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焦煤报告

蒙古焦煤报告
蒙古焦煤报告

蒙古族民俗常识

教学内容:蒙古族的生产民俗 教学时间:2012年11月21日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知道蒙古族的历史、节庆习俗、服饰、建筑、饮食、歌舞、民族文化等要点; ②能拓展学生思维空间,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2、过程与方法: ①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观赏视频、聆听音乐,让学生直接感受,引发思考,实施探究式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 ②以导游讲解的形式,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学生讲解介绍,多次给学生创造成功机会,树立自信心,培养学生勤思考、爱动脑的良好学习习惯; ②通过视听欣赏,让学生用心去感知美,激发学生热爱草原,热爱草原人民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蒙古族的节庆习俗。 教学难点: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形象生动地介绍蒙古族的服饰、建筑、饮食。教学过程: 1.导入 我们这个地区有多少个少数民族?能不能说说都有什么民族?人数居多的是哪个民族?

这节课我们就要来学习蒙古族民俗常识。 板书课题 2、学习新课 有没有同学知道是谁统一了蒙古部落? 我们一起把书翻到第二页,共同来了解蒙古族的来源,成吉思汗的简介和蒙古族主要分布的国家,人口数目。(课件) 解决老师课件的问题。 蒙古族被誉为“马背民族”、“草原骄子”。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了优秀的文化。我们一起来学习蒙古族的生产民俗。 (1)狩猎民俗(出示课件)带着问题自由读文,解决问题。 ①狩猎方式主要归纳为两种:个人狩猎和集体狩猎。(板书)用自己的话归纳一下个人狩猎和集体围猎的不同。②蒙古族狩猎的方法有几种?学生自行读文,汇报结果。③出示问题:蒙古族的狩猎活动为何在秋、冬两季进行?学生自己归纳,老师总结。 3、欣赏蒙古族生产民俗图片、民族音乐。 4、整理笔记。 5、课堂小结:请同学们回顾一下这节课的重点内容,老师做归纳总结。 6、课后拓展:课后同学们可以通过互联网、书籍等方式搜集一些有关蒙古族的资料,留意一下身边的蒙古族朋友,看看他们生活中还有哪些民俗是我们平时所没有注意到的,请教一下他们,这些民俗有什么意义。 板书设计:蒙古族的生产民俗 狩猎民俗个人狩猎、集体围猎

蒙古语简介

蒙古语简介 蒙古民族在9~10世纪有了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并创造了书面语体系。蒙古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分布于蒙古国和中国内蒙古自治区以及辽宁、吉林、黑龙江、甘肃、青海等省以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蒙古族聚居区。蒙古国境内的蒙古语属喀尔喀方言,是蒙古国的官方语言,使用人口约180万,占全国人口的四分之三以上;中国境内的蒙古语分内蒙古、卫拉特、巴尔虎布利亚特3种方言,使用传统的蒙古文字(畏兀儿字母),使用人口近400万。 本站主要介绍喀尔喀蒙古语(khalkha mongol),它主要由俄罗斯的蒙古族、蒙古国的蒙古族使用。它是在20世纪30~40年代蒙古文字改期时(1945年5月),从俄罗斯引进了斯拉夫文字母(也称西里尔字母)书写,称为新蒙文,但单词发单与传统蒙文基本相同。所以同一个单词,用二种蒙文说出的发音是相同的,只不过书写用的字母不同而已。 蒙古国现使用的新蒙古文,是利用基里尔(Кирилл)字母在喀尔喀蒙古语方言的基础上创制的文字。蒙古从40年代起就放弃使用传统文字,改用基里尔蒙古文。该文字已使用了半个多世纪,对于蒙古科学文化教育的普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却有着不利的影响。90年代以来恢复传统文字的呼声很高,政府也采取了政策措施,但困难和矛盾较多,至今未能恢复使用。而我国境内的蒙古族则一直使用着传统蒙古文字(新疆的蒙古族使用托忒蒙古文字),因而在文字方面双方沟通较为困难。而在语言方面则较为容易,但蒙古国的蒙古语中俄语借词较多,90年代之后英语借词大量增加,而我国的蒙古族使用的蒙古语中汉语借词较多,在语音、词法、语法上的细微差别也不少,如果未经专门训练,深入交流也有一些困难。本教程的编写,是为了向懂汉语的人士介绍蒙古国的基里尔蒙古文。随着商贸、文化交流的深入,掌握Кирилл蒙古文对于我们的工作、生活也很有用处。而且,从拼写难度角度而言,基里尔蒙古文较胡德木蒙古文简便、易学,也容易在电脑中显示。 虽然新老蒙文都是同一个起源的拼音文字,但是用法上区别很大。新蒙文类似于俄文,是从左到右书写,从上到下移行。新蒙文大大减少了学习掌握的难度。这里主要介绍用基里尔字母书写的喀尔喀蒙古语。 一、主要特点 蒙古语所使用的基里尔字母一共是35个,元音丰富而辅音较少。元音除了有开口度、舌位、唇形的对立外,还有发音长短和舌根松紧(即阴性、阳性)的对立。有些辅音有腭化现象。语音结合比较自由,音节种类较多。绝大部分辅音既可以出现在音节首,也可以出现在音节末。在音节末还可以出现复辅音。有比较严格的元音和谐律。阴性元音和阳性元音不能出现在同一个单词里。在同性元音之中又有一定的唇形和谐。语法意义主要由附加成分和助词表示。词序和重叠词干也是重要的语法手段。附加成分可以依次递加在词干上,一般是构词的在先,构形的在后,具有构词和构形双重功能的介于二

