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部转移瘤的影像诊断

肺部转移瘤的影像诊断
肺部转移瘤的影像诊断

肺部转移瘤的影像诊断

肺转移瘤(Metastatic tumors of the lung)

肺是转移瘤的好发脏器,大量尸检结果显示,有20%~54%胸外恶性肿瘤的病人发生肺转移。肺转移的途径可以是血行播散、淋巴道转移或邻近器官直接侵犯。以绒毛膜癌、乳腺癌多见,恶性软组织肿瘤、肝癌、骨肉瘤和胰腺癌次之;还有甲状腺癌、肾癌、前列腺癌和肾胚胎癌等。

肺转移瘤以血行转移最为常见,血行转移为肿瘤细胞经腔静脉回流到右心而转移到肺。瘤栓到达肺小动脉及毛细血管后,可浸润并穿过血管壁,在周围间质及肺泡内生长,形成肺转移瘤。淋巴道转移多由血行转移至肺小动脉及毛细血管床,继而穿过血管壁侵入支气管血管周围淋巴结,癌瘤在淋巴管内增殖,形成多发的小结节病灶。常发生于支气管血管周围间质、小叶间隔及胸膜下间质,并通过淋巴管在肺内播散。肿瘤向肺内直接转移的原发病变为胸膜、胸壁及纵隔的恶性肿瘤。

肺部转移性肿瘤较小时,很少出现症状,特别是血行性转移,咳嗽和痰中带血并不多见。大量的肺转移可出现气促,尤其是淋巴性转移。通常起病潜隐而进展较快,在数周内迅速加重。胸膜转移时,有胸闷或胸痛。肺部转移性肿瘤变化快,短期内可见肿瘤增大、增多,有的在原发肿瘤切除后或放疗、化疗后。有时可缩小或消失。

典型肺转移多能明确诊断,主要表现为:

1.血行转移:多发是肺转移瘤特征(在多发肺结节中,转移瘤占70%~80%),表现为两肺多发结节灶,

边缘多清楚、密度均匀,以两肺中下野、外周常见,67%见于胸膜下, 25%发生在肺野外1/3。较大的病灶可达10cm以上,较小的病灶为粟粒结节病灶,小结节及粟粒病灶多见于甲状腺癌、肝癌、胰腺癌及绒毛膜上皮癌转移;多发及单发的较大结节及肿块多见于肾癌、结肠癌、黑色素瘤、骨肉瘤及精原细胞瘤等的转移。

粟粒样肺转移:

DMLD (diffuse micronodular lung disease), each nodule being < 3mm in diameter and occupying more

than two-thirds of lung volume on chest radiograph, can be differentiated by its distribution. Centrilobular distribution is seen in DPB (diffuse panbronchiolitis), infectious bronchiolitis, H. influenza, bronchogenic disseminated tuberculosis, pneumoconiosis, primary lymphoma, and foreign body-induced necrotizing vasculitis.

Perilymphatic distribution is noted in pneumoconiosis, sarcoidosis, amyloidosis.

Random distribution is found in miliary tuberculosis and pulmonary metastasis.

The nodules in pulmonary metastatic disease appeared to be slightly larger and are more variable in size than those in miliary tuberculosis. They show relatively well defined margins. Miliary metastases are most likely to be due to thyroid, renal carcinoma, bone sarcoma, trophoblastic disease, or melanoma.

2. 淋巴道转移:淋巴转移以癌性淋巴管炎及淋巴结肿大为特征。多见于胃癌和乳腺癌。HRCT是诊断淋巴道转移的重要方法,当胸片正常时,HRCT间有典型表现。表现为支气管血管束增粗,并有结节,小叶间隔呈串珠状改变或增粗,小叶中心有结节灶,并有胸膜下结节。可并有肺门淋巴结增大,以单侧为主

