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讲义

财政学--讲义
财政学--讲义

财政学

第一章:导论

财政与国家或政府的关系、财政与经济的关系就属于财政本质方面的问题。

公共财政的特点

○1弥补市场失效的财政

所谓市场失效或无效领域就是社会公共需要的领域,政府介入的只能是市场失效而又需要弥补的部分。

○2公平的财政

财政活动要奉行“一视同仁”的原则,包括对一个国家范围内所有的国民提供一视同仁的服务及一视同仁地对待所有市场经济活动的主体。

○3非营利性的财政

○4法制化的财政

第二章:市场经济中的财政与财政

第一节:市场经济活动中的政府活动

正因为人类社会中的资源是稀缺的,才引发出了社会经济中的两个根本问题,稀缺的资源是否得到充分利用?假如资源充分利用程度一定,被使用的资源是否就使用得恰到好处?如何达到“最佳的经济效率”?经济学家认为有两种机制,一是计划机制,二是市场经济。

市场失效

市场失效的状态主要表现为:公共物品、外溢性、垄断、信息失效、风险与不确定性、分配不公、宏观经济失衡等。

公共物品

纯粹的公共物品有两个显著的特征:1、消费的非排它性2、消费的非竞争性消费的非排它性,使得公共物品在经济利益上是不可分的,在所有权上是不确定的,所以它无法通过等价交换的形式提供。

外溢性:外部经济、外部不经济

自然垄断行业一般有两个特征;1、产品成本中固定成本所占比重很大2、具有较强的地域性

经济学所指的规模收益递增或规模经济并不等同于自然垄断的成本递增。首先规模经济是指企业规模的扩大而促进企业内部专业化分工和技术进步时所引起的成本下降,而自然垄断则是在既定的企业规模基础上增加产量所引起的成本下降。其次规模经济有一定的条件限制,当企业规模超过一定限度时,规模经济会转化为规模不经济。

社会分配不公:由于生产要素的分配不可能是均等的,有时甚至是极不均等的,竞争过程本身也充满了风险和不确定性,所以,对应与可能是有效的资源配置的收入分配就可能是不公平的。

宏观经济不稳定:指市场经济运行中产生的失业,通货膨胀和经济危机现象。

政府干预

政府干预范围

市场的失效要求政府进行干预,以补充纠正市场的不足、失效并加以调节。政府干预的范围包括:1、提供公共物品和劳务2、对因外溢性而产生的外部经济效应进行管理(○1对负外效益性进行管理○2提供具有正效益性的物品和劳务)3、调节收入和财富的分配4、调节市场经济活动,包括生产者和消费者的调节减轻因垄断因素、信息不灵、市场不完全造成的市场失效5、稳定宏观经济

政府干预的成本

干预是否有效关键在于政府干预的成本能否低于市场失效造成的效率损失。

政府活动是以市场或私人部门让渡部分资源的使用为代价,政府活动使私人对资源的使用相对的减少。即它存在一种资源使用的机会成本。

政府干预的失效

失效产生的原因及表现有:1、信息的有限2、决策的失效(即使信息充分,也会产生。○1决策的时滞○2决策程序的局限性如投票)3、政府组织管理的局限性(决策机构和执行机构分离,以及政府组成体系的复杂性,使得政府对各执行机构的控制有限,政府目标难以得到完全执行,甚至是“走样”)4、政府对其活动作用的私人市场所可能产生的反映的控制能力有限5、政府部门的低效率(两个原因:○1内部缺乏竞争○2政府活动目标的非市场性导致政府部门缺乏降低成本的激励机制)

第二节:市场经济运行中的财政

混合市场经济的特点

现代市场经济师政府公共部门经济和私人部门经济的统一。该混合经济采用市场和非市场两种机制共同配置社会的稀缺资源。市场机制通过“看不见的手”---市场价格竞争机制去配置各种生产要素;非市场机制则是通过公共部门或政府,以计划或行政手段去对资源惊醒配置和引导。

财政的范畴

财政活动是资源的取得、占有和使用的过程。1、税收(税收是政府提供公共物品和劳务的“成本价格”)2、价格和使用费3、公债4、预算5、预算外资金

第三节:市场经济中的财政职能

资源配置职能

这里讨论的财政资源配置职能是假定在资源利用程度一定的前提下的,或者是在预算平衡的前提下进行的。市场经济要求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即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

即资源的重新调整使一部分人境况变得更好地同时使另外一部分人的境况变得更坏时,原有的资源配置达到最优状态。

收入分配职能

收入分配职能的范围应限定在对不公平分配结果的纠正和调节。

收入分配的职能范围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不应介入对劳动收入的调节2、对于无竞争能力、无劳动技能劳动技能低下的老弱病残这,应由政府的转移支付制度解决,以维持这些人的基本生活需要。3、对于凭借生产资料的所有权与收益分配所形成的收入及其他非劳动收入,应该加强税收的调节。4、规范公务员的工资制度。

经济稳定和发展职能

○1

财政经济稳定和发展职能就是指通过财政活动对生产、消费、储蓄、和投资发生影响,以达到稳定和发展经济的目的。经济稳定包括几个方面: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

○2

西方经济理论认为,财政的稳定发展职能实现的机制有两个方面:1“自动稳定”的机制2、“内在稳定器”的作用通过税收和转移性支付来实现,通过累进税制和转移支付制度规定,自动地随着经济周期的变化而对总需求起抑制或刺激作用。

○3

财政的稳定发展职能是通过改变公共支出和税收,以及与货币政策的协调,为经济的稳定发展提供某些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主要指:1、通过财政支出和税收的变化,调节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大体平衡,从而影响物价水平2、通过税收、财政补贴、公债、调节社会投资需求水平,从而影响就业水平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3、通过公债、税收、调节个人的消费水平和结构

财政支出的内容和结构

第一节:财政支出的含义和内容

财政支范围的界定1、公共物品和劳务的提供(非排它性和非竞争性)2、混合物品的提供(○1只具有消费的非竞争性,而不具有非排它性○2在消费方面还不具有严格的、充分的非排它性和非竞争性的物品如公共图书馆在人不多时,具有非竞争性)混合物品的性质使得它的提供有以下选择○1政府支出提供○2混合提供○3完全市场提供

对私人物品消费的干预:在实践中会出现私人物品也由财政支出提供的问题如公共教育,部分人的粮食、医疗等

对生产中的市场缺陷的干预一般有三种方式:公共生产、公共管制、税收或补

第二节:财政支出的分类

财政支出按职能分类:经济建设费、社会文教费、行政管理费、国防费和其他支出。○1经济建设费:基本建设支出、国有企业流动资金支出、国有企业挖潜改造资金支出科技三项费用支出、地质勘探费支出、支援农村生产支出、城市维护费支出○2文化、教育、科学、卫生、出版、通信、广播、文物、体育、地震、海洋、计划生育等○3国家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公安机关、司法检察机关及驻外机构的各项经费、业务费等

按支出的经济性质分类有:购买性支出(消费性支出、投资性支出)

、转移性支出

第三节:财政投资性支出

投资是指人们为获得一定的收益而进行的购买或投资行为。按购买内容分为:实物投资(为扩大生产能力而进行的设备和建筑物的购置和安装活动)、金融资产投资(购买各种有价证券)本节主要讨论事物投资

投资的经济作用:○1在发展中国家。劳动力的无限提供,则经济的增长取决于资本的数量○2投资对生产部门、区域或技术配置有直接的影响作用○3从宏观调控角度看,它对国民经济有两个方面的效应一是需求效应(刺激需求、增加就业、缓和经济危机)二是供给效应

在投资开始到完成这一段时间里,投资所产生的需求本省非但不会提供任何有效供给,反而会对生产要素和消费品市场的供给形成压力,容易导致需求拉动和成本推动的复合型通货膨胀。

社会保障制度有:社会救济、社会保险(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社会福利(教育、社区服务、养老院、儿童福利院、残疾人学校、福利住房)、社会优抚

社会保险资金管理的几种类型:○1私人建立自己的社会保障基金○2时代转移观点○3税收转移

社会保险的筹资计划有:1、现收现付式(根据一年或几年内社会保险所需要支付的测算,按比例分摊到参加保险的单位和个人)2、完全积累式(该模式要求对未来较长时间内保险对象所需要享受的保险待遇总量进行宏观预测,并据以确定缴纳的比例)3、部分积累式(即在满足一定支出的前提下,留出一定的储蓄以适应未来的需要,并通过长期投资取得回报)

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由国家保障、企业保障(就业、工伤、医疗、福利、生育、遗嘱保障及职工困难补助)、农村保障(五保户、农村合作医疗保障、贫困户的扶持、军烈属的优待)三大部分组成。

第五节:财政补贴

○1

财政补贴:是财政转移性支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为了某种特定的政策需要而将一部分款项无偿性的拨付给企业或居民,用以弥补消费者愿意接受的价格与生产承担的成本之间的差额,是政府对市场价格进行干预后所产生的一种财政支出。