赴蒙古国南戈壁省罕博格德县旅游考察报告

赴蒙古国南戈壁省罕博 格德县旅游考察报告 Revised by Petrel at 2021

赴蒙古国南戈壁省罕博格德县旅游考察报告 赴蒙古国南戈壁省罕博格德县旅游考察报告 应蒙古国南戈壁省罕博格德县邀请,由巴市人民政府组织,委托巴市旅游局牵头承办,具体由乌中旗人民政府及乌中旗旅游局主办,赴蒙古国南戈壁省罕博格德县旅游考察团于4月15日至18日进行了考察。此次旅游考察由巴市旅游局副局长菅江左为旅游考察团团长,各旗县旅游局局(副局)长为成员,乌中旗人民政府及乌中旗旅游局作了出境跨国旅游考察大量细致的基础性工作,经过为期三天的旅游考察取得了圆满成功。现将旅游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罕博格德县隶属蒙古国南戈壁省,人口3000多人,以畜牧业生产为主,人们大部分居住蒙古包,轻工业和商业不发达。该县大力发展旅游业的积极性很高,以此来拉动经济发展,提高当地群众生产生活。该县地形地貌与中旗、后旗荒漠草原没有两样,草原植被的稀疏程度、植物的种类也基本相同。沙尘暴频发,丘陵起伏不断。 二、旅游业发展形状 罕博格德县主要依靠当地自然旅游资源,如发财洞、蛤蟆石、成吉思汗拴马桩等奇山大石发展旅游业。2005年7月12日开通的中国—蒙古跨国旅游线路,主要是三个重要旅游景点。一是发财洞。传说是一位叫柴乌嘎喇嘛在位于发财洞的这座山修行,后来修行成活佛,直至圆寂。人们对他苦心修佛,普度众生的毅力和精神非常敬佩。来发财洞朝拜的游客络绎不绝,其中有日本、韩国、俄罗斯、美国等国家和地区的游客。蓝色的哈达挂满了发财,各种钱币摆满了发财洞。二是蛤蟆石。传说是造水的使者,是蒙古民族心中的“龙王”,是千年的风蚀景观,极目远眺酷似朝天哇哇喊叫的蛤蟆。三是成吉思汗栓马桩。传说成吉思汗远征欧亚大陆,驰骋沙场,来到这里将套马杆用力一戳,足足在大石头上戳下三米多深的石洞。人们来这里观赏成吉思汗的力大无比。 同时,开发挖掘人文旅游资源。蒙古国1921年建国,是第二个社会主义国家。1937年爆发了类似我国文化大革命的一场蒙古革命,导致大量藏传佛教寺庙被毁,僧人被杀,只留下了残垣断壁

世界炼焦煤资源状况分析

世界炼焦煤资源状况分析 2010-11-1 1 引言 煤炭作为一次能源是世界上储量最多、分布最广的常规能源,也是重要的战略能源。它广泛应用于钢铁、电力、化工等工业生产及居民生活领域。未来,煤炭不可避免地仍将是一种主要能源。积极寻求更有效、环境可接受的途径,最大限度地提高煤炭的能源效率,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总量,并大力推广煤炭的有效利用技术,这是社会、经济、能源、环境可持续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了解和分析煤炭资源的现状和结构,这对于进一步合理配置煤炭资源、提高煤炭资源使用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2 世界煤炭资源概况 世界煤炭资源非常丰富,煤炭是世界储量最丰富的化石燃料。按照统计方法来划分,主要包括资源量、勘查储量和确认储量。根据有关国际能源组织的统计,全世界的煤炭资源量约达20万亿t,其中俄罗斯及独联体国家、中国、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德国、南非、英国、波兰、印度等世界前10位主要产煤国的资源量约占世界总资源量的95%。但经过一定地质勘查工作而计算出的世界煤炭储量仅有48000多亿t,其中精度较高的确认储量只有12000多亿t。煤炭资源分布的特点如下: (1)煤炭资源分布不均衡 世界煤炭资源的大部分集中在北半球,70%分布在北半球北纬3°-70°之间,以亚洲最为丰富,占全球地质储量的58%;其次为美洲的北部,约占30%;欧洲北部约占8%;其他地区如澳大利亚和非洲东南部的煤炭资源量不到世界的10%。 ①主要产煤国家中,资源量的分布很不均衡。俄罗斯和独联体国家的煤资源分布顿涅茨煤田和伯朝拉煤田以及西伯利亚的库兹涅茨煤田、“坎斯克-阿钦斯克”煤田等几个大煤田。美国的煤炭资源80%左右分布在东、西部的8个州内,其余42个州只占20%左右。澳大利亚有90%以上的煤炭资源集中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印度的煤炭则主要产于半岛的东北部。 ②在世界煤资源中,各类煤的分布不均衡。据估计,在世界煤炭资源中,褐煤占1/3以上。在硬煤(包括烟煤和无烟煤)资源中,炼焦煤不足资源量的1/10。在总量约1.34万亿t的炼焦煤资源中,肥煤、焦煤

+中国传统文化——蒙古族...

中国传统文化————蒙古族文化 学院: 班级: 姓名: 学号:

摘要: 服饰文化是民族文化的精粹和外在呈现,它所代表的,除了衣服的概念之外,更多的还是这个民族千百年来在文明进程中的历史文化积淀、民族特性和人文气息。在某种程度上,一个没有自我服饰文化的民族,是一个没有历史积淀的民族。 正文: 蒙古族是一个历史悠久而又富于传奇色彩的民族。千百年来,蒙古族过着“逐水草而迁徙”的游牧生活。中国的大部分草原都留下了蒙古族牧民的足迹,因而被誉为“草原骄子”。 蒙古族在科学文化事业 上比较发达,特别是明代以 来,在历史、文学、语言、医 学、天文、地理等方面,对祖 国的科学文化事业作出了重 大贡献。在民间文艺方面,“好力宝”是蒙古族中流传很广的一种演唱形式,马头琴是最富特色的民族乐器。 蒙古族始源于古代望建河(今额尔古纳河)东岸一带。现在主要聚居在内蒙古自治区,其余分布在中国的东北、西北地区。“蒙兀”是“蒙古”一词最早的汉文译名,始

见唐代。“蒙古”最初只是蒙古诸部落中的一个部落的名称。13世纪初,以成吉思汗为首的蒙古部统一了蒙古地区诸部,逐渐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共 同体。“蒙古”也就由原来的 部落名称变成为民族名称 了。 “蒙古包”是满族对蒙古 族牧民住房的称呼。“包”,满语是“家”、“屋”的意思。古时候称蒙古包为“穹庐”、“毡帐”或“毡房”等。 蒙古包呈圆形,有大有小,大者,可纳20多人休息;小者,也能容10几个人。蒙古包的架设很简单,一般是在水草适宜的地方,根据包的大小先画一个画圈,然后沿着画好的圆圈将“哈纳” (用 2.5 米长的柳条 交叉编结而成)架好, 再架上顶部的“乌尼” (长约3 . 2 米的柳条 棍),将“哈纳”和“乌尼”按圆形衔接在一起绑架好,然后搭上毛毡,用毛绳系牢,便大功告成。一户牧民就算在草原上安家落户了。 蒙古包的最大优点就是拆装容易。搬迁简便。架设时将“哈纳”拉开便成圆形的围墙,拆卸时将哈纳折叠合回

