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上性心动过速鉴别诊断的常用心内电生理程序刺激方法

室上性心动过速鉴别诊断的常用心内电生理程序刺激方法
室上性心动过速鉴别诊断的常用心内电生理程序刺激方法

室上性心动过速鉴别诊断的常用心内电生理程序刺激方法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和房性心动过速(AT)的鉴别诊断是电生理工作者应该熟练掌握的基本技能。如间隔部旁路、希氏束(His)旁旁路和房室结双径路的鉴别,房室结双径路和房室结附近房速的鉴别等等,临床工作中有时会遇到一些困难。本文简要介绍3种实用的鉴别诊断方法。

1 希氏束旁起搏

希氏束旁起搏是通过改变心室与希氏束(或近端右束支)的激动顺序,观察SA(刺激信号至A波)间期、HA间期或心房激动顺序是否发生相应的变化。可用于明确是否存在旁道逆传,尤其是间隔部旁道的鉴别诊断。

电极放置及起搏输出设置:将4极心室标测电极(极间距为10mm或更短)置于右室流出道后,回撤至近端电极记录到清晰的A-H-V图形,此时远端电极位于希氏束前上方1-2cm 处用于起搏。若难以夺获希氏束或近端右束支,可在起搏状态下轻撤导管至间断夺获希氏束或近端右束支。起搏输出:5-10mA,脉宽2ms;起搏时通过呼吸变化引起的导管位置轻微变化或起搏输出的调整(逐渐增高或减低),观察体表QRS波形态和宽度,以及SH间期,确定心室与希氏束的激动关系,判断是否发生希氏束夺获;起搏脉宽勿设置过宽,因过宽时刺激脉冲信号的方波将影响其后局部电位的判断和测量。

Nakagawa和Jackman教授将希氏束旁起搏分为9种类型。实际应用中,最常见的为心室起搏伴间歇性希氏束夺获,本文仅介绍常见的几种类型。

首先应明确,不存在旁路(逆传)的情况下,①无论是否发生希氏束夺获,逆传的HA 间期将不发生改变或仅有细微变化(可能为测量误差或房室结逆传时间不等引起);②发生希氏束夺获前后,希氏束电极上SA间期改变与SH间期改变相同。需要注意的是,以上两条仅是排除旁路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应结合心房逆传激动顺序等共同分析诊断。

(1)与夺获时相对照,希氏束未夺获时,逆传A波激动顺序和SA间期无变化,若HA 间期缩短,则提示旁路逆传存在(图1),无论是否发生希氏束夺获,逆传均经由旁路激动心房。起搏过程中,应注意是否发生SV间期的改变,如果希氏束夺获前后SV间期不一致,应测量相应电极上VA间期,否则会引起误判。

(2)与夺获时相对照,希氏束未夺获时,逆传A波激动顺序无变化,SA间期延长,若心房最早激动部位的VA间期一致,且HA间期缩短,则提示旁路存在,该情况多见与距离起搏位置较远的旁道,如左侧游离壁旁道。

(3)与夺获时相对照,希氏束未夺获时,逆传A波激动顺序无变化,SA间期延长,若SH间期的延长时间与SA间期延长时间相等或差距较小(可能为测量误差或房室结逆传时间不等),则提示无旁路。

(4)心房逆传激动顺序的改变往往提示旁路的存在,将起搏电极移至最早心房激动点对应的心室侧起搏,局部VA间期缩短或VA融合可进一步予以证实。少数情况下,房室结快、慢径路的分别逆传也可引起心房逆传激动顺序的改变,此时心房逆传激动的顺序改变取决于起搏周长和HH间期的变化。

2 心室RS2刺激

心室RS2刺激是常用的鉴别AVNRT和AVRT的方法之一。心动过速发作时,在R波后的一定时间内给予期前刺激,并逐渐缩短联律间期,当刺激落在希氏束不应期时,观察心房激动顺序及AA间期的变化,判断心动过速的逆传途径。

电极放置及起搏输出设置:将4极心室电极置入右室心尖部或中间隔部,记录到振幅较大且刺激仪能有效感知的R波,若R波过小会因感知不良使刺激仪不能按设定的RS2间期发放刺激脉冲;起搏输出以可以稳定夺获心室为准。

进行心室RS2刺激时,首先测量心动过速时的AA间期,初始RS2间期等于或略长于AA 间期,然后以-5mm的步长递减进行起搏。当观察到心室提前夺获且起搏信号落入H波的不应期时停止起搏进行测量。

常见的表现有:

(1)希氏束不应期时,S2刺激提前夺获心室后的A波提前,S2刺激前后的AA间期短于心动过速时的AA间期,提示存在旁路逆传(图2)。此时若心房的激动顺序不变,则考虑为旁道逆传的顺向型AVRT,若心房的激动顺序改变,则需考虑AT或AVNRT伴旁观旁道的可能。(2)希氏束不应期时,S2刺激前后提前夺获心室后的A波激动顺序和AA间期均不发生改变,则可排除旁道逆传和AVRT,心动过速考虑为AVNRT或AT。此时为鉴别AVNRT和AT,可继续缩短RS2的联律间期,将H波提前时,观察心房的激动顺序,如果激动顺序不发生改变,则AVNRT的可能性大。进一步缩短RS2联律间期,有时可终止心动过速,终止时仅有V波,无逆传A波时,可排除AT。

3 心室拖带起搏

AVNRT与AVRT的发生机制中,参与的心脏传导系统组成不同,AVNRT为房室结和局部心房组成的小折返环,而AVRT为心房、房室结、希氏束、左右束支、普肯野纤维、心室肌组成的大折返环。心室基底部和心尖部在两种心动过速中,距离折返环的距离差异不同,AVR T时基底部与心尖部均接近折返环路,而AVNRT时心室基底部距离折返环较远,而心尖部距离折返环较近。基于此,心动过速时,分别在基底部和心尖部进行拖带,其PPI-TCL(起搏后间期-心动过速周长)的差值不同,AVNRT时,基底部PPI-TCL与心尖部PPI-TCL的差值大于30ms,而AVRT时这一差值则小于30ms,据此可进行AVNRT和AVRT的鉴别。

需要注意的是,少数情况下,房室结附近起源的AT与AVNRT用此方法较难鉴别,此时需要注意的是拖带时的心房激动顺序,如果激动顺序与心动过速时一致,则AVNRT的可能性较大,否则需考虑AT的可能。

电极放置及起搏输出设置:将2跟4极心室电极分别置入右室心尖部和右室基底部(记录到希氏束电位后再往前方推送,避免紧邻希氏束造成希氏束夺获);起搏输出以可以稳定进行心室拖带为准。

图1

右图为窦律,左图第一个希氏束旁刺激同时夺获心室和希氏束,SH 10ms,希氏束近端SA 80ms,冠状窦近端SA 95ms;第二个刺激仅夺获心室,未夺获希氏束,SH 60ms,相应的希氏束近端和冠状窦近端SA均与前一刺激相同,考虑经旁道逆传。RAA右房电极,HB p-d希氏束近端-远端电极,CS6-2冠状窦近端-远端电极,RV PH希氏束旁电极。(引自Nakagawa、J ackman)

图2

窄QRS波心动过速,AA间期270ms,希氏束电极A波最提前,RS2起搏时,希氏束处于不应期,心尖部V波前23ms,相应心房A波提前23ms,希氏束与冠状窦电极上A波激动顺序未发生变化,提示旁道逆传。(HIS:希氏束电极;CS:冠状窦电极;RVA:右室电极)

室上性心动过速(SVT)是我们临床工作经常面对的心律失常,表现为窄QRS波群心动过速,但合并出现束支传导阻滞也会表现为宽QRS波群心动过速,它主要指房速(AT)、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以及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射频消融能根治这类心律失常,但在消融之前,明确诊断是必须的。鉴别室上速的方法有多种多样,但并没有一个实用性与准确性很好方法,往往需联合多种手段进行,抽丝拔茧,作出最终诊断。下面就如何对室上性心动过速进行鉴别与诊断作一简要介绍。

第一步:理解正常心脏激动顺序以及SVT心动过速激动顺序及心动过速所涉及心脏范围。

正常窦性冲动及心房刺激是传导至房室结,然后经希氏束、左右束支传导至心室肌,而逆行心室刺激经左或右束支传导至希氏束、房室结然后至心房肌,呈现向心性传导。AT多数为局灶激动,然后经房室结、希氏束、左右束支传导至心室肌,其心律失常发作不依赖于房室结及心室肌;AVNRT为折返性心动过速,其心动过速局限于房室结,常表现为经慢径前传、快径前传,也可表现快径前传、慢径逆传等,其逆向心房激动顺序表现为从下至上,心律失常发作不依赖于心室肌;AVRT为大折返性心动过速,常表现为经房室结前传,旁道逆传,心律失常发作依赖于心房、房室结、心室肌。

