方法二:滴加NaOH溶液,生成白色絮状沉淀,该沉淀迅速变为灰绿色,最后变为红褐色。 (2)Fe3+的检验: 方法一:滴加KSCN溶液或NH 4 SCN溶液,溶液立即变为血红色。 方法二:滴加NaOH溶液,出现红褐色沉淀。 3.例题精讲 例1.把铜粉和过量的铁粉加入到热的浓硝酸中,充分反应后,溶液中大量存在的金属阳离子是() A.只有Fe2+ B.只有Fe3+ C.有Fe2+和Cu2+ D.有Fe3+和Cu2+ 例2.由FeO、Fe 2O 3 和Fe 3 O 4 组成的混合物,测得其中铁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 为21:8,,则这种混合物中FeO、Fe 2O 3 和Fe 3 O 4 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A.1:2:1 B. 2:1:1 C. 1:1:1 D. 1:1:3 例3.将8gFe 2O 3 投入150mL某浓度的稀硫酸中,再投入7g铁粉收集到1.68LH 2 (标准状况),同时,Fe和Fe 2O 3 均无剩余,为了中和过量的硫酸,且使溶液中铁元 素完全沉淀,共消耗4mol/L的NaOH溶液150mL。则原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1.5mol/L B.0.5mol/L C.2mol/L D.1.2mol/L 4.实战演练 一、选择题 1.(2002年全国高考题)铁屑溶于过量的稀硫酸,过滤后向滤液中加入适量硝酸,再加入过量的氨水,有红褐色沉淀生成。过滤,加热沉淀物至质量不再发生变 化,得到红棕色的残渣。上述沉淀和残渣分别为 A.Fe(OH)3;Fe2O3 B.Fe(OH)2;FeO C.Fe(OH)2、Fe(OH)3;Fe3O4 D.Fe2O3;Fe(OH)3 2.要证明某溶液中不含Fe3+而可能含有Fe2+进行如下实验操作时最佳顺序为 ①加入足量氯水②加入足量KMnO4溶液③加入少量NH4SCN溶液

铁和铁的化合物教案

铁和铁的化合物 重点:1、Fe、铁的氧化物、铁的氢氧化物、铁盐、亚铁盐的性质及用途,铁盐、亚铁盐的检验 2、Fe3+的强氧化性,Fe2+的还原性。 难点:1、Fe、铁的氧化物、铁的氢氧化物、铁盐、亚铁盐的性质及用途,铁盐、亚铁盐的检验 2、Fe3+的强氧化性,Fe2+的还原性。 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A.镁粉中混有少量铝粉:加入过量烧碱溶液充分反应,过滤、洗涤、干燥 B.用过量氨水除去Fe3+溶液中的少量Al3+ C.用新制的生石灰,通过加热蒸馏,以除去乙醇中的少量水 D.Al(OH)3中混有少量Mg(OH)2:加入足量烧碱溶液,充分反应,过滤,向滤液中通入过量CO2后过滤 (一)、铁的结构和性质 1、铁是26号元素,位于第四周期第Ⅷ族,属于过渡元素。 原子结构示意图:主要化合价:+2,+3 2、铁在金属的分类中属于黑色金属,重金属,常见金属。纯净的铁是光亮的银白色金属,密度为7.86g/㎝3,熔沸点高,有较好的导电、传热性,能被磁铁吸引,也能被磁化。还原铁粉为黑色粉末。 3、铁是较活泼的金属元素,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氢的前面。 ①跟非金属反应:点燃点燃△ 3Fe+2O2 == Fe3O42Fe+3Cl2 ==2FeCl3 Fe+S= FeS Fe+I2= FeI2 ②跟水反应:3Fe+4H2O= Fe3O4+4H2↑ ③跟酸作用:Fe+2H+==Fe2++H2↑(遇冷浓硝酸、浓硫酸钝化;与氧化性酸反应不产生H2,且氧化性酸过量时生成Fe3+) ④与部分盐溶液反应:Fe+Cu2+==Fe2++Cu Fe+2Fe3+==3Fe2+ 4.铁的合金 一般地说,含碳量在2%~4.3%的铁的合金叫做生铁。生铁里除含碳外,还含有硅、锰以及少量的硫、磷等,它可铸不可煅。根据碳的存在形式可分为炼钢生铁、铸造生铁和球墨铸铁等几种。

