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渗透

宗教渗透
宗教渗透

摘要: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的国家。当前,我国宗教方面的形势总体健康稳定,但也面临不少新问题。特别是随着我国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境外势力利用宗教对我国的渗透日益加剧。渗透的渠道更加多样,范围更加扩大,形式更加隐蔽,手段更加现代化,进攻态势更加明显。这需要高度重视,要进一步加以研究,从而制定更为完善有效的对策。

关键词:中国对外开放境外形势国家抵御渗透

综观当前国际形势,尽管和平与发展的主题没有改变,但恐怖主义危害上升,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新的表现。西方敌对势力打着“自由”、“民主”、“人权”的旗号,以民族、宗教等问题为借口,加紧对我国实施“西化”和“分化”。我们与境内外敌对势力的斗争,将是长期的、复杂的、艰巨的。目前我国已经制定了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管理,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坚持独立自主抵御渗透的原则为根本指导方针,对于切实保障公民信仰宗教自由,促进社会稳定、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继续深入,经济社会生活多样化的发展趋势日益明显,新的社会阶层和利益群体不断出现,在这种情况下,我国的民族宗教问题日益突出,并以各种形式表现,呈现出国际性、复杂性的特点。国家党政委员明确指出“这是一个需要高度重视意识形态领域的问题,高度重视加强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的角度,在依靠群众、争夺群众、争夺人心中抵御渗透;必须重视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工作,必须在既正视历史形成的中国特殊的文化基础,又注意解决好社会变革中群众精神生活领域出现的新问题中抵御渗透。’’

文化是民族的根,宗教也是文化的一种形式,绝不允许任何境外宗教势力控制我国的宗教,绝不允许任何境外宗教团体和个人干预我国宗教事务,绝不允许任何境外宗教组织用任何方式在我国传教。对扩大开放条件下境外利用宗教加紧渗透问题,要心中有数、掌握主动,提高本领、防范有力。要把抵御渗透同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结合起来,同解决信教群众生产生活的实际困难结合起来,同提高全体人民的科学文化素质结合起来,同加强

党的基层组织和基层政权建设结合起来。要把境外利用宗教进行渗透和宗教界的正常对外交往区别开来,鼓励和支持我国宗教界在独立自主、平等友好、互相尊重的基础上开展对外交往和对外宣传,使我国的宗教政策和宗教工作得到国际社会更多理解和支持。既不能因为交往就对渗透丧失警惕,也不能因为抵御渗透而断绝正常交往。

为此,中共党委提出了几点意见:

一、以求真务实的精神面对和引导群众的精神世界。

就是要用先进的思想号召和引导大众,这无疑是应该坚持不懈、一代接一代为之努力的奋斗目标。这就不能不正视长期历史形成的“敬鬼神而远之”的中国特殊文化基础,这也是西方传教士们一直梦寐以求要“从根本上改组”而尚未得手的中国文化基础。不能不关心普通大众生老病死、吉凶祸福的基本关切。尤其是不能不正视,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物质利益、就业方式日益多样化,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样性、差异性明显增加,不少人产生困惑、迷茫和混乱,希望到宗教中寻求精神慰藉。面对历史的深层积淀和现实的尖锐矛盾,我们如果只是满足于理想的目标,只进行空洞的说教,贴不近、够不着、跟不上,不善于做群众工作,不善于争夺群众,不但不能把普通大众提高到先进性层次上来,反倒给那些接近他们思想的宗教势力,甚至像“法轮功”邪教那样的歪理邪说,留下发挥影响的空当,为传统迷信意识文化的死灰复燃提供空间。

因此,要有效抵御渗透,从根本上说,要解决好社会变革中群众精神生活领域出现的新问题,高扬引导中国社会前进的社会主义文化旗帜,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世界。到那时,就不是人家渗透我们,而是我们影响别人。

