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桩桩深达不到设计要求

预制桩桩深达不到设计要求
预制桩桩深达不到设计要求

预制桩桩深达不到设计要求

施工的最终控制是以设计的最终贯入度和最终标高为标准。施工时一般从一种标准为主,另一个为参考。有时达不到设计的最终控制要求。治理

(1) 遇到硬夹层时,可采用植桩法、射水法或气吹法施工。桩尖至少进入未扰动土为6倍桩径。

(2) 桩如打不下去,可更换能量大的桩锤打击,并加厚缓冲垫层。

施工准备

(1) 根据设计图纸、工程地质、水文情况、地下探测、试桩和施工条件等资料,认真编制打桩方案,包括施工方法、需用机具、打桩顺序和进度、预制桩的制作、运输、堆放等。

(2) 清除现场妨碍施工的高空和地下障碍物,如地面上的电杆、树木,地下管线和旧有基础等。

(3) 整平打桩范围内场地,周围作好排水沟。

(4) 对邻近原有建筑物和地下管线,认真细致的查清结构和基础等情况,并研究采取适当的隔震、减震措施。如采取挖防震沟、打隔离板桩、控制打桩方向和打桩进度等措施。

(5) 设置测量控制网、水准基点等。

(6) 检查预制桩的质量。桩的弯曲度不大于1/1000桩长,且不大于20mm,桩尖中心线偏差不大于10mm,桩顶平面对桩中心线的倾斜不大于3mm 等。桩顶和桩尖处不得有蜂窝、麻面、裂缝和掉角。

操作工艺

(1) 锤击法沉桩。用桩架的导滑夹具或桩箍将桩嵌固在桩架两导柱中,垂直对准桩位中心,缓缓放下插入土中,待桩位和垂直度校正后即可将锤连同桩帽压在桩上,同时应在桩的侧面或桩架上设置标尺,做好记录,方可开始击桩,如桩头不平整时,用麻袋或厚纸板垫平,亦可先用环氧沙浆抹平整。打桩开始时应起锤轻压或轻击数锤,观察桩身、桩架、桩锤等垂直一致后,即可转入正常施打。开始时落距应较小,入土一定深度待桩稳定后,再按需要的落距进行施打。沉桩应用适合桩头尺寸的桩帽和弹性衬垫。桩帽用铸钢或钢板制成,锤垫多用硬木或白棕绳圈盘而成,桩垫多用松木或纸垫或酚醛层压塑料、合成橡胶等。桩帽与桩接触的表面须平整,与桩身应在同一直线上,以免打桩时产生偏斜。若桩须深送入土时,应用送桩。送桩用坚硬的木料或钢铁制成,长度和直径视需要而定,使用时,将送桩放于桩顶头上,使与桩在同一垂线上,锤击送桩,将桩慢慢打入土中。打桩顺序,根据桩的密集程度、基础设计标高、桩的规格、桩架移动的方便以及现场地形条件等确定。对密集的桩应采取自中间向两个方向对称进行,或由中间向四周或由一侧向单一方向进行。对基础标高不一的桩,宜先深后浅。对不同规格的桩,宜先大后小,先长后短,以使土层挤密均匀和避免位移偏斜。沉桩过程中,要经常注意桩身有无位移和倾斜现象,如发现应及时纠正。桩将沉至要求深度或到达硬土层时,落锤高度一般不宜大于1m,以免打烂桩头。沉桩过程中作好沉桩施工纪录,至接近设计要求时,即可对贯入度或入土标高进行观测,至达到设计要求为上。

(2) 振动沉桩。振动沉桩与锤击沉桩方法基本相同。操作时,桩机就位

后吊起桩插入桩位土中,使桩头套入振动箱连固桩帽或液压夹桩器夹紧,便可参照锤击法启动振动箱进行沉桩至设计要求深度。沉桩宜连续进行,以防停歇时间过长而难于沉入。一般控制最后三次振动(加压),每次10分钟或5分钟,测出每分钟的平均贯入度,不大于设计规定的数值即符合要求。摩擦桩则以沉桩深度符合设计要求为度。沉桩时,如发现持力层以上有中密以上的细砂、粉砂、重粘砂等硬夹层,其厚度在1m以上时,可能会发生沉入时间过长或穿不过现象,硬性打入较易损坏桩头和桩机,影响质量,此时应会同设计部门共同研究采取措施。需要接桩时,应使接桩的位置对准,可采用焊接、法兰、硫磺胶泥铺接等方法接桩。

预控措施

(1) 详细研究工程地质情况,必要时作补勘;正确选择持力层或标高,合理选择施工机械、施工方法及行车路线。

(2) 防止桩顶打碎或桩身断裂。

桩基础课程设计

《桩基础课程设计》课程设计

《桩基础课程设计》 题目:某实验室多层建筑桩基础设计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考核成绩:-------------------- 建筑教研室

目录 一、课程设计任务书 (3) 二、课程设计指导书 (5) (一)课程设计编写原则 (二)课程设计说明书编写指南 1、设计资料的收集 (5) 2、桩型、桩断面尺寸及桩长的择 (7) 3、确定单桩承载力 (7) 4、桩的数量计算及桩的平面布置 (10) 5、桩基础验算 (11) 6、桩身结构设计 (14) 7、承台设计 (15) 三、附录 附录一:课程设计评定标准 (21)