《水浒传》名著阅读学案(人教版九年级选修导学案)

《水浒传》名著阅读学案(人教版九年级 选修导学案) 九年级语文课型阅读教学课授课时间2010.11序号 【作者简介】施耐庵(约1296~1370)中国元末明初作家。名子安,一说名耳。兴化(今江苏兴化县)人,原籍苏州。相传施耐庵是《水浒传》的作者。明嘉靖十九年(1540),高儒《百川书志》载:“《忠义水浒传》100卷。钱塘施耐 庵的本。罗贯中编次。”嘉靖四十五年郎瑛在《七修类稿》 中说:此书为“钱塘施耐庵的本”。万历年间,胡应麟在 《少室山房笔丛》中指出:“武林施某所编水浒传,特为盛行。”今人一致认为施耐庵是《水浒传》作者。 【作品简介】《水浒传》以梁山泊起义叙写了农民反封 建斗争发生、发展和失败的全过程,以深刻的思想、广泛的 内容、杰出的艺术谱出封建社会农民起义的英雄史诗、革命 悲剧,反映出没落衰败的封建社会深重的剥削和残酷的压迫 激化着阶级矛盾,反动统治的黑暗腐朽造成广大人民的反抗 斗争。写起义发生是“乱自上作”。统治者上起皇帝、大臣,下至地方贪官污吏、土豪恶霸乃至吏役狱卒,全国上下,朝 廷内外,形成统治网,公然用恶。像梁中书两年就搜刮几十 万贯给丈人蔡京庆贺生日,贿赂公行;高俅为报私仇迫害王进,为高衙内霸占人妻而害林冲,逼得本不想反的人不得不反,揭示出起义发生的真正原因是“官逼民反”。小说真实

地叙写了起义斗争的发展过程:从个人反抗到集体反抗,从 分散斗争到有组织斗争,规模从小到大。鲁智深、林冲、武 松等开始都是个人抗争,只为逃避官府缉捕而找安身立命之地;虽有梁山、二龙山、桃花山等许多山头,但彼此孤立, 不能抵御逐步升级的官府“进剿”;晁盖、吴用、宋江上山 以后,以梁山泊为中心,联合各山头,形成强大统一的组织,取得大规模战争的胜利,挫败官府和朝廷的“进剿”,揭示 出农民革命斗争的规律。小说还叙写了起义的失败结局。梁 山英雄排座次后,“八方共域,异姓一家”,“哥弟称呼, 不分贵贱”的要求已经实现。农民革命的平等、平均主张, 使斗争只能有三种前途:一是像方腊称王后被镇压;二是像 李逵说,夺位自己当皇帝;三是像宋江“全伙受招安”。受 招安有总结农民革命经验教训,探索出路和寓意。宋江受招 安后,朝廷想“尽数剿除”,派去征辽、征方腊,梁山好汉 死伤离散,剩下的宋江、卢俊义、吴这样领袖人物,也被御 赐药酒毒死或伤心自杀。一场惊天动地、轰轰烈烈的起义,108位英雄只落得风流云散的悲剧结局。对这一英雄悲剧结局,学术界有不同说法,但对施耐庵总的思想倾向却看法一致:揭露批判封建统治的罪恶,赞扬颂美梁山英雄的反抗斗争。 【书名由来】《水浒传》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四大名著 之一。该书的作者是施耐庵,而书名却是罗贯中所起。作者