零基础教蒙语

教你蒙语!! 今天世界上一千万左右蒙古族人口使用着传统蒙古文(包括内蒙古的旧蒙古文和新疆的托忒蒙古文)和新蒙古文(或叫斯拉夫蒙古文、西里尔蒙古文,蒙古国和俄罗斯境内蒙古人使用)两种拼音文字。所以,学习蒙古语可以选择其中一种文字或两种文字。随着手机和网络的普及很多人在写手机短信、发电子邮件、网上留言时选择用拉丁文拼写蒙古语的方式,也很方便。 在这个会话本里采用了传统蒙古文对照汉字和拉丁文注音的形式。但汉字注音只是一种辅助手段,准确掌握发音还是以拉丁文为主的好。我们的原则是先学一些会话,有了一定的基础、兴趣和信心后,再学蒙古文整词,最后学传统蒙古文的构词原理。在此基础上学习新蒙文和适应喀尔喀(蒙古国)方言比较容易。根据以往对初学者教授蒙古语和蒙古文的经验,这种办法更有效、更具有趣味性。也可以叫做轻松、快乐、随心所欲的学习方法。本书安排了较多的歌曲内容,也是出于这种考虑,所以也可叫做唱歌学蒙古语方

法。 本书的另外一个特色是,考虑到学习者随身携带本书随时随地请教别人,记下新学的单词,记录一些诸如电话号码、日常事务等的便利,每页底下留下了空白。 学蒙古语一点都不难,只要你大胆开口《发言》。蒙古语是最不怕发错音的语言,尽管蒙古人散落在欧亚两大洲,方言千差万别,两个人见面只要说的是《蒙古语》,他们从来不需要翻译!即使您不懂一句蒙古语,您脑子里的蒙古语词汇不下几百个。您想一想您所熟悉的蒙古人名和地名,那些就是单词呀。有人开玩笑说只要会说《白那(在,有),乌贵(不,没有)》,蒙古语就会说一半了,这也有一定的道理。总之,成吉思汗的语言非常好学,非常有趣。 如果您是蒙古族人,还不会说蒙古语,那就找借口不如早开口,学吧,讲吧! 现在是网络时代,学习当中的体会和问题,可在网上及时交流。 需要说明的是,本书中使用拉丁字母注音时,针对以汉语为母语的学习者特意采用了接近于汉语拼音的注音方式。

内蒙古汉族民居的特点

浅谈传统民居建筑元素在现代建筑中的应用 ——以呼、包、鄂民居为例

1.呼包鄂民居的形式

1.1呼包鄂传统民居的建筑元素1.1.1呼包鄂民居建筑形式形成的历史背景 中国古建筑,古民居建筑主要是在清末时期的建筑,清末 时期我国唐宋以来的州和明清以来的府大部分保持稳定, 全国地域民系的格局和分布基本定型。民族、民系、地域 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由稳定到定型,必然需要建造宅居。 呼包鄂的民居主要是砖混建筑、和土木砖建筑;是清末时 期硬山式建筑的演变。 我们谈的民居,主要是谈20世纪80年代之前的建筑,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经济开始大发展,出现了农村个体建房的高潮。农民普遍向往城市生活,新建的房屋以砖墙代替传统的土坯,以空心楼板平屋面代替草泥与瓦屋面,铝合金门窗白瓷瓦片成了普遍的乡村景观。 “走西口”是清代以来成千上万的晋、陕等地老百姓涌入归化城、土默特、察哈尔和鄂尔多斯等地谋生的移民活动。“走西口”这一移民活动,大大改变了内蒙古的社会结构、经济结构和生活方式。同时,占移民比例极高的山西移民,作为文化传播的主要载体,将山西的晋文化带到了内蒙古中西部地区,使当地形成富有浓郁山西本土特色的移民文化。晋文化作为农耕文化的一部分,通过人口迁移,与当地的游牧文化相融合,形成富有活力的多元文化,丰富了中国的文化。八十年代前建筑八十年代后建筑

1.1.1呼包鄂传统民居建筑的影响因素 八十年代后建筑 呼包鄂建筑风格呈现的特征:蒙古族民居、西北民居 (陕北民居)、晋商民居 1.1呼包鄂传统民居的建筑元素

●呼包鄂建筑风格呈现的特征:蒙古族民居 ●蒙古族民居(蒙古包):中国北方游牧民 族的典型民居 ●空间形态与院落特征:顶高3.3-5.0米,围 墙高1.7米左右,蒙古包大门朝南或东南。 内有四大结构,分别为:哈那(即蒙古包 围墙支架)、天窗(蒙语“套脑”)、椽子和 门。大部分蒙古包没有院落,今年来,游 牧民族逐渐定居,蒙古包四周有篱笆栅栏 围合。栅栏高度在1.2米左右。 ●蒙古包是东南向而设计。这与古代北方草 原民族的崇尚太阳,有朝日之俗有关。但 这种东南向习惯不仅是一种信仰,更多的 是为抵御严寒和风雪,包含着草原人民适 应自然环境的智慧和创造。因为他们居住 在高寒地带,冬季又多西北风。 1.1.1呼包鄂建筑形式的影响因素 1.1不同民居建筑形成的历史背景

秦皇岛地区野外地质实习报告

秦皇岛地区野外地质 实习报告 哈尔滨学院 理学院 地理科学11-1班 王振 11052118

一、前言 在接受了一个学期的地质学基础以及地貌、水文等相关内容的学习后,在康春国、孙雅萍两位老师的带领下我们迎来了进入大学以来的第一次野外地质考察。 二、实习地点介绍 本次考察的地点在我国著名的滨海旅游城市—河北省秦皇岛市,主要活动区域是其境内的柳江盆地。 秦皇岛市位于河北省东北部,南临渤海,北依燕山,地处燕山山脉东段,是华北通向东北的咽喉要冲,交通便利。其境内有多条高速公路通过;秦皇岛港是我国北方最重要的天然不冻港;山海关机场也与国内各主要城市通航。 秦皇岛市下辖海港、滨海和山海关三个区以及抚宁,昌黎,卢龙和青龙四个县。秦皇岛目前形成了以港口、旅游和玻璃工业为主体的新兴城市,海港区素有“不冻港”“玻璃城”的美誉。秦皇岛地区农业主要种植玉米、小麦、高粱等,山坡多种植果树,尤以桃树为主,有煤,耐火粘土,建筑石材以及水泥原料等,其中煤矿业具有悠久的历史,但规模多为小型。 秦皇岛地区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为10.5℃,一月最冷,最低气温为﹣21.5℃;七月最热,最高气温为39.9℃;年降水量为400-1000mm,平均695.5mm最大年降雨量为1273.5mm,降雨期集中在每年的7-8月,且多以暴雨形式出现,冬季降雪稀少,降雪期多在11至次年的4月份,多年平均蒸发量为

