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PLC谱图的各种问题及相应的解决办法

HPLC谱图的各种问题及相应的解决办法
HPLC谱图的各种问题及相应的解决办法

HPLC谱图的各种问题及相应的解决办法

随着2005年版药典的施行,高效液相色谱仪在新版药典中得到极为广泛的应用。我们在平常的检验工作中,常常发现HPLC谱图会与理论上的有差别,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一直是困扰着广大药品检验人员的一个主要因素。当出现某种现象时,又该如何去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呢,这也是广大药检人士所共同期待的事,如今参考多种文献资料,讲义,教材,结合自身的平常工作经验,将一些常见的,主要的现象,原因及解决措施进行了整理总结,以供专业人士查阅参考,也。这里所罗列的也只是一个大概内容。如何做到真正解决问题,我认为坚持几个原则:一具体问题具体对待原则;二先外设后内部原则;三由简而繁原则;四单一处理到综全处理原则。由于这方面所遇到的问题相对比较多,笔者打算做成几个系列化内容,分次发表。下面先介绍几个最常见,最主要的问题。(解决办法前的编号对应前面相应的原因编号,其他皆同。)

问题一:基线漂移

原因主要有:1、柱温波动。(即使是很小的温度变化都会引起基线的波动。通常影响示差检测器、电导检测器、较低灵敏度的紫外检测器或其它光电类检测器。);2、流动相不均匀。(流动相条件变化引起的基线漂移大于温度导致的漂移。);3、流通池被污染或有气体;检测器出口阻塞。(高压造成流通池窗口破裂,产生噪音基线);4、流动相配比不当或流速变化;5、柱平衡慢,特别是流动相发生变化时;6、流动相污染、变质或由低品质溶剂配成;7、样品中有强保留的物质(高K’值)以馒头峰样被洗脱出,从而表现出一个逐步升高的基线;8、使用循环溶剂,但检测器未调整;9、检测器没有设定在最大吸收波长处。

针对上述原因,有一些基本的解决办法:1、控制好柱子和流动相的温度,在检测器之前使用热交换器;2、使用HPLC级的溶剂,高纯度的盐和添加剂。流动相在使用前进行脱气,使用中使用氦气;3、用甲醇或其他强极性溶剂冲洗流通池。如有需要,可以用1N的硝酸。(不要用盐酸);4、取出阻塞物或更换管子。参考检测器手册更换流通池窗;5、更改配比或流速。为避免这个问题可定期检查流动相组成及流速;6、用中等强度的溶剂进行冲洗,更改流动相时,在分析前用10-20倍体积的新流动相对柱子进行冲洗;7、检查流动相的组成。使用高品质的化学试剂及HPLC级的溶剂;8、使用保护柱,如有必要,在进样之间或在分析过程中,定期用强溶剂冲洗柱子;9、重新设定基线。当检测器动力学范围发生变化时,使用新的流动相;将波长调整至最大吸收波长处。

问题二:基线噪音(规则的)

主要原因有:1、在流动相、检测器或泵中有空气;2、漏液;3、流动相混合不完全;4、温度影响(柱温过高,检测器未加热);5、在同一条线上有其他电子设备;6、泵振动

解决措施:1、流动相脱气。冲洗系统以除去检测器或泵中的空气;2、检查管路接头是否松动,泵是否漏液,是否有盐析出和不正常的噪音。如有必要,更换泵密封;3、用手摇动使混合均匀或使用低粘度的溶剂;4、减少差异或加上热交换器;5、断开LC、检测器和记录仪,检查干扰是否来自于外部,加以更正;

6、在系统中加入脉冲阻尼器。

问题三:基线噪音(不规则的)

主要原因:1、漏液;2、流动相污染、变质或由低质溶剂配成;3、流动相各溶剂不相溶;4、检测器/记录仪电子元件的问题;5、系统内有气泡;6、检测器

内有气泡;7、流通池污染(即使是极少的污染物也会产生噪音。);8、检测器灯能量不足;9、色谱柱填料流失或阻塞;10、流动相混合不均匀或混合器工作不正常;

解决措施:1、检查接头是否松动,泵是否漏液,是否有盐析出和不正常的噪音。如有必要,更换密封。检查流通池是否漏液;2、检查流动相的组成;3、选择互溶的流动相;4、断开检测器和记录仪的电源,检查并更正;5、用强极性溶液清洗系统;6、清洗检测器,在检测器后面安装背景压力调节器;7、用1N的硝酸(不能用磷酸)清洗流通池;8、更换灯;9、更换色谱柱;10维修或更换混合器,在流动相不走梯度时,建议不使用泵的混合装置;

问题四:拖尾峰

造成拖尾峰的原因比较多,常见的主要原因有1、筛板阻塞;2、色谱柱塌陷;

3、干扰峰;

4、流动相PH选择错误;

5、样品与填料表面的溶化点发生反应。解决措施:1、反冲色谱柱、更换进口筛板、更换色谱柱;2、填充色谱柱;

3、使用更长的色谱柱、改变流动相或更换色谱柱;

4、调整PH值。对于碱性化合物,低PH值更有利于得到对称峰;

5、加入离子对试剂或碱性挥发性修饰剂、更改色谱柱。

问题五:前延峰

原因主要有:1、柱温低;2、样品溶剂选择不恰当;3、样品过载;4、色谱柱损坏;

解决措施:1、升高柱温;2、使用流动相作为样品溶剂;3、降低样品含量;4、反冲色谱柱、更换进口筛板、更换色谱柱;5、填充色谱柱。

问题六:分叉峰

主要原因:1、保护柱或分析柱污染;2、样品溶剂不溶于流动相。

解决措施:1、取下保护柱再进行分析。如果必要更换保护柱。如果分析柱阻塞,拆下来清洗。如果问题仍然存在,可能是柱子被强保留物质污染,运用适当的再生措施。如果问题仍然存在,入口可能被阻塞,更换筛板或更换色谱柱;2、改变样品溶剂。如果可能采取流动相作为样品溶剂。

问题七:变形峰

主要原因:1、样品过载;2、样品溶剂选择不恰当;

解决措施;1、减少样品载量;2、减少进样体积、运用低极性样品溶剂

问题八:早出的峰变形

主要原因:1、样品溶剂选择不恰当

解决措施:1、减少进样体积、运用低极性样品溶剂

问题九:酸性或碱性化合物的峰拖尾

主要原因:1、缓冲不合适

解决措施:1、使用浓度50-100mM的缓冲液、使用Pka等于流动相PH值的缓冲液

问题十:额外的峰

主要原因:1、样品中有其他组份;2、前一次进样的洗脱峰;3、空位或鬼峰解决措施:1、正常;2、增加运行时间或梯度斜率、提高流速;3、检查流动相是否纯净、使用流动相作为样品溶剂、减少进样体积。

问题十一:保留时间波动

主要原因:1、温控不当;2、流动相组分变化;3、色谱柱没有平衡。

解决措施:1、调好柱温;2、防止变化(蒸发、反应等);3、在每一次运行之前给予足够的时间平衡色谱柱。

问题十二:保留时间不断变化

主要原因:1、流速变化;2、泵中有气泡;3、流动相选择不恰当

解决措施:1、重新设定流速;2、从泵中除去气泡;3、更换合适的流动相、选择合适的混合流动相。

问题十三:宽峰(是指峰形变宽,变胖,也称胖峰)

主要原因:1、流动相组成变化;2、流动相流速太低;3、漏液(特别是在柱子和检测器之间);4、检测器设定不正确;5、柱外效应影响、柱子过载、检测器对反应时间或池体积响应过大、柱子与检测器之间的管路太长或管路内径太大、记录仪响应时间太长;6、缓冲液浓度太低;7、保护柱污染或失效;8、色谱柱污染或失效,塔板数较低;9、柱入口塌陷;10、呈现两个或多个未被完全分离的物质的峰;11、柱温过低;12、检测器时间常数太大。

对应的解决措施:1、重新制备新的流动相;2、调节流速;3、检查接头是否松动、泵是否漏液、是否有盐析出以及不正常的噪音。如果必要更换密封;4、调整设定;5、小体积进样(例如:10ul而不是100ul)以1:10或1:100的比例稀释样品、减少响应时间或使用更小的流通池、使用内径为0.007-0.01的短管路、减少响应时间;6、增加浓度;7、更换保护柱;8、更换同样类型的色谱柱。如果新柱子可以提供对称的色谱峰,则用强溶剂冲洗旧柱子;9、打开柱入口,填补塌陷或更换柱子;10、选择其它类型的色谱柱以改善分离效果;11、提高柱温。除非特殊情况,温度不宜超过75℃;12、使用较小的时间常数。

问题十四:分离度降低

主要原因:1、流动相污染或变质(引起保留时间变化);2、保护柱或分析柱阻塞。

解决措施:1、重新配置流动相;2、去掉保护柱进行分析。如果必要则更换保护柱。如果分析柱阻塞,可进行反冲。如果问题仍然存在色谱柱可能被强保留的污染物损坏,建议使用恰当的再生程序。如果问题仍然存在,进口可能阻塞了,更换入口处的筛板或更换色谱柱。

问题十五:所有的峰面积都太小(大)

主要原因:1、检测器衰减(或灵敏度)设定过高;2、检测器时间常数设定太大;3、进样量太少;4、记录仪连接不当;5、检测器衰减(或灵敏度)设定过低;6进样过多;7记录仪连接不正确

解决措施:1、减少衰减(灵敏度)的设定;2、设定较小的时间常数;3、增大进样量;4、使用正确的连接;5、采取较大的衰减(灵敏度);6、减少进样量;

7、正确连接记录仪。

问题十六:进样阀出问题

现象:进样阀转动不灵

主要原因:1、转子密封损坏;2、转子太紧

解决措施:1、更换或调整转子密封;2、调整转子的松紧度。

现象:手动用样阀载样困难

主要原因:1、进样阀安装不当;2、定量环阻塞;3、进样器污染;4、管路阻塞。

解决措施:1、重新安装;2、清洗或更换定量环;3、清洗或更换进样器;4、

清洗或更换管路。

现象:自动进样阀不能转动

主要原因:1、无压力(或电源);2、转子太紧;3、进样阀安装不当。

解决措施:1、检查电源连接,以提供恰当的压力(电源);2、调整转子的松紧度;3、重新安装。

现象四:自动进样阀的其他问题

主要原因:1、阻塞;2、机械故障;3、控制器故障。

解决措施:1、清洗或更换阻塞部件;2、参阅随机维修手册;3、维修或更换控制器。

笔者结合常年从事药检工作的经验,参考相关资料,从基线、峰形、保留时间、机械故障等四个主要方面对高效液色谱图中出现的常见问题进行了现象概述、原因剖析、解决方法选择的介绍。尽管这里罗列了些主要常见现象,但这里只是一部分。随着HPLC法在药品检验过程中的运用,还会遇到许多各种各样的新问题,因此希望在给广大同仁们带来方便之际,也请多指教,补充,以便我们能够共同学习提高

高效液相色谱仪的几个使用问题

1. 色谱柱中的流动相会排干吗?