铁及铁的化合物习题

课时作业(三) [双基小题] 1.下列试剂中,不能使Fe 2+ 转化为Fe 3+ 的是( ) ①氯气 ②NaCl 溶液 ③KMnO 4溶液 ④稀硝酸 ⑤盐酸 ⑥NaNO 3溶液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④⑤ D .②⑤⑥ 2.(2016·成都模拟)某溶液中可能存在Mg 2+ 、Fe 2+ 、Fe 3+ ,加入NaOH 溶液,开始时有白色絮状沉淀生成,白色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一定有Fe 2+ ,一定没有Fe 3+ 、Mg 2+ B .一定有Fe 3+ ,一定没有Fe 2+ 、Mg 2+ C .一定有Fe 3+ ,可能有Fe 2+ ,一定没有Mg 2+ D .一定有Fe 2+ ,可能有Mg 2+ ,一定没有Fe 3+ 3.在FeCl 3、CuCl 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充分反应后仍有固体存在,则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 .加入KSCN 溶液一定不变红色 B .溶液中一定含Fe 2+ C .溶液中一定含Cu 2+ D .剩余固体中一定含铜 4.把一定量铁粉放入氯化铁溶液中,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中Fe 2+ 和Fe 3+ 的浓度恰好 相等。则已反应的Fe 3+ 和未反应的Fe 3+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A .1∶1 B .1∶2 C .2∶3 D .3∶2 5.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2016·江苏苏锡常镇四市一模)在潮湿的环境中,铜容易发生析氢腐蚀形成铜绿 B .(2016·北京海淀一模)将铁粉与水蒸气共热,产生气体:2Fe +3H 2O(g)=====△Fe 2O 3+3H 2 C .(2016·天津十二所重点学校联考)检验废铁屑溶于稀硫酸后所得的溶液中是否含有Fe 2+ ,可向其中加入酸性KMnO 4溶液,根据其是否褪色进行判断 D .(2016·山东青岛一模)将Fe(NO 3)2晶体溶于稀硫酸,滴加KSCN 溶液,通过观察溶液变红确定硝酸亚铁晶体已被氧化 6.下列中学常见实验的现象或表述正确的是( )

铁和铜及其化合物知识点

铁和铜及其化合物知识 点 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

铁及其化合物知识点 一.化学性质: 1.与非金属反应 4Fe+3O 2 2Fe 3O 4 2Fe+3Cl 2(Br 2) 2FeCl 3 2.与水反应 3Fe + 4H 2O(g) Fe 3O 4 + 4 H 2 ↑(置换) 3 与酸反应 1)与非氧化性酸反应 Fe +2H +== Fe 2+ + H 2 2)与氧化性酸反应 a )常温下,铁在冷浓硫酸,浓硝酸中发生钝化 b )与浓硫酸反应:2Fe +6 H 2SO 4(浓) Fe 2(SO 4)3 +3SO 2 +6 H2O 4.与盐反应 2Fe 3++ Cu = 2Fe 2++ Cu 2 Fe + 2Fe 3+ = 3 Fe 2+ Fe + Cu 2+ = Fe 2+ + Cu 二、铁的化合物 1、铁的氧化物 FeO Fe 2O 3 Fe 3O 4 铁的化合价 +2 +3 +2、+3 颜色、状态 黑色粉末 红棕色粉末 黑色晶体 俗名 铁红 磁性氧化铁 水溶性 不溶于水 不溶于水 不溶于水 氧化物类 碱性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

别 与非氧化性酸反应FeO+2H + =Fe2+ +H 2 O Fe 2 O 3 +6H + =2Fe3+ +3H 2 O Fe 3 O 4 +8H + =2Fe3+ + Fe2++4H 2 O 与还原剂反应(H 2 、CO、Al 等)FeO+CO Fe+CO 2 Fe 2 O 3 +3CO2Fe+3CO 2 3Fe 3 O 4 +8Al9Fe+4Al 2 O 3 用途用作红色油漆和涂 料;赤铁矿是炼铁原 料 2、铁的氢氧化物 (1)Fe(OH) 2 的制备 Fe(OH) 2易被氧化,在制备时应注意:⑴ FeS O 4 晶体中不能有 Fe3+;⑵配制 后的FeSO 4 溶液中要加入少量铁粉;⑶配制溶液的蒸馏水以及所用NaOH溶液均 须煮沸以除去其中溶解的氧气; 实验:FeSO 4 溶液中加NaOH. ①现象:生成白色沉淀,后又迅速转变为灰绿色,最后生成红褐色 ③为了防止滴加NaOH时带入空气,可将吸收NaOH的长滴管伸入FeSO 4 溶液液面下,再挤出NaOH溶液. ④为了防止Fe2+被氧化,还可以向盛有FeSO 4 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少量煤油或其它密度比水小但不溶于水的有机物以隔绝空气.

