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诸子百家 导学案

第21课.诸子百家 导学案
第21课.诸子百家 导学案

第21课诸子百家

一、温故互查

1、商周时期,人们已经懂得把-----------、------------、------------熔冶在一起铸造成青铜器.-------------是商周手工业部门中最重要的部门,其工艺技术处于当时世界前列.

2、青铜器种类繁多,按照他们的用途可以分为-----------------------------------------------------------等。

3、-------------是青铜器中最著名的大方鼎。

二、设问导读

1、完成填空

(1)、春秋战国时期,各个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互相辩论,形成了---------------的局面.

(2)、兵家鼻祖------------是春秋晚期杰出的军事家。他著的------------在世界军事史上游击队高的荣誉.

2、完成下列表格

学派姓名时期主要思

想及著

作地位(影响)

儒家

道家

法家

墨家

兵家

三、自我检测

1.下面有关“诸子百家”的说不正确的是( )

A.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 B.有儒家、法家、道家、墨家、兵家等学派

C.由于各学派间热烈争辩、各执一词,不利于国家的统一

D.“诸子百家”阐明各自的思想和政治主张,为国家的统一奠定了思想基础

2.在“诸子百家”中,儒家学派对后世影响最大,这一学派的创世人是( )

A.孔子 B.老子 C.墨子 D.韩非子

3.孔子既是一位大思想家,又是一位大教育家,他有关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的许多言论后来被他的弟子编成一书,书名是( )

A.《诗》 B.《书》 C.《春秋》 D.《论语》

4.孟子也是一位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下列历史名言中哪一名话出自他所言?( )

A.“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B. “学而时习之

C.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声音相和,前后相随”

D.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5.我国古代著名的兵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兵书《孙子兵法》的作者是( )

A.墨子 B.韩非子 C.孙武 D.孙膑

6.法家创始人韩非提出的“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理论,被以下哪位历史人物所采用?( )

A.商纣王 B.周文王 C.秦始皇 D.周幽王

四、巩固训练

材料解析

阅读材料:孔子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请回答:

①孔子的这些言论告诉我们哪些学习道理?

②有人认为,在推行课程改革和教育改革的今天,应该多学习现代化的教学理念,彻底抛弃孔子的教育思想民,你认为对吗?为什么?

《搭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搭石》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自己的感受。 2、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重点、难点: 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表现美的。 教学过程: (课前板书课题) 一、复习,了解“搭石”是普通的石块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搭石》。齐读课题。打开书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谁知道什么是搭石? 生回答,课件出示: 进入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会根据水的深浅,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在小溪里横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过,这就是搭石。 师:请同学们齐读句子,读的时候表示搭石特点的词适当读重音,让别人一听就知道搭石是什么样子的。(生齐读句子) 【设计意图:温故而知新,复习什么是“搭石”,回顾上一节的内容,也引出本课的学习。】 二、质疑:为什么说“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师:搭石是一些天然的石头,在农村实在是太普通了。然而,作者却说:“搭石,构成了家乡的——(生接)一道风景。” 出示句子:

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板书:一道风景) “一道风景”是什么意思? (学生说) 出示2幅图(一幅景物风景、一幅人物风景),这就是一道道风景,美吗?(美丽的画面就是一道风景,这风景可以是山水虫鱼、风花雪月,也可以是我们每一个人。)如果让你读这句话,你会强调哪个词?(一道风景) 请学生读,齐读。 【设计意图:“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是本课的中心句,统领全文。在学生一向理解中,“风景”指风光景物,忽略了人物的风景,而这恰恰是本文的理解的重点和难点,所以要先打开学生的思维,为理解全文铺垫。】 读完了这句,你有疑问吗? 学生质疑:为什么说“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设计意图:学生的质疑能力很重要,有疑才有进。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学生带着自己的疑问阅读,会有自己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三、感悟:“搭石”是一道风景。 (一)自由朗读。 师:是呀,这么普通的石头到底美在哪里呢?有疑则有进,请同学自由读课文2、3、4自然段,边读边想象画面,用“”画出体现美的句子。 【设计意图:阅读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教师要舍得给时间学生进行个性阅读,从中获得感受。】 (二)分享交流。 师:搭石的美在哪?请你把画的句子读给大家听。(课件做好超级链接,根据学生的回答点击相关段落)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2017部编版)语文第21课《庄子二则》导学案(无答案)