第二步:回顾临床资料,将窦性心律的心电图与发作时的心电图进行比较,得出初步的印象。

年龄、性格以及临床表现对SVT判断有点帮助。一般来说,性格比较敏感的女性AVNRT可能性大一点,而很发病很年轻AVRT可能性大一点,而老年人AT

可能性大一点,但通过这些资料判断准确性差。突发突止是AVNRT与AVRT的特点,但必须强调的是很多AVNRT与AVRT病患描述为突然发作,慢慢终止。

心电图是我们诊断SVT非常重要的一环,我们特别要强调的是必须要将发作时的心电图与窦性心律心电图进行对照。心电图如果出现AV分离,即P波多于QRS波,基本上就排除了AVRT,AT可能性较大;如有明显的预激波,则考虑AVRT;另外非常重要的是尽可能明确心动过速发作时的逆行P波(必要时可改变心电图走纸速度与增益)。如果RP间期大于70ms,则AVRT可能性较大;发作时II、III、aVF S波加深,V1导联假r波,则AVNRT可能性较大。但心电图并不能完全诊断SVT,最终明确需进行心内电生理检查。

第三步:心内电生理检查,通过抽丝拔茧,最终明确室上速。

在进行心内电生理检查前,必须了解各种刺激方案、刺激部位以及心动过速对刺激的反应,才能理解各种鉴别方案;在使用每一种鉴别方案时,必须了解其机制以及存在的优缺点。

首先我们先行常规电生理检查,能够明确绝大多数SVT。对于绝大多数旁道,其电生理特性为全或无传导;对于房室结双径路,其电生理特性为跳跃式传导,部分情况下需异丙肾上腺素激发下显现,但我们必须有一个概念,少部分房室结双径路和房室旁道并不参与心动过速,而只是一个旁观者。

一般情况下,常规进行逆行心室刺激,如果S1S1400msVA呈现非1:1传导,

则旁道存在的可能性较小;如果S1S1400ms呈现1:1传导,同时观察CS 近端至远端A波激动顺序,则行S1S1300ms刺激,如果仍呈1:1传导,随后进行心室程序刺激,观察呈现全或无还是存在跳跃现象并进行诱发;然后进行心房程序刺激,了解有无前传双径并进行诱发,必要时在异丙肾上腺素激发下进行,如出现跳跃、折返并诱发出心动过速,则考虑诊断为AVNRT。同进观察发作时心房激动顺序,如果呈现从高到低顺序,则考虑AT;因为AVNRT最早激动点在希氏束、冠状窦口,AVNRT最早激动点在瓣环心房侧。

第二步,对于常规电生理检查不能明确诊断的SVT,我们就需要进行各种鉴别方案,但鉴别之前首先放置希氏束电极,可以是消融电极,也可是标测电极,放置希氏束电极必须了解两个问题:希氏束电极H波记录以及SVT发作时如何判断H波。

对于SVT来说,最难鉴别是不典型AVNRT、间隔部旁道以及窦口和间隔部房速。目前主要有几种方案。第一种方案是JACKMAN实验室提出,在希氏束不应期发放一个心室刺激(晚发RS2),如果H波不提前,但能提前A波,并且心动激动顺序相同,考虑AVRT;如果心房激动顺序不同,则存在旁道,但是旁观者。不能提前A波,考虑AVNRT和AT,然后在希氏束离开不应期后发放一个心室刺激(早发RS2),如果能提前H波,同时心房A波提前且心房激动顺序相同,则考虑AVNRT;如果H波提前而A波不提前,则考虑AT,但此方案最大问题是H

波辨认,因为如果窦律记录的H波较小,在心动过速发作时不易辨认。

第二种方案是给予ATP注射,阻断房室结,如果阻断房室结后心动过速仍存在或最后心动过速终止于A波,则诊断为房速,但此方案敏感性太差。

第三种方案是心动过速发作时心室起搏,很多鉴别方案都是基于心室起搏。心室起搏存在最大问题是心动过速发作时心室起搏并不能拖带心动过速而是直接终止心动过速导致无法分析。

第一种是方案窦律下进行心室不同部位起搏,比较右室基底部起搏与心尖部起搏VA间期,当存在旁道时,因基底部离瓣环较进,离旁道心室插入点较心尖部近,故VA间期短;而AVNRT和AT时,其逆传经希浦系统、右束支、希氏束、房室结,而心尖部心室激动较基底部心室激动较快传导至右束支,故VA间期延长。

第二种是以小于心动过速周长进行心室起搏,停止起搏在心动过速继续前出现V-A-V反应,考虑AVRT和AVNRT,如查出现V-A-A-V反应,考虑AT,但存在问题是要能鉴别伪V-A-A-V反应。

第三种是进行心室拖带,如果拖带后回归周期(PPI)与心动过速周长(TCL)差值大于 115ms,则考虑AVNRT,小于115ms,则考虑AVRT,这是因为心室是AVRT 折返环路之一,而对AVNRT来说,心室远离折返环路,其回归周期长于AVRT,其缺点是拖带成功可能性并不是太高。

第四种是进行心室起搏,比较心室起搏VA间期和心动过速VA间期,如差值小于85ms则考虑AVRT,大于85ms则考虑AVNRT,这是因为AVRT不管是心室起搏还是心动过速发作,其激动均是心室激动后经旁道传导至心房,而AVNRT则不同,心室起搏时心室激动经左、右束支传导至希氏束、房室结然后至心房,而心动过速发作时心房、心室同时激动。

同样地,我们也可在心动过速发作时在不同心房部位(高右房、冠状窦口)以短于心动过速周长20ms进行起搏,起搏终止后不同部位第一个VA间期差值大于

14ms则考虑AT,小于14ms则考虑AVNRT和AVRT,缺点也是同样可能终止心动过

速。

第四种方案是进行旁希氏束起搏,将希氏束近端电极用于记录希氏束电图,远端电极用于起搏,当希氏束失夺获时SA间期不变考虑AVRT,SA间期延长考虑AVNRT和AT。

最后我们要能敏锐观察心动过速发作时的一些电生理特征。A-A间期继之于H-H 间期,考虑AVNRT;V-V间期继之于A—A间期考虑AT;SVT发作时VA出现分离或不固定考虑AT,但不能排除AVNRT;出现束支传导阻滞,VA间期延长30ms考虑同侧游离壁旁道;心室起搏诱发SVT则房速的可能性较小;心动过速自发终止于A波,则排除AT。

总之,利用上述手段,我们可能诊断绝大多数SVT,但是当合并多种SVT时,我们采取阶梯法,确定一种,消融一种;消融一种成功后继续进行电生理检查,最终明确所有SVT诊断。

室上性心动过速鉴别诊断的常用心内电生理程序刺激方法(2014-07-14 00:34:43)

分类:文献

签: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和房性心动过速(AT)的鉴别诊断是电生理工作者应该熟练掌握的基本技能。如间隔部旁路、希氏束(His)旁旁路和房室结双径路的鉴别,房室结双径路和房室结附近房速的鉴别等等,临床工作中有时会遇到一些困难。本文简要介绍3种实用的鉴别诊断方法。

1希氏束旁起搏

希氏束旁起搏是通过改变心室与希氏束(或近端右束支)的激动顺序,观察SA(刺激信号至A波)间期、HA间期或心房激动顺序是否发生相应的变化。可用于明确是否存在旁道逆传,尤其是间隔部旁道的鉴别诊断。

电极放置及起搏输出设置:将4极心室标测电极(极间距为10mm或更短)置于右室流出道后,回撤至近端电极记录到清晰的A-H-V图形,此时远端电极位于希氏束前上方1-2cm处用于起搏。若难以夺获希氏束或近端右束支,可在起搏状态下轻撤导管至间断夺获希氏束或近端右束支。起搏输出:5-10mA,脉宽2ms;起搏时通过呼吸变化引起的导管位置轻微变化或起搏输出的调整(逐渐增高或减低),观察体表QRS波形态和宽度,以及SH间期,确定心室与希氏束的激动关系,判断是否发生希氏束夺获;起搏脉宽勿设置过宽,因过宽时刺激脉冲信号的方波将影响其后局部电位的判断和测量。

Nakagawa和Jackman教授将希氏束旁起搏分为9种类型。实际应用中,最常见的为心室

起搏伴间歇性希氏束夺获,本文仅介绍常见的几种类型。

首先应明确,不存在旁路(逆传)的情况下,①无论是否发生希氏束夺获,逆传的HA 间期将不发生改变或仅有细微变化(可能为测量误差或房室结逆传时间不等引起);②发生希氏束夺获前后,希氏束电极上SA间期改变与SH间期改变相同。需要注意的是,以上两条仅是排除旁路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应结合心房逆传激动顺序等共同分析诊断。(1)与夺获时相对照,希氏束未夺获时,逆传A波激动顺序和SA间期无变化,若HA间期缩短,则提示旁路逆传存在(图1),无论是否发生希氏束夺获,逆传均经由旁路激动心房。起搏过程中,应注意是否发生SV间期的改变,如果希氏束夺获前后SV间期不一致,应测量相应电极上VA间期,否则会引起误判。

