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导入例谈

小学数学课堂导入例谈
小学数学课堂导入例谈

小学数学课堂导入例谈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良好的新课导入,能迅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在新课一开始就形成良好的学习状态,从而有利于后续学习中充分展示学生的个性,使学生主动参与科学的探究性学习,养成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让课堂教学一开始就富有蓬勃生机与活力,为教学打下成功的基石,达到课堂教学的最优效果。下面,就数学课堂的导入方法举例来谈谈自己肤浅的看法:

一、“开门见山”,直切主题。

开篇点题是写作的关键要素,数学课堂也是如此。在上新课前,不加以其他环节,由教师直接引出新授课内容。这种导入新课方法的优点是可以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直接明了,简单高效,节约大量课堂时间;也可以适时地破题质疑,有效地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

如在讲授“时和分的认识”一课时,可先让学生看教科书上面的图画,然后出示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实物挂钟,接着出示课题:我们今天将和大家一起来学习“时和分的认识”。

二、“温故知新”,复习引入。

巴甫洛夫指出:“任何一个新的问题的解决都是利用主体经验中已有的旧工具实现的。”小学数学的课程安排紧凑,基本上符合布鲁纳提倡的螺旋式编制,其特点是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并且数学知识本身的特点就是逻辑性﹑系统性比较强,新旧知识的关系总是环环紧扣。因此,一个新知识的出现总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演绎或推导出来。

学生对新知识的接纳也是借助旧知识为跳板去领会新知识。

如教学“百分数应用题”之前,先复习分数和百分数的转化及分数应用题。如一桶汽油倒出2/5刚好12升,这桶汽油共有多少?然后将题中2/5改为40%,让学生计算,巧妙的把百分数应用题与分数应用题联系起来,这样既温习了旧知识又掌握了新知识。同时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这样对知识得掌握也较为深刻。这样导入新课同时也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

三、创设情境,激活课堂。

(一)实物演示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感性经验。因此,新课的导入可利用实物演示,变抽象概念为具体的实物。

在教学“长方体的认识”时,一位教师带一把小刀和一个苹果到课堂,同学们由于不懂得教师的意图,都觉得奇怪。这时,教师就按自己的计划削起了苹果。削第一刀,苹果上削出了一个平平的面。教师绘声绘色地说:这就是物体的“面”(板书:面)。削第二刀,苹果上出现一条长长的边,教师津津乐道地说:这就是物体的“棱”(板书:棱)。削第三刀,苹果上尖尖的点出现了。教师说:这就是物体的“顶点”(板书:顶点)。这时,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顿时高涨起来,他们边看、边听教师描绘色的讲解,头脑中边展开想象,被这个苹果吸引住了。接着教师用概括性的语言,对着实物描绘性的启发说:一刀出面,二刀出棱,三刀出顶点,若是四刀、五刀、六刀将出现什么

呢?为了帮助学生解开这个“迷”,教师又继续一刀一刀地削下去,直到削了六刀,结果苹果变成了一个长方体。这时老师举起这个长方体说:“同学们,你们知道它叫什么吗?”从而揭示课题:“长方体的认识”。

(二)动画导入

多媒体是现代化的教学展现平台,课堂中运用信息技术教学,使声﹑色﹑形﹑动﹑静发生交替变化,向学生展现具体﹑形象﹑直观和声画并茂的视屏材料,能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教师运用多媒体,不仅能优化数学课的导入,节省板面,创设一种动画的教学情景,而且引导学生合作交流,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用。

如在教《轴对称图形》这一章节的时候,可以运用多媒体播放教学预先准备的flash动画。让学生通过多媒体比较直观﹑形象和生动的看到在生活中处处有对称,尤其是在对照物体形态的时候,通过动画将物体一步一步的对折,让学生“眼见为实”,学生对对称的理解也通过眼睛传送到大脑中。每个儿童在小学阶段对新科技的教学仪器非常感兴趣,在课堂的导入中动画是学生童性的激发点,对动画的演示钩起学生的思维与生活的经验相结合,从而产生心理的愉悦,让学生在快乐的环境中学习。

(三)巧设悬念

“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能使心理上感到困惑,产生认知冲突,进而拨动其思维之弦。要使学生生“疑”,教师就要不失时机地激“疑”,可激“疑”比较好的办法就是设“疑”。在

教学的导入环节也是教师设“疑”的最重要环节。

如教学“能被3整除数的特征”,先让学生报数,教师能很快说出能否被3整除,这样学生便被老师料事如神的本领而折服,头脑中便会产生“老师为什么能这样快在判别出来”的疑问,使他们萌发强烈的求知欲,迫切想知道这种判别方式,然后教师再顺利导入课题。

(四)故事导入

“故事是儿童的第一大需要。”生动有趣的数学故事令人终生难忘。将教材上教学内容故事化,让故事走进课堂。让学生在故事的“动听”中学习,让快乐成为学习的情境。因此在教学新课程的导入中用故事导入,让唤起儿童的生活经验,从中抽象出数学知识;引导学生通过故事的形式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数学问题。

如在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的时候,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占总数的百分之几”。老师可以这样导入:“古时候有一个富翁,他有三个孩子。孩子已经长大了,父亲为了让自己的孩子各自发展,就将自己的家产分成3部分,老大说他拿了全部的十二分之九,老二说他拿了全部的八分之六,老三说他拿了全部的四分之三。那么同学们你们说他们谁拿最多呀?这无疑会在课堂中掀起激烈的争议。老师变顺势引导学生进入分数王国的殿堂。

(五)数学游戏

在数学教学中,保持学生的数学敏感性对教学有积极的正面影响。以数学智力游戏课堂引入的方式具有其独特的价值,为课堂创造出了轻松活跃的氛围,降低小学生对课堂的恐惧心理,学生在良好的

环境中发散思维,最大程度的调动注意、想象、感知等方面的活力,为接下来的学习奠定良好的教学基础。融知识、趣味、思想于一体,寓教于乐,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中积极参与到新课的学习中来。

如《最小公倍数》教学导入:

师: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做个报数的游戏,好吗?报数的要记住自己所报的数是多少,开始:

生:1、2、3……

师:请所报数是2的倍数的同学站起来(学生坐下后)

师:再请报数是3的倍数的同学站起来(学生坐下后)

师: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有同学两次都站起来的。

师:报哪些数的同学两次都站起来?

生:报6、12、18、……的同学。

师:报6的同学你说说你能为什么两次都要站起来吗?

生:因为我报的数6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所以两次都要站起来。

师:说得好。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可以说6是2和3的公有的倍数。报12的同学你能说说吗?

生:我报的数12也是2和3的公倍数,所以也要两次都站起来。

师:有道理,这样的数还有吗?

生:18,24,30……

师:像6、12、18等这些数都是2和3的公有的倍数,可以简称为是2和3的公倍数(板书:公倍数)。想一想2和3的公倍数有哪些?

生:6、12、18、24、30……

师:这些数中能找到最大的吗?能找到最小的吗?

生:不可能有最大的,最小的是6。

师:说得真好。2和3的公倍数中6最小,我们称它为

2和3的最小公倍数(接着在上面板书前添写“最小”)。好!今天我们来学习最小公倍数。

总之,设计导入要因人、因时、因地而变,但不管采用什么方式导入新课,都应在传授知识、启迪智慧、陶冶情操各方面取得好的效果。使导入——这个教学的“第一锤”,敲在学生心灵上,迸发出迷人的火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