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导流及水流控制

施工导流及水流控制
施工导流及水流控制

第四章施工导流及水流控制

4.1概况

4.1.1主要项目及施工方案说明

施工导截流及水流控制的主要施工项目为:主河床截流工程;上、下游围堰填筑、维护、基坑内排水和施工期水流控制及度汛。

首先,在截流前完成截流备料的转运与制作、围堰两端水上部分覆盖层及石渣的清理和截流施工Ⅰ期道路填筑;其次在2007年3月20日至3月31日完成截流戗堤施工合龙;再进行截流戗堤闭气、戗堤加高至1802.0m高程及以下的防渗与护坡。

在上游围堰加高的同时进行下游围堰施工,下游围堰分两期施工,Ⅰ期填筑至1786.5m高程后进行高压旋喷防渗处理,高压旋喷完成后进行下游围堰Ⅱ期(1786.5m~1790.0m)填筑;完成上游围堰1802.m以下的闭气处理和下游围堰防渗墙施工后,进行基坑排水;基坑初期抽水完成后立即进行上游围堰防渗体和Ⅲ期填筑;最后在2007年6月30日前完成上游围堰Ⅲ期(1802m~1815m)填筑。。。。。。。

4.1.2上、下游围堰工程地质条件

4.1.2.1上游围堰工程地质条件

上游围堰位于面板堆石坝坝轴线上游约267m左右处,左岸岸坡陡立,右岸为Ⅱ级阶地平台,两岸极不对称。河床覆盖层较薄,厚约1~5m,为砂卵砾石夹块石组成。

围堰左岸接头处岩性为中细砂岩、砾岩,上覆第四系坡积物,厚约3~5m。

围堰右岸接头处为Ⅱ级阶地平台,上部堆积层厚5~10m,基座岩性为弱风化泥质粉砂岩、中细砂岩、砾岩。

上围堰处总体地质条件较好,断层不发育,岩体透水性较弱,河床覆盖层薄,易于防渗处理,可满足围堰基础要求。

4.1.2.2下游围堰工程地质条件

下游围堰位于坝轴线下游585m,坝址下游吊桥上游210m处。该处平水期河水位高程1779.65m,河面宽60m左右,水深10m。河床呈宽缓的“U”字型,河床覆盖层薄,厚0~2.5m。

围堰左右岸接头处岩性为K13-2砾岩,属弱风化岩体,其上部均被较薄的第四系松散堆积物覆盖。

下游围堰处岩体中断裂不发育,基岩透水性较强,需做防渗处理,岩体较完整,可满足基础要求。

下游围堰左岸端头河床基础,存在JZ-4标开挖和低线路施工过程中滑落的石渣,有可能存在架空现象,对围堰闭气不利。

4.1.3水文资料

4.1.3.1积石峡水电站各种频率受上游水库调蓄后的洪水洪峰流量见表4-1。

表4-1 受上游水库调蓄后的设计洪峰流量表流量:m3/ s

各种频率设计值(%)

项目

0.02 0.1 0.2 0.5 1 2 5 20

Q m7550 6050 5850 5600 5400 4990 4280 3160

*此值为逐小时瞬时过程最大流量。

4.1.3.2积石峡分期施工洪水成果见表4-2。

表4-2 积石峡分期施工洪水成果表流量:m3/ s

洪水标准(%)

月份

1 2 5 10

1~6 / / 1460 1460

7~10 3260 2730 2530 2380

11~12 / / 1460 1460

4.1.3.3原河床水位流量关系

积石峡水电站截流前上下游围堰处的水位流量关系曲线见图4-1。

4.1.3.4分流建筑物水位流量关系

截流施工期导流由导流洞和左岸泄洪排沙洞联合承担,导流洞进口高程为1790.0m。上游水位~流量关系见图4-2,下游水位~流量关系保持不变。

4.1.4主要工程量

见表4-3。

表4-3 主要工程量表

4.2 施工平面布置

根据总体工程布置情况,截流与围堰施工平面布置见《第三卷·图册》截流与围堰

施工平面布置图(JSX5-TB-4-1)。

4.2.1截流储备料场

依据招标文件要求,截流工程施工所用材料堆存在右岸木场村堆料场,按照不同材料分区堆放。截流备料场总体平整面积为25000m2,其石渣料堆存场占地面积为15000m2,块石料堆存场占地面积为3000m2,钢筋笼堆存场占地面积为3000m2,混凝土四面体堆存场占地面积为1000m2。

4.2.2施工道路

依据招标文件,左右岸主要道路均由业主提供和维护,承包人只需布置现场施工道路。根据截流与上游围堰施工需要布置三条填筑料运输道路:均自上游临时施工桥右岸连接道路向下游至围堰位置,高程分别为1793m(截流戗堤高程)、1802m(戗堤加高高程)、1815m(围堰堰顶高程),围堰顶高程道路与上游右岸出渣道路相连接。下游围堰由业主提供的下游右岸4号施工道路引至1786.5m高程。具体布置及工程量见《第三卷·图册》截流与围堰施工平面布置图(JSX5-TB-4-1)。

4.2.3施工用电与施工照明

主要用电设备有高喷防渗墙施工设备、基坑排水设备及施工区照明等施工用电,电源从本标段上、下游围堰右堰头供电设施点直接引至用电点。

截流施工照明电源从上下游围堰左右岸配电箱引至用电点,配置14盏3000w的管型氙灯照明,可满足施工照明的要求。其中上游围堰左岸布置3盏,固定在1819m 高程平台;上游围堰右岸布置4盏,固定在右岸山体1820.00m高程左右;上游右岸截流备料场固定3盏,固定在专用灯架上;下游围堰左右岸各布置2盏,布置在左右岸1810m高程左右。

4.2.4施工用水

主要为堰体高喷防渗墙施工用水,选用2台2”潜水泵从围堰处黄河直接取水,用DN50的焊接钢管将水引至施工作业面。

4.2.5施工通讯

依据发包方在循化县提供的施工通讯系统与移动电话公司网络,建立施工通讯系统,施工人员配置对讲机20部,并配手机若干部,现场调度室设置两部固定电话。

4.2.6水泥浆制浆站

本次施工制浆量大,制浆强度高,为满足高峰期施工用浆的要求,在下游围堰布置1个集中制浆站。制浆系统布置见平面布置图,工艺流程见《第三卷·图册》灌浆站平面布置图(JSX5-TB-8-2)。

