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龙纹纹样探析

苗族龙纹纹样探析
苗族龙纹纹样探析

苗族龙纹纹样探析

【摘要】苗族的龙纹纹样是苗族绵延几千年的历史、宗教、文化、民俗心理和审美情结的集中沉淀和表现。苗族龙纹纹样发展至今已成为潜入苗族人民内心的一种文化底蕴,它深深烙上了独特的苗族艺术风格,成为代表苗族心理文化特征的一种符号,充当了文字的记录功能,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本文就是通过对苗族龙纹纹样的造型、构图、色彩、工艺技法、文化内涵等方面来进行分析,从而更好、更深地感受和了解苗族文化艺术的独特魅力。

【关键词】苗族;龙纹纹样;文化内涵

一、苗族龙纹造型

苗族龙纹纹样没有固定的造型而是富于变化,造型多样、栩栩如生而且具有古朴典雅的气质。苗龙在形象上变化多端,并没有统一的定式,如苗龙的头部,除特殊的人头外,还有牛头、鸟头、鱼头;身体有蛇身、鱼身、鸟身、兽身、蚕身等,一般躯干粗壮;苗龙的尾部并不尖细,有鱼尾、花枝尾、螺旋尾等;苗龙多数无脚无爪,如果有脚数量也不等。苗族龙纹常采用动物原型组合造型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造型:

蛇龙。龙头蛇身,龙身修长,有卷花纹或鳞甲,身体一边长有须鳍,往往呈盘绕状,周围配有蝴蝶、石榴及花卉等。

蜈蚣龙。蜈蚣头,龙身修长纤细,从头至脚都长满须鳍,代表蜈蚣的足,有时双头,有时又是鱼身等。

苗族刺绣试讲教案

《苗族刺绣》教案 课程名称:苗族刺绣 课时: 1课时 主要教学内容 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 苗族刺绣图案是苗族人们千百年以来集体智慧的结晶,黔东南刺绣图案代表了苗族刺绣的最高水平,在国际上也是一帜熠熠生辉的奇葩。贵州苗族刺绣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是我国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组成部分,具有重大研究价值。本课阐述了黔东南苗族刺绣图案构成形式、色彩特征、图案主题、美学特征等等方面。而大量的图片是对内容的直观展现,因此,应结合图片和文字内容,根据学生的特点,使其对苗族刺绣的一些手法有认知上的了解,并且对苗族刺绣的文化内涵有认识上的基础。 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目标:让学生掌握苗族刺绣的基本概况。 2、知识目标:使学生能根据苗族刺绣图案的创作手法,结合自身审美要求,创作图案,并搭配适合的色彩。 3、情感目标:通过营造学习情境,使学生在使用知识的同时,体会审美创作的乐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明确苗族刺绣用途、工艺及材料、艺术特征(构成形式、色彩特征、图案主题、美学特征)。 2.教学难点:具体了解并使用苗族刺绣的艺术特征进行创作。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放假期间,同学们可能会去外地旅游,那除了浏览景色之外,还会带回一些当地很有地方特色的工艺品,这些工艺品都有纪念意义。我想请问在座的同学们在苗族聚居的地区(贵州、湖南、云南、广西、海南等省。其中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是苗族最大的聚居区),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工艺品是什么?(同学发言:苗族刺绣)上节课让同学们在课余时间了解苗族刺绣,并收集自己所喜欢的

苗族刺绣图案,现在可以将同学们收集的图片给大家展示一下,并讨论当时选择的原因? 生:展示收集图片资料,学生讨论,交流自己的感受。(由于图案造型、色彩搭配、等原因) (二)授课 1.课件出示:苗族刺绣(播放苗族背带刺绣视频,营造学习氛围) 师:苗族刺绣代表了中国少数民族刺绣的最高水平。它具有传承历史文化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刺绣的图案上。几乎每一个刺绣图案纹样都有一个来历或传说,都深含民族的文化,都是民族情感的表达,是苗族历史和生活的展示。它是苗族人们集体智慧的结晶,是苗族服饰的主要装饰手段。那同学们能总结一下苗族刺绣在苗族服饰中的用途吗?(发言、归纳) 学生:通常用以制作衣帽、坎肩、裙摆、绑腿、襁褓等等。(教师边听学生发言边播放课件,增加直观感觉,加深印象) 2.师:刚才播放的苗族背带刺绣以及同学们收集的刺绣图案,它们的质感有所不同,那你们知道苗族刺绣的制作材料、工具及工艺流程吗?(发言、归纳)(1)制作材料 布:主要以自种、自纺、自织、自染的家织白坯布为主,如棉布、麻布等;现在也会使用棉、麻、毛、丝、化纤等织物。 纸:包括一般的底稿纸和复写纸两种。 线:有棉线、麻线、丝线、毛线等,其中棉线、丝线最为常用。 (2)工具 针:有绣花针、毛线针、串珠针等。 剪刀:有裁缝剪、绣花剪。 尺子 绷架、辫线架 绘图笔 (3)制作工艺 针法:主要有平针绣(平绣)、辫绣、绉绣、锁绣、缠绣、盘绣、绒绣、锑绣、叠绣、堆绣、挑花、破线绣、打籽绣等等。 制作流程:准备图案;上绷;选线;刺绣;整理。 (教师边讲解边放课件,增加直观感觉,加深印象)

关于中国传统手工艺保护研究与发展的文献综述(精)

关于中国传统工艺保护研究与发展的文献综述 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中国的文化产业得到广泛的重视和发展,表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而工艺美术产业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工艺美术产业化的改革和发展长期滞后,工艺美术产业所能带来的巨大经济价值在国民经济中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还是一个相对弱小的产业。在以科技为主导的现代社会,对中国工艺美术产业的保护与发展遭遇到了发展经济、技术更新和文化变迁的三大矛盾,产生了技艺传承乏人、创新理念落后、保护力度不强等诸多问题。人们已越来越深刻的认识到保护和发展工艺美术产业的迫切性,以及改善中国工艺美术产业的现状、进行工艺美术创新与应用的重要性。 一、中国传统工艺产业的发展历程 在结合了李滋新在《试论中国工艺美术的起源及其发展简史》、爱德华、卢西·史密斯《世界工艺史》、卞宗舜、周旭在《中国工艺美术史》等文献中,对于中国工业美术产业的发展史的阐述,根据时代的变迁,产业发展历程如下: 新石器时代—商、西周时期—春秋战国至秦汉时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初、盛唐时期—宋朝时期—元、明朝时期—清代—现代 从中国工艺美术产业的发展历史看来, 工艺美术产业以其生活用品和生活环境的方式,无时无刻的在影响着人们,具有无可比拟的经常性、广泛性和深入性。无论是在建设物质文明建设,还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工作中,都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二、中国传统工艺产业的现状分析及其存在的问题 (一过分依赖海外市场产业陷入衰退境地 翻开卞宗舜、周旭所著的《中国工艺美术史》的现代史篇章,就会发现,近数十年来的中国工艺美术市场都是以海外为主。这一时期工艺美术产业多次的兴旺衰退,与海外市场的进退紧密关联。上世纪 50年代初,新中国的外贸口岸恢复了中断多年的工艺品出口业务,海外市场需求增加,订单渐多,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国内工艺