财政补贴的内容:1、价格补贴(直接对差价给予的补贴如农产品价格补贴)2、去也亏损补贴(为弥补某些国有企业的经营性亏损而进行的补贴)3、财政贴息

○2

财政补贴的依据:财政补贴是政府对市场价格机制干预的理论。市场价格取决于边际成本与边际效益的均衡。生产者按市场价格调整生产,直到边际成本和价格相等,就可获得最大收益。正常情况,政府不涉及价格机制。

可能导致政府和财政介入价格机制的市场失效的领域有以下几个方面:1、正的外部效应的物品和劳务,其价格不能反映这种物品和劳务所能带来的社会边际效益。此时,社会边际效益=私人边际效益+外部边际效益,此时生产和销售会呈现不足的状况。政府采取矫正的方法○1政府直接提供(过渡消费)○2政府给予补贴。2、垄断的管理,方法有○1法律措施○2采取税收方面的措施○3政府价格管理和补贴相结合的方法(针对规模经济而产生的自然垄断)3、市场的稳定(市场价格波动是供需达到平衡的必然过程,但是波动幅度过大,会对消费者和生产者产生误导,是资源配置在短期内大幅度的偏离效率要求。损害资源配置效率。如农产品,宏观看有时为实施反通货膨胀政策,会通过补贴对某些商品价格保持较低水平。4、收入的分配,市场经济中,收入分配是依据生产要素的贡献来进行的,在生产要素既定的情况下取决于生产要素由市场竞争决定的价格。由于市场竞争的不完全,由价格所决定的分配与市场经济收入分配的原则会产生背离,这时,财政补贴可实现纳税人与特定商品生产者或特定商品消费者之间收入转移。

4、财政支出的规模

第一节:财政支出规模的衡量

财政支出的规模可以从○1绝对规模(财政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等于国内生产总值加上国外净要素生收入)或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2相对规模两方面来衡量(财政支出与国民或国内生产总值想对比)

财政支出增长的衡量

绝对增长和相对增长(财政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比重的增长)

还可以用另外两个指标进行衡量:1、财政支出的弹性,财政支出增长率与国民或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之间的比率。Eg表示该比率2、边际财政支出倾向,财政支出增加额占国民或国内生产总值增加额的比重,边际支出倾向大于1表示财政支出规模呈现上升趋势,小于1表示,财政支出相对规模是下降的。

第二节:财政支出增长的宏观分析

在众多关于财政支出增长的理论中,最具代表性的主要有,

1瓦格纳法则,他只是将财政支出与人均收入的增长相对比,认为在国民经济发展中,随着人均收入的增加,财政支出也会同样增加。他把财政支出的增长原因归为政治(国家活动范围和领域的不断扩大)和经济(市场的缺陷和外溢性作用以及收入弹性问题(如教育、娱乐、文化、卫生和福利支出))两个方面因素。

2、皮考克和怀斯曼的“时间形态“理论(该理论建立在,“政府喜欢多支出,公民不愿意多缴税,因此政府在决定预算支出规模是,应密切注意到公民意愿”的论点基础上,认为公民所能容忍的税收水平时政府支出的约束条件)

他们认为财政支出增加的原因有:内在原因(经济增长)和外在原因(指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动荡时期、如战争、饥荒等,都会使政府支出极具增加,以致超过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他们用三种效应来说明导致政府支出迅速增长的原因。○1替代效应:特殊时期,提高税收用以被公众接受,税收的增加使得政府的支出取代了部分私人支出。○2检查效应:危机过后,政府和公众都会强烈的意识到社会问题,反思自己对社会所负有的社会责任,这是,政府扩大范围来改善社会环境。○3集中效应:动荡时期,政府往往削减地方财政的权限为代价来集中猛增支出的需要。

第三节:财政支出规模增长的微观分析

1、需求方面的因素

○1

经济因素:经济增长是决定财政支出增长的基本因素,但是,在经济不断发展和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不断上升的过程中,财政支出按什么规律增长,增长到什么程度,这主要取决于支出政策中资源配置的要求和收入分配目标。

从资源配置角度看,随着经济的发展,财政在资源配置中的适当份额取决于○1相对于资本存量的增加,资本存量在私人和公共投资之间的适当组合,如消费者收入上升将使汽车广泛使用成为可能,则对公路设施的需求会大大增加○2相对公共消费而言私人消费需求的收入弹性,如个人消费不断增加,需要有一些补充性的社会公共服务设施如交通、治安、园林,此外人们对政府提供的公共设施的质量要求也会不断提高

○2条件因素:人口状况(人口绝对规模、人口年龄结构、密度)、环境状况(○1财产增加,犯罪率上升,为了保证原有的治安水平,必须在人力和物力上增强公共部门的力量;○2不同的自然地理条件决定社会对诸如公路,铁路等基础设施的需求不同)技术水平(科学技术的发明及应用,会改变财政参与资源配置的组合

○3社会和政治因素

2、供给方面因素

○1

税收水平,税收收入从支出成本的角度约束着财政支出的增长,税收的增长同时也会产生效率损失,由此产生财政支出的效率成本,这是财政逐年增长的限制因素。

○2

财政支出的效率水平,财政支出的效率从另一个方面影响财政支出的数量,一政府部门工作效率,二财政支出本身的资金使用效率

○3

财政支出生产水平,财政支出的生产水平主要指财政支出投入品的价格,价格上升会影响财政支出的水平。

○4财政政策的调控。

第四节:财政支出规模的决策

1、财政规模支出适度问题

从社会角度看,财政支出是一种资源的使用形式,所以,资源配置效率是决定财,政支出规模的基本出发点。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某种资源使用于某种经济活动,必然同时排斥着其他可选择性的经济活动。“机会成本”就是放弃别种可选择的经济活动的价值。

只有在公共物品和劳务对社会生产的边际生产效率与私人物品和劳务相等时,资源的配置才能达到最优。

2、支出—

税收决策分离与财政支出规模,人们总希望政府通过财政支出提供的无偿或“廉价”的服务和物品越多越好,而税收则是越少越好,因为支出和税收是分离的,财政支出的税收成本被掩盖了。

3、预算平衡约束和财政支出规模的决策,○1

新的筹资手段的出现,如国债在这种情况下,税收收入对支出限制只是对财政支出倾向的一种间接控制○2财政政策的运用已经突破了预算平衡约束的防线

4、财政支出的不可控制性和财政支出规模,财政支出的控制是通过计划进行的

,但计划安排的一些支出一旦付诸实施,往往短期内为相对不可控制如;大型工程项目的投资

第五章:财政支出的效益

第一节:财政支出成本---效益分析的概念

○1成本---效益分析:对预算资金的使用提出若干可选择的项目和方案,根据一定的方法分别计算每种可选择方案的成本和收益,然后对各项目的成本效益进行比较,在此基础上确定最佳方案。

○2财政支出成本---效益分析的特点:○1财政支出关系到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收入的公平分配及经济的稳定和增长,所以不能完全以投入和效益的对比来衡量○2它提供的公共物品和劳务具有消费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所以支出具有非营力性和非完全营力性○3财政支出的社会成本和社会效益具有不确定性

○3成本—

效益分析主要运用于投资性的支出项目,而对于一些非投资性的支出项目如国防、政治、文化,其支出成本可以确定,但收益或这回效益难以用货币来计算和估值。对这种支出项目,可以采用成本—效果分析法。两种方法○1在既定的预期目标下,以成本最低为择优标准○2根据计划项目的预期目标,在既定的投入下选择效果最好的方案。

第二节:财政支出成本和效益的评价

成本--

效益分析:从私人角度看,成本和收益即费用和收入,按市场价格计算。政府项目却步那么简单,一些社会的成本和效益可能在市场价格中得不到反映,即便可以用市场价格计算,由于不完全市场的存在,必须进行调整。

1、财政支出成本与效益的类型

从社会角度看,财政支出的成本和效益从总得方面可归纳为两类:○1实际的成本和效益○2金融的成本和效益

实际成本:由于某项工程实施而耗费的人力、物力、以及对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造成的实际损失

实际效益:由于某项工程实施而生产出得更多的社会财富,以及由此带来的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地提高

金融的成本和效益:指由于项目的实施,使社会某些方面

收到影响,导致价格变动而产生的成本或收益。不反应财富的实际增长或损失,仅仅是价格对财政支出所做出的反应,不反应社会总成本和总收益的对比,所以,这种成本和效益称为虚假成本和效益,在进行经济分析时必须剔除。

第七章:税收负担与归宿

第一节:税收负担

○1

税收负担:是指纳税人因想国家缴纳税款而承受的货币损失或经济福利的牺牲。他直接关系到国家与纳税人之间的利益分配,体现了国家的分配政策。

○2

税收负担的衡量:税收负担依据考察的层次和角度的不同,分为宏观税收负担(一定时期内国家的税收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或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来衡量)、中观税收负担、微观税收负担(企业或个人的税收负担,企业税收负担的衡量指标有:○1企业税收总负担率=企业实纳的各项税收总额/ 同一时期企业实现的销售收入○2企业商品劳务税负担率=企业实纳的商品劳务税额/同一时期企业实现的销售收入○3企业所得税负担率)

