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自测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已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到()。

A.社会主义社会 B.封建社会C.新民主主义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2.新民主主义社会属于()。

A.资本主义体系 B.封建主义体系 C. 社会主义体系 D.前资本主义体系

3.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决定了中国新民主主义社会必然走向()。

A.社会主义社会 B.资本主义社会 C. 封建主义社会 D.共产主义社会

4.建国初期,我国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建立的最主要途径和手段是()。

A. 没收帝国主义在华企业

B.没收官僚资本

C. 没收民族资本

D.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和财产

5.为人民民主专政和社会主义改造奠定了经济基础和物质基础的是建立了()。

A.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B.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C.个体经济 D.国营经济

6.建国初期,党在土地改革中对富农的政策是()。

A.没收富农的土地财产 B.消灭富农 C.保存富农经济 D.限制富农

7.1951年~1952年开展的“三反”运动是()。

A.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

B.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

C.反贪污、反盗骗国家财产、反偷工减料

D.反腐败、反浪费、反官僚主义

8.1952年,毛泽东和中共中央提出了加快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的()。

A.土地革命的总路线

B.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C.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

D.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9.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

A.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10.毛泽东关于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来源是()。

A马克思的合作化理论B.恩格斯的合作化理论C.列宁的合作化理论D.斯大林的合作化理论11.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所采取的政策是()。

A加工订货 B.统购统销 C.和平赎买 D.公私合营

12.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公私合营阶段和平赎买的形式是()。

A“四马分肥” B.定息 C.核价收购 D.无偿没收

13.标志着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基本完成是实现了()。

A.手工业合作社的建立 B.农业合作化 C.全行业公私合营 D.生产责任制

14.中国共产党提出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和平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最初设想是在()。

A.民主革命时期

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C.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

D.“文化大革命”时期15.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是在()。

A 1949年 B. 1952年 C. 1956年 D. 1958年

16.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的主要标志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国民经济的恢复与调整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D.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完成

17.1955年,毛泽东系统阐发农业合作化理论的一篇重要文章是()。

A.《论十大关系》

B.《不要四面出击》

C.《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

D.《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18.制定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依据是()。

A.国民经济的恢复和调整

B.土地改革的完成

C.实现国家工业化

D.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19.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前完成的时间是()。

A1955年 B.1956年 C.1957年 D.1958年

20.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超额完成,加强了我国的()。

A.资本主义经济基础

B.新民主主义经济基础

C.社会主义经济基础

D.共产主义经济基础

二、多项选择题

1.建国头三年,我国建立了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新民主主义经济结构,主要有()。

A国营经济B.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C.个体经济D.合作社经济E.国家资本主义经济2.新民主主义社会《在解决土地问题后》的基本矛盾是()。

A.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B.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

C.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D.先进的生产关系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E.中国和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

3.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作用有()。

A.奠定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经济基础

B.为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准备了物质力量

C.为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奠定了物质基础

D.有利于抑制通货膨胀

E.有利于解放农村生产力

4.1950年12月起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镇压反革命运动的重点是打击()。

A土匪(匪首、惯匪)B.恶霸C.特务D.反动党团骨干分子E.反动会道门头子

5.构成建国初期人民共和国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有()。

A.没收的官僚资本企业

B.接收的帝国主义在华企业

C.解放区的公营企业

D.被改造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E.被改造的手工业工场

6.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

A.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B.实现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实现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实现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E.实现对资本家和地主的改造

7.建国前夕,毛泽东进一步阐述农业合作化的必要性及重大意义的著作有()。

A.《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

B.《新民主主义论》

C.《论人民民主专政》

D.《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

E.《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

8.我国对个体农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必须遵循的原则有()。

A自愿互利 B.典型示范 C.国家帮助 D.公私兼顾 E.重点突破

9.我国农业合作化的三个步骤是()。

A.建立带有社会主义萌芽性质的农业生产互助组

B.建立初级农业合作社

C.组织完全社会主义性质的高级农业合作社

D.建立人民公社

E.建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0.1954年12月,中共中央提出的农业合作化时期的阶级政策是()。

A.依靠贫农

B.团结中农

C.限制并改造富农

D.消灭地主阶级

E.消灭富农

11.毛泽东规定的手工业合作社的生产经营方针是()。

A为农业生产服务B.为群众生活服务C.为军队服务D.为出口贸易服务E.为工业建设服务12.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对资本主义经济所采取的政策是()。

A利用 B.限制 C.团结 D.教育 E.改造

13.建国初期,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经历的两个阶段是()。

A.低级形式

B.中级形式

C.个别行业的公私合营

D.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E.高级形式

14.“四马分肥”分配的是()。

A所得税B.企业公积金C.工人福利基金D.奖金E.资本家的利润(包括股息和红利)15.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主要任务是()。

A.集中主要力量进行工业建设

B.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

C.发展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D.保证国民经济中社会主义经济成分的稳步增长

E.逐步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

三、辨析题

1、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中国进入到社会主义会。

1、错。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进入的是新民主主义社会,只是开始了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才正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2、在社会主义改造时期,我党对待民族工商业采取的是和官僚资本一样的政策。

2、错。在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我党对民族工商业和官僚资本采取的是完全不同的政策。对官僚资本采取的无偿没收的政策,而对民族工商业采取的和平赎买的政策。

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3、错。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广大人民群众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国民党反动派残余之间的矛盾。1952年底土地改革完成,地主阶级已被消灭,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上升为重要矛盾。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

四、简答题

1.什么是新民主主义社会?1.答: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在中国的特殊国情下,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一种社会形态,其本质属于社会主义体系,是逐步向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过渡性质的社会。政治上,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各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人民民主专政;经济上,实行在国营经济领导下的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五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制度;文化上,实行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新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2.没收官僚资本的情况是怎样的?

