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级贷款分类标准

五级贷款分类标准

五级贷款分类标准是指银行对贷款资产进行分类的一种方法,其目的是为了对不同风

险程度的贷款进行管理和监控。五级贷款分类标准通常是根据贷款的违约概率和违约损失

程度来划分的,分别对应五个级别,分别是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

一、正常级别

正常级别是指贷款资产风险低、还款情况良好的贷款。具体来说,正常级别要求贷款

客户按时还款,没有逾期或延期还款的情况发生。贷款团队会对正常级别的贷款进行定期

监控,确保贷款客户的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保持稳定。

二、关注级别

关注级别是指贷款资产存在一些潜在的风险信号,贷款团队需要对这类贷款加强监控

和管理。具体来说,关注级别可能存在一些较小的逾期情况,但尚未导致严重的资金风险。贷款团队通常会采取措施,如提醒借款人按时还款,加大对借款人的风险评估,以及加强

对贷款担保人的监控。

三、次级级别

次级级别是指贷款资产的风险已经较高,存在较大的违约风险和损失潜力。具体来说,次级级别的贷款往往存在较长时间的逾期未还款情况,或者存在一些重大的经营风险或违

约风险。贷款团队需要着重关注次级级别的贷款,采取更加严格的监控和管理措施,以最

大程度地降低贷款资产的风险。

四、可疑级别

可疑级别是指贷款资产已经出现严重的违约风险,无法按时偿还本息。具体来说,可

疑级别的贷款往往存在长时间的逾期未还款情况,或者贷款客户已经出现严重的经营或资

金问题。贷款团队需要对可疑级别的贷款进行更加严格的监控和管理,可能需要动用法律

手段追缴逾期贷款,同时加强对贷款担保人的风险评估。

五、损失级别

损失级别是指贷款资产已经无法收回,银行已经确认无法收回贷款本金和利息的情况。具体来说,损失级别的贷款已经发生长时间的逾期未还,没有任何希望能够回收。此时,

银行会将这部分贷款资产列为坏账,并采取相应的准备金计提措施。

五级贷款分类标准为银行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手段来划分和管理贷款资产的风险。通过

对不同风险级别的贷款进行分类,银行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贷款资产的风险状况,及时采

取相应的措施来降低损失。五级贷款分类标准也为监管机构提供了一种衡量银行风险管理能力的指标,对于银行稳健经营和风险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贷款五级分类标准

贷款五级分类标准 贷款五级分类标准是银行为促进贷款管理有序化、贷款等级管理科学化运用的分类标准,旨在更好地反映和衡量贷款风险,从而进一步防范和控制贷款风险。 一、基本内容 贷款五级分类标准是由银行业金融机构统一制定的,涵盖了贷款的各种类型,包括消费担保贷款、抵押贷款、经营性贷款等,均需遵循国家规定的标准。贷款五级分类标准的每个级别的定义如下: (1)正常:偿还正常,未发生逾期,仍在按时偿还本息,分期付款也未发生延迟。 (2)关注:按期偿付本息但出现某些不良信号,如上期贷款收回状况、抵押物抵押状况等,还需关注客户的行为及偿还能力。 (3)次级:客户已出现一些违约状态,如逾期、拖欠本金或利息,但尚有改善机会,如可实施贷后管理措施,或可作出部分再融资等,以改进抵押物状况。 (4)可疑:按期偿还本息的能力存在问题,贷后管理措施可能无法有效改善客户的贷款偿还能力,因而需要更多的审核工作。 (5)损失:客户已经不能按期偿还本息,银行已经无法有效收回贷款本息,此类贷款已不可挽回,属于损失贷款范畴。 二、贷款五级分类的意义 贷款五级分类标准的出台,不仅使银行对贷款的审批和管理更精细化,更有利于反映和衡量贷款风险,进而更有效的防范和控制贷款