高中化学 《铁的重要化合物》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1

《铁的重要化合物》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学习是学习者以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的建构活动,学习者据此开展的合作学习可以使理解更加丰富和全面。教师应努力创造适宜学生学习的环境,鼓励学生自己分析他们所观察到的东西,使他们能自主建构自己的知识。 2.化学新课程的理念:(1)面向全体学生,照顾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一个学生学习的潜能都得到充分发展;(2)突出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给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的机会,体验探究过程的曲折和乐趣,学习科学方法,发展科学探究的能力并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3)注重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学会合作。 二、教学内容分析 在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和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基础上,本章开始学习具体的元素化合物知识。元素化合物知识是中学化学的基础知识,也是学生今后生活中需要了解和应用的基本知识。通过这些知识的学习,既可以为前面所学的实验和理论知识补充感性认识的材料,又可以为在化学2中下册学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等等理论知识打下重要的基础;还可以使学生认识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 本节课“铁的重要化合物”是第二节“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中的一部分。铁是中学阶段需要重点学习的唯一的变价金属元素,其化合物种类较多,实验易于开展且现象丰富,既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体现化学思维方法——分类法和价态观的运用。对铁的重要化合物的学习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其它元素化合物知识。 三、学生情况分析 在知识上,学生已经有了物质的分类、氧化还原反应原理等相关知识,并对铁盐和亚铁盐、氧化铁等铁的化合物有一定的认识,这是对于掌握铁的重要化合物的支持;在能力上,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情感上,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妙。学生可以应用第二章学习的物质分类和氧化还原的方法,去认识铁的重要化合物所属的物质类别,从碱的通性的角度去认识铁的两种氢氧化物所具有的性质和制

下名著《骆驼祥子》阅读导学案参考答案

2016级八班名著专题复习 七下名著《骆驼祥子》阅读导学案参考答案 一、《骆驼祥子》概述 (一)主要内容: 本书主要描述了旧时代北平城的一个人力车夫祥子的故事,祥子来自农村,他老实、健壮、坚忍,如同骆驼一般,来到北京拉洋车。他自尊好强,最大的梦想是拥有自己的一辆车。他的希望一次一次地破灭,他与命运的抗争最终以惨败告终。他买车经历了“三起三落”:第一次,他攒了三年钱,买了一辆车,但被大兵抢走了;第二次,车没买上,钱被孙侦探敲诈去了;第三次,用虎妞的钱买了车,虎妞难产死后,他卖了车去安葬虎妞。经历了“三起三落”祥子失去了生活的信心,自暴自弃,堕落沉沦。整部书在波澜壮阔、曲折动人的故事叙述中,为读者展示了一幅幅具有浓郁的北京风情的人物画与世态图。通过写祥子的遭遇,老舍无情地批判了当时的社会----它不让好人有出路, (二)主要人物及性格特征: 祥子:初来北京时,老实健壮,坚忍勤劳,自尊好强,吃苦耐劳,凭自己的力气吃饭,经历了“三起三落”后,祥子变成了麻木、潦倒、狡猾、好占便宜、吃喝嫖赌、自暴自弃的行尸走肉。 虎妞:车主刘四的女儿,长着虎牙,虎头虎脑的女人,管理车间的工人,大胆泼辣且有点变态。她没有嫌弃祥子的贫穷出身,不顾刘四反对,放弃富裕的生活,嫁给祥子,最后难产而死。 刘四:残忍霸道的车主。旧社会的袍哥人物,改良办起了车厂,为人耿直,性格刚强,从不肯在外场失面子。为了追求财富,不惜牺牲女儿的青春。因女儿结婚,失去了金钱的来源,就断绝了与女儿的关系。封建思想是他忘记了亲情,最终他也变得孤苦无依。 小福子:一步步走向毁灭的人。一个善良、可悲的人物,先是被父亲卖给了一个军官,军官被调走后她又回到了娘家,此时母亲已被父亲打死。父亲酗酒成性,家里没有经济来源,不忍看着两个弟弟挨饿,她被迫走上了卖身的道路,最后被父亲卖到了窑子了,上吊自杀了。小福子所走的路也许就是大杂院里的女孩的必经道路,她们没有过错,但是她们的出身注定了她们的悲惨命运。她的死使祥子彻底失去了生活的希望。 曹先生:受到政治迫害的大学教授。在政治、艺术上并没有高深的见解,不过能把所信仰的那点东西体现在生活小事中,他希望自己能成为一个真正的革命战士,又知道自己没有这个能力。他对于像祥子一样的下层劳动人民表现出一定的关心和同情,不但在生活上帮助祥子,还在精神上鼓励祥子,并给他出一些好的主意。可以说,他是一个较为正直和进步的旧知识分子。 (三)主要事件: 1、祥子绰号来历 2、怒辞杨宅 3、曹家遭险 4、无奈结婚 5、祥子买车三起三落 (四)艺术特色:

高考化学复习 铁及其重要化合物习题含解析

高考化学复习铁及其重要化合物 1.(2019·淮北模拟)《天工开物》载:黄矾所出又奇甚,乃即炼皂矾炉侧土墙,刮取下来。染家用之,金色淡者涂炙,立成紫赤也(皂矾FeSO4·7H2O;黄矾Fe2(SO4)3·10H2O;赤矾Fe2O3)。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皂矾可用于碱性花木土壤补铁 B.皂矾变为黄矾是受热脱水过程 C.黄矾受热分解可以获得赤矾 D.矾是含结晶水的硫酸盐矿石 解析:FeSO4溶液呈酸性,不能用于碱性花木土壤补铁,故A错误;FeSO4·7H2O变为Fe2(SO4)3·10H2O是氧化过程,故B错误;Fe2(SO4)3·10H2O受热分解可以生成Fe2O3、SO3、H2O,故C正确;赤矾Fe2O3不是硫酸盐,故D错误。 答案:C 2.坦克、导弹的制造材料主要是金属合金,钢铁便是其中十分重要的一种。下列有关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铁元素属于过渡元素,其原子序数为26 B.单质铁与浓硫酸在常温下不反应 C.铁单质只具有还原性,其阳离子只具有氧化性 D.与相同浓度的盐酸反应生成氢气的速率,纯铁比生铁的快 解析:铁是26号元素,属于第Ⅷ族元素,为过渡元素,故A正确;常温下,铁和浓硫酸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而阻止进一步反应,但并不是铁和浓硫酸不反应,故B 错误;亚铁离子既有还原性,又有氧化性,故C错误;纯铁和稀盐酸不能构成原电池,生铁中铁、碳、盐酸构成原电池,能加快反应速率,所以生铁反应速率比纯铁快,故D错误。 答案:A 3.将铁屑溶于过量的稀盐酸后,再加入下列物质,会有Fe3+生成的是( ) A.硫酸B.氯水 C.硫酸锌D.氯化铜 解析:Fe+2HCl===FeCl2+H2↑,选项中,H2SO4、ZnSO4、CuCl2均不能与FeCl2反应,但氯水中的Cl2能氧化Fe2+生成Fe3+,离子方程式为2Fe2++Cl2===2Fe3++2Cl-。 答案:B 4.铁及其化合物是中学化学中的一类重要物质,下列关于铁元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保存FeCl2溶液常常加一些铁粉,其目的是抑制Fe2+水解 B.在25℃时,pH=0的溶液中,Al3+、NH+4、NO-3、Fe2+可以大量共存 C.制备AlCl3、FeCl3均可采用将溶液直接蒸干的方法 D.硫酸亚铁溶液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2Fe2++H2O2+2H+===2Fe3++2H2O

铁和铜及其化合物知识点

铁及其化合物知识点 一.物理性质:银白色,具有金属光泽;质地较软,有良好的导电性、延展性。密度7.86 g/cm3,熔沸点较高。 位置:第四周期,第Ⅷ 族 二.化学性质:1.与非金属反应 1)Fe+S (I 2) FeS (FeI 2) 2)4Fe+3O 2 2Fe 3O 4 3)2Fe+3Cl 2(Br 2) 2FeCl 3 弱氧化剂 Fe 3+、H +、I 2、S 、铁后的金属阳离子(置换)… Fe 2+ Fe 3+ 2.与水反应 3Fe + 4H 2O(g) Fe 3O 4 + 4 H 2 ↑(置换) 注意:铁在常温下不会和水发生反应,但在水和空气中O 2和CO 2的共同作用下,铁却很容易被腐蚀(生锈/电化学腐蚀) 3 与酸反应 1)与非氧化性酸反应 Fe +2H + == Fe 2+ + H 2 2)与氧化性酸反应 a )常温下,铁在冷浓硫酸,浓硝酸中发生钝化 b )与浓硫酸反应:2Fe +6 H 2SO 4(浓) Fe 2(SO 4)3 +3SO 2 +6 H2O c)与稀硝酸反应:①当Fe 少量时,离子方程式为:Fe + 4H + + NO 3-== Fe 3++NO↑+2H 2O ②当Fe 过量时,,离子方程式为:3Fe+8H ++2NO 3-== 3Fe 2++2NO↑+4H 2O ③当1:4<n( Fe) :n (HNO 3)<3:8 时,此情况下,Fe 3+ 和Fe 2+ 共存。 4.与盐溶液反应 2Fe 3++ Cu = 2Fe 2++ Cu 2+ Fe + 2Fe 3+ = 3 Fe 2+ Fe + Cu 2+ = Fe 2+ + Cu 三、铁的化合物

