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特殊感觉器官(眼、耳)

第十二章   特殊感觉器官(眼、耳)
第十二章   特殊感觉器官(眼、耳)

第十二章特殊感觉器官(眼、耳)

第一节概述

一、感受器、感觉器官的定义和分类

1. 感受器是指分布于体表或组织内部的一些感受机体内外环境变化的结

构和装置。有些感受器就是感觉神经末梢,有些感受器在裸露的神经末梢周围包绕一些细胞或数层结构,共同形成一个特殊结构,如与触压觉有关的触觉小体和环层小体等。

2. 感觉器官有一些在结构上和功能上都高度分化了的感受细胞,它们以类

似突触形式与神经末梢相连系,这些感受细胞连同一些特殊分化了组织结构,构成一个特定器官,完成一种特定的感觉功能。这种器官即叫感觉器官。

3. 特殊感官而眼、耳、前庭、嗅味等器官分布在头部,常称为特殊感官。

二、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

1. 感受器的适宜刺激

只需要极小的强度就能引起相应的感觉,这种刺激形式就称为该感受器的适宜刺激。

2. 感受器的换能作用

感受器接受刺激后,可以将各种刺激形式转变为相应传入神经纤维上的动作电位,这种作用称为感受器的换能作用。感受器受刺激后先产生一个静息膜电位的小幅度变化,称感受器电位。感受器电位是局部电位,其大小在一定范围内与刺激强度成正相关,即其反应有等级性,并有总和现象。

3. 感受器的适应

当刺激持续作用于感受器时,传人神经纤维上的动作电位频率会逐断下降,这种现象为适应。适应是所有感受器的一个特点,但它出现的快慢有很大的差别,通常可把感受器分为快适应和慢适应感受器两类。快适应感受器如皮肤触觉感受器;慢适应感受器如肌梭牵张感受器、颈动脉窦感受器和痛觉感受器等。

第二节视觉器官—眼

视觉是由眼、视神经和视觉中枢的共同活动完成的。人眼的适宜刺激是波长为370—740nm的可见光波。外界物体发出或反射的光,经眼的折光系统,在眼底视网膜上形成物像,视网膜感光细胞感受物像刺激,把光能转变成神经冲动传入视觉中枢,从而产生视觉。据估计,在人脑获得的全部信息中,大约有95%以上来自视觉系统,因而眼无疑是人体最重要的感觉器官。

一、眼的解剖结构

眼包括眼球及辅助结构

(一) 眼球

眼球位于眼眶内,眼眶为圆锥形腔,腔壁由脑颅和面颅的骨构成。眼球占眼眶的前五分之一。眼眶的其余部分充有脂肪、筋膜、血管、神经、肌肉和泪腺。眼

球形似球形,前部稍凸,后部略扁。后部鼻侧部位发出视神经与脑相连。眼球由球壁与内容物所组成。

眼球眼球壁

内容物。

1.眼球壁眼球壁可分为三层

外层为纤维膜

眼球壁中层为血管膜

内层为视网膜

(1)纤维膜又可分为角膜和巩膜

纤维膜角膜

巩膜

a. 角膜角膜位于纤维膜层前1/6,主要由透明无血管的结缔组织组成,具有折光作用。角膜有丰富的神经末梢,感觉灵敏。

b. 巩膜位于纤维膜层后5/6,为白色坚韧不透明的厚膜,表面附有三对眼外肌,后端与视神经表面的硬膜相连,巩膜与角膜交界处的内部有一环形的巩膜静脉窦(又称许氏管),巩膜对眼球内容物具有保护和支持作用。

(2)血管膜可分为脉络膜、睫状体和虹膜三部分

脉络膜

血管膜睫状体

虹膜

a. 脉络膜它位于眼球璧的后部,在睫状体后部。内有丰富的血管和色素,呈棕黑色。其功能是供给眼球营养,吸收眼球内散射后的多余光线。

b. 睫状体它前方连接虹膜根,后方与脉络膜相连。睫状体的前端较厚,表面有放射状突起称睫状突。由睫状突发出睫状小带(又称悬韧带)和晶状体相连(图l2-2)。睫状体内有平滑肌称为睫状肌。睫状肌受副交感神经支配,后者兴奋时睫状肌收缩。睫状肌的收缩与舒张与眼的调节有关。

c. 虹膜虹膜位于睫状体前方,是圆盘状呈棕褐色(人种不同颜色不同)的

薄膜。中央有一圆孔,为光线进入眼球的通道,称为瞳孔。虹膜内有二种不同方向排列的平滑肌,一部分环绕瞳孔周围,称瞳孔括约肌(又称缩瞳肌);另一种呈放射状排列,称瞳孔散大肌(又称扩瞳肌)。括约肌受动眼神经中副交感神经支配,收缩时使瞳孔缩小;散大肌受交感神经支配,收缩时使瞳孔扩大。

角膜与晶状体间的腔隙,由虹膜分隔为前房和后房两部分,其中充满房水。虹膜与角膜间的夹角称为虹膜角膜角(前房角)。

(3)视网膜由三层细胞组成。最外层(接近脉络膜)为感光细胞层中间层为双极细胞层。最内层(接近玻璃体)为神经节细胞层。。感光细胞可分为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

神经节细胞的轴突即为视神经纤维,组成视神经,由眼球后方穿出。在视神经起始处呈白色圆形隆起,称视神经盘(视神经乳头),此处无感光细胞,故称盲点。视网膜中心有一卵圆形黄色小点称为黄斑,在盲点的颞侧,黄斑中央下陷处称中央凹,仅有视锥细胞,是视力(辨色力、分辨力)最敏锐的地点。视网膜的血液供给来自视网膜中央动脉。中央动脉在盲点中心进入眼球分成许多分枝。临床高血压和糖尿病时,视网膜血管发生特殊变化,可以用眼底镜观察。

2.眼球内容物眼球内容物有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三者都是透明的,具有折光作用。

房水

内容物晶状体

玻璃体

(1)房水:房水是一种无色透明的液体,其成分类似血浆,但蛋白质含量较血浆低得多、而HCO

3

-含量超过血浆。房水由睫状体上皮细胞分泌,现在认为房水的形成与睫状体上皮细胞含有大量碳酸酐酶有关。碳酸酐酶可使细胞代谢过程中生

成的CO

2和H

2

O合成H

2

CO

3

,后者解离成H+和HCO

3

-,HCO

3

-经过细胞膜的主动转运

进入房水,从而造成房水中HCO

3-浓度升高,然后引起血浆中的Na+和H

2

O透过血

管壁进入房水。

a. 房水循环:睫状体上皮细胞(分泌)→后房→瞳孔→前房→巩膜静脉窦(虹

膜角膜角)→眼静脉。

b. 房水意义

房水对晶状体、玻璃体及角膜有营养和运走代谢产物的作用。房水的生成与回流之间保持动态平衡,使眼内保持恒定的房水量和眼内压。成人正常的眼内压为2.3~3.2kPa。眼内压的相对恒定,对保证眼球的正常形状和屈光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当眼球受外伤刺破时,房水流出,眼内压不能维持,引起眼球变形,角膜不能保持正常的曲率半径,而明显改变眼的屈光能力。又如房水循环发生障碍,房水量积留过多,眼内压过高,严重时可造成视力减退甚至失明(称为青光眼)。

由于房水的生成与碳酸酐酶有关,故治疗眼内压升高可用碳酸酐酶抑制剂(如乙酰唑胺)以减少房水的形成。房水的回流是经虹膜角膜角进入巩膜静脉窦,也可用缩瞳药(如匹罗卡品)以扩大虹膜角膜角,以利于房水回流,降低眼内压。反之,瞳孔扩大,虹膜向周围扩开,使虹膜部变厚,堵塞虹膜角膜角,妨碍房水回流,亦可使眼内压升高。故青光眼病人禁用扩瞳药。

