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课改版数学八上《三角形的性质》word教案

北京课改版数学八上《三角形的性质》word教案
北京课改版数学八上《三角形的性质》word教案

§12.2 三角形的性质

丽泽中学 兰春

教学目标

(1)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的证明.

(2)掌握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并初步学会利用辅助线证题,同时培养学生观察、猜想和论证能力.

(3)通过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教学重点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

教学难点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方法.

教学过程

一、 课前预习

让学生通过预习,完成预习提纲。

二、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

1 通过预习让学生叙述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内容并说出定理的符号语言。(教师板书)

符号语言: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已知)(180 =∠+∠+∠∴?C B A ABC 并写出已知、求证,并画出图形。

板书:

180=∠+∠+∠?C B A ABC

求证:已知:

2 我们小学时学过的验证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的方法有哪些?

答:测量或者拼凑。

3 这些方法并不能作为严格的逻辑证明,可是我们可以从拼接方法中启发我们如何证明。

活动:让学生把拼得方法中可以使A A ∠∠与原图中得,,B B ∠∠与原图中得

可以构成特殊的位置关系的拼法给大家展示一下。

通过活动,学生可以发现有3种拼接的方法。

通过分析存在这样的特殊位置:学生可以发现需要做辅助线,(提示运用铅笔和虚线)。 由学生口述可以完善证明过程。

证明:作BC 的延长线CD ,过点C 作CE ∥AB .

∠ACE =∠A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ECD =∠B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ACB +∠ACE +∠ECD =180°(平角定义)

∴∠A +∠B +∠ACB =180°(等量代换)

即:∠A +∠B +∠C =180°.

教师提示:如果不做BC 的延长线CD 可不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可以根据同旁内角来解决这个问题,这两种方法学生可以自由选取,教师可以灵活掌握。

小组活动: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可以有不同的证明方法或者不同的辅助线的添加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吗?需记下辅助线的添加方法,证明过程可以口述。讨论的过程安排学生在课下完成。

安排学生口述证明过程,辅助线的添加方法。

三、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应用.

有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我们就可以借助它来计算或者证明角度

角度的计算:

例题1

(1)

让学生口答第1题,并让学生思考: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为_______。

(2) 已知在?ABC 中,

_______,10,50=∠=∠-∠=∠B C B A 则 (3) 已知在?ABC 中, _______,10=∠=∠-∠+∠C C B A 则

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以得到:C B A ∠-=∠+∠ 180

(2)(3)题交给学生小组讨论,然后安排学生讲解,教师和学生共同纠正。

(4) 已知∠A :∠B :∠C =1:2:3,则△ABC 的三个内角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 对于(4)学生可以先讨论,师生共同归纳提升。

归纳:在一个三角形中,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是隐含的条件,在我们需要运用角度方面的条件时,可以应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来解决。

安排学生做练习册54页2,3题。

x 36 x x 70

例题2,已知,在△ABC中,DE∥BC,∠A=60°,∠C=70°,求证:∠ADE=50°.

证明:∵DE∥BC(已知)

∴∠AED=∠C(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C=70°(已知)

∴∠AED=70°(等量代换)

∵∠A+∠AED+∠ADE=180°(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

∴∠ADE=180°-∠A-∠AED(等式的性质)

∵∠A=60°(已知)

∴∠ADE=180°-60°-70°=50°(等量代换)

学生小组间讨论,完成后由学生展示,教师归纳和纠正。

练习册54页11题。

思考:一个三角形中,最多有几个钝角?最多有几个直角?最多有几个锐角?最少有几个锐角。

学生小组之间讨论,然后由学生讲解,教师及时归纳、质疑和纠正提升。小结:

师生共同总结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

1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2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方法,初步学习了辅助线的添加方法。

3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应用

§12.2 三角形的性质(2)

一、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图6-48

已知,△ABC.

求证:∠A+∠B+∠C=180°

证明:作BC的延长线CD,过点C作射线CE∥BA,则:∠A=∠ACE()∠ECD=∠B()

∵∠ECD+∠ACE+∠ACB=180°()

∴∠A+∠B+∠ACB=180°()

高等数学上册教案

高等数学教案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高等数学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两个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理论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也是该专业的核心课程。要使学生获得“向量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微积分”,“常微分方程与无穷级数”等方面的基本概论、基本理论与基本运算;同时要通过各个教学环节逐步培训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自学能力。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着眼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兴趣和能力。 第一章:函数与极限 教学目的与要求18学时 1.解函数的概念,掌握函数的表示方法,并会建立简单应用问题中的函数关系式。 2.解函数的奇偶性、单调性、周期性和有界性。 3.理解复合函数及分段函数的概念,了解反函数及隐函数的概念。 4.掌握基本初等函数的性质及其图形。 5.理解极限的概念,理解函数左极限与右极限的概念,以及极限存在与左、右极限之间的关系。 6.掌握极限的性质及四则运算法则。 7.了解极限存在的两个准则,并会利用它们求极限,掌握利用两个重要极限求极限的方法。 8.理解无穷小、无穷大的概念,掌握无穷小的比较方法,会用等价无穷小求极限。 9.理解函数连续性的概念(含左连续与右连续),会判别函数间断点的类型。 10.了解连续函数的性质和初等函数的连续性,了解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有界性、最大值和最小值定理、介值定理),并会应用这些性质。 第一节:映射与函数 一、集合 1、集合概念 word

word 具有某种特定性质的事物的总体叫做集合。组成这个集合的事物称为该集合的元素 表示方法:用A ,B ,C ,D 表示集合;用a ,b ,c ,d 表示集合中的元素 1)},,,{321 a a a A = 2)}{P x x A 的性质=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A a ? A a ∈ 一个集合,若它只含有有限个元素,则称为有限集;不是有限集的集合称为无限集。 常见的数集:N ,Z ,Q ,R ,N +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A 、B 是两个集合,如果集合A 的元素都是集合B 的元素,则称A 是B 的子集,记作B A ?。 如果集合A 与集合B 互为子集,则称A 与B 相等,记作B A = 若作B A ?且B A ≠则称A 是B 的真子集。 空集φ: A ?φ 2、 集合的运算 并集B A ? :}A x |{x B A B x ∈∈=?或 交集B A ? :}A x |{x B A B x ∈∈=?且 差集 B A \:}|{\B x A x x B A ?∈=且 全集I 、E 补集C A : 集合的并、交、余运算满足下列法则:

北京版-数学-八年级上册-数学(北京课改版)- 12.1三角形

自主学习 主干知识←提前预习勤于归纳→ 阅读课本,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13.1-1所示,△ABC中的顶点为_______,三角形的边为_______,三角形的内角为______。 答案:A、B、C AB、AC、BC ∠A、∠B、∠C 2.有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其中能组成三角形的是( ) A.1 cm,2 cm,3 cm B.1 cm,3 cm,4 cm C.2 cm,3 cm,4 cm D.2 cm,3 cm,6 cm 答案:C 解析:2+3>4. 3.如图13.1—1,如果∠A=65°,∠B=37°,则∠C=______. 答案:78°解析:∠C=180°-∠A-∠B. 4.如图13.1-2所示, (1)比较大小:∠DBC_______∠A,∠ABC_____∠ACE,∠A+∠ACB_______∠DBC. (2)如果∠A=65°,∠ABC=37°,那么∠ACE=______. 答案:(1))> < = (2)102°解析:∠ACE=∠A+∠ABC. 5.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有一个角是锐角的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 ); (2)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中至少有两个角是锐角( ); (3)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中至少有一个内角不大于60°( ); (4)如果三角形的两个内角之和不大于90°,那么这个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 ).

答案:(1)错误;(2)、(3)、(4)正确. 点击思维←温故知新查漏补缺→ 1.如图13.1-3中有几个三角形? 答案:8个 2.组成三角形的三根木条中有两根木条长为2和5,则第三根木条长x的取值范围是多少? 答案:3<x<7 3.在四个三角形中,它们的两个内角度数分别为:(1)20°和50°;(2)60°和70°;(3)80°和12°;(4)45°和45°,其中属于锐角三角形的有______. 答案:(2)、(3)

(2021版27套)北京课改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打包】课前预习配套练习汇总(衡水中学内参)

(共27套)北京课改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全册)课 前预习配套练习汇总 可作为课前预习检测或课后检测使用, 可直接打印

19.1 比例线段 自主学习 主干知识←提前预习 勤于归纳→ 认真阅读教材,完成下列各题 1.比例线段的定义? 答案:在四条线段中,如果其中两条线段的比等于另外两条线段的比,那么这四条线段叫做成比例线段,简称比例线段. 2.如果d c b a =,那么_______; 如果ad=bc 且bd≠0,那么________. 答案:bc ad = d c b a = 3.比例的合比性质:

如果 d c b a =,那么_______. 答案: d d c b b a ±=± 4.已知线段a=20 cm,b=0.5 m,则a :b=________. 答案:2:5 解析:求两线段的比先统一单位,如统一为厘米,b=0.5 m=50 cm,所以a :b=20:50=2:5. 5.在比例尺为1:8 000的某学校地图上,矩形运动场的图上尺寸是1 cm×2 cm,矩形运动场的实际大小是多少? 答案:80 m×160 m 点击思维←温故知新 查漏补缺→ 1.如果 d c b a =,那么d b c a =成立吗?b d a c =呢(a,b,c,d 均不为0)? 答案:成立 成立 2.如果 n m d c b a ===...(b+d+…+n≠0),那么b a n d b m c a =++++++......成立吗?为什么? 答案:成立,可令 k n m d c b a ====...,则a=bk ,c=dk,…,m =nk, 所以 b a k n d b k n d b n d b nk dl bk n d b m c a ==++++=+++++=++++++...)...(............. 3.在△ABC 中,AB=2 cm,BC=3 cm,AC=4 cm ;在△DEF 中,DE=30 mm,DF=45 mm,EF=60 mm ;求AB :DE,BC :DF,AC :EF,并试着画出这两个三角形,观察它们的形状,有何发现? 答案:2:3 2:3 2:3 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19.2 黄金分割 自主学习 主干知识←提前预习 勤于归纳→ 认真阅读教材,完成下列各题 1.点C 把线段AB 分成两条线段AC 和BC,如果______,那么称线段AB 被点C 黄金分割,点C 叫做线段AB 的______,AC 与AB 的比叫做________. 答案: AC BC AB AC = 黄金分割点 黄金比 2.黄金分割的比值可以通过一元二次方程解出来,就是______,用小数表示约为_________.

