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图绘制实验

控制图绘制实验
控制图绘制实验

自动控制系统的组成

1.1 自动控制系统的组成 自动控制系统是在人工控制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为对自动控制有一个更加清晰的了解,下面对人工操作与自动控制作一个对比与分析。 图1-1所示是一个液体贮槽,在生产中常 用来作为一般的中间容器或成品罐。从前一个 工序出来的物料连续不断地流入槽中,而槽中 的液体又送至下一工序进行加工或包装。当流 入量Q i(或流出量Q0) 波动,严重时会溢出或抽空。解决这个问题的 最简单办法,是以贮槽液位为操作指标,以改 变出口阀门开度为控制手段,如图1-1所示。 当液位上升时,将出口阀门开度开大,液位上 则关小出口阀门,液位下降越多,阀门关得越 小。为了使液位上升和下降都有足够的余地,选择玻璃管液位计指示值中间的某一点为正常工作时的液位高度,通过改变出口阀门开度而使液位保持在这一高度上,这样就不会出贮槽中液位过高而溢出槽外,或使贮槽内液位抽空而发生事故的现象。归纳起来,操作人员所进行的工作有以下三个方面。 ①检测用眼睛观察玻璃管液位计(测量元件)中液位的高低。 ②运算、命令大脑根据眼睛所看到的液位高度,与要求的液位值进行比较,得出偏差的大小和正负,然后根据操作经验,经思考、决策后发出命令。 ③执行根据大脑发出的命令,通过手去改变阀门开度,以改变出口流量Q0,从而使液位保持在所需要高度上。 眼、脑、手三个器官,分别担负了检测、运算/决策和执行三个任务,来完成测量偏差、操纵阀门以纠正偏差的全过程。 若采用一套自动控制装置来取代上述人工操作,就称为液位自动控制。自动 下面结合图1-2的例子介绍几个常 用术语。 ①被控对象需要实现控制的 简称对象,如图1-2中的液体贮槽。 ②被控变量对象内要求保

质量控制图制作

利用EXCEL制作质量控制图 董瑞(淮南市环境保护监测站,淮南232001) 摘要:本文在利用EXCEL制作控制图方面进行了初步尝试。以该方法制作控制图快速、准确、易于推广,是环境监测工作中质量控制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质量控制图;EXCEL Use EXCEL to Make the Quality Control Picture. DONG Rui(Huainan EMS, Huainan 232001) Abstract:This paper study the aspect that use EXCEL make the enviroment monitoring quality control picture.This kind of method making quality control picture is quick and accurate,and easy to populazing, it is one of the effective means of enviroment monitoring quality control. Key words:quality control picture; EXCEL 质量控制图是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的重要手段之一。传统的质控图制作是以手工方式计算大量的繁杂数据,再手工绘制在坐标纸或控制图专用纸上,稍一出错便前功尽弃。这是控制图这种有效的质量控制手段不能广泛应用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环境监测事业的发展,各级监测站拥有的电脑越来越多,我们可以利用这一高效手段使制作质量控制图快速、准确、易推广。在软件方面,EXCEL是常见、易获得的应用软件,其强大的计算和图表功能非常适合制作控制图。本文在利用EXCEL2000制作控制图方面进行了初步尝试。 1.制作控制图 1.1 确定控制图组成 控制图的类型有许多种,本文选用NH3-N的空白值来制作平均值—极差控制图(x—R 图)。x—R图的基本图形组成见表一。 表一x—R图控制界限线计算公式 空白值的获得方法一般为每天测定一次平行样,在一定的时间间隔内积累20组以上的 =1.880,D3=0,D4=3.267。数据。在本例中,我们选用20组空白平行测定值,则表一中的A 2 1.2 制作步骤

控制图

控制图 一.前言: 为使现场的质量状况达成目标,均须加以管理。我们所说的“管理”作业,一般均用侦测产品的质量特性来判断“管理”作业是否正常。而质量特性会随着时间产生显著高低的变化;那么到底高到何种程度或低至何种状态才算我们所说的异常?故设定一合理的高低界限,作为我们分析现场制程状况是否在“管理”状态,即为控制图的基本根源。 控制图是于1924年由美国品管大师修哈特(W.A.Shewhart)博士所发明。而主要定义即是[一种以实际产品质量特性与依过去经验所研判的过程能力的控制界限比较,而以时间顺序表示出来的图形]。二.控制图的基本特性: 一般控制图纵轴均设定为产品的质量特性,而以过程变化的数据为刻度;横轴则为检测产品的群体代码或编号或年月日等,以时间别或制造先后别,依顺序点绘在图上。 在管制图上有三条笔直的横线,中间的一条为中心线(Central Line,CL),一般用蓝色的实线绘制;在上方的一条称为控制上限(Upper Control Limit,UCL);在下方的称为控制下限(Lower Control Limit,LCL)。对上、下控制界限的绘制,则一般均用红色的虚线表现,以表示可接受的变异范围;至于实际产品质量特性的点连线条则大都用黑色实线绘制。 控制状态: 96 品管七大手法 上控制界限(UCL) 中心线(CL)