1646.8mm,为多年平均降雨量的2.3倍,蒸发量最大月份为5月,一般为234mm,占全年蒸发量75﹪,年平均相对湿度为61.7﹪,最大湿度为87﹪,最小为0,干燥度为平均1.3左右。本区风向主要受季风影响,季节的变化规律是夏季多西南风,冬季多东北风。由于常风向是西南,强风向是东北,故海岸侵蚀,堆积和滨岸沙丘堆积方向,均与风向一致,二者密切相关。 秦皇岛地貌总趋势为西北高,东南低,属丘陵区。柳江盆地位于燕山山脉东端,为南北延伸的低山丘陵区。北东西三面为燕山期花岗岩形成的陡峭山岭所包围,东南面多为丘陵。最高峰出现在西北部的老君顶,海拔493.7m,最低处为东南部大石河河谷内的南刁部落村,海拔70m左右。境内的主要河流有大石河,汤河,代河和洋河等,均系入海河流,为临海小型水系。 本次实习的主要区域柳江盆地位于秦皇岛市抚宁县境内属石门寨乡管辖,南起黑山窑村,北至义院口长城脚下,长约15千米;东起张崖子村,西至吴庄—山羊寨一带,宽约12千米,总面积约180平方千米柳江盆地内各时代地层具区域代表性且出露,岩石类别也比较齐全,地质构造清晰直观,外动力地质现象较多,此外,在海滨和山海关一带可以观察到很多海洋地质作用现象及各种地貌。总之,在秦皇岛地区盆地内,地质现象丰富、露头清楚、种类齐全、极易进行野外地质观察和将今论古的分析,是一个非常理想的地质实习场所。 三、实习路线

宝石山地质考察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宝石山地质考察报告 篇一:宝石山考察报告 宝石山考察报告 ——xxx3120XX0982 宝石山的突冗怪石,千姿百态,威武险峻,百看不厌。它的形成,与走向ne60°至ne70°、nw300°至nw320°两组相互交叉的节理和火山碎屑岩本身密切有关。宝石山由块状熔结凝灰岩组成,岩石结构致密,岩性坚硬,抗蚀力强。这类岩石在节理密 集处被切割成大小 不等的菱体。风化 作用沿着菱体周围 的节理面进行纵深 剥蚀,使其岩块蚀 去棱角,层层剥落(球状风化),年复一年,岩块渐趋浑圆状外形,最终把菱体雕塑成光圆突兀的怪石撂在原位。宝石山上的石峡和悬崖,多北东或北西方向展布,倾角70°至

80°,甚至直立,分别与相同走向的节理产状完全吻合。关于成因,与兀石塑造的道理雷同。但是一般在一组节理相对发育地段,且节理延伸较长的情况下,可形成石峡或悬崖。其发育过程,系风化作用、流水作用循节理面进行纵深剥蚀及侵蚀,使之节理面渐趋扩大,岩石碎片不断被带走、淘空。风化作用的最终结呆,便形成笔立的石峡,如正川洞之西的石峡最宏伟状观。至于宝石山上的险峰、悬崖的成因机制,与石峡形成 过程同理。 宝石山构造:山体属火成岩中的流纹岩和凝灰岩,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含氧化铁,呈赭红色。我们在山上发现许多红色的石子,有的散落在路边,有的突出在岩石表面,俗称“宝石”,“宝石山”的名称就是由此而来的。老师介绍,这种“宝石”叫碧玉,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因含氧化铁而呈红色。(见图1)这种岩石是1.5亿年前强烈的火山爆发活动造成的,因此称火山岩。整个葛岭地区都是由这种火山岩构成的。火山岩中的碧玉,就是一种岩浆碎屑。 图1 栖霞岭介于挂牌山和葛岭山之间,这里发育有蝙蝠洞、华严洞、紫云洞、栖霞洞及泉水出露(白沙泉),这些洞泉的发育都在一条直线上,若与其北东的卧云洞相连,则其走向为北东。沿线不仅发育有洞泉,而且还明显地可见断

蒙古族传统文化资料

蒙古族传统文化资料 惟妙惟肖的蒙古族剪纸文化我国许多民族都有着剪纸这项民间艺术,而蒙古族的剪纸艺术却应用广泛,其历史却可以追寻到北魏时期,在这样代代相传的千古遗风中,使得剪纸艺术更加的贴近生活。 剪纸是蒙古族的民间艺术之一。根据考古学研究,其渊源可追溯到北魏时期,而学术界观点是远古时代。他们认为那时人类就已经发现和运用了以影像作为形象表记的艺术手法,并相继创造了在各种材料上镂刻、透空的艺术语言。这种完善的远古艺术手法在原始社会的岩画、彩陶、红山文化的玉雕、匈奴与东胡铜器等都有所体现。今天的民间剪纸与之在造型方式和外部特征上极其明显的一致。这充分说明它们之间的传承和延续关系。民间艺人以其特有的艺术形式将千古遗风代代相传,使剪纸艺术成为一种贴近生活、植根于大众的民间艺术。 蒙古族传统的游牧生活无论从信仰文化、服饰文化、节日文化到婚丧嫁娶等民俗活动,民间剪纸都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文化空间象征和族群生命记忆的功能。 蒙古族剪皮艺术最常被用来装饰马鞍及鞍垫,多用皮剪成鸟、盘肠、回纹、交叉图案等纹样贴绣缝缀于马鞍上,既醒目大方又富有装饰感。剪皮贴花还多用于民间流行的盛乳

革囊等生活用品上,或摔跤服等服饰上。 在丰富多彩的蒙古族民间刺绣中,有靴花、枕花、鞋花、肚兜花、荷包花等不同类型的剪纸图案,还有毡绣和服饰贴花都是先剪后绣、剪绣结合的。蒙古族剪纸风格单纯质朴富有草原的乡土情趣,多以盘肠、卷草、花鸟、卷云,石榴、西瓜、葫芦等作为刺绣图案,有些花边和角隅纹样采用规则对称或重复的二方连续图案。 在草原牧区的剪皮与剪纸中,多采用造型奇异的形象,具有粗壮、热烈、奔放、丰满和简洁的特色,多数作品以半侧身的形象出现,以程式化的方式表现物象的各种结构,充满生命的活力。如在剪纸中点可以表示头饰中的珍珠、动物的腿、树的叶、锯齿纹可以代表鸟兽的毛以及衣服的皱褶等。剪纸布局也采用了透明透视的方法即大小套叠,如大动物身上刻小动物,大动物一般都被视为是小生命的母体,小动物可以是腹中的胎儿,具有强烈的的装饰效果,这种装饰风格在北方原始岩画中也可以看到。