(2)与夺获时相对照,希氏束未夺获时,逆传A波激动顺序无变化,SA间期延长,若心房最早激动部位的VA间期一致,且HA间期缩短,则提示旁路存在,该情况多见与距离起搏位置较远的旁道,如左侧游离壁旁道。

(3)与夺获时相对照,希氏束未夺获时,逆传A波激动顺序无变化,SA间期延长,若SH 间期的延长时间与SA间期延长时间相等或差距较小(可能为测量误差或房室结逆传时间不等),则提示无旁路。

(4)心房逆传激动顺序的改变往往提示旁路的存在,将起搏电极移至最早心房激动点对应的心室侧起搏,局部VA间期缩短或VA融合可进一步予以证实。少数情况下,房室结快、慢径路的分别逆传也可引起心房逆传激动顺序的改变,此时心房逆传激动的顺序改变取决于起搏周长和HH间期的变化。

2心室RS2刺激

心室RS2刺激是常用的鉴别AVNRT和AVRT的方法之一。心动过速发作时,在R波后的一定时间内给予期前刺激,并逐渐缩短联律间期,当刺激落在希氏束不应期时,观察心房激动顺序及AA间期的变化,判断心动过速的逆传途径。

电极放置及起搏输出设置:将4极心室电极置入右室心尖部或中间隔部,记录到振幅较大且刺激仪能有效感知的R波,若R波过小会因感知不良使刺激仪不能按设定的RS2间期发放刺激脉冲;起搏输出以可以稳定夺获心室为准。

进行心室RS2刺激时,首先测量心动过速时的AA间期,初始RS2间期等于或略长于AA

间期,然后以-5mm的步长递减进行起搏。当观察到心室提前夺获且起搏信号落入H波的不应期时停止起搏进行测量。

常见的表现有:

(1)希氏束不应期时,S2刺激提前夺获心室后的A波提前,S2刺激前后的AA间期短于心动过速时的AA间期,提示存在旁路逆传(图2)。此时若心房的激动顺序不变,则考虑为旁道逆传的顺向型AVRT,若心房的激动顺序改变,则需考虑AT或AVNRT伴旁观旁道的可能。(2)希氏束不应期时,S2刺激前后提前夺获心室后的A波激动顺序和AA间期均不发生改变,则可排除旁道逆传和AVRT,心动过速考虑为AVNRT或AT。此时为鉴别AVNRT和AT,可继续缩短RS2的联律间期,将H波提前时,观察心房的激动顺序,如果激动顺序不发生改变,则AVNRT的可能性大。进一步缩短RS2联律间期,有时可终止心动过速,终止时仅有V波,无逆传A波时,可排除AT。

3心室拖带起搏

AVNRT与AVRT的发生机制中,参与的心脏传导系统组成不同,AVNRT为房室结和局部心房组成的小折返环,而AVRT为心房、房室结、希氏束、左右束支、普肯野纤维、心室肌组成的大折返环。心室基底部和心尖部在两种心动过速中,距离折返环的距离差异不同,AVRT 时基底部与心尖部均接近折返环路,而AVNRT时心室基底部距离折返环较远,而心尖部距离折返环较近。基于此,心动过速时,分别在基底部和心尖部进行拖带,其PPI-TCL(起搏后间期-心动过速周长)的差值不同,AVNRT时,基底部PPI-TCL与心尖部PPI-TCL的差值大于30ms,而AVRT时这一差值则小于30ms,据此可进行AVNRT和AVRT的鉴别。

需要注意的是,少数情况下,房室结附近起源的AT与AVNRT用此方法较难鉴别,此时需要注意的是拖带时的心房激动顺序,如果激动顺序与心动过速时一致,则AVNRT的可能性较大,否则需考虑AT的可能。

电极放置及起搏输出设置:将2跟4极心室电极分别置入右室心尖部和右室基底部(记录到希氏束电位后再往前方推送,避免紧邻希氏束造成希氏束夺获);起搏输出以可以稳定进行心室拖带为准。

图1

右图为窦律,左图第一个希氏束旁刺激同时夺获心室和希氏束,SH 10ms,希氏束近端SA 80ms,冠状窦近端SA 95ms;第二个刺激仅夺获心室,未夺获希氏束,SH 60ms,相应的希氏束近端和冠状窦近端SA均与前一刺激相同,考虑经旁道逆传。RAA右房电极,HB p-d希氏束近端-远端电极,CS6-2冠状窦近端-远端电极,RV PH希氏束旁电极。(引自Nakagawa、Jackman)图2

窄QRS波心动过速,AA间期270ms,希氏束电极A波最提前,RS2起搏时,希氏束处于不应期,心尖部V波前23ms,相应心房A波提前23ms,希氏束与冠状窦电极上A波激动顺序未发生变化,提示旁道逆传。(HIS:希氏束电极;CS:冠状窦电极;RVA:右室电极)

窄QRS波心动过速的鉴别诊断

窄QRS波心动过速的鉴别诊断 作者:杨新春 窄QRS波心动过速(narrow QRS tachycardia,NQRST)指QRS波时限小于或者等于100毫秒的心动过速。除旁道参与的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的折返环涉及心室外,其他皆源于希氏束或者希氏束以上。 NQRST可包括:①窦性心动过速;②窦房结折返性心动过速(sinus node reentry tachycardia,SNRT);③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④心房扑动(atrial flutter,AFL);⑤房性心动过速(atrial tachycardia,AT);⑥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trial ventriculax node reentrant tachycardia,AVNRT);⑦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trial ventricular reentrant tachycardia,AVRT);⑧交界性心动过速。以上各种NQRST的治疗不同,因此鉴别非常重要。他们之间的鉴别可根据临床表现、体表心电图、食道心电图及心内电图的不同鉴别开来。 1根据临床表现鉴别NQRST NQRST首先在临床表现上有各自的特点,可以大体鉴别,但可靠性略差。 1.1 病史有助于鉴别生理性窦性心动过速是人体对各种刺激或病理生理应激的正常反应,如激烈运动、情绪激动、吸烟、饮酒、饮茶和咖啡、发热、贫血、失血、甲亢、心衰等等。另外,用药史例如阿托品、氨茶碱等也助于窦性心动过速的诊断。而若为窦性心动过速心电图表现,没有上述诱因,则诊断不适当窦性心动过速。可见,病史对NQRST的鉴别不容忽视。若患者有多年的能够引起心房增大的疾病,例如高血压病史或者肥厚性心肌病等,则其NQRST往往是房速或者房颤。若有房性早搏的病史,则有助于房速的诊断。 1.2 查体也有助于鉴别临床上,房颤的体征最具特点,一般单独根据临床体征即可诊断。查体时,若发现:①第一心音强弱不等;②心律绝对不齐;③脉搏短绌三个特点,基本可以诊断房颤。但是,应注意排除房性紊乱性心动过速。 临床上突发突止,采取刺激迷走神经的方法突然终止的NQRST往往是折返性心动过速,例如SNRT、AVRT、AVNRT等。然而,采取刺激迷走神经缓慢终止的心动过速往往是窦性心动过速。查体若发现快速的颈静脉扑动,往往是心房扑动。 2 根据体表心电图鉴别NQRST在临床上对NQRST的鉴别,多数是依靠体表心电图进行的。根据体表心电图对NQRST的鉴别经验也是最多的。多种教科书及心电图学书籍均详细描述了各种NQRST的特点。本文简单介绍一下上述的各种NQRST。 2.1 窦性心动过速窦性P波;HR>100bpm;P-R间期0.12~0.20秒。 2.2 SNRT心电图表现基本同窦性心动过速。主要区别在于SNRT时,心律不甚规则,R-R间期可有20~140毫秒之差,有时出现文氏现象时更容易鉴别。另外,SNRT还有温醒现象、适时的早搏诱发等特点。与窦速的鉴别还在于器质性心脏病史、突发突止的特点。 2.3 AT主要机制为自律性增高。其心电图特点:P’形态与窦性不同;频率在100~160bpm;P’-R间期正常或者延长;P’-P’过快时可以有2∶1或者3∶1下传;外加刺激不能终止。 2.4 AVRT(1)窦性心律时,心电图可有预激综合征(Wolff-Parkinson-While syndrome,WPW)的表现,也可正常(隐匿性旁路);(2)心动过速呈突发突止,呈窄QRS波群,频率150~250次/分;R-P’间期小于P’-R间期;可见QRS波的电交替现象。心动过速频率过快,QRS波的电交替的发生率越高。 若旁道前传,则体表心电图出现WPW特有的心电图改变:①P-R间期小于0.12秒;②QRS