风险。 1.贷款审批和管理更精细化 由于贷款五级分类标准提供了明确的类别规范,银行业金融机构可以依据贷款项目规模及客户信用背景,将贷款项目细分成等级分类,从而更有针对性地监控贷款状况。 2.力银行业金融机构风险管理 由于贷款五级分类标准的制定,使得银行业金融机构及其风险管理部门具备必要的评价和控制技术,有助于对贷款状况进行全面审查,更好地应对和控制贷款风险。 三、贷款五级分类标准的运用 1.贷款审查 贷款五级分类标准亦可应用于贷款审查中,银行可以按照申请人和申请项目的资信程度,将申请评估至不同等级,从而制定出更为严格的审查程序,更有助于对资产质量进行细化的监控。 2.银行内部控制 贷款五级分类标准也可以用于银行业金融机构内部的控制,可以更好地实施风险管理、资产质量控制,以及随时调整贷款策略,进而有效避免购买过多或过分增加贷款风险,从而更有利地推动贷款活动及上浮贷款价格。 四、总结 贷款五级分类标准的出台,让银行业金融机构能够更精细地实施贷款审批和管理,这也是针对贷款风险的有效管理,有助于促进贷款

贷款五级分类标准

贷款五级分类标准 一、指导原则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制定的《贷款分类指导原则》,依据借款人的实际还款能力进行贷款质量的五级分类,即按风险程度将贷款划分为五类: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后三种为不良贷款。 正常贷款:借款人能够履行合同,一直能正常还本付息,不存在任何影响贷款本息及时全额偿还的消极因素,银行对借款人按时足额偿还贷款本息有充分把握。贷款损失的概率为0。 关注贷款:尽管借款人目前有能力偿还贷款本息,但存在一些可能对偿还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如这些因素继续下去,借款人的偿还能力受到影响,贷款损失的概率不会超过5%。 次级贷款: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出现明显问题,完全依靠其正常营业收入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需要通过处分资产或对外融资乃至执行抵押担保来还款付息。贷款损失的概率在30%-50%。 可疑贷款:借款人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即使执行抵押或担保,也肯定要造成一部分损失,只是因为存在借款人重组、兼并、合并、抵押物处理和未决诉讼等待定因素,损失金额的多少还不能确定,贷款损失的概率在50%-75%之间。 损失贷款:指借款人已无偿还本息的可能,无论采取什么措施和履行什么程序,贷款都注定要损失了,或者虽然能收回极少部分,但其价值也是微乎其微,从银行的角度看,也没有意义和必要再将其作为银行资产在账目上保留下来,对于这类贷款在履行了必要的法律程序之后应立即予以注销,其贷款损失的概率在75%-100%。。 二、贷款的详细标准: 1 正常贷款的详细标准: (1)借款人有能力履行承诺,还款意愿良好,经营、财务等各方面状况正常,能正常还本付息,本公司对借款人最终偿还贷款有充分把握; (2)借款人可能存在某些消极因素,但现金流量充足,不会对贷款本息按