(2)晶状体:又称水晶体,位于虹膜后方。晶状体外包有弹性的透明囊,其边缘

有很多睫状小带连于睫状体上。水晶体具有弹性和聚光作用,如发生混浊(称为白内障),则影响视力。由于它具有弹性,所以它的凸度可以改变。

(3)玻璃体:玻璃体呈透明胶冻样,充满于晶状体和视网膜之间,具有折光和

填充作用。

(二) 眼的辅助装置

眼的辅助装置有眼险、结膜、泪器、眼外肌。

1. 眼睑眼睑即眼皮,分为上眼睑和下眼睑。眼睑的游离缘生有睫毛,上下眼

睑在两侧端的交角,分别称为内毗(眦)和外毗(眦)。

2. 结膜结膜为透明的粘膜,被覆在眼睑内面的称睑结膜,衬在眼球表面的

称为球结膜。球结膜在角膜缘移行于角膜上皮。睑结膜为砂眼发病部位。

3. 泪器由泪腺、泪小管、泪囊、鼻泪管组成。泪腺位于眼眶的上外侧,分

泌泪液具有湿润角膜、清除灰尘和杀菌作用。

4. 眼外肌共有六条,即上、下、内、外四条直肌和上、下两条斜肌。眼球

的正常转动即由这六条肌肉相互协作而完成。眼外肌麻痹可使眼球偏斜。

二、视觉生理

人眼能看清物体是由于物体所发出的光线经过眼内折光系统(包括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发生折射,成像于视网膜上,视网膜上的视锥细胞和视杆细

胞能将光刺激所包含的视觉信息转变成神经信息,经视神经传入至大脑视觉中枢而产生视觉。因此视觉生理可分为物体在视网膜上成像的过程,及视网膜感光细胞如何将物像转变为神经冲动的过程。

(一)眼的折光系统及其调节

眼的折光系统的功能,在于使外界物体清晰地成像在视网膜上。

1.眼的折光系统的成像原理外界物体发出的光线在到达视网膜之前,依次经过角膜、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四个结构。眼的折光系统就是由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所组成的复合透镜。如果把复合透镜简化一下,其成像原理类似凸透镜的成像。

透镜的折光能力可以以屈光度(diopter或D)为单位来表示:

折光能力(D)=1/焦距(m)

通常规定凸透镜的焦距为正值,凹透镜的焦距为负值。如凸透镜的焦距为100cm,则其折光能力为10D(在眼镜行业中称1D为100度)。眼球的折光系统在处于静息状态(未进行调节)时,总的折光能力约为60D,其中角膜表面所起的作用为40D,晶状体所起的作用为20D。由于折光系统在静息状态时的后焦点在视网膜上,无穷远的物体(实际上6m远就可看作无穷远了)发出的光为平行光,能清晰地成像于视网膜上,故人眼在看6m远的物体时不需调节。

2.眼的调节注视6m内的物体时,如果晶状体仍处于静息状态,清晰的物像就要落在视网膜的后方。人眼的调节主要是通过晶状体变凸以增加其折光能力来进行调节的。

眼的调节(反射):近物→视网膜上形成模糊像→视神经→视区皮层→下传→动眼神经副交感神经(传出)→睫状肌收缩→悬韧带松驰→晶状体凸起→折光率增大→成像在视网膜上→清晰像。同时伴有瞳孔缩小,眼球会聚现象。

眼的折光系统示意图

(二)瞳孔对光反射

瞳孔随视网膜光照强度的变化而变化的反应称为-瞳孔对光反射(光线强时,瞳孔缩小;光线减弱时瞳孔扩大)。特点:

①双侧性效应。用光照一只眼的视网膜时,同侧瞳孔缩小(直接对光反射),对侧瞳孔也缩小(间接对光反射);

②潜伏期长,约有0.5s;

③瞳孔对光反射有适应现象。用—定强度(不太强)的光照射视网膜,起初可见瞳孔缩小较明显,但持续照射几分钟后,瞳孔缩小的程度就不太明显了。

瞳孔对光反射的反射途径:视网膜感光细胞→视神经→中脑顶盖前区→双侧动眼神经艾—魏氏核→动眼神经副交感纤维→瞳孔括约肌。

由于瞳孔对光反射的中枢在中脑水平,临床通过检查这一反射,可以判断中脑有无损害及麻醉的深浅程度。

(三)视网膜感光细胞的换能作用

视网膜是眼的感光系统的功能:是感光和换能,即接受光的刺激,并把光的刺激转变为传入神经冲动。

人类和大多数哺乳动物的感光细胞可分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两种。这两种细胞都由外段、内段、核部和终足四个部分构成(P301, 图12—6)。外段含有对光敏感的物质(感光色素),在感光换能中起重要作用。两种感光细胞的不同,主要在于外段。视杆细胞的外段含有视紫红质,视锥细胞的外段含有视锥色素。两种感光细胞的分布也不同。视锥细胞在视网膜中央凹处高度密集,愈向视网膜周缘部愈少;视杆细胞在中央凹处不存在,而在中央凹旁10度-20度。视角外最多,然后,愈向视网膜周缘部也愈少。

1. 视杆细胞的功能视杆细胞对光的敏感度较高,无色觉,在弱光下起的作用较大,人在较暗的环境中视物时,能看到物体,这是视杆细胞的作用。视杆细胞所含的感光物质是视紫红质。

视紫红质是由视黄醛和视蛋白构成的结合蛋白。视黄醛以11—顺型异构体的形式存在,是视紫红质的生色基团。视紫红质在光照时迅速分解为视蛋白和全反型视黄醛,在酶的作用下视黄醛和视蛋白又可重新合成视紫红质。人在暗处视物时,实际上既有视紫红质的分解,又有它的合成。光线愈暗,合成过程愈超过分解过程,这是人在暗处能不断看到物体的基础。相反在强光作用下,视紫红质分解增强,合成减少,视网膜中视紫红质大为减少,因而对光的敏感度降低。故视杆细胞对弱光敏感,与黄昏暗视觉有关。视紫红质在分解和再合成过程中,有一部分视黄醛将被消耗,主要靠血液中的维生素A补充。如维生素A缺乏,则将影响入在暗处的视力称为夜盲症;光照引起的视紫红质的分解,可引起细胞内连续的生化反应,最后使细胞内cGMP浓度下降,视杆细胞Na+通道关闭,Na+内流减少,细胞超极化。细胞超极化使递质释放减少,从而引起下一级细胞电位变化,这就是视杆细胞的换能作用。

2. 视锥细胞的功能视锥细胞对光的敏感度较低,有色觉,在强光环境中起的作用大。视锥细胞含有感光物质即视锥色素。视锥色素也由视黄醛和视蛋白所构成,但其差异在于视蛋白。人的视网膜含有三种不同的视锥细胞,其视锥色素分别为感红色素、感绿色素和感蓝色素,它们分别对波长约为560nm、530nm 和420nm的光最为敏感。不同的色觉是这三种视锥细胞按不同比例受到刺激引起的。色盲可能由于缺乏相应的视锥细胞所致。视锥细胞的光化学反应及换能作用与视杆细胞相似。

(四)视觉的传人通路

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产生的电位变化,经双极细胞传递给神经节细胞。视神经主要由神经节细胞发出的轴突组成。来自两侧视网膜鼻侧的视神经纤维在视交叉处交叉到对侧,与来自对侧视网膜的颞侧的视神经纤维组成视束,视束进入丘脑的外侧膝状体,外侧膝状体发出的纤维形成视放射,投射到同侧的枕叶皮质,从而形成视觉。因此,一侧枕叶皮质接受的信息来自同侧视网膜的颞侧和对侧视网膜的鼻侧。

(五)与视觉有关的其他几个现象

1.视力视力指视觉器官对物体形态的精细辨别能力。

2.视野视野是指单眼注视前方一点不动时,该眼能看到的范围。临床检查视野对诊断某些视网膜,视神经方面的病变有一定意义。

3.暗适应和明适应当从亮处进入暗室时,最初任何东西都看不清楚,经过一定时间,逐渐恢复了暗处的视力,称为暗适应。相反,从暗处到强光下时,

最初感到一片耀眼的光亮,不能视物,只有稍等片刻,才能恢复视觉,这称为明适应。暗适应的产生与视网膜中感光色素再合成增强、绝对量增多有关。从暗处到强光下,所引起的耀眼光感是由于在暗处所蓄积的视紫红质在亮光下迅速分解所致,以后视物的恢复说明视锥细胞恢复了感光功能。

4.屈光不正如果眼的折光系统与眼球的前后径不匹配,在眼处于静息状态时平行光线就不能聚焦于视网膜上,此称为屈光不正。屈光不正包括近视、远视和散光。近视眼可用凹透镜矫正。远视眼可用凸透镜矫正。散光眼可用圆柱形透镜矫正。

本章教学-提纲

教学目的

了解感受器、感觉器官的定义和分类,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熟悉眼的解剖结构及视觉生理。