4.2.7高压旋喷施工平台及废浆处理与排放系统

高喷灌浆时,孔口必然冒出大量的浆液,此浆液主要由地层中的土砂粒和水泥成

施工导流及水流控制

第四章施工导流及水流控制 4.1概况 4.1.1主要项目及施工方案说明 施工导截流及水流控制的主要施工项目为:主河床截流工程;上、下游围堰填筑、维护、基坑内排水和施工期水流控制及度汛。 首先,在截流前完成截流备料的转运与制作、围堰两端水上部分覆盖层及石渣的清理和截流施工Ⅰ期道路填筑;其次在2007年3月20日至3月31日完成截流戗堤施工合龙;再进行截流戗堤闭气、戗堤加高至1802.0m高程及以下的防渗与护坡。 在上游围堰加高的同时进行下游围堰施工,下游围堰分两期施工,Ⅰ期填筑至1786.5m高程后进行高压旋喷防渗处理,高压旋喷完成后进行下游围堰Ⅱ期(1786.5m~1790.0m)填筑;完成上游围堰1802.m以下的闭气处理和下游围堰防渗墙施工后,进行基坑排水;基坑初期抽水完成后立即进行上游围堰防渗体和Ⅲ期填筑;最后在2007年6月30日前完成上游围堰Ⅲ期(1802m~1815m)填筑。。。。。。。 4.1.2上、下游围堰工程地质条件 4.1.2.1上游围堰工程地质条件 上游围堰位于面板堆石坝坝轴线上游约267m左右处,左岸岸坡陡立,右岸为Ⅱ级阶地平台,两岸极不对称。河床覆盖层较薄,厚约1~5m,为砂卵砾石夹块石组成。 围堰左岸接头处岩性为中细砂岩、砾岩,上覆第四系坡积物,厚约3~5m。 围堰右岸接头处为Ⅱ级阶地平台,上部堆积层厚5~10m,基座岩性为弱风化泥质粉砂岩、中细砂岩、砾岩。 上围堰处总体地质条件较好,断层不发育,岩体透水性较弱,河床覆盖层薄,易于防渗处理,可满足围堰基础要求。 4.1.2.2下游围堰工程地质条件 下游围堰位于坝轴线下游585m,坝址下游吊桥上游210m处。该处平水期河水位高程1779.65m,河面宽60m左右,水深10m。河床呈宽缓的“U”字型,河床覆盖层薄,厚0~2.5m。 围堰左右岸接头处岩性为K13-2砾岩,属弱风化岩体,其上部均被较薄的第四系松散堆积物覆盖。 下游围堰处岩体中断裂不发育,基岩透水性较强,需做防渗处理,岩体较完整,可满足基础要求。 下游围堰左岸端头河床基础,存在JZ-4标开挖和低线路施工过程中滑落的石渣,有可能存在架空现象,对围堰闭气不利。

施工导流方案9

3.3施工导流与水流控制3.3.1导流规划 1.枢纽工程施工导流总方案 皂市水库坝址位于低山丘陵区,河谷切割呈“U”型、系典型山区性河流。枢纽施工导流采用河床一次断流、隧洞导流加过水围堰的方案。即枯水期导流隧洞导流,围堰挡水,围护基坑干地施工;汛期导流隧洞和其它泄水建筑物,联合泄流,允许淹没基坑;施工导流后期隧洞封堵,由大坝泄水建筑物泄流的导游方式。 2.导流隧洞施工导流方案 导流隧洞工程是皂市枢纽施工导流中的一个关键项目。隧洞全长:76.921m,进口底板高程74m,坡降4.7‰,承担枢纽工程施工期主要泄流任务。包括本合同工程出口明渠、导流洞明洞段,金家沟蹦坡体处理,邓家嘴护岸等主体工程及出口明渠围堰等临时工程施工内容。工程将于2001年9月28日开工,2002年9月8日完工,总工期345天。出口明渠围堰围护出口明渠,为以上工程创造干地施工条件。 1)导流隧洞进口明渠施工导流围堰施工方案: 经认真研究招标文件和踏勘现场,结合主体工程施工总方案、总进度要求,制定导流洞出口明渠工程施工导流围堰施工方案。导流洞出口明渠施工采用二期导流方案。一期做枯水期土石围堰,围护包括隔流堤在内的出口明渠施工区,挡水时段为2001年11月

~2002年3月,左岸河床泄流。二期做全年围堰,利用已建隔流堤作围堰纵向段,横向段接隔流堤尾部与右岸边坡相交作。全年横向土石围堰挡水时段为2002年4月~2002年9月,左岸河床泄流。 a.枯水期土石围堰 根据施工总进度,2001年9月底进场,10月份以不破坏沿江公路为前提进行出口明渠水部分及山坡体开挖,并利用开挖出碴,开始填筑枯水期土石围堰。围堰于10月下旬形成具备挡水条件。 在围堰围护下需要完成与主体土石围堰施工相关的4个关键项目施工: 出口明渠导流堤施工至▽85m高程(将被利用作全年围堰的一部分) 0+506.517~0+526.517段1.5m厚明渠底板砼浇至▽72m(将被利用作全年围堰堰基) 0+526.517~0+546.57段砼面体施工。(将被利用作全年围堰堰基)0+526.517~0+546.57段出口明渠右侧▽85m以下砼护坡。 b全年围堰 2002年3月下旬开始拆除枯水期围堰,并利用拆除出碴及明渠小坡的开挖出碴填筑全年土石围堰,4月上旬围堰形成。2002年8月底导流洞为出口明渠沿江,明渠的及洞身施工创造干地条件。2002年8月底导流洞主体工程完工。分、在征得业主、监理单位同意准备拆除围堰。

施工导流及降排水方案

3.2.3施工导流及降排水 3.2.3.1导流控制标准 根据招标文件要求,本工程施工期位于非汛期,施工导流标准为10年一遇,非汛期流量为25m3/s。 3.2.3.2导流方式 根据工程特点、地形地貌条件,河道施工段采用分期导流方式。 1、围堰及导流明渠布置 (1)导流明渠布置 在河道滩地部位开挖导流明渠,明渠渠底高程低于现有主河槽高程,明渠宽度根据流量计算,保证河道内河水泄流顺畅。 (2)纵横向围堰布置 纵向围堰高度为非汛期10年一遇水位+0.5m浪高+0.5m安全超高,围堰设计顶宽4.0m。上下游边坡拟定为1:2。纵向围堰迎水坡面铺设一层土工膜防渗,其上覆盖编织袋防护。根据水流情况,围堰戗堤填筑必要时可采用部分石碴促使戗堤顺利合龙。 2、围堰拆除及导流明渠填筑 围堰内积水抽排完成后,随即展开河道开挖、回填及护坡施工,完成施工后及时恢复河道行洪能力,并挖除纵横向围堰。 分期导流拆除顺序为:首先挖除下游横向围堰,其次挖除纵向围堰(由下游向上游进行挖除施工),最后挖除上游围堰。全断面一次性导流拆除顺序为:首先挖除下游围堰,其次为上游围堰,导流明渠从上游向下游回填。