五级贷款分类标准

五级贷款分类标准 五级贷款分类标准是指银行对贷款资产进行分类的一种方法,其目的是为了对不同风 险程度的贷款进行管理和监控。五级贷款分类标准通常是根据贷款的违约概率和违约损失 程度来划分的,分别对应五个级别,分别是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 一、正常级别 正常级别是指贷款资产风险低、还款情况良好的贷款。具体来说,正常级别要求贷款 客户按时还款,没有逾期或延期还款的情况发生。贷款团队会对正常级别的贷款进行定期 监控,确保贷款客户的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保持稳定。 二、关注级别 关注级别是指贷款资产存在一些潜在的风险信号,贷款团队需要对这类贷款加强监控 和管理。具体来说,关注级别可能存在一些较小的逾期情况,但尚未导致严重的资金风险。贷款团队通常会采取措施,如提醒借款人按时还款,加大对借款人的风险评估,以及加强 对贷款担保人的监控。 三、次级级别 次级级别是指贷款资产的风险已经较高,存在较大的违约风险和损失潜力。具体来说,次级级别的贷款往往存在较长时间的逾期未还款情况,或者存在一些重大的经营风险或违 约风险。贷款团队需要着重关注次级级别的贷款,采取更加严格的监控和管理措施,以最 大程度地降低贷款资产的风险。 四、可疑级别 可疑级别是指贷款资产已经出现严重的违约风险,无法按时偿还本息。具体来说,可 疑级别的贷款往往存在长时间的逾期未还款情况,或者贷款客户已经出现严重的经营或资 金问题。贷款团队需要对可疑级别的贷款进行更加严格的监控和管理,可能需要动用法律 手段追缴逾期贷款,同时加强对贷款担保人的风险评估。 五、损失级别 损失级别是指贷款资产已经无法收回,银行已经确认无法收回贷款本金和利息的情况。具体来说,损失级别的贷款已经发生长时间的逾期未还,没有任何希望能够回收。此时, 银行会将这部分贷款资产列为坏账,并采取相应的准备金计提措施。 五级贷款分类标准为银行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手段来划分和管理贷款资产的风险。通过 对不同风险级别的贷款进行分类,银行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贷款资产的风险状况,及时采

贷款五级分类详细标准

贷款五级分类详细标准 1.下列情况划入正常类: (1)借款人有能力履行承诺,还款意愿良好,经营、财务等各方面状况正常,能正常还本付息,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对借款人最终偿还贷款有充分把握。 (2)借款人可能存在某些消极因素,但现金流量充足,不会对贷款本息按约足额偿还产生实质性影响。 正常类参考特征: a.借款人生产经营正常,主要经营指标合理,现金流量充足,一直能够正常足额偿还贷款本息。 b.贷款未到期。 c.本笔贷款能按期支付利息 2.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一般划入关注类: (1)借款人的销售收入、经营利润下降或出现流动性不足的征兆,一些关键财务指标出现异常性的不利变化或低于同行业平均水平; (2)借款人或有负债(如对外担保、签发商业汇票等)过大或与上期相比有较大幅度上升; (3)借款人的固定资产贷款项目出现重大的不利于贷款偿还的因素(如基建项目工期延长、预算调增过大); (4)借款人经营管理存在重大问题或未按约定用途使用贷款; (5)借款人或担保人改制(如分立、兼并、租赁、承包、合资、股份制改造等)对贷款可能产生不利影响; (6)借款人的主要股东、关联企业或母子公司等发生了重大的不利于贷款偿还的变化; (7)借款人的管理层出现重大意见分歧或者法定代表人和主要经营者的品行出现了不利于贷款偿还的变化; (8)违反行业信贷管理规定或监管部门监管规章发放的贷款; (9)借款人在其他金融机构贷款被划为次级类; (10)宏观经济、市场、行业、管理政策等外部因素的变化对借款人的经营产生不利影响,并可能影响借款人的偿债能力;

(11)借款人处于停产或半停产,但抵(质)押率充足,抵质押物远远大于实现贷款本息得价值和实现债权得费用,对最终收回贷款有充足的把握。 (12)借新还旧贷款,企业运转正常且能按约还本复息的。 (13)借款人偿还贷款能力较差,但担保人戴维偿还能力较强 (14)贷款的抵押物、质押物价值下降,或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对抵(质)押物失去控制;保证的有效性出现问题,可能影响贷款归还; (15)本金或利息逾期(含展期,下同)90天(含)以内的贷款或表外业务垫款30天(含)以内。 关注类参考特征: a.宏观经济、行业、市场、技术、产品、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或财务状况发生变化,对借款人正常经营产生不利影响,但其偿还贷款的能力尚未出现明显问题。 b.借款人改制(如合并、分立、承包、租赁等)对银行债务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 c.借款人还款意愿差,不与银行积极合作 d.借款人完全依靠其正常营业收入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但贷款担保合法、有效、足值,银行完全有能力通过追偿担保足额收回贷款本息。 e.担保有效性出现问题,可能影响贷款归还。 f.贷款逾期(含展期后)不超过90天(含)。 g.本笔贷款欠息不超过90天(含)。 资料之一:关注类贷款,其他银行还列举如下特征: 借款还款意愿;贷款抵押物、质押物价格下降,或银行对抵(质)押物失去控制;贷款保证人的财务状况出现疑问;银行未能对贷款实施有效的监督或档案丢失。 3.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一般划入次级类: (1)借款人经营亏损,支付困难并且难以获得补充资金来源,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为负数; (2)借款人不能偿还其他债权人债务; (3)借款人已不得不通过出售、变卖主要的生产、经营性固定资产来维持生产经营,

