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光温室环境特点及调控措施

日光温室环境特点及调控措施
日光温室环境特点及调控措施

第二节日光温室环境特点及调控措施

温室栽培是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进行的,因此生产者对环境的干预、控制和调节能力与影响,比露地栽培要大得多。管理的重点,是根据作物及对环境条件的要求,通过人为地调节控制,尽可能使作物与环境之间协调、统一、平衡,人工创造出适宜作物生长发育的最佳综合环境条件,从而实现蔬菜、水果、花卉、

温室栽培的优质、高产、高效。

一、日光温室光照环境特点及调控

光照是日光温室的热量来源,也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能量来源。植物的生命活动,都与光照密不可分,因为其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通过光合作用制造出来的。日光温室是以日光为惟一光源与热源的设施,所以光环境对温室生产的重要性是处在首位的。

(一)温室光照环境特点

温室内的光照环境不同于露地,由于是人工建造的保护设施,里面的光照条件受温室方位、结构类型,透光屋面大小、形状,透明覆盖材料的特性及洁净程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使日光温室光照条件表现呈光照不足、分布不均,前强后弱、上强下弱的特点。

1、光照强度温室内的光照强度,比自然光弱,这是因为自然光是透过透明屋面覆盖材料才能进入温室内,这个过程中会由于覆盖材料吸收、反射、覆盖材料内表面结露的水珠折射、吸收等而降低透光率。尤其在寒冷的冬季、早春或阴雪天,透光率只有自然光的50%~70%,如果透明覆盖材料不清洁,使用时间长而染尘、老化等因素,使透光率甚至不足自然光强的50%。

2.光照时数温室内的光照时数,是指受光时间的长短,温室内的光照时数一般比露地要短,因为在寒冷季节为了防寒保温,覆盖的保温被、草帘揭盖时间直接影响温室内光照时数。我县在寒冷的冬季或早春,每天温室光照时间不过7~8小时,远远不能满足栽培作物对光照时数的要求。

3.光质由于受透明覆盖材料性质、成分、颜色等的影响,温室内光组成(光质)就与露地不同。光质影响蔬菜的着色、品质等,例如紫外光促进维生素C

的合成,红光控制开花及果实颜色。因为在温室内光质被削弱,所以温室生产的瓜、果、菜的颜色风味都比露地差。

4.光分布温室内由于受墙体与骨架结构、立柱、栽培作物种类等的影响,温室内不同部位光分布有差异,水平分布呈现南部强,中间次之,北部最弱;垂直分布呈上强下弱的特点。光分布的不均匀性,使得作物的生长也不一致。

(二)温室光照环境的调控措施

温室内栽培作物对光照条件的要求:光照要充足而且分布均匀。

1.改进温室结构、提高透光率

(1)选择适宜的建棚场地及合理的方位角,应选择南面开阔,东西无巨大遮阴物,避风向阳的地块,我县方位角是南偏西5~10°为宜。

(2)设计合理的屋面坡度和长度,我县日光温室后屋面仰角35~40°为宜。前屋面与地面交角60~70°,后坡长度1.56m。既要保证透光率又要兼顾保温效果。

(3)合理的透明屋面形状,采用拱圆形屋面采光效果好。

(4)骨架材料,在确保温室结构牢固的前提下尽量少用材、用细材,最好采用无立柱全钢架结构,以减少遮荫挡光。

(5)选用透光率高的透明覆盖材料,应选用防雾滴且持效期长、耐候性强、耐老化性强等优质多功能薄膜,漫反射节能膜、防尘膜、光转换膜。

2.加强温室管理措施

(1)保持透明屋面清洁干净,经常清除灰尘以增加透光,适时放风减少结露,减少光的折射率,提高透光率。

(2)在保温前提下,保温覆盖材料尽可能早揭迟盖,增加光照时间。在阴雨雪天,也应揭开不透明的覆盖物,在确保防寒保温的前提下时间越长越好,以增加散射光的透光率。

(3)适当稀植,合理安排种植行向。作物行向以南北行向较好,没有死阴影。若是东西行向,则行距要加大,

(4)加强植株管理,对黄瓜、番茄等高秧作物适时整枝打杈,吊蔓或插架。进入盛产期时还应及时将下部老叶摘除,以防止上下叶片相互遮荫。

(5)张挂反光膜,反光膜是指表面镀有铝粉的银色聚酯膜,幅宽1m,厚度在0.005mm以上,在早春和秋冬季,挂在日光温室离后墙50cm左右的地方,可将照到北部的阳光反射到前面,能提高北部的光质量,并可增加室内温度。

3.人工补光,为满足作物光周期的需要。当黑夜过长而影响作物生育时,应进行补充光照。另外,为了抑制或促进花芽分化,调节开花期,也需要补充光照。这种补充光照要求的光照强度较低,称为低强度补光。由于人工补光成本较高,生产上很少采用,主要用于育种、引种、育苗等。

4.遮光主要有两个目的:

(1)满足作物光周期的需要。

(2)降低温室内的温度。

利用覆盖各种遮荫物,如遮阳网、无纺布、苇帘、竹帘等;进行遮光能使室内温度下降2~4℃。初夏中午前后,光照过强,温度过高,超过作物光饱和点,对生育有影响时应进行遮光;在育苗过程中移栽后为了促进缓苗,通常也需要进行遮光。遮光材料要求有一定的透光率,较高的反射率和较低的吸收率。

二、日光温室温度环境特点及调控

温度是影响作物生长发育最重要的环境因子,它影响着植物体内一切生理变化,是植物生命活动最基本的要素。与其他环境因子比较,温度是温室栽培中相对容易调节控制的环境因子。

(一)温室温度环境特点

1、气温特点

正常情况下室内的最低温度在10 ℃以上,1月份的平均温度应达到可以随时定植喜温果菜的温度水平,在外界气温-20 ℃左右的情况下,室内外温差可达30 ℃左右。我县在冬季遭遇数十天连阴雪天的情况下,土墙温室内的最低气温一般不低于8 ℃,或出现略低于8 ℃的气温,但连续时间不超过3天。

日光温室的温度是随着太阳的升降而变化。晴天上午适时揭苫后,温度有个短暂的下降过程,然后便急剧上升,一般每小时可升高6~7 ℃;我县在14时左右达到最高,以后随着太阳的西下温度降低,到17~18时温度下降比较快。盖苫后,室温有个暂时的回升过程,然后一直处于缓慢的下降状态,直至次日的黎明达到最低。

2、地温特点

土壤是能量转换器,也是温室热量的主要贮藏地方。白天阳光照射地面,土壤把光能转换为热能,一方面以长波辐射的形式散向温室空间,一方面以传导的方式把地面的热量传向土壤的深层。晚间,当没有外来热量补给时,土壤贮热是日光温室的主要热量来源。土壤温度垂直变化表现为晴朗的白天上高下低,夜间或阴天为下高上低,这一温度的梯度差表明了在不同时间和条件下热量的流向。温室的地温升降主要是在0~20cm的土层里。水平方向上的地温变化在温室的进口处和温室的前部梯度最大。地温不足是日光温室冬季生产普遍存在的问题,提高1 ℃地温相当于增加2 ℃气温的效果。

3、地温与气温的关系

日光温室中的空气主要是靠土地热量来提温的,有足够的地中热量通过温室效应就可以保持较高的空气温度。地、气温的协调是日光温室优于加温温室的一个显著特点。土壤的热容量明显比空气大。晴天的白天,在温室不放风或放风量不大的情况下,气温始终比地温高。夜间,一般都是地温高于气温。早晨揭苫前是温室一日之中地温和气温最低的时间。日光温室最低地、气温的差距因天气情况而有差别:在连续晴天的情况下,最低地温始终比气温高5~6 ℃;连阴天时,随着连阴天的持续,地、气温的差距越来越小,直到最后只有2~3 ℃或更小。连阴天气温虽然没有达到可能使植株受害的程度,但地温却降到了使根系无法忍受以至受到冻害程度。

(二)温室温度环境的调控措施

温室内温度调控要求达到能维持适宜于作物生育的设定温度,温度的空间分布均匀,时间变化平缓。其调控措施主要包括保温、加温和降温三个方面。

1.保温

温室内散热有3种途径:一是经过覆盖材料的围护结构(墙体、透明屋面等)传热;二是通过缝隙漏风的换气传热;三是与土壤热交换的地中传热。这三种传热量分别占总散热量的70%~80%,10%~20%和10%以下。各种散热作用的结果,使单层不加温温室和塑料大棚的保温能力比较小。即使它们的密封性很好,其夜间气温最多也只比外界气温高2~3℃。在有风的晴夜,有时还会出现室内气温反而低于外界气温的逆温现象。具体保温措施如下:

(1)减少通风换气量

(2)多层覆盖保温可采用温室或大棚内套小拱棚、小拱棚外套中拱棚、大拱棚两侧加草帘,温室、大拱棚内加活动式的保温幕等多层覆盖方法,都有明显的保温效果。

(3)把日光温室建成半地下式或适当将降低室的高度,缩小夜间保护设施的散热面积,也利于提高室内昼夜气温和地温。

(4)温室内采用髙垄覆膜栽培,多施有机肥,少施化肥,因为有机肥再分解过程释放大量热量,提高温室内温度,化肥则反之。

(5)进入秋季温室宜早扣膜,保持历经一个夏季土壤当中蓄积下来的热量;在温室的前底部设置防寒沟,减少横向热量传导损失;尽量浇用经过在温室内预热的水,不在阴天或夜间浇水。

