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伦凯勒》教学设计

《海伦·凯勒》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教材简析:

课文讲述了海伦一岁半时遭遇一场重病后,从此双目失明、双耳失聪。在沙利文老师的指导帮助下,如饥似渴地摸读盲文,在萨勒教师的指导下,学会了说话,21岁时,考上大学后,她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到残疾人身上的故事。赞扬了海伦不屈不挠的学习精神,传递了终身努力便成天才的价值追求。文章较长,但语言凝炼,明白易懂,便于理解概括。

设计理念:

教材《海伦?凯勒》主要写了海伦一岁半的时候遭到了双目失明、两耳失聪的不幸以后,在沙利文、萨勒老师的鼓励和指导下,以惊人的毅力顽强刻苦的学习的故事,表现了她对生活的无比热爱以及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关于海伦?凯勒的故事,在她的《我生活的故事》、《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两书中有详细的讲述。课文《海伦?凯勒》不过千把来字,不可能深入、细致地地将海伦?凯勒的不幸遭遇以及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细腻地描述出来。缺少细节,使文本的震撼力大大削弱。因此,本文的“教”就是要在有限的天地里提升文本的震撼力,由这短小篇章的震撼,波及学生对《我生活的故事》、《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阅读渴求。这就是要求我们能够选取最核心的段落,进行深读品读、体悟和感应。而课文的4、6节则是教学的突破口。基于对教材的理解,确定如下教学目标及教学流程。

设计思路:

生本教育理论认为:“教育这件事是发生在学生身上的,教学是为学生服务的,学生是教育的终端,因而教育的本体应该是学生的发展,或者说,是提升生命。”以学生为主体,以老师为主导,一切从学生出发,高度尊重学生,这正是生本教育的精髓所在。

教学目标:

1、能通过对具体语言文字的感悟和朗读,体会海伦?凯勒不屈不挠的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

2、适度拓展,激发学生阅读名著《我生活的故事》、《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等书籍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语言、文字想象,感受、体会海伦?凯勒不屈不挠的学习精神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教学准备:

多媒体、背景音乐磁带

第一课时内容与要求:初读课文,学习了生字新词,理清了课文的脉络,初步认识了海伦?凯勒,对学生进行了写字指导。为进一步学习课文打下了基础。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激发情感

(PPT 课前出示海伦画像)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都已经认识了她(学生齐说名字)

2、请你伸出手,和老师一起工工整整地写下这个名字,这个曾经感动世界的名字——海伦?凯勒。

3、让我们一起轻轻地满怀尊敬地念这个名字——海伦?凯勒。

二、复习第一段,回味小海伦的不幸命运

1880年,海伦?凯勒出生在美国。(出示PPT,学生齐读)

就是这样一个失聪的孩子,却成就了这样一个辉煌的一生(PPT):哈佛大学的优秀毕业生,总统自由勋章获得者,一生完成14部作品的作家、教育家,20世纪美国十大英雄偶像之一------时隔100多年,当我们穿过的悠长隧道,回眸凝视这位度过了87年无光、无声的孤独岁月的弱女子,我们不由惊叹,生命的奇迹究竟是如何诞生的?这节课,就让我们再次走近她——海伦?凯勒。

三、整体感知,走近人物

1、打开课本,自由朗读课文2到8小节,与文中的海伦对话,走进她的心,认识她的性格。要做到“字字入目,句句入心”。

(学生自主读书,整体感悟人物)

2、轻轻抬起头,如果现在请你用一个词来形容海伦?凯勒,你会一下子想到什么词?

(学生交流)

3、在你们的回答中,有一个词在课文中也出现了。

(板书:不屈不挠)这是课文结尾对海伦精神的概括,谁来读出这句话。

4、我们一起读读这个词,你是怎样理解这个词的?

5、接下来,就请你们默读课文,用浪线画出能帮助我们理解这个词的句子。

四、细读课文,感动内心

1、(交流)你找到的第一处句子是什么?