3、与相邻标段联系 由于施工导流与相邻标段关联性强,需提前联系、沟通,做到统一围堰导流,统一拆除回填,以保证该项施工项目顺利进行。 导流、围堰施工布置示意图如下图所示: 水流方 向 主河槽纵向围堰 滩地滩地 右岸堤防 左岸堤防 一期导流水流方 向 主河槽二期上游围堰 纵向围堰 滩地 滩地 右岸堤防 左岸堤防 二期导流 分期导流 二期下游围堰 一期上游围堰 一期下游围堰

青年人首先要树雄心,立大志,其次就要决心作一个有用的人才 b 3 围堰断面图 清基填粘土 开挖砂石料填筑 土工膜防渗 迎水面装土编织袋防护 非汛期10年一遇水位 非汛期10年一遇水位+0.5m浪高+0.5m安全超高

第五章 施工期水流控制方法及说明

第五章施工期水流控制方法及说明 5.1 基本资料 5.1.1 水文气象 马边河流域地处盆地与高山过渡带,属亚热带季风气候,由于域内高差悬殊,气候变化显著,上游河源地区,为高山气候,较为寒冷潮湿,中下游特点是冬暖夏热、湿润多雨。舟坝地区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270.4mm,一日最大降雨量为147.5mm,多年平均降雨天数192天。根据犍为和沐川(与坝址直线距离分别为28km和24km两个气象站资料统计,年平均气温分别为17.5℃和17.3℃,历年极端最高气温为38.2℃和37.9℃,极端最低气温为-2.6℃和-3.9℃,年平均相对湿度为81%和84%,历年最小相对湿度均为18%,年平均蒸发量为1096.5mm 和957.6mm,多年平均风速1.5m/s,瞬时最大风速31.0m/s,相应风向NW,据清溪站统计,多年平均水温15.8℃,最高水温26.9℃,最低水温6.3℃。 马边河径流主要来源于降水。洪水由暴雨形成,径流年际变化较小,年内分配不均,主汛期为6~9月,其中7~9月最为集中。舟坝电站多年平均流量125m3/s。马边河属山区性河流,山高坡陡,集流迅速,洪水涨落快,历时短,大洪水多为单峰,复峰多为中小洪水,一般单峰历时1~2天,复峰历时2~3天,涨水历时6~10小时。舟坝电站径流成果及分期洪水频率成果见下表5-1-1,表5-1-2。 表5-1-1 舟坝电站径流成果表 表5-1-2 舟坝电站分期洪水频率计算成果表

5.1.2 工程地质 坝址区河道呈“U”型河弯地形,枯水期河水面高程378.00m,河水面宽40~60m,水深7~8m。河谷断面呈“V”形河谷,坝址两岸地形陡峭,在420m高程以下两岸谷坡35°~45°,上部谷坡左岸70°~80°,右岸为陡缓相间了阶梯状谷坡,陡坡75°~85°,缓坡40°~80°,平均坡度60°~70°。 坝址处河流流向S61°E,为横向谷,岩层产状N25~30°E/SE<22°~28°,岩层倾向下游,微偏右岸。两岸谷坡基岩露,坡度较陡,约50~60°,枯水期间河面高程378.00m,水面宽度40~60m,水深7~8m。河床覆盖层深度8~12m。 坝基及两岸坝肩主要为T3xj6、T3xj8厚~层状砂岩,其间夹T3xj7泥岩、泥质粉砂岩。坝基发育数条与层面平行的层内挤压带,其中j3、j4挤压带发育于大坝主要持力层T3xj6中,对大坝抗滑稳定起控制作用。 左岸坝肩卸荷深度较大,谷坡卸荷带水平深度50余m,垂直深度更大,且卸荷裂隙连续性好,倾角陡,张开这贡度1~3cm,局部达5cm以上,充填次生泥,局部无充填成空缝。 右岸风化卸荷虽较浅,但在新鲜岩体内与河流流向近于平行的N6525~75°W/NE<70~90°,裂隙多见风化现象,从而降低了裂隙强度。 地区地下水按含水介质特征可分成基岸裂隙水与第四系松散堆积层孔隙水两类。据水质分析成果,区内地表水、地下水均为HCO3-—Ca2+—mg2+或HCO3-—Ca2+—mg2+—K+Na+型水。PH值6.9~7.6之间,对砼无侵蚀性。 5.2 导流方案 5.2.1 导流建筑物级别

第05章 施工导流与水流控制

第五章施工导流和水流控制 5.1 概述 5.2 导流规划 5.3 导流建筑物设计 5.4 导流建筑施工 5.5 施工排水 5.6 施工期安全度汛 5.7 资源配置

第五章施工导流和水流控制 5.1概述 5.1.1导流标准 金窝水电站为三等工程,其主要建筑物底格栏栅坝等为Ⅲ级,根据《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SDJ338-89)》规定,导流建筑物为Ⅴ级,对应土石导流建筑物设计洪水标准为重现期10-5年,考虑到实测水文资料系列较短,故导流标准采用10年一遇。 5.1.2 导流时段及流量 导流工程采用10年一遇的设计标准,相应汛期(5月—11月)流量为358m3/s,枯水期(12月—4月)流量为24.4m3/s,根据工程特点,闸坝枢纽施工在枯水期进行,导流时段定为12月至翌年4月,相应设计流量Q10%=24.4m3/s,上游围堰处水位2329.05m。 5.1.3 设计依据及原则 (1)仁宗海水电站TWH/RZH/RCⅥ标招标技术文件要求。 (2)相关国家及行业标准和规范。 (3)工程主体建筑物的结构及布置型式。 (4)施工现场的施工条件。 (5)我局在其它类似工程实践中的经验。 本工程在中标后,我们将按照招标文件技术规范第2.1.3款的要求,在规定时间内按规定的内容向工程师提交更为具体的设计文件,并按工程师批准的文件实施。 5.1.4 导流方式及方案

本金窝水电站底格栏栅坝坝址区属中高山峡谷地形,河床两岸山体胸厚,谷坡陡峻。枯水期河水面宽30-60米,河床覆盖层深53米,对外公路位于右岸,坝址右岸下游约200米分布有长140米的河漫滩,左岸地形呈阶梯状,河漫滩发育,在靠近河边有一宽缓长约300米的条形滩地。坝址处河道狭窄,底格拦栅坝溢流面较高,且下游有跨河倒虹吸管基坑,故导流工程采用左岸坝肩和调节池开挖设置导流明渠与溢流坝段留缺口相联合的方式进行施工导流。 5.1.5 控制性进度要求 根据招标技术文件要求及施工进度分析,导流工程控制性进度:(1)2004年12月15日主河床截流,导流明渠过流; (2)2005年1月完成上、下游围堰及其防渗设施、围堰闭气和基坑排水; (3)2005年4月30日一期上、下游围堰拆除; (4)2006年1月导流明渠封堵,堆筑调节池施工围堰。 (5)2006年1月明渠封堵、左岸砼坝缺口、底格栏坝过流。 (6)2006年4月30日明渠封堵围堰及调节池围堰拆除。 5.2导流规划 5.2.1导流方式 按照招标文件中技术规范的要求,本合同导流方式采用三阶段两期进行。 5.2.2导流程序 本合同工程导流程序如下:

施工导流及降排水

涡河航运开发建设工程(河南段二期)第三标段(K8+000~K13+000) 施 工 导 流 和 降 排 水 方 案 广东航达工程有限公司 涡河航运开发建设工程(河南段二期) 第三标段项目经理部 2012年5月16日

涡河航运开发建设工程(河南段二期)第三标段(K8+000~K13+000) 施工导流和降排水方案 编制边立波 审核谢凤杰 批准刘学锋

目录 1导流及降排水原则 ................................................................... 错误!未定义书签。2施工导流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水文气象................................................................................. 错误!未定义书签。 导流标准及导流方式.............................................................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围堰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围堰位置拟定.........................................................................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围堰结构.................................................................................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围堰施工的安排....................................................................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围堰施工施工道路布置.........................................................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围堰施工方法.........................................................................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围堰拆除................................................................................. 错误!未定义书签。3应急措施 ................................................................................... 错误!未定义书签。4安全措施 ................................................................................... 错误!未定义书签。5资源配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施工导流与水流控制

第7章施工导流与水流控制 在河床上修建水工建筑物时,为保证在干地上施工,需将天然径流部分或全部改道,按预定的方案泄向下游,并保证施工期间基坑无水,这就是施工导流与水流控制要解决的问题。施工导流与水流控制一般包括以下内容:(1)坝址区的导流和截流;(2)坝址区上下游横向围堰和分期纵向围堰;(3)导流隧洞、导流明渠、底孔及其进出口围堰;(4)引水式水电站岸边厂房围堰;(5)坝址区或厂址区安全度汛、排冰凌和防护工程;(6)建筑物的基坑排水;(7)施工期通航;(8)施工期下游供水;(9)导流建筑物拆除;(10)导流建筑物下闸和封堵。 第一节施工导流 一、施工导流方法 施工导流的基本方法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全段围堰法导流,即用围堰拦断河床,全部水流通过事先修好的导流泄水建筑物流走;另一类是分段围堰法,即水流通过河床外的束窄河床下泄,后期通过坝体预留缺口、底孔或其它泄水建筑物下泄。但不管是分段围堰法还是全段围堰法导流,当挡水围堰可过水时,均可采用淹没基坑的特殊导流方法。这里介绍二种基本的导流方法。 (一)全段围堰法 全段围堰法导流,就是在修建于河床上的主体工程上下游各建一道拦河围堰,使水流经河床以外的临时或永久建筑物下泄,主体工程建成或即将建成时,再将临时泄水建筑物封堵。该法多用于河床狭窄、基坑工作量不大、水深、流急难于实现分期导流的地方。全段围堰法按其泄水道类型有以下几种: 1、隧洞导流 山区河流,一般河谷狭窄、两岸地形陡峻、山岩坚实,采用隧洞导较为普遍。但由于隧洞泄水能力有限,造价较高,一般在汛期泄水时均另找出路或采用淹没基坑方案。导流隧洞设计时,应尽量与永久隧洞相结合。隧洞导流的布置型式如图7-1。

第七章---施工导流与排水

第七章施工导流与排水 §1.施工导流: 一.施工导流概述: (一)施工导流概念: 水工建筑物一般都在河床上施工,为避免河水对施工的不利影响, 创造干地施工条件,,需要修建围堰围护基坑,并将原河道中各个时期的水 流按预定方式加以控制,并将部分或者全部水流导向下游。这种工作就叫施工导流。(二)施工导流的意义: 施工导流是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必须妥善解决的重要问题。主要表现是: 1. 直接关系到工程的施工进度和完成期限; 2. 直接影响工程施工方法的选择; 3. 直接影响施工场地的布置; 4. 直接影响到工程的造价; 5. 与水工建筑物的型式和布置密切相关。 因此,合理的导流方式,可以加快施工进度,缩短工期,降低 造价,考虑不周,不仅达不到目的,有可能造成很大危害。例如:选择导流 流量过小,汛期可能导致围堰失事,轻则使建筑物、基坑、施工场地受淹, 影响施工正常进行,重则主体建筑物可能遭到破坏,威胁下游居民生命和财 产安全;选择流量过大,必然增加导流建筑物的费用,提高工程造价,造成浪费。(三)影响施工导流的因素; 影响因素比较多,如:水文、地质、地形特点;所在河流施工期间的灌溉、贡税、通航、过木等要求;水工建筑物的组成和布置;施工方法与施工布置;当地材料供应条件等。 (四)施工导流的设计任务: 综合分析研究上述因素,在保证满足施工要求和用水要求的前提下,正确选择导流标准,合理确定导流方案,进行临时结构物设计,正确进行建筑物的基坑排水。 (五)施工导流的基本方法: (六)基本方法有两种: 1. 全段围堰导流法; 2. 分段围堰导流法。 二.施工导流的全段围堰法: (一)基本概念: 首先利用围堰拦断河床,将河水逼向在河床以外临时修建的泄水建筑物,并流往下游。因此,该法也叫河床外导流法。 (二)基本做法: 全段围堰法是在河床主体工程的上、下游一定距离的地方分别各 建一道烂河围堰,使河水经河床以外的临时或者永久性泄水道下泄,主体工 程就可以在排干的基坑中施工,待主体工程建成或者接近建成时,再将临时