中国主要炼焦煤进口煤炭国资源概况

中国主要炼焦煤进口煤炭国资源概况 目前我国炼焦煤进口主要消费地集中在沿海地区。众所周知,我国炼焦煤资源主要集中在山西、河南、山东等地,优质炼焦煤资源主要以山西为主,而炼焦煤主要消费地却集中在产焦大省----河北、山西、山东等。受资源分布不均以及运输条件等因素限制,沿海工厂过早的涉及到进口煤市场,并在近年来的实际运用中起到良好的降成本作用。尤其是近两年国家提倡节能减排,陆续淘汰落后产能,对炼焦煤品质要求逐渐加强,与此同时,国内出台相关政策保护优质资源避免过度开采,导致国内优质焦煤价格始终处于高位徘徊。为了避免长期被国内高价煤“绑架”,除我们所熟悉的河北钢铁、首钢、鞍本钢、宝钢等大型钢铁企业已率先使用进口焦煤多年外,最近两年又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加入海外寻煤的队伍,以平衡资源供给并抑制国内煤价“过度疯长”,其中不乏产煤大省山西地区的焦化厂和钢厂。炼焦煤进口逐渐由沿海向内陆延伸趋势明显。下面就主要进口煤炭国的煤炭资源情况做简要概括。 一、美国煤炭资源概况 美国是世界上煤炭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1800m深度以浅的地质资源总量约为3.6万亿吨,1993年探明储量4300亿吨。在探明储量中,烟煤占51.0%,次烟煤占38%,褐煤占9.47%,无烟煤占1.6%,适于露天开采的占32.7%。煤炭资源赋存广泛,地区分布比较均衡。全美50个州中,有38个州赋存煤炭,含煤面积达11810km2,占国土面积的13%。1996年可采储量为2405.6亿吨,居世界第一位。 美国最重要的阿巴拉契亚煤田,生成于2.2~3.2亿年前,属二叠纪宾夕法尼亚统;中西部各煤田,成煤年代约在3300万~1.4亿年前,属白垩纪和第三纪;阿拉斯加州煤田则属侏罗纪,成煤年代距今在1.35~1.75亿年间。

蒙古语自学教程

建平县实验中学第二课堂蒙古语教学学案 主备整理人:成尧 建平县实验中学蒙语文教学研究室 2013年3月1日

蒙古语自学教程 今天世界上一千万左右蒙古族人口使用着传统蒙古文(包括的旧蒙古文和的托忒蒙古文)和新蒙古文(或叫斯拉夫蒙古文、西里尔蒙古文,蒙古国和俄罗斯境人使用)两种拼音文字。所以,学习蒙古语可以选择其中一种文字或两种文字。随着手机和网络的普及很多人在写手机短信、发电子、网上留言时选择用拉丁文拼写蒙古语的方式,也很方便。 在这个会话本里采用了传统蒙古文对照汉字和拉丁文注音的形式。但汉字注音只是一种辅助手段,准确掌握发音还是以拉丁文为主的好。我们的原则是先学一些会话,有了一定的基础、兴趣和信心后,再学蒙古文整词,最后学传统蒙古文的构词原理。在此基础上学习新蒙文和适应喀尔喀(蒙古国)方言比较容易。根据以往对初学者教授蒙古语和蒙古文的经验,这种办法更有效、更具有趣味性。也可以叫做轻松、快乐、随心所欲的学习方法。本书安排了较多的歌曲容,也是出于这种考虑,所以也可叫做唱歌学蒙古语方法。 本书的另外一个特色是,考虑到学习者随身携带本书随时随地请教别人,记下新学的单词,记录一些诸如、日常事务等的便利,每页底下留下了空白。 学蒙古语一点都不难,只要你大胆开口《发言》。蒙古语是最不怕发错音的语言,尽管蒙古人散落在欧亚两,方言千差万别,两个人见面只要说的是《蒙古语》,他们从来不需要翻译!即使您不懂一句蒙古语,您脑子里的蒙古语词汇不下几百个。您想一想您所熟悉的蒙古人名和地名,那些就是单词呀。有人开玩笑说只要会说《白那(在,有),乌贵(不,没有)》,蒙古语就会说一半了,这也有一定的道理。总之,成吉思汗的语言非常好学,非常有趣。 如果您是蒙古族人,还不会说蒙古语,那就找借口不如早开口,学吧,讲吧! 现在是网络时代,学习当中的体会和问题,可在网上及时交流。 需要说明的是,本书中使用拉丁字母注音时,针对以汉语为母语的学习者特意采用了接近于汉语拼音的注音方式。 蒙古文字母表

地质调查总结报告

工作事故处理方法与泥浆应用总结 当2015年的第一场雪在新年的钟声中飘落时,我们送走了2014年。这一年里,在院领导的关心培养和同事们的热心帮助下,我的工作能力有了快速的提升,通过对工程现场实践工作的锻炼,使我已逐步成长为一名合格的技术员。在此感谢单位领导对我的信任及同事们的支持,通过各方面努力,摸索出了一些的工作规律,在此对这一年工作情况进行个人总结,请各位领导予以指导和纠正。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2014年-2015年1月,担任峨口铁矿详查(240m)、浑源张旺金银多金属小口径(650m 75°)斜孔、原平郭家庄铁矿小口径304机(578m 82°)、305机(610.20m 85°)、306机(587.20m 81°、360.93m 80°)钻探技术员一职,完成水文观测、丈量钻杆、测斜等钻探质量观测任务。工作期间机台没有发生安全责任事故,圆满胜利完成钻探生产任务。 浑源张旺金银多金属矿区多裂隙地层,返水量不大,经常只有1/3,采用锯沫、聚乙烯醇、植物胶多种混合物堵漏,并且灌水泥堵裂隙多次,边打边漏。浑源矿区主要是裂隙地带,破碎带只有435.62m—439.02m,花岗片麻岩、角闪岩地带。钻孔进尺最快速度为白班23m,夜班18m。 郭家庄铁矿区地层复杂多变,土层过厚,为150m—230m,

