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污水可生化性实验

工业污水可生化性实验
工业污水可生化性实验

广西民族大学水污染控制工程实验报告

2013年5月24日

e dt

dO

)(

——微生物能内源呼吸需氧速率,min)./(L m g 。 这两部分氧化过程所需要的氧量可由下式计算:

v r VX b QL a O ''+=

式中:O ——混合液需氧量,d O kg /)2(;

'a ——活性污泥微生物降解1kg 有机物的需氧量,)(/)2(5BOD kg O kg ;

Q ——污水流量,d m /3;

r L ——被活性污泥微生物降解的有机物浓度,3

/m kg ;

'b ——活性污泥微生物自身氧化需氧量,]).(/[)2(d MLSS kg O kg ; V ——曝气池水容积,3m ;

v X ——挥发性污泥浓度(MLVSS ),3/m kg 。

式(9-2)中的系数'a 、'b 是活性污泥法处理系统的重要设计与运行参数。对生活污水,'a 为0.42~0.53,'b 为

0.188~0.11。式(9-1)中e dt dO )(=-'b ,基本上为一常量;F dt dO )(=r N a ',r N 为有机负荷,这说明F dt

dO

)(不仅

与微生物性能有关,还与有机负荷、有机物总量有关。

当污水中的底物主要为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时,微生物的氧吸收量累计值为一条犹如BOD 测定的耗氧过程线(下图中曲线1)。溶解氧的吸收量(即消耗量)与污水中的有机物浓度有关。实验开始时,间歇反应器中有机物浓度较高,微生物吸收氧的速率也较快,以后随着反应器中有机物浓度的减少,氧吸收速率也逐渐减慢,直至最后等于内源呼吸速率(下图中的曲线2)。如污水中无底物,微生物直接进入内源呼吸,其氧吸收(累计)过程为一通过原点的直线(曲线3)。如果污水中某一种或几种组分对微生物的生长有毒害抑制作用,那么氧的吸收将会受到毒物的限制,而低于内源呼吸量(曲线4)。如果新投入微生物于废水中,则微生物需要一个驯化过程(曲线2)。

实验五 废水可生化性水处理教案(清华大学精品课程)

实验五废水可生化性 一、实验目的 工业废水中所含有的有机物,有的不容易被微生物所降解,有的则对微生物有毒害作用。为了合理地选择废水处理方法,或是为了确定进入生化处理构筑物的有毒物质容许浓度,都要进行废水可生化性实验。 鉴定废水可生化性的方法很多,利用瓦勃氏呼吸仪(简称瓦呼仪)测定废水的生化呼吸线是一种较有效的方法之一。 本实验的目的主要在于: 1.熟悉瓦呼仪的基本构造及操作方法; 2.理解内源呼吸线及生化呼吸线的基本含义; 3.分析不同浓度的含酚废水的生物降解性及生物毒性。 二、实验原理 微生物处于内源呼吸阶段时,耗氧的速率基本上恒定不变。微生物与有机物接触后,其呼吸耗氧的特性反映了有机物被氧化分解的规律,一般来说,耗氧量大,耗氧速率高,即说明该有机物易被微生物降解,反之亦然。 测定不同时间的内源呼吸耗氧量及与有机物接触后的生化呼吸耗氧量,可得内源呼吸线及生化呼吸线,通过比较即可判定废水的可生化性。 当生化呼吸线位于内源呼吸线之上时说明废水中的有机物一般是可被微生物氧化分解得;当生化呼吸线与内源呼吸线重合时,则说明有机物可能是不能被微生物降解的,但它对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尚无抑制作用;当生化呼吸线位于内源呼吸线之下时,则说明有机物对微生物的生命活动产生了明显的抑制作用。 瓦呼仪的工作原理是,在恒温及不断搅拌的条件下,使一定量的菌种与废水 用KOH溶液吸收,因此,微生物的在定容的反应瓶中接触反应,反应产生的CO 2 耗氧将使反应瓶中氧的分压降低,测定氧分压的变化,即可推算出消耗的氧量。 三、实验设备 1.瓦呼仪一台; 2.离心机一台; 3.活性污泥培养及驯化装置一套; 4.测酚装置一套。 四、实验步骤 1.活性污泥的培养、驯化及预处理 (1) 取已建污水活性污泥或带菌土壤为菌种,在间竭式培养瓶中以含酚合成废水为营养、曝气或搅拌,以培养活性污泥。 (2) 每天停止曝气一小时,沉淀后去除上清液,加入新鲜含酚合成为水,并逐步提高酚的浓度。达到驯化活性污泥的目的。 (3) 当活性污泥数量足够,且对酚具有相当去除能力后,即认为活性污泥的培养和驯化已告完成。停止投加营养,空曝24小时,使活性污泥处于内源呼吸阶段。 (4) 取上述活性污泥在3000rpm的离心机上离心十分钟,倾去上清液,加入