《桩基础课程设计》 设计任务书 题目:某实验室多层建筑桩基础设计 时间及地点:2009年月日-- 月日(1周),教室 指导教师: 一、课程设计基础资料 某实验室多层建筑一框架柱截面为400mm×800mm,承担上部结构传来的荷载设计值:轴力F=2800kN,弯矩M=420kN·m,H=50kN。经勘查地基土层依次为:0.8m厚人工填土;1.5m厚黏土;9.0m厚淤泥质黏土;6m厚粉土。各土层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如下表所示,地下水位离地表1.5m。试设计该桩基础。 表7-35 各土层物理力学指标 土层号土层名称土层 厚度 (m) 含水 量 (%) 重力密 度 (kN/m 3) 孔隙 比 液限 指数 压缩模量 (Mpa) 内摩 擦角 (0) 凝聚 力 (kPa) ①②③ ④⑤ ⑥人工填土 黏土 淤泥质黏 土 粉土 淤泥质黏 土 风化砾石 0.8 1.5 9.0 6.0 12.0 5.0 32 49 32.8 43.0 18 19 17.5 18.9 17.6 0.864 1.34 0.80 1.20 0.363 1.613 0.527 1.349 5.2 2.8 11.07 3.1 13 11 18 12 12 16 3 17 二、设计依据和资料(详见实例) 三、设计任务和要求 根据教学大纲要,通过《土力学地基基础》课程的学习和桩基础的课程设计,使学生能基本掌握主要承受竖向力的桩基础的设计步骤和计算方法。 本课程设计拟结合上部结构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多层、高层办公楼,已知其柱底荷载、框架平面布置、工程地质条件、拟建建筑物的环境及施工条件进行桩基础设计计算,并绘制施工图,包括桩位平面布置图、承台配筋图、桩配筋图及施工说明。 桩基设计依据为《建筑桩基技术规范》(IGJ94-94)与《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四、课程设计成果及要求 设计成果包括说明书、桩基础设计计算及施工图内容。具体要求如下: 1)、说明书

桩基础课程设计报告(预制桩)

设计题目 本次课程设计题目:预制桩基设计 一、设计荷载 (1)柱底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值如下: ○A轴荷载:F k=1632kN M k=195 kN?m V k=86kN ○B轴荷载:F k=1980kN M k=164 kN?m V k=93kN ○C轴荷载:F k=1342kN M k=187 kN?m V k=96kN (2)柱底荷载效应基本组合值如下: ○A轴荷载:F=2203.2 kN M=263.3kN?m V=116.1kN ○B轴荷载:F=2673 kN M=221.4kN?m V=125.5kN ○C轴荷载:F=1811.7 kN M=252.5kN?m V=129.6kN 设计B轴柱下桩基,A,C轴柱下仅设计承台尺寸和估算桩数。 二、设计资料、地层条件及其参数 某住宅楼,六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建筑场地位于城郊建筑室内地面标高为±0.00,室外地面标高为- 0.15m地下水位位于地表以下3.3m,柱底标高-0.7m。 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乙级 工程地质条件:该建筑物地处二级阶地,土层分布、物理力学 性质指标见下表 设计规范: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

三、预制桩基设计 建筑物基础设计方案采用混凝土预制桩,具体设计方案如下:室外地坪标高为- 0.15m,自然地面标高同室外地坪标高。该建筑桩基属乙级建筑基桩,拟采用截面为400mm*400mm的混凝土预制方桩,以6号土层草黄色粉质黏土为持力层,桩尖深入1.2m,设计桩长11.0m,初步设计承台高0.8m,承台底面埋置深度-1.50m,桩顶伸入承台50mm。 1、单桩承载力计算 根据以上设计,桩顶标高为-1.5m,装底标高为-12.6m,桩长11m。 (1)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 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按下式计算: Q uk= Q sk+ Q pk = u p∑q sik l i+ A p q pk 由于

各种桩的计算公式

七、灌注桩 (1)打孔沉管灌注桩单打、复打:计量单位:m3 V=管外径截面积×(设计桩长+加灌长度) 设计桩长——根据设计图纸长度如使用活瓣桩尖包括预制桩尖,使用预制钢筋混凝土桩尖则不包括加灌长度——用来满足砼灌注充盈量,按设计规定;无规定时,按0.25m计取。 (2)、夯扩桩:计量单位:m3 V1(一、二次夯扩)=标准管内径截面积×设计夯扩投料长度(不包括预制桩尖) V2(最后管内灌注砼)=标准管外径截面积×(设计桩长+0.25) 设计夯扩投料长度——按设计规定计算。 (3)钻孔混凝土灌注桩 成孔工程量,计量单位:m3 钻土孔V=桩径截面积×自然地面至岩石表面的深度; 钻岩孔V=桩径截面积×入岩深度度 混凝土灌入工程量,计量单位:m3V=桩径截面积×有效桩长,有效桩长设计有规定按规定,无规定按下列公式: 有效桩长=设计桩长(含桩尖长)+桩直径 设计桩长——桩顶标高至桩底标高 基础超灌长度——按设计要求另行计算。 泥浆运输工程量:计量单位:m3,工程量按成孔工程量计取。 八、人工挖孔桩 (1)、人工挖孔工程量:计量单位:m3 V(人工挖土)=护壁外围截面积×成孔长度成孔长度——自然地坪至设计桩底标高 V(淤泥、流砂、岩石)=实际开挖(凿)量 (2)砖、混凝土护壁及灌注桩芯混凝土工程量:计量单位:m3工程量按设计图示尺寸的实体积 九、水泥搅拌桩、粉喷桩,以立方米计算 V=(设计桩长+500MM)×设计桩截面面积(长度如有设计要求则按设计长度)。双轴的工程量不得重复计算,群桩间的搭接不扣除。 十、长螺旋或旋挖法钻孔灌注桩,以立方米计算 V=(设计桩长+500MM)×设计桩截面面积或螺旋外径面积(长度如有设计要求则按设计长度)。 十一、基坑锚喷护壁成孔及孔内注浆。 按设计图纸以延长米计算 十二、护壁喷射混凝土 按设计图纸以平方米计算。 十三、砖基础计算规则 1、基础与墙身(柱身)的划分: (1)基础与墙(柱)身使用同一种材料时,以设计室内地面为界(有地下室者,以地下室 室内设计地面为界),以下为基础,以上为墙(柱)身。 (2)基础与墙身使用不同材料时,位于设计室内地面﹢300MM以内时,以不同材料为分界线,超过﹢300MM时,以设计室内地面为分界线。 (3)砖、石围墙,以设计室外地坪为界线,以下为基础,以上为墙身。 2、砖基础的计算方法(计价表规则) (1)砖基础不分墙厚和高度,按图示尺寸以m3计算。其中基础长度:外墙墙基按外墙的中心线计算;内墙墙基按内墙基最上一步的净长线计算。 (2)不扣除的部分:基础大放脚T形接头处的重叠部分,嵌入基础内的钢筋、铁件、管道、基础防潮