同济第六版《高等数学》教案WORD版-第01章 函数与极限

第一章函数与极限 教学目的: 1、理解函数的概念,掌握函数的表示方法,并会建立简单应用问题中的函数关系式。 2、了解函数的奇偶性、单调性、周期性和有界性。 3、理解复合函数及分段函数的概念,了解反函数及隐函数的概念。 4、掌握基本初等函数的性质及其图形。 5、理解极限的概念,理解函数左极限与右极限的概念,以及极限存在与左、右极限 之间的关系。 6、掌握极限的性质及四则运算法则。 7、了解极限存在的两个准则,并会利用它们求极限,掌握利用两个重要极限求极限 的方法。 8、理解无穷小、无穷大的概念,掌握无穷小的比较方法,会用等价无穷小求极限。 9、理解函数连续性的概念(含左连续与右连续),会判别函数间断点的类型。 10、了解连续函数的性质和初等函数的连续性,了解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有 界性、最大值和最小值定理、介值定理),并会应用这些性质。 教学重点: 1、复合函数及分段函数的概念; 2、基本初等函数的性质及其图形; 3、极限的概念极限的性质及四则运算法则; 4、两个重要极限; 5、无穷小及无穷小的比较; 6、函数连续性及初等函数的连续性; 7、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 教学难点: 1、分段函数的建立与性质; 2、左极限与右极限概念及应用; 3、极限存在的两个准则的应用; 4、间断点及其分类; 5、闭区间上连续函数性质的应用。 §1. 1 映射与函数 一、集合 1. 集合概念 集合(简称集): 集合是指具有某种特定性质的事物的总体. 用A, B, C….等表示. 元素: 组成集合的事物称为集合的元素. a是集合M的元素表示为a?M. 集合的表示: 列举法: 把集合的全体元素一一列举出来. 例如A?{a, b, c, d, e, f, g}. 描述法: 若集合M是由元素具有某种性质P的元素x的全体所组成, 则M可表示为

北京课改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12.2

《三角形的特性》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使学生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性及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2、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观察、操作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掌握三角形的特性。 教学难点: 会画三角形指定底边上的高。 教学准备:课件、三角板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图片,找出户图中的三角形。 2、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或表面是三角形? 3、导入新课。 师:我们大家认识了三角形,三角形看起来简单,但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用处,看来生活中的三角形无处不在,三角形还有些什么奥秘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三角形的认识) 二、操作感知,理解概念 1、发现三角形的特征。

请你画出一个三角形。边画边想:三角形有几条边?几个角?几个顶点?展示学生画的三角形,组织交流:三角形有什么特点?让学生在自己画的三角形上尝试标出边、角、顶点。 反馈,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标出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 2、概括三角形的定义。 引导:大家对三角形的特征达成了一致的看法。能不能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什么样的图形叫三角形? 学生的回答可能有下面几种情况: (1)有三条边的图形叫三角形或有三个角的图形叫三角形; (2)有三条边、三个角的图形叫三角形; (3)有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的图形叫三角形; (4)由三条边组成的图形叫三角形; (5)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三角形。 阅读课本:课本是怎样概括三角形的定义的?你认为三角形的定义中哪些词最严重? 组织学生在讨论中理解“三条线段”“围成”。 3、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 指出: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做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叫做三角形的底。 出示教材第60页上的三角形。提问:这是三角形的一组底和高吗?在这个三角形中,你还能画出其他的底和高吗? P 60做一做

2020-2021学年最新北京课改版九年级数学上学期期末教学目标检测及答案解析-精编试题

A. B. C. D. 北京课改版九年级上学期 期末教学目标检测初三数学试卷 学校 姓名 准考证号 考 生 须 知 1. 本试卷共 4 页,共五道大题,25个小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 在试卷和答题卡上认真填写学校名称、姓名和准考证号. 3. 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 考试结束,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32分,每小题4分) 在下列各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1.已知1 sin 2 A = ,则锐角A 的度数是 ( ) A .30? B .45? C .60? D .75? 2. 已知△ABC ∽△DEF ,且AB:DE = 1:2,则△ABC 的周长与△DEF 的周长之比为 ( ) A .2:1 B .1:2 C .1:4 D . 4:1 3.二次函数2 23y x x =-+的对称轴为 ( ) A .x =-2 B .x =2 C .x =1 D .x =-1 4.下面四张扑克牌中,图案属于中心对称的是 ( ) 5.如图,ABC △内接于O ⊙,若30OAB ∠=°,则C ∠的大小为 ( ) A .30? B .45? C O B A

E D A C B C .60° D .?90 6.若点B (a ,0)在以点A (1,0)为圆心,以2为半径的圆内, 则a 的取值范围为( ) A .13a -<< B .3a < C .1a >- D .3a >或1a <- 7. 抛物线1C :21y x =+与抛物线2C 关于x 轴对称,则抛物线2C 的解析式为 ( ) A. 2y x =- B. 21y x =-+ C.21y x =- D. 21y x =-- 8.汽车匀加速行驶路程为2012s v t at =+ , 匀减速行驶路程为2 012 s v t at =-,其中0v 、a 为常数. 一汽车经过启动、匀加速行驶、匀速行驶、匀减速行驶之后停车,若把这一过程中汽车的行驶路程s 看作时间t 的函数,其图象可能是 ( ) 二、填空题:(本题共16分,每小题4分) 9.圆锥的母线长为3,底面半径为2,则它的侧面积为 . 10. 如右图,是由四个直角边分别是6和8的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拼成的“赵爽弦图”,如果某人随机地往大正方形区域内投针一次,则针扎在阴影部分的概率为 . A C D B

北京课改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3.8尺规作图1

授课日期12月2日课型新授课授课教师杨宏梅 教学课题总课时:4 第 1 课时 教 学 目 标 教学重点掌握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作已知角的平分线的作法。教学难点尺规作图的理论依据。 教学方法示范、探索、讨论。 教学准备三角板圆规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设计学生活动设计设计意图时间安排 一、预习案 1.什么叫“尺规作图”? 2.如何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 段? 3.如何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4.如何作已知角的平分线? 二、基础知识探究 探究一: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问题1.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已知:线段MN,如图1. 求作:线段AC,使AC=AM. 作法:第一步:作射线AB. 第二步:用圆规量出线段MN的 长,在射线AB上截取AC=MN. 线段A C就是所要画的线段 问题 2.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提前预习 圆规的功能是以定点为圆心、 定长为半径作圆或弧。 归纳总结: 对知识有一个 大概的了解 掌握作一条线 段等于已知线 段的作法 作一条线段等 于已知线段分 为两步:(1) 用直尺画出射 线;(2)用圆 规在射线上截 取线段等于已 知线段 课前完成 15分钟