不少做色谱分离试验的人遇到过这样的情形:不慎未及时补充流动相,泵将溶剂瓶中的流动相吸干了,HPLC系统由此而停止工作了。如此情况是否会损坏色谱柱?泵是否已将色谱柱中所有流动相都排干了?色谱柱还能使用吗?事实上,如果泵将溶剂瓶中的流动相吸干,并不会造成色谱柱的损坏。即使泵中充满了空气,泵也不会将空气排入色谱柱。因为泵只能输送液体,而不能输送空气。相比之下,另一个更可能发生的情况是忘记盖上色谱柱两端的密封盖或盖子太松而使色谱柱变干。同样,整个色谱柱干涸的情况不太容易发生,多半可能只是色谱柱两端的几个毫米变干了,因挥发掉所有溶剂是色谱柱变干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即使色谱柱真的变干了,也不一定就不可救药了。可以尝试用一种完全脱气的、表面张力低的溶剂(如经氦气脱气的甲醇)冲洗色谱柱以除去气体。较低的表面张力有助于浸润填料表面;已脱气的溶剂应该能够溶解并去除滞留在填料中的气体。色谱柱大约需要(以1mL/min的流速)冲一个小时或更多的时间被彻底浸润,恢复到正常状态。

2. 使用PEEK(polyetheretherketone)管路和接头需要注意什么问题?

如果经常需要改变流路或更换不同品牌的色谱柱,使用PEEK材料制成的管路和接头会非常方便。PEEK管路容易连接;PEEK接头不仅无需工具,手拧即可固定,而且容易调节锥箍之外的管路长度,方便与不同品牌或规格的色谱柱相连接。使用此类材料的管路需要注意的是:PEEK对卤代烷烃和四氢呋喃的兼容性不好。虽然未观察到上述溶剂溶解PEEK材料的明显迹象,但PEEK遇到上述溶剂会变脆。另一个西药考虑的因素是压力限。不锈钢管可耐受6000psi的压力,但PEEK管只能耐受近4000psi(但多数HPLC应用系统压力不会超过3000psi)。使用PEEK接头时则无需担心接头耐溶剂性能,因为接头几乎或很少与溶剂直接接触。但手拧固定的PEEK接头压力限低于不锈钢管,因而压力太高时,可能会

使接头在管路上滑动而产生死体积或漏液。

3. 如何预防液相泵的故障:

要保持泵的良好操作性能,必须维护系统的清洁,保证溶剂和试剂的质量,对流动相进行过滤和脱气.下面列出预防泵故障的几项措施:

1).用高质量试剂和HPLC级溶剂;

2)、过滤流动相和溶剂;

3)、脱气;

4)、每天开始使用时放空排气,工作结束后从泵中洗去缓冲液;

5)、不让水或腐蚀性溶剂滞留泵中;

6)、定期更换垫圈;

7)、需要时加润滑油;

8)、查阅有关泵操作手册中的其它建议。

处于良好操作状态的泵,应该能使色谱图上的基线平稳;保留时间的重复性好。在等度洗脱时压力波动小于2%。梯度洗脱时压力变化应是缓慢和平稳的。

为了使故障发生后尽快排除,平时应常备密封、单向阀(入口与出口)、泵头装置、各式接头、保险丝等部件,以及更换工具

基线不稳可能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基线不稳可能的原因和解决方法如下:

1 流动相中可能有溶解气体。用超声脱气15~30分钟或用氮气脱气。

2 系统中可能有漏液处。检查病确定漏液的位置并排除。

3 泵的密封可能损坏,使泵压不稳。更换泵的密封。

4 柱子平衡胶慢,特别是更换流动相时。用中等强度的溶剂冲洗柱子。一般更换流动相时,先用10到20倍体积的新流动相冲洗。

5 单向阀可能堵塞。取下单向阀,用超声在纯水中清洗30分钟。

6 检测器没有设定在最大吸收波长处。

7 柱子中有气泡。

8 泵中有气泡

梯度洗脱

对于组分复杂的样品,采用一种色谱体系,很难得到理想的分离结果。要么分离时间太长,要么分离度太差。

液相色谱中采用梯度洗脱,目的:缩短的时间;提高分离效果。

梯度洗脱:流动相由几种不同极性的溶剂组成,通过改变流动相中各溶剂组成的比例改变流动相的极性,使每个流出的组分都有合适的容量因子k',并使样品种的所有组分可在最短时间内实现最佳分离。

梯度洗脱特点:

提高柱效

改善检测器的灵敏度

当样品中的一个峰的k'值和最后一个峰的k'值相差几十倍至几百倍时,使用梯度洗脱效果特别好。

梯度洗脱中为保证流速的稳定,必须使用恒流泵,否则难获重复结果。

梯度洗脱常用一个弱极性的溶剂A和一个强极性的溶剂B。

梯度范围:指流动相中强溶剂分别在起始液和终止液中的浓度。

调节梯度范围对得到最佳的梯度分离起重要作用。

最佳梯度范围:第一个峰处分时间大约为2倍的t0,梯度结束时把最后一个峰洗脱出来。

梯度洗脱的形式

线形梯度:在梯度洗脱时,流动相强度的变化与梯度时间成线性比例。在一定时间内流动相强度越大,直线斜率越大。

指数梯度:在梯度洗脱时,流动相强度岁梯度时间变化称指数关系。

凹形:梯度起始阶段强度变化缓慢,随时间增加,强度变化加快。

凸形:起始阶段梯度速度变化快,终止阶段梯度速度变化慢。

折线形:

选择适当的A,B溶剂

强度:A溶剂为低强度;

B溶剂为高强度,B溶剂的强度应能够在梯度过程中使所有欲测谱带都能被洗脱,并使各谱带的k’值在2-10之间。

初步分离

选择好A、B两种溶剂,先按中等强度进行配比,在此恒定强度下进行初步分离。A、B混合溶剂强度应使所有谱带的k’值在1-10之间。

梯度形式选择

经过初步分离,一般可能得到3种分离色谱图:

①前半部峰重叠,后半部峰分离度过大,保留时间太长;

可选择线形梯度,或凹形梯度。

②前半部分离良好,后半部峰重叠;

可选择凸形梯度。

③前后两部分分离良好,中间部分峰重叠。

可选择折线梯度。

梯度洗脱一般应给出下列条件:起始液(A液)、终止液(B液)、起始时间(min)、终止时间(min)、梯度速度(B% /min)。

手性液相色谱柱介绍

随着科学发展,在医药、农药等领域越来越讲究有效体的作用,因此提高有效体的含量,降低无效体,减少环境污染,就成为研究的方向。在同一种有机化合物中,往往存在结构异构体和光学异构体,尤其是光学异构体,一般会表现出外消旋现象。目前,大量的商品药物化合物均含有一种或多种手性成分,光学异构体的存在极大的影响了药物的效能。为了能够分析光学异构体,因此人类开始了手性色谱柱的研究。

一、什么是手性色谱柱

手性色谱柱(Chiral HPLC Columns)是由具有光学活性的单体,固定在硅胶或其它聚合物上制成手性固定相(Chiral Stationary Phases)。通过引入手性环境使对映异构体间呈现物理特征的差异,从而达到光学异构体拆分的目的。要实现手性识别,手性化合物分子与手性固定相之间至少存在三种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包括氢键、偶级-偶级作用、π-π作用、静电作用、疏水作用或空间作用。手性分离效果是多种相互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些相互作用通过影响包埋复合物的形成,特殊位点与分析物的键合等而改变手性分离结果。由于这种作用力较微弱,因此需要仔细调节、优化流动相和温度以达到最佳分离效果。

在手性拆分中,温度的影响是很显著的。低温增加手性识别能力,但可能引起色谱峰变宽而导致分离变差。因此确定手性分析方法过程中要考虑柱温的影响,确定最优柱温。

二、手性色谱柱的分类及应用

迄今为止,尚没有一种类似十八烷基键合硅胶(ODS)柱的普遍适用的手性柱。不同化学性质的异构体不得不采用不同类型的手性柱,而市售的手性色谱柱通常价格昂贵,因此如何根据化合物的分子结构选择适用的手性色谱柱是非常重要的。

根据手性固定相和溶剂的相互作用机制,Irving Wainer首次提出了手性色谱柱的分类体系:

第1类:通过氢键、π-π作用、偶级-偶级作用形成复合物。

第2类:既有类型1中的相互作用,又存在包埋复合物。此类手性色谱柱中典型的是由纤维素及其衍生物制成的手性色谱柱。

第3类:基于溶剂进入手性空穴形成包埋复合物。这类手性色谱柱中最典型的是由Armstrong教授开发的环糊精型手性柱[2],另外冠醚型手性柱和螺旋型聚合物,如聚(苯基甲基甲基丙烯酸酯)形成的手性色谱柱也属于此类。

第4类:基于形成非对映体的金属络合物,是由Davankov开发的手性分离技术,也称为手性配位交换色谱(CLEC)。

第5类:蛋白质型手性色谱柱。手性分离是基于疏水相互作用和极性相互作用实现。

但是,随着由于市场上可选择的手性色谱柱越来越多,此分类系统有时很难将一些手性柱归纳进去。因此参考Irving Wainer的分类方法,根据固定相的化学结构,将手性色谱柱分为以下几种:

刷(Brush)型或称为Prikle型

纤维素(Cellulose)型

环糊精(Cyclodextrin)型

大环抗生素(Macrocyclic antibiotics)型

蛋白质(Protein)型

配位交换(|Ligand exchange)型

冠醚(Crown ethers)型

1、刷型:

刷型手性色谱柱的出现和发展源于Bill Prikle及其同事的卓越工作。六十年代,Bill Prikle将手性核磁共振中的成果运用到手性HPLC固定相研究中,通过不断实践,发明了应用范围较广、柱效很好的手性色谱柱。刷型手性色谱柱是根据三点识别模式设计的,属于Irving Wainer分类中的第一种类型。

刷型手性固定相分为π电子接受型和π电子提供型两类。最常见的π电子接受型固定相是由(R)-N-3,5-二硝基苯甲酰苯基甘氨酸键合到γ-氨丙基硅胶上的

制成。此类刷型手性色谱柱可以分离许多可提供π电子的芳香族化合物,或用氯化萘酚等对化合物进行衍生化后进行手性分离。

π电子供给型固定相常见的是共价结合到硅胶上的萘基氨基酸衍生物,这种固定相要求被分析物具有π电子接受基团,例如二硝基苯甲酰基。醇类、羧酸类、胺类等,可以用氯化二硝基苯甲酰、异腈酸盐、或二硝基苯胺等进行衍生化后,用π电子供给型固定相达到手性分离。

刷型固定相的优势在于其易于合成。合成方法在Bill Prikle的著作中有详细的说明。另外,刷型固定相具有高的容量因子,因此具有高的选择因子。它的不利之处在于它仅对芳香族化合物有效,有时不得不进行衍生化反应。但值得一提的是,这种衍生化反应是非手性衍生反应,所以不存在手性衍生的问题。刷型手性色谱使用的流动相基本是极性弱的有机溶剂,这对于制备色谱来讲未必是缺点。

近来,刷型固定相出现了π电子供给和接受基因的混合固定相。如:WHELK-O和BLAMO,及α-BURKE-Ⅱ固定相。α-BURKE-Ⅱ相十分适用于β-阻断剂的手性分离。典型的流动相为二氯甲烷-乙醇-甲醇混合物,比例为85:10:5。加入10mM醋酸铵可以调整保留时间。SS BLAMO Ⅱ,同时具有π电子供体区和受体区,形成手性裂缝,因此对于某些分子具有很高选择性。

2、纤维素型:

纤维素型手性色谱柱的分离作用包括相互吸引的作用及形成包埋复合物。它们属于Wainer分类中的第2种类型。市售的手性色谱柱为微晶三醋酸基、三安息香酸基、三苯基氨基酸盐纤维素固定相。很多化合物可通过此类型的色谱柱得到分离。这种类型的手性色谱柱种类也很齐全。流动相使用低极性溶剂,典型的流动相为乙醇-己烷混合物。但特别要注意由于氯可以使纤维素从硅胶上脱落,因此要确保流动相中无含氯溶剂。

这种类型的手性色谱柱主要的制造商之一是日本的Daicel公司,他们生产的纤维素酯和氨基甲酸纤维素柱可以分离多种生物碱和药物。特别值得一提的是OD 柱。在某手性化合物异构体的分离中,分离度超过了25,这意味着载样量可以

很高,对于制备十分有利。

纤维素固定相的每个单元都为螺旋型,而且这种螺旋结构还存在极性作用、π-π作用及形成包埋复合物等手性分离因素。淀粉代替纤维素制成的此类手性柱显示了和纤维素柱不同的选择性,但是稳定性较差。因为淀粉是水溶性的,因此流动相中必须绝对无水才能保证柱子寿命。目前此类型的柱子能分离80%左右可能面临到的所有手性化合物。此类柱子通常用于正相系统,用正己烷-乙醇,

正己烷-异丙醇混合溶剂为流动相。OD柱也可用于反相的情况,但流动相必须含有高浓度的高氯酸盐缓冲液,以防止固定相溶解。即使这样,使用较长时间以后色谱柱也难免要受到损害,但是在某些情况下使用反相系统分离效果要优于使用正相系统。

3、环糊精型:

环糊精是通过Bacillus Macerans 淀粉酶或环糊精糖基转移酶水解淀粉得到的环型低聚糖。通过控制环糊精转移酶的水解反应条件可得到不同尺寸的环糊精。市售的环糊精主要是α、β、γ三种类型,分别含6、7、8个吡喃葡萄糖单元。环糊精分子成锥筒型,构成一个洞穴,洞穴的孔径由构成环糊精的吡喃葡萄糖的数目决定。环糊精类型及洞穴的孔径等见下表:

环糊精糖元数目洞穴孔径可进入洞穴的分子类型,手性中心数目α 6 4.5-6.0 5-6元环的芳香族化合物,30

β 7 6.0-8.0 联苯或萘,35

γ 8 8.0-10.0 取代芘和类固醇,40

2,3位仲羟基分布在环糊精洞口,6位伯羟基在环糊精分子的外部,这意味着洞穴内部是相对疏水的区域。用环糊精手性固定相产生手性识别要求被拆分物的疏水部分能嵌入环糊精洞穴中,形成可逆的、稳定性不同的包合物,环糊精洞口的羟基和被拆分物的极性基团相互作用。

由于形成包合物速度较慢,因此可能导致色谱峰峰形较差,同样也影响了其在制备色谱中的应用。环糊精固定相的选择性取决分析物的分子大小;α-环糊精只能允许单苯基或萘基进入,β-环糊精允许萘基及多取代的苯基进入,γ-环糊精仅用

于大分子萜类。β-环糊精手性固定相应用范围最广。Ibuprofen通过β-环糊精色谱柱得到分离,说明了pH值对氢键的影响。当流动相的pH=7时,观察不到拆分的迹象。pH=4时,可达到好的分离效果。通常分离氨基酸时,常采用低的p H值,以抑制酸性基团的离子化,同时也增强氨基的质子化。磷酸三乙胺盐、乙酸三乙胺盐证明对β-环糊精色谱柱来说是很好的缓冲液。通常缓冲液是0.1%三乙胺溶液,用磷酸或醋酸调节到合适的pH值。高的流速会降低形成复合物的能力,低流速分离效果较好,0.5-1ml/min的流速最好。另外,增加缓冲液的浓度可以克服流速的影响,因为它可以增加环糊精洞穴和流动相的吸引力。

常用缓冲液及其使用浓度如下表所示:

缓冲液浓度目的

TEAA(乙酸三乙胺盐) 0.01-2%

NH4NO3 10-500mM (用于减小包埋)

柠檬酸盐 10-200mM (特别适合于酸性化合物)

醋酸铵 10-200mM

pH值选择见下表:

缓冲液 pH值目的

醇和胺 pH4 (加强NH的离子化)

酸 pH7

优化手性分离条件要考虑的方面有:pH值对分离度的影响;流速对分离度的影响;柱温、有机相比例、缓冲盐浓度对分离度的影响。

环糊精的修饰:最近,对环糊精的修饰使环糊精型手性色谱柱可以分离更多的化合物,并可用于气相手性色谱分离。衍生化是通过将不同的基因键合到环糊精洞穴表面的羟基上。衍生化反应包括乙基化、S-羟基丙基化、生成S或R-萘基乙基氨基甲酸盐、3,5二甲基苯基氨基甲酸盐和环状对甲苯酰酯。这些新型的环

糊精固定相有许多优点,它们可以分离更多化合物,价格上也有竞争力,由于改进了手性识别能力使其更适用于制备色谱。

4、配位交换型:

手性配位交换色谱(Chiral Ligand Exchange Chromatography,CLEC)由Davankov发明,是通过形成光学活性的金属络合物而达到手性分离,属于Irvi ng Wainer分类中的第4类手性固定相,主要用于分离氨基酸类。

由于此类固定相是由手性氨基酸—铜离子络合物键合到硅胶或聚合物上形

成,因此流动相中必须含有铜离子以保证手性固定相上的铜离子不至流失。其它的过渡金属元素也已用于手性配位交换色谱,但铜离子应用最广。形成络合物的过程十分缓慢,因此有时需提高柱温,最佳温度约50℃。

手性配位交换色谱仅对α- 氨基酸和其类似物有效。β- 氨基酸很难用手性

配位交换色谱得以分离。手性配位交换色谱可用于制备,由于流动相中存在铜离子,虽然铜离子能用离子交换柱除去,但增加了样品处理的困难。

5、大环抗生素型:

大环抗生素型手性色谱柱是最近发展起来的,通过将大环抗生素键合到胶

上制成的新型手性色谱柱。大环抗生素型手性色谱柱的出现归功于Dan Armstr on 的贡献。此类色谱柱常用的大环抗生素主要由三种:利福霉素(Rifamycin),万古霉素(Vancomycin),替考拉宁(Ticoplanin)。利福霉素作为手性添加剂在毛细管电泳分离手性化合物方面得到了成功运用。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分子结构中存在“杯”状结构区和糖“平面” 结构区。此类色谱柱性质稳定,可用于多种分离模式。手性分离基于氢键、π-π作用、形成包合物、离子作用和肽键等。

替考拉宁分子量为1885,结构中存在20个手性中心,3个糖基和4个环。酸性基团在多肽“杯”/ “裂层”的一端,碱性基团在它的另一端。酸性基团和碱性基团提供了离子作用点。糖基在三个平面上,可折叠起来将化合物分子包埋在多肽

“杯”中。

万古霉素分子量为1449,结构中存在18个手性中心,3个环。万古霉素具有“篮状”结构,它的附近还有一个可弯曲的糖平面,可将分析物分子包埋在“篮子”中。羧基和仲氨基分布在“篮子”的边缘,参与和分析物分子产生离子作用。万古霉素手性色谱柱可用于反相模式、正相模式和极性模式。万古霉素手性色谱柱可以分离胺类、中性酰胺、脂类。但对于酸性化合物选择性较低。在反相模式中,有机相常用四氢呋喃、乙腈和甲醇。水相常用三乙胺-乙酸缓冲液。色谱柱适用的pH 范围为4-7。通常优化碱性化合物手性分离条件时,选择pH=7 为起点比较好。另外四氢呋喃、乙腈有最好的选择性。有时采用纯的甲醇和乙醇作流动相也可达到好的分离效果。万古霉素手性色谱柱也可用正相模式,采用正己烷/乙醇为流动相。