桩基础课程设计

目录 1 .设计资料 (2) (一)工程概况 (2) (二)设计资料 (2) 2 .选择桩型、桩端持力层、承台埋深 (4) 3 .确定单桩极限承载力标准值 (5) 4 .确定桩数和承台底面尺寸 (6) 5 .单桩竖向承载力验算 (7) 6 .柱下独立承台的冲切计算和受剪计算 (8) 7 .承台的抗弯计算和配筋 (15) 8 .基础梁(连系梁)的结构设计 (21) 9 .参考文献 (24)

1. 设计资料(本组采用的工况为ACE) (一)工程概况 凤凰大厦为六层框架结构,±0.00以上高度19.6米。底层柱网尺寸如图1所示。根据场地工程地质条件,拟采用(A)400×400mm2钢筋混凝土预制桩或(B)450×450mm2钢筋混凝土预制桩基础,要求进行基础设计。 Z1Z2Z2Z2Z2Z2Z2Z2Z1 Z1 Z2 Z2 Z2 Z2 Z2 Z2 Z2 Z1 Z3 Z3 Z4 Z4 Z4 Z4 Z4 Z4 Z4 Z4 Z4 Z4 Z4 Z4 Z4 Z4 Z3 Z3 123456789 D C B A 图1 底层柱网平面布置图 (二)设计资料 ①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1)钻孔平面布置图 1 7 . 5 m 16.0m16.0m16.0m Zk5Zk6Zk7Zk8 Zk1Zk2Zk3Zk4

(2)工程地质剖面图 -1.8-2.0 -2.2-2.5 -5.1(-5.8) -9.5(-10.5) -18.4(-20.4)-3.0(-4.0) -15.5(-17.3) -4.5(-5.3) -8.6(-9.2) -20.5(-21.8) -6.0(-6.5) -9.0(-9.7) -20(-21.2) 杂填土 淤泥 粉质粘土 砾质粘土 -8.5(-9.8) Ⅰ—Ⅰ剖面 -1.8-2.0 -2.2-2.4 -4.9(-4.5) -10.0(-11.4) -14.5(-16.3)-3.0(-4.5) -8.0(-9.4) -17.0(-18.5) -5.5(-6.2) -22.0(-23.0) -6.5(-7.5) -9.5(-11.3) -21.5-(22.0) 杂填土 淤泥 粉质粘土 砾质粘土 -8.5(-10.7) Ⅱ—Ⅱ剖面

预制桩设计1教学提纲

预制桩设计1

桩基础课程设计 2.1设计资料 2.1.1地形 拟建建筑场地地势平坦,局部堆有建筑垃圾 2.1.2工程地质条件 自上而下土层依次如下: ①号土层:素填土,层厚1.5m ,稍湿,松软,承载力特征值ak 95f kPa =。 ②号土层:淤泥质土,层厚3.3m ,流塑,承载力特征值ak 65f kPa =。 ③号土层:粉砂,层厚6.6m ,稍密,承载力特征值110ak f kPa =。 ④号土层:粉质粘土,层厚4.2m ,湿,可塑,承载力特征值165ak f kPa =。 ⑤号土层:粉砂层,钻孔未穿透,承载力特征值280ak f kPa =。 2.1.3岩土设计技术参数 表2.1 地基岩土物理力学参数

表2.2 装的极限侧阻力标准值sk q 和极限端阻力标准值pk q 土层编号 土的名称 桩的侧阻力sk q 桩的端阻力pk q ① 素填土 22 —— ② 淤泥质土 28 —— ③ 粉砂 45 —— ④ 粉质粘土 60 900 ⑤ 粉砂层 75 2400 2.1.4水文地质条件 ⑴拟建厂区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无腐蚀性。 ⑵地下水位深度:位于地表下3.5m 。 2.1.5场地条件 建筑物所处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场地内无可液化砂土、粉土。 2.1.6上部结构资料 拟建建筑物为六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长30m ,宽9.6m 。室外地坪标高同自然地面,室内外高差450mm 。柱截面尺寸均为400400mm mm ,横向承重,柱网布置图如图2.1所示

