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优教导学案

《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优教导学案
《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优教导学案

《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优教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目标1:①通读教材,能够独立自主正确完成填空;②能够发现疑点、难点,提出问题。

目标2:掌握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起止时间、主要战役及涌现出的英雄人物。(重点)

目标3:知道《马关条约》的签订时间、主要内容、影响以及失败原因,了解《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区别。(难点)

目标4: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表现。

目标5:通过回顾知识、动手建构知识体系,总结历史经验教训。

二、自主学习

甲午中日战争

1.日本发动战争的目的

1894年,日本为实现征服_________、侵略_________、称霸世界的梦想,出兵占领_________国都汉城,接着,又发动侵华战争。

2.战争名称的由来

_________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因这一年是旧历_________,因此,这次战争叫做“甲午中日战争”。

3.黄海海战(1)时间:_________年9月

(2)经过:中国北洋舰队执行护航任务,返航途中,在_________大东沟,遭到日本舰队袭击。 _________沉着应战,与250余名官兵壮烈牺牲。

(3)结果:日本取得黄海制海权。

4.辽东之战

黄海大战以后,清政府一味向敌人妥协,致使日军肆意横行,无所顾忌。日本海陆两军进攻辽东,很快就侵占了_________。

5.威海卫战役

日军夹攻山东_________,_________全军覆没。

《马关条约》的签订

1.《马关条约》

(1)签订时间:_________年4月;地点:日本_________;

(2)双方代表

中国的_________和日本的_________;

(3)主要内容

①割地:清政府割辽东半岛、_________、澎湖列岛给日本。

②赔款: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

③增辟通商口岸:_________、_________、苏州、杭州

④开设工厂: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4)影响

大大加深了中国_________化程度。

“瓜分”中国狂潮

列强在对华商品输出的同时,设立_______,兴修铁路,开矿办厂,进一步扩展在中国的经济势力。帝国主义纷纷在中国建立“________”,划分“___________”,美国则提出“__________”政策,主张利益均沾。

三、合作探究

1.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直接原因以及开始。

2.中日《马关条约》签订的时间、地点、代表。

3.中日《马关条约》的内容与影响

4.《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比较。

5.根据所学知识,结合材料,分析甲午中日战争失败的原因。

6.甲午战争的史实,给予我们什么样的教训与启迪?

四、课堂小结

请结合本课优教课件

五、当堂达标

请调用互动学习卡,使用

随堂训练——课时达标

互动学习,及时测评,高效课堂。

六、学后反思

学后反思我学到的知识

参考答案

【自主学习】

答案见《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优教课件【合作探究】

答案见《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优教课件

构建乐学、会学的课堂

构建乐学、会学的课堂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黄圳小学钟宏伟 有效的语文教学是指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在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获得进步与发展,使之语文素养得到提升,并亲历学习过程和掌握学习方法。随着新课改的实施与深化,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要求越来越高,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达到高效呢?以下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谈谈自己的思考: 一、构建有准备的课堂 (一)教师的准备——备课 新课程提倡开发与利用教学资源, 语文课堂最重要的教学资源就是语文书。课前精心备课对提高课堂有效性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如果教师自身对文本没有吃透、不了解编写意图,就会导致教学目标不明、教学重点不详,甚至南辕北辙。因此,备课时,教师必须先解读文本、学生,明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挖掘训练要素,并选取符合教材与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做到以文本为凭借, 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 (二)学生的准备——预习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有较多的学生,尤其是学困生之所以在课堂上无法集中注意,听课效率差,畏难情绪重,主要是因为课前预习不到位,对学习内容比较陌生,不能适应老师上课的正常节奏,不能很好地掌握老师所教的知识,从而导致听课效果差。因此,在课前预习的工作上,我讲明预习的要求并教给学生一些预习的方法: 1、牢记“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道理,勤动嘴,多读字、读词、读句、读文,初步感知课文。 2、“不动笔墨不读书”,勤动手,勾画重点词句,初步体会课文内容。 3、勤动脑,针对课后思考题进一步理解课文,初步谈谈自己的感受。 4、勤动笔,指导学生学会采用不同的方法,收集与学习内容有关的资料。 此外,每上一篇新的课文就及时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检查、反馈,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这样,良好的课前预习帮助学生降低了课堂听课难度,增加了课堂听课的针对性,学习效率大大提高。 二、构建乐学、会学的课堂 教学准备工作只是有效课堂教学的基础,教师能驾驭课堂,把预设变成