污水处理生化调试技术方案

污水处理生化调试技术方案 一污泥的培养 方法有同步与异步培养与接种,同步是培奍与驯化同时进行或交替进行,异步是先培后驯化,接种是利用类似污水的剩余污泥接种。 活性污泥可用糞便水经曝气培养而得,因为粪便污水中,细菌种类多,本身含有的营养丰富,细菌易于繁殖。?通常为了缩短培菌周期,我们会选择接种培养。?先说粪便水培菌?具体步骤:?将经过过滤的粪便水投入曝气池,再用生活污水或河水稀释,至BOD约为300-400,进行连续曝气。这样过二,三天后,为补充微生物的营养物质和排除由微生物产生的代谢产物,应进行换水,换水根据操作情况分为间断和连续操作。?1.间断操作:?当第一次加料曝气并出现模糊的活性污泥绒絮后,就可停止曝气,使混合液静止沉淀,经1-1.5小时后排放上清液,把排放的上清液约占总体积的60-70%。?然后再加生活污水和粪便水,这时的粪便水可视曝气池内的污泥量来调整,这样一直下去,直至SV达到30%。一般需2周,水温低时时间要延长。 在每次换水时,从停止曝气,沉淀到重新曝气的总时间要控制在2小时之内为宜?成熟的污泥应具有良好的混凝,沉降性能,污泥内有大量的菌胶菌和终生?纤毛类原生动物,如钟虫,等枝虫,盖纤虫等,并可使污水的生化需氧量去除率达90%左右 2.连续操作:?在第一次加料出现绒絮后,就不断地往曝气池投加生活污水或河水,添加粪便水的控制原则与间断投配相同。往曝气池的投加的水量,应保证池内的水量能每天更换一次,随着培奍的进展,逐渐加大水量使在培养后期达到每天更换二次。在曝气池出水进入二次沉淀池后不久(0.5-1)就开始回流污泥,污泥的回流量为曝气池进水量的50%?驯化的方法:可在进水中逐渐增加被处理的污水的比例,或提高浓度,使生物逐渐适应新的环境开始时,被处理污水的加入量可用曝气池设计负荷的20-30%,达到较好的处理效率后,再继续增加,每次以增加设计负荷的10-20%为宜,每次增加负荷后,须等生物适应巩固后再继续增加,直至满负荷为止。?如果被处理工业污水中,缺氮和磷以及其它营养物时,可根据BOD:N:P为100:5:1的比例来调整。?个人认为在此阶段,必要的超赿管路要具备,工艺没设计的可用消防管代替。 而且各种分析要跟上去,和种参数需及时测定,特别是镜检,因为有经验的人可能通过镜检和数据就可以很好的完成任务,另外良好的心理素质也比较重要,有些现象要果断处理,有些则需等侍再认定上面是异步法,同步就是在污泥培养过程中,不断加入工业污水,使污泥在增长过程中逐渐适应工业污水的环境,这样虽可缩短培养和驯化的时间,但在这一过程中发生的问题,又缺实践经验则难以判断问题出在哪一个环节上。 若有条件,就是接种培养,这样可缩短时间,若是相似的污水的污泥,更可提高驯化效果。 二、试运行

实验1 废水悬浮固体和浊度的测定

实验一废水悬浮固体和浊度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掌握悬浮固体和浊度的测定方法。 实验前复习第二章残渣和浊度的有关内容。 二、悬浮固体的测定 (一)、原理 悬浮固体系指剩留在滤料上并于103—105℃烘至恒重的固体。测定的方法是将水样通过滤料后,烘干固体残留物及滤料,将所称重量减去滤料重量,即为悬浮固体(总不可滤残渣)。 (二)、仪器 1.烘箱。 2.分析天平。 3.干燥器。 4.孔径为0.45μm滤膜及相应的滤器或中速定量滤纸。 5.玻璃漏斗。 6.内径为30—50mm称量瓶。 (三)、测定步骤 1.将滤膜放在称量瓶中,打开瓶盖,在103—105℃烘干2h,取出冷却后盖好瓶盖称重,直至恒重(两次称量相差不超过0.0005g)。 2.去除漂浮物后振荡水样,量取均匀适量水样(使悬浮物大于2.5mg),通过上面称至恒重的滤膜过滤;用蒸馏水洗残渣3—5次。如样品中含油脂,用10mL石油醚分两次淋洗残渣。 3.小心取下滤膜,放入原称量瓶内,在103—105℃烘箱中,打开瓶盖烘2h,冷却后盖好盖称重,直至恒重为止。 (四)、计算 式中:A——悬浮固体+滤膜及称量瓶重(g); B——滤膜及称量瓶重(g); V——水样体积(mL)。 (五)、注意事项: 1.树叶、木棒、水草等杂质应先从水中除去。 2.废水粘度高时,可加2—4倍蒸馏水稀释,振荡均匀,待沉淀物下降后再过滤。 3.也可采用石棉坩埚进行过滤。

三、浊度 (一)、原理 浊度是表现水中悬浮物对光线透过时所发生的阻碍程度。水中含有泥土、粉砂、微细有机物、无机物、浮游动物和其他微生物等悬浮物和胶体物都可使水样呈现浊度。水的浊度大小不仅和水中存在颗粒物含量有关,而且和其粒径大小、形状、颗粒表面对光散射特性有密切关系。 将水样和硅藻土(或白陶土)配制的浊度标准液进行比较。相当于1mg一定粘度的硅藻土(白陶土)在1000mL水中所产生的浊度,称为1度。 (二)、仪器 1.100mL具塞比色管。 2.1L容量瓶。 3.750mL具塞无色玻璃瓶,玻璃质量和直径均需一致。 4.1L量筒。 (三)、试剂 浊度标准液 1、称取10g通过0.1mm筛孔(150目)的硅藻土,于研钵中加入少许蒸馏水调成糊状并研细,移至1000mL量筒中,加水至刻度。充分搅拌,静置24h,用虹吸法仔细将上层800mL悬浮液移至第二个1000mL量筒中。向第二个量筒内加水至1000mL,充分搅拌后再静置24h。 虹吸出上层含较细颗粒的800mL悬浮液,弃去。下部沉积物加水稀释至1000mL。充分搅拌后贮于具塞玻璃瓶中,作为浑浊度原液。其中含硅藻土颗粒直径大约为400μm左右。 取上述悬浊液50mL置于已恒重的蒸发皿中,在水浴上蒸干。于105℃烘箱内烘2h,置干燥器中冷却30min,称重。重复以上操作,即,烘1h,冷却,称重,直至恒重。求出每毫升悬浊液中含硅藻土的重量(mg)。 2、吸取含250mg硅藻土的悬浊液,置于1000mL容量瓶中,加水至刻度,摇匀。此溶液浊度为250度。 3、吸取浊度为250度的标准液100mL置于25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标线,此溶液浊度为100度的标准液。 于上述原液和各标准液中加入1g氯化汞,以防菌类生长。 (四)、测定步骤 1.浊度低于10度的水样 (1)吸取浊度为100度的标准液0、1.0、2.0、3.0、4.0、5.0、6.0、7.0、8.0、9.0及10.0mL于100mL比色管中,加水稀释至标线,混匀。其浊度依次为0、1.0、2.0、3.0、4.0、5.0、6.0、7.0、8.0、9.0、10.0度的标准液。 (2)取100mL摇匀水样置于100mL比色管中,与浊度标准液进行比较。可在黑色底板上,由上往下垂直观察。

