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原病命名、分型及诊断标准

我国高原病命名、分型及诊断标准
我国高原病命名、分型及诊断标准

我国高原病命名、分型及诊断标准

作者:中华医学会第三次全国高原医学学术讨论会

作者单位:

刊名:

高原医学杂志

英文刊名:JOURNAL OF HIGH ALTITUDE MEDICINE

年,卷(期):2010,20(1)

被引用次数:34次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张西洲慢性高原病[期刊论文]-人民军医2008,51(11)

2.吴天一我国高原医学的两支主力军[期刊论文]-高原医学杂志2010,20(1)

3.马勇.李彬.张西州.崔健华.哈振德慢性高原病患者脑-体生理能力的变化[期刊论文]-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6,15(8)

4.国际高原医学会慢性高原病专家小组.International working group on CMS第六届国际高原医学和低氧生理学术大会颁布慢性高原病青海诊断标准[期刊论文]-青海医学院学报2005,26(1)

5.崔建华.高亮.白晓玲.张西洲.哈振德.李彬.马广全.王宏运.Cui Jianhua.Gao Liang.Bai Xiaoling.Zhang Xizhou.Ha Zhende.Li Bin.Ma Guangquan.Wang Hongyun高压氧预处理对高原人体血气和血乳酸的影响[期刊论文]-高原医学杂志2009,19(1)

6.崔建华.王引虎.郭玉新.张西洲.高亮.李彬.王伟.哈振德.Cui Jian-hua.Wang Yin-hu.Guo Yu-xin.Zhang Xi-zhou.Gao Liang.Li Bin.Wang Wei.Ha Zhen-de高原移居者出现高原病症状时的血生化改变[期刊论文]-中国临床康复2006,10(36)

7.关于我国高原病命名、分型及诊(1995年中华医学会标准)及其英译本的介绍[期刊论文]-高原医学杂志

2010,20(1)

8.才鼎.胡全忠高原脑水肿的诊断标准解读及误诊分析[期刊论文]-高原医学杂志2010,20(3)

9.久太.高芬.李凡.Jiu Tai.Gao Fen.Li Fan高原世居藏族慢性高原病的临床特点分析[期刊论文]-青海医学院学报2007,28(2)

10.冯建明.沈括.FENG Jian-ming.SHEN Kuo慢性高原病的诊治进展[期刊论文]-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7,27(1)

引证文献(34条)

1.张翠莉.吴明阳.谢磊.尚冬梅.李博高原地区成年男性血常规参数差异性及红细胞增多症发病率分析[期刊论文]-武警医学 2013(4)

2.吕春风.尤春景.高春锦.李茁.武连华高压氧对急性高原肺水肿大鼠水通道蛋白1和水通道蛋白5的影响[期刊论文]-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13(1)

3.明平良.冯进.汤岚武警官兵高原驻训初期发病情况分析[期刊论文]-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12(1)

4.严亦平.李奇6例高原肺水肿继发ARDS的临床治疗分析[期刊论文]-西南国防医药 2012(10)

5.肖蓬勃.李高元.刘争建.王洪涛.苏菲菲.石苗茜福坦治疗高原心脏病的临床观察[期刊论文]-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2(3)

6.邓翠东.李方安.赵茂低分子肝素联合前列地尔治疗高原心脏病顽固性心衰的临床疗效观察[期刊论文]-中国医药导报 2011(31)

7.吕红英急性高原病的健康教育与预防[期刊论文]-青海医药杂志 2011(7)

8.赵海鹰.郭利.李立新急性高原性肺水肿的急救体会[期刊论文]-解放军医药杂志 2011(2)

9.高红.周晶萍.任卫全.常荣268例高原肺动脉高压病血清肌钙蛋白Ⅰ水平分析[期刊论文]-高原医学杂志 2011(2)

10.李素琴进藏列车52例急性高原肺水肿的治疗对策[期刊论文]-青海医药杂志 2011(7)

11.马占雄.赵书平.王积福.李永良不同剂量厄贝沙坦治疗高原心脏病伴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观察[期刊论文]-高原医学杂志 2011(2)

12.钱东去早期无创正压通气治疗高原肺水肿125例临床分析[期刊论文]-青海医药杂志 2010(9)

13.林萍剖宫产术后并发急性肺水肿5例护理[期刊论文]-青海医药杂志 2010(9)

14.童世君进驻高海拔区人群急性高原脑水肿流行病学调查[期刊论文]-医学信息(下旬刊) 2009(9)

15.李高元.刘争建.陈海军.张雪红.姜俊杰.胡安忠高原心脏病心功能指数与B型利钠肽相关研究[期刊论文]-中华内科杂志 2011(11)

16.桓莹.孙时英.李晋模拟高原缺氧环境对大鼠ERG的影响[期刊论文]-国际眼科杂志 2011(10)

17.韩轶群.马宽军.张利坤.彭燕150名西藏那曲汉族男性的血红蛋白、血尿酸及血脂分析[期刊论文]-重庆医学2011(36)

18.周春艳.李冬玲TDI-Tei指数对高原性心脏病患者右心室功能的评价[期刊论文]-高原医学杂志 2011(1)

19.贾革玲青藏铁路格拉段客运旅客列车心理干预治疗急性轻症高原病疗效分析[期刊论文]-青海医药杂志

2011(11)

20.金俐明亚低温治疗急性高原脑水肿的临床观察[期刊论文]-高原医学杂志 2010(1)

21.阳盛洪.崔建华.张西洲.杨海军.简新玲.曹同文海拔5 390m急性高原病175例临床分析[期刊论文]-高原医学杂志 2010(1)

22.才鼎.胡全忠.杨正平急进高原致高原脑水肿9例防治体会[期刊论文]-高原医学杂志 2010(2)

23.曹洪飞不同氧气流量治疗288例急性高原反应的疗效观察[期刊论文]-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3(13)

24.邓翠东.李方安.赵茂低分子肝素联合前列地尔对高原心脏病顽固性心衰患者QTd及PSAP的影响[期刊论文]-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2(4)

25.赵生英15例重症高原脑水肿的护理[期刊论文]-青海医药杂志 2012(6)

26.刘芳年.王耘云玉树震后17例急性高原脑水肿的救护体会[期刊论文]-高原医学杂志 2010(2)

27.王栋军.任雨笙.陈业民.彭顺舟.侯同川.柏争鸣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高原肺水肿的动脉血气观察[期刊论文]-西南国防医药 2009(12)

28.杨应忠.王亚平.马兰.杜洋.格日力中国汉族高原肺水肿易感基因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期刊论文]-遗传

2013(11)

29.彭顺舟.陈业民.刘炜.吴健.和增民重组人脑利钠肽对高原肺水肿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期刊论文]-西南国防医药2010(9)

30.罗勇军.陈郁.高钰琪高原肺水肿的血浆蛋白质组学研究[期刊论文]-解放军医学杂志 2012(1)

31.罗勇军.周其全.高钰琪新型药物对高原肺水肿的防治作用[期刊论文]-解放军医学杂志 2010(12)

32.曾东风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的诊治进展[期刊论文]-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 2013(3)