探究二: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问题1: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已知∠AOB,求作:∠A O B ''',使∠A O B '''=∠AOB。 作法:画射线O A''。以点O为圆心,适当长为半径画弧,交OA于C,交OB于D.以点O'为圆心,以OC长为半径画弧,交O A''于C'。以点C′为圆心,以CD长为半径画弧,交前一条弧于D'。经过点D'画射线O B''。∠A O B '''就是所要画的角 三、知识综合应用 例1.如图,已知线段 ,, a b c.求作一 条线段,使它的长度等于a b c +-. 思考1:如何作出两条线段的和?思考2:如何作出两条线段的差? 例2.如图,已知∠A、∠B,求作一个角,使它等于∠A+∠B. 思考1:如何作出两个角的和角?思考2:如何作出两个角的差角?思考3:如何作出两个角的和与差?问题2: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的依据是 “边边边”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定理。 特别关注作一 个角等于已知 角的作法,并 会运用全等三 角形的知识进 行理论证明。 运用新知识尺 规作图 15分钟 13分钟

高等数学教材word版(免费下载)

目录 一、函数与极限 (2) 1、集合的概念 (2) 2、常量与变量 (3) 2、函数 (4) 3、函数的简单性态 (4) 4、反函数 (5) 5、复合函数 (6) 6、初等函数 (6) 7、双曲函数及反双曲函数 (7) 8、数列的极限 (8) 9、函数的极限 (10) 10、函数极限的运算规则 (11)

一、函数与极限 1、集合的概念 一般地我们把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集合(简称集)。集合具有确定性(给定集合的元素必须是确定的)和互异性(给定集合中的元素是互不相同的)。比如“身材较高的人”不能构成集合,因为它的元素不是确定的。 我们通常用大字拉丁字母A、B、C、……表示集合,用小写拉丁字母a、b、c……表示集合中的元素。如果a是集合A中的元素,就说a属于A,记作:a∈A,否则就说a不属于A,记作:a A。 ⑴、全体非负整数组成的集合叫做非负整数集(或自然数集)。记作N ⑵、所有正整数组成的集合叫做正整数集。记作N+或N+。 ⑶、全体整数组成的集合叫做整数集。记作Z。 ⑷、全体有理数组成的集合叫做有理数集。记作Q。 ⑸、全体实数组成的集合叫做实数集。记作R。 集合的表示方法 ⑵、列举法:把集合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并用“{}”括起来表示集合 ⑵、描述法:用集合所有元素的共同特征来表示集合。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⑴、子集:一般地,对于两个集合A、B,如果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我们就说A、B有包含关系,称集合A为集合B的子集,记作A B(或B A)。。 ⑵相等:如何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且集合B是集合A的子集,此时集合A中的元素与集合B中的元素完全一样,因此集合A与集合B相等,记作A=B。 ⑶、真子集:如何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但存在一个元素属于B但不属于A,我们称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 ⑷、空集:我们把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作,并规定,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⑸、由上述集合之间的基本关系,可以得到下面的结论: ①、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即A A ②、对于集合A、B、C,如果A是B的子集,B是C的子集,则A是C的子集。 ③、我们可以把相等的集合叫做“等集”,这样的话子集包括“真子集”和“等集”。 集合的基本运算 ⑴、并集: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或属于集合B的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A与B的并集。记作A ∪B。(在求并集时,它们的公共元素在并集中只能出现一次。) 即A∪B={x|x∈A,或x∈B}。 ⑵、交集: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且属于集合B的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A与B的交集。记作A ∩B。 即A∩B={x|x∈A,且x∈B}。 ⑶、补集:

【八年级】八年级数学下册145一次函数的图象导学案新版北京课改版

【关键字】八年级 14.5一次函数的图象 预习案 一、学习目标 1、通过实践了解一次函数的图象是一条直线. 2、会画出正比率函数、一次函数的图象. 3、掌握用待定系数法求函数的表达式. 二、预习内容 范围:自学课本P21-P24,完成练习. 三、预习检测 已知:一次函数的图象过点(3,5)与(-4,-9),求这个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解: 探究案 一、合作探究(10分钟) 探究要点1、如何画正比率函数和一次函数的图象. 实践: 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分别作出下列函数的图象: (1)y=-x;(2)y=-2x+3;(3)y=2x-3. 列表: 描点: 2、观察所得的图象,你认为一次函数y=kx+b(k≠0)的图象也是一条直线吗?如果是,可以怎样快捷地画出它的图象? 探究要点2、用待定系数法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例2、一个一次函数的图象过(-3,5)与(5,9)两点,求它和坐标轴交点的坐标. 分析:求出这个一次函数的表达式,就能求出它和坐标轴交点的坐标. 二、小组展示(10分钟) 三、归纳总结

本节的知识点: 1、会画正比率函数和一次函数的图象. 2、会用待定系数法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四、课堂达标检测 1、直线y=kx+b 在坐标系中的图象如图1 所示,则( ) 2、已知一次函数,当x=-2 时,y=-3;当x=1 时,y=3. 求这个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解: 五、学习反馈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 参考答案 预习检测 解:设这个一次函数的表达式为 y=kx+b(k≠0), 由于点(3,5)和(-4,-9)在这个一次函数的图象上,所以有 解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组,得 于是,得到这个一次函数的表达式为: 课堂达标检测 1、B 2、解:设这个一次函数的表达式为 y=kx+b(k≠0), 由于当x=-2 时,y=-3;当x=1 时,y=3,所以有 解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组,得 于是,得到这个一次函数的表达式为:y=2x+1. 此文档是由网络收集并进行重新排版整理.word可编辑版本!