第二节:税收负担的转嫁与归宿

1、税收负担转嫁:纳税人将缴纳的税款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转由他人负担的过

程。税负归宿:税负运动的终点,○1若税负转嫁不发生,那么税负归宿是纳税人自己,这种税负是法定税负○2如果发生转接,税负归宿是税负转嫁结果,称经济归宿。

2、税收负担转嫁方式;按纳税人转移税收负担的方向有前转、后转、消转、和

税收资本化四种方式

前转;当税收发生时,纳税人按照商品流通的方向,通过提高商品价格的方式,将税款向前转嫁给购买者或消费者负担。

后转;当纳税人的税款无法前转时,通过压低投入要素或商品的购进价格,将税款转移给原材料等生产要素或商品的供应商负担。

消转;通过加强经营管理、改进生产技术和工艺、挖掘内部潜力等方法,增加企业利润,弥补纳税损失,自行消化税收负担。

税收资本化:在特定商品交易(土地、房屋、证券)中,买主将购入商品在以后年度所必须支付的税款,在购入商品的价格要求中要求卖主预先一次扣除,从而降低商品的成交价格。

3、税收负担转嫁的因素

○1

课税对象性质对税收负担转嫁的影响;按课税对象,税种课分为商品税(税款是商品价格的组成部分,由征税而引起商品价格的变化能比较容易的进行税负转嫁)、所得税、财产税(对土地、房屋征收的财产税能否进行转嫁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1如出现买方市场,买方讨价还价的余地大,则存在税收资本化的可能○2如果卖方垄断市场,则无法实现税收资本化

○2

课税范围对税收负担转嫁的影响;课税范围宽的商品比较容易税负转嫁,而窄的商品相对较难,当一种税的课税范围涉及到同类产品的大部分或全部时,购买者选择代替的余地很小或无可选择,对这种商品的需求弹性小,课税商品就容易通过提高价格将税负向前转嫁给消费者

○3

课税商品的资本或劳动构成对税负转嫁的影响;如果某种商品的生产规模变动较难,供给弹性小,对此商品征税,则税负难以向前转嫁给消费者负担;若为密集型,且生产周期短,生产规模的调整比较容易,对此商品征税则税负会更多的落在消费者身上。

○4

税收管辖对税收税负转嫁的影响;税收管辖范围越小的税,人们容易跨越地区限制区购买,以躲避该商品的税负,此时所征税款就难以向前转嫁。

第三节:税负转嫁的局部均衡分析

局部均衡分析;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分析一种商品或生产要素的供给与需求达到均衡是得加个决定。

政府对消费者或生产者征税并没有什么区别。至于生产者和消费者各自负担多少,则要取决于供需双方的弹性大小,如果需求弹性大于供给弹性,则税负更多的转嫁到生产者身上。当需求弹性为零时或供给弹性无限大时,此时所征税款全部向前转嫁给消费者。供给弹性为零时或需求弹性无限大时,政府所征税负完全由企业承担。实际上这种方法本身及其对税负转嫁行为的研究结果,都存在很多局限。

第八章:税收效应

第九章:税收制度

第一节:税收制度与税收模式设计

按税种数量的多少。分为单一税(一个国家的水周制度应该应由一个税类或几个税种构成)和复合税制(一个国家的税种应该由多种税种构成),现在各国普遍实行复合税制,在该种情况下,税制结构的构建主要包括三方面的问题,○1主题税的选择○2辅助税种的设计○3税种间的相符关系以及各税种间的经济调节功能。

就目前的税制结构模式看可以分为三种模式,○1以直接税为主体的税制结构模式○2以间接税为主体的税制结构○3直接税间接税双主体的结构模式。

直接税: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资本利得税、财产税等。直接税为主体,实际上是以所得税为主体。大多是经济发达的国家实行

间接税:销售税、消费税、增值税、进口关税等商品劳务税税种。实行这一模式的大多为发展中国家。

第二节:商品劳务税制

商品劳务税制是所有对商品和劳务课征税种的统称。

商品劳务税的类型:

1、按商品劳务税的课税范围包括商品(资本品和消费品)和劳务,按课税范围

的宽窄,商品劳务课税有三种选择:○1对所有商品和劳务课税○2选择全部消费品课征的一半消费税○3选择部分消费品课征的选择型消费税2、按商品劳务税的积水依据划分

商品劳务税按其计算依据的范围大小可以设计为总值型(计税依据是从事生产经营的商品销售收入总额和从事劳务服务的营业收入额或业务收入额)和增值型(计税依据是从事生产经营和劳务服务的增值额,所谓增值额就是纳税人在一定时期内的生产经营活动中所创造的新价值)两种。

3、按商品劳务税的计税单位划分:从价税(课税对象的价格、金额等计算征收

)和从量税(重量。数量、容积、体积)

我国现行商品劳务税的主要种类:

1、增值税:以生产、流通和提供劳务服务的增值额为计税依据而征收的一种税

。增值额就两个方面理解:○1生产单位而言,商品销售收入减去规定的非增值项目○2生产流通全国成而言,商品流通各个环节的增值额之和,相当于该商品在进入最终消费前的销售额。

增值的类型:○1生产型,计算增值税时只允许从商品销售收入中抵扣外购的生产资料中劳动对象的消耗部分○2收入型,计算增值税时只允许从商品销售收入中抵出外购的劳动对象价值和固定资产折旧○3消费型,计算增值税时扣除范围扩大到纳税期内购入固定资产的全部价款。我国现行征收制度:

○1征税范围:在我国进内销售货物、进口货物以及提供的加工修理修配劳务。○2

纳税人:在我国进内从事上述业务的单位和个人,不分企业所有制得性质和规模。

○3

税率:我国增值税采取了基本税加一档低税率的模式。基本税率为17%,低税率为13%。出口货物实行零税率和出口退税。小规模商业企业为4%,其他小规模企业为6%。

○4应纳税额的计算:增值税应纳税额的计算采用购进扣税法。

应纳税额=当期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

当期销项税额=当期销售额乘以税率

准予从销项税额中抵扣的进项税额为下列凭证上注明的增值税额:○1从销售方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税额○2从海关取得的完税凭证上注明的税额

对小规模纳税人不得使用增值税专用发票、不能抵扣税款,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

应纳税额=销售额×征税率

销售额=含税销售额/(1+征税率),对进口货物,由于进口商品在他国出口时已给予了出口退税,因而不存在抵扣税款的问题,其增值税额的计算公式为:组成计税价格=关税完税价格(到岸价格)+进口关税+进口消费税

应纳税额=组成计税价格×税率

2、消费税

消费税是对税法规定的特定消费品所课征的一种商品流转税。

我国现行消费税的征税制度包括如下一些内容:

○1

征税范围:一是位一些过度消费会对人体健康、社会秩序、生态环境等方面造成特殊危害的消费品,二是奢侈品、非生活必须消费品,三是高能耗及高档消费品,四是不可再生和替代石油类消费品以及具有财政意义的产品。

○2

纳税人:在我国境内生产、委托加工和进口条例规定的应税消费品的单位和个人、不分内外资企业和个人

○3税率:比例税率(3%—45%)和定额税率

○4应纳税额的计算:

从价定率计征:应纳税额=销售额乘以税率

销售额为纳税人销售应税消费品向购买方收取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不包括收取的增值税税款。

从量定额计征:应纳税额=应纳数量乘以单位税额

复合计征:仅限于香烟和白酒

应纳税额=应税销售数量乘以单位税额+应税销售额乘以比例税率

3、营业税

营业税是一纳税人从事经营活动的营业额为课税对象课征的一种商品劳务税我国现行的营业税征收制度的主要内容有:

○1征税范围:征收范围包括提供劳务、销售不动产、转让无形资产三种行为

○2纳税人:我国境内提供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和销售不动产的单位和个人○3税率和税目

○4应纳税额的计算:应纳税额=营业税(销售额)乘以税率

第三节:所得税

1、所得税○1

从经济角度看,所得指人们在两个时点之间以货币表示的经济能力的净增加值,按此概念,所得包括工资、利润、租金、利息等要素所得和赠与、遗产、财产增值等财产所得○2从会计角度看,是一定时期内,一切交易所实现的收入减去为实现收入所消耗的成本、费用后的余额,不包括赠与、遗产所得和财产增值。

从税收实务角度看,所得是“税法所得”是国家一法律形式规定的在会计所得基础上,通过必要调整而计算出来的。

2、所得的类型:按性质和来源不同分为,生产经营所得(营业利润)、劳务所

得、投资所得(因一定的产权而获得的收益如,股息)、资本利得(出售资本资产项目而获得的溢价)、租赁所得

3、所得课税制度的类型:○1

综合所得税制,把纳税人一定时期内获得的各种收入都汇总起来,统一按照累进税率计征○2分类所得税制,把纳税人的各种所得按一定标准进行分类,按不同类型所得设置不同的税种,或规定一个税种,但对各类所得规定不同的税率和计征方法分别课征。○3混合所得税,把以上两种综合起来。