三.控制图的原理: 1.质量变异的形成原因: 一般在制造的过程中,无论是多么精密的设备、环境,它的质量特性一定都会有变动,绝对无法做出完全一样的产品;而引起变动的原因可分为两种:一种为偶然(机遇)原因;一种为异常(非机遇)原因。 (1)偶然(机遇)原因(Chance causes): 不可避免的原因、非人为的原因、共同性原因、一般性原因,是属于控制状态的变异。 (2)异常(非机遇)原因(Assignable causes): 可避免的原因、人为的原因、特殊性原因、局部性原因等,不可让其存在,必须追查原因,采取必要的行动,使过程恢复正常控制状态,否则会造成很大的损失。 第七章 控制图 97 2.控制界限的构成: 控制图是以常态分配中的三个标准差为理论依据。中心线为平均 (偶然原因的变动) (异常原因的变动)

检测质量控制图.doc

检测质量控制图 1 质量控制样的测量及参数计算 l.1 质量控制样的选用原则和要求 l.1.1 质量控制样的选用原则 (1)质量控制样的组成应尽量与所要分析的待测样品相似。 (2)质量控制样中待测参数应尽量与待测样品相近。 (3)如待测样品中待测参数值波动不大,则可采用一个位于其间的中等参数值的质量控制样,否则,应根据参数幅度采用两种以上参数水平的质量控制样。 l.1.2 对质量控制样的要求 (1)测量方法与待测样品相同。 (2)与待测样品同时进行测量。 (3)每次至少平行测量两次,测量结果的相对偏差不得大于标准测量方法中所规定的相对标准偏差(变异系数)的两倍,否则应重做。 (4)为建立质量控制图,至少需要积累质量控制样重复实验的20个数据,此项重复测量应在短期内陆续进行,例如每天测量平行质量控制样一次,而不应将20个重复实验的测量同时进行,一次完成。 (5)如果各次测量的时间隔较长,在此期间可能由于气温波动较大而影响测定结果,必要时可对质量控制样的测定值进行温度校正。

1.2测量数值的积累及参数的计算 l.2.1 测量数值的积累 当质量控制样的测量数据积累至20个以上时,即可按下列公式计算出总均值X、标准偏差s(此值不得大于标准测量方法中规定的相应参数水平的标准偏差值)、平均极差(或差距)R 等。 式中,X i和X为平行测量控制样的测量值和平均值。 l.2.2 质量控制图的参数的计算 各种类型的质量控制图的基本参数计算公式列入表1。表中给出的是3σ控制限的计算公式,有时用2σ控制限,因此使用时应注意二者的换算。 表1 质量控制图的参数计算公式 控制图类型中心线3σ控制限 平均值±A 1 或±A 2 标准偏差B 2(下)和 B 4(上) 极差D 3(下)和 D 4(上)

电气原理图设计方法及实例分析

电气原理图设计方法及实例分析 【摘要】本文主要对电气原理图绘制的要求、原则以及设计方法进行了说明,并通过实例对设计方法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电气原理图;设计方法;实例 继电-接触器控制系统是由按钮、继电器等低压控制电器组成的控制系统,可以实现对 电力拖动系统的起动、调速等动作的控制和保护,以满足生产工艺对拖动控制的要求。继电-接触器控制系统具有电路简单、维修方便等许多优点,多年来在各种生产机械的电气控制 中获得广泛的应用。由于生产机械的种类繁多,所要求的控制系统也是千变万化、多种多样的。但无论是比较简单的,还是很复杂的控制系统,都是由一些基本环节组合而成。因此本节着重阐明组成这些控制系统的基本规律和典型电路环节。这样,再结合具体的生产工艺要求,就不难掌握控制系统的分析和设计方法。 一、绘制电气原理图的基本要求 电气控制系统是由许多电气元件按照一定要求连接而成,从而实现对某种设备的电气自动控制。为了便于对控制系统进行设计、研究分析、安装调试、使用和维修,需要将电气控制系统中各电气元件及其相互连接关系用国家规定的统一图形符号、文字符号以图的形式表示出来。这种图就是电气控制系统图,其形式主要有电气原理图和电气安装图两种。 安装图是按照电器实际位置和实际接线电路,用给定的符号画出来的,这种电路图便于安装。电气原理图是根据电气设备的工作原理绘制而成,具有结构简单、层次分明、便于研究和分析电路的工作原理等优点。绘制电气原理图应按GB4728-85、GBTl59-87等规定的标 准绘制。如果采用上述标准中未规定的图形符号时,必须加以说明。当标准中给出几种形式时,选择符号应遵循以下原则: ①应尽可能采用优选形式; ②在满足需要的前提下,应尽量采用最简单形式; ③在同一图号的图中使用同一种形式。 根据简单清晰的原则,原理图采用电气元件展开的形式绘制。它包括所有电气元件的导电部件和接线端点,但并不按照电气元件的实际位置来绘制,也不反映电气元件的大小。由于电气原理图具有结构简单、层次分明、适于研究等优点,所以无论在设计部门还是生产现场都得到广泛应用。 控制电路绘制的原则: ①原理图一般分主电路、控制电路、信号电路、照明电路及保护电路等。 ②图中所有电器触头,都按没有通电和外力作用时的开闭状态(常态)画出。 ③无论主电路还是辅助电路,各元件应按动作顺序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依次排列。 ④为了突出或区分某些电路、功能等,导线符号、连接线等可采用粗细不同的线条来表示。 ⑤原理图中各电气元件和部件在控制电路中的位置,应根据便于阅读的原则安排。同一电气元件的各个部件可以不画在一起,但必须采用同一文字符号标明。 ⑥原理图中有直接电联系的交叉导线连接点,用实心圆点表示;可拆卸或测试点用空心圆点表示;无直接电联系的交叉点则不画圆点。 ⑦对非电气控制和人工操作的电器,必须在原理图上用相应的图形符号表示其操作方式。 ⑧对于电气控制有关的机、液、气等装置,应用符号绘出简图,以表示其关系。 二、分析设计法及实例设计分析 根据生产工艺要求,利用各种典型的电路环节,直接设计控制电路。这种设计方法比较简单,但要求设计人员必须熟悉大量的控制电路,掌握多种典型电路的设计资料,同时具有丰富的设计经验,在设计过程中往往还要经过多次反复地修改、试验,才能使电路符合设计