2.1.7本人设计资料 题号1 c 轴的柱底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值和柱底荷载效应基本组合值如下: ⑴柱底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值 A 轴荷载:1256k ;172m;123k k k F N M kN V kN ===g 。 B 轴荷载:1765;169m;130k k k F kN M kN V kN ===g 。 C 轴荷载:1564;197m;112k k k F kN M kN V kN ===g 。 ⑵柱底荷载效应基本组合值 A 轴荷载:1580;198m;150k k k F kN M kN V kN ===g 。 B 轴荷载:2630;205m;140k k k F kN M kN V kN ===g 。 C 轴荷载:1910;241m;138k k k F kN M kN V kN ===g 。 2.2 预制桩基设计 建筑物基础设计方案采用混凝土预制桩,具体设计方案如下:室外地坪标高为-0.45m ,自然地面标高同室外地坪标高。该建筑桩基属于丙级建筑桩基,拟采用截面为400mm 400mm ?的混凝土预制方桩,以④号土层粉质粘土为持力层,桩尖伸入持力层1.2m ,设计桩长11.0m ,初步设计承台高0.8m ,承台底面埋置深度为-1.60m ,桩顶伸入承台50mm 。 2.2.1单桩承载力计算 根据以上设计,桩顶标高为-1.6m ,桩底标高为-12.6m ,桩长为11.0m 。 1.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 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按下式计算:

桩基础设计计算书

课程设计(论文) 题目名称钢筋混凝土预制桩基础设计 课程名称基础工程 学生姓名李宇康 学号124100161 系、专业城市建设系土木工程 指导教师周卫 2015年5 月

桩基础设计计算书 一:设计资料 1、建筑场地土层按其成因土的特征和力学性质的不同自上而下划分为四层,物理力学指标见下表。勘查期间测得地下水混合水位深为2.0m,地下水水质分析结果表明,本场地下水无腐蚀性。 建筑安全等级为2级,已知上部框架结构由柱子传来的荷载: V=1765, M=169KN·m,H = 50kN; 柱的截面尺寸为:800×600mm; 承台底面埋深:D = 2.0m。 2、根据地质资料,以黄土粉质粘土为桩尖持力层, 钢筋混凝土预制桩断面尺寸为300×300,桩长为10.0m 3、桩身资料:混凝土为C30,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f c =15MPa,弯曲强度设计值为 f m =16.5MPa,主筋采用:4Φ16,强度设计值:f y =310MPa 4、承台设计资料:混凝土为C30,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为f c =15MPa,弯曲抗压强度设 计值为f m =1.5MPa。 、附:1):土层主要物理力学指标; 2):桩静载荷试验曲线。 附表一: 土层的主要物理力学指标表1-1 土 层代号名称 厚 度 m 含水 量w (%) 天然 重度 (kN/m3 ) 孔 隙 比 e 侧模 阻力 桩端 阻力液性 指数 I L 直剪试验 (直快) 压缩 模量 E s (MPa) 承载力 特征值 f k(kPa) q sk kPa q pk kPa 内摩 擦角 ?? 粘聚 力c (kPa) 1 杂填土 2.0 20 18.8 2 2 6.0 90 2 淤泥质土9 38.2 18.9 1.02 22 1.0 21 12 4.8 80 3 灰黄色粉 质粘土 5 26.7 19. 6 0.75 60 2000 0.60 20 16 7.0 220 4 粉砂夹粉 质粘土 >10 21.6 20.1 0.54 70 2200 0.4 25 15 8.2 260 附表二:

基础工程桩基础课程设计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 课程名称:桩基础课程设计 院系:土木工程系专业: 年级: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西南交通大学

目录 一、概述 (3) 1.1 设计任务 (3) 1.2设计资料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设计计算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桩的计算宽度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桩的变形系数α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桩顶的刚度系数ρ1,ρ2,ρ3,ρ4。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4计算承台底面形心O 点的位移a,b,β........................................................ 错误!未定义书签。 2.5计算作用在每根桩顶上的作用力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6计算局部冲刷线处弯矩M0,水平力Q0及轴向力N0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验算单桩轴向受压容许承载力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局部冲刷线以下深度y 处截面的弯矩 y M 及 y σ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桩顶纵向水平位移计算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预制桩设计

桩基础课程设计 2.1设计资料 2.1.1地形 拟建建筑场地地势平坦,局部堆有建筑垃圾 2.1.2工程地质条件 自上而下土层依次如下: ①号土层:素填土,层厚1.5m ,稍湿,松软,承载力特征值ak 95f kPa =。 ②号土层:淤泥质土,层厚3.3m ,流塑,承载力特征值ak 65f kPa =。 ③号土层:粉砂,层厚6.6m ,稍密,承载力特征值110ak f kPa =。 ④号土层:粉质粘土,层厚4.2m ,湿,可塑,承载力特征值165ak f kPa =。 ⑤号土层:粉砂层,钻孔未穿透,承载力特征值280ak f kPa =。 2.1.3岩土设计技术参数 表2.1 地基岩土物理力学参数

表2.2 装的极限侧阻力标准值sk q 和极限端阻力标准值pk q 土层编号 土的名称 桩的侧阻力sk q 桩的端阻力pk q ① 素填土 22 —— ② 淤泥质土 28 —— ③ 粉砂 45 —— ④ 粉质粘土 60 900 ⑤ 粉砂层 75 2400 2.1.4水文地质条件 ⑴拟建厂区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无腐蚀性。 ⑵地下水位深度:位于地表下3.5m 。 2.1.5场地条件 建筑物所处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场地内无可液化砂土、粉土。 2.1.6上部结构资料 拟建建筑物为六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长30m ,宽9.6m 。室外地坪标高同自然地面,室内外高差450mm 。柱截面尺寸均为400400mm mm ,横向承重,柱网布置图如图2.1所示