《二次根式》培优专题一精编版

二次根式培优专题 、【基础知识精讲】 1. 二次根式:形如...a (其中a ______ )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 2. 最简二次根式:必须同时满足下列条件: ⑴被开方数中不含开方开得尽的_______________ ;⑵被开方数中不含______ ;⑶分母中不含______ 。 3. 同类二次根式: 二次根式化成______________ 后,若 ___________ 相同,则这几个二次根式就是同类二次根式。 4. 二次根式的性质: (1)G.-/a )= ____ (其中a ___ )( 2)a2 = _______ (其中a ___ ) 5. 二次根式的运算: (1)因式的外移和内移:一定要注意根号内隐含的含字母的代数式的符号或根号外含字母的代数式 的符号;如果被开方数是代数和的形式,则先分解因式,变形为积的形式,再移因式到根号外面。 (2)二次根式的加减法:先把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再合并同类二次根式. (3)二次根式的乘除法:二次根式相乘(除),将被开方数相乘(除),所得的积(商)仍作积(商)的被开方数。 JOb= _________ (其中a^_ b ______ );J a= ______________ (其中a—一b ____ ). \ b (4)分母有理化:把分母中的根号化去,就叫分母有理化,方法是分子分母都乘以分母的有理化因 式,两个根式相乘后不再含有根式,这样的两个根式就叫互为有理化因式,如,3的有理化因式就是,3 , .8的有理化因式可以是8也可以是2 , ,b 的有理化因式就是需- Ub . (5)有理数的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及结合律,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以及多项式的乘 法公式,都适用于二次根式的运算. (6)二次根式的加减乘除运算,最后的结果都要化为最简二次根式. 6. 双重二次根式的化简: 二次根号里又含有二次根式,称之为双重二次根式。双重二次根式化简的方法是: 设x 0, y 0, a 0, y 0 ,且x y 二a, xy = b,贝U a 2、 b = (x y) 2、_ xy = C、x)2(、._ y)22 xy = (、x .. y)2

七上第四单元学案

第18课三国鼎立一、目标引领 内容标准:知道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本课重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的形成。 本课难点: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二、知识梳理(自主学习:认真阅读教材内容并填写)(一)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 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时间 作战双方 战争结果 战争特点 意义 (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1、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政权名称魏蜀吴 建立时间220年221年222年 建立者 都城 2、魏、蜀、吴恢复和发展经济的措施 国别措施 魏修建,北方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 蜀兴旺,蜀锦行销全国 吴 发达,船队曾到达(今台湾),加强内地与台湾的联系 三、探究活动 1、分析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有哪些? 2、有人说:曹操在赤壁之战中失利的主要是因为老天不帮他。你同意吗?为什么? 3、讲述赤壁之战中的精彩故事。 4、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是否有利于社会的进步?请说明理由。 四、知识拓展 东汉末年的军阀割据

188年(中平五年),东汉政府为了镇压农民起义,加强对地方控制,先后把一些重要地方的州刺史改为州牧,给予领兵治民之权。这样,各州牧便成了各霸一方的军阀。那些没有改为州牧的刺史以及郡太守们,也纷纷乘机扩大权力和武装力量。196年(建安元年)以前,割据一方的军阀主要有:公孙度占据辽东(今辽宁一带),刘虞、公孙瓒占据幽州(今河北北部),袁绍占据冀州、青州和并州(今河北中南部、山东东北部和山西),曹操占据兖州(今山东西南部、河南东部),袁术先后占据南阳、扬州(今淮河下游和长江下游以北),陶谦、刘备、吕布先后占据徐州(今江苏北部),孙策占据江东(今长江下游以南),刘表占据荆州(今湖北、湖南)刘焉占据益州(今四川、贵州和云南北部),张鲁占据汉中(今陕西南部),董卓、李健先后占据司州(今陕西东部、河南西部),马腾、韩遂占据凉州(今甘肃)等。 曹操招募流亡农民垦荒,组织兵士耕田 曹操起兵后,因缺乏粮食,招募的新兵有的中途叛逃,有的将领几乎饿死。严酷的现实使他深深体会到军粮的重要性。196年(建安元年),他决定推行屯田制。屯田的基层组织为屯,每屯约有五六十人,由屯田司马管理。屯田组织自成系统,不隶属郡县,官员有典农中郎将(相当于郡守)、典农都尉(相当于县令),直接隶属于朝廷的大司农。屯田农民称屯田客。屯田客用官牛耕种的,要将收成的百分之六十交给国家,用自己的牛耕种的,交百分之五十。屯田制的推行,使许多流民重归土地,解决了他们的一些生计问题,对恢复和发展生产起了积极作用,对曹操势力的兴起和发展也起了重要作用。 曹操注意招回流亡人口,分给无主荒地,或贷给耕牛,帮助和鼓励他们从事生产。关中地区因遭受军阀破坏,有十万多家流入荆州。后来这些人想重返关中,但苦于无犁、牛等生产资料。曹操便采纳卫觊(ji)建议,实行食盐专卖,以其收入购买耕牛和农具,贷给回乡的农民,帮助他们恢复生产。曹操还注意发展水利灌溉事业,在各地修造陂塘,广兴稻田,推广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 诸葛亮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琅玡阳都(今山东沂南)人。东汉末,隐居邓县隆中(今湖北襄阳西),留心世事。207年(建安十二年),刘备三顾草庐,他向刘备提出占据荆(今湖南、湖北)、益(今四川)两州,谋取西南各族统治者的支持,联合孙权,对抗曹操,统一全国的建议,即有名的“隆中对”。从此成为刘备的主要谋士。刘备采用其策略,联孙攻曹,取得了赤壁之战的胜利,建立了蜀汉政权。刘备称帝,任丞相;刘备死后,他辅佐刘备子刘禅执政。被封为武乡侯,领益州牧。当政期间,任人唯贤,赏罚必信;对西南少数民族人民采取友好政策,鼓励少数民族地区的开发。曾五次出兵攻打魏国,后病死于五丈原(今陕西郿县西南斜谷口西侧)军中。 卫温等率万人船队到达夷洲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西汉时属会稽郡,称夷洲。230年(黄龙二年),孙权派遣将军卫温、诸葛直率领1万士兵,乘大船前往夷洲。据考证,这个船队从章安(今浙江临海东南)启程,从台州湾出海,沿海岸航行到福州、泉州,然后横渡台湾海峡,在今台南市和嘉义一带登陆。登陆后,卫温、诸葛直将台湾土著居民数千人迁往大陆。这是大陆和台湾交通的最早记载。此后,台湾和大陆的联系日益密切。