2. 答:建国初期,针对官僚资本、外国资本、民族资本的不同情况,国家分别制定了不同的政策。对以蒋、宋、孔、陈四大家族为代表的国民党官僚资本,实行没收政策。这是我国国营经济建立的最主要途径和手段。这些企业经过改造,成为社会主义的国营企业,使国营经济成为国民经济的领导成分,并为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物质基础。

3.什么是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3. 答:1953年,中共中央根据毛泽东的建议,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简称"一化三改"、"一体两翼"。一化是主体,即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是两翼,即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二者相互促进,体现了发展生产力与变革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这是一条社会主义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总路线,有助于推动我国社会迅速地向社会主义过渡,符合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的客观规律。

4.50年代我国实现农业合作化的条件是什么?

4.答:50年代,毛泽东在一系列讲话中,分析了中国实现农业生产合作化的条件及其可能性:第一,具备十分有利的国内国际环境。从国内来看,国民经济得以恢复,经济结构得到调整,政治稳定,社会清明。从国际形势来看,世界和平民主阵营在扩大,民族民主革命运动继续发展。第二,在广大农民中蕴藏着走社会主义道路的积极性。其中,贫农、下中农由于经济地位有所改善但仍然不富裕,所以热情更高,是农业合作化的中坚力量。第三,党领导下的各项事业的不断胜利是农业合作化的有力保证。民主革命的长期实践使中国共产党已经积累了不少领导农民、组织农民的经验;日益发展壮大的国营经济为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奠定了物质基础。

5.社会主义改造胜利完成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5. 答: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完成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第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我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为进一步发展生产力、为社会的全

面进步、为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奠定了可靠的基础;第二,党在实践中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即创造了一系列从低级到高级的逐步过渡形式,用和平的方法改造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同时把对经济制度的改造和对人的改造相结合,在历史上第一次实现了马克思和列宁关于对资本主义进行和平赎买的设想,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的伟大创举,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五、论述题

1.新民主主义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为过渡到社会主义创造了哪些条件?

1.答: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在这一时期,我党领导全国人民创造了许多有利条件,从而有步骤地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第一,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依据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学说,结合中国国情,创立了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的理论。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第一步进行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本主义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毛泽东的这一学说为中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奠定了理论基础。第二,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为实现这一过渡创造了一切必要的前提和条件:政治上,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导思想地位得到确立,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建立起来;经济上,经过没收官僚资本、土地改革、"五反"运动,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开始成为国家的经济命脉和国民经济的领导成分;文化上,建立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文化已经成为广大民众的共识;军事上,中国人民已经掌握了强大的武装力量。这些条件,决定了中国必然稳步地走向社会主义道路。第三,从1949年到1956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为巩固人民民主政权和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做了不懈的努力。到1952年底,恢复和发展了国民经济,紧接着用四五年时间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终于使中国进入了伟大的社会主义社会。第四,近代历史发展证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软弱的中国资产阶级没有能力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行不通,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2.为什么说中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是历史的必然?

2.答:1952年,中共中央根据毛泽东的建议,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思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简称"一化三改"、"一体两翼"。一化是主体,即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是两翼,即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二者相互促进,体现了发展生产力与变革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是一条社会主义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总路线,有助于推动我国社会迅速地向社会主义飞跃,符合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这个客观规律。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是毛泽东和中共中央根据列宁关于过渡时期的学说,借鉴苏联的经验,在认真总结新中国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符合中国的客观实际,反映了中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的历史必然。第一,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和民族富强的物质基础和必要条件。只有实现工业化,才能装配农业和国民经济各个部门,才能满足国家建设的需要,才能满足人民生活日益增长的需要,才能建立起强大的国防。第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迅速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迫切需求。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胜利和土改全面完成之后,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之间的矛盾。国家在利用与限制资本主义工商业的过程中,通过调整、改组、"三反"运动、工人监督、统购统销等措施,把混乱畸形的资本主义工商业逐步引导到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第三,对农业和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发展大农业和整个社会生产力的需要。分散落后的小农经济不利于发展多种经营和举办大规模农业综合建设,限制了农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不能满足人民和国家工业化对粮食与工业原料日益增长的需求。广大农民在土改后,普遍有着走互助合作道路的要求,个体农业向合作化方向发展的趋势十分明显。第四,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人民民主专政的巩固,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迅速发展,分别为转变提供了坚强的政治、思想和物质

保障。

3.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是什么?

3.答: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导下,我国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关于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有以下特点:第一,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逐步把农民引导到互助合作的道路。第二,结合中国的具体国情,创造了从临时互助组和常年互助组到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再发展到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的过渡形式,实行土地及生产资料归集体所有、按劳分配的原则。第三,在合作化过程中,实行了正确的阶级政策,即依靠贫下中农,巩固地团结中农,对富农采取从限制到逐步消灭的政策,把消灭剥削阶级同改造剥削者结合起来。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的特点,基本上与农业相同。关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有以下特点:第一,实行赎买政策,通过各种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有代价地把资本家的生产资料收归国有。第二,创造了在工业中实行加工订货、统购包销;在商业中,经销代销等低级的国家资本主义形式逐步发展到公私合营、全行业公私合营等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第三,保持和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联盟,不剥夺其政治权利,在改造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同时,给资本家本人出路,发挥他们的一技之长,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总的特点是:第一,从低级到高级逐步过渡,避免因生产关系突变而引起生产力的破坏;第二,采取和平方式进行,即用说服教育的方法,变个体所有制为社会主义的集体所有制,变资本主义私人所有制为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第三,把对经济制度的改造和对人的改造相结合,使这两种改造同时进行,互相促进,逐步将资本家和地生中的绝大多数人改造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4.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为什么要采取和平赎买方式?