文字处理软件word-电子教案

计算机基础 机械工业出版社同名教材 配套电子教案

第4章文字处理软件Word的使用 4.1 Word的基本操作 4.1.1 启动Word 4.1.2 Word的窗口组成 4.1.3 新建空白文档 4.1.4 保存文档 4.1.5 关闭文档与退出Word 4.1.6 打开已有文档 4.2编辑文档 4.2.1 输入文字 4.2.2 插入符号 4.2.3 撤销与恢复 4.2.4 选定文本块 4.2.5 删除、复制或移动文本 4.2.6 Office剪贴板 4.2.7 查找和替换 4.2.8 打开多个文档 4.2.9 更改默认设置 4.3文档视图 4.4设置页面格式4.4.1 设置页面 4.4.2 页眉和页脚 4.4.3 页码 4.5设置文档的格式

4.5.1 设置字符格式 4.5.2 设置段落格式 4.5.3 用格式刷复制格式 4.5.4 清除格式 4.5.5 自动更正 4.6 处理表格 4.6.1 建立表格 4.6.2 修改表格 4.6.3 设置表格格式 4.6.4 数据的计算与排序4.7 插入图片 4.7.1 插入图片文件 4.7.2 从“插入剪贴画”任务窗格插入剪贴画 4.7.3 从“剪辑管理器”插入剪辑 4.7.4 调整图片 4.8 绘图 4.8.1 创建绘图 4.8.2 自选图形 4.8.3 移动图形对象并调整其大小 4.8.4 三维和阴影效果 4.8.5 叠放图形对象 4.8.6 组合图形 4.9 文本框 4.10 艺术字

4.11 边框、底纹和图形填充 4.11.1 添加边框 4.11.2 添加阴影、颜色或图形填充4.12 公式 4.13 打印文档 4.13.1 打印前预览页面 4.13.2 打印文档 4.13.3 检查打印作业的进度 习题4

2021九年级数学上册23.1 求概率的方法课堂导学+北京课改版

23.1 求概率的方法 名师导学 典例分析 例1 某中学七年级有6个班,要从中选出2个班代表学校参加某项活动,七(1)班必须参加,另外再从七(2)班至七(6)班中选出1个班.七(4)班有同学建议用如下的方法:从装有编号为1,2,3的3个白球的A 袋中摸出1个球,再从装有编号为1,2,3的3个红球的B 袋中摸出1个球(两袋中球的大小、形状与质量完全一样),摸出的2个球的数字和是几,就选几班,你认为这种方法公平吗?请说明理由. 思路分析:七(4)班同学的建议是否公平,关键在于该建议对每个班是不是等可能性的,这就需要求各种情况的概率,要么用列表法,要么用画树状图法. 解:方法不公平.方法一:用列表法来说明. 方法二:用画树状图法来说明.如图23-1-1 所以,七(2)班被选中的概率为 91;七(3)班被选中的概率为9 2 ;七(4)班被选中的概率为3193 ;七(5)班被选中的概率为92;七(6)班被选中的概率为9 1 ,所以这种方法不公平,显然对七(4)班有利. 例2 一个不透明的袋子里放着3个黑球和2个白球,搅匀后同时摸出2个,要求摸出的2个球颜色不同的概率.请设计一个使用替代物的模拟实验来估计这个事件发生的概率. 思路分析:解决本题的实验方案有很多,只要可行即可,这里举出两个简单的例子,仅供参考. 解:方案一:取5张大小材料都相同的纸片,2张上面写上‘‘白”,3张上面写上“黑”,然后背面向上,同时摸出2张,记录下2张牌标注的‘‘颜色”;放回后重新洗牌,再摸第二次……计算摸出的两张牌中恰好是一个“白’’字,一个“黑”字出现的频率. 方案二:取一些小纸片,每5张一组,每一组中写2张“1”,写3张‘‘2”,然后把它们揉成一团,每次从一个小组中抽2个小纸团,打开查看所写的数据,计算抽出的2张纸片恰好一张

北京课改版数学八上《三角形的性质》word教案

§12.2 三角形的性质 丽泽中学 兰春 教学目标 (1)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的证明. (2)掌握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并初步学会利用辅助线证题,同时培养学生观察、猜想和论证能力. (3)通过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教学重点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 教学难点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方法. 教学过程 一、 课前预习 让学生通过预习,完成预习提纲。 二、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 1 通过预习让学生叙述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内容并说出定理的符号语言。(教师板书) 符号语言: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已知)(180 =∠+∠+∠∴?C B A ABC 并写出已知、求证,并画出图形。 板书: 180=∠+∠+∠?C B A ABC 求证:已知: 2 我们小学时学过的验证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的方法有哪些? 答:测量或者拼凑。 3 这些方法并不能作为严格的逻辑证明,可是我们可以从拼接方法中启发我们如何证明。 活动:让学生把拼得方法中可以使A A ∠∠与原图中得,,B B ∠∠与原图中得 可以构成特殊的位置关系的拼法给大家展示一下。 通过活动,学生可以发现有3种拼接的方法。 通过分析存在这样的特殊位置:学生可以发现需要做辅助线,(提示运用铅笔和虚线)。 由学生口述可以完善证明过程。 证明:作BC 的延长线CD ,过点C 作CE ∥AB . ∠ACE =∠A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ECD =∠B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ACB +∠ACE +∠ECD =180°(平角定义) ∴∠A +∠B +∠ACB =180°(等量代换)