4、我国现行所得税的主要税种:

○1企业所得税

纳税人:在国境内实行独立经济核算的企业或组织。(不包括依

法成立的个人独资、合伙性质的机构或组织、外商投资企业和外

国企业)

课税对象:企业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股息、利息、租金

、转让各类资产收益、特许权使用费)

税率:33%……为照顾收入较少的企业又规定两档照顾税率○1对年纳税额不超过三万元的企业,暂建安18%○2三到十万,27% 应纳税额计算:应纳所得税额=收入总额—准予扣除项目金额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乘以税率

准予扣除的项目是指与纳税人取得收入有关的成本、费用和损失。

○2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

纳税人:○1外商投资企业包括在中国境内设立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

作经营企业和外资企业○2

外国企业指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场所、从事生产、经营和虽未

设立机构、场所、而有来源中国境内所得的外国公司、企业和其

他经济组织。

课税对象:外商企业应就其来源于中国境内境外的所得缴纳

所得税;外国企业只就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缴纳所得税。○3个人所得税

纳税人:在我国境内居住或虽不居住但有来源于我国境内收

入的个人为纳税义务人。纳税义务人可分为;居民纳税人(在

中国境内有住所或无住所在中国居住满一年的个人,所取得

的境内外所得都要纳税)和非居民纳税人(来源于中国境内所

得,应缴税)此外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投资者依法缴纳

个人所得税。

第四节:财产税制

1、财产税的类型

○1按课税范围:一般财产税和特定财产税

○2

按课税时财产的状态:静态财产税和动态财产税(财产所有权或使用权发生转移时,如遗产税等)

○3按课税依据:财产总税值和财产净税值

○4按课税权限行使的持续性:经营财产税和临时财产税

财政学复习资料(0001)

财政学复习资料

公共物品 是指政府提供的,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物品,其具有两个特征:1.非竞争性2.非排他性。前者是指增加消费,其社会边际成本为0;后者指在享受过程种,不排除他人从中获益。公共物品在享受过程种“无法分割,无法量化”,并可分为纯公共物品和混合物品。 (“公共物品”与“公物”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外部效应 指在市场活动种没有得到补偿的额外成本和额外收益。例如一个厂商从事某项经济活动给其他人带来利益或损失的现象。 财政 1.在一定时期内,在一定的疆土范围内,在一定的色社会经济条件下,国家利用政治权力和财产权力,强行参与社会总产品、社会总产品价值、国民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的一种经济行为。 2.政府集中一部分国民生产总之或国民收入来满足社会需求的收支活动。或者说,是政府从事资源配置和收入分配的收支活动,并通过收支活动调节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平衡,以打到优化资源配置、公平分配、经济稳定和发展的

目标。 财政职能 1.资源配置职能:由政府介入或干预所产生的,它的特点和作用是通过本身的收支活动为政府提供公共物品、提供经费和资金,引导资源的流向,弥补市场的失灵和缺陷,最终实现全社会资源配置的最优效率状态。 2.收入分配职能:通过确定显示公平分配的表转和财政调节收入分配的特殊机制和手段来达到实现公平分配的目标。 3.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经济增长还优随产出增长而带来的产出与收入结构的变化以及经济条件、政治条件、文化条件的变化。 社会公共需要的基本特征 1.公共需要是社会公众在生产、生活和工作中的共同的需要,它不是普通意义上的人人有份的个人需要或个别需要的数学加总,而是就整个社会而言,为了维持社会经济生活,为了维持社会再生产的正常运行,也为了维护市场经济的正常秩序,必须由政府集中执行和组织的社会职能的需要。

财政学复习资料

<<财政学>>复习资料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财政是以()为主体的一种经济行为。 2、从起源上考察,财政是伴随()的产生而产生的。 3、人类经济社会中存在的两类不同需要是()和()。 4、以国家职能为标准,我国的财政支出一般分为()、()、国防支出、行政管理支出和其他支出六大类。 5、按对经济的影响不同,可将财政支出分为()和()。 6、在任何社会中,社会总投资都可以分为()和()。 7、()是我国财政收入的最主要的形式。 8、一般理解,税收公平包括()和()两个方面。 9、纳税人是税法规定的直接负有()的单位和个人。 10、征税对象是税法规定的征税的()。 11、()是国家税收制度的核心,它反映征税的深度,体现国家的税收政策。 12、税负转稼的基本方式有两种()和()。 13、增值税条例规定,出口商品实行()。 14、消费税实行从价定率和()两种征收方法。 15、企业所得税是国家对企业的()和其他所得征收的一种税。 16、工资、薪金所得适用()税率。 17、国债发行需遵循的两个原则是()、()。 18、通过发行国债(),是国债产生的主要动因,也是现代国家的普遍作法。 19、以债券的流动性为标准,国债可分为()和()。 20、国家预算是政府的基本财政收支计划。它的功能首先是反映()。 21、()是整个预算工作程序的开始。 22、()是整个预算工作程序的总结和终结。 23、预算管理体制,是处理中央和地方以及地方各级政府之间的()的制度。 24、完善()是完善分税制的重点。 25、市场经济下财政功能的正常发挥,主要取决于()的适当运用。 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 1、在发挥职能、干预社会经济生活的过程中,政府的权力不应受到任何限制。() 2、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在国家宏观调控下使政府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 3、财政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4、社会公共需要总是采取公共提供的方式来满足。() 5、转移性支出在稳定经济方面可发挥较大作用,而购买性支出则在收入分配方面发挥较大作用。() 6、量入为出与量出为入体现了两种不同的理财观,两者所追求的目标是不同的。() 7、财政支出的绝对量指标与相对量指标,总能一致地反映政府规模的变化情况。() 8、政府投资性支出属于生产性支出。() 9、政府投资应追求社会净效益的最大化。() 10、社会保障具有受益的普遍性,其目标是保证社会成员较高的生活需要。() 11、国家凭借政权征税,体现国家意志,可以不受生产资料所有制的限制。()

财政学2014讲义讲解

《财政学》授课纲要 导论 一、日常生活中的财政学现象和问题。 1.生活中常见的财政现象; 2.财政现象中的财政学问题; 3.财政现象和问题背后的财政学规律; 二、财政学的研究对象和人们对政府活动的不同看法。1.财政学的研究对象; (1)、政府的经济含义; 现代公共财政学(Modern Public Finance)又称公共部门经济学(Public Sector Economics)。经济学家将所有的经济主体分为两类:公共经济部门(Public Sector)和私人经济部门(Private Sector)。公共部门是指政府,私人经济部门是指家庭和私人企业。公共经济学是以政府为研究对象的经济学分支,主要关注和研究政府的经济行为。 在经济学家眼里,现代政府也是一种经济主体,它也进行着各种消费和投资活动,提供着各种社会产品;政府拥有强制权利,政府可以强迫人们去做某些事情;政府有服务于全

体社会成员的义务,政府不能仅仅考虑本身的利益,而必须谋求全社会的福利;政府一方面是总体国民经济运行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另一方面,它又有自己独特的运行特征。(2)、财政学的研究对象——政府的与预算有关的经济行为; 公共部门介入经济的手段很多,如计划、法律、货币金融政策等,而这些都不是财政学的研究对象。财政学研究的是与预算有关的经济活动,诸如税收、政府支出、公债等。现代公共财政学的研究范围不断扩展,已涉及政府决策等方面,但它仍是仅仅对与预算有关的行为感兴趣。 (3)、公共部门范围的严格界定; 按覆盖范围从小到大,公共部门可分为:中央政府、广义政府、统一非金融公共部门(Consolidated Non-Financial Public Sector,CNFPS)和统一总公共部门(Consolidated Total Public Sector,CTPS)。 2、人们对政府与政府活动的不同看法; (1)、人们对政府的矛盾心态; 有时,有这样一种说法:人不能被托付给自己的政府。那么他能否被托付给别人的政府?或者,我们是否已找到了帝王般的天使在统治他呢?还是让历史来回答这个问题吧。 ----Thomas Jefferson (2)、人们对政府活动的不同看法;