八年级语文第二学期导学案 21、《庄子》二则 第一课时北冥有鱼 一、回顾复习 相关资料1、庄子,名周,战国时宋国人,著名的哲学家。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与老子并称为“老庄”。道家的主要精神是崇尚自然,庄子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顺其自然,“安时而处顺”、“ 知其无可奈何而安之若命”、“清静无为”。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庄子一生著书十余万言,书名《庄子》。 2、作品介绍:《庄子》,道家经典之一。今存三十三篇,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庄子》的文章,想像奇幻,构思巧妙,善用寓言和比喻,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它不仅有很高的哲学成就,对后世文学的发展也有着深远的影响。人们评价这本书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鲁迅先生更评价说: “其文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3、解题:《逍遥游》是《庄子》中的第一篇,在全书中占有特殊地位。“逍遥”也写作“消摇”,意思是优游自得的样子;“逍遥游”就是没有任何束缚地、自由自在地活动。 二、学习目标 1、巩固文中重点实词和虚词,熟练朗读并翻译课文。 3、理解庄子“万物皆有所待”的思想,让学生明白“绝对的自由”是不存在的 重难点1、熟练朗读并翻译课文。2、理解庄子“万物皆有所待”的思想。 三、合作探究 一、庄子名,人。他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哲学思想,是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世人并称“老庄”。代表作品有,名篇、。 二、给下列划横线的字注音。北冥()鲲鹏()抟()迁徙() 三、学习课文第一段: 1.翻译重点词语。①冥:②鲲:③鹏:④怒: ⑤垂:⑥海运:⑦天池: 2.翻译重点句子。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四、学习课文第二段: 1.翻译重点词语。齐谐:志:击:抟: 去:尘埃:息:极: 2.翻译重点句子。 ①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②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③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④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⑤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四、精讲点拨 1.文章标题为北冥有鱼,后来怎么又写鸟了? 2.鸟为什么要迁徙到南冥? 3.鲲鹏由北海飞到南海,需要借助什么条件? 4.句子赏析:“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5.奔腾的雾气、空中的尘埃,需要借助什么才能飘扬? 6.在庄子的作品中,往往借用寓言故事说理。把思想、道理寄托于生动的形象中,使文章生动活泼,颇具诗意,寓意隽永,感染力强。文章借鲲鹏的寓言说明什么道理? 7.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依附于一定的条件,那么人对事物的认识有没有局限呢? 五、学生小结 鲲鹏凭借海运和强大的风力飞到南海这一理想的境地。老师希望大家能凭借知识的力量、人格的魅力达到你人生的理想境界。愿你们插上知识的翅膀,怀着积极乐观的心态,去乘长风,破万里浪。 六、达标测试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怒:愤怒, B.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名:命名 C.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是:表判断 D. 齐谐》者,志怪者也志:记载 2.比较下列句子中“其”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②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③天之苍苍,其正色邪④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A.①②句相同,③④句相同 B.①②句不同,③④句相同 C.①②句相同,③④句不同 D.①②句不同,③④句不同 3.下列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庄子》是庄子和他的门人及后学所著,现存33篇,包括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 篇。是道家的一部主要著作。 B.逍遥游是庄子的人生理想与价值追求,庄子以追求个人的精神自由作为人生的最高境界, 因此,庄子的逍遥游不是简单的行动自如,无拘无束,而是精神的绝对自由。 C.庄子不仅是一位哲学家,也是一位文学家,其文汪洋恣肆,仪态万方,富有浓厚的浪漫主 义色彩,其文学特色在历史上影响并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文学艺术家。 1 / 4

《陈涉世家》导学案

九年级第六单元导学案1 21《陈涉世家》导学案 初三班组姓名: 【学习目标】 1、了解《史记》与司马迁; 2、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3、熟读课文,疏通文意; 4、了解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的经过及其历史意义。 第一课时 【课前预习】 一、查阅资料,了解作家作品。 1、司马迁: 2、《史记》: 二、查字典,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读一读,记一记。 鹄.()铚.()酂.()柘.()稷.()闾.()左谪戍 ..() 当行.()度.已失期()以数谏 ..()罾.()间.()笞.()陈胜王.()忿恚.()毋.()蕲.()宁.()有种乎谯.()三、文中各段分别讲述了什么内容? 四、朗读课文,结合工具书和文下注释,疏通文意,把你读不懂的文言字词和句子写在下面,课堂交流。 【课堂学习】

一、预习反馈: 小组交流课前预习,订正答案。 二、小组合作学习及展示: 1、分小组多种形式演练课文朗读,后小组竞赛。 2、疏通文句,落实字词,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三、巩固练习: 1、解释加点的字词: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 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讁.()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 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 .. ()语.(),皆指目 ..()陈胜。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导学案-第21课