教学提纲

1、了解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的概念和分类

2、了解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

3、掌握房水形成及循环途径。

4、了解瞳孔调节反射和瞳孔对光反射。

5、掌握眼的折光系统及其调节。

6、了解眼的感光系统的功能

《感受器和感觉器官》教案

《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知道耳的结构与各部分功能,学会自主学习 (2)会描述听觉的形成过程,学会总结归纳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耳的结构”与课件,让学生说出耳的结构和功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通过“耳的结构”立体模型组装培养学生的三维立体观念 (3)通过课件演示“听觉的形成”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培养学生总结归纳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耳的卫生保健知识,对学生进行良好卫生习惯的教育。 (2)通过对聋哑人的介绍,呼吁关心爱护残疾人,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注健康、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在前一课时学完“眼与视觉”的知识之后对“感受器和感觉器官容”内的延续,是神经系统知识完整性的充实。 学情分析 这节课知识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抽象,中耳、内耳的结构及听觉的形成以动画、影片的形式展现适合于初中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容易掌握。大多数学生为独生子女,对他们进行爱心和责任心教育非常的必要。 重点 耳的结构与功能 视觉的形成与近视、远视的矫正原理 嗅觉与味觉感受刺激的性质与感受器的位置 触觉敏感性与感受器分布特征的关系;皮肤温度觉器适宜感受刺激的性质 教学过程 一、耳的结构与功能 教师出示课件上的耳的结构的挂图,让学生自主看书学习,找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并记录下来。学生看书过程中,教师巡视,督促学生把问题记下来。学生埋首阅读教科书上的文字内容,并用笔在书上勾划出自己认为重要的内容并将自己的疑问在书上作上符号或用问题的形式记录在笔记本上。(学生看完书后)教师及时组织学生分组互助学习: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并要求将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学生讨论、争论、交流、帮助。记录下组内不能解

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

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 一、神经系统 1、包括中枢神经和周围神经、脑神经、脊神 经、) 2、最小结构是神经元(神经细胞—树突、轴突、 髓鞘、轴突末梢、神经末梢),把神经细胞 联在一起叫神经胶质。 3、神经元功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产生神 经递质,传导兴奋。 4、神经元分布:运动、感觉、混合 二、脊髓功能(由灰质和白质组成) 1、反射功能由灰质完成,白质有传导功能; 2、脊髓易得疾病 (1)外伤:大小便失禁 (2)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症—提高免疫力(3)脊神经发炎:运动、感觉神经扭在一起,神经元失去功能 (4)骨质增生造成脊髓生病,椎管狭窄,骨

髓受压,压迫中枢神经,功能减退,造 成瘫痪和浑身痛。 三、脑(大脑、小脑、脑干) 1、脑干:有灰质和白质,是生命的基本中枢(心 脑血管中枢、呼吸中枢、吞咽中枢) 2、小脑:协调身体机能,随意运动。 3、大脑:皮层是灰质,内层是白质。调节人体生命活动的高级功能。有躯体感觉中枢、运动中枢、语言中枢、视觉中枢、听觉中枢、计算中枢、音乐中枢、行为情绪中枢。 4、大脑所学营养特点 (1)足够蛋白质:孕期前3个月,出生后6个月; (2)维生素、矿物质 A)钙和镁的激活性是促进神经递质释放的必须无机盐,能增加传导功能; B)VB能使酶和辅酶调动能量; C)VC有健脑作用,是脑细胞结构排列有层次;

D)VA促进生长发育; E)卵磷脂是加工乙酰胆碱的原料,增智性的神经递质; F)大脑必须脂肪酸为O3、O6 四、神经系统常见疾病(小孩类) 1、儿童多动症: 神经系统持续性兴奋,自主传递一些运动信息症状。(补充VA和钙) (缺钙、怀孕时低蛋白饮食、吸烟、生产时缺氧、贫血、环境污染、食品添加剂中毒、铅中毒、铝中毒、蓬化食品、重金属毒) 2、发作性睡眠:嗜睡、睡眠幻觉和麻痹 (补充蛋白质、VB精神能量代谢好,VA适当、VC多、VE少量,适量铁和鱼油) 3、癫痫发作性疾病 4、先天性痴呆:母亲怀孕年龄大,整体素质下 降(补充维生素、矿物质、氨基酸) 5、先天性脑瘫

生理学第九章 感觉器官的功能试题及答案

第九章 感觉器官的功能 【测试题】 一、名词解释 1.感受器(receptor) 2.感觉器官(sense organs) 3.感受器的适宜刺激(adequate stimulus of receptor) 4.感受器的换能作用(sensory transduction) 5.感受器电位(receptor potential) 6.感觉编码(sensory coding) 7.感受器的适应现象(adaptation of receptor) 8.本体感觉(proprioception) 9.视敏度(visual acuity) 10.近点(near point of vision) 11.远点(far point of vision) 12.瞳孔对光反射(pupillary light reflex) 13.近视(myopia) 14.盲点(blind spot) 15.暗适应(dark adaptation) 16.明适应(light adaptation) 17.视野(visual field) 18.听阈(hearing threshold) 19.最大可听阈(maximal auditory threshold) 20.听域(audible area) 21.气传导(air conduction) 22.骨传导(bone conduction) 23.耳蜗微音器电位(microphonic potential) 二、填空题 24.感受器电位是一种过渡性 电位,其大小在一定范围内与刺激强度呈 ,因此,不具有 的性质。 25.快痛是一种“_______痛”,快痛由_______纤维传导;而慢痛是一种“_______痛”,由_______纤维传导 26.进入眼内的光线,在到达视网膜之前,须通过四种折射率不同的介质,依次为 , , 和 。 27.简化眼模型,是由一个前后径为 的单球面折光体组成,折光率为 ,此球面的曲率半径为 。 28.视近物时,眼的调节包括 、 和 。 29.视近物时晶状体 ,视远物时晶状体 。 30.光照愈强,瞳孔愈 ;光照愈弱,瞳孔愈 ,称为 反射,其反射中枢在 。 31.老视眼的产生原因主要是 ,表现为近点 移,所以看近物时需戴适

神经系统感觉器官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某人喝酒过量后,说话语无伦次,走路摇摇晃晃,其最可能的原因是() A 酒精已麻醉了脑干 B 酒精已麻醉了小脑 C 酒精已麻醉了大脑 D 酒精已麻醉了大脑和小脑 2.近视眼的成像位置及矫正方法分别是() A 成像在视网膜前,配凹透镜 B 成像在视网膜前,配凸透镜 C 成像在视网膜后,配凸透镜 D 成像在视网膜后,配凹透镜 3.“植物人”是指只有呼吸和心跳而没有其他一切活动的病人,这种病人脑中没有损伤的部位最可能的是() A 大脑 B 小脑 C 脑干 D 中脑 4.滴眼药水时,口里感到有药的苦味,原因是() A 眼药水经鼻泪管→咽部→舌 B 眼药水经咽鼓管→咽部→舌 C 眼药水经鼻泪管→鼻腔→咽部→舌 D 眼药水经眼部血管→血液循环→舌 5.某小儿麻痹症患者左腿肌肉萎缩,这是因为脊髓灰质炎病毒损伤了脊髓的() A 左前角运动神经元 B后角中枢神经元 C 右前角运动神经元 D侧角交感神经元 6.谈到美味的食物有分泌唾液属于() A 非条件反射 B 第一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 C 第二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 D 以上均不是 7.“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其理由最可能是() A 思之太深,不能入睡而做梦 B 大脑皮层呈高度兴奋状态 C 睡眠中大脑皮层中个别细胞群仍处于兴奋状态 D 大脑皮层处于抑制状态 8.打字员在键盘上进行盲打时,必需经过的中枢是() A 躯体运动中枢、语言中枢 B 躯体感觉中枢、躯体运动中枢 C 躯体感觉中枢、躯体运动中枢和语言中枢 D 躯体感觉中枢和语言中枢 9.人的大脑对脊髓反射活动的控制是通过() A 上行传导束 B 脑神经 C 下行传导束 D 脊神经 10.“生理性盲点”是视网膜上视神经穿过的地方,当物像落在此点上,则会造成() A 视觉消失 B 视觉较模糊 C 视觉最清晰 D 视觉有时清晰有时模糊 11.下列属于条件反射的是() A 强光下眯起眼睛 B 针刺手尖,手缩回来 C 司机看见红灯亮,停车 D 手被电击,迅速弹开 12.下列关于反射和反射弧关系中正确的是() A 反射和反射弧在本质上是相同的 B 完成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称反射弧 C 反射活动可以不完全通过反射弧实现 D 只要反射弧完整,必然会出现反射活动 13.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方式和高级神经活动的方式分别是() A 反射和条件反射 B 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C 应激性和适应性 D 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 14.在大脑内部,大脑与小脑、脑干、脊髓之间起联系作用的结构是()