33.罗勇军.陈郁.高钰琪线粒体基因组4977bp异质性缺失与高原肺水肿易感性无关[期刊论文]-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1(23)

34.杨应忠.王亚平.杜洋.赵艳霞.祁玉娟.马兰高原肺水肿患者EPAS1基因外显子测序研究[期刊论文]-青海医学院学报 2013(4)

引用本文格式:中华医学会第三次全国高原医学学术讨论会我国高原病命名、分型及诊断标准[期刊论文]-高原医学杂志 2010(1)

高原病应急预案

高原病应急预案

高原病预防及后勤保障应急方案 根据5月18日格拉建设工程指挥部电视电话会议精神,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高原反应,保障施工人员健康与生命安全,减少企业财产损失,维护正常的施工生产秩序。依据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要求,结合本标段工程特点,对可能发生的高原反应制定应急方案及措施。 1、编制目的 我部处位于青海省青藏高原三江源核心地区,海拔高,昼夜温差大,空气稀薄,气压低含氧量少,大气含氧量比平原低40%,为最大限度地减少高原缺氧对人员造成伤害,特制订本应急预案。2、成立高原反应应急领导小组 组长:赵平华 常务副组长:祁克义赵中仝 副组长:李建华孔大海李先锋康强强王学军 组员:邓开鹏何治国康立虎张和平王柏春丁占军余华毛勇瑞周生祥刘银宗刘文来高文龙张功长曹启林戴元孝 3、进入高原前期准备工作 (一)做好工作人员遴选工作。 工作人员进入高原地区开展工作前,应进行健康体检,经体检合格后方可进入高原地区,有以下严重疾病或症状者原则上不宜从事高原工作: 各种器质性心脏病或恶性心律失常、高血压;慢性肺功能不

全;癫痫及严重神经衰弱; 严重胃肠道疾病;肝肾功能不全; 上呼吸道感染;严重内分泌系统疾病,如糖尿病、甲状腺疾病。 (二)配备必要的用品和急救药品。 携带足量抗高原反应相关的药品和医疗器材,如高原康胶囊、红景天胶囊、西洋参丸、氧气瓶(袋)、制氧机、简易血氧饱和度和心率检测仪等;工作人员应准备足够的御寒衣服,以防受凉感冒。 (三)开展预防性服药工作。 进入高海拔地区前2小时开始服用高原康胶囊,1-2粒/次,2次/日,一般服用3天;亦可辅助服用红景天胶囊等抗高原反应的药物,以降低高原病发病机率。 (四)加大培训力度,做好各方面应对高原病的准备。 与医疗卫生机构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训练、高原常识和高原病防治知识的培训,做好赴灾区工作人员进入高原地区的知识技能储备和心理准备。 3、认真落实急性高原病的预防措施 (一)认真体检,严格执行劳动保护规定。 指导职工进行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健康检查,进行高原从业健康知识培训。要严格执行高原作业劳动时间,定期轮换等劳动保护规定。配备必须的个人防护用品和防病药品,在生产、生活场所设置供氧条件,对身体不适应高原环境的工作人员要妥善安置。

高原病的防治与健康

高原病防治与健康教案 授课对象: 教学方法:讨论、启发、讲练结合等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录像带、挂图、幻灯片等教时安排:2个课时参考资料:(《高原与健康》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主编:李天麟)教学提纲: 、高原环境对人体的影响; 二、高原常见的病及特点; 三、高原卫生防治; 四、高原反应的预防; 1、引言 为了更好地学习掌握今天的学习内容,在学习讨论开始前,先跟大家介绍一下我们驻地地理环境及气候特点等相关知识。 授课课题: 高原病防治与健康 授课时间: 日第周星期 授课类型: 理论课 教学目标: 通过本次讨论学习使大家对高原病的防治与健康有个直观的认识, 对大家在接下来三个月的高原生活有所帮助。 教学要求: 1、希望大家能和互相交流促进学习氛围; 2、希望大家认真听,抓住重点;

里属于青藏高原东部,海拔2260 米,来到了这里想必大家也看到了全线植被稀少,高不化,冰川广布,气候寒冷、降雨少,风沙大,气候多变。气候特点总结“三低一高” 1、沸点低,不利于食物烹煮; 2、氧分压低,海拔上升100 米,气压下降,红脸蛋温(海拔上升1000 米气温下降5-6 度,全年最高气温24 度左右)、低湿度(多风沙、度低)高紫外(皮肤黑)。恶劣的环境气候特点对人的心理和身体有很多影响。因此,出这宝贵的时间,一起讨论高原病防治与健康的相关知识,希望通过学习讨论能够帮的适应高原环境。本人授课经验少,讲得不到位的地方希望大家多批评指正。 、高原环境对人体的影响:从物理、化学、生物等方面讲 一)、物理因素: 肠腔易产生膨胀, 大气压低, 水沸点低影响消化系统,消化不良, 食欲不振;寒冷:易冻伤;风大:代谢率提高, 加速缺氧; 气候干燥:水分蒸发得快,皮肤粘膜干燥, 嗓子干,流鼻血 紫外线强;光敏性皮肤病,雪盲, 高原紫外线强, 高原紫外线角膜炎, 防护用墨镜, 自由基增多, 容易衰老。 二)、高原环境对人心理因素的影响: 1)、恐惧心理,先入为主的错误引导, 紧张、焦虑,神经调节系统失常; 2)、隔绝影响,远离家乡,不适应环境,沉闷无变化的地貌,生活单调, 焦虑、失望等; 三)、缺氧对人体身理功能的影响: 1、对各系统的影响 1)、大脑对缺氧最敏感, 烦躁不安,失眠,步态不稳,幻觉, 头疼,头晕, 随集体调