万古霉素手性色谱柱载样量可以很大,非常适用于制备色谱。

6、蛋白质型:

蛋白质型手性色谱柱属于第5种类型。分离依赖于疏水相互作用和极性相互作用。已经有多种蛋白质用于此类手性色谱柱。目前使用较多的是α-酸性糖蛋白(α-Acid Glycoprotein,AGP),人血清白蛋白(Human Serum Albumin,HSA),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BSA)和卵类粘蛋白(Ovomucoid,OV)。

α-酸性糖蛋白分子由181个氨基酸残基和40个唾液酸(sialic acid)残基构成。α-酸性糖蛋白分子偏酸性,等电点为2.7。含有两个二硫键,性质很稳定。α-酸性糖蛋白分子可以共价键合到硅胶上,制成手性色谱柱,可以分离许多化合物。α-酸性糖蛋白手性色谱柱使用的流动相通常为pH 4-7的磷酸盐缓冲液和很小比例的有机相。有机相首选异丙醇,如达不到分离要求,可以尝试乙腈,乙醇,甲醇或四氢呋喃。有机相的改变导致蛋白结构发生暂时的改变。色谱柱的负载量至关重要,典型的负载量为0.02mg/ml的浓度样品,进样20μl。pH 的改变对手性选择性起关键作用,尤其是胺类化合物。pH降低导致蛋白质负电荷的降低,引起胺类化合物保留时间减小,然而这意味着可以减小有机相比例,使选择性增加,峰形改善。

通过调节有机相比例仍无法达到分离效果时,有时需用电荷调节剂。但这可能引起蛋白结构的永久改变,这些电荷调节剂包括丁酸、辛酸、癸酸和二甲基辛胺。有时也用到1,2 亚乙基二醇,1,2丁醇和氯化钠。温度对分离也有影响,温度增加保留时间,减小分离因子。

人血清白蛋白(HSA)分子量为69,000,等电点为4.8。蛋白中认为存在两个药物结合位点:华法令-氮杂普鲁帕宗(warfarin-azapropazone)和苯基二氮杂-吲哚(benzodiazapine-indole)结合位点。流动相中加入辛酸,采用人血清白蛋

白手性色谱柱可以有效分离benzodiazapine。Warfarin 和oxazepam也用人血清白蛋白手性色谱柱得到了分离,流动相组成为:100mM磷酸缓冲液pH7:乙腈:异丙醇= 84:10:6。

牛血清白蛋白(BSA)为球型蛋白,分子量为66,000,等电点为4.7。此蛋白为一个单氨基酸链,通过17个二硫键形成9个双环。许多化合物通过牛血清白蛋白手性色谱柱得到分离。牛血清白蛋白不如α-酸性糖蛋白稳定,一些有机溶剂(如乙腈、甲醇)可使蛋白变性,因此使用起来要特别注意。

卵类粘蛋白由蛋清中提取,分子量为55,000。它可分离大量的胺类和酸类化合物。

蛋白手性色谱柱的载样量均较小。影响了蛋白手性色谱柱在制备色谱中的应用。蛋白手性色谱柱在所有手性色谱柱中是应用最广的色谱柱,但并不是效果最好的色谱柱。

7、冠醚型:

冠醚类固定相用于分离一级胺,一级胺必须质子化方能达到分离。因此必须

使用酸性流动相,如高氯酸。最常用的是冠醚类固定相是18-冠-6,已有商品化产品,由Daicel公司制造。无论(+)或(-)型均可达到有效分离,并可通过变化(+)(-)类型而改变分析物出峰顺序。冠醚作为添加剂也用于核磁共振和电泳,但由于其毒性较大,有致癌性,使其应用受到限制。

若干图类的谱特征问题研究

若干图类的谱特征问题研究 设G是一个简单图,M=M(G)是按照某种规定所定义的与G相联系的图矩阵, 把利用M的特征值来刻画图G的组合结构的理论称为图谱理论(M-谱理论).定义det(xI-M)为图G的M-特征多项式,其中I为单位矩阵.M-特征多项式的特征根称为图G的M-特征值,由G的所有M-特征值构成的多重集称为M-谱,简记为 SpecM(G).图G的最大M-特征值称为M-谱半径.关于图矩阵M具有相同谱的图称为M-同谱图,与G图M-同谱但不同构的所有图称为图G的M-同谱类.如果G不存在M-同谱但非同构的图时,则称G是由M-谱确定的.即对任意的图 H,SpecM(H)=SpecM(G)蕴含着H~=G,简记为DMS-图.特别地,当M等于邻接矩阵A、拉普拉斯矩阵L=D-A和无符号拉普拉斯矩阵Q=D+A时,便是图G的A-谱、L-谱以及Q-谱的相关概念,这里D为G的度对角矩阵.图的谱特征问题主要考虑图矩阵 的谱性质和谱刻画问题.从目前的研究状况来看,图矩阵主要包括关联矩阵、邻接矩阵、拉普拉斯矩阵、无符号拉普拉斯矩阵、距离矩阵、标准拉普拉斯矩阵、Seidel 矩阵、广义邻接矩阵等.对于谱性质而言,谱半径及其相关参数的研究一直是图谱问题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第二大、第三大特征值以及某些图矩阵的最小、次小特征值也是比较热门的研究课题.谱刻画问题主要是通过某些谱特性来刻画具有这种谱特性的图,其中谱确定问题是谱刻画中十分棘手的问题之一,也是整 个图谱问题研究的核心问题.从已知的DMS-图来看,谱确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 类图上.第一类是结构相对简单,对称性较好的图;第二类是至多含有四种不同度数的非正则图;第三类是能被度序列唯一确定其形状的图.然而,对于上述三类图而言,要判断任意给定的图是否是DMS-图也是一个相当困难的问题.本文主要借 助于图结构、组合理论、矩阵理论、闭道数公式、特征多项式、特征向量、特征

气相色谱仪原理(图文详解)

气相色谱仪原理(图文详解) 什么是气相色谱 本章介绍气相色谱的功能和用途,以及色谱仪的基本结构。 气相色谱(GC)是一种把混合物分离成单个组分的实验技术。它被用来对样品组分进行鉴定和定量测定: 基子时间的差别进行分离 和物理分离(比如蒸馏和类似的技术)不同,气相色谱(GC)是基于时间差别的分离技术。 将气化的混合物或气体通过含有某种物质的管,基于管中物质对不同化合物的保留性能不同而得到分离。这样,就是基于时间的差别对化合物进行分离。样品经过检测器以后,被记录的就是色谱图(图1),每一个峰代表最初混合样品中不同的组分。 峰出现的时间称为保留时间,可以用来对每个组分进行定性,而峰的大小(峰高或峰面积)则是组分含量大小的度量。 图1典型色谱图

系统 一个气相色谱系统包括 可控而纯净的载气源.它能将样品带入GC系统进样口,它同时还作为液体样品的气化室色谱柱,实现随时间的分离 检测器,当组分通过时,检测器电信号的输出值改变,从而对组分做出响应 某种数据处理装置图2是对此作出的一个总结。 样品 载气源一^ 进样口一^ 色谱柱一^ 检测器一_ 数据处理」 图2色谱系统 气源 载气必须是纯净的。污染物可能与样品或色谱柱反应,产生假峰进入检测器使基线噪音增大等。推荐使用配备有水分、烃类化合物和氧气捕集阱的高纯载气。见图

钢瓶阀 若使用气体发生器而不是气体钢瓶时,应对每一台GC都装配净化器,并且使气源尽可能靠近仪器的背面。 进样口 进样口就是将挥发后的样品引入载气流。最常用的进样装置是注射进样口和进样阀。注射进样口 用于气体和液体样品进样。常用来加热使液体样品蒸发。用气体或液体注射器穿透隔垫将样品注入载气流。其原理(非实际设计尺寸)如图4所示。

热分析考试考试)20121210)

热分析习题 一、填空(10分,共10题,每题1分)。 1、差热分析是在程序控温条件下,测量样品坩埚与坩埚间的温度差与温 度的关系的方法。(参比) 2、同步热分析技术可以通过一次测试分别同时提供-TG或 -TG两组信号。(DTA-TG ,DSD-TG) 3、差示扫描量热分析是在程序控温条件下,测量输入到物质与参比物的功率差与温度的关 系的方法,其纵坐标单位为。(mw或mw/mg) 4、硅酸盐类样品在进行热分析时,不能选用材质的样品坩埚。(刚玉) 5、差示扫描量热分析根据所用测量方法的不同,可以分类为热流型DSC 与 型DSC。(功率补偿) 6、与差热分析(DTA)的不同,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既可以用于定性分析,又可以 用于分析。(定量) 7、差热分析(DTA)需要校正,但不需要灵敏度校正。(温度) 8、TG热失重曲线的标注常常需要参照DTG曲线,DTG曲线上一个谷代表一个失重阶段, 而拐点温度显示的是最快的温度。(失重) 9、物质的膨胀系数可以分为线膨胀系数与膨胀系数。(体) 10、热膨胀系数是材料的主要物理性质之一,它是衡量材料的好坏的一个重要指 标。(热稳定性) 二、名词解释 1.热重分析答案:在程序控温条件下,测量物质的质量与温度的关系的方法。 2.差热分析答案:在程序控温条件下,测量物质与参比物的温度差与温度的关系的方法。 3.差示扫描量热分析答案:在程序控温条件下,测量输入到物质与参比物的功率差与温度的关系的方法。 4.热膨胀分析答案:在程序控温条件下,测定试样尺寸变化与温度或时间的关系的方法。 三、简答题 1.DSC与DTA测定原理的不同 答案:DSC是在控制温度变化情况下,以温度(或时间)为横坐标,以样品与参比物间温差为零所需供给的热量为纵坐标所得的扫描曲线。DTA是测量T-T 的关系,而DSC是保持T = 0,测定H-T 的关系。两者最大的差别是DTA只能定性或半定量,而DSC的结果可用于定量分析。DTA在试样发生热效应时,试样的实际温度已不是程序升温时所控制的温度(如