【范文】七年级生物下册《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知识点汇总

七年级生物下册《感受器和感觉器官》 知识点汇总 www.5y kj.co m 耳是听觉器官,耳的结构也就主要表现出与接受声音刺激相适应的特征。 耳的结构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 外耳包括耳廊和外耳道。如果你用手掌托在耳廓后边,就会感到前方传来的声音变得更大了,这说明耳廓有收集声波的作用;如果你用手指掩住外耳道,则立即会觉得外边传来的声音变小或听不到了,这说明外耳道有传送声波的作用。另外,在外耳道的皮肤上生有耳毛和一些腺体,腺体的分泌物和耳毛对外界灰尘等异物的进入有一定阻挡作用。 中耳由鼓膜、鼓室和听小骨组成。鼓膜在外耳道底部,是一个椭圆形的薄膜, 声波使鼓膜产生振动。在鼓膜里面是一个腔,名为鼓室。鼓室内有三块听小骨—— 锤骨。砧骨、镫骨,锤骨的一个小突起连接在鼓膜中心,镫骨有一面连接到内耳,砧骨则连在锤骨和镫骨之间,三块听小骨组成一条“听骨链”,当声波振动鼓膜后, 就会进一步振动听骨链,并经此将振动传导到内耳。另

外,鼓室还在内下方有一条 小管与咽部相通,此管叫咽鼓管。咽鼓管通常是闭合的,当吞咽或打呵欠时就打开,使空气能从咽部进入鼓室,这样就会便鼓膜两侧的气压维持平衡,这也是鼓膜能正常振动的条件之一。 内耳结构比较复杂,由一些骨质壁围成的腔管组成,可分为耳蜗、前庭和半规 管三部分。这三部分管腔里都充满液体,相应的感受器就分布在一些位于管腔的膜质结构上。耳蜗含有听觉感受器,当声波引起的振动传到内耳时,耳蜗听觉感受器受振动刺激而产生神经冲动;前庭和半规管里则含有头部位置变动的感受器,当头部位置变动使这里的感受器受刺激时也产生冲动。耳蜗、前庭和半规管里的不同感受器产生的冲动会沿同一脑神经——位听神经里的神经纤维传入脑干,然后分别上传至大脑皮层的不同中枢部位。由耳蜗听觉感受器传导的冲动,最后在大脑皮层听觉中枢产生听觉;由前庭和半规管中位置变动的感受器传入的冲动,最终在大脑皮层相应部位产生头部位置变动的感觉。所以,内耳兼有听觉和感受位置变动的双重功能。 嗅觉与味觉 当空气中分布着某些有气味物质的时候。我们用鼻吸气就可能感到气味的存在,这就是嗅觉。嗅觉感受器位于鼻腔

初中生物 感受器和感觉器官教案

感受器和感觉器官教案课 题 : 第 12 章 人体的自我调节 第 4 节感受器和感觉器官 教 学 目 标: 1 、说出感觉产生的基本过程 2 、说明感觉器官和感受器的概念。 3 、描述眼球的结构和功能

学 重 点: 眼球的结构与功能 教 学 难 点: 眼球的结构 课 前 准 备: 挂图、教具、模型、相关的资料课 时: 1 课时 教师活动 教

过 程 学生活动 引 入 新 课: 板 书 举例说明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人是如何完成复杂的动作的

提出问题 说明 提出问题(从属关系) 讲解为主 指导看书

指导练习 当感受器受到刺激之后,神经冲动沿着传入神经传导到中枢,一方面可以引起 比较简率而迅速的反射,另一方面冲动还会在脊髓和脑干中的神经通路里继续上传到大脑皮层感觉中枢,在此产生相应的感觉。感受器的结构有的比较简单,有的很复杂。一些复杂的感受器周围还出现了特殊的辅助结构,以保证感受器能更有效地感受刺激作用,这样的感受器连同其辅助结构就称为感觉器官。例如,眼和耳就属于特殊的感觉器官。 眼与视觉 眼( eye )是感受外界光线的视觉器官。有人统计,人从外界获取的信息有 80 %以上来自眼。可见,眼对人生活的重要性非同一般。 观察眼球的结构模型 眼球是眼的主体部分,由眼球壁和内容物组成。眼球壁分外膜、中膜和内膜,内容物包括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 眼球壁外膜的前部是无色透明的角膜,后部是白色不透明的巩膜;坚韧的巩膜对眼球具有支持、保护作用。 眼球壁中膜的后半部分是脉络膜,含丰富的血管和黑色素,对眼球具有营养作 用,并使眼球内成为“暗室”;中膜前端游离部分是虹膜,中央围成瞳孔。膜内平 滑肌活动控制着瞳孔的开大、缩小,调节进入眼内光线的多少;虹膜与脉络膜的连 接部分加厚,内含较多平滑肌,此处是睫状体。

第十二章 特殊感觉器官(眼、耳)

第十二章特殊感觉器官(眼、耳) 第一节概述 一、感受器、感觉器官的定义和分类 1. 感受器是指分布于体表或组织内部的一些感受机体内外环境变化的结 构和装置。有些感受器就是感觉神经末梢,有些感受器在裸露的神经末梢周围包绕一些细胞或数层结构,共同形成一个特殊结构,如与触压觉有关的触觉小体和环层小体等。 2. 感觉器官有一些在结构上和功能上都高度分化了的感受细胞,它们以类 似突触形式与神经末梢相连系,这些感受细胞连同一些特殊分化了组织结构,构成一个特定器官,完成一种特定的感觉功能。这种器官即叫感觉器官。 3. 特殊感官而眼、耳、前庭、嗅味等器官分布在头部,常称为特殊感官。 二、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 1. 感受器的适宜刺激 只需要极小的强度就能引起相应的感觉,这种刺激形式就称为该感受器的适宜刺激。 2. 感受器的换能作用 感受器接受刺激后,可以将各种刺激形式转变为相应传入神经纤维上的动作电位,这种作用称为感受器的换能作用。感受器受刺激后先产生一个静息膜电位的小幅度变化,称感受器电位。感受器电位是局部电位,其大小在一定范围内与刺激强度成正相关,即其反应有等级性,并有总和现象。 3. 感受器的适应 当刺激持续作用于感受器时,传人神经纤维上的动作电位频率会逐断下降,这种现象为适应。适应是所有感受器的一个特点,但它出现的快慢有很大的差别,通常可把感受器分为快适应和慢适应感受器两类。快适应感受器如皮肤触觉感受器;慢适应感受器如肌梭牵张感受器、颈动脉窦感受器和痛觉感受器等。 第二节视觉器官—眼 视觉是由眼、视神经和视觉中枢的共同活动完成的。人眼的适宜刺激是波长为370—740nm的可见光波。外界物体发出或反射的光,经眼的折光系统,在眼底视网膜上形成物像,视网膜感光细胞感受物像刺激,把光能转变成神经冲动传入视觉中枢,从而产生视觉。据估计,在人脑获得的全部信息中,大约有95%以上来自视觉系统,因而眼无疑是人体最重要的感觉器官。 一、眼的解剖结构 眼包括眼球及辅助结构 (一) 眼球 眼球位于眼眶内,眼眶为圆锥形腔,腔壁由脑颅和面颅的骨构成。眼球占眼眶的前五分之一。眼眶的其余部分充有脂肪、筋膜、血管、神经、肌肉和泪腺。眼

心理学复习稿:第四章-感觉和知觉

心理学复习稿:第四章-感觉和知觉

第四章感觉和知觉 教学要求: 1.掌握感觉、知觉的概念。 2.了解感觉、知觉种类;感觉的一般规律、知觉的基本特征、 直观教学的形式和特点、正确进行直观教学的措施。 3. 掌握青少年感知能力的培养方法。 教学重点: 1. 感觉和知觉的概念; 2. 知觉的特性; 教学重难点: 感觉、知觉的特性,感受性与感觉阈限。第一节感觉和知觉的概述 教学过程: 导学提示 感觉与知觉是最初级,也是最基本的认知过程。感觉是人类认识世界的第一步, 通过感觉, 我们从内外环境中获取信息, 通过知觉,