高原五种常见病的防治策略

高原五种常见病的防治策略 [摘要]高原常见病主要包括日光性皮炎、指甲凹陷、脱发、高尿酸血症等常见病,严重威胁着常驻高原人员的身体健康,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上述 5 种高原常见病的防治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中国是世界上高原面积最大、海拔3000m以上的高原占我国国土面积的1/4,全国共有8000万人口长期居住在海拔2500m以上地区[1]。近年来,从平原移居高原的人数越来越多,如2010年的青海玉树地震后,数以万计的援建者从平原移居高原,参与青海玉树灾区的重建。高原低氧一方面引起高原特发病:如急性高原反应、高原肺水肿、高原脑水肿、高原红细胞增多症、高原心脏病等高原特发病;另一方面平原的一些常见病在高原也拥有了特有的特征,例如日光性皮炎、指甲凹陷、高尿酸血症等,这些高原常见病严重威胁着常驻高原人员的身体健康,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高原常见病的防治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1 雪盲 雪盲是雪地作业或行军中发生的一种急性光源性眼病,主要因强烈的阳光通过雪地反射,经过人眼晶体的聚焦到达视网膜黄斑部,造成组织的热灼伤而致视力下降。临床表现为双眼刺痛、灼痛、眼睑痉挛、结膜充血、水肿、畏光、流泪、视物变形等;严重者角膜出现弥漫性上皮脱落,造成暂时性失明,其危害较大。某军校学员325人在高原(海拔3100m)高寒山地雪地,开展负重行军的训练科目,行程13k m,人均负重30k g,训练时间6h。未戴墨镜246人,发病人数144例;佩戴墨镜61 人,发病3例。总发病人数147例,其中轻度76例,中度43 例,重度28例[2]。雪盲的主要治疗措施是止痛和防止感染,在 高原地区户外活动戴有色眼镜是预防雪盲的有效方法。 2 慢性唇炎 慢性唇炎是发生在唇部的炎症性疾病,病程较长,病情时轻时重,反复发作,病因较复杂,可能与物理、化学、腺体异位、个体素质等因素有关。在寒冷、干燥季节,风吹日晒,常使唇部干裂发炎,咬唇者更易患此病。吉治宏等人通过对高原某地的126例慢性唇炎病例进行分析,发现男76例,女50例,年龄26 ~63岁,平均年龄38.5岁,生长于高原本地的38例,进驻高原15年以上50例,15年以下38例,汉族87例,回族27例,藏族12例。其中光化性唇炎51例,糜烂性唇炎22例,干燥脱屑性唇炎20例,肉芽肿性唇炎13例(其中巨唇4例),腺性唇炎7例(其中巨唇1例),真菌性6例,诊断不明7例[3]。 本病多发于下唇,也有上唇发病者。病情长,有反复发作史,以冬、春干燥季节多发,严重者可四季发病。唇粘膜肿胀,

高原病的防治与健康

高原病防治与健康教案 授课课题:高原病防治与健康 授课时间:月日第周星期 授课对象: 授课类型:理论课 教学目标:通过本次讨论学习使大家对高原病得防治与健康有个直观得认识,对大家在接下来 三个月得高原生活有所帮助、 教学要求: 1、希望大家能与互相交流促进学习氛围; 2、希望大家认真听,抓住重点; 教学方法:讨论、启发、讲练结合等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录像带、挂图、幻灯片等 教时安排: 2个课时 参考资料:(《高原与健康》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主编:李天麟) 教学提纲: 一、高原环境对人体得影响; 二、高原常见得病及特点; 三、高原卫生防治; 四、高原反应得预防; 1、引言 为了更好地学习掌握今天得学习内容,在学习讨论开始前,先跟大家介绍一下我们驻地地理环 境及气候特点等相关知识。 里属于青藏高原东部,海拔2260米,来到了这里想必大家也瞧到了全线植被稀少,高山积雪终年不化,冰川冷、降雨少,风沙大,气候多变。气候特点总结“三低一高”即:低气压(1、沸点低,不利于食物烹煮;2、拔上升100米,气压下降0.99KPa,红脸蛋多)、低气温(海拔上升1000米气温下降5-6度,全年最高气温低湿度(多风沙、高风速,湿度低)高紫外(皮肤黑)。恶劣得环境气候特点对人得心理与身体有很多影响。

家抽出这宝贵得时间,一起讨论高原病防治与健康得相关知识,希望通过学习讨论能够帮助大家尽快得境、本人授课经验少,讲得不到位得地方希望大家多批评指正。 2、阐述、分析、推导 一、高原环境对人体得影响:从物理、化学、生物等方面讲?(一)、物理因素:?肠腔 易产生膨胀,大气压低,水沸点低影响消化系统,消化不良,食欲不振; 寒冷:易冻伤; 风大:代谢率提高,加速缺氧; 气候干燥:水分蒸发得快,皮肤粘膜干燥,嗓子干,流鼻血?紫外线强;光敏性皮肤病,雪盲,高原紫外线强,高原紫外线角膜炎,防护用墨镜,自由基增多,容易衰老。?(二)、高原环境对人心理因素得影响: (1)、恐惧心理,先入为主得错误引导,紧张、焦虑,神经调节系统失常; ?(2)、隔绝影响,远离家 乡,不适应环境,沉闷无变化得地貌,生活单调,焦虑、失望等; (三)、缺氧对人体身理功能得影响: 1、对各系统得影响 (1)、大脑对缺氧最敏感,烦躁不安,失眠,步态不稳,幻觉,头疼,头晕,随集体调节而减轻,消失; ? (2)、对呼吸系统得影响:呼吸加快,呼吸运动增强,特别就是夜间,周期性呼吸就是司空见惯得、周期性呼吸:快速连续得进行三到四次得深呼吸后产生十至十八秒得呼吸暂停,越频繁越表明高原反映加重; (3)、对血管系统得影响,心率较平原地区快20~30次,适应后逐渐减慢,初上高原出现血红细胞 与血红蛋白增高,就是因为血库持续放血,其后就是因为红细胞生成素分泌; (4)、消化系统:对低氧敏感,张力弱,便密,腹泻,持续时间较短; ?(5)、对肾脏得影响:尿量减少, 血尿、蛋白尿就比较严重了,要进行相应治疗; (6)、对胃循环得影响:处进高原地区得人微细管减少,血红蛋白增加; (7)、其她:暂时性得视力下降等,类似症状健康人在进入高原一段时间身体习服后机体可自行 调节,症状自行缓解或消失。

(完整版)高原注意事项全

、高原的环境特点 1.缺氧 从海平面到10万米的高空,氧气在空气中的含量均为21%< 海拔高度增加导致空气稀薄,氧气随之降低。 4270米高处,氧气压力只有海平面的58%。 2.寒冷 海拔升150米,气温降1度。 一般升高1000米,气温降6.5度。 3.湿度低 湿度低,人体排出的水分增加。 高原上,每天呼吸排出水分1.5升,皮肤排出水分为2.3升。 不包括出汗,就达到同纬度平原地区人体排出的1倍。 4.阳光辐射强 3600米高处,电离辐射,紫外线和其对皮肤的穿透力是海平面的三倍。 射线通过积雪的反射,作用非常强烈。人体将遭受双重辐射。 积雪可将90%的紫外线反射回地表。 草地的反射率仅为9% —17%。 二、见识高原病 进入高原,人体会根据环境变化作出相应的调整。 旅游者逗留时间短,人体调整幅度有限,仍可能出现高原病。一旦发现可能患上了高原病,赶紧上医院,必须及时治疗。

1.急性高山病 最常发生,3300米以上的第1、2天,尤其是起初6—9个小时。识别要点:头痛,加上以下任一症状:全身疲乏无力,头昏眼花, 失眠,恶心和呕吐。 2.高原肺水肿 以下情况两项以上者: ①休息状态呼吸困难, ②咳嗽, ③虚弱且活动量明显减少, ④前胸有堵塞感, ⑤皮肤苍白且发绀, ⑥心率增快。 3.高山脑水肿 识别要点:有急性高山病的症状,无法走直线,出现精神异常。 4.慢性高原病 对高原经适应了一段时间后,重新出现对高原的不适应。 识别要点:乏力,头痛,头晕,发绀,运动时缺乏耐力等。 5.其它 在不同的海拔高度,旅游者可能会出现以下症状: 1500米:在暗处的视力减弱。 1500 —1800米:高级思维功能减弱或缺乏。 3300米:简单的算术变得非常困难。