4.答:第一,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关于和平赎买的设想,为中国共产党通过各种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把资本家私有制改造为社会主义的全民所有制提供了理论依据。第二,在长期的民主革命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一直将中国资本主义分为民族资本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两个部分,并采取了截然不同的政策,即对官僚资本采取没收政策,对民族资本采取保护、利用等政策。第三,在长期的民主革命斗争中,民族资产阶级就与共产党人在政治上合作共事,是共产党的老朋友;在社会主义改造时期,中国资产阶级仍具有两面性,即既有剥削工人取得利润的一面,又有拥护《共同纲领》、接受社会主义改造的一面。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建国初期,也有有利于国计民生的正面作用,是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有益补充。

第四,我国建立了巩固的工农联盟和强大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拥有强大的武装力量,形成了强大的政治力量,不怕民族资产阶级起来造反。第五,我们没收了官僚资本,建立了强大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掌握了国家的经济命脉,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对我们构不成大的威胁。第六,中国共产党对民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利用、限制和改造的和平赎买政策,使民族资产阶级在心理上、思想上能够接受。5.为什么说新中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20世纪中国最伟大的历史巨变?

5.答:首先,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所产生的重大影响来看:第一,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领导下,经过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第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翻天覆地的大事变,结束了中国长达一百多年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建立了一个独立、统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成为中国历史的伟大转折点,中国历史从此进入了一个新时代。第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政治上,确立了共产党和无产阶级在国家政权中的领导地位;经济上,确立了国营经济在国家经济中的领导地位;意识形态上,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在思想文化上的指导地位。这样,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经由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道路,就成为历史的必然。第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削弱了西方帝国主义阵营,壮大了国际共产主义阵营的力量,极大地改变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斗争的格局,为世界民族解放树立了典范,对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第五,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雄辩地证明了马克思主义不仅适用于俄国,而且适用于中国。中国以自己独特的革命理论、经验和实践,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其次,经过国民经济恢复和三大改造,中国最终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对人类历史进步和中国的发展壮大,同样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第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确立了中国社会的发展走向,既不是永远处于新民主主义的过渡社会,更不是建立资本主义社会。第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实现民族振兴、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障,可以集中一切力量,开展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第三,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我国走出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新道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第四,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孤立了帝国主义阵营,使其不再能为所欲为。以上两个方面充分说明,新中国的诞生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20世纪中国最伟大的历史巨变。

第三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第一节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期 (区分:1840—1919旧民主主义革命。从1919—1949新民主主义革命。) 毛泽东指出,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开始。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这一时期,我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 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性的社会形态。 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存在着五种经济成分,即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人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其中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是个体经济向社会主义集体经济过渡的形式,国家资本主义是私人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过度的形式。所以,主要的经济成分是三种:社会主义经济、个体经济、资本主义经济。 这三种基本的经济成分及与之相联系的三种基本的阶级力量之间的矛盾,就集中表现为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条道路、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两个阶级的主要矛盾。随着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逐步成为国内的主要矛盾。而解决这一矛盾,必然使中国社会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转变。这一时期的民族资产阶级仍然是一个具有两面性的阶级:既有剥削工人的一面,又有接受工人阶级及其政党领导的一面。 在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中,社会主义的因素不论在经济上还是在政治上都已经居于领导地位,但非社会主义因素仍有很大比重。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术语社会主义体系的,是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的社会。 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理论依据 1.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提出 1949年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中提出,使中国“稳步地从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国家转转变为社会主义国家”,即“两个转变”同时并举的思想。 1951年前后,党内大体形成了先用三个五年计划的时间搞工业化建设在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共识。即在过渡的时间上,认为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新民主主义建设阶段;在转变条件上,认为只有实现了国家工业化,才能实现私营工业国有化和农业集体化;在过渡的步骤和方式上,认为当工业发展了、国营经济壮大了的时候,就可以进一步实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国有化和个体农业的集体化。 从1949到1952年,当领导人民集中恢复国民经济、继续完成民众革命遗留下来的任务。 1952年9月毛泽东提出,我们现在就要开始用10年到15年时间基本上完成向社会主义过不读,而不是10年以后才开始过渡,这是酝酿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开始。 1953年6月,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会议正式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和总任务。1953年12月形成关于总路线的完整表述:“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主要内容被概括为:“一化三改”。“一化”即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即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它们之间相互联系,不可分离,可以比喻为鸟的“主体”和“两翼”,“一化”是“主体”,“三改”是“两翼”。这是一条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并举的路线,体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作者: ————————————————————————————————日期:

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教学目标】通过对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的学习,了解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了解我国是如何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到社会主义社会的,使学生东得我国走上社会主义的道路是历史的选择。 【教学重点、难点】 1、过渡时期总路线 2、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课时分配】 4 课时 第一、二课时 【教学课题】第一节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施教时间】 【教学目标】 1、理解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和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的必然性 2、理解掌握过渡时期总路线 3、理解掌握农业和手工业谁注意改造的基本经验 【重点难点】1、过渡时期总路线 2、农业和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经验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案例分析法 【教学准备】教案、电影《活着》 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 【导入新课】 1949 年3月5日~13日,在中国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举行了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毛泽东主持会议并作了重要报告。毛泽东在报告中指出,在全国胜利的局面下,党的工作重点必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阐明在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的基本政策,以及由农业国家转变为工业国家,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到社会主义社会的总任务和基本途径。报告着重分析了当时中国各种经济成分,指出在全国胜利后国内的主要矛盾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理包括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理论,在第三章,我们学习了贸总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在这一章,我们来学习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看一看我们党是如何领导人民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 【讲授新课】 第一节: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质的社会

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的过渡时期是指( B ) A.从抗日战争胜利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C.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的成立 D.从1953年提出的”一化三改”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2.建国初期(1949-1956)我国的社会性质属于( A ) A.新民主主义社会 B.社会主义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基本完成的标志是(D ) A.加工订货的实行 B.单个企业公私合营的实现 C.统购包销的实行 D.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4.新中国成立之初,在我国占绝对优势的经济成分是( B ) A.资本主义经济B个体经济C.国营经济D.合作社经济 5.新民主主义社会是( C ) A.固定不变的社会 B.独立的社会形态 C.过渡性的社会 D.从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社会 6.在社会主义改造时期,我国对农业进行改造的方式依次是(B ) A.初级社高级社互助组B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C初级社互助组高级社 D.高级社互助组初级社 7.社会主义基本改造完成后,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是( C ) A.调动一切力量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B.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的矛盾 C.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D.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8.中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在利润分配上采取的政策是( D ) A.统筹兼顾 B.劳资两利 C.公私兼顾 D.四马分肥 9.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我国国家的主人是(D) A.工人 B.知识分子 C.劳动群众 D.人民 10.1954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确规定了我国的国体是(C)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人民民主专政 D.人民当家做主 11.在我国的过渡时期,民族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的矛盾性质是( C ) A.对抗性的 B.非对抗性的 C.既有对抗性的一面又有非对抗性的一面 D.没有矛盾 12.中国历史上长达数千年的阶级制度被消灭的标志是( D )

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及答案

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 1. 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的根本保证是(B) A.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地位的确立 B.人民民主专政政权在全国范围的建立 C.社会主义国营经济领导地位的确立 D.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力量的壮大 2 .中国新民主主义社会属于(A) A.资本主义体系 B.社会主义体系 C.民主主义体系 D.共产主义体系 3 .新中国初期(民主主义共和国)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主要途径是(B) A.没收帝国主义在华企业 B.没收官僚资本 C.赎买民族资产阶级的财产 D.剥夺地主阶级的财产 4. 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中规定对待富农的政策是(A) A.征收富农的多余土地财产 B.消灭富农经济 C.保存富农经济 D.限制富农经济 5. 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D) A.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6. 毛泽东系统阐发农业合作化理论的重要文献是(C) A.《介绍一个合作社》 B.《组织起来》 C.《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 D.《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 7 .我国农业合作化采取的第一个步骤是(A) A.互助组 B.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C.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D.人民公社 8. 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的标志是(D) A.加工订货的实行 B.单个企业公私合营的实现 C.统购包销的实行 D.全行业公私合营的实现 9.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政策是(D) A.加工定货 B.统购统销 C.公私合营 D.和平赎买 10.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的主要标志是(D)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国民经济的恢复与调整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D.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完成 二、多项选择题 1.建国初期,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主要途径有 (ABC DE) A.没收四大家族的官僚垄断资本 B.对外国资本主义在华的企业采取管制、征用等做法,使之逐步归国家所有 C.没收民族资本家的企业 D.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 E.把分散的个体经济引导向合作社经济方向 2.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主要内容是 ( DE)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课题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授课班级 授课时间授课时数 2 教学方法讲授、举例、讨论授课课次 4 教具多媒体辅助教学授课类型综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认识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掌握适合中国 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能力目标 能够吸取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为新时期社会主义现 代化建设作更大贡献 情感目标树立爱党爱国的社会主义情怀 教学重点 1、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2、三大改造的道路 教学难点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为什么是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 完成之后? 板书设计 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第一节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第二节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一、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二、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第三节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初步确立 二、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教研室 审阅意见 备 教学过程 注