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的基本图谱

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的基本图谱 一、常规图谱 常规图谱又称稳态图谱,是在转速相对稳定、没有大幅度变化情况下的有关图谱,因此其不含开停车信息。 1. 机组总貌图 机组总貌图显示了机组的总貌,可了解机型、转子支撑方式、轴承位置、运行转速等,主要是查看探头的位置及位号。 2. 单值棒图 较为形象、直观地显示实时振动值,并可知低报、高报报警值及转速。 3. 多值棒图 多值棒图显示实时通频值及各主要振动分量的振动值,可大致了解机组运行是否正常。 正常运转状态下的多值棒图通常是:一倍频最大、且与通频相差不大,二倍频小于一倍频的一半,0.5倍频微量或无,可选频段很小,残余量不大。 其中: (1)通频值~即总振动值,为各频率振动分量相互矢量迭加后的总和。 (2)一倍频~为转子实际运行转速n下的频率f,又称工频、基频、转频, f = n/60 [Hz];转子动不平衡及轴弯曲、轴承不良(偏心)、热态对中不良、支承刚度异常、在临界转速区运行、电机气隙偏心等,都会引起一倍频振动分量的增大,发生概率依次降低。 (3)二倍频~二倍工频,转子热态不对中、裂纹、松动、水平方向上支承刚度过差等,都会引起二倍频振动分量增大,绝大多数是轴系不对中。 (4)0.5倍频~0.5倍工频,又称半频,油膜涡动会引起该频率段增大,轴承工作不良也会引起该段频率增大;旋转失速、摩擦也都有可能。 (5)可选频段~由用户根据机组常见故障自己定义的频段,一般可选择(0.4~0 .6)倍工频或(0.3~0 .8)倍工频,用来监测是否发生亚异步振动,如油膜涡动、旋转失速、密封流体激振、进汽(气)脉动、摩擦、松动等。主要是轴承因紧力、接触、摇摆、油档及油温等问题引起的油膜失稳、摩擦、旋转失速、进汽脉动。 (6)残余量~除上述频率成分外,剩余频率成分振动分量的总和,该部分振值高时,转子有可能发生摩擦、高频气流脉动等。 4. 波形图 波形图显示了振动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又称幅值时域图。 波形图显示了振幅、周期(即频率)、相位,特别是波形的形状和状态。 图中:① 振幅为正峰与负峰之间的位移量,比较各周期对应的峰高,即可知振幅值是否稳定;② 二个亮点之间为一个旋转周期,波形图的周期数可以选取,想了解波形重复性

怎样分析气相色谱图

在实际工作中,当我们拿到一个样品,我们该怎样定性和定量,建立一套完整的分析方法是关键,下面介绍一些常规的步骤: 1、样品的来源和预处理方法 GC能直接分析的样品通常是气体或液体,固体样品在分析前应当溶解在适当的溶剂中,而且还要保证样品中不含GC不能分析的组分(如无机盐),可能会损坏色谱柱的组分。这样,我们在接到一个未知样品时,就必须了解的来源,从而估计样品可能含有的组分,以及样品的沸点范围。如果样品体系简单,试样组分可汽化则可直接分析。如果样品中有不能用GC直接分析的组分,或样品浓度太低,就必须进行必要的预处理,如采用吸附、解析、萃取、浓缩、稀释、提纯、衍生化等方法处理样品。 2、确定仪器配置 所谓仪器配置就是用于分析样品的方法采用什么进样装置、什么载气、什么色谱柱以及什么检测器。 一般应首先确定检测器类型。碳氢化合物常选择FID检测器,含电负性基团(F、Cl等)较多且碳氢含量较少的物质易选择ECD检测器;对检测灵敏度要求不高,或含有非碳氢化合物组分时,可选择TCD检测器;对于含硫、磷的样品可选择FPD检测器。 对于液体样品可选择隔膜垫进样方式,气体样品可采用六通阀或吸附热解析进样方法,一般色谱仅配置隔膜垫进样方式,所以气体样品可采用吸附-溶剂解析-隔膜垫进样的方式进行分析。 根据待测组分性质选择适合的色谱柱,一般遵循相似相容规律。分离非极性物质时选择非极性色谱柱,分离极性物质时选择极性色谱柱。色谱柱确定后,根据样本中待测组分的分配系数的差值情况,确定色谱柱工作温度,简单体系采用等温方式,分配系数相差较大的复杂体系采用程序升温方式进行分析。 常用的载气有氢气、氮气、氦气等。氢气、氦气的分子量较小常作为填充柱色谱的载气;氮气的分子量较大,常作为毛细管气相色谱的载气;气相色谱质谱用氦气作为载气。 3、确定初始操作条件 当样品准备好,且仪器配置确定之后,就可开始进行尝试性分离。这时要确定初始分离条件,主要包括进样量、进样口温度、检测器温度、色谱柱温度和载气流速。进样量要根据样品浓度、色谱柱容量和检测器灵敏度来确定。样品浓度不超过10mg/mL时填充柱的进样量通常为1-5uL,而对于毛细管柱,若分流比为50:1时,进样量一般不超过2uL。进样口温度主要由样品的沸点范围决定,还要考虑色谱柱的使用温度。原则上讲,进样口温度高一些有利,一般要接近样品中沸点最高的组分的沸点,但要低于易分解温度。

液相色谱故障排除之谱图的各种问题

液相色谱故障排除之谱图的各种问题: 培训日期:2008年8月9日 液相色谱系统的许多问题都能在谱图上反映出来。其中有一些问题可以通过改变设备参数得到解决;而其他的问题必须通过修改操作程序来解决。对于色谱柱和流动相的正确选择是得到好的色谱图的关键。 A、峰拖尾 1、筛板阻塞 a、反冲色谱柱 b、更换进口筛板 c、更换色谱柱 2、色谱柱塌陷 a、填充色谱柱 3、干扰峰 a、使用更长的色谱柱 b、改变流动相或更换色谱柱 4、流动相PH选择错误 a、调整PH值。对于碱性化合物,低PH值更有利于得到对称峰 5、样品与填料表面的溶化点发生反应 a、加入离子对试剂或碱性挥发性修饰剂 b、更改色谱柱 B、峰前延 可能的原因 在大峰前,有小峰流出 柱死体积 样品溶剂不适当 过滤片部分堵塞 柱过载 1、柱温低 a、升高柱温 2、样品溶剂选择不恰当 a、使用流动相作为样品溶剂 3、样品过载 a、降低样品含量 4、色谱柱损坏 a、见A1、A2 C、峰分叉 1、保护柱或分析柱污染【柱中有死体积】 a、取下保护柱再进行分析。如果必要更换保护柱。如果分析柱阻塞,拆下来清洗。 如果问题仍然存在,可能是柱子被强保留物质污染,运用适当的再生措施。如果问题仍然存在,入口可能被阻塞,更换筛板或更换色谱柱。

2、样品溶剂不溶于流动相 a、改变样品溶剂。如果可能采取流动相作为样品溶剂。 D、峰变形 1、样品过载 a、减少样品载量 E、早出的峰变形 1、样品溶剂选择不恰当 a、减少进样体积 b、运用低极性样品溶剂 F、早出的峰拖尾程度大于晚出的峰 1、柱外效应 a、调整系统连接(使用更短、内径更小的管路) b、使用小体积的流通池 G、K’增加时,脱尾更严重 1、二级保留效应,反相模式 a、加入三乙胺(或碱性样品) b、加入乙酸(或酸性样品) c、加入盐或缓冲剂(或离子化样品) d、更换一支柱子 2、二级保留效应,正相模式 a、加入三乙胺(或碱性样品) b、加入乙酸(或酸性样品) c、加入水(或多官能团化合物) d、试用另一种方法 3、二级保留效应,离子对 a、加入三乙胺(或碱性样品) H、酸性或碱性化合物的峰拖尾

故障诊断的常用图谱

故障诊断的常用图谱 5.1常规图谱(又称稳态图,不含开停车信息) 5.1.1机组总貌图——显示机组总貌,查看探头的位置及位号。 5.1.2单值棒图——显示实时振动值,并可知低报、高报警值及转速。 5.1.3多值棒图?——显示实时通频值及各主要振动分量的振动值,可大致了解机组运行是否正常。 ①通频值——通频值即总振动值,为各频率下振动分量相互迭加后的总和。 ②一倍频——又称基频、工频,为转子实际工作转速的频率, f = n /60 [Hz];转子动不平衡、轴承工作不良、热态对中不良等均会引起一倍频增大,发生概率依次降低。 ③二倍频——二倍工频,转子热态对中不良、裂纹、松动等都会引起二倍频增大,主要是对中不良。 ④0.5倍频——0.5倍工频,油膜失稳会引起该频率段增大,轴承工作不良(如间隙、紧力、接触、摇摆、油档等)也会引起该段频率增大;旋转失速(喘振的先兆)的频率为(0.4~0.8)倍工频,也有可能。 ⑤可选频段——用户根据机组的特点,自己定义的频段。 ⑥残余量——剩余频率成分振动分量的总和。该部分振值高时,转子有可能发生摩擦、气流脉动等。 正常运转状态下的多值棒图通常是,一倍频最大,二倍频小于一倍频的一半,0.5倍频微量或无,残余量不大。 5.1.4波形图——显示通频振动位移(总振值)与时间(周期)的关系,又称幅值时域图。

在正常的状态下,波形图应为较平滑的正弦波,且重复性好。 a.动不平衡时,在一个周期内为典型的正弦波; b.中不良时,在一个周期内为波峰翻倍,波形光滑、稳定、重复性好; c.摩擦时,波峰多,波形毛糙、不稳定、或有削波; d.自激振荡(油膜涡动,旋转脱离)时,波形杂乱、重复性差、波动性大。 5.1.5频谱图——显示了在各振动分量的频率及其振幅值。 横坐标可选择“阶比”或“频率”,一般用阶比。 各种频率所对应的故障可参照前面在多值棒图中的介绍。 正常运转状态下的频频图通常是,一倍频最大,二倍频次之、约小于一倍频的一半,三倍频、四倍频…x倍频逐步参差递减,低频(即小于一倍频的成份)微量。 看图谱不能就图看图,一定要与历史和正常运转下的频谱图相比较,查找那些频率成份发生了变化,变化的倍率有多大。 5.1.6轴心轨迹图——显示转子轴心相对于轴承座涡动运动的轨迹。 有原始、提纯、平均、一倍频、二倍频等轴心轨迹,主要看提纯。 在正常的情况下,轴心轨迹为一椭圆形。 若轴心轨迹的形状、大小重复性好,则表明转子是稳定的。 对中不良时,为香蕉状,严重时为8字形; 摩擦时,多处出现锯齿尖角或小环; 瓦块安装间隙相互偏差较大时,会出现明显的凸起状。