施工导流与水流控制

施工导流与水流控制 根据《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SL303-2004)规定,片区内河道施工导流设计洪水标准采用5年一遇。主体工程在非汛期施工。 (1)导流渡汛方式 1)工程施工主要以围堰及明渠导流保护河道堤脚,来保证顺利施工和安全。 根据片区河道的工程量,大部分在一个枯水期内能够完工,因此采用枯水期围堰挡水和开挖导流明渠的导流方式,局部地段采用埋设Φ1000mm预制管导流方式。 2)由于大部分现有河道较窄,对于工程河岸远离现有河道时,以利用现有河道导流,先施工相距较远的一侧岸坡,待一侧完成后,在河岸侧形成导流渠,在新老河道间留出隔离堰,然后封堵原河道,再施工另一侧岸坡;对于两侧新建河岸距现有河道较近时,在河道中间设置围堰,先对一侧河岸进行围堰施工,完成后,再对另一侧河岸进行围堰施工。由于受围堰的影响,过流面积减少,如部分地段需渡汛施工,则需要准备充足的防汛砂包和能随时调动机械设备。 (2)导流污水处理 根据现况河流水质,在河道下游入河口处设置沉淀池装置,让污水在沉淀池里进行初次沉降,物理去除污水中的固体悬浮物,减轻河水自净压力。并设置临时污水处理设施去除河水中的BOD,改善水环境。 (3)修筑施工便道 进场后首先修筑施工便道,便道纵向沿河道的方向,高程位于游步道的高程位置;横向每隔500m左右(即每隔工区)内设置便道,连接现有的沿河道路。 为方便车辆的进出,路面铺设碎石,压路机压实。 (4)施工围堰

1)根据工程水文地质报告和本工程实际情况,按照运行安全可靠,施工简便快速的原则,就地取材,采用土围堰或土袋围堰,所有围堰都按照不过水围堰进行设计。基坑排水采用污水泵抽排。 为了便于两边堤岸施工,施工导流堤沿河道中间布置,两端根据施工需要围断,施工导流堤可直接利用老堤开挖土料或取土填筑,迎水面采用彩色雨布条防渗。根据施工期洪水要素围堰高度拟定1.5m-2.5m,围堰或导流堤顶宽1.5m。两边边坡采用1:1。 草袋装土量宜为草袋容量的,袋口应缝合,不得漏土;土袋堆码时平整密实相互错缝;草袋围堰可用黏土填心防渗。在流速较大处,堰外边坡草袋内可装填粗砂或砾石,以防冲刷。 草袋围堰填筑时,应有上游开始至下游合拢,拆除时应由下游开始,由堰顶至堰底,被水面至应水面,逐步拆除。 土围堰采用挖掘机挖甩河坡土方、挖掘机铲斗夯拍密实并修坡的方法进行施工,局部编织袋土围堰在河坡处取土料装袋,人工码放并在堰心填土形成围堰。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围堰分段、分块施工,不一定同时施工,具备施工条件的先施工,根据拆迁进度配合土方开挖逐步展开围堰施工,最后形成中导围堰。 为了尽快进行清淤和土方开挖,堰内排水分段进行,每200m挡一条垂直水流方向的横向围堰,沿线设置污水泵,排出堰内积水。在开挖区挖“E”字沟及集水坑,架设污水泵把污水排入导流渠内,尽快排出渗水,形成干槽作业面。 2)围堰运行期维护 围堰在日常运行中,安排专人进行日常维护,保证围堰的安全运行。 ①运行期间及时收集当地气象、水文资料,定期观测围堰外的水位变化和围堰的位移、沉降,做好记录。 ②立防汛组织

施工导流及降排水方案

3、2、3施工导流及降排水 3、2、3、1导流控制标准 根据招标文件要求,本工程施工期位于非汛期,施工导流标准为10年一遇,非汛期流量为25m3/s。 3、2、3、2导流方式 根据工程特点、地形地貌条件,河道施工段采用分期导流方式。 1、围堰及导流明渠布置 (1)导流明渠布置 在河道滩地部位开挖导流明渠,明渠渠底高程低于现有主河槽高程,明渠宽度根据流量计算,保证河道内河水泄流顺畅。 (2)纵横向围堰布置 纵向围堰高度为非汛期10年一遇水位+0、5m浪高+0、5m安全超高,围堰设计顶宽4、0m。上下游边坡拟定为1:2。纵向围堰迎水坡面铺设一层土工膜防渗,其上覆盖编织袋防护。根据水流情况,围堰戗堤填筑必要时可采用部分石碴促使戗堤顺利合龙。 2、围堰拆除及导流明渠填筑 围堰内积水抽排完成后,随即展开河道开挖、回填及护坡施工,完成施工后及时恢复河道行洪能力,并挖除纵横向围堰。 分期导流拆除顺序为:首先挖除下游横向围堰,其次挖除纵向围堰(由下游向上游进行挖除施工),最后挖除上游围堰。全断面一次性导流拆除顺序为:首先挖除下游围堰,其次为上游围堰,导流明渠从上游向下游回填。 3、与相邻标段联系 由于施工导流与相邻标段关联性强,需提前联系、沟通,做到统一围堰导流,统一拆除回填,以保证该项施工项目顺利进行。

导流、围堰施工布置示意图如下图所示: 水流方 向 主河槽纵向围堰 滩地滩地 右岸堤防 左岸堤防 一期导流水流方 向 主河槽二期上游围堰 纵向围堰 滩地 滩地 右岸堤防 左岸堤防 二期导流 分期导流 二期下游围堰 一期上游围堰 一期下游围堰

施工导流及降排水方案 围堰断面图 清基填粘土 开挖砂石料填筑 土工膜防渗 迎水面装土编织袋防护 非汛期10年一遇水位 非汛期10年一遇水位+0.5m浪高+0.5m安全超高

施工导流方案

3 .3 施工导流与水流控制 3.3.1 导流规划 1.枢纽工程施工导流总方案 皂市水库坝址位于低山丘陵区,河谷切割呈“U'型、系典型山区性 河流。枢纽施工导流采用河床一次断流、隧洞导流加过水围堰的方案。即枯水期导流隧洞导流,围堰挡水,围护基坑干地施工;汛期导流隧洞和其它泄水建筑物,联合泄流,允许淹没基坑;施工导流后期隧洞封堵,由大坝泄水建筑物泄流的导游方式。 2.导流隧洞施工导流方案导流隧洞工程是皂市枢纽施工导流中的一个关键项目。隧洞全长: 76.921m,进口底板高程74m坡降4.7 %。,承担枢纽工程施工期主要泄流任务。包括本合同工程出口明渠、导流洞明洞段,金家沟蹦坡体处理,邓家嘴护岸等主体工程及出口明渠围堰等临时工程施工内容。工程将于2001 年9月28日开工,2002年9 月8日完工,总工期345天。出口明渠围堰围护出口明渠,为以上工程创造干地施工条件。 1 )导流隧洞进口明渠施工导流围堰施工方案: 经认真研究招标文件和踏勘现场,结合主体工程施工总方案、总进度要求,制定导流洞出口明渠工程施工导流围堰施工方案。 导流洞出口明渠施工采用二期导流方案。一期做枯水期土石围堰,围护包括隔流堤在内的出口明渠施工区,挡水时段为2001 年11 月~2002 年3月,左岸河床泄流。二期做全年围堰,利用已建隔流堤作围堰纵向段,横向段接隔流堤尾部与右岸边坡相交作。全年横向土石围堰挡水时段为2002 年4 月~2002 年9 月,左岸河床泄流。 a. 枯水期土石围堰