我国高原病命名、分型及诊断标准

我国高原病命名、分型及诊断标准 作者:中华医学会第三次全国高原医学学术讨论会 作者单位: 刊名: 高原医学杂志 英文刊名:JOURNAL OF HIGH ALTITUDE MEDICINE 年,卷(期):2010,20(1) 被引用次数:34次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张西洲慢性高原病[期刊论文]-人民军医2008,51(11) 2.吴天一我国高原医学的两支主力军[期刊论文]-高原医学杂志2010,20(1) 3.马勇.李彬.张西州.崔健华.哈振德慢性高原病患者脑-体生理能力的变化[期刊论文]-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6,15(8) 4.国际高原医学会慢性高原病专家小组.International working group on CMS第六届国际高原医学和低氧生理学术大会颁布慢性高原病青海诊断标准[期刊论文]-青海医学院学报2005,26(1) 5.崔建华.高亮.白晓玲.张西洲.哈振德.李彬.马广全.王宏运.Cui Jianhua.Gao Liang.Bai Xiaoling.Zhang Xizhou.Ha Zhende.Li Bin.Ma Guangquan.Wang Hongyun高压氧预处理对高原人体血气和血乳酸的影响[期刊论文]-高原医学杂志2009,19(1) 6.崔建华.王引虎.郭玉新.张西洲.高亮.李彬.王伟.哈振德.Cui Jian-hua.Wang Yin-hu.Guo Yu-xin.Zhang Xi-zhou.Gao Liang.Li Bin.Wang Wei.Ha Zhen-de高原移居者出现高原病症状时的血生化改变[期刊论文]-中国临床康复2006,10(36) 7.关于我国高原病命名、分型及诊(1995年中华医学会标准)及其英译本的介绍[期刊论文]-高原医学杂志 2010,20(1) 8.才鼎.胡全忠高原脑水肿的诊断标准解读及误诊分析[期刊论文]-高原医学杂志2010,20(3) 9.久太.高芬.李凡.Jiu Tai.Gao Fen.Li Fan高原世居藏族慢性高原病的临床特点分析[期刊论文]-青海医学院学报2007,28(2) 10.冯建明.沈括.FENG Jian-ming.SHEN Kuo慢性高原病的诊治进展[期刊论文]-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7,27(1) 引证文献(34条) 1.张翠莉.吴明阳.谢磊.尚冬梅.李博高原地区成年男性血常规参数差异性及红细胞增多症发病率分析[期刊论文]-武警医学 2013(4) 2.吕春风.尤春景.高春锦.李茁.武连华高压氧对急性高原肺水肿大鼠水通道蛋白1和水通道蛋白5的影响[期刊论文]-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13(1) 3.明平良.冯进.汤岚武警官兵高原驻训初期发病情况分析[期刊论文]-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12(1) 4.严亦平.李奇6例高原肺水肿继发ARDS的临床治疗分析[期刊论文]-西南国防医药 2012(10) 5.肖蓬勃.李高元.刘争建.王洪涛.苏菲菲.石苗茜福坦治疗高原心脏病的临床观察[期刊论文]-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2(3) 6.邓翠东.李方安.赵茂低分子肝素联合前列地尔治疗高原心脏病顽固性心衰的临床疗效观察[期刊论文]-中国医药导报 2011(31) 7.吕红英急性高原病的健康教育与预防[期刊论文]-青海医药杂志 2011(7) 8.赵海鹰.郭利.李立新急性高原性肺水肿的急救体会[期刊论文]-解放军医药杂志 2011(2) 9.高红.周晶萍.任卫全.常荣268例高原肺动脉高压病血清肌钙蛋白Ⅰ水平分析[期刊论文]-高原医学杂志 2011(2)

急性高原病(高反)防治指南

急性高原病(高反)防治指南 何为急性高原病 急性高原病(AMS)是医学专业名词,也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高原反应”,有人“谈病色变”,一点点不适就疑神疑鬼,演变为心病。也有人忽视身体信号,导致高原肺水肿(HAPE)和高原脑水肿(HACE)。未知就会恐惧,本文将介绍急性高原病的相关知识,帮您化解这种恐惧。 急性高原病的症状 早期症状——“急性”二字听起来很可怕,但实际上人进入高海拔马上病情严重的并不多见。进入海拔2400米以上2-3天后,出现急性高原病轻微症状的可能性最大,强度则因人而异。 早期的症状包括倦怠、全身无力,尤其是在费力登山时,急性高原病早

症状通常都是在抵达高海拔后6至12小时发生,轻微者可在24至48小时内缓解。 进一步症状——头痛是急性高原病最主要的症状,并有可能伴有以下的症状:恶心(不舒服)、呕吐、头昏或头重脚轻的感觉、疲劳、睡眠障碍最严重的症状则包括意识混淆、出现幻觉,甚至诱发更严重的肺水肿(HAPE)或者脑水肿(HACE)。 急性高原病诊断 初步诊断——急性高原病可自我评估表来诊断,如果登上了海拔2400米,加上头痛以及在其他的项目上得分多过3分,就可以作出初步诊断有急性高山病。 急性高原病是否严重的判断标准:最直接简单的诊断测试是类似于酒驾测试的方法,让患者进行串联行走测试(Tandem Walking Test),运动能力下降或者失调都无法完成直线,当这种情况出现时,立即向更低海拔转移。 急性高原病的成因 高原病分为慢性和急性两类,慢性高原病在户外攀登中很少见,急性高原病(AMS)最为常见,原因是由于海拔提升过快,人身体没有足够的时间适应气压和氧含量的变化导致低压缺氧,使得氧气不能有效输送到身体各部,如果身体适应则症状会消失,如果不适应则会加重。 具体原因如下: 1含氧量降低2大气压降低3迅速的海拔提升4个体素质

高原常见病的预防和处理

目录 一、概述 (1) 二、急性高原病 (1) (一)、急性高原反应 (1) (二)、高原肺水肿 (3) (三)、高原脑病 (3) (四)、高原视网膜出血 (4) 三、中暑(常见热射病和日射病) (4) 四、扭伤 (5) 五、防紫外线灼伤 (6)

六、失温 (7) 七、脚打泡 (8) 八、醉氧 (10)

一、概述 海拔在3000m的地区,称为高原地区 特点:气压低、氧分压相应减低,易致人体缺 氧 3000m以内较快适应,4200—5330m仅部分人 且需较长时间才能适, 5330m以上为人的适应临界高度,极易发生缺氧反应 高原习服:人体对高原低氧的适应过程约需1- 3月可逐渐过渡到稳定适应。个体差异极大。 海拔高度、进入方式、区域季节、个体 素质 高原反应多发生在初登山,时特别在最初几天内,称为急性反应。凡高原反应持续3个月以上不消退者称为慢性反应。 二、急性高原病 (一)、急性高原反应 短时间内进入3000m以上高原均可产生头痛、头昏、心悸、气短等反应。重者还有食欲减 退、恶心、呕吐、失眠、疲乏、腹胀和排尿减少。检查有口唇轻度发紫及面部、手、踝浮肿等。