苗族银饰图案题材研究

苗族银饰图案,从其题材内容和形式来看是呈现湘西少数民族文化的图像文献,是艺术家通过对湘西少数民族的历史发展、宗教活动、生活方式、生存环境等方面的挖掘与表现,再现和创造出的直观现象。通过对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域湘西少数民族图形题材的考察发现,这些图形图像具有湘西少数民族文化的内涵,反映了在历史进程中的民族发展与变迁。它不仅在传承和弘扬湘西少数民族文化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也使得对这些少数民族的认识与研究有了新的立足点。图形所具有的视觉直观性及历史性特点为深入研究湘西少数民族提供了新的视角与方法。 苗族服饰以刺绣精美、银饰华丽而名扬中外,享誉古今。然而,就苗族的银饰而言,种类繁多,特点鲜明,在我国少数民族服饰文化中独树一帜。银饰图形与纹饰承载着苗族人民情感的印记,记载着其族群经过漫长的迁徙和征战的历程。它们在已经定居多年的苗族生活中依然刻下不可磨灭的烙印,铭记着祖先迁徙和征战的千难万险,回忆着迁徙途中的事与物,颂扬了祖先的勇敢与顽强。 在苗族族群中,有很多是关于银饰的传说。其中之一是从物质层面上解释银饰的来源之一。苗族上古传唱下来的著名叙事长诗《娘阿莎》中的“水龙王”有这样的唱词:“还你六张巾,退你银项圈。”古歌表达出金银的物质与精神、功利与审美。苗族的《换嫁歌》唱出了在母系社会男子出嫁时的情景:“头插锦鸡毛,衣裙身上套。一只银项圈,胸前(九)闪耀。”时距今日约有2000年。 然而,苗族银饰之所以产生,更重要的是它有着深层的精神动因,即以巫术为核心的原始宗教信仰得到相应的发展。苗族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被浓重的巫文化的氛围所笼罩。苗族的银饰从它诞生之初,就具有巫术的信仰与功能。 归纳而言,苗族题材银饰图案大致可分巫文化—宗教信仰题材、民间传说题材、自然崇尚题材三类。 一、宗教信仰题材 巫文化是苗族银饰图形和纹饰的主要题材来源。在各种银饰图案中,蕴含着巫术、信仰的图形与纹饰占据装饰物的主要内容。银器就功能而言,苗族先民相信,一切锋利之物皆能驱邪,而银器就是驱邪之极品,还可以消灾祛病。这种功能体现得极为现实—如他们行路途中在山泉里饮水时,要先用银器浸入山泉消灾后饮用。再如丹寨的苗族妇 女的银围腰链也是驱邪的器物,此器物必须是舅舅 亲自请人打制,戴上后终身相随。台江苗族曾经有 这样的习俗:族人去世,要在墓穴中撒一点银屑, 银子可伴随着他们的灵魂,使其不遭遇恶魔鬼怪。 苗族的宗教信仰还体现在自然崇拜、图腾崇 拜、祖先崇拜等原始宗教形式方面,苗族族群的传 统社会体系迷信鬼神、盛行巫术。因此,图腾崇拜 是苗族银饰图形与纹饰的重要造型内容。比如,丹 江苗族背部银衣有一个“宗庙”的图像造型,这是 苗族原始宗教信仰的核心图样,其巫术的意蕴浓 重,具有统管全身银衣片的地位。因此,每一件银 衣均有这种“宗庙”图样,其图纹形式基本稳定, 不得随意创造和改变。还有银花头围上的骑马武士 和小孩银帽上的神像也都如此。传统的童帽饰造型 多见狮、鱼、蝶等形象,还有受汉族文化影响的“福 禄寿喜”、“长命富贵”等字样,构思巧妙,造型别 致。贵州施洞有一种专为婴儿特制的银菩萨帽饰, 一套九枚,件小,片薄,分量轻,适于不堪重负的 婴幼儿佩戴。 苗族图腾即是与苗族有血缘关系的几种图像。 苗族认为,水牛是具有神性的动物,贵州的西江、 施洞、排吊等地苗族的银角是牛角的图样造型。以 “牛”造型显示“组灵意象”、“生殖意象”和以富为 美的观念,同时它还表示威武和抵御强敌,向爱人 显示魅力,向精灵显示魔力。苗族认为,枫树是祖 先之祖,传说枫木生出了蝴蝶妈妈,蝴蝶妈妈生下 了十二个蛋,由鹊宇鸟孵化出苗族的祖先姜央和十 二个兄弟。银饰上的吊花,多为三角形的枫叶纹, 它也作为连接其他图样的中介造型。苗族古歌当中 提到了十余种鸟类,而帮助蝴蝶妈妈孵化十二个蛋 的鹊宇鸟,有说是燕子的一种,它是由被砍伐的古 枫树梢变来的,所以也是被苗族作为图腾来崇拜 的。银燕雀是苗族银饰中一种极为重要的图样造 型,雷山丹江的主体由银雀组成的银簪中,有四只 银雀,中间的一只做得很逼真,神态活灵活现,连 一片一片的羽毛纹理也清晰可见,小雀则抽象简 略。都匀王司的银雀发簪主体就是一只神态逼真的 写实的鸟,它展翅欲飞,身上的羽毛也一片片地微 张,嘴里还衔着一个银笼。蝴蝶的纹样造型在银围 帕、发簪、银梳、耳环、衣帽饰、项圈、压领、银 衣片、背带、腰链、吊饰、手镯、戒指、烟盒、围 腰银牌等几乎所有的银饰上都能看到。上述几种图 腾的纹样造型都是苗族银饰不可或缺的。而其他的 各种动物、花草图案造型则可以灵活搭配。丰富的 宗教信仰题材给予了银匠广阔的想象和创造源泉。 二、民间传说题材 每一个苗族民间传说故事,都是对苗族族群美 好愿望的传颂。迁徙使人们居无定所,同时也使得 这种口口相传的文学以传唱的方式担当起了民族文 化的传承、授艺和教育功能。在苗族银饰图形与纹 饰中,有大量以苗族族群故事为题材的图形和纹饰 创作。例如,造型精美的银花冠,花冠前半部分插 有6根参差不齐的银翘翅,上面嵌制有二龙戏珠、蝴 蝶探花、丹凤朝阳、百鸟朝凤、游鱼戏水等各式各 样图形组合搭配而成的银饰纹样。然而,民间传说 在苗家银饰图形和纹饰中有着各种不同的象征意义 和心理诉求,如“八仙过海”、“双凤朝阳”、“龙凤 呈祥”、“双龙夺宝”等纹样,按传统民俗的习惯分 别表达神通广大、祥瑞喜庆、男女恩爱、发家致富 的含义。苗族银饰中有一种银牌,其形状有大小不 等类型,银牌均浮刻着各种花纹图案,图案中兼刻 有“长命百岁”、“长生保命”等字样,这反映了制 作银牌的主要目的就是祈求神灵保佑,“锁”住佩 戴者以防被魔鬼抓走,寄托自己美好的愿望。因此, 民间传说题材便成为苗族银匠手中取之不尽、用之 不竭的创作题材。蚩尤是苗族的祖先,而龙却是蚩 尤的对手。所以,相传古歌《十二个蛋》当中,“水 龙”只是其中的一个蛋,并没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然而,苗族的历史文化中,有的地区有招龙、接龙 的习俗,把龙视为至尊,有些地区则有特殊的龙崇 拜。基于这样的文化背景,在苗族银饰图形与纹饰 中,“龙”的纹样随处可见。只是纹样形态有善有 恶,或是善恶互换,有些“龙”图纹甚至是可以与 各种动物“嫁接”的一个符号。由于受到汉文化的 影响,苗族银饰中龙的图样有了新的意蕴—神圣 而尊贵,于是龙的纹样多见于头饰。特别是女性戴 的银角,大多为双龙戏珠等吉祥图样。然而,在项 圈上龙纹图案比较普遍,组构多与植物纹样或动物 纹样搭配,形成新的、别致的纹样,图案样式特别 丰富。从纹样中可以看出,龙没有了神秘的面纱, 与其他动物一样,只是大家庭中的普通一员,它可 以和各种动植物平等共处于一个项圈或手镯之上。 如贵州黄平、凯里一带盛行的“龙凤抢宝单层响铃 银项圈”,纹样形式为单面浮雕双龙、双凤抢宝,项 圈中间部位是浮雕的龙纹圆盒,圈沿下部坠了猫、 鹿、鱼和龙纹响铃吊饰。又如贵州施秉一带流行的 一种响铃银项链,它的链身吊坠凤凰、蝙蝠、老虎、 蟾蜍、鸡、马、鱼、人及一串响铃。项链正中坠一 美术大观ˉ艺术理论 ˉ