【复习提问】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是什么?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是什么 【导入新课】 毛泽东思想体系中有三个重要的内容:一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二是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三是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前面已学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今天来学习的是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讲授新课】 第一节?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社会 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质的社会,而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它是近代中国由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走向社会主义社会的中介与桥梁。 中国经过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所决定的。 2、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特点 经济方面,是一种多元的经济结构,社会主义因素与资本主义因素及个体经济同时并存。政治方面,新民主主义的政治也是多元的,它不是一个阶级的专政,而是几个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文化方面,新民主主义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自测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已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到()。 A.社会主义社会 B.封建社会C.新民主主义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2.新民主主义社会属于()。 A.资本主义体系 B.封建主义体系 C. 社会主义体系 D.前资本主义体系 3.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决定了中国新民主主义社会必然走向()。 A.社会主义社会 B.资本主义社会 C. 封建主义社会 D.共产主义社会 4.建国初期,我国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建立的最主要途径和手段是()。 A. 没收帝国主义在华企业 B.没收官僚资本 C. 没收民族资本 D.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和财产 5.为人民民主专政和社会主义改造奠定了经济基础和物质基础的是建立了()。 A.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B.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C.个体经济 D.国营经济 6.建国初期,党在土地改革中对富农的政策是()。 A.没收富农的土地财产 B.消灭富农 C.保存富农经济 D.限制富农 7.1951年~1952年开展的“三反”运动是()。 A.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 B.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 C.反贪污、反盗骗国家财产、反偷工减料 D.反腐败、反浪费、反官僚主义 8.1952年,毛泽东和中共中央提出了加快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的()。 A.土地革命的总路线 B.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C.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 D.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9.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 A.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10.毛泽东关于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来源是()。 A马克思的合作化理论B.恩格斯的合作化理论C.列宁的合作化理论D.斯大林的合作化理论11.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所采取的政策是()。 A加工订货 B.统购统销 C.和平赎买 D.公私合营 12.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公私合营阶段和平赎买的形式是()。 A“四马分肥” B.定息 C.核价收购 D.无偿没收 13.标志着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基本完成是实现了()。 A.手工业合作社的建立 B.农业合作化 C.全行业公私合营 D.生产责任制 14.中国共产党提出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和平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最初设想是在()。 A.民主革命时期 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C.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 D.“文化大革命”时期15.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是在()。 A 1949年 B. 1952年 C. 1956年 D. 1958年 16.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的主要标志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国民经济的恢复与调整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D.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完成 17.1955年,毛泽东系统阐发农业合作化理论的一篇重要文章是()。 A.《论十大关系》 B.《不要四面出击》 C.《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 D.《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18.制定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依据是()。 A.国民经济的恢复和调整 B.土地改革的完成 C.实现国家工业化 D.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19.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前完成的时间是()。 A1955年 B.1956年 C.1957年 D.1958年

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要点

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社会主义改造的的历史必然性,了解和掌握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的理论与实践成果,认识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伟大历史意义。 第一节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这一时期,我国的社会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性的社会形态。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近代中国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走向社会主义社会历史进程中不可缺少的中介和桥梁。 2、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特征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质的社会。它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都具有既不同于资本主义社会,也不同于社会主义社会的特征。 3、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 国内主要矛盾:三种基本的经济成分及与之相应的三个基本的阶级力量之间(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其他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就集中地表现为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在外部是中国和帝国主义

国家的矛盾. 二、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 1、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设想 关于如何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毛泽东曾有两种不同的设想,即“将来突变论”和“现在渐变论”。 建国前夕,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即提出了由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变,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思想。 1952年9月,毛泽东提出新的设想,即从现在开始要用10年到15年的时间基本完成社会主义的过渡,而不是等到10年或15年以后再采取突变的方式实现过渡。 2、过渡时期总路线 ①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 1953年6月,毛泽东第一次论述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同年12月形成关于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完整表述: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即“一化三改”。 1954年9月,一届人大通过的《宪法》,把这条总路线作为国家在过渡时期的总任务写入总纲。 ②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要特点: 过渡时期总路线是创立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划时代纲领和历史性宣言。 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经济制度的改造和对阶级(人)的改造同时并举。

如何认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1,如何认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开始。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带领全国人民井然有序地开启了颇具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改造的重点在于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 一,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农民的力量是巨大的,得民心者的天下,所以如何顺利地将几亿农民的个体所有制改造为集体所有制,并且得到农民的支持,绝非易事。为此,党中央依据马克思主义,结合我国农村实际情况,开辟了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1,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道路。土地革命完成后,我国广大农民从封建剥削制度下解放出来,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但当时分散落后的小农经济,不仅限制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而且会导致两极分化的局面出现。党中央正确分析现状,提出一方面不能挫伤个体经济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要把农民组织起来,发展互助合作的积极性。 2,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以互助合作的优越性吸引农民走互助合作的道路。毛泽东认为,关键在于教育农民。农民既是私有者又是劳动者,对他们不能采取剥夺的方法,只有引导,说服和教育,使他们自愿走上互助合作的道路。 3,正确分析农村的阶级和阶层状况,制定正确的阶级政策。土改后,贫农和雇农由于分得了土地等生产资料,有半数人迅速上升为中农。当时,贫下中农约占农村人口的60%到70&,都是党在农村的依靠力量。在此基础上,党制定并贯彻执行了依靠贫下中农,巩固地团结其他中农,发展互助合作,由逐步限制到最后消灭富农剥削的农村阶级政策。 4,坚持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在进行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各级领导机关主动加强领导采取逐步过渡的方法,使农民易于接受。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大体经历了互助组,初级社和高级社的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是发展互助组,同时试办初级社。第二阶段主要是建立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第三阶段只是发展高级社。 到1956年底加入农业合作社的农户已达1.17亿户,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手工业与人民生活有密切关系,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低位。但作为个体经济的手工业存在诸多弊病,如经营分散,规模偏小,技术落后,生产效率低下。对此,党中央采取了类似改造个体农业的逐步过渡的方法。对于手工业与农业有差异的地方,党和政府采取了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 在具体的方法步骤上,先从供销合作入手,再逐步发展到走生产合作的道路,经历了由小到大,由低级到高级的三个步骤。 第一步是办手工业供销小组。加入这个组织的成员,由国营商业或供销社供给原料,包销产品。它虽然没有改变生产资料的私有制,但是已经把个体手工业者组织起来了,使之开始脱离资本主义工商业的供销轨道,具有社会主义萌芽性质。 第二步是办手工业供销合作社。它是由供销小组合并起来的,开始统一供销