急性高原反应的预防和处理 体检,排除不适宜在高原工作的疾病。进入高 原前应对心理和体质进行适应性锻炼。 保持良好的心态面对它,许多的反应症状或有 心理作用而引起。 恐惧心理,缺乏思想准备和战胜高原决心的 人,出现高原反应的机会就多。 阶梯式上山是预防急性高原病的最稳妥、最安 全的方法。初入高山者如需进4000m以上高原时,一般应在2500~3000m处停留2~3 天。 到达高原后,头两天避免饮酒! 日程不能安排得太紧,尤其是初到两日内。 不要做重体力活动,体力活动要循序渐进,轻度活动可促使习服。休息好。 避免寒冷及上呼吸道感染,注意保温,饮食卫 生,多用高碳水化合物饮食。备用氧气。 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如:乙酰氨基酚、布洛芬去、阿司匹林、利尿剂(氢氯噻嗪、呋塞 米)、镇静剂(安定、舒乐安定)、肾上腺皮

第五章-高原病

第五章高原病 海拔3000m以上的地区称为高原。高原环境空气稀薄,大气压和氧分压低,气候寒冷和干燥,紫外线辐射强。由平原移居到高原或短期在高原逗留的人,因对高原环境适应能力不足引起以缺氧为突出表现的一组疾病称为高原病(disease of high altitude),或称高原适应不全症(unacchmatization to high altitude),又称高山病(mountain sickness)。高原病也可发生于海拔3000m 以下地区。随着旅游业发展,高原病发病率与日俱增。高原病是高原旅行者常见病死原因。 [病因] 高原地区由于大气压和氧分压降低,进入高原地区后人体发生缺氧。随着海拔升高,吸入气氧分压明显下降,氧供发生严重障碍。低压性低氧血症是急性高原病的主要原因。海拔2400~2700m时,动脉血氧饱和度仅轻度降低;海拔3500~4000m时,动脉血氧饱和度降低到90%以下;海拔5000m时,动脉血氧饱和度降低到75%;海拔5500m以上时,出现严重低氧血症和低碳酸血症,高原适应需要数周或数月或完全不能适应;海拔7000m时,动脉血氧饱和度降低到60%;海拔上升到8000m高度时,大气压268mmHg(35.62kPa)约为海平面(76OmmHg)的1/3,吸入气氧分压仅为56mmHg(7.46kPa)。高原病发病快慢、严重程度和发病率与所攀登高原海拔高度、攀登速度、高原停留时间和个体易感性有关。 [发病机制] 人从平原进入高原,为适应低氧环境,身体需要适应性改变,以维持毛细血管内血液与组织间必要的压力阶差。每个人对高原缺氧的适应能力有一定限度,过度缺氧时易发生适应不全。 (一)神经系统 大脑皮质对缺氧的耐受性最低,是由于大脑代谢旺盛,耗氧量大。急性缺氧时,最初发生脑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和颅内压升高,大脑皮质兴奋性增强,出现头痛、多言、失眠和步态不稳。随着缺氧加重,脑细胞无氧代谢加强,ATP 生成减少,脑细胞膜钠泵功能障碍,细胞内钠、水潴留,发生高原脑水肿。 (二)呼吸系统

高原病防治安全专项方案

格库铁路(青海段)工程GKQHZHQ4标段高原病防治专项救援预案 编制: 审核: 中铁十七局集团格库铁路(青海段)GKQHZHQ4标工程第一项目部高原疾病防治安全专项施工方案

一、制定本预案的目的 为有效防控高原常见、特发性疾病,及时对发病人员实施救援,最大限度地消除或减少人员伤亡,根据《安全生产法》、《职业病防治法》及有关规定,结合项目部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 二、工程简况及高原病简介 1、工程简况 本标段线路正线全长,路基长度,新建车站3座(那陵格勒站、塔尔丁站、甘森站),预留车站2座(格南木嘎站、甘森湖站),大、中、小桥11座延长米,特大桥2座延长米。涵洞182座,全部为框架涵,地域海拔3050以上。 2、高原病简介 “高原”系指海拔3000M 高原是一个特殊环境。从医学角度看, 以上的广阔地域。在此高度上可以使大多数人在静息状态下出现不同程度的高原反应,而超过此高度时,其生理、生化、病理和临床方面的改变则明显加剧。由于高原存在的低氧、低温、干燥和强日辐射等恶劣环境因素,因此极易发生高原肺水肿、高原脑水肿、高原心脏病、高原衰退症、高原冷损伤、雪盲、日光性皮炎等高原特发或常见疾病。有些高原疾病(如:高原脑水肿)如不及时救治或处理不当,可危及生命或留下后遗症。针对本工程的特点,项目部主要把预防、控制高原病和对病员救治的基本方法作为重点管理。 三、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项目部对高原常见、特发性疾病的防控管理,以及当发生高原疾病时,做出应急响应。 四、防控措施 1、进驻高原前,应对拟进驻人员体温、脉搏、血压及呼吸功能测定;对心、肺听诊和肝、脾、肾等主要脏器进行检查,并对心肺X透视、心电图检测。通过全面体格检查,剔除高原病“易患者”,筛选出适应进驻高原的人员。同时,应保留检查记录,以供查阅。 2、进驻高原前,应对拟进驻人员进行心理训练。使其正确认识不良环境影响,增强意志,减除心里负荷,消除紧张和恐惧心理,保持情绪稳定。同时,应向人员讲解有关高原地理、气候等特点,以及环境对人体的影响和卫生防护原则,高原饮食、饮水、居住、营养卫生及进驻前适当和科学锻炼等知识。 3、高原劳动应遵循的原则: (1)初入高原勿做超负荷劳动; (2)久居高原勿做持久的强体力劳动; (3)非特殊情况勿做过长徒步行走; (4)尽量避免长途乘车,以防长途颠簸过度疲劳; (5)勿在气候突变情况下远离营区,到野外作业; (6)避免精神刺激,尽量减少沉重的思想负担和过度悲伤。 4、高原应注意的饮食卫生如下: (1)精制细做多样化、饭菜可口易消化,不吃生冷与腐食,

高原病的防治与健康之欧阳家百创编

高原病防治与健康教 案 欧阳家百(2021.03.07) 授课课题:高原病防治与健康 授课时间:月日第周星期 授课对象: 授课类型:理论课 教学目标:通过本次讨论学习使大家对高原病的防治与健康有个直观的认识,对大家在接下来三个月的高原生活有所帮助。 教学要求: 1、希望大家能和互相交流促进学习氛围; 2、希望大家认真听,抓住重点; 教学方法:讨论、启发、讲练结合等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录像带、挂图、幻灯片等 教时安排: 2个课时 参考资料:(《高原与健康》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主编:李天麟) 教学提纲: 一、高原环境对人体的影响; 二、高原常见的病及特点; 三、高原卫生防治; 四、高原反应的预防; 1、引言