设计专业 文献综述

xxx学院毕业设计文献综述第1页 文献综述 在选此次课题前,曾做过大量的资料搜集工作,不仅搜集了大量的成功案例,而且还阅读了大量的文字资料,对其进行了反复翻阅和学习,从中收益很大。作为一个新时代的人,思想必须时刻进行更新,所谓活到老,学到老,就是这个意思。作为一名设计者来说,我们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思维,不断去接触新的事物,活跃自己的思想,并且引领人们去适应新事物,借以提高他们的审美水平。 餐饮行业作为商业空间,具有一定的利益关系。正如《商业空间设计》一书中所描述的,商业空间设计是指用于商业用途的建筑内部空间的设计,如商场、餐饮、专卖店、美容美发店等商业建筑的内部空间。商业空间设计是室内设计课程中具有明确功能要求,同时也要求有不同风格和特色变化的室内设计。除了包含室内设计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的功能要求外,商业空间设计还包含了更多的功能要求和市场特色。在掌握了室内设计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本课程要求学生更深入地研究商业空间设计所具有的特点,并结合空间的功能性质,设计具有各种现代风格特色,并能满足不同用途的商业内部空间。课程涉及到总体设计、平面布局、道具装置、灯光设置、陈设等所有与室内设计相关的内容,并涉及到构造、尺度、技术、材料和施工工艺等各个方面的设计。现代室内设计中空间的分隔主要体现在光环境、色彩、声与材质上。 正如《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一书中所描述的,就人的视觉来说,没有光就没有一切。空间通过光得以体现,没有光则无空间。在室内空间环境中,光不仅是为满足人们视觉功能的需要,而且是一个重要的美学因素。光可以形成空间、改变空间或破坏空间,它直接影响到物体、空间的大小、形状、质地和色彩的感知。光环境是由光(照度和布置)与(色调、饱和度及显色性)在室内空间中建立的与空间形状有关的生理和心理环境,是现代建筑和室内设计中一个重要有机组成部分。它既是科学、又是艺术。 路易斯.康曾经说过:“对我来说,光是有情感的,它产生可与人合一的领域,将人与永恒联系在一起。他可以创造一种形,这种形是用一般造型手段无法获得的。”他在一九六六年设计的克拜尔博物馆,选择了螺旋线作为剖面的形式,这样有利于降低空间高度并提高采光的均匀度。