窦性心动过速鉴别诊断

窦性心动过速鉴别诊断 1.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与窦性心动过速在P波频率上有重叠现象,故易造成两者鉴别的困难。其鉴别主要靠心电图。下列几点可助鉴别: (1)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的P′波与窦性的P波不同。 (2)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的P′波频率多为100~180次/min,大多在160次/min左右。而窦性心动过速的P波频率多在140次/min以下,很少超过150次/min。并易受运动、站立、进食、情绪激动、卧床、休息、呼吸(深吸气使心率加快、深呼气可使心率减慢)等因素的影响,而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则不受上述因素的影响。 (3)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的发作为突然发作、突然终止,终止时有代偿间歇。而窦性心动过速是逐渐发生的,并且逐渐终止,终止时无代偿间歇。 (4)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时的P-P间期绝对规律,而窦性心动过速时,P-P间期常有轻度不规则。 (5)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发作前后常有房性期前收缩出现,而窦性心动过速则无房性期前收缩。 (6)用压迫眼球或颈动脉窦等刺激迷走神经的方法,自律性房性心动过速不能被终止但可诱发房室传导阻滞;而房内折返性心动过速则可被终止或诱发房室传导阻滞。窦性

心动过速的频率可通过以上方法逐渐减慢,不可能突然被终止;而停止压迫时,又可恢复到原有较快水平。 2.窦性心动过速时出现的ST-T改变与冠心病时ST-T改变的鉴别窦性心动过速时可表现ST段降低、T波平坦或倒置。窦性心动过速时T-P段缩短,使P波与其前的T波重叠,此时不能将T-P段作为等电位线,去判断ST是否降低。窦性心动过速时由于PⅡ、Ⅲ较高尖,其P波的复极波(Ta)亦较明显,其后段可延伸到ST段上,引起ST段降低,主要表现在Ⅱ、Ⅲ导联上。冠心病患者出现窦性心动过速时,可引起冠状动脉相对性供血不足,导致ST段降低及T 波改变。有些患者在窦性心动过速后ST-T的改变往往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恢复正常。所以在窦性心动过速时不能单纯依据ST-T的改变去诊断冠心病,必须结合临床实际情况全面考虑。

窦性心动过速的原因,这些因素是最常见的

窦性心动过速的原因,这些因素是最常见的 窦性心动过速的危害是比较大的,所以每个人都有必要了解预防的措施,为此,就需要了解导致窦性心动过速的原因,原因主要包括生理和病理两大种,下面为大家详细讲解。 ★1.生理因素 影响心率的因素很多,如正常人体力活动、情绪激动、饱餐、饮浓茶、咖啡;吸烟、饮酒等可使交感神经兴奋,心跳加快。 体位改变如立位时交感神经兴奋,心率也加快;卧位时心率则减慢。生理因素所致的窦性心动过速常为一过性,持续时间较短。

★2.病理因素 (1)心力衰竭 尤其在心力衰竭的早期,心率常增快。 (2)甲状腺功能亢进 患上甲亢疾病的患者则也是会出现窦性心动过速的情况,并且心率一般为100~120次/分钟,甚至严重的患者的心率可达120~140次/分钟。 (3)急性心肌梗死 在急性心肌梗死病程中,窦性心动过速的发生率可达到30%~40%。

(4)休克 可引起窦性心动过速,在轻度休克时心率可达到100次/分钟以上;重度休克时心率更快,可大于120次/分钟。 (5)急性心肌炎 多数患者可出现与体温升高不成比例的窦性心动过速。 (6)其他 贫血、发热、感染、缺氧、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心脏手术后等,均可出现窦性心动过速。

★3.治疗原则 (1)消除诱因,治疗原发病。 (2)对症处理。 ★4.用药原则 (1)由生理或心外因素所致者,大多不需特殊治疗 窦性心动过速的治疗应主要治疗原发病,必要时辅以对症治疗。由充血性心力衰竭引起的窦性心动过速,应用洋地黄制剂、利尿药和血管扩张药等。窦性心动过速的纠正,常作为左心衰竭控制的指标之一。

(2)非心力衰竭所致的窦性心动过速的治疗 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所引起的窦性心动过速,应用洋地黄不能使心率减慢。注意:洋地黄过量也可引起窦性心动过速。以交感神经兴奋和儿茶酚胺增高为主所致的窦性心动过速患者,可选用β受体阻滞药、镇静药等。 (3)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 在无明确的心功能不全时,窦性心率持续>110次/分钟时,为减慢心率,可临时试用小剂量β受体阻滞药如口服阿替洛尔或钙拮抗药如口服硫氮卓酮,需要时可8~12小时服1次。继发于左心衰竭的窦性心动过速,应主要处理心力衰竭。

窦性心动过速的治疗

窦性心动过速的治疗 相信有的人一定出现过窦性心动过速这一症状,窦性心动过速会使人不能从事重体力劳动,窦性心动过速出现的原因有很多种,希望大家可以明确窦性心动过速这一症状,正确对待,积极治疗,不能放任窦性心动过速这种症状的发展,下文我们将为大家详细的介绍窦性心动过速的治疗方法。 药物疗法: ⑴利血平 ①作用:利血平能使交感神经末梢囊泡内的交感介质

(去甲肾上腺素)释放增加,并能阻止交感介质进入囊泡,因此囊泡内的介质逐渐减少或耗竭,使交感神经冲动的传导受阻,因而可使心率减慢。 ②用法及剂量:0.125 ~0.25毫克口服,每日2~3次。 (2)心得安 ①作用:心得安为β-受体阻滞剂,可阻断心肌的β-受体,故可使心率减慢。 ②用法及剂量:5~10毫克口服,每日3次。 (3)异搏定 ①作用:能抑制窦房结及房室交界区的自律性,延长

房室结传导(A-H间期延长),使心率减慢。 ②用法及剂量:40~80毫克口服,每日3次。 窦性心动过速的食疗原则: 1.饮食有节,忌过饥饱,生活规律:饮食要有节制,饮食不宜过饱,也不宜过饥。不要在一餐过饱后,想通过下一餐过饥来“平衡”。更不应饿久了以后猛吃一顿,这可能会损伤肠胃,也可能会使心率增快。应该定时用餐,而且每餐都不要太饱。 2.注意原发病的饮食宜忌:根据引起窦性心动过速的原发病来调节饮食,如感冒发热咽喉痛时,不要吃煎炒热毒的食物。肠胃炎腹泻腹痛时,不要进食生冷硬难消化食物。一般来说.不论原发病如何,都忌烟、酒、浓茶、浓咖啡和辛辣食物。 3.有减慢心率作用的食物或药物,在煲汤、煮粥时可

适当选用,或在辨证用药时配合使用。如生地、麦冬、玉竹、葛根、苦参、黄连、百合、猪心、灵芝、金针菜等。 上文我们为大家详细的介绍了窦性心动过速的治疗方法,有窦性心动过速的人一定要重视这一症状,并且积极治疗就一定可以有所缓解的。

窦性心动过速心电图表现及意义

窦性心动过速心电图表现 及意义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

窦性心动过速心电图表现及意义 窦性心动过速心电图表现: P波:窦性心动过速时的P波由窦房结发出,PⅡ直立,PavR倒置,窦性心动过速时的P波较正常窦性心律时的P稍高。在Ⅱ-Ⅲ导联中更明显。这是因为窦性心动过速时,激动多发生于窦房结的头部,此部位系前结间束的起始部位,窦性激动多沿着前结间束下传所致。 (2)P-R 间期:在~ (3)P-P间期:常受的影响,可有轻度不规则,但P-P间期间差异应 (4)QRS波:形态、时限正常、心房率与相等。 (5)频率:成人P波频率100~160次/min,多在130次/min左右,个别可达160~180/min。婴幼儿的心率较成人略高,不同年龄窦性心动过速的诊断标准不同,如1岁以内应>140次/min,1~6岁应>120次/min,6岁以上与成人相同,应大于100次/min,通常不超过160次/min。个别婴幼儿的窦性心动过速频率可达230次/min左右。 窦性心动过速的发生主要与交感神经兴奋及迷走神经张力减低有关,当交感神经兴奋影响窦房结起搏细胞时,4相上升速度加快,到达阈电位时间缩短,心率则加快。 1.生理因素生理性窦性心动过速是一种“适应”现象。影响心率的因素很多,如正常人体力活动、情绪激动、饱餐、饮浓茶、咖啡;吸烟、饮酒等可使交感神经兴奋,心跳加快。体位改变如立位时交感神经兴奋,心率也加快;卧位时心率则减慢。生理因素所致的窦性心动过速常为一过性,持续时间较短。