质量控制图的绘制及使用教学内容

质量控制图的绘制及使用[2,5,7] 根据误差为正态分布的原理,在统计学上X±1S占正态曲线下面积的68.26%,以此作为上辅助限和下辅助限;X±2S占总面积的95.45%,以此作为上警戒限和下警戒限;X±3S占总面积的99.73%,以此作为控制图的上控制限和下控制限(图21.2);超过3倍S的概率总共只占0.27%,以乃属于小概率事件,亦即同一总体中出现如此大偏差的概率极小,可以认为它不是这个总体中的一个随机样品,这个结论具有99.73%的把握是正确的。既然不能作为同一总体中的一个随机组成者,而在分析测试中是用同一分析方法,在相同条件下所测得的同一个样品(例如空白试验)的检测值,则必然发生了某种影响较大因素的作用,从而有根据否定这一测定值。 图21.2 质量控制图 图21.2中质量控制图的形式与正态曲线形式完全相同,即将正态曲线向逆时针方向旋转了90度,以正态曲线的中心m被X所代替,作为理想的预期测定值;将68.26%概率保证的置信区间作为目标值(即上、下辅助限之间的区域);以95.45%概率保证的置信区间作为可接受范围(即上、下警戒限之间的区域);将上、下警戒限至上、下控制限的区间作为可能存在“失控”倾向,应进行检查并采取相应的校正措施;在上、下控制限以外,则表示测定过程已失去控制,应立即停止检测,待查明原因加以纠正后对该批样品全部重新测定。 对于质量控制检查样品和实验室控制样品的控制图,是把算术平均值作为中心值统计。最初控制限制是用平均值的百分数表示,通常系列测定算术平均值±10%。然而,最少进行7个测定值后才能建立统计控制限度。警戒限度设在来自平均数(X)±2Sx (标准误,来自质量控制样品的95%);控制限度设在离平均数(X)±3 Sx应包含质量控制样品的99.7%)。 质量控制样品数据的5%将落在警戒限外面,如果两个连续测定值落在警戒限外面被认为是“失控”状态(Taylor, 1987)。由于99.7%的数据应该落在X±3Sx以内,控制限外面的点是最可能失控的,矫正活动是有根据的。例如,如果失控值是标准参考物质或其它质量控制样品,即这一批完整的分析样应重新测定。这可能需要对新的校正标准再分析、或要求通过完整的

EDA简单电路原理图设计

实验四简单电路原理图设计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利用Protel 99 SE进行电路原理图设计的一般步骤。 2.掌握原理图编辑器中对图纸的设置,对电路图的大小、网格、光标、对象系统字体的设置方法。 3.掌握绘制原理图的基本方法,能绘制比较简单的电路原理图。 二、实验仪器: PC机一台,Protel 99 SE软件 三、实验内容: 1.在原理图文件中,练习打开及关闭以下工具栏: 主工具栏:【View】|【Toolbars】|【Main Tools】 布线工具栏:【View】|【Toolbars】|【Wiring Tools】 绘图工具栏:【View】|【Toolbars】|【Drawing Tools】 电源及接地工具栏:【View】|【Toolbars】|【Power Objects】 常用器件工具栏:【View】|【Toolbars】|【Digital Objects】2.利用菜单命令和键盘功能键放大及缩小原理图。 3.绘制出下图所示的电路图: 图电路原理样图 4. 绘制如图所示带有总线的电路原理图。

表 1 带有总线的电路图元件明细表 Lib Ref Designator Part Type Footprint Cap C9 Crystal XTAL 74LS04 U9 74LS04 DIP14 RES2 R3 470K RES2 R4 470K 4040 U12 4040 DIP16 SW DIP-8 SW1 SW DIP-8 DIP16 U9 在 Protel DOS Schematic 中的 Protel DOS Schematic U12 在 Protel DOS Schematic 中的 Protel DOS Schematic 其余元件在 Miscellaneous