苗族银饰中的图案和纹样

苗族银饰中的图案和纹样 摘要:苗族的银饰的独特魅力使其在中国的民间艺术中闪耀着耀眼的光芒.作为一个民间特有的艺术的产生所要经历的一个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才成为一个民族的生活信仰.本文主要探讨苗族银饰所表现的主要题材内容,苗族银饰的图案纹样,这些图案纹样的形成所反映的的苗族人民的风俗民情,生活信仰,以及这些图案纹样所表达出来的苗族人对于宗教`图腾的崇拜。如果苗族没有文字的话,那摸,苗族银饰中的图案和纹样就是苗族的文字,记载了苗族人的生活的百态,是一本记载苗族风俗民情的百科全书。 关键词:苗族;银饰;图案;纹样;生活;宗教;图腾 苗族银饰在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地域,它的图案和纹样的特点均不相同,所反映的题材也不一样,综观苗族银饰中的图案和纹样,其造型的主题多样化,并且主题大都含混冲突,追究其中的原因,是因为造型者的宗教观念和生活观念的不同,多元化的神灵崇拜和宗教信仰。 银饰图案的题材多以苗族人民生活中常见的花鸟鱼虫、飞禽走兽为制作内容,也有少量传统民俗戏文、传说人物、场景、山雀、蝴蝶、蜈蚣,田里的鱼虾、田螺,树上的桃子、石榴,门前房后的莲花、菊花、水仙、牡丹,畜圈里的牛、马、鸡、兔,甚至箱子里的古钱、元宝,男人们把玩的唢呐、刀剑等,但凡眼下所见,都成为银匠手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题材。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极具审美和欣赏的苗族文化。其中蝴蝶、锦鸡、龙、凤纹样与苗族神话传说有着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而“八仙过海”、“双凤朝阳”、“龙凤呈祥”、“双狮夺宝”等纹样,是按传统民俗的习惯分别表达神通广大、祥瑞喜庆、男女恩爱、发家致富的吉祥涵义。 苗族银饰的图案和纹样整体上看有三大类,第一类是主要以花鸟鱼虫的生活中的自然纹样为主。第二类是以龙和凤的纹样为主。第三类是以受巫术影响严重的稀奇古怪造型的纹样为主。 第一类以花鸟鱼虫为表现题材的图案和纹样在苗族银饰中是最常见的。在大部分的苗族的银饰的图案中均会看到这样的题材。尤其在银帽的装饰中层层叠叠各种造型的鸟蝶鱼虫等动物和银键银铃,给人满头珠翠,雍容华贵的感觉。 苗族银饰的图案中最常见的是花。在苗族银饰的图案中就光是花的造型就有成百上千个,花的图案几乎装饰在苗族银饰的每一件器物上。从头到脚几乎到处都有装饰的银花。这充分的表现出了苗族人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 蝴蝶在苗族银饰的图案中也是大量的出现,究其原因,据说是由于苗族人的祖先崇拜,神灵崇拜。蝴蝶据说是苗族关于人类创生传说中的主角之一。传说在远古时期,蝴蝶在枫树心里

美术语言研究文献综述

美术语言研究文献综述 对于美术语言的探讨和研究,一直以来就是美术界的热点,是理论家和艺术家们不可回避的一个问题。所以历来的文献著作中,专门论述语言和在论述绘画思想和画评中论及语言的文章,可谓汗牛充栋。在这些文章中,从不同的侧重点谈到语言,有代表性的论述方式和观点大致有以下几种。 一、从材料的角度论及语言 陈璐的《材料·观念·艺术语言》专门论及了材料与语言的关系。其主要观点是材料的变革演绎着观念的更新,而观念的置换则决定着材料在艺术中的语言价值和意义,材料和观念的变革是艺术演进和发展的主体,是它们的变革带来了艺术语言的演变和发展,从而带来了艺术视觉形象的演变和发展。具体说来就是人类艺术从观念到形式的演进,都与艺术材料的变革紧密相连。艺术视觉形象的演变,恰是在观念的变革下,艺术材料变革所带来的艺术语言从形到质的演变结果。并得出结论:在某种意义上,人类艺术发展的历史,也是一部关于材料——艺术的材料——变革和发展的历史,一部人类关于材料的观念演变和发展的历史,一部艺术的语言方式演变的历史。 文章从三个方面进行论证,一是观念变革下材料对艺术语言的开掘从外部向内部的延伸。材料使艺术得以存在和彰显,还使艺术得以物质呈现。纵观人类利用材料来创造艺术的历史,可以看到,每一种新的艺术材料被发现发明和应用,都意味着一种新的艺术语言的被创造和应用。对材料认识,经历了一个从外部形体到内部蕴含的发现延伸过程。早期对材料的认识局限在材料的外部形态上,即对材料的形状、颜色、硬度、质地等感性和直觉上的认识。使材料在艺术里具有了一种单纯的规定性,及材料仅作为艺术的语言——一种交流符号的物质载体,一种艺术的媒介形态而存在。随着对材料认识的深化,人们发现,在形状、颜色、硬度、质地等因素的包裹下,材料还有着十分丰富的文化性。艺术家们对材料观念性的认识从材料外部形态向材料内部蕴含转化,使材料本身的言说力被发现、挖掘、张扬和意志化。而艺术语言,就在材料自身的自然力和创造力的释放和表现中得到新生。

苗族服饰文献综述

苗族服饰 苗族历史悠久,人口众多,主要分布于我国贵州、湖南与四川地区。在其漫长而曲折的发展中,服装与银饰成为苗家人最具代表性的民族符号。如果说银饰是苗族女性的代表标志,那么服饰则代表着苗家人独特的艺术作品。苗族服饰以夺目的色彩、繁复的装饰和耐人寻味的文化内涵著称于世,所以对于苗族服饰的研究在某种意义上也是对苗族历史的回顾。 苗服形成的历史渊源 根据史籍记载和传说,苗族先民殷周时代已在今湖北清江流域和湖南洞庭湖一带生息。约在春秋战国时期,在巴蜀、夜郎以及荆州都有苗族先民活动。秦汉时,大部分苗族先民在武陵郡、牂柯郡、越巂郡、巴郡、南郡等地区定居,小部分继续迁徙到黔东南都柳江流域。嗣后,由于战争、饥馑、疾病流行、生育繁密、农田丢荒等原因而不断迁徙。同样也正因为这样,造就了苗服所独具的深厚的文化内涵与历史价值。 关于苗服的产生民俗界有多种观点,但是有一点是比较统一的:苗服的产生是多次迁徙与抗争的产物。 冯悦在《苗族服饰记在衣上的史诗》做如下描述“五千多年前苗族的祖先雄居于长江中下游和黄河下游这片阔富饶的土地上,然而部落间的战争迫使他们不得不放弃故土被迫南迁,传说当时姑娘们舍不得故土的奇花异草和

珍禽异兽,她们含着泪用千针万线把那些美丽的动植物绣在自己的衣裙上,带到很远的地方去并将这种服饰传给她们的后代,今滇黔旁乌蒙山区的花苗服饰,据说就是对故园山水、田林的记录。”石鑫进在《论述湘西苗女服》中叶对此做了侧面论证“湘西苗族的古代服饰,男女差别较小,一律穿刺绣花衣,包赭色绣花帕,配以诸多银饰。自清代雍正年间改土分流、政府指令服饰宜分男女之后,变化极大。” 苗服的地域特点 苗族服饰有性别、年龄及盛装与常装之分,且有地区差别。据清代《百苗图》所载,凡八十三种。另有湘西型苗族服饰考察资料称百余种。纷繁复杂的苗族服饰分为湘西型、黔东型、川黔滇型、黔中南型以及海南型等五大类别和若干款式。 湘西型,流行于湖南湘西州及湘、黔、川、鄂四省交界一带。古代男女蓄发椎髻的习俗已消失。今女我穿圆领大襟短衣,盘肩、袖口等处有少许绣花;宽脚裤,裤筒边缘多饰花边;包扎又高又大的青布或花布头帕,戴银饰。 黔东型,流行于黔东南。男装多为青色土布衣裤,包青头帕。女装以交领上衣和百褶裙为基本款式,以青土布为料,花饰满身,图案多为平绣的各种龙、凤、鸟、鱼及花卉。雷公山一带女装独特,百初裙甚短,长者30厘米,短者不足20厘