二次根式培优习题

《二次根式》复习 班级: 姓名: 一、 二次根式的有关概念 1. 二次根式: 形如 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是被开放数a ≥0. 2. 最简二次根式: (1)被开方数中不含有 . (2)被开方数中不含有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 例:二次根式 b a x x ++22,40,2,30,12,2 1 中,是最简二次根式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下列各式中是最简二次根式的是 ( ) (A )a 18 (B ) 2 x (C )22n m + (D )y x 2 3 3. 同类二次根式: 几个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后,如果 ,那么这几个二次根式就叫做同类二次根式. 例:下面与2是同类二次根式的是 ( ) (A )3 (B )12 (C )8 (D )12- 下列根式中与a 是同类二次根式的是 ( ) (A )a 2 (B )23a (C ) a 1 (D )4a 二、 二次根式的性质 1. 非负性:二次根式a 中被开方数a ≥0,且a ≥0. 2. () =2 a (a ≥0). 3. ==a a 2 . 三、 二次根式的运算 1. 乘法公式: =?b a (a ≥0,b ≥0). 2. 积的算术平方根: =ab (a ≥0,b ≥0). (a ≥0) (a ﹤0)

3. 除法公式: == ÷b a b a (a ≥0,b ﹥0). 4. 商的算术平方根: =b a (a ≥0,b ﹥0). 5. 二次根式的加减:二次根式加减时,先将二次根式化成 ,再将 合并. 四、 典例研习 【例1】 x 取怎样的数时,下列二次根式有意义? ; . 【变式探究】 1. 1-x 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则x 的取值范围是 . 2.使式子x -4无意义的x 的取值是 . 3.使式子有意义的x 的取值范围是 . 4.能使式子 x x -+ -412有意义的x 的取值范围是 . 5.若()0312 =++-+y y x ,则y x -的值为______________. 6. ()2 11y x x x +=---,则y x -的值为 ( ) (A )1- (B )1 (C )2 (D )3 【例2】若a <1,化简 ()112 --a 等于 ( ) (A )2-a (B )a -2 (C )a (D )a - 【变式探究】 7.计算: ( ) =+-32 32 =+3 . 8.已知a

最新人教新版英语三上 第四单元练习题

小学三年级上册英语第四单元练习题 一.选择正确答案,完成单词 ( )1.mi k(牛奶) A.l B.i C.o ( )2.n dles(面条) A.en B.on C.oo ( )3.d ck(鸭子) A.u B.e C.o ( )4.p g(猪) A.a B.i C.o ( )5.d g(狗) A.o B.e C.i ( )6.g ess(猜一猜) A.u B.a C.e ( )7.b d(鸟) A.ri B.er C.ir ( )8.h ve(有) A.a B.e C.i ( )9.l ke(像……一样) A.a B.i C.e ( )10.m key(猴子) A.on B.oe C.en ( )11.b (熊) A.aer B.ear C.rea ( )12.pand (熊猫) A.e B.n C.a ( )13.rabb t(兔子) A.i B.n C.a ( )14.z (动物园) A.il B.oo C.li ( )15. arm(农场) A.c B.n C.f 二.选择正确答案 ( )1.它在卡车里。 A.It is big. B.It’s in the truck. C.It’s on the truck. ( )2.看这只熊。 A.Look at the bear. B.Look at the dog. C.Look at the pig. ( )3.这是什么? A.What’s this? B.How are you? C.What’s that? ( )4.狗在木头上。 A.The dog is on the log. B.The cat is on the log.

乐学课堂化学答案

乐学课堂化学答案 【篇一:“乐学课堂”模式】 txt>一、围绕“一个中心”:学生乐学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乐学是学生学习的最高境界。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说:“使学生得学之乐而耐学之苦,才是教育的正轨。”这是很有道理的。我们所说的“乐学”中的“乐”不 是一般意义上的“快乐”之“乐”,而是学生主观上的思维亢奋和进取 之乐,就是陶行知先生所说“得学之乐,而耐学之苦”之乐,是能够 品味出学习、探索过程之艰辛中的乐趣之“乐”。明代学者王守仁说:“乐学可常使人精神力量有余,则无厌苦之患,而有自得之美。”乐学,就是让学生快乐地学、主动地学、科学地学,就是学生在获取 知识、提高能力的过程中,心理上具有愉悦、轻快感,而无愁闷、 困乏感。课堂中学习快乐的本源在于发现,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使学习过程成为不断发现的过程,学生自然乐趣无穷。让学生在课 堂上学会思考,善于发现,乐于表达,兴趣就会油然而生。鉴于此,我们的课堂要以学生乐学为中心,以学生乐学为目标。 二、搭建“两个载体”:乐学案(导学案)、小组建设 乐学案即我们通常讲的导学案,是教师编制的用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案。它包括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学法指导、自主先学、小组互学、交流展示、达标测评、拓展延伸、归纳 反思等环节。学案是课堂教学的总抓手,是学生学习的“方向盘”、“路线图”,学案可以看作是沟通教与学之间的桥梁,承担着引导和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任务,引导着学生怎样自学、交流、展示 和总结,从而在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具有“乐读、乐思、乐做”的作用,是乐学课堂不可缺少的载体。小组建设是乐学课堂合作 探究必不可少的载体,要实现课堂的有效,就要以小组为基本单位 进行教学活动。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通常通过学习小 组来组织完成,课堂教学双边活动的开展也是主要通过小组学习来 开展,所以小组学习在乐学课堂中显得尤为重要。我校的合作学习 小组是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智力状况、性别、心理素质、兴趣爱好等各个方面进行综合评定,然后按照“组间异质、组内 同质”的原则进行分组的,每个小组由4——6名学生组成。组员之 间有明确的分工,每个组都有