由原理图生成PCB板设计实例步骤

由原理图生成PCB板设计实例步骤 电路设计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设计出电子产品,而电子产品的物理结构是通过印刷电路板来实现的。Protel 99SE为设计者提供了一个完整的电路板设计环境,使电路设计更加方便有效。应用Protel 99SE设计印刷电路板过程如下: (1)启动印刷电路板设计服务器 执行菜单File/New命令,从框中选择PCB设计服务器(PCB Document)图标,双击该图标,建立PCB设计文档。双击文档图标,进入PCB设计服务器界面。 (2)规划电路板 根据要设计的电路确定电路板的尺寸。选取Keep Out Layer复选框,执行菜单命令Place/Keepout/Track,绘制电路板的边框。执行菜单Design/Options,在“Signal Lager”中选择Bottom Lager,把电路板定义为单面板。 (3)设置参数 参数设置是电路板设计的非常重要的步骤,执行菜单命令Design/Rules,左键单击Routing按钮,根据设计要求,在规则类(Rules Classes)中设置参数。 选择Routing Layer,对布线工作层进行设置:左键单击Properties,在“布线工作层面设置”对话框的“Pule Attributes”选项中设置Tod Layer为“Not Used”、设置Bottom Layer为“Any”。 选择Width Constraint,对地线线宽、电源线宽进行设置。 (4)装入元件封装库 执行菜单命令Design/Add/Remove Library,在“添加/删除元件库” 对话框中选取所有元件所对应的元件封装库,例如:PCB Footprint,Transistor,General IC,International Rectifiers等。 (5)装入网络表 执行菜单Design/Load Nets命令,然后在弹出的窗口中单击Browse按钮,再在弹出的窗口中选择电路原理图设计生成的网络表文件(扩展名为Net),如果没有错误,单击Execute。若出现错误提示,必须更改错误。 (6)元器件布局 Protel 99SE既可以进行自动布局也可以进行手工布局,执行菜单命令Tools/Auto Placement/Auto Placer可以自动布局。布局是布线关键性的一步,为了使布局更加合理,多数设计者都采用手工布局方式。 (7)自动布线 Protel 99SE采用世界最先进的无网格、基于形状的对角线自动布线技术。执行菜单命令Auto Routing/All,并在弹出的窗口中单击Route all按钮,程序即对印刷电路板进行自动布线。只要设置有关参数,元件布局合理,自动布线的成功率几乎是100%。

自下而上画OrCAD层次原理图实例

目录 自下而上画OrCAD层次原理图实例 (1) 层次原理图的优点 (1) 效果比较(先有分部分的原理图,后生成总模块图) (2) 实例逐步实现自下而上实现层次原理图 (3) 自下而上画OrCAD层次原理图实例 层次原理图的优点 在层次原理图设计中,能在总模块图中清晰的看到各模块之间的信号连接关系,能通过右键相应模块,选择“Descend Hierarchy”进入相应模块的原理图,非常方便。 而且在相应的模块原理图中,也可以通过右键图纸,选择“Ascend Hierarchy”回到模块设计原理图。

效果比较(先有分部分的原理图,后生成总模块图)先对比一下先后的效果: 总模块图如下(注:还没有连接各模块之间的信号)

实例逐步实现自下而上实现层次原理图 下面逐步说明如何实现自下而上实现层次原理图的设计。 1.首先,在各原理图中添加port,如,注意输入与输出的原理图中port的名 字一定要相同。 2.在.dsn工程文件上右键,选择“New Schematic”,输入总模块名称,这里为“All”。 3.右键刚生成的模块,选择“Make Root”,指定其处于root。

4.会看到“All”已经处于root。右键“All”,选择“New Page”,生成总模块原理图,在出现的对话框中,添加原理图名称,这里命名为“AllModule”。 5.重复步骤2,建立“BlueTooth”模块文件夹,并将原理图文件“BlueTooth”拖到该模块文件夹下。 6.打开总模块原理图文件“AllModule”,菜单“Place”->“Hierarchical Block”, 在出现的对话框中输入相应信息,如上图。 7.在原理图上按下鼠标左键拖动出一个矩形框,即模块,如下图。

简单电路图的设计过程

电路原理图的绘制方法与步骤 一.电路原理图绘制前的准备工作 1.设计电路原理图的草图 例如要画出图1所示的稳压电源的电路图,首先要画出电路图的草图。 2.电路图有关资料的整理、列表 为了方便快捷地画出电路原理图,首先必须将电路图中所有零件的名称、拟采用的编号、零件的类型以及元件封装进行整理,列出表格,如表1所示。 二、Protel 99 SE 的启动 在Windows 桌面上,将鼠标的指示箭头对准图2所示的Protel 99 SE 图标, 双击鼠标左键,启动Protel 99 SE 。 启动Protel 99 SE 后,屏幕会出现图3所示的界面。 图2 Protel 99 SE 图标 图1 稳压电源电路图

几秒钟后,Protel 99 SE 的启动界面消失,留下了Protel 99 SE 的初始操作界面,如图4所示: 三、进入电路原理图设计环境 1.启动电路原理图编辑器 (1)创建工程设计数据库FirstDesign.ddb : 启动Protel 99 SE 后,打开File 菜单,选择New 命令,则弹出的题目为New Design Database 的对话框,在Design Storage Type 栏内,选择设计数据库的格式为MS Access Database ;在Databass Location 框中指定设计数据库存放的位置为:C :\Design Explorer 99se\\Examples ;在Databass File Name 文本框中输入数据库的名称FirstDesign.ddb 。单击OK 按钮,完成设计数据库的创建。 标题栏 菜单栏 工具条 设计管理面板 设计工作区 图4 Protel 99 SE 的操作界面 图6 图2 Protel 99 SE 的启动界面