为了更好地学习掌握今天的学习内容,在学习讨论开始前,先跟大家介绍一下我们驻地地理环境及气候特点等相关知识。 我们这里属于青藏高原东部,海拔2260米,来到了这里想必大家也看到了全线植被稀少,高山积雪终年不化,冰川广布,气候寒冷、降雨少,风沙大,气候多变。气候特点总结“三低一高”即:低气压(1、沸点低,不利于食物烹煮; 2、氧分压低,海拔上升100米,气压下降0.99KPa,红脸蛋多)、低气温(海拔上升1000米气温下降5-6度,全年最高气温24度左右)、低湿度(多风沙、高风速,湿度低)高紫外(皮肤黑)。恶劣的环境气候特点对人的心理和身体有很多影响。因此,今天大家抽出这宝贵的时间,一起讨论高原病防治与健康的相关知识,希望通过学习讨论能够帮助大家尽快的适应高原环境。本人授课经验少,讲得不到位的地方希望大家多批评指正。 2、阐述、分析、推导 一、高原环境对人体的影响:从物理、化学、生物等方面讲 (一)、物理因素: 肠腔易产生膨胀,大气压低,水沸点低影响消化系统,消化不良,食欲不振; 寒冷:易冻伤; 风大:代谢率提高,加速缺氧; 气候干燥:水分蒸发得快,皮肤粘膜干燥,嗓子干,流鼻血 紫外线强;光敏性皮肤病,雪盲,高原紫外线强,高原紫外线角膜炎,防护用墨镜,自由基增多,容易衰老。 (二)、高原环境对人心理因素的影响:(1)、恐惧心理,先入为主的错误引导,紧张、焦虑,神经调节系统失常; (2)、隔绝影响,远离家乡,不适应环境,沉闷无变化的地貌,生

高原病的防治与健康

高原病防治与健康教案 授课课题:高原病防治与健康 授课时间:月日第周星期 授课对象: 授课类型:理论课 教学目标:通过本次讨论学习使大家对高原病的防治与健康有个直观的认识,对大家在接下 来三个月的高原生活有所帮助。 教学要求: 1、希望大家能和互相交流促进学习氛围; 2、希望大家认真听,抓住重点; 教学方法:讨论、启发、讲练结合等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录像带、挂图、幻灯片等 教时安排: 2个课时 参考资料:(《高原与健康》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主编:李天麟) 教学提纲: 一、高原环境对人体的影响; 二、高原常见的病及特点; 三、高原卫生防治; 四、高原反应的预防; 1、引言 为了更好地学习掌握今天的学习内容,在学习讨论开始前,先跟大家介绍一下我们驻地地理 环境及气候特点等相关知识。 里属于青藏高原东部,海拔2260米,来到了这里想必大家也看到了全线植被稀少,高山积雪终年不化,气候寒冷、降雨少,风沙大,气候多变。气候特点总结“三低一高”即:低气压(1、沸点低,不利于、氧分压低,海拔上升100米,气压下降0.99KPa,红脸蛋多)、低气温(海拔上升1000米气温下降最高气温24度左右)、低湿度(多风沙、高风速,湿度低)高紫外(皮肤黑)。恶劣的环境气候特点对身体有很多影响。因此,今天大家抽出这宝贵的时间,一起讨论高原病防治与健康的相关知识,希望

论能够帮助大家尽快的适应高原环境。本人授课经验少,讲得不到位的地方希望大家多批评指正。 2、阐述、分析、推导 一、高原环境对人体的影响:从物理、化学、生物等方面讲 (一)、物理因素: 肠腔易产生膨胀,大气压低,水沸点低影响消化系统,消化不良,食欲不振; 寒冷:易冻伤; 风大:代谢率提高,加速缺氧; 气候干燥:水分蒸发得快,皮肤粘膜干燥,嗓子干,流鼻血 紫外线强;光敏性皮肤病,雪盲,高原紫外线强,高原紫外线角膜炎,防护用墨镜,自由基增多,容易衰老。 (二)、高原环境对人心理因素的影响: (1)、恐惧心理,先入为主的错误引导,紧张、焦虑,神经调节系统失常; (2)、隔绝影响,远离家乡,不适应环境,沉闷无变化的地貌,生活单调,焦虑、失望等; (三)、缺氧对人体身理功能的影响: 1、对各系统的影响 (1)、大脑对缺氧最敏感,烦躁不安,失眠,步态不稳,幻觉,头疼,头晕,随集体调节而减轻,消失; (2)、对呼吸系统的影响:呼吸加快,呼吸运动增强,特别是夜间,周期性呼吸是司空见惯的。 周期性呼吸:快速连续的进行三到四次的深呼吸后产生十至十八秒的呼吸暂停,越频繁越表明高原反映加重; (3)、对血管系统的影响,心率较平原地区快20~30次,适应后逐渐减慢,初上高原出现血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增高,是因为血库持续放血,其后是因为红细胞生成素分泌; (4)、消化系统:对低氧敏感,张力弱,便密,腹泻,持续时间较短; (5)、对肾脏的影响:尿量减少,血尿、蛋白尿就比较严重了,要进行相应治疗;(6)、对胃循环 的影响:处进高原地区的人微细管减少,血红蛋白增加; (7)、其他:暂时性的视力下降等,类似症状健康人在进入高原一段时间身体习服后机体可自 行调节,症状自行缓解或消失。

高原病习题

高原病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高原适应指高原世居的人或动物经世世代代自然选择所获得的,具有遗传特性. 2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指长期生活在高原的人对抵氧环境失去习服引起红细胞增生过度。 3慢性高原反应指急性高原反应持续3个月以上不消退者。 4高原习服指人和动物暴露于低氧环境后,组织器官所产生的结构和功能上的改变,是 可逆的,即后天获得。 5高原心脏病指慢性低压低氧引起的肺动脉高压为基本特征,并有右心肥厚和/或右心功能不全。 6高原病是指(高原地区)海拔越高,气压越低,氧分压越低,人体动脉血氧分压随大气压和氧分压下降而下降,易致缺氧,由此引起人体对低氧环境的适应能力不全或失调而发生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又称高山病。 7 急性高原病机体急速进入高原后,在较短时间内因急性缺氧而发生的各种临床综合征。 8 高原是指海拔(3000或)3000米以上的地区。 二、问答题 1高原病的常见诱因 1)海拔高度2)登高的速度 3)感染上呼吸道感染最常见 4)过度的体力活动和劳动 5)寒冷 6)精神、情绪过度紧张 7)过饱 8)饮酒 9)水盐摄入过多 2试述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的诊断依据: 1)生活在的高原移居者或世居者; 2)“多血貌”--两颊、鼻尖、口唇、耳垂、手掌、甲床、咽峡部等部位青紫,球结膜充血。部分病人有杵状指、头痛、记忆力下降等。 3)血红蛋≥200g/L 、红细胞压积≥ 65% 、红细胞≥ 6.5×1012 /mm 3 。血氧饱和度≤85% 。 4)排除其它疾病引起的红细胞增多。 5)脱离低氧环境后症状及体征消失,再返高原时又复发。 3高原气候的特点: 1)低气压、低氧分压 2)寒冷 3)日温差大 4)干燥 5)多风 6)紫外线强 4 简述高原病的临床分类 1)急性高原病 急性高原反应轻型、高原肺水肿重型、脑水肿重型。 2)慢性高原病 慢性高原反应、高原红细胞增多症、高原心脏病、高原血压异常症和混合型高原病。 5 简述高原心脏患者缺氧对其心肌的损害通过哪五点: 1)缺氧心肌能量生成不足。 2)缺氧时心肌结构的损害。 3)缺氧对心脏传导系统的影响。4) 缺氧对心肌细胞离子的影响。 5) 心肌肥厚加重缺氧对心肌的损害。