贷款五级分类指导原则

贷款五级分类指导原则 一、良好类 良好类是指贷款资产质量优良、风险较低,未出现逾期情况或逾期未 超过90天的贷款。这类贷款具有规范的贷款金额、期限、贷款用途等, 借款人及相关担保人信用状况较好,还款能力稳定。此类贷款一般不产生 重大风险,风险控制工作主要以保持良好类贷款的风险水平为主。 二、关注类 关注类是指贷款资产存在一些风险因素,但目前未出现明显逾期情况,累计逾期不超过90天的贷款。这类贷款可能存在一些潜在风险,例如借 款人经营状况不稳定、贷款担保状况较差、贷款资金运用等。银行需要加 强对这类贷款的风险监控,同时采取相应措施防止风险的进一步扩大。 三、次级类 次级类是指贷款资产已出现明显逾期情况,累计逾期超过90天但未 超过180天的贷款。这类贷款出现了一定的损失或违约风险,贷款回收难 度较大。银行需要对次级类贷款进行催收、诉讼等手段,以减少风险损失。 四、可疑类 可疑类是指贷款资产逾期超过180天但未超过360天的贷款,或者对 贷款资产存在严重违约风险的情况。这类贷款存在较大风险,银行需要对 贷款进行更加积极有力的风险处理,如加大催收力度、采取诉讼行动等。五、损失类 损失类是指贷款资产已经发生实质性损失,或者已经追诉诉讼,但无 力偿还或无力实现抵押物价值的贷款。这类贷款已经无法收回本金和利息,

存在较大的风险损失。银行需要将这类贷款从资产负债表中清除,并采取 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 1.透明度原则:贷款五级分类应该以客观和透明的标准进行,能够被 各级监管机构、借款人和公众所理解和接受。 2.谨慎性原则:对于出现风险的贷款,银行应该进行及时而准确的评 估和分类,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风险处理措施。 3.全面性原则:银行应该根据贷款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各种风险因素,确保贷款分类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4.独立性原则:贷款分类应该独立于交易利益相关方的影响,评估和 处理应该建立在客观、公正和独立的基础上。 5.可操作性原则:贷款分类应该能够给监管机构、借款人和投资者提 供有用的信息,以供其进行风险评估和决策。同时,银行应该能够根据贷 款分类结果实施相应的风险控制和管理措施。 总之,贷款五级分类指导原则旨在帮助银行对贷款资产进行合理分类、准确评估风险,以及采取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从而保护银行资产和借款 人的利益,维护银行系统的稳定运行。银行应该按照这些原则进行操作, 加强对贷款资产的风险管理和控制。