2、出示:她不分昼夜,像一块干燥的海绵吮吸着知识的甘霖。她拼命摸读盲文,不停地书写单词和句子。她是这样地如饥似渴,以至小小的手指头都摸出了血。

(1)我们一起来读这段话。会读书的同学还知道,并善于从这些语段中品读特别关键的词,在这段话里,你发现有哪些词语值得我们反复咀嚼,用笔将它圈出来。

(2)学生交流(PPT显示红色的:不分昼夜吮吸拼命不停地如饥似渴摸出血)读读这些词语,有没有发现什么?(这些词语都体现海伦那种精神)谁来读读这段话,读好这些词。

语言是用读的,自己再去读读这些词语,读读这段话,看看透过这些文字,你能读出怎样的画面。(学生自由读)

(3)(音乐声中)让我们闭上眼睛,走进海伦的世界。

老师语言描述:也许这是一个早晨,太阳还没有升起,可是你看到海伦已在做什么?她是怎么做的?早过了吃午饭的时间,但海伦呢?她又在做什么?夜幕降临了,夜已经很深很深了,四周静悄悄,万物都进入梦乡,海伦还在干什么?手指头都摸出了血,血一滴滴落在书上,海伦忍住疼痛,她还在------ (4)孩子们,睁开你们的眼睛,这些画面你看到了吗?哪一个画面最让你感动,怎样的一个画面震撼了你的心灵?请你告诉大家,让我们一起分享,好吗?

(5)是的,无论是早晨、中午,还是傍晚、深夜,海伦——(指名一生读),面对无边无际的黑暗和死一般的沉寂,海伦——(指名一生读),她在书中这样写道:“我用整个身心——想把一生挤到一天来过。”所以她——(学生齐读)这就是:(齐:不屈不挠)

这才是:(齐:不屈不挠)

3、文中还有哪段话能帮助我们理解这个词?

出示:为使我的伙伴——即使是最亲密的伙伴——能听懂我的话,我夜以继

日地努力,反复高声朗读某些词语或句子,有时甚至要读几个小时,直到自己觉得读对了为止。我每天坚持着练习,练习,练习------

(1)这段话中有哪些词语一次次敲击着你的心灵?(根据学生回答,突出:夜以继日反复甚至每天坚持)

(2)(音乐)我们知道,海伦是完全靠触觉来学习说话的,她遇到的困难可想而知。读读这段话,结合我们欣赏到的视频和自己的体验活动,想想海伦会遇到哪些困难?

(3)困难重重,可是海伦却告诉我们------

这是因为,她在心里不断地对自己说------

你听到了吗?你听到她在说什么?

你听到她在说------

是的,她在书中写过这样一段话,(PPT:失败和疲劳常常将我绊倒,但一想到再坚持一会就能把音发准,就能让我所爱的人看到我的进步,我就有了勇气。我急切想看到他们为我的成功而露出笑容。)(指点学生读)

(4)在与无情命运的决斗中,海伦胜利了,她迎来了心中的光明。当夏天来临时,她回到家中,大声喊道:“爸爸,妈妈,我回来了!”(出示ppt齐读) 这一声等待了十年的呼喊,包含着多少艰辛汗水,我们常人无法体会,唯有海伦自己知道。

五、深入体悟,升华认识

1、正是靠着这种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海伦学会了“算术”、学会了写字、学会了说话。其实,这篇课文告诉我们的还不止这些。读读3、5、8几节,你能从中读出一个怎样的海伦?

2、交流。(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热爱,对残疾人的热爱------)

是的,海伦的内心充满了——(板书:爱)

正因为心中有爱,她才感到生命有的新的开始;

正因为心中有爱,她才会用动人的笔调,描绘出她心中看到的美好世界。

(PPT:我常常------)(女生齐读)

正因为心中有爱,她才会将毕生的精力倾注在残疾人身上。

也是爱,才给了海伦不屈不挠、战胜命运的力量,让她(板书:复聪复明)。

3、心中充满了爱,充满着光明的海伦,写出了那样多感动世界的文字(音乐渐起)

PPT:(自己读读这些文字,把自己特别喜欢的多读几遍)