第21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 学习目标: 1、了解明朝北京紫禁城、明长城、李时珍和《本草纲目》、宋应星和《天工开物》、 徐光启和《农政全书》。 2、分析总结出明朝我国科技发展的时代特点。 3、培养自尊自信,但不故步自封的民族情怀,以及刻苦学习、勤于思索、脚踏实地、 开拓进取的品质。 学习重点:北京紫禁城及李时珍和《本草纲目》。 学习难点:对科技成就所体现的时代特点的分析和理解。 学习过程: 一、自学探究: (学习任务:详细阅读教材,独立完成下列知识填空,并努力记住下列知识,有疑问的地方作出标记并提出来。) (一)建筑成就: 1、北京城:从里到外分为——、——、——,是世界建筑之林的瑰宝。 2、明长城:东起——,西至——,是世界上的一个奇迹。 (二)科技巨著: 1、李时珍:《——》,是——的药物学巨著,后被译成多国文字,成为世界——的重要文献。 2、宋应星:《——》,总结了——和——生产技术,强调——要协调发展。被称为“————”。 3、徐光启:《——》,农业百科全书。 二、合作交流:(看看你这堂课的收获。) 1、比较一下,明长城与秦长城有何不同? 2、列表也是一种学习方法,你能用表格将明代的科技成就概括出来吗? 三、拓展延伸:(思维拓展,学以致用。) 1、明代三大科技巨著体现了哪些时代特色?从这三位科学家身上我们应学习哪些精神? 2、你能说出长城在中华民族心目中的象征意义吗?联系现实,我们应怎样看待和保护长城? 四、系统总结:(只有不断总结才能有所提高。) 五、巩固练习:(相信自己一定能顺利通过!) 1、当人们到北京去旅游时,都会到故宫去看看,故宫在明朝时称作() A、紫禁城 B、皇城 C、京城 D、外城 2、某中学中国建筑研究性学习小组想要考察明长城最西端的情况,他们应到() A、阳关遗址 B、山海关遗址 C、嘉峪关遗址 D、玉门关遗址 3、若想了解著名的杭州张小泉剪刀的工艺技术情况,可以查阅()

搭石 教案教学设计

搭石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运用边读边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创设情境、联系生活体验等方法,理解“协调有序”等重点词句,体会搭石上蕴含的美,感受乡亲们的美好情感,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1.体会搭石上蕴含的美,感受乡亲们的美好情感,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2.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文本导入,引出搭石 1.在河北兴隆县,有一个美丽的小山村,那是作家刘章爷爷的家乡.那里有连绵起伏的山峦,有郁郁葱葱的树木,有清波漾漾的小溪,更有那让作家魂牵梦萦,恋恋不舍的-------搭石.这节课,就让我们再一次走进21课,继续去感受那平凡而又美丽的搭石. 二.感知课文

1.在上一节课老师留了一道作业,(1。什么是搭石?2。没有搭石,家乡的人们怎样过小溪?) 指名回答 2.如果没有搭石,家乡的人们出工必须_______?收工必须 _________?赶集必须_________?访友必须___________?人们来来去去都必须_________-?一次又一次的脱鞋绾裤让你感到___________ 3.不便,麻烦甚至是辛苦,这还多是在夏天,到了秋天,人们还愿意脱鞋绾裤过小溪吗______?到了水寒刺骨的冬天人们还愿,还能脱鞋绾裤过小溪吗_________?了解了这些,请说说搭石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______ 三,品读文本 三、引导质疑,自主寻美。 1.作者在第二自然段有一句写搭石很美的句子找一找,读出来. 2.师:想不想一起去欣赏这道风景呢? 师:请大家用心默读2-4自然段,寻找文中的美丽风景,将相关的语句勾画出来 四、深入体会,品味搭石。 〈精读第三自然段〉 1.谁来说说他找到的风景? 你找到的是这道风景〈出示第三自然段〉

《陈涉世家》导学案

《陈涉世家》导学案 下面是查字典语文网小编整理发布的《陈涉世家》导学案,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教学要点 一、认识陈胜、吴广农民起义的原因、过程及其历史必然性。 二、把握本文运用对话及对话时的语气来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三、材料处理详略得当。 四、背诵课文重点段落。 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点是讲清大泽乡起义的原因和经过,了解人物对话的语气表达方式;教学难点是对多义词不同含义的理解,以及对文中有关迷信活动的正确认识。 二、课前布置预习,让学生阅读有关资料和课文注释,并凭借工具书疏通字词句。在此基础上,教学中突出重点,解决难点,并通过背诵,加深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三、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预习交流】 模块1 1、大家学过中国古代历史,能说出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爆发于哪个朝代,起义的领袖是谁吗?

学生发言,教师板书课题及作者。 2、《史记》是一部什么书? 3、陈胜、吴广起义发生在什么样的历史背景下? 模块2 给下列黑体的字注音,并说出其含义。 阳夏(jiǎ) 嗟乎(jiē) 適(zhé)戍 当行(háng) 陈胜王(wàng) 罾(zēng) 篝火(gōu) 忿恚(huì) 笞(chī) 徇(xùn) 酂(zàn) 柘(zhè) 谯(qiáo ) 砀(dàng) 社稷(jì) 【点评质疑】 模块1 教师朗读课文后指导学生理清叙事线索 提问:围绕着农民起义这一中心事件,本文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 明确:按照事件发展的先后顺序叙述。第1段介绍农民起义的领袖;第2段记叙起义的原因和谋划情况,第3段写起义的经过和取得的胜利。 模块2 研读第1段 1、阅读理解课文,掌握重点字词: (1)“之”的三种不同用法;