精彩课堂的打造与乐学模式的建构.docx结题报告

精彩课堂打造与乐学模式建构结题报告吉林省公主岭市怀德镇中心校

精彩课堂的打造与乐学模式的建构结题报告 吉林省公主岭市怀德镇中心校张春阳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新课程实施以来,我校教师积极投入教学改革大潮,努力探索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课堂教学效果没有明显提高。一些教师仍旧喧宾夺主,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落实,致使课堂缺乏活力,教学效率低下,三维目标难以落实;还有些教师,为提高教学“质量”,拼体力,拼时间,但结果仍然是投入多,收效低。针对这些问题,经过两年多的学习、思考,学校把“打造精彩课堂、构建快乐课堂”作为课堂教学改革的总目标,全校形成了以生为本,围绕精彩课堂的内涵、特征、教学原则、评价标准展开思考,并及时总结,撰写心得,进一步推动精彩课堂的实证化研究。同时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目的,以课堂活动为载体,增强学生信心,培养学生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全身心地参与到学习中来,体验到学习知识、互动成长的快乐。最终达到“学有所乐,学有所获。”本课题的提出符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它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我校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问题。深入研究此课题,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首先,本课题的深入研究是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扎实推进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的需要。其次,本课题的研究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在本课题的研究中,我们采用备课、讲课、观课、说课、评课和课后反思等形式,对典型的课堂教学案例进行分析研究,促进教师在教学中研究,在学习中反思,在反思中总结,在总结中提高,从而培养了教师的教学研究习惯,提升了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和教学水平。再次,通过该课题的研究,培养了我校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了学生对学习兴趣,全面提升了课堂教学效率和效果,并为学生的“快乐学习、终身学习”打好了较为坚实的基础。 二、理论依据: (一)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学习环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则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因而,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就成为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结构的主要理论基础。(二)快乐教学的理论。快乐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要求教师有对象意识和“全人”的概念,应把学科价值定位在对一个完整的人的发展上。快乐教学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效益的观点,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有反思意识,它强调教学策略。其次,心理学家也认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是知识的主动创造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教法的研究、学法的指导,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通过此课题的研究,探索打造精彩课堂和促进学生快乐学习教学模式,本课题实验力求达成如下目标: (一)以课题研究为载体,促进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树立精彩课堂教学观,提升教师的教研意识、教研能力和课堂教学水平。 (二)通过课题研究,培养学生快乐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通过课题研究,探究出打造精彩课堂和促进学生快乐学习教学模式,全面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和效果。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有: (一)如何通过系统研究,打造精彩课堂,构建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丰富教法,创新教法。(二)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快乐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培优专题:二次根式

二次根式培优 一、知识的拓广延伸 1、挖掘二次根式中的隐含条件 一般地,我们把形如a a() ≥0 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其中0 a≥。 根据二次根式的定义,我们知道:被开方数a的取值范围是0 a≥,由此我们判断下列式子有意义的条件: 1 (1; 2 (4); 1 x ++ -+ + 2、 教科书中给出: (0) a a =≥,在此我们可将其拓展为: a a a a a a 2 == ≥ -< ? ? ? || () () (1)、根据二次根式的这个性质进行化简: ①数轴上表示数a 的点在原点的左边,化简 2a ②化简求值: 1 a a= 1 5 ③已知, 1 3 2 m -<< ,化简2m ④______ =; ⑤若为a,b,c ________ =; ___________ =. (2)、根据二次根式的定义和性质求字母的值或取值范围。 ①若1 m=,求m的取值范围。 4x =-,则x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 ③若a= ④3,2xy 已知求的值。 二.二次根式a的双重非负性质:①被开方数a是非负数,即0 ≥ a

②二次根式a 是非负数,即0≥a 例1. 要使1 21 3-+ -x x 有意义,则x 应满足( ). A .21≤x ≤3 B .x ≤3且x ≠21 C .21<x <3 D .2 1 <x ≤3 例2(1)化简x x -+-11=_______. (2) x +y )2,则x -y 的值为( ) (A)-1. (B)1. (C)2. (D)3. 例3(1)若a 、b 为实数,且满足│a -2│+2b -=0,则b -a 的值为( ) A .2 B .0 C .-2 D .以上都不是 (2)已知y x ,是实数,且2)1(-+y x 与42+-y x 互为相反数,求实数x y 的倒数。 三,如何把根号外的式子移入根号内 我们在化简某些二次根式时,有时会用到将根号外的式子移入根号内的知识,这样式子的化简更为简单。在此我们要特别注意先根据二次根式的意义来判断根号外的式子的符号。如果根号外的式子为非负值,可将其平方后移入根号内,与原被开方数相乘作为新的被开方数,根号前的符号不会发生改变;如果根号外的式子为负值,那么要先将根号前的符号变号,再将其其平方后移入根号内,与原被开方数相乘作为新的被开方数。 (1)、 根据上述法则,我们试着将下列各式根号外的式子移入根号内: ①- ②(a -(2)、利用此方法可比较两个无理数的大小。 (2)2-—3 四,拓展性问题 1、 整数部分与小数部分 要判断一个实数的整数部分与小数部分,应先判断已知实数的取值范围,从而确定其整数部分,再由“小数部分=原数—整数部分”来确定其小数部分。 例:(1)1的整数部分为a ,小数部分为b ,试求ab —b 2的值。 (2)若x 、y 分别为 8-2xy —y 2的值。 (3 a ,小数部分为 b ,求a 2+b 2 的值。 (4)若________a a b a b ==是的小数部分,则。 5a a b -(的整数部分为a ,小数部分为b ,求的值。 2、巧变已知,求多项式的值。 32351 x x x x = +-+(1)、若的值。