我们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对于从环境中输入的信息加以整合和识别, 使杂乱无章的刺激具有了意义。现实生活中,纯粹的感觉几乎是不存在的,感觉总是与知觉紧密结合在一起,因而也称感知觉。心理学对感知觉的研究有着最长的历史和最为丰富的内容。 (一)、什么是感觉。 1 、感觉的概念。 (1 )导入:课堂小实验 (2 )定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区别于日常概念“感觉”。) 【研究实例】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做的剥夺感觉的实验。 【心理点评】 感觉虽然试一种简单的心理活动,但却十分重要。首先,感觉向大脑提供了内外环境的信息。通过感觉的人可以了解外界事物的各种属性,保证机体与环境的平衡。感觉是认识的开端,知识的源泉。而以上实验可以证明刺激和感觉对于任

何人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对于一个正常人来说,没有感觉的生活是不可忍受的。 (二)感觉的特点 1 、感觉反映的是当前的事物。(不是过去的事物或间接的事物) 2 、感觉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不是事物的整体) 3 、感觉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以客观事物为根源,以主观解释为形式)(三)感觉的分类: 根据感觉器官的不同,分为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 1 、外部感觉: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肤觉 2 、内部感觉:运动觉、平衡觉、机体觉。(略作解释) 三、知觉的含义及其分类 (一)什么是知觉, 1 、定义: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七年级生物下册 感受器和感觉器官习题北师大版

感受器和感觉器官 填空 1、当()受到刺激之后,神经冲动沿着传入神经传导到。 2、()是感受外界光线的视觉器官。 3、观察眼球的结构模型: 眼球是眼的主体部分,由()组成。眼球壁分(),内容物包括()。 A、眼球壁外膜的前部是无色透明的角膜,后部是白色不透明的巩膜;坚韧的巩膜对眼球具有()作用。 B、眼球壁中膜的后半部分是(),中膜前端游离部分是(),中央围成瞳孔。膜内平滑肌活动控制着瞳孔的开大、缩小,调节进入眼内光线的多少;虹膜与脉络膜的连接部分加厚,内含较多平滑肌,此处是()。 C、眼球壁为视网膜,其中含有能感受光线刺激后产生冲动的观细胞,所以()就是光感受器。视网膜与位于眼球后内侧的视神经直接相连,视网膜产生的冲动通过视神经传入脑,到达大脑皮层视觉中枢。 D、眼球内容物都清澈透明的,但三部分的性质也有明显不同;()星稀薄的液体,充盈在角膜与晶状体之间、虹膜前后方的间隙里;()是较脆弱的胶冻状物,填满晶状体后方眼球内的空间;()则是一个小巧而富于弹性的凸透镜状结构,它被悬挂于睫状体上,睫状体内平滑肌的舒缩引起晶状体的曲度变化。 在人眼的视网膜上形成的物像,刺激视网膜上的________细胞。这些细胞产生的______沿着__________传入到大脑皮层的________中枢,形成视觉。 眼球的内容物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________是一个小七而富于弹性的凸透镜状结构,它的曲度是上________来调节的。 选择 1、人体形成礼堂的部位在() A、视网膜 B、晶状体 C、玻璃体 D、大脑的视觉中枢 2、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的作用是() A、形成视觉 B、产生图像信息 C、调节眼球 D、形成清晰的物像 3、视觉形成过程中,形成图象和形成视觉的部位分别是() A、视网膜、视网膜 B、大脑皮层、大脑皮层 C、视网膜、大脑皮层 D、大脑皮层、视网膜 4、光线从外界进入眼内,正确的途径是() A、角膜—>虹膜—>睫状体—>玻璃体 B、巩膜—>脉络膜—>视网膜 C、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 D、巩膜—>瞳孔—>角膜—>视网膜

感觉器官的结构与功能

学习要求 1掌握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眼的调节视网膜的两种感光换能系统视敏度暗适应声音传入内耳的途径耳蜗的感音换能功能 2熟悉眼的基本组成及结构眼的折光能力异常与视觉有关的若干生理现象耳的基本组成及结构外耳和中耳的功能 3了解感受器感受器官的定义和分类眼的折光系统的光学特性听神经动作电位前庭器官的功能第一节感受器与感受器官 1感受器是指分布在体表或组织内部的一些专门感受刺激的结构或装置 2感受器官感受细胞连同它们的附属结构一起构成感受器官感受器的分类据分布部位的不同内感受器感受机体内部的环境变化外感受器感受外界的环境变化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 1感受器的适宜刺激 2感受器的换能作用 3感受器的编码作用 4感受器的适应现象第二节眼的结构与视觉功能眼是视觉的外周感受器官人脑获得的全部信息中至少70以上来自于视觉一眼的结构眼包括眼球和眼副器构成通常将眼球分为折光系统和感光系统两部分眼的附属结构主要包括眼睑结膜泪器和眼球外肌 2眼球内容物房水晶状体玻璃体房水循环睫状体生成房水→眼后房→瞳孔→眼前房→虹膜角膜角→巩膜静脉窦→眼静脉 4眼外肌 4块直肌 2块斜肌提上睑肌三眼的折光系统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二眼的成像与折光调节一眼的成像二眼的调节常采用简化眼模型来描述眼的折光成像原理来自 6 m 以外物体的光线近于平行光线射入眼内折光系统无需调节正好聚焦于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影像而 6 m 以内近处物体的光线进入眼内后都会呈不同程度的辐散如果

眼未作调节则光线聚焦于视网膜之后视网膜上只能形成模糊的物像但正常眼在视近物时已进行了调节故视网膜上的成像是清晰的三眼的感光换能系统一视网膜的结构主要分四层 1色素细胞层 2感光细胞层 3双极细胞层 4神经细胞层二视网膜的两种感光换能系统 1视杆系统暗视觉系统由视杆细胞和与它们相联系的双极细胞和神经节细胞组成对光的敏感性高可感受弱光无色觉对物体细小结构辨别能力差视杆细胞能感受弱光但不能分辨颜色 2视锥系统昼光觉或明视觉系统对光的敏感性差专司昼光觉色觉对物体的细小结构及颜色有高度的分辨别能力视锥细胞与色觉 视锥细胞能感受强光和分辨颜色视网膜上有三种不同的视锥细胞分别含有对红绿蓝三种光敏感的感光色素当某一波长的光线作用于视网膜时三种视锥细胞以不同比例产生兴奋这样的信息经处理后转化为不同组合的神经冲动传入大脑皮质而产生了不同的色觉四与视觉有关的若干生理现象暗适应当人从亮处进入暗室时最初看不清楚任何东西经过一定时间视觉敏感度才逐渐增高的现象称为暗适应明适应人从暗处到亮光处时最初看不清物体稍待片刻后才能恢复视觉这种现象称为明适应第三节耳的结构与功能耳是听觉和位觉平衡觉的外周感受器官包括听觉感受器和位觉感受器听觉感受器是感受声波刺激的感受器位觉感受器是感受头部空间位置和运动速度刺激的感受器一耳的形态结构二中耳 2咽鼓管是连于咽和鼓室之间的管道咽鼓管咽口平时处于闭合状态

生理学笔记讲义知识点总结第十二章 感觉器官的功能

【讲义】第十二章感觉器官的功能 精品课程——生理学 【讲义】第十二章感觉器官的功能 第十二章感觉器官的功能 第一节感受器的一般生理 一、感受器、感觉器官的定义和分类 感受器: 感觉器官: 分类:分布的部位 刺激的性质 二、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 (一)感受器的适宜刺激: (二)感受器的换能作用: (三)感受器的编码功能: (四)感受器的适应现象: 第二节眼的视觉功能 一、眼的折光系统及其调节 (一)眼的折光系统的光学特征 眼的折光系统: 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前表面 该系统最主要的折射发生在角膜。 正常人眼处于静息状态而不进行调节时,眼的折光系统的后主焦距的位置,恰好是视网膜所在的位置。

对于人眼和一般光学系统,来自6米以外物体的各发光点的光线,都是平行光,可以成像在视网膜上。 (二)眼内光的折射与简化眼 简化眼(reduced eye) 是一个假想的模型。其光学参数和其他特征与正常眼等值。简化眼和正常安静时的眼一样,正好能使平行光线聚集在视网膜上。 AB(物体的大小)/Bn(物体至节点的距离)= ab(物像的大小)/nb(节点至视网膜距离) nb固定不变,根据AB和Bn,可以算出物体成像的大小。 利用简化眼,可以算出正常人眼能看清物体在视网膜上成像大小的限度:视网膜上的像小于5 μm,一般不能产生清晰的视觉。 正常人眼的视力或视敏度有限度,该限度用人眼所能看清的最小视网膜像的大小表示。正常人眼所能看清的最小视网 膜像的大小,大致相当于一个视锥细胞的直径。 视敏度: 5米远处, .5mm缺口的方向, 视网膜像距为5μm, 眼视力正常定为1.0 (三)眼的调节 当眼看远物时(6米以外),正常眼不需任何调节物体就可成像在视网膜上。 看近物时,入眼内光线不是平行的,需进行调节: 1.晶状体前凸 2.瞳孔缩小 3.两眼轴向鼻中线会聚 (四)眼的折光能力和调节能力异常 1.近视近点前移 轴性近视 屈光近视 2.远视视近物或远物都需调节;近点远移。 3.散光角膜表面不同方位的曲率半径不相等。 4.老视近点远移;