HPLC谱图的各种问题及相应的解决办法

HPLC谱图的各种问题及相应的解决办法 随着2005年版药典的施行,高效液相色谱仪在新版药典中得到极为广泛的应用。我们在平常的检验工作中,常常发现HPLC谱图会与理论上的有差别,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一直是困扰着广大药品检验人员的一个主要因素。当出现某种现象时,又该如何去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呢,这也是广大药检人士所共同期待的事,如今参考多种文献资料,讲义,教材,结合自身的平常工作经验,将一些常见的,主要的现象,原因及解决措施进行了整理总结,以供专业人士查阅参考,也。这里所罗列的也只是一个大概内容。如何做到真正解决问题,我认为坚持几个原则:一具体问题具体对待原则;二先外设后内部原则;三由简而繁原则;四单一处理到综全处理原则。由于这方面所遇到的问题相对比较多,笔者打算做成几个系列化内容,分次发表。下面先介绍几个最常见,最主要的问题。(解决办法前的编号对应前面相应的原因编号,其他皆同。) 问题一:基线漂移 原因主要有:1、柱温波动。(即使是很小的温度变化都会引起基线的波动。通常影响示差检测器、电导检测器、较低灵敏度的紫外检测器或其它光电类检测器。);2、流动相不均匀。(流动相条件变化引起的基线漂移大于温度导致的漂移。);3、流通池被污染或有气体;检测器出口阻塞。(高压造成流通池窗口破裂,产生噪音基线);4、流动相配比不当或流速变化;5、柱平衡慢,特别是流动相发生变化时;6、流动相污染、变质或由低品质溶剂配成;7、样品中有强保留的物质(高K’值)以馒头峰样被洗脱出,从而表现出一个逐步升高的基线;8、使用循环溶剂,但检测器未调整;9、检测器没有设定在最大吸收波长处。 针对上述原因,有一些基本的解决办法:1、控制好柱子和流动相的温度,在检测器之前使用热交换器;2、使用HPLC级的溶剂,高纯度的盐和添加剂。流动相在使用前进行脱气,使用中使用氦气;3、用甲醇或其他强极性溶剂冲洗流通池。如有需要,可以用1N的硝酸。(不要用盐酸);4、取出阻塞物或更换管子。参考检测器手册更换流通池窗;5、更改配比或流速。为避免这个问题可定期检查流动相组成及流速;6、用中等强度的溶剂进行冲洗,更改流动相时,在分析前用10-20倍体积的新流动相对柱子进行冲洗;7、检查流动相的组成。使用高品质的化学试剂及HPLC级的溶剂;8、使用保护柱,如有必要,在进样之间或在分析过程中,定期用强溶剂冲洗柱子;9、重新设定基线。当检测器动力学范围发生变化时,使用新的流动相;将波长调整至最大吸收波长处。 问题二:基线噪音(规则的) 主要原因有:1、在流动相、检测器或泵中有空气;2、漏液;3、流动相混合不完全;4、温度影响(柱温过高,检测器未加热);5、在同一条线上有其他电子设备;6、泵振动 解决措施:1、流动相脱气。冲洗系统以除去检测器或泵中的空气;2、检查管路接头是否松动,泵是否漏液,是否有盐析出和不正常的噪音。如有必要,更换泵密封;3、用手摇动使混合均匀或使用低粘度的溶剂;4、减少差异或加上热交换器;5、断开LC、检测器和记录仪,检查干扰是否来自于外部,加以更正; 6、在系统中加入脉冲阻尼器。 问题三:基线噪音(不规则的) 主要原因:1、漏液;2、流动相污染、变质或由低质溶剂配成;3、流动相各溶剂不相溶;4、检测器/记录仪电子元件的问题;5、系统内有气泡;6、检测器

热分析常用方法及谱图

常用的热分析方法 l热重法(Thermogravimetry TG) l 差示扫描量热仪(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 DSC)l 差热分析(Differential Thermal Analysis DTA) l 热机械分析(Thermomechanical Analysis TMA) l 动态热机械法(Dynamic Mechanical Analysis DMA) 谱图分析的一般方法 《热分析导论》刘振海主编 《分析化学手册》热分析分册 TGA DSC 分析图谱的一般方法——TGA 1. 典型图谱 分析图谱的一般方法——TGA的实测图谱

I、PVC 35.26% II、Nylon 6 25.47% III、碳黑14.69% IV、玻纤24.58% 已知样品的图谱分析 与已知样品各方面特性结合起来分析 如:无机物(黏土、矿物、配合物)、生物大分子、高分子材料、金属材料等热分析谱图都有各自的特征峰。 与测试的仪器、条件和样品结合起来分析 仪器条件样品 应用与举例 TGA DSC/DTA TMA 影响测试图谱结果的因素——测试条件 TGA 升温速率 样品气氛

扫描速率 样品气氛 升温速率对TGA 曲线的影响 气氛对TGA 曲线的影响 PE TGA-7 测试条件: 扫描速率:10C/min 气氛:a. 真空 b. 空气 流量:20ml/min 样品:CaCO3(AR) 过200目筛,3-5mg 扫描速率对DSC/DTA曲线的影响气氛对DSC/DTA曲线的影响 气氛的性质

两个氧化分解峰 曲线b: 一个氧化分解峰, 和一个热裂解峰 影响测试图谱结果的因素——样品方面 TGA/DSC/DTA 样品的用量 样品的粒度与形状 样品的性质 样品用量对TGA/DSC/DTA曲线的影响 样品的粒度与形状对曲线的影响——TGA/DSC/DTA 样品的性质对曲线的影响——TGA/DSC/DTA TGA/ DSC/DTA 热分析曲线的形状随样品的比热、导热性和反应性的不同而不同。即使是同种物质,由于加工条件的不同,其热谱图也可能不同。如PET树脂,经过拉伸过的PET树脂升温结晶峰就会消失。 PET 树脂的DSC 曲线 TGA应用 成分分析 无机物、有机物、药物和高聚物的鉴别与多组分混合物的定量分析。游离水、结合水、结晶水的测定,残余溶剂或单体的测定、添加剂的测定等。 热稳定性的测定 物质的热稳定性、抗氧化性的测定,热分解反应的动力学研究等 居里点的测定 磁性材料居里点的测定 可用TGA测量的变化过程

高效液相色谱之谱图的各种问题

高效液相色谱仪怎样使用? 配好流动相,开工作站,设定流速,设定检测波长,开泵,开检测器,等基线走平后就可以进样了,等着出图后按停止,工作站会自动进行数据处理,生成报告,有不合适的地方自己手工调整. 高效液相色谱之谱图的各种问题 液相色谱系统的许多问题都能在谱图上反映出来。其中有一些问题可以通过改变设备参数得到解决;而其他的问题必须通过修改操作程序来解决。对于色谱柱和流动相的正确选择是得到好的色谱图的关键。 A、峰拖尾 原因解决方法 1、筛板阻塞 1、a、反冲色谱柱 b、更换进口筛板 c、更换色谱柱 2、色谱柱塌陷 2、填充色谱柱 3、干扰峰 3、a、使用更长的色谱柱 b、改变流动相或更换色谱柱 4、流动相PH选择错误 4、调整PH值。对于碱性化合物,低PH 值更有利于得到对称峰

5、样品与填料表面的溶化点发生反应图 5、a、加入离子对试剂或碱性挥发性修饰剂 b、更改色谱柱 B、峰前延 原因解决方法 1、柱温低 1、升高柱温 2、样品溶剂选择不恰当 2、使用流动相作为样品溶剂 3、样品过载 3、降低样品含量 4、色谱柱损坏 4、见A1、A2 C、峰分叉 原因解决方法 1、保护柱或分析柱污染图 1、取下保护柱再进行分析。如果必要更换保护柱。如果分析柱阻塞,拆下来清洗。如果问题仍然存在,可能是柱子被强保留物质污染,运用适当的再生措施。如果问题仍然存在,入口可能被阻塞,更换筛板或更换色谱柱。 2、样品溶剂不溶于流动相 2、改变样品溶剂。如果可能采取流动相作为样品溶剂。 D、峰变形

原因解决方法 1、样品过载 1、减少样品载量 E、早出的峰变形 原因解决方法 1、样品溶剂选择不恰当 1、a、减少进样体积 b、运用低极性样品溶剂 F、早出的峰拖尾程度大于晚出的峰 原因解决方法 1、柱外效应 1、a、调整系统连接(使用更短、内径更小的管路) b、使用小体积的流通池 G、K’增加时,脱尾更严重 原因解决方法 1、二级保留效应,反相模式1、a、加入三乙胺(或碱性样品) b、加入乙酸(或酸性样品)