根据施工总进度,2001年9月底进场,10月份以不破坏沿江公路为前提进行出口明渠水部分及山坡体开挖,并利用开挖出碴,开始填筑枯水 期土石围堰。围堰于10月下旬形成具备挡水条件。在围堰围护下需要完成与主体土石围堰施工相关的4个关键项目施工: 出口明渠导流堤施工至^ 85m高程(将被利用作全年围堰的一部分) 0+506.517?0+526.517段1.5m厚明渠底板砼浇至▽ 72m(将被利用作全年围堰堰基) 0+526.517?0+546.57段砼面体施工。(将被利用作全年围堰堰基) 0+526.517?0+546.57段出口明渠右侧^ 85m以下砼护坡。 b全年围堰 2002年3月下旬开始拆除枯水期围堰,并利用拆除出碴及明渠小坡的开挖出碴填筑全年土石围堰,4月上旬围堰形成。2002年8月底导流洞为出口明渠沿江,明渠的及洞身施工创造干地条件。2002年8月底导流洞主体工程完工。分、在征得业主、监理单位同意准备拆除围堰。导流标准: 皂市水利枢纽属于一等工程,按照水利部颁发《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SDJ328- 89)规定,保护永久建筑物施工的导流建筑物一般为W级临时建筑物,保护导流建筑物施工的围堰为V级临时建筑物。据此,导流隧洞为W级临时建筑物。导流隧洞出口枯水围堰及全年围堰均为V级临时建筑物。结合招标文件要求查《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取定导游标准:见表3.3 - 1。表3.3 - 1 导流围堰设计洪水标准

施工导流 水利

第一章施工导流 概述 一.施工导流及其重要性 1.进行施工导流的原因 水利水电枢纽工程中的主体建筑物一般都是在河流中兴建并能在干地上施工; 施工期间河水照样流向下游; 施工期间水的综合利用; 2.如何进行施工导流(如何进行水流控制) 导、截、拦、蓄、泄 ①施工导流定义:即施工过程中的水流控制,通常称为施工导流,是为了创造必要的施工条件和尽量满足各部门用 水要求,将原河流的各个时期的来水按预定方式、时间、地点部分或全部地安全导向下游或拦蓄起来。 ②施工导流的重要性: 影响枢纽布置与永久建筑物型式的选择; 影响施工总组织; 影响工程的安危; 对国民经济和水资源的综合利用有直接影响。 二.导流设计所需资料 1.气象水文资料 2.坝区地形地质条件 3.水工建筑物设计资料 4.当地建筑材料资料 5.其他 三.导流设计的成果与任务 导流、截流、围堰与基坑排水 1.划分导流时段、选定导流标准,确定导流设计流量 2.选择导流方案及导流挡水、泄水建筑物型式,确定导流建筑物的布置、构造与尺寸 3.拟定导流挡水建筑物的修建、拆除与泄水建筑物的堵塞方法以及河流截流、拦洪渡汛和基坑排水。 第一节施工导流的基本方法 一.全段围堰法 1.方法:又称一次拦断法或河床外导流,主河道被全段围堰一次拦断,水流被导向旁侧的泄水建筑物。 2.适用:多用于河床狭窄,基坑工作面不大,水深流急、覆盖层较厚难于修建纵向围堰,难于实现分期导流的工程。3.泄水道类型:①隧洞导流:适用于两岸陡峻、山岩坚硬、风化层薄、河谷狭窄的山区河流或有永久性隧洞可供利 用。 ②明渠导流:适用于岸坡平缓或有宽阔滩地的平原河道。在山区河道上如河槽形状明显不对称。 ③涵管导流:多用于中小型土石坝工程,导流流量不超过1000m3/s ④渡槽导流:一般适用于小型工程的枯水期导流,导流流量不超过20~30 m3/s,个别达100 m3/s。二.分段围堰法 1.方法:又称分期围堰法或河床内导流,分期就是将河床围成若干个干地施工基坑,分段进行施工。分期就是从时间上将导流过程划分成阶段。

水库施工导流与水流控制措施

水库施工导流与水流控制措施 〈二、〉施工导流与水流控制 1、导流方式及导流标准 (1)导流方式: 本工程河床较窄,河床呈基本对称“U”型,右岸坡度单一,采用隧洞方式导流。 (2)施工导流布置原则: ①不降低合同规定的施工导流洪水标准和建筑物安全渡汛的标准。 ②不改变永久建筑物布置型式和主要尺寸及高程 ③不降低围堰挡水和永久建筑物临时挡水的设计标准。 (3)导流工程的进度控制期限: ①本工程导流洞工程拟于2004年6月中旬开始施工,2004年10月底主河道截流。 ②大坝基础及溢洪道开挖分别于2004年10月、2005年2月开始。 ③坝体填筑于2004年12月16日至2004年5月底进行。 ④趾墙砼浇筑于2004年12月初至2005年5月底进行。 ⑤该工程要求2006年5月初发挥经济效益。 (4)施工导流特点 ①结合施工总进度计划,并利用“运筹学”的原理对土石方进行

统筹安排:上游围堰及下游围堰均利用坝肩开挖料碴进行填筑,以缩短开挖料碴转移的运距,加快施工进度,并降低施工成本。 ②直接采用PC400-5型挖掘机装碴由右岸运至上游进行土石围堰的填筑,并尽快形成高喷灌浆平台,为后续工序作好铺垫。 ③由于河床覆盖层为强透水层,结合坝基坑开挖深度及围堰使用要求,需对上、下游围堰进行高喷防渗处理(经计算,上游围堰1390m 高程以上采用土工膜防渗,下游围堰1385m高程以上采用土工膜防渗)。 ④根据总体施工进度计划,上游围堰安排在2004年4月5日前高喷防渗板墙施工完毕,随即进行上部堰体填筑(土工膜防渗)施工,并于2004年4月15日前施工完毕。下游围堰安排在2004年4月10日前高喷防渗板墙施工完毕,随即进行上部堰体填筑(土工膜防渗)施工,并于2004年4月15日前施工完毕。 2005年6月上旬上游围堰拆除完毕,下游围堰安排在2005年6月下旬拆除完毕。 2005年10月初导流洞下闸蓄水,随即进行导流洞封堵。 (5)导流工程施工的重点难点分析 根据施工总进度计划,结合导流工程的特点分析,本导流工程施工的重点及难点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在进行上、下游围堰施工时,如何保证高喷防渗墙防渗效果,是本工程施工的重点及难点之一; 在进行围堰拆除时,由于高喷砼防渗墙与主体工程相距较近,如