艺术设计的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一、前言 伴随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室内设计风格也融入了更多国际化的元素。然而越来越多人喜欢欧式家居的气派、豪华和华丽,如果照搬传统欧式装饰元素,难免会显得臃肿,拖沓,更不符合东方人的审美要求,而结合现代元素营造适合东方人居住的新欧式风格家居,则是一条打造美好家居的可行之路。 二、传统欧式风格,现代欧式风格,现代元素的概述 传统古典欧式风格强调力度,变化和动感,强调变化。强调综合性(一座建筑物上有大量雕刻和天顶画作为装饰)。西方传统风格中有仿罗马风、哥特式,、文艺复兴式、巴洛克、洛可可、古典主义等。其家具最大的特点是装饰性。这类家具的造型善走极端,或是体量精巧纤细,让人爱不释手,或是身材庞大,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古典欧式风格的家具用色浓烈,强调高光和强光对比度,表面一般作上光处理,装饰线条繁复华丽,给人一种雍容富贵的感觉。 现代欧式风格继承了传统风格中的精华部分并加以提炼,讲现代精神融入其中,更加强调比例,尺度及构图原理,、将复杂的装饰简化或抽象化。新欧式摒弃了传统风格的繁琐,细部仍保持精致的装饰,打造豪华与气派的家居环境。 现代设计元素与古典风格想融合,将字画、雕刻、石材、织物、金属、木工、玻璃等所有工艺融合在一起,展现丰富而富有奢华之美的新欧式家居。 传统欧式设计构件(柱式、壁炉、灯具、雕刻等)与现代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字画、雕刻、石材、织物、金属、木工、玻璃等)过多,所以在设计中选择恰当的传统欧式元素和合理的现代设计元素尤为重要。 三、对传统欧式风格,现代欧式风格的分析 传统欧式的构件主要通过三个要素来体现。首先是室内构件要素,如柱式,壁炉,楼梯等;其次是家具要素,如床、桌、椅、几柜等,常以兽腿、花束及螺钿雕刻来装饰;再次是装饰要素,如墙纸、窗帘、地毯、灯具、壁画、西洋油画等,色彩上以红蓝、红绿及粉蓝、粉绿、粉黄,饰以金银饰线为色调关系,重视比例及尺度的把握。 现代欧式风格其实是经过改良的古典主义风格,即新古典主义,新古典主义以尊重自然、追求真实、复兴古代的艺术形式为宗旨,特别是古希腊、古罗马文明鼎盛期的作品,或庄严肃穆、或典雅优美,但不照抄古典主义并以摒弃抽象、绝对的审美概念和贫乏的艺术形象而区别于16、 17世纪传统的古典主义。新古典主义风格还将家具、石雕等带进了室内陈设和装饰之中,拉毛粉饰、大理石的运用,使室内装饰更讲究材质的变化和空间的整体性。家具的线形变直,不再是圆曲的洛可可样式,装饰以青铜饰面采用扇型、叶板、玫瑰花饰、人面狮身像等。

艺术设计学院文献综述样稿

某年某天某地系列书籍装帧设计文献综述 专业艺术设计班级 04级装潢班作者邹洋指导老师赵勤 1、设计目的 书籍作为信息传播的重要媒介,既是一种显性信息即传播的内容,也是一种隐性信息的载体即传播的形式。它的出现大大提高了人们分享信息的能力,使人类既能冲破时间的限制来了解历史,又能冲破空间的障碍以观察当今社会,体现着人类的进步。然而,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快捷的英特网和电视公众媒介在我们的生活出现,除大大提高生活质量之外,也冲击了传统的书籍市场。 我选择本选题某年某天某地,是以关于旅游生活的画册系列进行书籍装帧设计。因此,就要考虑运用多元化的手段和功能,满足人们对该书籍的全方位需求,从而使其成为多元信息和全面需求的整合体。希望通过恰当而有艺术感染力的编排设计,为此搭建一个平台,提倡旅行和生活的意义,进而使作品更能吸引读者、打动读者,使作品上的内容能更清晰有条理地传达给读者。 本文主要对书籍设计的构成要素(字体、色彩、编排)及媒介的传播特性进行研究和分析,通过对国内外资料的查阅以及一些著名设计师的心得做出总结、分析并对其进行归纳和整理,最后提出本次设计的观点。 2、文献资料 书籍是信息传递的一种媒介,是传递思想的载体,是内在永恒的文化生命体。好书能令人爱不释手、读之受益,是内容和形式、艺术与功能相融合的完美体现。现代的书籍设计已不局限于传达信息载体的功能和内容自身的主题,而是将书视为一种造型艺术。下面将本人对书籍设计构成要素的研究心得综述如下。 2.1字体设计 “文字版式设计是现代书籍装帧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对书籍版式的视觉传达效果有着直接影响,正确、有力的字体选择,其视觉价值具有超越概念性内容的意义。书籍装帧中的文字有三重意义,一是书写在表面的文字形态,一是语言学意义上的文字,还有一个就是激发人们艺术想象力的文字,而对于我们来说,第三重意义是

图案与苗族历史

图案文化内涵浅析 一、蝴蝶: 1、纵观“苗族”图案,无不处处体现吉祥。如其:“喜雀闹梅”、“燕子双飞”、“小鸟含花”、“蝴蝶展翅”、“花团锦簇”等图案皆以小型动植物“花卉、小鸟、蝴蝶”入图,构图自然和谐,形象生动流畅,色彩夸张,洋溢出一种独特的祥和艺术风格,充分且比较集中地反映了苗族的内心渴望和生活追求,是研究本地苗族文化发展的重要依据,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苗族图案中本来还有许多小型经典图案,在小花、小鸟、蝴蝶的背后,每个图案都有一个小故事,只是因为年代久远而失传,现已无法考证了。 2、苗族图案中的蝴蝶与小花一样,蝴蝶是必有的图案。因为蝴蝶轻盈娇小,能在山水花草自由飞翔,而颜色娇丽,易与人和自然亲和、易亲近,这充分体现了苗族文化中渴望自由,信奉自然,追求幸福的美好心愿。 3、不管在银饰上还是在服饰上,出现最多的就是蝴蝶。传说我们的祖先就是蝴蝶,(我们称为)‘蝴蝶妈妈’”。苗族服饰中出现了很多枫叶和蝴蝶。因为他们认为他们的祖先是一只从枫树心变来的蝴蝶。后来这只蝴蝶生了12个蛋,它们孵化出了世间万物,包括人类和动物。他们就为蝴蝶是他们的母亲,枫木是他们的先祖”。