3. 肿瘤直接侵犯:纵隔、胸膜和胸壁的恶性肿瘤直接蔓延到肺部,表现为大小不等的转移灶。CT和MRI 可以显示肺内转移灶与原发灶的关系和肋骨及胸膜的侵犯情况。

临床经常遇到非典型肺转移,就需与其他肺部非恶性疾病相鉴别。

其放射学表现包括:空洞、钙化、瘤周出血、气胸、含气间隙病变、肿瘤栓塞、支气管内膜转移、单发转移、瘤内血管扩张、灭活性转移瘤(sterilized metastases)、良性肿瘤肺转移。

一、空洞

空洞较少见,仅占4%,,较原发肺癌发生率(9%)低,其中70%为鳞癌转移。但最近有研究表明,在CT 上腺癌和鳞癌发生空洞性转移的几率无显著性差异。此外,转移性肉瘤也可发生空洞,同时合并气胸。

化疗也可导致空洞形成。空洞的发生机制常难确定,一般认为是肿瘤坏死或向支气管内侵犯形成活瓣所致。空洞以不规则厚壁多见,肉瘤或腺癌的肺转移可为薄壁空洞。肉瘤转移可伴有空洞,但常合并有气胸

空洞型转移

二、钙化

肺结节发生钙化常提示为良性,最常见于肉芽肿性病变,其次是错构瘤。但有些恶性肿瘤的肺内转移性结节也可发生钙化或骨化,可见于骨肉瘤、软骨肉瘤、滑膜肉瘤、骨巨细胞瘤、结肠癌、卵巢癌、乳腺癌、甲状腺癌的肺转移和经治疗的转移性绒癌。钙化机制包括:①骨形成(骨肉瘤或软骨肉瘤)。

②营养不良性钙化(甲状腺乳头状癌、骨巨细胞瘤、滑膜肉瘤或经过治疗的转移性肿瘤)。③黏液性钙

化(胃肠道和乳腺黏液腺癌)。CT是发现钙化的准确方法,但不能区分转移性结节与肉芽肿性病变或错构瘤内的钙化。

三、瘤周出血

比较典型的CT表现是结节周围出现磨玻璃样密度或边缘模糊的晕(晕轮征)。但晕征不具特异性,还可见于其他疾病,如侵袭性曲霉菌病、念珠菌病、Wegener肉芽肿、伴咯血的结核瘤、细支气管肺泡癌和淋巴瘤等。胸片上表现为边缘不规则的多发结节。血管肉瘤和绒癌的肺转移最易发生出血,可能因为新生血管壁脆弱而易破裂。

出血性转移

四、自发性气胸

少见,文献报道骨肉瘤的肺转移最易并发气胸,见于5%~7%的病例。其他肉瘤或易发生坏死的恶性肿瘤发生气胸也有报道。发生机制可能是胸膜下转移瘤发生坏死形成支气管胸膜瘘所致。骨肉瘤病人发生气胸时应高度警惕肺转移。

肺部转移瘤的影像诊断

肺部转移瘤的影像诊断 肺转移瘤(Metastatic tumors of the lung) 肺是转移瘤的好发脏器,大量尸检结果显示,有20%~54%胸外恶性肿瘤的病人发生肺转移。肺转移的途径可以是血行播散、淋巴道转移或邻近器官直接侵犯。以绒毛膜癌、乳腺癌多见,恶性软组织肿瘤、肝癌、骨肉瘤和胰腺癌次之;还有甲状腺癌、肾癌、前列腺癌和肾胚胎癌等。 肺转移瘤以血行转移最为常见,血行转移为肿瘤细胞经腔静脉回流到右心而转移到肺。瘤栓到达肺小动脉及毛细血管后,可浸润并穿过血管壁,在周围间质及肺泡内生长,形成肺转移瘤。淋巴道转移多由血行转移至肺小动脉及毛细血管床,继而穿过血管壁侵入支气管血管周围淋巴结,癌瘤在淋巴管内增殖,形成多发的小结节病灶。常发生于支气管血管周围间质、小叶间隔及胸膜下间质,并通过淋巴管在肺内播散。肿瘤向肺内直接转移的原发病变为胸膜、胸壁及纵隔的恶性肿瘤。 肺部转移性肿瘤较小时,很少出现症状,特别是血行性转移,咳嗽和痰中带血并不多见。大量的肺转移可出现气促,尤其是淋巴性转移。通常起病潜隐而进展较快,在数周内迅速加重。胸膜转移时,有胸闷或胸痛。肺部转移性肿瘤变化快,短期内可见肿瘤增大、增多,有的在原发肿瘤切除后或放疗、化疗后。有时可缩小或消失。 典型肺转移多能明确诊断,主要表现为: 1.血行转移:多发是肺转移瘤特征(在多发肺结节中,转移瘤占70%~80%),表现为两肺多发结节灶, 边缘多清楚、密度均匀,以两肺中下野、外周常见,67%见于胸膜下, 25%发生在肺野外1/3。较大的病灶可达10cm以上,较小的病灶为粟粒结节病灶,小结节及粟粒病灶多见于甲状腺癌、肝癌、胰腺癌及绒毛膜上皮癌转移;多发及单发的较大结节及肿块多见于肾癌、结肠癌、黑色素瘤、骨肉瘤及精原细胞瘤等的转移。 粟粒样肺转移: DMLD (diffuse micronodular lung disease), each nodule being < 3mm in diameter and occupying more