废水可生化性实验----CODCr、BOD5仪器测定法

废水可生化性实验(一) ----用仪器测定COD Cr、BOD5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用COD快速测定仪测定废水COD Cr的方法; 2.掌握BOD快速测定仪的构造、工作原理; 3.掌握工业废水可生化性的判定方法。 二、实验原理 1.COD测定原理 2.BOD测定原理 BOD5采用880型数字式BOD5测定仪。其工作原理如下:将仪器放入培养箱内,并按预先选择的量程范围,量好一定体积的水样倒入培养瓶中,并将培养瓶放在培养箱内仪器上连续搅拌。培养箱内温度控制在20℃±1℃,水样恒温后进行五日培养。培养瓶中必须保证足够的溶解氧。样品中的有机物经过生物氧化作用,转变成氮、碳和硫的氧化物,在这一过程中,从水样中跑出来的唯一气体二氧化碳被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吸收。因此,瓶中空气压力减少量,相当于微生物所消耗的溶解氧量,这样,样品BOD值与瓶中空气压力减少的程度成正比,通过测量空气压力的变化可以得到BOD值。增加或减少所取样品的量可以增加或降低压力减少值。这样操作者无须繁杂的稀释步骤就能准确测量很宽范围的BOD值。培养瓶中空气压力的变化是通过半导体压力传感器来进行检测的,经过电子电路的处理,最后由数码显示出被测样品的BOD值。

三、实验仪器、试剂及步骤 1.实验仪器与试剂 5B-3(B)型COD多元速测仪,5B-1型COD消解器,TF-1A型生化培养箱,880型数字式BOD5测定仪,消解管若干。 c(1/6K2Cr2O7)= 0.500 mol/L,c(HgSO4)= 0.24 g/mL,5000mg/L的COD 标准贮备液。 其它常用玻璃仪器及试剂。 2.实验步骤 (1)COD测定过程 取水样3.00 mL于消解管中,摇匀后加入重铬酸钾溶液1.0 mL、硫酸银-硫酸溶液6.00 mL,摇匀,擦干消解管的外壁,待用;打开5B-1型COD消解器,设定温度165℃,待消解器温度达到设定温度后,把消解管置于消解器中加热,消解15min后取出消解管于冷却架上空冷2min,然后放入水槽中冷却至室温后用5B-3(B)型COD多元速测仪于610nm处进行比色测定,记录其吸光度值,同时用蒸馏水代替水样做空白试验。 (2)标准曲线的绘制 a.取COD标准储备液(5000mg/L)5mL、10 mL、20 mL、30 mL、40 mL、50mL于250 mL容量瓶中,用水定容至标线,摇匀,得到COD分别为100mg/L、200 mg/L、400 mg/L、600 mg/L、800 mg/L、1000 mg/L的标准系列。 b.按照上述COD测定方法进行标准系列的COD值测定,记录COD标准系列相应的吸光度值,同时做空白试验,COD标准系列相应的吸光度值与空白试验的吸光度值的差值,绘制标准曲线。 (3)样品COD测定 按照(1)中的实验步骤进行取样测定,注意如果水样COD值不在100-1000mg/L范围之内要进行稀释后再测定。 四、数据记录与处理 COD Cr值的计算:记录水样吸光度值,然后扣除空白试验吸光度值,最后在标准曲线上查得COD值大小或通过计算。 五、思考题 1.废水可生化性的判定方法有哪些? 2.试分析比较COD快速测定法(分光光度法)与国标法(重铬酸钾法)?

污水可生化性判断

污水可生化性判断 用BOD/COD的比值来判断。 BOD/COD大于时,一般认为该废水具有可生化性。 判定废水可生化性能有B/C值法: B/C>完全可生物降解; B/C=~ 生物降解良好; B/C= 可生物降解; B/C<难生物降解; BOD测定方法使用五日生物需氧量测定法,COD测定使用重铬酸钾法。 还有一种是好氧呼吸参量法。通过测定COD、BOD等水质指标的变化以及呼吸代谢过程中的O2或CO?含量(或消耗、生成速率)的变化来确定某种有机污染物(或废水)可生化性的判定方法。根据所采用的水质指标,主要可以分为:水质指标评价法、微生物呼吸曲线法、CO?生成量测定法。

扩展资料: 传统观点认为BOD5/CODCr,即B/C比值体现了废水中可生物降解的有机污染物占有机污染物总量的比例,从而可以用该值来评价废水在好氧条件下的微生物可降解性。在一般情况下,BOD5/COD值愈大,说明废水可生物处理性愈好。 在各种有机污染指标中,总有机碳(TOC)、总需氧量(TOD)等指标与COD相比,能够更为快速地通过仪器测定,且测定过程更加可靠,可以更加准确地反映出废水中有机污染物的含量。 无论BOD/COD、BOD/TOD或者BOD/TOC,方法的主要原理都是通过测定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BOD)占总有机物(COD、TOD或TOC)的比例来判定废水可生化性的。 微生物在降解污染物的过程中,在消耗废水中O2的同时会生成相应数量的CO2。因此,通过测定生化反应过程CO2的生成量,就可以判断污染物的可生物降解性。 常用的方法为斯特姆测定法,反应时间为28d,可以比较CO2的实际产量和理论产量来判定废水的可生化性,也可以利用CO2/DOC值来判定废水的可生化性。由于该种判定实验需采用特殊的仪器和方法,操作复杂,仅限于实验室研究使用,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还未见报道

污水可生化性的研究

污水可生化性的研究 城市污水是指排入城市管网的生活污水及各种工业废水,此外还包括降雨、融雪以及夹杂的垃圾、废物等。城市污水处理是环境保护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护当地的生态平衡以及改善自然条件,消除环境污染都是必不可少的,如果大量城市污水不加治理任意排放,会导致水体、土壤乃至空气的严重污染,进而会破坏人们正常的生产和生活,所以必须对城市污水进行处理控制,改善受污染水体的水质,使之能满足水体功能的要求。 2 污水处理方法 污水处理实质上是采用各种手段和技术将污水中的污染物质分离出来,或将其转化为无害的物质,使之得到净化。现在污水处理技术按作用原理可分为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物理法是利用重力分离的方法将污水中呈悬浮状态的固体物质分离出来;化学法是利用化学反应来分离、回收污水中各种形态的污染物;生物法即活性污泥法是利用微生物自身的各项生理活动来去处水中污染物。 3 污水可生化性 在污水中,存在着各种有机物和无机物,大部分为有机物,部分为无机物,被微生物作为营养加以利用,使微生物获得需要的能量和合成新的细胞,这些被微生物利用的物质称为底物。底物降解在污水处理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果污水中的底物是可降解的,说明该污