第21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 导学案(有答案)

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 一、学习目标 1.掌握平型关大捷时间、地点、主要人物及影响等;识记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情况。 2.掌握百团大战的基本情况和历史影响。 3.正确分析敌后战场的抗战。 二、自主预习 1. 是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2.陕甘宁边区首府、中共中央所在地成为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 3.根据地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实行的土地政策,发展生产,使根据地成为敌后游击战得以长期坚持并取得最后胜利的基地。 4.为了消灭抗日根据地,日军实行“”,依托公路、铁路,对抗日根据地进行封锁与蚕食。 三、合作探究 1.阅读材料: 材料一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领导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在军事上失利后,必然要考虑部队退却方向和找一个落脚地点的问题。在这紧急关头,毛泽东以决断的语气说“目前敌强我弱的形势,需要我们退到井冈山这样的地方去。这件事,我会向湖南省委报告的。” 材料二全面抗战爆发后,毛泽东每天都在关注局势发展,思考战略方针问题。他深知这场战争的残酷性和长期性,日军兵力占优势,武器精良,国民党军队以170万之众都难以抵挡其大局进攻,而当时陕北红军总共不到8万人,改编后能上前线的只有3个师4.5万人。在敌强我弱、统一战线又不巩固的形势下,这点力量如何在战场上发挥最大作用,有效打击敌人?如何积蓄力量,求得长期生存发展?如何坚持到最后,赢得胜利,将侵略者赶出中国?毛泽东冷静思考,反复琢磨,提出了创造抗日根据地的主张。他说,我们的基本任务是:创造根据地;钳制和相机消灭敌人;配合友军作战;保存和扩大红军;争取民族革命战争领导权。为此,红军的战略方针是独立的山地游击战,包括在有利条件下消灭敌人兵团和在平原开展游击战争。(1)创建井冈山根据地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2)革命根据地和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敌人有何不同,敌后抗日根据地为打击敌人创新了哪些

21搭石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模板 21 《搭石》教学设计

手过一遍”,就是这个道理。接下来,请同学们在方格本上工工整整的写一写这六个词语。(师巡视,随时指导,强调写字姿势。)(3)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谁来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学生发言,教师总结) 3. 同学们,接下来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去走一走家乡的搭石。在课文中,让我们来找找搭石是什么吧!(学生自己找出原话) 课件出示 进入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会根据水的深浅,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在小溪里横着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过,这就是搭石。(大家齐读两遍)(三)、精读品悟 1. 为什么作者会如此喜爱呢?搭石在作者的心目中有着怎样的地位?请你们自己找一找,读一读。(学生勾划句子) 课件出示 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他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2.(合作探究)原来,这搭石不仅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那文章哪些地方写出了搭石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边读边勾画,然后小组内

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俩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1)指名读,正音“背”。说说你的感受?理解“相背而行”。(2)这句话中你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吗? 什么叫“理所当然”?“理”是什么?(尊敬老人)是的,这不是理所当然的“理”,而是“礼”。(板书) (3)指导朗读,读出乡亲们互相谦让,尊敬老人的精神。 4. 文本补充:十里路要走多少搭石,没人数过。直到1964年我岳父从山外到我家串门,出于好奇,一道道计数.十里路竞走了32道搭石。我是从1962年起当上村干部的,直到1975年到县城工作,13年间,不超过3天就要到乡镇办事一次,都是当天往返.一天要走64回搭石,总共走了千万回,对搭石的印象怎能不深刻呢? 同学们,现在你们知道为什么这普普通通的搭石在作者刘章爷爷的心里如此重要了吧?带着理解,带着体会,再来赞美赞美搭石!(四)、情感升华 1. 同学们,课文学到这里,你们觉得这是些怎样的搭石? 2. 美的不仅仅是风景,还有家乡人。