铁和铁的化合物-练习题

4.实战演练 一、选择题 1.(2002年全国高考题)铁屑溶于过量的稀硫酸,过滤后向滤液中加入适量硝酸,再加入过量的氨水,有红褐色沉淀生成。过滤,加热沉淀物至质量不再发生变化,得到红棕色的残渣。上述沉淀和残渣分别为 A.Fe(OH)3;Fe2O3 B.Fe(OH)2;FeO C.Fe(OH)2、Fe(OH)3;Fe3O4 D.Fe2O3;Fe(OH)3 2.要证明某溶液中不含Fe3+而可能含有Fe2+进行如下实验操作时最佳顺序为 ①加入足量氯水②加入足量KMnO4溶液③加入少量NH4SCN溶液 A.①③ B.③② C.③① D.①②③ 3.在氯化铁、氯化铜和盐酸混合液中加入铁粉,待反应结束,所剩余的固体滤出后能被磁铁吸引,则反应后溶液中存在较多的阳离子是 A.Cu2+ B.Fe3+ C.Fe2+ D.H+ 4.在FeCl3,CuCl2,FeCl2的混合溶液中,Fe3+,Cu2+和Fe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2∶1,现加入适量铁粉,使溶液中三种离子物质的量浓度之比变化为1∶2∶4,则参加反应的铁粉与原溶液Fe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2∶1 B.1∶2 C.1∶3 D.1∶4 5.在浓度均为3mol·L-1的盐酸和硫酸各100mL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铁粉,反应完毕后生成气体的质量比 为3∶4,则加入铁粉的质量为 A.5.6gB.8.4g C.11.2gD.1.8g 6.把a g铁铝合金粉末溶于足量盐酸中,加入过量NaOH溶液。过滤出沉淀,经洗涤、干燥、灼烧,得到的红色粉末的质量仍为a g,则原合金中铁的质量分数为 A.70% B.52.4% C.47.6% D.30% 7.制印刷电路时常用氯化铁溶液作为“腐蚀液”,发生的反应为2FeCl3+Cu===2FeCl2+CuCl2。向盛有氯化铁溶液的烧杯中同时加入铁粉和铜粉,反应结束后,下列结果不可能出现的是 A.烧杯中有铜无铁 B.烧杯中有铁无铜 C.烧杯中铁、铜都有 D.烧杯中铁、铜都无 8.某溶液中含有大量的Fe2+、Fe3+、Mg2+和NH+ 4 ,其c(H+)=10-2 mol·L-1,在该溶液中可以大量存在的阴离子是 A.SO-2 4B.NO- 3 C.SCN- D.CO-2 3 9.某强酸性溶液中可能存在NO- 3 、Cl-、I-、Fe3+中的一种或几种。向该溶液中加入溴水,单质溴被还原,由此推 断溶液中 A.不含NO- 3 、也不含Fe3+ B.含有NO- 3 、I-、Cl- C.含I-,但不能确定是否含Cl- D.含有Fe3+ 10.用足量的稀硫酸溶解FeS和Fe(OH)3的混合物28.3g,最终得到沉淀1.6g,则原混合物中FeS的质量可能是