土层太长,取心时繁琐、费时、劳动强度大,地表黄土、粉砂、卵石等部分地质要求采取率达到60%以上,这样就增加了施工难度。在用Φ89钻具取心时,要不停的起大钻进行取样。在钻进时,水泵改用最小泵量,防止土样被水冲掉,并在采样时,干拧几次,以确保取样达到标准要求。在基岩地层中,绳索取心孔段的工作量同样不小,碎砂地层、绿泥岩层过多,反复多变。孔内掉块、漏水、漏砂经常发生,导致孔内缩径、抱钻等事故发生。采用加入锯沫、纤维素以及灌注快硬硫铝酸盐水泥等方法堵漏。经过现场多次调试与实践论证,郭家庄矿区采用膨润土泥浆钻进效果最佳。最佳泥浆配比为:以1m3搅拌罐为基准,土层:1袋—1.2袋(25kg—30kg),完整基岩层:1袋—1.5袋(25kg—37.5kg),沙漏、掉块地层:1袋—1.5袋(25kg—37.5kg)+0.5kgCMC(钠羧甲基纤维素)。 2015年1月6日凌晨2:00点孔深340.80m处遇到砂漏地层,将泥浆混合成砂浆,泥浆密度过低,以及上孔段300m 处缩径,造成抱钻事故。出现事故后,上下不停活动油缸,在8:00—16:00有1—2油缸活动间隙,在16:30由于猛提油缸,负荷过大导致钻机“停车”,电流:40A—80A,泵压:4—8Mpa。19:30用主绳强拉变径水接头,拉起6根钻杆,事故解除。郭家庄遇到砂漏地层,泥浆中经常混有蓝黑色细砂,容易造成砂浆,降低泥浆粘度,及时在泥浆中加入CMC,增大泥浆粘度,将孔底碎砂、碎渣尽量清理,带出孔底,孔

蒙古族传统伦理思想

蒙古族传统伦理思想 蒙古族传统伦理思想,指的是蒙古族历史上传承下来并对古今蒙古社会产生重要影响的各种伦理道德观点、理论和学说的总称。蒙古族是以“蒙古”为族名,9世纪前后走上了蒙古高原的历史舞台,13世纪初期开始崛起,建立了民族共同体的国家,创制了通用文字,继承并发扬了蒙古高原连续几千年的游牧文明的主要成果,至今它已成为中国北方古代民族文化的集大成者。蒙古人的历史活动,可以说从一开始就与祖国内地的历史进程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蒙古族成为一个民族共同体,已有可靠文字记载的文明史已达千年之久。虽然说蒙古族及其《圣主成吉思汗》(蒙古民间有《圣主成吉思汗》歌曲,元代有《圣武亲征录》一书。一般说,成吉思汗去世后的几百年间,通过历代蒙古统治者的有意识的宣扬以及蒙古民间的神化促成,成吉思汗已经成为了蒙古族民族英雄和民族传统精神文化的符号,逐渐被神化,被捧为圣人)主要以他们的领土扩张及征服战争而闻名于世,但是,蒙古族人民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调节和规范族群内的各种利益关系及临近族群(包括临近各民族和国家)的利益关系的过程中,与其他民族一样创造了灿烂而独具特色的伦理道德及其思想文化。蒙古族传统伦理道德文化是整个蒙古族精神文化中的精华和核心部分,它在自身发展的历史过程中曾受到了中国境内其他各民族及其他国家和民族伦理道德及思想文化的影响,并且在相互的文化交流过程中,对其他民族和地区的伦理道德文化产生过一定的影响。 根据蒙古社会历史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以及以往蒙古族历史、文学史以及哲学思想史研究的成功经验,同时参照中国历史和思想史研究以及其他民族思想史研究的方法,我们认为蒙古族传统伦理思想(远古时代到近代)的发展基本上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第一、远古时期伦理道德意识(?——1205年);第二、中古时期伦理思想[上](1206 -1368年);第三、中古时期伦理思想[中](1369-1636年);第四、中古时期伦理思想[下](1637-1839年);第五、近代伦理思想(1840-1918年)等五个历史发展时期。下面就简要阐明上述分期的理由和各阶段的主要文献材料及其基本的伦理道德思想内容。 第一阶段,本阶段之所以称之为“远古时期”,是因为它是我们现在还无法断定确切年代的史前时期。以“1205年”来分界远古和中古时期,是因为以蒙

蒙古包的特点

蒙古包的特点 蒙古包的最大优点是易拆易装,便于搬迁。一顶蒙古包只需要两峰骆驼或一辆勒勒车就可以运走,两三个小时就能搭盖起来。再就是可以就地取材,就地制造,民间手工艺人就能制作。还有,蒙古包看起来外形虽小,但包内使用面积却很大,而且室内空气流通和采光条件好,冬暖夏凉,不怕风吹雨打。很适合于经常移场放牧的游牧民居住和使用。 蒙古包是东南向而设的。这与古代北方草原民族的崇尚太阳,有朝日之俗有关。但这种东南向习惯不仅是一种信仰,更多的是为抵御严寒和风雪,包含着草原人民适应自然环境的智慧和创造,因为他们居住在高寒地带,冬季又多西北风。 蒙古包主要由架木、苫毡、绳带三大部分组成。制作不用泥水土坯砖瓦,原料非木即毛,可谓建筑史上的奇观,游牧民族的一大贡献。 1.蒙古包的架木:蒙古包的架木包括套瑙、乌尼、哈那、门槛。 (1)套瑙 蒙古包的套瑙分联结式和插椽式两种。要求木质要好,一般用檀木或榆木制作。两种套瑙的区别在于:联结式套瑙的横木是分开的,插椽式套瑙不分。联结式套瑙有三个圈,外面的圈上有许多伸出的小木条,用来连接乌尼。这种套瑙和乌尼是连在一起的。因为能一分为二,骆驼运起来十分方便。 (2)乌尼 乌尼通译为椽子,是蒙古包的肩,上联套瑙,下接哈纳。其长短大小粗细要整齐划一,木质要求一样,长短由套瑙来决定,其数量,也要随套瑙改变。这样蒙古包才能肩齐,能圆。乌尼为细长的木棍,椭圆或圆形。上端要插入或联结套瑙,头一定要光滑稍弯曲,否则造出的毡包容易偏斜倾倒。下端有绳扣,以便于哈那头套在一起。粗细以哈那决定,一般卡在哈那头的丫性叉子中,上端正好平齐为准。乌尼一般由松木或红柳木制作。 (3)哈那 哈那承套瑙、乌尼,定毡包大小,最少有四个,数量多少由套瑙大小决定。哈那有三个神奇的特性: 其一,是它的伸缩性。高低大小可以相对调节,不像套瑙、乌尼那样尺寸固定。一般习惯上说多少个头、多少个皮钉的哈那,不说几尺几寸。皮钉一般有十个皮钉,十一个皮钉等等(指一个哈那)。皮钉越多,哈那竖起来越高,往长拉的可能性越小;皮钉越少,哈那竖起来越低,往长拉的可能性越大。头一般有十四、十五、十六个不等。增加一个头,网眼就要增加,同时哈那的宽度就要加大。这一特点,给扩大或缩小蒙古包提供了可能性。做哈那的时候,是把长短粗细相同的柳棍,以等距离互相交叉排列起来,形成许多平行四边形的小网眼,在交叉点用皮钉(以驼皮最好)钉住。这样蒙古