室上性心动过速鉴别诊断的常用心内电生理程序刺激方法

室上性心动过速鉴别诊断的常用心内电生理程序刺激方法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和房性心动过速(AT)的鉴别诊断是电生理工作者应该熟练掌握的基本技能。如间隔部旁路、希氏束(His)旁旁路和房室结双径路的鉴别,房室结双径路和房室结附近房速的鉴别等等,临床工作中有时会遇到一些困难。本文简要介绍3种实用的鉴别诊断方法。 1 希氏束旁起搏 希氏束旁起搏是通过改变心室与希氏束(或近端右束支)的激动顺序,观察SA(刺激信号至A波)间期、HA间期或心房激动顺序是否发生相应的变化。可用于明确是否存在旁道逆传,尤其是间隔部旁道的鉴别诊断。 电极放置及起搏输出设置:将4极心室标测电极(极间距为10mm或更短)置于右室流出道后,回撤至近端电极记录到清晰的A-H-V图形,此时远端电极位于希氏束前上方1-2cm 处用于起搏。若难以夺获希氏束或近端右束支,可在起搏状态下轻撤导管至间断夺获希氏束或近端右束支。起搏输出:5-10mA,脉宽2ms;起搏时通过呼吸变化引起的导管位置轻微变化或起搏输出的调整(逐渐增高或减低),观察体表QRS波形态和宽度,以及SH间期,确定心室与希氏束的激动关系,判断是否发生希氏束夺获;起搏脉宽勿设置过宽,因过宽时刺激脉冲信号的方波将影响其后局部电位的判断和测量。 Nakagawa和Jackman教授将希氏束旁起搏分为9种类型。实际应用中,最常见的为心室起搏伴间歇性希氏束夺获,本文仅介绍常见的几种类型。 首先应明确,不存在旁路(逆传)的情况下,①无论是否发生希氏束夺获,逆传的HA 间期将不发生改变或仅有细微变化(可能为测量误差或房室结逆传时间不等引起);②发生希氏束夺获前后,希氏束电极上SA间期改变与SH间期改变相同。需要注意的是,以上两条仅是排除旁路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应结合心房逆传激动顺序等共同分析诊断。 (1)与夺获时相对照,希氏束未夺获时,逆传A波激动顺序和SA间期无变化,若HA 间期缩短,则提示旁路逆传存在(图1),无论是否发生希氏束夺获,逆传均经由旁路激动心房。起搏过程中,应注意是否发生SV间期的改变,如果希氏束夺获前后SV间期不一致,应测量相应电极上VA间期,否则会引起误判。 (2)与夺获时相对照,希氏束未夺获时,逆传A波激动顺序无变化,SA间期延长,若心房最早激动部位的VA间期一致,且HA间期缩短,则提示旁路存在,该情况多见与距离起搏位置较远的旁道,如左侧游离壁旁道。 (3)与夺获时相对照,希氏束未夺获时,逆传A波激动顺序无变化,SA间期延长,若SH间期的延长时间与SA间期延长时间相等或差距较小(可能为测量误差或房室结逆传时间不等),则提示无旁路。 (4)心房逆传激动顺序的改变往往提示旁路的存在,将起搏电极移至最早心房激动点对应的心室侧起搏,局部VA间期缩短或VA融合可进一步予以证实。少数情况下,房室结快、慢径路的分别逆传也可引起心房逆传激动顺序的改变,此时心房逆传激动的顺序改变取决于起搏周长和HH间期的变化。 2 心室RS2刺激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治疗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治疗 https://www.360docs.net/doc/1d12912871.html, 期刊门户-中国期刊网2009-9-29来源:《中外健康文摘》第22期供稿文/纪建君 (大兴安岭图强职工医院黑龙江大兴安岭 1653 [导读]大多数患者常呈短阵发作,可自行终止发作或用兴奋迷走神经的方法终止发作 【中图分类号】R541.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09)22-0142-03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治疗,应包括:①终止发作;②预防复发;③根治治疗。任何方法和药物的选择均应把PSVT发生的机制和选用方法及药物的作用机制结合起来考虑。此外,还应根据不同类型的PSVT选择药物治疗。 1 终止发作 大多数患者常呈短阵发作,可自行终止发作或用兴奋迷走神经的方法终止发作。持久发作而症状明显者可用药物治疗,极少需要直流电转复或电起搏治疗。 1.1兴奋迷走神经的治疗 1.1.1适应证兴奋迷走神经可使房室结内慢径路传导减慢直至终止发作,或使频率减慢。由于迷走神经刺激后房室结前向传导阻滞,使前传型房室旁路折返中断。适应证为无器质性心脏病、无高血压病史、窦房结功能良好的年轻人,在室上性心动过速开始发作时可采用此方法。 1.1.2方法(1)乏氏动作:嘱患者关闭声门后用力呼气,最好能使胸腔内压保持在 40mmHg正压,并维持10~20s。成功率可达54%。(2)压迫眼球:嘱患者眼往下看,露出占大部分的巩膜,用拇指加压于一侧眼球的巩膜,以刺激球后副交感神经末梢,持续压迫时间不超过15s。切忌过分用力压。青光眼、高度近视患者禁用。老年人不宜应用。(3)按压颈动脉窦:让患者取卧位,触及颈动脉搏动,用手向颈椎横突方向加压并按摩。一般先压右侧,一次加压时间不能超过15s。在按压过程中应同时听诊或进行心电监护,如心动过速终止或出现室性早搏或出现窦性停搏时应立即停止按压。切忌同时按压双侧颈动脉。有颈动脉病变者、颈动脉区有血管杂音者、有颈动脉过敏史者及老年人不宜采用。(4)注射升压药物:通过升压反射使迷走神经兴奋。适用于发作时血压降低并且无器质性心脏病的年轻患者。常用的升压药有新福林(去氧肾上腺素)0.5mg稀释于20ml5%葡萄糖液中缓慢静脉推注;或用美速克新命20mg加入5%葡萄糖液20ml中缓慢静脉推注;或用阿拉明10mg加入5%葡萄糖液100ml中静滴,开始为25μg/min,逐渐增加剂量至血压达160/100mmHg左右水平。用药过程中必须连续监测血压,也即边测血压边增加浓度,也应监测心电活动。如出现头痛、恶心、血压达预定水平时(舒张压为90~100mmHg,收缩压不超过180mmHg)或心动过速终止应立即停药。严重不良反应有颅内出血、心室颤动、肺水肿等。有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病者及老年人禁用。切忌快速注射,这类方法已较少应用。 1.2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 1.2.1普罗帕酮(心律平) 为首选药物。文献报告心律平对AVNRT的转复律为100%,北京阜外医院报告为54%;有文献报告AVRT的转复率为81%,北京阜外医院为94%。剂量1.5mg/kg静脉注射后,10min后血药浓度达高峰,20分钟后即下降一半,药效可持续3~4h。一般成人使用首剂70mg,或1.0~1.5mg/kg,用5%葡萄糖液20ml稀释后缓慢静脉推注,注射时间应大于5min,通常在5~7min。当10min后无效可再重复第2剂量,总量不超过350mg。有效后可改为静脉滴注,0.5~1.0mg/min,或改为口服150mg,一日三次。应在心电监护下用药。如果心律平未能转复,其平均心率也会被减慢。QRS时间延长