肺肿瘤的CT诊断

肺肿瘤的C T诊断 ?概述 ?良性肿瘤:错构瘤、炎性假瘤、腺瘤、纤维瘤、脂肪瘤、平滑肌瘤、血管瘤等。 ?恶性肿瘤:肺癌、肉瘤、转移瘤。 ?CT检查对于发现病变、定位、定性和定量诊断都具有传统X线检查不可比拟的优点。 错构瘤(h a m a r t o m a) ?病理与临床 ?为胚叶发育异常,可位于大支气管内或肺内,前者称中央型较少见,后者称周围型多见。 ?发病年龄平均45岁(22~63岁),男多于女。 ?中央型者可有发热、咳嗽、咳痰及胸痛等症状。 错构瘤 ?中央型错构瘤CT表现: ?表现为主支气管或叶支气管内软组织球形肿物,该支气管远侧见阻塞性肺炎或/和肺不张,与中央型肺癌难以区分; ?但本病支气管壁不增厚,如能检出肿物内钙化或/和脂肪成份,则有助于诊断。 错构瘤 ?周围型错构瘤CT表现: ?①呈圆形或类圆形肿物,多为单发,直径多数为2~3cm,边缘光滑,部份可有浅分叶或呈波浪状。 ?②常位于胸膜下或近叶间裂处,邻近肺纹理受压移位。 ?③约1/3以上可见高密度钙化灶或脂肪成分。 腺瘤(p u l m o n a r y a d e n o m a) ?病理与临床 ?分中央型和周围型。 ?女性比男性多见。 ?中央型者可有咳嗽、咯血、胸痛及发热等,周围型者很少有症状。 ?中央型较多见,发生于支气管粘膜上皮组织,可从支气管壁突向管腔内或腔外生长。 腺瘤 ?中央型腺瘤CT表现: ?支气管腔内肿物,呈息肉状,表而光滑; ?有的见管腔狭窄,管壁局限性增厚; ?管外型在肺门区呈圆形高密度块影,边缘光整,密度均匀; ?肺内常伴阻塞性肺气肿、肺炎及肺不张。 ?周围型腺瘤CT表现: ?多呈圆形,边缘光滑锐利,密度均匀,钙化少见,直径多为2.5~5.0cm。 ?增强扫描见肿块呈均匀一致性强化。 ?本病如表现肿块较大,轮廊不整或呈分叶状,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肿大,增强扫描见肿块呈不均匀强化,常提示恶性程度较高。 肺其他良性肿瘤 ?平滑肌瘤、纤维瘤、神经源性肿瘤等均少见,大都呈圆形、椭圆形,边缘光滑整齐,密度均匀,很少特殊的CT征象。 ?脂肪瘤由于含脂肪成分,故CT值低,常在一50Hu以下。