蒙古族的民俗风情教案

蒙古族的民俗风情教案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蒙古族的民俗风情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掌握蒙古族的节庆习俗、美食 ②了解蒙古族的服饰特色、歌舞、建筑等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搜索信息的能力和自主探究、自主学习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充分感受祖国少数民族的特色民族风情,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精神和乐学的精神。 【教学重点】 蒙古族的节庆习俗、美食 【教学难点】 蒙古族的服饰 【教学方法】 1.教法:图片直击法、音乐欣赏法、故事讲授法 2. 学法:填表格法、学生模拟导游讲解法 【教学过程】 导入:提问电视剧《射雕英雄传》有哪些人拍过,激发学生兴趣,再提问郭靖小时候生活在哪里?引入课题——蒙古族 新授: 一、找一找:识蒙古概况 聚居地:内蒙古自治区 宗教信仰:藏传佛教 三大史诗之一:《江格尔》 蒙古大国建立者:铁木真——成吉思汗 统一中国,建立元朝者:忽必烈 最早用蒙古文写成的历史文献:《蒙古秘史》 二、看一看,认特色服饰

展示一幅完整的蒙古族服饰图片,再将服饰的每一部分拿出来构成蒙古族服饰的四个主要组成部分:首饰、长袍、腰带、靴子 提问:为什么这样穿着 “三不离身”指的是什么?——展示图片蒙古刀、火镰、烟荷包 三、说一说,释蒙古建筑 大家都知道蒙古族牧区的传统建筑史蒙古包,那为什么不是像我们一样的楼房呢?请同学解释: 传统建筑——蒙古包,呈圆形,有圆柱“墙体”和圆锥“房顶”组成,房顶有天窗,里边使用面积大,空气流通顺畅,采光好,冬暖夏凉,而且易于装拆搬运,很适合草原生活。 四、瞧一瞧,品风味美食 三餐离不开奶与肉 以奶为原料制成的食品,蒙古语称“查干伊德”——白食 以肉类为原料制成的食品,蒙古语称“乌兰伊德“——红食 提问1:据你所知,白食有哪些? 牛奶、马奶、鹿奶、骆驼奶 提问2:绵羊肉和牛肉 展示图片: 蒙古族烤全羊、手抓羊肉、涮羊肉、烤羊腿、手扒肉、炸羊排 五、填一填:知节庆习俗

地质实地考察报告

关于六合方山及桂子山实地地质考察报告 一、前言 1、考察时间:2015年11月29日 2、考察地点:南京六合区方山以及桂子山 3、考察目的: 进行地质实践考察,深入了解地质构造现象、各类 岩石的节理特征,寻求地质构造的证据。 二、区域地貌地质概况 Ⅰ、方山 方山区域简图

1、地貌:方山山顶中央,为古火山口位置,地貌上呈一洼地,深 约30m,实际火山口深陷约80m。火山口外围为火山口垣,其 东、南、西三侧为高耸陡峻的玄武岩岩墙,而北侧为低矮的豁口。 火山口之下为火山颈,即为岩浆喷溢通道,其内充填次火山岩。 2、地层(由古至新) ①雨花台组砂砾层:主要形成于距今1000万到300万年的晚第 三纪到早第四纪地质年代。此次考察地主要发现的是其中一套 地层,称为六合组砂砾层。由古河道搬运沉积而成。其中的雨 花石圆润温滑,精美品被人收藏。 ②火山碎屑岩层:介于岩浆熔岩和沉积岩之间的过渡类型的岩石, 其中50%以上的成分是由火山碎屑流喷出的物质组成,这些火 山碎屑主要是火山上早期凝固的熔岩、通道周围在火山喷发时

被炸裂的岩石形成的。此次考察主要发现的为其中的火山碎屑岩亚类。 ③下橄榄玄武岩层:此为方山分布最广的喷出岩岩层。这是一种 灰黑色斑点状致密玄武岩,气孔不发育,含较多的的橄榄石和灰石晶体的包体,有清晰的柱状节理。 ④上橄榄玄武岩层:橄榄石为玄武岩中的填充物,多气孔。

3、层理构造 ①水平层理 ②斜层理 Ⅱ桂子山 此次考察桂子山主要是研究下橄榄玄武岩层岩石的柱状节理,

分析其形成过程,观察其性状。 柱状节理形成过程:柱状节理是熔岩在冷却过程中热应力作用的产物。一旦收缩作用克服抗张强度,节理就形成,然后在垂直收缩的方向作为一个面而发展。 三、结论与思考 本次地质考察地点选在南京六合方山和桂子山,这是南京古火 山群中较典型的两座古火山,地层较全,地质地貌地层特征明 显。填补了我在这一下学科上的实践空白,亲自考察了书本上 的地层、节理、地质构造等知识。对南京附近的古火山群和南 京地质情况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更为重要的是,这种深入实 践、亲自体验的野外地质考察活动提高了我对一门学科知识理 论的认识,有助于我在之后的学习中,更倾向于用实践观察来 拓展自己的知识面。 2015/12/3 章苏永

进口蒙古国煤炭

进口蒙古国煤炭 本报2月13日讯(记者石向军通讯员李成志) 2月14日,记者从呼和浩特海关了解到,2011年至2013年,甘其毛都口岸连续3年监管煤炭进口量超过1000万吨,已成为我国进口蒙古国煤炭第一大口岸。 呼和浩特海关以科技为抓手,累计投资200余万元推进卡口无人值守自动核放系统研发、建设,在2013年国内煤炭市场行情低落的情况下,实现过煤量1068万吨,保障了口岸煤炭进口的良性发展。卡口无人值守自动核放系统基于J2EE技术进行研发,将自动称重、车辆信息识别、司机信息识别、自动道闸和视频监控五大系统集成于同一平台,有效解决了物理通道扩建导致的单位时间内的车流增加、监管人力资源占用过大、监管模式粗放、卡口查验精确度低等问题