高原的基本保健常识

高原的基本保健常识 西藏特殊的高原环境,对身体会有一定的影响,编写本篇目的是作最坏预计,请不要受干扰。高原反映的出现是没有特定人群的,一切都要看您个人到了之后的反映,通常的反映都是有点像轻微感冒那种感觉的的服用些抗高原反映的药物就好了,不用太担心,克服恐惧的心里才是缓解高原反映的最大助手(邓正,第一次上高原有反应,但后几次就无反应了;孟斌,第一次上高原,未看到海拔高度活蹦乱跳无反应,但看见海拔高度标牌就发生反应了,纯心理作用)。以下将为大家介绍一些高原的基本保健常识。 一、不适宜到西藏旅行的人 心、肺、脑、肝、肾有明显的病变,以及严重贫血或高血压的病人,切勿肓目进入高原。你如果从未进过高原,那么建议你在进入高原之前,进行严格的体格检查。 患有器质性疾病、严重贫血或重症高血压的游客对高原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差。他们在进入高原的初期,发生急性高原病的危险性明显高于其他人;若在高原停留时间过长,也较其他人易患各种慢性高原病。同时由于机体要适应高原环境,肝、肺、心、肾等重要脏器的代偿活动增强,使这些脏器的负担加重。一旦这些脏器出现疾患,便会使病情进一步加重。 如果你不清楚自己是否能参与西藏的旅行活动,建议你向有经验的医生请教,并且尽量本着稳健的原则。 二、进入高原之前的准备 (1)进入高原前,可向有高原生活经历的人咨询注意事项,做到心中有数,避免无谓紧张。 (2)进入高原之前,禁止烟酒,防止上呼吸道感染。避免过于劳累,要养精蓄锐充分休息好。适当服西洋参等,以增强机体的抗缺氧能力。如有呼吸道感染,应治愈后再进入高原。 (3)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克服和战胜高原反应的灵丹妙药。大量事例证明,保持豁达乐观的情绪,树立坚强的自信心,能够减弱高原反应带的身体不适。反

高原病

克服恐惧心理,正确认识高原病 一、研究高原医学的重大意义及我国目前高原医学研究的进展 一、高原环境特征 1、海拔高、气压低。一般每升高100米,气压下降约5毫米汞柱。海拔3600米左右,含氧量占地平面的64%。缺氧可导致机体发生一系列生理与病理变化。 2、气温变化大、风速大。气温受季节、纬度和风向等因素影响,也受地形影响,一般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56℃。低温使人体代谢增强,增大了耗氧量。高原午间燥热,早晚严寒,日间温差大,有“年无炎夏,日有四季”的说法。 3、降雨少、日照时间长、气候干燥。空气绝对湿度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在3000米高度时,空气中水蒸汽绝对含量不到海平面的1/3。高原降水量少,多集中6-9月,日照时间长,蒸发水份一般是降水量的5倍。容易引起口渴、皮肤发痒、皲裂和鼻出血。 4、日光辐射强。通常每升高100米,紫外线强度增强约1.3%。拉萨每年日照时数3005小时,被称为“日光城”。强烈的日光照射下,可发生日光性皮炎、皮肤水肿,引起雪盲等。 二、人体如何适应高原缺氧 1、脉搏(心律)频率:平原地区正常脉搏为72次/分,初到高原时脉搏可增至80~90次/分,个别人可达100多次/分,居住一段时间后,又可恢复。 2、呼吸:呼吸系统轻度缺氧时,首先表现呼吸加深加快,随缺氧加重呼吸频率也进一步加快,人们会感到胸闷气短。适应后,会逐渐恢复到原来水平。 3、血压:平原地区正常收缩压为110~120毫米汞柱,舒张压为60~

80毫米汞柱。初进入高原后,由于血管感受器作用和体液等影响,使皮肤、腹腔脏器等血管收缩、血压上升,从而保证心脏冠状动脉、脑血管内的血液供应。适应后亦会恢复正常。 4、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对缺氧极为敏感。轻度缺氧时,整个神经系统兴奋性增强,如情绪紧张、易激动等,继而出现头痛、头晕、失眠、健忘等。进入较高海拔地区后,则由兴奋转入抑制过程,表现嗜睡、神志谈漠、反应迟钝。少数严重者会出现意识丧失甚至昏迷,若转入低海拔后会恢复正常。神经系统症状的表现轻重常与本人心理状态和精神情绪有密切关系。对高原有恐惧心理,缺乏思想准备的人,反应就多些;相反,精神愉快者反应就较少。 5、消化系统:进入高原消化腺的分泌和胃肠道蠕动受到抑制,除胰腺分泌稍增加外,其余消化食物的唾液、肠液、胆汁等分泌物较平原时减少,肠胃功能明显减弱。因此可能出现食欲不振、腹胀、腹面泻或便秘、上腹疼痛等一系列消化系统紊乱症状。在高原生活了一段时间后,可逐步恢复。 6、血液系统:我们知道,人体内有一支载氧大军,就是红细胞,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与氧结合成氧合血红蛋白将氧运到组织。在缺氧的情况下,刺激体内产生更多的红细胞生成素,促使骨髓制造大量红细胞,致使红细胞数量增多,红细胞数量增多,血红蛋白量增加,血红蛋白中一种能量结合氧的2,3-二磷酸甘油酸含量增多,使这支“运氧大军”从质和量上均获加强,可以和更多的氧结合成氧合血红蛋白,提高血氧含量,增加血液和组织间进行气体交换的呼吸面积。 二、什么是高原病 人入高原,一般在海拔3000米以下无明显不适症状,3000至5000米,可产生一系列缺氧症状,但大都没有生命危险。5000米为障碍临界高度,5000至