肺转移瘤的影像学诊断

肺转移瘤的影像学诊断 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放射科叶兆祥鲍润贤 肺转移瘤相当常见,尸检报告肺转移瘤的发生率为30%~53%。从理论上讲任何恶性肿瘤均可发生肺转移,但一些富血运以及直接引流到体静脉的肿瘤更易发生肺转移。 CT对检出肺转移瘤的敏感性远胜于胸部平片及普通体层摄影。因而,对一些极易发生肺转移或以肺作为转移首站的一些肺外肿瘤患者,以及有无肺转移明显影响治疗方案的患者,CT检查应列为常规及首选的检查。此类病变包括:头颈部恶性肿瘤,肾癌,睾丸癌,绒毛膜癌,骨及软组织肉瘤,黑色素瘤,内分泌肿瘤(如甲状腺、肾上腺);大多数小儿肿瘤(神经母细胞瘤除外)等等。 对某些肿瘤,肺部可能是作为第二个转移站。如消化道肿瘤(胃、胰腺、结肠)及卵巢癌的瘤栓通常先抵达肝,再经门静脉引流后抵肺。此类肿瘤除肺外,尚应仔细探查其他部位(如肝)有无转移。如首站未发现有转移灶,则肺内转移的可能性就比较低。 一、肺转移瘤的发病机理 肺、胸膜及气管的继发性肿瘤侵犯可由:①肿瘤直接侵犯;②或经动脉(通常由肺动脉,少数由支气管动脉)、肺淋巴管、越过胸腔以及罕见经气道而发生的真正转移。 (一)肿瘤直接侵犯 肿瘤直接侵犯到肺或气管远较转移少见,通常发生于相邻器官或组织的恶性肿瘤的直接侵蚀。 (二)转移 肺外恶性肿瘤可经由4个途径转移至肺和胸膜。 1.经肺或支气管动脉播散:在上腔或下腔静脉内的肿瘤细胞,或在淋巴管内的肿瘤细胞经胸导管引入静脉,最终经肺动脉(常见)或支气管动脉(少见)转移至肺。 2.经肺及胸膜淋巴管播散。可经由两个途径:①首先经血运播散至肺内小动脉,然后侵犯邻近的间质及淋巴管,沿此途径播散至肺门或肺外围;②首先转移至纵隔淋巴结,然后沿淋巴管逆行播散到肺门及支气管肺淋巴结,最后累及胸膜及肺淋巴管,并向肺外围播散。 3.经胸膜腔播散。肿瘤细胞或碎片脱落到胸腔后可越过胸腔至肺。 4.经气道播散。从实验动物中证明,肿瘤细胞可经由气道接种。 二、肺转移瘤的CT检查敏感性和特异性 目前CT上可发现的最小结节约为0.5mm直径。据各家报道,CT对检测小结节的敏感性约为51%~73%之间。除病灶太小,其他一些因素,诸如部分容积效应、呼吸深度不一、误为血管断面、

肺错构瘤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

肺错构瘤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 瑞安市人民医院放射科 罗坤高源统王晓阳 【摘要】目的:进一步分析肺错构瘤的CT表现,并提高其诊断准确性。材料与方法:25例由病理证实的肺错构瘤患者均经16层螺旋CT胸部平扫与增强扫描。对所有患者肿瘤病灶的部位、形态、大小、数目及强化特征,进行了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患者均为单发。位于肺周围12例。CT上有浅分叶者5例,有毛刺征1例。病灶均小于3cm。发现为均匀的软组织密度者(既无脂肪有无钙化)4例;结节内含有脂肪密度(无钙化)者3例;既有脂肪又有钙化者3例;只有钙化者2例。所有错构瘤病灶均表现为轻度强化(强化值小于30 HU)。结论:肺错构瘤的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边缘光滑、结节内含有脂肪和爆米花样钙化有助于诊断,动态CT增强扫描及HRCT有助于其与周围型肺癌的鉴别诊断。【关键词】肺错构瘤;HRCT;增强;病理 肺错构瘤(pulmonaryhamartoma)是肺内最常见的良性肿瘤,现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至2013年经HRCT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5例肺错构瘤,HRCT征象对HRCT,总结其特征性表现,提高对其诊断水平。肺错构瘤是肺内常见的肿瘤之一,在所有肺内孤立结节中发生率占第3位,部分错构瘤在CT上能被检测到含有脂肪而具有特征性,部分在平扫上与其他孤立结节鉴别困难。本文分析了15例经我院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肺内错构瘤的平扫和增强CT表现,以期提高对肺内错构瘤的诊断水平。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15例,其中男9例,女6例,年龄27~65岁,平均50.5岁,9例无明显临床症状经体检发现,3例仅有咳嗽、胸闷等轻微胸部症状。 1.2方法 全部病例采用Siemens公司16排螺旋CT扫描仪检查,均行常规平扫,扫描范围肺尖至肺底,并对病灶进行薄层扫描(HRCT),均行增强扫描。常规扫描层厚5mm, 层距5mm,病灶部HRCT扫描层厚2mm,层距2mm,增强扫描使用非离子型造影剂优维显(Ultravist),剂量约80~120ml或按1.5ml/kg体重计算,采用高压注射经肘静脉以3.0ml/s速度注入,分别于30s、90s分期扫描,并记录增强前后病灶内CT值差异。所有患者均应嘱其深吸气后屏气进行扫描。 2 结果 2.1 CT表现