诊断与鉴别诊断

【心血管系统】 1.慢性心功能不全、心功能1-2级、心脏长大:依据:①老年患者,病程长,本次加重为亚急性起病;②以"反复心累、气促5+年,复发加重1+月"为主要表现。长期在我院门诊诊治,诊断为"扩心病?全心长大、心律失常,频发早搏?Af?肺结核?脊柱结核?",予以"倍他乐克、卡托普利"及"安体舒通、双克、速尿"等利尿药治疗后可缓解,近两年+来病情反复发作,渐加重,出现双下肢反复水肿,有时安静休息也可有心累、气促。1+月前患者受凉后,上述症状发作并加重,伴有咳嗽;③入院查体:T 37.2℃,P100次/分,R 20次/分,BP 121/81mmHg。半卧位。口唇轻微发绀。双下肺可闻及少许中细湿罗音。左侧第6肋间隙锁骨中线外2厘米处可见心尖搏动,面积约2×2cm2,心浊音界向左扩大,心率100次/分,律不齐,心音有力,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及心包摩擦音。④床旁心电图:窦性心律、室性早搏(偶发)、频发房早、低电压(肢体导联)、ST-T改变(轻度)、下侧壁心肌缺血。故首先考虑诊断本病,必要时可行心脏彩超等检查,进一步明确病因为冠心病还是心肌病。 鉴别诊断:急性心力衰竭:该病起病较急,既往可有高血压等病史,临床表现主要为;严重呼吸困难、强迫坐位、面色苍白、烦躁、发绀、咯粉红色泡沫痰等表现,查体可有血压下降或升高、双肺满布哮鸣或湿鸣。心脏听诊看闻及、第一心音减弱、奔马律等。与患者病情不相符,暂不考虑该病。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冠心病:3.冠状动脉性心脏病、侧壁心肌缺血:依据:①.患者有高血压史;②.入院查ECG提示:侧壁心肌缺血,必要时行冠状动脉造影明确诊断。 高血压:2级高血压(高危)、左室壁肥厚、窦性心律、心功能Ⅱ级:依据:①.患者既往高血压史2年,最高SBP达170mmHg,平素爬坡时感心累、气促,曾行UCG提示:左室壁肥厚,诊断成立。 2.3级高血压(极高危):依据:该患者有高血压及脑梗塞病史2年,本次入院多次测血压SBP均达180mmHg,该病应考虑;待病情稳定后行彩色多普勒检查了解靶器官损害情况。 原发性高血压1级(高危);依据老年患者、发现血压高6年,长期降压治疗,故诊断。入院后可再行相关检查了解有无心脏肥厚、动脉硬化、视网膜病变等其它靶器官损害依据。 3级高血压,高危,左房扩大,窦性心律,心功Ⅱ-Ⅲ级:依据:患者高龄,1年前在我院住院诊断高血压、高心病,出院后未正规服药及监测血压,入院时查BP:174/104mmHg,故诊断,可行B超、心彩超了解有无相关靶器官损害。 1.3级高血压、极高危组,依据:①.老年女性,起病急;②.以"头昏"为主要表现。门诊测血压160-165/80-85 mmHg2。门诊医师予以口服"硝苯地平缓释片5mg"经休息后血压降至140-150/80-85mmHg.③.入院查体:158/80mmHg血压偏高。故应予以诊断。可行24小时动态血压助诊。 鉴别诊断:继发性高血压: 1).肾性高血压?患者既往无解血尿、蛋白尿、颜面眼睑浮肿的肾实质性疾病的病史;患者老年发病,查体未发现腹背部血管杂音,肾血管性高血压可能性小,但患者近一月有尿频、夜尿增多的表现,应警惕继发肾性高血压病的可能,已安排患者检查肾功,必要时行肾动脉彩超探察,明确诊断。 2).内分泌性高血压;患者有高血压及头昏表现,但头昏不剧烈,经口服降压药或休息后血压有所下降。患者既往无低钾病史,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不考虑,可行血电解质检查以排除。 【呼吸系统】 1.慢性支气管炎伴双肺感染、双肺肺大泡:依据:①.老年男性,慢性病程,急性起病.②以"反复咳、痰、喘"为主要表现,连续多年发作,每年持续时间达3月以上.③.长期大剂量吸烟史;④.入院查体:唇绀,桶状胸,肋间隙稍增宽,双肺闻及干啰音;⑤.血分析:Gran% 85.7%,市一医院胸片:慢性支气管炎伴感染、肺心病征象,双肺肺大泡,诊断上应予以考虑。 鉴别诊断: 1).支气管哮喘?本病有家族史及过敏史,以阵发性呼吸困难、胸闷、喘息、咳嗽为主要表现,发病间歇期一切如常人,与本病不符,不考虑。 2).肺结核?该病除慢性咳嗽外还常伴潮热、盗汗、咯血的结核中毒症状,与该患者病情不符合,不考虑; 3)支气管哮喘:患者有咳嗽、咯痰、肺部干鸣,但发病年龄晚,无发作性哮喘,暂不考虑诊断。 4)心源性哮喘:常见于左心衰竭,多有高血压、冠心病、风心病二尖瓣狭窄等病史及体征,常咯粉红泡沫痰,左心界扩大,心率快,心尖区奔马律。胸片可见心脏增大、肺淤血征,目前该患者无相应病史及体征。 2、慢性支气管炎急发;依据:①老年男性,起病急,病程长。②以"反复咳嗽、咯痰10+年"为主要表现,受凉及天气变化为其诱因。③入院查:双肺呼吸音稍粗,可闻散在哮鸣。④血分析:WBC:7.8×109/L,Gran%:59.9%,Lymph 26%,基本正常。故考虑诊断。入院后可再行胸片等相关检查助诊。 鉴别诊断:

窦性心动过速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窦性心动过速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窦性心律过速一般不需特殊治疗,主要是针对病因进行处理。对于生理性原因所致的窦性心动过速,如由情绪激动、体力活动、进食、饮酒和茶或咖啡、沐浴等引起的,应该改善饮食习惯和注意体育活动等。对于病理性原因引起的窦性心律过速治疗应该针对病因和去除诱发因素,如治疗心力衰竭、纠正贫血、控制甲状腺功能亢进等。药物如肾上腺素类、阿托品类也能引起窦性心动过速。对于心律过速而产生症状的可以给以药物治疗以减慢心率,如美托洛尔。 1、β受体阻滞剂:这类药物会阻滞β受体,使心肌收缩力减弱、心率减慢。对心功能良好、容易紧张、血压偏高的病人,可选用普萘洛尔(心得安),口服,每次5~10毫克(每片10毫克),每天2~3次 ,或美托洛尔(倍他乐克),每次12.5~25毫克(每片50毫克),每天两次,或阿替洛尔(氨酰心安),每次12.5~25毫克(每片50毫克),每天两次。副作用是可引起心动过缓、低血压和房室传导阻滞等。如心率低于60次/分则停用。 2、维拉帕米(异搏定):为钙拮抗剂。可选择性地抑制钙离子流向窦房结和房室结的结区内,从而降低自律性,使心率减慢,适用于心功能良好、血压偏高的心动过速病人。口服,每次40~80毫克(每片40毫克),每天3次,或用缓释片,每次1片(240毫克),每天1次。偶可致低血压、周围水肿、头晕、眩晕等不良反应。若心率低于60次/分则停用。 3、地尔硫(恬尔心):为钙拮抗药。口服,每次1片(30毫克),每天3次。最大剂量为90毫克,每天3次。如服缓释胶囊,每次 1粒 (9 0毫克 ),每天 1~ 2次。偶见眩晕、潮红、头痛、便秘、低血压等不良反应。 4、胺碘酮(可达龙):有抑制窦房结和房室结的传导作用 ,适用于心功能较差或有早搏的心动过速病人。口服 ,每次1片(0.2克),每天3次。如心率低于60次/分则停用。可有心动过缓及心电图示有Q-T间期延长等不良反应。 5、利血平:为周围肾上腺素能神经阻断药。口服,每次半片~1片(每片0.25毫克),每天2~3次。剂量过大可致倦怠、乏力、头痛、精神抑郁、焦虑、阳痿等。少见有呕吐、胃痛、心动过缓、支气管痉挛等反应。故有精神抑郁、消化性溃疡、震颤性麻痹、嗜铬细胞瘤等病史者应慎用。 6、地高辛:为强心药,主要通过兴奋迷走神经作用,使心率减慢,适用于心功能较差的心动过速病人。口服,每次半片~1片(每片0.25毫克 ),每天1~2次。可有胃肠道反应及心动过缓现象。如心率低于60次/分则停用。 7、安他乐:有镇静作用。口服,每次1片(25毫克),每天3次。适用于长期失眠引起的心

窦性心动过速常见的并发症有哪些

https://www.360docs.net/doc/1d12912871.html,/ 窦性心动过速常见的并发症有哪些 窦性心动过速常见的并发症 窦性心动过速有什么并发症 一、并发病症 本病常由其它疾病所引起,故其并发症与病因有关,常见的并发症有相应的急性肺水肿、心衰、心源性休克等危重症状。如心动过速持续时间长,心率过快或有心脏病的基础者可出现头晕、晕厥、黑矇等症状。 1、肺水肿肺水肿是肺脏内血管与组织之间液体交换功能紊乱所致的肺含水量增加。本病可严重影响呼吸功能,是临床上较常见的急性呼吸衰竭的病因。主要临床表现为极度呼吸困难,端坐呼吸,紫绀,大汗淋漓,阵发性咳嗽伴大量白色或粉红色泡沫痰,双肺布满对称性湿啰音,X线胸片可见两肺蝶形片状模糊阴影,晚期可出现休克甚至死亡。动脉血气分析早期可有低O 2、低CO2分压、严重缺 O2、CO2 潴留及混合性酸中毒。 2、心力衰竭心力衰竭分为左心衰竭和右心衰竭。左心衰竭主要表现为疲倦乏力,呼吸困难,初起为劳力性呼吸困难,终而演变为休息时呼吸困难,只能端坐呼吸。阵发性呼吸困难是左心衰竭的典型表现,多于熟睡之中发作,有胸闷、气急、咳嗽、哮鸣,特别严重的可演变为急性肺水肿而表现剧烈的气喘、端坐呼吸、极度焦虑和咳吐含泡沫的粘液痰(典型为粉红色泡沫样痰)、紫绀等肺部郁血症状。右心衰竭主要表现为下肢水肿,颈静脉怒张,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尿少,夜尿,饮水与排尿分离现象等。 3、心源性休克心源性休克是指由于心脏功能极度减退,导致心输出量显著减少并引起严重的急性周围回圈衰竭的一种综合征。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严重的基础心脏病表现,体循环衰竭表现有持续性低血压、少尿、意识障碍、末梢紫绀等,亦可同时合并急性肺水肿表现及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即动脉压 10.7KPa(80mmHg),中心静脉压可正常或偏高,但心输出量极度低下。 文章来自:39疾病百科 https://www.360docs.net/doc/1d12912871.html,/dxxdgs/bfbz/