高中化学 铁和铁的化合物教案

铁和铁的化合物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铁的物理性质,理解铁的化学性质 2、了解铁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 3、理解铁盐和亚铁盐的相互转变; 4、掌握铁离子的检验方法。 能力目标: 1、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方法,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德育目标: 1、通过实验现象的观察和总结, 2、培养学生实事求事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点:铁的化学性质;铁盐和亚铁盐的转变;铁离子的检验。 三、教学难点:二价铁和三价铁的相互转化。 四、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铁的性质 [引言]我国的劳动人民在春秋时期就会冶铁,比欧洲早近2000年,并且我国铁矿石的储量居世界第一,从1996年开始我国年钢产量连续超1亿吨,居世界首位。 人类使用铁已有好几千年的历史了,目前已发现的金属虽然已有90种,但其中应用最广泛、用量最多的仍然是铁。小到铁钉,大到桥梁、铁道、舰船、车辆和各种机械等,都需要大量的钢铁来制造。就连动植物体内也含有铁,人体内缺铁会导致缺铁性贫血。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铁和铁的化合物。 [板书]第二节铁和铁的化合物 [讲]首先大家回忆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什么元素?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呢?位于第二位的金属呢?地壳中铁含量为4.65%,位于金属中第二位。 [板书]一、铁单质 1.含量:4.65% [讲]铁是我们天天都见的物质,那么铁在自然界中是以什么形态存在呢?她在自然界中可以以单质形态存在,更多的以+2价和+3价的化合态存在。单质的铁主要以陨铁形式存在,化合态的铁在自然界中主要以铁矿石的形式存在,如铁矿石(FeS2)、赤铁矿(Fe2O3)、磁铁矿(Fe3O4)。 [板书]2.存在状态:单质:陨铁 化合态:铁矿石(FeS2)、赤铁矿(Fe2O3)、磁铁矿(Fe3O4) [讲]根据你们所熟悉的铁制品,铁有哪些物理性质呢?

全国高考化学铁及其化合物的综合高考模拟和真题汇总及答案解析

全国高考化学铁及其化合物的综合高考模拟和真题汇总及答案解析 一、高中化学铁及其化合物练习题(含详细答案解析) 1.现有金属单质A、B、C和气体甲、乙、丙以及物质D、E、F、G、H,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图中有些反应的生成物和反应的条件没有标出)。 请根据以上信息完成下列各题: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B_______、丙__________。 (2)写出黄绿色气体乙的一种用途___________,反应过程⑦可能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______。对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 (3)反应③中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 【答案】Al HCl 杀菌消毒、强氧化剂、漂白白色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终变成红褐色 4Fe(OH)2+O2+2H2O=4Fe(OH)3 2Al+2OH- +2H2O=2AlO2-+3H2↑ 【解析】 【分析】 金属A颜色反应为黄色证明A为金属Na,Na与水反应生成气体甲为H2,D为NaOH;金属B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产生H2,说明B为金属Al,黄绿色气体乙为Cl2,气体甲是H2,H2和Cl2反应生成丙为HCl,HCl溶于水得到的物质E为盐酸溶液,盐酸与金属C反应产生F溶液是金属氯化物,该氯化物与Cl2还可以反应产生G,G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红褐色沉淀H为Fe(OH)3,则G为FeCl3,推断物质F为FeCl2;判断C为Fe,以此解答该题。【详解】 根据上述分析可知A是Na,B是Al,C为Fe,气体甲是H2,气体乙是Cl2,气体丙是HCl;D是NaOH,E是盐酸,F是FeCl2,G是FeCl3,H是Fe(OH)3。 (1)根据上述分析可知,物质B是Al,丙是HCl; (2)黄绿色气体乙是Cl2,该物质可以与水反应产生HCl和HClO,HClO具有强氧化性,可作氧化剂,氧化一些具有还原性的物质,也用于杀菌消毒或用于物质的漂白; (3)FeCl2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FeCl2+2NaOH=Fe(OH)2↓+2NaCl,Fe(OH)2具有还原性,容易被溶解在溶液中的氧气氧化,发生反应:4Fe(OH)2+O2+2H2O=4Fe(OH)3,固体由白色迅速变为灰绿色,最后变为红褐色,因此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白色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终变成红褐色; (4)反应③是Al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产生NaAlO2和H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Al+2OH- +2H2O=2AlO2-+3H2↑。