2.加温

加温措施主要有:(1)炉灶煤火加温;(2)锅炉水暖加温

一般大多采用炉灶煤火加温,近年来也有采用锅炉水暖加温或地热水暖加温的。也可采用热水或蒸汽转换成热风的采暖方式。塑料大棚大多没有加温设备,少部分试用热风炉短期加温,对提早上市提高产量和产值有明显效果。用液化石油气经燃烧炉的辐射加温方式,对大棚防御低温冻害也有显著效果。

3.降温

温室内降温最简单的途径是通风,但在温度过高,依靠自然通风不能满足作物生育的要求时,必须进行人工降温。

(1)遮光降温法遮光20%~30%时,室温相应可降低4~6℃。在与温室大棚屋顶部相距 40厘米左右处张挂遮光幕,对温室降温很有效。遮光幕的质地以温度辐射率越小越好。考虑塑料制品的耐候性,一般塑料遮阳网都做成黑色或墨绿色,也有的做成银灰色。温室内用的白色无纺布保温幕(透光率在70%左右),也能兼做遮光幕用,可降温2~3℃。

(2)屋面流水降温法流水层可吸收投射到屋面的太阳辐射的8%左右,并能用水吸热来冷却屋面,室温可降低3~4℃。采用此方法时需考虑安装费和清除棚室表面的水垢污染的问题。水质硬的地区需对水质做软化处理再使用。

(3)喷雾降温法使空气先经过水的蒸发冷却降温后再送入室内,达到降温的目的。

①细雾降温法在室内高处喷以直径小于0.05毫米的浮游性细雾,用强制通风气流使细雾蒸发达到全室降温,喷雾适当时室内可均匀降温。

②屋顶喷雾法在整个屋顶外面不断喷雾湿润,使屋面下冷却了的空气向下对流。

(4)强制通风大型日光温室因其容积大,利用风机需强制通风降温。

三、日光温室湿度环境特点及调控

温室内的湿度环境,包含空气湿度和土壤湿度两个方面。

(一)温室土壤湿度的特点及调控

1.温室土壤湿度的特点

温室生产期间的土壤水分主要依赖于人工灌溉,因此土壤湿度只能由灌水量、土壤毛细管上升水量、土壤蒸发量以及作物蒸腾量的大小来决定。土壤蒸发出来的水分受到棚膜的限制,较少蒸发到大气中,所以生产相同的产量时,比露地用水量要少。水汽在棚膜上凝结后,水滴会受棚膜弯曲度的限制而经常滴落到相对固定的地方,因而造成温室土壤水分的相对不均匀性。

2.温室土壤湿度的调控措施

土壤湿度的调控应当依据作物种类及生育期的需水量、体内水分状况以及土壤湿度状况而定。目前我县设施栽培的土壤湿度调控仍然依靠传统经验,主要凭人的观察感觉,调控技术的差异很大。随着设施园艺向现代化、工厂化方向发展,要求采用机械化自动化灌溉设备,根据作物各生育期需水量和土壤水分张力进行土壤湿度调控。

温室灌溉一方面既要掌握灌溉期,另一方面也要掌握灌溉量,使之达到节约用水和高效利用的目的。

温室灌溉方式一般宜采用喷灌、滴灌,简易的也可采用浇灌、喷壶洒水等措施。

(二)温室空气湿度的特点及调控

1.温室空气湿度的特点

由于温室是密闭环境,室内空气湿度主要受土壤水分的蒸发和植物体内水分的蒸腾影响。

温室内作物由于生长势强,代谢旺盛,作物叶面积指数高,通过蒸腾作用释放出大量水蒸汽,在密闭情况下水蒸气很快达到饱和,空气相对湿度比露地栽培要高得多。高湿,是温室湿度环境的突出特点。特别是室内夜间随着气温的下降相对湿度逐渐增大,往往能达到饱和状态。

蔬菜是我县设施栽培面积最大的作物,多数蔬菜光合作用适宜的空气相对湿度为60%~85%,低于40%或高于90%时,光合作用会受到阻碍,从而使生长发育受到不良影响。

2.温室空气湿度的调控措施

(1)通风换气设施内造成高湿原因是密闭所致。为了防止室温过高或湿度过大,在不加温的设施里进行通风,其降湿效果显著。一般采用自然通风,从调节风口大小、时间和位置,达到降低室内湿度的目的,但通风量不易掌握,而且室内降湿不均匀。在有条件时,可采用强制通风,可由风机功率和通风时间计算出通风量,而且便于控制。

(2)加温除湿是有效措施之一。湿度的控制既要考虑作物的同化作用,又要注意病害发生和消长的临界湿度。保持叶片表面不结露,就可有效控制病害的发生和发展。

(3)覆盖地膜覆盖地膜即可减少由于地表蒸发所导致的空气相对湿度升高。据试验,覆膜前夜间空气湿度高达95%~100%,而覆膜后,则下降到75%~80%。

(4)科学灌水采用滴灌或地下灌溉,根据作物需要来补充水分,同时灌水应在晴天的上午进行,或采取膜下灌溉等等。

(5)加湿大型温室在高温季节也会遇到高温、干燥、空气湿度过低的问题,就要采取加湿的措施。主要有:喷雾加湿、湿帘加湿等措施,在加湿的同时也可降温。

四、温室气体环境特点及调控

温室内的气体条件不如光照和温度条件那样直观地影响着园艺作物的生育,温室内空气流动不但对温、湿度有调节作用,并且能够及时排出有害气体,同时补充CO

2

对增强作物光合作用,促进生育有重要意义。因此,为了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必须对设施环境中的气体成分及其浓度进行调控。目前认为,日光温室里的有害气体主要是氨气、亚硝酸气和聚氯乙烯薄膜不当的填充料释放物,实际上还应包括弱光低温下的高二氧化碳浓度危害。

(一)温室气体环境特点

由于温室内是一个封闭环境,空气流动性差,其气体构成与露地也有较大差异:

1.氧气任何植物种子萌发、各器官形成及生长都离不开氧气。在不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情况下,温室内白天氧气含量较高,而夜间氧气含量较少,影响植物正常的呼吸作用。

2.二氧化碳 CO

2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一般露地大气中CO

2

含量约为

0.03%,而植物所需CO

2浓度可达0.1%,如果可以提高空气CO

2

浓度至0.1%,

则作物的光合速率可提高一倍。日光温室内CO

2

浓度,在太阳升起后,随着时间的推移急剧下降,并呈现降低的总体变化,期间因风口的开关而有所起伏。

日出时,温室中的CO

2浓度最高,随着光照强度的加强,CO

2

浓度迅速下降,约

3个小时左右降至最低点,甚至低于大气中CO

2

浓度含量,之后降低速度趋于

平缓。15时左右,随着光合速率的降低,CO

2

消耗的减少以及作物和土壤呼吸

释放出CO

2,温室中CO

2

的浓度又呈现逐渐升高的变化。

若能增加空气中的CO

2

浓度,将会大大促进光合作用,从而大幅度提高产量,称之“气体施肥”。露地栽培难以进行“气体施肥”,而设施栽培因为空间有限,可以形成封闭状态,进行“气体施肥”并不困难。

3.有害气体温室内由于空气流动性差,有毒有害气体成分的浓度较高。主要成分有:

(1)氨气氨气的产生主要是施用未经腐熟的人粪尿、畜禽粪、饼肥等有机肥(特别是未经发酵的鸡粪),遇高温时分解发生。追施化肥不当也能引起氨气危害,温室内禁用碳铵、氨水等。氨气呈阳离子状态(NH4+)时被土壤吸附,可被作物根系吸收利用,但当它以气体从叶片气孔进入植物时,就会发生

危害。当温室内空气中氨气浓度达到0.005‰(5毫升/立方米)时,就会不同程度地危害作物。其危害症状是:叶片呈水浸状,颜色变淡,逐步变白或褐,继而枯死。一般发生在施肥后几天。番茄、黄瓜对氨气反应比较敏感。

(2)二氧化氮(NO

2

)二氧化氮是施用过量的铵态氮而引起的。施入土壤中的铵态氮,在亚硝化细菌和硝化细菌作用下,要经历一个铵态氮→亚硝态氮→硝态氮的过程。在土壤酸化条件下,亚硝化细菌活动受抑,亚硝态氮不能转化为硝态氮,亚硝态氮积累而散发出二氧化氮。施入铵态氮越多,散发二氧化氮越多。当空气中二氧化氮浓度达0.002‰(2毫升/立方米)时可危害植株。危害症状是:叶面上出现白斑,以后褪绿,浓度高时叶片叶脉也变白枯死。番茄、黄瓜、莴苣等对二氧化氮敏感。

(3)二氧化硫(SO

2

)二氧化硫又称亚硫酸气体,是由燃烧含硫量高的煤炭或施用大量的肥料而产生的,如未经腐熟的粪便及饼肥等在分解过程中,也可释放出二氧化硫。二氧化硫对作物的危害主要是由于二氧化硫遇水(或湿度高)时生产亚硫酸,能直接破坏作物的叶绿体,轻者组织失绿白化,重者组织灼伤,脱水,萎蔫枯死。