即:∠A +∠B +∠C =180°. 教师提示:如果不做BC 的延长线CD 可不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可以根据同旁内角来解决这个问题,这两种方法学生可以自由选取,教师可以灵活掌握。 小组活动: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可以有不同的证明方法或者不同的辅助线的添加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吗?需记下辅助线的添加方法,证明过程可以口述。讨论的过程安排学生在课下完成。 安排学生口述证明过程,辅助线的添加方法。 三、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应用. 有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我们就可以借助它来计算或者证明角度 角度的计算: 例题1 (1) 让学生口答第1题,并让学生思考: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为_______。 (2) 已知在?ABC 中, _______,10,50=∠=∠-∠=∠B C B A 则 (3) 已知在?ABC 中, _______,10=∠=∠-∠+∠C C B A 则 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以得到:C B A ∠-=∠+∠ 180 (2)(3)题交给学生小组讨论,然后安排学生讲解,教师和学生共同纠正。 (4) 已知∠A :∠B :∠C =1:2:3,则△ABC 的三个内角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 对于(4)学生可以先讨论,师生共同归纳提升。 归纳:在一个三角形中,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是隐含的条件,在我们需要运用角度方面的条件时,可以应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来解决。 安排学生做练习册54页2,3题。 x 36 x x 70

北京初中数学(北京课改版)章节内容汇总

北京课改版初中数学章节知识汇总 章节课题内容 七年级上册第一章走进数学世界 1.生活中和图形; 2.我们周围的“数”; 3。计算工具的发展; 4。科学计算器的使用 第二章对数的认识的发展 1.负数的引入; 2.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 3.相反数和绝对值; 4.有理数的加法; 5.有理数的减法; 6.有理数加减法的混合运算; 7.有理数的乘法; 8。有理数的除法; 9.有理数的乘方; 10.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11.有效数字和科学记数法; 12。用计算器做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 1.字母表示数; 2.同类项与合并同类项; 3.等式与方程; 4.等式的基本性质; 5。一元一次方程; 6。列方程解应用问题 第四章简单的几何图形 1.对图形的认识; 2.直线、射线、线段; 3.角; 4。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5.用计算机绘图 七年级第五章 一元一次不等式 和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5.1 不等式 5.2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5.3 不等式的解集 5.4 一元一次不等式及其解法 5.5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第六章二元一次方程组 6.1 二元一次方程和它的解 6.2 二元一次方程组和它的解 6.3 用代入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6.4 用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6.5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

下 册第七章整式的运算 7.1 整式的加减法 7.2 幂的运算 7.3 整式的乘法 7.4 乘法公式 7.5 整式的除法 8.1-8.2 观察与实验 七年级下册第八章观察、猜想与证明 8.3-8.4 归纳与类比 8.5-8.6 猜想与证明 8.7 几种简单几何图形及其推理第九章因式分解 9.1 因式分解 9.2 提取公因式法 9.3 运用公式法 第十章数据的收集与提示 10.1 总体与样本 10.2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10.3-10.4 数据的表示 10.5-10.6 平均数 10.7-10.8 众数和中位数 八年级上册第十一章分式 1.分式; 2.分式的基本性质; 3.分式的乘除法; 4.分式的加减法; 5.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 程及应用 第十二章实数和二次根式 1.平方根; 2.立方根; 3.用科学计算器开方; 4.无理数与实数; 5.二次根式及其性质; 6.二次根式的乘除法; 7.二次根式的加减法; 第十三章三角形 1.三角形; 2.三角形的性质; 3.三角形的主要线段; 4.全等三角形 5.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6.等腰三角形; 7.直角三角形; 8.基本作图; 9.逆命题、逆定理; 10.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 11.勾股定理; 1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第十四章事件的可能性 1.确定事件与不确定事件; 2.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3.求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ppt2007教案word电子版第9章输出演示文稿

章节备课 第9章 输出演示文稿 本章内容提要 打包演示文稿 打印演示文稿 将演示文稿输出为网页或图片 课 题:第9章 输出演示文稿 教学目的:通过实例学习输出演示文稿,使学生掌握本章知识点。 教学方法:讲授法 应用制作好的ppt 演示 课 时 数:合计2课时,理论1课时,上机实践1课时 教 具:微机室 ppt2007素材见光盘 授课内容: 第一节: 第9章 输出演示文稿 制作好演示文稿后,我们还可将其打包以便在别的计算机中播放。此外,还可以打印演示文稿或将演示文稿发布成网页或图片等。 9.1 打包演示文稿 如果需要在另一台计算机上播放演示文稿,我们最容易想到的方法是将演示文稿文件复制到播放演示文稿的计算机中。但事情并非这么简单:假如你准备播放演示文稿的计算机中没有安装PowerPoint 程序,或者演示文稿中所链接的文件以及所采用的字体在那台计算机上不存在,这些情况会使演示文稿无法播放,或者影响演示文稿的播放效果。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PowerPoint 提供了演示文稿的“打包”工具,利用该工具可以将播放演示文稿所涉及到的有关文件连同演示文稿一起打包,形成一个文件夹,从而方便在其他计算机中进行播放。 9.1.1 打包演示文稿 打开要打包的演示文稿 第一次执行打包操作时出现