4、太阳普照大地,大地生了植物;有了枫树,枫树孕育蝴蝶;蝴蝶养育了人类始祖姜央和苗族的文明始祖蚩尤。苗族太阳崇拜、蝴蝶崇拜、生殖崇拜和祖先崇拜,寓示生命生生不息、健康成长、兴旺发达。 5、黔东南地区苗族服饰图案对龙合蝴蝶题材的偏爱来自苗族人民对自身起源的朦胧认识和对祖先的图腾崇拜。在苗族聚居的地区,关于自身起源问题的解释是通过神话传说流传下来的。符号论美学认为,神话与宗教同源,二者没有绝对的界限,并且提出“神话从一开始起就是潜在的宗教”。神话故事的情节无一例外地传达出人类意识的发展和自我信赖的展现,尤其是对自身起源的幻想,以及将自身起源依托 于某种神力的神化。在苗族的神话传说中,是由枫树生出了蝴蝶妈妈,蝴蝶妈妈生了十二个蛋,请一种名叫“脊宇”的鸟来孵化,生出苗族的祖公姜央、雷公、龙、象、水牛、虎、蛇、蜈蚣等十二个兄弟。后来在姜央与雷公的争斗中,龙、虎、蜈蚣都帮助姜央作战,降服雷公,龙还帮助人类架云梯取金银,成就了人类最终的胜利。在这些传说中,苗族起源的根本和图腾的代表物有枫树、蝴蝶、鸟、龙等,因此我们也不难看到苗族历史上的动物图腾崇拜是与万物有灵的观念共存的。在这里,蝴蝶和龙的形象作为一种表达原始先人情感需求的具有创造性的艺 术符号频频出现在苗族的服装服饰中,成为苗族祖先和吉祥涵义的代名词。 6、“蝴蝶妈妈”刺绣图案主要在女服的两袖和围腰上。传说蝴蝶妈妈是由枫树心变的,所以蝴蝶妈妈居于枫树之上,这图案被苗家

现代设计中苗族图腾文化及图形纹饰的发展研究

现代设计中苗族图腾文化及图形纹饰的发展研究 贵州苗族的图腾文化是一种原始宗教的形式,主要的 图腾崇拜有牛图腾、鸟图腾、龙图腾等等。在现代服装设计 中应用贵州苗族的图腾文化作为装饰,能够体现出现代与古 典的统一,表现出一种别具一格的设计美感。本文简要分析 了贵州苗族的图腾文化,并对现代服装设计中贵州苗族图腾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进行了探讨。 贵州苗族的图腾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图腾是一种带有民族特征的文化,而图腾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就是服饰。我国的各少数民族的日常服饰中充分的体现了本民族的图腾文化,表现出与众不同的式样、花纹和图案。如果能将这些承载着图腾文化的服饰应用到现代服装设计中,能够给现代服装设计提供新的灵感。 贵州苗族的图腾文化以及其在服饰中的表现 1. 龙图腾 龙图腾是贵州苗族图腾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夔龙、琳纽龙、婆番龙、贩绷龙、蛇龙、象龙、马龙等等。龙作为苗族文化中最大的神,与汉族的龙图腾最不同的是,文化中的龙图腾还保留着其他动植物的特征。这也在苗绣中得到了广泛的体现,在苗族服饰中经常出现各种形态的龙的

形象 2. 鸟图腾 苗族文化中认为自身是鸟的亲族,因此对鸟有一种天然的亲近和崇拜。当今的黔东南苗族的女子经常以鸟羽作为头饰,或者将头饰制成鸟形。贵州的六枝苗族的男子喜欢插戴一束三尺长的锦鸡尾羽。贵州省中部云雾山区的苗族妇女的服饰中经常出现鸟翅膀或鸟雀眼刀的图案,也就是从鸟雀的眼睛或者翅膀形状抽象而成的装饰几何图案。在苗族文化中认为人死后能够变成鸟,飞回祖宗的发祥之地。因此在服饰上广泛的应用鸟的元素,更能够体现其与祖先之间的联系。 3. 牛图腾 苗族为农业民族,牛与苗族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在这个过程中产生了牛图腾崇拜。苗族人认为牛是人类得力的帮手和忠实的朋友,对牛非常崇敬和疼爱。例如在苗族文化中要选择祭祖牛,将祭祖牛作为神牛单独供养。在年节时,苗族人也会先让牛享用酒饭,以表示对牛辛勤劳作的感激。在苗族文化中不允许在祭祖牛面前说出亵渎之言,可见牛图腾在苗族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在苗族的服饰中也经常有牛的形象,将牛的形象广泛的用在男性和女性的服饰之中,将牛视为吉祥、勤劳、神圣的象征。 在现代设计中传承与发展贵州苗族图腾文化贵州苗族图腾文化是一种带有原始宗教色彩的少数民族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体现出别具一格的文化美感,能够给人一种独特的审美享受。长久以来,苗族人民在自己的服饰文化中

民间工艺传承与保护研究文献综述中国民间工艺

民间工艺传承与保护研究文献综述中国民间工艺 摘要: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留下了具有特色的文化遗产,民间工艺更是伴随着人民的生活时代相传。民间工艺在艺术形式、生产方式等方面具有鲜明的特色。民间工艺具有深厚的科技价值、文化价值、经济价值等,重视传承并保护民间工艺具有有重要的意义。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传承并保护民间工艺的重要性曾一度被忽视,虽近年被重视,但出现许多利用民间工艺的不当方式。我们应从对民间工艺的理解重视、宣传教育、传承人培养等方面来有效传承和保护民间工艺。 关键词:民间工艺;文化遗产;现状;对策 民间工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伴随着人民生活的发展,体现出人民的生活习俗、精神信仰等方面的内容。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现代化进程加快,曾经与人民息息相关的民间工艺逐渐淡出我们的视线,有些甚至面临生存危机。学者们对其概念、特点、价值等方面做出了深入研究,并对民间工艺传承与保护工作分析了当前的形势、问题和措施,也有从新的行业领域和其他学科角度对其传承保护工作进行研究。 一、民间工艺的概念