(4)乙烯和氯气温室内乙烯和氯气的来源,主要是使用有毒的农用塑料薄膜或塑料管。因为这些塑料制品选用的增塑剂、稳定剂不当,在阳光暴晒或高温下可挥发出如乙烯、氯气等有毒气体,危害作物生长。受害作物叶绿体解体变黄,重者叶缘或叶脉间变白枯死。

(二)温室气体环境的调控措施

1.CO

2

浓度的调控

(1)CO

2施肥方法:方法很多,可因地制宜地采用。目前温室内CO

2

施肥方

法主要有:

①化学反应法采用碳铵和强酸反应产生CO

2

,准备一批塑料桶或瓷缸、瓷盆,每栋温室等距离放8~10个,然后配置硫酸。一般每份98﹪的硫酸慢慢倒入3份水中,并缓缓搅动,冷至常温备用,切不可将水倒入硫酸中,造成伤人事故。最后把碳铵均匀分在各容器中。碳铵的用量见下表

②燃烧法燃烧物质可以是煤和焦炭(来源容易,但产生的CO

2

浓度不易控制,

在燃烧过程中常有CO和SO

2

有害气体伴随产生)、白煤油(每升完全燃烧可产

生 2.5kg的CO

2,其成本较高,)、天然气或液化石油气(燃烧后产生的CO

2

体,通过管道输入到设施内,成本也较高)等。在我县宜用燃烧沼气增加室内CO

2

浓度,同时可提高室内温度。

③施用成品CO

2可以是液态CO

2

(为酒精工业的副产品,经压缩装在钢瓶

内,可直接在设施内释放,容易控制用量,肥源较多。)或固态CO

2

(即干冰,放在容器内,任其自身的扩散,可起到施肥的效果,但成本较高,适合于小面积试验用)。

(2)CO

2

施用时期和时间

温室一般在早上揭帘后30~40分钟以后,阴天适当推后,并且用量减半,雨雪天不施用。

2.预防有害气体

(1)合理施肥①施用完全腐熟的有机肥;②不施用挥发性强的肥料(如碳酸氢铵、氨水);③施肥要做到基肥为主,追肥为辅;④追肥要做到“少量多餐”,要穴施、深施;⑤施肥后要覆土、浇水,并进行通风换气。

(2)每天应根据天气情况,及时通风换气,排除有害气体。

(3)选用优质农膜选用厂家信誉好、质量优的农膜、地膜进行设施栽培。

(4)安全燃烧加温炉体和烟道要设计合理,保密性好。应选用含硫量低的优质燃料进行加温。

五、温室土壤环境特点及调控

土壤是作物赖以生存的基础,作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养分和水分,都需从土壤中获得,所以温室内的土壤营养状况直接关系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是十分重要的环境条件。

(一)温室土壤环境特点

温室内温度高,空气湿度大,气体流动性差,光照较弱,而作物种植茬次多,生长期长,故年施肥量大,根系残留量也较多,因而与露地土壤相比,温室土壤易产生土壤盐渍化、酸化及连作障碍,影响温室作物的生长发育。

1.土壤盐渍化土壤盐渍化是指土壤中由于盐类的聚集而引起土壤溶液浓度的提高,在温室栽培中土壤盐渍化,是一种十分普遍现象,其危害极大,不仅会直接影响作物根系的生长,而且通过影响水分、矿质元素的吸收、干扰植物体内正常生理代谢活动,从而影响作物的生长发育。

土壤盐渍化现象发生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设施内温度较高,土壤蒸发量大,盐分随水分的蒸发而上升到土壤表面;同时,由于大棚长期覆盖薄膜,灌水量又少,加上土壤没有受到雨水的直接冲淋,于是,这些上升到土壤表面(或耕作层内)的盐分也就难以流失。第二,大棚内作物的生长发育速度较快,为了满足作物生长发育对营养的要求,需要大量施肥,但由于土壤类型、土壤质地、土壤肥力以及作物生长发育对营养元素吸收的多样性、复杂性,很难掌握其适宜的肥料种类和数量,所以常常出现过量施肥的情况,没有被吸收利用的肥料残留在土壤中,时间一长就大量累积。

土壤盐渍化随着设施利用时间的延长而提高。肥料的成分对土壤中盐分的浓度影响较大。氯化钾、硝酸钾、硫酸铵等肥料易溶解于水,且不易被土壤吸附,从而

使土壤溶液的浓度提高;过磷酸钙等不溶于水,但容易被土壤吸附,故对土壤溶液浓度影响不大。

2.土壤酸化由于化学肥料的大量施用,特别是氮肥的大量施用,使得土壤酸度增加。因为,氮肥在土壤中分解后产生硝酸留在土壤中,在缺乏淋洗条件的情况下,这些硝酸积累导致土壤酸化,降低土壤的pH。

由于任何一种作物,其生长发育对土壤pH都有一定的要求,土壤pH的降低势必影响作物的生长;同时,土壤酸度的提高,还能制约根系对某些矿质元素(如磷、钙、镁等)的吸收,有利于某些病害(如青枯病)的发生,从而对作物产生间接危害。

3.连作障碍设施中连作障碍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这种连作障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病虫害严重。设施连作后,由于其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以及设施温湿度的特点,一些有益微生物(如铵化菌、硝化菌等)的生长受到抑制,而一些有害微生物则迅速得到繁殖,土壤微生物的自然平衡遭到破坏,这样不仅导致肥料分解过程的障碍,而且病害加剧;同时,一些害虫基本无越冬现象,周年危害作物。第二,根系生长过程中分泌的有毒物质得到积累,并进而影响作物的正常生长。第三,由于作物对土壤养分吸收的选择性,土壤中矿质元素的平衡状态遭到破坏,容易出现缺素症状,影响产量和品质。

(二)温室土壤环境的调控措施

1.科学施肥科学施肥是解决设施土壤盐渍化等问题的有效措施之一。科学施肥的要点有:①增施有机肥,有机肥和化肥配合施用,提高土壤有机质的含量和保水保肥性能;②选用尿素、硝酸铵、磷铵、高效复合肥和颗粒状肥料,避免施用含硫、含氯的肥料;③基肥为主,追肥为辅,基肥和追肥相结合;④适当补充微量元素。

2.实行必要的休耕对于土壤盐渍化严重的设施,应当安排适当时间进行休耕,以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在农闲时节深翻土壤,使其风化,夏季高温时深翻暴晒土壤。

3.灌水洗盐一年中选择适宜的时间(最好是多雨季节),去除温室顶膜,使土壤接受雨水的淋洗,将土壤表面或表土层内的盐分冲洗掉。必要时,可在温室内灌水洗盐。

4.更换土壤对于土壤盐渍化严重,或土壤传染病害严重的情况下,可采用更换客土的方法。当然,这种方法需要花费大量劳力,一般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使用。

5.严格轮作轮作是一种科学的栽培制度,能够合理地利用土壤肥力,防治病、虫、杂草危害,改善土壤理化性质,使作物生长在良好的土壤环境中。在我县宜推广粮菜轮作,可有效控制病害(如青枯病、枯萎病)的发生;还可将深根性与浅根性及对养分要求差别较大的作物实行轮作,如消耗氮肥较多的叶菜类可与消耗磷钾肥较多的根、茎菜类轮作,根菜类、茄果类、豆类、瓜类(除黄瓜)等深根性蔬菜与叶菜类、葱蒜类等浅根性蔬菜轮作。

6.土壤消毒

(1)药剂消毒根据药剂的性质,有的灌入土壤,也有的洒在土壤表面。使用时应注意药品的特性,常用药剂如下:

①甲醛(40%) 40%甲醛也称福尔马林,广泛用于温室和苗床土壤及基质的消毒,使用的浓度50~100倍。使用时先将温室或苗床内土壤翻松,然后用喷雾器均匀喷洒在地面上再稍翻一下,使耕作层土壤都能沾着药液,并用塑料薄膜覆盖地面保持2天,使甲醛充分发挥杀菌作用以后揭膜,打开门窗,使甲醛散发出去,两周后才能使用。

②氯化苦主要用于防治土壤中的线虫,将床土堆成高30cm的长条,宽由覆盖薄膜的幅度而定,每30cm2注入药剂3~5毫升至地面下10cm处,之后用薄膜覆盖7天(夏)到10天(冬),以后将薄膜打开放风10天(夏)到30天(冬),待没有刺激性气味后再使用。该药剂对人体有毒,使用时要开窗,使用后密闭门窗保持室内高温,能提高药效,缩短消毒时间。

③硫磺粉用于温室及床土消毒,消灭白粉病菌、红蜘蛛等,一般在播种前或定植前2~3天进行熏蒸,熏蒸时要关闭门窗,熏蒸一昼夜即可。

(2)蒸汽消毒是土壤热处理消毒中最有效的方法,大多数土壤病原菌用60~70℃蒸汽消毒30分钟即可杀死,但对TMV(烟草花叶病毒)等病毒,需要90℃蒸汽消毒10分钟。多数杂草的种子,需要80℃左右的蒸汽消毒10分钟才能杀死。