感受器和感觉器官 教案

第2节感受器和感觉器官 一、教学目标 1、说出感觉产生的基本过程 2、说明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的概念 3、描述眼和耳的结构和功能 4、解释近视、远视、视物不清的原因几矫正方法 5、说明视、听、嗅、味觉及皮肤的触觉、温度觉的感受器官的刺激的性质 6、了解近视与远视,眼的保健;了解耳的结构和功能及听觉的形成,了解耳的卫生保健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 重点: 1、眼球的结构与功能 2、耳的结构与功能 3、视觉的形成与近视、远视的矫正原理 4、嗅觉与味觉感受刺激的性质与感受器的位置 5、触觉敏感性与感受器分布特征的关系;皮肤温度觉器适宜感受刺激的性质 难点:眼的屈光近视 三、课时安排:3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感觉器官→眼的结构→凸透镜成像实验演示→视觉的形成→近视与远视)引入新课:从“任何反射的产生都开始于某感受器对刺激的感受”出发,引出本节课题:感觉器官与人的视觉和听觉。 主体内容:首先明确,特殊的感受器与其附属结构所组成的器官称为感觉器官,然后指出眼和耳是关系视觉与听觉形成的感觉器官。再进一步指出,视觉对我们认识周围事物是最为重要的功能,我们首先学习眼与视觉的知识。 提出:眼的结构是功能的基础,它的结构是怎样的?让学生们一面观察见图,一面互相观察眼的外部结构,认识角膜、虹膜、瞳孔、巩膜等可见部分的结构部位。接着出示见图,并可配合模型由前向后,由外到内地简要介绍眼球的解剖结构。以板书形式逐一归纳之,最

后简单介绍眼球附属结构及功能。 接着指出,视觉形成的第一步是光线首先射入眼球,这一过程类似这样一个实验现象——演示透镜成像实验,学生们仔细观察实验过程。教师一方面简单明确地介绍实验装置,一方面提示学生注意纸屏、凸镜、蜡烛之间的距离与成像状况的关系及透镜凸度与成像状况的关系。简明记录实验结果。 要求学生观察见图,并联系刚才的实验现象。教师请学生回答:物像是怎样在视网膜上形成的?然后一步步引出视觉产生的全过程,同时以板书形式归纳。 再提出:当物体远近、大小变化时,如何使视网膜上的成像清晰?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眼球结构,认识到晶状体曲度调节的意义,同时引出近视与远视的现象及纠正的方法。 第二课时 (眼的卫生保健→学习检查视力的方法;耳的结构→听觉的形成→耳的卫生保健) 引入新课:从青少年发生近视眼的话题出发,引出预防近视的重要性问题。 主体内容:指出近视的发生主要由于不注意用眼卫生,例举不良用眼习惯,明确“三要”、“四不看”的措施。再提出:如何查知自己的视力?介绍视力检查方法。教师请一学生前来被检,其他同学认真学习检查方法要点。嘱课后实习之。 接着提出,沙眼也是危害眼睛健康的常见疾病,指出其危害性,说明病因、表现与预防的措施。 提出耳也是重要感觉器官,我们再来学习有关耳与听觉的知识。 先要学生观察见图,同时也互相观察同学的外耳结构。教师出示耳的结构挂图,简明介绍各部结构与功能,并归纳于板书中。 接着结合见图一步步说明听觉形成的过程并总结成板书内容。 最后提出耳的卫生保健的问题。首先观察见图,提出保护鼓膜应采取的方法,启发学生理解原理,明了咽鼓管的作用是平衡鼓室与外耳道的压力。再让学生通过自学教材有关内容了解其他几点耳保健的注意事项。教师以谈话方式提出一些问题,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小结:简要总结本课知识要点 课外思考:用凹/凸透镜纠正近/远视的原理是什么? 第三课时 引入新课:人除了有视觉、听觉外还有那些感觉? 学生回答:嗅觉\味觉\触觉温度觉 让学生试着解释其原因

第5节感受器和感觉器官

感受器和感觉器官(北师大版) 课题: 第5节感受器和感觉器官 1、描述耳的结构与功能 2、说明视、听、嗅、味觉及皮肤触觉、温度觉感受刺激 的性质 教学重点:耳的结构与功能 教学难点:耳的结构 课前准备:挂图、教具、模型、相关的资料 课时:1课时 教师活动教学过程学生活动 引入新课:板书 耳与听觉 耳是听觉器官,耳的结构也就主要表 现出与接受声音刺激相适应的特征。 耳的结构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三 部分。 外耳包括耳廊和外耳道。如果你用手 掌托在耳廓后边,就会感到前方传来的声 音变得更大了,这说明耳廓有收集声波的 作用;如果你用手指掩住外耳道,则立即 会觉得外边传来的声音变小或听不到 了,这说明外耳道有传送声波的作用。另 外,在外耳道的皮肤上生有耳毛和一些腺 体,腺体的分泌物和耳毛对外界灰尘等 异物的进入有一定阻挡作用。 看图认识 结构 看图了解耳

提出问题说明问题 提出问题讲解为主 中耳由鼓膜、鼓室和听小骨组成。鼓 膜在外耳道底部,是一个椭圆形的薄膜, 声波使鼓膜产生振动。在鼓膜里面是一个 腔,名为鼓室。鼓室内有三块听小骨—— 锤骨。砧骨、镫骨,锤骨的一个小突起连 接在鼓膜中心,镫骨有一面连接到内耳, 砧骨则连在锤骨和镫骨之间,三块听小骨 组成一条“听骨链”,当声波振动鼓膜 后, 就会进一步振动听骨链,并经此将振动传 导到内耳。另外,鼓室还在内下方有一条 小管与咽部相通,此管叫咽鼓管。咽鼓管 通常是闭合的,当吞咽或打呵欠时就打 开,使空气能从咽部进入鼓室,这样就会 便鼓膜两侧的气压维持平衡,这也是鼓膜 能正常振动的条件之一。 内耳结构比较复杂,由一些骨质壁围 成的腔管组成,可分为耳蜗、前庭和半规 管三部分。这三部分管腔里都充满液体, 相应的感受器就分布在一些位于管腔的 膜质结构上。耳蜗含有听觉感受器,当声 波引起的振动传到内耳时,耳蜗听觉感受 器受振动刺激而产生神经冲动;前庭和半 规管里则含有头部位置变动的感受器,当 头部位置变动使这里的感受器受刺激时 也产生冲动。耳蜗、前庭和半规管里的不 同感受器产生的冲动会沿同一脑神 经——位听神经里的神经纤维传入脑 干,然后分别上传至大脑皮层的不同中枢 的基本组成。 观察并思考 问题 回答问题

感官与神经系统

感官与神经系统 1、眼球外膜的分部及名称:角膜、虹膜。 2、瞳孔的位置:虹膜的中央。 3、内耳感受器的名称与功能:前庭:感受头部位置变化和直线运动时的速度的变化;半规 管:可以感受头部的旋转变速运动维持身体的平衡;耳蜗:感受声音。 4、脊神经节:脊髓后根一膨大部分,内含假单极神经元,位于后根入椎间孔处,为深浅感 觉神经元的第一级神经元。 5、脊神经前支组成哪些神经丛:颈丛、臂丛、腰丛、骶丛。 6、臂丛分支的名称:胸长神经、胸背神经、肌皮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腋神 经。 7、支配舌肌运动的神经:舌下神经。 8、支配股四头肌运动的神经:骨神经。 9、支配肱三头肌的神经:桡神经。 1、脊髓的侧角:位于脊髓的侧前方外侧沟和后侧沟之间有上行和下行传导束。上行(脊髓 丘脑束和脊髓小脑束构成)下行(锥体束和红核脊髓束)。 2、脊髓灰质:位于脊髓中央呈对称蝴蝶型有各种神经细胞组成,分钱、侧、后角。 3、脊髓灰质前角:大量运动神经细胞组成。 4、损伤哪些结构导致对侧肢体硬瘫:锥体细胞和锥体束在交叉前受损。 5、在脊髓损伤那个传传导束会出现对侧肢体痛温觉障碍:脊髓丘脑束和脊髓丘脑前束。 6、脑干分为哪几个部分:延髓、脑桥、中脑。 7、内囊的位置与分部:尾状核、背侧丘脑与豆状核之间,由投射纤维构成的白质板。分部: 内囊前肢、内囊后肢、内囊膝。 8、交感神经低级中枢的位置:位于第一胸节到第三腰节的侧角。 9、第2.5.7.10对脑神经的名称:视神经、三叉神经、面神经、迷走神经。 1、灰质:脑、脊髓神经元集中的地方,色泽灰暗。