2.1.7本人设计资料 题号1 c 轴的柱底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值和柱底荷载效应基本组合值如下: ⑴柱底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值 A 轴荷载:1256k ;172m;123k k k F N M kN V kN ===g 。 B 轴荷载:1765;169m;130k k k F kN M kN V kN ===g 。 C 轴荷载:1564;197m;112k k k F kN M kN V kN ===g 。 ⑵柱底荷载效应基本组合值 A 轴荷载:1580;198m;150k k k F kN M kN V kN ===g 。 B 轴荷载:2630;205m;140k k k F kN M kN V kN ===g 。 C 轴荷载:1910;241m;138k k k F kN M kN V kN ===g 。 2.2 预制桩基设计 建筑物基础设计方案采用混凝土预制桩,具体设计方案如下:室外地坪标高为-0.45m ,自然地面标高同室外地坪标高。该建筑桩基属于丙级建筑桩基,拟采用截面为400mm 400mm ?的混凝土预制方桩,以④号土层粉质粘土为持力层,桩尖伸入持力层1.2m ,设计桩长11.0m ,初步设计承台高0.8m ,承台底面埋置深度为-1.60m ,桩顶伸入承台50mm 。 2.2.1单桩承载力计算 根据以上设计,桩顶标高为-1.6m ,桩底标高为-12.6m ,桩长为11.0m 。 1.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 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按下式计算: uk sk pk sik i p pk Q Q Q u q l A q =+=+∑ 式中: uk Q ——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kN ; sk Q ——单桩总极限侧阻力标准值,kN ;

桩基础课程设计计算书范本

桩基础课程设计计 算书

土 力 学 课 程 设 计 姓名: 学号: 班级: 二级学院: 指导老师:

地基基础课程设计任务书 [工程概况] 某城市新区拟建一栋10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办公楼,长24.0m ,宽9.6m ,其1-5轴的柱底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值如下所示。建筑场地位于临街地块部·位,地势平坦,室外地坪标高同自然地面,室内外高差450mm 。柱截面尺寸均为500mm ×500mm ,横向承重,柱网布置图如图1所示。场地内地层层位稳定,场地地质剖面及桩基计算指标详见工程地质资料,如表1所示。勘察期间测得地下水水位埋深为 2.5m 。地下水水质分析结果表明,本场地地下水无腐蚀性。试按乙级条件设计柱下独立承台桩基础。 柱底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值 1轴荷载:5417;85.m;60k k k F kN M kN V kN ===。 2轴荷载:5411;160.m;53k k k F kN M kN V kN ===。 3轴荷载:5120;88.m;63k k k F kN M kN V kN ===。 4轴荷载:5300;198.m;82k k k F kN M KN V kN ===。 5轴荷载:5268;140.m;60k k k F kN M kN V kN ===。

图1 框架结构柱网布置图 (预制桩基础)--12土木1班 工程概况 某市新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办公楼,长24.0米,柱距6米,宽9.6米,室内外地面高差0.45米。柱截面500×500mm 。建筑场地地质条件见表1。 表1 建筑场地地质条件

注:地下水位在天然地面下2.5米处 目录 地基基础课程设计任务书............................................................................ - 0 -工程概况....................................................................................................... - 1 - 1.设计资料.................................................................................................... - 4 - 2.选择桩型与桩端持力层、确定桩长和承台埋深...................................... - 4 - 3.确定单桩极限承载力标准值..................................................................... - 5 - 4.确定桩数和承台尺寸 ................................................................................ - 6 - 5.桩顶作用效应验算 .................................................................................... - 7 - 6.桩基础沉降验算 ........................................................................................ - 8 - 6.1 求基底压力和基底附加压力 ........................................................... - 8 - 6.2 确定沉降计算深度 ........................................................................... - 8 - 6.3 沉降计算........................................................................................... - 8 -

桩基础课程设计报告书

桩基础课程设计题目:某机械厂粗加工车间桩基设计指导教师: ******* 班级: ******* 姓名: ******* 学号: ******* 组别: ******* 建筑工程学院 2014年 6 月 2 日

某机械加工车间桩基设计 一、设计资料 1、某机械粗加工车间上部结构(柱子300×400mm2)传至基础顶面的最大荷载为:轴力F k=2500KN,弯矩M k=300KN.m,剪力H k=30KN。 2、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中指出:地基土的工程地质条件。 (1)地形、地貌:该场地原建有平房两幢(现已拆除),场地地形平坦,相对高度不足1m。位于黄河泛滥平原,冲洪积形式,表层覆盖有少量植被和杂填土。 地层岩性: 根据钻探编录,室试验和标准贯入试验将场地所揭露的地层分为六层。其岩性自上而下为:表土、软而可塑粉质粘土、软塑粘土、流塑淤泥质粘土、软塑粉土、同一硬度粉质粘土,现分述如下: A、表土:以橘黄色粉土为主,局部为杂填土,含植物根、砖渣等,分布场地表面,厚度约0.3m(因为有高低之分,所以以剖面为准),据目测有机含量不高。 可塑、湿、中-压缩性 B、软可塑粉质粘土:褐黄色,褐灰色,含少量的铁质浸染和结核,含植物根,腐殖根,厚度约为2m,全区均有分布。 软-流塑、湿-饱和、高-中压缩性 C、软塑粘土:褐色,含少量的生物碎屑及铁质结核,厚度约为2.5m,分布于全区。 软-流塑、饱和、高-中压缩性

D、流塑淤泥质粘土:呈黑灰色,含多量的有机质,有臭 味夹有薄层粉砂或细砂,偶见贝壳,为三角洲冲积物。厚度约为5m。 软塑、饱和 E、软塑粉土:褐黄色,灰黄色,含砂质团块,自上而下颜色逐渐变深,有淡臭味,含少量的生物碎屑,云母片,该层厚约4.2m,区均有分布。(大于5d 可做持力层但需考虑。) 软-流塑、饱和、中等压缩性 F、同一硬度粉质粘土:呈棕红色,有紫红色和白色斑点,层厚很深。 硬塑、稍湿 (2)水文地质条件:据外业施工期间,测得地下水埋深约为0.5m其类型属于潜水,地下水流向自东北向西南。由于现在是枯水季节,到丰水期时,地下水位还会上涨约0.2m,场地局部会渗出地表。据邻近资料判断,该水不具侵蚀性。 3、地基土的工程地质性质评价 场地地层分布比较稳定,从水平方向上变化不大,垂直方向上变化有规律,因为地下水位较高,使地基(2)(3)(4)(5)层均为饱和状,呈软-流塑状态,地基强度较低,变形值高。 4、结论与建议 (1) 根据建筑物的情况,从经济、实用上考虑可采用柱下十字交叉梁基础或桩基础,但应特别注意承载力不足补偿和减少沉降值问题,建议建筑设计部门根据建筑物实际情况定酌。 第一层表土因其不均匀且厚度较小,本次勘察未加评价。