温室环境特征及调控

温室环境特征及其调控 农业生产技术的改进,主要沿着两个方向在进行:一是创造出适合环境条件的作物品种及其栽培技术;二是创造出使作物本身特性得以充分发挥的环境。而设施农业,就是实现后一目标的有效途径。 设施栽培是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进行的,因此生产者对环境的干预、控制和调节能力与影响,比露地栽培要大得多。管理的重点,是根据作物遗传特性和生物特性对环境的要求,通过人为地调节控制,尽可能使作物与环境间协调、统一、平衡,人工创造出作物生育所需的最佳的综合环境条件,从而实现蔬菜、水果、花卉等作物设施栽培的优质、高产、高效。 制定作物设施栽培的环境调节调控标准和栽培技术规范,必须研究以下几个问题: 1.掌握作物的遗传特性和生物学特性,及其对各个环境因子的要求。作物种类繁多,同一种类又有许多品种,每一个品种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又有不同的生育阶段(发芽、出苗、营养生长、开花、结果等),上述种种对周围环境的要求均不相同,生产者必须了解。光照、温度、湿度、气体、土壤是作物生长发育必不可少的5个环境因子,每个环境因子对各种作物生育都有直接地影响,作物与环境因子之间存在着定性和定量的关系,这是从事设施农业生产所必须掌握的。 2.研究各种农业设施的建筑结构、设备以及环境工程技术所创造的环境状况特点,阐明形成各种环境特征的机理。摸清各个环境因子的分布规律,对设施内不同作物或同一作物不同生育阶段有何影响,为确立环境调控的理论和基本方法、改进保护设施、建立标准环境等提供科学依据。 3. 通过环境调控与栽培管理技术措施,使园艺作物与设施的小气候环境达到最和谐、最完美的统一。 在摸清农业设施内的环境特征及掌握各种园艺作物生育对环境要求的基础上,生产者就有了生产管理的依据,才可能有主动权。环境调控及栽培管理技术的关键,就是千方百计使各个环境因子尽量满足某种作物的某一生育阶段,对光、温、湿、气、土的要求。作物与环境越和谐统一,其生长发育也越加健壮,必然高产、优质、高效。 一、温室光照环境及其调节控制 植物的生命活动,都与光照密不可分,因为其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通过光合作用制造出来的。正如人们所说的“万物生长靠太阳”,它精辟地阐明了光照对作物生长发育的重要性。目前我国农业设施的类型中,塑料拱棚和日光温室是最主要的,约占设施栽培总面积的90%或更多。日光温室是以日光为惟一光源与热源的,所以光环境对设施农业生产的重要性是处在首位的。 (一)温室光照环境特点 温室内的光照环境不同于露地,由于是人工建造的保护设施,里面的光照条件受建筑方位、设施结构,透光屋面大小、形状,覆盖材料特性、干洁程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1.光照强度温室内的光照强度,一般均比自然光弱,这是因为自然光是透过透明屋面覆盖材料才能进入温室内,这个过程中会由于覆盖材料吸收、反射、覆盖材料内面结露的水珠折射、吸收等而降低透光率。尤其在寒冷的冬、春季节或阴雪天,透光率只有自然光的50%~70%,如果透明覆盖材料不清洁,使用时间长而染尘、老化等因素,使透光率甚至不足自然光强的50%。 2.光照时数温室内的光照时数,是指受光时间的长短,因设施类型而异。塑料大棚和大型连栋温室,因全面透光,无外覆盖,设施内的光照时数与露地基本相同。但单屋面温室内的光照时数一般比露地要短,因为在寒冷季节为了防寒保温,覆盖的蒲席、草苫揭盖时间直接影响设施内受光时数。在寒冷的冬季或早春,一般在日出后才揭苫,而在日落前或刚刚

EPC工程总承包项目环境管理要点

EPC工程总承包项目环境管理要点 (1)环境管理计划 总承包人对施工全过程可能产生的环境因素进行识别,识别出重要环境因素,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实行目标管理及施工过程运行控制。要求施工单位制定环境目标、管理方案和环境控制方法和手段。做到科学施工;不发生重大环境污染事件;不严重扰民;不发生传染病;实现绿色环保工程。 (2)环境管理流程 项目环境管理流程如下图:

项目环境管理流程图 (3)环境管理措施 ①环境监测、监控措施 a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核实、确定环境敏感点、环境保护目标和相应的环保规定的其它要求。根据施工各阶段的环境因素进行分析与预测,找出影响环境的重大因素,制定出可行的环保工作方案,并向委托人报审。若因施工内容及环境要求发生变化,则重新调整环保方案,并重新报审。 b根据环保工作方案和施工内容,制定本工程的环保教育培训计划,增强环保意识。

c施工过程中对敏感点要定期进行监测,防止超标污染,如通过监测防止噪音、粉尘等超标。若发生污染事故,应视情况立即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或消除污染影响。 d 积极配合上级有关机构及委托人在现场进行环境保护检查和审核,并提交相关资料和证明文件。对审核中提出的不符合项及时作出整改计划,内容包括纠正措施、方案、负责人、完成时间、要达到的环境标准等。整改计划经检查审核方审查批准后实施,对整改计划和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跟踪检查及作登记。 e建立施工环保档案,将环保日常管理工作的自查记录和各主管部门检查、审核记录一并归档,工程完工后作为竣工环境审核的资料移交给委托人。 f工程完成后在合同规定的时限内清理好场地,恢复市政设施和绿化,并对环保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和资料整理,向有关单位申请环保工作完工审定,并按审定意见整改直至合格。 ②振动、噪音、强光控制措施

环境规划管理重点要点

第一章 1.什么是环境管理,如何理解其内涵? 环境管理是指依据国家的环境政策、环境法律、法规和标准,坚持宏观综 合决策与微观执法监督相结合,从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入手,运用各种有 效管理手段,调控人类的各种行为,协调经济社会发展同环境保护之间的 关系,限制人类损害环境质量的活动以维护区域正常的环境秩序和环境安 全,实现区域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行为总体。 2. 什么是环境规划,如何理解其内涵? 环境规划是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环境管理的首要职能,它是指为使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把“社会-经济-环境” 作为一个复合生态系统,依据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生态学原理和地学原理, 对其发展变化趋势进行控制,而对人类自身活动和环境所做出的时间和空 间上的合理安排。 环境规划实质上是一种为克服人类经济社会活动和环境保护活动的盲目和主观随意性所采取的科学决策活动。 5.简述环境规划与管理的主要内容。 环境规划的内容 (1)环境规划的基本内容:包括环境规划的原则和程序、环境目标和指标体系、环境评价和预测、环境功能区划、环境规划方案的设计和比较以及环境规划 的实施。 (2)流域水环境规划:包括水环境功能区划、水环境容量和水环境保护 目标、水环境质量目标、流域水环境控制规划等。

(3)城市环境规划:包括城市大气污染控制规划、城市水环境规划、固体废物规划管理、噪声污染控制规划等。 (4)生态环境规划:包括城市生态规划、生态产业园规划、生态规划方法等。 2 环境管理的内容 (1)环境管理模式:包括末端控制为基础的传统环境管理模式、污染预防为基础的环境管理模式和污染预防模式实施过程的环境规划管理等。(2 )组织层面的环境管理:包括组织与其环境绩效、循环经济、清洁生产和环境管理体系等。 (3)产品层面的环境管理:包括产品生态设计、生命周期评价、产品环境标志等。 (4)活动层面的环境管理:包括建设项目、城市环境、农村环境、海洋环境、开发区环境等不同类型的环境管理以及环境风险评价与管理。 第二章 1.简述我国环境与发展十大对策。 1.实行持续发展战略。 2.采取有效措施,防治工业污染。 3.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治理城市“四害”。 4.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改善能源结构。 5.推广生态农业,坚持不懈地植树造林,切实加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6.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加强环境科学研究,积极发展环保产业。 7.运用经济手段保护环境。