实验室质量控制图制作过程

实验室质量控制图制作过程 1.1 质控血清的制备和保存(以ELISA试验检测HIV抗体为例) 在每次实验中必须包含有内部对照质控血清和外部对照质控血清。 内部对照质控血清指试剂盒内提供的阳性和阴性对照血清。内部对照是质量控制的基础。每一次检测必须使用内部对照,而且只能在同批号的试剂盒中使用。 外部对照质控血清是为了监控检测的重复性和稳定性以及试剂盒批间或孔间差异而由实验室设置的一套对照血清,包括强阳性、弱阳性和阴性对照血清。也可以只设置一个弱阳性对照,以该试剂盒临界值(Cut-off)的2?3倍为宜。 1.1.1 外部对照质控血清的制备 HIV抗体阳性和阴性血清,56℃ 30min灭活,3000r/min,离心15min。弱阳性对照可以用HIV抗体阴性血清梯度稀释HIV抗体强阳性血清并标定后得到。按一年使用量配制(可加入不影响检测结果的防腐剂)用0.2μm滤膜过滤除菌。 1.1.2 外部对照质控血清的保存 1.1. 2.1 按一周实验用量分装、分类、标记、封口、-20℃冻存于非自动除霜冰箱中。 1.1. 2.2 外部对照血清不可反复冻融,一旦融化后应该存放2?8℃,供一周内使用。 1.1.3 外部对照质控血清的使用 每一次实验必须使用外部对照质控血清,以便监控实验的重复性和稳定性。同时可以了解各批试剂盒的批间或孔间差异,绘制质量控制图。 1.1.4 外部对照质控物的质量要求 质控物的管间或瓶间变异必须小于监测系统预期的变异(cv<20%),并且质控物的成分应在稳定状态中。质控物应无菌,并不含有影响ELISA反应的防腐剂。 1.2 质控图的建立及应用(以ELISA试验检测HIV抗体为例) 最常用的质控图是Levey-Jennings质控图,使用累计和技术或趋势分析技术的图形可提供系统偏移和漂移的状况。 1.2.1 建立质控图参数 外部对照质控物的平均值和标准差应建立在实验室常规使用方法对质控物重复测定的基础上。一般采用在不同批次检测取得至少20个数据;如果仅做少量批次的检测,也至少做5个批次的检测,每个批次中不少于4个质控物测定结果,以建立一个临时性的平均

经典led驱动电源参考设计大集锦(内含设计原理图、实际案例分析)

经典LED驱动电源参考设计大集锦(内含设计原理图、实际案例分析) PI公司的众多LED驱动电源解决方案中,高效率、低功耗,外围简单、可调光、高稳定性是最大的特点,涉及工业、商业、家用等应用领域。不管是应客户需求设计,还是按相关标准设计,还是基于对行业发展趋势把握所做的前瞻性设计,都同样的出色,其方案、设计、想法具有行业指引性。 其众多的驱动电源参考设计中蕴含很多电源基本理论,就算不用其公司的IC也可以作为设计参考,对工程师有超强的指导意义。 1.开关电源设计软件- PI Expert? 操作/设计指南 PI Expert可提供构建和测试工作原型所需的所有必要信息。这些信息包括完整的交互式电路原理图、物料清单(BOM)、电路板布局建议以及详细的电气参数表。PI Expert还可提供完整的变压器设计,包括磁芯尺寸、线圈圈数、适当的线材规格以及每个绕组所用的并绕线数。此外,还可生成详细的绕组机械装配说明。该程序可以将设计时间从数天缩短至几分钟。 2.采用LYTSwitch的带功率因数校正(PFC)的23 W T8电源设计 适用于430 mA V (50 V) T8灯管的隔离式、低输入电压、超薄驱动器设计(DER-338)现已推出。这款新设计采用了PI新推出的LYTSwitch? LED驱动器系列器件LYT4215E。 3.一款高功率因数、可控硅调光的非隔离LED驱动器 PI推出了一份新的设计报告((DER-364),介绍的是一款使用广受好评的LYTSwitch IC设计的高功率因数、可控硅调光的非隔离LED驱动器。其效率额定值高达85%以上,具有无闪烁调光和单向快速启动(<200 ms)的特性。 4.针对T10灯管的最新24 W LED驱动器设计 PI的一款效率达92%的24 W T10灯LED驱动器设计(DER-356)。该设计可极大简化离线式、带功率因数校正的LED电源的生产。 5.适用于可控硅调光A19灯的全新10 W PFC LED驱动器设计 PI发布的关于针对可调光A19灯的全新10 W驱动器设计(DER-328) 6.元件数最少的T8灯管LED驱动器设计–高效率、低THD PI现已推出DER-345–一款针对T8 LED灯的低输入电压、非隔离、高效率、高功率因数LED驱动器设计。 7.适用于A19替换灯的14.5 W可控硅调光的非隔离LED驱动器 Power Integrations的LED设计(DER-341) –适用于A19 LED灯的非隔离式、高效率、高功率因数(PF) LED驱动器。这款新的LED驱动器采用LinkSwitch-PH系列IC中的LNK407EG器件设计而成。

质量控制图的绘制及使用复习课程

质量控制图的绘制及 使用

质量控制图的绘制及使用[2,5,7] 根据误差为正态分布的原理,在统计学上X±1S占正态曲线下面积的68.26%,以此作为上辅助限和下辅助限;X±2S占总面积的95.45%,以此作为上警戒限和下警戒限;X±3S占总面积的99.73%,以此作为控制图的上控制限和下控制限(图21.2);超过3倍S的概率总共只占0.27%,以乃属于小概率事件,亦即同一总体中出现如此大偏差的概率极小,可以认为它不是这个总体中的一个随机样品,这个结论具有99.73%的把握是正确的。既然不能作为同一总体中的一个随机组成者,而在分析测试中是用同一分析方法,在相同条件下所测得的同一个样品(例如空白试验)的检测值,则必然发生了某种影响较大因素的作用,从而有根据否定这一测定值。 图21.2 质量控制图 图21.2中质量控制图的形式与正态曲线形式完全相同,即将正态曲线向逆时针方向旋转了90度,以正态曲线的中心m被X所代替,作为理想的预期测定