银行贷款五级分类详解

贷款五级分类制度是根据内在风险程度将划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五类。 贷款五级分类制是主要依据的还款能力,即最终偿还和的实际能力,确定贷款遭受损失的程度,其中后三类称为。此前的贷款四级分类制度是将贷款划分为正常、逾期、呆滞、损失四类。 五级分类是国际金融业对银行贷款质量的公认的,这种方法是建立在动态监测的基础上,通过对借款人、财务实力、价值等因素的连续监测和分析,判断贷款的实际损失程度。也就是说,五级分类不再依据来判断,能更准确地反映不良贷款的真实情况,从而提高银行抵御风险的。 以前对银行不良贷款的分类方法是“一逾两呆”(是指到期未能归还的贷款,是指逾期超过一年期限仍未归还的贷款,则指不能收回的贷款),这是一种根据贷款期限而进行的事后监督管理方法。“一逾两呆”的不足就是掩盖了银行贷款质量的许多问题,比如根据贷款到期时间来考核贷款质量,就会引发的现象,这样就很容易将一笔变为,而实际上并没有降低风险。这种分类法很难甚至根本无法达到提高的目的,而五级分类法正是克服了它的有关弱点,可以及时反映的盈亏状况,因此成为改良贷款质量管理方法的选择。 从2004年起,、两类银行将奉行,取消原来并行的四级分类制度,全面推行五级分类制度。 [] 具体标准如下: 企事业单位贷款和其他贷款分类标准 农村合作在充分分析借款人及时足额归还贷款本息的可能性的基础上,参照下列基本标准初步划分企事业单位贷款和自然人其他贷款分类档次后,严格依据核心定义确定分类结果。 1.下列情况划入正常类: (1)借款人有能力履行承诺,还款意愿良好,、等各方面状况正常,能正常还本付息,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对借款人最终偿还贷款有充分把握。 (2)可能存在某些消极因素,但充足,不会对贷款本息按约足额偿还产生实质性影响。 正常类参考特征: a.借款人生产经营正常,主要经营指标合理,现金流量充足,一直能够正常足额偿还贷款本息。 b.贷款未到期。 c.本笔贷款能按期支付利息 2.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一般划入关注类: (1)的、下降或出现流动性不足的征兆,一些关键出现异常性的不利变化或低于同行业平均水平; (2)借款人(如对外、签发等)过大或与上期相比有较大幅度上升;

贷款五级分类详细标准

贷款五级分类详细标准 企事业单位贷款和自然人其他贷款分类标准 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在充分分析借款人及时足额归还贷款本息的可能性的基础上,参照下列基本标准初步划分企事业单位贷款和自然人其他贷款分类档次后,严格依据核心定义确定分类结果。 1.下列情况划入正常类 (1)借款人有能力履行承诺,还款意愿良好,经营、财务等各方面状况正常,能正常还本付息,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对借款人最终偿还贷款有充分把握。 (2)借款人可能存在某些消极因素,但现金流量充足,不会对贷款本息按约足额偿还产生实质性影响。 ●正常类参考特征: a.借款人生产经营正常,主要经营指标合理,现金流量充足,一直能够正常足额偿还贷款本息。 b.贷款未到期。 c.本笔贷款能按期支付利息 2.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一般划入关注类 (1)借款人的销售收入、经营利润下降或出现流动性不足的征兆,一些关键财务指标出现异常性的不利变化或低于同行业平均水平; (2)借款人或有负债(如对外担保、签发商业汇票等)过大或与上期相比有较大幅度上升;

(3)借款人的固定资产贷款项目出现重大的不利于贷款偿还的因素(如基建项目工期延长、预算调增过大); (4)借款人经营管理存在重大问题或未按约定用途使用贷款; (5)借款人或担保人改制(如分立、兼并、租赁、承包、合资、股份制改造等)对贷款可能产生不利影响; (6)借款人的主要股东、关联企业或母子公司等发生了重大的不利于贷款偿还的变化; (7)借款人的管理层出现重大意见分歧或者法定代表人和主要经营者的品行出现了不利于贷款偿还的变化; (8)违反行业信贷管理规定或监管部门监管规章发放的贷款; (9)借款人在其他金融机构贷款被划为次级类; (10)宏观经济、市场、行业、管理政策等外部因素的变化对借款人的经营产生不利影响,并可能影响借款人的偿债能力; (11)借款人处于停产或半停产,但抵(质)押率充足,抵质押物远远大于实现贷款本息得价值和实现债权得费用,对最终收回贷款有充足的把握。 (12)借新还旧贷款,企业运转正常且能按约还本复息的。 (13)借款人偿还贷款能力较差,但担保人代为偿还能力较强 (14)贷款的抵押物、质押物价值下降,或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对抵(质)押物失去控制;保证的有效性出现问题,可能影响贷款归还;