日光温室环境特点及调控措施

第二节??日光温室环境特点及调控措施 温室栽培是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进行的,因此生产者对环境的干预、控制和调节能力与影响,比露地栽培要大得多。管理的重点,是根据作物及对环境条件的要求,通过人为地调节控制,尽可能使作物与环境之间协调、统一、平衡,人工创造出适宜作物生长发育的最佳综合环境条件,从而实现蔬菜、水果、花卉、 温室栽培的优质、高产、高效。 一、日光温室光照环境特点及调控 光照是日光温室的热量来源,也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能量来源。植物的生命活动,都与光照密不可分,因为其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通过光合作用制造出来的。日光温室是以日光为惟一光源与热源的设施,所以光环境对温室生产的重要性是处在首位的。 (一)温室光照环境特点 温室内的光照环境不同于露地,由于是人工建造的保护设施,里面的光照条件受温室方位、结构类型,透光屋面大小、形状,透明覆盖材料的特性及洁净程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使日光温室光照条件表现呈光照不足、分布不均,前强后弱、上强下弱的特点。 1、光照强度??温室内的光照强度,比自然光弱,这是因为自然光是透过透明屋面覆盖材料才能进入温室内,这个过程中会由于覆盖材料吸收、反射、覆盖材料内表面结露的水珠折射、吸收等而降低透光率。尤其在寒冷的冬季、早春或阴雪天,透光率只有自然光的50%~70%,如果透明覆盖材料不清洁,使用时间长而染尘、老化等因素,使透光率甚至不足自然光强的50%。 2.光照时数??温室内的光照时数,是指受光时间的长短,温室内的光照时数一般比露地要短,因为在寒冷季节为了防寒保温,覆盖的保温被、草帘揭盖时间直接影响温室内光照时数。我县在寒冷的冬季或早春,每天温室光照时间不过7~8小时,远远不能满足栽培作物对光照时数的要求。 3.光质??由于受透明覆盖材料性质、成分、颜色等的影响,温室内光组成(光质)就与露地不同。光质影响蔬菜的着色、品质等,例如紫外光促进维生素C的合成,红光控制开花及果实颜色。因为在温室内光质被削弱,所以温室生产的瓜、果、菜的颜色风味都比露地差。 4.光分布??温室内由于受墙体与骨架结构、立柱、栽培作物种类等的影响,温室内不同部位光分布有差异,水平分布呈现南部强,中间次之,北部最弱;垂直分布呈上强下弱的特点。光分布的不均匀性,使得作物的生长也不一致。 (二)温室光照环境的调控措施 温室内栽培作物对光照条件的要求:光照要充足而且分布均匀。 1.改进温室结构、提高透光率 (1)选择适宜的建棚场地及合理的方位角,应选择南面开阔,东西无巨大遮阴物,避风向阳的地块,我县方位角是南偏西5~10°为宜。

(环境管理)环境科学基础知识要点

环境科学原理知识要点 1.在环境科学中,环境指以人类为主体的外部世界,主要是地球表面与人类发生相互作用的自 然要素及其总体。 2.自然环境指的是一切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到人类生活、生长的自然界中的物质和能量的总体。 3.次生环境问题人类活动作用于周围环境引起的环境问题,也称第二环境问题。 4.人类生存的环境由自然环境、工程环境、社会环境共同组成。 5.人工环境的特点:人类作为主导因子,环境人工化明显;多样化;脆弱性;环境污染严重; 危害人类健康的因素增多。 6.环境问题的分类: 原生环境问题:火山、地震、台风 次生环境问题:水土流失、沙漠化、盐泽化、物种灭绝等 环境污染与干扰:环境污染——水、大气、土壤污染; 环境干扰——噪声、震动、电磁波干扰、热干扰 7.1992年6月,在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标志着人类寻求社会与环境协调 发展的新阶段,环境与发展成为世界环境保护工作的主题。 8.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威胁的发展称为可持续发展。 9.1979年环境保护基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颁布。 10.现代环境问题的特点:已是全人类所面临的共同性问题;已从局部扩展到区域甚至全球,从 地表延伸到高空及地下,呈立体态;表现形式更加多样化;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已严重损害人类的健康与福利,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 11.二十个世纪50年代前后出现的“八大公害”事件中,有五个为大气污染事故,分别为:马斯 河谷事件;多诺拉事件;洛杉矶光化学污染事件;伦敦烟雾事件;四日市哮喘事件。 12.“伦敦烟雾事件”的主要污染物为烟尘及SO2。 13.富山事件(骨痛病)主要由镉污染物造成的。 14.日本发生的水俣病事件主要由甲基汞污染物造成的。 15.过氧乙酰硝酸酯为二次污染物。 16.根据燃料性质和大气污染物的组成和反应,可将大气污染划分成煤炭型、石油型、混合型、 特殊型。 17.降尘一般将粒径大于10μm的粉尘,它们可以在重力作用下降落下来。 18.粒径小于10μm的烟气、煤烟及雾在内的颗粒状物质,称为飘尘。 19.还原型(煤炭型)大气污染发生时,其天气状况中,逆温类型为辐射型逆温。

设施内的环境因素及调节措施

农业生产技术的改进,主要沿着两个方向在进行:一是创造出适合环境条件的作物品种及其栽培技术;二是创造出使作物本身特性得以充分发挥的环境。而设施农业,就是实现后一目标的有效途径。 设施栽培是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进行的,因此生产者对环境的干预、控制和调节能力与影响,比露地栽培要大得多。管理的重点,是根据作物遗传特性和生物特性对环境的要求,通过人为地调节控制,尽可能使作物与环境间协调、统一、平衡,人工创造出作物生育所需的最佳的综合环境条件,从而实现蔬菜、水果、花卉等作物设施栽培的优质、高产、高效。 制定作物设施栽培的环境调节调控标准和栽培技术规范,必须研究以下几个问题: 1.掌握作物的遗传特性和生物学特性,及其对各个环境因子的要求。作物种类繁多,同一种类又有许多品种,每一个品种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又有不同的生育阶段(发芽、出苗、营养生长、开花、结果等),上述种种对周围环境的要求均不相同,生产者必须了解。光照、温度、湿度、气体、土壤是作物生长发育必不可少的5个环境因子,每个环境因子对各种作物生育都有直接地影响,作物与环境因子之间存在着定性和定量的关系,这是从事设施农业生产所必须掌握的。 2.研究各种农业设施的建筑结构、设备以及环境工程技术所创造的环境状况特点,阐明形成各种环境特征的机理。摸清各个环境因子的分布规律,对设施内不同作物或同一作物不同生育阶段有何影响,为确立环境调控的理论和基本方法、改进保护设施、建立标准环境等提供科学依据。 3.通过环境调控与栽培管理技术措施,使园艺作物与设施的小气候环境达到最和谐、最完美的统一。 在摸清农业设施内的环境特征及掌握各种园艺作物生育对环境要求的基础上,生产者就有了生产管理的依据,才可能有主动权。环境调控及栽培管理技术的关键,就是千方百计使各个环境因子尽量满足某种作物的某一生育阶段,对光、温、湿、气、土的要求。作物与环境越和谐统一,其生长发育也越加健壮,必然高产、优质、高效。

环境保护工作要点

环境保护工作要点 水土保持管理工作要点 (一)取,弃土场的水保工程 1取,弃土场的选址严格按设计要求进行 2在路测选用田地取土时,取土厚度应该在当地地下水位线以上至少0.3米,防止地下水出露影响植被类型 3禁止废渣,土石等向洞口,水体,山涧的随意堆弃和无序倾倒。 4为了防止固体废弃物堆积体被冲蚀发生滑塌,崩塌,应该贯彻“先挡后弃”的原则,设置拦渣坝 5取,弃土场的边坡,应该在工程防护的基础上,尽可能创造条件恢复植被,恢复植被类型应该以草灌结合为主,将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结合起来,保护坡面稳定控制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 6及时沟通排水系统,为邻近的农田提供灌溉和排水用的临时管道。 7截水沟设置在无弃土堆的情况下,截水沟的边缘离开挖方路基坡顶的距离视土质而定,以不影响边坡稳定为原则。如系一般土质至少应该离开5米,对黄土地区不应该小于10

米。并进行防水渗水加固,截水沟挖出的土,应运到指定地点。 8施工结束以后,应该对取,弃土场进行修整,清理和生态恢复,包括复耕和绿化等,并必须有相应的水土保护措施,主要包括(1)取土场在项目建设周期中要求做到随取随平整,周界规则。(2)弃土场要求做到顶面平整,坡面平,直。并对弃土场顶面和坡面及时进行土地复耕和植被恢复。(3)对环境恢复中的工程措施和植被措施,要严格按设计要求进行施工,确保质量和效果。 (二)固体废弃物处理和生态处理 1保持施工区和生活区的环境卫生,及时清理生活垃圾,将其运送至指定地点并按规定处理。生活区设置化粪池,生活污水和大小便经化粪池处理后排放,施工废水,清洗场地,车辆废水经沉淀处理达标排放。 (2)及时在临时用地范围的裸露的地表植草,植树绿化。尽量使用当地原有易存活的植物,不推荐使用外来物种进行生态恢复。 (3)在征地拆迁范围的野生植物,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植物保护条例》向有关部门申报。并根据野生植物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采取措施,合理保护植物资源,提高古树