值;将68.26%概率保证的置信区间作为目标值(即上、下辅助限之间的区域);以95.45%概率保证的置信区间作为可接受范围(即上、下警戒限之间的区域);将上、下警戒限至上、下控制限的区间作为可能存在“失控”倾向,应进行检查并采取相应的校正措施;在上、下控制限以外,则表示测定过程已失去控制,应立即停止检测,待查明原因加以纠正后对该批样品全部重新测定。 对于质量控制检查样品和实验室控制样品的控制图,是把算术平均值作为中心值统计。最初控制限制是用平均值的百分数表示,通常系列测定算术平均值±1 0%。然而,最少进行7个测定值后才能建立统计控制限度。警戒限度设在来自平均数(X)±2Sx (标准误,来自质量控制样品的95%);控制限度设在离平均数(X)±3 Sx应包含质量控制样品的99.7%)。 质量控制样品数据的5%将落在警戒限外面,如果两个连续测定值落在警戒限外面被认为是“失控”状态(Taylor, 1987)。由于99.7%的数据应该落在X±3Sx以内,控制限外面的点是最可能失控的,矫正活动是有根据的。例如,如果失控值是标准参考物质或其它质量控制样品,即这一批完整的分析样应重新测定。这可能需要对新的校正标准再分析、或要求通过完整的制备方法采取新的测定部分。然而,如果失控结果是对连续标定检验(CCV),那么前面在控的实验室控制样品需要重测。通常这种状态是由于仪器漂移或其它决定时间特征的因素引起的。

控制图如何制作

控制图如何制作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控制图如何制作 控制图,是制造业实施品质管制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它最早 是由美国贝尔电话实验室的休华特在1924年首先提出的,它通过设置 合理的控制界限,对引起品质异常的原因进行判定和分析,使工序处 于正常、稳定的状态。 控制图是按照3 Sigma 原理来设置控制限的,它将控制限设在X±3 Sigma 的位置上。在过程正常的情况下,大约有%的数据会落在 上下限之内。所以观察控制图的数据位置,就能了解过程情况有无变 化。 ?电脑 ?待解决问题 ?制作Xbar--R控制图,需要明确记录抽样数据的基本条件(机种、项目、生产线、规格标准、控制界限、抽样时间及日期、抽样频次等),在控制图的上方可开辟“基本条件记录区”以记录上述条件;另外抽样的数据及计算出的X和R值记录在控制图的下方区域,形成“抽样数据区”,最下方可作为“不良原因对策区”,这样就可形成一份完整的Xbar--R控制图。 二、控制图的轮廓线 控制图是画有控制界限的一种图表。如图 5-4所示。通过它可以看出质量变动的情况及趋势 , 以便找出影响质量变动的原因 , 然后予以解决。 图 5-4控制图 我们已经知道 :在正态分布的基本性质中 , 质量特性数据落在[μ±3]范围内的概率为 99. 73%, 落在界外的概率只有 0. 27%, 超过一侧的概率只有 0. 135%, 这是一个小概率事件。这个结论非常重要 , 控制图正是基于这个结论而产生出来的。

现在把带有μ±3线的正态分布曲线旋转到一定的位置 (即正态 分布曲线向右旋转 9,再翻 转 ) ,即得到了控制图的基本形式 , 再去掉正态分布的概率密度曲线 , 就得到了控制图的轮廓线 , 其演变过程如图 5-5所示。 图 5— 5控制图轮廓线的演变过程 通常 , 我们把上临界线 (图中的μ+3线 ) 称为控制上界 , 记为 U C L (U p p e r C o n t r o l L i m i t ) , 平均数 (图中的μ线 ) 称为中心线 , 记为 C L (C e n t r a l L i n e ) , 下临界线 (图中μ-3线 ) 称为控制下界 , 记为 L C L (L o w e r C o n t r o l L i m i t ) 。控制上界与控制下界统称为控 制界限。按规定抽取的样本值用点子按时间或批号顺序标在控制图中 , 称为描点或打点。各个点子之间用实线段连接起来 , 以便看出生产过程的变化趋势。若点子超出控制界限 , 我们认为生产过程有变化 , 就要告警。 三、两种错误和 3方式 从前面的论述中我们已知 , 如果产品质量波动服从正态分布 , 那么产品质量特性值落在μ土 3控制界限外的可能性是 0. 27%, 而落在一侧界限外的概率仅为 0. 135%。根据小概率事件在一次实验中不会发生的原理 ,若点子出界就可以判断生产有异常。可是 0. 27%这个概率数值虽然很小 , 但这类事件总还不是绝对不可能发生的。 当生产过程正常时 , 在纯粹出于偶然原因使点子出界的场合 , 我们根据点子出界而判断生产过程异常 , 就犯了错发警报的错误 , 或 称第一种错误。这种错误将造成虚惊一场、停机检查劳而无功、延误生产等损失。 为了减少第一种错误 , 可以把控制图的界限扩大。如果把控制界限扩大到μ±4, 则第一种错误发生的概率为 0. 006%, 这就可使由错发警报错误造成的损失减小。可是 , 由于把控制界限扩大 , 会增大另一种错误发生的可能性 , 即生产过程已经有了异常 , 产品质量分布偏离了原有的典型分布 , 但是总还有一部分产品的质量特性值在上下控制界限之内 , 参见图 5-6。 如果我们抽取到这样的产品进行检查 ,那么这时由于点子未出界而判断生产过程正常 , 就犯了漏发警报的错误 , 或称第二种错误。这种错误将造成不良品增加等损失。 图 5-6控制图的两种错误 要完全避免这两种错误是不可能的 , 一种错误减小 , 另一种错误就要增大 , 但是可以设法把两种错误造成的总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也就是说 , 将两项损失之和是最小的地方 , 取为控制界限之所在。以μ±3为控制界限 , 在实际生产中广泛应用时 , 两种错误造成的 第7页 共7页 <上一页 预览: 总损失为最小。如图 5-7所示。这就是大多数控制图的控制界限都采用μ±3方式的理由。 图 5— 7两种错误总损失最小点 X—R控制图的操作步骤及应用示例