《陈涉世家》导学案含答案

............... ..... 布晶.......................... 陈涉世家司马迁(西汉) 【学习目标】 1. 积累文中重要的文言词句。 2. 了解司马迁和《史记》。 3. 了解陈涉起义的原因、经过及陈涉在反秦斗争中表现出来的才干。 4. 分析陈涉的形象,引导学生客观公正地看待历史人物的功过得失。 5. 学习陈涉少有壮志、壮有所为,激发学生树立远大理想的决心和意志。 【学习重难点】 1. 积累文中重要的文言词句; 2. 了解起义的原因、舆论准备及经过。 3. 学习本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关于作者与《史记》】 1.司马迁(约前145 —前90年),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字子长,夏阳人。其父司马谈 是汉朝太史令。司马迁10岁“诵古文”,20岁开始游历,游踪遍及南北,到处考察风俗,采集传说。归来后,初仕郎中,曾出使西南各地。汉武帝元封八年继父职,任太史令,太初元年对历法进行改革。在 《史记》草创未就之时,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解,被捕入狱,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发愤著书,公元前91年完成《史记》创作。 2?《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长达3000年的历史。全书共130篇,包括本纪(帝王传记)12篇,世家(记诸侯本系)30篇,列传(序列人臣事迹)70篇,表(大事年表)10篇,书(记经济、天文、历法、礼乐等方面的情况)8篇。 3.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今天我们要学的《陈涉世家》又是《史记》中的名 篇。按《史记》的体例,对全国政局有深远影响的人的传记才可以称为世家”,司马迁将陈涉列入世家”,是对这位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领袖的充分肯定。 【课文】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ji a)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曾经)与人佣耕,辍(停止)耕之(动词,去,往)垄上,怅(失望)恨(叹恨)久之(音节组词,无义),曰:“苟(如果)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表修饰)应曰:“若(你)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长叹)曰:“嗟乎!燕雀安(怎么)知鸿鹄(hu)(天鹅,比喻有远大抱负的人)之志哉!” 二世元年七月,发(征发)闾(I G)左適(zh e )戍(sh u )渔阳,九百人屯(停驻)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编次)当行(h eng),为(担任)屯长。会(适逢,恰巧遇到)天大雨,道不通,度(估计,揣测)已失期。失期(误了期限),法(按照法律)皆斩。陈胜、吴广乃(于是,就)谋曰:“今亡(逃走,逃跑)亦死,举(发动)大计(指起义)亦死;等(同样)死,死国(为国事而死)可乎?”陈胜曰:“天下苦(苦于)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应当)立,当立者乃(是)公子扶苏。扶苏以(因为)数(shu6)(屡次)谏故(缘故),上(皇上)使(派,派遣)外将(ji eng)(带领,率领)兵。今或(有人,有的人)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爱戴)之。或以为死, 或以为(认为)亡。今诚(果真)以(把)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作为)天下唱(通“倡”,首发),宜(应当)多应者。”吴广以(认为)为(是)然(对的,正确的)。乃(于是,就)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意图),曰:“足下(指对方,古人对别人的敬称)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代词,指这件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考虑)鬼,曰:“此教我先威众(威服众人)耳。”乃(于是,就)丹(用朱砂)书(写)帛曰 “陈胜王)w eng)(动词,称王)”,置人所罾(zeng)(用网捕)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发现)鱼腹中书

第21课.诸子百家 导学案

第21课诸子百家 一、温故互查 1、商周时期,人们已经懂得把-----------、------------、------------熔冶在一起铸造成青铜器.-------------是商周手工业部门中最重要的部门,其工艺技术处于当时世界前列. 2、青铜器种类繁多,按照他们的用途可以分为-----------------------------------------------------------等。 3、-------------是青铜器中最著名的大方鼎。 二、设问导读 1、完成填空 (1)、春秋战国时期,各个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互相辩论,形成了---------------的局面. (2)、兵家鼻祖------------是春秋晚期杰出的军事家。他著的------------在世界军事史上游击队高的荣誉. 2、完成下列表格 学派姓名时期主要思 想及著 作地位(影响) 儒家

道家 法家 墨家 兵家 三、自我检测 1.下面有关“诸子百家”的说不正确的是( ) A.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 B.有儒家、法家、道家、墨家、兵家等学派 C.由于各学派间热烈争辩、各执一词,不利于国家的统一 D.“诸子百家”阐明各自的思想和政治主张,为国家的统一奠定了思想基础 2.在“诸子百家”中,儒家学派对后世影响最大,这一学派的创世人是( ) A.孔子 B.老子 C.墨子 D.韩非子 3.孔子既是一位大思想家,又是一位大教育家,他有关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的许多言论后来被他的弟子编成一书,书名是( ) A.《诗》 B.《书》 C.《春秋》 D.《论语》 4.孟子也是一位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下列历史名言中哪一名话出自他所言?( ) A.“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B. “学而时习之

《搭石》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搭石》教学设计 河北省饶阳县饶阳镇小学肖子敬李艳芬 教学设想: 《搭石》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的第21课课文。全文语言质朴,意境秀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乡亲们无 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如“搭石”一般于默默无闻中凸 现。 语文课就是要引导学生品味语言文字,让学生在充分的阅读实践中有所感悟,有所体会,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我的设计中留出了很大的空间,让学生品味重点词句,由浅入深,体会作品蕴含的感情,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拓展练习既训练了学生的说话能力,又内化了文本语言和文本内涵,可谓一箭双雕。为了促进课堂生成,我简化教学设计,努力构建板块教学,有以下几个板块: 1、知作者,走进《搭石》,围绕“搭石”提问。 2、初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正确。 3、初读反馈,教学第一自然段,理清文章脉络,初步感受作者对搭石的感情。 4、研读课文,走进画面,寻觅美景,感受搭石上“景美人更美”。 5、感悟“理所当然”背后蕴含的美好传统。 6、回读课题,体会作者对乡亲们和家乡的热爱与赞美的感情。 每个板块都留有充足的弹性空间,大部分的内容都努力体现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实现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使设计能很大程度上尊重和保护学生的个性体验。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7 个生字,学会本课11 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 (2)朗读课文,感受文中事物的“美”。 (3)摘抄喜欢的句子,并与同学交流。 (4)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指导拼读、书写,认识、掌握文中生字;通过反复读体会课文写得美,体会文中人物的心灵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感受文中人物的心灵美,使学生从中受到熏陶,做一个默默无闻、无私奉献、心中有他人、团结礼让的孩子。 二、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作者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完整版)《陈涉世家》-导学案--含答案(可编辑修改word版)