施工导流方案

施工导流方案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1工程概况 工程概况 本标段xxxxxxxx工程设计范围从xxxxxxxx全长1914米。本标段包括水利工程、景观工程两部分。其中水利工程包括堤防加高帮宽、堤顶道路、河道清淤、河槽疏挖、边坡防护等;景观工程包括绿化、园建等。 2 施工导流专项 施工导流及度汛标准 本项河道施工,主要是河底清淤、堤防加高帮宽、河槽疏挖、水闸等建筑项目,在施工期河道内有水流通过,需要导流施工的工程项目计划安排在非汛期11月——次年4月施工,利用这段枯水期,在次年雨季来临之前,迅速将河底清淤、河槽疏挖、水闸基础等项目修建到设计水位以上。根据本项目的施工条件和性质,我们采用明渠导流施工,导流建筑物采用开挖明渠进行导流。 本次河道施工导流方案采用在原河槽中心线处开挖明沟的方式进行导流施工,在设计河底高程以下开挖导流明渠,开挖出的土体堆放到明渠两侧形成围堰,明渠结构尺寸为:底宽为,渠道深为,临水边坡为1:1,围堰顶宽为。 在格宾护脚基坑、闸室基坑、箱涵基础等工程在施工时,由于地基覆盖层含水、施工期弃水和降雨,在施工期需采取降排水措施,保证基础工程处于干地施工。本工程根据水文地质资料,降排水采取在护脚基础外开挖截渗沟,每隔50m开挖一集水井,安装潜水泵,将渗水排到导流明渠中。 为了彻底切断河水的渗透,必要时可在围堰一侧用粘土填筑一道防渗体,阻当河水渗入到施工现场。 围堰安排责任心强的专人进行巡视,特别是背水坡,有无水渗出。尤其是下雨,加强巡查。 另外准备1000个编织袋,以防河水突涨时,用编织袋装土,码放在围堰靠近临河侧,当做子埝,防止河水通过堰顶灌进作业区。 由于本项目战线较长,为了合理利用资源,避免资源浪费,计划将工程划分成工区,每个工区长度约为500m,施工时,先从上游往下游进行,每个工区

施工导流及排水

第1章施工导流及排水 1.1导流及排水原则 妥善而经济合理地解决好施工区内一切水源对工程施工的影响问题,是保证渠道施工安全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根据本标段地形、地貌、工程水文地质条件的特点,防水工程实施考虑的原则是: 1、确保土方开挖、渠道混凝土衬砌及倒虹吸箱涵砼浇筑、土方回填等施工全过程中实现干地作业。 2、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处理排放分别考虑具体措施。 3、不同地段采取不同的降水措施。 4、工程施工不应影响农用地的排灌。 1.2施工降排地下水 1.2.1% 1.2.2渠道地下水降排施工方案 根据合同文件提供水文地质资料,本标段部分渠段地下水位高于设计渠底的渠段,为保证工程施工及运行安全,需要采取排降水措施。 拟采用井点法降排地下水位,在开挖至地下水位线以上约2m时采用井点法进行降排地下水,井点法拟采用井眼降水法。由于本标段地下水分布情况不均匀故井眼降水的具体方法将根据地下水位的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措施;由于地下水位较高,高出渠底板较多,拟采用大口径井点降水法,其它段地下水位预计高出渠底建基面有限,拟采用轻型降水法。 降水施工在相应段开挖7~10天前形成并开始抽水,连续保持井内的低水位,直到渠道混凝土浇筑完后停止抽水,撤泵填井。 1.2.3明排地表水、渗水 为防止地表雨水、施工集水、少量渗水影响施工,根据以往在河北地区相似工程的成功经验,拟采用明排的方式进行拦截地表水、少量渗水。 排水沟分两层布置:在边坡顶2侧及开挖渠槽内纵向各布置1条排截水沟,

排截水沟断面为上口宽50cm ,下口宽30cm ,深30cm 。渠槽明排地下水排水沟布置详见图表4-1。 图表4-1 渠槽排水平面布置图 《 集水井(每 75~100一个) 箱涵轴线 截水沟 马道 马道 坡底排水沟 坡顶截水沟 排截水沟可采用小型挖掘机开挖。排截水沟每隔约100m 左右设置集水井,用砖砌井壁,详见图表4-2。井壁与土体间用碎石回填,用潜水泵抽取明水至指定地点处。 图表4-2 排水沟和集水井结构图 集水井断面 砌砖井壁 回填碎石 50cm 50c m 排水沟断面 100c m 80cm 开挖过程将根据渗漏水情况,对渗漏较集中的漏水点随机设置集水坑,用潜水泵抽排到集水井后再抽排到指定地点处。 1.2.4 井点布置及井深选择 井点布置将根据需要降水部位的结构特点、地下水位高低不同进行布置,但

施工导流和水流控制(大坝)

第六章施工导流和水流控制 6.1 概述 6.1.1 本合同施工导流与水流控制工程包括以下内容: (1)坝址区的导流和截流; (2)坝址区上、下游围堰填筑; (3)坝址区安全度汛及防护工程; (4)建筑物的基坑排水; (5)上、下游横向围堰拆除。 6.1.2 导流工程的进度控制期限 (1)大坝围堰2007年10月末截流,导流洞开始过流。 (2)2007年10月16日至2008年4月30日修建上下游土石围堰。 (3)2007年11月末完成围堰及其防渗设施、基坑闭气和排水,可进行坝基基坑开挖。 (4)2009年8月大坝土石围堰拆除。 6.1.3 导流工程量表 根据大坝围堰结构设计结果,大坝围堰施工主要工程量见6-1表。 大坝上、下游施工围堰主要工程量表表6-1