三上第三单元优佳学案

PEP三年级上册优佳学案 Unit 3 Let’s Paint 第一课时 A Let’s talk Let’s play 名师导航 一、难点解释 1.How are you? Fine, thank you.你好吗?我很好,谢谢。 2.Miss Green 格林小姐;Mr. Black 布莱克先生 3.How are you? 用于熟人之间打招呼。用于有一段时间没有见面,对方身体欠佳或者正式的场合下。在日常生活中,不必每次见面都说此话,每天见面时,说Hello!/ Hi!/Good morning./Good afternoon.就可以了。 二、知识链 How are you? →Fine, thank you. → Fine, thanks. →I’m fine, thank you. → Very well, thanks. 课前预习 一、Read and choose.(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写在括号中。) ()1.课文中有几位老师在对话? A. 2位 B. 3位 ()2.课文中“How are you?”的汉语解释为下面哪个选项? A. 你好吗? B. 大家好。 二、Read and choose.(认真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写在括号中。) ()1.---How are you? ---I’m ________. A. fine B. nine ()2.Nice ________meet you? A. to B. for ()3.________Miss White. A. This B. This is ()4.Nice to meet you,________. A. too B. to 三、Read and answer.(读句子找答语,将右栏答语前的字母填在前面的括号内。) ()1.How are you? A. Good afternoon. ()2.Good afternoon B. Fine, thank you.

精教乐学,构建高效数学课堂

精教乐学,构建高效数学课堂 精教乐学理念作为构建高效课堂的重要手段之一,成为备受小学数学教师关注的课题。 精教乐学就是要求教师对教学活动进行精心设计,提升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能够更快地理 解所教学的知识,做到学会、会学、乐学,从而实现师生共进,教学相长。在此,结合我们 教学实践,作如下几方面探究。 一、教师以学定教,进行精心备课 教师只有在潜下心来深入解读教材内容,认真分析每一个学生学情的基础上,精心设计 合理的教案,才能确保教学活动顺利开展。首先教师要利用比较充足的时间,反复细致地阅 读教材,明确每一节课教学中的难点问题是什么,重点问题是什么,每一个知识点应该如何 对接,应该如何设问,可能会有哪些生成等等,做到科学合理地设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 其次,要注意转换角色,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在备课过程中注重结合学生的 数学能力、思维特点、兴趣点等,由此设计更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做到以学 定教,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二、创设恰当情境,做到激趣促学 兴趣是学习任何一门知识的助推器。当学生对老师所教学的知识产生浓厚兴趣时,就会 在兴趣的吸引下,全神贯注地探究知识,特别是在解决疑惑问题之后,他们会在成功的愉悦 中提高兴趣。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情境的教学手段,可以赋予枯燥的数学教学以乐趣、 活力、吸引力等。因此,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关注点和教学内容,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让教 学情境如磁石般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自愿投入到学习中,让被动学习变为积极探究。 比如,创设精彩的导入情境,使课堂教学以一个良好起点,拉开成功的序幕,营造了乐 学的氛围。基于此,教师要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功能,为学生制作 集图文声像于一体的课件,结合学生的生活体验和教学内容,创设问题情境,从中挖掘出更 多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之美,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如,在教学“三角形”时,我首先应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了生活中的一些物体,让学生去 找一找哪些是三角形,巧妙地导入了课堂教学。此外,教师还可以结合学生喜欢猜谜、做游戏、听故事等特点,在导入环节巧加利用,从而调节好学生的学习状态,让学生快乐地学习,在学习中掌握丰富的数学知识。 三、小组合作学习,实现提质增效 精教乐学理念下的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构建中,小组合作学习是重要环节之一。在小组合 作学习的开展中,可以充分利用各因素之间的有效互动,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通过小组 成员的共同努力实现教学目标。不仅提高了学习的有效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数学素养、 合作能力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小组合作学习成果,是大家的共同的努力,成功时,每个人 都会分享快乐;失败时,大家一起承担,使很多学生克服了胆小怯懦的心理。同时,也给每 个学生提供了表现自我的机会,促进了生生间、师生间的沟通,也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独 立思考的机会。长此以往,就会使学生更加喜欢参与小组合作学习。 比如,我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内容时,让学生利用事先准备好的材料、工具 来求出平行四边的面积,规定的时间到了之后,仍有学生没有完成任务,延长了几分钟后, 就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来探究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在小组汇报时,四个小组分别介绍了自己小组的计算方式。最后,我们和同学们一起来 验证了他们的计算方式是否正确。学生们在自由、民主的学习氛围中,共同解决了数学问题,他们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也更加喜欢学习数学知识。