财政学复习资料-重点讲解学习

财政学复习资料-重点

1财政:财政是国家或政府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以国家或政府为主体对一部分社会产品与服务的分配活动, 2市场失灵:现实的市场机制本身存在固有的缺陷与不足 3外部性:无法在价格中得以反映的市场交易成本或收益 4纯公共产品:是指每个人对这种产品的消费并不会导致任何其他人消费的减少 5收入分配职能:是指财政运用多种方式参与国民收入的分配和调节,以期达到收入分配的经济公平和社会公平 6消费的排他性:指产品一旦被供给,不能将任何人排除在该产品的消费之外 7科斯定理:认为外部性产生的主要原因在于产权界定不明确或界定不当 8庇古税:通过使卖者支付与每单位产出的边际外部成本相等的费用来实现负外部性的内部化 9公共选择:指人们通过整治过程来决定公共产品的需求,供给和产量,从而把个人偏好转化为集体决策的一种机制或过程,它是对资源配置的非市场决策机制 10投票悖论:虽然单个个人的偏好是一致的,但在多数票规则下却得不出一致的集体偏好11购买性支出:直接表现为政府向企业和个人购买商品或服务的支出,包括购买进行日常政务活动所需的商品和服务的支出,也包括用于进行国家投资所需的商品和服务的支出12转移性支出:是政府为实现社会公平目标,单方面对居民和企业等微观经济主体的无常财政拨款,不以获得同等价值的商品或服务作为补偿,受益者得到财政的转移资金后也不需要返还给政府 13瓦格纳法则:随着社会经济日益发展,国家职能的内涵和外延在不断扩大,从而导致政府经济活动不断增加,所需的公共支出将不断增加 14财政投资性支出:也称为财政投资或公共投资,是以政府为主体,将其从社会产品或国民收入中筹集起来的财政资金,用于国民经济各部门的一种集中性,政策性投资 15现收现付制:是指以横向平衡原则为依据,以当期正在工作的所有人的缴费来支付现在保险受益人开支的制度 16财政补贴:是指政府为了实现某种特定的政策目标,在一定时期内,通过财政分配,向特定的企业或私人提供的无偿性补助支出。 17支付能力原则:政府提供的产品和劳务的成本费用的分配,要与社会成员的支付能力相联系 18税收收入效应:对消费者表现为国家征税之后会使纳税人的收入下降,从而降低商品的购买量,而居于较低的消费水平。对生产者表现为政府课税之后会使生产者可支配的生产因素减少,从而降低了商品的生产能力,而处于较低的生产水平。 19税收中性:不对纳税人的经济选择或经济行为产生任何影响 20次优税收:是指在满足政府一定收入规模的前提下,课税所导致的效率损失或超额负担最小 21宏观税收负担:亦称总体税负,是指一定时期内国家在参与社会产品的分配过程中,以税收形式集中的收入总额。 22公平定价:政府相关部门通过一定程序和规则制定提供公共产品的价格和收费标准 23债务负担率:是指当年国债累积余额占GDP的比例

(整理)AA财政学期末复习资料.

财政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公共产品:是指由政府部门(公共部门)提供的、用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物品和服务。 消费税:消费税是在对货物普遍征收增值税的基础上,选择少数消费品再征收的一个税种,主要是为了调节产品结构,引导消费方向,保证国家财政收入。(消费税是国家为体现消费政策,对生产、委托加工、零售和进口的应税消费品征收的一种税。) 购买性支出:是指直接表现为政府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活动的支出,包括购买进行日常政务活动所需的或用于国家投资所需的商品或服务的支出,它体现的是政府的市场再分配活动。 转移性支出:是指政府按照一定方式,把一部分财政资金无偿地,单方面转移给居民和其他收益者的支出,主要有补助支出、捐赠支出和债务利息支出,它体现的是政府的非市场型再分配活动。 拉弗曲线:一般情况下,税率越高,政府的税收就越多,;但税率的提高超过一定的限度时,企业的经营成本提高,投资减少,收入减少,即税基减小,反而导致政府的税收减少,描绘这种税收与税率关系的曲线叫做拉弗曲线。 社保支出:是财政转移支付的重要内容,主要是指国家财政用于社会保障方面的支出,并包括非财政经费安排的社会保障支出。其内容主要包括社会保险支出和社会福利支出(含社会救济支出或社会补助支出和社会优抚支出)两方面。 财政挤出效应:是指政府开支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支出减少,这样就减弱了扩张性财政政策刺激经济的作用。 税收负担:是指纳税人承担的税收负荷,亦即纳税人在一定时期应交纳的税款,简称税负。 瓦格纳法则:是指随着国家职能的扩大和经济的发展就要求保证行使这些国家职能的财政支出不断增加,即随着人均收入提高财政支出相对规模相应提高。 基尼系数:是国际上用来综合考察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状况的一个重要分析指标,由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于1922年提出。其经济含义是:在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进行不平均分配的那部分收入占总收入的百分比。 税务代理人:指具有丰富的纳税事务工作经验和较高的税收、会计专业理论以及法律基础知识,经国家税务总局及其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家税务局批准,从事税务代理的专门人员及其工作机构。 国债:是整个社会债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是指中央政府在国内外发行债券或向外国政府和银行借款所形成的国家债务。 国家预算:是政府的基本财政收支计划,是政府集中和分配资金,调节社会经济生活得主要财政机制,是国家的重要立法文件。

财政学复习资料(陈共八版)

第一章 财政的概念:财政是为了国家为了满足公共需求对剩余产品进行分配而产生的经济行为和经济现象。 财政的基本特征:阶级性与公共性;强制性与无直接偿还性;收支的对称性或平衡性。 公共产品:概念:公共消费性质的商品或服务。特征:边际生产成本和拥挤成本为零,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分类:1.纯公共物品:具有完全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如国防和灯塔等,通常采用免费提供的方式,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多见。2.准公共物品:具有有限的非竞争性和局部的排他性。即超过一定的临界点,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就会消失,拥挤就会出现。准公共物品可以分为两类:a.公益物品,如义务教育、公共图书馆、博物馆、公园等b.公共事业物品,也称自然垄断产品。如电信、电力、自来水、管道、煤气等。 外部效应:指在实际经济活动中,生产者或者消费者的活动对其他生产者或消费者带来的非市场性影响。这种影响可能是有益的,也可能是有害的,有益的影响被称为外部效益,外部经济性,或正外部性;有害的影响被称为外部成本外部不经济性,或负的外部性。通常指厂商或个人在正常交易以外为其他厂商或个人提供的便利或施加的成本。 市场失灵的表现:1.市场垄断:当一个行业被一个或几个企业垄断时,垄断者可能通过限制产量,抬高价格,使价格高于其边际成本,获得额外利润,从而使市场失灵。2.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者与消费者的生产、销售、购买都属于个人行为,掌握信息本身也成为激烈竞争的对象,二信息不充分和信息不对称也是影响公平竞争的重要因素。3.外部效应与公共物品:外部效应是指在市场活动中没有得到补偿的额外成本和额外收益,典型例子是“那公共物品”。当出现正的外部效应时,生产者的成本大于收益,利益外溢,得不到应有的效益补偿;当出现负的外部效应时,受损者得不到损失补偿,因而市场竞争就不可能形成理想的效益配置。4.收入分配不公:市场机制效率是以充分竞争为前提的,而激烈的竞争不可能自发的解决收入分配公平问题。5.经济波动:市场机制是通过价格和产量的自发波动达到需求与供给的均衡,而过度竞争不可避免地导致求大于供与供大于求的不断反复;这事市场经济不可避免的弊端。 政府干预的手段:1.政府的宏观调控2.立法和行政手段3.组织公共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4. 财政手段。 政府干预失效的原因和表现:1.政府决策失误2.寻租行为3.政府提供信息不及时甚至失真4.政府职能的“越位”和“缺位”。 财政职能:资源配置职能,收入分配职能,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保障社会和谐稳定和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职能。(1)资源配置的机制和手段: 1.在明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职能的前提下,确定社会公共需要的基本范围,确定财政收支占GDP的合理比例,从而实现资源配置的总体效率。2.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证重点支出,压缩一般支出,提高资源配置的结构效率。3.合理安排财政投资的规模和结构。4.通过政府投资、税收政策和财政补贴等手段,带动民间投资,吸引外资和对外贸易,提高经济增长率。 (2)收入分配的机制和手段:1.划清市场分配和财政分配的范围和界限;2.是规范工资制度; 3.是加强税收调节; 4.是通过转移性支出,每个社会成员得以维持基本的生活和福利水平。 5.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本身的效率。 ! 第二章 财政支出的经济分类(按产生收益的时间):经常性支出,资本性支出,净贷款。 财政支出的按与经济活动的关系分类:购买性支出,转移性支出。 公共定价:政府相关管理部门通过一定的程序和规则制定提供公共物品的价格和收费标准,

罗森财政学复习资料(双语版)