原发性肺淋巴瘤CT诊断

原发性肺淋巴瘤CT诊断 发表时间:2013-03-05T13:41:27.35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49期供稿作者:万载鑫[导读] 结论原发性肺淋巴瘤CT表现缺乏特征性误诊率极高,结合临床表现、影像表现、治疗情况,综合分析,才有可能做出正确的诊断,提高早期诊断率。万载鑫(丹东市中医院CT科 118000)【中图分类号】R73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49-0189-02 【摘要】目的分析原发性肺淋巴瘤的CT特征。方法搜集了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肺淋巴瘤7例,并分析其CT表现。结果CT平扫表现为肺的单发肿块3例,多发结节3例,多发片状影l例,5例出现充气支气管征,周围间质浸润4例,4例行增强扫描,病灶增强明显,。结论原发性肺淋巴瘤CT表现缺乏特征性误诊率极高,结合临床表现、影像表现、治疗情况,综合分析,才有可能做出正确的诊断,提高早期诊断率。必要时应积极行穿刺病理明确诊断。【关键词】原发性肺淋巴瘤 CT 淋巴瘤为常见的多发生于纵隔及浅表淋巴结的全身性疾病,极少原发于肺内[1]。原发性肺淋巴瘤起源于肺内淋巴组织,是结外淋巴瘤的一种罕见类型,约占淋巴瘤0.4%[2],约占肺肿瘤的0.5%[3]。原发性肺淋巴瘤的影像学表现多样,缺乏特异性,笔者搜集了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肺淋巴瘤7例着重分析其影像学表现,以提高其早期诊断率。 1 资料与方法 本组7例女3例,男4例,年龄41-74岁,平均年龄52岁,临床症状主要有咳嗽、咳痰6例,胸痛5例,胸闷、气短4例和发热2例,1例无任何不适。7例均经病理检查证实,其中手术病理 3例,病灶穿刺活检病理4例。7例患者均符合原发性肺淋巴瘤的诊断标准。CT扫描采用美国GE螺旋CT进行常规胸部扫描,3例2毫米薄层扫描,4例行增强扫描。 2 结果 1)病理结果本组7例中,霍奇金淋巴瘤l例,非霍奇金淋巴瘤6例,其中支气管黏膜相关淋巴组织低度恶性小B细胞淋巴瘤5例和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1例。 2)CT平扫表现为肺的单发肿块3例,多发结节3例,多发片状影l例,5 例出现充气支气管征,网格样或磨玻璃样周围间质浸润影4例,全部病例纵隔无淋巴结肿大。7例均未见胸膜渗出改变及肺门或纵隔淋巴结增大。4例行增强扫描,病灶增强明显。 3 讨论 肺淋巴瘤是指淋巴瘤对肺的侵犯,根据始发部位和病因不同分为三类: 原发性肺淋巴瘤、继发性肺淋巴瘤及免疫缺陷相关的肺淋巴瘤。原发性肺淋巴瘤诊断必须具备以下条件:(1)经病理证实;(2)x线检查肺部受累,无明显纵隔或肺门淋巴结肿大;(3)无肺及支气管外其他部位淋巴瘤的证据。1993年Cordier等[4]在此标准上结合临床实际应用作如下修改:(1)影像学显示肺、支气管受累,但未见纵隔淋巴结肿大;(2)既往没有胸外淋巴瘤诊断的病史;(3)无肺及支气管外其它部位的淋巴瘤或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证据;(4)发病后3个月仍未出现胸外淋巴瘤的征象。同时满足上述4点者可诊断为原发性肺淋巴瘤。原发性肺恶性淋巴瘤的影像学表现为双侧或单侧肺内,单发或多发结节或片状影,边缘模糊或清楚,密度较低且不均匀,内常见有充气支气管征。充气支气管征的形成是淋巴细胞浸润肺间质使之增厚压迫邻近肺泡所致,被认为肺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较具特征性表现;病灶内空洞或支扩、胸水或局部胸壁侵犯少见;肺门和纵隔淋巴结肿大罕见。