铁和铜及化合物知识点

专题复习八 ----铁及其化合物 一.物理性质:银白色,具有金属光泽;质地较软,有良好的导电性、延展性。密度7.86 g/cm3,熔沸点较高。位置:第四周期,第Ⅷ族 二.化学性质:1.与非金属反应 1)Fe+S(I2) FeS(FeI2) 2)4Fe+3O2 2Fe3O4 3)2Fe+3Cl2(Br2) 2FeCl3 弱氧化剂Fe3+、H+、I2、S、铁后的金属阳离子(置换)… Fe2+ Fe3+ 2.与水反应 3Fe + 4H2O(g) Fe3O4 + 4 H2↑(置换) 注意:铁在常温下不会和水发生反应,但在水和空气中O2和CO2的共同作用下,铁却很容易被腐蚀(生锈/电化学腐蚀) 3 与酸反应1)与非氧化性酸反应 Fe +2H+== Fe2+ + H2 2)与氧化性酸反应 a)常温下,铁在冷浓硫酸,浓硝酸中发生钝化 b)与浓硫酸反应:2Fe +6 H2SO4(浓)Fe2(SO4)3 +3SO2 +6 H2O c)与稀硝酸反应: 4.与盐溶液反应2Fe 3++ Cu = 2Fe 2++ Cu 2+ Fe + 2Fe3+ = 3 Fe2+ Fe + Cu2+ = Fe2+ + Cu 三、铁的化合物 Fe+CO+3CO+8Al

2、铁的氢氧化物 (1)Fe(OH)2的制备 Fe(OH)2易被氧化,在制备时应注意:⑴ FeS O 4晶体中不能有 Fe 3+ ;⑵配制后的FeSO 4溶液中要加入少量铁粉;⑶配制溶液的蒸馏水以及所用NaOH 溶液均须煮沸以除去其中溶解的氧气; 实验:FeSO 4溶液中加NaOH. ①现象: 生成白色沉淀,后又迅速转变为灰绿色,最后生成红褐色 ②Fe 2+ 容易被氧化,所以FeSO 4溶液要新配制. ③为了防止滴加NaOH 时带入空气,可将吸收NaOH 的长滴管伸入FeSO 4溶液液面下,再挤出NaOH 溶液. ④为了防止Fe 2+ 被氧化,还可以向盛有FeSO 4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少量煤油或其它密度比水小但不溶于水的有机物以隔绝空气. 化学方程式: FeSO 4 + 2NaOH = Fe(OH)2↓+Na 2SO 4 Fe 2++ 2OH -= Fe(OH)2↓(白色) 4Fe(OH)2 + O 2 + 2H 2O = 4Fe(OH)3(红褐色) (白色→灰绿色→红褐色) (2)Fe(OH)3的制备 实验:FeCl 3溶液中加NaOH 溶液. ①现象:生成红褐色沉淀 ②化学方程式:FeCl 3+3NaOH= Fe(OH) 3↓+3NaCl Fe 3++ 3OH -= Fe(OH)3↓(红褐色) ③热稳性:Fe(OH)3对热不稳定,受热能失去水生成红棕色的Fe 2O 3粉末. 化学方程式: 2Fe(OH)3 Fe 2O 3 +3H 2O [小结]难溶性或微溶性的碱受热不稳定,容易分解。生成相应的氧化物和水 (3)Fe (OH )3胶体的制备 向加热沸腾的蒸馏水中加入FeCI 3溶液,待出现红褐色时,停止加热,便可得到 Fe(OH)3胶体。制备时要注意:⑴不可长时间加热,因为加热会使胶体凝聚;⑵不能用自来水,因为自来水中的电解质也可使胶体凝聚。 四.铁的两种氢氧化物的比较 化学式 Fe(OH)2 Fe(OH)3 色、态 白色固体 红褐色固体 溶解性 难溶于水 难溶于水 物质类别 二元弱碱 三元弱碱 与非氧化性酸的 反应 Fe(OH)2+H 2SO 4=FeSO 4+2H 2O Fe(OH)2+2H + =Fe 2+ +2H 2O 2Fe(OH)3+3H 2SO 4=Fe 2(SO 4)3+6H 2O Fe(OH)3+3H + =Fe 3+ +3H 2O 与氧化性酸的反 应 3Fe(OH)2+10HNO 3(稀)=3Fe(NO 3)3+NO ↑+8H 2O 3Fe(OH)2+10H + +NO 3 -=3Fe 3+ +NO ↑+8H 2O Fe(OH)3+3HNO 3(稀)=Fe(NO 3)3+3H 2O Fe(OH)3+3H +=Fe 3+ +3H 2O 与还原性酸的反 应 Fe(OH)2+2HI=FeI 2+2H 2O Fe(OH)2+2H + =Fe 2+ +2H 2O 2Fe(OH)3+6HI=2FeI 2+6H 2O+I 2 2Fe(OH)3+6H + +2I -=2Fe 2++6H 2O+I 2 热稳定性 分解产物复杂 2Fe(OH)3 Fe 2O 3 +3H 2O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