预制桩桩深达不到设计要求

预制桩桩深达不到设计要求 施工的最终控制是以设计的最终贯入度和最终标高为标准。施工时一般从一种标准为主,另一个为参考。有时达不到设计的最终控制要求。治理 (1) 遇到硬夹层时,可采用植桩法、射水法或气吹法施工。桩尖至少进入未扰动土为6倍桩径。 (2) 桩如打不下去,可更换能量大的桩锤打击,并加厚缓冲垫层。 施工准备 (1) 根据设计图纸、工程地质、水文情况、地下探测、试桩和施工条件等资料,认真编制打桩方案,包括施工方法、需用机具、打桩顺序和进度、预制桩的制作、运输、堆放等。 (2) 清除现场妨碍施工的高空和地下障碍物,如地面上的电杆、树木,地下管线和旧有基础等。 (3) 整平打桩范围内场地,周围作好排水沟。 (4) 对邻近原有建筑物和地下管线,认真细致的查清结构和基础等情况,并研究采取适当的隔震、减震措施。如采取挖防震沟、打隔离板桩、控制打桩方向和打桩进度等措施。 (5) 设置测量控制网、水准基点等。 (6) 检查预制桩的质量。桩的弯曲度不大于1/1000桩长,且不大于20mm,桩尖中心线偏差不大于10mm,桩顶平面对桩中心线的倾斜不大于3mm 等。桩顶和桩尖处不得有蜂窝、麻面、裂缝和掉角。

操作工艺 (1) 锤击法沉桩。用桩架的导滑夹具或桩箍将桩嵌固在桩架两导柱中,垂直对准桩位中心,缓缓放下插入土中,待桩位和垂直度校正后即可将锤连同桩帽压在桩上,同时应在桩的侧面或桩架上设置标尺,做好记录,方可开始击桩,如桩头不平整时,用麻袋或厚纸板垫平,亦可先用环氧沙浆抹平整。打桩开始时应起锤轻压或轻击数锤,观察桩身、桩架、桩锤等垂直一致后,即可转入正常施打。开始时落距应较小,入土一定深度待桩稳定后,再按需要的落距进行施打。沉桩应用适合桩头尺寸的桩帽和弹性衬垫。桩帽用铸钢或钢板制成,锤垫多用硬木或白棕绳圈盘而成,桩垫多用松木或纸垫或酚醛层压塑料、合成橡胶等。桩帽与桩接触的表面须平整,与桩身应在同一直线上,以免打桩时产生偏斜。若桩须深送入土时,应用送桩。送桩用坚硬的木料或钢铁制成,长度和直径视需要而定,使用时,将送桩放于桩顶头上,使与桩在同一垂线上,锤击送桩,将桩慢慢打入土中。打桩顺序,根据桩的密集程度、基础设计标高、桩的规格、桩架移动的方便以及现场地形条件等确定。对密集的桩应采取自中间向两个方向对称进行,或由中间向四周或由一侧向单一方向进行。对基础标高不一的桩,宜先深后浅。对不同规格的桩,宜先大后小,先长后短,以使土层挤密均匀和避免位移偏斜。沉桩过程中,要经常注意桩身有无位移和倾斜现象,如发现应及时纠正。桩将沉至要求深度或到达硬土层时,落锤高度一般不宜大于1m,以免打烂桩头。沉桩过程中作好沉桩施工纪录,至接近设计要求时,即可对贯入度或入土标高进行观测,至达到设计要求为上。 (2) 振动沉桩。振动沉桩与锤击沉桩方法基本相同。操作时,桩机就位

预制桩基础课程设计

预制桩基课程设计 目录 1.设计题目 (1) 2.设计荷载 (1) 3.地层条件及其参数 (1) 1). 地形 (1) 2).工程地质条件 (1) 3).岩土设计技术参数 (2) 4).水文地质条件 (3) 5).场地条件 (3) 4.预制桩基设计 (3) 1).单桩承载力计算 (3) 2).桩基竖向承载力特征值 (5) 3).桩基竖向承载力验算 (5) 4).承台设计 (6) 5).承台厚度及受冲切承载力验算 (6) 6).柱对承台冲切 (7) 7).角桩冲切验算 (7) 8).承台受剪承载力验算 (8) 9)承台构造设计 (9) 5.桩身结构设计 (9) 6.桩身构造设计 (11) 7.吊装验算 (11) 8.估算A.B轴线柱下粧数 (11)

1).粧数估算 (11) 2).承台平面尺寸确定 (11) 9.设计图纸 (12) 10.参考文献 (12) 预制桩基课程设计 1.设计题目 本次课程实际题目:预制桩基设计 2.设计荷载 题号:5号设计A轴柱下桩基,B,C轴柱下仅设计承台尺寸和估算桩数 (1)柱底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值如下。 ○A轴荷载:F k=1700kN M k=191kN.M V k=132kN ○B轴荷载:F k=2100kN M k=197kN.M V k=141kN ○C轴荷载:F k=1860kN M k=208kN.M V k=120kN (3)柱底荷载效应基本组合值如下。 ○A轴荷载:F=2180kN M=210kN.M V=164kN ○B轴荷载:F=3130kN M=211kN.M V=155kN ○C轴荷载:F=2540kN M=223kN.M V=150kN 3.地层条件及其参数 1). 地形 拟建建筑场地地势平坦,局部堆有建筑垃圾。