水采用生物处理法进行无害化处理是可行的。生物处理法按净化原理可分为生物膜法和活性污泥法,由于活性污泥法研究十分充分,有大量的经验和数据,运行管理方便,亦较经济,因而在城市污水处理中普遍采用物理法与活性污泥法相结合的方法,故人们首先要考虑采用活性污泥法处理污水的可行性,简称污水的可生化性。 评价污水处理的可生化性有很多方法,最简单的方法是用 BOD COD之间关系简单评价。BOD与COD是污水处理中最基本的指标,BO[简称生化需氧量,可间接地反映能为微生物分解的有机物的总量,BOD为5天的生化需氧量;COD S称化学需氧量,它是在高温有机催化剂及强酸环境下,强氧化剂氧化有机物所消耗的氧的量,所用的氧化剂为重铬酸钾,记作COD由于这个反应不受有机物是否能为微生物分解的影响,能够氧化微生物无法分解氧化的有机物,所以COD比BOD^值咼。 COD值可分为能被生物降解的有机物的COD直和微生物不能降解的有机物的COD值的两部分,即COD二CO B+COD(COD测定几乎能反映所有有机物,但一些难分解的有机物如苯等不与考虑)根据研究可认为COE=1.72BOD(见图1)。

废水可生化性测定实验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 水处理工程实验 指导老师: 胡宏 成绩: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名称: 废水可生化性测定实验 类型:________________同组学生姓名: 陈巧丽、林蓓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必填)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必填) 三、主要仪器设备(必填) 四、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 五、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必填) 七、讨论、心得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根据微生物的降解性能,有机污染物可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类是可生物降解的有机污染物,第二类是难生物降解的有机污染物,第三类是不可生物降解的有机污染物。考虑到毒性,第一、第二类有机污染物又可分为四种类型:①能够为微生物所降解,而且对微生物的生理功能无抑制作用的有机污染物;②能够为微生物所降解,但对微生物有毒害作用的有机污染物;③难于为微生物所降解,但对微生物无毒害作用的有机污染物;④难于为微生物所降解,而且对微生物有毒害作用的有机污染物。上述四种类型的有机污 染物中,第一类适宜于采用生物处理技术进行处理。第二类经过对微生物作一定时间的驯化,有可能采用生物处理技术进行处理。第三类也有可能采用生物处理技术进行处理,但必须对微生物进行较长时间的诱导驯化。第四类不宜采用生物处理技术进行处理。 本实验通过测定微生物的呼吸耗氧特性来确定某种废水是否具有进行生化处理的可能性。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 微生物降解有机污染物的物质代谢过程中所消耗的氧包括两部分:(1)氧化分解有机物,使其分解为CO 2、H 2O 、NH 3(存在含氮有机物时)等为合成新细胞提供能量;(2)供微生物进行内源呼吸,使细胞物质氧化分解。下例可以说明物质代谢过程中的这一关系。 8CH 2O+3O 2+NH 3→C 5H 7NO 2+3CO 2+6H 2O 3CH 2O+3O 2→3CO 2+3H 2O+能量 5CH 2O+NH 3→C 5H 7NO 2+3H 2O 从上反应式可以看到:约1/3 的CH 2O (酪蛋白)被微生物氧化分解为CO 2、H 2O ,同时产生能量供微生物合成新的细胞,这一过程要消耗氧。 内源呼吸:C 5H 7NO 2+5O 2→5CO 2+NH 3+2H 2O 由上反应式可以看到,内源呼吸过程氧化1g 微生物需要的氧量为1.42g(5O 2/C 5H 7NO 2=100/113=1.42),微生物进行物质代谢过程的需氧速率可以用下式表示: 总的需氧速率=合成细胞的需氧速率+内源呼吸的需氧速率,即: e dt dO F dt dO T dt dO ?? ? ??+??? ??=??? ??

生化处理工艺说明

生化处理工艺说明 厌氧池 调节池的水由潜水泵打入厌氧池。 厌氧微生物对于杂环化合物和多环芳烃中环的裂解,具有不同于好氧微生物的代谢过程,其裂解为还原性裂解和非还原性裂解。 厌氧生物发酵池的主要目的是去除COD和改善废水的可生化性。厌氧过程对于浓度较高的有机废水,可以将废水中的有机物分解为甲基等,以气体的形式从池中排中,可以去除废水中50~80%左右之COD。同时,还可以将废水中的芳烃类有机质所带的苯、萘、蒽醌等环打开,提高难降解有机物的好氧生物降解性能,为后续的好氧生物处理创造良好条件。厌氧过程分为四个阶段:水解阶段、酸化阶段、酸性衰退阶段及甲烷化阶段。在水解阶段,固胶体性有机物质降解为溶解性有机物质,大分子物质降解为小分子物质。厌氧反应池是把反应控制在第二阶段完成之前,故水力停留时间短,效率高,同时提高了污水的可生化性。 厌氧池启动后,污水由布水系统进入池体,由池底向上流动,经细菌形成的污泥层,污泥层对悬浮物、染料颗粒及细小纤维进行吸附、网捕、生物学絮凝、生物降解作用,使污水在降解COD的同时也得以澄清。 焦化废水厌氧工艺水力停留时间较其他废水长,COD去除率15~30%,同时具有很强的抗冲击负荷能力。 缺氧池 缺氧池是生物脱氮的主要工艺设备,废水中NH3-N在下一级好氧硝化反应池中被硝化菌与亚硝化菌转化为NO3--N与NO2--N的硝化混合液,循环回流于缺氧池,通过反硝菌生物还原作用,NO3--N与NO2--N转化为N2。此转化条件,一是废水中含有足够的电子供体,包括与氧结合的氢源和反硝化异养菌所需之足够的有机碳源,二是厌氧或缺氧条件。由第一