二次根式培优提高训练

《二次根式》培优 一、知识讲解 1.根式中的相关概念 ⑴二次根式:形如)0a ≥的代数式叫做二次根式。 ⑵ n n 次根式.其中若n 为偶数,则必须满足0a ≥。 ⑶最简二次根式:满足以下两个条件的二次根式叫做最简二次根式:①被开方数的因数是整数,因式是整式;②被开方数中不含有能开方的因数或因式。 ⑷同类二次根式:几个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之后,如果被开方数相同,则这几个根式叫做同类二次根式。 时,a c +=+ 2. 二次根式的性质 (1 ) ()2 0a a =≥. (2 00 0 0a a a a a a >?? ===??- (4 ) )0m a =≥ (5)若0a b >> >4. 分母有理化 (1)把分母中的根号化去叫做分母有理化. (2)互为有理数因式:两个含有根式的代数式相乘,如果它们的积不含有根式,则这两个代数式互为有理化因式 . 互为有理数因式。分母有理化时,一定要保证有理化因式的值不为0. 二、习题讲解

基础巩固 1.化简: (1 ) (2 (3 (4 ) (5 (6 ) 解:(1 ). (2 3. (3 ) (4 3 . (5 ) 2 32 - . (6 ) 2. 设y = ,求使y 有意义的x 的取值范围. 解:由题知2102010x x x -≥?? -≥??->?,解得1221 x x x ?≥?? ≤??>? ?,所以x 的取值范围为12 2x ≤≤. 3.(1)已知最简二次根式b a = , b = . (2)已知 0=,则2mn n +-的倒数的算术平方根为 . 解:(1)由题知:2 322b a b b a - =??=-+?,解得02a b =??=?. (2)因为0 ≥,2160m -≥0=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达标测试卷 (4)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达标测试卷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4分 姓名: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6题;共6分) 传播 A、bō B、bē 大致(1分) A、z hì B、zì 证实(1分) A、zhèn B、zhèng 概括(1分) A、kuò B、kè 阻力(1分) A、zǔ B、zhǔ 适宜(1分) A、yí B、yì 8题;共4分) 分) tuī cè(____________)(0.5分) zhǐ dài(____________)(0.5分)

shì yàn(____________)(0.5分) jiāo nèn(____________)(0.5分) sū xǐng(____________)(0.5分) chāo cháng(____________)(0.5分) yán tú(____________)(0.5分) 4题;共6分) ____________)票理(____________)(1.5分) dài (____________)领(____________)口穿(____________)(1.5分) mì 神(____________)紧(____________)蜂(____________)(1.5分) jìng 环(____________)眼(____________)究(____________)(1.5分) 3题;共8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2.列宁也没在问那个男孩,应为他已经知道,男孩是成实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 3.没等我跨近家门,小女儿就冲过来,脸红红的,看上去狠激动。(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分) 4题;共6分) )苹(____________)(1.5分) 辩(____________)辨(____________)瓣(____________)(1.5分) 躁(____________)燥(____________)操(____________)(1.5分)

小学经典古诗文诵读教学“趣赏乐学”的课堂模式

小学经典古诗文诵读教学“趣赏乐学”的课堂模式【内容摘要】: 经典诵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对学生的人生有着很大的影响。为了有效地提高和落实诵读的效果,要创设浓浓的诵读氛围,要培养学生,尤其是农村小学生诵读经典古诗文意义重大。经过探索,我们初步形成了农村小学经典古诗文诵读教学“趣赏乐学”的课堂模式: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反复诵读,感悟交流;交流质疑,拓展创新。 【关键词】: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反复诵读、感悟交流;交流质疑、拓展创新 【正文】: 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的在积累、感悟运用中,提高自己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新试行的《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第一学段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第二学段为50篇(段),第三学段为60篇(段),而且在其附录的“古诗词背诵推荐篇目”就有70首。可见在背诵优秀诗文总量上是相当大的,《课程标准》在每一学段都提出让学生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品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我校在2010年9月开展了《农村小学经典古诗文诵读探究》这一课题的探究。几年的实践探索,我们初步形成了农村小学经典古诗文诵读教学“趣赏乐学”的课堂模式: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反复诵读,感悟交流——交流质疑,拓展创新。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如何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呢?教师可针对学生的实际,根据古诗词的类别、写作背景以及诗词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来灵活创设情境,可采用猜谜语、讲故事、提问题、表演、音乐激趣等方法精心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我在教学古诗《送元二使安西》时,先给学生出一个谜语,谜面是一首歌曲《朋友》,谜底是一个人物,要求学生边聆听歌曲边思考。歌曲播放完毕,学生争先恐后,各抒己见,有的说是苏轼,有的说是杜甫……学生兴趣盎然转入古诗的学习,整节课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都很高,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另,我在教学生赏析思乡类古诗词时也采用了音乐激趣法,可谓“诗

巧设乐学情境,构建高效课堂

巧设乐学情境,构建高效课堂 ● 创新整合点 创设学生喜欢的英语学习情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保证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性。以新课标为基准,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大胆地编和说,培养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创造性学习。通过多种教育方式和丰富的多媒体资源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手、脑、口、眼并用,加深对新知识的记忆。利用小组合作学习、讨论、交流的方式,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布置网上作业,提高学生认识网络、利用网络的能力。 ● 教材分析 Unit 7 The four seasons是义务教育教科书英语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牛津上海版)的内容。本单元的主题是四季,是学生非常喜欢的话题,与学生的生活密切联系。在一年级下册第7单元中,学生已经学过了spring、summer、warm、hot,本单元是对已学知识的复习、升华和拓展,学习内容是认读4个新单词autumn、winter、cool、cold,对形似单词cool和cold的辨认以及句型It is…的运用。让学生能熟练运用本课内容和朋友谈论四季。 ● 学情分析