民间工艺属于民俗学的研究范畴,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许多学者从民俗学的角度对民间工艺所提出的定义。杜鹤民认为,民间工艺是反映大众古老生活方式的民俗艺术,是经济和文化的双重载体。[2]也有从民间工艺功能、价值的角度出发,对民间工艺做概括。吴洁华提出,民间工艺寄托着劳动人民自己的理想、愿望、喜怒哀乐、审美情绪和艺术传统,并造成一种特定的文化环境,陶冶着民族的情操,培养着思乡民情和精神素质,反映着时代的思想,直接体现社会的生活方式。[3] 综合专家学者的观点,民间工艺是民俗文化中最贴近大众人民生活的、反映一个民族的衣食住行的文化现象,并随着人民社会生活的变迁以物质载体和技艺传授方式流传至今,具有独特的艺术性和实用价值。 二、民间工艺的特点 综观有关民间工艺的文章,许多专家学者对民间工艺的特点大多从其寓意、生产方式、表现形式、体现内容等方面进行概述。 聂爱文认为,民间工艺具有含有一定的科技含量、传承方式单一、与自然、生态相适应、制作工艺的随意性和经验性、地区差异性的特性。[1]杨林提出,民间工艺有手工性、民间性、与日常生活的

苗族装饰艺术中苗族传统文化的探析

苗族装饰艺术中苗族传统文化的探析 摘要 湘西位于我国西部地区,是湘区是苗族聚集地之一,研究苗族装饰艺术是对整个苗族传统文化的探析。苗族装饰艺术容丰富,形式多样。其中,苗族特有的传统装饰纹样以其饱满的构图,古朴的色调以及纯朴的整体风格深深吸引着无数的现代设计师。苗族装饰艺术纹样中精髓部分的吸取及创新并最终结合现代元素,创造出符合现代审美特征的室设计设艺术作品,使人们生活和居住的空间能够与其所需的心理空间相互协调的心理诉求得以满足,延续传统装饰艺术是现代设艺术设计发展又一新的途径。 关键词:湘西苗族装饰艺术纹样室设计室装饰艺术设计 Summary Western Hunan is located in western China, is one of Xiangxi Miao area is a gathering place, a study Hmong Art Deco Analysis of the entire Hmong traditional culture. Hmong Art Deco rich, diverse forms. Among them, the Hmong traditional decorative patterns unique to its full composition, simple colors and simple overall style attracted countless modern designers. Hmong lessons and innovations in essence part of the Art Deco patterns and eventually combined with modern elements to create a work of art of interior design furnishings meet modern aesthetic characteristics, so that people can live and space to live their mental space needed psychological demands to be coordinated satisfied, the continuation of the traditional decorative arts is a new way to the

苏州文化艺术中心文献综述

文化艺术中心文献综述 作者:徐烨 班级:04建筑学3班 学号:040111322 摘要 (现代文化艺术中心是基于剧场、音乐厅及电影院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城市综合体建筑形式,它是以一个或多个大型与小型的观演场所为核心,融市民业余活动、博览展示、教育研修、娱乐、商务、办公等功能于一体的文化建筑综合体。文化艺术中心作为一种大型的城市建筑,它具有地域性,体现不同城市的文化特征。现代文化艺术中心在我国起步较晚,功能技术还不成熟。) 资料来源: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关键词:文化艺术中心,剧场,展示类建筑 正文 现代文化艺术中心是基于剧场、音乐厅及电影院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城市综合体建筑形式,它是以一个或多个大型与小型的观演场所为核心,融市民业余活动、博览展示、教育研修、娱乐、商务、办公等功能于一体的文化建筑综合体,是观演型文化建筑在现代社会生活中一种新的动态与发展方向。建筑是有形的诗篇,是凝固的音乐。在科学技术与经济文化高度发达的今天,建筑更是融科学、技术、文化、艺术于一体。而文化艺术中心作为现代都市人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则更是集中体现了科技与文艺紧密结合的设计特征。 一、文化艺术中心的定位 文化艺术中心作为一种大型的城市建筑,在城市的区域规划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代表一个城市的文化艺术特色,应该将之纳入城市设计的范畴,并且在其立项之初就要对其进行一个较为明确的定位,这是建成一个成功的、为市民所接受的文化艺术中心的重要保证。 1)城市学理论 视觉的中心文化艺术中心一般规模较大,从远观有助于展示城市轮廓线之美,近看可以成为一定区域的构图中心,成为城市中引人注意的视觉焦点,是城市的主要景观点。而这个范围是与建筑的尺度相关的,可以通过视觉分析法来确定。 城市社会生活的中心文化艺术中心是城市居民进行文化,娱乐,交往,商业等活动的重要场所,是城市生活最活跃的部分之一,进行着大量物、人与信息的交流,是城市社会生活的中心。 心理的中心文化艺术中心作为公众视觉与生活的中心,必然要体现共同的价值观念与审美情趣,是环境具有场所感,成为心理与情感的中心。 2)对文化艺术中心的定位 在对文化艺术中心定位时,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进行民意调查,确定最适合于本地的文化艺术中心形式,以保证建成后的使用效率与长期效益。具体地说,对文化艺术中心的定位,

关于教师表扬艺术研究的文献综述

关于教师表扬艺术研究的文献综述 ————教育科学学院2010级4班 2010050448 谢文言 目录 一、摘要 (1) 二、关键词 (1) 三、前言 (1) 四、对教师表扬艺术研究的原因 (3) 五、教师对表扬运用的现状分析及其影响 (5) 六、教师如何正确运用表扬策略 (6) 七、综述展望 (10) 八、参考文献 (10)

一、摘要 表扬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教育手段。教育教学实践表明,给予学生及时、正确的表扬,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一个健康向上的集体。但不是教师的每一次表扬,都有如此神奇的功效。只有艺术的表扬,才能使表扬发出耀眼的光芒。因此我就最近十年我国教师在教学中表扬艺术研究的文献进行了一次整理,以便进行进一步研究。 二、关键词 教师表扬艺术 三、前言 所谓表扬,就是教师对学生获得成功和进步所给予的真诚肯定。表扬是促人进步的动力,是催人上进的阶梯,是教师常用的正面强化手段。恰当的表扬不但可以使学生看到自己的优点,增强自信,激励进取,而且还会对学生的思想行为起导向作用。相反,不恰当的表扬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挫伤学生的自信心和进取心。对于表扬,我们不能肤浅地去理解,泛泛地去运用。表扬也不是万能的,表扬也有效的时候,表扬更有其内在的规律和需要注意的事项。表扬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所以对教师表扬艺术的研究,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教育教学工作顺利进行尤为重要。