二、必须用发展的眼光观察和处理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的问题。

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发展是稳定的基础和保证。在新的历史时期,民族宗教问题的本质就是发展问题,核心就是促进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的发展,这既是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人民群众的迫切要求,也是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我们国家宗教影响范围广、程度深的地区主要是少数民族及少数民族地区,而少数民族地区又多在西部边远省份及边疆地区,这些地区的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历史和现实表明,越是经济社会落后的地区,群众对宗教的虔诚程度越高。在少数民族地区,特别是全民信教地区,信教群众和不信教群众在思想信仰上的差异是次要的,但在政治上经济上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主要的。我们必须从政治的高度和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出发,牢牢把握这个时代的主题,真正把发展作为促进少数民族各项事业进步,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根本着力点,抓住历史机遇,加大对少数民族及少数民族地区的扶持力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教科文卫事业的投入,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提高少数民族群众的科学文化水平,不断改善生产条件和提高生活质量。要坚持政治上团结合作,信仰上互相尊重的原则,充分发挥爱国爱教团体作用,把广大信教群众和宗教人士的力量凝聚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现代化建设事业新局面上来,为社会的稳定和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解决好发展的问题,民族宗教中的反渗透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三、必须搞好三支队伍建设。

三支队伍建设即党委、政府民族宗教干部队伍建设和宗教教职人员队伍建设。民族宗教工作是一项政治性、政策性、策略性很强的工作。从民族宗教干部队伍建设角度讲,应该培养一批懂政策、懂法律、知识广博、素质优良、业务精通,具有高尚品德和人格,具有很强的亲和力和感召力的人才。在民族宗教干部队伍建设上,重点要解决不会管、不敢管、不愿管的问题,牢牢掌握民族宗教管理工作的主动权。从宗教教职人员队伍现状来看,培养一支爱国爱教,遵纪守法,宗教知识和各方面素质较高的教职人员队伍在当前显得更为紧迫。

现阶段教职人员绝大部分是以师傅带徒弟的方式,口头传承教出来的,因受观念和条件的限制,一些宗教教职人员不读书、不看报,拒绝接受新事物、新观念,知识面狭窄,法制观念淡薄。有些地方发生宗教问题和教派纠纷,影响安定团结。与部分宗教人员素质不高有直接关系。加之,与我们党多年合作共事的各大宗教爱国贤哲们有的高龄、有的作古,出现断层现象。因此,培养一批德才兼备、爱国守法、顺应时代的宗教教职人员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加强宗教教职人员队伍建设核心是支持和帮助爱国宗教团体加强自身建设,使宗教领导权牢牢掌握在爱国爱教的宗教人士手中。要实现这个目标,就必须加强教职人员的培养、培训、管理工作,建立和完善各宗教团体的工作场所和宗教院校建设,确保教职人员的培养工作长期、稳定。建议各级政府及主管部门对此项经费予以专项拨付。做好这项工作将大大增强自觉抵御渗透的能力。

四、组织挖掘和弘扬宗教教义中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教义。

当前,国际恐怖主义、宗教极端主义、民族分裂主义,是破坏世界和平安宁的三大隐患。我国境内外的宗教敌对势力与此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他们打着宗教的幌子,利用一些思想和文化素质偏低的信教群众,采取断章取义谬讲教义的手法,煽惑群众,制造事端,破坏安定团结、破坏经济建设,妄图达到颠覆我们国家的政治图谋。我国的各大宗教教义都倡导热爱祖国、弃恶扬善、服务社会、造福人类。特别是伊斯兰教,把爱国作为“伊玛尼的一部分”上升到信仰的高度去坚持和追求。为了在与民族分裂势力和宗教极端主义的斗争中团结群众,争取人心,抵御渗透,应充分挖掘和弘扬宗教教义、宗教道德和宗教文化中有利于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有利于社会进步,有利于时代发展,有利于人民健康生活为内容。

五.当代大学生的责任

我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员,是国家教育了我们,是国家哺育了我们,现在我们已经长大成人,是时候为国家做出些贡献,国家明天的重任自然而然地落到了我们的肩上。而面对改革开放与抵制境外利用宗教对我国进行渗透问题问题,我们大学生所能做的,是要认清形势,树立正确的理论观,把实现民族统一

与发展做为己任,不断加强自我,提高自我,为祖国的和平统一与国家的繁融富强献出自己的力量。

主要参考文献:

1.《科学社会主义》2004年第6期

2.在扩大对外开放中抵御境外势力利用宗教的渗透——当前中国重大问题研究报告之二》

3.《关于我国社会主义时期宗教问题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政策》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

抵御境外利用宗教对我国进行渗透问题

学号:00814024

姓名:葛欢

专业:环境科学类

指导老师:隋春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