我们班的学生对英语兴趣非常浓,英语基础较好。通过近两年的英语学习能够进行简单的日常对话,能比较有秩序地进行课堂活动。喜欢在玩玩、做做、说说、唱唱、演演中学习英语。学生非常喜欢四季,对本课的话题很感兴趣。因而,创设一个真实且有趣的情境非常重要。 ●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听、说、读四个核心单词autumn、winter、cool、cold;能掌握句型It is…。 过程与方法目标:能在具体的情境中使用It is…;能灵活运用新单词和句型来介绍四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培养合作意识;通过学习四季感受每个季节独特的美。 ● 教学环境和准备 自制PPT课件、单词卡片、课堂奖励用的贴纸、小组竞赛道具。 ● 教学过程 1.儿歌激趣,引入四季 教师利用歌曲Season song引出本课新单词,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英语课堂中来。同时通过师生问答的方式,巩固旧知识,促进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 2.设境导入,走进四季

乐教乐学,教学相长

乐教乐学,教学相长 ——浅谈新理念下的语文课堂教与学 广福中学谢祥财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课改的春风拂遍神州大地。“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各种教学新理念层出不穷,致使许多语文老师对语文课感到无所适从:老师们努力体现新的教学理念,改变过去“满堂灌”的做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却不小心让学生在课堂上成了脱缰的野马,导致课堂效率不升反降。正如苏联教育家在《和教师的谈话》中说的那样:“在课堂上,相当多的时间是被不合理地浪费了。”确实,只有吃透教材,准确把握新课程理念的精髓,正确处理课堂教学中教与学的关系,我们才能从“山重水复”的困境中走出,进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 一、和谐“教”“学”,营造良好氛围 古人云:“亲其师而信其道”。学生对某一门学科感兴趣,往往是因为喜欢教这门学科的老师。教师应注重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教师要放下架子,把学生放在心上。“蹲下身子和学生说话,走下讲台给学生讲课。”关心学生情感,让学生感受到被关怀的温暖;自觉接受学生的评价,努力做学生喜欢的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想办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消除学生的顾忌,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教师可结合学生生活实际,结合教材内容特点,在教学中运用精美的教具,或利用电教手段,或开展形式多样的小游戏、小竞赛活动,或采用故事等,利用各种手段创设情境,使学生产生浓厚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被老师讲课所吸引,对这门功课有兴趣,才

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解决问题。 二、角色定位,体现教学相长 传统的语文教学,教师是主体,学生成了“听众”,成了接受知识的“容器”,学生的能力得不到真正的提高。教师要树立新的教育观念,重新进行角色定位,要从“教”为中心转变到“学”为中心,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不能把自己所知强加给学生,而是要引导学生去读、去发现、去感悟,去体验“吹尽狂沙始到金”的喜悦。如教学《背影》一文,引导学生体会父亲对儿子的深沉的爱,如果一味由教师讲解分析,学生是不会有深刻体验的。只有引导学生调动自己的生活体验,联想到父母平日对自己的关爱之情,再联系课文内容,从字里行间去研读,去讨论,体会父亲在生活极为困顿,精神压抑的境况下亲自送儿子上火车、给儿子买橘子,从这类平凡小事中,体会父亲关心、体贴儿子的至爱之情。只有深刻理解了这一点,学生才能领悟文中作者深深自责、愧疚之情,实则是反衬对老父亲与日俱增的思念之情。 古人云:“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教师要和学生一起学习,一起探讨,互助提高。当代学生接受知识和信息的渠道大大拓宽了,学生独立性的增强和信息来源的扩大,使他们思维敏捷、充满活力,教师要乐于向学生学习。《礼记·学记》云:“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只有教与学相互促进,师生才能共同成长。 三、方法导航,引领学生入门 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师傅如何“授之以渔”,把学生领进门是关键。教师引领学生入门,首先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