陈涉世家司马迁(西汉) 【学习目标】 1.积累文中重要的文言词句。 2.了解司马迁和《史记》。 3.了解陈涉起义的原因、经过及陈涉在反秦斗争中表现出来的才干。 4.分析陈涉的形象,引导学生客观公正地看待历史人物的功过得失。 5.学习陈涉少有壮志、壮有所为,激发学生树立远大理想的决心和意志。 【学习重难点】 1.积累文中重要的文言词句; 2.了解起义的原因、舆论准备及经过。 3.学习本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关于作者与《史记》】 1.司马迁(约前145—前90 年),西汉著名家、文学家和思想家。字子长,夏阳人。其父司马谈是汉朝太史令。司马迁 10 岁“诵古文”,20 岁开始游历,游踪遍及南北,到处考察风俗,采集传说。归来后,初仕郎中,曾出使西南各地。汉武帝元封八年继父职,任太史令,太初元年对历法进行改革。在《史记》草创未就之时,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解,被捕入狱,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发愤著书,公元前 91 年完成《史记》创作。 2.《史记》是我国史书,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长达3000 年的历史。全书共130 篇,包括本纪(帝王传记)12 篇,世家(记诸侯本系)30 篇,列传(序列人臣事迹)70 篇,表(大事年表)10 篇,书(记经济、天文、历法、礼乐等方面的情况)8 篇。 3.鲁迅称《史记》为“”。今天我们要学的《陈涉世家》又是《史记》中的名篇。按《史记》的体例,对全国政局有深远影响的人的传记才可以称为“世家”,司马迁将陈涉列入“世家”,是对这位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领袖的充分肯定。 【课文】带点注释,不带点注音。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 陈胜﹑吴广乃(亦死;等( )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 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导学案

21.七律长征 刘好庆 导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认识两条绿线内的4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习红军长征途中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导学重点: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导学难点:学习红军长征途中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导学准备: 1.查找有关资料,了解长征的相关知识。 2. 制作PPT课件、录音机、歌曲《长征》录音带 导学过程: 预习学案 1.快速读课文,初步感受红军长征途中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说一说学习本文你最想能明白哪些问题? 2. 自由轻声读课文,画出本课不认识的生字、词,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读顺。 3.查字典或者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理解下列词语的含义。 等闲逶迤磅礴更喜开颜 4.给带点字注音:岷.山磅.礴.更.喜 5.细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思考:①什么是七律?它有什么特点?②什么是长征? 6.精读课文,弄清每个自然段的意思,说一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分几段写的? 导学案 一、播放歌曲《长征》导入课题: 1.师:刚才的歌曲是什么?作者是谁?你是怎么知道的?指名回答。 2.师:你对毛泽东有什么了解?学生交流 3.多媒体出示课件:教师简介毛泽东生平及长征的历史背景后引入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七律长征》。板书课题 4.读课题。 二、指导朗读,从节奏、重音、韵脚、感情几方面读出诗中表现出来的红军的英

雄气概和乐观精神。 红军/ 不怕 / 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三、合作探究——理解诗句意思 1.“红军不怕远征难”,“难”是什么意思?从全诗看,从哪里可以看出远征之“难”? 2.“万水千山只等闲”,“等闲”是什么意思?从哪里可以看出红军把长征途中经历的艰难险阻看作是平平常常的事? (请学生在书上自主圈点勾画,然后合作交流,引导学生理解诗歌运用艺术夸张手法突出红军的乐观主义精神。) 3.诗中的“暖”字表达了怎样的感情?读后你的心情怎样?“寒”字又表达了什么样的心情?带着这种感情再读一读这两句。 4.“更喜岷山千里雪”一句中为何说是“更喜”?喜从何来? 5.“三军过后尽开颜”一句中“三军”指的是哪三军?“尽开颜”是什么意思? 四、学习了这一课红军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我们应该向红军学习什么?(不怕困难、乐观向上的精神) 五、想一想:你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 六、主题学习 阅读主题学习丛书《冲不垮的精神家园》中《走近长征》,阅读要求: 1.在这一部分中,你知道了长征中哪些感人的故事?你最受感动的是哪一个人?说说自己受感动的理由。 2.故事中的人物有什么共同的特点,试举例说说。 3.你最受感动的句子有哪些,说说自己受感动的原因。 4.把你觉得写的好的句子和词语积累下来吧,看谁积累得多。 课堂检测 一、给下列的字注上正确的读音) 只()等闲一只()苹果磅()礴远征()难 更()喜岷()山千里雪大渡桥横()铁索寒() 飞来横()祸尽()开颜尽()管 二、比一比,再组词