级厌氧池之出水,已留有足够的有机碳源,可供反硝化菌消耗,但不能太大的过量碳源,以免出水含碳源过多,影响后续硝化反应。反硝化反应影响因素: 碳源进入缺氧池之废水中,BOD5/TN>3—5,即认为碳源充足,本系统内碳源充足; pH pH在6.5—7.5为宜,原废水满足要求; 水中溶解氧<0.5mg/L; 适宜温度20~40℃; 硝化混合液回流率100~400%。 厌氧池排出的厌氧消化液在进入好氧活性污泥处理工艺前进行缺氧曝气,其作用如下: 缺氧池回流入大量的曝气池的沉淀污泥,使缺氧池和好氧池组合为A-O工艺,具有较好的脱氮效果; 在缺氧过程中溶解氧控制在0.5mg/L一下,兼性脱氮菌利用进水中的COD作为氢供给体,将好氧池混合液中的硝酸盐及亚硝酸盐还原成氮气排入大气,同时利用厌氧生物处理反应过程中的产酸过程,把一些复杂的大分子稠环化合物分解成低分子有机物。 好氧池 好氧池采用推流式活性污泥曝气池,它由池体、布水和布气系统三部分组成。 缺氧池流出的废水自流入推流式活性污泥曝气池,在此完成含氨氮废水的硝化过程。硝化菌为自养好氧菌,在好氧条件下,将废水中NH3—N氧化为NO3--N,此过程消耗废水中碳酸盐碱度计),一方面须中和过程产生的H+,另一方面,硝化菌细胞生长需要消耗一定量碱度。每硝化1g氨氮,需消耗7.1g碱度(以CaCO3计)。因此需要在此投加适量Na2CO3,以补充碱度。反应温度20~40℃;pH8.0~8.4。此过程,要求较低的含碳有机质,以免异氧菌增殖过快,影响硝化菌的增殖。气水比20:1。与悬浮活性污泥接触,水中的有机物被活性污泥吸附、氧化分解并部分转达化为新的微生物菌胶团,废水得到净化。该工艺在水底直接布气,活性污泥直接受到气流的搅动,加速了微生物的更新,使其经常保持较高的活性。

工业污水可生化性实验

广西民族大学水污染控制工程实验报告 2013年5月24日

e dt dO )( ——微生物能内源呼吸需氧速率,min)./(L m g 。 这两部分氧化过程所需要的氧量可由下式计算: v r VX b QL a O ''+= 式中:O ——混合液需氧量,d O kg /)2(; 'a ——活性污泥微生物降解1kg 有机物的需氧量,)(/)2(5BOD kg O kg ; Q ——污水流量,d m /3; r L ——被活性污泥微生物降解的有机物浓度,3 /m kg ; 'b ——活性污泥微生物自身氧化需氧量,]).(/[)2(d MLSS kg O kg ; V ——曝气池水容积,3m ; v X ——挥发性污泥浓度(MLVSS ),3/m kg 。 式(9-2)中的系数'a 、'b 是活性污泥法处理系统的重要设计与运行参数。对生活污水,'a 为0.42~0.53,'b 为 0.188~0.11。式(9-1)中e dt dO )(=-'b ,基本上为一常量;F dt dO )(=r N a ',r N 为有机负荷,这说明F dt dO )(不仅 与微生物性能有关,还与有机负荷、有机物总量有关。 当污水中的底物主要为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时,微生物的氧吸收量累计值为一条犹如BOD 测定的耗氧过程线(下图中曲线1)。溶解氧的吸收量(即消耗量)与污水中的有机物浓度有关。实验开始时,间歇反应器中有机物浓度较高,微生物吸收氧的速率也较快,以后随着反应器中有机物浓度的减少,氧吸收速率也逐渐减慢,直至最后等于内源呼吸速率(下图中的曲线2)。如污水中无底物,微生物直接进入内源呼吸,其氧吸收(累计)过程为一通过原点的直线(曲线3)。如果污水中某一种或几种组分对微生物的生长有毒害抑制作用,那么氧的吸收将会受到毒物的限制,而低于内源呼吸量(曲线4)。如果新投入微生物于废水中,则微生物需要一个驯化过程(曲线2)。

常用的生化法处理污水

随着水污染的日益严重,水资源的短缺,对污水的处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目前所采用的生物处理方法主要包括普通活性污泥法和生物接触氧化法,普通活性污泥法又称传统活性污泥法,活性污泥废水生物处理系统的传统方式,系统由曝气池、二沉池和污泥回流管/线及设备三部分组成。 需要曝气池容积大,占用的土地较多,基建费用高;好氧菌作用速率会随水中氧含量进行变化,而供氧速度难于与其相吻合、适应,运行效果易受水质、水量变化的影响。今天,博尔环保就给大家说说曝气法处理污水分析。 曝气设备是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工艺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曝气设备向曝气池供氧,同时曝气设备还有混合搅拌的功能,以增强污染物在水处理系统

中的传质条件,提高处理效果。 曝气方法主要有①鼓风曝气②机械曝气 机械曝气也称为表面曝气,机械曝气器大多以装在曝气池水面的叶轮快速转动,进行表层充氧。按转轴方向不同,可分为立式和卧式两类。常用的立式表面曝气机有平板叶轮、倒伞型叶轮和泵型叶轮等,卧式表面曝气机有转刷曝气机和转盘曝气机等。 曝气叶轮的充氧能力和提升能力同叶轮浸没深度、叶轮的转速等因素有关,在适宜的浸深和转速下,叶轮的充氧能力大,并可保证池内污泥浓度和溶解氧浓度均匀。 一般而言,机械曝气常用于曝气池较小的场合,可减少动力消耗,维护管理也较方便。鼓风曝气供应空气的伸缩性较大,曝气效果也较好,一般用于较大的曝气池。 污水处理的曝气方法及其装置,其具有以下优点和功效: (1)藉由上述在水反应槽中,将曝气管设置呈距离槽底面有一段高度距离位置的方式,便能大量培养出对污水槽中环境有益性的微生物菌群。 (2)各水反应槽都设有微曝气设备,藉由水中超微细气体带动水中杂物产生