第三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教学目得与要求: ?了解新民主主义社会得性质及中国共产党关于过渡时期总路线得基本内涵,深刻领会中国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得历史必然性。 ?了解中国社会主义改造得历史经验。深刻领会对农业、手工业与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就是当时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得必然选择,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得必由之路。 ?深刻领会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历史与人民得选择,社会主义制度得确立,就是20世纪中国又一次划时代得历史巨变,也就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史上又一个历史性得伟大胜利。 ?第一节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得转变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就是一个过渡性得社会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在理论上得一个重大贡献,就就是提出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得理论,这就是对新民主主义理论得重大发展。 ?新中国得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得基本结束与社会主义革命阶段得开始。从中华人民共与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就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得时期。这一时期,我国社会得性质就是新民主主义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不就是一个独立得社会形态,而就是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转变得过渡性得社会形态。 ?新民主主义社会得五种经济形态 ?其中半社会主义性质得合作社经济就是个体经济向社会主义集体经济过渡得形式,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就是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向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过渡得形式。所以,主要得经济成分就是三种:社会主义经济、个体经济与资本主义经济。 ?与新民主主义时期三种不同性质得主要经济成分联系,中国社会得阶级构成主要有工人阶级、农民阶级与其她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等基本得阶级力量。 ?新民主主义社会民族资产阶级得两面性 ?这一时期得民族资产阶级既有剥削工人得一面,又有接受工人阶级及其政党领导得一面。因此,民族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得矛盾也具有两重性,既有剥削者与被剥削者得阶级利益相互对立得对抗性得一面,又有相互合作、具有相同利益得非对抗性得一面。对于工人阶级与社会主义革命来说,民族资产阶级作为一个剥削阶级就是被消灭得对象,作为可以接受共产党与工人阶级领导得社会力量,又就是团结与改造得对象。 ?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社会主义得因素不论在经济上还就是在政治上都已经居于领导地位,但非社会主义因素仍有很大得比重。由于社会主义因素得优越性与领导地位,加上当时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得国际条件,决定了社会主义因素将不断增长并获得最终胜利,非社会主义因素将不断受到限制与改造。 ?为了促进社会生产力得进一步发展,为了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必须适时地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就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得,就是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适合得过渡性质得社会。 ?二、党在过渡时期得总路线及其理论依据 1、党在过渡时期得总路线得提出 在1948年9月召开得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毛泽东提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全国胜利以后,大约还需要经过10年、15年或20年再向社会主义过渡得设想。 ?党得七届二中全会提出要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国家转变为社会主义国家”即“两个转变”同时并举得思想。

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习题库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起点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国民经济恢复任务的完成 C.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D.中共十三大的召开 2.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要特征是 A.既有社会主义因素又有资本主义因素 B.既有社会主义经济又有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C.既有社会主义经济又有个体经济 D.既有工人阶级又有资产阶级 3.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国内的主要矛盾是 A.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B.中华民族和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 C.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之间的矛盾 D.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求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4.我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时期是指 A.1949年10月----1952年12月 B.1949年10月----1956年12月 C.1957年1月----1966年4月 D.1953年1月----1956年12月 5.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特征是 A.重视工业建设 B.强调三大改造 C.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D.尤其重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二、多项选择题 1.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主要的经济成分有 A.社会主义经济 B.个体经济 C.资本主义经济 D.国营经济 2.我国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偏差,遗留了一些问题,具体表现为 A.所有制结构过于单一 B.在一定程度上排斥了商品经济和市场机制的正常运行 C.要求过急,发展过快 D.工作过粗,改造形式过于简单划一 3.我国对个体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遵循的原则有 A.自愿互利 B.典型示范 C.国家帮助 D.重点突破 4.建国初期对民族工商业采取的政策是 A.利用 B.限制 C.教育 D.改造 5.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经历的步骤有 A.实行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 B.实行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 C.实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D.实行统购包销 三、辨析题(要求对所给命题或观点进行辨别分析,观点正确,言之成理) 在中国社会主义改革与社会主义改造关系问题上,有人说:“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四、思考题 1.为什么说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质的社会? 2.中国为什么在20世纪50年代选择了社会主义? 3.如何认识具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4.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是什么? 5.如何认识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广东专插本统考政治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1.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 2. 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存在的经济成分。 3. 一化三改 4. 我国对农业,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则和存在的问题。 5. 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和步骤。 6. 四马分肥 7. 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的主要矛盾 8. 新民主主义是一个过渡性社会 9.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实现的可能性。 10. 具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11. 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 12. 中国在20识记50年代选择社会主义的客观必然性。 13. 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 是一个过渡性社会。主要矛盾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 】2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存在的经济成分 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3一化三改 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是对个体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4我国对农业,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则和存在的问题 一、对农业改造的经验: (一)在土地改革基础上趁热打铁,不失时机地引导个体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走出了一条先实现合作化,再逐步实现机械化的道路。(二)改造方针:积极领导、稳步前进。 (三)改造原则: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国家帮助。 (四)改造发展阶段:(1)社会主义萌芽性质的互助组;(2)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3)社会主义性质的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五)改造阶级路线:(1)依靠贫下中农,团结中农,对富农剥削限制到逐步消灭。(2)对经济制度改造和对人的改造结合,把消灭剥削、剥削阶级同改造富农分子结合。 (二)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