2、神经节:功能相同的神经元细胞体在中枢以外的周围部位集合而成的结状结构。 3、大脑皮质第一躯体感觉区的位置:中央后回和中央旁小叶后部。 4、大脑皮质第一躯体运动区的位置:中央前回和中央旁小叶前部。 5、营养脑的动脉来自:颈内动脉和椎基底动脉。 6、颈内动脉的分支名称: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后交通动脉。 7、大脑半球分哪几个叶:额叶、顶叶、枕叶、颞叶。 8、锥体交叉的位置:在延髓和脊髓的交界处,锥体处的大部分纤维交叉至对侧。 68. 眼球血管膜由前向后可分为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 69. 眼的房水由睫状体产生,自眼后房经瞳孔至眼前房,然后经虹膜至角膜最后汇入眼静脉。若房水产生经过多或回流受阻,眼内压力升高,影响视力,临床上称为角。 70. 鼓室内的听小骨由内向外依次分为锤骨、占骨、和镫骨。 71. 膜迷路分为椭圆囊、球囊、膜半规管和蜗管;骨迷路包括前庭、骨半规管和耳蜗。 72. 视神经盘(视神经乳头):视网膜的后部,圆形的隆起,视神经管进出的地方,此处无感光能力,为生理盲点。 73.椭圆囊斑、球囊斑:二者为位觉感受器,能接受直线加速或减速运动的刺激。 74.螺旋器:基底膜上的听觉感受器。 75. 房水的产生、循环和回流如何? 答:房水由睫状体产生,眼后房→瞳孔→虹膜角膜角隙→虹膜静脉窦→眼睛脉。 76. 脊神经共有31对,每对脊神经均含有:躯体运动纤维、躯体感觉纤维、内脏运动纤维和内脏感觉纤维四种成分。 77. 颈丛由1-4颈神经前支组成,其皮支有枕小神经、耳大神经、颈横神经和锁骨上神经四组,共同分布一侧颈部的皮肤。

感受器和感觉器官

感受器和感觉器官 感受器和感觉器官(北师大版) 题:第12 人体的自我调节 第节感受器和感觉器官 教学目标: 1、描述耳的结构与功能 2、说明视、听、嗅、味觉及皮肤触觉、温度觉感受刺激的性质教学重点: 耳的结构与功能 教学难点: 耳的结构 前准备:挂图、教具、模型、相关的资料 时:1时 教师活动教学过程学生活动 引入新:

板书 讲解为主 指导实验 帮助分析耳与听觉 耳是听觉器官,耳的结构也就主要表现出与接受声音刺激相适应的特征。 耳的结构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 外耳包括耳廊和外耳道。如果你用手掌托在耳廓后边,就会感到前方传的声音变得更大了,这说明耳廓有收集声波的作用;如果你用手指掩住外耳道,则立即会觉得外边传的声音变小或听不到了,这说明外耳道有传送声波的作用。另外,在外耳道的皮肤上生有耳毛和一些腺体,腺体的分泌物和耳毛对外界灰尘等异物的进入有一定阻挡作用。 中耳由鼓膜、鼓室和听小骨组成。鼓膜在外耳道底部,是一个椭圆形的薄膜, 声波使鼓膜产生振动。在鼓膜里面是一个腔,名为鼓室。鼓室内有三块听小骨—— 锤骨。砧骨、镫骨,锤骨的一个小突起连接在鼓膜中心,镫骨有一面连接到内耳,砧骨则连在锤骨和镫骨之间,三块听小骨组成一条“听

骨链”,当声波振动鼓膜后, 就会进一步振动听骨链,并经此将振动传导到内耳。另外,鼓室还在内下方有一条 小管与咽部相通,此管叫咽鼓管。咽鼓管通常是闭合的,当吞咽或打呵欠时就打开,使空气能从咽部进入鼓室,这样就会便鼓膜两侧的气压维持平衡,这也是鼓膜能正常振动的条之一。 内耳结构比较复杂,由一些骨质壁围成的腔管组成,可分为耳蜗、前庭和半规 管三部分。这三部分管腔里都充满液体,相应的感受器就分布在一些位于管腔的膜质结构上。耳蜗含有听觉感受器,当声波引起的振动传到内耳时,耳蜗听觉感受器受振动刺激而产生神经冲动;前庭和半规管里则含有头部位置变动的感受器,当头部位置变动使这里的感受器受刺激时也产生冲动。耳蜗、前庭和半规管里的不同感受器产生的冲动会沿同一脑神经——位听神经里的神经纤维传入脑干,然后分别上传至大脑皮层的不同中枢部位。由耳蜗听觉感受器传导的冲动,最后在大脑皮层听觉中枢产生听觉;由前庭和半规管中位置变动的感受器传入的冲动,最终在大脑皮层相应部位产生头部位置变动的感觉。所以,内耳兼有听觉和感受位置变动的双重功能。 嗅觉与味觉 当空气中分布着某些有气味物质的时候。我们用鼻吸气就可能感到气味的存在,这就是嗅觉。嗅觉感受器位于鼻腔顶壁,叫做嗅黏膜,这里的一些“嗅细胞”受到某些挥发性物质的刺激就会产生神经冲动,

感受器和感觉器官

(北师大版) 课题:第12章人体的自我调节 第5节感受器和感觉器官 教学目标: 1、描述耳的结构与功能 2、说明视、听、嗅、味觉及皮肤触觉、温度觉感受刺激的性质 教学重点: 耳的结构与功能 教学难点: 耳的结构 课前准备:挂图、教具、模型、相关的资料 课时:1课时 教师活动教学过程学生活动 引入新课: 板书 讲解为主 指导实验 帮助分析耳与听觉 耳是听觉器官,耳的结构也就主要表现出与接受声音刺激相适应的特征。 耳的结构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 外耳包括耳廊和外耳道。如果你用手掌托在耳廓后边,就会感到前方传来的声音变得更大了,这说明耳廓有收集声波的作用;如果你用手指掩住外耳道,则立即会觉得外边传来的声音变小或听不到了,这说明外耳道有传送声波的作用。另外,在外耳道的皮肤上生有耳毛和一些腺体,腺体的分泌物和耳毛对外界灰尘等异物的进入有一定阻挡作用。 中耳由鼓膜、鼓室和听小骨组成。鼓膜在外耳道底部,是一个椭圆形的薄膜, 声波使鼓膜产生振动。在鼓膜里面是一个腔,名为鼓室。鼓室内有三块听小骨—— 锤骨。砧骨、镫骨,锤骨的一个小突起连接在鼓膜中心,镫骨有一面连接到内耳,砧骨则连在锤骨和镫骨之间,三块听小骨组成一条“听骨链”,当声波振动鼓膜后, 就会进一步振动听骨链,并经此将振动传导到内耳。另外,鼓室还在内下方有一条 小管与咽部相通,此管叫咽鼓管。咽鼓管通常是闭合的,当吞咽或打呵欠时就打开,使空气能从咽部进入鼓室,这样就会便鼓膜两侧的气压维持平衡,这也是鼓膜能正常振动的条件之一。 内耳结构比较复杂,由一些骨质壁围成的腔管组成,可分为耳蜗、前庭和半规 管三部分。这三部分管腔里都充满液体,相应的感受器就分布在一些位于管腔的膜质结构上。耳蜗含有听觉感受器,当声波引起的振动传到内耳时,耳蜗听觉感受器受振动刺激而产生神经冲动;前庭和半规管里则含有头部位置变动的感受器,当头部位置变动使这里的感受器受刺激时也产生冲动。耳蜗、前庭和半规管里的不同感受器产生的冲动会沿同一脑神经——位听神经里的神经纤维传入脑干,然后分别上传至大脑皮层的不同中枢部位。由耳蜗听觉感受器传导的冲动,最后在大脑皮层听觉中枢产生听觉;由前庭和半规管中位置变动的感受器传入的冲动,最终在大脑皮层相应部位产生头部位置变动的感觉。所以,内耳兼有听觉和感受位置变动的双重功能。 嗅觉与味觉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生物教案第十二章第2节感受器和感觉器官1