浅谈如何构建小学语文乐学课堂

浅谈如何构建小学语文乐学课堂 发表时间:2011-01-10T16:47:31.430Z 来源:《中国校园导刊》2010年第12期供稿作者:单付平[导读] 教学过程中的交往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师生之间的交往、学生与学生的交往,构成了具有特殊性质的课堂关系。【摘要】:乐学课堂是心理结构自主构建的过程,其核心在于通过乐与趣的探究、发现、感知、互动,使学与教和谐交融,轻松推进,实现双赢,发挥课堂的主阵地作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既是导演,预设、驾驭,穿针引线,不断创设情境,激活学生的情绪;又是演员, 参与质疑、释疑,和学生一起探究、合作,和学生一起共鸣,快乐获知,在不随意中达到和谐、融洽,共建一个乐学课堂。【关键词】:构建小学语文乐学课堂乐学课堂是心理结构自主构建的过程,其核心在于通过乐与趣的探究、发现、感知、互动,使学与教和谐交融,轻松推进,实现双赢,发挥课堂的主阵地作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既是导演,预设、驾驭,穿针引线,不断创设情境,激活学生的情绪;又是演员,参与质疑、释疑,和学生一起探究、合作,和学生一起共鸣,快乐获知,在不随意中达到和谐、融洽,共建一个乐学课堂。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求知特点,我尝试去做到以下几点: 一、融洽关系心心相通做学生的好朋友 教学过程中的交往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师生之间的交往、学生与学生的交往,构成了具有特殊性质的课堂关系。特别是师生关系,在教学活动与教学效果之间起着一种潜在的“中介”作用。每一点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智力的发展等,都是通过师生间良好的人际关系来实现的。师生间只有融洽、只有合作,教学活动才能顺利进行,教学才能成功。所以老师要热爱学生,平时关心学生,做学生的贴心人,和学生真正成为好朋友,让学生真正喜爱老师,并把这种上情绪延伸到课堂。 同样,课堂上老师的语言要亲切,要儿童化,目光顾及每一个同学;课堂节奏要多变,动静结合,通过读一读、说一说,听一听、问一问,演一演、比一比,让课堂不断活跃,高潮迭起。我尤其重视导入新课这个环节,经常三言两语,从学生出发,从周围或现场情况出发,随机应变,设置富有悬念的提示,恰切的发问,调动学生的情绪,自然地导入,拉近学生与课文的距离,使学生很快产生急于走进新课文的心理,从而整合出一个良好的开头。整个教学过程中,环环相扣,老师时时做学生的好朋友,凝聚学生的注意力。 二、培养兴趣形成动力把时间给学生 首先让学生明确目的,提高自觉性,把艰苦的学习变成一件快乐的享受。布鲁纳说:“要使一个学生对一个学科有兴趣的最好的方法,是使他感到这个学科值得学习。”老师要引导学生认清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工具性及其特殊的审美表现价值,使他们对语文产生一种迫切的需要之感,引起学习语文的兴趣。 其次激发广泛的好奇心也可以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大胆探究,产生兴趣。尤其是小学语文课本内容丰富,插图精美,涉及天文、地理,文学、历史,想象、记事,这些都为激发学生天真、稚嫩的好奇心提供了十分便利的条件,所以要大胆还给学生时间,让学生想到哪里到哪里,能说什么说什么,轻易不可限制,否则,欲速则不达。 最后要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情感和爱好是相通的,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于情”。通过一次次地感染,让小学生的感情升华,时有所悟,与课文的内容产生共鸣。我在《丑小鸭》一课教学中,读丑小鸭离开家这部分课文时,让学生说说“读着读着,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看着躺在雪地上快被冻僵的丑小鸭,你最想说些什么?”让学生直面文本,充分读书,积极交流阅读的感受。创设生活情景,让学生延伸到生活,让学生回想生活中哪些时候孤单过,体会孤单的滋味。进一步深化理解丑小鸭离家出走去寻找朋友,寻找温暖,寻找爱的迫切心情。同时感受丑小鸭在困难面前不退缩,不放弃,敢于拼搏的精神。在情景中净化了学生的心灵,在情感上引起了强烈的共鸣。 三、大胆质疑创新思维让学生多说话 “疑是思之始,学之端”。怀疑能让学生学会辨别,从而发现问题,建设小小新思想,启迪小小新发明。构建乐学课堂,要求教师既要依据教学内容向学生合理地提出问题,还要鼓励学生多“点”质疑,提问老师,对课文内容发表自己的新观点、新看法。只要是想说的话,尽可能都说;只要说了,都算漂亮话。学生从不同的范围、不同的角度点击、辐射课文内容,拓宽他们的思维空间,调动参与的积极性,带动语言、思维、理解、表达的多向发展,让学生的获知既个性化,又多样化。 四、创设情境寓教于乐让学生多锻炼 创设情境,联系生活展现情境,寓教于乐,不厌其烦做示范,这是老师的一种职业习惯。这样做,教师可以给学生“导流”,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又可以给学生“开源”,促使学生表达对生活的热爱。一片绿叶、一颗露珠、一个顽石、一点水滴,都将会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和记忆,催生出新的思索和联想。所以说,运用实物演示情境,借助图画再现情境,可以把课文内容具体化、形象化,收到“一图胜千言”的效果,我也是我教学的一部分。 五、人人归纳学会概括学生是主角 化长篇为短篇,学课文,编儿歌,人人归纳,人人概括,学以致用,使小学生的让理解才能逐级升华。记得学生学完《凡卡》这个长篇文章后,根据课文内容,我先让学生试读,一人读一小句,见标点符号就停,按纵列座位挨个儿“接龙”,化整为零。比声音清晰宏亮,比感情投入。这样行进,似清泉流水,一贯到底,水到渠成,其乐融融。最后,我要学生人人归纳、概括儿歌,他们都做了。虽然不是上乘之作,但是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几次琢磨,拙中见巧,大家一起为其中一位同学的作品修改,编成了“黄连苦,夜漫长,小小凡卡写信忙;心中的话儿说不完,穷苦的孩子哪有望?”短短几句话,描画了凡卡在圣诞前夜趁老板、老板娘去教堂祈祷的间隙,给爷爷写信诉苦求救的人间悲剧,抓了重点了显了美,点出了主题思想,震憾了心灵,营造出乐学气氛。 总之,要想优化课堂教学,激活学生主体意识,发挥课堂的主阵地作用,就要还给学生一片自由畅想的蓝天,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享受成功的喜悦,这样才能构建出一个乐学课堂,学生也才能真正拥有一个乐学课堂。(山东省沂水县高庄镇中心小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