桩基础课程设计(仅供参考)

院系:土木学院 姓名: *** 学号: ********班号:土木1001指导教师:罗晓辉日期:2013年6月

目录 1.设计资料 1.1 上部结构资料 (4) 1.2 建筑物场地资料 (4) 2.选择桩型、桩端持力层、承台埋深 (4) 2.1 选择桩型 (4) 2.2 选择桩的几何尺寸以及承台埋深 (4) 3.确定单桩极限承载力标准值 (5) 4 确定桩数和承台底面尺寸 (5) 4.1 B柱桩数和承台的确定 (5) 4.2 C柱柱桩数和承台的确定 (5) 5. 确定复合基桩竖向承载力设计值(与非复合作比较) (5) 5.1四桩承台承载力计算(B承台) (5) 5.2五桩承台承载力计算(C承台) (7) 5.3 比较 (8) 6. 桩基础沉降验算 (8) 6.1 B柱沉降验算 (8) 6.2 C柱沉降验算 (8) 7.桩身结构设计计算 (9) 8. 承台设计 (10) 8.1四桩承台设计(B柱) (10) (1)柱对承台的冲切 (10) (2) 角桩对承台的冲切 (11) (3)斜截面抗剪验算 (11) (4)受弯计算 (11) (5)承台局部受压验算 (12) 8.2五桩承台设计(C柱) (12) (1)柱对承台的冲切 (12)

(2) 角桩对承台的冲切 (12) (3)斜截面抗剪验算 (13) (4)受弯计算 (13) (5)承台局部受压验算 (13)

1.设计资料 1.1 上部结构资料 某建筑方案,上部结构为五层框架,底层柱网平面布置及柱底荷载见附图。 B C 附图 1.2 建筑物场地资料 见附加资料 2.选择桩型、桩端持力层、承台埋深 2.1 选择桩型 采用预制桩(静压桩),这样可以较好的保证桩身质量,并在较短的施工工期完成沉桩任务。同时,当地的施工技术力量、施工设备以及材料供应也为采用静压桩提供可能性。 2.2 选择桩的几何尺寸以及承台埋深 依据地基土的分布,第⑤层为粉砂,压缩性低,所以第⑤层是比较适合 的桩端持力层。桩端全断面进入持力层1.0m(>2d),工程桩入土深度为h, h=2+2+4+8+1=17m。 初步选定承台埋深为2.1m。

预制桩基础工程施工设计方案

目录 第一章施工总体策划3第一节工程概况 5 第二节施工组织机构 5 第二章施工前期准备工作7 第一节技术准备工作7 第二节生产准备工作7 第三节劳动力准备8 第四节施工协调配合工作8 第五节地下管线勘测工作8 第六节交通组织方案8 第三章施工平面布置图9 第四章进度计划及保障措施11 第一节进度计划安排11 第二节工程进度的主要保证措施13 第五章资源需用量计划15 一、劳动力计划表15 二、主要材料进场计划15 三、机械计划15 第六章施工技术方案16 第七章质量目标设计25 第一节质量目标25 第二节质量保证体系25

第三节质量管理制度27 第八章安全生产措施30 第一节安全目标30 第二节组织机构30 第三节安全保证体系32 第四节施工安全控制体系33 第五节安全施工措施33 一、施工安全用电33 二、机械安全措施34 三、防火安全措施35 第六节制度保证35 一、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35 二、落实安全检查制度36 第九章文明施工及环保措施40 第一节文明施工及环保管理方针目标40 第二节环境保护组织机构及工作制度35 第三节现场布置、污染和废弃物管理措施35

编制依据 本方案根据工程施工图纸和岩土工程详细勘察报告,及国家有关建设工程的施工规定规程进行编制: 1、《先张法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方桩》GB13476-1999 2、《建筑地基基础施工及验收规程》(DBJ 15-201-91) 3、《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基础技术规程》(DBJ/T15-22-98) 4、《建筑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GBJ 301-88) 5、《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 33-2001) 6、《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GB 50194-93) 7、《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 46-88) 8、《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5-31-2003-10 第一章施工总体策划 第一节工程概况 一、工程简介 混凝土预制管桩 基础工程,采用用锤击预应力混凝土方桩,单桩承载力为290KN,平均桩长约8.5米,总工程量450根,计划安排1台HD50型柴油锤击机进场施工。 二、现场情况 本工程位张掖市甘州区润泉湖公园旁,施工现场范围内外可通行运输材料车辆,水电接驳点位于施工现场边缘。

桩基础设计计算书

基础工程桩基础设计资料 ⑴上部结构资料某教学实验楼,上部结构为十层框架,其框架主梁、次梁、楼板均为现浇整体式,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上部结构传至柱底的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的荷载如下︰ 竖向力:4800 kN , 弯距:70 kN·m, 水平力:40 kN 拟采用预制桩基础,预制桩截面尺寸为 350mm * 350mm。 ⑵建筑物场地资料拟建建筑物场地位于市区内,地势平坦,建筑物场地位于非地震地区,不考虑地震影响.场地地下水类型为潜水,地下水位离地表 2.1 米,根据已有资料,该场地地下水对混凝土没有腐蚀性。建筑地基的土层分布情况及各土层物理,力学指标见下表: 表1 地基各土层物理、力学指标