废水可生化性实验

实验八废水可生化性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废水可生化性判别的原理和方法。 2?掌握废水可生化性生化呼吸线法测定过程。 3?掌握废水可生化性测定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及方案 2.1实验原理 1) 废水生化处理的机理及要素:可生化废水生化处理主要是通过活性污泥微生物的新陈 代谢作用实现的。活性污泥中微生物是由细菌、真菌、原生动物、后生动物等组成的生态系。 细菌是这个生态系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利用微生物对废水中有机、有毒物质进行吸附和氧 化分解。其过程有物理化学作用和生物化学作用。污水中有机物向活性污泥表面附聚。由于活性污泥为松软的絮状体,表面积大,有较强的吸附力,所以活性污泥能对有机物或有毒物 质进行吸附,其中可溶性有机物直接被细菌所吸附,而不溶性有机物通过细菌分泌的酸作用, 将其降解为可溶性有机物后,再被细菌吸收,吸收到细菌体内的有机物,在有氧的条件下, 将其中一部分有机物进行分解代谢,即氧化分解,以获得合成新细胞所需要的能量,并最终形成二氧化碳和水等稳定物质,再通过凝聚沉淀分离,使污水净化无害。 2) 生化处理过程中保证微生物生命的基本要素: a) 水温保持20?30 C最为适宜; b) pH值7?9:活性污泥中微生物适宜中性或偏碱性环境中; c) 营养物质与活性污泥的结构、处理废水中的有机杂质等密切相关。除以生物需氧量 BOD表示的碳源外,还需要N、P和其它微量元素。 2.2实验方案 1)本实验是通过测定活性污泥的呼吸速度来考察有机废水生物处理的可能性。生物对氧的消耗称之为呼吸,通过连续测定活性污泥微生物的呼吸,即连续测定水样中溶解氧的变化, 来研究活性污泥进行生化反应的可能性。当活性污泥处于内呼吸阶段(微生物取得生命活动 的能量,仅仅利用体内贮藏的物质),呼吸速度是恒定的,即耗氧量相对稳定,所以耗氧量 与时间成一直线关系,此直线称为内呼吸线。当活性污泥接触含有有机物或污水后,由于分解水中的有机物,其耗氧速度要加快,耗氧量随时间的变化是一条特征曲线,称之为生化呼吸曲线。 其需氧速度可以用下式表示:

污水处理厂工艺流程范本.docx

第二部分 污水处理厂 一、工艺流程 典型的城市污水处理工艺流程主要包括机械处理、生化处理、污泥处理等工段,如图1。由机械处理以及生化处理构成的系统属于二级处理系统,其BOD5 和 SS 去除率可达到9 0%~ 98%。处理效果介于一级和二级处理之间的一般称为强化一级处理、一级半处理或不 完全二级处理,主要有高负荷生物处理法和化学法两大类,BOD5 去除率可达到45%~ 75%。具有生物除磷脱氮功能的二级处理系统通常称为深度二级处理。为了去除特定的物质,在二级处理之后设置的处理系统属三级处理,例如化学除磷、絮凝过滤、活性炭吸附等。 机械处理工段 机械(一级)处理工段包括格栅、污水提升泵房、沉砂池、初沉池等构筑物,以去除粗 大颗粒和悬浮物为目的,处理的原理在于通过物理法实现固液分离,将污染物从污水中分离, 这是普遍采用的污水处理方式。机械(一级)处理是所有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必备工程(尽管有时有些工艺流程省去初沉池),城市污水一级处理BOD5 和 SS 的典型去除率分别为25% 和 50%。

生化处理工段 生化处理是整个污水处理过程的核心,因此我们称污水处理工艺是特指这部分,如氧化 沟法、 SBR 法、 A/O 法等。污水生化处理属于二级处理,以去除不可沉悬浮物和溶解性可 生物降解有机物为主要目的。目前大多数城市污水处理厂都采用活性污泥法。生化处理的原理是通过生物作用,尤其是微生物的作用,完成有机物的分解和生物体的合成,将有机污染物转变成无害的气体产物(CO 2)、液体产物(水)以及富含有机物的固体产物(微生物群 体或称生物污泥);多余的生物污泥在沉淀池中经沉淀固液分离,从净化后的污水中除去。 污泥处理工段 生化处理工段的污泥,先到污泥泵房,部分污泥回流至生化处理工段,另一部分污泥(剩余污泥)用污泥泵快速输入到污泥浓缩池。污泥浓缩池浓缩一定时间后,上清液回流到污水提升泵房的集水池;浓缩后的污泥再回到另一格污泥调节池,用污泥泵提升到污泥脱水机房。 污泥在脱水机房脱水后,制成泥饼外运。 格栅