纳雍县化作乡中小学教师教学教案(模板)授课时间:年月日第周第节总第25 课时 授课教师科目生物年级七年级班级班课题感受器和感觉器官本课总课时数 3 课时本课时序数第 1 课时本课时教学内容感受器和感觉器官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1、说出感觉产生的基本过程 2、说明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的概念 3、描述眼的结构和功能 重点难点眼球的结构与功能眼的屈光近视 法制、德育 安全渗透点 教学详细过程补充、纪实

(感觉器官→眼的结构→凸透镜成像实验演示→视觉的形成→近视与远视) 引入新课:从“任何反射的产生都开始于某感受器对刺激的感受”出发,引出本节课题:感觉器官与人的视觉和听觉。 主体内容:首先明确,特殊的感受器与其附属结构所组成的器官称为感觉器 官,然后指出眼和耳是关系视觉与听觉形成的感觉器官。再进一步指出,视觉对 我们认识周围事物是最为重要的功能,我们首先学习眼与视觉的知识。 提出:眼的结构是功能的基础,它的结构是怎样的?让学生们一面观察见图, 一面互相观察眼的外部结构,认识角膜、虹膜、瞳孔、巩膜等可见部分的结构部 位。接着出示见图,并可配合模型由前向后,由外到内地简要介绍眼球的解剖结 构。以板书形式逐一归纳之,最后简单介绍眼球附属结构及功能。 接着指出,视觉形成的第一步是光线首先射入眼球,这一过程类似这样一个实 验现象——演示透镜成像实验,学生们仔细观察实验过程。教师一方面简单明确 地介绍实验装置,一方面提示学生注意纸屏、凸镜、蜡烛之间的距离与成像状况 的关系及透镜凸度与成像状况的关系。简明记录实验结果。 要求学生观察见图,并联系刚才的实验现象。教师请学生回答:物像是怎样在 视网膜上形成的?然后一步步引出视觉产生的全过程,同时以板书形式归纳。 再提出:当物体远近、大小变化时,如何使视网膜上的成像清晰?教师引导学生 联系眼球结构,认识到晶状体曲度调节的意义,同时引出近视与远视的现象及纠 正的方法。 板书设计第二节感受器和感觉器官一、眼球的结构

第四章 感觉和知觉(复习稿、练习与参考答案)

第四章感觉和知觉 教学要求: 1.掌握感觉、知觉的概念。 2.了解感觉、知觉种类;感觉的一般规律、知觉的基本特征、直观教学的形式和特点、正确进行直观教学的措施。 3. 掌握青少年感知能力的培养方法。 教学重点: 1. 感觉和知觉的概念; 2. 知觉的特性; 教学重难点: 感觉、知觉的特性,感受性与感觉阈限。 第一节感觉和知觉的概述 教学过程: 导学提示 感觉与知觉是最初级,也是最基本的认知过程。感觉是人类认识世界的第一步, 通过感觉, 我们从内外环境中获取信息, 通过知觉, 我们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对于从环境中输入的信息加以整合和识别, 使杂乱无章的刺激具有了意义。现实生活中,纯粹的感觉几乎是不存在的,感觉总是与知觉紧密结合在

一起,因而也称感知觉。心理学对感知觉的研究有着最长的历史和最为丰富的内容。 (一)、什么是感觉。 1 、感觉的概念。 (1 )导入:课堂小实验 (2 )定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区别于日常概念“感觉”。) 【研究实例】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做的剥夺感觉的实验。 【心理点评】 感觉虽然试一种简单的心理活动,但却十分重要。首先,感觉向大脑提供了内外环境的信息。通过感觉的人可以了解外界事物的各种属性,保证机体与环境的平衡。感觉是认识的开端,知识的源泉。而以上实验可以证明刺激和感觉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对于一个正常人来说,没有感觉的生活是不可忍受的。 (二)感觉的特点 1 、感觉反映的是当前的事物。(不是过去的事物或间接的事物)

2 、感觉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不是事物的整体) 3 、感觉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以客观事物为根源,以主观解释为形式) (三)感觉的分类: 根据感觉器官的不同,分为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 1 、外部感觉: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肤觉 2 、内部感觉:运动觉、平衡觉、机体觉。(略作解释) 三、知觉的含义及其分类 (一)什么是知觉, 1 、定义: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2 、分析: (1 )“直接作用”。 (2 )“整体”。( 整体不是个别属性的简单相加,而 是对多种个别属性和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的综 合的反映。) (二)、知觉的种类。 1 、依据知觉活动时感受器的不同分为:视知觉、听知觉、嗅知觉、味知觉等。 2 、依据知觉的对象的不同分为: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下册 感受器和感觉器官-教案

《感受器和感觉器官》教案 教材内容简析 这节内容主要介绍人体感受外界刺激和反射活动起点——感受器与感觉器官的有关知识内容。由于人所获取的信息主要来自眼与耳,我们通过对眼与耳的结构与功能的认识,来了解视觉和听觉的形成。同时人体也通过其它感受器来感知外界刺激变化,所以也介绍了其它感觉(嗅觉、味觉、触觉、温度觉)。 教学目标 1、说出感觉产生的基本过程。 2、说明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的概念。 3、描述眼球和耳的结构与功能。 4、解释近视、远视视物不清的原因及矫正方法。 5、说明视、听、嗅、味觉及皮肤触觉、温度觉感受器感受刺激的性质。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①眼球的结构与功能;②耳的结构与功能;③视觉的形成与近视、远视的矫正原理;④嗅觉与味觉感受刺激的性质与感受器的位置;⑤触觉敏感性与感受器分布特征的关系;皮肤温度觉感觉器适宜感受刺激的性质。 2、教学难点:眼的屈光调节。 教学方法 讨论法、讲解法、演示法。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准备 1、可拆装的眼球模型;眼球的剖面挂图;眼球的屈光调节的动态变化装置;视觉形成过程的多媒体课件或者听觉形成的挂图。 2、耳的结构模型;听觉形成过程的多媒体课件或者听觉形成的挂图。 3、测定触觉的实验用具;嗅觉感受器的结构图及味觉感受器的结构图;皮肤中的感受器的结构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想一想你吃饭的情景,当时你都感觉到什么?你看到了饭菜的形状和颜色,闻到饭菜的气味,尝到了饭菜的味道,感知到它的软哽度,手指感觉到馒头的温热,当然,你还会听

到家人的谈话。你的这些感觉是靠分布在身体不同部位的感受器(感受外界刺激的结构)获取的。感受器的结构有的比较简单,有的很复杂,复杂的感受器周围出现了辅助结构,以使它能更有效地感受刺激,我们把这种带有辅助结构的复杂感觉器称为感觉器官,简称感官。如眼、耳等。 板书课题。 你能说出上述感觉是如何产生的吗?分别来自身体的哪个部位?这些感觉对你完成就餐活动有什么意义? 通过复习“反射弧的组成”、“反射的完成”引出对“感觉形成”的学习:感受器感受到刺激后,产生神经冲动沿着传入神经传导到神经中枢,一方面可以引起比较简单而迅速的反射,另一方面冲动还会在脊髓和脑干中的神经通路里继续上传到大脑皮层感觉中枢,在此产生相应的感觉。 眼与视觉 师:据科学家统计,在我们从外界获得的信息中,大多来自视觉(占80%以下)。视觉让你发现远处疾驶而来的汽车,及早避让;视觉让你看到周围物体的形状、大小、距离和色彩;视觉让你能够读书、看报、看电视、看电影。视觉是怎样形成的?首先让我们观察眼球的模型,对照课本示意图和大屏幕分析比较眼球各结构的功能。 生:学生活动(四人组)观察并准备竞赛。 师:指导学生观察事物要按一定顺序(从外到内,由前到后,由上到下等)。 生:准备竞赛。 师:安排一名学生计时,学生推荐本组代表。 生:抢答(拖动比赛)(利用课件竞赛)。 师:对学生的活动进行点评,并引导学生观察有关眼球结构的课件。 眼球的结构: 生:观察记忆 视觉的形成 师:如此复杂的眼球是怎样形成视觉的呢? 想一想:传统的照相机成像与眼球的成像的有哪些相似之处? 生:观察课件、图、表、并回答。 生:瞳孔相当于照相机的光圈,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视网膜相当于胶卷(底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