基础工程桩基础设计计算 1. 选择桩端持力层 、承台埋深 ⑴.选择桩型 由资料给出,拟采用预制桩基础。 还根据资料知,建筑物拟建场地位于市区内,为避免对周围产生噪声污染和扰动地层,宜采用静压法沉桩,这样不仅可以不影响周围环境,还能较好地保证桩身质量和沉桩精度。 ⑵.确定桩的长度、埋深以及承台埋深 依据地基土的分布,第3层是粘土,压缩性较高,承载力中等,且比较厚,而第4层是粉土夹粉质粘土,不仅压缩性低,承载力也高,所以第4层是比较适合的桩端持力层。桩端全断面进入持力层1.0m (>2d ),工程桩入土深度为h ,h=1.5+8.3+12+1=22.8m 。 由于第1层厚1.5m ,地下水位离地表2.1m ,为使地下水对承台没有影响,所以选择承台底进入第2层土0.3m ,即承台埋深为1.8m 。 桩基的有效桩长即为22.8-1.8=21m 。 桩截面尺寸由资料已给出,取350mm ×350mm ,预制桩在工厂制作,桩分两节,每节长11m ,(不包括桩尖长度在内),实际桩长比有效桩长长1m ,是考虑持力层可能有一定起伏及桩需要嵌入承台一定长度而留有的余地。 桩基以及土层分布示意图如图1。 2.确定单桩竖向承载力标准值 按经验参数法确定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特征值公式为: uk sk pk sik i pk p Q Q Q u q l q A =+=+∑ 按照土层物理指标,查桩基规范JGJ94-2008表5.3.5-1和表5.3.5-2估算的极限桩侧,桩端阻力特征值列于下表:

课程设计-- 桩基础设计

课程设计-- 桩基础设计

邮电与信息工程学院 课程设计说明书 课题名称:桩基础设计 学生学号:6108130524 专业班级:土木工程五班 学生姓名: 学生成绩:

指导教师: 课题工作时间:2014.5.27 至2014.6.7

一、课程设计的任务或学年论文的基本要求: 1、设计条件 某办公大楼基础拟采用桩基础,有关设计条件和资料如下: 1、结构平面尺寸及上部结构传至基础的荷载如附图1所示; 2、工程地质条件 根据工程场地《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各土层物理力学指标及桩侧阻力、桩端阻力特征值如表1和表2所示。 表1 各土层物理力学指标 序号土层名称 层底 埋深 m 含水量 % 重度 kN/m3 孔隙比比重 液 限% 塑性 指数 液性 指数 固结快剪压缩性指标 C kPa φ 度 a1-2 MPa-1 E s1-2 MPa 1 素填土 3.0 18.5 2 粉质粘土 2.0 22.7 19.6 0.670 2.74 27.1 11.5 0.62 26.4 12.2 0.21 8.0 3 淤泥质粘土8.5 40.5 17.8 1.160 2.72 39.0 18.0 1.02 11.0 14.0 0.60 2.54 4 粉土24 19.8 0.710 2.74 16.6 14.0 0.57 36.3 15.1 0.28 6.45 表 2 桩侧阻力、桩端阻力特征值kPa 序号土层名称混凝土预制桩 水下钻(冲)孔 桩沉管灌注桩干作业钻孔桩 人工挖孔桩 (清底干净 d=0.8m) 1 素填土14 13 11 13 13 2 粉质粘土32 31 26 31 31 3 淤泥质粘土1 4 13 11 13 13 4 粉土q sa42 40 33 40 40 q pa1400 500 1400 1000 1000 3、材料:C30混凝土,桩、承台及基础连梁内纵向受力钢筋采用HRB335级,其余钢筋用HRB235级。 2、设计说明书内容及要求 1、确定基础结构布置方案; 2、在结构布置方案的基础上进行单桩承载力验算; 3、桩、承台的内力计算及截面配筋设计; 4、写出完整的计算书,字迹要工整美观,并用钢笔写或打印,插图可用铅笔画。设计计算应符合现行有关规范规定;

桩基础设计计算书样本

桩基础设计计算书

桩基础设计计算书 1、研究地质勘察报告 1.1地形 拟建建筑场地地势平坦,局部堆有建筑垃圾。 1.2、工程地质条件 自上而下土层一次如下: ① 号土层:素填土,层厚约为 1.5m ,稍湿,松散,承载力特征值 a ak KP f 95= ② 号土层:淤泥质土,层厚 5.5m ,流塑,承载力特征值 a ak KP f 65= ③ 号土层:粉砂,层厚 3.2m ,稍密,承载力特征值a ak KP f 110= ④ 号土层:粉质粘土,层厚 5.8m ,湿,可塑,承载力特征值 a ak KP f 165= ⑤ 号土层:粉砂层,钻孔未穿透,中密-密实,承载力特征值 a ak KP f 280= 1.3、 岩土设计参数 岩土设计参数如表1和表2所示。 表1地基承载力岩土物理力学参数

表2桩的极限侧阻力标准值 q和极限端阻力标准值pk q单位KPa sk 1.4水文地质条件 ⑴拟建场区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无腐蚀性。 ⑵地下水位深度:位于地表下4.5m。 1.5 场地条件 建筑物所处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场地内无可液化沙土、粉土。 1.6 上部结构资料 拟建建筑物为六层钢筋混凝土结构,长30m,宽9.6m。室外地坪标高同自然地面,室内外高差450mm。柱截面尺寸均为 400mm 400mm,横向承重,柱网布置如图所示。

2.选择桩型、桩端持力层、承台埋深 根据地质勘查资料,确定第⑤层粉砂层为桩端持力层。采用钢筋混凝土预制桩,桩截面为方桩,400mm×400mm桩长为15.7m。桩顶嵌入承台70mm,桩端进持力层1.2m承台埋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