风机控制系统结构原理

风机控制系统结构

一、风力发电机组控制系统的概述 风力发电机组是实现由风能到机械能和由机械能到电能两个能量转换过程的装置,风轮系统实现了从风能到机械能的能量转换,发电机和控制系统则实现了从机械能到电能的能量转换过程,在考虑风力发电机组控制系统的控制目标时,应结合它们的运行方式重点实现以下控制目标: 1. 控制系统保持风力发电机组安全可靠运行,同时高质量地将不断变化的风能转化为频率、电压恒定的交流电送入电网。 2. 控制系统采用计算机控制技术实现对风力发电机组的运行参数、状态监控显示及故障处理,完成机组的最佳运行状态管理和控制。 3. 利用计算机智能控制实现机组的功率优化控制,定桨距恒速机组主要进行软切入、软切出及功率因数补偿控制,对变桨距风力发电机组主要进行最佳尖速比和额定风速以上的恒功率控制。 4. 大于开机风速并且转速达到并网转速的条件下,风力发电机组能软切入自动并网,保证电流冲击小于额定电流。对于恒速恒频的风机,当风速在4-7 m/s之间,切入小发电机组(小于300KW)并网运行,当风速在7-30 m/s之间,切人大发电机组(大于500KW)并网运行。 主要完成下列自动控制功能: 1)大风情况下,当风速达到停机风速时,风力发电机组应叶尖限速、脱网、抱液压机械闸停机,而且在脱网同时,风力发电机组偏航90°。停机后待风速降低到大风开机风速时,风力发电机组又可自动并入电网运行。 2)为了避免小风时发生频繁开、停机现象,在并网后10min内不能按风速自动停机。同样,在小风自动脱网停机后,5min内不能软切并网。 3)当风速小于停机风速时,为了避免风力发电机组长期逆功率运行,造成电网损耗,应自动脱网,使风力发电机组处于自由转动的待风状态。 4)当风速大于开机风速,要求风力发电机组的偏航机构始终能自动跟风,跟风精度范围 ±15°。 5)风力发电机组的液压机械闸在并网运行、开机和待风状态下,应该松开机械闸,其余状态下(大风停机、断电和故障等)均应抱闸。 6)风力发电机组的叶尖闸除非在脱网瞬间、超速和断电时释放,起平稳刹车作用。其余时间(运行期间、正常和故障停机期间)均处于归位状态。 7)在大风停机和超速停机的情况下,风力发电机组除了应该脱网、抱闸和甩叶尖闸停机外,

c控制图相关知识测试题答案

一、 填空题(每空分,共10分) 1. 第一张控制图是美国休哈特W ·A ·Shewhart 在1924年5月16日提出的不合格 品率(p )控制图。 2. SPC 是应用统计技术对过程中的各个阶段进行评估和监控,建立并保持过程处 于可接受的并且稳定的水平,从而保证产品或服务符合规定的要求的一种质量管理技术。 3. 控制图是对质量特性值进行测定、记录和评估,从而监察过程是否处于控制状 态的一种用统计方法设计的图。 二、 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 计量值控制图中的控制总体均值的图与控制波动的图必须联合使用,这是由于 计量值数据一般服从正态分布,而描述正态分布的分布参数平均值(μ)与标准 差(σ)是相互独立的。---------------------------( √ ) 2. 控制图的上下控制界限一般定在公差上下限的数值上。 ---------------------------------------------------( × ) 3. 当控制图表明过程处于一种受控状态时,过程就会输出符合规范的产品。 ---------------------------( × ) 4. 质量特性有波动是正常现象,无波动是虚假现象;彻底消灭波动是不可能的, 但减少波动是可能的;控制过程就是要把波动限制在允许的范围内,超出范围 就要设法减少波动并及时报告,迟到的报告有可能引发损失,是一种失职行为。 ----------------------------------------------------------------------------------( √ ) 5. 在X 图中有15个连续点在±1σ控制界限内,这一过程处于完全稳定状态,应尽量 保持这种状态。----(×) SPC 的定控制图的定 工作备忘录中首次 规范(公差)是用来区分产品的合格与不合格的分界线,而控制图的控制界限是用来区分过程是否受由于以下原因所致:①测量数据不准确,没能准确反映数据的波动;②数据分层不当;③ 控制图使用太久而没有加以修改,以致失去了控制作用。