《搭石》教学设计(公开课)

21、《搭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山洪暴发、间隔、懒惰、俗语、平衡、清波漾漾、理所当然、联结”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4、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谦让、尊老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让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体会其中的人性美。 难点: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 课前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要认识一位农民诗人,他叫刘章,虽然他离开农村几十年了,但他还是非常怀念农村,怀念农村搭石那一幕幕情景,今天就让我们和刘章爷爷走进搭石这一课。请伸出手和老师一起写题目,搭石要写得稳稳的。(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质疑:面对课题大家有什么疑问?(什么是搭石?搭石有什么用......)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1)、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2)、标出自然

段序号,画出生字新词和难读的词语。3)、思考同学们刚提出的问题,找到关键句子用横线画出来。 2、检查反馈 1)课件出示词语:指名读 汛期谴责懒惰间隔 俗语平衡伏身联结 山洪暴发溪水猛涨脱鞋挽裤 协调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 强调“衡”字的书写 2)出示:山洪暴发溪水猛涨 ①指名读。②读着这两个词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预设:A、我仿佛看到了洪水很大。——哪个字让你有很大的感觉?(暴)B、仿佛看到溪水长得很快、很高。——哪个字让你有很快的感觉?(猛) 同学们,真能干!能用读词语抓关键字想象的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 3)出示:给间隔、谴责找近义词 间隔:距离(旁边板演)谴责:责备 对,给词语找近义词也是理解词语的好方法。 3、交流:什么是搭石?找出文中相关的句子。 出示句子: 进入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会根据水的深浅,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在小溪里横着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过,这就是搭石。 如果没有搭石,家乡的人们怎么过小溪呢?谁能用课文中的句子

《陈涉世家》-导学案--含答案

....................... ......... 布晶 .......................................... 陈涉世家司马迁(西汉) 【学习目标】 1.积累文中重要的文言词句。 2.了解司马迁和《史记》。 3.了解陈涉起义的原因、经过及陈涉在反秦斗争中表现出来的才干。 4.分析陈涉的形象,引导学生客观公正地看待历史人物的功过得失。 5.学习陈涉少有壮志、壮有所为,激发学生树立远大理想的决心和意志。 【学习重难点】 1.积累文中重要的文言词句; 2.了解起义的原因、舆论准备及经过。 3.学习本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关于作者与《史记》】 1.司马迁(约前145—前90年),西汉著名_______________ 家、文学家和思想家。字子长, 夏阳人。其父司马谈是汉朝太史令。司马迁10岁“诵古文”,20岁开始游历,游踪遍及南北,到处考察风俗,采集传说。归来后,初仕郎中,曾出使西南各地。汉武帝元封八年继父 职,任太史令,太初元年对历法进行改革。在《史记》草创未就之时,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解,被捕入狱,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发愤著书,公元前91年完成《史记》创作。 2._____________________ 《史记》是我国史书,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长达3000年的历史。全书共130篇,包括本纪(帝王传记)12篇,世家(记诸侯本系)30篇,列传(序列人臣事迹)70篇,表(大事年表)10篇,书(记经济、天文、历法、礼乐等方面的情况)8篇。 3.鲁迅称《史记》为“____________ ”。今天我们要学的《陈涉世家》又是《史记》中的名 篇。按《史记》的体例,对全国政局有深远影响的人的传记才可以称为世家”,司马迁将陈 涉列入世家”,是对这位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领袖的充分肯定。 【课文】带点注释,不带点注音。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 ) 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 ()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鸟—(一…一)知鸿鹄1(—…之志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 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 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 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 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 ()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 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 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