污水生化处理

污水生化处理 污水生化处理属于二级处理,以去除不可沉悬浮物和溶解性可生物降解有机物为主要目的,其工艺构成多种多样,可分成活性污泥法、AB法、A/O法、A2/O法、SBR法、氧化沟法、稳定塘法、土地处理法等多种处理方法。日前大多数城市污水处理厂都采用活性污泥法。生物处理的原理是通过生物作用,尤其是微生物的作用,完成有机物的分解和生物体的合成,将有机污染物转变成无害的气体产物(CO2)、液体产物(水)以及富含有机物的固体产物(微生物群体或称生物污泥);多余的生物污泥在沉淀池中经沉淀池固液分离,从净化后的污水中除去。 在污水生化处理过程中,影响微生物活性的因素可分为基质类和环境类两大类: 一、基质类包括营养物质,如以碳元素为主的有机化合物即碳源物质、氮源、磷源等营养物质、以及铁、锌、锰等微量元素;另外,还包括一些有毒有害化学物质如酚类、苯类等化合物、也包括一些重金属离子如铜、镉、铅离子等。 二、外环境类影响因素主要有: (1)温度。温度对微生物的影响是很广泛的,尽管在高温环境(50℃~70℃)和低温环境(-5~0℃)中也活跃着某些类的细菌,但污水处理中绝大部分微生物最适宜生长的温度范围是20-30℃。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微生物的生理活动旺盛,其活性随温度的增高而增强,处理效果也越好。超出此范围,微生物的活性变差,生物反应过程就会受影响。一般的,控制反应进程的最高和最低限值分别为35℃和10℃。 (2)PH值。活性污泥系统微生物最适宜的PH值范围是6.5-8.5,酸性或碱性过强的环境均不利于微生物的生存和生长,严重时会使污泥絮体遭到破坏,菌胶团解体,处理效果急剧恶化。 (3)溶解氧。对好氧生物反应来说,保持混合液中一定浓度的溶解氧至关重要。当环境中的溶解氧高于0.3mg/l时,兼性菌和好氧菌都进行好氧呼吸;当溶解氧低于0.2-0.3mg/l接近于零时,兼性菌则转入厌氧呼吸,绝大部分好氧菌基本停止呼吸,而有部分好氧菌(多数为丝状菌)还可能生长良好,在系统中占据优势后常导致污泥膨胀。一般的,曝气池出口处的溶解氧以保持2mg/l左右为宜,过高则增加能耗,经济上不合算。 (4)适当的营养。微生物生长的过程中,需要适当的C、N、P、等营养元素。由于预处理水的化学成分,可适当向生化池里添加N和P营养元素,并要密切注意C/N关系,防止对处理效果产生一定的负面作用。 在所有影响因素中,基质类因素和PH值决定于进水水质,对这些因素的控制,主要靠日常的监测和有关条例、法规的严格执行。对一般城市污水而言,这些因素大都不会构成太大的影响,各参数基本能维持在适当范围内。温度的变化与气候有关,对于万吨级的城市污水处理厂,特别是采用活性污泥工艺时,对温度的控制难以实施,在经济上和工程上都不是十分可行的。因此,一般是通过设计参数的适当选取来满足不同温度变化的处理要求,以达到处理目标。因此,工艺控制的主要目标就落在活性污泥本身以及可通过调控手段来改变的环境因素上,控制的主要任务就是采取合适的措施,克服外界因素对活性污泥系统的影响,使其能持续稳定地发挥作用。实现对生物反应系统的过程控制关键在于控制对象或控制参数的选取,而这又与处理工艺或处理目标密切相关。

废水的可生化性

废水的可生化性 一、废水可生化性 废水生物处理是以废水中所含污染物作为营养源,利用微生物的代谢作用使污染物被降解、废水得以净化。显然,如果废水中的污染物不能被微生物降解,生物处理是无效的。如果废水中的污染物可被微生物降解,则在设计状态下废水可获得良好的处理效果。但是当废水中突然进入有毒物质,超过微生物的忍受限度时,将会对微生物产生抑制或毒害作用,使系统的运行遭到严重破坏。因此对废水成分的分析以及判断废水能否采用生物处理是设计废水生物处理工程的前提。 所谓废水可生化性的实质是指废水中所含的污染物通过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来改变污染物的化学结构,从而改变污染物的化学和物理性能所能达到的程度。研究污染物可生化性的目的在于了解污染物质的分子结构能否在生物作用下分解到环境所允许的结构形态,以及是否有足够快的分解速度。所以对废水进行可生化性研究只研究可否采用生物处理,并不研究分解成什么产物,即使有机污染物被生物污泥吸附而去除也是可以的。因为在停留时间较短的处理设备中,某些物质来不及被分解。允许其随污泥进入消化池逐步分解。事实上,生物处理并不要求将有机物全部分解成CO2、H2O和硝酸盐等,而只要求将水中污染物去除到环境所允许的程度。 多年来,国内外在各类有机物生物分解性能的研究方面积累了大量的资料,以化工废水中常见的有机物为例,各种物质的可降解性可归纳于表--【各类有机物的可降解性及特例】。 在分析污染物的可生化性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一些有机物在低浓度时毒性较小,可以被微生物所降解。但在浓度较高时,则表现出对微生物的强烈毒性,常见的酚、氰、苯等物质即是如此。如酚浓度在1%时是一种良好的杀菌剂,但在300mg/L以下,则可被经过驯化的微生物所降解。 ②废水中常含有多种污染物,这些污染物在废水中混合后可能出现复合、聚合等现象,从而增大其抗降解性。有毒物质之间的混合往往会增大毒性作用,因此,对水质成分复杂的废水不能简单地以某种化合物的存在来判断废水生化处理的难易程度。 ③所接种的微生物的种属是极为重要的影响因素。不同的微生物具有不同的酶诱导特性,在底物的诱导下,—些微生物可能产生相应的诱导酶,而有些微生物则不能,从而对底物的降解能力也就不同。目前废水处理技术已发展到采用特效菌种和变异菌处理有毒废水的阶段,对有毒物质的降解效率有了很大提高。现已发现镰刀霉(Fusarium)、诺卡氏菌(Nocardia)等具有分解氰与腈的能力;假单孢菌(如食酚极毛杆菌Pseudomonas phenolphagum、解酚极毛杆菌Pseudomonas phenolicum)、小球菌(Micrococcus)等具有很强的降解酚的能力.在厌气发酵过程中,假单孢菌的一些种以及黄杆菌(Flavobacterium)都具有很强的产酸能力,甲烷叠球菌(Methanococcus)等具有很高的产气能力。 目前,国内外的生物处理系统大多采用混合菌种,通过废水的驯化进行自然的诱导和筛选,驯化程度的好坏,对底物降解效率有很大影响,如处理含酚废水,在驯化良好时,酚的接受浓度可由几十毫克/升提高到500—600mg/L。 ④pH值、水温、溶解氧、重金属离子等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及污染物的存在形式有影响,因此,这些环境因素也间接地影响废水中有机污染物的可降解程度。 由于废水中污染物的种类繁多,相互间的影响错综复杂,所以一般应通过实验来评价废