毛概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案例资料

毛概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案例资料 红色资本家荣毅仁 1916年,出生于江苏无锡荣氏家族。 1949年,决定留在大陆。 1956年,将自己的商业帝国上交给政府。 1979年,创办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 1993年—1998年,出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副主席。 2005年10月2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9岁。 1957年他曾被陈毅副总理誉为“红色资本家”。 1979年,在邓小平的支持下,荣毅仁创办“中信”,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开创了中国第一个对外开放的窗口,借中国改革开放春风,荣毅仁运用荣氏经营家法,呼风唤雨,得心应手,荣毅仁与国家获得了“双赢”,“中信”成为荣氏财富的引擎。 1986年,他被美国《幸福》半月刊评为世界50名知名企业家之一,是建国后国内企业家跻身世界知名企业家行列的第一人。 2000年荣毅仁及其家族被美国《福布斯》杂志评选为中国50富豪第1位。其个人及其家族财产为19亿美元。 1956年1月,荣毅仁就社会主义改造答记者问 记者直率地问:“消灭剥削,废除资本主义制度对于你失去了什么?得到了什么?” 荣毅仁很快就答道:“对于我,失去的是我个人的一些剥削所得,它比起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投资总额是多么渺小;得到的却是一个人人富裕、繁荣强盛的社会主义国家。对于我,失去的是剥削阶级人与人之间的尔虞我诈、互不信任;得到的是作为劳动人民的人与人之间的友爱和信任,而这是金钱所买不到的。因为我积极拥护共产党和人民政府,自愿接受改造,在工商界做了一些有利于社会主义的工作,我受到了政府的信任和人民的尊重,得到了荣誉和地位。从物质生活上看,实际上我并没有失去什么,我还是过得很好。” 案例:同仁堂的新生 工商界人士听到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消息时,心情是极其矛盾和复杂的。1953 年,各家企业正是蒸蒸日上,大家想大干一场的时候,国家提出把私营企业改造为社会主义企业,具体来说就是要实行公私合营,这对大家的震动很大,思想上没有什么准备,心里真是“十五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有的说:“ 1949 年为什么不讲总路线?那时讲,人就都跑了。”还有的说,“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1953 年,北京市地方工业局选择了同仁堂首先行公私合营,这对于同仁堂的经营者震动很大。同仁堂到这时已存在了几百年。它始建于清朝康熙八年(1669 年)。北平解放前夕,北平同仁堂有职工190 多人,资金约80 万元,年产值约16 万元,年零售额约30 万元,设备陈旧,管理落后。1949 年北平解放时,同仁堂由乐氏十三世乐松生经营,他同时是天津达仁堂管理处总负责人。1950 年抗美援朝开始,同仁堂向国家捐献99000 元。 同仁堂一直受到党和政府的重视和关怀。公私合营的消息传来时,对乐氏家族的震动很大,他们对经营了几百年的老铺,将要失去所有权,经营统治权和企业利润分配,确实十分痛惜。乐松生经过反复考虑,认识到:这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历史潮流,不可违背,而且,合营后,自己仍任经理,生活待遇也不错,因此决定,同仁堂带头公私合营。 公私合营后, 企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同仁堂虽然是个大药店,但以往的经营管理

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 1.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标志着中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 A.社会主义社会 B.新民主主义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共产主义社会 【正确选项】B 2.新中国建立初期,国内的主要矛盾仍是 A.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之间的矛盾 B.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D.封建主义和民主主义之间的矛盾 【正确选项】D 3.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最终完成是在 A.1949年 B.1945年 C.1952年 D.1956年 【正确选项】C 4.新民主主义社会在经济和政治上都居于领导地位的是 A.资本主义因素 B.封建主义因素 C.社会主义因素 D.过渡性的因素 【正确选项】C 5.中国新民主主义社会属于 A.资本主义体系 B.社会主义体系 C.民主主义体系 D.共产主义体系 【正确选项】B 6.在新民主主义社会存在的主要经济成分有 A.三种 B.四种 C.五种 D.六种 【正确选项】A 7.在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五种经济成分中,个体经济向社会主义集体经济过渡的形式是 A.国营经济 B.合作社经济 C.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D.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正确选项】B 8.在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五种经济成分中,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向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过渡的形式是() A.集体经济 B.合作社经济 C.个体经济 D.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正确选项】D 9.新中国初期(民主主义共和国)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主要途径是 A.没收帝国主义在华企业 B.没收官僚资本 C.赎买民族资产阶级的财产 D.剥夺地主阶级的财产 【正确选项】B 10.中共中央正式提出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是在 A.1951年 B.1952年