实验一用SPSS绘制质量控制图

实验一:用SPSS绘制质量控制图 控制图(Control Chart)又称管理图,它是用来区分是由异常原因引起的波动,还是由过程固有的原因引起的正常波动的一种有效的工具。控制图通过科学的区分正常波动和异常波动,对工序过程的质量波动性进行控制,并通过及时调整消除异常波动,使过程处于受控状态。不仅如此,通过比较工序改进以后的控制图,还可以确认此过程的质量改进效果。因此,控制图在质量管理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控制图由样本均值服从于正态分布演变而来。正态分布可用两个参数即均值μ和标准差σ来决定。正态分布有一个结论对质量管理很有用,即无论均值μ和标准差σ取何值,产品质量特性值落在μ±3σ之间的概率为99.73%,落在μ±3σ之外的概率为100%-99.73%= 0.27%,而超过一侧,即大于μ+3σ或小于μ-3σ的概率为0.27%/2=0.135%≈1‰,,休哈特就根据这一事实提出了控制图。图上有中心线(CL)、上控制限(UCL)和下控制限(LCL),并有按时间顺序抽取的样本统计量数值的描点序列。

多数情况下是通过人工来绘制控制图,首先通过计算器计算各种指标,然后再一步步地绘制控制图。在这个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计算错误或者误差过大等原因,使得最后的控制图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更为严重的是能使质量管理者产生错误的判断,做出错误的决策,从而产生较大的损失。也有的企业利用excel绘制控制图,从而提高其精确度,减少误差。然而,用excel绘制控制图的步骤比较繁杂,不容易掌握,容易在绘制过程中产生操作性失误,造成数据集的失真。 SPSS的图形工具非常强大,具有很强的统计分析功能。在质量数据管理中,经常要用到一些图形方法和工具,例如帕雷托图、直方图、散点图、控制图、序列图等,SPSS均可以有效地应用这些图形方法和工具来处理质量数据信息,这些功能集中在Graph菜单中。 因此,此处我们采用SPSS来绘制控制图。 SPSS控制图的选择依据(X-R或X-S和X-MR) 根据主要测量值分组变量的具体情况,可选择X-R、X-S,即均值-极差和均值-标准差控制图;或者选择X-MR,个体-移动均值控制图。 1、分组变量中有大于10个组值,宜于计算标准差,故选择X-S控制图。 2、分组变量中有小于10个组值,选择计算极差,即X-R控制图。 3、分组变量中只有1个组值,则选择个体-极差控制图,即X-MR控制图。 案例:个体-移动极差控制图 数据为某搅拌站实测混凝土坍落度数据,现在使用控制图看看工艺质量情况。

7个基于STM32单片机的精彩设计实例-附原理图、代码等相关资料

7个基于STM32单片机的精彩设计实例,附原理图、代码等相关资料 STM32单片机现已火遍大江南北,各种教程资料也是遍布各大网站论坛,可谓一抓一大把,但大部分都差不多。今天总结了几篇电路城上关于STM32的制作,不能说每篇都是经典,但都是在其他地方找不到的,很有学习参考意义的设计实例。尤其对于新手,是一个学习stm32单片机的“活生生”的范例。 1、STM32与FPGA强强联合,实现完整版信号发生器 话说之前看过作者的另外一个作品,是STM32和FPGA实现的示波器,当然感觉不做。现在作者又推出了信号发生器。重点是TFT触屏来控制波形,相当于一个终端,STM32用来通信,起到了FPGA和TFT之间的纽带作用。最后波形输出作者使用了巴特沃斯滤波器,让输出的波形更加干净。虽然以高端的信号发生器无法比拟,但是用于平时信号输出使用时足够了。 it/780#/details 2.采用STM32单片机基于uCOS II系统控制VS1053B语音芯片制作的MP3播放器 一看到uCOS II,就觉得是个高级货,绝对不是一般的小打小闹。该制作耗时半年能完成制作,不得不佩服作者的坚持。这个使用了VC1053B音频模块,TFT液晶显示,还是用了NRF24L01无线模块(暂时没明白这个无线如何使用的),最后作者还很细心的提供了理论指导,方便大家制作。 circuit/796#/details 3.使用OV7670让STM32转身变成照相机(附原理图、代码源文件) 经常使用STM32的同学有没有做过照相机呢?虽说在智能手机遍布的时代,正经相机也要束之高阁了。但是能使用STM32做个相机,拿出去拍个照也是非常拉风的。这个相机使用了ST32F103C8T6,摄像头用的是OV7670,带SD卡和触摸屏2.4寸,整体尺寸和卡片机差不多。 https://www.360docs.net/doc/1d9837153.html,/circuit/787#/details 4.基于STM32的手机WIFI 控制四轴飞行器设计 我们平时看到的四轴飞行器多是遥控手柄控制的,给你推荐的这个是手机通过wifi就可以控制了,重点在作者还提供了安卓版本的app,直接安装就可以控制飞行器了,当然前提是要根据作者提供的原理图、pcb、代码做出个飞行器了。对APP感兴趣的朋友不妨写写ios 版本的。 5、使用STM32F103RC实现数字万用表设计,具备常用功能 作为电子工程师,最经常用到的就是万用表,可以很少人知道万用表里面的结构、测电压的过程。现在就有人用stm32F103做了个数字万用表,只有三个常用功能:测电压(0-50v),测电阻(1k-390k),短路档,使用了LCD5110显示数据,大家不妨动动手开发其他功能。.com/circuit/581#/detail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