环境管理学第三版 叶文虎期末要点整理汇编

学习-----好资料 环境管理学复习内容整理 第一章绪论 1.环境问题P1 一切危害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和发展的环境结构或状态的变化,均应称为环境问题。(狭义) 2.中国环境管理的任务P14-16[(四)为目的,非任务] 环境管理的基本任务为:转变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基本观念,调整人类社会直接和间接作用于自然环境的社会行为,控制人类社会与环境系统构成的“环境-社会系统”中的物质流动,进而更好地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环境需求。 (一)转变环境观念;(二)调整环境行为;(三)控制“环境-社会系统”中的物质流 3.环境管理的主体与对象P17-25 一、政府 (一)作为环境管理主体的政府 在政府、企业和公众三大社会行为主体中,政府是整个社会行为的领导者和组织者,同时它是各国利益冲突的协调者和发言人。政府能否妥善处理政府、企业、公众的利益关系,促进保护环境的行动,对环境管理其决定性的作用。 政府作为环境管理的主体的具体工作主要包括制定恰当的环境发展战略,设置必要的专门环境保护机构,制定环境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制定具体的环境目标、环境规划、环境政策制度,提供公共环境信息和服务,开展环境教育,以及在以国家为基本单位的国际社会中,参与解决全球性环境问题的管理等。 (二) 作为环境管理对象的政府 要防止和减轻政府行为造成和引发环境问题,主要应考虑三个方面。 第一是政府决策的科学化。要建立科学的决策方法和决策程序,中国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是一个好的开端。 第二是政府决策的民主化。公众能否通过各种途径对政府的决策和操作进行有效的监督,具有最根本和决定性的意义。 第三是政府决策的法制化。特别是要不折不扣地遵守有关环境保护法规的要求。 二、企业 (一)作为环境管理主体的企业 对企业而言,环境管理一词本质上是一种“环境经营”的含义。从环境经营角度看,企业环境管理第一层次的要求是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主动遵守政府的环境法律法规标准和公众的环境要求,这也是最基本的要求。第二层次的要求,是要承担包括环境在内的企业社会责任。而第三层次的要求,是企业还可以进一步通过“环境经营”,将“环境”纳入经营活动本身,做到既能创造经济效益,又能保护环境,甚至通过保护环境而创造更多经济效益。 通过企业社会责任和环境经营,如果能够将“破坏自然环境而赚钱”的产业活动,改变为“保护自然环境而赢利”为特征的绿色产业活动,那么,就可以真正使保护自然环境与增加经济效益和社会福利和谐统一。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这样的企业环境经营,无疑将成为推动绿色文明发展的重要力量。 只有企业能够设计和生产出绿色产品,公众才能使用;只有大量的企业不断开发绿色环保的先进

日光温室环境特点及调控措施

第二节日光温室环境特点及调控措施 温室栽培是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进行的,因此生产者对环境的干预、控制和调节能力与影响,比露地栽培要大得多。管理的重点,是根据作物及对环境条件的要求,通过人为地调节控制,尽可能使作物与环境之间协调、统一、平衡,人工创造出适宜作物生长发育的最佳综合环境条件,从而实现蔬菜、水果、花卉、 温室栽培的优质、高产、高效。 一、日光温室光照环境特点及调控 光照是日光温室的热量来源,也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能量来源。植物的生命活动,都与光照密不可分,因为其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通过光合作用制造出来的。日光温室是以日光为惟一光源与热源的设施,所以光环境对温室生产的重要性是处在首位的。 (一)温室光照环境特点 温室内的光照环境不同于露地,由于是人工建造的保护设施,里面的光照条件受温室方位、结构类型,透光屋面大小、形状,透明覆盖材料的特性及洁净程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使日光温室光照条件表现呈光照不足、分布不均,前强后弱、上强下弱的特点。 1、光照强度温室内的光照强度,比自然光弱,这是因为自然光是透过透明屋面覆盖材料才能进入温室内,这个过程中会由于覆盖材料吸收、反射、覆盖材料内表面结露的水珠折射、吸收等而降低透光率。尤其在寒冷的冬季、早春或阴雪天,透光率只有自然光的50%~70%,如果透明覆盖材料不清洁,使用时间长而染尘、老化等因素,使透光率甚至不足自然光强的50%。 2.光照时数温室内的光照时数,是指受光时间的长短,温室内的光照时数一般比露地要短,因为在寒冷季节为了防寒保温,覆盖的保温被、草帘揭盖时间直接影响温室内光照时数。我县在寒冷的冬季或早春,每天温室光照时间不过7~8小时,远远不能满足栽培作物对光照时数的要求。 3.光质由于受透明覆盖材料性质、成分、颜色等的影响,温室内光组成(光质)就与露地不同。光质影响蔬菜的着色、品质等,例如紫外光促进维生素C 的合成,红光控制开花及果实颜色。因为在温室内光质被削弱,所以温室生产的瓜、果、菜的颜色风味都比露地差。 4.光分布温室内由于受墙体与骨架结构、立柱、栽培作物种类等的影响,温室内不同部位光分布有差异,水平分布呈现南部强,中间次之,北部最弱;垂直分布呈上强下弱的特点。光分布的不均匀性,使得作物的生长也不一致。 (二)温室光照环境的调控措施 温室内栽培作物对光照条件的要求:光照要充足而且分布均匀。 1.改进温室结构、提高透光率 (1)选择适宜的建棚场地及合理的方位角,应选择南面开阔,东西无巨大遮阴物,避风向阳的地块,我县方位角是南偏西5~10°为宜。

项目施工环境管理要点

项目施工环境管理要点 1.1、环境保护目标 严格按照施工设计要求取土、弃土、弃碴,认真做好防护,避免水土流失和堵塞河道,保护林木,爱惜土地,保证施工期间厂区外一定范围内社会环境受到的影响程度降至最低;100%通过环境保护部门对工程的环境保护验收。 1.2、绿色施工的原则与措施 一、绿色施工原则 1、绿色施工是建筑全寿命周期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实施绿色施工,应进行总体方案优化。 2、实施绿色施工,应对施工策划、材料采购、现场施工、工程验收等各阶段进行控制,加强对整个施工过程的管理和监督。 3、绿色施工总体框架由施工管理、环境保护、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能与能源利用、节地与施工用地保护六个方面组成。这六个方面涵盖了绿色施工的基本指标,同时包含了施工策划、材料采购、现场施工、工程验收等各阶段的指标的子集。 二、绿色施工管理措施 1、组织管理 (1)建立绿色施工管理体系,并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与目标。 (2)项目经理为绿色施工第一责任人,负责绿色施工的组织实施及目标实现,并指定绿色施工管理人员和监督人员。 2、绿色施工方案应包括以下内容: (1)环境保护措施,制定环境管理计划及应急救援预案,采取有效措施,降低环境负荷,保护地下设施和文物等资源。 (2)节材措施,在保证工程安全与质量的前提下,制定节材措施。如进行施工方案的节材优化,建筑垃圾减量化,尽量利用可循环材料等。 (3)节水措施,根据工程所在地的水资源状况,制定节水措施。 (4)节能措施,进行施工节能策划,确定目标,制定节能措施。 (5)节地与施工用地保护措施,制定临时用地指标、施工总平面布置规划及临时用地节地措施等。

环境管理学(第三版-叶文虎)期末要点整理

环境管理学复习内容整理 第一章绪论 1.环境问题P1 一切危害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和发展的环境结构或状态的变化,均应称为环境问题。(狭义) 2.中国环境管理的任务P14-16[(四)为目的,非任务] 环境管理的基本任务为:转变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基本观念,调整人类社会直接和间接作 用于自然环境的社会行为,控制人类社会与环境系统构成的“环境-社会系统”中的物质流 动,进而更好地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环境需求。 (一)转变环境观念;(二)调整环境行为;(三)控制“环境-社会系统”中的物质流 3.环境管理的主体与对象P17-25 一、政府 (一)作为环境管理主体的政府 在政府、企业和公众三大社会行为主体中,政府是整个社会行为的领导者和组织者,同 时它是各国利益冲突的协调者和发言人。政府能否妥善处理政府、企业、公众的利益关系,促进保护环境的行动,对环境管理其决定性的作用。 政府作为环境管理的主体的具体工作主要包括制定恰当的环境发展战略,设置必要的专 门环境保护机构,制定环境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制定具体的环境目标、环境规划、环境 政策制度,提供公共环境信息和服务,开展环境教育,以及在以国家为基本单位的国际社会中,参与解决全球性环境问题的管理等。 (二)作为环境管理对象的政府 要防止和减轻政府行为造成和引发环境问题,主要应考虑三个方面。 第一是政府决策的科学化。要建立科学的决策方法和决策程序,中国提出的科学发展观 是一个好的开端。 第二是政府决策的民主化。公众能否通过各种途径对政府的决策和操作进行有效的监督,具有最根本和决定性的意义。 第三是政府决策的法制化。特别是要不折不扣地遵守有关环境保护法规的要求。 二、企业 (一)作为环境管理主体的企业 对企业而言,环境管理一词本质上是一种“环境经营”的含义。从环境经营角度看,企业环境管理第一层次的要求是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主动遵守政府的环境法律法规标准和公众 的环境要求,这也是最基本的要求。第二层次的要求,是要承担包括环境在内的企业社会责任。而第三层次的要求,是企业还可以进一步通过“环境经营”,将“环境”纳入经营活动 本身,做到既能创造经济效益,又能保护环境,甚至通过保护环境而创造更多经济效益。 通过企业社会责任和环境经营,如果能够将“破坏自然环境而赚钱”的产业活动,改变 为“保护自然环境而赢利”为特征的绿色产业活动,那么,就可以真正使保护自然环境与增加经济效益和社会福利和谐统一。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这样的企业环境经营,无疑将成为 推动绿色文明发展的重要力量。 只有企业能够设计和生产出绿色产品,公众才能使用;只有大量的企业不断开发绿色环 保的先进技术和经营方式,才能推动政府在完善法律、严格标准等方面加强环境管理。企业