气相色谱分析方法的建立

气相色谱分析方法的建立

内标法与外标法 一、内标法 什么叫内标法?怎样选择内标物? 内标法是一种间接或相对的校准方法。在分析测定样品中某组分含量时,加入一种内标物质以校谁和消除出于操作条件的波动而对分析结果产生的影响,以提高分析结果的准确度。 内标法在气相色谱定量分析中是一种重要的技术。使用内标法时,在样品中加入一定量的标准物质,它可被色谱拄所分离,又不受试样中其它组分峰的干扰,只要测定内标物和待测组分的峰面积与相对响应值,即可求出待测组分在样品中的百分含量。采用内标法定量时,内标物的选择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理想地说,内标物应当是一个能得到纯样的己知化合物,这样它能以准确、已知的量加到样品中去,它应当和被分析的样品组分有基本相同或尽可能一致的物理化学性质(如化学结构、极性、挥发度及在溶剂中的溶解度等)、色谱行为和响应特征,最好是被分析物质的一个同系物。当然,在色谱分析条什下,内标物必须能与样品中各组分充分分离。需要指出的是,在少数情况下,分析人员可能比较关心化台物在一个复杂过程中所得到的回收率,此时,他可以使用一种在这种过程中很容易被完全回收的化台物作内标,来测定感兴趣化合物的百分回收率,而不必遵循以上所说的选择原则。 在使用内标法定量时,有哪些因素会影响内标和被测组分的峰高或峰面积的比值? 影响内标和被测组分峰高或峰面积比值的因素主要有化学方面的、色谱方面的和仪器方面的三类。 由化学方面的原因产生的面积比的变化常常在分析重复样品时出现。 化学方面的因素包括: 1、内标物在样品里混合不好; 2、内标物和样品组分之间发生反应, 3、内标物纯度可变等。 对于一个比较成熟的方法来说,色谱方面的问题发生的可能性更大一些,色谱上常见的一些问题(如渗漏)对绝对面积的影响比较大,对面积比的影响则要小一些,但如果绝对面积的变化已大到足以使面积比发生显著变化的程度,那么一定有某个重要的色谱问题存在,比如进样量改变太大,样品组分浓度和内标浓度之间有很大的差别,检测器非线性等。进样量应足够小并保持不变,这样

HPLC谱图异常看这一篇就够了

https://www.360docs.net/doc/1d16601029.html,/s

B.峰前延 原因解决办法 1.柱温低; 1.升?柱温; 2.样品溶剂选择不恰当; 2.使?流动相作为样品溶剂; 3.样品过载; 3.降低样品含量; 4.?谱柱损坏; 4.?A1、A2; C.峰分叉 原因解决办法 1.保护柱或分析柱污染;1.取下保护柱再进?分析;如果必要更换保护柱;如果分析柱阻塞,拆下来清洗;如果问题仍然存在,可能是柱?被强保留物质污染,运?适当的再?措施;如果问题仍然存在,??可能被阻塞,更换筛板或更换?谱柱。 2.样品 溶剂不 溶于流 动相; 2.改变样品溶剂;如果可能采取流动相作为样品溶剂; D.峰变形

原因解决办法 1.样品过载; 1.减少样品载量; E.早出的峰变形 原因解决办法 1.样品溶剂选择不恰当; 1. a.减少进样体积; b.运?低极性样品溶剂; F.早出的峰拖尾程度?于晚出的峰 原因解决办法 1.柱外效应; 1. a.调整系统连接(使?更短、内径更?的管路); b.使??体积的流通池; G.K’增加时,脱尾更严重 原因解决办法 1.?级保留效应,反相模式; 1. a.加?三?胺(或碱性样品); b.加??酸(或酸性样品); c.加?盐或缓冲剂(或离?化样品); d.更换??柱?;

2.?级保留效应,正相模式; 2. a.加?三?胺(或碱性样品); b.加??酸(或酸性样品); c.加??(或多官能团化合物); d.试?另?种?法; 3.?级保留效应,离?对; 3.加?三?胺(或碱性样品);H.酸性或碱性化合物的峰拖尾 原因解决办法 1.缓冲不合适; a.使?浓度50?100mM的缓冲液; b.使?P ka等于流动相pH值的缓冲液; I.额外的峰 原因解决办法 1.样品中有其他组份; 1.正常; 2.前?次进样的洗脱峰; 2. a.增加运?时间或梯度斜率; b.提?流速; 3.空位或?峰; 3. a.检查流动相是否纯净; b.使?流动相作为样品溶剂; c.减少进样体积;

色谱分析谱图

A5000气相色谱工作站分析报告 样品信息: 样品名称: 乙酸乙酯、甲苯盲样样品编号: 样品来源: 省职防院邮寄采样人: 稀释倍数: 0.0 样品量: 0.0 含量单位: 取样时间: 仪器条件: 仪器名称: 气相色谱仪柱子型号: FFAP 检测器: FID 积分参数: 最小值: 10.00 漂移: 0.02 mV/min 噪声: 0.05 mV 最小峰宽: 2.00 S 相对窗宽: 5% 计算方式: 峰面积 色谱条件: 柱箱温度: 50 (℃)程序升温载气流速: 30 (ml/min) 检测器温度: 130 (℃)空气流速: 300 (ml/min) 气化室温度: 200 (℃)氢气流速: 30 (ml/min) 谱图: 分析结果: 定量方法:外标法 序号组分名保留时间峰面积峰高含量峰型 1 二硫化碳 3.91 9726895 366254 9726895 BB 2 乙酸乙酯0.00 0 0 0.000000 BB

3 甲苯0.00 0 0 0.000000 BB 谱图: 分析结果: 定量方法:归一法 序号组分名保留时间峰面积峰高含量峰型 1 二硫化碳 3.87 9287219 363551 9287219 BB 2 乙酸乙酯 5.40 67436 4449 25.265 BB 3 甲苯8.2 4 63476 13403 8.777 B B 谱图:

分析结果: 定量方法:外标法 序号组分名保留时间峰面积峰高含量峰型 1 二硫化碳 3.88 9515607 362744 9515607 BB 2 乙酸乙酯 5.42 68086 4510 25.508 B B 3 甲苯8.25 58293 13600 8.061 BB 谱图: 分析结果: 定量方法:外标法 序号组分名保留时间峰面积峰高含量峰型 1 二硫化碳 3.88 9231735 354067 9231735 BB 2 乙酸乙酯 5.41 67415 4556 25.256 B B 3 甲苯8.25 59548 13601 8.235 BB 谱图:

拉曼光谱常见问题汇总

拉曼光谱问题汇总 问题目录 一、测试了一些样品,得到的是Ramanshift,但是文献是wavenumber,不知道它们之间的转换公式是怎么样的?激光波长632.8nm。 二、如何用拉曼光谱仪测透明的有机物液体,测试时放到了玻璃片上测出来的结果是玻璃的光谱。 三、我们这里有做生物样品的拉曼光谱的,在获得的图里面有很强的荧光,有的说,如果拉曼得不到就用其荧光谱。可我想问一下,在拉曼谱里面得到的荧光背景,是真正的荧光特征谱吗?这和荧光光谱仪里面的荧光图有什么区别? 四、什么是共焦显微拉曼光谱仪? 五、请问,测固体粉末的拉曼图谱时,对于荧光很强的物质,应该如何处理?特别是当荧光将拉曼峰湮灭时,应该怎么办?增加照射时间的方法,我试过,连续照射了4小时,结果还是有很强的荧光。我只有一台532nm的激光器,所以更换激光波长的方法目前我不能用。想问问各位,还有别的方法吗? 六、请问用激光拉曼仪能测量薄膜的厚度、折射率及应力吗?它能对薄膜进行那些方面的测量呢? 七、拉曼做金属氧化物含量的下限是多少? 我有一几种氧化物的混合物,其中MoO3含量只有5%,XRD检测不到,拉曼可以吗? 八、小弟是刚涉足拉曼这个领域,主打生物医学方面。实验中,发现温度不同时,拉曼好像也不一样。不知到哪位能帮忙解释一下这个现象 九、文献上说,拉曼的峰强与物质的浓度是成正比关系,那么比如我配置1mol/L的某溶液,和0.5mol/L的溶液,其峰强度是正好一半的关系吗?应用拉曼,是否能采用峰积分,或者用近红外那样的多元统计的办法来定量吗?准确度怎么样? 十、拉曼峰1640对应的是什么东西啊?无机的 十一、1 红外分析气体需要多高的分辨率? 2 拉曼光谱仪是否可分析纯金属? 3 红外与拉曼联用,BRUKER和NICOLET哪个好些? 十二、我想请问一下这里的高手测定过渡金属络合物水溶液中金属与有机物中的某个原子是否成键可以用拉曼光谱分析吗? 十三、金红石和锐钛矿对紫外Raman的响应差别大不大?同样条件下的金红石和锐钛矿的Raman峰会不会差很多? 十四、什么是3CCD? 十五、请教我所作的实验是用柠檬酸金属盐溶胶拉制成纤维,想做一下拉曼光谱来证明是否有线性分子的存在,可以吗 十六、在测量拉曼光谱仪的灵敏度参数时,有人提出,单晶硅的三阶拉曼峰的强度跟硅分子的取向(什么111,100之类)的有关,使用不同取向的硅使用与其相匹配的激光照射时,其强度严重不一样,是这样吗?不知道大家测量激光拉曼光谱仪的灵敏度时都是怎么测量的 十七、请问如何进行拉曼光谱数据处理? 十八、拉曼系统自检具体是检测哪些硬件?是个什么过程? 十九、请教作激光拉曼测试,样品如何预处理? 二十、请问激光拉曼光谱是什么意思? 二十一、请教喇曼谱实验时,如何选择激发波长,1064nm?还是785nm或633nm? 二十二、拉曼信号对入射角和出射角的响应又是什么样?我的样品是有衬底支持的薄膜样品(膜厚几百纳米--几微米),怎样扣除衬底的影响? 二十三、微区拉曼和普通拉曼有区别吗,尤其在图谱上?多晶,单晶和非晶拉曼有何区别? 二十四、我是做复合材料的研究的,主要是想研究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界面性能? 二十五、学校有一套天津港东的拉曼光谱仪,计划给学生开一个测量固体(或粉末)拉曼光谱的实验。试了几种材料都不明显,各位高人能推荐几种容易找到的象四氯化碳拉曼光谱那么明显的固体,晶体,或者粉末吗? 二十六、我们研究小组新近涉及碳纳米管的领域。由于纳米管的Raman信号很弱,就是要重复不断的测试才能在1600cm-1的附近得到峰。请问具体操作条件应该怎么选。如laser的功率,解析度,扫描数scannumber等等,我们用的Raman仪器是(Brucker, RFS-100/S)。 二十七、激光拉曼光谱仪应该可以实现快速的定量分析,但经过前段时间一些咨询,使我对其是否可进行快速分析颇存疑问,尤其是气体分析。请问,一般来说分析一次样品(气体或固体)的时间是多长