克服高原反应的6大措施

克服高原反应的6大措施 高原反应症状自我判断: 部分初次进入高原的人,在海拔3000米的高度,24小时内出现头疼、头晕、眼花、耳鸣、全身乏力、行走困难、难以入睡等症状,严重者出现腹胀、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心慌、气短、胸闷、面色及口唇发紫或面部水肿等症状。出现这些症状,应在原高度处停留休息 3-5天,或立即下降数百米高度,一般就可恢复正常。严重的高原反应对人体的伤害是比较严重的,因此,在进入高原后,如果出现了高原反应症状后,应考虑及时就医。 大部分人初到高原,都有或轻或重的高原反应,一般表现为:头痛、气短、胸闷、厌食、微烧、头昏、乏力等,部分人还可出现:嘴唇和指尖发紫、嗜睡、精神亢奋、失眠、皮肤粗糙、嘴唇干裂、鼻孔出血等症状。 克服高原反应的措施主要有: ⑴保持良好的心态,对高原反应不能惧怕也不能藐视,心理暗示非常重要。许多的反应症状都是心理作用或由心理作用而引起的,比如:对高原有恐惧心理,缺乏思想准备和战胜高原决心的人,出现高原反应的机会就多。⑵初到高原地区,不可疾速行走,不能做体力劳动,不可暴饮暴食,不要饮酒和吸烟,多食蔬菜和水果等富有维他命的食品。 ⑶适量饮水,在高原低氧情况下,初到尚未适应者应避免过量饮水,防止发生肺水肿。尚未适应高原环境的人,还应适当减少食盐的摄入量,这样有利于预防急性高原反应。 ⑷注意保暖,少洗澡以避免受凉感冒和耗体力。 ⑸注意睡眠时枕头要垫高,半卧姿势最佳。 ⑹不要一开始就吸氧,以防有依赖性,尽量要自身适应它。 ⑺严重者可服用一些缓解高原反应的药品:高原安、西洋参含片、诺迪康胶囊(对缓解极度疲劳很有用)、百服宁(控制高原反应引起的头痛)、西洋参(对缓解极度疲劳很有用)、速效救心丸、丹参丸(治疗心血管)、葡萄糖液等等。 此外,如果能适应酥油茶的味道,可以多喝一些酥油茶,对缓解高原反应也有一定的作用。

高原缺氧及危害常识

高原缺氧及危害常识 氧气作为空气中含量丰富的气体,取之不竭,用之不尽。氧气无色、无味,透明,维持生命。氧气(O2)在空气中的含量为20.9476%,其他气体是N2:78.084%、氩气:0.9364%、CO2:0.0314%、其它还有H2、CH4、N2O、O3、SO2、NO2等。氧的分子量为32,沸点-183℃。 实际上,高原人都缺氧,长期缺氧都要得不同程度的高原病。一些高原人说自己不缺氧的原因是不懂高原缺氧。高原缺氧能够适应是一个伪命题。 实验证明人类对氧的承受极限是10分钟,一般人缺氧3-5分钟就会造成“脑死亡”或者永久死亡;人,“可以一天不吃饭,却不可以5分钟不呼吸”。 缺氧和高原缺氧影响人类健康是不争的事实,只是不同人在时间和程度上有差距。医学科学研究证明,高原缺氧不同程度地影响人类的身体健康,并由此发展成为一门医学学科----高原病学。高原地区主要医院都设有高原病科室。 一般在拉萨生活半年以上,自己能感觉到的、初步明显的、高原危害症状就是记忆力和思维能力明显减退,这是高原缺氧最直观的表达。 医学研究和临床证明,2500米左右是高原病的临界值,3000米是急性高原反应的临界值,4500米是生命禁区。所

以,昆明和丽江、西宁无高原病,但格尔木就有高原病。 人类从低海拔进入2500米以上高原时,一定时间后不再有急性高原反应症状,进入一种相对稳定状态。这种相对稳定的状态是一种超负荷状态,这种状态下的身体器官都在超负荷地工作着,如果是长时间处于这种紧张的超负荷状态,那么您的器官将提前衰老和病变。 通过对高原工作多年退休的移居者访问表明,高原移居者退休回内地后,60%的人有明显高原病变,与同龄人群相比健康状态明显差,有人总结了“3-5危险期、10年大浪淘沙”现象。根据西藏大学医学院的统计和研究结果,那曲世居人群(高原藏族)红细胞增多症(慢性高原病)发病率达50%以上。 基因学研究虽然证明世居高原人群有适应高原缺氧的基因片段,但对高原缺氧的适应也是有限度的,当海拔超过4500米以后一样出现严重不适应和病变现象。其实所有人种、人群对高原缺氧和对各种自然现象的适应都是有限度的。 高原缺氧影响所有儿童和青少年智力发育。高原缺氧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是全方位的,例如对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或大脑、心脏、肝、脾、肾等等的严重损害。 缺氧只能补氧,任何药也代替不了氧。缺氧吃药尤如

高原反应的机理及应对措施

高原反应的机理及应对措施 摘要:高原病是发生于高原低氧环境的一种特发病,是由于人体对高原低压性缺氧不适导致机体病理生理上一系列改变而引起的各种临床表现的总称,是人们在高海拔地区工作生活的主要障碍。本文将就高原反应的发生机理和症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 关键词:高原反应、缺氧、预防 正文:高海拔地区具有低气压、低氧、高紫外线辐射等独特的气候特点。人到了这样的环境,机体会出现许多反应来适应环境的变化。高原反应是机体对高原环境的一种应激性反应,是机体的各种功能通过神经、体液的调节在新的基础上达到新的平衡过程中所呈现的临床症状,也称为急性高原反应。若处理不当,可能诱发高原肺水肿和高原脑水肿,危及生命。 高原反应的症状表 反应症状体表特征反应程度 头昏、心慌、气促、流鼻血、心率加深、轻微 乏力呼吸加深 头痛、食欲减退、倦怠、血压轻度异常、呼吸加快轻度 恶心 呕吐、腹胀、腹泻、胸颜面或四肢水肿、血压异常中度 闷痛、失眠 眼花、嗜睡、眩晕、手口唇紫绀、呼吸困难、血压重度 足麻木、抽搐异常显著

急性高原反应的发病原因主要是高原缺氧,人们生活在海平面上的标准大气压是760mm汞柱,空气中的氧含量是20.95%,随着地势的增高,空气越稀薄,气压就越低,人体所需要的氧气压力也随之降低,肺泡内的气体,动脉血液和组织内氧气的分压也相应降低。但是人体所需要的氧气含量仍然不变,为使血液中维持人体所需的含氧量,必须增加红血球的含量,但人体自动增加红血球的含量需要几天的时间,因此,在刚进入高原时,会因为高度突然增高,人体来不及适应,而产生体内氧气供应不足的现象。初上高原的人在海拔3 000 m以下高度时,多数不的会出现缺氧症状。少数人是因体质较差或是易感人群,可出现缺氧症状;在海拔3 000 m以上高度时,就会发生轻度缺氧症状;在海拔4 000-5 000 m的高度时,会出现明显的缺氧症状。 缺氧对人体各系统的影响及相关症状如下 1、呼吸系统 轻度缺氧时,仅表现为呼吸深度增加。 缺氧继续加重,则呼吸频率随之加快、胸廓运动增加。4000m 高原的空气 PO2 为 100mmHg ,肺泡气 P O2 为 55mmHg 左右。因此,在化学感受器的低氧感受下,肺通气量立即增加,由于空气稀薄, PCO2 也低, CO2 呼出增加(发生呼吸性碱中毒和低氧血症), PaCO2降低,减低了对延髓的中枢化学感受器的刺激,限制肺的通气量增加,所以,早期肺通气量只比海平面高65%左右;数日后,通过肾代偿性排除 HCO3- ,脑脊液内的HCO3-也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血液使脑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