室上性心动过速自救法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1d12912871.html, 室上性心动过速自救法 作者:张海澄 来源:《大众健康》2001年第03期 一位多年不见的小学同学近日来访,称自己被确诊为室上性心动过速,两年中已被急诊抢救过5次,每次发作都是突然发生,莫名其妙地感到心慌、胸闷,觉得“心脏快要跳到嗓子眼儿了,怎么呆着都不舒服”。实在坚持不住时,就到医院急诊室,每次都是反复做心电图,静脉输液,折腾半天才能恢复正常。 老同学拉着我的手,让我给他详细讲讲,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发作时有没有自救方法? 我告诉他,临床上像他这样的病人并不少见,平日不犯病时心电图可以完全正常,也可以有特异性改变。引起这种病症的原因有两种情况:一种是预激综合征,患者的心脏传导系统多了一条“旁道”,就像人们抄近路走的捷径一样;另外一种是传导系统分成了两部分,一条快道一条慢道,临床称其为“双径路”。总之都是心脏的传导系统多了一条路,这样心脏电激动就会在正常传导径路与多余的路之间反复打转转,形成心动过速,心跳可达150~200次/分,甚至更快。因一般来说这类病人的心电图都是呈窄波形,又呈阵发性发作,即突发突止,所以临床上统称其为“室上性心动过速”。 引发心动过速最常见的诱因是早搏,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间歇”或“停跳”。发生早搏时,患者会感觉心慌、胸闷,落空感,自己摸脉搏可有停跳的感觉。早搏既可引起一阵心动过速发作,也可引起持续发作。当然每个人的感觉不尽相同,同是早搏,有人感觉十分难受,而有人可一点儿感觉都没有。 应用心律平、异搏定等药物抑制早搏是预防室上性心动过速发作的关键。但有些患者一年也就发作一两次,或几年才发作一次,而用每天服药来预防这偶而的发作显得有些得不偿失。那么,有没有其他办法呢? 一旦发生室上性心动过速,不必着急。可尝试一下下面的自我急救法。首先,可试用深吸气后屏气或深呼气后屏气的方法,可反复多次。目的是刺激迷走神经兴奋,使心动过速终止。这种方法最简单,且常可奏效。如反复几次无效,可试用压迫眼球法,即双眼向下凝视,用食指压迫眼球的上部,手法宜轻,按压10~15次后休息2分钟,再行按压。两只眼睛应交替按压,切忌同时按压两侧眼球。有高度近视或其他眼部疾病的患者禁用此法。 除上述两种方法外,还可试用手指刺激咽后壁,引发恶心,这样也可通过刺激迷走神经使心动过速终止。此外将面部浸入水盆中数秒,或用湿毛巾蒙脸等方法也可能奏效。

室性心动过速

室性心动过速 (1)静脉负荷量:可达龙150mg+5%GS20ml iv---10-15min后可重复 (2)起效后:可达龙450mg+5%GS250ml iv drip 34ml/h(相当于1mg/min)6h减量至17ml/h(相当于0.5mg/min)或5%GS41ml+可达龙450mg iv 泵------6.6ml/h相当于1mg/min(6h后减至3.3ml/h) 可达龙注意事项:1 必须用糖水配;2 易引起静脉炎,高浓度必须经深静脉输注;3 静脉使用时可加以口服制剂(口服制剂起效慢);4 24h总量<1200mg, 静脉连续用4天后以口服药维持(新的指南24h总量<2200mg);5 口服:可达龙0.2 Tid-----一周后,可达龙0.2 BID---一周后0.2QD维持;6 副作用:低血糖、心动过缓、肺纤维化、甲亢、甲减。 利多卡因 利多卡因(2%:5mli 100mg:5ml) 静脉负荷量:0.9%NS+利多卡因50~100mg iv (1~2mg/kg),无效每5min后可重复注射,但1h内总量<300mg 负荷量后:0.9%NS500ml+利多卡因1.0 iv drip i 30ml/h, 相当于1mg/min或0.9%35ml+利多卡因300mg iv 泵(10ml/h,相当于1mg/min)(有效剂量1-4mg/min) 副作用:神经系统症状:大剂量可导致呼吸抑制,A VB,血压下降。 Betaloc针剂 美托洛尔(5mg:5ml) 1、用于较急的情况下,如前壁AMI伴剧烈胸痛或高血压者Betaloc5mg iv2-3min推完,间隔5min后可再给予1-2次总计量不超过15mg.每次注射后观察心率、血压、有无肺部啰音。 2、用于电风暴5%GS10ml+Betaloc2mg iv或Betaloc15mg iv(每次2mg) 心律平 心律平(35mg/10ml) 主要用于室上心动过速, 禁用于心源性休克、严重A VB 心衰、低血压者应慎用或不用。 5%GS250-500ml+心律平210mg ivgtt 10tt/min开始,根据心率调整。 异搏定 异搏定(5mg/10ml) 主要用于室上性心动过速 禁用于预激综合征、心源性休克、严重A VB 5%GS10ml+异搏定5mg iv,20min后可重复1次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汇总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临床路径 (2010年版) 一、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ICD-10:I47.113)。 行药物复律或直流电复律治疗。 (二)诊断依据。 根据《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治疗指南》(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5年第33卷第1期)、《ACC/AHA/ESC 2003年室上性心律失常指南》(JACC 2003,42卷,1493-1531页)和《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等国内外治疗指南。 1.病史: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常见于无器质性心脏病者(50%以上为预激综合征患儿),也可见于心肌炎、心肌病及先天性心脏病如Ebstein畸形等。多数发作时有心悸、胸闷、气短、乏力等。小婴儿表现可不典型,无特殊症状或仅有纳差等。持续发作较久者可有休克、心力衰竭。

2.临床特征:突然发作与突然终止,心率常在160–250次/分之间,心律绝对规则,刺激迷走神经的机械方法和药物可终止发作或使心率减慢。 3.心电图检查。 (1)快而规则的QRS波群。 (2)心律规则,频率在160–250次/分之间。 (3)可见直立或倒置的异位P波,或难以辨认。 (4)部分病例S–T段下移,T波低平或倒置。当伴有预激发生逆传型室上速、心室内差异传导或束支阻滞时,则QRS波宽大畸形。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治疗指南》(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5年第33卷第1期)、《ACC/AHA/ESC 2003年室上性心律失常指南》(JACC 2003,42卷,1493-1531页)和《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等国内外治疗指南。 1.查找引起室上速的病因,确定治疗方案。

窦性心动过速心电图表现及意义

窦性心动过速心电图表现及意义 窦性心动过速心电图表现: P波:窦性心动过速时的P波由窦房结发出,P U直立,PavR倒置,窦性心动过速时的P波较正常窦性心律时的P波振幅稍高。在U -川导联中更 明显。这是因为窦性心动过速时,激动多发生于窦房结的头部,此部位系心房前结间束的起始部位,窦性激动多沿着前结间束下传所致。 (2) P-R 间期:在0.12 ?0.20s (3) P-P间期:常受自主神经的影响,可有轻度不规则,但P-P间期间差异应 (4) QRS波:形态、时限正常、心房率与心室率相等。 (5) 频率:成人P波频率100?160次/min,多在130次/min左右,个别可达160?180/min。婴幼儿的心率较成人略高,不同年龄窦性心动过速 的诊断标准不同,如1岁以内应>140次/min,1?6岁应>120次/min,6岁 以上与成人相同,应大于100次/min,通常不超过160次/min。个别婴幼 儿的窦性心动过速频率可达230次/min左右。 窦性心动过速的发生主要与交感神经兴奋及迷走神经张力减低有关,当交感神经兴奋影响窦房结起搏细胞时,4相上升速度加快,到达阈电位时间 缩短,心率则加快。 1. 生理因素生理性窦性心动过速是一种“适应”现象。影响心率的因素很多,如正常人体力活动、情绪激动、饱餐、饮浓茶、咖啡;吸烟、饮 酒等可使交感神经兴奋,心跳加快。体位改变如立位时交感神经兴奋,心率也加快;卧位时心率则减慢。生理因素所致的窦性心动过速常为一过性,持续时间较短。 2. 病理因素 (1)心力衰竭:在心力衰竭时,心率往往加快,这是机体维持心脏排血量的代偿性机制之一。心力衰竭患者心率加快在一定范围内是具有代偿意义的。 (2)甲状腺功能亢进:大多数甲亢患者都有窦性心动过速。 (3)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肌梗死的病程中,窦性心动过速的发生率 较高,这是由于在发病的初期,全身的应激反应、儿茶酚胺分泌增加、疼痛、紧张、血容量不足或并发感染、发热等因素有关。如持续出现窦性心 动过速则是梗死面积大、心排血量减低、左心衰竭或坏死、心肌愈合修复 较差的反映。 (4)休克:窦性心动过速的程度常作为休克严重程度的指标之一。 (5)急性心肌炎:此病出现窦性心动过速,是由于心肌急性炎症而导致心功能受损所致。