气相色谱分析中色谱峰的特征

气相色谱分析中色谱峰的特征 质检部油品分析小班的色谱岗的样品分析,都是使用气相色谱仪和液相色谱仪等等。在色谱分析中,色谱图中的色谱峰不仅是我们得出最终数据的主要依据,而且一定程度上还可以精准的反映出仪器的性能和平稳性。因此,作为分析人员必须深入和充分的理解色谱峰的特征,以进一步提高分析数据的准确性。 为理解色谱峰的特征,首先必须能清楚气相色谱分析、色谱图和色谱峰之间的关系。 气相色谱(GC) 是一种把混合物分离成单个组分的实验技术它被用来对样品组分进行鉴定和定量测定。和物理分离(比如蒸馏和类似的技术)不同,气相色谱(GC) 是基于时间差别的分离技术。气相色谱仪将分析的样品分离、鉴定后,由记录仪绘出样品中各个组分的流出曲线图,即色谱图。色谱图是以组分的流出时间(t)为横坐标,以检测器对各组分的电讯号响应值(mv)为纵坐标。色谱图上可得到一组色谱峰,每个峰代表样品中的一个组分(见下图)。 图1 色谱图 对于一个色谱峰,我们可以获得以下四个基本的测量数据特征: (1)进样后到色谱峰被检测到的时间——定性分析 色谱图中色谱峰的出峰时间反映了被分析的组分因与色谱柱中固定相发生相互作用,而在色谱柱中滞留的时间,从本质上更准确的表达了被分析组分的保留特性。色谱峰的峰位与气相色谱分离过程的热力学性质密切相关,是进行气相色谱定性分析的主要依据。 (2)色谱峰的大小——定量分析

色谱峰的大小指峰高或峰面积的大小,其和每个组分在样品中的含量相关。即若色谱峰的峰面积大,则该峰代表的组分在样品中的含量高;反之,则该峰代表的组分在样品中的含量低。色谱峰的峰高或峰面积是气相色谱进行定量分析的重要依据。 (3)色谱峰的宽窄——色谱柱柱效的高低 色谱峰的宽窄可用来说明色谱分离过程的动力学性质——色谱柱柱效率的高低,色谱峰形愈窄说明柱效愈高,色谱峰形愈宽表明柱效愈低,但是色谱峰的宽窄只能定性的表达柱效。 (4)色谱峰间的距离——色谱柱的选择性 在色谱图上,两个色谱峰之间的距离大,表明色谱柱对各组分的选择性好;两个色谱峰之间的距离小,表明色谱柱对各组分的选择性差。 深入和充分的理解色谱峰特征,是为了进一步获得色谱分析的重要信息,保证分析数据准确无误与及时。

(完整版)HPLC色谱常见问题

HPLC色谱常见问题 1.用HPLC进行分析时保留时间有时发生漂移,有时发生快速变化,原因何在?如何解决? 2.液相色谱中峰出现拖尾或出现双峰的原因是什么? 3.HPLC灵敏度不够的主要原因及解决办法 4.做HPLC分析时,柱压不稳定,原因何在?如何解决? 5.我最近更换了另一种牌号的ODS柱,虽然分离情况仍可以,但保留时间不重现,为什么? 6.我购买的HPLC柱验收测试时柱压过高,请问为什么? 7.色谱双峰产生的可能及判断和处理 8.色谱柱中的流动相会排干吗? 9.使用PEEK(polyetheretherketone)管路和接头需要注意什么问题? 10.液相色谱梯度洗脱中柱温的影响有那些? 11.为何基线会漂移 12.规则的基线噪音是如何产生的 13.不规则的基线噪音是如何产生的 14.保留时间漂移的故障排除 15.为何出现肩峰或分叉? 16.为何出现鬼峰? 17.为何出现峰拖尾? 18.为何出现峰展宽? 19.除了流速外,还有哪些因素能引起压力改变? 20.什么是强溶剂、弱溶剂? 21.怎样才会使峰位发生重排? 22.除了在线脱气常用的实验室脱气方式还有哪些? 23.评价一个色谱柱的最基本指标有那些? 24.什么是时间常数? 25.为什么在实验过程中有时会出现倒峰? 26.为何会出现“胖”峰和平头峰?怎样避免? 27.什么是次级保留效应? 28.前延峰的发生及处理? 29.峰变宽的原因? 30.柱平衡慢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31.用内标法实验时对内标物的要求有哪些? 32.管子切割与安装注意事项? 33.什么是HPLC的“无限直径效应”? 34.如何评价一台检测器? 35.如何简单判断比例阀是否内漏? 1.用HPLC进行分析时保留时间有时发生漂移,有时发生快速变化,原因何在?如何解决? 关于漂移问题: ①温度控制不好,解决方法是采用恒温装置,保持柱温恒定 ②流动相发生变化,解决办法是防止流动相发生蒸发、反应等 ③柱子未平衡好,需对柱子进行更长时间的平衡 关于快速变化问题 ①流速发生变化,解决办法是重新设定流速,使之保持稳定

实验-醇系物的气相色谱分析

实验10醇系物的气相色谱法定性、定量分析 【实验目的】 (1)理解用已知纯物质对照定性的方法。 (2)理解用气相色谱归一化法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和特点。 (3)了解CP-3800气相色谱仪的使用及软件的操作。 (4)掌握微量进样器进样技术。 (5)了解程序升温气相色谱法的原理及基本特点。 【实验原理】 气相色谱法是以气体作为流动相(简称载气)的色谱法。 气相色谱法具有如下的特点: 1.高效能、高选择性可分离性质相似的多组分混合物,如同系物、同分异构体等;分离制备高纯物质,纯度可达99.99%。 2.灵敏度高可检出10-13-10-11g的物质; 3.分析速度快通常一个样品的分析可在几分钟到几十分钟内完成; 4.应用范围广气体样品、低沸点、易挥发或可转化为易挥发的液体或固体样品,不仅可分析有机物,也可以分析部分无机物。 气相色谱仪一般由气路系统、进 样系统、分离系统、检测记录系 统和温度控制系统(图中未显示) 五部分组成(见图1-8-1)。 1.气路系统包括气源(高压气 图1-8-1 气相色谱过程示意图瓶)、气体净化、气体流量控制等 1.高压钢瓶 2.减压阀 3.净化管

部分组成,其作用是为仪器提供纯洁、稳定的载气。常用的载气有氮气和氢气,也可用氦气、氩气或空气。 2.进样系统包括进样装置和气化室。其作用是将样品在进入色谱柱前迅速气化,并定量转入到色谱柱中。要想获得良好的分离结果,进样速度应极快,且样品应在气化室瞬间气化。液体样品一般都采用微量进样器,可根据进样量的不同选用不同体积的进样器。对气化室的要求是热容量要大,温度要足够高且无催化效应。 3.分离系统该部分由色谱柱组成,是色谱仪的心脏,其作用是分离样品。色谱柱分为填充柱和毛细管柱两种: (1)填充柱:由不锈钢或玻璃作为柱管,内填固定相制成,一般内径为2~4mm,长1~3m。形状有U型和螺旋型两种。 (2)毛细管柱又叫空心柱。毛细管材料可以是不锈钢、玻璃或石英。内径有0.53mm、0.32mm、0.25mm等几种规格,长度一般为10~30m。它的固定相可以直接涂布或通过化学交联键合在预先经过处理的管壁上。按照所用的色谱柱不同又可分为:填充柱色谱和毛细管柱色谱。 4.温度控制系统在气相色谱法中,温度直接影响到色谱柱的分离选择、检测器的灵敏度和稳定性。因此在仪器中主要是对色谱柱箱、气化室、检测器三处的温度进行控制。 5.检测和放大记录系统当样品经色谱柱分离后,各组分按保留时间不同随载气进入检测器,检测器将有关各组分含量的信息转化为易于测量的信号(一般为电信号),经过必要的放大传递给记录仪,最后得到该样品的色谱流出曲线。

知识图谱和问答系统

知识图谱和问答系统 一、引子 在讨论知识图谱和问答系统之前,先给出几篇以前的文章。第一篇文章是《立委科普:问答系统的前生今世》,以前也发过,再发一下。详见博文: https://www.360docs.net/doc/1d16601029.html,/blog-362400-436555.html 下一个姐妹篇《立委科普:自动回答How 与Why 的问题》。这篇文章详细谈谈问答系统中的How类型问题和Why类型问题。这篇已经太长,收住吧。希望读者您不觉得太枯燥,如果有所收获,则幸甚。谢谢您的阅览。 How 类型的问题搜寻的是解决方案,其实也不好回答,同一个问题往往有多种解决档案,譬如治疗一个疾病,可以用各类药品,也可以用其他疗法。因此,比较完美地回答这个How 类型的问题也就成为问答系统研究中公认的难题之一。Why 类型的问题是要寻找一个现象的缘由或动机。这些原因有些是显性表达,更多的则是隐性表达,而且几乎所有的原因都不是用几个简单的词或短语就可以表达清楚的,找到这些答案,并以合适的方式整合给用户,自然是一个很大的难题。

第三篇文章《立委科普:从产业角度说说NLP这个行当》,这是几年前吹的牛皮。详见李维的博文: https://www.360docs.net/doc/1d16601029.html,/blog-362400-434811.html。由于也很相关,所以也放在这里。NLP技术的工业可行性我认为已经完全被证明了,虽然很多人也许还没有意识到。证明的实例表现在我们解决了三个信息搜索的难题: 搜索How类型问题的难题; 搜索Why类型问题的难题; 对客户反馈情报及其动机的抽取(譬如客户对一个产品的好恶)。 前两个问题是问答搜索业界公认的最难类型的题目,第三个题目涉及的是语言现象中较难把握的主观性语言(subjective language),并非NLP中通常面对的客观性语言(objective language)。这类从文本中提取主观性语言的技术,即情感提取(sentiment extraction)成为语言处理最难的课题之一。从问答系统角度来看,回答Who、When、Where等实体事实型(entity factoid)问题比较简单,技术相对成熟,最突出的表现就是IBM的问答系统赢得美国家喻户晓的电视智力竞赛Jeopardy的冠军。Jeopardy的大多数问题是属于实体事实类的问题,而这类问题的处理技术相对成熟。电脑打败了人脑,详见COMPUTER CRUSHES HUMAN 'JEOPARDY!' CHAMPS。具体细节就不谈了,以后有机会再论。总之,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