项目施工现场环境保护管理要点(暂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有效防止施工现场的各种粉尘、废气、废水、固体废弃物以及噪声、振动对环境的污染和危害,保证吉林建龙钢铁有限责任公司建设项目的顺利进行,特制定本要点。 第二条范围:本要点适用于吉林建龙钢铁有限责任公司金珠厂区(以下简称公司)范围内的所有施工现场的环保管理。 第三条本要点所称施工现场是指经公司批准施工方占用的施工场地。 第二章职责分工 第四条安全环保处职责: 1、负责公司施工现场环境保护方面规章制度的建立与修订。 2、负责对各施工单位的现场环境保护执行情况的指导和检查,并对违规单位及个人提出整改意见或经济考核。 第五条行政管理处职责: 负责与当地政府主管部门联系,确定生活垃圾指定倾倒地点、运输方式及处理费用等有关事宜。 第六条储运处职责: 对不按规定执行(定点堆放垃圾)的施工单位,可向安全环保处提出考核建议。 第七条各分厂职责: 1、按“谁污染、谁治理”原则,项目施工现场开工前,各项目部与施工单位签订《文明施工协议》,明确双方权利及义务,同时向施工方提出本规定要求。 2、各项目部要根据公司环保部门要求及时增补对施工单位现场施工环境保护条款,

并监督施工单位的“文明施工”。对违反规定的单位和个人有权向安全环保处提出考核建议。 3、各分厂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对施工单位指定生活垃圾临时堆放地点。 第三章施工现场环保要求 第八条施工单位应妥善处理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泥浆水,泥浆水未经处理不得直接外排。 第九条除设有符合规定的装置外,施工单位不得在施工现场熔融沥青或者焚烧油毡、油漆以及其它产生有毒有害烟尘和恶臭气体的物质。 第十条施工单位应当使用密封式的圈筒或者其它措施处理高空废弃物,禁止直接向下抛洒废弃物。 第十一条施工单位在运输、装卸、堆放建筑材料及其它施工过程中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扬尘。 第十二条施工现场的生活炉灶提倡使用液化气,严格控制烟尘超标排放。 第十三条周围生活环境排放建筑施工噪声的,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 第十四条施工单位在运输建筑材料、建筑垃圾时不得影响区域市容环境卫生,运输车辆不得车轮带泥上路、装载过满。凡由此造成影响的,要及时予以清理。 第十五条严禁施工单位乱堆乱倒建筑垃圾、生活垃圾,(各施工单位产生的生活垃圾按公司指定地点存放、集中处理)。因乱倒建筑垃圾、生活垃圾使道路、土建工程及绿化等造成影响和损失的,由责任单位负责妥善处理,并对所造成的损失照价赔偿。 第十六条禁止施工单位将有毒有害废弃物用作土方回填。 第十七条施工单位应积极采用新的施工工艺,减少施工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和破坏。 第四章附则 第十八条各施工单位必须接受地方主管部门以及公司安全环保处组织的监督检查,并在检查过程中予以配合。 第十九条对违反本规定造成环境污染的施工单位,由公司安全环保处提出整改意见,对未按期完成整改要求的单位提出考核意见。

温室设施配置及环境调控技术

温室设施配臵及环境调控技术 一、温室外部结构优化及其环境调控 园艺作物温室栽培产量和品质除受气候、品种等因素影响外,与温室设施配臵和综合环境因子调控的智能化、专业化水平等也有很大关系。 温室设施结构、覆盖材料与光照强度的关系 温室采光性的优劣取决于温室布局的走向和坡面角度,采光最好的温室走向是东西走向,且以单栋的东西向温室为最好;其次是东西向的连栋温室和南北向的单栋温室,南北向的连栋温室透光性最差。东西走向的连栋温室受温室屋脊和天沟的水平结构影响,会造成室内光照的不均匀性,南北向将出现明显的强光带和弱光带。相对来说南北走向的温室,光的透过率比较均匀,只是南立面山墙处的光透过率到冬季会显著提高。 温室的覆盖材料中以玻璃的透光性为最好,单层膜的透光性也很好,双层中空阳光板和双层充气膜温室的透光性最差。实践证明,后两者覆盖材料的温室不仅光的折射损失很高,而且使用过程中水蒸气和灰尘进入夹层后不易排除,进而导致透光率迅速下降。到了冬季,室内光照即使在晴天中午,也达不到作物正常的光照需求。中空阳光板和双层充气膜只适宜于耐阴花卉和观叶植物的栽培养护。 此外,玻璃和普通塑膜温室,覆盖材料对紫外线的吸收率较高,使温室内的紫外线处于较低水平。适量的紫外线有利于花卉转色和病

害的预防。 温室夏季遮阳降温和冬季覆盖保温的调控原则 我国大部分地区每年夏季的6月至8月和冬季的12月至次年2月,温湿度差距很大,给温室运行带来一定难度。光照的强度不仅直接影响植物的光合速率,同时也间接影响室内的温、湿度变化。 虽然大型连栋温室已经配臵了降温和加温措施,但大多数生产者都比较关注室内的温度调节,容易忽视光照和湿度的协调控制。需要考虑的是:遮阳降温对光照的损失是否已经影响了园艺作物最大光合效率的发挥;风机和湿帘强制通风对温度和湿度的变化是否已经危及了园艺作物正常的生理;冬季温室保温的覆盖物晚揭早盖是否已造成作物的“光饥饿”等问题。 1.遮阳降温的调控原则启动遮阳降温对于种植喜阳花卉来说,应该是最后考虑的措施;对于一些喜阴花卉和观叶植物来说,则可首先启动,但都必须以满足植物对光照的最高需求(光饱和点以内)为调控原则。大多数花卉对光照和光质的要求较高,必须根据不同的品种设定最佳的光照管理指标,并实行智能化控制。尽管夏季温度偏高,但必须在早晚合适的时间段给予良好的透光条件,不能长时间依赖遮阳降温。同时,光照、温度和湿度的调控管理应该是同步的。 2.覆盖保温的调控原则温室的冬季保温措施对温室的光照损失不能忽视,如日光温室草苫的掀和盖、连栋温室的内遮阳和双层保温设施的开与闭的掌握,都应该要以满足光照为首要目标。光照是植物最重要的能量来源,满足一定的光照强度和光照时间才能使植物生长

环境管理体系审核要点

3、监测与测量的审核 监测与测量的工作对象是可能具有重大环境影响的运行与活动的关键特性,它体现在:对目标、指标、管理方案及运行控制进行监控,对环境表现加以跟踪,对法律法规的遵循情况进行评价。 在第一阶段审核时,通过文件审核,评价监测与测量程序是否覆盖了标准要求的内容,以达到对重大环境影响有关的运行及活动关键特性监控的目的;是否为环境因素控制要素提供监督作用,程序是否合理,与环境因素控制要素之间是否具有一致性;收集有关法律法规符合性的记录或证据,监察组织是否评价了自身法律法规的符合性。 在第二阶段审核时,应借助查阅记录和现场观察等手段深入审核监测与测量实际运作是否严格按程序文件执行,是否实现相应监督保障作用,对于发现的不符合是否按不符合纠正与预防程序加以整改。 (三)对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的审核 持续遵守相关环境法律法规使环境管理体系的主要功能之一,对环境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的审核使体系审核的重要任务。 审核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a) 对相关环境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的符合情况; b) 法律和其它要求的程序文件与ISO14001标准要求的符合程度和实施情况; c) 环境管理体系中与法律法规相关的要素与ISO14001标准的符合情况。 1、对于环境管理体系文件的审核内容 以下内容主要在第一阶段审核。 a) 在审核文件时,首先应确认该程序文件中所规定的法律法规的收集范围符合标准要求,即应包括与该组织的活动、产品或服务中的环境因素有关的法律,需注意不应只收集有关活动方面的法规而忽略了产品和服务中与环境因素有关的法律; b) 程序中应规定收集、登录、保持法规的责任单位或人员,这是有效执行该程序文件的基本条件; c) 程序中应规定收集频次、途径、登录和更新的方法,这是保证组织持续获得最新法律的需要; d) 程序应规定识别方法、以及传达和执行的方法。组织在收集法规之后,一定要对法规进行识别。 e) 组织识别法规的结果,应在体系文件附件中列出相关法律、法规的清单,并做到正确、充分、无遗漏; f) 组织应列出相关活动、服务、产品与所应遵守的法规的关系,以使收集的法规能切实指导相关的活动; g) 组织的文件中应规定对组织遵守环境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的情况进行定期评审,以判断体系是否能够实现环境方针的要求,实现遵守法律法规的承诺。 2、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符合性的审核内容 在第一阶段审核中,在现场审核组织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证明文件和检测报告等,例如: a) 新建项目、扩建项目和技术改造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

(完整版)环境管理要点

环境管理要点 一、主要绿色施工管理措施 (1)防止大气污染:建筑垃圾清理采用封闭式专业垃圾容器吊运,严禁随意凌空抛撒造成扬尘,施工垃圾及时清理,清运时提前洒水湿润减少扬尘;施工现场采用混凝土硬化处理,加强绿化,建成花园式施工现场,每天派有专人早、中、晚各一次进行洒水;工程材料采用环保型材料,易飞扬的细颗粒散体材料安排库房存放;施工现场食堂用火使用液化气,减少烟尘。 (2)防止水污染:设置沉淀池,排放的废水排入沉淀池内经过二次沉淀后,方可排入市政污水管线或回收用于洒水降尘,未经处理的泥浆水,严禁直接排入市政排水设施;施工现场设置专业的油漆油料库,油库内严禁放置其它物资,库房地面和墙面 做防渗透的特殊处理,使用和保管有专人负责,防止油料的跑、冒、滴、漏、污染水体。 (3)防止噪声污染:施工过程中不定期进行噪声监测,控制施工的设备噪音均在国家允许的范围内。 不同施工阶段的作业噪声限值如下表: (4)环卫卫生管理措施:施工现场天天打扫,保持整洁卫生;施工现场严禁大小便,发现有随地大小便对责任区负责人进行处罚;办公室卫生由专人天天打扫卫生,保持整洁,做到窗明地净。 (5)厕所卫生管理措施:厕所屋顶墙壁严密,门窗上纱窗齐全有效;厕所采取水冲式,并派专人打扫、消毒,保证厕所清洁卫生。 (6)装修材料污染的控制:工程所选用的装修材料必须使用绿色环保型的材料。装修施工前应做样板间,用以控制室内五中有害气体的排放量。 二、节能减排措施 (1)节约用地:合理布置施工平面图,施工现场严禁使用粘土砖,优化土方施工方案,尽量减少土地扰动,因施工造成裸土及时覆盖,或种植速生草种,防