贷款五级分类标准(详细)

银行贷款五级分类标准 自然人一般农户贷款和自然人 其他贷款(金额在10万(不含)以下): 贷款档次 贷款期限 正常关注次级可疑 一年以内(含) 贷款未到 期;本金 逾期60天 以内 贷款本 金逾期 61天- 90天 贷款本 金逾期 91天- 270天 贷款本 金逾期 271天以 上 一年以上至三年以内 (含) 贷款未到 期;本金 或利息逾 期30天以 内 贷款本 金或利 息逾期 31天- 90天 贷款本 金或利 息逾期 91天- 180天 贷款本 金或利 息逾期 181天以 上 三年以上贷款未到 期 贷款本 金或利 息逾期 90天以 内 贷款本 金或利 息逾期 91天- 120天 贷款本 金或利 息逾期 121天以 上 企业贷款(金额在100万(不含) 以上):

(一)信用评定等级为一级的,按照以下矩阵分类。

(二)信用评定等级为二级的,按照以下矩阵分类。

(三)信用评定等级为三级、等外级或未参加信用等级评定的,按照以下矩阵分类。

质押贷款未 到期; 本金或 利息逾 期60天 以内 贷款本 金或利 息逾期 61-90 天 贷款本 金或利 息逾期 91天 -270 天 贷款本 金或利 息逾期 271天 以上自然人其他贷款(金额在10万 (含)以上)和企业贷款(金额在100万(含)以下):贷款档次 信用等级 正常关注次级可疑 一级贷款未到 期;本金 或利息逾 期60天以 内 贷款本 金或利 息逾期 61天- 90天 贷款本 金或利 息逾期 91天- 270天 贷款本 金或利 息逾期 271天以 上 二级贷款未到 期;本金 或利息逾 期30天以 内 贷款本 金或利 息逾期 31天- 90天 贷款本 金或利 息逾期 91天- 180天 贷款本 金或利 息逾期 181天以 上

做好贷款五级分类

做好贷款五级分类 贷款五级分类是指银行根据贷款风险程度将贷款进行分类管理的一种方法。对于银行而言,做好贷款五级分类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帮助银行更好地控制风险、提高贷款质量、保护资产安全。本文将从贷款五级分类的定义、分类标准、分类管理措施以及分类对银行的影响等方面进行详细解析。 一、贷款五级分类的定义 贷款五级分类是指银行根据贷款的风险程度将贷款进行分类管理的一种方法。根据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的规定,贷款可以分为正常类、关注类、次级类、可疑类和损失类五个级别。不同级别的贷款代表了不同的风险水平,银行需要根据这些分类结果来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 二、贷款五级分类的标准 贷款五级分类的标准是根据贷款的偿还能力和风险程度来确定的。具体标准如下: 1. 正常类:贷款偿还能力良好,风险较低,未出现逾期情况; 2. 关注类:贷款偿还能力有所下降,存在一定风险,但尚未出现逾期超过90天的情况; 3. 次级类:贷款偿还能力较差,存在较大风险,逾期超过90天但