只要朝着光明,便不会看见阴影。——《冲出黑暗》

在我四周的一切也许沉默黑暗,但在我心中,我的性灵里却有音乐和光明,我的一切思想都都闪耀着色彩。——《敞开的门》

虽然生命中有很多缺陷,但世界是美好的,无论处于什么样环境,都要不断努力,都要学会满足。——《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不要埋怨别人对你设下困难,只要自己努力一把,克服那些困难,即使失败了我觉得也不会太伤心,但我坚信那只是偶然,而必然则是你肯定会成功!——《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我要把别人眼睛所看见的光明当作我的太阳,别人耳朵所听见的音乐当作我的乐曲,别人嘴角的微笑当作我的快乐。——《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4、课文学完了,但我相信,当我们合上书本的时候,海伦?凯勒不会离我们而去。从课文中,从海伦的身上,你得到了怎样的启迪呢?请你拿出笔,用名言

形式写一写。(学生动笔并交流、评价)

(出示海伦图片)

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再次次凝视她,感谢并记住这位感动我们、感动世界的人吧!!(引读)

记住一种精神/不屈不挠/战胜命运的精神/请记住——海伦?凯勒

记住一种品格/热爱生命/忘我付出的品格/请记住——海伦?凯勒

记住一个人/一个值得永远怀念的人/一个永远激励我们不断前进的人/请记住——海伦?凯勒

六、拓展作业,激情总结

今天,我们撷取的仅仅是海伦?凯勒生命历程中一朵小小的浪花,然而它却足以震撼我们每个人的心灵。如果想更完整地了解这个长久与光明、色彩、音乐隔绝的人,如果榻更深入地了解她感人至深的成长经历,那么就请你翻开《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翻开《我生活的故事》等书,相信你一定能从中得到启迪。

(出示书籍封面:《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生活的故事》)

板书设计:

不屈不挠

海伦凯勒

战胜命运

课后反思:

如果只是让学生呆板机械地死记硬背、生吞活剥地接受吸纳,是很少有效果的。只有打动他们的内心世界,才能做到刻骨铭心。具体方法有以下几种:

( 一) 用情感朗读激发学生情感

文质兼美的课文往往音韵和谐,琅琅上口。教师在朗读教学中,除要求学生读出节奏,注重声调和音量外,还要满怀感情地读,读出文句中蕴含的情感、哲理、意境以及“弦外之音”等。

( 二) 用艺术激发学生情感

语言和艺术是同源的,将艺术中那些为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拿过来,以用于教学,是完全可能的。

例如,用图画再现课文内容;用音乐渲染与课文相似的氛围,帮助学生想像课文描写的画面;用戏剧的形式让学生担当角色、扮演角色,利用角色的新奇感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使学生更深切地理解课文中角色的思想、情感、语言和行为。

总而言之,把艺术引进课堂,就是把课文描写的形象让学生仿佛能看到、听到、触摸到,使他们的感受更真切,也更容易激起学生的情感。

( 三) 用体态语言显示学生情感

眼睛是心灵之窗,脸面是心灵之镜。师生的面目表情、动作神态是一种动态的无声语汇,它蕴含了大量的情感信息,是师生心理交流的重要“外显点”。课堂教学时,教师应根据教材提供的情感线索,恰如其分地让学生运用自己的面目表情、动作神态,直观、形象、真切地进行情感体验,产生共鸣。

此外,在教学中适时地引入录像、幻灯、电脑软件等电教手段,可以使原本单调枯燥的讲述变得生动、形象,激发学生的情感,使课堂充满生机。

所以,课堂教学是一门充满智慧于创意的艺术,不知满足,不懈追求最美好的境界,是我们共同的目标。努力创设高潮迭起,真情涌动的课堂,需要我们多向思

维,寻找课堂教学的最佳策略,不仅是让学生知道了,还需要的是让学生激动了,陶醉了、感动了、成长了……正如于永正老师所说,“想一想,在想一想”,将每一节课当成学生精神与人格丰富、完善的新的起点,教师应不囿于已有的经验,多一些用心与开拓,站在学生“生命”享受课堂,享受成长的角度来预设我们的教学,在学生经历一次次难忘的情感之旅,心灵之旅后,课堂才真正走向一个更美的境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