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垣起重机发展概况

长垣起重机械发展概况

长垣县起重行业 源于民间的锔碗、锔盆、锔锅匠。究竟起于何时 没有明确记载 只是可以说从有了瓷器修复起 就有了锔匠。长垣县东南一带 从魏庄的大车到了墙等村庄的许多贫苦农民 农忙务农 农闲时外出锔碗、锔盆、锔锅 修理打造小件农具等贴补养家。他们有的子承父业 有的投亲靠友 有的拜师学艺 培育出了一批又一批能工巧匠 使修理业一代代传承下来。新中国成立后 一些能工巧匠开始了机械加工修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长垣人大胆地放开了手脚。他们根据社会需要 放下挑子 纷纷筹建庭院式的小修理厂 加工生产机械生产需要的各种零配件。这时 一些人开始充当业务员 走南闯北 在外地联系业务 取得订单 回来后组织生产。逐渐形成了一些人在家专事生产 一些人则长年在外专跑合同 分工越来越细 也越来越明确 规模也越做越大 这就是长垣起重机械工业的雏形。经过若干年发展 优胜劣汰 长垣县机械修理业大部分转向起重行业 并逐渐兴盛起来。经过三十年发展 已成了长垣县域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长垣起重机械产业的发展 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 一 起步阶段。20世纪70年代末 长垣起重行业刚刚起步。其生产方式主要以家庭作坊式为主 投资少、规模小 最大的单位也不过是吸收亲友子弟参加的小厂 进行各种零配件的翻修、

加工、仿制。受雇工剥削阶级斗争观念的影响 尚无人敢公开招收工人。由于当时既没有统一的质量标准 也没有行业组织的专门管理与约束 生产相当混乱。有些人竞低价收购报废的旧设备、旧产品、零部件进行翻修后出售 有的旧牌照用 有的甚至暗箱操作 打上名牌标签 这就出现了市场上工商管理人员打假事件。该阶段的主要产品 以套罗丝、罗母、手拉葫芦和起重配件为主 全县当时约有300多家生产单位 尚没有一家能生产起重机整机。 二 大发展阶段。20世纪80年代以后 头脑灵活的长垣人在县委、县政府宽松的政策环境下 为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 开始了起重行业的运作 出现了发展的新局面 突出表现在 在个体经营、家庭式作坊的基础上 走出了三条路。一是一些经销商开始起重配件生产 有的厂店结合 有的前店后场 这在当时比较突出。不少农民有技术 了解市场 利用自己的庭院既方便又灵活 农闲就外出跑业务 搞到合同就动手干 没合同就务农。目前 全县的800多家配套生产厂家 有相当部分都是这样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二是一些生产起重配件的小厂 经过原始资金积累 由配件生产开始起重整机生产。现有的一些独资经营、中等规模的生产厂家就是这样发展走过来的。三是以独资和合资形式直接建大厂生产整机 如现有的一些大的骨干企业逐渐形成股份企业。恼里小辛庄村蔡景新等10户农民在生产铝合金升降梯的基础上合股筹建了起重机厂 走出了规模化经营之路。一石激起千重浪 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 立即研究 确定了“个体起步、

股份推进、小区发展、规模经营”的发展思路。在县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引导下 在第一阶段原始资本积累的基础上 作坊式生产逐步发展成集约式经营 大量公开招收工人 投资规模进一步扩大 生产管理进一步改善和规范。在起重设备加工生产相对集中的魏庄、恼里两镇 多渠道集资合资 先后建成的新乡市矿山起重机厂、河南省豫中起重设备厂、河南省卫华起重机有限公司等一大批骨干企业已达31家 在全国起重机械行业已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为起重行业集群的形成奠定了基础。该阶段的主要产品 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 增加了电动葫芦和起重机整机生产。当时 已有整机生产企业30多家 配件生产企业 门店 500多家。 三 由量变到质变阶段。20世纪90年代以后 特别是跨入新世纪以来 长垣县委、县政府为了进一步发展县域民营经济 积极引导起重生产企业进行改制。各生产企业不断吸融资金 广纳各方人才 引进的生产设备和科学管理 使长垣县形成了稳固的全国起重机生产基地和起重市场。到2003年底 分布在城关、魏庄、恼里、总管、张寨5乡镇的起重生产企业 拥有整机生产能力厂家49个 配件生产企业800多家 有58家获得了国家生产许可证书 26家通过了ISO9001 2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4万多人 中级以上职称技术人员680人 从业 2000多个销售网点分布全国各地 形成了相对独立的产、供、销一条龙。经营规模扩大 年销售额17.6亿元。产品有单、双梁起重机、架桥机、龙门吊、悬臂吊、电动葫芦等12大系列、260多个品种。其中50