蒙古国拟20年对华供煤10亿吨国内煤企再承压 每日经济新闻日期:14.04.22 “蒙古国政府对煤炭出口非常重视,总理每周二都要主持召开煤炭出口会议。”昨日(3月20日),蒙古国矿产部人士在太原举办2014年国际炼焦煤资源与市场高峰论坛上说道。 在上述会议上,蒙古国煤炭工业协会会长TuvdenorjNaran透露,今年2月20日,蒙古国总理阿勒坦胡亚格提出要在未来20年内向中国出口煤炭10亿吨。 据了解,蒙古国煤炭资源主要为焦煤,我国是蒙古国煤炭的最大进口国和消费国。去年蒙古国向中国出口煤炭量为1800万吨,蒙古国设定的今年出口中国的煤炭量高达3400万吨,而去年我国总体焦煤进口量为7500万吨。内蒙古煤炭进出口协会业内人士称,如果出口量达到预期,无疑会对中国的焦煤市场产生较大冲击,预计焦煤企业将进一步承压。

蒙古多措并举促出口 从去年开始,蒙古国就在为向中方出口煤炭积极奔走。去年底,蒙古国政府和中方签订了关于铁路建设和煤炭贸易合作意向书。其中铁路建设协议即包括神华集团承建从蒙古TT矿到中国甘其毛都口岸的铁路。 蒙古国煤炭工业协会会长TuvdenorjNaran 在上述会议上表示,修建一条通向口岸的铁路,不仅有利于煤炭进出口企业,也可以减少成本促使蒙古煤炭出口量的增加。 TuvdenorjNaran同时透露,今年2月6日,蒙古国高官曾去甘其毛都口岸考察,且就如何提高口岸通关能力作出了几项决定。 “这些(决定)都是蒙古国政府正式发布的信息。”TuvdenorjNaran强调。其提到的几项重要决定包括,蒙古国新推出的《口岸法》将在今年4月1日开始实施,煤炭贸易通关登记检查步骤将会简单化,将此前的十个手续简化为一个,同时实施电子统一化系统,过往的司机不再需要下车就可以办理,这样可以大幅缩短通关时间。

蒙古语会话手册

今天世界上一千万左右蒙古族人口使用着传统蒙古文(包括内蒙古的旧蒙古文和新疆的托忒蒙古文)和新蒙古文(或叫斯拉夫蒙古文、西里尔蒙古文,蒙古国和俄罗斯境内蒙古人使用)两种拼音文字。所以,学习蒙古语可以选择其中一种文字或两种文字。随着手机和网络的普及很多人在写手机短信、发电子邮件、网上留言时选择用拉丁文拼写蒙古语的方式,也很方便。 在这个会话本里采用了传统蒙古文对照汉字和拉丁文注音的形式。但汉字注音只是一种辅助手段,准确掌握发音还是以拉丁文为主的好。我们的原则是先学一些会话,有了一定的基础、兴趣和信心后,再学蒙古文整词,最后学传统蒙古文的构词原理。在此基础上学习新蒙文和适应喀尔喀(蒙古国)方言比较容易。根据以往对初学者教授蒙古语和蒙古文的经验,这种办法更有效、更具有趣味性。也可以叫做轻松、快乐、随心所欲的学习方法。本书安排了较多的歌曲内容,也是出于这种考虑,所以也可叫做唱歌学蒙古语方法。 本书的另外一个特色是,考虑到学习者随身携带本书随时随地请教别人,记下新学的单词,记录一些诸如电话号码、日常事务等的便利,每页底下留下了空白。 学蒙古语一点都不难,只要你大胆开口《发言》。蒙古语是最不怕发错音的语言,尽管蒙古人散落在欧亚两大洲,方言千差万别,两个人见面只要说的是《蒙古语》,他们从来不需要翻译!即使您不懂一句蒙古语,您脑

子里的蒙古语词汇不下几百个。您想一想您所熟悉的蒙古人名和地名,那些就是单词呀。有人开玩笑说只要会说《白那(在,有),乌贵(不,没有)》,蒙古语就会说一半了,这也有一定的道理。总之,成吉思汗的语言非常好学,非常有趣。 如果您是蒙古族人,还不会说蒙古语,那就找借口不如早开口,学吧,讲吧! 现在是网络时代,学习当中的体会和问题,可在网上及时交流。 需要说明的是,本书中使用拉丁字母注音时,针对以汉语为母语的学习者特意采用了接近于汉语拼音的注音方式。 蒙古文字母表

2018年宝石山地质考察报告-精选word文档 (7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宝石山地质考察报告 篇一:杭州栖霞岭-宝石山野外考察报告 杭州栖霞岭-宝石山野外考察报告考察路线:黄龙洞-紫云洞-出阳台-宝石山 考察人员:地球科学概论课程全体同学 考察内容:认识侏罗系火山碎屑岩系及其分布的地质地貌特点,了解段层面(带)的某些标志。 考察时间:201X年10月18日 报告人: 白沙泉 观察现象: 泉水不再喷涌,白沙泉变为一潭死水。 思考问题:泉水为什么会消失? 问题分析: 1、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大量开采地下水使得地下水水位降低, 无法为白沙泉提供水源。 2、长年累月以来,宝石山下的防空洞对山脉水系造成了影响,再 加上白沙泉年代久远,使得泉眼无法喷水。 蝙蝠洞 观察现象: 观察点三

紫云洞 观察现象: 思考问题:蝙蝠洞和紫云洞的形成原因是什么? 问题分析: 1、紫云洞及其东北的蝙蝠洞恰好位于栖霞岭断层上,断层走向北 东30°,倾向南东,倾角30°~40°,沿断层岩石强烈片理化,并发育有 50~60cm厚的断层泥。紫云洞的洞顶面即为断层面所在。由于断层泥的存在, 不仅削弱了岩石之间的联结力,而且在沿裂隙下渗的地下水到达这里时,因为 其透水性很差,还会使地下水在此聚集,进而地下水又将这断层泥浸泡成稀泥,随地下水带走,断层泥被地下水侵蚀掏空后,上方的岩石就失去了支撑。 2、由于岩石中节理发育,把岩石切成大小岩块,一旦失去支撑就 沿节理下错,结果就形成了巨大的洞穴。 观察点三 初阳台 观察现象: 熔结凝灰岩,微红,节理,假流纹构造 思考问题:假流纹构造的形成原因是什么? 问题分析: 1、火山凝灰岩简称凝灰岩,是一种压实固结的火山碎屑岩。主要 由粒径小于2毫米的晶屑、岩屑及玻屑组成。 2、在形成过程中,由塑形的玻屑、浆屑平行排列会形成类似流纹 的构造。 3、根据塑形玻屑可见燕尾状分叉,在刚性碎屑边部可见塑变不强 弧面棱角状外形,“假流纹”延伸不远,一般无气孔及杏仁体等 有别于流纹构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