四、对教师表扬艺术研究的原因 1、时代原因。 如今的学生,都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出生的,其中很多是独生子女。他们出生后,无论是家庭、社会还是学校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特别在社会转型时期,商潮滚滚,物欲横流给他们造成的影响不可低估,而影视、网络的影响更是繁杂。这些变化和影响绝不只是物质上的,重要的是精神上。要承认,富裕的生活,多彩的文化给孩子们带来了很多有益的东西。但同时也必须看到,与此相伴的有害的东西也正从多方面以多种形式在侵蚀着孩子们的身心健康。面对这种新形势,所以有人提出:“教育需要被再发明”。所以,表扬与批评这种传统的教育方法就需要“再发明”,必须针对新的现象,新的形势,新的特点,吸纳新的理念,注人新的内容,采用新的形式。于是对当代表扬艺术的研究,提出正确的表扬策略对当今教师教学十分重要。 2、学生爱听表扬的心理机制的原因 (1)、表扬能促使人的某些被表扬行为得到固化和发展。因为人们对自己的一些行为心中没底,需要外界的评价给予反馈,而且越权威的表扬效果往往越好。当然,多人次或一人多次对某人的表扬,也会增加被表扬者的行为或心理的固化倾向。 (2)、表扬可以明确学生的存在价值,增加学生的信心指数。一个人的存在价值往往自己心中无法判定和感知,需要周围人的认可。而且从现今的教育模式来看,教师的评价无疑是重要的,尤其在公开场合的赞许,即表扬,因为表扬是教师对被表扬者在群体中的存在价

苗族服饰文化研究的文献综述

关于“苗族服饰文化研究”的文献综述 苗族作为一个历史悠久、分布广泛的民族,其溯源可以上溯到五千年前的 蚩尤时代。在这漫长的历史中,苗族形成了灿烂的文化,尤其是服饰文化更是 居少数民族之首。作为其文化的有形载体,服饰文化帮助我们更好的了解其历 史与文化,更深刻的理解苗族服饰的变迁,从而推动其服饰文化的创新与发展,焕发新的活力。关于这方面的研究,著作颇多。以中国知网为例,输入“苗族 服饰文化研究”,全文涉及的有3741篇,主题涉及的有193篇,当然这里是 指中国境内的苗族。这些文章角度各异,内容广泛。故本文就上述主题涉及的 文献进行整理,分类,结果如下。 一、写作思路 1,从一般到特殊,即讨论苗族服饰文化的一般性,在举例说明时运用其 特殊性。如刘茜的《无字的教科书:苗族服饰文化的课程意义解读》(2009),其中在陈述苗族服饰是无字史书时,提及贵州黔东南苗族服饰纹饰中的“黄河”、“长江”、“平原”、“洞庭湖”、“城池”等主题图案,表明苗族祖 先曾生活在黄河、长江和平原地区。又如龙晓飞的《苗族服饰文化深析》(2010),其中在陈述苗族服饰的兵器文化英雄特色时,提及“水梳苗”的牛角形木梳。总之,这类的文献数量较多,大约占总体的40%。文献内容大多涉及苗族服饰的分类,款式,图案,审美,象征意义,文化内涵等,或详或略, 重点各异,总体上内容大同小异,缺乏新意,概论性质的明显。 2,从特殊到一般,即以苗族的某一代表聚集地为例,总结苗族服饰文化 的一般性。如娄方进的《桐梓苗族服饰研究苗族历史文化的活化石》(2012)中,以桐梓苗族为例,总结出苗族服饰的图案丰富,美好追究,悠久历史。又 如李宇栋的《浅析湘西苗族服饰文化发展现状——以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夯沙乡为例》(2012),以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为例,总结出湘西苗族发展现状,出现的问题及建议。总之,这类的文献数量很多,几乎占到 总体的半壁江山。文献内容大多立足于考察,实践,详细充实,多以陈述其发 展现状,发现问题,提出建议为主。总体上内容深入地区,贴近实践,创新性 很强。 3,以小见大,即以苗族的某一代表聚集地为例,讨论更大范围的问题。 如黎焰的《民族服饰文化的现代化进程——对近现代贵州苗族服饰文化变迁的

文献综述1500字例文【柳琴艺术研究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1500字例文【柳琴艺术研究文献综述】 从1978年上海音乐学院率先开设柳琴本科专业教育开始,柳琴演奏艺术有了专业的研究与演奏人才。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系列柳琴、柳琴乐团的出现,以及柳琴在民族管弦乐队中所发挥的作用被肯定,使柳琴逐渐成长为主流民族乐器从而获得了人们更多的青睐。大家在欣赏柳琴音乐的同时也渴望能够对它有全方位更深层次的了解。 以此为背景,我对该领域内一些研究者的观点进行了归纳,并梳理其理论逻辑,力求从多个角度去理解柳琴艺术的状态,进而理解中国民族器乐改革与发展的实质。具体来讲,作为一种具有深厚群众根基的民族乐器,从它的产生、发展和变迁的全过程来看,它的个性究竟是什么?从已融入大众音乐文化生活的现状来看,柳琴将会步入一个怎样的未来?随着柳琴演出团体、教材、学习者更多的出现,我们如何去预测它下一步的发展方向并作出有效的回应?在撰写本篇 文章之初,我期待着对柳琴文献的研究能够发现一些有益的视角。 从近三十年来的中文学术期刊出版物中,通过对相关文章的筛选,我只收集到了20篇有效的研究文献。这一事实告诉我们,柳琴学科在主流民族乐器的学科中还是一个比较薄弱的环节,它更需要研究者去加大对它的认识。 柳琴的学术研究成果

1、对柳琴起源的考证。 柳琴 __问题研究多建立在民间传说的基础之上,对这一问题进行过阐述的文献有:王惠然《柳琴改革始末及其艺术现状》、何丽丽《柳琴的形制与改革》《柳琴 __与原始二弦柳琴的特点》、王炳杰《柳琴艺术发展之轨迹》。通过对民间传说的考证,几位作者均认同了柳琴的诞生和苏北鲁南一带的地方戏前身“拉魂腔”紧密相关这一说法,对第一把柳琴是如何产生的研究也仅能建立在民间传说的基础之上。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三位作者的结论非常接近。 2、柳琴的乐改研究。 王炳杰《柳琴艺术发展之轨迹》、何丽丽《柳琴的形制与改革》《三弦柳琴与四弦柳琴考》、王惠然《柳琴改革始末及其艺术现状》《柳琴改革及柳琴艺术的发展》、于韵菲《论柳琴的角色变迁》都对近代柳琴的的改革之路进行了描述,在近代柳琴“二弦――三弦――四弦”的改革探索轨迹这一问题上达到了共识。对王惠然先生在柳琴乐器改革方面的贡献作出了积极的评定。此外《柳琴的形制与改革》还对五弦柳琴和七弦柳琴的改造状况进行了描述;阮仕春《柳琴音色改良的探索双共鸣箱柳琴》一文中也对“双共鸣箱柳琴”的研制过程、优点特征以及进一步推广的可行性进行了系统的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