AO生化处理工艺处理废水

A/O生化处理工艺处理废水 一、概述 太原市妇幼保健院,位于太原市中心,属环境敏感区,该院医疗废水在院区处理后排入城市下水管网,最终进入XX市第一污水处理厂。医院废水污染物浓度较高,且具有相对毒性,污染周围环境,影响地表水质,危害人体健康。目前该院产科综合大楼项目基本建成,根据新的《医疗机构水污染排放标准》(GB18446—2005)和《医院污水处理技术指南》中的要求,为保证医院废水长期稳定达标排放,本方案采用两级处理+消毒工艺。处理后的排放废水必须达到《医疗机构水污染排放标准》(GB18446—2005)。 二、设计依据 1、污水量: 根据业主提供参数,目前排放水量:80t/d,还需预留今后发展要求,则本方案设计 排放水量:120t/d,平均时流量:Q=5m3/h。 2、污水水质: 参考建筑中水设计规范: 项目CODCrBOD5SS植物油氨氮pH 指标300—360mg/l250mg/l200mg/l100mg/l25mg/l7—9 3、根据《医疗机构水污染排放标准》(GB18446—2005)。 项目CODCrBOD5SS植物油氨氮石油类总余氯pH 指标≤60mg/l≤20mg/l≤20mg/l5mg/l15mg/l5mg/l0.5mg/l6—9 说明:粪大肠菌群数:500MPN/L,肠道致病菌、肠道病毒均不得检出。 4、消毒剂采用二氧化氯: 二氧化氯投加量:20mg/l 平均时投氯量:G1=20×5=100g/h=2400g/d 5、有关设计规范及标准: (1)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J15—88)

(2)建筑中水设计规范(CECS30:90) (3)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J14—87) (4)《医院污水处理技术指南》 (5)国家有关给水排水设计规范及污水处理工程建设项目有关技术规范 三、设计原则 1、采用先进、成熟、节能的工艺及设备,处理后排放水达到《医疗机构水污染排放标准》(GB18446—2005); 2、整个流程采用一级提升,降低运行费用; 3、处理装置采用自动化控制系统,降低工人劳动强度; 4、处理装置不产生二次污染; 5、选用技术先进、质量稳定可靠的设备,以保证处理设施正常运行。 四、工艺流程 五、工艺特点

判断污水可生化性

判断污水可生化性 废水的可生化性是废水重要特征指标之一。准确判断废水的可生化性对于处理工艺的设计十分重要。文章详细介绍了国内外目前应用的各项废水可生化性指标的概念、原理及应用过程中的优势和不足,为处理工艺中废水可生化性判定指标的选择提供了参考和指导。废水的可生化性(Biodegradability),也称废水的生物可降解性,即废水中有机污染物被生物降解的难易程度,是废水的重要特性之一。 废水存在可生化性差异的主要原因在于废水所含的有机物中,除一些易被微生物分解、利用外,还含有一些不易被微生物降解、甚至对微生物的生长产生抑制作用,这些有机物质的生物降解性质以及在废水中的相对含量决定了该种废水采用生物法处理(通常指好氧生物处理)的可行性及难易程度[1-5]。在特定情况下,废水的可生化性除了体现废水中有机污染物能否可以被利用以及被利用的程度外,还反映了处理过程中微生物对有机污染物的利用速度:一旦微生物的分解利用速度过慢,导致处理过程所需时间过长,在实际的废水工程中很难实现,因此,一般也认为该种废水的可生化性不高[6]。确定处理对象废水的可生化性,对于废水处理方法的选择、确定生化处理工段进水量、有机负荷等重要工艺参数具有重要的意义。国内外对于可生化性的判定方法根据采用的判定参数大致可以分为好氧呼吸参量法、微生物生理指标法、模拟实验法以及综合模型法等。 1好氧呼吸参量法 微生物对有机污染物的好氧降解过程中,除COD(Chemical Oxygen Demand化学需氧量)、BOD(Biological Oxygen Demand生化需氧量)等水质指标的变化外,同时伴随着O2的消耗和CO2的生成。好氧呼吸参量法是就是利用上述事实,通过测定COD、BOD等水质指标的变化以及呼吸代谢过程中的O2或CO2含量(或消耗、生成速率)的变化来确定某种有机污染物(或废水)可生化性的判定方法。根据所采用的水质指标,主要可以分为:水质指标评价法、微生物呼吸曲线法、CO2生成量测定法。 1.1水质指标评价法 BOD5/CODCr比值法是最经典、也是目前最为常用的一种评价废水可生化性的水质指标评价法[7]。BOD是指有氧条件下好氧微生物分解利用废水中有机污染物进行新陈代谢过程中所消耗的氧量,我们通常是将BOD5(五天生化需氧量)直接代表废水中可生物降解的那部分有机物。CODCr是指利用化学氧化剂(K2Cr2O7)彻底氧化废水中有机污染物过程中所消耗氧的量,通常将CODCr代表废水中有机污染物的总量。传统观点认为BOD5/CODCr,即B/C比值体现了废水中可生物降解的有机污染物占有机污染物总量的比例,从而可以用该值来评价废水在好氧条件下的微生物可降解性。目前普遍认为,BOD/COD<0.3的废水属于难生物降解废水,在进行必要的预处理之前不易采用好氧生物处理;而BOD/COD>0.3的废水属于可生物降解废水。该比值越高,表明废水采用好氧生物处理所达到的效果越好[8,9,10]。在各种有机污染指标中,总有机碳(TOC)、总需氧量(TOD)等指标与COD相比,能够更为快速地通过仪器测定,且测定过程更加可靠,可以更加准确地反映出废水中有机污染物的含量。随着近几年来上述指标测定方法的发展、改进,国外多采用BOD /TOD及BOD /TOC的比值作为废水可生化性判定指标,并给出了一系列的标准[11]。但无论BOD/COD、BOD/TOD或者BOD/TOC,方法的主要原理都是通过测定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BOD)占总有机物(COD、TOD或TOC)的比例来判定废水可生化性的。该种判定方法的主要优点在于:BOD、COD等水质指标的意义已被广泛了解和接受,且测定方法成熟,所需仪器简单。但该判定方法也存在明显不足,导致该种方法在应用过程中有较大的局限性。首先,BOD本身是一个经验参数,必须在严格一致的测试条件下才能比较它们的重现性和可比性。测试条件的任何偏差都将导致极不稳定的测试结果,稀释过程、分析者的经验以及接种材料的变化都可以导致BO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