罗森财政学复习资料(双语版) Unified budget:The document which itemizes all the federal government’s expenditures and revenues. 统一预算:联邦政府在一种文件中将其支出逐项列出的文件 Regulatory budget: an annual statement of the costs imposed on the economy by government regulations 管制预算:政府管制对经济产生的成本 Entitlement programs: programs whose expenditures are determined by the number of people who qualify ,rather than preset budget allocations. 公民权利性计划:(是指有关社会保障、公共福利计划、农产品价格维持等法律规定受益人和收益数额的政府支出项目)项目的成本不是由固定的美元数额来决定,而是由符合条件的人的数量决定。 Substitution effect :the tendency of an individual to consume more of one good and less of another because of a decrease in the price of the former relative to the latter. 替代效应:是指一种商品价格的变化所引起的使消费者调整该种商品与其他商品需求量比例的效应。 Income effect : the effect of a price change the quantity demanded due exclusively to the fact that the consmer’s income has changed 收入效应:收入效应指由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实际收入水平变动,进而由实际收入水平变动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Welfare economics: the branch of economic theory concerned with the social desirability of alternative economic states. 福利经济学:研究各种经济状态的社会合意性的经济理论的一个分支 Pareto efficient : an allocation of resource such that no person can be made better off without making another person worse off. 帕累托效率:要使一个人的境况变好,唯一的办法就是使另一个人的境况变坏 Pareto improvement: a reallocation of resources that makes at least one person better off without making anyone else worse off. 对在不使其他任何人境况变坏的情况下使某人的境况变好的资源进行重新配置 Pure public good : a commodity that is nonrival and nonexcludable in consumption. 纯公共物品:指既没有排他性有没有竞争性的产品和服务 Privatization :the process of turning services that are supplied by the government over to the private sector for provision and production 私有化:把由政府提供的服务交给私人部门去提供和生产 Commodity egalitarianism : the idea that some commodities ought to be made available to everybody 商品平均主义:要求某些商品人人有份

财政学资料归纳分析

选择题 1.()有效率的供给通常需要政府行动,而私人物品则可以通过市场有效率地加以分配” A、公共物品 B、私人物品 C、消费品 D、固定资产 2. 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是社会产品中典型的两极。但也有些物品是兼备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的特征,因而可称之为( )。 A、混合物品 B、公共物品 C、私人物品 D、准私人物品 3. ()是一种经济行为或经济现象,这种经济行为和经济现象的主体是国家或政府。 A、财政 B、税收 C、货币政策 D、国际贸易 4. ()是公共物品的第一个特征,即一些人享用公共物品带来的利益而不能排除其他一些人同时从公共物品中获得利益。 A、竞争性 B、排他性 C、非竞争性 D、非排他性 5. ( )是公共物品的第二个特征,即消费者的增加不引起生产成本的增加,即多一个消费者引起的社会边际成本为零,或者说,一定量的公共物品按零边际成本为消费者提供利益或服务。 A、竞争性 B、排他性 C、非竞争性 D、非排他性 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财政的职能包括() A、筹集资金,供给资金,调节经济 B、资源配置,调节经济,发展经济 C、资源配置,收入再分配,经济稳定 D、收入分配,稳定经济,发展经济 7.收入分配的含义通常指对()的分配 A、国民总产值 B、国内总产值 C、国民收入 D、社会个人收入 8.财政收入再分配职能主要调节()的分配 A、国民收入与个人收入 B、集体收入与国家收入 C、企业利润与个人收入 D、国家收入与个人收入 9.财政资源配置职能主要是为了取得() A、经济效益 B、社会效益 C、经济与社会效益 D、企业效益 10.财政收入的价值构成() A、C+V+M B、C+V C、V+M D、C+M 11.财政收入最主要来源是() A、农业 B、重工业 C、建筑业 D、轻工业 12.我国财政收入主要来自() A、东部沿海 B、中部省份 C、西部地区 D、北部地区 13.财政收入实际增长是指() A、政收入增长率高于物价上升率 B、财政收入增长率低于物价上升率 C、财政收入增长率等于物价上升率 D、财政收入增长率高于GDP增长率 14.按照马克思产品价值的构成理论,社会总产品的价值是由()构成. A、c B、v+c C、m+v D、c+v+m 15.财政积累的源泉是() A、v B、m C、v+m D、c+v 16.改革开放以来,我国GDP分配格局变化的显著特征是向()倾斜. A、政府 B、公有制企业 C、其他所有制企业 D、居民个人 17.当价格总水平上升时,()最有利于提高财政在价格再分配中所占的分额 A、人头税 B、定额资源税 C、比例流转税 D、累进所得税 18.目前,我国财政收入的最主要形式是()

陈共版财政学讲义(word版本,条理较清晰)

第一章财政概念和财政职能 第一节政府与市场 1. 市场:市场效率和市场失灵 明确财政学从"市场"说起的原因,阐明"市场失灵"是政府介入或干预的必要合理依据。 2. 政府:政府干预与政府干预失效 明确现代社会中政府的经济作用,在此基础上,确定政府干预的程度并选择干预的适当手段,避免过度干预导致政府干预的失效。 3. 公共物品和公共需要 (1)公共物品是和私人物品对应的。人类社会需要各式各样的商品和服务,由于存在市场失灵,有些商品和服务市场不能提供,或不适于由市场提供,则必须由政府系统通过本身的特殊运行机制来提供。因此,人类社会需要的各式各样的商品和服务,依据需要主体和供给渠道的不同,可以分为两大类: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由市场供给用来满足个别人需要的商品和服务称为私人物品,由国家机关和政府部门――公共部门提供用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商品和服务称为公共物品。 区分或辨别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通常应用两个基本标准:一是排他性和非排他性;二是竞争性和非竞争性。 有些物品兼备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的特征,因而称之为混合物品或准公共物品。 (2)公共需要是和私人需要相对应的。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由市场提供私人物品用于满足私人的个别需要,由国家公共部门提供公共物品用于满足社会的公共需要。 公共需要的特征可从四方面来理解。 第二节财政概念 1.财政的基本含义 从人类发展史来看,财政是伴随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所以财政活动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经济现象。中文"财政"词汇从日本"进口",来自于英文"Public Finance"一词。虽然在学术研究上还有不同的理解,但一般把财政理解为一种国家或政府的经济行为。简略地概括财政的概念,从不同的角度,可以有不同的理解。从实际工作来看,财政是指国家(或政府)的一个经济部门,即财政部门,他是国家(或政府)的一个综合性部门,通过他的收支活动筹集和供给经费和资金,保证实现国家(或政府)的职能。 2.财政的基本特征:阶级性和公共性;强制性与非直接偿还性;收入与支出的对称性。 3. 关于财政与"公共财政" 财政一词至今已经约定俗成应用了100多年,在中国财政改革中,近年提出了市场经济体制下的财政应是"公共财政",并提出"构建公共财政框架"的命题,于是出现两词并用,而且对两个词赋予不同的涵义的现象,并由此引起一场学术争论。由于本书仍名之曰财政学,没有同时使用"公共财政"一词,因此,本书从英文public finance一词的译法、财政学的理论发展方向以及"公共财政"一词实际应用三个方面,对二者的区别进行了相应解释。 第三节财政职能 1. 研究财政职能的思路和意义

财政学-学生复习资料(有答案)

2015年财政学期末考试题型及分值 一、单选题 1.财政是一种(C )为主体的经济行为 A. 企业 B. 个人 C. 国家或政府 D. 市场 2.用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商品和服务称为(B ) A. 公共商品 B. 公共物品 C. 公共服务 D. 社会产品 3.一些人享用公共物品带来的利益而不能排除其他一些人同时从公共物品中获得利益,是( D ) A. 竞争性 B. 排他性 C. 非竞争性 D. 非排他性 4.消费者的增加不引起生产成本的增加,是(C ) A. 竞争性 B. 排他性 C. 非竞争性 D. 非排他性 5.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是社会产品中典型的两极。但也有些物品同时具有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的特征,因而可称之( A ) A. 混合物品 B. 固定资产 C. 消费品 D. 准私人物品 6.当资源配置达到了这样的状态:任何一种改变都不可能使一个人的境况变好而又不使别人的境况变坏。这种状态称为(D ) A. 免费搭车现象 B. 边际效用递减 C. 市场失灵 D. 帕累托最优 7.完整的市场系统是由家庭、政府和(B )组成。 A. 要素市场 B. 企业 C. 商品市场 D. 社会 8.某一个体单位从事其经济活动对其他个体单位产生了有利或不利的影响是指(A ) A. 外部效应 B. 外部作用 C. 经济作用 D. 经济活动 9.强调的是要素收入与要素投入相对称的公平是(B ) A. 社会公平 B. 经济公平 C. 机会公平 D. 完全公平 二、多选题(错选、漏选不得分) 1.下述哪些政策手段会影响社会的资源配置(ABCD ) A. 财政补贴 B. 税收政策 C. 政府投资 D. 制定反垄断法实行公共管制 2.以下属于市场失灵的表现是(ABCD ) A. 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 B. 收入分配不公 C. 外部效应与公共物品 D. 垄断 3、政府干预失效的原因和表现(ABCD ) A.政府决策失误 B.寻租行为 C.政府提供信息不及时甚至失真 D.政府职能的“越位”和“缺位” 4.区分或辨别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通常应用两个基本标准(AB ) A. 排他性和非排他性 B. 竞争性和非竞争 C. 私人性与非私人性 D. 垄断性与非垄断性 5.财政的基本特征是(ABC ) A. 阶级性与公共性 B. 强制性与无直接偿还 C. 收入与支出的对称性 D. 固定性