6.2 导流方式及导流标准 6.2.1 导流方式 施工导流采用隧洞导流,挡水围堰一次拦断河床,全年施工的导流方式。截流采用单戗堤两侧同时进占,立堵、平堵截流,顺序为先上游戗堤进占,上游戗堤合龙后,下游戗堤进占合龙。 6.2.2 导流标准 龙江水电站枢纽为一等工程,大坝为Ⅰ级建筑物,根据《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SDJ338-89)规定,Ⅰ级永久建筑物相应的施工导流临时建筑物为Ⅳ级。本工程大坝上、下游土石围堰的设计洪水标准按大汛10年洪水重现期,相应洪峰流量2140m3/s。截流设计标准按10月下旬5年重现期,本工程重现期5年~10年月或旬平均流量为328m3/s。 6.3 导流工程设计 6.3.1 上、下游围堰 6.3.1 围堰型式 根据枢纽布置及地形、地质条件,大坝上游围堰轴线布置在距坝轴线约160m,堰顶长138m,上游围堰堰顶高程823.40m,最大堰高约35.40m;大坝下游围堰轴线布置在距坝轴线约420m,堰顶长度105m。 下游围堰堰顶高程798.70m,最大堰高约10.7m;上、下游围堰顶宽均为10m,两侧堆石边坡1:1.5;风化料两侧填筑边坡1:0.3,过渡料填筑边坡1:0.5。 具体布置及围堰断面结构形式详见附图《大坝围堰平面布置图》。 6.4 施工程序 导流工程施工主要包括:戗堤石方填筑、截流护底抛石、覆盖层开挖、石方开挖、高喷灌浆、围堰填筑加高、围堰拆除等。围堰土石方戗堤填筑截流,可作为后期围堰填筑的一部分。大坝截流后对基坑进行覆盖层开挖、石方开挖之后,对坝基进行高喷防渗灌浆施工,之后大坝进行堆石填筑、反滤料及风化料的填筑。上游围堰填筑到823.40高程,下游围堰填筑到798.7高程。2007年11月末完成围堰及其防渗设施、基坑闭气和排水,可进行坝基基坑开挖。 6.5 导流工程的主要施工方法

河道整治及疏浚工程施工导流及施工度汛方案

河道整治及疏浚工程施工导流及施工度汛方案 1.1 施工导流 1、导流标准 导流建筑物的等级为Ⅳ级,采用洪水标准:按枯水期(11月至次年4月)10年一遇洪水设计。 2、导流方式及导流建筑物 A段堤防背水坡矮培现状为水塘,将塘水排除方可施工,采用潜水泵排水抽干。 各穿堤涵闸均采用一次性截断河道,修建上、下游横向围堰的方式进行截流。导流时采用水泵抽排方式,水闸的施工导流安排两台ф300的离心水泵进行抽排;涵窦间隔施工,利用相邻涵窦进行施工导流。 基坑排水采用水泵抽排方式,每座建筑物的施工基坑排水安装两台ф300的离心水泵进行抽排。 外江围堰采用松木桩围堰,松木桩围堰分两层填筑,下层顶宽4.5m,上层顶宽2.5m,外围堰顶高程为2.20m,另外顶设0.70高、0.5m宽的编织袋装土子围堰。内涌围堰采用土石围堰,设计顶宽为1.5m,迎水面采用编织袋装土护坡,土工膜防渗,上、下游坡比均为1:2,内围堰顶高程为1.00m,另外顶设0.50m高、0.5m宽的编织袋装土子围堰。

1.2 施工度汛措施 (1)成立防洪渡汛指挥所和抢险队 指挥所所长由项目经理担任,指挥所负责一切防洪工作,下达防洪工作指令,并随时向防洪指挥部门汇报情况保持对外联络。 抢险队的任务是在经受设计洪水标准以上的洪水,建筑物的安全及防洪能力受到威胁时,对建筑物围堰进行加高、加宽抢修,以及协助设备及人员的安全转移。 (2)做好洪水预报 a、施工期应与气象、水文单位密切联系,及时做好洪水预报。 b、洪水来临时,安排专职人员24小时巡逻值班,随时报告水位,流量情况。当洪水流量大于P=20%的洪水流量时,应每隔半小时报告水位、流量。 c、根据气象、降雨量预报分析,提前加高加宽围堰,撤退基坑内的机械设备。 d、降雨预报要求提前二天预报。 (3)准备防洪渡汛材料及设备 a、防洪材料储备 防洪期间应储备足够的碎石、砂、编织袋、土工布等防洪材料。 b、保持各条道路畅通

第五章施工期水流控制方法及说明

第五章施工期水流控制方法及说明 5.1基本资料 5.1.1水文气象 马边河流域地处盆地与高山过渡带,属亚热带季风气候,由于域内高差悬殊,气候变化显著,上游河源地区,为高山气候,较为寒冷潮湿,中下游特点是冬暖夏热、湿润多雨。舟坝地区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270.4mm, 一日最大降雨量为147.5mm,多年平均降雨天数192天。根据犍为和沐川(与坝址直线距离分别为28km和24km两个气象站资料统计,年平均气温分别为175C和173C,历年极端最高气温为382C和379C,极端最低气温为-26C和-39C,年平均相对湿度为81%和84%,历年最小相对湿度均为18%,年平均蒸发量为 1096.5mm和957.6mm,多年平均风速1.5m/s, 瞬时最大风速31.0m/s,相应风向NW,据清溪站统计,多年平均水温15.8C, 最高水温269C,最低水温6.3C。 马边河径流主要来源于降水。洪水由暴雨形成,径流年际变化较小,年内分配不均,主汛期为6~9月,其中7~9月最为集中。舟坝电站多年平均流量 125m3/s。马边河属山区性河流,山高坡陡,集流迅速,洪水涨落快,历时短,大洪水多为单峰,复峰多为中小洪水,一般单峰历时1~2天,复 峰历时2~3天,涨水历时6~10小时。舟坝电站径流成果及分期洪水频率成果见下表5-1-1,表5-1-2。 表5-1-1舟坝电站径流成果表 表5-1-2 舟坝电站分期洪水频率计算成果表

5.1.2工程地质 坝址区河道呈“ U”型河弯地形,枯水期河水面高程378.00m,河水面宽 40~60m,水深7~8m。河谷断面呈“ V”形河谷,坝址两岸地形陡峭,在420m高程以下两岸谷坡35° ~45°,上部谷坡左岸70° ~80°,右岸为陡缓相间了阶梯状谷坡,陡坡75° ~85°,缓坡40° ~80°,平均坡度60° ~70°。 坝址处河流流向S61° E,为横向谷,岩层产状N25~30° E/SEv 22° ~28°,岩层倾向下游,微偏右岸。两岸谷坡基岩露,坡度较陡,约50~60°, 枯水期间河面高程378.00m,水面宽度40~60m,水深7~8m。河床覆盖层深度8~12m。 坝基及两岸坝肩主要为T3xj6、T3/厚~层状砂岩,其间夹T3『泥岩、泥质粉砂岩。坝基发育数条与层面平行的层内挤压带,其中j3、j4挤压带发育于大坝主要持力层T3xj6中,对大坝抗滑稳定起控制作用。 左岸坝肩卸荷深度较大,谷坡卸荷带水平深度50余m,垂直深度更大,且卸荷裂隙连续性好,倾角陡,张开这贡度1~3cm,局部达5cm以上,充填次生泥,局部无充填成空缝。 右岸风化卸荷虽较浅,但在新鲜岩体内与河流流向近于平行的 N6525~75° W/NE V 70~90°,裂隙多见风化现象,从而降低了裂隙强度。地区地下水按含水介质特征可分成基岸裂隙水与第四系松散堆积层孔隙水两类。据水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