未超过180天; 4. 可疑类:贷款偿还能力非常差,存在严重风险,逾期超过180天但未超过360天; 5. 损失类:贷款无法收回本金和利息,存在无法弥补的风险。 三、贷款五级分类的管理措施 根据贷款五级分类的不同,银行需要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来控制风险、保护资产安全。具体措施如下: 1. 正常类:定期跟踪客户的还款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风险预警; 2. 关注类:加强对客户的信用调查和风险评估,制定相应的还款计划,加强监督和管理; 3. 次级类:采取更加严格的管理措施,例如限制贷款额度、加强抵押担保等; 4. 可疑类:采取更加强硬的措施,例如催收、诉讼等手段,尽快收回欠款; 5. 损失类:采取最终手段,通过追偿、拍卖等方式尽量减少损失。 四、贷款五级分类对银行的影响 贷款五级分类对银行有着重要的影响。首先,贷款五级分类可以帮助银行及时识别出风险贷款,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降低不良贷款率,保护资产安全。其次,贷款五级分类可以帮助银行更好地控制

贷款五级分类

1998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参照国际惯例,结合中国国情,制定了《贷款分类指导原则》,要求商业银行依据借款人的实际还款能力进行贷款质量的五级分类,即按风险程度将贷款划分为五类: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后三种为不良贷款。 一、早期分类 1998年以前,中国商业银行的贷款分类办法基本上是沿袭财政部1993年颁布的《金融保险企业财务制度》中的规定把贷款划分为正常、逾期、呆滞、呆账四种类型,后三种合称为不良贷款,在我国简称“一逾两呆”。逾期贷款是指逾期未还的贷款,只要超过一天即为逾期;呆滞是指逾期两年或虽未满两年但经营停止、项目下马的贷款;呆账是指按照财政部有关规定确定已无法收回,需要冲销呆帐准备金的贷款。中国商业银行的呆帐贷款大部分已形成应该注销而未能注销的历史遗留问题。 这种分类方法简单易行,在当时的企业制度和财务制度下,的确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经济改革的逐步深入,这种办法的弊端逐渐显露,已经不能适应经济发展和金融改革的需要了。比如未到期的贷款,无论是否事实上有问题,都视为正常,显然标准不明,再比如,把逾期一天的贷款即归为不良贷款似乎又太严格了。另外这种方法是一种事后管理方式,只有超过贷款期限,才会在银行的帐上表现为不良贷款。因此,它对于改善银行贷款质量。提前对问题贷款采取一定的保护措施,常常是无能为力的。所以随着不良贷款问题的突出,这类分类方法也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1] 二、现行分类 正常贷款 借款人能够履行合同,一直能正常还本付息,不存在任何影响贷款本息及时全额偿还的消极因素,银行对借款人按时足额偿还贷款本息有充分把握。贷款损失的概率为0。[2] 关注贷款 尽管借款人目前有能力偿还贷款本息,但存在一些可能对偿还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如这些因素继续下去,借款人的偿还能力受到影响,贷款损失的概率不会超过5%。[2] 次级贷款 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出现明显问题,完全依靠其正常营业收入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需要通过处分资产或对外融资乃至执行抵押担保来还款付息。贷款损失的概率在30%-50%。[2] 可疑贷款 借款人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即使执行抵押或担保,也肯定要造成一部分损失,只是因为存在借款人重组、兼并、合并、抵押物处理和未决诉讼等待定因素,损失金额的多少还不能确定,贷款损失的概率在50%-75%之间。[2] 损失贷款 指借款人已无偿还本息的可能,无论采取什么措施和履行什么程序,贷款都注定要损失了,或者虽然能收回极少部分,但其价值也是微乎其微,从银行的角度看,也没有意义和必要再将其作为银行资产在账目上保留下来,对于这类贷款在履行了必要的法律程序之后应立即予以注销,其贷款损失的概率在75%-100%。[3] 三、分类标准 企事业单位贷款和自然人其他贷款分类标准 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在充分分析借款人及时足额归还贷款本息的可能性的基础上,参照下列基本标准初步划分企事业单位贷款和自然人其他贷款分类档次后,严格依据核心定义确定分类结果。[2] 正常类 (1)借款人有能力履行承诺,还款意愿良好,经营、财务等各方面状况正常,能正常还本付息,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对借款人最终偿还贷款有充分把握; (2)借款人可能存在某些消极因素,但现金流量充足,不会对贷款本息按约足额偿还产生实质性影响。 正常类参考特征: a、借款人生产经营正常,主要经营指标合理,现金流量充足,一直能够正常足额偿还贷款本息。 b、贷款未到期。 c、本笔贷款能按期支付利息。[2]