第21课 书法与绘画 导学案

第21课 书法与绘画 导学案 点击新目标 1.记住隋唐宋元时期著名书画家名字。 2.了解颜真卿和柳公权书体的艺术特点。 3.欣赏阎立本、吴道子和张择端的代表画作。 链接旧知识 1.列举我国著名的三大石窟名称和所在地 2.中国历史上的“书圣”是哪个朝代的哪位书法家? 课堂进行时 【情境创设】 书法是一种艺术,字写得漂亮给人以美的享受。绘画也是一样的。中国书画历史悠久,不同时期体现出不同的风采,留下各自辉煌的成就。今天我们走入隋唐宋元时期去领略那些书画大家的艺术才华吧! 【课堂热身】 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文,初步了解隋唐宋元时期的书画家及其他们的艺术成就,边看边圈画重点信息。然后完成同步训练知识建构。 唐代: 、 的草书“迅疾骇人”。 、 的楷书严格规范,形成“ ”和“ ”, 成为书法楷模。 宋代: 、 的书法抒发个人情怀。 元代: 创造出骨力遒劲的“ ” 物画: 代进入黄金时期,著名画家 有 、 ,其中被誉为“画圣”的是 山水画: 时期达到高峰。 风俗画:北宋画家 的 为代表。 花鸟画: 代走向成熟和完美。 的大写意花鸟把 中国传统绘画推向近代绘画艺术新阶段。 【新课解读】 第一步:欣赏颜真卿多宝塔碑和柳公权玄秘塔碑。 第二步:欣赏苏轼书法作品《寒食帖》和赵孟頫书法作品 第三步:老师为同学们讲解《步辇图》和《送子天王图》中的故事。 书法 第21课 书法与绘画 绘画

第四步:各小组组内欣赏《步辇图》、《送子天王图》和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不同的画风。 并请一两个小组为全班同学分析这些作品不同的画风。 【课堂小结】 这谈书法,人必称晋代风韵、唐代法度、宋代抒情;谈绘画,人必称唐代人物、宋元山水、明清写意。以后同学们在学习和生活中还会有更深的体会的! 请同学们齐声朗读黑板上的知识建构,熟悉所学知识。 课堂大练兵 1.颜真卿和柳公权擅长的书法是( ) A.行书B.草书C.楷书D.隶书 2.人物画进入黄金时期是在( ) A.汉代B.晋代C.唐代D.宋代 3.山水画达到高峰是在( ) A.秦汉时期B.魏晋时期C.宋元时期D.元明时期 4.《清明上河图》属于( ) A.花鸟画B.人物画C.山水画D.风俗画 5.张旭、怀素擅长的书法是( ) A.行书B.草书C.楷书D.隶书 6.“颜筋”“柳骨”说的是( ) A.颜回柳公权B.颜真卿柳公权 C.颜真卿柳永D.颜回柳永 7.著名书法家苏轼、黄庭坚生活在( ) A.唐代B.宋代C.元代D.明代 8.《清明上河图》的作者张择端生活在( ) A.魏晋时B.晚唐时C.初唐时D.北宋时 9.“圆、转、遒、丽”形容的是谁的书法?( ) A.颜真卿B.苏东坡C.赵孟兆页D.黄庭坚 10.《步辇图》的作者是( ) A.吴道子B.阎立本C.张择端D.徐渭 11.吴道子被誉为( ) A.“书圣” B.“画圣” C.“诗圣” D.“医圣” 12.南宋山水画的特色是( ) A.高度写实B.宏观描绘C.高度抽象D.“残山剩水” 13.《清明上河图》描绘的城市市民的日常生活是在宋代( ) A.苏州B.临安C.东京D.洛阳 14.花鸟画变得充实、成熟而完美是在( ) A.唐朝B.宋朝C.元朝D.明朝 15.下列艺术门类中,为中国所特有的一种艺术是( ) A.绘画艺术B.音乐艺术C.舞蹈艺术D.书法艺术 16.苏轼“书至于颜鲁公,画至于吴道子,而古今天下之能事毕矣。” 这句话中被其极力推崇的书法大家是( ) A.怀素B.柳公权C.颜真卿D.张旭

《陈涉世家》导学案一

科目: 语文 教材:九年级上册 使用班级:1、2班 制作人: 张刘锋 第1周1课时 总第1课时 制作日期: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黄巢 - 1 - 《陈涉世家》导学案一 班级: 姓名: 学号: 日期: 得分: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能够读准字音和停顿。 2.翻译课文第一段,积累重点文言词语。 【学习重点】 朗读课文,翻译课文第一段。 【资料链接】 司马迁(前145或前135—前87?),字子长,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一 说山西河津)人,中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被后人尊为“史圣”。 他最大的贡献是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 《史记》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元狩元年,长达3000多年 的历史。司马迁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完成的史 学巨著《史记》,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学习过程】 自学指导一: 朗读课文,并给生字注音,自学5分钟后展示。 ) ) ) ) ) ) ) ) ) ) ) ) ) ) ) ) 自学指导二: 对照课文注释,自主翻译课文第一段,并解释方框内的文言词语,自学6分 钟后展示。 ⑴尝与人佣耕 ⑵辍耕之垄上 ⑶苟富贵,无相忘 ⑷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当堂训练】(总分:25分时间:15分钟) 一、填空。(17分) 1.司马迁,(朝代)著名家、家、家。被后人尊为“”。 2.本文选自《》。它是我国第一部体史。鲁迅赞誉其为“,”。 3.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怅恨久之,曰:“,。”佣者笑而应曰:“,?”陈涉太息曰:“! !” 二、翻译句子。(6分) 1、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 2、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3、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三、名句赏析。(★★)(2分)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学后反思】 组长意见: - 2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