室上性心动过速的鉴别与诊断

室上性心动过速的鉴别与诊断 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郑强荪 室上性心动过速(SVT)是我们临床工作经常面对的心律失常,表现为窄QRS波群心动过速,但合并出现束支传导阻滞也会表现为宽QRS波群心动过速,它主要指房速(AT)、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以及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射频消融能根治这类心律失常,但在消融之前,明确诊断是必须的。鉴别室上速的方法有多种多样,但并没有一个实用性与准确性很好方法,往往需联合多种手段进行,抽丝拔茧,作出最终诊断。下面就如何对室上性心动过速进行鉴别与诊断作一简要介绍。 第一步:理解正常心脏激动顺序以及SVT心动过速激动顺序及心动过速所涉及心脏范围。正常窦性冲动及心房刺激是传导至房室结,然后经希氏束、左右束支传导至心室肌,而逆行心室刺激经左或右束支传导至希氏束、房室结然后至心房肌,呈现向心性传导。AT多数为局灶激动,然后经房室结、希氏束、左右束支传导至心室肌,其心律失常发作不依赖于房室结及心室肌;AVNRT为折返性心动过速,其心动过速局限于房室结,常表现为经慢径前传、快径逆传,也可表现快径前传、慢径逆传等,其逆向心房激动顺序表现为从下至上,心律失常发作不依赖于心室肌;AVRT为大折返性心动过速,常表现为经房室结前传,旁道逆传,心律失常发作依赖于心房、房室结、心室肌。 第二步:回顾临床资料,将窦性心律的心电图与发作时的心电图进行比较,得出初步的印象。年龄、性格以及临床表现对SVT判断有点帮助。一般来说,性格比较敏感的女性AVNRT可能性大一点,而发病很年轻AVRT可能性大一点,而老年人AT可能性大一点,但通过这些资料判断准确性差。突发突止是AVNRT与AVRT的特点,但必须强调的是很多AVNRT与AVRT 病患描述为突然发作,慢慢终止。 心电图是我们诊断SVT非常重要的一环,我们特别要强调的是必须要将发作时的心电图与窦性心律心电图进行对照。心电图如果出现AV分离,即P波多于QRS波,基本上就排除了AVRT,AT可能性较大;如有明显的预激波,则考虑AVRT;另外非常重要的是尽可能明确心动过速发作时的逆行P波(必要时可改变心电图走纸速度与增益)。如果RP间期大于70ms,则AVRT可能性较大;发作时II、III、aVF S波加深,V1导联假r波,则AVNRT可能性较大。但心电图并不能完全诊断SVT,最终明确需进行心内电生理检查。 第三步:心内电生理检查,通过抽丝拔茧,最终明确室上速。 在进行心内电生理检查前,必须了解各种刺激方案、刺激部位以及心动过速对刺激的反应,才能理解各种鉴别方案;在使用每一种鉴别方案时,必须了解其机制以及存在的优缺点。首先我们先行常规电生理检查,能够明确绝大多数SVT。对于绝大多数旁道,其电生理特性为全或无传导;对于房室结双径路,其电生理特性为跳跃式传导,部分情况下需异丙肾上腺素激发下显现,但我们必须有一个概念,少部分房室结双径路和房室旁道并不参与心动过速,而只是一个旁观者。 一般情况下,常规进行逆行心室刺激,如果S1S1 400msVA呈现非1:1传导,则旁道存在的可能性较小;如果S1S1400ms呈现1:1传导,同时观察CS 近端至远端A波激动顺序,则行S1S1300ms刺激,如果仍呈1:1传导,随后进行心室程序刺激,观察呈现全或无还是存在跳跃现象并进行诱发;然后进行心房程序刺激,了解有无前传双径并进行诱发,必要时在异丙肾上腺素激发下进行,如出现跳跃、折返并诱发出心动过速,则考虑诊断为AVNRT。同进观察发作时心房激动顺序,如果呈现从高到低顺序,则考虑AT;因为AVNRT最早激动点在希氏束、冠状窦口,AVRT最早激动点在瓣环心房侧。 第二步,对于常规电生理检查不能明确诊断的SVT,我们就需要进行各种鉴别方案,但鉴别之前首先放置希氏束电极,可以是消融电极,也可是标测电极,放置希氏束电极必须了解两

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护理查房

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护理查房 时间:2012.03.20 地点:医生办公室 参加人员:陈燕燕石慧李澍君李楠韩佳蓓孙京京李阳王晓瑞韩金兰 霍清娟李淑芳宁鹏茹任玲李孟娟张美娟李芳芳 护士长:今天护理查房以病人33床邵文帅为例,邵文帅男,15岁,室上性心动过速,今天组织大家进行护理查房的目的有三,第一由于本病在临床上比较常见,希望通过此次查房,让大家对所学的本疾病知识进行复习,同时结合实践更加深入的了解疾病的护理相关内容第二发现护理过程中还有许多疾病知识的不足及时改进,为病人提供更加全面的优质护理服务第三加强护士对专科疾病的业务学习为今后的护理工作做好基垫。下面请责任护士李阳汇报病史。 责任护士李阳:邵文帅男,15岁,室上性心动过速,主管医生顾国平,以“间断心慌不适1月余”为主诉与 3.12 08:00自行步入病房,来时神志清,精神尚可,来时生命体征36.6℃P74次/分,R20次/分Bp100/70mmHg,给予急查血常规、血凝四项、心肌酶、肌红肌钙蛋白等,提示异常化验结果:白细胞105.1/g, 心电图:A型预激综合症医嘱给予心内科护理常规,二级护理,普食,给予抗血小板聚集,抗凝及对症治疗。口服药:阿司匹林100mgPo qd 莲花清文胶囊1.4g Tid Po等。经过以上抗血小板聚集,抗凝,3.19进行射频消融术治疗后,患者诉心慌较前减轻;现住院第8天,情绪稳定,心慌较前减轻,睡眠一般,大小便正常,继续给予抗血小板聚集,抗凝及对症治疗。 患者现存的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有: 舒适的改变:心慌与心输出量的减少有关 护理措施:1.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如半卧位,告知患者卧床休息的重要性。 2.为病人提供安静、舒适的环境,严格限制探视,保证充分休息和睡眠。 3.连续监测生命体征及心电图变化,观察心率、心律等变化,备齐各种抢救药品及设备,并使其处于启用状态。 4.避免诱发因素,如饱餐,受凉,情绪激动及用力排便。 5.护理操作时要轻柔,及时安慰患者,减轻患者痛苦及不适感 生活自理能力下降与医源性制动有关 护理措施: 1.因患者术后需要沙袋压迫6小时,右下肢制动24小时,所以需及时巡视病房,听取患者主诉,及时满足其合理需要。消除其紧张心理。 2.将常用物品放在患者床头,方便患者取用。协助患者进餐等。 3.把呼叫器放在患者伸手可得的地方,及时了解患者需要。 焦虑与心律失常反复发作、对治疗及手术缺乏信心有关 护理措施: 1.向患者及家属详细介绍病区环境,护理人员应态度和蔼,各项操作要熟练,取得患者的信任,减轻其恐惧心理。

窦性心动过速

窦性心动过速 一、概述 窦性心动过速(sinus tachycardia):成人窦性心律的频率超过100次/分。窦性心动过速时窦房结发放冲动的频率为100~180次/分,在年轻人中有可能会更高。体力活动中达到的最大心率随年龄增加而降低,20岁时可达200次/分,80岁时低于140次/分。窦性心动过速时PP间期可有轻度变化,尤其是在心律较慢时。 二、病因、发病机制 窦性心动过速可见于: 1.某些生理状况,如运动、体力活动、情绪激动或吸烟,饮酒、茶、咖啡等。 2.某些心内外疾患,如发热、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风湿热、急性心肌炎和充血性心力衰竭等。 3.有某些药物引起,如β受体兴奋剂(异丙肾上腺素等)和M胆碱受体抗结剂(阿托品等)等。 4.持续性窦性心动过速可以是心率衰竭的表现。 窦性心动过速的多数原因是窦房结细胞4期复极加速,通常是由于交感神经张力增高和(或)副交感神经张力降低所致。 三、临床表现 生理性窦性心动过速常无症状,病理性和药物性者除病

因和诱因的症状外,可有心悸、乏力等不适,严重者可诱发心绞痛、心功能不全等。在结构性心脏病患者中,窦性窦性心动过速可能造成心排出量降低或心绞痛,甚至促发另一种心律失常。可能原因是心室充盈时间过短,冠状动脉血流灌注不足。 不适当的窦性心动过速(IST)是一种临床上相对少见的综合征。该类患者表现为休息时心律持续性增快或窦性心比例,通常没有器质性心脏病和其他导致心动过速的原因。IST患者中大约90%为女性,且常见于年轻女性,年龄一般在20~45岁,平均年龄为(38±12)岁。 不适当的窦性心动过速其主要症状有心悸、气短、胸痛、头晕或近乎晕厥,有时IST可引起反复晕厥,因而可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极少数情况下可导致心动过速性心肌病。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心电图显示P波在Ⅰ、Ⅱ、aVF导联直立,aVR导联直倒置,PR间期0.12~0.20秒。频率大多为100~150次/分,偶尔高达200次/分。刺激迷走神经可使其频率逐渐减慢,停止刺激后有加速至原先水平。当心率超过150次/分时,须与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相鉴别。后者以突发突止为特征,而窦性心动过速常逐渐增快和逐渐减慢,在病因未消除时,持续时间较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