银行贷款五级分类

银行贷款五级分类 贷款五级分类标准 一、指导原则 依据中国人民银行制定的《贷款分类指导原则》,依据借款人的实际还款力量进行贷款质量的五级分类,即按风险程度将贷款划分为五类: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后三种为不良贷款。 正常贷款:借款人能够履行合同,始终能正常还本付息,不存在任何影响贷款本息准时全额偿还的消极因素,银行对借款人按时足额偿还贷款本息有充分把握。贷款损失的概率为0。 关注贷款:尽管借款人目前有力量偿还贷款本息,但存在一些可能对偿还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如这些因素连续下去,借款人的偿还力量受到影响,贷款损失的概率不会超过5%。 次级贷款:借款人的还款力量消失明显问题,完全依靠其正常营业收入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需要通过处分资产或对外融资乃至执行抵押担保来还款付息。贷款损失的概率在30%-50%。 可疑贷款:借款人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即使执行抵押或担保,也确定要造成一部分损失,只是因为存在借款人重组、兼并、合并、抵押物处理和未决诉讼等待定因素,损失金额的多少还不能确定,贷款损失的概率在50%-75%之间。 损失贷款:指借款人已无偿还本息的可能,无论实行什么措施和履行什么程序,贷款都注定要损失了,或者虽然能收回极少部分,但其价值也是微乎其微,从银行的角度看,也没有意义和必要再将其作为银行资产在账目上保留下来,对于这类贷款在履行了必要的法律程序之后应马上予以注销,其贷款损失的概率在75%-100%。。 二、贷款的具体标准: 1 正常贷款的具体标准: (1)借款人有力量履行承诺,还款意愿良好,经营、财务等各方面状况

正常,能正常还本付息,本公司对借款人最终偿还贷款有充分把握;(2)借款人可能存在某些消极因素,但现金流量充分,不会对贷款本息按约足额偿还产生实质性影响。 2 关注贷款的具体标准: (1)借款人的销售收入、经营利润下降或消失流淌性不足的征兆,一些关键财务指标消失特别性的不利变化或低于同行业平均水平; (2)借款人或有负债(如对外担保、签发商业汇票等)过大或与上期相比有较大幅度上升; (3)借款人的固定资产贷款项目消失重大的不利于贷款偿还的因素(如基建项目工期延长、预算调增过大); (4)借款人经营管理存在重大问题或未按商定用途使用贷款; (5)借款人或担保人改制(如分立、兼并、租赁、承包、合资、股份制改造等)对贷款可能产生不利影响; (6)借款人的主要股东、关联企业或母子公司等发生了重大的不利于贷款偿还的变化; (7)借款人的管理层消失重大意见分歧或者法定代表人和主要经营者的品德消失了不利于贷款偿还的变化; (8)违反行业信贷管理规定或监管部门监管规章发放的贷款; (9)借款人在其他金融机构贷款被划为次级类; (10)宏观经济、市场、行业、管理政策等外部因素的变化对借款人的经营产生不利影响,并可能影响借款人的偿债力量; (11)借款人处于停产或半停产,但抵(质)押率充分,抵质押物远远大于实现贷款本息的价值和实现债权的费用,对最终收回贷款有充分的把握;(12)借新还旧贷款,企业运转正常且能按约还本付息的; (13)借款人偿还贷款力量较差,但担保人代为偿还力量较强; (14)贷款的抵押物、质押物价值下降,或本公司对抵(质)押物失去掌握;保证的有效性消失问题,可能影响贷款归还; (15)本金或利息逾期(含展期,下同)90天(含)以内的贷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