财政学--讲义

财政学 第一章:导论 财政与国家或政府的关系、财政与经济的关系就属于财政本质方面的问题。 公共财政的特点 ○1弥补市场失效的财政 所谓市场失效或无效领域就是社会公共需要的领域,政府介入的只能是市场失效而又需要弥补的部分。 ○2公平的财政 财政活动要奉行“一视同仁”的原则,包括对一个国家范围内所有的国民提供一视同仁的服务及一视同仁地对待所有市场经济活动的主体。 ○3非营利性的财政 ○4法制化的财政 第二章:市场经济中的财政与财政 第一节:市场经济活动中的政府活动 正因为人类社会中的资源是稀缺的,才引发出了社会经济中的两个根本问题,稀缺的资源是否得到充分利用?假如资源充分利用程度一定,被使用的资源是否就使用得恰到好处?如何达到“最佳的经济效率”?经济学家认为有两种机制,一是计划机制,二是市场经济。 市场失效 市场失效的状态主要表现为:公共物品、外溢性、垄断、信息失效、风险与不确定性、分配不公、宏观经济失衡等。 公共物品 纯粹的公共物品有两个显著的特征:1、消费的非排它性2、消费的非竞争性消费的非排它性,使得公共物品在经济利益上是不可分的,在所有权上是不确定的,所以它无法通过等价交换的形式提供。 外溢性:外部经济、外部不经济 自然垄断行业一般有两个特征;1、产品成本中固定成本所占比重很大2、具有较强的地域性 经济学所指的规模收益递增或规模经济并不等同于自然垄断的成本递增。首先规模经济是指企业规模的扩大而促进企业内部专业化分工和技术进步时所引起的成本下降,而自然垄断则是在既定的企业规模基础上增加产量所引起的成本下降。其次规模经济有一定的条件限制,当企业规模超过一定限度时,规模经济会转化为规模不经济。

财政学期末复习资料

财政学期末复习

财政学 第一章财政概念和财政职能 1、市场失灵:市场配置效率是以完全的自由竞争作为严格假设条件的,而现实市场 并不具备这种充分条件,所以,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不是万能的,市场机制本身也存在固有的缺陷,这些我们统称为市场失灵。 2、外部效应: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产品或服务具有外部效应,即产品或服务对生产 者或购买者以外的其他人产生的影响。 3、公共物品:由国家机关和政府部门——公共部门提供用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商 品和服务称为公共物品。(课本) 公共物品(public goods)是公众共同受益,消费过程中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产品。(PPT) “公共物品是这样一些产品,不论每个人是否愿意购买他们,它们带来的好处不可分开地散布到整个社区里;相比之下,私人物品是这样一些产品,它们能分割开并可分别地提供给不同的个人,也不带给他人外部的收益或成本。公共物品的有效率的供给通常需要政府行动,而私人物品则可以通过市场有效率地加以分配。”——萨缪尔森 4、非排他性:是公共物品的一个特征,即一些人享用公共物品带来的利益而不能排 除其他一些人同时从公共物品中获利。(课本) 非排他性(nonexcluding)是指产品在消费过程中所产生的利益,不为某个人或某些人所专有,要将一些人排斥在外是不可能的或成本很高的。如:国防、灯塔(PPT)

公共物品的非排他性意味着可能形成“免费搭车”现象,即免费享用公共物品的利益。 5、非竞争性:是公共物品的一个特征,即消费者的增加不引起生产成本的增加,或 者说,提供公共物品的边际成本等于零。(课本) 非竞争性(nonrival)是指在消费过程中一些人对某一产品的消费不会影响另一些人对这一产品的消费,受益者之间不存在利益冲突。(PPT) 6、什么是市场失灵? 答:市场失灵定义见1。市场失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垄断。市场效率是以完全自由竞争为前提的,然而当某一行业在产量达到相对较高水平之后,就会出现规模收益递增和成本递减问题,这时就会形成垄断。当一个行业被一个企业或几个企业垄断时,垄断者可能通过限制产量,抬高价格,使价格高于其边际成本,获得额外利润,从而丧失市场效率。 (2)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者与消费者的生产、销售、购买都属于个人行为,掌握信息本身也成为激烈竞争的对象,而信息不成分和信息不对称也是影响公平竞争的重要因素。 (3)外部效应与公共物品。完全竞争市场要求成本和效益内在化,产品生产者要负担全部成本,同时全部收益归生产者所有。外部效应就是指在市场活动中没有得到补偿的额外成本和额外收益。当出现正的外部效应时,生产者的成本大于收益,利益外溢,得不到应有的效益补偿,市场竞争就不可能形成理想的配置效率;当出现负的外部效应时,生产者的成本小于收益,受损者得不到损失补偿,同样市场竞争也不可能形成理想的配置效率。外部效应的典型例子是“公共物品”,因为大部分“公共物品”的效益是外在化的,市场对提供纯公共物品是失灵的。

《财政学》复习资料

《财政学》复习资料

试卷一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财政分配的依据为() A、资产所有权 B、政治权力 C、劳动力所有权 D、资产所有权和政治权力 2.下列指标中,哪一个指标最能切近实际地反映财政活动规模() A、财政收入占GDP比重 B、中央收入占GDP比重 C、地方收入占GDP比重 D、财政支出占GDP比重 3.社会保障支出与财政补贴支出的区别主要体现在() A、资金来源不同 B、对相对价格结构的影响不同 C、支出渠道不同 D、经济性质不同 4.财政收入实际增长是指() A、财政收入增长率高于物价上升率 B、财政收入增长率等于物价上升率 C、财政收入增长率低于物价上升率 D、财政收入增长率高于GDP增长率 5.一种税区别另一种税的主要标志是() A、纳税人 B、征税对象 C、课税依据 D、税率 6.国债与私债的本质区别在于() A、发行的依据或担保物不同 B、发行的利率不同 C、发行的方式不同 D、发行的机构不同 7.以编制形式上的差别为依据,国家预算可分为() A、增量预算和零基预算 B、中央预算和地方预算 C、单式预算和复式预算 D、总预算和单位预算 8.下列不属于财政政策工具(手段)的是() A、税收 B、公共支出 C、国家预算 D、利率 9.我国依据国家职能的划分,一般把财政支出划分为__________。 ①经济建设费②社会文教费③地质勘探费④国防费⑤行政管理费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①②④⑤ D.②③④⑤ 10.下列各项不属于外债的有() A、政府向外国政府的借款 B、政府在国外发行的外币债券 C、外商以外币在境内的投资 D、政府向国际金融组织的借款 财政分配的依据为()。 A、资产所有权 B、政治权力 C、劳动力所有权 D、资产所有权和政治权力

财政学复习资料

导论 一、什么是实证分析? 实证分析(positive analysis)旨在描述各种经济因素的存在与经济运行的过程,并试图在各种经济变量或政策手段之间建立起联系。 主要涉及事实判断,重在回答研究对象“是什么”、“会怎样”的问题。 比如,2009年中央政府发行了多少国债?经济增长与物价水平之间的关系如何?开征利息税对居民的储蓄行为有什么影响?等等。 二、什么是规范分析? 规范分析(normative analysis)是对经济行为或政策手段的后果加以优劣好坏评判的研究方法; 它能够提出实现何种经济目标的政策建议; 它基于基本的价值判断,并非客观的方法;较多受到人们的立场、感情、信念等因素的影响; 如:电信资费是否偏高?对汽油消费是实行收费为好还是征税为好?增加国债发行是利还是弊? 三、古典财政学的奠基人是亚当斯密。 第一章 一、帕累托效率(Pareto efficiency),指不可能通过资源的重新配置,达到使某个人的境况变好、而不使其他任何人境况变差的结果。 二、市场失灵的原因: 1、垄断、自然垄断等 2、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 3、外部效应与公共品 4、收入分配不公 5、经济波动 6、优值品或劣值品 (1)、优值品(merit goods)指消费者的评价低于合理评价的产品和服务,如基础教育、高雅艺术等。市场供给通常不足,需要由政府出面提供。 (2)、劣值品(dismerit goods)指消费者的评价高于合理评价的产品和服务,如吸烟、吸毒等。市场供给往往过量,需要由政府适当加以控制。 三、政府干预手段:立法和行政手段;组织公共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财政手段 四、政府干预失灵的原因: 1. 政府决策失误; 2. 寻租行为; 3. 政府提供信息不及时甚至失真 4. 政府职能的“越位”和“缺位” 五、财政职能包括:资源配置、收入分配、经济稳定和发展三方面。 1、资源配置:(1)、确定社会公共需要的基本范围,确定财政收支占GDP 的合理比例,从而实现资源配置总体效率 (2)、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资源配置结构效率 (3)、合理安排政府投资的规模和结构,保证国家重点建设 (4)、通过投资、税收和补贴等手段,促进经济增长