单击“选项”按钮,打开“选项”对话框设置打包选项:在“包含这些文件”设置区中可选 择需要在打包文件中包含的内容;在“帮助保护PowerPoint 文件”设置区中可设置打开或修改包中的演示文稿时是否需要密码 如果要将演示文稿打包到文件夹,可在“打包成CD ”对话框中单击“复制到文件夹”按钮,在打开的对话框输入文件夹名称“感受童画的激情”,然后单击“浏览”按钮,设置存放打包文件夹的位置 返回“复制到文件夹”对话框,在“位置”编辑框中可看到放置打包文件的位置,单击“确定”按钮,打开提示对话框,询问是否打包链接文件,单击“是”按钮,系统开始打包演示文稿,并显示打包进度。等待一段时间后,即可将演示文稿打包到指定的文件夹中。最后单击“打包成CD ”对话框中的“关闭”按钮,将该对话框关闭。 9.1.2 播放打包的演示文稿 将演示文稿打包后,可找到存放打包文件的文件夹,然后利用U 盘或网络等方式,将其拷贝或传输到别的计算机中。要播放演示文稿,可双击打包文件夹中的“Play.bat ”文件进行播放。

北京课改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学期期末试卷.docx

北京市西城区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九年级数学2015. 1 考 生 须 知 1.本试卷共6页,共五道大题,25道小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准确填写学校名称、姓名和准考证号。 3.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在答题卡上,选择题、作图题用2B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5.考试结束,将本试卷、答题卡和草稿纸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32分,每小题4分) 下面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 ....是符合题意的. 1.二次函数2 (+1)2 y x =--的最大值是 A.2 - B.1 - C.1 D.2 2.如图,四边形ABCD内接于⊙O,E为CD延长线上一点,如果 ∠ADE=120°,那么∠B等于 A.130° B.120° C.80° D.60° 3.下列手机软件图标中,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A B C D 4.把抛物线2 =+1 y x向右平移3个单位,再向下平移2个单位,得到抛物线A.()231 y x =+- B.()233 y x =++ C.()231 y x =-- D.()233 y x =-+ 5.△ABC与△A′B′C′是位似图形,且△ABC与△A′B′C′的位似比是1∶2,如果△ABC的面积是3,那么△A′B′C′的面积等于 A.3 B.6 C.9 D.12 6.如果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2 1 10 4 x x m -+-=有实数根,那么m的取值范围是A.m>2 B.m≥3 C.m<5 D.m≤5 7.如图,在Rt△ABC中,∠ACB=90?,AC=12,BC=5, CD⊥AB于点D,那么sin BCD ∠的值是

最新北京课改版数学八年级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

最新北京课改版数学八年级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分,每小题2分) 1.在以下绿色食品、回收、节能、节水四个标志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A. B. C. D. 2.下列事件中,属于不可能事件的是() A. 从装满红球的袋子中随机摸出一个球,是红球 B. 掷一枚质地均匀的骰子,朝上一面的点数是3 C. 随时打开电视机,正在播新闻 D. 通常情况下,自来水在10℃就结冰 3.若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则x的取值范围() A. x≥2 B. x≤2 C. x>2 D. x<2 4.如图所示,△ABC中AC边上的高线是( ) A. 线段DA B. 线段BA C. 线段BC D. 线段BD 5.小明的妈妈让他在无法看到袋子里糖果的情形下从中任抽一颗.袋子里有三种颜色的糖果,它们的大小、形状、质量等都相同.如果袋中所有糖果数量统计如图所示,那么小明抽到红色糖果的可能性为( ) A. 5 18 B. 1 15 C. 2 15 D. 1 3 6.甲骨文是我国的一种古代文字,是汉字的早期形式,下列甲骨文中,不是轴对称的是()

A. B. C. D. 7.为估计池塘两岸A,B间的距离,小明的办法是在地面上取一点O,连接OA,OB,测得OB=15.1m,OA=25.6m.这样小明估算出A,B间的距离不会大于() A. 26m B. 38m C. 40m D. 41m 8.如图,直线l上有三个正方形a,b,c,若a,c的面积分别为2和10,则b的面积为() A. 8 B. C. D. 12 二、填空题(本题共22分) 9. 2的相反数是______. 10.当分式 2 1 x x - + 的值为0时,x的值为. 11.在每个小正方形边长均为1的1×2的网格格点(格点即每个小正方形的顶点)上放三枚棋子,按图所示的位置已放置了两枚棋子,如果第三枚棋子随机放在其余格点上,那么以这三枚棋子所在的格点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的可能性为____. 12.用一条长为16cm的细绳围成一个等腰三角形,已知其中有一边的长为4cm,那么该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_____cm. 13.如图,△ABC中,BC边所在直线上的高是线段_____.

Word电子教案

Word2003电子教案 目录 第一章Word基础知识 (3) 第一节Word 2003 简介及新增功能 (3) Word 2003 简介 (3) Word 2003新增功能 (3) 第二节Word 2003 基本操作 (4) Word 2003 启动与退出 (4) Word 2003 界面组成 (4) 第二章文档基本操作 (5) 第一节新建文档最常用方法 (6) 第二节保存文档最常用方法 (6) 第三节打开和关闭文档 (6) 第三章文本编辑 (6) 第一节输入文本 (7) 第二节修改文本 (8) 选择文本 (8) 文本编辑 (8) 查找与替换 (9) 拼写和语法 (10) 第四章文本格式编辑 (10) 第一节设置字符格式 (10) 设置字体 (10) 设置字号 (10) 设置字形 (11) 第二节美化文本 (11) 设置字体效果 (11) 设置字间距 (12) 设置文字动态效果 (12) 添加边框和底纹 (12) 第三节设置制表位 (13) 第四节设置段落格式 (14) 第五章表格的制作 (16) 第一节创建表格 (16) 第二节编辑表格 (17) 第三节美化表格 (18) 第四节数据处理 (19)