充气支气管征及周围间质浸润的发生率较高[5,6],有关文献报道,肺原发性恶性淋巴瘤在免疫功能缺陷的人群中发病率较高,而本组病例中无1例免疫功能异常,影像学表现与本组病例相似[8,9,10]。 4 鉴别诊断 当表现为肺内单发肿块时,应和肺癌及结核鉴别,肺癌: 多表现为肺内不规则肿块,边缘常有分叶及细小毛刺征,癌肿邻近肺野内的改变较明显,支气管肺泡癌开始以肺周围结节或含气支气管像的肺实变为主要征象,与原发性肺淋巴瘤不易鉴别,但前者呼吸道症状较重、病变进展快,咳泡沫样痰,且痰中可查到癌细胞,实变区充气支气管像常扭曲,有不规则狭窄等有助于鉴别。肺结核好发于上叶尖后段及下叶背段,可有长毛刺、钙化及空洞,周围常见卫星灶。当表现为肺内多发结节时,应与转移瘤及结缔组织病肺浸润鉴别,结缔组织病肺浸润和转移瘤均可表现为肺内多发结节,但前者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具有一定的特异性,转移瘤有原发恶性肿瘤的病史,结合临床一般不难鉴别。当表现为肺内实变,伴有支气管充气征时,应与肺部炎性病变,细菌性肺炎一般抗炎治疗后均有不同程度的吸收,多有相应的临床症状,如发热等,白细胞升高。 综上所述,原发性肺淋巴瘤误诊率极高,应该结合临床表现、影像表现、治疗情况,综合分析,才有可能做出正确的诊断,提高其早期诊断率。参考文献 [1] 陈星荣,沈天真.全身 CT 和 MRI[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4.438~439. [2] Frraro P,Trastek VF,Adlakha H,et al.Primary non-hodgkins lymphoma of the lung[J].Thorac Surg,2000,69(1):993-997. [3] 黄孝迈,秦文翰.现代胸外科学[M].第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7.362-364. [4] Cordier J F,Chailleux E ,Lanque D,et al. Primary pulmonary lymphomas: a clinical study of 70 cases innonimmunocompromised patients.Chest,1993,103(1):201. [5] Ahmed S,Kussick S J,Siddiqui A K,et al. Bronchial associated lymphoidtissue lymphoma: a clinical studyof a rare disease. Eur J Cancer,2004,40(9):1320. [6] Cardinale L,AllasiaM,CataldiA,etal. CT findings in primary pulmonarylymphomas. RadiolMed,2005,110(5) : 554. [7] Polish LB,Cohn DL,Ryder JW,et al.Pulmonary non-Hodgkin’s lymphomain A IDS. Chest,1989,96 (6) : 1321. [8] Ray P,AntoineM,Mary2krauseM,etal. AIDS-related primary pulmonarylymphoma. Am. J. Respir. Crit.CareMed,1998,158 (4) ,1221. [9] BazotM,Cadranel J,Benayoun S,etal. primary Pulmonary AIDS-relatedLymphoma radiographic and CTFindings. Chest,1999,116 (5) :128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