财政学讲义

财政学讲义(48学时) 课程内容: 第一篇:财政理论基础(32) 1、导论 2、福利经济学 3、交换经济 4、生产经济 5、公共品 6、外部性 7、不完全竞争 8、信息不对称 第二篇:财政实践(16) 1、财政支出(购买性支出、转移性支出) 2、财政收入(税收等) 3、财政政策 第一章导论 一、引言 财者,为国之命而万事之本。国之所以存亡,事之所以成败,常必由之。——(宋)苏辙 所谓财政,国之大计,不可不察。 那我们了解的财政活动主要有哪些呢?(现实经济生活中的财政问题) 比如:1、政府提供各种产品和服务 供电、供水、供气 公共道路、公共汽车、公共电视节目 公立学校、国家助学贷款 医疗保障、失业保险 扶贫、补贴、抚恤计划…… 2、我们为享用政府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缴款 使用费:电费、水费…… 税收:消费税、所得税、财产税…… 专项税(费):社会保险税(费)…… 可以说:我们的一生时时、处处受政府经济活动的影响。由于财政是政府经济活动的核心,因此它是现实社会中最为普遍的经济现象之一。 二、什么是财政学 1、经济学原理回顾 我们知道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是“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这里面涉及到几个问题: 生产什么产品能够满足消费者需求,通过商品的交易,使消费者的效用最大化 Max U(x1,x2) S.t p1*x1+p2*x2=I

●如何生产产品才能够合理配置资源,最优的投入要素,使生产的利润最大化 Max π=p*y-c(y) ●而为谁生产强调的是社会财富(福利)的分配是否公平 对上述三个问题的解决过程也是西方经济学家试图论证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是一种运行良好的体制的过程。这些经济学家对该体制的进行描述,并在相关假设条件下提出:任由人们在完全竞争市场中交易可能是解决以上三个问题的最好途径。这就是福利经济学的两个基本原理告诉我们的。对于该两个基本原理我们下一章再说。 2、私人欲望和公共欲望 人类的欲望可分为私人欲望与公共欲望 私人欲望 ?指个人希望独自拥有、独自享用的欲望 ?如:获得并享用食品、衣服等物品的欲望 ?私人欲望一般经由市场机制达成 公共欲望 ●指能够与别人共同享用而不是独自享用的欲望 ●如:道路与公园的使用、警力与国防的保护等欲望。 ●公共欲望一般经由政府机制达成 3、私人部门经济学与公共部门经济学 私人部门经济学(private sector economics)着重研究私人欲望如何借助市场途径达成;公共部门经济学(public sector economics)着重研究公共欲望如何借助预算和投票过程达成。 4、财政与财政学 政府是满足公共欲望的当然“人选”,因此,公共部门的经济活动主要指政府的经济活动;而政府从事的经济活动,衍生出政府财政收入和支出问题以及收支的管理问题。所以简单地说:财政指政府的收支活动及其管理 财政学(public finance) ●研究政府收支活动及其对经济运行所产生的影响的经济学分支; ●也称为公共经济学(public economics)或公共部门经济学 三、混合经济中的财政 1、混合经济 我们说混合经济实际上是一种体制(计划经济、市场经济、混合经济体制),从名字上就可以看出:它实际上由私人部门经济和公共部门经济共同组成;由市场机制和政府机制共同作用。2、纯粹私人部门经济的运行纯私人部门经济的特点 ●两个主体:家庭和企业 ●两个市场: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 纯私人部门经济的运行 ●商品运动过程(图中实线部分)

财政学考试资料整理

财政学考试重点 名词解释 1.起征点与免征额是与减、免税有关的两个概念。起征点是税法规定对征税对象开始征 税的数额。征税对象数额未达到起征点的不征税,达到或超过起征点的就其全部数额征税。免征额是税法规定的征税对象中免于征税的数额。免征额部分不征税,只对超过免征额的部分征税。 2.拉弗曲线是说明税率与税收收入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函数关系的一条曲线。拉弗认为, 从政府税收来看,决定税收收入总额的因素,不只是税率的高低,还要看税基(国民收入)的大小。较高的宏观税负水平,提高税率不一定都会使税收收入增加,有时反而会减少税收收入。因为,税率过高,税收负担加重,经济主体活动的积极性受到限制,削弱劳动和资金的投入量,会造成生产下降趋势。 3税制模式可以分为单一税制模式和复合税制模式两种类型,在一个税收管辖权范围内,只征收一种税的税制称为单一税制,同时征收两种以上税种的税制称为复合税制。 ①单一税制模式。单一税制是指一个国家的税制由一个或少数几个税种组成。②复合税 制模式。复合税制是指一个国家的税制由多个税种组成,它表现为多种税同时并存、相互配合,共同组成一个完整的税收体系。复合税制是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税制,其原因主要是这种税制符合经济运行的要求。 4税制结构是指一国各税种的总体安排,是一个国家一定历史时期税收制度的总体格局和内部构造。合理的税制结构能促进税收制度的效率、公平以及财政目标协调一致地实现。一般而言,只有在复合税制类型条件下,才有税制结构问题。在税制结构中,不同税种的相对重要性差异很大,形成了不同的税制模式。税制模式是指在一国的税制结构中以哪类税作为主体税种。税制结构特别是其中的主体税种(税制模式),决定着税制系统的总体功能。 5.国债又称公债、国家公债,是国家以其信用为基础,按照债的一般原则,通过向社会 筹集资金所形成的债权债务关系,它是政府为筹集财政资金而向投资者出具的、承诺在一定时期支付利息和到期偿还本金的债权债务凭证。 6.国债规模通常是用当年国债发行额或国债余额占GDP的比重来表示,称为国债负担率。 8.政府预算就是政府通过法定的程序制订的一个财政年度内的政府收支计划。 9.分税制:又称分级分税政府预算管理体制,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普遍实行的财政管理体制。它主要特征在于规范化和法制化,长期相对稳定,地方预算构成独立的预算主体。 10、财政平衡是指国家预算收支在量上的对比关系,收支对比不外是三种结果:一是收大于支有结余;二是支大于收有逆差,即赤字;三是收支相等。 11、财政政策是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指一国为实现一定的经济目标而调整财政收支规模和收支平衡的指导原则及相应的措施,具体体现在收入、支出、预算平衡和国家债务等各个方面。因此,财政政策是一个由支出政策、税收政策、预算平衡政策、国债政策等构成的一个完整的政策体系。

财政学讲义二章

第二章财政职能 本章分四节讲授,其中,第一节只在课堂上简略讲授。全章主要教学内容如下: ●关于财政职能的基本认识 ◆财政职能及其与政府职能的关系 ◆我国理论界对不同体制下财政职能的基本阐述 ●市场经济下的财政职能:资源配置 ◆资源配置及其机制选择 ◆财政发挥资源配置职能的必然性 ◆财政实现资源配置职能的基本机制 ●市场经济下的财政职能:收入分配 ◆市场经济下收入分配的准则 ◆财政履行收入分配职能的必要性 ◆财政实现收入分配职能的基本机制 ●市场经济下的财政职能:经济稳定与增长 ◆经济稳定与增长职能的含义及其必要性 ◆财政实现经济稳定与增长职能的基本机制 本章教学要求: ?理解财政职能的含义及其与政府职能的关系 ?了解我国理论界有关财政职能认识的变化 ?系统地掌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财政职能及其实现机制

第二章财政职能 第一节关于财政职能的基本认识 一、财政职能及其与政府职能的关系 (一)财政职能的含义 所谓财政职能(fiscal function),就是财政作为一个经济范畴所具有的内在功能。财政职能是对财政在社会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的理论概括。 财政职能具有以下三个属性: ◆固有性――只要存在财政,财政作为一个经济范畴所具有的特定功能就不会消失。 ◆历史性――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和政治经济条件下,财政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并不完全相同。 ◆特殊性――财政作为一个经济范畴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不同于其他经济范畴。 (二)财政职能与政府职能的关系 政府职能(function of government)是指政府(广义)作为一种特殊的行为主体所履行的职责和功能。显然,政府职能也具有固有性、历史性和特殊性。 尽管政府职能因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阶段及经济体制不同而有差异,但社会主义国家乃至所有现代国家的政府一般都具有如下两大类职能: ◆政治职能。其主要内容包括维护阶级统治,防止外敌侵略(对外),保障社会安全有序(对内)。 ◆经济职能。其主要内容包括组织和调控国民经济运行,规范和协调社会经济关系等。 应注意的是,除了上述政治、经济职能之外,现代社会中的政府还具有诸如环境保护、发展文化教育事业等社会管理职能。 财政职能与政府职能之间存在以下辨证关系: ?财政职能服从和服务于政府职能,财政职能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而转变。 政府职能对财政职能的这种决定性有大量表现(举例)。 政府职能之所以决定着财政职能,根本原因在于财政活动的主体是政府,财政就是为了满足政府的存在和履行其职能的需要而存在的。 ?财政职能对政府职能具有反作用。 财政职能对政府职能的反作用的表现也随处可见(举例)。 之所以如此,乃因为财政实际上是政府实现其职能的物质基础或经济条件。 二、我国理论界对不同体制下财政职能的基本阐述 我们已知,财政职能与政府职能都具有固有性、历史性和特殊性,而且财政职能要服从和服务于政府职能。由此可以推论,随着经济、社会、政治条件以及经济体制的变化,政府职能从而财政职能必然发生变化。这种变化也会在理论上反映出来。正因如此,自从1950年代后期我国建立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并在1970年代末对其进行渐进式改革以来,理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