止土壤流失。 (2)节约能源:临时设施选用高效保温隔热材料,门窗要密封保温隔热性能好;夏季空调温度不超过26度,冬季温度不超过20度,空调运行期间应关闭门窗;室外照明选用高强度气体放电灯,施工现场配置专业电工对用电计量、维护和管理;安全用电,管理制度健全。 (3)节约用水:施工用水接口处设水表,施工用水、生活用水各设水表单独计量;盟洗设施、卫生间采用节水型水龙头,节水标示明确。 (4)节约材料:制定材料采购计划,由项目经理审批;设置材料物资标识,加强对材料周转,保管维护。施工废料分类回收,综合利用。 三、文明施工措施 (1)现场布置必须根据场地实际,根据施工总平面布置图,合理地进行布置;设施、设备按总平面布置图规定设置,各分包单位必须严格按照承包单位的总体布置要求布置其办公室、宿舍、机械及设备。 (2)道路畅通、平坦、整洁,不乱堆乱放。场地平整不积水,排水系统通畅不堵。建筑垃圾必须集中堆放,及时处理。建筑工地周围,应设置不低于2米高的全封闭围墙,刷白色油漆,书写工程概况等标语。 (3)要求各分包各班组必须做好操作落手清,随作随清,物尽其用。 (4)大堆材料中,砂石分类、集中堆成方,底脚边用沥清,砌体归类成垛,碎石随用随清,灰池砌筑符合标准,布局合理、灰不外溢,渣不乱倒。 (5)施工设施、设备,集中堆放整齐,钢模及零配件、脚手扣件、竹木杂料等分类分规格,集中存放。 (6)水泥库中不同水泥不混放,分清标号,堆放整齐,专人管理。记载齐全而正确,牌物账相符。库容整洁,无“上漏下渗”。 (8)严格按照中建股份有限公司的CI标准执行。设立统一标准式样的标牌、九板一图和各项管理制度,字迹工整。 (9)现场封闭、区域和责任划分明确、标识清楚、道路畅通、管理制度健全。施工现场的责任区分片包干,健全岗位责任制。

EPC工程环境管理要点

EPC工程环境管理要点 一、扬尘污染控制 (一)施工现场主要道路应根据用途进行硬化处理,一般采用C20混凝土硬化10cm厚。非主要道路可采取其他硬化措施(铺砖、铺礁渣、铺碎石等)。裸露的场地可采用绿化、铺碎石或固化。 (二)从事土方、渣土和施工垃圾的运输必须使用密闭式运输车辆,现场出入口处设置冲洗车辆设施,出场时必须将车辆清理干净,不得将泥沙带出现场。 (三)施工现场易飞扬、细颗粒散体材料,如水泥,应密闭存放。 (四)遇有四级以上大风天气,不得进行土方回填、转运以及其他可能产生扬尘污染的施工。 (五)施工现场办公区和生活区的裸露场地进行绿化、美化。 (六)施工现场材料存放区、加工区及大模板存放场地平整坚实(C20混凝土地面)。 (七)建筑拆除工程施工时应采取有效的降尘措施。 (八)规划市区范围内的施工现场,混凝土浇注量超过100m3以上的工程,应当使用商品混凝土;施工现场应采用预拌砂浆。对工程剩余的混凝土要进行妥善再利用,严禁随意丢弃。 (九)施工现场进行机械剔凿作业时,作业面局部应遮挡、掩盖或采取水淋等降尘措施。 (十)施工现场应建立封闭式垃圾站。建筑物内施工垃圾的清运,必须采用相应容器或管道运输,严禁凌空抛掷。 (十一)垃圾站要求:施工现场必须设立封闭式垃圾站(大型或群体工程可视现场具体情况设立多个),分别存放不可回收的建筑垃圾、生活垃圾。若因场地狭小无法搭设封闭垃圾分拣站时,现场可设施工垃圾临时存放处,但垃圾必须袋装且苫盖并及时清运。 1、垃圾站尺寸:6m×3m×2.5m(长×宽×高) 2、垃圾站材料:墙:采用陶粒空心砖;顶:铺水泥瓦或瓦楞铁门:推拉门、双扇门;地面:硬化。 (十二)办公区、生活区垃圾:施工现场可统一购买垃圾桶,也可自制垃圾箱。垃圾箱每三个为一组。施工现场办公区设置一组,生活区

项目环境管理要点

环境管理要点 一、施工现场环境保护的要求 1)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从而保护人民的身心健康,防止人体在环境污染影响下产生遗传突变和退化。 2)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减少或消除有害物质进行环境,加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维护生物资源的生产能力,使之得以恢复。 2、环境保护的原则 1)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原则; 2)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 3)依靠群众保护环境的原则; 4)环境经济责任原则,即污染者付费的原则。 3、环境保护的要求 1)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中应有防治扬尘、噪声、固体废物和废水等污染环境的有效措施,并在施工作用中认真组织实施。 2)施工现场应建立环境保护管理体系,层层落实,责任到人,并保证有效运行; 3)对施工现场防治扬尘、噪声、水污染及环境保护管理工作进行检查; 4)定期对职工进行环保法规知识培训考核。 二、施工现场环境保护的措施

1、施工环境影响的类型 通常施工环境影响的类型如下表 环境影响类型表 序 号 环境因素产生的地点、工序和部位环境影响 1 噪声施工机械、运输设备、电动工 具 影响人体健康、居民休息 2 粉尘的排放施工场地平整、土堆、砂堆、 石灰、现场路面、进出车辆车轮 带泥砂、水泥搬运、混凝土搅拌、 木工房锯末、喷砂、除锈、衬里 污染大气、影响居民身体健康 3 运输的遗撤现场渣土地、商品混凝土地、 生活垃圾、原材料运输当中 污染路面和人员健康 4 化学危险品、 油品泄漏或 挥发 实验室、油漆库、油库、化学 材料库及作业面 污染土地和人员 健康 5 有毒有害废 弃物排放 施工现场、办公区、生活区废 弃物 污染土地、水体、 大气 6 生产、生活污 水的排放 现场搅拌站、厕所、现场洗衣 车处、生活服务设食堂等 污染水体 7 生产用水、用 电的消耗 现场、办公室、生活区资源浪费

设施农业 光照及其调控措施

学习情境一光照环境及其调控措施 知识要点: 1. 学会设施内光照环境的特点及其调控措施; 2. 学会设施内温度环境的特点及其调控措施; 3. 学会设施内湿度环境的特点及其调控措施; 4. 学会设施内气体环境的特点及其调控措施; 5. 学会设施内气体环境的特点及其调控措施; 6. 了解常见的灾害性天气 技能要点: 1. 能对设施内的各个环境特点进行检测; 2. 会根据测出的环境特点进行合理地调控。 3. 能在灾害性天气来临之前做好预防工作。 园艺设施是在人工控制下的半封闭状态的小环境,其环境条件主要包括光照、温度、水分、土壤、气体、肥料等。园艺作物生长发育的好坏,产品产量和质量的高低,关键在于环境条件对作物生长发育的适宜程度。日光温室在建造前要考虑结构的优化设计以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建成以后主要日常管理就是对环境条件进行调节控制,才能保证为园艺作物生长发育创造最佳环境条件,以达到早熟、丰产、优质、高效的目的。但温室内的环境条件调控十分复杂,一方面各环境条件之间相互影响、制约,不能忽视其中任何一方面;另一方面,又要考虑作物种类、生育阶段、栽培方式等方面的因素。因此,只有对环境条件进行综合调控,才能获得理想效果。 光照条件对日光温室的园艺作物生产起主导作用。一方面光照是日光温室的唯一热源,光照条件好,透入温室内的阳光多,温度就高,对作物的光合作用也越有利。另一方面,光照是蔬菜作物光合作用的能源,光照条件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作物光合作用的强弱,从而明显影响到产量的高低。 一、园艺作物对光环境的要求 (一)园艺作物对光照强度的要求 光照强度主要影响园艺作物的光合作用强度,在一定范围内(光饱和点以下),光照越强、光合速率越高,产量也越高。温室蔬菜的产量与光照有密切关系,如番茄每平方米接受100mJ的产量为2.01~2.65㎏/m2,降低光照6.4%和23.4%,其产量分别损失7.5%和19.5%,黄瓜也有类似的情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