吨以下起重机占全国市场份额的50 以上 业内有“长垣停产 全国缺货”的说法。设在魏庄的起重机械专业市场 是全国最大的起重配件专业市场 成了全国的龙头老大 长垣已成为辐射全国的起重机械设备集散地。 四 产业集聚集群集约发展阶段。经过20多年的建设发展 作为长垣经济六大支柱产业之首的起重机械制造业以独特的面貌形成了“块状经济”。由于缺乏统一规划和合理引导 特色工业布局不合理 分散于数百平方公里的农村中 尚未形成向中心集聚的格局。而且产品档次低 技术创新能力弱 企业规模不经济 行业集中度不够 竞争力不强 生产要素和资源共享度差 服务支撑体系不完善 企业融资困难 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特别是管理落后、企业分散已成了起重产业原始积累后再上新台阶的一道高门坎。如何把这“块状经济”做强做大 这就必须要打破分散管理的格局 加强产业聚集 形成地理集群 给企业搭建一座扩展平台 使众多中小企业集中发展 实现资源共享 带动县域内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于是 在集中了长垣三分之二以上起重企业的魏庄镇建立起重工业园区 走特色工业园区发展之路 就成了县委、县政府一班人的共识。县委、县政府有了思路 立即付诸实施。2002年11月 河南省计委批准长垣县在起重行业相对集中的魏庄镇、张寨乡之间设立河南省起重机械工业园区。

河南长垣起重工业园区是经国务院审核、河南省政府批准设立的省级特色工业园区。自2003年规划建设以来 园区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深化体制改革 创新发展理念 突出“产业特色、科技创新、自主品牌”等工作重点 形成了主导产业鲜明、集聚效果明显、集群效应突出、竞争能力增强的格局 实现了园区经济平稳较快的发展。至2010年 园区入驻起重机整机生产厂105家 零部件配套生产厂300余家 配件经营门市部千余户 遍布全国的服务网点2600余个。卫华集团、河南矿山、新乡矿山、中原圣起4家企业进入全国同行业前10强。另有豫飞起重、郑州起重两家全国前十强企业在起重园区设有分支机构。2010年实现销售收入160余亿元 比上一年增长18%。初步建成了年产20万台整机、165万台 套 起重配件 产品涉及10多个系列、200多个品种的起重机及配件生产基地。中小吨位桥门式起重机占据全国市场份额的半壁江山。全国最大的中小吨位桥门式起重机生产基地的地位得以巩固 全国起重机械配件集散地的雏形已经显现。先后被工信部命名为“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 被科技部命名为“国家火炬计划长垣起重机械产业基地” “全国起重产业科技示范园” 获得了科技部“全国优秀民营科技创新奖”、“全国民营科技促进奖” 被誉为“中国起重机械名城”。长垣之所以能够建成全国知名的起重装备制造业基地 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 区域位置优势突出