第三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及中国共产党关于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基本内涵,深刻领会中国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历史必然性。 ?了解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深刻领会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当时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深刻领会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20世纪中国又一次划时代的历史巨变,也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史上又一个历史性的伟大胜利。 ?第一节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在理论上的一个重大贡献,就是提出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的理论,这是对新民主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 ?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开始。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这一时期,我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性的社会形态。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五种经济形态 ?其中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是个体经济向社会主义集体经济过渡的形式,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是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向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过渡的形式。所以,主要的经济成分是三种:社会主义经济、个体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 ?与新民主主义时期三种不同性质的主要经济成分联系,中国社会的阶级构成主要有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其他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等基本的阶级力量。 ?新民主主义社会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 ?这一时期的民族资产阶级既有剥削工人的一面,又有接受工人阶级及其政党领导的一面。因此,民族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的矛盾也具有两重性,既有剥削者与被剥削者的阶级利益相互对立的对抗性的一面,又有相互合作、具有相同利益的非对抗性的一面。对于工人阶级和社会主义革命来说,民族资产阶级作为一个剥削阶级是被消灭的对象,作为可以接受共产党和工人阶级领导的社会力量,又是团结和改造的对象。 ?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社会主义的因素不论在经济上还是在政治上都已经居于领导地位,但非社会主义因素仍有很大的比重。由于社会主义因素的优越性和领导地位,加上当时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国际条件,决定了社会主义因素将不断增长并获得最终胜利,非社会主义因素将不断受到限制和改造。 ?为了促进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为了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必须适时地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是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适合的过渡性质的社会。 ?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理论依据 1、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提出 在1948年9月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毛泽东提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全国胜利以后,大约还需要经过10年、15年或20年再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设想。 ?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提出要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国家转变为社会主义国家”即“两个转变”同时并举的思想。

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一、简答题 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是什么? 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开始。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这一时期,我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 会形态,而是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性的社会形态。 2、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成分有哪些? 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存在着五种经济成分,即: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其中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是个体经济向社会主义集体经济过渡的形式,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是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向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过渡的形式。所以,主要的经济成分是三种:社会主义经济、个体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在这些经济成分中,通过没收官僚资本而形成的社会主义的国营经济,掌握了主要经济命脉,居于领导地位。而以农业和手工业为主体的个体经济,则在国民经济中占绝对优势。新民主主义社会要继续向前发展,就要不断扩大国营经济,同时逐步将资本主义经济和个体经济改变为社会主义经济,使社会主义经济逐步成为我国的经济基础。 3、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是什么?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4、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是什么? 在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 第一,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这是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明确要求。第二,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都采取了区别对象,用不同的办法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第三,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 二、论述题

毛概第四章(习题与答案)

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单选题: 1.我国农业合作化采取的原则是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国家帮助的原则 2.195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性质是社会主义性质 3.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主要形式是国家资本主义 4.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5.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主要支柱和中国封建军阀实行专制统治的社会基础是封建剥削制度 6.土地革命完成后国内的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7.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组织形式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8.1952年,毛泽东和中共中央提出了加快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的过渡时期总路线 9.我国建国初期属于新民主主义社会 10.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提出,在我国,工人阶级同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属于人民内部矛盾 11.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中实现工业化是主体,两翼是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12.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主要支柱和中国封建军阀实行专制统治的社会基础是封建剥削制度 13.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方针是积极领导稳步前进 14.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实质是改变生产资料的私有制 15.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采取的方式和平赎买

16.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标志着中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 17.新中国初期我国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建立的主要途径是没收官僚资本 18.我国对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第二步骤是手工业供销合作社 19. 1974年2月,毛泽东在会见赞比亚总统卡翁达时提出的重要观点是关于三个世界划分的观点 多选题 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成分有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2.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是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并举积极引导、逐步过渡和平改造 3.我国对个体农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必须遵循的原则有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国家帮助 4."三大改造指的是"个体农业的改造个体手工业的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5.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要内容是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6.新民主主义时期,我国的主要阶级力量为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 7.毛泽东认为社会主义社会中存在着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即敌我矛盾人民内部矛盾 8.建国初期人民政府将帝国主义和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在中国的企业收归国有的主要形式有管制征用代管转让

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基本经验

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基本经验 【复习提示】 此模块需要重点掌握的考点是: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一、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识记;易考选择题) 独具特色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理论:【考点: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第一,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道路。土地改革完成后,我国广大农民从封建剥削制度下解放出来,农业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这种积极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个体经济的积极性;二是互助合作的积极性。 第二,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以互助合作的优越性吸引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 第三,正确分析农村的阶级和阶层状况,制定正确的阶级政策。党制定并贯彻执行了依靠贫农、下中农,团结其他中农,发展互助合作,由限制到逐步消灭富农剥削的农村阶级政策。这就使农业合作化进程有了坚实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 第四,坚持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大体上经历了互助组(社会主义萌芽性质)、初级社(半社会主义性质)和高级社(完全的社会主义性质)三个发展阶段。 二、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识记;易考选择题) 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特点和经验是:【考点: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第一,党和政府采取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在方法步骤上,从供销合作入手,逐步发展到走生产合作的道路。 第二,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经历了由小到大,由低级到高级的三个步骤。第一步,办具有社会主义萌芽性质的手工业供销小组;第二步,办具有半社会主义性质的手工业供销合作社;第三步,建立具有社会主义集体经济性质的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创造了由带有社会主义因素的手工业生产小组到半社会主义性质的供销合作化,再到社会主义性质的生产合作化的过渡形式。 第三,通过耐心说服教育、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办法,提高手工业者的社会主义觉悟,引导他们自愿地组织到手工业合作社中来从而把手工业的私有制改变为社会主义的集体所有制。 第四,毛泽东规定了手工合作社的生产经营方针,就是为农业生产服务,为服从生活服务,为出口贸易服务。 三、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识记;易考选择题) 适合中国情况的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考点:适合中国情况的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 第一,用和平赎买的方法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 所谓赎买,就是国家有偿地将私营资企业改变为国营企业,将资本主义私有制改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赎买的具体方式不是由国家支付一笔巨额补偿资金,而是让资本家在一定年限内从企业经营所获得中获取一部分利润。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和平赎买方针的重要意义在于: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和平赎买,有利于发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