第六章图形和图像编辑 (20) 第一节绘制图形 (20) 第二节插入图片或剪切画 (21) 第三节艺术字 (22) 第四节文本框 (23) 第七章样式和模版 (23) 第一节样式应用 (23) 第二节模板应用 (24) 第八章文档高级应用 (25) 第一节宏的应用 (25) 第二节目录 (26) 第三节公式 (26) 第四节使用域 (26) 第五节邮件合并 (26) 第九章页面设置与打钱印输出 (26) 第一节页面设置 (26) 第二节文档格式 (28) 第三节打印输出 (29)

2020-2021学年最新北京课改版九年级数学上学期期中考试综合模拟测试及答案解析-精编试题

北京课改版九年级上学期 期中检测题 班级_______姓名________学号______成绩__________ 试题说明: 1.本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请将全部的答案填在答题纸上.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1.某商店购进一种商品,进价为30元.试销中发现这种商品每天的销售量P (件)与每件的销售价x (元)满足关系:1002P x =-.若商店在试销期间每天销售这种商品获得200元的利润,根据题意,下面所列方程正确的是( ). A .(30)(1002)200x x --= B .(1002)200x x -= C .(30)(1002)200x x --= D .(30)(2100)200x x --= 2. 如图,AC 是电线杆AB 的一根拉线,测得BC=6米,∠ACB=52°,则拉线AC 的长为( ) A. ?526sin 米 B. ? 526 tan 米

C. 6·cos52°米 D. ? 526 cos 米 3.已知二次函数y=k x +--2)13 (的图象上有三点A(2,1y ),B(2, 2y ), C(5,3y ),则1y 、2y 、3y 的大小关系为( ) A.1y >2y >3y B.2y >1y >3y C.3y >1y >2y D.3y >2y >1y 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如果抛物线y =2x 2+1不动,而把x 轴、y 轴分别向上、向右平移2个单位,那么在新坐标系下抛物线的解析式是 ( ) A .y =2(x -2)2+ 3 B .y =2(x -2)2-1 C .y =2(x + 2)2-1 D .y =2(x + 2)2 + 3 5.已知二次函数2(0)y ax bx c a =++≠的图象如图所示,则下 列结论:0ac >①;②方程20ax bx c ++=的两根之和大于0;③0x ≤时,y 随 x 的增大而增大;④0a b c -+<,其中正确的个数( ) A .4个 B .3个 C .2个 D .1个 6.直角三角形纸片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6,8,现将ABC △如图那样折叠,使 点A 与点B 重合,折痕为DE ,则tan CBE ∠的值是( A .24 7 B C . 724 D .13 6 8 C E A B D

北京课改版八年级数学(下)知识点总结超经典

北京课改版八年级数学(下)知识点总结(经典) 第十五章一次函数 知识结构图 知识要点 1.常量:在一个过程中,的量叫做常量。 2.变量:在一个过程中,的量叫做变量。 3.函数的概念:一般地,在中,有,对于变量x的, 变量y,我们就把称为自变量,称 为因变量,是的函数。 初中对函数概念的理解,主要应抓住一下三点: ⑴; ⑵; ⑶. 4.定义域:一般地,一个函数的叫做这个函数的定义域。 5.定义域的确定方法 首先考虑自变量的取值必须使函数关系式有意义: ⑴当函数关系式是整式时,函数的定义域是; ⑵当函数关系式是分式时,函数的定义域是; ⑶当函数关系式是二次式时,函数的定义域是; ⑷当关系式中有零指数时,函数的定义域是。 当函数表示实际问题时,其定义域不仅要,而且要。

6. 叫做函数的解析式。 用解析式表示函数关系的方法叫 。 7.用 来表示函数关系的方法叫列表法。 8.用 来表示函数关系的方法叫图像法。 9.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的点与 一一对应。 10.四个象限内点的横、纵坐标的特点 第一象限内的点 ; 第二象限内的点 ; 第三象限内的点 ; 第四象限内的点 。 11.特殊位置的点的坐标特点 ⑴x 轴上的点 ;y 轴上的点 。 ⑵第一、三象限角平分线上的点 ; 第二、四象限角平分线上的点 。 ⑶与x 轴平行的直线上的点 ; 与y 轴平行的直线上的点 ; 12.关于坐标轴和原点对称的两对称点的坐标特点 ⑴关于x 轴对称的两个点? ; ⑵关于y 轴对称的两个点? ; ⑶关于原点对称的两个点? 。 13.坐标平面上两点间的距离 ⑴同轴上两点间的距离: ①x 轴上两点间的距离:已知(1x A ,)0、(2x B ,)0,则__________=AB ; ②y 轴上两点间的距离:已知(0P ,)1y 、(0Q ,)2y ,则__________=PQ ; ⑵异轴上两点间的距离:已知(x M ,)0、(0N ,)y ,则__________=MN 。 14.点到坐标轴及原点的距离 ⑴点到坐标轴的距离:①点(x P ,)y 到x 轴的距离_____=d ; ②点(x P ,)y 到y 轴的距离_____=d 。 ⑵点(x P ,)y 到原点的距离_____=d 。 15.函数图像上每一个点的横坐标和纵坐标一定是这个函数的 一组对应值;反之,以 的点必然在这个函数的图像上。 16.画函数图像的一般步骤:⑴ ;⑵ ;⑶ . 17.通常判定点是否在函数图像上的方法: ,如果满足函数解析式,这个点就 函数图像上;如果不满足函数关系式,这个点就 函数图像上。 备注:两个函数图像的交点,就是 的解, 即求两个函数图像的交点坐标,就是 。 18.一般地,如果 ,那么y 叫做x 的一次函数。 特别地,当时 , ,这时y 叫做x 的正比例函数。 19.正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图像是 。 O x y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