长垣位于中原腹地河南省东北部 东临黄河 居郑州、开封、新乡、安阳、濮阳及山东菏泽等中原城市群中心 是中原经济区豫鲁合作区的节点城市。距新郑机场70分钟车程 大 庆 广 州 、济 源 东 明 高速和新菏铁路以及省道308、213贯穿南北 承接东西。优越的区域位置彰显了承接东南沿海制造业向内陆转移、成长性企业雄居中原的突出优势。 二 政府引导职能突出政府出台了《关于振兴起重装备制造业的意见》 制订了淘汰落后产能、限制起重机整机项目、鼓励企业战略重组、支持产业链式发展的具体政策 引导企业整合重组。近年来 卫华集团与大方起重、东泰减速机、奔宇电机 河南矿山与永锋减速机、金华起重、松大钢材市场等分别通过兼并合作等形式进行了战略重组 实现了1+1 2的倍增效应。组建龙头企业带动的企业集团 拉长产业链条 实现专业化发展 已成政府和企业的共识和追求。 三 园区服务职能突出长垣起重园区管委会突出定向招商和服务企业职能 制订了具体的工作方案 搭建专家咨询、质量保证、银企合作、招用工、行业自律、项目孵化等十个服务平台。推进标准化厂房建设、监测中心、职教中心建设、物流配送等十个公共服务项目。创新建立行政事项联审联批、全程代理、跟踪监察制度等十个工作推进机制 以机制建设、制度建设、作风建设来促进起重装备制造业的发展。

四 企业创新意识突出园区组织编制了科技发展和科技创新服务体系规划。目前园区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12家 企业技术中心 工程中心 58个 申报专利308件。加快国家火距计划长垣起重机械产业基地建设步伐 与太原科技大学开展长期稳定的产学研合作 成立了太原科技大学 长垣 起重机械工程技术研发中心 启动了“设备监理研究生”人才培养工作。在河南省实施知识产权战略会议上 起重工业园区作为“知识产权优势区域”受到了河南省人民政府的表彰。 五 生产要素保障突出1、人力资源充足。中原地区是人力资源丰富区域 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新乡职业技术学院、长垣职业中专等多所院校长期为园区输送了大批经专业培训的技术工人。2、生产配套齐全。园区300多家配套企业、千余户配套经营户 能为整机企业提供所有的配套服务 基本实现了“不出园区 全部配套” 为生产企业节省了生产成本。3、营销服务健全。长垣起重装备制造业已形成了独有的营销模式 2600多个服务网点集产品销售、安装调试、售后服务、信息服务于一体 覆盖全国县及县以上城市。现代化的物流体系逐步形成 建成了覆盖大陆除西藏以外各省市的定线、定点、定时客货运输网络 并向代购、代销、代办结算的深层服务化延伸。“一个产品一周覆盖全国”已不是神话。 四 企业创新意识突出园区组织编制了科技发展和科技创新服务体系规划。目前园区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12家 企业技术中心 工程中心 58个 申报专利308件。

加快国家火距计划长垣起重机械产业基地建设步伐 与太原科技大学开展长期稳定的产学研合作 成立了太原科技大学 长垣 起重机械工程技术研发中心 启动了“设备监理研究生”人才培养工作。在河南省实施知识产权战略会议上 起重工业园区作为“知识产权优势区域”受到了河南省人民政府的表彰。 五 生产要素保障突出1、人力资源充足。中原地区是人力资源丰富区域 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新乡职业技术学院、长垣职业中专等多所院校长期为园区输送了大批经专业培训的技术工人。2、生产配套齐全。园区300多家配套企业、千余户配套经营户 能为整机企业提供所有的配套服务 基本实现了“不出园区 全部配套” 为生产企业节省了生产成本。

3、营销服务健全。长垣起重装备制造业已形成了独有的营销模式 2600多个服务网点集产品销售、安装调试、售后服务、信息服务于一体 覆盖全国县及县以上城市。现代化的物流体系逐步形成 建成了覆盖大陆除西藏以外各省市的定线、定点、定时客货运输网络 并向代购、代销、代办结算的深层服务化延伸。“一个产品一周覆盖全国”已不是神话。

4、社会功能完善。长垣县是经中央编办批准的省直管县 享有省辖市的一切管理权限 城市基础设施完善 服务功能齐全 是宜业、宜居的国家级卫生县城、省级园林城市。长垣起重经历了产业培育到产业集聚、集群发展的历史阶段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同时 也为起重机行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长垣模式”、“长垣现象”得到了各级领导和业内人士的广泛关注。但我们也深知产品档次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营销服务分散等问题比较突出。今后只有通过进一步产业集约发展才能得以有效解决。

河南长垣起重工业园区管委会

二Ο一一年八月一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